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方剂学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BB平台 成人高等教育 方剂学 混合式教学 自主学习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教学平台正逐步应用于教育领域,对有效传播教学信息、更新教育理念与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起到了重要的促动作用。BB平台是Blackboard数字化教学平台的简称,是一种在线学习、辅助课堂教学并能交流互动的网络教学平台。2010年,我校引入与开始BB平台的课程建设工作,并在全日制本科教学中推广运用。我结合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介绍BB平台应用于方剂学课程教学的一些经验,为成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研究方案
1.1试点班级。因我院每年中医学专科专业招生人数少,课堂出勤人数极低,且学生多来自市四郊五县,上课学习路途远,故选定2013级中医专班作为试点班级,人数6人。
1.2试点课程。方剂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我校方剂学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具有教学大纲、教案、授课录像、课件、综合实验指导、自测练习、考卷等资源,对面向成人学生开设的方剂学课程建设已具备基础。
1.3教学方案。制定了《网络课程教学管理办法》和《网络课程建设标准》文件,规定了网络课程建设及教学要求、网络授课与面授的学时比例、运行方式、考核方式等。
2.网络课程建设
结合成人教育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及要求,开学前教师在BB平台上构建教学平台模块,以文本、图像、视频等形式展现教学内容,满足教学需求,详见表1。
3.教学实施
其教学与考试安排详见表2。面授讲课主要阐明课程教学方式和要求,以串讲、复习、答疑为主,旨在解决学生自学期间的问题及满足更多的学习需求;BB平台学习主要是学生登录BB平台,完成视频与课件学习、作业提交、在线练习等,并及时查看通知公告,参与讨论;BB平台考试可用时间为一周,一周内未提交视为缺考,为方便学生答题,未限制一次性完成考试的时间,可允许多次尝试,并以最后一次尝试结果进行评定。
4.结果反馈
BB平台课程统计和成绩分别见表3、表4。
由表看出,除1名学生外,其他学生均按时完成课程学习,表现为:①在线点击数不高,讨论参与度很低,原因可能为成人学生因工作、家庭等因素已很疲惫,可利用学习时间不多,缺乏积极性,期望通过集中面授掌握课程重点及获取更多知识信息。②期末成绩较高,原因可能是成人学生都具有中医专业中专学历基础,多年从事医院临床工作,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具备一定能力。
综上所述,BB平台对辅助课堂教学起到一定作用。教师借助BB平台开展教学,能更好地设计与安排课程,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有针对性地讲授、提炼课程内容精华,通过平台自动完成评阅作业、试卷的客观题部分,并核分、加权计算、生成总成绩,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节省了教学档案的实体存储空间;学生能自我掌控时间完成学习任务,有效解决单一面授学习带来的知识断缺和不连贯,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到逐渐能主动获取知识。总之,BB平台为成人教育提供了一个灵活方便的新型教学方式,为解决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良好渠道,我们会在成人高教课程学习中继续努力探索,逐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改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杜庆红,王谦,潘彦舒.Blackboard教学平台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4,32(1):37-3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的手段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其中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课程的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优势明显。在讲解金属材料组织和性能时,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通常是借助教材上的灰色图片照本宣读,虽然也做必要的解释说明,但这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难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单从课程内容而言,机械工程材料是十分枯燥而且难以理解的一门课程,一旦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即使学生想课后自学,也十分困难,仅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必定不好。如果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视频、动画、彩图、声音等多种措施,使所讲的内容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教师能够很容易地把所授内容讲解清楚,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也变得相对容易,对该课程的学习自然产生兴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另外,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较为有效地解决学校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例如:在讲解材料热处理内容时,我院没有相关的热处理设备。考虑到此部分内容十分重要,我们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中的视频,把传统热处理过程讲解得非常清楚,同时介绍了一些先进制造技术,如真空热处理等,使教学内容更加完善。多媒体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具有很多优点,但其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具体能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所制作的课件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正确把握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前提[2]。从学生最终培养目标而言,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从事相关机械设计制造工作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相关机械工程材料,因而,教会学生应用是关键。在教学中,应根据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以应用为核心,以实用、实际、实效为原则,删减过时、落后的知识,引入材料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使教学内容处于动态优化中;突出成分—组织—加工—性能—应用这条主线,适当压缩与主线关系不大、理论过强而实用价值小的内容[3]。我院本课程在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具体学时分配上是有侧重的,其中典型工件的选材及工艺路线设计以及工程材料的应用的学时较多,而且其中的教学内容都是教师多年来从相关工厂实际生产中积累的典型案例,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可以将所学的知识直接应用到工作中,如各种轴承类材料这一案例对于进入轴承类制造公司的学生非常实用。当然,选好教学内容,需要教师花费很多精力,我们正在不断积累、完善和优化该项工作。
2采用虚拟技术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虚拟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及网络技术,对产品的设计、制造、生产和各项实验进行准确的数学建模和仿真,在产品试制之前就能预见性地模拟出产品的全部制造、运动仿真和部分实验性能,从而检测产品的设计正确性和工艺可行性[4]。虚拟技术实现的前提是相关的工程软件基础。从一些课程的教学发现,在教学中引入虚拟技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一种实用的工程软件,将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整体教学质量。例如:采用三维CAD技术,基于UG,Solidworks或Pro/E等工程软件平台进行机械制图教学;采用CAM技术,基于UG等工程软件进行数控加工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单独学习枯燥无味的纯理论书本知识,学生不感兴趣,但若能指导其学习和掌握一种实用的工程软件,将显著提高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工程软件仅仅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用到的理论知识源于课本,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的工程软件,自然会努力补充其在使用工程软件时所欠缺的理论知识。目前,我院在讲授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相关内容时都会通过一个实际工程案例解释虚拟技术在工程材料中的应用,主要是基于DEFORM平台。DEFORM是一套基于有限元的工艺仿真系统,用于分析金属成形及其相关工业的各种成形工艺和热处理工艺。通过在计算机上模拟整个加工过程,帮助工程师和设计人员设计工具和产品工艺流程,减少昂贵的现场实验成本,提高工模具设计效率,降低生产和材料成本,缩短新产品的研发周期。如在教学中针对齿轮的热处理教学,通过齿轮热处理的模拟分析,通过DEFORM平台直观、生动的图形显示和相应的模拟分析结果,把所讲授的有关热处理工艺的基本理论形象直观地表达和解释清楚,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让他们产生神奇感,提高学习兴趣。通过虚拟技术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一些难题,缓解了学院在教学中相关实验仪器设备短缺的矛盾,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发挥其想象力,增强实践创新能力。由于教学计划总学时的限制,目前我院对DEFORM软件并没有开设对应的必修课程,以教师课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但这并不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教学质量,反而更有利于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采用项目讨论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项目讨论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学互动的教学方法,主要强调对学生实际工程关键能力的培养。学习主要分为四个过程——模仿、练习、强化和创新。项目讨论教学方式主要是注重后面三个过程,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所讲授的实际工程案例,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某个具体项目进行深入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培养创新能力。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难度的项目,这些项目是练习类、强化类还是创新类,由教师把握。当然也可以基于DEFORM平台建立一些和实际工程问题类似的虚拟型项目,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所完成的项目有齿轮箱零部件的选材、医疗康复器材零部件的选材、机床零部件的选材等,在完成项目后,可以和其他同学讨论、辩论、补充,最后,由教师答疑和总结,并做评价。实践证明,学生如果能认真系统地完成一个具体项目,其所学到的知识以及对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是课堂教学不能相比的,可在学生毕业设计答辩时得到验证。通过完成一个项目,学生能够知道设计制造所选择的材料是什么,从哪里可以查到,其性能是怎样的,常用于哪些场合,与其类似的材料有哪些,与类似材料相比该材料有哪些优缺点等。采用项目讨论教学法,必然会增加教师的教学负担,同时也需要学生较好的配合,要顺利开展具有一定的难度。目前,我院主要在“卓越计划”学生中开展教学方法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一些具体的项目、实施方法以及评价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4结束语
第一,要求设计前先看大纲和任务书,明确要做什么,再看相应的教科书,搞清楚应用什么理论和方法来做,最后看“规范”中的依据和要求。这样以来较好的避免了由于理论准备不足产生的“停停走走”“折返重来”等现象;第二,要求对设计要点和难点做到提前领会,对共性问题,设计之初就集中给学生提前指出来,讲清楚,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解决,剩下少量的个性问题再针对性解答,就可以极大地节约时间和精力;第三,要求每一个阶段的设计方案都需要经过核查,只看最后递交上来的总成果,没有阶段性的检查把关,那么前面错了,后面的设计当然都是错误的。一直到最后,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局面,因此工作需要提前做,例行阶段检查把关,可以有效避免这类情况发生。教学实践表明,“三大要求”的运用,较好地保障了学生独立完成设计工作,有效地保证和提高了课程设计的训练效果。
二、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和灵活的工作措施
我们经常听到诸如“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类似的抱怨,诚然,确实有学生本身方面的原因,但是也必须承认我们存在没有找到有效的工作方法的缘故。工作方法不当,容易造成教学管理失控,时常表现为整体设计进度延滞,不能按时完成并递交设计成果,等等。为此,应该认真地分析原因,从教学工作管理制度和措施上找出解决办法。(一)建立“设计进度查签制度”对于经常出现的整体设计进度延滞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是没有在学生中营造出好的工作氛围原因造成的。如上面说的那样,学生在工作的能力和学习的态度上是要分类的,整体的设计进度是否迟滞,主要是由占绝大多数的中间同学的工作表现决定的,然而恰恰这部分同学的从众心态最严重,他们主要受到前面和后面这部分学生的影响。因此,如何促使前面这部分同学起到正面带头作用,从而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是解决整体设计进度迟滞的关键。笔者认为,可以建立“设计进度查签制度”。具体做法是将整个设计过程分解成若干阶段,详细要求每一阶段需要完成的设计任务以及形成的设计成果,然后对每一阶段的设计成果进行检查与签字,确认并划分等级。查签制度优于一般进度检查。第一,做到了无遗漏检查,签字确认后能够消除学生的侥幸心理(总是想躲避检查将设计任务往后拖延);第二,采用划分等级并且计入最终成绩的办法,对于学生后继设计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督促和促进作用。这样以来,每个学生都知道什么时候该完成什么设计内容,因为清楚了每个阶段的评价等级也就基本清楚了最终设计成绩的等级,较好的体现了最终成绩的公平和公正。(二)引入“末位淘汰制”对于不能按照规定时间递交设计报告的情况来说,首先应该分析是否确实存在任务量过大的情况,如果排除这种情况,那么无外乎存在两种情况了,第一就是确实因为能力问题不能按时完成,这毕竟是极少数。而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是因为思想松懈,看到其他同学不能按时递交而产生了“法不责众”的心理,这种情况是最严重的,因为它会造成蔓延效应,越来越多的学生将受到这种影响,这是应该想办法应对的重点问题。如果完全按照规定,给予不能按时递交设计的学生不及格,在实际操作中是绝对不现实的,这也就很多教师所遇到的设计作业总是收缴不齐、成绩无法评判的无奈。如果娇惯听之任之,势必会恶性循环并且会造成极大的不公正。对此,笔者认为同样应该从制度上想办法,例如可以引入“末位淘汰制”,即如果出现一定数量的拖延情况,则规定最后递交的学生(比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成绩为不及格。这样以来,“法不责众”甚至“抱成团”局面就被打破了,变成了争前恐后的局面,绝大多数学生完全可以按时递交设计。教学实践表明,建立“查签制”“末位淘汰制”等有效的工作管理制度,并且严格的执行可以使教学管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充分保证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有序进行。
三、结语
【关键词】手机课程;学习模式;架构设计
The Open College Engineering Course Mobile Telephone Course Frame Scheme Designs an Exploration
NA Na
(Institute of Urban Construction,Yunnan Open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 650223,China)
【Abstract】Mobile telephone course design objective is to run after the intelligence displacement studying a pattern, the pattern, plan studying system , academic environment and the content studying, being to structure right studying more not only being to structure displacement melt within participation and cognition studying process, promoting a learner. Mobile telephone course learning designing that “everybody all learns, can from time to time having fused sufficiently, be broken learning everywhere” are greatly spirited.
【Key words】Mobile telephone course;Learning mode;Architecture design
0 引言
当前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研究方向就是创新实施“导学―助学―促学―评学”为一体的过程化服务模式;过程性与发展性、自主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的开放性学习评价模式;学习时间无限制、学习过程有档案的自主性学习模式,适应学习群体多样化、选择个性化、评价多维化的新趋势、新要求。手机课程的设计充分融合了“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开大精神。随着手机课程界面越来越精致、内容越来越实用、互动越来越有趣。未来必将有越来越多的学习者选择手机课程满足自己移动学习的需求。
1 体现开放精神的手机课程
笔者认为,创新的手机课程不是将书本上的内容简单复制、压缩使其小屏幕化,而是针对学习者认知心理的课程设计。手机课程的精髓在于人与人的互动。“微互动”的设计思路源于此。微互动是基于手机课程平台的用户关系,实现信息即时分享、传播以及获取。
手机课程的设计目标是追求智能的移动学习模式,不仅仅是构建移动学习系统、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更是构建合适的学习模式,规划学习过程,促进学习者参与和认知内化。
2 设计方案思路探索
2.1 知识点的美妆
在手机课程中,传统课程的每个章节设计为一个学习情境,下面包含了若干“微课”(学习单元)。知识点以“微课”的形式包裹,一堂微课包含若干逻辑联系的相关知识点,时间不超过5分钟;微课结合了微博和移动时代的特点,当学生在学习一门课程的时候,可以随时了解到好友、同学是否也在学习。可以实时发表感想和查看其他学习者的评论。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每一堂微课的学习顺序。
2.2 内容的展示形式
“微课”一般采用案例式教学,内容主要通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的形式来展现。实现知识的内化。让学生通过看动画学知识、看视频学技术。
2.3 测试的模式
传统的练习和测试在手机课程中设计为“比比高下”、“抛绣球”和“幽谷探宝”三个环节。
“比比高下”主要和每一节“微课”相捆绑,针对刚刚学习的课程内容进行趁热打铁式的考查。每做完一道题,界面会显示得分和正确答案以及题目分析,学习者可以以表情和文字两种模式实时发表感想。另外你还可以浏览其他用户在做这道题时的解题思路以及心得体会。
“抛绣球”是抢答环节。系统在每个设计的固定时刻会随即挑出数道题目。参与者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出答案。系统在扫描每个参与者的答案后确定最佳答案并送上绣球分。每一个参与者都能看到此时此刻有什么人、多少人和我一起接绣球以及最后谁赢得了绣球分。
“幽谷探宝”是一章的总测试。用户进入后是一个九宫格的界面(分别链接了九个不同难度的迷宫)。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格。先游戏后测试、边游戏边测试。学习者需先开动脑筋想到出路。从出发点到出口的隐藏路径中随即设计了“挡路题”。题目是从题库中随机抽取的。学习者需按顺序答对突然冒出的不确定数量和难度的题目才能顺利到达出口。探得宝物(虚拟)并完成本章学习。同时得到系统的最后打分。
2.4 评价与计分
本方案的总体架构分为微课程、微互动和评价与计分三个部分。评价与计分的作用尤为重要。在“比比高下”、“抛绣球”、“幽谷探宝”三个环节系统都会给学习者打分。而计分的关键之处又在于两点。
第一,计分不是简单的以正确和错误为评判标准。答题的时间长短也考虑进去。
第二,得分会实时显示在每个人的头像旁。学习者可以了解到此时此刻自己的总得分情况和其他学习者(感兴趣、比较关注的人)此时刻的得分情况。以此激励、鞭策学习者继续学习和努力得分。
3 设计架构模拟
下面以图的形式具体表达设计思路:
图1 体系架构图
图2 “幽谷探宝”界面
图3 “幽谷探宝”迷宫测试路径示例
图4 “微互动”情景演示
图5 计分互动效应
图6 关键的系统用例
4 结束语
对学习者个人而言,首先,手机学习不是独立的学习形态,应将其视为完整学习过程的某些环节及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类型的学习形态相结合。其次,学习者参与课程内容互动,通过互动、交往活动,将知识内化。
笔者认为手机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学习者通过关注移动设备的情境感知和无缝学习空间的设计。使手机课程独放异彩,成为完整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类型的学习形态完美相结合。当前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如火如荼。笔者希望能以手机课程的点带动开放教育思维模式的面。使现代开放终身教育体系朝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参考文献】
0 引言
很长时间以来,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和其他课程的教学大同小异,这也是中国长久以来中小学和本科教学的习惯。传授知识这种教学模式的好处是学生接受的知识量大,然而弊端也非常明显,即以牺牲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为代价。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学科有其独特的思想性的一面,在讲授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向同学们传授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法,这样更符合经济学这门课程的基本规律,同时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因此我们认为经济学的教学要改变以往单纯传授知识的模式,应该在理念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传授经济学基本思想,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下文分六个部分具体讨论我们的教学改革。其中将重点谈到四川大学 “大班授课,小班研讨” 的教学改革,以及这个改革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1 何为“西方经济学”
在深入探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改革之前,有必要对“西方经济学”这个概念做简单的分析。
“西方经济学”一词是中国人独创,事实上不存在所谓“西方经济学”,也不存在“东方经济学”,经济学即是经济学,和物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一样是一个无国界的概念。有人认为“西方经济学”是和“政治经济学”相对而言的,然而在古典经济学时期,经济学就叫做政治经济学。所以我们认为所谓的西方经济学就是现代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相对而论,像钱颖一教授说的那样“最近的半个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在当今世界上被认可为主流的经济学称为现代经济学”,①经济学通常以研究市场经济中的行为和现象为核心内容,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又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比如国内常见的萨缪尔森版的《经济学》, 有微观和宏观两个部分,高鸿业版的《西方经济学》也是分为上下册,微观和宏观两个部分。
一般来说,“西方经济学”的知识内容包括市场价格的决定、消费者的行为选择、生产者的行为选择(包括生产要素的选择)、市场结构分析、企业竞争(包括初步的博弈论)、初步的一般均衡论、福利经济学、国民收入相关概念及决定、经济政策分析、总需求和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理论等等。
2 参考教材及阅读书目
由于过去的教学理念是围绕考试的“知识传播型”教学,所以老师和学生们在选择教材方面偏重简约和单一,即一本教材解决全部问题,而且偏爱那种知识罗列(一目了然)型的国内教材,②不喜欢循序渐进引导型的国外教材,这其实是偏离了教学的正轨。教学应该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不单是学会原理,还要学会应用。因此不能拘泥于一本教材、一套多媒体课件,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作者那里可能有不同的表述和观点,老师有义务告诉学生、学生也有权利自主思考。因此在课程参考教材的选择上,本文作者所担任的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是这样安排的,除了平时的习题练习以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第5版)为主外,我们还鼓励同学们查阅其他教材,比如:《经济学原理》(第6版,曼昆)、《经济学》(第18版,萨缪尔森)、 《经济学》(第4版,斯蒂格利茨)、《微观经济学》(第8版,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8版,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第2版,克鲁格曼)、《宏观经济学》(第7版,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2版,克鲁格曼)等等。
除了教材的阅读多元化以外,我们也注重经济学经典著作的阅读。教材里面提到的知识、原理、思想都是来源于一个个经济学家的贡献,他们最初是怎么研究的?得出那样的结论有什么背景和前提?这类问题可能在以说教为主的教材里面找不到答案,因此直接阅读原著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学习经济学原理,也是养成经济学素养的必要环节。同时我们也推荐同学们阅读有关经济思想史方面的著作,比如:《经济思想史:伦敦经济学院讲演录》(罗宾斯)、《经济理论的回顾》(马克·布劳格)、《经济分析史》(一、二、三卷,熊彼特)。另外,有关数学在经济学上应用的相关著作我们也推荐同学们多读一读,比如《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蒋中一)、《经济学中的数学》(西蒙)、《经济学中的分析方法》(高山晟)等。
3 教学理念的改变
教学理念来源于教育理念,大学教学受高等教育的影响。中国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成立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和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因此中国的高等教育有一百年的历史。高等教育在民国时期的理念是自主发展, 而在1949年后主要是服从发展的需要,后者可以称之为“适应论”,即突出强调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一致的高等教育理念。在“适应论”的理念下,大学课堂只讲授对社会发展“有用”的,而不讲授“无用”的,比如1949年后全国大学院系调整,突出理工科,削减文史艺术类,为的就是高等教育要适应国家发展。不可否认这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适应论”破坏了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追求片面的“有用”而忽视所谓的“无用”,造成了经济发展与国民素质的不和谐和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不统一的局面。
因此我们认为教育理念要破除“适应论”、“功利主义”的束缚,与此同时教学理念上也要打破“适应论”、“功利主义”的束缚。对于西方经济学课程来说,经济学原理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学会用经济学的方法解释社会现象。所以在课程讲授上我们突出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操作上我们采用四川大学“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模式,即主讲教师负责讲授主要的知识内容,助理教师负责同学们课下的研讨。
4 四川大学“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改革介绍
四川大学从2012年春季实施“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改革,其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用更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工作。具体实施措施是设置“研究生助教岗位”,由主讲教师设计课程改革方案并承担大班教学工作,研究生助教负责组织小班研讨。授课和研讨均在正常课堂教学时段进行。主讲教师负责研究生助教的指导、任务分派和业绩考核。助教工作职责包括:(1)根据教师要求随堂听课,并协助教师完成课堂教学;(2)组织学生进行小班研讨、集体自习、集中答疑、辅导习题等与课程相关的形式多样的活动;(3)日常学习管理,包括协助教师批改作业、批阅试卷等。
西方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是首批纳入“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改革的试点课程,经过三年的实践,效果十分显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期末平均成绩明显提升,在由研究生助教负责的“小班研讨”中,同学们的表现也十分出色,课下积极准备,课上积极发言,热烈讨论,充分说明我们实行“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改革是非常成功的。这种教学模式不但会继续深入开展,还要向更多的课程推广。
5 “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实例演示
2013年秋季本文作者担任四川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宏观部分的主讲教师和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大班教学,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是每周由主讲教师讲授一次课程(三个小节),由助理教师负责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和答疑,并在每周的周末开设习题(答疑)课和研讨课,习题课主要以同学们的作业为主,做适当的延伸,同时负责解答同学们关于课程学习的疑惑;而研讨课是“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锻炼同学们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在每次研讨课之前,助理教师负责把讨论的主题告诉大家,讨论的主题包括但不限于课堂中的所学内容,也可以是所学内容的延伸或者运用。
举例来说,宏观经济学首先介绍经济数据方面的内容,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等以及相关数据,其中重点是关于GDP的部分,即国民收入核算。主讲教师循序渐进地讲授宏观数据对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性,这些数据的算法、含义、优缺点等,并且结合各种教材的说法,分析不同作者的不同观点,这样的讲授思路清晰、内容丰富,且留有思考的空间,课下同学们可以对课上的内容作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关于经济数据的问题,我们的讨论题目是“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经济运行好坏的优缺点”,事先跟同学们定下这个题目,留有一个星期的准备时间,在准备期间同学们可以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新闻报道,也可以做一些问卷调查,制作多媒体课件,或者组成小组进行内部讨论,在讨论课上50个同学被分为两组,分别谈论“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经济运行好坏的优点”和“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经济运行好坏的缺点”,在同学们发言之前助教老师做一个引题,简单介绍这个问题的含义和一些注意事项,接着就是同学们的具体讨论。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积极,从发言的内容看他们确实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而且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现将他们的发言内容整理如下:
针对GDP核算的优点,同学们有以下一些看法:把经济运行这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定量化了,使我们能够判断经济运行的好坏,而不是停留在表象的观察上。虽然GDP不是完美的衡量指标,但是没有比GDP更好地反映经济运行好坏的指标了,GDP这个指标是经过大量的实践和论证,国内外一致认可的,因此我们可以使用它。GDP的测算有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每一种方法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范围。比如支出法包括: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针对GDP核算的缺点,同学们有以下一些看法:GDP测算时容易忽略一些经济活动。比如家庭生产性劳动、农村瓜果蔬菜交易(不交税,无法测算,只能估算)、黑市交易、官员贪污受贿等,这些活动不容易测算,即使纳入考虑范围,也只能依靠估算,误差较大。经济运行好坏不能只看GDP的大小,还得结合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具体的分析,在一些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政府和民众特别重视的不是GDP的多少,而是失业率的大小,每一个劳动者最关心的是自己能否很好地就业;再比如一些非洲国家,通货膨胀非常严重,这时候他们关心的就是把通货膨胀率降下来。所以要具体国家具体分析。GDP掩盖了一些民生问题,使得一些地方官僚唯GDP是从,不顾民众最关心的问题,比如就业、住房、入学、医疗等等,为了一个GDP上的数字忽视最根本的民生问题是可悲的,造成发展观念上的扭曲。
经过对这个问题的激烈讨论,同学们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相关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些问题不再只是停留在书本的叙述层面,也不再仅仅是同学们的死记硬背,而是经过一番研究、思考、讨论之后成为同学们自己的知识。这种“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果,不但是西方经济学这种基础课程,其他专业课程也可以采用这种形式。
6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前后的对比
在我们实施教学改革以前,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是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由主讲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学习,由于教学任务量大,时间紧迫,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课堂讲授上面,应有的师生互动和讨论往往被忽视,同时由于只有一名教师负责课程的所有工作,因此在批改作业、答疑等方面效率很低,效果很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期末成绩平平。
而自从实施“大班授课,小班研讨”以来,我们的教学工作焕然一新,助理教师的加入大大减轻了主讲教师的任务量,使得课堂讲授能够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基本的师生互动和交流也频繁起来,由助理教师负责的批改作业、答疑、组织研讨等更是教学的有效补充,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成效显著。
因此我们认为西方经济学课程实施的“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改革是十分成功的,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这种教学模式应该继续实行,并在不足之处进行更进一步的改革,另外从整个四川大学来说,我们认为“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应该推向全校更多的课程。
7 结论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学科,甚至被认为是社会科学之首,社会科学的本质是思想与方法,因此本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改变过去那种以知识传授为主要内容的授课方式为传授思想和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新型授课方式。这样的做法符合经济学的本质规律,而采用“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符合教学规律也是教学改革的具体体现。
总结起来,教学改革有以下几个好处:(1) 改善教学质量。不再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而是切实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2)改进教学方法。不再是传统的一人讲授、学生听课这种模式,而是采用了“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模式,这种教学方法更科学。(3)为川大精英教育计划作出贡献。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提出了“精英教育”理念,“大班授课,小班研讨”这种模式正是精英教育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会计学基础;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案例教学;财务模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198-02
《会计学基础》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很多本科、专科院校管理学院、商学院众多专业在第一学年设置了该课程,《会计学基础》属于专业基础课,相对简单,但如何让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掌握相关理论,解决基本财务问题,须引起教学人员思考和重视。
一、重视教材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材的选择,笔者认为应尽量选择权威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会计准则伴随经济的发展,业务的变化适时变更,权威出版社的教材对内容更新相对严格。教材编写层次清晰,说理透彻,案例经典,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会计学基础》从企业出发,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阐述了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讲解时紧扣教材,适当拓展。如“借贷记账”法的理解。借贷记账法是复式记账法的一种,借贷仅为记账符号,增加或减少的方向决定于账户性质。只须记忆资产类账户借方增加贷方减少,余下五类账户无须强记。基于会计恒等式和借贷记账原理,理解如下:经济业务发生时会导致会计等式两侧同增或同减,总量增加或减少;或一侧一增一减,总量不变。如资产增加会导致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资产借方表示增加,故负债或所有者权益贷方表示增加,由此,负债、所有者权益借方表示减少。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可能导致资产等额增加,资产借方表示增加,则收入的增加应记入贷方。同理,费用发生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所有者权益减少可能导致资产等额减少,资产减少在贷方,故费用增加在借方。如:所得税费用。会计学基础要求学生掌握当期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及处理。应纳税所得额是当期应交所得税确认的前提,而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可能涉及税前利润的调整,有些事项的发生降低了税前利润,有些事项的发生增加了税前利润,按会计准则对这些会计事项应纳税调整,如罚款,捐赠、超出范围的业务费、国债利息收入等,虽然《会计学基础》对税前利润的调整未作要求,但讲解时可适当补充。如: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国家为鼓励产品对外销售,拉动需求,对销往国外的商品采用零增值税,对境外销售时不考虑增值税销项税,笔者认为讲解时可适当介绍。讲解顺序不必过于拘泥。笔者认为账务处理程序这一章节可作为总结性章节,当学生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内容充分了解掌握后,再学习该章节内容水到渠成。再如,在讲解会计等式时可结合某公司财务报表,既解释会计恒等式的原理,学生对财务报表又有了感性认识,案例真实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内容讲解前后贯通效果更好。
二、重视教学方法推敲和选择
教学与实践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校外实习期间,部分同学反映不能学以致用,不能胜任专业相关工作。故笔者认为教学不能停留于纸上谈兵,理论+模拟的教学方法值得学习推广。理论教学应重视案例分析、比较分析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学习热情,注重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1.案例分析。如:对应收账款的认识。“应收账款”是企业交易时未结算而形成的一项权利,将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为企业一项流动资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不能高估资产,所以应对“应收账款”提坏账准备,原则:少提就补多提则冲。例:某企业对应收账款提坏账,提取比例为3%,2012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00万元,2013年4月3日,实际发生坏账2万元,2013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80万元,2014年2月10日,2013年4月已确认的坏账2万元又收回存入银行,2014年末应收账款余额100万元,试对该企业的坏账进行账务处理。
解答:2012年末,该企业应收账款余额100万元,按比例提取坏账准备3万元,2013年4月实际发生坏账2万元,处理时冲减坏账准备2万元,坏账准备数为1万元,2013年末应收账款余额80万元,按比例应提取坏账准备2.4万元,该企业已提取1万元,故2013年末应补提1.4万元,2014年2月,原已确认的坏账2万元又收回,为恢复债务人的信誉,增加应收账款和坏账准备,坏账准备总额4.4万元,2014年末,企业应收账款余额100万元,按比例确认坏账准备3万元,已确认4.4万元,故冲回1.4万元。
2.比较分析。(1)预提和预付,预提和计提,两组概念区别。预提是受益在先支付在后,因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因此预提可用“其他应付款”、“应付利息”账户。预付与预提相反,预付为支付在先受益在后,可用“预付账款”或“长期待摊费用”账户。计提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要求提取,如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等按一定比例提取,而预提则不需要。(2)生产成本、主营业务成本的区别。前者属于成本类账簦后者属于损益类账户,前者核算未完工产品或已完工但尚未验收入库产品发生的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也包括不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借方表示实际发生数,贷方表示完工产品经验收入库,由生产成本转入库存商品,如有借方余额,表示仍有未完工入库的产品,该账户不影响当期损益。只有当库存商品售出才影响损益,计入主营业务成本,该账户损益类账户,借方表示当期费用增加,贷方表示期末结转损益,由主营业务成本转入本年利润,损益类账户期末无余额。(3)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属资产类账户,预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属负债类账户,四种账户属于往来账户。应收账款账户,一般余额在借方,如果余额在贷方,有预收的性质;预收账款账户,一般余额在贷方,如果余额在借方,有应收的性质,故资产负债表编制时,有些报表项目应按明细账户的余额计算填列,如:应收账款报表项目=应收账款借方余额+预收账款借方余额-坏账准备。预收款、项应付账、款预付款填列原理同此。(4)报表项目和会计科目。要区分这两者的区别与联系。有些会计科目与报表项目名称不同,有些名称相同但内容不完全一致,如存货属于报表项目,而非会计科目,它包含的内容较多,难以记忆,实质为存货用于直接销售或间接销售(耗用后形成产品再销售,如原材料,低质易耗品),故工程物资不是存货,采用排除法记忆更容易。再如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是报表项目,会计科目亦有固定资产,报表中的固定资产是固定资产净值,是固定资产原价抵减备抵科目后的余额。
3.理论+实践教学模式。“48+12模式”,即48课时理论教学,12课时上机模拟操作。目前多数高校结合理论教学开设财务会计模拟课程,通过实践帮助同学理论联系实际。如金蝶ERP财务模块,有日常账务的会计处理及简单财务报表的编制,工资的分配,固定资产的处理等内容。日常账务处理包括记账凭证的编制,审核、过账;往来业务核销;期末调汇;结转期末损益。通过报表编制,同学初步懂得如何检查报表数据,懂得错账的查找;工资费用如何计算,由哪些部门承担,应计入的会计科目;固定资产的形成、减少、折旧等,通过模拟同学对其认识会进一步深入;通过财务软件的实习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和掌握。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财务软件的运用将得到迅速推广,一个合格的财务人员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更需要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因此了解财务软件的原理,熟练运用软件解决财务问题,为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奠定基础。
4.增设自主学习环节。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查阅文献、探讨、辩论对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助推作用。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要素确认上与国际会计准则、美国、加拿大等其他国家会计准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用对比的方式学习,既拓宽了知识面又加深了记忆。鼓励学生博览文献,而非所有的问题等待老师解答。
参考文献:
亚洲设计无论在外型与设计理念上,都蕴含着浓厚且神秘的东方美学色彩。台湾设计的表现形式中夹杂着日式的美学文化,并与当地传统文化相契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设计风格,是静美与素雅的化身。韩国设计则更注重将东方传统美学融合至现代设计当中。相对而言,香港的设计师则更偏重欧美或全球化,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的设计风格,因此自成一派。亚洲设计师们注重利用材料的属性表达意境,常以木、藤等为主要制作材料,利用自然木色肌理表达对自然的赞颂;手工艺制成的藤蔓作品,则表达着对传统手艺的崇敬与继承。与此同时,他们也尝试用其他材料表述“和”与“平衡”的概念,如韩国的设计师Seung-Yong Song的作品VASE系列,使用了铁丝与水泥两种材料来表达“冷与暖”两种情感,如同太极一股,以“阴与阳”对立的概念获得感官上的平衡。
在本期家具栏目所介绍的设计师中,有日本设计团队KARIMOKU NEW STANDARD、韩国设计师Seung-Yong Song、泰国设计Paphop Wongpanich以及香港设计师Patricia Wong,透过他们的作品可以重新审视东方美学在当代家具作品中所蕴含的价值。
冷峻与柔美的平衡点
韩国设计师Seung-Yong Song出生于朝鲜阳山。他曾在法国取得艺术硕士学位。一开始,他在国际知名设计师Claudio Colucci的设计工作室担任助理一职。随后,他在法国以自由艺术家的身份与Marc Gady、Patric Nadeau和Matt Sindall等设计师进行合作至今。
Seung-Yong擅长用冷峻的材料,通过规整的肢体语言去表达柔美的视觉效果,这使他的作品中夹杂着如同冰与火般并存的两种意境。作品中的肢体被拉长放大,呈现出不对称的效果;与此同时,这些作品在制作与表现手法上,又极力注重韩式传统架构的表达,使作品既能展现现代工业的形态,又能体现韩式传统的美学灵感。Seung-Yong试图在材料与作品外型的运用上寻找平衡点,以达到冷峻与柔美并存的视觉效果。
自然至上
TakeHome Design的设计师Paphop Wongpanich于1979年生于泰国。他的作品如同他的外表一般纯粹,看上去单薄,却蕴藏着无限的自然能量。Paphop毕业于King Mongkut技术研究所的室内设计专业,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不小心爱上了产品设计,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并选择了它作为自己的职业。他将室内设计的灵感与家具设计相结合,以木质材料作为产品的原料,制造出形态看似简单、却蕴藏着复杂细节的作品。Paphop所设计的产品不仅是设计思路的表达,同时也是情感的展现。
思维与视角
Patricia Wong是一位新锐香港设计师,和许多在香港长大的孩子一样,她的童年游走在加拿大与香港之间,也曾到意大利生活,目前居住在美国的普罗维登斯市。在2012年,她将于Rhode Island School毕业,并开始新的人生旅程。不同的生活经历使她拥有不同的视角去看世界与设计。她认为,一个好的设计师是需要用诚实的态度去对待设计,就好比诚实地回答设计所提出的问题一样。她并不拘泥于某种形式的设计,而是多方面进行尝试,作品包括产品的创新设计与家具设计。从她的作品中,你将感受到香港新锐设计师国际化的视角与审美观,它并不偏重于某种地域风格,而是依照简单的线条与全新的配色方式进行创意。
利用现代化学习工具学习当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是时代的要求,因此应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探索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及文化发展的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培养适合21世纪所需要人才的教学体系.医药院校的数学应以应用为主要目的,应改变以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为目的的方式,把教学重点转移到讲解数理统计学概念、思考方法、形成及应用背景等,引导学生思考数理统计学的思维特征,理解数理统计学思想,引导学生应用数理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好和用好医药数理统计学并不需要高深的数学知识,而是要促使学生在学习数理统计学的时候改变思维模式,使学生从医药学的形象思维模式向数理统计学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断模式转变,并结合教材中例题的讲解、学生自身实例资料的分析及作业的批阅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统计符号及公式等.
2精简和更新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做到突出实用性,适当地减少或减弱概率论部分的理论性和难度,以直观、趣味和易于理解的方式把概率论作为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加以介绍.在假设检验部分注意阐述数理统计方法的思想、应用的背景及应用中所需的条件,重点讲解假设检验应该如何选取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如何对得出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解释;在参数估计部分着重地讲解参数估计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合理性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区间估计中置信区间的理解及单侧置信限在应用中的意义等;在方差分析部分讲清楚引进方差分析的意义、假设检验的方法对多个总体进行多次t检验时的缺点、方差分析应用的条件及合理解释检验结果等;在回归分析部分注意阐述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回归方程的理论意义及对回归方程结果在应用中的解释等.目前SPSS软件是国际医学论文中应用最广泛的统计软件[2],国内的大部分医学期刊也要求论文数据统计分析要应用统计软件处理,统计检验结果要用P值来表示,更要求学生了解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做到正确使用统计软件.新晨
3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知识传授型教学,即教师在课堂上灌输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按教学大纲要求把大量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讲授完毕,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忽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结果导致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统计计算上,很难有时间去深入分析统计结果.互动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让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在加强课堂讨论的同时,由教员归纳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统计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指可正确选择和应用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医药学科学研究和医药工作中的实际问题[3].为了避免学生滥用及错用统计方法,教师要重点讲清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及特点.在考试方法上亦采用开卷考试,使学生不再花大量时间去推敲和死记那些复杂的公式,不再难于分清和理解符号及公式.通过几年来的改革实践,发现上述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的改革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理统计学的内容在医药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定远.医药数理统计方法[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0.
关键词: 科技考古 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考古学是一门研究古代实物遗存、探索人类社会历史的科学[1],然而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器型学和层位学来自生物分类学和地质地层学,这表明考古学从妊娠期间就与现代自然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古代实物遗存中还储存着大量的非直觉和经验能认识的信息,即传统考古方法无法发现的所谓“潜”信息,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才能“破译密码”,获取这些重要信息,于是,科技考古学便应运而生[2]。
科技考古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分析研究古代遗存,取得丰富的潜信息,并结合考古学方法,探索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科学。它实质上是考古学与众多自然科学学科日益渗透、结合而成的交叉学科。然而,从研究理论、方法和技术方面考虑,它似乎更接近于自然科学。近几十年来,自然科学手段更是全面渗透进了考古学研究的方方面面,将考古学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多学科交叉研究阶段。
近年来,为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的考古人才,提升考古学科的整体教学、科研水平,全国很多高校相继在考古专业开设了科技考古课程。本文根据高等院校考古专业科技考古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高等学校考古专业的现状,对科技考古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较深入的探讨。
1.科技考古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偏重理论知识传授,实验教学明显不足。
科技考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科技考古研究手段和方法。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国内已有个别高校组建了较高水平的科技考古实验室,有力提升了本校考古学科科技考古课程的教学水平。然而,囿于国内考古学的发展现状,很多高校的考古学科建设较为滞后,至今没有一个全新的、多学科交叉型科技考古实验室。因此,在科技考古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偏重课堂理论知识讲授,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实验教学时间明显不足。学生在课堂上所接受的理论知识,长期无法得到有效实践,甚至对一些基本的科技考古专用设备都缺乏使用的能力。长此以往,科技考古课程的教学将成为空中楼阁。
(2)师资力量较为薄弱,难以支撑科技考古课程的教学需求。
科技考古的分支学科较多,包括断代测年、遥感考古、冶金考古、陶瓷考古、生物考古、植物考古、农业考古、动物考古、环境考古、水下考古等,其使用的研究手法和手段多种多样,涉及物理学、金属学、矿物学、生物学、植物学、农学、动物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多门自然科学。要全面讲授科技考古的各分支内容,教师就要具有极其广泛的知识面。目前高校考古专业的科技考古课程一般由一名教师负责讲授,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再强,凭其个人力量也很难满足科技考古各领域的教学需求,除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外,科技考古的其他领域只能泛泛而讲,难以深入。
(3)学生理科基础过于薄弱,对科技考古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理解不足。
安徽大学等高校已尝试在考古专业中招收理科生源,这对开设科技考古课程及培养复合型、应用型考古人才是有利的。遗憾的是,很多高校的考古专业仍然是以文科生源为主,或者虽然招收了理科生源,但学生进校后,没有再选修过自然科学的课程。因此,在选修科技考古课程时,学习特别吃力,对科技考古各个方向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学生对该课程缺乏足够的兴趣。
2.科技考古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1)组建科技考古实验室,加强实验教学。
鉴于科技考古的课程特点及考古学科的发展需求,高等学校的考古专业应以考古学实验教学改革为核心,以优质考古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为基础,以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和完备的实验条件为保障,组建科技考古教学实验室,建立“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考古人才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室的组建,将引发科技考古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教师在重视课堂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要大力加强实验教学,使教学手段和方式多样化、实用化,让学生在实验室对各种科技考古设备、技术有感性、真实的了解,从而深入掌握科技考古的常用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培养动手能力,适应考古所等文博单位对应用型、复合型考古人才的需求。
(2)加强科技考古实验教学基地建设,全面提升科技考古实践教学水平。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技考古实践能力,在组建科技考古实验室、建立完善实验教学体系的同时,应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在考古所等单位设立科技考古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能真实接触到科技考古,在实践中了解科技考古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最新理念,全面提升教师的科技考古实践教学水平。
(3)聘请校外各种材质的科技考古专家,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弥补单一教师授课的不足。
由于科技考古是一门多学科综合的新兴交叉学科,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单一教师授课很难将科技考古的各个领域都深入讲解。在此情况下,可考虑与博物馆、考古所等文博单位加强合作,与其联合开设科技考古课程,将由单一教师授课的教学方式改为多位专家联合授课方式。
(4)在考古专业适当设置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为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考古学发展到今天,其调查、田野发掘、资料搜集和研究等方面都与自然科学息息相关[3]。然而,很多高校考古专业的课程设置仍较为落后,几乎没有相关自然科学的课程设置。在考古专业开设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增加学生的理科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最新的考古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为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5)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增强科技考古课程教学的通俗化和趣味性。
鉴于考古专业学生自然科学基础较差的事实,在讲授科技考古课程时,应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大力发展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加强信息技术手段在科技考古教学中的应用;在讲课过程中,应注意语言的通俗易懂,增强课程的趣味性,从而削弱或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使学生对该课程能始终保持较为浓厚的兴趣。
3.结语
鉴于科技考古的多学科性和应用性,面向考古专业开设的科技考古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出现了实验教学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学生自然科学基础较差等一系列较为重要的问题,急需解决。根据科技考古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高等学校考古学科的教学现状,在科技考古的教学过程中,为加强实验教学,应尽快组建科技考古实验室,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考古专业学生的自然科学教育,聘请校外专家联合授课,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大力发展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加强信息技术手段在科技考古教学中的应用,全面提升科技考古课程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夏鼐.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