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转基因食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国对自给自足的坚持从某种程度上来源于对转基因食品发展潜力的信心。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就开始广泛研究转基因食品。中国总共已经批准了37种转基因产品登上超市货架或出口至海外,包括纯种加拿大油菜花、西红柿、棉花、玉米和米饭。
在未来的十年内,转基因产品的生产将会加速。中国政府计划在2020年前抽出31.4亿美元资金投入到这一领域。
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好处是巨大的:它们经过培育能继承许多优良的特性,包括更高的产出和对感染和旱灾更强的抵御力。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机构的克莱夫-詹姆斯(Clive James)估计,单是转基因大米每年就能为1亿中国农民增加40亿美元收入。
许多人(包括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官员)辩称,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无害。但有些研究却持怀疑态度。
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把有害基因传给人体,并与其他植物发生杂交。美国环境医学科学院2009年的一份报告显示,一些在动物身上做的研究表明严重的健康威胁与吸收转基因食品有关,包括不孕不育、免疫系统问题以及衰老加速。即使是中国转基因大米之父袁隆平都表示,要确认转基因食品完全无害需要花上两代人的时间。
一项由绿色和平组织对1300名中国受访者的调查表明,城市里的年轻人普遍对转基因食品表示担忧:60%的受访者(年龄在18~35岁之间)都反对转基因食品。此外,转基因依旧是模糊并且有些不太吉祥的话题。为了消除这种忧虑,国家农业部加大了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宣传,包括6月份出版的一本名为《转基因庄稼100问》的手册。
同时,中国农业游说组织出于自身利益,偶尔会利用这种对转基因食品的抵触情绪。2010年,中粮集团拒绝了从美国进口而来的5.4吨转基因玉米,因为其转基因链不在中国批准的11种当中。种子公司孟山都公司(Monsanto)也抱怨称管理部门缺乏一贯的政策。
“农业部提倡中国转基因食品的商业化,但同时又禁止其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一位激进的反转基因食品者说道。
前几天同事说,像小西红柿、小乳瓜、小南瓜等,都是转基因食品,应该尽量少食用。虽然目前可能没有实验证明这些食品对人体不利,但这些转基因食品和一般的食品不同。比如小西红柿洗了后,放上1个礼拜都不会腐烂,但普通的西红柿却不然,这说明连微生物或菌类都不吃这些转基因食品,所以我们应该少吃。
这种观点对吗?现在生活中,到底有哪些食品是我们不知道的转基因食品?
尽管我本人不是食品安全专家,更不是转基因食品专家,但被问得多了,也觉得有必要统一回答一下这类问题。朋友们忧虑转基因食品是合情合理的,但遗憾的是,他们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来源,却都有着极大的误区。
医家之言
样子不像正常品种的蔬菜水果就是转基因产品
现在市面上蔬菜水果品种繁多,有小个子的番茄和黄瓜,也有大个子的青椒和草莓。然而,这些都不是转基因产品。所谓转基因产品,是用人工方法,把其他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农作物中来。至于在不同品种之间进行杂交,或者用各种条件来促进植物发生变异,都不是转基因。
其实,天然植物本来就是形状多样的。同样一种东西,个头有大有小,色彩五颜六色。人们只看到一种大小、一种颜色的产品,只是因为人类普遍种植这种品种而已。比如说,把各种番茄品种之间互相杂交,就能育出深红色、粉红色、黄色、绿色等不同颜色,以及不同大小的番茄来。这些是很正常的事情,和转基因完全不挨边。就好比人有不同民族,不同种族通婚之后,就会生出鼻梁高度、嘴形、眼睛和头发颜色、个头高矮等发生变化的混血儿来一样。
目前,我国还没有哪一种蔬菜水果是转基因产品。无论颜色如何,大小如何,绝大多数都是传统育种方法得到的品种。稍微有点非传统的产品,就是把种子带到太空中育出来的大青椒等产品,但这也与转基因毫无关系。
也就是说,这些育种方法只是在不同品种之间转移基因,就像不同民族的人结合后生孩子,或者人受到某种外界刺激发生了变异,归根到底还是人类自己的基因。
而转基因产品呢,好比把其他生物的基因转移到人身上,让人身上拥有某种花的基因,或者某种细菌的基因,这显然完全是不同的概念。
水果蔬菜不容易坏就是转基因产品
一个南瓜或一个番茄能放一周,这实在不是一件稀罕的事情。蔬菜水果都有自己的保存条件,只要按条件储藏,就能保存很久。比如说,苹果可以在冷藏库里存12个月之久,这和基因没有丝毫关系,只不过是人们想办法让它进入“冬眠”状态,降低它的呼吸作用和衰老进程而已。即便不放在冷库里,很多蔬菜水果都能在阴凉处存一周以上,比如夏天的西瓜在切开之前能放半个月以上,完整的洋葱、胡萝卜,没有过熟的番茄等,在家里放一周也没问题。
的确有“转基因”的番茄不容易成熟,不过它可不是放一周的问题,而是根本不会自己成熟。因为人们想办法去掉了它启动衰老成熟的“开关”。这样,它就一直保持青涩状态,除非外用催熟剂来处理,才能变成红色,变成可食状态。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生鲜番茄中,还没有这种产品。
加工食品中没有转基因产品
我在博文中反复强调,加工产品都是来自于农产品原料的。原料中的各种污染成分,以及转基因成分,都会进入到加工食品当中去。然而,人们通常都盯着农产品原材料,特别是新鲜蔬菜水果,总是担心它有农药,有污染,有转基因成分等。其实,事实正好相反――我国市场上食品的转基因成分,都是来自于加工产品的,特别是使用美国进口原料的加工产品。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食品生产国。它所产的大豆油90%以上是转基因产品,还有菜花油(基因改良过的菜籽油)、马铃薯、小麦、玉米等,都是大宗转基因产品。同时,美国也是豆油、小麦、玉米和马铃薯的出口大国,只要买它的转基因农产品,就自然地引入了转基因成分。消费者没有看到农产品原料本身,往往就会“眼不见心不烦”,忽略了其中的转基因成分。
比如说,美食快餐店里的薯条,用的大都是转基因的马铃薯;它们制作点心用的油脂,大部分都是转基因大豆油,或者经过氢化处理的转基因大豆油;它们制作汉堡和热狗用的面粉,也很可能是转基因小麦制成的面粉。又比如说,你吃到的各种美味饼干和曲奇,很可能也一样用着转基因油脂,转基因面粉,转基因玉米粉等。越是国外产品,这种可能性就越大。
还有一个让转基因食品进入千家万户的途径,就是市场上销售的“调和油”和大豆油。便宜的调和油当中,往往会有很大比例的美国来的转基因大豆油。由于这种油价格比国产豆油更为低廉,它已经深入所有餐馆和市民家庭。只要仔细看看包装上的注明,如果没有声明不含转基因成分,就很可能含有。
转基因食品吃了就会引起明显的健康危险
二十年来的研究证实,转基因食品对人并没有明显毒性,人们并不必把它看成洪水猛兽。虽然有不少食用后对肠道菌群产生影响等负面报道,但没有引起致命性的严重后果。
然而,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来说,它对环境的威胁是世界公认的。它的危害,很可能要到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充分表现出来,而那时候几乎没什么办法来恢复了。所以,全世界环保人士都坚决反对发展转基因食品。他们指出,转基因食品对营养品质和安全品质都没有任何好的影响,也不能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却会威胁环境,为何要发展它呢?
关键词 食品安全 转基因食品 监管
中图分类号:TS201 文献标识码:A
一、转基因食品概述
所谓“民以食为天”,那么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食品的发展必然不会停滞不前。就目前而言,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世界上最早的转基因作物是1983年诞生的转基因烟草,后来到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制的延熟保鲜转基因西红柿1994年在美国批准上市,再到我国水稻研究所研制的转基因杂交水稻1999年通过了专家鉴定之后,转基因食品的研发迅猛发展。
二、转基因食品安全辩论
一项新技术的研发必然有它优势所在,转基因食品也不例外。从生产角度来讲,转基因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确实得到了很大的增加,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我们所能看见的就是通过转基因技术使作物的抗虫性,抗病毒性的显著提升,农民不再担心糟糕的天气会冻死作物,不再难过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则是能花同样的钱买到更大更更甜美的食品,而且也可以摆脱季节气候的限制。这一切确实都是转基因技术所带来的福音,我们无法否认。
只是,自然规律总有它的不可违抗性。人类一旦破坏了内在平衡,福音便不再是福音。
方舟子在他的博客里曾提出转基因食品支持的几点理由:“…,第二个理由是转基因食品比较安全。和同类作物相比,抗虫害转基因作物能大量地减少农药的使用,也就比较不用担心农药残留的问题。而且,转基因食品受到了更严格的监管,风险其实要比传统作物更低。转基因食品在上市前都按要求做过实验检测其安全性。一般是先做生化实验检测,看看转基因作物与同类作物相比,在成分方面出现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是否有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然后做动物试验,看看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对动物的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而用传统育种方法培育出的新品种很少被要求做这类安全检测,就稀里糊涂地上市了——它们并非就不存在安全问题,例如有的用杂交方法培育的土豆新品种,就含有高含量的毒素,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第三个理由是转基因食品更为环保。虽然“可能会破坏生态”常常被作为反对种植转基因作物的一大理由,但是这种可能性并没有变为现实。相反地,种植转基因作物已经实实在在地发挥了保护环境的作用,原因很简单:少撒了大量的农药。这既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又减少了用于生产、运输、喷洒农药所耗费的原料、能源和排出的废料,还保护了益虫和其他生物,减少了人畜接触杀虫剂而中毒的危险…”
然而,也有人提出质疑。一方面基因技术采用耐抗菌素基因来标识转基因化的农作物,在基因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会影响抗生素对人体的药效,作物中的突变基因可能会导致新的疾病; 另一方面,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有可能增加和积聚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不可预见的生物突变.甚至会使原来的毒素水平提高,或产生新的毒素;而对于生态系统而言,转基因食品是对特定物种进行干预,人为使之在生存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这必将使自然生存法则时效性破坏,引起生态平衡的变化,且基因化的生物、细菌、病毒等进入环境,保存或恢复是不可能的,其较化学或核污染严重,危害更是不可逆转。
三、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监管
目前,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监管研究中,主要有三类主流的观点:
1、可靠科学原则。这类观点的理论基础是科学是管制体制的基础,只有存在可靠的科学证据证明风险确实存在并能导致损害的时候,政府才能进行管制。即由于我们不能提出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转基因食品是不安全的,所以政府无法采取任何管制行为。这类观点的典型代表主要有美国。
2、预防原则。这类观点的理论基础是科学是存在局限性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的评估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政府不能等到最坏的结果发生后才进行管制,政府必须要最大限度地保护消费者。这类的观点的支持者主要有欧盟。
折中原则。这类观点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保持在可靠科学的原则和预防原则中间。一方面无法消除对转基因食品安全威胁因素的质疑,一方面转基因技术在生产上的优势确实得到证实。因此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政策便试图在两种原则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这类观点的支持者主要有日本。
3、就我国而言,目前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态度偏向折中原则。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监管体系尚在发展完善之中。国内现在对转基因食品有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各项法律法规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之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从整个安全监管法律制度来看,不管是监管主体,监管手段还是职责分工方面,存在的问题相对比较严重。就监管主体而言,在我国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主体中,农业部,卫生部,环保部三个部门承担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三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不高,职责分配不够明确,不同的部门对不同的监管环节没有进行相应的责任监督,导致各个部门之间对食品安全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有效的管理机制。未来,对于一套完善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形成,我们仍需要很多努力。
总之,在转基因技术迅猛发展,转基因食品越来愈多地充斥人们的生活中时,我们在享受转基因技术为产量带来的福音同时,更要警惕其中的安全隐患问题。完善的法律体系和有力的监管机制是食品安全的有效保障。我国目前在转基因食品安全制度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法律制度和监管体制上预防和处置食品安全事故问题。这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重要举措。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黑龙江读者:申维月 韩揽田
笔者就此采访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主任于英君教授、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栾晓燕副研究员。
转基因食品的优劣众说不一
据专家介绍,转基因食品就是把动植物的基因加以改变,制造出具有新的特征的食品。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记录着生物的遗传信息,修改了生物的有机部分或者全部特征,转入了原来没有的、别的基因,就改变了生物的性状。从美国、加拿大进口的大豆大部分是转基因大豆,质优价廉,每吨比国产大豆便宜几百块钱,出油率还高,很受榨油企业的欢迎,这把国产大豆,尤其是东北的优质大豆排挤得不轻。转基因技术还可以培养出营养成分增加的、具有辅助治疗和保健作用的、晚熟的和具有保鲜功能的农产品。比如,含有胰岛素的西红柿、青椒,目的在于帮助治疗糖尿病;含有干扰素的牛奶,目的在于提高人体免疫力。转基因技术还能够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和抵御杂草的能力,可以减少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使农业生产的成本大大降低。
既然转基因食品有如此多的优越性,那么为什么不太受欢迎呢?为什么还要求明码标示呢?
有的科学家对转基因生物的大量应用提出了质疑:人类对自然界的干扰是否潜伏着尚不能预知的危险?大量应用转基因技术是否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能否进一步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转基因食品风波迭起。
20世纪末,英国一位研究人员公布了他的实验结果:用转基因马铃薯喂养大鼠,引起大鼠生长器官异常、体重减轻、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引起了人们的震动!后来,英国的皇家学会对这次实验组织了评审,指出其有六条缺陷,其结果不足为凭。
接着,美国康奈尔大学某研究小组公布:用涂有转基因玉米花粉的叶片喂养君主斑蝶,导致44%的幼虫死亡,由此引发了转基因玉米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争议,一时众说纷纭。后来,有人指出,这项实验是有意不模仿自然环境的非选择实验,其结果有失公允。但是,仍然有不少人对转基因玉米持怀疑态度。
有不少研究人员质疑:转基因食品能够杀灭一些细菌病毒,抵御病虫害的侵袭,那么会不会对食用的人类也造成某种伤害呢?美国学者杰弗里・史密斯提出:“研究已经显示出潜在的癌前细胞生长在老鼠的消化道。科学家看到喂了BT(BT即转基因食品所含的毒性蛋白简称)食品的老鼠发生了细胞受损和细胞增生。我们几乎在每―个喂养的动物身上都测试到了过敏反应。这包括孟山都公司的BT玉米、土豆等等。我们没有追踪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实验。然而,我们发现转基因豌豆(还有玉米),使得以前无害的化合质也被免疫系统排斥。换句话说,通过化工改革,使一般滋补的物质,被编译成―个威胁我们免疫系统的病毒。”杰弗里・史密斯说:“基因工程的不可预测性,广泛的健康问题可能已经发生在人群中了。过敏反应肯定是―个重大课题。转基因大豆被介绍给英国之后不久,对大豆过敏人口猛增至50%。我们知道转基因大豆具有―个已知的高发过敏原,而且在向身体引进―个新的蛋白质时本来就有过敏的风险。”
这种担忧被普遍认可,于是欧洲发达国家集体拒绝转基因食品,不许其入境;而美国对此却恰恰相反,不仅允许转基因食品在市场上流通,还鼓励大公司研究生产。美国的孟山都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食品研究开发公司。我们国家允许部分转基因食品进入市场,最早开放的是几种玉米种子,然后有水稻、部分蔬菜等等。
怎样鉴别转基因食品
出于某种忧虑,转基因食品不那么受欢迎。但在现实生活中,转基因食品和非转基因食品很容易混淆,不留心,基本上看不出来。不过,据专家介绍,如果留心仔细查看,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大豆
转基因大豆:一般都是从美国、加拿大进口的,或者属于进口品种,比东北大豆更圆,呈滚圆形。豆脐为黄色或黄褐色。豆大小差不多。打出来的豆浆有点黄,用这种黄豆作出的豆腐等产品都有点发黄。
曾有人认为,转基因大豆泡3 d都不会发芽,这种说法不确切。非转基因大豆:国产非转基因大豆,以我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的豆子为代表,一般呈椭圆形状,有点扁。豆脐为浅褐色。豆大小不一。打出来的豆浆为乳白色。
玉米
玉米的转基因品种在我国引进的最早、最广、最多,购买玉米食品均要慎之又慎。转基因玉米:甜脆、饱满、体形优美、颗粒头尾差不多,因为它具有抗病力,基本上不生虫子。
非转基因玉米:没有那么光滑好看,尤其是玉米穗的头容易招虫子,被嗑的痕迹明显。一堆玉米中,当然不会是每一穗都被嗑,但总会发现有被嗑的。
大米
大米在外形上很不好区分,买的时候要问原产地――在中国取得转基因水稻种植权的地区仅仅是湖北。要警惕湖北出产的细长的很亮的米,这种米容易与东北大米“长粒香”混淆。如果是湖北产的,那就很可能是转基因的。东北目前无转基因水稻,可放心食用东北大米,看外包装就一目了然了,如产地是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等等。东北米是粳米,短圆粒型,这与湖北、湖南一带种植的转基因水稻中的长粒型有本质的区别、容易识别。泰国禁止转基因食品进入市场,其大米也不会有转基因的。
胡萝卜
转基因胡萝卜:表面相对较光滑,比较直溜,它的尾部有时比中间还粗。头部是往内凹的。
非转基因胡萝卜:表面凸凹不平,―般不太直,从头部到尾部是由粗到细的。且头部是往外凸出来的。胡萝卜一般在秋冬季节有,夏季卖的往往是转基因的。
土豆
转基因土豆:表面光滑,坑洼很浅,颜色比较淡。削皮之后,其表面无明显变化。
非转基因土豆:样子比较难看,一般颜色比较深,表面坑坑洼洼的,同时表皮颜色不规则。削皮之后,其表面很快颜色变深,皮内为白色。购买时,应先削皮后看变化,再决定买不买。
西红柿
转基因西红柿:颜色鲜红,很好看,果实较硬,不易裂。
非转基因的柿子:不大好看、硬实。据了解,外资超市的西红柿、木瓜大部分是转基因的,而个体农户和水果小贩卖转基因的少。
进口水果
国外转基因食品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现在市场上相当多的水果、巧克力、早餐麦片等都是从国外直接进口来的,而这些产品上并未有任何标注说明自己是否被基因技术改造过,虽然目前没有证据显示基因改造食品会产生不安全,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应被削弱,消费者都希望知道吃进嘴里的东西是什么,消费者有权决定吃还是不吃。
欧盟早在1998年就已实行标签法,食品零售必须标明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在法国则明确要求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必须标示是否为转基因作物。随着研究步伐的加快,国内自行开发的转基因食品也会越来越多。为此,在转基因食品这个问题应实施严格的安全管理和审批制度,把知情权和选择权真正交到消费者手上;在目前转基因技术还不成熟的情况下,消费者应慎食转基因食品。
提高公众的“知情权”
专家指出,转基因食品有太多的事情无法说明白,如食品安全说不清,自转基因食品问世5年来,全球约有2亿多人食用过数千种转基因食品,尚未报道过一例食品安全事件。但国外曾发现有少数几种可导致实验动物过敏,因而停止其商品化生产。转基因食品的研制目前只有动物实验,而无人体试验或长期观察;生物富集说不清,食物链中有益物质的富集或有害物质的集聚对上一级生物的健康极为关键。目前,转基因作物大多用于饲料,这类转基因生物加入其原来没有的抗病虫害基因或抗杂草基因,其本体会有哪些富集变化,被家畜富集后又会怎样,人食用后会产生什么影响等问题,尚缺少全面系统的科研结论;药食关系说不清,利用转基因技术可建立动物药库和植物药库,如吃一个西红柿就能预防乙肝。但这种转基因药物对人体有无风险仍需进行长期研究监测才能说得清;生态影响说不清,转基因生物具有自然生物所不具备的优势,若被释放到环境中,可造成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改变物种间的竞争关系;基因污染说不清,转基因生物造成的基因漂移可能会破坏野生生物的遗传多样性。例如转基因作物花粉随风飘散,由此造成的基因污染将防不胜防;全球监管说不清,现今许多转基因生物产品较多的国家,采取“外松内紧”政策,向一些发展中国家出口转基因产品却不告之。这种现象对保护全球生物安全十分不利。随着公众对转基因生物的深入了解和各国政府监管力度的加大,转基因产品的商业利润有所下降,科研经费也明显减少。但也有许多专家指出,转基因技术是解决全球食物短缺的重要手段,是一次可以避免风险的农业技术革命。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还有待长期观察和研究,对消费者来说,“知情选择”是最为重要的。
转基因食品的分类
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食品是1993年投放美国市场的西红柿。至今为止,动物来源的、植物来源的和微生物来源的转基因食品发展非常迅速,各种类型转基因食品应运而生。尽管至今尚无人给转基因食品进行分类,但按惯例,按转基因的功能是可以对其分类的。到目前为止,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增产型:农作物增产与其生长分化、肥料、抗逆、抗虫害等因素密切相关,故可转移或修饰相关的基因达到增产效果。
控熟型:通过转移或修饰与控制成熟期有关的基因可以使转基因生物成熟期延迟或提前,以适应市场需求。最典型的例子是延熟速度慢,不易腐烂,好贮存。
高营养型:许多粮食作物缺少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可以从改造种子贮藏蛋白质基因入手,使其表达的蛋白质具有合理的氨基酸组成。现已培育成功的有转基因玉米、土豆和菜豆等。
保健型:通过转移病原体抗原基因或毒素基因至粮食作物或果树中,人们吃了这些粮食和水果,相当于在补充营养的同时服用了疫苗,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有的转基因食物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骨质疏松。一些防病因子也可由转基因牛羊奶得到。
新品种型:通过不同品种间的基因重组可形成新品种,由其获得的转基因食品可能在品质、口味和色香方面具有新的特点。
加工型:由转基因产物作原料加工制成,花样最为繁多。
转基因食品
潜在危害是什么?
近几年来关于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在媒体上报道,疯牛病曾使欧洲、乃至整个世界胆战心惊,英国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食品相对充裕的今天,人们对食品短缺的恐慌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食品安全的担忧所取代。
100年来传统的育种技术为人类提供了许多高产优质的粮食、水果和肉、禽,蛋和奶,但它们没有在亲缘关系很远的物种间进行过基因交换,更没有在植物和动物,或高等生物和微生物之间进行过杂交。基因工程则是突破天然种间屏障进行的杂交, 使人类的基因可能插入细菌中,牛的基因可能进人土豆或西红柿中。基因工程食品的出现无疑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成就。
这些非天然的食品是否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呢?专家认为尽管将转基因技术应用在食品的生产或制造有诸多好处,但在评估食品的安全性时,仍必须分析由基因改造所产生之预期及非预期效果。由于转基因食品不同于相同生物来源之传统食品,遗传性状的改变,将可能影响细胞内之蛋白质组成,进而造成成分浓度变化或新的代谢物生成,其结果可能导致有毒物质产生或引起人的过敏症状,甚至有人怀疑基因会在人体内发生转移,造成难以想你的后果。
转基因食品潜在危害包括:食物内所产生的新毒素和过敏原;不自然食物所引起其它损害健康的影响;应用在农作物上的化学药品增加水和食物的污染;抗除草剂的杂草会产生; 疾病的散播跨越物种障碍,农作物的生物多样化的损失,生态平衡的干扰。
有人认为基因工程带来的危险比迄今采用的技术都要大。因为许多损伤作用是不可逆的,必须防患于未然。诸如此类的安全性问题,已引起欧美等生物科技先进国家的重视,并针对这类产品之安全性及生物技术对环境的影响评估立法规范。
民以食为天。转基因食品作为新型食品,对人们的健康和心理有无不良影响?这是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些报刊引述了一些被调查者的担心,怕吃了转基因食品中的外源基因后会改变人的遗传性状,比如吃了转基因猪肉会变得好动,喝了转基因牛奶后易患恋乳症等等。这些担心者显然犯了常识性错误。其实,每个人每天都吃进大量外源性基因,如你吃的粮食、肉类、水产品、蔬菜水果中都含有它们各自的基因,这些基因对于人类来说就是外源基因。所以说食用了外源基因并不会影响我们的遗传性状,何况外源基因进入胃肠道后经消化后被分解掉了,根本不可能保持原来的基因功能。当然,若过多食用富含外源基因的食物(如肉类),会因嘌呤(组成基因的主要成分)分解代谢产物的累积而引发或加重某些疾病(如痛风病)。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问题的焦点是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是否安全。在这一点上,不少报刊都引用了英国一位教授不久前有关小鼠食用转基因土豆后引起内脏和免疫系统受损的报道作为转基因食品有害的证据。事实上,随后许多科学家指出该报道存在严重的科学上的漏洞,了该报道的结论,并有消息说该教授因不严肃的科研态度而遭到严厉处分。我们暂且不论这位教授的实验结果是否可靠,但我们必须了解评价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标准是什么。
一般而言,对某种物质安全性检测的指标主要包括急、慢性毒性,遗传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性等。从6种不同类型转基因食品来看,由于在生产设计中是针对食品品质改造或增加已知健康作用的成分,一般来说,安全问题不会太突出。这与从自然条件下经杂交所获得之动植物新品种作为新型食品不存在安全问题的道理是一样的。
从目前国际上(特别是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看,尚未发现人们食用转基因食品后有什么不良反应。尽管如此,在科学上,对一种没有表现短期毒性和安全问题的食品,如果怀疑其可能存在隐患,则必须观察其远期毒性和安全问题是否存在,让时间来检验,这种远期跟踪监测通常需要一二十年。
因此,在远期安全性问题未得到明确结论之前,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是非常重要和合理的。对此,伦理学者提出两条意见,一是要加紧制定国际性安全标准,二是应实行消费者知情权原则。这两条意见已被国际食品规格委员会和一些国家政府所接受。
转基因动、植物中外源基因的表达通常具有组织细胞专一性,如抗虫害转基因农作物中毒蛋白只在叶片中表达,害虫啃咬叶片后即可中毒死亡,这些毒蛋白不会在果实中表达或只痕量表达,所以不会对人产生毒性作用。此外,在设计此类转基因食品时也已把害虫与人类对毒蛋白代谢差异考虑在内,即使果实中存在痕量毒蛋白也无妨。
至于转基因作物和动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转基因品种不是自然产生,这些人工品种的存在可能会干扰和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二是转基因的逃逸、泄漏和产生天敌抵抗,如在抗逆转基因农作物培育过程中也产生出抗逆转基因。从科学角度看,发生上述两种情况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若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也是完全可以避免发生的。
正确看待转基因食品
有关资料显示:64%表示对转基因食品不太了解。由于缺乏权威而明确的消费指引,一般人在是否接受这种新生食品时显得迟疑和担心,希望国家和媒体应该普及这方面的知识,利用立法对该种技术和食品“作出说明和标识”。
专家表示,在无法简单逃避的情况下,消费者首先要知道吃的是什么,然后才能决定吃还是不吃,也就是要保护公众的知情权,尊重选择权。我国于2002年3月20日出台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估管理办法》规定对转基因产品实施标识制度。目前国内的转基因食品主要还是国外进口的,例如大豆、玉米等。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食品产品中(包括原料及其加工的食品)含有基因修饰有机体或表达产物的,要标注“转基因XX食品”或“以转基因XX食品为原料”。
通过基因工程,将DNA分子在生物体外插入载体分子,实现物质重组,并转化到寄主细胞中,经过表达形成需要的物质,且稳定遗传下去,称为转基因食品。美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研究转基因食品,是应用技术最多的国家。继美国之后,阿根廷和加拿大大量应用此技术,其中阿根廷约有30%以上大豆播种使用改变基因豆种,加拿大约有50%玉米及大豆播种食用转基因种子。当前,在世界范围内,约有50个国家进行植物田间转基因试验,且涉及植物较多,约4500种。现阶段,油菜、大豆、棉花和玉米借助此技术已经实现了大面积商品化种植,而木瓜、西红柿、西葫芦、马铃薯等实现小面积种植。借助该技术,粮食食品加工特性及食用品质得到改善,发酵食品品质及风味得到明显改善,附加值及营养价值大大提高。
二转基因食品蛋白质检测
1试纸法
将特异性抗体交联到有颜色物质和试纸条上,特异抗原与抗体互相结合后,与有颜色抗体相互反应,形成三明治机构,且带有颜色,将机构于试纸条上固定,若无抗原,则无颜色。试纸法适用于初筛及现场检测,方法简便,无需特殊设备仪器。
2ELISA
ELISA将酶对底物高效催化反应与抗体、抗原特异性反应互相结合,利用酶对底物产生作用,引起显色反应,抗体与抗原互相结合时,利用荧光反应或比色反应对GMF进行鉴定。酶作用显色与样品抗原含量之间有一定关系,呈正比。ELISA不仅能实现样品的定性检测,也能给予定量分析。有学者借助此方法,对传统大豆的加工产品进行检测,测得RoundupReady2%大豆CP4EPSPS蛋白质。ELISA检测灵敏性及选择性较强,商业利用性强,但检测复杂基质时,检测准确度及准确性受到一定干扰,若外源基因表达蛋白质经热处理变性或水平较低,则检测有效性下降。
3蛋白质印迹法
此技术结合了显色酶反应灵敏性、电泳分离能力及抗体特异性,为复杂混合物特异蛋白质最佳检测方法,灵敏度1-5ng,广泛用于特异目的蛋白质分离及检测。该技术能够确定样品中有无超过预期限值或低于限值目的蛋白质,尤其是分析不可溶蛋白质。有学者对RoundupReady大豆CP4合成酶检测时,运用该技术,检测限105-1%,证实此技术可有效检测RoundupReady大豆蛋白质及原材料产品。
三转基因食品核酸检测
1多重PCR
此技术对常规PCR的改进,在同一反应中增加多个或两个目标基因序列,具有适应性强、可靠性强特点,检测成本相对较低。有研究对转基因食品中多个目标基因序列进行同时检验,排除假阴性,利用此技术检测转基因大豆,试验显示,当含量0.15%时,多重PCR鉴定可靠性较强,提示此方法具有高度敏感性。
2定性PCR
PCR将特定DN段作为模板,借助寡聚核苷酸引物,底物为4种dNTP(脱氧核苷酸),在耐高温的聚合酶作用下,利用模板变性及退火、引物延伸等循环,扩增模板。一般来说,转基因细胞的转入成分有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报告基因,启动子、终止子为基因表达目之必需。常用转基因植物为NOS、CaMV35S,通过PCR扩增序列,为鉴定食品是否有转基因成分常用方法。
3定量PCR
PCR特异性及敏感性较强,核酸在食品加工时的变性程度低于蛋白质,GMF定量PCR包括定量竞争PCR、半定量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定量竞争PCR与半定量PCR检测时,面临定量准确度、假阳性污染两大难题。有学者检测转基因大豆RoundupReady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灵敏度<0.01%,能够满足检测需要。
4电化学发光PCR
电化学方法能产生特殊物质,电生物质自身之间或与其他物质进一步反应,形成发光现象。此方法为电化学方法、化学发光方法互相结合形成的技术,首次将双探针杂交、电化学发光、PCR技术结合到一起,对CaMV35S启动子进行检测,判定有无转基因成分。此方法较传统凝胶电泳法优势明显,操作简便,且检测线性度较宽。
四结语
最近,美国食品公司通用磨坊对外宣布,将停止在其畅销的早餐谷物食品“脆谷乐”中使用转基因成分。通用磨坊是美国最大的食品公司之一,许多媒体报道了这一新闻,甚至称之为“此举似乎是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无言的表态”。
市场策略
其实,在通用磨坊的官方网站上,有一个文件对转基因食品进行了“明确的表态”。文档中首先列举了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以及美国、欧洲、加拿大等国的监管部门和权威科学机构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认可,然后介绍了转基因成分在美国加工食品中的广泛分布,以及转基因为人类带来的好处――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以及保证粮食供应等。最后,明确表达了该公司对非转基因产品的态度:因为有一些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感到不安,所以该公司在主要的食品品种中也提供有机或者“非转基因”的产品。
所谓“停止在脆谷乐中使用转基因成分”,不过是市场策略而已,跟他们对转基因的态度没多大关系。
美国的食品公司都是“私人企业”,运营的目标是为赚更多的钱。赚钱的核心是两条:一是产品合法,由此受到法律保护;二是赢得消费者。产品合法自然不必说,而赢得消费者就成了市场策略的终极目标。
赚钱的多少取决于销售量和每件产品的利润。而每件产品的利润又取决于成本与售价。也就是说,消费者数量、成本与售价决定了食品公司能够赚多少钱。但是,这三者又是互相制约的。
具体到转基因成分,尽管美国社会对转基因的接受程度比较高,但“转基因”本身并不能吸引消费者――只有它带来的好处才能吸引消费者。目前市场上的这些转基因原料,对消费者的好处就是价格会便宜一些,但这个“价格便宜”不足以对所有的消费者都有吸引力。如果换成非转基因原料,那么成本就会上升。如果不提高价格,单位产品的利润率就会降低,食品公司需要考虑增加的消费者数量能否弥补利润率的降低;如果提高价格,又会损失那部分不在乎转基因但在乎价格的消费者,食品公司需要考虑因为“非转”而来的消费者是否比因为涨价而失去的消费者更多。
原料本非转基因
在脆谷乐这个产品中,主要的成分是燕麦,本来就没有转基因原料可以使用。其次,该产品中可用的转基因成分是玉米面淀粉和糖。因为用量不大,换成非转基因原料之后,增加的成本并不是太多。如果价格相差不大,许多消费者还是会选择非转基因的――跟许多极端挺转派鼓吹的“美国人不在乎转基因”不同,现实的美国,还是有相当多消费者在乎的。
通用磨坊这个很平常的市场运作,被媒体大肆炒作和报道,或许正是他们作出这个决策的原因。至于在这个产品中“停用转基因”之后,产品是不是会涨价,消费者可拭目以待。
关键词:克隆食品;转基因食品
随着生物技术不断地应用于食品领域,转基因食品和克隆食品都是从基因层面上改造着我们的食品原材料,但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1.克隆食品
1.1克隆
克隆是英文"clone"或"cloning"的音译,而英文"clone"则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指以幼苗或嫩枝插条,以无性繁殖或营养繁殖的方式培育植物,如扦插和嫁接。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
克隆技术不需要雌雄,不需要和卵子的结合,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入雌性动物体内,就可孕育出新的个体。
1.2克隆的种类
克隆的种类主要有:一是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即每个基因彼此相同);二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受体卵细胞中,利用微电流刺激等使两者融合为一体(即与提供细胞者基因相同)。
1.3克隆食品
克隆食品(Klone Food)是以克隆动物为原料制作的食物,主要是克隆动物的肉和奶。
2.转基因食品
2.1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是指使用基因工程或分子生物学技术(不包括传统育种、细胞及原生质体融合、杂交、诱变、体外受精、体细胞变迁及多倍体诱导等技术),将遗传物质导入活细胞或生物体中,产生基因重组现象,并使之表达并遗传的相关技术。
2.2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是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生产加工的食品。
2.3转基因食品的种类
转基因食品主要包括转基因植物性食品、转基因动物性食品、转基因微生物食品和转基因的特殊食品(疫苗食品)四大类。
3.克隆食品与转基因食品的异同
3.1原理不同
克隆动物是指不经过有性繁殖,通过对母本动物进行基因复制而得到的一模一样的另一只动物,它和母本动物就像不同时出生的双胞胎。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动物是1996年出生于英国的克隆羊多利,随后克隆牛、克隆猪等不断诞生。克隆动物技术可以使一些优良动物品种快速产出大量“后代”,比起传统培育和繁殖方法,采用这种技术有时间和数量上的优越性。
转基因食品是指通过基因技术改造一些传统食品来源,加入一些外来基因或去除一些原有基因后得到的食品。转基因食品同时涉及动物和植物,目前讨论最多的转基因食品还是玉米等农作物食品。在经过基因改造后, 可增加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可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提高农产品的耐贮性,延长保鲜期,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可使农作物开发的时间大为缩短;可以摆脱季节、气候的影响,四季低成本供应;打破物种界限,不断培植新物种,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
3.2种类不同
克隆食品主要是克隆动物的肉和奶,是动物性食品。转基因食品主要有转基因的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微生物食品。虽然转基因植物性食品早已进入平常百姓家,但有关转基因动物食品(包括药品)却被炒得沸沸扬扬,迄今为止全世界还没有任何一种转基因动物食品被批准上市,也没有转基因微生物被批准进入市场。
3.3安全性不同
不管是克隆食品还是转基因食品,都是新生的食品资源,所以他们的安全性都颇有争议。
克隆食品可能导致早产、致畸或夭折,可能导致新的疾病由动物传染给人类,这是许多人反对克隆食品的原因。伦敦遗传学家库兰博士说只要动物本身是健康的,它产出的奶也应该是健康的。
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许多安全问题,像转基因农作物的超级杂草问题以及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等等。但是任何一种转基因食品在上市之前都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试验,国家和政府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而科学家们也都抱有很严谨的治学态度。另外,传统的作物在种植的时候农民会使用农药来保证质量,而有些抗病虫的转基因食品无需喷洒农药。还有,一种食品会不会造成中毒主要是看它在人体内有没有受体和能不能被代谢掉,转化的基因是经过筛选的、作用明确的,所以转基因成分不会在人体内积累,也就不会有害。
经合组织(OECD)提出了转基因食品的评价原则——“实质等同”的原则,即:如果对转基因食品各种主要营养成分、主要抗营养物质、毒性物质及过敏性成分等物质的种类与含量进行分析测定,与同类传统食品无差异,则认为两者具有实质等同性,不存在安全性问题;如果无实质等同性,需逐条进行安全性评价。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转基因农作物的推广,转基因食品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近期,农业部发放了三个转基因大豆进口安全证书,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又一次成为热门话题。
那么,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是转基因食品?怎样辨别转基因食品?本期我们就来看看部分带有转基因的食品。
大豆及豆制品
非转基因大豆:为椭圆形状,有点扁。肚脐为浅褐色。豆大小不一,打出来的豆浆为乳白色。
转基因大豆:为圆形,滚圆。肚脐为黄色或黄褐色,豆大小差不多。打出来的豆浆有点黄,用此豆制作的豆腐呈淡黄色。
提示:转基因大豆不发芽,可以用水检测,本土大豆用水浸泡三天会发芽,转基因大豆不会发芽,只不过是个体膨胀而已。
胡萝卜
非转基因胡萝卜:表面凹凸不平,一般不太直,从头部到尾部是从粗到细的。且头部是往外凸出来的。
转基因胡萝卜:表面相对较光滑,一般是直的,它的尾部有时比中间还粗,且头部是往内凹的。
提示:胡萝卜只有在秋冬季节有,夏季的一般是转基因的。
土豆
非转基因土豆:样子比较难看,一般颜色比较深,表面坑坑洼洼的,同时表皮颜色不规则,削皮之后,其表面很快会颜色变深,皮内为白色。
转基因土豆:表面光滑,坑坑洼洼很浅,颜色比较淡。削皮之后,其表面无明显变化。
提示:先削皮后看变化再决定吃不吃。
西红柿
转基因西红柿:颜色鲜红很好看,果实较硬,不易裂。
小西红柿都是转基因的,有红的,有黄的,形状有两种,一种是椭圆形,还有一种是圆的。非转基因西红柿形状比较大,也有些形状比较小的。
提示:从味道看,非转基因的有些酸味,转基因的没有酸味,是一种半生不熟的甜味,吃过小西红柿的人都知道这种味道。
非转基因西红柿成熟以后,捏起来里面是软的。转基因的捏起来发硬。非转基因西红柿不耐储存,转基因的放很久都不腐烂。
部分水稻及大米
转基因大米:色泽非常透明,淘米水发亮、无杂质,米汤色不浓且发亮。
非转基因大米:色泽有些发白,淘米水发白、有黑色小杂质,米汤色发黄。
提示:在国内取得转基因大米合法种植权的地区是湖北,要警惕细长的很亮的米,容易与东北“长粒香”混淆。
如何鉴别转基因食品
季节 除了大棚蔬菜外,其他的反季节食品容易是转基因的。
色彩 与传统的不一样的绝对是转基因,比如彩色棉花、彩色辣椒。
个头 按照传统,西红柿也有一定个头的,比如:像大拇指头那么一点大的小西红柿绝对是转基因。
再比如大豆,也叫黄豆,就是做豆腐,豆浆那种豆子,形状应该像动物内脏:腰的样子,有点扁,可现在的大豆,全是圆圆的、大不少、就像豌豆一样的大豆,产量很高,就是转基因。
味道 传统的玉米一般就是黄玉米,白玉米,略带甜味,而现在流行的甜玉米,其甜度非常高,无疑是转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