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园语言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教学策略;教学观摩;园本培训;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4-0022-04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教学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切方法”。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不少教育心理学家开始关注和研究教学策略。如加涅把教学策略分为教学管理策略和教学指导策略两部分,并提出九种教学策略。他们不但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还提出教学策略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的观点。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学者也在教学策略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如申继良、辛涛将教学策略分为监控策略和应对策略;李伯黍、燕国材将教学策略分为指导性教学策略和发现性教学策略。这些研究成果丰富和完善了教学策略的相关理论,并对我国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然而,国内外已有的教学策略研究大多集中在教学策略的分类及教学策略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等方面。相对缺少有关幼儿园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以及提高幼儿园教师教学策略运用水平的对策研究。因此,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实际,对提高幼儿园教师教学策略运用水平的对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教师的知识、经验、态度、能力、价值观以及学历、教龄等都会影响其教学策略运用水平。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提高幼儿园教师运用教学策略的水平需要从多方面人手。研究发现,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观摩培训、学习锻炼、研究反思等方法有效提高教学策略运用水平。
一、观摩培训
观摩培训是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及教学手段的重要方法之一。对幼儿园教师而言,教学观摩和园本培训是提高教学策略运用水平的外在条件。
1、教学观摩
两千多年前的《学记》曾提出“相关而善”的教学原则。所谓“相关而善”,是指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取长补短。教学观摩既是教师相互学习、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幼儿园开展教学研究、探索教学方法和规律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推动教学改革进程。教学观摩主要包括教师自我评价、倾听同行评议、反思教学难题、提出问题和改进措施等方面。通过教学观摩,教师不再局限于自己教学的狭小空间,而会根据教学内容有准备地听课,这不仅能使教师更清楚地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听课教师也会有启发。他们可以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技术上相互启迪。深入反思自己的教学问题,以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一位幼儿园教师到另一所幼儿园观摩,发现中班有位教师开展的“绳子变变变”游戏教学活动在教学形式、活动引入及过程引导等环节设计得颇有新意,非常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回来后这位教师针对本班幼儿年龄、心理特点,根据现有条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请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对教学活动设计作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最后开展了一次向家长开放的教学活动,结果这次公开教学活动进行得非常顺畅。得到了家长及同行的一致好评。幼儿园教师在进行教学观摩时要注意主题明确、突出重点。做好展示前的准备工作,从而提高教学观摩质量,进而为提高幼儿园教师教学策略运用水平服务。
2、园本培训
园本培训是指在教育专家指导下,以教师所在幼儿园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来培训全园教师的一种全员性继续教育形式。其最大优点是教师不必丢下自己的教学工作,在园内通过自学和各种有组织的培训就可获得所需知识及技能。研究表明,幼儿园积极开展以园本培训模式为主的教师继续教育,能及时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钻研教育理论和业务、学习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热情。
有位幼儿园园长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非常重视科学教育活动,并将其作为特色课程。为此,该园长注意积累各种有关科学教育方面的资料,注意在日常教研活动中加强对科学教育的研讨。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有关科学教育的培训、研讨会及教学观摩等,经常请科学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或者有经验的教师到幼儿园讲学或交流经验,并积极开展有关科学教育的各级各类课题的申报、研究等工作。通过十几年的努力,该园的科学教育活动水平在当地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幼儿园在组织各种培训、开展各类研究、设计各种教学活动时都应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资源。园本培训可以采用教育教学工作案例交流等方式。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多谈改进教学的方法,青年教师可以多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汲取他人的教学经验。幼儿园还可安排骨干教师到外地学习,或请其他幼儿园的骨干教师来园“传经送宝”。这种“借鸡生蛋”“借富济贫”的方法也可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整体水平及教学策略运用水平。
二、学习锻炼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终身学习理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只有不断学习、补充新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才能得到提高。终身学习和实践锻炼是提高幼儿园教师教学策略运用水平的内在保障。
1、终身学习
在未来社会中,如果不能持续学习将不可能获得发展,因此真正有生命力的幼儿园是善于学习的幼儿园,真正有生命力的教师是善于学习的教师。教师教学策略运用水平的提高需要持续不断的学习。幼儿园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及专业知识,加深对各种教学理论的理解,把握教育教学规律,提高自己的教育实践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同时要更好地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个体差异,积累教学经验、技巧。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最终提高教学策略运用水平。
语言教学一直是许多幼儿园的教学难点之一。一位有着丰富语言教学经验的教师告诉我们,刚参加工作时她对语言教学也感到很头痛,后来为了上好语言教学课,她参加了学前教育专科和本科的函授学习。在学习时注意掌握有关语言教学方面的知识,并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许多有关幼儿语言发展、语言习得等方面的资料,学习掌握了多种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有意识地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学习,她的语言教学活动进行得有声有色,越来越受孩子欢迎,教学效果越来越好。经过不断学习,她逐渐成长为一位幼儿语言教学方面的专家。
对幼儿园教师而言,不仅要学好自己的专业
知识,还要学好通用的文化科学知识;不仅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更要掌握生活常识和为人处世之道;不仅要补充新知识,更新知识结构,而且要研究教学方法,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不仅要提升专业素养,还要提高非智力因素水平和情感沟通能力。只有做到学习内容与时俱进,幼儿园教师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知识,面对幼儿时方能“滔滔不绝”。
2、实践锻炼
专家型教师运用教学策略的水平明显高于新手教师,这是因为新手教师虽在教学前进行了详尽计划和准备,但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可能使得很多计划无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实施。可见,新手教师要想成为拥有较高水平运用教学策略的专家型教师,必须经过大量教学实践锻炼和长期经验积累。
一位毕业三年多的教师讲到:“大学本科刚毕业时本以为自己会很容易带好孩子,组织好教学活动,但发现一开始孩子们并不喜欢我的教学方式,甚至有时候部分孩子还听不懂我讲的内容。为了尽快提高教学质量,我认真做好教学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努力开展好每一次教学活动,在教学后认真进行反思总结。争取抓住每一次教学活动的机会锻炼自己,并经常观摩一些有经验教师的教学活动,主动和其他教师交流。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并在上学期获得‘省优秀示范教学活动课一等奖’。”
幼儿园教师教学策略运用水平的提高不是单靠多进行几次教学活动、多上几节公开课、多参加几场教学比赛、多进行几次教学案例交流就能达到的,教师必须不断地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创造性地提出相关教学问题的解决办法,同时积极创造和利用教学观摩等机会从其他教师那里获得教学技巧、方法和经验等。只有这样,幼儿园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了解幼儿,了解教学内容,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积累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监控和管理能力,最终促进自身教学策略运用水平的提高。
三、研究反思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即研究者”日渐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学反思也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行动研究和教学反思是幼儿园教师提高教学策略运用水平的关键环节。
1、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是著名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Lewin)提出并发展成熟的行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是指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寻找问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研究问题,理解、掌握和运用研究成果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为。行动研究是国外比较成熟的一种教师研究和专业成长的方式,不但可以促进教育事业进步,还能促进教师知识的构建与优化,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整合与提高。
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两个淘气孩子捣蛋而使整个活动质量大打折扣甚至无法进行的情况。我们曾经访谈过的一位教师讲道:“为了找到‘对付’这些淘气孩子的法宝,我阅读了许多相关研究文献,并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发现孩子比较淘气往往和孩子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教师的教育应对方式等有关。因此,我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家园共育,淘气宝宝变乖乖’的教育方案,并邀请家长参与。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完善。这套方案日渐成熟,对教学时捣蛋孩子的处理越来越成功。我先后在相关刊物上发表了有关淘气孩子教育的论文5篇。并成功申报到了省教育科学科研课题。”
行动研究的一大特色是“以问题为中心”。对幼儿园教师而言,行动研究关键是要结合当前正在进行的教育教学工作,高度重视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学习、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将课题研究方法贯彻到日常教学活动中,设计和实施体现自己研究意图和策略信息的具体教育教学活动,并对活动进行全程观察和分析,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策略,改善自身教育实践行为,创造性地解决行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园教师能够积累实践性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水平和研究水平,促进教育实践质量和教学策略运用水平的提高。
2、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对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与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从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法的过程。通过教学反思来提高教师教学策略运用水平是近年来教师心理研究的重要课题。教学反思能够把教师从被动、常规中解放出来,促使他们将实践经验转化为教育智慧,帮助他们形成自我反思意识,提高自我监控能力,认真总结教学得失,减少失误,不断丰富自我,提升自我。教学反思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它使教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教学创新的基础,是教师提高素质的基石。教师只有把反思行为变成一种“自觉与冲动”、一种行为习惯,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术,创造性地解决各种教学问题,提高教学策略运用水平,加快专业成长。
关键词: 幼儿园 语言教学 多媒体技术 运用分析
引言
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主要通过生动语言、敏捷思维及逼真情境的创设展现故事情节,以达到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的目的[1]。多媒体是一种集声、像、图、文为一体的现代技术,若能将其灵活运用于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则不仅能提高幼儿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加深幼儿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实现教学目标。以下主要就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论述。
1.多媒体技术在宽松语言环境创造中的运用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若想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幼儿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幼儿园学生大多是6岁以下儿童,他们还处于爱玩阶段,对有趣、新奇的东西兴趣较大,且表达欲望较强烈。然而,部分幼儿不愿意发言、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语言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教师要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幼儿产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促使其主动参与到语言学习中。
例如,在学习《年的来历》该节内容时,教师可先向学生播放一段关于新年的视频,里面有放鞭炮(烟花)、贴年画、舞狮舞龙、吃饺子等画面。由于视频里有动画、声音、图像,幼儿很快投入视频观看活动中,并不时向同学表达自己的想法。接着,教师让幼儿说说自己观看完视频后的想法,或是让其说说自己在家是怎么过年的。由于幼儿都有亲身经历,且语言环境宽松、舒适,他们便会畅所欲言。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充分调动其主动性与积极性。
2.多媒体技术在渲染氛围中的运用
在语言训练学习中,采用诗歌或儿歌欣赏的方式,有利于实现对幼儿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通过对诗歌、儿歌的欣赏,幼儿的文学语言能力有所提高,但由于年龄较小、生活经验少,幼儿还不具备准确理解诗歌的能力。为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为幼儿创造感染力较强的欣赏环境,将幼儿带入诗歌情境,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语言感知能力。
比如,学习“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时,尽管语言简单朴实,但幼儿理解力较弱,教师若只是单纯地讲解,则幼儿还很难理解其意境。此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诗歌内容制作成动态课件,包括动态画面、配音及背景音乐。通过播放课件,学生能直观地看到诗歌要表达的内容,并能体会到诗歌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好地感知整首诗歌。所以,通过营造渲染型欣赏氛围,不但能够提高幼儿的参与性,还能有效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帮助其形成自己的语言感知能力。
3.多媒体技术在真实语言环境创造中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教师利用它为幼儿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用声音、动画、色彩等变化吸引幼儿,能够将幼儿各种感官充分调动起来,使其获得听说读写的经验,从而有利于幼儿加深对语言的认识,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提高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例如,学习《说说画画》时,教学目标是引导幼儿说出一句完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完整、准确、清晰。此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农场情境,然后让各种动物上场,用拟声法模仿动物叫声,让幼儿通过听声音辨别动物。此外,还可在视频中让各种动物一个个出场,然后让幼儿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还能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
4.多媒体技术在语言游戏中的运用
儿童世界需要自己去探索与发现,这样得来的知识才是幼儿真正学到的知识,语言发展也一样[3]。幼儿只有经过亲身体验,才能真正理解、感悟语言,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多媒体中的语言游戏则能帮助教师实现这一点。通过操作键盘与鼠标游戏,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学习,使教育与娱乐实现有机结合。在亲身体验过后,幼儿便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游戏的看法,并乐于与其他幼儿讨论游戏内容,有效实现对幼儿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及提高。
例如,在学习《美丽的房子》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幼儿创造一个动态的海底世界,使幼儿快速进入情景。“呀,小海龟不动了,它是不是生病了”?听到某位幼儿的惊讶语言,其他幼儿很自然地将注意力转移到小海龟身上,并抢着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进而达到《纲要》中“会说”的要求,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5.多媒体技术在动态情景中的运用
幼儿语言的发展直接关系其思维、社交能力及创造力等的发展[4]。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天玩、好动,故幼儿园里的幼儿大多对动态情境感兴趣。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动态情境,让幼儿在情景中发散思维,激发想象力。
例如,教师可带领幼儿一起观看动画片《小壁虎借尾巴》。由于幼儿喜爱动画片,故很容易进入情境,且能较快、较准确地获得语言信息。接着,教师设置一些逼真的音响效果,引导学生想象小壁虎的语言及心理活动。有些幼儿则会想:“小壁虎尾巴断了,心里一定很难过”,“小壁虎会不会去告诉爸爸妈妈,会不会被爸爸妈妈骂”,“它去借尾巴,会不会被其他动物或伙伴笑”,“小壁虎是怎么开口向其他动物借尾巴的”,等等。最后,让幼儿说说对整个故事的想法,幼儿便能将所想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6.结语
语言教学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及创造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在语言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幼儿学习兴趣,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盛勤勤.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0):75-76.
[2]王浩.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J].学周刊,2014(02):239.
近两年来随着沙艺术表演的兴起和影响力的逐渐扩大,幼儿园也开始将这种新兴的表演艺术引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幼儿园教师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熟练的绘画技能,对于学习沙画有很大的优势。此外,3-6岁幼儿对新鲜的事物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沙子对于幼儿来说,是熟悉且受欢迎的,而沙画这种创作方式对幼儿来说,既生动又抽象,相比一般的图书和挂图来的更新颖更刺激。如果把沙画运用到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之中,一定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能调动其大胆地想象,更乐意说,更有话说。沙画教学不仅让师生看到了美轮美奂的沙画,而且全程观摩沙画创作的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辅助教学的质感,也培养和提高了幼儿的关注能力,受到了幼儿与家长的热烈欢迎与大力追捧。每次沙画课,幼儿们都欢喜雀跃;每次课完,幼儿们都依依不舍。
同时这种新兴的教学方法,既提高师生互动的实效,也给园本教研带来了新的生机,给幼儿园的园本特色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年我园申报了关于《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融入沙画元素的实践研究》课题,经过专家的论证得以开题。因此,怎样进一步提高沙画课的质量,让沙画真正为提高幼儿园教学活动出力?我们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了思考:
一、语言沙画课的实践教学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专题探索,我们发现,沙画与幼儿园语言教学整合是一条非常好的途径;它不仅能提高沙画课堂的质量,而且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提升教师的美术素养;不仅能全程记录沙画的创作与互动的过程,还能固化瞬息即逝的沙画作品;不仅能很好地作为教研的载体,还能补充、创新我园的语言教育特色,一举多得。
1.确立沙画的主题。每一次课都要明白让幼儿学习什么,让每一个教师明白在沙画互动中首先引导幼儿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让幼儿参与哪一块的互动,怎样相互评价参与行动等。
2.组织教研。制定作为教研载体的沙画课堂计划,明确分工,让主讲教师高度关注幼儿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观课教师则从预设的不同角度(如教师的精细手法、快慢、色彩选择、讲解、修改理由等),详细观察与记录课堂上师生的互动细节,供课后教研组教师们的专题研究与反思。
3.辅助教师用录像机全程记录教学过程,刻制光盘,保留档案,同时通过计算机处理,固化沙画作品,形成纸质文本,丰富园本语言课程资源包,进一步激励幼儿感受美好事物,抒发各类情感。
4.撰写看课录和教学反思,形成阶段教研成果。我们发现,用这样一套程序,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提高教师的美术能力,的确十分有效。
二、沙化教学对于幼儿的促进
沙画课堂活动,有教有学,有动有静,有看有评,对幼儿的语言表达意识与能力,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1.充分调动了全体幼儿的兴趣。由于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很难使幼儿的兴趣持续达到20分钟以上。但沙画不一样。我们做过多次探究,结果发现,幼儿们有玩沙的基础与经验,但是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玩沙”。为什么教师能把沙玩出“娃娃”来,玩出颜色来,玩出声音来?兴趣是参与的基础,是学习的基础,沙画课有效地调动了幼儿学习故事、诗歌的热情,为进一步发展语言,丰富想象力打下基础。
2.唤起全体幼儿的参与欲。自打有了沙画课,我们发现下课后沙池旁边的幼儿明显增多了,我们还发现,过去幼儿在沙池里玩,主要是堆沙、挖坑与抛洒,现在再去玩,玩的层次提高了,大家都在力图绘画。有的幼儿看到单色沙绘画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把自己的课本、纸张、蜡笔……带进了沙池,一起堆杂作画;有的幼儿在一起,绘制集体画……这种多种材料配合作画与集体作画,正是一种难得的创新体现。
3.培养了幼儿的美术意识,推动了家庭的参与。沙画是个新东西,但是又不难,实现条件也容易,于是,让许多家长萌发了帮助幼儿的意识,开始了辅导幼儿的行动。有的家长别出心裁,另辟蹊径,利用不干胶,用不同颜色的石头捶制色沙,帮助孩子制作了许多可以挂起来欣赏的沙画……家长的参与,提高了幼儿的读画、赏画能力,也提高了幼儿识别“点”、“线”、“面”、“体”在绘画中的不同价值,初步了解了不同颜色的意义,而这些基础理论,正是我们最感困难的知识点。家长的参与,帮助我们分散了教学难点,更利于我们在活动中突出重点。
4.引导幼儿开始关注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虽说沙画是新东西,但是,做好并不容易。教师常常需要不断修改,不断观摩,不断评析,这些本属于教师之间的教学磋商,也无意之间启发了幼儿对多媒体的关注。为了因势利导,我们有时就干脆引导幼儿观看网上的沙画表演,并不断解读这种表演,幼儿也就在这些观看与解读中,提高了信息意识与水平。由于幼儿园的沙画时间有限,许多家长也利用自己家里的计算机,引导孩子网上看别人画沙画,培养孩子的绘画基本功,弥补了幼儿园沙画教学中的许多不足。
【关键词】挪威;语言教育;师资培养;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1/02-0094-03
教师:月亮是什么做的?
儿童:金子!
教师:谁告诉你的?
儿童:我一直就知道。
――摘自挪威教育家Jon Skjeseth的著作《儿童的知识》
2006年挪威政府颁布了《全国幼儿园教育内容和任务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幼儿园由以前归属儿童家庭部管辖变为由教育部管理,幼儿园教育的重心也随之改变。
总的来说,幼儿园有责任为儿童创造语言学习的环境,以确保所有儿童都有机会发展语言技能。幼儿园教育的一大重要作用是减少社会阶层之间的差异。在挪威,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有移民背景的儿童的入园率低于非移民儿童,〔1〕有少数民族背景的儿童在学校学习中的阅读和写作成绩常常比较差,因此挪威当局日益强调幼儿园教育的作用,认为幼儿园教育可以有效促使有移民背景的儿童更好地融入挪威主流社会。不论社会和文化背景如何,尽早地学习语言会使儿童在进入学校学习时拥有一个更好的起点。因此,语言技能被看作是一项基本技能,在《纲要》中被视为获得其他知识技能的前提。
《纲要》指出,沟通、语言和文字教育旨在促进儿童语言、交流等技能的发展。儿童应熟悉字母(或数字),能够开展语言游戏,讲述顺口溜、绕口令、谜语、笑话,还要对书籍、图片、歌曲等有一定了解。语言教育应以游戏为主,但也要组织儿童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语言和文字学习活动。因此,如何把握游戏与学习的界限,是对挪威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一大挑战。〔2〕
一、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中的语言教育
在挪威,挪威语是母语。挪威语课程是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中的9门课程之一,目的是使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有能力在幼儿园中开展与语言和文化传播有关的活动。
《幼儿师范教育三年教学大纲》规定师范生有责任熟练掌握作为母语的挪威语,以便在幼儿园中传播有关语言、文字和文化的知识。同时,师范生也应了解关于儿童早期口语发展和读写能力发展的知识,以便识别儿童的语言发展障碍,及时进行干预。由于许多儿童的母语不是挪威语,因此师范生所掌握的关于语言和文化的知识也要适应社会的多元化需求。另外,挪威语课程还包括美学层面的内容。师范生要了解不同类型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能够评估儿童文学作品的质量。因此,无论是儿童自创作品还是成人为儿童创作的作品,都是挪威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让师范生了解不同类型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通过相关学习,师范生将提高文学创作能力,成为传播优秀语言文化的使者。
在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第二年,师范生有7个星期的实习,其中5个星期在幼儿园,2个星期在小学一年级。在实习中,师范生要进行实地调查,以便在实习结束后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关研究。研究儿童的语言和文化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师范生可以收集儿童使用语言的音频或视频记录,如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和成年人共读图画书或自己创编故事等。以第一手的研究素材为基础,师范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儿童,了解语言产生的特定环境,从而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联系,提高专业能力。此外,因为要独立组织开展语言教育活动,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实习过程中的种种磨炼有助于师范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Aase指出,仅仅知道文化的表达方式还不够,要能够以合适的语言方式参与社会,并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才是挪威语教育的重点。〔3〕然而,《幼儿师范教育三年教学大纲》中没有对师范生文化反思和文化批评能力的发展提出明确的要求,也没有强调挪威语可以辅助师范生个人发展的工具意义。在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180个学分中,挪威语课程只占15个学分,教学时间有限。因此,能否通过挪威语学习来提高师范生的修养,这要由授课教师自己把握。
二、幼儿园中的语言教育
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署(OECD)在2000年、2007年先后两次对欧洲各国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了评估,挪威学生的成绩低于平均水平,这引起了挪威政府的关注。各级学校不得不开始对在校学生进行国家统一测试,以便确保学生能达到教育纲要所要求的水平。从2003年起,挪威的幼儿园开始实行类似的测试。早期语言评估系统(TRAS)可以观察和评估2~5岁儿童的语言发展水平,帮助教师了解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以便尽早发现存在语言发展障碍的儿童。挪威当局很重视早期语言评估系统的作用,很多幼儿园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开展这项工作。对早期语言评估系统的评价总体是积极的,但也有一些人对此持怀疑态度。真正需要早期语言评估系统测试结果的是谁,是儿童,还是满足了幼儿园教师的自我考核需求?中小学有自己的教学大纲、课程和教材,但是幼儿园教育尚没有如此制度化,那么早期语言评估系统是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发现自身的专业不足呢?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我们可以想象,这种对儿童语言发展的评估需要教师用大量时间来观察儿童是否可以准确地运用语法,势必会占用教师进行其他更有意义的工作的时间,如与儿童进行互动对话等。这是挪威学前教育界目前正在讨论的问题。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早期进行系统的语言学习,对其终身发展有积极意义。挪威学前教育界有一种共识,幼儿园的挪威语教育不能仅仅只是孤立的语言刺激活动,否则很容易导致教育变得技术化和单向化。许多幼儿园教师认为他们需要了解更多的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的专业知识,以便预防儿童出现语言发展障碍。〔4〕
在挪威的幼儿园教育传统中,对话式教学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对话式教学把儿童作为与教师平等的主体,认可儿童的参与。对话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这里的对话既指儿童之间的对话,也指儿童与成人间的对话。〔5,6〕注重对话式教学的幼儿园应创设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让儿童有机会扩大词汇量,在与他人对话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在挪威的幼儿园里,通常每个班级的儿童人数较少,教师人数较多,这为每个儿童有足够的机会与他人对话创造了条件。
传播文化的一个着眼点是引导儿童接触各种文学作品。教师和儿童一起阅读和讨论文学作品,可以提高儿童的语言修养,也可以激发儿童对文字的学习兴趣。《纲要》提出幼儿园应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儿童和教师每天都可以感受阅读、讲故事和唱歌的快乐。教师应承担文化传播的责任,向儿童介绍各种类型的儿童文学作品,既要注重向儿童介绍有挪威传统特色的童话、神话故事和儿歌,也要让儿童多接触当代儿童文学作品。
尽管《纲要》希望儿童多接触当代儿童文学作品,但是许多幼儿园却很少把这类新书介绍给儿童。为什么当代儿童文学作品在幼儿园教育中常常被忽视?〔7〕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承担文化传播的责任,很少为儿童介绍当代儿童文学作品。挪威幼儿园主张社会建构式学习,鼓励儿童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儿童会倾向于选择他们以前见过或听过的图书。因为这是儿童的自主选择,所以教师认为只有这些书籍才适合儿童阅读。于是那些儿童不熟悉的或者是标新立异的书籍便被排除在幼儿园教育之外了。
挪威幼儿园主张让儿童自主选择。在大部分情况下,这有助于鼓励儿童大胆表达个人意见,能够确保儿童在幼儿园可以自主参与活动。然而,“在教育儿童时,如果我们始终把我们的教育活动建立在儿童的自我主动性上,幼儿园的大部分活动不由教师来控制,那么我们就有理由怀疑成人是否起到了模范作用”。〔8〕 如果幼儿园有责任为儿童打开阅读和写作的大门,那么完全让儿童自主选择就无法有效发挥幼儿园教育的积极作用了。教师要勇于承担文化传播的责任,为儿童提供建议和指导,引导儿童了解更多文学作品,促进儿童发展。这一问题应引起挪威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BORGELIN, m. fl. Kvalitetoginnhold i norske barnehager-en kunnskapsoversikt〔J〕.NOVA Rapport,2008,(6).
〔2〕ENGEN THOR OLA,LARS ANDERS KULBRANDSTAD.Tospraklighet, minoritetssprak og minoritetsundervisning〔M〕. Gyldendal Akademisk,2004:223.
〔3〕AASE LAILA.Norskfagets danningspotensial i fortid og samtid〔M〕//AASEN ARNE JOHANNES, STURE NOME.(red.)Det nye norskfaget. Bergen: Fagbokforlaget,2005:37.
〔4〕RYGH CAMILLA, TORILL IMMERSTEIN.Forebygging av lese- og skrivevansker i barnehagen〔M〕. Oslo:UiO,2007.
〔5〕HOIGARD ANNE.Barns sprakutvikling - muntlig og skriftlig〔M〕.Oslo: Universitetsforlaget,2006.
〔6〕VALVATNE HELENE, MARGARETH SANDVIK.Barns sprak og kultur:Sprakutvikling fram til sjuarsalderen〔M〕.Oslo:Cappelen Akademisk,2002.
〔7〕PETERSEN ANNE.Billedboger i brug i vuggestue og bornehave〔M〕//ANNE MORCH-HANSEN,JANA POHL.(red.)Bornelitteratur i tiden. Kbh.:Host & Son,2006.
〔8〕MJOR INGEBORG. Les for meg:Litteraturformidling i barnehagen og det vanskelige kvalitetsomgrepet〔M〕//MJOR.(red.) Kulturbarnehage. Oslo: Samlaget,2002:43.
Language Education in Norway
Tone Birkeland
(Education Faculty, Bergen University College)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语言发展有着明确的解读: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因此,我们本着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多元的、自由宽松的、丰富多彩的支持性语言环境,培养幼儿语言能力,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关键词:支持性语言环境 语言发展 显性环境 隐性环境
一、创设富有情趣的物质语言环境,激发幼儿语言表达兴趣
幼儿园创设良好的语言教育物质硬环境,为幼儿创设富有情趣的各种语言刺激,采用“自然学习模式”(即示范、参与、练习或扮演角色、创造表达)进行语言教育。丰富多彩的物质语言环境主要体现在园所环境布置上,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语言教育内容,渗透五大领域相关目标,图文结合,对幼儿园的自由阅览室、走廊、楼梯、班级主题墙、自然角、图书角等进行布置。如与主题活动紧密结合的班级主题墙是孩子最熟悉的地方,主题墙的布置,很好地展现了孩子参与主题活动的情况,孩子们在布置好的主题墙前,时而驻足欣赏,时而参与讨论、交流,不断丰富了主题墙的延伸教育功能。其次,幼儿园大的墙面和各班的走廊,向幼儿展出了适合本班幼儿表现的绘本、经典故事、儿歌等内容;楼梯墙面则张贴了幼儿园各种活动的活动照片,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孩子们文明行为的养成。此外,充分利用幼儿园的每一个空间,建立幼儿园自由阅览室、设立图书角,为幼儿提供合适的图画书、儿童刊物、卡片等,给幼儿读书、讲故事,培养幼儿对图书的好奇和感情,让图书成为幼儿语言生活环境的必要组成部分,让幼儿从图书中感受到语言发展的“营养”,在学习欣赏文学语言同时,激发语言表达的兴趣。
二、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语言环境,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1.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在幼儿语言教育过程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展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在培养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上,不单让幼儿具有模仿语言的能力,还要学习举一反三,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如在执教《我给月亮做衣裳》时,有幼儿问:“月亮为什么没有一件合适的衣服?”为了培养幼儿的求知欲,教师建议幼儿每天晚上观察月亮的变化。经过一段观察时间后,幼儿发现:“月亮有时像小钩,有时像小船,有时像半圆……因为它老在变化,所以没有办法给它做合适的衣服。”在实际观察中,幼儿得出了结论,丰富了知识。孩子们在实践中,动手动脑,发展了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认知及语言能力。
2.学科领域整合语言教育,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在实施综合主题教育中,我们不仅关注每周的语言教育活动,更重视在艺术、科学、健康等其他学科领域中整合语言领域目标,让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如:大班的艺术活动《有趣的线条》,幼儿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创作一幅人体秀作品。由于作品是以小组中一孩子的身体外轮廓为主,运用线描的方法进行装饰和创作,工作量比较大,因此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通过一步步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讨论、分组、合作,最终孩子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漂亮地完成了人体秀作品,充分体现了幼儿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创新能力。活动中孩子们好奇:“人体中有哪些奥秘呢?”接着,教师应势利导,又引发了幼儿探索人体奥秘的主题活动。幼儿在活动中提问特别积极,生成了许多新的主题。在幼儿生成的主题中,孩子们不断探索、交流、讨论、寻找答案,语言表达得到充分锻炼。
三、创设互动交流的游戏语言环境,搭建幼儿语言表达平台
活动室里要多创设有利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的角色游戏区。在角色游戏中,要以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为切入点,投放丰富的有利于激发幼儿表达欲望的材料,鼓励幼儿积极进行角色扮演,练习角色对话,培养说话能力。如孩子对超市里买东西感兴趣,就在区域活动里设立“快乐购”活动区,启发幼儿以顾客与售货员的角色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孩子们再现生活情境,无拘无束地交谈,不断调整组织语言结构。如果扮演售货员的孩子对顾客不够热情,同伴会提出抗议:“售货员是笑着说话的,说话很热情。”于是,“售货员”就会热情地说话,热心地介绍产品,语言技巧在游戏交往中得到了实际锻炼和运用。
四、创设灵活随机的生活语言环境,捕捉幼儿语言表达契机
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蕴涵了丰富的教育资源,要充分挖掘这一语言教育途径,让幼儿在最自然、最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运用、发展语言。如进餐时,让幼儿说出餐具的名字、报上菜名;晨间户外活动时,让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变化,说说自己有什么新发现;上楼梯时,让幼儿说“上”与“下”,“高”与“低”等反义词。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环节中的语言教育十分随机,没有固定的教学过程和模式,要善于捕捉幼儿语言发展的契机,通过建立个案、分析、反思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设计相关的语言活动。此外,经常带幼儿走出校门去商店、公园、社区,从多种场合观察、体验、丰富和充实孩子的生活经验。如:春天来了,我带幼儿去找春天,让幼儿描述看到的春天美好景色,人们的心情怎样?自己有什么感受、体验?让幼儿多看、多听、多学、多说,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在生活情境中注意倾听别人的言语,乐意与人交往,不断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五、创设和谐亲密的家庭语言环境,提高幼儿语言表达水平
父母与幼儿之间的交往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父母的语言可为幼儿语言的学习起到示范作用,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和学习,积累交流与表达的经验,理解语言的意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要让幼儿成为语言的主动学习者、建构者,父母应该充分利用图书、媒体让幼儿接受语言信息,加强亲子交流,不断丰富幼儿生活经验,为孩子创设敢说、愿说、会说的语言环境和交流表达的机会,让幼儿有话可说。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育 遵循教育原则
21世纪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与运用的关键时期。幼儿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素质,能够正确运用语言,才谈得上今后的全面发展。因此,幼儿语言教育问题,依旧是现在和今后幼儿教育中的重要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现就幼儿语言教学中应遵循的几条原则作了阐述和各位同仁作一下探讨。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教育活动中只重视教师讲,忽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依然有许多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不注重为幼儿创设语言运用的情境。
(二)语言教育中目标性不强,不能利用幼教新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对幼儿进行全面的语言教育。
(三)孤立地进行语言教育。不注重语言教育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和整合。
(四)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缺乏创造性因素,依然是“老师牵着孩子的鼻子走”。许多教师在遇到幼儿的发言或听课表现有“意外”时,不能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转化为教育活动内容。
二、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组织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语言运用情境性原则。儿童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而儿童语言的运用又是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实现的。新《纲要》明确要求“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因此,在幼儿园里,教师给幼儿提供真实而丰富的语言情境,就是给幼儿创设可以帮助他们操作运用多种语言交流行为的交往情境。
(二)创造性原则。创造性教育已经得到了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认同,但在实际中,许多人却简单的将幼儿创造性地培养放在艺术教育活动中,这几年,许多教师上公开课都喜欢上艺术活动,因为这样的活动可以比较容易的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使活动看起来新颖、好看。其实,创造性培养是贯穿和融合在教育过程的一切活动中,语言教育活动也不例外。反思我们的语言教育活动过程,教师在与幼儿交往的时候依然是由教师发起的提问很多。创造性地语言教育活动过程,应当是《纲要》所提出的幼儿“想说、敢说“的活动环境。教师所选择的教育方法、手段和措施都要有利于保护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三)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从孔子的创立到朱熹的身体力行,已经有两千年之久,但实际运用得并不很好。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教学难以照顾每个幼儿的个别差异;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对个别差异研究不够深入和细致,只笼统地按能力差异施教。《纲要》也强调“幼儿的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四)整合性原则。《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发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五)主体活动性原则。这一原则是由“主体性”和“活动性”共同构成的,活动必须是主体的活动,剥夺了主体性,活动是不可能进行的。而主体性又主要是通过活动来体现的,所以主体性和活动性密不可分。儿童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建立和发展着自己的世界。没有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就没有儿童的发展。
一、日常教学正规化
由于本学期我园新分配来了6名新教师,占一线教师的一半以上,这些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老师们对工作有着极大热情,但缺乏实际工作与教学经验,原在教师因教龄短,教学经验和水平也不是太高,因此本学期的教研工作难度也增大,这就要求教研工作更为细致、实事求是,要求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因本学期各班幼儿人数增多,配班老师均不是科班出生,配课质量不高,为提高教学质量,实行教师全日跟班制(即相互配课)教学,要求教师根据本班幼儿实际情况及水平发展需要进行教学。
(二)了解教材,提高备课的内容与形式质量
1、各班学期初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及目标。
2、各班制定本月工作目标及下目标分析。
3、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制定周教学内容及目标。
4、每日提高教育活动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写出教学反思。
5、每月总结教学经验,写一个教学笔录。
6、每月对各班教学质量进行测查并对达标情况进行分析。
7、每周二、三下午15:00——17:00为教研活动时间,根据开学时制定的教研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做机动调整。
二、要的重大教研活动
20xx年9月,由朱老师主持,组织教师学习了“书写教学经验总结的方法”,使教师在写经验总结时有更明确的指导。
20xx年10月,拟订教学主题,以数学活动和语言活动为主,组织全园教师进行观摩和互评,促使教师之间教学能力的横向及纵向发展。通过这样的教研方式,我园的教师对语言活动中的诗歌教学的方式方法及形式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专家的评议,及活动的反复润色,在数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们牢牢把握“先操作,后讲解”的新教学模式,为幼儿提供开放宽松的探索环境,使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20xx年11月,组织了西山区“园本培训”展示活动,开展“师德”座谈会。
20xx年12月,教学组的张老师分别代表我园、我区参加各类语言教学活动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20xx年1月,由张老师主持,组织教师学习语言活动教学经验交流会,教师们对语言教学的理念方法等有了新的了解。
三、其他
1、召开教师学习一些法律知识,学习用法律知识来保护和捍卫自己的教育工作。
2、紧抓幼儿德育工作及安全教育工作。
德育是幼儿园工作的核心,而安全工作是保证每一项工作开展的前提,要求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幼儿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常抓不懈,并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证幼儿健康活泼的成长。
3、各位教师就本学期教学情况做出总结,为下学期的工作改进明确方向。
四、下学期需改进的工作
1、英语教学要加强复习,教师在工作中增加英语口语使用量。提供的图片上可根据该单词附上相应句式,以便教师复习。
2、教具应根据套材更新置换。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幼儿园 多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双语教学是促进国家和世界多元文化发展的最基本的途径之一。凡是存在双语问题的国家、民族都在关注双语教学,甚至于多语教学的问题,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的一个需要关注和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长期困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改革发展和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突出问题,是一个国家实现民族多样性的发展问题。《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教师要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会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这是一所城乡结合部私立幼儿园,园内开设四个班级,分别为学前班、大班、中班、小班、本园有教师7人,5位带班老师,1位炊事员,1位园长,其中三位老师是汉族,两位老师是纳西族,两位老师是白族。本园位于城乡结合部,少数民族杂居的村庄,主要居住白族、纳西族。笔者所访谈的老师是大班老师,班内有三十多位学生,有白族、纳西族、彝族、汉族,其中纳西族和白族居多,部分学生听不明白汉族语言。带班老师是一位汉族老师,听不懂少数民族语言,在老师的带班过程中,这位老师一路艰辛。在几天的跟班观察中,我发现一位小男孩不说话,老师或其他小朋友跟他说话只是笑一笑。同时老师经常请其他的小朋友跟他说话。经询问这位小男孩听不懂汉族语言,连日常用语都不会讲。所以老师只能请其他的小朋友当“翻译员”了。在与本班老师的交谈和探讨中,以及对几个少数民族幼儿园教师的访谈中,发现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双语教学面临很大的难题。
1 少数民族地区多语教学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1.1 师资不足
第一,配班老师数量不足。少数名族地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园软硬件设施不足,尤其是在城乡结合部的私立幼儿园,老师的配置严重不足,很多幼儿园都只配设一位老师,这位老师主要负责幼儿的保育和教育。从老师的谈话中发现,幼儿园每个班级的配班教师不足。无论在四五十人的班级,还是在十多个班级,每个班级几乎只配设一位老师,所以幼儿的安全、教育、保育等质量不高,更别说传承不同民族的文化了。
第二,各民族的老师配置不足。从全园来看,大部分民族地区幼儿园的民族老师配置不足,相对汉族所占的比率较低,部分民族根本没有,这样导致不会讲汉语的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很困难。从本园来看,每个民族的幼儿教师配置不足,同时,有的幼儿园每个班各民族的教师配置不合理,有的班级配置了两个相同民族的教师,在民族教师的配置上未充分考虑大班、中班、小班老师的配置。
第三,合格双语师资匮乏。在幼儿园的评聘中,目前没有设置到关于具有母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的相关要求,没有具有合格双语(母语和汉语)师资的老师,主要参考是否具有幼儿教师资格证,所以合格双语师资严重匮乏。
1.2 家园合作难于开展
在家园合作中,老师希望家长既能跟孩子讲少数民族语言,又能跟孩子讲汉语,但是有的父母不会讲汉语,有的会讲汉语的老师又没有意识去跟孩子讲汉语,这样导致孩子在幼儿园更加难于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导致孩子在幼儿园由于心理和人际交往受到很大的伤害和冲击。同时幼儿园跟家长合作的途径单一,采取的措施未严格执行,所以本园双语开展受到一定的阻碍。
1.3 部分老师对多语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本园一位老师说:“我们在的幼儿园,工资待遇差,出去学习的机会少,每位老师都要吃饭穿衣,把基本的教学完成就足够了。”另一位老师讲:“在这样多民族的幼儿园,虽然我们没有严格要求老师实施双语教学,但面对很多具体、现实的问题时,我们依然会义不容辞地去解决。”从本园老师的谈话中反映出,部分老师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对掌握汉语的重要性,承载本民族文化的愿望和认可感不强。
2 少数民族地区多语教学――老师眼里的无奈
2.1 教育公益性和教育盈利性的矛盾
教育本应该是公益性的,是国家的事,是老师的事。可是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期的中国,学前教育的供给远远满足不了人民对学前教育的需求,私立幼儿园的生存、公办幼儿园教师的待遇与教育本应该拥有的公益性存在了冲突。笔者所采访的这位老师就讲到这样尴尬、矛盾又现实的问题。她说:“我们进来也很想好好干,但面对各方面的压力,真的没劲,一个月这么点工资,又累有苦,还不如进名牌服装店卖衣服呢?”
2.2 软硬件设施不足与教学质量的矛盾
在幼儿园,园长、教育界等对幼儿教师有很高的期望,就连老师本身也期望自己做得更好,但是面对软硬件设施的不足的困境下,要取得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效果就难了。一个连电脑、电教设备、师资等都匮乏的情况下,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纸上谈兵呀!交谈的这位老师说:“我们真的很无奈,一个班级只配有一个老师,有时候管小孩的纪律都管不过来,还谈什么教育教学。”
2.3 民族文化传承和学习汉语的矛盾
民族文化的传承对整体国家的多元文化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多民族的幼儿园,只有一个不懂少数民族语言的老师带班。再之,家长一味地要求老师给孩子教写汉字等,老师不懂孩子,孩子不理解老师;一边要传承文化,一边又在做与文化传承相悖的事。老师、幼儿就是何等的无奈和尴尬了。
2.4 规范化与自由化的矛盾
这位老师谈到:“我们一个小幼儿园,一天迎接教育局等的检查可不少,一天除了规范我们,就没时间来搞其他的事,有时候想想,真正自己想搞的事情却无暇顾及。”很多幼儿园买了些玩具却很少开展活动,买了教学视频却很少用。幼儿园失去了一些真正属于孩子和老师的东西,而是迎合家长、园长、市长等。
3 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多种语言教学解决的办法
3.1 加强教师“教育责任感”教育,增强教师职业信仰
在教师的这个特殊的行业里,教育就是一种责任。我们教育局、园长、家长少一点要求、少一点检查、少一点抱怨,多一点人情、多一点关怀,多给条件落后的云南边疆地区老师多一些谈心,多一些感动,多一份鼓励。老师多一点平常心,多一点责任感,相信老师会做得更好。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又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地区,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和措施,但只有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园教师多一点爱心和耐心、多一点教育责任感,多一份教育信仰,少数民族地区语言的教育质量才会提高,民族文化才能得以传承和创造。
3.2 充分利用园内资源
(1)利用同伴关系帮助学生。正如上面看到的一幕,老师利用班上小朋友当翻译员,实现了老师和另外一个小朋友的沟通、交流。在多种少数民族语言地区,往往也是软硬件设施较落后的地区,老师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优势,利用同伴的关系帮助幼儿,不断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2)利用家园合作帮助学生。在家里,幼儿的爸爸妈妈大多都会讲自己的母语和汉语,老师可以让家长跟小朋友交替地说母语和汉语,达到传承少数民族语言和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目的。一方面,幼儿园教师应该增强少数民族地区拥有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让他们知道,掌握本民族语言有重要的意义。另外一方面,幼儿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前教育家园合作的方法和途径促进幼儿双语的发展。
(3)利用师师关系帮助学生。正如上面所述,一所幼儿园有不同少数民族语言的老师,不同民族的老师合理搭配,交替轮配(让少数民族的教师轮流着和每个班的教师搭配),针对特殊、个别儿童进行指导和帮助。同时每个班的教师可以把本班特殊的小朋友统计出来,让园里每位教师都认识,在日常生活中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还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园里的炊事员、门卫等人员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幼儿语言的发展。
3.3 实施宽松政策,减轻教师教学压力
一个多元语言的幼儿园必然存在多元文化。相关部门和领导可以给教师一个“多元化”的政策,给老师一些宽松的政策和管理,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重视本民族语言的传承,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给教师营造一个本民族文化的氛围,更好地站在幼儿的发展角度促进幼儿的发展。
教改项目:云南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云教高[2012]95号):《〈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下的高职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3] 雒蕴平,卢伟.对学前双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反思[J].学前教育研究,2003(6).
[4] 周勤芳.学前双语班汉族教师的幼儿家长工作[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63).
[关键词]提升少数民族幼儿双语能力途径
[中图分类号]0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3 ― 0141 ― 02
民族幼儿教育是整个民族教育事业的起始阶段,也是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个民族语言,以及文化的发展不是封闭发展的,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一个民族想不断进步、融入现代文明中,就必须要在本民族语言、文化传承的基础上,不断的学习、接纳和吸收国家,乃至世界通用语言和主流文化。新疆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地,基础教育发展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幼儿双语教育亟待全面普及。提升新疆少数民族幼儿双语能力为发展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提供了保障。
一、对少数民族幼儿双语能力的界定
少数民族双语能力不是简单地指幼儿对汉语的掌握能力,对任何一个学习双语的幼儿而言,母语是首位的。在本研究中“双语能力”是指从少数民族幼儿的母语着手,激发少数民族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在幼儿初步掌握母语的基础上,逐渐增强其掌握汉语的能力。少数民族幼儿双语能力的培养,一方面传承、保护和发扬了各民族文化传统,另一方面,还对少数民族幼儿在日后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提供了语言基础,实现了各民族间教育权利的真正平等。
目前,新疆双语教育仅从过去的小学阶段开始已不能够满足幼儿发展需求。汉语学习任务必须在学前教育阶段完成,因此民汉双语教育成为新疆幼教的必要手段。2012年新疆基本顺利实现了普及学前两年双语教育的任务目标。
二、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幼儿双语能力发展的因素分析
在新疆大力发展幼儿双语教育的政策支持下,少数民族幼儿双语教育覆盖率急速提高了,但幼儿双语能力的实际掌握水平还收到多种条件的限制。根据调查分析,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幼儿双语能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层面的因素、幼儿园层面的因素以及幼儿自身等三个方面。
首先,幼儿学习语言的第一个环境是家庭环境,幼儿所处的家庭环境直接影响幼儿双语能力的发展。少数民族家庭中,父母的年龄、学历、职业、收入及汉语水平,以及父母对学习汉语的认知、家庭成员对幼儿学习汉语的态度、支持力度、帮助程度以及期望值等都对幼儿双语能力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其次,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双语能力、对双语教学的认识、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以及幼儿园的双语教育教学氛围、双语环境等,都对少数民族幼儿学习汉语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目前,新疆幼儿园双语教师数量不足,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更是短缺,师资问题已成为制约双语教育科学发展的瓶颈。同时,各幼儿园在双语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有一定的随意性,一些幼儿园过于重视幼儿对日常用语的学习,而忽视了幼儿汉语听、读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双语教学活动的组织上,还是依赖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多采用课堂集体教学活动为幼儿进行语言教学,而没有充分利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将幼儿对语言的习得融入幼儿的生活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活动和日常的生活交往活动情景中学习、掌握和运用语言;双语教学管理不够规范,教学指导不够到位,质量监控和评价的针对性、时效性不强。这些都影响了少数民族幼儿双语能力的发展。第三,是幼儿自身的因素。语言的学习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习得过程,不仅有许多外部因素影响着幼儿双语学习的能力,幼儿自身一些条件也是影响幼儿双语能力获得的关键因素。如幼儿个体的语言发展能力、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年龄、性格等对少数民族幼儿学习双语,以及双语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提升新疆少数民族幼儿双语能力的途径
(一)加强“双语通”幼儿师资的培养
“双语通”的专业幼儿教师是顺利实施少数民族幼儿双语教育的基本保障。本文中“双语通”的专业幼儿教师,主要指掌握维、汉两种语言,并能灵活运用维、汉两种语言进行听、说、读、写以及思维的幼儿专业教师。
幼儿园“双语通”教师的短缺是制约双语教育科学发展的瓶颈。在现有的师资队伍中要加大对“双语通”教师的培养力度。首先,在专人幼儿教师中选择一些具有一定维、汉语基础的教师或语言学习能力强的教师,作为“双语通”师资的培养对象,对这一部分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双语教育的培训。其次,加大对这部分教师维、汉双语的培训力度,使其能熟练掌握维、汉双语的正确发音,掌握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汇量,并能随机、灵活、正确的运用。第三,对维、汉民族文化、传统习俗等有一定的了解,并能熟练掌握当地维、汉民族的一些传统民谣、故事,以及游戏等。最后,还能根据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特点,结合区域民族文化特色,选择教育内容,并在教学活动中能通过生动活泼的游戏组织活动,寓教于乐。
(二)挖掘双语课程资源,努力开发特色园本课程。
儿童对语言的获得是通过正常的社会环境,自然而然地、不知不觉地学习和使用语言的。少数民族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和幼儿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和所处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息息相关。幼儿语言学习的内容、材料都应紧扣幼儿日常生活和所接受的文化习俗,让少数民族幼儿生活中的游戏、耳熟能详的歌谣、童话故事等成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应立足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提炼和精选出富有当地民族传统和文化特色的儿童故事、民谣及幼儿游戏,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整合改编,建立文化认同和教育同一性,编写出适合幼儿双语学习的园本教材。让少数民族幼儿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气息中,在自己熟悉的民歌童谣中完成两种语言的转换和学习,并能保持对双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三)营造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促进幼儿双语能力均衡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而获得心理的发展”。少数民族幼儿学习双语,以及双语表达能力健康全面的发展,离不开必要的双语环境。所以,提升少数民族幼儿双语能力的发展,就必须要为少数民族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置身于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就能自然而然的产生想说、要说,并有机会说的欲望,同时幼儿的表达能得到积极地回应,幼儿可以在这种有效互动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掌握、灵活的运用双语,让幼儿在语言环境中双语能力得到均衡发展。
首先,创设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双语学习环境。《纲要》指出:“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在幼儿学习双语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为幼儿创设和布置与语言教学相适应的语言环境,为少数民族幼儿学习双语提供环境支持。在语言环境的创设中,一般通过教室环境的布置,主要利于墙面布置、活动角设置和楼道走廊的布置等,配合和协助教师开展双语教学活动。其次,积极关注少数民族幼儿,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让汉族幼儿与少数民族幼儿组合活动,促进和带动少数民族幼儿更快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同时,幼儿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角色游戏、主题活动、情境表演、分享活动等,使得少数民族幼儿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能正确理解汉语在各种语境中的意义,并熟练掌握、灵活使用汉语交际,通过游戏活动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提升少数民族幼儿的语言能力。
(四)定期进行测试与评价,反思调整双语活动方案
在幼儿园双语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从幼儿掌握语言的特地及规律的角度出发,紧紧围绕幼儿双语知识的掌握、运用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定期进行阶段性测试与评价。测试和评价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在少数民族幼儿对双语词汇数量的掌握,更多的要测试、评价少数民族幼儿对双语学习的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对双语词汇的理解、运用的准确性等。幼儿园通过对少数民族幼儿双语能力的测试,评价幼儿双语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对双语教学内容的选择、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教师教学能力水平、以及教育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反思总结,不断调整、改进和完善幼儿双语教育活动,从而使少数民族幼儿双语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五)加强家园合作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是幼儿习得语言的第一个环境,提升少数民族幼儿双语能力,仅靠幼儿在园期间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有一个健康、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首先,少数民族家长要正确认识幼儿学习双语的重要意义,意识到学习双语对幼儿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实现民族发展、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双语教育观,大力支持幼儿学习双语。如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多给幼儿创设学习双语的语言环境,有意识的给幼儿播放简单易懂的汉语儿童歌曲、童谣,或一些幼儿喜欢看得动画片,让幼儿增强预感。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能经常有意识的和幼儿进行一些简单的汉语口语交流,和幼儿一起学习汉语。其次,少数民族幼儿家长要与幼儿园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做到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密切配合。根据幼儿园双语学习的教学内容,在家庭生活中多和幼儿进行互动练习,帮助幼儿更好的掌握和使用语言。只有家长和幼儿园在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上达到统一,进行家园同步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的提升少数民族幼儿的双语能力,进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王善安,杨晓萍.我国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内涵、目标及教育模式〔J〕.学前教育研究,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