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通信网论文范文

通信网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通信网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通信网论文

第1篇:通信网论文范文

(1)网络通信综合监控子系统

在综合网管系统设计研究中,网络通信综合监控子系统具体包括告警配置管理、告警管理以及性能信息管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采取协议转换的方式来实现对系统智能设备的告警信息检测,智能设备主要是指电源、传输/接入以及交换等设备;采取直采方式可以实现对系统中非智能设备的告警以及环境质量检测。将系统综合监控子系统中的监控信息接入相关系统设备中可以实现对系统的远程配置,而利用省级供电公司与地市供电公司的系统联网则可以实现两者之间的监控信息共享,充分体现了监控信息在整个地区的应用价值。另外,综合监控子系统可以对监控数据进行储存、配置以及处理,并以语音、列表、图形以及短信等多种形式将监控信息呈现出来,实现了对监控信息的有效查询以及统计。

(2)通信资源管理子系统

该功能模块主要包括拓扑管理、资源数据管理、高级应用及配置信息管理等,其中高级应用则是指方式调度管理、资源统计分析、检修预处理、故障智能判断等等。利用通信资源管理子系统可以实现配置管理、资源管理以及拓扑管理等,同时还可通过资源管理子系统对资源使用趋势、资源利用率、各类资源的相关性以及资源负荷预警进行有效分析。另外还可以实现对系统设备装置、运行以及安全性等三项制度分析。就通信资源管理子系统而言,要实现上述多重功能,其重点在于通信资源建模与资源动静态管理。首先,在通信资源建模过程中,应遵循三方面原则,第一是通信资源模型的建立要具有全面性,应该覆盖整个省市电力通信网的多种资源类型;第二,电力通信资源模型中的资源命名要规范统一,在命名过程中应参考相关规范,并全面考虑上下级综合网管系统资源的共享性与互联性,并结合综合管网实际运行情况在建模过程中遵循唯一性、统一性以及可扩充性原则;第三,在通信资源模型设计过程中应参考TMF608、TMF513、ITU-TG.744等相关标准,保证资源管理建模的规范性与可行性。通常情况下良好的通信资源模型应是清晰的资源层次分支树,并符合相关规范标准的设备布局。

(3)结语

第2篇:通信网论文范文

长期以来,配、用电通信网一直是电网运营支撑系统的一个薄弱环节,制约了城市电网自动化控制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主要有以下问题:(1)配用电通信网覆盖率低。“十二五”期间,电力通信网规划建设主要以不同电压等级变电站和各网省市公司本部通信为主,配用电通信基本没有独立成网,也没有充分发挥电力通信专网统一技术平台的优势。(2)缺乏相应的技术策划指导。虽然各地区公司都在各自研究探索适合自身应用的既经济又有效的通信模式,但还没有一种合适的通信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目前配、用电通信难题,而且相关的技术政策指导也不明确。(3)配、用电通信管理职能不明确。现有的调度通信管理职责设在调度部门,但配用电生产管理是营销和生技部门,部门之间在规划建设方面缺乏统筹协调。电通信网运行维护管理人员严重不足。配、用电侧通信网是点多面广,维护量大,需要配备一定数量并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通信检修人员才能满足通信系统正常运行。

2需求分析和预测

孝感供电公司配电网各数据采集点采用ONU将信息传送到最近的有光纤资源的OLT站点,通过光纤以太网传回主站。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涉及主城区及7个县市公司77个变电站(包括规划在建变电站)所对应的10kV馈电线路上所有开闭所、环网柜、柱开、箱变、配电室、柱上变等配网结点。对这些配网结点的一次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增加DTU/FTU等监测控制设备,在局端构建主站系统等。配用电通信网主要承载业务可分为基础业务和扩展业务两类。

2.1基础业务

配电自动化配电及变电站监控、馈线自动化对于通信速率要求不高,300bit/s可以满足要求。电力负荷控制采用GPRS/CDMA等公网方式的可做到主动上报。负荷监控对于通信速率要求较低。远程自动抄表远方抄表和计费系统对通信速率的要求较低,一般采用集中器对几百户居民电能表数据汇集打包的方式进行传输,每日96点,每15min传一次,基础字长按1kbit计算。

2.2扩展业务

电动汽车充电站测控信息电动汽车充电站信息接入带宽比照公变检测、负荷监控的带宽需求。每日96点,每15min传一次,每次传输数据包按1kbit计算。分布电源测控信息分布电源接入带宽比照配电及变电站监控通信速率要求,300bit/s才能满足要求。智能用电小区智能用电小区业务可分为基本业务和增值业务,智能用电小区建议按用户正常浏览网页带宽需求估算,采用不小于1M通信速率的接入方式。业务汇聚点典型数据测算模型和需求业务带宽预测详见表2~3。依据上述分析,业务汇聚点配用电通信需求预测带宽=基础业务带宽(2Mb/s)+扩展业务带宽(变量×单点带宽)+预留带宽。

3规划目标

2014年起孝感配网自动化通信将采用光纤通信和无线公网方式,作为配电自动化通信网络的基本方案。(1)2015年完成供电B区配电自动化“三遥”、光纤覆盖率为60%,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不高于5h;供电C区配电自动化“二遥”、光纤覆盖率为40%,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不高于12h;供电D区配电自动化“二遥”、无线公网覆盖率为20%,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不高于20h。(2)2018年完成供电B区配电自动化“三遥”、光纤覆盖率为100%,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不高于3h;供电C区配电自动化“二遥”、光纤覆盖率为100%,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不高于9h;供电D区配电自动化“二遥”、无线公网覆盖率为50%,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不高于15h。

4技术政策

4.1总的技术政策

本次规划采用ONU通过光纤就近接入110kV、35kV站(子站)OLT,在OLT上设置三层交换机,汇聚所有信息成以太网信号接入四级通信网(SDH传输网)。具体拓扑见图1。

4.2变电站到配电变压器的通信网络技术政策

(1)对于变电站向下延伸到配电变压器的通信网络,应因地制宜采用多种通信方式相结合的原则建设。采用无线公网通信方式,可选择GPRS、CDMA、3G等方式覆盖。对于配用电光纤覆盖地区,光纤专网技术体制宜选择无源光网络(EPON)技术。(2)配电主站与配电终端应采用标准化通信规约,优先选用DL/T634.5-101/104。(3)在生产控制大区与管理信息大区之间应部署正、反向电力系统专用网络安全隔离装置。(4)有线组网宜采用光纤通信介质,以有源光网络或无源光网络方式组成网络。无源光网络优先采用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当需要承载可靠性要求较高的配电自动化业务时,宜采用双PON口的ONU设备,EPON网络采用光路全保护方式建设。②ODN网络的设计应根据配电网架结构、台变分布情况、网络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可维护性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EPON系统的ODN结构设计应以总线和环形结构为主。③根据配电网架结构,应采用非均匀分光比的多级分光方式组建EPON手拉手网络,规划基本以不大于7级设计,保证后期升级扩容的需求。

5规划重点

5.1第一阶段(2015年)

配电网B类区域:孝感地区需新建光缆643.3km,接入设备993套。光纤通讯覆盖柱上开关673台,开闭所27个,环网柜284个。实现三遥(遥信、遥测、遥控)功能,覆盖率占到96.3%。无线公网通信覆盖柱上开关38台,实现二遥(遥信、遥测)功能,覆盖率占到3.7%。配电网C类区域:孝感地区需新建光缆909.1km,接入设备343套。光纤通讯覆盖柱上开关320台,实现三遥(遥信、遥测、遥控)功能,覆盖率占70.5%。无线公网通信覆盖柱上开关134台,实现二遥(遥信、遥测)功能,覆盖率占到29.5%。配电网D类区域:孝感地区新建接入设备4套。全部以无线公网方式实现二遥(遥信、遥测)功能。覆盖柱上开关275台,环网柜1台。采集终端/智能电能表覆盖:采用光纤或无线公网技术覆盖53.8%智能电能表。

5.2第二阶段(2018年)

第3篇:通信网论文范文

交通运输业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以网络通信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的步伐。

(一)通过全国联网,建立道路数据中心。建立公路、运输业户、运输车辆以及从业人员等大型基础信息资源库。推动各级交通管理部门的目录体系建设。采用数据交换技术,建立行业数据交换平台,形成完善的数据交换指标体系,推动道路运输服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

(二)建立健全交通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以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数据元标准为核心,以推动标准应用为导向,加强交通运输业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工作,完善交通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确保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有标可依”。积极推动智能交通、现代物流、电子数据交换、交通通信与导航及电子地图等信息化推广应用工作。

(三)加大对物流信息化发展的组织和引导力度。积极引导RFID技术、集装箱多式联运等物流信息化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开展公共服务模式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公路货运枢纽信息系统,推动农村物流系统、应急保障体系系统、大件运输和危险品运输系统等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或“市场失灵”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四)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以互联互通为目标,启动高速公路信息通信资源整合工程。倡导物流企业间的联合与协作,逐步形成若干具有较强的辐射功能和影响力的区域性物流信息平台。

二、威胁交通运输网络通信安全的因素分析

网络故障基本上都是硬件连接和软件设置问题,也可能是操作系统应用服务本身的问题。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有可能是因为电磁泄露、黑客非法入侵、线路干扰、传播病毒、搭线窃听、信息截获等,造成信息的泄露、假冒、篡改和非法信息渗透、非法享用网络信息资源等等。主要表现为计算机打开页面连接浏览器无法与互联网连接和局域网内机器互访信息共享受阻。来自网络安全的威胁因素,根据其攻击的目标和范围不同,对网络的危害程度也不同。网络安全可分为控制安全和信息安全两个层次。控制安全是指身份论证、授权和访问限制。信息安全是要保证有关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保密性、可用性、可控制性和可追溯等特性。造成对网络威胁的主要原因基本有三:人为的误操作;人为的恶意攻击;计算机网络软硬件的安全漏洞和缺陷。因为开放性、交互性、分散性、脆弱性和连接方式的多样性是计算机网络通讯的共有特征,计算机病毒和黑客入侵是威胁当今网络安全的最主要因素。针对屡屡出现一些技术故障和网络通讯安全方面的问题,探索和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维护网络常见故障的技术和方法是确保网络管理安全运行的关键。

三、交通运输网络通信安全的保障内容

(一)链接网络的安全保障。其是指从技术上和管理上解决网络系统用户应用方面对网络基础设施漏洞、操作系统漏洞和通用基础应用程序漏洞的检测与修复;对网络系统安全性能的整体综合测试;防火墙等网络安全防病毒产品的部署,脆弱性扫描与安全优化;模拟入侵及入侵检测等。

(二)信息数据的安全保障。即是指从技术上和管理上解决信息数据方面和对载体与介质的安全保护和对数据访问的控制。

(三)通信应用的安全保障。指对通信线路的安全性测试与优化,设置通信加密软件、身份鉴别机制和安全通道。测试业务软件的程序安全性等系统自检通信安全的保障措施,对业务交往的防抵赖,业务资源的访问控制验证,业务实体的身份鉴别检测。测试各项网络协议运行漏洞等等。

(四)运行安全的保障。指以网络安全系统工程方法论为依据,提供应急处置机制和配套服务和系统升级补丁。网络系统及产品的安全性检测,跟踪最新漏洞,灾难恢复机制与预防,系统改造管理,网络安全专业技术咨询服务等。

(五)管理安全的保障。包括人员管理及培训,软件、数据、文档管理,应用系统及操作管理,机房、设备及运行管理等一系列安全管理的机制。

四、交通运输网络通信的安全防范措施

随着网络通信安全技术的日益产业化和网络通信安全的法律环境建设的日益完善,交通运输网络通信的安全防范技术也在日臻完善。

(一)保持高度警惕,保持主机和网络上结点计算机的安全。遵循多人负责、任期有限、职责分离三原则。切实提高网络通信安全的防范意识。

(二)控制访问权限,安全共享资源。使每个用户只能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使用网络资源。做到开机必查毒,发现必杀毒,经常对系统漏洞补丁升级更新。谨慎下载文档,对于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及附件不轻易用Office软件打开。

(三)选用合格单位的防火墙和防火墙的规则设置、更新。将交通运输局域内网与因特网分隔开来。网络使用者要设置并经常变换口令。对所有进入内网的用户身份进行认证和对信息权限的控制,阻止非授权用户对信息的浏览、修改甚至破坏。对进出内网的数据进行鉴别,防止恶意或非法操作,严防有害信息的侵入。

(四)采用数据加密技术。以不易被人破解为目的,采用密码或计算法对数据进行转换。只有掌握密钥才能破解还原。实现对网络信息数据保密的目的。

五、结语

第4篇:通信网论文范文

1.1网络协议

本系统无线传输网络采用Z-wave无线传输协议,相对于其他无线通信标准而言,Z-wave协议栈更为紧凑、简单和灵活。Z-wave协议栈包括应用层(APP)、传输层(TRANSTER)、媒体介入控制层(MAC)和射频媒介(RF-MEDIA)。应用层是一个快速存储器(闪存),主要是便于厂家预置他们的应用软件,用于采集网络泵的数据,查看状态。协议的主要功能:设备间无线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护和结束;确认模式的帧传送与接收;配置应用休眠的节能模式。当有节点进行数据传送时,MAC层有一个冲突避免机制防止其他节点开始传送。这样的设计尽可能地降低了成本,易于实现,数据传输可靠,短距离操作以及非常低的功耗。

1.2网络泵系统组网

根据系统构建的需要,网络泵网络设计为网状结构(也称“多跳”网络)。该结构具有组网简单、通信可靠性强的特点。只需要通过微电脑注药泵集中管理系统软件上的节点操作,把网络泵添加进网络系统,就会根据需要自动生成通信路径。网络泵网络完全具有Z-wave网络的优点,采用了动态的路由协议,网络泵网状网络中,任何一个网络泵都可以作为路由器或接入点。如果最近的接入点受到信号阻断的影响,那么还可以将数据路由到另一个网络泵。数据以这种方式不断地从一个网络泵“跳”到另一个网络泵,直到到达需要读取数据的网络泵,非常适合医院网络泵组网的需要。在本系统规划中,病人携带注药泵在距离Z-stick100m内的位置,PC软件都能读取网络泵的状态数据,实时了解泵的状态。

2性能测试

2.1通信节点测试

可靠性测试一般有3种方法,即测试比特错误率(BER),帧错误率(FER)及通信错误率(CER)。网络泵模块中一般使用通信错误率(CER)来表示网络泵节点通信间的可靠性。假定在一个网络泵无线通信系统中,给药者携带网络泵离Z-stick30m,通过测试可以得到,网络泵模块的通信错误率(CER)小于10-6。

2.2组网测试

通过微电脑注药泵集中管理系统软件,可以方便地进行组网测试,软件界面。当有某网络泵要加入网络时,点击增加节点,这个网络泵就会自动加入网络,主控制器将给它分配与这个网络相同的HOME.ID,并同时拥有不同且依序的NODE.ID。

3网络泵系统分析

本系统把Z-wave用于智能家居设计的方案,根据其特点和优势用于无线医药设备通信系统中,开发出网络泵无线通信系统。本系统具有以下特色和创新:

(1)对医院里比较分散的注药泵采用了Z-wave的组网方式,组网简单、快捷。

(2)由于协议的紧凑降低了整个系统的功耗。

(3)把智能家居中的Z-wave技术的应用扩展到了医院的注药泵的无线通信系统,充分发挥了Z-wave的技术特点。

4结论

第5篇:通信网论文范文

在建设心电网络之前,心电图机是采用热敏纸记录心电图,门诊、病房心电图检查依靠人工模式。随着医院患者越来越多,心电图室患者等候时间很长;心电图数据无法进行数字化保存,更不能全院共享;心电图检查设备大部分是单机工作形式,心电图资料大量流失的问题一直阻碍着心电图室的发展。面对心电图检查不能实现网络共享、不能获取患者申请信息,不能连接电子病历(EMR),不能使用电子签章、不能实现电子扣费和网络查询等问题,心电电生理检查的数字化、网络化已经是势在必行[3]。

1.1心电网络建设情况

心电网络系统的建设,其本质就是一套完善的心电检查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心电检查开单、患者就诊、数据存储、数据读取和展示等功能模块,我院网络系统心电检查流程。首先从HIS获取患者申请信息,连接进入PACS、EMR,然后使用电子签章、电子记费、网络查询等共享患者信息,实现院内所有临床科室的床旁心电图采集传输,建立心脏病患者资料库,为心电图检查建立全新的集中式工作模式。在门急诊建立诊断中心,安装门诊预约登记系统、电子叫号系统、医生报告诊断系统、主任审核系统、夜间值班诊断系统,心电图机采集设备联网,统计检索管理系统。心电图检查包括预约登记、电子叫号、记费、检查、报告、集中存储、临床共享、统计检索等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病房配备手持移动式心电图机,建立床旁心电图采集模式;同时通过WEB浏览系统或HIS医生工作站进行全院临床信息共享。信息化建设方面,需要安装心电图数据服务器、存储服务器,与HIS、EMR、门诊一卡通等系统进行集成对接[4]。

1.2建设效果

1.2.1简化患者检查和报告流程我院现有心电网络自2010年开始建设至今,已经顺利突破了心电信息的网络化、集成化、数据集中存储等难点。现在,医生只需要在医生站开具相应医嘱之后,患者即可凭借手腕上的腕带至心电中心进行心电检测。检测完毕后,检测结果经相关心电医生分析后,分析与检测结果一并上传至心电网络,医生只需在自己的医生站即可查看检测结果及心电医生的检测分析。通过系统建设,在各个科室现有常用软件上(如EMR系统)添加心电信息管理平台的相应接口,使门诊、病区等整体区域心电图检查流程化,专家在线诊断,提高诊断精确度与标准。检查后的结果由专业的医生集中处理,通过WEB方式将报告在全院医生工作站上,实现心电图信息图像全院并共享。临床医生可以获得专业的图文诊断报告,可以看到心电图原始数据以及保存的心电图资料。临床医生可以在区域内任意电脑上浏览电子心电图报告,随时打印,方便会诊[5]。

1.2.2心电网络数据库建设心电网络的建设,解决了心电图数据集中存储的问题。通过建立区域的心电图数据库,为将来患者再次就医提供历史资料,也为医院各种心脏病统计学提供数据基础。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积累临床资料,资源共享,广泛讨论;②从个案的心电图资料中发现共性的特征,总结经验,有助于这类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正确合理治疗;③随时观察、对比,改善预后,提高诊疗质量;④为青年医师、基层医生提供临床心电图信息资料,指导临床研究方向,促进学科诊疗水平的提高。

2发展方向

2.1检查部分对于心电检查部分来说,其发展的趋势是逐渐向临床靠近,目标是通过移动心电检查设备的使用以及对科室医生的培训,让患者在床边就能及时完成心电图的检测,同时将检查数据实时传送到诊断中心,通过网络将结果展现在医生的电脑上。我院对无法移动或行动不便的患者,由科室专人负责使用手提式移动心电检测设备对其进行心电检测。但检测结果无法上传至心电检测中心。下一步建设的目标就是选用带有无线网络连接功能的心电检测一体化设备,通过现有的医护无线网络,实时上传检测结果,避免后期数据与系统分离,也减轻医生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6]。

2.2诊断部分建立统一的心电检查诊断中心。当各个检查点完成检查后,由系统自动将数据传至心电诊断中心,采用国际通用的诊断用语库编写报告,提供丰富的报告诊断库,避免过多的键盘输入,快速的报告输入,支持心电图原始报告多次对比功能。建立报告网络系统,将临床送达的心电图进行诊断报告网络,缩短医生获得诊断报告时间。诊断医生可以将接收到的心电图进行自动报告录入、给出标准报告,经WEB系统给临床医生,临床医生可以在医生工作站或护士工作站上获得心电图诊断报告。并支持心电图、测量分析参数、心电图特征描述、心电图诊断等报告输出[7]。

3存在的问题

心电网络的建设给患者、医生带来便捷和高效的就医过程,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如网络传输不稳定、临床医生技能不熟练等问题。所以,随着心电网络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为了保证其日常的正常运转,需要投入大量的维护工作,如:系统与硬件供应商的售后服务;信息中心的网络保障和应急方案;临床科室正确使用设备,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尽量减少和避免无效心电图的产生;心电图室在保证日常工作正常开展的同时,还需要对以上工作进行协调、支持与帮助。

4总结

第6篇:通信网论文范文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无线局域网在应用过程中具有诸多优势,其主要优点如下:(1)具备较多的灵活性和移动性。在无线局域网中则可以在信号覆盖的任意方位内都可以接入网络,具有其强的灵活性。除此之外,无线局域网还具有另一个优势,那就是移动性。一般来说,用户可以在连接到无线局域网的空间内随意的移动计算机设备,不会受到网络的限制。(2)在无线网安装过程中很便捷。由于网络的建设周期长,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也非常大,常常需要破坏墙体和地面来进行管道穿线工作。而无线网络的建设通常只需在安装一个或多个接入点设备后,便可以在整个空间内覆盖上局域网络,这样不仅可以免去对于环境的破坏性,还能够减少网络施工的工作量。(3)无线局域网便于网络的规划和调整。对于办公地点来说,一旦架设了有限网络,就很难对其进行更改,而且重新布线施工是一个耗时、耗力、耗钱的过程。所以,相对来说,采用无线网络就能够尽量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还能够节省时间和人力,最为重要的是了节约经济成本。(4)采用无线网络易于扩展。在无线局域网中具有多种配置方式,因此用户可以根据具体需求来对其进行灵活的选择。无论是从只有几个小用户的小型局域网还是拥有上千用户的大型网络,都可以采用这种网络方式,这是有线局域网所不能比拟的。

2无线局域网的基本设备

2.1无线网卡

网卡又被称为网络适配器,它是将计算机和网络电缆连接在一起的基础设备,因此,只要采用无线信号,计算机之间就能够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其功能和普通的电脑网卡相同,区别只是在于不用进行有线的连接。

2.2无线AP

无线AP指的是无线接人点,英文缩写为AccessPoint,主要用于无线网络的无线交换机中,它是无线网络的核心。一般情况,无线AP主要用于家庭、大楼以及园区的内部,如果移动计算机的用户想要进入网络中,就需要先进入到有线网络的接入点中,从而使得信号的覆盖范围远达几十米,甚至到上百米。

2.3无线天线

无线天线是指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将传输线中的电磁能转化为自由空间的电磁波,或者是将空间内的电磁波向传输线中的电磁专用设备转化。一般当无线网络的网络设备之间相距较远时,信号强度就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不断减弱,与此同时,信息的传送速度也会降低,这样就会导致无线网络没有办法正常的运行,这个时候就又要借助无线天线来增强所接受或是传送的信号,保证无线网络的正常运作。

2.4无线路由器

人们所熟知的无线路由器是指带有无线覆盖的路由器,一般在路由器的应用下,可以实现用户上网和无线的覆盖。另外,无线路由器可以将其无线和有线连接的终端都分配到一个子网中,从而使得子网内的各种网络设备更加方便的就能进行数据的交换。

3结束语

第7篇:通信网论文范文

层次化保护控制系统从体系架构上划分为就地层、站域层和广域层,如图1所示。三层保护协调配合,构成以就地层保护为基础,站域层保护与广域层保护为补充的多维度层次化继电保护系统。就地层保护是面向被保护对象分布配置的“贴身防护”,保护功能配置遵循现有的继电保护相关规范,其接入信息仅来自被保护对象所在间隔,强调的是保护相关回路简洁可靠和保护的速动性。站域保护控制系统配置单套保护的冗余保护、部分公用保护及相邻变电站元件后备保护。它能够充分利用全站信息,快速、可靠判别故障区域,加速后备保护动作,并可不经就地级保护及测控装置直接作用于断路器智能终端。同时,根据电压等级的不同及变电站承担任务的不同,站域保护也配置一些控制功能,包括备用自投、小电流接地选线、低频/低压减负荷等。此外,站域保护还作为广域保护服务子站为广域保护提供站内采样值和开关量信息,并接收、转发广域保护主站发出的控制命令。广域保护系统包括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控制两方面。广域保护基于广域信息实现广域后备保护;接收区域内及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MU)数据,进行安全稳定评估分析;并依据稳态数据进行潮流分析、切负荷策略制定。

1.2各层次配合关系

如图2所示,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就地层保护作为第一时限保护,保护的速动性好,相关联回路少。就地保护整组动作时间一般为0~20ms。在就地保护工作的同时,站域保护与广域保护同时进入程序判别阶段,如果故障能够成功切除,则站域保护和广域保护自动返回;若就地保护未动作,站域保护基于站域信息的判断实现故障切除。在时间配合上,站域保护处理一般会增加一定延时。若站域保护仍未动作,则由广域保护实现故障切除。广域保护的跳闸延时较站域保护动作时间更长。根据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的规定,广域控制的时间限定在0.1~100s的范围内。在极端情况下,如变电站直流消失,站域就地全部失效时,由广域保护通过跳其他变电站实现故障切除。

2层次化保护系统通信系统分析

2.1站域保护

站域保护装置涉及变电站的多个间隔信息,如:各间隔的采样值、GOOSE和对时信息等。因此对过程层通信系统有着较高的要求,包括网络流量、网络延迟。本文以某220kV典型配置为例进行分析。(1)网络流量分析根据文献[9]所述的计算方法,对于采样值流量,按照20个模拟量通道,以典型的每周波80点采样、每帧1个ASDU进行计算;再加上GOOSE流量最大约为1.2Mb/s,可以计算出每个间隔流量可达到8.33Mbps。220kV侧按9个间隔、110kV侧13个间隔、35kV侧3个间隔,共25个计算,可得到总带宽达到208.2Mbps。若带宽占有率不超过40%,过程层交换机带宽需达到520.5M。对于220kV电压等级(含35kV等级),可以得到带宽为99.96Mbps,对于110kV间隔,总带宽为108.29Mbps,需要多百兆网口或采用千兆网络。(2)网络时延分析根据文献[10]所述的计算方法,以图3所示的交换机配置方案,间隔交换机采用百兆光口,主干交换机采用千兆光口,考虑最极端的情况,站域保护装置连接的间隔数为25个来计算网络时延。一个IEC61850-9-2SV采样数据帧的最好和最坏情况下延时、抖动分别是27.992μs、71.24μs和43μs;一个GOOSE数据帧的最好和最坏情况延时、抖动分别是22.448μs、48.56μs和26μs。文献[11]规定微波通道(光纤通道参照执行)传输主保护信息时传输时延应不大于5ms。对于保护装置来讲,这样的延时和抖动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因此,从网络流量分析和网络时延分析两方面确定:对于一个典型的220kV的变电站,站域保护按全站配置或按照电压等级配置均可;但对于电压等级较高或者间隔较多的变电站来说,可采用按电压等级配置站域保护的方式,以保证充分的网络带宽。且在两种情况下,百兆口都难以满足数据传输的要求,均应采用千兆口以满足全站数据采集的需求。同时,由于就地保护已经备有主后备功能完善的保护,因此站域保护只需单配即可。

2.2广域保护

广域保护装置涉及多个变电站的信息,如:参与广域差动的各间隔的采样值、GOOSE和对时信息等。因此对广域通信系统有着更高的要求。按照本文的层次化保护系统方案,广域保护通过站域保护间接接收采样值信息,且站域保护将站内数据打包以24点上送到广域网络。本文仍然从网络流量与网络延迟两方面进行分析。它们与广域保护监管范围大小直接相关。本文以图4所示的区域范围为例进行分析。(1)网络流量分析广域保护实现基于差动原理和方向比较原理的站与站之间的后备保护。因此,它只需要接入差动区域内各个变电站与其他变电站相连间隔的信息形成广域保护的信息来源。接入广域网络的间隔数量=220kV站A3个间隔+220kV站B6个间隔+110kV站A1个间隔+110kV站B2个间隔+110kV站C1个间隔+110kV站D2个间隔+110kV站E2个间隔+110kV站F1个间隔=18个。按上节描述的计算方法,每个间隔的采样值流量S=223字节×8bit/字节×50周波/s×24帧/周波=2.14Mbps。GOOSE流量最大约为1.2Mb/s。每个间隔的总流量为3.34Mbps。按照18个间隔计算,广域网络的总流量可达到60.12Mbps。(2)网络时延分析由于站域保护送出的数据已根据广域时钟系统的时间将采样信息打上时间标签,然后通过广域通信网络转发至广域保护系统。因此,在计算网络时延时只需要计算从站域保护装置—广域保护装置之间的网络时延。此时,以平均传输100km,经过一级交换机设备计算。同样按照参考文献[10]所述的计算方法,可得网络延迟,计算结果满足广域保护对延时的技术要求。综上所述,从网络流量分析和网络时延分析两方面确定:按照每个间隔3.34Mbps流量分析,广域保护宜采用千兆网络。同时,由于广域保护控制系统的网络时延主要体现在各变电站信息的远距离传输上,在选择广域保护控制系统的配置地点时应考虑全局物理距离最近的变电站或调控中心。

3网络报文时延可测技术及应用

站域保护、广域保护需要采集多个间隔甚至整个变电站模拟量和相关开关量信息,宜采用网采网跳的实现方案。常见的同步解决方案是,跨间隔保护依赖于统一的外部时钟来保证采样数据的同步性,当失去外部时钟时,跨间隔保护将退出运行甚至误动,这也是网采方案被质疑的重要原因。根据交换机的存储转发特性,报文进入交换网络由交换机根据资源情况进行随机交换,交换路径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物理资源的竞争增加了报文在交换网络中时延的不确定性,难以满足同步的要求。如果交换机可以测量传输延时并将此延时发送给保护装置,保护装置再基于该延时通过软件重新采样来实现各路模拟量的同步,就可以实现保护装置不依赖于对时实现装置同步的目标。

3.1交换延时的计算方法

本文提出一种传输延时可测的技术,可准确获得交换机的延时,并写入SV报文,站域保护、广域保护可进行读取并补偿。以图3所示的间隔1的数据到达站域保护为例说明该技术的具体实现方式,如图5所示。交换机拥有硬件接收时间戳记录模块、硬件发送时间戳记录模块和驻留时间计算模块,用于记录报文接收和发送时的时间点和报文在当前交换机的驻留时间。当间隔1的报文第一比特进入间隔交换机1的P1端口时,交换机的硬件接收时间戳记录模块记录下此时的时间t1,然后硬件发送时间戳记录模块记录下此比特离开间隔交换机1的P2端口时的时间t2,驻留时间计算模块求得此时的驻留时间t1=t2-t1,并写入该报文中;同理,可得到该报文在过程层主干交换机中的驻留时间t2=t4-t3,并将其与在间隔交换机1中的驻留时间t1叠加得到当前报文总传输时延t=t1+t2。此时终端的保护装置可解析报文,从而得到网络总时延,并根据此时延计算出采样报文的原始时刻,然后通过重采样进行同步。多级交换机级联情况如上述步骤依次叠加报文在新交换机的驻留时间值并转发,直到报文到达保护或测控装置。

3.2交换延时的标记位置

智能变电站采样值报文采用以太网帧格式承载,交换延时的标记位置有两种方案,如图6所示。(1)采样值报文的保留字段(方案1)根据最新的第二版IEC61850协议规定,在报文中,SV和GOOSE报文以太网帧格式有4个字节的保留字段,分别为Reserved1和Reserved2,其中保留位1(Reserved1)0字节的第8个比特已经被定义,本方案使用了其余31个保留位之中的30个,因此可在不影响规范中定义的功能的基础上,使用该保留字段存储报文网络传输时延数值。存储方法是将t值转换为二进制数值,由最低位向最高位依次写入传输时延数值,如图7所示。该方案所存储的延时数值位置相对固定,交换机无需对整帧报文解码,资源开销小,不影响交换机的性能指标,但未来可能会与IEC62351标准的使用产生冲突。(2)通道延时的品质位(方案2)如图6所示,在报文中SavPdu中有4个字节的通道延迟品质位。本方案将延时值报文按照相同的方式写入报文中。但由于采样值不固定,导致延时数值的位置不固定,交换机需要对每个报文解码,资源开销大,但可通过改善交换机的性能来满足对时精度10μs的要求。本文推荐方案2,它具有更好的灵活性,且不会与IEC62351标准的使用产生冲突。

第8篇:通信网论文范文

1.1公安网络系统中软件设计问题

由于公安网络系统的安全防护软件的开发周期与早期的系统分析不适合当前安全防护形势的原因。其公安网络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中存在很多的安全楼同,这些漏洞的存在将对网络的正常运行构成很大的隐患。

1.2病毒的防护漏洞

公安网络目前对网络病毒的防护手段十分有限,没有建立专用的计算及病毒防护中心、监控中心,这同样对公安网络的安全造成巨大隐患,“尼姆达”与“2003蠕虫王”等网络病毒曾对公安网络造成想打的危害,造成网络拥堵、降低性能,严重扰乱了公安系统的正常工作秩序。

1.3信息安全的管理体制不完善

公安网络系统是与公共网络物理隔离的系统,但是还未在整体上建立完善的安全结构体系,在管理上缺乏安全标准以及使用条例,甚至有些地方公安网络中的计算机出现公安网络与公共网络同时使用的现象,这都对公安网络的信息安全带来不可忽视的安全威胁,使非法入侵者有着可乘之机。

2公安网络的信息安全体系结构设计

公安网络的信息安全体系结构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该体系对安全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因此本文设计了比较完整的安全体系结构模型,以保障整个系统的完备性以及安全性,为公安网络的信息安全提供切实有效的安全服务保障。本文在借鉴了多种成熟的信息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并且根据国家公安部提出的具体保障体系的指导思想,设计了适应我国公安网络的信息安全体系。该体系从安全服务、协议层次以及系统单元三个维度,综合立体的对公安信息网络的安全体系进行了设计。这个三个层次均包含了安全管理模块。

2.1协议层次维度

本文从网络的七层协议模型来设计公安网络的安全体系结构中的协议层次。每一个协议层次都有专属的安全机制。对于某一项安全服务,安全实现机制随着协议层次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审计跟踪的安全服务项目在网络层,主要对审计记录与登录主机之间的流量进行分析,对非法入侵进行实时监测。病毒防护层一般在应用层实现,一般用来对访问事件进行监控,监控内容为用户身份,访问IP,访问的应用等等进行日志统计。

2.2安全服务维度

公安网络的信息安全体系中包括的安全服务有,身份识别认证、访问控制权限、数据完整性和保密性以及抗抵赖组成了安全服务模型。在安全服务模型中,每一个安全服务对应着不同类别的应用。这几种安全服务模型不是独立的是互相联系着的。进入公安网络安全体系的主体登录系统时,要进行身份识别认证,并且查找授权数据库,以获得主体访问的权限,如果通过验证与授权,则对访问信息进行加密返回至主体,主体通过解析进行信息获取。并且,主体访问的过程被审计跟踪监测模块记录,生成访问日志,以便日后进行查验。

2.3系统单元维度

公安网络的信息安全体系的实施阶段,上述安全服务与协议等要集成在物理单元上,从系统单元的维度看,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首先,物理环境安全,该层次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基本设施安全,能够有能力应对自然灾害以及人为物理误操作对安全体系的基础设施的干扰以及破坏。其次,网络平台的安全,主要保证网络的安全可靠运行,保障通过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信息的安全。最后是应用系统的安全,该层次提供了访问用户的身份认证、数据的保密性以及完整性,权限访问等。

3总结

第9篇:通信网论文范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社会内充斥着大量的信息,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方式变得多种多样,计算机网络的建立成为了实现资源共享的平台,给社会大众提供了更多的强劲的通信手段,目前现有的最成功的广义网络就是Internet网络,从1993年开始,Internet网就已经覆盖了超过一万多个的互联网络,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相当大的动力。但是,由于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所以每一个计算机网络都是基于特殊的需要而被建立的,在建立时使用了多种数据的交换和组合的方式,由此造成了计算机通信网络内的众多网络空间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以目前的技术是不可能完美的将众多的网络连接在一起的,只能加大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技术,使得全球的网络可以形成一个大型的全球信息交换网,这便是计算机通信网络互连技术的由来。计算机通信网络的互连技术使用的前提就是不改变任何一个网络的体系结构,只是将网络间的信息联络途径扩大,争取做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同时不能延误了原先网络的正常使用,在构建这一计算机通信网络互连技术的模型时,逐渐形成了一个网络体系的标准结构,也是就是ISO的OSL/RM。

二、计算机网络的互联技术

由于网络内的分层体系结构,网络互联技术在四个层面上被定义:

2.1物理层上的互连物理层上的连接只是停留在硬件方式上,也是计算机通信网络互连技术中最简答的连接方式,这种物理层面上的连接使用的是信号之间的重发和转发,不但扩大了网路的传输距离,还可以使用中继器的设备互连。

2.2链路层上的互连在这个层次上的互连指的是连接器的互连,被称为网桥,这是一种在逻辑链路层将数据进行存储和转发,这样可以实现互连,这种方式的互连不但可以放大中继器连接中的通信信号,还可以简单的将寻址和路由选择的功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快速便捷的找寻到分组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还可以确定到每一个准确的子网中,不仅如此,还可以快速的找到解决计算机通信网络中出现的差错控制问题,给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数据传输通道带来一条无差错的通信渠道。

2.3在网路层上的互连采用路由器设备在网络层将数据帧存储转发,可以实现计算机通信网络的互连,路由器具有流量的控制、差错的控制,网路互连管理功能,使得计算机网络可以以最佳的方式为现代人们提高服务。

2.4高层互连在传输层以及传输层以上的连接器都被称为网关,在高层互联网中的链接器中进行连接器网关比较复杂,所要求的功能也就不尽相同,所以高层互连的复杂性完全取决于互连的网的帧、分组、报文以及协议的差别程度如何,通常对不同类型的网络而言,他们的帧和分组以及报文的大小都是不相同的,在高层互连中,差错校验的算法、最大分组的生存周期以及无连接协议还是面向了连接的协图1议以及计时值的不同。如图1显示。

三、网络互连的关键技术

1、网络体系结构之协议规约的标准化、规一化,这是互连网的前提。

2、寻址的标准化统一化。当各类异构网络具有不同的名字空间、不同寻址方法时,或者是同构网络,在互连后寻址空间进一步扩大,因此只有借助于路由器,:灵活标谁化的地址空间,才能迅速有效地寻到信J息的目的结点。X.121标准是关于公用数据网络的制作国际间寻址的结构标准,它采用1位国别号,3位网络号,还有为识别公用数据网中DTE(数据终端设备),共10位的编址方案。

3、依据不同的网络互连环境,提供不同的互连技术方案,如前第一节所述的中继器、网桥、路由器与信关。例如在Noven网络里,其网桥可以同时连接四种不同类型的LAN网络。

4、多种主机、多种协议的网络兼容——TCP/玲协议互连技术。网络互连的复杂性还涉及到结点的多种主机、多种类型的本机操作系统,以及网络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多种协议。主机操作系统是本机操作的控制核心,而网络操作系统则是网络用户进行交互时的控制系统,因此实现多种操作系统都能兼容地支持一个网络的实质就在于实现多种主机操作系统与网络操作系统的接口,即一个网络操作系统对某一类主机都应具备一个相应的运行于此机的新版本。

5、应用程序在互连网中的兼容性。应用层是用户与网络的界面,在互连网中用户进程的交互才是网络操作最终的目标。然而,用户的需求是千变万化的,如果不用协议去约束应用系统,使之标准化,那么网络上的用户交互实际上仍是无法进行的。目前在网络应用层上已经标准化的应用系统中,流传较广的有:信报处理系统—MHS、文件传送访问及管理协议—FTAM、还有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上的开发工具、高级语言编译程序和网络汉字系统等。网络上的应用程序系统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这就是应用进程的一对多关系。这种关系就要求网络上的软件必须是多用户的可重入的软件系统,否则,它就不可能在网络环境中正确地运行。对数据库管理系统而言,就要求其记录是可以加锁的;而对网络汉字来讲,其汉字库应能够为多用户所共享,而不是单用户DOS的汉字系统,这些要求给网络应用层系统的开发带来了一定的工作量,它是从单机上升到网络系统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对于计算机通信网络互联技术中的使用的设备

4.1中继器中继器是计算机通信网络互联技术的硬件支持,是存在于物理层的协议,在中继器的帮助下,计算机通信网络内可以将简单的二进制码在两个网络之间互相传输,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中,中继器可以将正在传递的信号进行放大的处理,但是不能去除掉网络上的分组,因此单纯的在计算机通信网络内使用中继器只会加速互联网内个网络之间性能的恶化,所以还要在互连技术内加入桥接器。

4.2桥接器桥接器是作用在数据连接层的技术支持,实现的是计算机通信网络内软件与硬件之间功能实现,当信号在两个通信网络之间传递的时候,桥接器可以实现对信号的传输和过滤,还不回对信息作出修改,还可以使用桥接器做到增加帧缓存的功能,增强了桥接器之间的匹配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流量的控制,满足了现代社会下人们对于通信速度的需求。图2

4.3路由器路由器在计算机通信网络互连技术上实现的是对于传递的信息的分组与转发,对于传递的信号,路由器可以在对信号进行了初步的分组之后将信号一站一站的继续传递下去,路由器在计算机通信网络内分为动态与静态两种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的通信网络越来越趋向于动态方法。路由器互连技术的结构如图2显示。

4.4网关在应用层内,网关设计主要是为了完善软件在计算机通信网络之间的作用,执行了各个层次之间的协议转换的功能例如可以智能的选择网址、路由器等,网关使用在不同网络的互连之间是最为正确的,同时还对传递的信息进行了加密技术的处理,这样一来增加了人们对于通信网络的信任和使用。

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