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堂教学的思考范文

课堂教学的思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堂教学的思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堂教学的思考

第1篇:课堂教学的思考范文

一、教师首先改变观念

旧的课程观是以学科为中心,是面向少数人的课程,强调的是掌握双基,是重视学科系统知识的课程,是以接受式为主的课程,是注重结果和知识获得的课程。从长期的教育实践可以看出,这样付出的代价太大,而发展的只是少数尖子生。而21世纪要求的是全民素质的提高。所以,促进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主动发展,则是新课程的根本宗旨、核心理念和最高价值追求。这就要求教学要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要注重双基,更注重过程与方法,要把系统知识与社会、生活、科技紧密相联系。学习方式上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真正培养学生能力,评价即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教师只有从理念上重新认识,才能为改革的顺利实施以及高效课堂提供有效的保证。

二、有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1.深研教材,精心备课是前提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教师必须利用好课堂这一主阵地。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新教材是经过几次修订后形成的,教师要真正理解领会其改革意图,就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深刻领会其编写的指导思想,对调整内容进行新旧对比,在对比中来领会,对一些暂时拿不准的问题,进行广泛的教研讨论,在教学中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2.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一堂课,就是一个真实的情景衔接、转换与推进。从一堂课的导入开始到巩固练习、总结评价、作业布置的设计,都要充满着奇、趣、新、有针对性,有启发性或者有探究性价值。要改变传统式课堂的单一、乏味,缺乏实质性关系的转换模式,使课堂的每个阶段都成为一幅幅精美的“情景图画”,每个问题都成为一颗颗圆润的珍珠。比如,导入新课,力争做到快、新、精、平、奇。教师引入的语言简短明白,易懂,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导入新课要有新意,形式新颖,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开讲导语,做到内容精炼,讲解精彩,抓住关键,画龙点睛;教师在引入新课时的知识坡度不宜过大,最好以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时要先在一个平台上;在简单的导语中给学生留下一点奇妙和悬念,以吸引学生提高他们学习的注意力。

另外,以丰富的情景推进课堂教学的深入。和谐的新课堂形态,应根据教学的需要,推出多样性的情景,并有机地转换,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以推进课堂教学的深入。比如,创设问题情境,以最近新科技知识创设情境,以学科间的知识交叉点设置课堂情境。或者,让活生生的生产生活现实作为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这样的融现实、书本于一炉的课堂教学情境,必将使课堂教学的情境更为丰富。

激活反馈,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巩固和运用知识。激活练习形式是激活思维的基础。根据初中生求新,求趣,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我们设计练习形式时引入开放式练习题,如一题多解,一解多题,小组间开展做接力赛题,趣味性游戏练习,小论文演讲,启发思维的探究性练习等。

三、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要想真正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教师必须能很好地驾驭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听评课。听课与评课是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听课更有利于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评课更有利于对教学的总结、整理与反思,从而提升教研教学水平。因此,积极地组织好听评课,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

下面就对教师听课与评课提出自己的几点想法。首先,我认为,要想听好课,就要明确一堂好课的标准,做到有备而听。①一堂好课从教学设计上,应该符合:合理、灵活、具有开放性;能结合教学内容和实际,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②从教学行为上:能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获得更独特的个性体验;关注学生学习,体现学生的实验地位;要利用多媒体进行资源整合,不能用课件代替其功能;教师不一定按课本顺序讲,要对知识进行整合。③对于一节好课应做到五有:有效,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深层思考、积极交流;有质,即回归学生,即学生学了什么?怎么学的?学的效果等;有度,即活动量、思维量、节奏负担等调节有度;有变,即预设性、生成性、机智有变;有神,即敢质疑、敢批评、敢创新。其次,作好记录、仔细观察。听课时不仅要注意教师的教学行为,还要注重学生的学,并做好必要的记录。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评课的依据。

对于评课要注意两点:①评课的几个方面。第一,要评教学的三维目标的体现与落实情况。第二,是评教师的组织能力,包括教学语言、教学活动。第三,教师的调控能力,即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进展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课堂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第四,教学机智,课堂对学生能否是愉快的、和谐的、有成就感的。第五,教师的习题设计是否有梯度,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教学的展开。②评课要评出艺术。多数的评课都是对做课教师的优点一一列举,加以赞扬,是容易被做课教师所接受的。但如果对教学中的不足不能很好地指出,不加以讨论与提出有效建议,不利于教师的成长。所以,如何既能提出建议,又能为做课教师所接受,就要讲究艺术了。所以,对不足的地方我们要委婉地指出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引出讨论的话题,再经过讨论与交流对话,进行共同思索。听课人与讲课人能对共同的话题进行讨论交流,并提出良好的建议,往往能为讲课教师所接受,这样的评课,能使听课者、评课着、授课者共同得到提高。

第2篇:课堂教学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化学教学 主导 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4-0157-01

课堂教学是以一定的时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为目的的活动,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何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教师应该改变多年来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再寻教学模式,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与课程改革相适应。教师要从不同的视角和方式看待已经习惯的教学模式和隐藏在传统教学模式背后的各种诟病,审视自己的一些根深蒂固的教育观念,寻找一些不同的视角看问题,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一 在教学中善于反思,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应主要集中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本人教学前、教学中的反思为创新教学积累经验,拓展思路。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学中的反思能帮助教师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调控自己,提高应变能力。

1.备课时的反思

备课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阶段,要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的指导思路,要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备课则是重要环节,在备课时教师要反思以前教学中知识点的漏缺和衔接的合理性,将漏缺的补上,对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进,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充分准备。例如,在备化学教案时笔者考虑到职业中学化学在体系上和学习方法上与初中化学有较大的差别,传统的教学安排学生学得不好,应该怎样去转换一下授课方式,才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点。通过这样的思考,进行授课方式的改变,教学效果确实好了很多。

2.教学中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是指在教学中对没有预见到或超出预见的部分进行行为性思考,有目的、有序地进行归纳和总结。例如,在课堂的师生互动中,可能提到的一些简单问题,学生不能很快地反应过来,我们不能简单地让它过去,而要从思想上循序渐进地去引导学生,既不让他们感到尴尬,又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从而使师生互动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下去。如EDTA标准滴定溶液的标定中,最后滴定终点颜色的变化学生不易掌握,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就要引导学生去思考,采用比较的方法将终点的颜色准确把握。

3.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也就是写教后记。教后记是教师对课堂的一种反思过程,教学后的反思具有一定的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教后记重点在于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和及时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它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写教后记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对课堂上发生的一些事件的记述与分析;二是课堂教学环境的记述与分析;三是记述课堂教学的体会与感悟;四是记述学生的行为;五是记述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及解决过程;六是记述学生的评价和收获。

二 通过反思提升课堂教学的高度,优化教学过程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想提升课堂教学的高度,只有在不断学习中去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先进。课堂教学要以坚实的理论知识为前提,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审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教师要不断创造机会,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教研活动,认真听取专家学者的教育教学建议,在不断学习与交流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例如,多与兄弟学校联系,共同探讨教法、学法,共同研究考纲、考题,互换试卷,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空间,不断丰富和优化自己的教学实践。只有站在一定理论高度上,评价、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设计,才会被学生接受,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只有进行认真的反思,才能将教学过程进行最大优化,只有提升教学反思的高度,才能缩短教学之间的距离。在师生共同享受“过程优化”所带来的轻松愉快的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才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三 在学研中思考,提高教学的层次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中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除了文化基础课的教师之外,专业理论课教师和职业实践课教师起码应具有双师性质。要求专业教师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而且也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既是理论知识教学的引导者,又是实践教学的师傅。各职业中学都在鼓励教师全面发展,在自己的相关领域内拓展知识和技能。而一些专业核心课程是不会有多大的改变的,有一些专业课程往往只是领域内的知识点的一些变化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开设时多去思考过去课程开设的不足,在考虑新课程时就可以很快定位。如在化工专业课程开设中,实验教学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化工专业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教学中,应该对所做的实验进行评价、反思、改进、提高,创造性地改进自己的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特别在化工专业技能训练中,更要注重对实验操作规范性的反思,通过反复观看教学片和对上一届学生技能考核时出现的问题,合理改进实验步骤。平时也要用心去审视自己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注重实验教学的研究,对化学实验进行创新改进。

从以上教学实践中可见,“教学反思”可使教学工作不再是简单的循环或重复,而是在不断提高和升华。教师在“反思”中学习,在“反思”中探索,在“教学反思”中改变自我。教师的教学能力可在“教学反思”中不断地提高,并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风格,这样,教学水平才能不断提高,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领导的赏识,自己的才能才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

第3篇:课堂教学的思考范文

一、生成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1.目标无影,过程无序

学生的发展要落实在每一课的具体目标。在生成性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过多地注重学生的表现,创设各种情境和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而忽视了教学的目标的落实。

思想品德生成性教学是“活”的教育,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灵活运用教科书、利用身边的环境、事物来达到学习目的,增长知识的过程。联系实际、活动教学是生成性教学的具体载体,但不少教师误认为课堂活跃就是好课,“小品”、“讨论”等形式不顾目标、不讲实效地一味搬进课堂,结果课堂教学成了各种形式活动的展示,但各种活动内在联系却没有建立起来,课堂成为无序的过程演绎。

2.问题无度,结果无效

一些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随意设计问题,造成问题过大,过难,让学生难以回答,以致影响生成性教学的顺利进行。上八年级《思想品德》的《放眼世界》这一内容时,由于课本知识点较少,留白处较多,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生成相关的教学问题,认识“为什么世界上会有千姿百态的文化形态?”这一问题。但一位教师提出了“从韩国跆拳道中,你感受到韩国文化的哪些特点?”“法国香水为什么能飘香世界?”“从芭蕾舞俄罗斯化,你能悟出什么道理?”……许多问题让学生回答。教师在一节课上,问题一提出来,学生鄂然,没人能答,老师指名学生回答也不能奏效,最终只好自己把答案告诉学生。

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是生成性教学中比较普遍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认真思考、认真解决。

二、生成性教学的实践探索

生成式教学是一种教学的新境界。它要求教师有动态生成的观念,强烈的课程意识,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需要,开发捕捉生成资源,不断调整预设的教学流程,在师生生动的互动合作对话中,使“动态生成”成为一种可以预约的精彩,在生成性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1.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学要想达到预期效果必须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教师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化为自己的东西;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找准学生对教材文本信息的不同理解,抓住矛盾的冲突点,进行预设,促进课堂资源预设生成。

生成教学不是学生漫无目的,无限发散的生成过程,也不是教师随意发挥,无的放失的过程,而是预设与生成矛盾统一的过程。教学设计它不仅要预设教师的“教”,更突出学生的“学”,促使课堂教学资源在预设中生成。

2.正确处理自主与引导的关系

生成性教学的基本前提是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但它也离不开教师科学地引导,而不是放任自流。

笔者在某校听课,有一位老师在上“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这样安排的,先让学生猜一下“习惯”的谜语导入新课。之后他精心设计了一张学案,一节课就问题让学生各持见解,赞同别人或自己的观点,然后引导到班级的同学中的学习习惯,哪些是值得学习的。

这堂课围绕着学习习惯展开讨论,使学生感悟到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达到教学目的,一堂课,教师讲授时间不多,但有一个中心――“良好习惯养成”在始终引导学生去挖掘,形成正确的观点。

3.正确处理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应该将有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有效利用,而不是只局限于教科书,要把学生的认知差异、情感差异作为有效的课程资源。

生成的课堂要把课内延伸到课外,才能够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因此要正确处理课内与课外的关系,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让学生在课内外的结合中,通过查阅资料、归纳整理、综合交流等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正确处理思维与活动的关系

第4篇:课堂教学的思考范文

摘要: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习主动性 方案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这会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

教育活动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认识世界、积极地作用于世界,认识和提高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积极活动的不断发展的主体,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自主的、能动的、具有创造性的,而非被动的、呆板的、因循守旧的,学生的学习应该充满主动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我们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在备课中体现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数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抓住导人环节设下悬念,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请学生想好一个数,把这个数经过加减乘除一系列运算后的结果告诉教师,教师很快猜出学生想好的那个数是几,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指出奥妙所在,引入课题,十分生动有趣。这样的教法既能促使学生探索,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四点:

1.教学生“读一读”。

开始可以为学生编好阅读提纲,并指导学生掌握“读读、划划、算算、写写”的预习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如学习“圆周角”一节时,可布置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预习:圆周角是怎样定义的?圆周角对比圆心角的定义两者有何不同?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为什么要分三种情况进行。圆周角定理有哪些推论,这些推论如何证明。

2.让学生“讲一讲”。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

3、带动学生“做一做”。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中得出结论,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4、引导学生学会“复习”。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习。复习有多种,根据复习的时间和内容,可以把复习分为两种,一种叫课后复习,即每次上课后的复习,一般在当天进行;另一种叫系统复习,是在较长时间后,集中一段时间对整体性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包括单元复习、阶段复习、考前复习等,教师要多向学生介绍复习方法技巧。

三、发展学习能力,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数学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的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四、注重因人施教,让学生有个性

第5篇:课堂教学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思考;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106-01

根据新的课程,老师依照教学法则,通过教学过程的标准化,有效的维持、吸引和促进学生学习,达到教学目的并实现预测的教学效果,有效的教学必须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其效率不低于平均水平的课堂教学,这便是有效课堂,也可以称为高效课堂。按照这样的认识,我们觉得,作为任课老师,应设法了解并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由于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新人文科研成果接二连三不断出现,现在教学与其研究的角度呈现多元化的场景。例如,参考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课堂教学的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显然的倾向于生态学。运用生态学研究教学指出:教师、学生、教学前提和教学内容等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组成的系统称为教学,它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另外,大的系统、外部和中系统又影响着这个小系统。所以,在研究教学时,不但要充分考虑系统内的彼此联系,从微观上把教学设立在特定的教学场景中来观察,并且,应重视系统与系统的联系,从宏观上在大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观察教学。要了解在教学背景下的个体,拥有不一样的观念、价值观、个性特征和独特的文化背景,展现出较大的差异。

二、通过合理设计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合理的设计课堂教学,教学思路一定要明了。课堂教学实施的首要条件是课堂教学设计。一堂课,从哪里入手,中间有哪些链接部分,最后终止在哪里,一定要从教学的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具体状况等方面进行一个合理的设计,事先有一个明了的教学思路。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不无遗憾的是,自从课改开始很多老师在这个方面有过失误,他们对学生的动态生成关注的过多,乃至被学生动态生成给完全控制住了,教学过程中只是不断的投合学生的一些兴趣,随着大流,没有自己的主意。他们绞尽脑汁的设计教学情境,或是想法设法地开展合作学习,或无缘无故的让学生自主探索,或饥不择食地跟从学生的动态生成。在这种情况下的课堂教学,它的有效性势必是要被减弱的。因此,根据新的课程,着重课堂教学的预设性一点也不为过。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老师精确与恰当的假设,便没有学生的有效生成。缺乏设计合理、局部着重动态生成的课堂,大部分学生可以获取的只怕是“他们再热闹,我没有”的无可奈何的感觉。

三、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交流

1、沟通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沟通的先决条件是明确教师所扮演的身份。老师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拥有和建立活资源意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信息重组者。当老师能够认识到学生是一流动的水,是一名正在等待健康成长的学生时,老师才能够以一种与学生平等的方式对待学生,才能够谦虚耐心地和学生共同思考、分析问题,才能够认真细心地留意学生反馈的信息,并且能够重新组建学生在课堂上反馈出来某些信息,使这些信息不断涌现并累计起来。

2、交流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中的教和学不只是一对一的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它是一种网状关系,即它还包含学生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整体之间的关系。老师与每一个学生在实际的交流过程中都是网状关系中的整个的个体,老师和学生都有一个主导地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便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老师一定要了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获取的内容不只是简单被动的反应,而是一个自动的建构的进程,所有的老师都无法代替这个进程,一定要通过学生本人去思考了解、明白掌握,结合自己以前就有的认知结构,相互连接后形成一个现在的认知结构,将这些知识、技巧和思维方法消化为内在的东西。虽然不可以代替,但是并不意味就没有指导,因此,老师可以通过引导,使学生发现自我和肯定自我,完成自我实现。持续加强对课堂教学本质的理解的必然结果是师生的互动交流。

四、通过反思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首先反思教育理念

因为考试的存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也避免不了考试,虽然很少有人喜欢考试,它有很多的缺陷,但是有非常多的理由需要它存在,因为它顺应了我们目前工业化的教育背景。因此,考试永远是一个让人无可奈何的问题。有效地课堂教学应该懂得利用考试的作用,但也要了解,它只不过是一个工具,主要是看我们是否可以很好的发挥这个工具的作用。

另外,我们还可以反思的问题是以往的师生关系能否进行调整。很长一段时间内课堂上的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一直是不平等的,课堂中老师本来就应该是最高领导者,老师决定着所有的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及学业水平的考试,老师就是课堂教学的最高控制者,即是权威的代表。一旦老师适应了扮演这样的身份,他们便失去了明智;习惯并善于这种教学形式,那么他们便被禁锢在失去活力的圈子里。

2、其次反思教学目标

内容丰富的教学目标有很多,比如说建构新的知识、形成有关技巧、发展思维能力与体会知识发生的过程等。假如每节课都预设很多目标,但这些目标不是所有的都考虑了学生到底能够接受多少,并且搞不清主次目标,不知道究竟哪一个才是直接或是间接目标,这种方向混乱、找不到重心的课堂教学,很难说它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恰当的做法应是从整体,从学生,从实际的方式对众多的目标整体把握,选择和进行确定。

参考文献:

[1]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J].教育研究,2012,(5).

第6篇:课堂教学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 英语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 教学思考

我从事英语教学多年,对英语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感悟,现对课堂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探讨。时代的步伐和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什么样的经济发展就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与之适应,新时期中国的发展更需要新型教育来支持。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报纸杂志、现场考察,我对现今的中学课堂改革的认识如下:

现在的中学课堂教学面临四大难题:第一,学生课堂注意力分散,课堂学习效率低,没有学习动力,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学习的作用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尤其是单词不能彻底掌握,这些是英语教师一直头疼的地方,也是不能深层次教学的障碍。第二,喊了多年素质教育的口号,学生的负担却越来越重,很多学校还是一味地追求升学率,与素质教育相背离。第三,每个学校都有后进生,每年都有学生辍学,许多任课教师和班主任都束手无策,对国家整体教育影响很大。第四,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区分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更好地找到它们的接入点。

为了更好地解决以上的问题,我们不妨先来了解洋思中学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一是尊重所有学生,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以所有人、以每一个学生为本,并且特别关注发展后进的那一部分学生。二是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展。三是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帮助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根本命题就是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对一个学校来讲,发展的主体既有学生,又有教职工队伍。教师的发展状况决定学生的发展程度,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首要的和根本的任务。四是严格细致而又人性化的管理。学校的办学水平决定于它的管理水平。在洋思中学,校长是管理者,教职工是管理者,学生也是管理者。学校有一整套严格的管理制度,除了课堂教学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的教学管理制度外,还有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组织纪律方面的一整套规章制度。五是上述这一切取决于有一个好领导。洋思中学是同蔡林森校长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的。可以说,没有蔡林森,就没有洋思中学今天。蔡校长同许多名校长一样,最大的特点就是,他有很强的公信力,他的教育思想,他的管理水平,他的人格魅力,使他在学校和当地具有很高的威信。因此一个领导的作用是巨大的,他可以用行政手段执行相关工作。让学生课堂学得紧张,恰恰是洋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玄机”之一。通过多方面的学习、研究、交流,我切身体会到洋思中学的那种严谨的教风和学风,每个人的脚步都是冲冲的,每时每刻都有事做,因为他们知道质量和效率是生命线。洋思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理念,把这些形象地喻为七能:1.能发现真实的问题并及时解决;2.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能真正理解知识,提高质量;5.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想品质和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6.能最有效地“培尖补差”;7.能确保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

“压力产生动力,动力激发活力,活力带来效率”。他们的校长说:自主学习是学习,不是玩耍;越是要减轻学生负担,就越是要每节课都像考试、竞赛一样;课堂上只有让学生真正紧张了,教师的教才会高效,学生的学才会高效――“紧张”是课堂教学高效的标志,只有在这种氛围下,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提高他们的智力层次。

洋思这种严谨的教学作风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同为搞教育的我们,为什么就没有那样的气魄和胆识,没有那种创新思想?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很多时候我们都很迷茫,在搞素质教育今天,反而有更多的学生辍学,有大批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直线下降,因此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的出路在哪里?通过洋思中学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我们必须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这条路到底在那里,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山东杜朗口中学的课堂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过程――自主学习模式:1.时间模式:老师10分钟,学生35分钟。2.组织形式:师生合作,学生小组合作。3.教学方式(“三三六”):

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任何一个学校的成功都有一套自己的理念,往往我们看到他们成功的辉煌和成就,却看不到他们背后的艰辛。教育不可复制,很多学校把洋思中学、杜朗口中学的教学模式照搬回去,可结果收效甚微,有的时候反而走向反路。在吃透他们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我们应该从自身出发,结合自己的特点,创造自己的教学模式。其实,每一种成功的教育模式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但怎么用?用什么方式?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切不盲目照搬照抄,像李镇西老师说的那样,无理性的模仿会要人命的,我们应该研究他们教学的理念根源,通过多种方式学习他们的教学模式,和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起来,而不是盲目地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放弃。

第7篇:课堂教学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课程改革

作为基础教育初级阶段,初中英语课堂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意愿和兴趣,让他们树立起对英语学习的信心,从而养成属于自己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以学生自主发展为中心的全新英语教学模式,是每一个一线英语教师需要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当课堂实现了从“教”到“学”的转变,那么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自我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全面主动的积极成长。所以,怎样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当前所有英语教师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英语课堂虽然只有短短四十来分钟,但却是关系到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部分。只有师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共同发挥各自的能量,才能在快乐的课堂上赢得前所未有的前进动力。先让我们梳理一下,是哪些原因造成初中英语课堂的沉闷和低效呢?

一、初中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说,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去分析。

1.主观方面主要是学生主体的缘故

学生作为英语学习的主体,他们的认知发展状态和心理成长轨迹都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具体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性格。不少研究表明性格是影响学生语言学习的至关重要因素。外向活跃的性格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进行互动交流,而内向寡言的学生就显得比较孤单,常常对举手发言畏首畏尾。

(2)心理动机。不少学生不愿意开口说英语是因为英语口语考试考察的缺失,缺少了外部的要求和压力,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心理意愿显得不足;相反,开口说英语欲望强的学生就会觉得课堂上的交流讨论对英语这门语言的学习和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他们会更乐于开口说英语。

(3)考试成绩。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都会有英语成绩好和成绩不那么好的学生。而另一个现象则是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更积极发言,而成绩没那么好的学生由于渐渐远离英语交流而导致口语表达能力严重不足。不可否认,在当前应试衡量标准的教育模式下,考试分数的高低无形中给学生身上贴上了“标签”。在“标签”的压力下,必将导致一部分学生慢慢失去英语学习的信心,产生自卑的心理,严重削弱学习英语的兴趣。如此恶性循环,他们将更加不愿与老师和其他学生交流,因为害怕犯错误,越来越远离英语学习的轨道。

2.客观方面主要来自环境的影响。不管是英语课堂,还是延伸到校园环境,都对英语课堂教学有影响的。

(1)课堂氛围。课堂氛围主要是指英语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融洽和谐关系。很多英语课堂,教师讲解单调乏味,缺乏基本的亲切和感染力,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骤然下降,久而久之就对英语感到厌恶,难以开展有效的英语课堂互动。另外还有的老师经常不顾地打断学生的表达,急于纠正学生会话中的错误,这样不仅切断了学生的思维连续性,也使学生的积极性遭受打击,沉闷的英语课堂自然而然就此诞生。

(2)教学环境。教学环境主要是指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设置的情境等等课堂互动形式。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太大,或者跟学生偏离太远,那么势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课堂情境能否贴近学生实际,课堂互动是否切合学生意愿等都会对学生的参与性产生影响。

(3)校园环境。所谓校园环境,就是在校园范围内,师生整体对不愿说英语学生的态度,也会在无形之中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不少学生有着发言就是出风头的错误观念,这无形中导致更多的学生选择倾向于沉默。

二、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那么我们英语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营造融洽交流氛围。教学就是要紧密结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要用既定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去引导和督促学生完成英语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获取。融洽的师生交流氛围,是要让学生感受到亲切和自然,才能完成相互融合的过程。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赢得学生尊重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平等愉悦的课堂气氛,才能让学生迅速融入提高英语学习水平和能力。

(2)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情境,应当能给每个学生一个展示的空间,这才是英语情境教学的至高境界。能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动手动脑地进行英语情景交际交流,才是真正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需知课堂是师生一起完成的,所以也需要师生的积极参与、有效合作,才能挖掘出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完成合作学习,实现自我超越。

(3)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趣味性的英语课堂是让学生进行持续性学习的有力保证。所以,我们要创新英语教学模式,将更多丰富多彩的内容呈现给学生。也可以采用多样的方式,比如唱歌、游戏、跳舞、朗诵等等形式,灵活巧妙地变通,让整个英语课堂变得活泼起来。同时要注意尽量运用鼓励性的话语来激励学生,增加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通过暗示性的引导让学生从内心喜欢上英语这门语言。

总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依赖于教师与学生的双重参与。教师需要在深入了解问题背后原因的同时,开创各种教学方式,营造师生融洽的教学氛围,这样才能切实搞好英语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赵立亭.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03)

[2]张文静.浅谈初中英语课堂素质教育[J].新课程(上),2011,(01)

第8篇:课堂教学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 应用写作 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应用文是人们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处理公私事务时使用的一种具有固定或惯用格式的文体。该文体使用范围广,实践性强。因此,该文体在现代生活中,无论是对机关文秘人员,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养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应用文写作更是一项必备的基本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学习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由此可见应用写作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但在实际中,高职院校虽然把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内容列入课程教学计划之中,但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对应用文写作教学似乎并不看重。这使应用文写作教学处于可有可无、可教可不教的边缘化状态,甚至在有的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成了其教学盲点。因此如何提高应用写作课堂教学效率成为目前该课程教学的首要问题。本文主要对应用写作课堂的教学做了深入思考,提出了加强应用写作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应用写作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讲课热情

大部分院校教授应用写作这门课程的教师大多是语言文学这一专业毕业的,所学的都是纯语言文学类理论,对于纯文学的创作,他们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学问,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真正的水平,而对于写作来说,尤其是应用文的写作,让他们觉得知识雕虫小技。基于这种认识,导致他们不愿意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用于应用文写作的研究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应用文写作自身的理论粗浅。同时因为这种认识导致其对于授课技巧不愿深入研究,由此导致缺少讲课及指导热情,进而无法将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激发起来。

(二)教学方法陈旧

近些年来,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普遍开设具有极强实用性的应用写作课程,但是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并且因为应用文具有一定的程序性,任课教师经常采取基本格式加上写作要求、例文分析这种程式化教学的方法,导致学生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写作应用文只需要掌握一套固定的程序即可,以至于使教师感觉到应用写作的教学空间十分狭窄,学生则感觉到学习应用写作这门课程十分枯燥与乏味,并且对其实用价值产生怀疑。而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教学的方法过于程式化且陈旧单一。

二、增强应用文写作的方法

(一)结合就业需要及专业特点来确定教学的重点

由于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今后工作生活的需求切合,在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大学生实际的生活及工作中所需的应用文的种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应该及时调整写作课程的内容。因为现代通讯及网络逐渐普及,导致书信写作重要性急剧下降,随处都可以查到请柬及介绍信等模版,而借据及借条使用的频率都在不断变小。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决解的问题也在逐渐复杂,而投标书和合同书及企划方案和调查报告等这类的文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愈发密切,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适当突出这些文书的地位。

为了使学生职业角色的意识得到培养,应用写作这门课程除了要讲授基础的知识以外,还要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针对应用文的特点,将实用性作为其出发点,将教学的内容梳理,然后有的放矢地确定每个专业教学的重点内容。例如,我校的园林技术专业、城市园林专业将经济文书等作为其主教学内容,而音乐表演、舞蹈表演将礼仪文书性文书作为其主要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有利于实用性应用问题的实现,并且由于新文种和新专业不断出现,其教学的内容一定要做到与时俱进,并且灵活补充生活和工作中所用到的频率较高的应用文体。

(二)设置教学突破口

由于应用文每一章教学涉及的内容都十分广泛,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教材的内容反复理解,要保证不仅能够将重点突出,而且要顾及面的知识,对于每一章的内容都要进行科学安排,使学生能够分清教学内容的主次,从而获得知识。例如,行政公文属于应用文教学重点的内容,其学习中的重点就是公文结构样式及内容的写作,由于这类公文结构样式会涉及较多内容,若学生采取死记硬背这种方法则也特别容易出现差错。因此在讲授这类公文时,要求教师以公文结构样式作为出发点,可以现在黑板上设计公文纸,随后根据公文结构样式的规定将所含的内容填入相应位置上,然后在使用不同颜色选择与等规定的项目区别开来,这样能够将复杂的内容直观展现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三)采用比较法来掌握理论知识

在应用文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使用比较法,使学生在异中求同或者是同中求异的过程中对问题特点及写法进行全面掌握,从而加强学生的记忆力。例如,请求与报告这二者就十分容易混淆,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请求和报告的相同点就是全都属于上行文,而不相同点有四个,分别是写作的动机和侧重点及时间和处理的方式不同。

让学生通过整理二者的相同点及不同点的列表,能够直观地根据其相同点不同点去区别请求与报告,这样很难将其混淆,并且会加深对二者的印象,从而能够将各自的特点进行准确掌握,许多章节的应用文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对学生识同辩异的能力及掌握文体特点都提供一定帮助。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比较,使其能够在比较过程中掌握每个文种不同的特点,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将学生的知识面拓展,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三、结合教学与实训

将教学与实训结合,使学习应用文向工作生活的需求转换,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应用写作的模拟实验室,让学生担任不同角色,协调配合并制发文件及办理公务等,结合实际情况。由于发文处理具有较强的操作性,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将从草拟到立卷这一系列的工作进行流水线式的作业,可以使学生的感官系统得到充分调动,讲一套工序立体的完成,将其抽象且繁杂枯燥的理论转化成具体的操作技能,这样对于学生今后投入到工作中十分有利。在学习常用的诉讼文书时,可以通过设置模拟的法庭,参考课后习题或者是生活纠纷设置案例,由学生分组担当法官和原稿及被告和群众,并提讼书和答辩书或者是上诉书,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并思考怎样写作诉讼文书,这样能够实践整个诉讼案件的过程。

同时,还需要加强课外练笔,教师需要知道学生把之前所学的文体实际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给学校广播站及黑板报写稿的形式,也可以采取订计划和写总结的方式,针对学校中存在违纪现象及好人好事写通报,或者为自己家乡的特产写广告,根据学生进行消费的调查活动。使所学知识能够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这就相当于架设了一个知识和能力之间转化的桥梁,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写出较高质量的应用文,而且可以使学生明白应用文对于今后工作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使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想要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感兴趣,最佳办法就是使学生了解到该学科值得学习的地方,以及学习所带来的价值,对于毕业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来说,必须做到学以致用,这也是学习主要的动力所在。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特定生活的状况,对于应用文通常不具有强烈的写作愿望,而需求作为写作应用文的基本前提,因此教师必须想办法将学生学习写作的需求激发出来。虽然应用文属于理性的,但是应用文写作动力却是感性的,因此,必须拓展其教学内容,才能够因材施教,将学生写作的热情与兴趣激发出来,使其对社会工作形成感性认识。

四、结语

通过本文叙述使我们了解到应用写作的文体不断发展与丰富,必须及时了解并掌握应用写作发展的趋势及研究成果,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并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应用文写作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而为我国培养出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彩金.运用幽默手段提高高职应用写作课堂教学效果[J].高教论坛,2013,06:38-41.

[2]刘萍.技师学院应用写作教学设计实践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05:138-141.

[3]严爱慈.应用写作课堂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之有效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14,05:99-100.

[4]李军,于洁.关于应用写作课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几点思考[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3:109-111.

[5]富浩,张建民.基于工学结合理念的高职工科应用写作课堂教学的改革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05:169-170.

第9篇:课堂教学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合理分组 独思慎思 多元评价 自主探究

眼下,合作学习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时髦”。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课堂: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指导,学生探究;教师讲解得少,学生合作得多,很多知识都是学生合作探究的结果,教师的作用只是一个引导者,毫无疑问课程改革的一大进步。

但笔者在教学和听课中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运用时也会出现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参与不均衡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即优生更优,学困生更差。我们发现在讨论过程中,那些学习好的或者是性格外向的学生掌握着主动权,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获得成功的体验更多,对学习充满自信。而其他学生要么静静的旁听,要么游离于讨论之外,时间久了,使得某些学生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这种“两极分化”现象所造成的差距有时比班级授课制更为严重。

二、缺乏教师的参与

在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在给学生布置完合作学习的任务之后,或站在讲台上等待讨论结束,或“走马观花”的巡视一番,而并不介入到学生的合作学习当中。这种将自己置身于外的做法,无法给学生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三、仿佛教师成功就是学生成功

人们习惯于将教师教学行为作为课堂教学评价中心,也习惯于从教师教学行为的角度评价学生学习行为,这就导致人们往往是以“解决了问题”的角度评价教学的效果。这种“以教论学”的评价方式,也是导致部分学生没有积极性参与课堂学习,而教师依然能够获得评价首肯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学生的学习成绩检测结果不如人意

检测成绩却大不如从前了。这样的学习方式到最后似乎只是热闹了课堂、搞砸了考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现象呢?难道说是这样的学习方式缺乏科学性么?其实不然,只要我们平时用心观察和思考,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在追求学生“合作学习”的形式时却忽略了学生“独立思考”这一本质。正是因为这样的本末倒置,所以才导致了学生学习成绩检测不如人意尴尬局面地产生。

其实,“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并不是矛盾的,我们教师如果在实际运用中能提高认识、把握好一个度,我们是能将这两点做到有效平衡的。现在就来谈谈本人的一些思考:

一、实行异质分组,落实个人责任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缺乏主动性,除了学习兴趣等因素外,跟没有合理分组并落实个人责任是有很大关系的。一般来说,教师在分组时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落实个人责任。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也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的可竞争性。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组长负责科学探究中的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观察或实验过程中的记录工作,材料员负责探究材料的领取、保管、归还工作,汇报员负责代表小组对探究结果进行汇报交流工作。

二、重合作学习意识,不追究热闹形式

我们平时在授课过程中,就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应该成为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点。而对于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我们则应该向学生强调一种意识的养成,这种意识不是我们课堂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它只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品质的教育,这种品质能更好地帮我们组织课堂和促进学生将来的人格发展,是不可或缺;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却是学生独立攻关的必需,是学生提高的前提。

三、学前的独立思考,要独思慎思

我们的课堂必须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但是,一个小组内,学生的能力必然有大小,学生思维的敏锐和深度必会有差别,如何协调同一小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发展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呢?在学生合作探究前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合作探究时给学生一个陈述自己思考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活”起来!这样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时间和陈述思考的空间,杜绝学生“等”、“靠”等不良多性思维的产生,从而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

四、全方位立体评价

教师应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应以小组为主。无论是对学优生还是学困生,只要在学习中有良好表现,教师都应给以及时的评价。尤其是对潜能生,如果他们能够参与回答问题,无论对错,都要给予一定的鼓励,使他们有对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还应该注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教师深入合作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不能袖手旁观,而是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通过观察、参与、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地加以调控,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等。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过程,形成良好的合作探究的风气和习惯,杜绝了闲聊、胡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很多事物我们看起来似乎都是对立的,但同时它们也是统一的,正如“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一样,只要我们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多摸索、多思考,我们是会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的。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正确地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还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探索,使得这种学习方式更加完善、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真正让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科学地、合理地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赵冬香对合作学习方式的几点思考.教学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