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了加强我辅导区学校和幼儿园春季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确保学校、幼儿园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裕安区政府4月1日召开的学校、幼儿园春季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区教育局《转发市教育局〈关于切实做好中小学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裕教[2010]16号)文件规定,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市区有关文件精神,以科学的观点,人本的意识,和谐的主题为中心,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管理和应急机制,切实做到对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二、实施措施
(一)成立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周宗豪
常务副组长:程华权
副
组
长:张
敏、胡世俊、许友林
成
员:李云梅、关传权、张
琼、翁绍明
汪宗友(每日检查情况报告人)
高绪圣(每日检查情况统计人)
(二)严格执行“两检”报告制度
1、严格“晨检午检”制度。学生上午上学、下午上学时,由班主任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一次体温检查。检查可采用询问、观察、量体温等方式进行,并做记录。学校每天由值日领导带领值班人员对各班进行随机抽查。
2、检查和抽查的结果每天下午三点前汇总、填写。5所幼儿园每天下午3点前由园长直接电话汇报,汪宗友负责记录汇总。
3、汇总表由汪宗友老师负责收集归档,并已传真方式分别上报鼓励街道卫生所、区教育局和区疾病防控中心。
(三)大力宣传,全面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
1、以标语、专栏、传单、卫生科普课为宣传载体,营造浓厚的校园传染病防控氛围。重点向学生进行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预防意识和能力。同时,向家长发放预防传染病知识宣传材料,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
2、加强教师防控培训,特别是对班主任防控工作责任心要求。以“学校传染病的防控”为主要内容,使全体教师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为“晨检”、“午检”提供科学依据,共同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3、广泛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垃圾、厕所、和污水的管理,做好校园环境清洁消毒;清除校园和学生中的疾病传染源隐患和卫生死角,加强教室和学生集中场所通风换气,最大限度地阻断传染病源的传播。
4、完善春季重点传染病的防控防治工作的资料,确保防控工作的连续性和科学性,以备上级部门了解督查。
(三)实行传染病快速报告制度
1、班级一旦发现手足口病症状的学生、幼儿,应立即向领导组的应急小组报告,由应急小组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理。
2、对于发病学生,班主任每天做到电话随访,了解学生病情,并做好随访记录。
3、对出现不明原因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的学生,劝其停课,并及时报告、记录,要求家长送指定医院救治。
三、工作要求
(一)学校、各幼儿园要定期向辅导区防控领导小组汇报防治工作。各部门各负其责,落实各项功能,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防控工作,保持学生情绪稳定,维护学校正常秩序。
为了有效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确保师幼健康,幼儿园教育教学秩序正常发展,根据上级的文件要求,并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我园在12月份制定了一系列的防控工作,并展开了实施。现将传染病防控工作总结如下:
一.首先由园内负责人园长主持召开园内传染病防控工作。完善了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并制定了传染病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工作细化,责任安排到人。组长为王园长;副组长兼疫情报人。值班人员:各班老师。
二.全员参与,具体实施。
1. 对全园老师进行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2. 各班开展有关传染病的知识的主题班会活动。
3. 值班人员每日晨检要认真检查每一个来校幼儿,做到“一模二看三查四询问”。并做好晨检记录。
4. 各班老师每天来到教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开窗通风,每天通风不少于三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
5. 教室每日消毒,并做好记录。
6. 督促幼儿养成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的良好的卫生习惯。每日测量幼儿体温,并做好记录。
一、目的
通过全面落实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及时控制和有效消除高致病手足口病疫情对人的危害,大幅度降低发病率,保障全镇人民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二、组织领导
赵庄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镇长同志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包保镇村干部为成员的赵庄镇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赵庄镇中心卫生院,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同志负责信息收集、上报等工作。同时建立村级、组级手足口病防治信息网络,各村村委会主任任村级信息网络组长,各组的组长任本组组级信息网络的组长,负责本村本组的手足口病防治的全面工作。
各村成立相应的组织,成立包括包组干部、村医、村民小组组长为成员的6包保小组,落实工作责任制。
三、疫情控制
(一)自**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赵庄镇中心卫生院和各村卫生室及个体诊所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对符合上述病例定义的手足口病病例或可疑病例进行报告。
(二)村卫生室发现手足口病患者或可疑病例时,要立即转诊至镇中心卫生院,镇中心卫生院发现手足口病患者或可疑病例时,要立即转诊至县人民医院,同时填出转诊单,并注明包保责任人,并写清症状和体征,并注明为可疑病例。
(三)全镇局部或集体单位发生流行或暴发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及时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四、培训工作
镇中心卫生院和镇防保所要加强对辖区各村卫生室及个体诊所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切实提高临床医生诊断水平、操作流程和报告意识。
五、应急处置
镇政府、镇中心卫生院做好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应急处置的准备,做到“物资、人员、技术、经费”四落实,一旦发生暴发疫情,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处理,严防疫情扩散蔓延。
六、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5岁以下婴幼儿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
1、避免接触患病儿童。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对5岁以下儿童不明原因发热和/或手、足、口腔、肛周皮疹等相关症状的,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二)镇各中小学、幼儿园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儿病情痊愈2周后才能返回学校或幼儿园;
5、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上级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上级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6、定期开卫生防病健康教育课,教育指导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三)镇中心卫生院和各村卫生室及个体诊所的预防控制措施
1、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候诊及就诊区域应定时清洁消毒,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发现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或可疑病例时,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不明原因发热患儿,应立即送定远县人民医院(定点医院)检查治疗,不得截留治疗,不得直接转往县外医疗机构。同时做好转诊车辆的消毒工作。
3、诊疗、护送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4、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7、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县卫生局和定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七、公共宣传和健康教育
全镇按照县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手足口病包保责任制的通知要求》,要大力开展人手足口病科普知识和应急处置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大力开展爱国卫生和全民健康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防范措施,并组织居民(村民)开展个人防护自救和应急救援培训,提高全镇群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自我防护和心理承受能力,引导群众和非政府组织自觉配合和参与政府的应急工作,为人手足口病疫情应急处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二)
最近,我市发生了较大规模的肠道病毒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疫情,该疫情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为切实做好我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确保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高度重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EV71感染引起的常规传染病之一,主要发生对象为5岁以下的婴幼儿,该病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密切接触急性期病人的粪便、口腔分泌物、皮肤疱疹液中的病毒,经粪——口途径和呼吸道进入体内;临床表现主要是手、足、臀、口腔粘膜等部位斑疹和发热为特征,一般愈后良好。
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领导,中心校决定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夏明月任组长,瓮运华任副组长,各小学校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中心校,电话),由瓮运华任办公室主任。
各村小要高度重视,分别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实行校长任组长,教师为成员的工作机构,并制定好防控工作方案,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三、工作目标
通过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发生,一旦发生肠道病毒EV71病毒感染疾病疫情,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防止二代病例的发生,全面落实综合性防治措施,科学有效控制疫情。
四、工作措施
(一)卫生防病措施
学校要对学龄前儿童和学生进行手足口病和其他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宣传,教育儿童和学生及时主动报告发热等不适症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学生的防病意识与自我保健能力。
(二)医疗防治措施
1、明确诊断标准及临床诊断。
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临床诊断以发热、手、足、口、臀部出现斑疹、疱疹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重症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衰竭等表现。
2、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易感人群。
托幼机构要加大管理力度,认真落实晨检制度,对发现的病人及疑难病人一定要及早隔离治疗。认真落实《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患儿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及可能受污染的物品(衣物、被子、餐钦具、玩具等)要随时进行消毒。必要时依法暂时关闭病例所在的学校、托幼机构及其他幼儿聚集场所,以保护易感儿童。
(三)开展防控知识宣传培训
1、提高学生防病知识水平。
各小学要以各种宣传方式大力开展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的宣传教育,指导学生家长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对儿童玩具、餐具、衣物、用品进行消毒,要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尽早就诊,并积极配合治疗。
五、加强督促检查
中心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对辖区内的托幼机构、学校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学校饮食、饮水与环境卫生、晨检制度、健康教育等卫生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因措施不力、工作不落实而造成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疫情扩散蔓延的,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严肃处理。
六、各校责任区划分
学校名称
责任人
备注
七、工作要求
1、要求各小学充分认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抓好落实。
2、各小学要保证防治疾病所需的一定经费,及一定的物质保障。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三)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针对当前手足口病高发的情况,我校高度重视,制订了鲁庄中心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防控方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幼儿园负责人为成员的手足口病领导小组。建立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责任制,由专人负责手足口病的监控报告工作。
二、加强宣传:
(一)宣传工作要点:
通过晨间谈话、午间活动等各种宣传教育形式对广大的师幼开展有关手足口病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最根本目的与任务。对于肠道传染多发季节,加强有关不饮生水、不吃过期变质食品,饭前便后要洗手等“防病从口入”的有关行为的强调至关重要,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同时,我们还利用宣传栏、家长会、告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对每个幼儿家长各开展预防手足口病的卫生知识宣传健康教育,让家长知道该病可防、可控、可治,了解和掌握相关预防知识,让家长和我们幼儿园共同筑起一道安全保垒!
(二)、宣传主要内容:
1、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饮食卫生习惯。
2、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热透后再食用。
3、保持教室、宿舍等场所的通风换气,并告戒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4、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5、家长、教师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6、注意教室、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
7、减少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8、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三、做好环境整治、消毒工作:
1、做到“三清、三灭”:“三清”,即清垃圾、清污水、清厕所; “三灭”,即灭鼠、灭蚊、灭蝇。
2、活动室、午睡室保持良好的通风,无人环境下定期用紫外线灯消毒;教玩具每天消毒,在含氯250mg/L的消毒液中浸泡15分钟或在阳光下暴晒4小时以上;幼儿个人用品(茶杯、毛巾专人专用,每天清洗、消毒一次;被褥、床垫每周暴晒一次,每次不少于4小时,及时翻动,并且个人专用;被套、枕套、枕巾每周洗一次)按要求定期做好消毒工作;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床围栏、桌椅板凳台面、水龙头、便器扶手以及其它可能触及的物体表面用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15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3、加强园内食堂、饮用水管理,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饮用水传播途径。
四、加强幼儿晨检、午检及幼儿缺勤的追踪调查工作
1、每天进行晨检、午检和全日健康观察,及时掌握幼儿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幼儿有手足口病等疑似症状或传染性疾病症状,要及时通知家长并送医院检查。
2、对缺勤的幼儿,老师要及时进行调查,摸清原因,并进行跟踪追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向园领导报告。
3、经医院诊断为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要按有关规定进行隔离治疗。
4、因手足口病等传染病暂时停学的幼儿必须在恢复健康,并经有资质的医疗单位确定没有传染性、并开具健康证明后方可入园进班复学。
五、信息报告
1、手足口病的报告责任
责任报告单位:鲁庄中心幼儿园
责任报告人:带班教师——联小负责人——园长
2、手足口病报告时限及程序
【关键词】 缺勤;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R 19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7-0619-03
疾病对学生的成长、学习、生活影响较大,学生因病缺课统计是学生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之一。据统计,我国70%以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80%以上的学校突发事件为传染病流行事件[1]。为了将疾病防控关口前移,探索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和预警系统模式,按照江苏省中小学校学生因病缺课监测试点工作方案要求,笔者于2006年9月至2007年6月对镇江市京口区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进行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京口区城区所有学校和农村中心校共18所,以全体在校学生为监测对象,其中小学15所,中学3所。共监测学生23 938名,其中小学生19 216名,中学生4 722名;男生12 412名,女生11 526名。
1.2 方法 按照卫生部学校卫生情况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范[2]和江苏省中小学校学生因病缺课监测试点工作方案统一要求收集资料。学生每天因病缺课1学时即计为因病缺课,计为1次。学生因病缺课6课时为1 d,因病缺课者不足1 d时,以“1~3学时”计为0.5 d,“4学时及以上”计为1 d。监测疾病症候群:发热、咳嗽、头痛、咽痛、腹痛、腹泻、呕吐、皮疹、受伤、其他。监测疾病种类19类: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水痘、风疹、麻疹、腮腺炎、胃肠道疾病、心脏病、眼病、牙病、耳鼻喉疾病、泌尿系疾病、神经衰弱、意外伤害、结核、肝炎、其他传染病、原因不明疾病、其他疾病。
学校1 d内因病缺课率超过5%或同一班级出现相似症状3人或以上时,当天将学生因病缺课症状调查表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人到监测学校进行学生疾病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处理意见,采取措施预防,控制疾病扩散和流行,并将调查结果上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班主任每日收集各班学生因病缺课信息,校医每日审核、汇总,每周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周按症状、疾病分类统计,上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学期计算因病缺课发生比例,因病缺课率,平均因病缺课天数[3]。2007年4月2日起,全区因病缺课监测采用每日网络直报工作方式。
1.3 统计方法 用Excel 建立数据库,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1.5作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学生因病缺课情况 监测学生23 938人,缺课4 145人次。因病缺课发生比例为17.32%,其中小学生为18.53%,中学生为12.38%;因病缺课率为1.74‰,其中小学生为1.85‰,中学生为1.29‰ ;平均因病缺课天数0.33 d,其中小学生0.35 d,中学生为0.25 d;小学生的因病缺课发生比例和因病缺课率均明显高于中学生(χ2值分别为99.73和129.94, P<0.01)。见表1。
2.2 男女学生因病缺课发生比例、因病缺课率比较 表2显示,男生的因病缺课发生比例,因病缺课率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93和30.88,P<0.01)。见表2。
2.3 因病缺课病因顺位 因病缺课病因顺位前4位是上呼吸道感染、水痘、胃肠道疾病和伤害。病因构成比分别为51.17%,14.33%,9.89%,6.63%。平均缺课天数前3位是其他传染病4.34 d,心脏病4.01 d,呼吸道传染病3.97 d(包括麻疹、风疹、水痘、腮腺炎)。见表3。
2.4 缺课症状构成 缺课症状构成前3位是发热等呼吸道症状,皮疹,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症状构成比分别是59.97%,14.46%,11.15%。平均缺课天数的前3位是皮疹3.82 d,其他症状2.79 d,受伤2.71 d。见表4。
2.5 因病缺课时间分布 见表5。
从时间分布上看, 因病缺课在全学年内均有发生。以秋冬季居多,占总人次数的57.54%,占总人天数的60.21%。其中11月、12月缺课人次数、缺课人天数较高,这与该区发生水痘散在性流行有关。
3 讨论
从监测结果看,京口区中小学生缺课发生比例率及因病缺课率均为小学生明显高于中学生,与多数报道一致[4]。这与小学生免疫能力不如中学生有关;也与中学生学习任务重,考试压力大,生病时一般不轻易请假有关。提示有关部门应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男生因病缺课发生比例及因病缺课率明显高于女生,这与其他报道一致。可能与男生体育活动和户外活动较多,使伤害增加有关[5]。从疾病种类分析,学生因病缺课病因主要是感冒[6]。本次调查感冒引起的缺课占总人次数的50%以上。学校是大量易感人群集中的地方,若不做好日常性监测和预防工作,很容易导致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爆发流行[7]。调查结果表明,传染病已上升到第2位,明显高于消化系统疾病和伤害。尤其是水痘,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多,该学年缺课人次数达594人次,缺课天数2 353.5 d。建议今后的工作重点是(1)加强传染病监测,保护易感人群,做好传染源隔离和空气消毒。(2)由于水痘疫苗属于有价疫苗,价格较高,虽反复宣传动员,接种率不高,效果不理想,建议有关部门积极制定对策,逐渐将与学生常见传染病相关的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程序。(3)伤害已成为第4位缺课原因,而且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伤害多为交通事故、机械损伤和玩耍时扭伤等,伤害发生后缺课多、危害大[8],应引起足够重视。
因病缺课平均天数最长的是其他传染病,心脏病、呼吸道传染病次之。心脏病、泌尿系疾病虽患病学生人数较少,但病程长,因病缺课天数多,病情严重的还会导致学生因病休学[9]。缺课主要症状是发热等呼吸道症状,皮疹,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校医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因病缺课也有很大的影响[10],另外校医还应对任课教师开展培训,使教师掌握学生常见病及传染病的症状,特别是皮疹症状,有利于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
4 参考文献
[1] 蒋作君.认真做好学校卫生工作.中国教育报,2006-11-22(2).
[2] 白呼群,主编.学校卫生情况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范.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46-47.
[3] 季成叶,主编.儿童少年卫生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 冯向明,陈柱之.江苏省5年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结果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1,22(5):464-465.
[5] 潘刚雷,林立红,房家安.2001年宁波市镇海区学生因病缺课情况分析.中国校医,2003,17(6):532-533.
[6] 韦丽峰,陈丽明,梁华辉,等.2004-2005年钦州市监测点校学生因病缺课调查.广西预防医学,2006,12(2):99-100.
[7] 李笑敏.金华县中、小学生因病缺课的调查.中国校医,2000,14(1):39-40.
[8] ETERSON BB. School injury trends. J Sch Nurs,2002, 18(4):219-225.
[9] 徐秀娥,谢国辉.南雄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63.
一、总体要求
加强传染病监测与防控,落实综合防控措施,防止传染病的蔓延;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医疗救治服务,确保各项救治工作及时到位。
二、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
(一)组织机构县卫生局应急办负责全县春运期间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的统筹与组织协调。各单位也要完善组织机构,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做好春运期间各项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二)工作职责
1.县卫生局: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与协调配合,按照县的有关部署和要求,组织辖区内医疗卫生资源,落实春运卫生保障工作。
2.各医疗机构:落实首诊责任制,开设春运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绿色通道,负责春运期间伤、病人员的医疗救治工作。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要在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和组织下,有序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同时做好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工作,协助县疾控中心开展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相关标本的采集。
3.院前急救机构:县急救中心、各医疗机构要加强值班力量,配齐车载设施与急救药械,一旦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在最快时间内派出救护车辆开展现场救治与转运工作。
4.县疾控中心:及时掌握各类传染病的疫情动态,加强对人群密集场所的传染病疫情监测工作,防止传染病的流行和蔓延。指导有关部门与单位落实防疫消毒工作。加强健康教育,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促进健康行为形成。
5.卫生监督所:要重点加强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控、病媒生物控制等监督检查工作力度,督促完善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设施,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三、工作措施
(一)做好应急准备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按照《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要求做好各项卫生保障准备工作,制定并完善工作方案,落实急救车辆、药品、器械以及相关物品的储备,建立春运卫生应急处置队伍,组织开展演练活动,做到思想、人员、技术、物资“四到位”,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各医疗卫生单位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置。
(二)强化沟通协调
县卫生局应急办要在春运期间主动加强与交通等部门的沟通,准确掌握信息,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及时落实相关卫生应急措施。县疾控中心与卫生监督所和各医疗机构也要加强配合,及早发现、报告相关信息,及时开展调查处置。
(三)加强监测与报告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强化疫情监测,重点要做好以人禽流感、流感、流脑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强化疫情形势的研判,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早发现、早报告,将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县卫生监督所要加强车站等重要交通部位及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检查,找出薄弱环节,消除潜在隐患,做好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各医疗机构要加强门、急诊医护人员力量,开辟春运突发公共事件绿色通道,收治相关病例,同时及时向卫生局报告春运医疗救治相关情况。院前急救机构要及时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院前急救信息报卫生局应急办。
(四)加强应急处置
医疗机构在开展医疗救援、医疗服务、保健服务等工作的同时,做好伤情、病情、疫情信息统计报告等工作。卫生监督所要派出卫生监督员对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制度、措施落实情况等依法进行卫生监督检查。疾控中心要派出专业人员开展预防性消毒、疾病监测、环境卫生学评价和健康教育工作,在发现一些重大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立即开展病例隔离、密切接触者登记、医学观察、消杀等应急处置工作,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和蔓延。
一、领导重视,制定了方案。
我局制定了《民政局2015年秋季爱国卫生月活动方案》,成立了分管副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目标,即:围绕活动主题,开展秋季灭鼠活动、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场所、完善防制设施为重点的爱国卫生活动,有效控制鼠害密度,预防和控制秋季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全面提升我局干部职工的健康意识。
二、强化工作措施,工作成果显著。
(一)强化宣传引导。主体制作2期宣传栏,印发200份宣传单。宣传栏的主题是结合本次爱国卫生月和世界卫生日“病媒传播的疾病——小生物、大威胁”主题,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相约健康社区行”、“健康讲座”等平台,以老鼠、蟑螂、苍蝇、蚊子等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为宣传重点,提高群众对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威胁的认识,引导群众采用安全、有效、合理的方法开展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防止媒介生物性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二)全面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每周一、五,组织干部职工对单位大院和家属区进行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清除卫生死角20处,修补老鼠洞2处,让病媒生物无处藏身、无法滋生。尤其是要清理垃圾、废弃塑料袋等白色污染物,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及放养家禽家畜等影响环境卫生的不文明现象和卫生死角。同时做好家庭卫生清扫工作,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一、20*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做好卫生防病工作。
1、以公共卫生大厦建设为标志,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创新公共卫生工作模式。不断完善以“一个机制、四个体系”构架的公共卫生建设,多次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公共卫生大厦建设进展顺利。预计20*年初完工,投入使用,发挥提升全区共卫生服务水平的作用。
2、全力以赴,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
闻讯而动,卫生局及时启动禽流感防控工作。结合区位特点,制定完善了禽流感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坚持早布控、广宣传、持续动态监察执法,向居民开展宣传和教育,强化候鸟聚集地区的监测。把禽流感纳入今年秋冬季节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的重点,组织对医务人员进行禽流感防控知识的全员培训和考核。
3、传染病综合防治和预防保健工作措施得到落实,各项工作按计划完成。
20*年1-10月份,甲、乙类传染病发病2625例,发病率335.56/十万,与去年同期相比(去年发病2623例)上升0.*%,上升的主要病种为麻疹、流脑,均为散发,无暴发流行。未发生脊髓灰质炎病例,未发生饮水污染事故。
继续保持计划免疫工作高质量高接种率水平。截止20*年10月,全区学龄前儿童免疫接种接种率99.86%,开展了外来儿童查漏、补种工作。推进免疫预防规范化门诊建设工作。严格执行群体性疫苗接种工作有关规定,确保免疫预防各项工作管理规范化。
严格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降低漏报率,主动搜索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预防和控制季节性传染病爆发流行,夏季肠道门诊、冬季呼吸道门诊按时开诊。加强建筑工地、集贸市场等流动人口集中地区的防病管理。有效处置了新街口地区短期内集中发生的流行性出血热疫情。
加强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对艾滋病疫情实行网络专报;加大重点人群监测力度,落实国务院“四免一关怀”政策,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
落实市政府关于完善突发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的折子工程,在*区确定18家医疗机构分别建设标准传染病诊室、传染病门诊和传染病隔离留观病房及4家急救分站。通过协调和督导,在规定时间完成建设,及时开诊。
妇幼工作落实“一法两纲”,指标继续保持全市较好水平。20*年1-10月,全区孕产妇死亡率0/十万,婴儿死亡率1.68‰。加大婚检宣传力度,在全市率先实现居民免费自愿婚检。自愿婚检人数呈现逐步上升趋势,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
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加强,启动控制精神抑郁障碍项目。开展了智力残疾人员的需求调查。截至10月,为无职业、无报销渠道、无收入的贫困精神病人免费门诊1748人次,共投入费用15万元余。试行精神病紧急救助工作前移的措施,区内精神病人救助绿色通道不断完善,重大节日期间未发生精神疾患者肇事肇祸事件。
坚持落实《*区慢性病防治规范》,以重点疾病为突破口,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依托社区卫生服务平台,与辖区大医院合作,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工作。
4、不断加强卫生监督执法,保证人民群众健康。
推进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深入监督执法方式的改革,实行卫生监督执法下移。对卫生监督员进行综合执法培训,制定卫生监督执法派驻工作方案,启动试点。食品卫生日常监督与专项整治相结合。有力的配合了*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整体工作。截止20*年10月,在*区餐饮企业实施食品量化分级管理,完成量化分级1194户,占全区餐饮业的43.47%。监督食品卫生单位达28564户次,合格率达89.3%。卫生行政处罚307起,查封食品50公斤,及时处理了群众举报。强化医疗和卫生市场的监督管理,对全区37家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医疗机构的疫情报告情况进行督查。对违法开展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和非法行医点进行重点查处。
(二)优化医疗资源,强化医院管理。
配合*区城市改造,根据区属医疗机构发展专科特色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位目标,本着做精专科、做强社区的发展思路,优化区属卫生资源。原护国寺中医医院和原厂桥医院整合形成了*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和什刹海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二龙路医院和原德外医院整合形成了*市肛肠医院和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在短期内即呈现了可喜的发展趋势。资源整合、互补优势的举措初见成效。
在医疗机构开展“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和“创建人民满意医院”活动。在医疗质量、服务特色、基础建设、人才培养、绩效管理等方面找差距,抓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
区卫生局加强对医疗质量的监管与指导。对医疗文书质量和检验科工作进行了专项督导;开展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培训,防范医源性感染;巩固医疗机构评审成果,强化医疗机构持续改进意识。
(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
本着“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的原则,在区发改委的支持下,进一步完善*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规划,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已改造了部分基础条件较差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改善了服务环境,社区卫生服务量明显上升。
不断推进社区责任医生工作。落实了与居委会定期联系工作制度,建立了《责任医生工作手册》。加强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扩大特殊人群健康管理,前三季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低保人员免费诊疗1198人次,免费体检咨询等1040人次,免费入户服务346人次,共优惠费用达26945元。
二、20*年工作基本思路
2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区卫生局重点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实现区域公共卫生资源的整合,实现公共卫生大厦良性运转,发挥在保障公共卫生中的中坚作用
在新的一年要继续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为“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打下基础。要积极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定整合区域公共卫生资源,提高对中央机关的保障水平,提高公共卫生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全区居民公共卫生的享受程度和公平性。使公共卫生建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基础工程之一。建立公共卫生大厦是*区委区政府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全市尚属首例,意义重大。20*年要做好各机构的搬迁工作,按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要求和未来工作的开展设置各个机构的科室及职能,优化内部运行机制,使整合后各机构尽快实现良性运转。
(二)进一步强化疾病防治特别是对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力度
进一步巩固疾病防控的工作基础,完善传染病门诊、计划免疫规范门诊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传染病防控措施;增强和完善全区防病网络组织建设;加强防病队伍培训,提高防病队伍素质;加大对健康教育、预防接种、流行病调查和传染病管理支持力度。切实落实全区疾病预防的各项措施。
(三)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调整规划
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作为全区卫生工作重点,以居民卫生需求为目标,不断完善服务机制,调整工作结构,增加服务内容,改善服务。20*年前,对已独立设置的月坛、什刹海、金融街、展览路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装修改造;在*区7个街道,152个居委会配备152个全科医生,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对社区卫生服务新型工作模式进行试点。
(四)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全区7个街道办事处派驻卫生监督执法站,实现综合执法下移的工作模式。
推进卫生监督机制改革,为保障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即使到位,继续积极前移工作,在总结20*年卫生监督执法派驻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卫生监督站下移工作。并试行综合执法下移。
(五)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管理
巩固“医院管理年”和“创建人民满意的医院”工作成绩,进一步加强对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管理。加强对医疗市场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医疗安全。
[关键词] 发热;旅客;排查;转运
[中图分类号]R364.6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1(b)-152-03
2009年3月28日,墨西哥一名4岁小男孩在美国加州实验室被确诊为被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成为本次流感流行的首例确诊病例;3月30日在美国加州发现了第2例病例;4月13日,墨西哥出现首例死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病例。2009年4月16日,墨西哥政府流感疫情警报;4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出全球警告:墨西哥和美国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已构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公共卫生紧急事态”。 2009年4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流感大流行预警级别从三级提升为四级,4月30日提升为五级,即病毒的人际传播发生在同一地区(如北美洲)至少2个国家。2009年4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卫生部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同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2009年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甲型H1N1流感防控级别由五级上升为六级。2009年7月10日,卫生部第9号公告,将甲型H1N1流感调整为乙类传染病管理。
2009年5月11日,我国四川省出现第1例确诊病例。2009年5月19日,广州市出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5月29日,广州市出现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二代病例。截至2009年6月22日18∶00,我国确诊病例441例,广东省122例,其中广州市56例,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共外送排查发热旅客502例,其中31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呈阳性。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是抗击甲型H1N1流感的前沿口岸单位,是联防联控工作关键部门,同时也是地区形象的重要体现。笔者亲身参与了发热旅客排查转运工作的组织、指挥和救治。本文结合排查转运工作实践,参考有关文献资料,分析甲型H1N1流感期间发热旅客排查转运的特点,对目前机场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作了深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见表1、2。
表1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航班发热旅客排查转运情况
(2009年4月29日~6月21日)(例)
2009年5月11日~6月22日,广州市共有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56例;2009年5月11日~6月21日,白云国际机场外送排查502名发热旅客中有31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呈阳性,占广州市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55.3%。
1.2 方法
1.2.1 组织与实施2009年4月29日,医院成立由院长担任组长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6个工作小组负责开展具体防控工作。院长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副院长为主要责任人,各科室负责人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建立疫情应急报告制度、应急值班制度和零报告制度。2009年4月29日制订了《民航广州医院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方案》。2009年4月30日,医院召开了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动员大会。2009年5月7日,下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甲型H1N1流感病例转运工作方案》和《规范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转运工作》。2009年5月12日制订并下发《民航广州医院航班上发热患者处理程序(试行)》。2009年5月31日,民航广州医院针对广州市出现二代病例的严峻态势,召开了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再次动员大会。
1.2.2 相关知识培训2009年4月30日,医护科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学习《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和个人防护知识培训。2009年5月3日,防疫站对医院消杀队队员进行了个人防护知识和规范消毒培训。2009年5月5日,防疫站对全体救护车司机进行了个人防护知识培训。2009年5月11日,医护科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学习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第1版)》、《甲型H1N1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试行)》和《甲型H1N1流感疫源地消毒指南(试行)》等3个预防控制技术方案。2009年5月13日,医护科组织急救站全体医护人员进行个人防护操作流程培训。2009年6月3日,举办《甲型H1N1流感基本常识培训――咽拭子采样方法》讲座,邀请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李铁钢为全院医护人员培训。
1.2.3 排查及转运流程
1.2.3.1 国际航班发热旅客处理程序:国际航班发热患者由白云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卫检局)做排查-卫检局确定送患者-急救站派一名司机出车将患者送到指定医院(随车医护人员由卫检局负责指派)-回来后消毒救护车(急救站负责)。
2009年6月19日,国际航班发热旅客处理程序调整为:国际航班发热患者由白云机场卫检局做排查-卫检局确定送患者-急救站派医师、护士、司机各一名出车将患者送到指定医院-回来后消毒救护车(急救站负责)。
1.2.3.2 国内航班发热旅客处理程序:国内航班发热患者,体温(腋下)≥37.5℃,明确诊断(非甲型H1N1流感),病情轻送急救站门诊处理;病情重送民航医院内科住院治疗。
国内航班发热患者,体温(腋下)≥37.5℃,疑似甲型H1N1流感-确定送到指定医院排查-急救站派医师、护士、司机各一名出车将患者送到指定医院-回来后消毒救护车(急救站负责),同时报告经理值班室院值班领导和集团公司防控办。
国内航班发热患者,体温(腋下)≥37.5℃,不能明确诊断-请示科室领导-不能解决-报告经理值班室院值班领导和集团公司防控办。
1.2.3.3外送发热患者(疑似甲型H1N1流感)时防护措施(卫检局提供防护用品):穿工作服、隔离衣、戴N95口罩、戴鞋套、戴手套、戴工作帽。
1.2.3.4航空器上密切接触者的定义:2009年5月初,以病例为中心同排、前后3排共计7排的旅客;7月8日修改为:以病例为中心左右各1名、前后排各3名的旅客。
1.2.3.52009年5月3日,民航广州医院隔离病区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现共设病床13张;配备了相应的隔离物品;5月5日增加隔离病区的面积,隔离病床由13张增加至24张,完善相关隔离物品的配备。
2 结果
截至2009年6月21日18∶00,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共排查转运发热旅客502名,其中,国际航班旅客462名,国内航班旅客40名;白云机场急救中心在保障机场应急救援情况下,成功排查40名,成功转运143名,没有发生院内感染。
3 讨论
3.1 高度重视,紧跟指引,迅速贯彻
此次甲型H1N1流感疫情来势汹汹,峰回路转。自2009年4月29日局发明电〔2009〕1262号《关于严格防止境外人感染猪流感疫情经民航运输传入我国的紧急通知》以来,各阶段防控指引不断调整,5月上、中旬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甲型H1N1流感病例转运工作方案》、《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第1版)》、《甲型H1N1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试行)》和《甲型H1N1流感疫源地消毒指南(试行)》等预防控制技术方案;5月28日〔2009〕90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甲型H1N1流感医疗救治工作的通知》;7月9日局发明电〔2009〕2241号《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的通知》以及卫发明电〔2009〕122号《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的通知》;7月中旬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甲型H1N1流感病例转运工作方案(2009修订版)》、《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第2版)》和《甲型H1N1流感疫源地消毒指南(修订版)》;我院防控办自始至终密切关注政府在各个阶段的防控精神和指引,及时调整航班发热旅客处理程序及外送程序,及时组织各类人员的培训,打有准备之战。
从本研究疫情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2009年6月中旬以前,输入性病例多于本土病例;6月下旬输入性病例和本土病例基本各占一半;7月以后本土感染病例数已经超过输入性病例。
从各个阶段的防控要求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政府防控指引的调整:初期“严守国门,把疫情堵在国门外”;中期“外堵输入,内防扩散,内紧外松,层层落实”;后期“纳入常态化和程序化进行管理,防范社区传播”。
3.2 严密组织,措施到位
我院反应迅速,积极应对。在卫生部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同日,我院制订了《防控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防控职责分工,层层落实;及时开展针对不同层次、岗位以及阶段的防控知识培训;针对国内航班旅客排查问题的难点,及时制订了《民航广州医院航班上发热患者的处理程序(试行)》。
3.3 有效协调,通力合作
白云机场急救中心积极协助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处理国际航班可疑旅客的转送人员医学观察工作,有效参与多起国内航班发热旅客的处置工作,密切配合政府部门对航空旅行人群密切接触者的协查工作。
3.4 依法依规开展联防联控工作
2009年5月上、中旬,甲型H1N1流感疫情流行态势日趋严峻,但由于在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指引中,对与国内航班发热患者的同机旅客的处置以及有发热患者的航班如何作出继续航行的界定比较模糊,导致在防控工作开展初期发生机组、旅客围堵、哄骂医务人员的情况,严重影响了防控工作的正常开展,不但造成联防联控工作的被动,也给机场的服务工作带来负面影响。我院从2009年4月30日开始,在集团公司、股份公司防控联席会议上多次提出明确国内航班发热患者和飞机放飞的处理程序,从5月13日开始分别向民航总局、民航中南管理局、广州市应急办和卫生局、广东省卫生厅应急办建议和请示:尽快召开联防联控工作会议,明确决定处置国内航班与发热患者同机旅客去留以及飞机放行的程序和责任单位。
2009年6月24日根据集团公司防控办的提议,民航中南管理局主持召开“甲流疫情最新进展及广州民航各单位国内航班发热旅客处置协调会”,听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的疫情介绍和当前形势的应对处置措施,进一步明确国内航班发热患者的送院排查处置、报告流程。
3.5 对旅客进行心理干预
部分发热旅客有恐惧、焦虑、烦躁等情绪,拒绝排查和转运;参加排查和转运的工作人员一方面要及时转达政府、医院对他们的关心,一方面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及时对他们进行相关常识的宣传,以增强其安全感,达到舒缓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的目的。
3.6 对前场医护人员进行心理干预
当国内航班上发现发热患者时,有些航空公司和部门动辄将与发热患者同航班旅客滞留机上,要求急救站医务人员迅速作出诊断并决定同机旅客的去留、飞机放行问题,限于急救站现有的辅助检查条件和医务人员处置的能力(省疾控中心专家提示:一份标本从采样到出结果最短时间为6 h),上述要求既不科学也不符合规定,尽管医务人员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但仍然发生滞留旅客情绪失控而冲卡、人身冲突等负面事件,对医务人员的身心、工作造成压力,院领导及时慰问受诘难的医务人员,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
3.7 急救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应急救援保障
对于转运发热可疑入境人员,检验检疫部门应首先与地方政府部门协商解决;机场急救中心在保障航空应急救援的前提下,提供车辆协助转运患者。
关于来自疫区发烧患者的国内飞机放飞权应该由承运航空公司自己界定,机场急救中心和民航医院负责提供临床诊断意见。
[参考文献]
[1]曾光.甲型H1N1流感防治百问[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
[2]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甲型H1N1流感防控手册[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3-4.
[3]民用机场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53号)[S].2009.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根据《2018年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计划》要求,对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开展监督检查。此次检查工作主要对象为辖区内所有医疗机构,二级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重点,检查内容主要针对传染病疫情控制、传染病疫情报告、预防接种工作、医疗废物处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等。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疫苗流通和疫苗接种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标准及文件的规定,认真有序的开展了传染病防治重点监督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疫苗流通和疫苗接种管理条例》实施情况
根据工作计划,我所对辖区内的1家县级CDC、34家医疗机构开展的预防接种工作进行了监督检查,检查覆盖率100%。
检查结果:各预防接种单位均依法持有有效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合法的预防接种诊疗科目。接种人员均接受县卫计委的集中培训,并取得考核合格证书。一二类疫苗统一由县CDC统一购进并分发到各接种单位。各接种单位应向县CDC索要各类疫苗的相关证明文件及资质等。28家接种单位在预防接种场所的显著位置公示第一类疫苗的品种和接种方法;27家接种单位主动进行接种前家长的告知和询问工作;27家接种单位有疫苗的接收、购进、分发、供应、使用登记;辖区内共上报一般不良反应0例,无异常反应及疑似异常反应发生。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控制情况
5--10月对辖区内1家二级医院、 68家其他医疗机构、1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55家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有比较健全的管理制度,有专兼职人员进行传染病的上报工作,网络直报运行正常;34家医疗机构开展疫情报告管理自查;70家医疗机构都能按规定执行首诊负责制,使用门诊日志;55家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使用疫情报告登记本和统一的传染病报告卡,按要求保存传染病报告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立疫情管理制度,有疫情报告、咨询电话。
主要存在问题如下:(1)部分医疗机构门诊日志项目登记不全或登记空白传染病登记本登记不完整,存在传染病迟报的隐患。
(2)未切实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工作。
(3)依法开展传染病自查未切实执行等。
三、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
对辖区内2家医院,68家其他医疗机构的消毒产品进行了监督检查。54家医疗机构设置负责消毒管理工作部门及专兼职人员,应制定并落实有关消毒和院感的规章制度;二级医院及20家其他医疗机构有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49家医疗机构开展消毒隔离知识培训;30家医疗机构设置了消毒产品的进货验收制度,明确责任验收科室,有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许可证。70家医疗机构做到医疗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且治疗室、换药室物体表面消毒登记项目齐全,如缺少消毒液名称、浓度及消毒方法、时间等项目;主要抽查的消毒产品有艾邸逊75%酒精消毒液、名德75%酒精消毒液、利尔康外科手消毒液、德新康手消毒液、3%过氧化氢消毒液、艾邸逊碘伏消毒液、名德碘伏消毒液、德新康消毒片等。
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个别医疗机构对医护人员的消毒隔离培训不到位。
(2)索证意识不强,不知道消毒产品应索哪些证件,导致索证不全。
(3)供货机构不主动提供相关产品合法合格证明文件。
(4)大部分医疗机构未开展消毒产品检测。
四、医疗废物监督管理情况
5--10月对辖区内1家二级医院、68家其他医疗机构、1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各级医院设置医疗废物处置管理组织。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设置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确定本单位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责任部门和管理人员的组成。
存在主要问题:
(1)部分医疗单位对医疗废弃物管理不到位,医疗废物未进行分类存放,运送医疗废物的工具未进行消毒与登记工作。
(2)未建立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
(3)自行处置医疗废物的医疗机构未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实施。
五、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监督情况
辖区医院检验科应属于一级实验室,目前未见相关资质的证明文件;各实验室明显位置标示符合规定的生物危险标识;各级医院有生物安全制度。
六、下一步工作思路
我所将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督促医疗卫生机构落实传染病防治工作要求。
(一)强化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医疗废物处置、消毒隔离制度和传染病疫情控制等工作的管理制度,落实工作职责,明确具体责任人。
(二)做好人员培训工作。特别是要求医院加强卫生人员及个体诊所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学习传染病防治有关工作规范,提高医护人员素质。
(三)提高对各类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管力度,加大对违反传染病防治工作要求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将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医疗机校验管理和绩效考核内容,提高医疗机构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完善我辖区各类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
巴里坤县卫生监督所
2018年11月15日
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2011安徽省传染病防治监督重点检查计划》的要求,我局卫生监督员于2011年9-10月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医疗废物处置情况和辖区内所有医院的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现将情况小结如下:为确保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有序开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工作方案,健全了制度,明确监督重点、监督要求,确保监督检查工作落实到位。
在医疗废物处置方面, 23家乡镇卫生院(所)和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能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收集、包装、运送、暂存处理。医疗废弃物污染物品均经严格消毒毁形处理,医疗废弃物回收人员的个人防护健康检查均能落实。个别单位也存在未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本文由收集整理医疗废物登记不全、未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的现象。
在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方面,主要检查了23家乡镇卫生院(所)和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否设置负责消毒管理工作的部门,是否制定并落实有关规章制度;是否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是否建立对住院病人合并传染病的消毒隔离措施等情况。检查发现,大部分医院领导都非常重视消毒隔离工作;制定了完善工作制度;执行各项制度的力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加强了医院自身管理。在传染病疫情报告方面,23家乡镇卫生院(所)和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各项措施已落实到位,各单位疫情报告基本规范,有专(兼)职疫情报告人员,传染病报告卡填写项目也基本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