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学情分析
经过上一年级的数学学习后,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存在的问题是,有两位学生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差,致使数学成绩不及格,还有些同学自觉性较差,上课有时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因此,针对上述情况,本学期要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节课,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数学成绩。
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认识时间,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等。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直角、锐角和钝角,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认识时间方面,会认识几时几分,懂的时分之间的进率,并能简单推算时间。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小学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对于步入二年级的同学,他们经过一年基本适应了小学的生活,这个时候对知识的学习提到一个日程上来,结合实际,制定本学期计划如下:
一、班级分析
本学期我执教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的主要内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长度单位,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学生必须要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学生需要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对于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有初步的认识,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
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
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9、要使用远程教育设备及资源,在光盘播放教室、卫星接收教室进行上课。
10、上课前要利用农远资源进行经心备课,写好农远专用教案,并准备好课件资源,要以利用农远资源为主,要求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体现新的教育理念,这样促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极运用远程教育网络。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二年级的同学们都已经是经历一年的数学教学后,有了一点的基础知识,所以在教学前都需要制定一个工作计划来更好的进行一学期的工作。
一、指导思想
本期数学教学仍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有创新、开放精神的主动学习,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严谨、塌实的优良习惯,从而达到二年级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人,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三、本期教学内容
以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为教材。
四、教学要求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
学会运用所学单位测量生活的物体,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4、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
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
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
1、有余数的除法。
2、认识一千以内的数及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3、用数学解决问题。
六、教学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七、培优补差措施
1、认真备好课,夯实基础知识,确保每一个学生扎实掌握新知,巩固旧知。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关注,多给发言机会,激发其参与热情。
2、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双基的基础上,注意适时发展优生的思维,培养优生的能力,从而也带动中差生的发展。
培优主要体现在:
(1)在每堂课的新知教学后,安排适量发展练习题。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每个知识点上,适时引导,相机点拨,给学生“摘桃”的机会。
(3)利用每周的思维训练时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组织愉快的思维训练。
八、减负提质措施
1、钻研好《新课标》,精心备好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任务在课内完成,课外尽量不留作业,或只留兴趣性、发展性作业。
3、对学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不用一个刻度要求每一个学生,作业布置分层进行,避免部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
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
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5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认识时间,表内乘法,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
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锐角、钝角,初步学会画线段和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初步认识几时几分,懂的时分之间的进率,并能简单推算时间。
四年级是小学生涯的重要阶段,是承上启下的年级。经过前面三年半的教学与学生习惯的培养,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逻辑思维和智能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上都有一定的提高。下面是我本期的教学计划:
一、情感与态度
1、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
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
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
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4、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
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5、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本单元是在3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并能比较小数的大小;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
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计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会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第七单元“认识方程”
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能根据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通过游戏活动,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通过动手操作,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及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会画以上三种图形的高;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特点;通过操作,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
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相应照片的先后顺序;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物体,能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形状。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游戏公平”
通过游戏,使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简单的游戏规则,使游戏对双方公平。
(四)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数图形中的学问”“ji情奥运”“图形中的规律”三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措施
(一)教学改革
1.在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下,从实际出发,从书写着手,以鼓励为主,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生有效学习。
2.善用课余时间,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充分发挥班干的带头作用,以优扶差。
3.密切与其家长联系,使用好中微家校通,共同配合督促好他们的学习。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不在量多,而在拓展思维.
5.多听同年级教师的课,多听专家分析,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计划教案,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多加强实际操作,只管教学,发挥学生的空间观念,多加强实际操作,直观教学,发挥学生的空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念能力,判断、推理、迁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使他们自发性创造性地学习。
(二)培优辅差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导优辅差。
培优措施:
1、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2、推荐课外资料,利用课余时间释疑解难。
3、多提问一些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
辅导后进生措施:
1、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2、利用课堂时间相机辅导多提问一些基础知识,促使他们不断进步。作业出现较多错误时,当面批改,指出错误,耐心指导。我采取系统辅导的方法,以新带旧,以旧促新,帮助后进生弥补知识上的缺陷,发展他们的智力,增强他们的信心。另外,在课堂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成绩就及时表扬,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3、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对后进生进行辅导,对当天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对掌握特别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平时,在后进生之间让他们开展一些比赛。比如:看谁进步快、看谁作业得满分多、看谁成绩好等。
4、加强家校联系。我打算布置适当、适量的学习内容,让家长在家里对后进生进行协助辅导,定期摸清他们在家的学习情况和作业情况。定期让优等生介绍他们的学习经验,让后进生总结自己的进步.
(三)作业改革
1、把握每节课重难点,精心设计练习,使练习有针对性。
2、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3、作业的选择上针对性强,针对学生在课堂上有困难的问题、模糊的问题、易错的问题、开放性的问题出作业题,有的放矢。
一、指导思想:
本期数学教学工作坚持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着眼于儿童的全面发展,致力于帮助学生学好数学为宗旨。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继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打好数学学习基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达成教学目标:
本期完成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观察物体,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的教学目标。主要达成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了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学会了进行简单的小数乘、除法运算,能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2、使学生初步认识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能用循环节的形式表示循环小数,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并能正确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3、使学生知道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在计算过程中灵活使用简便算法,会解决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知道了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情景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5、使学生经历了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学会了用这些公式计算图形的面积,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探索过程中培养探索精神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6、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平均数与中位数的意义,基本学会了求数据中的中位数与平均数。
7、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8、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及空间观念等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三、本期坚持了教学“五认真”。
本期的教学工作,认真坚持了教学“五认真”。
1、认真钻研了教材、大纲,研究了班集体情况。
开学之初,认真地学习、研读了教学大纲、教材,仔细研究了大纲讲的知识技能的要求用语及目的要求和重难点,研究了教材重难点及注意点和关键,了解了教材的编排体系,研究了班级情况,掌握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家庭情况及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情况。
2、认真撰写了课时教案。
针对了解的情况内容情况,本期教案作了各章节的分析,写出了符合班级情况的教案,并注意分析了上课得失,写上了课后小记,以便知识的弥补和信息反馈。
3、认真上好了每一节课。
课前,我总认真熟记教案;课堂上,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并遵循教学基本原则,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各方面,努力提高了随堂课的教学质量。
4、认真批阅了学生的作业。
课后,我总是留给学生适量的适度的练习题,对学生的作业,我作了认真的批阅。做到了认真及时、全批全改。有的还适时注明批评,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
5、认真作了学生的单元测验。
本期教学工作,做到了教学一个阶段,就立即捕捉信息反馈,对学生学习知识情况进行了单元测验,测验中,对学生进行了认真对待考试的思想教育。
6、认真辅导了班上的后进生。
本期的后进生,我抓得早,抓得牢,从上期就部署了计划,对后进生进行了辅导。辅导中,针对当前教学中的重点,关键进行辅导、复习,力争使后进生人人过关。
四、本期坚持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本期,针对学生间时的思想波动,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如:激发学习兴趣的教育、明确学习目的的教育、树立远大理想的教育、了解时代特征的教育、使全班同学均能正常发展。
五、课改得失。
本期也作了课改的尝试,使自己的教学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转变,对课改的理念、课改的实施有了进一步的落实。
六、本期做得不足之处。
1、课改的实践力度不够。
2、对优生的拔尖工作做得不够。
编写意图
例2教学乘法、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第(1)题通过解决“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的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而概括出乘法的意义,提升学生对乘法的认识。
(2)第(2)、(3)题概括除法的意义。通过呈现与第(1)题相关的两个问题,并在与第(1)题的比较中发现乘、除法算式中已知数与未知数的变化,进而概括出除法的意义。
接着,教材呈现学生交流的画面。意在让学生联系除法的意义再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建议
(1)让学生经历“过程”,提升认识。
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激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比较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思考: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由解决问题到比较与思考,让学生经历“由3+3+3+3=12与3×4=12,用乘法算比较简便——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算简便——概括出乘法的确切意义”的过程,使学生对乘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突出除法和乘法的联系,概括除法的意义。
除法是与乘法相反的运算。借助学生对除法意义的感性认识,以解决第(l)、(2)、(3)题为基础,组织比较活动。通过比较,弄清楚乘法算式与除法算式中已知数与未知数的变化,进而从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联系出发,思考、概括除法的意义。这样,不仅利于用比较准确的数学语言概括除法的意义,还有助于学生理解除法和乘法的关系,认识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编写意图
(1)教材先以小精灵的话提出“总结”活动,意在让学生自己总结、提炼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接着,教材以“想一想”引出有余数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概括活动。让学生运用对有余数除法已有的认识和经验,概括出关系式。
(2)“做一做”根据乘法算式写出除法算式的得数,既可以运用乘法和除法的关系来填写,也可以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填写。
(3)例3教学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教材明确提出“问题”并呈现小组讨论交流的画面。旨在让学生回忆、整理和概括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教材通过“注意”,说明0不能作除数,并以实例说明。
(4)“数学游戏”意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
教学建议
借助具体实例化解难点。
学生对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有关0的运算,在前几年的学习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认识和经验。这里,重点是总结整理出关系式和把有关0的运算知识系统化。其中,概括有余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以及“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中,可以借助具体实例,帮助学生想清楚、弄明白,化解难点。例如,呈现有余数除法算式30÷4=7……2,185÷12=15……5,据此让学生思考“怎样求被除数”等问题,进而概括出关系式。再如,借一个非零的数除以0(如:5÷0=)与0÷0的例子,让学生通过对例子的讨论获得“0不能作除数”的结论。这个过程,也让学生明白了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5~8页。
学习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明确0在四则运算中的应用,并能准确描述相关0的运算。
3.
逐步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明确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及0不能作除数。
学习准备:课件等。
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出示题目,让学生思考并作答。
学生思考
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将相关知识点链接出来,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引导作用。
二、新知探究
1.出示P5页例题,提问:“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
学生仔细思考,并小组讨论解答,说出自己的思路。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课件显示主要的分析思路,以及详细的解题过程。
提示:人教新改版后,将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列为重点,请教师在讲解时参照课件里面的详细过程。
3.P5页两道例题及详细解答过程,重点阐述“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将除法中各部分名称着重强调,以及和乘法中各部分的关系。
提示:在除法中,已知两数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另一个因数叫做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详见课件。
4.出示P6页情境图,让学生来说一说有关0的运算。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有关0的运算,并着重强调“0不能作为被除数”
5.P6“做一做”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批改。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应用
出示习题(如图)
学生进行思考、解答。
通过习题的演练,让学生将知识点进一步熟练。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名师教案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5~6页例2及做一做。
学生经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有关乘除意义的感性认识。本节课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加以抽象概括,使学生有更明确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小数、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打下基础。
(二)核心能力
通过解决问题,结合实例概括乘、除法的意义,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对比中理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一步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借助已有的乘、除法知识,结合具体情境,在交流中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总结乘、除法的意义,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比较、讨论、概括等活动,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能发现并用文字表示乘、除法各部间的关系,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学习重点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五)学习难点
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六)实施资源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名师教学课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课时作业。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请你编一道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和一道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和除法。
(二)课堂设计
1.复习旧知
(1)结合实际问题,说说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加法和减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2)加、减法各部分间有什么关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加、减法又有了新的认识,除了加、减法,我们之前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将再一次认识乘、除法。(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2.问题探究
(1)自主探究,乘、除法的意义。
①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组织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问题,汇报算式: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4=12
追问:3、4、12分别表示什么?
②沟通加法与乘法的联系,概括乘法的意义
看到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法?你认为哪种表示方式更简便?为什么?
对比这两个算式,想一想乘法是一种怎样的运算。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吗?
教师总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因数×因数=积
③除法的意义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加、减法时,发现一个加法算式可以改写出两个减法算式。你能结合这个情境把它改编成用其他运算方法计算的问题并解决吗?同桌讨论一下。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
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
思考问题:
与第(1)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对比这三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你能说一说什么是除法吗?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吗?
总结:除法可以看作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商。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自主提出问题的解决,逐步体会运算的本质含义,并抽象总结为概括性的语言,在此过程中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小组活动,探究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再想一想我们是如何研究加、减法的,现在你有什么想研究的?你有什么发现?
①组织小组讨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结合算式验证发现。
教师整理总结: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练习: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并说说为什么。
504÷14=
504÷36=
②关于除法各部分的关系的研究就这样结束了吗?你还有疑问吗?如果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与除数、商、余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结合算式30÷4=7……2
185÷12=15……5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后,总结: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总结:通过大家讨论和交流,我们不仅知道了乘、除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而且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希望大家能灵活运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求:引导学生对乘、除关系进行整理,进一步引发学生对加乘、除法运算的深层次理解,感受数学严密的逻辑性。并通过与加、减法关系学习的对比掌握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巩固应用
提升能力
(1)下面各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①蜗牛每小时可爬行5m,6小时能爬行多少米?
②一头大象的体重是5600kg,正好是一头牛的8倍。这头牛重多少千克?
(2)调皮的小猫。
(3)练第8页第6题。有6只猴子,每只猴子分12个,还余3个。一共有多少个桃?
(4)综合练习
已知+=,×=,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你是怎么想的?
(1)
+=(
)(2)
-=(
)
(3)
÷=(
)(4)
×=(
)
【设计意图:分层次的巩固练习有助于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评价,并通过评价的结果反映出教学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达到教学评的一致。】
(4)想一想:通过对加、减、乘、除法意义和各部分间关系的学习,想一想加、减、乘、除法运算间的关系。用你喜欢的方式写一写,画一画。
教师总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是乘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4.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乘、除法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三)课时作业
题号1:下面各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1)
有10盒铅笔,每12支装一盒,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2)
蜗牛6小时爬了30
m,平均每小时爬行多少米?
答案:10×12=120(支)
30÷6=5(米)
解析:【考查目标1】结合乘、除法的意义解释为什么用乘法或除法。
题号2:说说下列算式中方框里的数怎么求,依据是什么?并计算出结果。
16×=112
÷13=11
516÷=43
3×(3+)=27
答案:7
143
12
6
解析:【考查目标2】根据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解答。
题号3:填空
被除数
除数
商
余数
225
21
18
23
6
478
13
10
答案:10
15
420
36
解析:【考查目标2】根据商、除数、余数、被除数间的关系解题。
题号4:把下列乘法算式中缺少的数字补上。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错误成因剖析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4-065-1
一、成因剖析
有谁愿意在解题中出错?可谁不会在解题中出错?更有谁不乐于超越错误?在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学生在解题中出错的现象尽管千差万别,错误的产生往往却总有其某种内在的合理性。
1.教师的错误教学导致了学生的错误思维
(1)教材有难度,教师处理不当。
教师在教学中遇到有难度的教材时,处理教材时重点不突破,难点不分散。教师往往力求讲得全面周到,殊不知,这样做反而剥夺了学生参与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使得学生的思维过程难以充分暴露。那么课堂可能会失去一些丰富、有趣的纠错过程,学生也不能从中获得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思维方法。
(2)教学模式的机械化。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有些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使之不出一点差错,即使是一些容易产生典型错误的稍难问题,教师也有“高招”使学生按教师设计的正确方法去解决。这样就造成了上课一听就懂,而课后一做就错的不良后果。
(3)教师匆忙下结论,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有时,教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为了能顺利地完成教学,对学生的错误匆忙下结论,不给学生留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或者是“善意的帮忙”,直接告诉学生答案。
(4)教师的过分强调使学生形成单一解题模式。
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有意识地强调个别字或词,根据这些关键字、词确定算法。如在问题中看到“一共”用加法,“还剩”、“比”用减法,“倍”用乘法或除法。这样的教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解答问题不审题的不良习惯。从而导致解答实际问题中的很多笑话和严重错误。
2.学生知识的局限性导致错误的产生
(1)学生知识建构的尚不完整性。
学生知识建构是否完整,会影响学生后续知识的学习,知识建构的不完整性往往会导致学生学习的错误。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判断角的大小时出现“边长的角一定大,边短的角小”的错误结论,在教学中教师如果没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比较角的大小,学生就不能正确建构好“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和角所叉开的大小有关”这一知识点,那么在比较角的大小时学生往往会出现用比较边的长短来比较角的大小,甚至会出现“两个直角有大小”的知识性错误。由此可见,学生知识建构的不完整会导致一些知识性的错误,故教师在教学前对学生的错误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构的完整性。
(2)旧知识的负迁移干扰。
一节新课的教学,学生常会受到一些旧知识负迁移的干扰,往往会出现一些典型性的错误。如:《乘法分配律》的学习,大部分教师是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a+b)×c=a×c+b×c,同时进行一系列的类似练习,使学生建立起乘法分配律的知识结构。这种规律是每位教师,特别是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的。在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学生也能依样画葫芦,但是一旦进入运用乘法三个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综合应用时,学生的错误百出,典型的是把乘法结合律、分配律搞在一起,分不清本质特征。我们认为学生先前学的运算定律对后来学的知识产生了负迁移而导致思维混乱,出现错误。
二、解决策略
1.教师在剖析错误教学中寻求解决策略
教师不要为了追求教学表面的顺畅使学生尽量避免错误,而应该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第一,教师要“放得开”,解放孩子的身心,尊重孩子的思维成果。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教师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的答案,不要把教材上的结论强加给学生,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第二,教师要恰当地处理教材,对教材有难度的,要强化教与学的环节,设法分散和突破难点;对于教材中知识相似的,要加强组织与比较,多利用知识的正迁移;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提供的信息组织教材。第三,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多样化,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及时捕捉错误信息,作为课堂生成性的因素,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这样的教学不可避免地突破了教师的教案程序,使教学不断涌现出“意料之外的问题”,使得教师不断地充实自己,面对新的挑战。
2.学生在剖析错误思维中寻求解决策略
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总不走弯路、错路是不可能的,即使再高明的教师也难以避免。我们认为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有价值的思路(即使是错误的)进行分析,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生生、师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和思维的碰撞,从而形成对事物的认识和知识的理解。
(1)在反思中自我剖析错误、解决错误。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生往往会出现多个学习结果,其中包含许多错误的结果。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我反思,验证结论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在自我剖析中发现错误,形成正确的思想和方法,掌握新知识。
(2)在合作交流中剖析错误、解决错误。
①主动引出错误、剖析错误、解决错误。
教师要在教学中单刀直入,直接出示错误,让学生判断分析,直到引出正确的方法,有意识地“引”出错误,引起学生的思考,把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教师可利用教材中的改错习题,也可适当补充一些学生普遍发生的错误展示出来,让学生“诊断错情”,增强大多数学生对于错误的免疫力。当然,如果错误不普遍、不典型,反而以错引错,效果适得其反。
【关键词】 调整 顺序 生成 有效 教学
如今的数学课堂,"填鸭式"的课堂教学现象虽已销声匿迹,但课上得是否"顺畅"却冠冕堂皇地登上了课堂评价的舞台,一度成为颇受欢迎的公开课评议开场白。于是为了课"顺畅",许多教师往往使富有挑战性的探索过程简化为通向"完美"课堂的"捷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成了课堂上最理想预定教案的演绎,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否则就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直至达到预设的教案为止。我认为教师应该及时捕捉课堂中各种即时生成的教学信息,抓住稍纵即逝的教学机会,引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建构与再创造中去。以学定教,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在美丽的课堂上体现得"原汁原味",它使教师预定的教学设计路线变成依据学生认知和发展规律路线,使固定的教学设计变成了活性的设计。
1.关注"意外",调整教学顺序
教师往往对教学中的每个教学环节都了如指掌,于是就无法放开自己,常常被教案这只"无形的手"所牵制,始终挣脱不了它的束缚。实际上,随着学生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已大大增多。教师应该学会倾听,并在倾听的过程中角形,及时发现学生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等,针对其中有价值的"意外"合理地改变教学设计,演绎不曾预约的课堂精彩。
如教学"7的乘法口诀"这一课时,原本想遵循备课设计,先让学生用三角形拼一艘船,然后观察这艘船是由七个三角形拼成的,一艘船用七个三角形,两艘船用几个三角形……,再一步步归纳出7的乘法口诀。可没想到课刚开始,一个学生就站起来说:"老师, 7的乘法口诀我会背。"随后,许多学生都附和着说自己也会,有的甚至还摇头晃脑地背了起来。我一下子愣住了,我怔了怔,灵机一动:抛弃原来精心准备的教案,就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重新调整教学顺序。于是,我说:"哟你们都知道了?真不简单,还有没有不会背的同学?"果然,几只小手怯生生地举了起来,于是我抓住契机说:"还有一些小朋友不会,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让他们把'7的乘法口诀'记得又快又牢呢?"课堂一下子沸腾了。有的指着书上的插图教着,有的用身边的小棒教着,有的索性拿自己的手指比划,还有的干脆直接背口诀来记……我们姑且不去评论这些学生"教"的方法是否可行,单这一转变就使学生由"学数学"变为"教数学"了,学习热情直升到极点。试想,假如我在那位学生说出实话后,就立即加以呵斥、批评,假如我的教学顺序没有因此而改变,课堂上又怎会有如此意料之外的收获呢?
2.遵循"内需",适时改变学习方式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让学生"做一做"、"说一说"的时髦做法在课堂上屡见不鲜,似乎一堂课不这么做就意味着没有体现新理念,新课改就没有落实到位。其实,这只是教师一种单纯的外在控制行为,而不是学生内在的自觉需要。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时时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适时改变学习方式。
如教学"24时计时法"时,教师一开始就播放"新闻联播"的片头音乐让学生猜是中央电视台的什么节目。学生猜出后,教师接着问:"谁知道这个节目每天什么时候播出呢?"学生有的说7点,也有的说是晚上7点。"那么,电视上究竟是怎样标出的呢?"教师播放进入"新闻联播"开头这一刻,学生发现电视右角上标的是"19∶00",这时有学生说:"这是24时计时法,我喜欢看的动画片《灰太狼》就是在18∶30开始的。"我顺水推舟,问道:"还有谁最喜欢看哪一个电视节目呢?"于是学生顿时兴奋起来,他们以聊天的方式和心情说出了不少电视节目,教师也因此板书了许多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教学显得那么自然、流畅。
3.把握"变化",随机升降预设目标
随着课堂教学的推进,预设目标会显出它的不合理、不完善,这时就要合理地删补、升降预设目标,以期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有这样一道题:"六一"快到了,同学们为布置教室用了红气球23个,黄气球18个,蓝气球的个数比红气球和黄气球的总数少9个,蓝气球有多少个?因为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所以大部分学生列式为:23+18=41(个),41-9=32(个)。正当教师要结束这题教学时,一男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不同的方法。我先用第一个和第三个条件求蓝气球比红气球多多少个,列式为23-9=14(个),再根据它和第二个条件求蓝气球有多少个,列式为14+18=32(个)。"为了证实自己的方法正确,他还在黑板上画了线段图分析给大家听。"哇,我们的小老师真厉害!太了不起了!"学生们纷纷发出赞叹。受他的启发,又有学生想出了另一种解法,即18-9=9(个),9+23=32(个)。是啊!学生的智慧、潜力是无穷的,他们敢于超越古人,勇于创新,而这些不可能是教学目标所能预设到的。我在课堂上大为赞赏:"同学们,你们这种敢于创新、敢于超越古人的勇气令我感动,我为你们骄傲、自豪。"预设目标就这样在生成中增加了灵活、创新的成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实现了超越!
4.审时度势,随机变更教学环节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往往喜欢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形成一种"线性序列"。如学到哪里就出示何种练习、怎样过渡与总结等,教师都精心设计在先,殊不知你已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自己和学生灵感与创新。试想,这样的课堂有什么激情和灵感可言?这样的课堂又能生成些什么呢?
2022关于数学老师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继续贯彻《数学新课标》为指导,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深化实施县教研室提出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三环节”构建高效率课堂为重点,以提升教师素质和教研能力为保障,以全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强化质量意识,改革意识和规范意识,与时俱进,努力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全镇教育教学工作的快速高效发展。
二、工作重点
1、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1)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组织的各种学习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
(2)组织教师业务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2、加强教师新课程培训,确立新理念。
(1)数学课程理念: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
(2)数学学科理念:数学有助于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力能的发展。
(3)数学学习理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教学活动理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5)教学评价理念: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习水平,更要关注学习中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3、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研讨活动,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互相交流学习与教学工作经验。
4、加强课堂教学。
(1)学研究,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特别是一至五年级教材,要根据新课标理念,重新组合,体现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3)改进课堂教学,努力体现新理念,课堂是学生焕发活力的地方,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5、加强教研组建设,开展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
(1)开设教研课,组织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上示范课,认真听课和评课,要求全体教师多学习、多交流、多反思、多总结。
(2)做好教师的`业务、备课规范检查,每月进行一次重点项目检查。
(3)落实“教学档案”的实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本学期将对各个班级学生进行口算达标测试及口算比赛,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提高。
(4)开展课题实验活动,并做好实验记录。
2022关于数学老师工作计划范文
我班有学生39人,男生22人,女生17人。一年来学习习惯基本养成,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有几位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题速度慢,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今后要加强辅导。
本学期教学任务和要求
1、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总复习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乘法的初步认识与镜面对称的教学。
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5、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7、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8、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新的课程标准,积极投身课堂改革,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加强教学研究,不断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具体工作】
一、积极向上,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创优秀教研组。
本组有6位语文教师,骨干教师应在业务上、学习上都要带好头,不仅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更要积极引领组里的青年教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教研组的学习氛围、工作状态深深影响着每一位教师,尤其是新上岗的教师。因此,本学期不仅要保持教研组融洽、团结、向上的气氛,还要进一步美化、优化办公室环境,使教研组凝聚力进一步加强,使每一位教师热爱学生,热爱学校,自己爱学习,乐学习,争取创建先进教研组。
二、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大胆实践探索。
1、认真备课。
备课是上课的基础,本学期我组要向“格式规范、重点突出、富有创意、及时反思”的要求奋进。重视备课的实效性,教师重视作业的布置和作业的批改及随笔的撰写,教研组内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探究、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2、上课、磨课。
随着全校教研活动的展开,教师在教案、上课、教后反思三个环节上相互学习,不断提升。尤其是“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本学期骨干教师上好挂牌课,青年教师上好锤炼课,尽可能组织组内的每一位教师尽可能多地听课,琢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评课、反思,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理念、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
3、规范“六认真”常规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本学期要切实抓好“六认真”常规管理,组长每月进行“六认真”常规检查,及时每月一查,及时反馈。发现问题,不轻易放过,利用教研组学习时间组织组内教师讨论、反思,及时纠正。在检查的形式上要多样,可以互查、自查相结合。希望在严格的教学常规下,语文教学质量保证合格率100℅,优秀率在95℅以上。
教研组长落实随堂听课制度,每人每学期随堂听课5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督促本组教师自觉准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三、切实做好学困生的辅导跟踪工作,实现“我班无差生”的目标。
对学困生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制定辅导计划,学习成绩进行跟踪管理,收到一定的成效。本学期,继续要实行学困生成绩跟踪管理。教研活动时,每位老师对班中的跟踪生作好一次口头的交流和建议,以利于同组教师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教育。做到不使任何一位学困生掉队,真正实现“我班无差生”。
四、努力创新,组织好特色活动。
1、读书活动。
厚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唯一的方法是教会学生读书,教会学生热爱阅读!我们像上学年一样,争取每班都有自己的读书特色。每班师生共读一本好书,开展好读书交流活动,评比一回读书笔记,展出一版读书心得。使课内向课外延伸,使学习语文的课堂无限延伸开去。
2、本组课题(起步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活动
三年级是开始学习写作,本学期我们可以采用写周记、课前一分钟、讲故事比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本学期我们要求人人会讲背70首古诗。
2、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又是一门生活的课程,没有生活就没有体验,就无法品味。苏霍姆林斯基就提倡“到自然界去旅行”,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心中的诗的琴弦响起来。所以本学期仍旧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总之,争取每个月有一个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在体验中感知语文,热爱语文。
本学期主要工作安排:
第一周:配合学校做好期初语文教学工作的检查。
第二周:制定计划,学习学校工作计划精神。
第三周:开展“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文化”班队。
第四周:语文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第五周:爱护公物教育。开展中年级作文比赛活动。
第六周:开展中年级写字比赛活动。
第七周:开展讲故事比赛活动。
第八周:作文教学探讨与交流。
第九周: 学习贯彻《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
第十周:期中业务检查及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开展评优课活动。
第十二周:评比出“谁是最称职的小主人。
第十三周:班主任工作交流会。
第十四周:迎元旦活动。
第十五周:1、进行课改研讨课活动。2、开展朗读比赛活动。
第十六周:1、优秀教案评比。2、小班化教学谈。
第十七周:迎新年活动。
第十九周:做好本年度教研工作总结。
第二十周:期终考试。
一、指导思想
以课改理念为指导,以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重点,深化教学研究,提高教研质量,改善评价体系,强化教学管理,促进教师发展。抓好教学质量和面向全体,加强对教学质量的检查、分析和管理力度,有效提高备课组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具体工作:
根据教导处工作计划和数学教研组计划,本学期我们备课组全体成员将进一步深入学习,更新观念,每个教师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教学水平,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做到勤学习、重研究、多交流,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工作新体系,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一) 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利用每周四的备课组(教研组)活动时间,配合教导处组织备课组老师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的新理论和先进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倡导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的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二)抓好课堂常规,提高教学效益
在日常教学中,要借用备课组的集体力量,认真研究“新课程、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不断改进备课方法,提高备课质量,把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色溶于一体,积极采取集体重点准备、个人能根据班级实际加以调整、教后能及时地做好教学反思。尤其是要以教导处倡导的高质量的、深层次的、课后教学反思的切入为重点,切实做好自身备课。合理安排每一个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教学有针对性、教学有成效。努力挖掘、充分发挥新教材所蕴含的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充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自主地学、能动地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和发现,真正让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中得以贯彻和实施。
(三)做好常规工作,注重质量监控
配合教导处做好期中、期末、阶段性检测,备课组要针对自己薄弱环节,进行分析、讲评,对薄弱班科和检测中凸显的问题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寻找存在质量问题的原因,提出扎实有效的改进措施;开好教学质量分析会,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分析原因,促进提高。
(四)做好拉差培优工作,全面提高质量
(五)抓校本研修,促专业发展
备课组教师要积极学习各方面的理论知识,积极撰写教育教学随笔、反思、教学案例,以教师教育博客为载体,努力探究新型的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研究、学习模式,与他人多交流、多互动,并参与他人关于教育教学设想和方法的讨论。平时我们要充分利用网上的各种教学资源教学信息,参加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进一步学习课件、网页的制作,使其真正的为教学服务。
(六)积极参与各种比赛、开展课外活动
根据教导处的工作计划,进行口算、数学报、数学知识竞赛 。
三、活动安排:
1、教学研讨课:
周淑芝《可能性》(三年级)17周
蒋勇《条形统计图》(四年级)14周
卢成善《可能性》(五年级)15周
钱方理《统计图》(六年级)17周
附:除六年级外,其余时间可视教研组具体安排做适当调整。
2、集体备课讨论:
内容同上,时间提前一周。
3、主题交流:
周淑芝《创设学习统计与概率的高效课堂》
卢成善《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的教材梳理》
蒋勇专题讲座
钱方理专题讲座
附: 具体时间视教研组活动安排
指导思想
本学期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为前提,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狠抓临界生为重点,积极努力地做好初三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全力以赴完成中考上线176人的任务,力争突破200人大关。
2022关于数学老师工作计划范文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年级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预期的要求,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学习活动。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还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过程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们应该关注更多的是让他们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下去,并逐步引导他们的思维想象、体验所获得的成功给予的喜悦。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共有9个单元,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二单元:下雨了——学看钟表;第三单元:农夫与牧童――方位与图形;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统计;第九单元:儿童乐园——总复习,另外还包括两个数学广场和两个实践活动——奇妙的回形针、小小信息员。
三、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5、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6、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7、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9、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四、教学措施
1、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把握课标的理念,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确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能将教学的眼光仅定位在知识与技能等显性目标上。
2、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
教师要注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中要注意改变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现象,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意识。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师要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和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使全体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教学时,就同一问题情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在自主练习时要为学生提供难易、数量不同的题目,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的完成,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
5、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虽然本教材已构建成以教科书为核心,以教师教学用书、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和教辅读物为辅助的立体化的课程教材体系,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教师还需因人、因地、因时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校内外课程资源。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把以学生心理特点改革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为研究课题,使学生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现从几个方面简论如下:
1、克服学生的不稳定情绪,培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三年级学生的年龄阶段一般是9周岁,这时,学生开始进入发育期,个性开始占重要地位,自制力弱、活泼好动、易受影响,使注意力分散。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力是一种基本能力,它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必要前提,是获得其它一切能力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培养少年儿童注意力方面的良好的素质。良好的注意力素质有助于教学的学习;反过来,数学的学习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是在相辅相成的过程中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又培养了这一基本能力。
2、自然引出,水到渠成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发挥其无意注意是培养学生注意力的第一步。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凡是学生完全不熟悉的东西,或完全熟悉的东西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因此只有结合学生熟悉的知识经验引出他们不熟悉的知识,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谐音他们的注意力。例如:在教乘数是3位数的乘法时,借助于学生已掌握的乘法数是2位数的乘法知识,我引导并帮助学生逐步解决课本的准备题让学生在无意中接受了新知识。在讲解准备时,教师有意让学生初步认识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乘得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这是关键。学生的知识经验一方面来自原有的知识,另一方面来自生活经验。由于我坚持按照教材的实际,在教学中区别情况加以运用这些知识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获得了新知识。
3、合理组织,张弛有度
由于儿童的注意力持续性还较差,根据这一特点,我采用3个环节组织课堂教学,自然的引入已使学生兴奋的情绪得以稳定,注意力有了方向。在此基础上,小学三年级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讲授新课成了中心环节,教师应抓紧时机在上半节课学生注意力较集中的时间内,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最后一个环节是巩固阶段,让学生对新知有一个完整、准确的把握,
师生可以在一种较为轻松的理解和运用。正是因为张弛并用,学生才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合理而有效的学习知识,充分地利用了课堂。
4、直观教学入手,促使学生思维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主要借助直观形象理解知识,并通过反复练习记忆知识。对待三年级学生不能依然停滞于这样的水平。但是,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于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这一特点又决定我们的教学不能操之过急。
5、负迁移对学习新知的干扰
学生原有的知识可以促进新知识的掌握,这是知识的正迁移;也可以干扰新知识的学习,这是知识的负迁移。我在教学中注意利用迁移规律,促进学生知识的正迁移发展,防止负迁移的干扰,做法是:
(1)、温故知新。三年级是整数学习的最后一年,多位数运算占全年教材的近一半,出色地完成这部分教材的任务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对全年的教学任务的完成都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多位数运算能力学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依赖于一、二年级各种运算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但是我们不可能抽出整段时间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而只能把一、二年级学过的进退位加减法,一位数乘2位数,试商等内容编成口算、听算训练题目,有计划的安排到各节课,作为课前练习。使旧知识对学习起着正迁移作用。
(2)、运用比较。当新旧知识技能一0分相似,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往往会受旧经验的干扰。
这是负迁移作用,是学生学习上的难点。这时我便运用比较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消除旧知识向迁移作用。
(3)、改错练习。在教学中我不仅注意到从正确的方面教给学生的知识,而且注意到从反的方面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6、熟悉规律,掌握技能
数学问题的演变是从基础问题出发进行变化,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但仍有一定的方法、技巧可循。如何引导学生根据现有的思维水平,运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正确的思维方式,把碰到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熟悉的或容易解决的数学问题呢?
学生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学习分析问题、把握规律的能力。学生在解题后总结规律和方法,从而把获得的知识、方法迁移和应用到其他问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三年级是连接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的桥梁和纽带,学生能否很好地完成这个过渡关键在于教师的把握。我相信,只要遵循教学规律,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提高三年级教育教学质量不会再是难题。
【参考文献】
建立在鼓励发现之上的“会学”;建立在成功和进取欲望之上的“越学越爱学”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世界、经验世界、想象世界。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三上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三上教学计划1三年级大部分同学对学习英语都有浓厚的兴趣,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较强,但有一部分同学是从完小转学过来的,从来没有学过英语,英语基础更差,教学难度很大,同时有一小部分奇特学生,他们的性格和上课的习惯等都比较特别,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能动性、积极性,并发挥团队协作精神,营造互帮互助,共同学习英语的语境。
二、教材分析
教材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差异,设计了符合各种学习模式的练习活动,如讲故事和听力游戏适合听说能力强的学生,拼字、拼卡片以及记忆游戏适合逻辑推理能力强的学生。书本上的故事有精美幽默的绘画以及听指令画画、涂颜色等活动。本套教材以动作或手势进行的字谜游戏、角色扮演以及tpr活动适合好动爱表现的学生学习,喜欢交际的学生会对教材设计的各种对子活动、小组活动、问卷式调查和访问活动感兴趣。
三、教学目的:
使学生通过学习这六课程激发起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树立起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打好语音、语调基础,帮助他们具备初步的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世界意识,为他们升入初中后进一步学习英语打好基础。
四、教学目的要求:
1、深钻教材,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认真备好每节课,精心设计教案。
2、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师角色,建立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教育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方式,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课堂上,有讲有练,精讲精练,有动有静,让学生说起来,动起来。
4、实行开放式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交流中提高英语交际水平,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和合作能力。
5、训练和提高学生能听懂一些日常生活对话,能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
五、教学重难点:
听:能说:能够回应问题和提出简单的问题(使用一般现在时态)。
读:能够辨认单词和句子。
写:能够书写字母和主要单词。够根据听到的句子选出相应图画。
三上教学计划2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措施:
本班学生,两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借助远程教育资源上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1、深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备好课,好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2.、改进课堂教学,结合远程教育资源加大课堂密度.运用激活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并注意他们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
6、加强集体教研,掌握上下两个年级的知识衔接,深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
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教学。
7、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要有易到难,由简到繁。
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进行。
8、注重培养学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9、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的课件,案例,教学实录等媒体资源结合教材,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加强引导。
四、教学进度: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 …………………………………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三上教学计划3一、设计分析:
当走进三年级(1)班学生的教室之后,眼前看到的一幕他们是多么可人、勤奋好学。这次我教的三年级英语是学生的初步感知,当然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今后的教堂上,自己能新颖、多样化,让其更好、更认真的学。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全新的小学英语教材。以学生为中心,以主要人物的活动为主线,围绕最常用、最基本的交际会话、句型、词汇等,逐步展开教学内容。
教材的设计和编写体现了外语教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并掌握本册教材各单元出现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熟练掌握常用的问候语和日常用语,并能进行交际。
(3)学习和日常用语的表达方式。
(4)学习谈论星期名。
(5)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规范、整洁
(6)要演唱英语歌曲,朗诵歌谣。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2)通过大量的听、读练习及情景对话,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3)养成良好的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能自觉地模仿语音、语调,逐步培养语感。
3.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能在任务型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完成某项任务,并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3)能运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与他人友好。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中除了要掌握的单词以及重点词组、日常用语以外,根据课改的要求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日常交际的能力。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语境,学生如何用学到的知识进行交际是难点。
五、方法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抓紧课堂教学,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
2、运用各种不同的肢体语言来辅助教学。
3、在课堂上多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英语,在生活中学习英语。
4、多为学生营造一些学习氛围,如:创设英语角等等。
5、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尽量的运用已经学习的英语进行对话。
6、多看英语画报,多读英语故事,多看英语书籍。
7、多与学生交流,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三上教学计划4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1、本班共有学55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25人,从上学年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掌握还算牢固,口算及乘法口诀掌握还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较差。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但接受能力不强,学习不够主动,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2、本班级学困生也不少,如:麦瑜允、陈文、李小乐、周新博、陈金秋等学生。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今后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因此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就是“蜗牛”也就能往上爬。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是课改的第一年,教学内容有些调整,内容包括时分秒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测量 倍的认识 多位数乘一位数 数字编码长方形和正方形 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集合)等。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是关键。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会正确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4、会区分和辨认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6、理解“倍”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7.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数学思考方面 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集合思维,逐步形成空间的观念。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推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3、尽量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三上教学计划5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十一个单元,包括十个教学模块和一个复习模块。每个模块包括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语言呈现,第二单元是语言扩展和语言联系单元。每个单元的标题是该单元的话题,同一单元的语言材料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话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等密切相关,能使学生觉得熟悉、实用,既便于课堂教学的展开,又便于学会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套用与这些话题相关的句子,进行简单的交流。
新授单元由七个版块组成。
第一单元:第一部分是听音,指图,找一找。.故事课文呈现版块。该版块通过讲故事,呈现本模块的主要句型和新单词。着重训练学生听和理解的技能,提高阅读能力。
第二部分是听音,说话。提炼本单元的新句型,进行重点操练。多为对话形式。
第三部分是练习部分。要求学生根据上两部分进行口头或书面练习,以巩固新知。
第二单元:第一部分听音重复。置换场景,以对话形式拓展新知的呈现和运用。
第二部分:综合练习。针对第一和第二单元中的重点句型和单词,进行综合的巩固性练习。
第三部分:韵文或歌曲。通过吟唱和表演,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而有趣的气氛中,学习英语。并复习本单元新知。
第四部分:游戏和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是活动有重点的复现了相关单元的主要语言点。
二、教学要求和目标
1、能按要求四会与三会要求掌握所学的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的句型。
3、能运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并作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所用话语与场合相符。
4、能在图片、手势、情景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规范、整洁。
6、养成良好的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能自觉的模仿语音、语调,逐步培养语感。
7、能在任务型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完成某项任务,并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8、能延长已学过的英语歌曲,朗读已学过的歌谣。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第一单元:Doyou….?句型的提问及回答。
2、第三单元:单复数的概念,单词的变化及These/Those句型。
3、第八单元:Therebe句型。
4、第九、十单元:一般现在时begoingto的句型表将来。
难点:
1、第一单元:Doyou….?句型及回答。
与Areyou….?Isit…?等句型和回答的区别。
2、第三单元:单词结尾表示复数的变化。
包括规则和不规则变化。
3、第九第十单元:如何理解现在式单词going表示将来的概念。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4至7班共209个学生。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两年多的学习,已有具备了较扎实的的英语语言基础。有着正确标准的语音语调,具备了基础的语感。绝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课堂上学生学习积极,态度认真,能较好的完成课后作业。新的学期,他们也渴望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提高使用英语会话和交际的能力。
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本册书难度较大,学生可能会产生倦怠心理。
因此,要注重在课堂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加强听说的前提下,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的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书面练习。努力做到以听说助读写,以读写促听说。
2、在我的指导下,每个学生利用课本的空白页绘制了家庭作业表。
用于抄写作业和家长签字。使用统一的表格形式,利于统计和管理。作业每天检查,每两周就作业完成情况不好的学生与家长联系。
3、以将三年级整本书的知识秘笈整理出来,马上发放到每个学生手中。
帮助他们明确每单元的重难点,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和掌握。
4、在开学第二周给家长一张“温馨提示”,明确提出本学期学生英语学习的要求,并具体指导家长在家如何辅导学生。
家校联手,共同进步。
5、在教学故事课文的时候,运用阅读式教学,让学生借助教师的肢体语言和生动的卡通画,自己去理解和感受故事课文。
从中得到乐趣,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6、凡带有活动和游戏性质的项目及歌谣、歌曲,要让学生有机会猜一猜、说一说、演一演,画一画,玩一玩或唱一唱。
7、在复习课中,也应该坚持利用情景,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学习活动,在生动的活泼的气氛中,完成复习和巩固的任务。
8、针对本期出现的使用区上统一的英语试卷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应试的技能培训和心理建设。
让他们能减少非知识性错误,以轻松的心态考出好的成绩。
9、开展一次全年级参与的英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