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汪国真诗歌范文

汪国真诗歌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汪国真诗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汪国真诗歌

第1篇:汪国真诗歌范文

L的公司在上海,大半时间跑广东。他是华南某所不太知名的大学毕业的,小眼睛质朴男,多年以前还是个文学青年。哥们做手机网游的,我见他使过好几款手机,但最贵的一个也不过1千多块钱。比起什么Web2.0、移动互联网的概念,他更关心珠三角的几千万农民工和城市边缘的大学生“蚁族”,怎么关心?在东莞的夜宵摊上跟他们拼啤酒,在富士康厂区外网吧里刷夜,跟靠做他们生意开上宝马的便利店老板扯淡……

W猫在北京中关村。他从小就是个脑袋很大眼睛发亮的天才少年,数理化成绩很好,逻辑思维超强,英文和中文一般流利。在首都某著名大学毕业后,W直接去美国名校拿了硕士,接着回国创业。我一直觉得,他是硅谷Geek们的中国版。诸如iPad之类的新技术玩意,我总能第一时间从他那儿找到。他也是国内把玩Facebook、Twitter、Groupon、Foursqure的人。啥叫互联网的未来,W做的网站就代表互联网的未来。

W比L拥有更多的掌声和名声。但遗憾的是,他做了好几个连投资人都觉得很酷的网站,却始终没有挣到大钱。原因不外如下:要么是起个大早,却被一大堆抄近道的同行给围追堵截;要么因为资金接济不上,只能让一个更有资源实力的大公司直接吃掉,还有的不知道触了哪根高压线被主管部门直接暂停。

L的生意是实实在在每天都能数着钱的,他都已经可以打高尔夫了,但他并不想告诉无关人他挣到钱了。说了也没人信,几十万月薪不到2000的打工仔拿着300块钱买的山寨机玩L公司做的游戏,每月给他贡献过百元的ARPU值,换句话说,他们收入的十来分之一都心甘情愿地送给L了。我有时也想不通,W针对的客户明明是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中最有消费能力的精英。为什么他们舍得花钱买最贵的手机,换最新的笔记本电脑,下最好的馆子,在网上却什么都要免费。

圈里公认,只要是W做的事情必定引来围观。同行也好,媒体人、营销人也罢,口口相传,网站流量和用户量几乎是一条直线往上蹿。但奇怪的是,过了没多久就停止上升势头,开始跟中老年同志的心脏一样来回震荡。我也问过L,他的这些草根用户没几个有自己的电脑,更谈不上3G,究竟是怎么发掘的?L笑笑说,网吧都不是最有效的渠道。厂区周边有很多便利店,工人一下班就聚到哪儿。老板提供一台电脑,里面装了各种手机用的游戏、MP3、电影,再备一本类似早年K歌房里的“点歌簿”。不用上网,拿根USB数据线,想要什么下什么。还有更方便的,用手推车直接送到宿舍门口。

有次跟L吃饭,他提问我:如果一款游戏要打入45万富士康工人的市场,该请哪位代言人合适?我先猜周杰伦,摇头,丫目标受众是城市,又猜春哥也不对,她只杀伤学生和,怒了,决定猜当红的凤娇,还是被鄙视!正确答案是凤凰传奇,有百度歌手榜单为证。备选是慕容晓晓。完全超出我知识范围,还好我没猜韩寒。

过去W单纯地以为凭技术就能改变社会,现在他知道你可以不过问政治,但政治会来过问你。不过,要让一个海归精英学会怎么跑门子疏通关系确实有点臊。L曾经愤青过,但如今很务实,好的商人都是知道怎么看《新闻联播》的。他挺关心运营商的人动和扫黄整顿,还搞过几次工友联谊会,虽然目的是为了推广他的游戏。前一段富士康工人“12连跳”,他很严肃地跟我说,这事他们有责任。我吓一跳。L讲,那些一想不开就跳楼的年轻人正是他的衣食父母。一部手机通常就是这些工人唯一的娱乐设备,与厂外世界交流的唯一媒介。他们有责任让工人们更快乐。

我所认识的投资人都对W评价很高,但却更爽快给L投钱。因为他们的心里也明镜似的:在中国,做精英的只能赚吆喝,做草根的才能赚着钱。腾讯、百度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嘛。

上海那位梳分头打摩丝的笑星说过一句经典:我是喝咖啡的,北方那两位是吃大蒜的。咖啡是舶来品,感觉很洋气,吃大蒜却有益身心。今年炒大蒜的都挣了很多钱,没听说谁倒腾咖啡挣了钱。中国的互联网好像也是一样?

我曾经突发奇想,如果把W和L对调位置,情况会不一样吗?他们会更理解各自商业的长短吗?后来想想觉得这事不太可能。

W所追求的互联网,其实是一个“美式的互联网”。在美国,信息革命是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的,从1950后到1990后都是“数字化的一代”。他们之间并没有太大的“数字鸿沟”,他们的生意与生活,工作与娱乐都与互联网分不开。这也是为什么80后的扎克伯格能够和50后的乔布斯、60后的贝索斯、70后的佩奇同台竞技的原因。

同时,美国的社会结构是一颗“橄榄”,没有那么大的贫富差距、地区差异、城乡之别,所以,美国的互联网可以说是“全民的互联网”。

但当下中国的社会结构,原本我们以为它会是一座“金字塔”,但越来越变成一颗“图钉”。W和L一个站在削尖的头上,一个站在遥远的钉帽上。中国没有一个所谓“全民的互联网”,中国的互联网是人为割裂的。它既存在于精英的Think笔记本上,也存在于草根的MTK山寨机中。我们的精英也许和美国同步,草根却与越南同步。

事实上,中国的“数字化一代”只存在于北上广等一些大城市,20-40岁之间的几千万中产阶级。剩下的几亿中国互联网用户归根结底都只是QQ用户。互联网改变不了这个现状,能改变它的也许需要更宏大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变革?

我相信,L看穿了所谓“中国的互联网”的本质。哪些精英们的欲望从来不缺乏满足的渠道,太多的企业在追逐宠坏其实有限的一群客户。相反,有一大批“数字化贫民”却没有办法利用互联网改变自己的命运,没有条件通过网络让自己的生活质量飞升,只能沉醉于廉价的虚拟娱乐中。L的商业很符合本土国情,很和谐社会,但他能够走出国门吗?

我一直相信,终有一天,W能做点“代表先进互联网”的事情,让美国人也能跟着咱们屁股后面学。可现实的磨难会不会打消他的意志呢?

第2篇:汪国真诗歌范文

只知道,确定了就义无反顾。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

人生并非只有一处,缤纷烂漫,那凋零的是花――不是春天。

你也许曾被这些片段吸引,也许读到这些小诗,感悟到了人生意义的点滴。但你可能不知道,它们都是出自汪国真之手。而他,26日凌晨,永远离开了我们。

4月26日凌晨两点十分,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艺术家、当代诗人、书画家汪国真,因肝癌医治无效去世,享年59岁。这位在90年代掀起一股“读诗热”、诗集销量以百万计的文学巨人最终还是走向了“远方”。

汪国真1956年生于北京,祖籍福建厦门,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在上世纪90年代掀起一股“汪国真热”,其诗句“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等影响了整整一代人。据悉,主席曾引用他的诗句“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向世界重申中国爬坡过坎、闯关夺隘的改革决心。这使得汪国真的诗歌作品更广为人知。

汪国真1

汪国真的诗,青春,励志,温暖――

汪国真写诗之路

诗人不是救世主,也不要故作深沉,写出自己的特色与真情实感就足矣。

汪国真祖籍厦门,父母自厦门大学毕业后被分配至劳动部,1956年,汪国真在北京出生。在机关大院长大的汪国真,父母对他给予的最大影响是读书的习惯,他在八九岁时接触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古典诗词,通过大院间的互相借书,读了《复活》和《安娜・卡列尼娜》。

1971年,15岁的汪国真初中毕业。“我们班40多个人,四五个能够上高中,主要是工农兵子女。一部分去插队,还有一部分进工厂。我的幸运呢,就在这里――我被分到工厂了,开X51立式铣床。”“那不是童工吗?”“就是童工啊!”汪国真说,“才15岁,正是渴睡的时候,最怕上晚班,总打瞌睡。”

就在北京第三光学仪器厂,汪国真度过了7年“三班倒、开铣床”的工人生活,荒废时间在打扑克与乒乓球上,“要说学习吧,也就偶尔看看小说”,“我以为自己要一辈子当工人了”,心有不甘。他认为自己的领悟能力还可以,因为曾经获得北京仪表局铣工比赛第一名。

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突然传来,他凭直觉感到“要凭很短时间改变命运”。他早知道暨南大学各方面条件比较好,“还有游泳池”。1978年9月,汪国真考入暨南大学中文系,时年22岁,他感到他的好日子来了。

“考文科有点违背我的初衷。”他说。汪国真的兴趣是去学理工科,家里也希望他将来往技术型人才方面发展。但是汪国真仔细衡量了一下自己的水平,觉得没上过高中,报考理工科肯定吃亏,而文科相对来说把握更大。“我小时候看《三国》《水浒》读唐诗宋词,总算是看过一点书。”汪国真说,学文不是自己最初的志向,某种意义上说是迫不得已。

迫不得已选择文科的汪国真,考上了刚刚复办的广东暨南大学中文系。这是一所华侨学校,硬件设施比当时大部分高校都要好,汪国真觉得在这里读书挺舒服。大学时代的汪国真属于各方面都不显山不露水的那种,以至于老师和同学对汪国真后来的走红都大跌眼镜。去年暨南大学百年校庆,广东电视台采访了汪国真的一位老师,老师说,没想到这个学生会出名,他也就是个中等成绩,很难让人注意。汪国真说自己只有两点与众不同,一是写字速度奇快,考试时永远是第一个交卷;二是阅读杂志奇多,他每天都跑到阅览室去翻阅各种报刊,目的很简单,就是投稿。他开始进行“写作”,形式是诗歌,从实用角度出发,那是所有文学体裁中字数最少的。他自有“谋略”:“我的字差到连毕业论文都是找人誊写,编辑要看我的字会非常费劲。我这个人比较善解人意,我就要替人家考虑。你写得长,编辑没人认真看,即使写得不错,也是白写。诗歌字数少,可以让他在厌烦前看完。”汪国真表示他看过“朦胧诗派”北岛、顾城、舒婷等人的诗,但是受影响很小。他的同班同学张润森则表示:“他写得很多,但写得很差。”汪国真抄录了很多报纸杂志的通讯地址,并且细心揣摩它们的文字风格,然后挨个投稿。那也是汪国真遭遇退稿最多的几年,退回来的稿子就换一家再投,如此循环,乐此不疲。“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可能就是觉得发表文章很光荣吧。”那个年代学校里创作风气都很浓,汪国真就这样开始试着写诗。

1979年4月13号,汪国真对这个日期记得很牢。那天在食堂吃饭时,一个同学告诉汪国真:“《中国青年报》发表你的诗了。”汪国真第一反应是“你蒙我呢”,自己没往中国青年报投过稿啊。同学说真的,好像是写学校生活的一组小诗,汪国真半信半疑地跑去女生宿舍借报纸。学校给男生宿舍订的是《南方日报》,《中国青年报》只有女生宿舍有。汪国真看到4月12号的中国青年报上确实发表了自己的诗,一时狂喜,可还是摸不着头脑。过了一礼拜,中国青年报记者梁平给汪国真来了一封信,信中说汪国真同学你好,我在你们学校的刊物上选了你的诗发表,现寄上稿费两元,希望你以后继续给我们报纸投稿。这封信和稿费给汪国真“莫大的鼓舞”,两块钱够他请同学们下一次馆子了。最重要的是,自己没主动投稿,居然能被大报选中,简直是天上掉馅饼,汪国真觉得自己“还行”。

那是汪国真的诗第一次公开发表。

这个“被动的”事极大地鼓励了汪国真,从此,他常去阅览室,记下地市级以上刊物的地址,“把作品像撒网一样撒向全国各地的报刊”。90%是退稿,3个月后换信封再投往另一家,“我当时写和投都很随意,对自己要求不是很高”。也有人认为他有极强的“发表欲”,但他认为自己是“有事业心”的人。

汪国真2

手抄本到畅销书

第3篇:汪国真诗歌范文

2022精选关于《热爱生命》读后感范文   作为人类思想精华的名著书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学习和参考的典范,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必修课。读后感与其看做是种作业还不如看做是一次对于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本栏目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名著读后感资料,希望大家在这里能找到相同的火花,多交流。

  《热爱生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最著名的短篇小说,这部小说以雄健、粗犷的笔触,记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人性的伟大和坚强。小说把人物置于近乎残忍的恶劣环境之中,让主人公与寒冷、饥饿、伤病和野兽的抗争中,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充分展现出人性深处的某些闪光的东西,生动逼真地描写出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奏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有着震撼人心魄的力量!

  《热爱生命》是美国著名的杰克·伦敦写的。讲了两个人背着金子走。两个个人过河时,一个人脚崴了,可是走在前面的比尔,连头都不会地走了。后来两个人就分开了。

  在后面的人刚开始吃着没有营养的浆果生活着。走着走着他看见几只松鸡,他就抓松鸡吃,后来他看见一个小水坑,他就在小水坑里抓小鱼,最后小鱼从石头缝里钻到了一个大水池里,他只有放弃了。他一路上靠吃灯芯草生活,有时能吃到小鹿,松鸡和

  小鱼。路上还常常遭到野兽的攻击,还和病狼决斗过。在他最绝望怕爬着爬着的时候,他看见前面有一条大船,他就像大船爬去。爬着爬着他看见一堆死人骨头,仔细一看是比尔的骨头。旁边还有哟大块金子。这让他哈哈大笑,因为比而为了金子而丧失了生命。而他却抛弃了金子不惜一切保住了生命。最后他过上了好日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别人有困难是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不要像比尔。有了朋友就有了财富。财富不是一生的朋友,而朋友却是一生的财富,所以我们要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2022精选关于《热爱生命》读后感范文   荒芜的土地上,风雪夹杂着绝望的气息迎面而来,远处的狼嗥,眼前的骸骨,都在警示着危险的存在……

  这就是杰克·伦敦在《热爱生命》中所刻画的危险之地。作为一名有着浓郁的北方气息的作家,杰克·伦敦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生命的诠释和辩证。而在《热爱生命》中,杰克·伦敦更是在残酷的境遇中,凸显了生命的珍贵和伟大。

  主人公作为一个淘金者,怀着梦想来到了荒原。但在恶劣的环境和同伴的抛弃下,梦想早已失去了意义,唯一的选择只有一个——求生。

  于是主角开始孤军奋战——为生存而战。但他的对手——死亡却一步步向他逼近着,恨不得立刻掐灭那生命之火:枪、猎刀早在行程中丢失,野兽的威胁,逐渐成了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风雪中,食物早已耗光,他只能靠运气吃路边沼泽的鲦鱼;更可怕的是,自己双腿早已血肉模糊,独行的恐惧使他时刻神智不清绝望在他身边虎视眈眈,生命的火光也越来越微弱。

  但他不愿意死,不愿意生命之火熄灭在这茫茫荒原中。对生命的追求支持着他不断前进,想倒下时,他忍着疲倦向前爬行;面对腥臭难忍的沼泽水,他坦然与生存共饮。即使身后一直有着一匹对自己垂涎三尺的野狼,即使同伴的骸骨是多么地触目惊心,他硬是支持下来,凶死野狼,喝了狼血,终于从荒野中走了出来,留下了一曲震憾人心的生命赞歌。

  生命,看似好脆弱,但它小小的火焰中却饱含着让人克服一切,击败一切的力量,正是这力量,主角才能在这个世界不断繁衍,创造美好的未来。

  书中一个画面让我一直记忆犹新,面对着同伴死去后留下的一袋金子,主角却选择了丢弃它。是啊,虽然这袋金子可能价值不菲,但对于生存来说,它只是一堆烂石头。同时,我不禁想起前些日子为破产而自杀的一些商人,他们的确失去了金钱,失去了荣华富贵的生活,但那生命难道只值区区几十、几百万?没有生命,其他财富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无论何时,都不要让你的生命之火熄灭。《热爱生命》会告诉你,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

  2022精选关于《热爱生命》读后感范文

  汪国真的诗作,强调意象和个人理想的追求,对安抚痴迷者的心灵起过很大的作用。

  《热爱生命》,可以说是汪国真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四个肯定的回答表达出为何要热爱生命的哲理。四个段落,看似相似,却各有其趣。四个段落分别以"成功"、"爱情"、"奋斗历程"和"未来"为意象进行分析和回答。这四个意象可以说是包括汪国真、席慕容在内的一些清新哲理派诗人惯用的几个意象,不晦涩,不故弄玄虚,不生僻难解,可以说是完全区别于朦胧诗的特点,也是汪国真的诗歌取得成功之原因所在。

  中国的诗歌,从最早开始,就大多承载着歌唱功能的,但是朦胧诗却背弃了这个主要功能。尽管朦胧诗在八十年代受到读者的极大关注和追捧,但它毕竟是残缺的、先天不足的。我个人虽然非常欣赏朦胧诗,但对这一缺陷却深感遗憾。

  朦胧诗多半孤傲,这帮助诗歌成功,也促使它衰败。相反,汪国真的诗歌背弃孤傲,甚至在韵律的营造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他的诗歌基本上都是可以直接拿来谱曲歌唱的,热衷于流行音乐的年青人,自然也较容易接受这种诗歌形式了。

  在意境上,汪国真似乎不如朦胧派。汪国真惯用"爱情"、"成功"等意象,他的大量作品都采用了这些基本意象,这也许是汪国真本人的偏好,也可能是为了迎合意识形态的一种妥协吧。

  其实,汪国真的诗歌不是单纯的说教,他说"既然已经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他没有呼喊口号非要你去这么做,而是娓娓吟唱建议你去这么做,对九十年代的诗歌读者来说,这是非常明智的一种教化手段。

第4篇:汪国真诗歌范文

汪国真故去,在网络上引发了许多人的真诚悼念。59岁对于当代人来说,应该可以说是英年早逝。这位诗人似乎很久以来就已经淡出了公众的视野,他的诗也不再具有当年的影响力。但他的故去让人们有机会重新发现他的意义和价值,也重新认识他所处的时代的意义和价值。

人们开始发现,在一个特殊的时代,汪国真让一代年轻人感动,他曾经叩响过他们的心弦,让他们从他那里获得了一种对自我和生活的感悟与发现。然而他的那个时代和他都已经远去,但它们都是中国改革开放这段历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我感慨的是诗人晚年的命运,他常受到诗歌界的嘲笑讥讽,就连他在逝去前回到人们视野中的一次,居然是一个关于他开了火锅店的并不切实的报道。人们也觉得他的诗太清浅,缺乏那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于是,他好像是时代的匆匆过客,迅速地被时代所遗忘。但今天我们突然发现他对于我们仍然有其自身的意义。

其实,那些在文学史上留下了里程碑式的记忆的“朦胧诗”或“新诗潮”的诗人们是汪国真的同代人。他也是在“新时期”开始时被社会的开放和新变激发了创作的热情。但他和他们非常不同,他错过了那个“新时期文学”狂飙突进的时代。在上世纪80年代的最后时期才在一些不属于当时主流文学界的、那时曾经一度流行的青年生活为中心的刊物上发表诗歌。那时其实没有大众文化和“纯文学”的分化,关于“朦胧诗”是否“看得懂”的争论就是文学的新与旧的争论。那时现代主义的文学尝试被认为是整个文学应该接受的新鲜事物,而关于“主体”解放的大叙事其实是个人从计划经济的结构中脱出的主流表达。所以,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是没有多少人知道汪国真的。

上世纪90年代初是中国开放发生复杂变化的关键时期,汪国真突然和《渴望》这样的电视剧一起流行了起来,成为90年代初文化的最重要的表征。他的第一本诗集《年轻的潮》出版于1990年的5月,当时就成为了最红的畅销书,他的诗是被青少年抄录引用得最多的。《渴望》主题歌的:“恩怨忘却,留下真情从头说,相伴人间万家灯火”的平凡的日常生活的发现,变成了那个时代成年人的最爱,而汪国真的“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也是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的最爱。

他让那个时代的青年在青春的感伤中流连,发现那些具体的悲欢,感受生命的丰富和日常生活的微妙,他让年轻人回到了个体的感受之中去体味生命。他的诗没有80年代朦胧诗的现代主义的维度,但他把大叙述层面上的关切,化为细小真切的浅吟低唱、成为让普通青年理解的小感悟,从而让人们的人生丰富。这其实让上世纪80年代凌空蹈虚的宏大的“主体”化为了真实的“个体”,赋予了当时的年轻人发现自己具体生活的能力。所以他的诗变成了警句格言流传在青年中就是极容易理解的事情了。

当然汪国真的时代很快就过去了。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年轻人有了更成熟的大众文化,不再把他的诗作为自己生活的必须,汪国真又受到纯文学界的轻视。他似乎进入了两面都找不到位置的境地。

第5篇:汪国真诗歌范文

2015年1月,哥哥主持了广东电视台的“中国大画家”栏目。哥哥语言简洁隽永,人也儒雅俊朗,第一次涉猎主持就很成功,那次主持后,他非常兴奋,曾想转型进电视界。

可是,那时哥哥身体已经出现不适状况了,他总感到浑身乏力,出虚汗,肝区隐隐作痛。哥哥不是一个怕死的人,他和所有坚强的男人一样,不愿意轻易承认自己的病痛。因此,当新华出版社的编辑让他为新诗精选集《青春在路上》写一份简历时,哥哥写了一份特别长的简历,足有两三页纸,算是对自己的一个总结。

2015年2月12日,哥哥去上海出差,突然暴发了黄疸,眼睛及全身都黄了,直接就进了急诊室。2月14日哥哥转回了北京,16日住进了北大医院。

2月17日,加强CT出来了,肝癌晚期。犹如晴天霹雳,我当时就傻了。为了哥哥治疗上的方便,3月2日我把哥哥转到了北京地坛医院,3月10日又转到了302医院。可是, 2015年4月26日凌晨2时10分,哥哥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终年59岁。

哥哥病重期间,虽然已经知道自己得的是绝症,但他一直相信自己会好,没有一丝慌乱和哀伤,他面容平静,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戴着一架金丝眼镜,每当有人望向他时,他总是微微一笑,是那样的阳光、从容。

哥哥去世后,我和哥哥的好朋友侯军、卢硕一起为哥哥操办了追悼会。2015年4月30日上午8点,哥哥的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东礼堂举行。

7点30分,礼堂门口就聚满了参加悼念的人,这些人中有哥哥的亲人、生前好友,还有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喜爱他的诗的读者。礼堂门口的广场上分两排摆放着白烨、白雪、庞中华等社会各界人士送的200多束鲜花和花圈,殡仪馆门口的屏幕上播放着哥哥的生活片断和诗作朗诵。

灵堂正中摆放着我们80多岁老母亲给哥哥的花圈。想着哥哥诗画一生,我和亲友们在献给哥哥的挽联上都用诗句写下了悼词。

我在献给哥哥的花圈上写道:“愿所有的幸福都追随着你,月圆是画,月缺是诗。”

哥哥生前好友吴祖光、新凤霞之子吴欢觉得作协和诗歌界这些年对哥哥的诗没有足够重视,他给哥哥写了这样的挽联:“有人说汪国真不算好诗人,但好诗人不如汪国真”,称哥哥是“中国诗史绕不开的人物”。作家张宝瑞写给哥哥的挽联将哥哥的名字包含在内:“国有奇才撼四方,真为诗俊惊天下。”

哥哥的悼词以引用的哥哥的诗“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作结。

第6篇:汪国真诗歌范文

抽文:4月26日,诗人汪国真因肝癌辞世。从他感觉身体不适,检查出肝癌,到他停止呼吸,仅仅只有两个多月时间。

去年九月,汪国真受邀到成都宽窄巷子举办诗会,笔者有幸参加。在我念初中时,他的诗已传遍大江南北。多年之后再见他,却发现他好像一点都不会老,时光也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多少痕迹。他看起来精神健旺,儒雅、温和,让人如沐春风。然而短短几个月后, 4月26日早晨,汪国真去世的消息传来,肝癌迅速消耗掉了他所有的生命力。肝癌为什么有这么大的破坏力?又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躲开肝癌的夺命之手呢?本期我们采访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中山医科大学内科学博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博士后代志琰医生,让她为我们找到答案。

肝炎离肝癌有多远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全球癌症报告2014》显示: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占总人口的7.18%,约有近亿人,而临床上85%-90%的肝癌都和乙肝有关。我国肝癌的发病率约为25.7/10万,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汪国真不喝酒,也不抽烟,之所以会患上肝癌,和他患有乙肝有关。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癌的主要诱因之一,其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出数倍。代志琰介绍说:“乙肝病毒的活跃造成肝脏反复损伤、修复、纤维化和不典型增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没有抗病毒治疗之前,如果病情恶化,乙肝就会一步步的走向肝硬化和肝癌。有了抗病毒治疗之后,这个过程其实可以延缓或者阻断的。”

在乙肝病毒的活跃期,抗病毒治疗就是有效的。在做肝功能检查时,如果谷丙转氨酶达到正常值的两倍以上,就可以使用抗病毒治疗。不过,这种方式也无法彻底治愈乙肝。“乙肝病毒像一只老虎,当它从洞里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抗病毒治疗击伤它的。然而抗病毒治疗只是把它赶回洞里,不让它搞破坏。但它如果躲起来,就会让很多治疗徒劳无功。因此,抗病毒治疗需要长期、逐量、按疗程的进行。如果停药时机不对,很容易复发。”

所以,对于乙肝携带者来说,但定期检查很重要。而且,肝脏的代偿功能很好,即使一部分出现问题,只要能够正常的代偿,肝功能可能是正常的,消化道的症状也可能不明显。高危人群如果不定期做检查,很容易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

代志琰告诉我们,“要确定一个人的肝脏是否健康,至少需要做功能学、形态学和肿瘤相关的三种检查。功能学的检查包括肝功能、肝炎标志物、血常规和胃镜。我们可以通过肝功能、乙丙肝病毒和抗体的定量的检查数据判断乙肝病毒是否处于活跃期。血常规检查能够通过确定血小板是否减少来判断肝脏是否有肝硬化倾向。另外,用胃镜检查了解肝脏的并发症也非常必要,因为肝硬化容易形成门静脉高压,造成食道静脉曲张,容易导致消化道出血。”

“形态学检查主要是通过B超、CT、核磁等方式,观察肝脏形态是否出现纤维化、硬化和增生。如果要判断是否患有肝癌,还需要检查甲胎蛋白。如果甲胎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就需要做进一步检查,确定是否患有肝癌。”

肝癌的高危人群,比如乙肝、丙肝、肝硬化、长期酗酒的病人、家里有肝癌家族史的、以及40岁以上的成年人等,最好每年定期做检查。因为肝的损伤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如果从幼年时期就已经有肝炎活动,肝受损的时间比较长,到中年时期就可能出现肝硬化,乃至肝癌。

59岁的汪国真,就刚好处于肝癌的高发期,而且发现的太晚,所以他离去的脚步,才如此匆忙。

生活中如何避免伤肝

既然疾病的到来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防微杜渐,避免伤肝。一般来说,伤肝和四个方面有关系。

生活习惯是伤肝的源头之一。熬夜、酗酒和暴饮暴食这些习惯都非常容易伤肝。在饮食上,应避免长期吃大量吃油炸食品,之前甚至出现过5岁的孩子因为一日三餐都吃方便面而患上肝癌的案例。从中医的角度看,肝脏是喜凉不喜热的器官,所以肝脏不好的人吃的食物或者药物不能大补。比如人参、黄芪、鹿茸和虫草等补药,一般情况下是不宜的。

药物和化学制品使用需谨慎。代医生回忆说:“之前在门诊的时候,我遇到一个肝功能损伤的女患者,她的病因是整整吃了两个月国外朋友寄来的一种葡萄籽提取物。所以,保健品要慎用。”另外,看中医必须要到正规的诊所,因为中药里也有大概二十多种药物是伤肝的,要避免长时间服用不当造成健康损害。

不良工作习惯应避免。中医认为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工作紧张,容易受悲观、抑郁和怒火等不良情绪困扰,这些不良情绪会伤害肝脏,导致肝功能紊乱。有医学研究表明,易怒的人患肝脏疾病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数倍。

有些疾病对肝也有伤害。比如前文提到的乙肝,就需要定期检查,必要的时候进行治疗,对并且进行控制和延缓。糖尿病对肝脏也会造成伤害,因为它是一个会损伤多器官功能的疾病,对肝功能、肾功能、大血管、微血管都有损害,是肿瘤的高发人群。所以,要控制血糖,让糖尿病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

有了肝病,也不要害怕

“无论是在肝炎、肝硬化和肝癌这三部曲中,我都见到过听医生建议,配合治疗之后,活的比较好的病人。”

乙肝携带者即使出现肝炎活动,只要能按时用药、体检,保证病毒定量和肝功能的正常,延缓病毒的复制,就可能出现一个非常稳定的状态。即使是在八九十岁高龄,可能都不会出现什么问题。肝硬化患者需要避免的是并发症,比如消化道出血,反复的腹水,腹腔的感染。肝硬化患者只要好好的保养,肝脏就会处于代偿状态,不会出现失代偿,也会稳定很长一段时间。

第7篇:汪国真诗歌范文

我上高中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是个农家孩子,带着泥土的纯朴和小草般的羞涩走进县城重点高中。

那时我们喜欢读汪国真的诗歌。特别是那一句,“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情”,我总是颠来倒去地读着。我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可是我并不勇敢;越不勇敢,我就越喜欢这句诗。

高三上学期,班上转来了一位漂亮的女生,熊雨露。熊雨露就坐在我的前面。隔那么近,有时我的眼睛会不知道怎么放,多看两眼她的背影,内心总有一种做贼的感觉。平时也不敢和她说话,总担心没有话题或者说错话令人尴尬。她有时会转过头来问我数学题,我既惊喜又紧张,讲题的时候,我不敢抬头看她,但是我很喜欢听她那细柔的声音。好几回,我心中默念着汪国真的诗歌,大胆地抬头望了她一眼,然后又赶紧低下。我看见她的皮肤很白暂,五官很精致。

熊雨露是走读生,我是住宿生。下了晚自习,我总是早早地走出教室,来到校外的街道上。那时候学生进出校门是不查校牌的,无论是走读生还是住宿生,均可随意进出。我慢慢走在路边的树荫底下,那地方光线暗。我在等待着熊雨露,等她走过,我就远远地跟在她的身后,目送她一段路程。她的背影就像一根线在牵着我……

我的成绩很好,在班上首屈一指,因此深得班主任张文明老师的欢心。

张老师是个棒小伙,头脑灵活,精力旺盛,工作相当得法,跟我们也处得火热。

后来,也不知道刮来了一阵什么风,我总觉得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超出了一般。平时在寝室里大家谈论的焦点转移了,开始热衷于将班上男女同学拉双配对。我呢,因为长得也不是太对得起观众,自然上不了光荣榜。而熊雨露却是大家谈论的中心,她的“情人”最多了,同学们说了N个,就是没有我的名字,内心感觉一种莫大的凄凉。

班长赵亮长得高大英俊,同学们特别喜欢将他和熊雨露扯到一块。而更“要命”的是,熊雨露征得了班主任的同意,搬到赵亮前一排。我心里很落寞,对赵亮起了莫名的敌意。

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张老师写了一封检举信,说赵亮和熊雨露下了晚自习经常一起回家,而且有时还到沿河路上散步,有早恋的嫌疑。信中我没有署名,但信送出去后我就后悔莫及,都怪醋意冲昏了头脑。因为我即使不署名,班主任也认得出我的笔迹。我检举他俩到沿河路上散步,肯定是我跟踪他们了。

还好,张老师没有找我谈心,也没有调换熊雨露和赵亮的座位。班上的一切都是风平浪静。我暗中长吁了一口气……也许张老师根本就没有收到那封信吧!

我渐渐爱上了时髦穿着,以至于家里给我的生活费都不够花了。我整日郁郁寡欢的,特别是看见赵亮和熊雨露在一起讨论问题,我的心凄酸不已。我的大部分时间便流进了日记本中那不成文的诗行中,成绩一落千丈。我觉得自己好陌生。

一天,我忽然收到了一封很奇怪的信,已经说不出我当时的惊讶了。但是这封信,使得我找回了自己:

我认真读过你的眼睛,了解你的心。让我的一颗女孩的心来告诉你,世间的美并不在于容颜的好看,才气是一个人永恒的魅力。这个女孩的心中永远留有你的背影。

祝你永远快乐!!

信没有署名。但是这笔迹与熊雨露的很像。

第二天遇到熊雨露,她对我一个灿烂的微笑,让我心头久积的阴霾忽然间就被风吹散了。感觉温暖的阳光直照射进我的心窝上。我的天空又晴朗了!

逝者如斯,时间过得真快,弹指一挥几个月过去了。

八月的一天,我收到了江西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也收到了一封令人吃惊的信:

在向你祝贺的时候,我更想请你原谅老师犯下的一个错误。我骗过你,那封没有署名的信是我写的。望勿见怪!

你的朋友、班主任:张文明

十年后的同学聚会上,班长赵亮要求同学每个人说出高中时代的一个秘密,大家七嘴八舌地谈论着,气氛相当热烈。赵亮说他当时暗恋隔壁班的一个女孩子,叫熊雨露帮他出主意传纸条,说得大家哈哈大笑。

我也笑着说,当时我以为赵亮和熊雨露谈恋爱,于是吃醋,写了一封检举信给张老师。还好,张老师没有收到。

张老师说,我收到了,正是这封信,我发现了你暗恋着熊雨露,所以我模仿熊雨露的笔迹给你写了封信。

熊雨露说,张老师曾经找我和赵亮谈了很久的心呢,原来是你告的密啊!

第8篇:汪国真诗歌范文

关键词 朗读 阅读教学 兴趣

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许多学生不愿读、不敢读,甚至读书时东张西望、有口无心的现象。这说明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切实地进行朗读指导,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下面介绍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感

根据课文描绘的情境,运用音乐、图画等手段创造和再现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1.身临其境的配乐朗读。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感悟。教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选择与之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指导朗读《二泉映月》一文时,边读课文,边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那如泣如诉的旋律,那哀怨的音符,萦绕在学生耳际,叩击着学生的心扉,使学生的情感沉浸在那凄怨哀婉的意境中。学生对阿炳饱受苦难的同情及顽强意志的敬佩之情自然而然地在朗读中流露出来。此时的音乐,既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借助图像看图朗读。用挂图、幻灯或录像等再现课文描述的情景,能使学生产生高昂的情绪和精神振奋的心理状态,情不自禁地进入到朗读教学中,使学生把欣赏图画时产生的感情,注入到朗读中来。

在教学陆游的绝笔诗《示儿》时,在学生初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我让他们观察书中插图――“病榻上的陆游”。通过观察陆游临终前手握诗稿、凝视远方的画面,感悟诗人心中不尽的无奈与遗憾。此时,再指导学生朗读,学生受到画面的感染,自然入情入境。

二、多种形式,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有很多,比如齐读、范读、领读、轮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等等。教师需要采用各种形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其中范读指导必不可少。由于小学生模仿性强,所以教师恰到好处、声情并茂地范读是朗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直接性、示范性、感染性是其他形式的训练所不可比拟的。教师的范读以情感人,使学生身临其境,引起共鸣,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

范读诗歌《我们爱你啊,中国》时,老师那饱含激情的语调很快把学生带入了诗歌的情境之中,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浮现在他们的面前。当然,范读并不是让学生机械模仿教师的语调,而是让学生学会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和体会出发,在真正感受文章内涵的基础之上进行朗读活动,那样读出的感情才真切自然。

生动传神的表演朗读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形式。阅读教学中,教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表演课文中的内容,不仅能加强对课文的了解,而且能启迪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表演能力。这样不但丰富了想象,深化了情感,而且也提高了朗读水平,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陶罐和铁罐》一文中有两个角色:陶罐和铁罐。在分析课文时,让学生先归纳出陶罐和铁罐的不同个性,陶罐:谦逊有礼、容忍自尊;铁罐:傲慢无理、骄傲自大。在学生脑海中打下了两个角色各自具有的性格烙印,然后进行表演朗读,先揣摩出两者的语气、语调,并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角色进行表演。学生不仅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而且读出了对角色不同性格的理解,做到了形神兼备。

此外,分角色朗读也是学生喜爱的形式。一些人物性格对比鲜明的课文比较适合采用这种方式朗读,如《狼和小羊》《负荆请罪》等。语言优美、抒情性强的课文则比较适合自由朗读,如《草原》《只拣儿童多处行》等。总之,朗读形式要灵活多样,富于变化,不单一,才能激发学生对朗读的浓厚兴趣。

三、热情鼓励,给予自信

在平时的朗读教学中,表扬尤为重要。它与自信相连,能使学生对朗读充满兴趣。表扬,可以是老师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欣赏的眼神,也可以是对学生竖起拇指的夸奖……我们常会发现,班级中总有一些学生,朗读时紧张得面红耳赤,读得结结巴巴,添字漏字,错误百出。对待他们,教师更需要用欣赏与发展的眼光来肯定与激励,放大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夸大对他们的每一次赞扬,如:“你读得真响亮!”“这个长句子你读得很连贯,真棒!”等等,从而帮他们树立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给学生自信,体会成功的喜悦,让他们从惧怕朗读到真正爱上朗读。久而久之,不仅培养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因此,鼓励在朗读兴趣的培养中十分重要。

四、实践活动,培养兴趣

第9篇:汪国真诗歌范文

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聚焦学生的关注。孔子有一句教育格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一提起语文教学,我们头脑中的反应不外乎是字、词、句、章,觉得语文教学再容易不过了,其实不然,语文教学除了对教师很多专业上的要求之外,能否吸引学生的眼球很重要。笔者有机会走进各科课堂,感触就是:好的课堂教学、高效的课堂都是生动有趣的课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新课导入能成就高效的语文课堂。名师的课堂导入都是别出心裁的,好的导入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一堂课的学习当中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平时要做个有心人,多积累有趣有用的素材,多磨练自己的教学智慧。要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有好的导入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唤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智力最近发展区。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传统的教学中黑板、教师、粉笔、录音机、电脑是独立而分散的,课堂上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特别是电子白板教学把老师和多媒体紧密结合,教师只需要计算机、电子白板就可以和学生之间形成交互式学习,它大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信息量前所未有的丰富,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了强有力地后盾,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掌握最丰富的知识。一根网线,实现了“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网络上的知识五花八门,实现了信息的最大化。教师更应该是储存一江水,浇灌渴望知识的学生,网络恰恰提供了这种便利。这就需要教师课前多下功夫,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围绕课堂教学内容,也要“形散神不散”的储备发掘多方素材,既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如教师教学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主要是运用诗歌的意象和象征这一鉴赏诗歌的入门方法,研究、探讨现代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如果教学内容容量过少,对学生学习诗歌来说是“水过地皮未必湿”。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知识的宽度和广度,加大知识密度,从而使学生真正学会诗歌欣赏的技巧即找寻并欣赏诗歌的意象。教师运用教材库提供的课件资料,按照由“物象意象意境象征意义”的步奏,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的意境。通过引导学生准确地分析《我爱这土地》的意境及其象征意义,从而很好地理解了诗歌的主题。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这一诗歌欣赏技巧、更多地领悟诗歌的意境美,教师展示配乐朗读诗歌———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为什么》,《我愿是激流》等多种风格的诗歌,学生自由探讨诗歌的意境之美并互相交流自己的体会。这堂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和愿望,学生恳请老师多给他们提供好的诗集,教师用多媒体调出准备好的著名诗集如《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泰戈尔诗集》、《徐志摩诗集》、《汪国真诗集》等。没有现代教育技术,就不可能瞬时提供如此丰富的诗歌学习资源。学生又让教师推荐写诗的指导书籍,我分析了当前诗歌的发展前景,现在关于写现代诗的指导书不是很丰富,只记得上大学时有《诗的技巧》这样的书,网上查找却可以查到关于这方面的写作技巧、心得体会等。这也是现代教育技术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之处。《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一堂课看似只是教读一首诗,但是由于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深深感染了学生,同时由于大量课外诗歌的引入,为学生开启了热爱诗歌的一扇门。它带来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也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三、正确处理好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