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风险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财务成本风险
对于银行这种金融机构而言,顾客在银行的存款就是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也是银行的根源动力,银行存款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的存在价值和自身品牌影响力。在国内外银行林立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各大银行争相竞争市场份额,以此来奠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不能忽略的是银行在以存款为衡量实力的同时也需要支出作为参考依据,存款和支出相互紧密联系,协同运作维持银行的运转。大多数中小企业资金实力过于单薄,集资能力略显不足,所以银行成为中小企业最大的投资。但是,银行也需要大量资金流动维持运转,银行不会对某一企业长期的进行借贷,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确保银行的资金安全和回收,与此同时导致了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企业将面临大量的债务风险纠纷。从另一个角度上来分析,如果银行对所占有的大量资本未加以利用,充分的使其发挥存在价值,就会导致资金堆积,银行内部财务成本增加,不利于银行的利益平衡。
在以往金融体系中,会计核算是衡量其运营情况的重要方式,虽然会计体系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逐步适应了新时代的变化,但是其中还是存在着些许不足,需要完善和改进。比如银行在为客户办理大额资金体现业务之时,由于银行职员风险防范能力较弱,对大额的资金业务越权办理,导致了资金迟迟得不到审批,影响了办公效率和顾客的时间。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大量的伪造单据进入市场,这些伪造的单据对于银行在审查核对之时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假票据的大范围流通,主要原因是银行内部职员和领导阶层对于票据的真伪认识能力不足,对于风险的发生没有提前的预防,难以做到有效的分辨真假。
(三)审查核算风险
审查核算风险主要是指在一定时期,对于处理各项业务的存根,票据,根据所记录的信息进行统一分析整理。而由于职员对于票据的保存和账目的留存意识不够,核算技能不够专业,导致账目出现差异。也是由于伪造票据的广泛流通,导致了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用其进行资金诈骗,来获取利益,这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核算的难度和任务量。金融体系内部资金不明确往往是因为员工在办理业务时标注不明确,会计在工作时的不认真,票据随意摆放,最终导致了问题发生后难以找到相关负责人。
(四)会计人员风险
金融行业中,会计人员是通过详细的数据来记录下企业或者金融机构的经济活动,以此展现企业的效益情况。在当今社会信息失真的大量事例中可以看出,会计人员为了谋求自身私利,在企业经济活动账目中做出改动,使其账目失去了原有的真实性,导致无法在数据上反映企业或金融机构的运营情况。会计人员所做出的掩盖真实信息,谋求私利的一切活动,都违背了道德原则,甚至有的会计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情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影响,因此所做的大量有损真实会计信息的活动都可能影响到企业或者金融机构在决策上的正确方向,制定不符合企业自身真实情况的战略部署,从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造成金融会计风险的原因
金融会计所引发的风险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金融机构或企业内部制度不够完善,而因为管理模式导致的金融会计风向的原因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一)会计自身素质较低
会计是掌握企业经济活动命脉的关键人员,而金融机构或企业对于会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首要是针对会计人员的考核。由于会计人员在工作之中并没有认识到微小的失职将会为企业或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损失,严重的情况下,企业会损失大量资金,从而导致难以维持正常企业运转,最终结果自然是宣告破产解体。
(二)内部会计制度存在缺陷
在跟随时代脚步发展的同时,企业在管理制度上相应进行创新改革,会计这一工作岗位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还有部分企业会计制度的建设没有紧跟时代步伐,管理模式依旧是以往的制度方法。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就促进了会计风险的产生,制度的不完善必然造成企业或金融机构蒙受巨大的损失。
三、会计风险的防范化解
(一)改善会计整体素质
在企业的市场经济活动中,会计的突出作用显而易见。在一些企业中往往存在着企业会计失真的情况,会计人员基本素质不够专业,难以胜任会计的工作需要,由此看来对于会计素质的提升是推动企业发展刻不容缓的必然选择。
(二)完善会计监督制度
在企业的经济发展中,随着时代的进步相应的会计制度也需要推陈出新,以崭新的姿态来满足企业的会计需求,建立相应的会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会计人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促使会计人员对会计工作有明确的认知。同时在对会计制度的完善改进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会计的监督工作,对于金融会计监督过程中屡次2015年第3期下旬刊(总第583期)Times出现的不良影响,这就需要在上层领导阶级的带领下,员工和领导阶级共同来建立完善监督体系,合作建立的监督体系体现了内部的凝聚力,从根本上有效的规避风险,同时在风险来临之时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四、结论
一、企业会计管理面临的风险
1.企业内部风险。企业会计管理人员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企业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会计管理和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会计决策缺乏真实有效的信息,决策者在做决策是带有一定主观性,在筹资、投资等方面易产生决策失误。资产的流动性及盈利能力差。资产的流动性一般指资产的变现能力,资金缺乏、存货积压等是资流动性不强的表现;企业想要抵御财务风险,必须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利润是企业长远而稳定的资金来源,也是企业偿债和信用的保障。盈利越强,引发财务风除的可能性就越小。会计管理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会计管理人员要有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但现有的许多会计人员却不丰富的业务知识,业务素质不高,专业技术也很低,不按照新规定开展工作,对法律条文知之甚少。不符合新时代对专业会计管理人员的要求,是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2.企业外部复杂多变的宏观、行业、经营、竞争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日新月异,飞速变化,这些因素存在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这势必要求企业决策者们要更多的适应它们的变化,紧跟国家发展政策。而企业能否适应其变化取决于未来的获利能力,取决于企业的资金规模、主营收入及利润等的增长。
二、企业会计管理中风险控制对策
1.企业会计管理人员加强对财务风险的认识。树立风险意识,健全内控程序,降低或有负债的潜在风险。对企业内可能产生的各种会计管理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如订立担保合同前应严格审查被担保企业的资信状况;订立担保合同时适当运用反担保和保证责任的免责条款;订立合同后应跟踪审查被担保企业的偿债能力,减少直接风险损失。2.保证提高决策能力,保证决策客观性。企业财务决策模式的层级是一个不断深化、提升的过程。企业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财务决策能力处于哪个层级,做到心底有数,针对该层级的要求解决相关问题,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的经营风险、财务状况、市场环境等总是处于变动之中,新情况、新问题会不断出现,因此每过一段时间,企业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财务决策能力,不断优化业务过程与提高风险控制能力,更好地为企业经营总目标服务。企业财务决策能力层级应当从实际出发与企业财务决策的需要相匹配。在财务决策能力变迁的路径中,应注重成本效益原则,即应考虑对财务决策能力改进措施的投入与给企业总体发展带来的效益之间的关系。在决策过程中在经过反复论证的情况下听取大多数人的意见,避免决策的主观性,决不能背离企业财务决策的目标服务于企业发展这个总目标。3.加快资金周转速度。缩短销售周期,及时收款,反思经营模式降低存货,及时付款,这样能让现金余额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并保证科学的财务计算方法,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在实际操作中,需要非常好的计划,并有短期融资能力,才能做到这一点。4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选拔事业心强、工作认真负责、品质优秀的人从事会计工作,并定期对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有计划的进行轮换,促进会计人员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在会计人员的聘用上,应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着重考察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度,为会计从业人员建立诚信档案。在选拔会计人员的时候还应当考察其专业胜任能力,做到德才兼备,从源头上把好会计人员的素质关。把道德教育溶进每一个会计人员的内心,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贯穿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之中,做到会计行为合法合规。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准确完整;遏制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有利于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是降低会计风险的有效途径。5.加快会计法规建设,完善会计监督体制。加快《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相关法律建设,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对违规违纪的单位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曝光,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纠。使得会计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有章可循,减少会计从业人员运用职业判断的概率,尽量减少会计从业人员执业行为的主观性,防止借以粉饰和操纵会计信息的行为,人为地加大会计风险。内部监督主要是通过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来减少单位内部的会计风险。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建立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通过建立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形成一系列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措施,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与制度化,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外部监督主要是通过加强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社会监督主要依靠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依法对受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并据实做出客观评价。
作者:周仪亮单位:中国海洋大学会计系财务管理专业
会计电算化的审计工作正常进行需要审计员与计算机共同完成,完全颠覆了传统审计工作的流程。不仅如此,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工作还减少了对其他非数据资料的审核,这也是造成审计风险的一个理由。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软件制造商将目光转向了工作软件的制造和研发。但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总会有一些人员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放弃个人的职业操守。在对软件编译的过程中,加入一些可以盗取数据信息的程序,然后盗取商业信息获得更多的利润。这也是一些商家,宁愿以高价工资聘请审计员,也不愿意使用高效便捷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原因。与纸作比较,会计电算化的磁盘存储更容易遭到破坏,潮湿的环境、带电的环境都会给储存磁盘带来一定的损害。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的操作不当也会造成磁盘的损害。
2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风险
2.1报表上的财务数据风险
所谓的财务数据风险指的是:磁盘储存的数据因为某些原因与实际数据存在着差异。传统的数据报表是由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一个一个收集记录的,人为更改在审查时是有迹可循的,而对于会计电算化下的数据直接通过计算机存到磁性存储器中,抹去了审计工作中的可见线索,加大了发现问题的难度,与此同时也会方便那些想要无声无息改动数据的非法人员。
2.2职务监督的危险
职务监督危险又称作内部控制危险,这一危险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以及职务独立。在会计电算化下内部控制的形式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方式,将原本外在可见的监督链条,转化成了内在的文件程序传输,这种模式就使得每个环节的数据对其他环节的管理人员是不可见的,这样使数据失真的几率就会增加,审计结果的错误率也会相应的提高。
2.3软件系统错误
现今软件市场,玲琅满目的商品,大多是有待完善的,这是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而且很多操作人员,对计算机的基础硬件设施的保养的观念不强,设备长期处于潮湿、高温、非法操作等,导致其内部软件自身受损。
2.4操作风险
会计电算化不是独立工作的个体,它需要计算机和操作人员之间进行合理的协调,所以工作时,就会相对复杂,高技术要求扩大了审计对象的范围,是信息相互交错,这就增加了操作人员对其使用的难度。即便是有较高资历的专业审计人员,如果对其使用方法掌握的不够熟练精通,不适应其工作的模式就会增加审计难度,导致更高的审计风险。
3如何应对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风险
3.1制定更完善的审计标准
一个新事物的出现,与其相关的一切都要随之提高到一个符合新事物的高度,这样才能降低工作中的错误率。所以面对审计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方法,其得出结论的标准一定要从其传统标准中摒弃与现今不符合的部分,添加能够让审计结果更加精确的规范。侧重于审计人员的相关证书的审批标准、计算机的系统内部控制的监管、规范其发展的方向,使之向国际水平靠拢,让审计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无限的接近零。
3.2完善开发性能更高的审计软件
审计软件是审计工作的检查官,它可以直接对计算机系统内的储存的多个数据报表进行同时审核,但是现在市场销售的审计软件有的是低效而技术成熟的,但是大部分还是处于发展阶段,其内在的程序衔接不够紧密而且针对一些审计环节的程序没有添加进去,是软件的安全性大大降低,使用新技术为的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审计风险,然而这些不够完美的软件是跟不上时代节奏的。而且在实际的应用中数据采集软件依附于审计软件的,这是数据采集的过程中会收到其他程序的干扰只是数据采集错误,所以在软件开发的工作中要特别的将数据采集软件独立分离,保证审计工作的正确的基础。
3.3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
计算机知识以及其应用技术是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基础,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和设备在不断升级更新,对操作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对数据处理、系统管理、审计软件的应用技术等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如果说,计算机和软件自身问题解决需要时间,那么对于应用者掌握的知识与技术不够纯熟而导致的问题是可以通过技术培训在短时间内完成的。
4结束语
网络会计信息失真风险大概存在如下几种情况:
(一)技术风险
网络会计具有鲜明的信息化特征,构成网络会计的核心要件就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而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也存在风险,一旦出现技术风险,就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不良影响。总的来看,技术风险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其一,软硬件自身问题。计算机是由软硬件构成的,当其中任一部分出现了问题,就会对信息的完整性产生威胁。其二,病毒攻击。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用户最为头疼的,其不但具有隐蔽性,而且往往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和危害。病毒的攻击轻则会让用户难以打开网络资源,重则会破坏、篡改计算内的数据。其三,数字加密风险。数字加密技术本身是为了确保计算机安全的,在传输的过程中通过加密协议,能够提高信息传输的安全性。但是安全本身也是威胁,一旦加密协议被人破解,安全性恰好成了最危险的地方。
(二)管理风险
伴随信息化的发展,企业的会计流程出现了很大的变动。企业数据的来源更加多元化,信息庞杂,需要进行统一分类、管理。在网络会计条件下,会计信息由以往的金字塔形结构,逐渐转变为矩阵式结构。企业的很多部门,诸如采购部门、销售部门等,都可以从体系中获取相应的数据,当然也可以将相应的信息存储在系统中。会计信息的调用和管理需要经过系统的授权,使得以往的内部控制制度难以满足众多的会计信息需求,在过渡性管理阶段,在各个环节都存在管理风险。
(三)业务风险
网络会计信息的来源更为多样,其中不但包括传统企业会计信息,也有一些虚拟企业的会计信息。在网络条件下,获取和披露信息的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就隐藏着信息失真的风险。具体来说,业务风险主要包括如下几种情况:其一,信誉判断风险。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在收集会计信息的时候难以确凿地认定信息的真假,只能通过对方的信息来进行判定。而信息判定本身也存在风险,这种风险也会导致信息失真。其二,职业技能风险。网络会计的施行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即要懂得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也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技能不过关、职业道德不强也会成为导致信息失真。
二、网络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及其应对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更好地规避会计信息失真,就应该完善网络会计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商务和网上交易的发展。对网络赊销、支付、核算等问题要进行明确的法律规定,参考国外相关法律法规,来制定和完善我国的网络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具体来说,法律法规不但应该明确信息管理、财务报告披露的准则、明确会计信息质量标准,还应该明确网上信息披露的权利义务、加强对网络会计的监督等。
(二)加强网络技术管理
针对网络会计存在的技术风险,企业应该采取如下对策:其一,加强软硬件的定期维护,保持计算机软硬件的性能。其二,购买专业的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补丁程序,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其三,运用数字加密、密钥组合的方式,提高安全传输水平。
(三)加大网络安全防护
若是不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网络会计的安全必然难以保障。为此,企业就需要加大网络安全防护,具体来说,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其一,系统软件安全控制。在软件安装、修改的过程中,要确保软件的安全。为此,可以将工作站文件设置成隐含、只读,或设置共享区的访问权限。此外,企业还需要加强对系统软件进行升级,使其具备破坏警报、强制备份等功能。其二,系统入侵防范控制。在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很可能受到来自病毒的攻击等,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可以采用防火墙技术、端口技术。其三,数据资源控制。为了避免信息失真,企业一般会采取数据加密的控制方式。除了选择加密法、密钥之外,企业还可以在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方面是密钥的管理分配,另一个方面是实现加密的网络协议。
(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网络会计环境下,以往的企业内部制度已经难以满足会计工作的要求。为此,企业需要结合网络会计信息管理的实际,来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具体来说,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组织控制制度,实现有效地内部分工,加强彼此之间的协作和监督;其二,开发和维护控制制度,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系统的先进性,企业要及时对其进行开发与维护。其三,应用控制制度,对会计信息的输入、输出、处理等方面的控制,能够及时发现会计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其四,权限控制制度,为了避免信息的泄露和篡改,应该执行完善的访问权限控制制度,以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其五,日常管理制度,其中不但包括安全锁定制度、机房管理制度,还包括并发控制制度等。
三、总结
为此,我们认为逃避验资业务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提高验资质量,合理规避验资风险。
涉及货币出资的事项分析
事项1:自然人甲、乙、丙、丁共同出资组建A有限责任公司,合同规定甲、乙、丙、丁分别出资人民币25,000元,各占注册资本的25%。注册会计师实施了必要的审验程序,即向银行函证,核对函证、银行对账单和进账单是否一致,检查进账单真伪和要素是否完备,并审验了注明投资款10万元的进账单。
分析:注册会计师对该事项的审验符合《独立审计实务公告1号一验资》及其规范指南的要求,但为了避免:(1)各个自然人之间代为出资而引起的权责纠纷。注册会计师取得的进账单上显示的是各出资者缴款的汇总金额,不能反映各个投资人实际出资情况,如果某个出资人如丙方没有资金,私下协议由其他出资人代为垫付,这在注册会计师取得的证据中没有办法得知,并且在各个出资人拟设立公司的良好关系下,他们也不会把实情告诉注册会计师。但一旦出资人之间出现矛盾,其权责无法私下调和需要司法介入时,代为出资方可能会控告注册会计师验资报告不实,因为实际情况是丙方没有出资;(2)出资人用借款出资,取得验资报告拿到营业执照后,立即抽逃资本还债。注册会计师还应关注和取得以下证据:(l)证明各个自然人经济状况的资料;(2)由各个出资人、被审验单位签名盖章的“出资人货币出资清单”。如果某一出资人的经济状况不能保证其货币出资,注册会计师应谨慎出具验资报告;如果存在代为出资的情况,注册会计师还应取得由出资方、代为出资方共同签名的“委托受托代为出资协议”,并关注出资方和代为出资方的权利义务,尤其是代为出资款的偿付条款的规定。
部分会计人员由于专业敏感性的缺乏,不能够及时的发现财务管理活动中存在的漏洞,或者发现之后不能够进行及时地上报或者制止,最终导致会计监督与管理的职能流于形式,导致财务管理活动中金融企业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容易引发金融风险。
二、金融会计视角下的金融风险防范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1.注重呆账准备金管理
第一,改进传统的呆账准备金计提方法。要依据金融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呆账准备金进行计提,呆账准备金计提的比例应该按照每月实际贷款总额比例进行确定。呆账准备金按照一定比例累计到一定的程度时就可以停止呆账准备金的计提。第二,适当扩大呆账准备金的计提范围,在普通贷款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透支、融资等项目。第三,适当限制呆账确认条件,较为严格的确认条件能够确保呆账得到及时的核销。
2.适当改变会计报表的设计在金融企业中,会计报表应该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金融企业应该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会计报表进行设计,从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改变,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会计报表对会计信息进行更加准确、全面的反映。
3.完善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第一,在披露内容方面,在现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将部分表外业务、潜在金融风险等纳入披露范围中。第二,在披露时间与频率方面,每年至少要进行两次披露,针对职能部门的信息使用者,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披露频率。
(二)建立健全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金融企业中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从根本上实现金融从业人员观念的转变,从管理会计人员转变为防控金融风险,在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实现金融风险风范理念的贯彻,实现内部控制的全面性与有效性。此外,建立健全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该注重对金融企业传统管理方法的有效改进,通过对各种内部控制成功经验的借鉴实现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结构的完善,从而能够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
(三)提升金融企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金融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直接的影响。在金融企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提升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第一,注重从业人员思想品质的建设,注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升从业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与提升,在工作过程中对自身的言行进行规范,在操作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操作。第二,注重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对从业人员进行会计理论知识与法律法规基础方面的培训,同时应该注重从业人员对管理学、金融学等相关知识的涉猎。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从业人员还应该顺应会计电算法的发展趋势,注重计算机技术的学习与掌握,适应未来的会计工作新需求。
(四)建立健全金融风险监控机制体系
第一,实现会计与核算体制的建立,通过统一的核算软件对财务进行集中的核算,通过会计资产负债表、财务报表等实现业务处理与会计处理的相互独立,通过财务核算系统进行自动的生成与汇总、上报。第二,对内控机制中的重要风险环节进行重点的控制,对会计制度进行健全,对财务核算进行强化,对成本控制进行强化,对内部管理进行加强。此外,在各个风险控制点上应该建立风险管理系统,有效的防范与控制会计风险与经营风险。
在国有企业中,其权限管理主要是从管理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如有效、科学、合理的在企业财务部门和各类业务活动中有效的配置、优化相关的权利,对于授予的权利给予相应的控制,以便能有效地防范国有企业授权不当或滥用权利带来的内险。根据对国有企业发展的特点进行分析后得出,在会计事项权限管理体系中,主要包括两个体系:①财务授权的审批体系,在国有企业中其财务的审批体系又包括财务授权审批的层次、范围、责任以及财务授权审批等多个内容;②财管授权审批的程序,这个程序是指国有企业依据相关原则,对各类会计事项审批程序的先后进行规定,让相关的财务人员依照规定的审批程进行业务处理,避免越级、违规审批问题的出现,确保国有企业的会计审批工程得以顺利进行。
2.对影响国有企业会计事项权限管理的因素进行分析
2.1对组织的构架因素进行分析
在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组织的构架是支撑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体系,其中比较常见的几种组织架构体系有直线式、分权制、矩阵式及中央集权制等。但在国有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无论选用哪种形式,都包含内部职能部门的设置及治理组织结构;而内部职能部门这一层面会对国有企业的会计事项的权限管理工作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国有企业如果想要健康、稳定和长久的发展,就需要让自身的财务审批效率得到提升,对企业的职能部门在资源分配、设置、决策程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改善,优化管理层与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从而完善组织的架构。避免不完善的组织架构,造成国企职能部门的不合理设置,或是造成不当或失控的企业财务审批,从而引起财务风险的发生。
2.2对职工的分工因素进行分析
在国有企业中,职责的分工就是指该企业依据其设置的内部机构对各岗位的工作职能、名称、工作需求及任职有条件等条件等相关内容进行明确。在对国有企业中的各项职责进行分工时,其最终的目的是设置组织架构中的职能部门,并对不相容的职务进行分离。根据目前国有企业的内部职务的设置情形来看,不相容的职务主要体现在授权审批的各个职务中,如业务经办、审核监督、财产保管以及会计记录等,为使各职务正确性得到确保,必须注意把以上的职务两两间进行相互的分离。
2.3对业务性质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
国内的国有企业通常都是参照不同的业务内容对不同性质业务进行划分,国有企业的性质及业务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所办理的基本业务大致是一样的。为了便于业务的管理,国有企业会将业务的发生率作为依据,把性质不同的业务划分开来,如将业务分为特殊业务与常规业务两种,那么在业务办理中两者的审批配置和控制就会有所不同。根据业务的内容对业务的性质进行划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职能部在会计事项的中审批权归属和具体审批的程序。而依据业务的发生率和范围来对业务的性质进行划分,则影响着财务审批方式的特殊性和一般性,并决定着财务授权的控制方式。由此可见,国有企业如何划分业务性质,直接影响着企业会计事项的管理权限。
3.国有企业会计事项权限管理及其风险控制
国有企业的会计事项权限管理及其风险控制的措施一般体现在下面的两点内容中:(1)制度方面的风险及控制;国有企业中存在制度方面的风险,具体表现在制度的缺失、缺陷,而为规避这一方面的风险,提升国有企业会计事项权限管理的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企业应参照自身实际的业务性质以及岗位职责进行审批授权,将其审批的责任落实到位,并对审批责任中的实际要求进行明确。其次,企业应对其内部财务的审批体系不断进行完善,且明确财务的审批权限和范围,避免发生制度风险。最后,国有企业应综合分析业务的特点、风险以及授权的体系等,制定出一套统一、系统、规范以及科学的审批流程,并明确审批流程各个节点的顺序。(2)道德方面的风险及控制;道德的风险主要是指窥觊事项的权限管理过程中,和授权审批的人员的品德相关的风险,例如,授权审批人员存在不轨企图、职业道德不良、不诚实、不正直,均是导致道德风险的主要原因。基于道德风险分析,国有企业应该通过树立积极向上的个体价值观、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等措施,提高企业授权审批人员的道德建设,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
4.优化国有企业会计事项的权限管理以及风险的控制
4.1完善事前审批流程
国有企业事前审批环节主要是设置各个业务主管手中审核、审批的权利,以便能够及时处理经办人的申请;而在此过程中,对业务事项事前流程审批尤为关键。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财务部门还应对财务的授权进行分级审批,审批期间,要充分考虑到全面预算管理内容,并根据不同经济业务类型实施不同层级审批,进而进而使审批的环节得到相应的简化、有效的优化,使会计事项权限管理的效率得到提升。
4.2做好相关会计事项授权工作
结合国有企业发展的特征强化会计事项授权工作,这就要求国有企业财物部门根据企业中全面的预算管理工作,安排财务工作人员严格审核批复数额比较大、性质较为特殊以及非定额的项目;或由部门主管直接继续拧审核及转付。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财物管理部门还应参照职能组织的模式,将会计事项权限管理授予到相应的部门主管、财物工作人员、分管财物的副总经理以及最高的管理者手中,不断强化会计事项的授权力度,对会计事项中财务审批权力失控的风险进行控制。
4.3对全面预算与管理体系进行完善
国有企业应该建立一个全面的预算管理机构,且企业在开展内部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由预算管理的组织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全权负责预算管理的决策以及控制工作,尽可能提升企业全面预算以及管理效率。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还应进一步建立和健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体系,拟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管理指标;并根据国有企业经济业务水平变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调整、改进以及补充,进而进而对其相应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5.结束语
会计软件属于会计电算化的载体。在会计人员将相关的资料输入进计算机后,就在软件的支持下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导致出现会计信息泄露。由此可见,会计软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安全性以及真实性。有的企业所用的会计软件内部控制功能不够完善,存在严重的漏洞,使得数据存储、传递、输入与输出等方面存在风险。即使有的企业对重要的会计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但是如果使用的数据库保密性不够高,就无法阻止电脑高手打开软件。这种情况特别是那些没有考虑信息使用人员的防范控制。企业的会计管理系统需要操作员密码访问,有的则存在混淆的情况。人为舞弊操作有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为达到窃取商业机密,非法转移资金等发发行为,协助竞争者获取或者破坏企业的会计数据,进而对企业的会计信息、数据进行非法删除、篡改,给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2.网络会计电算化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信息的安全受到严重的挑战。针对以上网络会计电算化信息安全风险,应当采取有效地防范措施。
2.1确保会计信息输入的准确性
企业要想保证计算机信息的安全,就应当确保输入数据的正确性。为保证会计电算化输入数据的准确性,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对进入系统的数据设置相应的审批制度。其次,针对系统设置操作权限和口令密码。对一些重要的数据进行多级的密码控制。再次,建立相应的输入操作日志,以便后期的检查和监督。最后,针对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相应的输入验证功能。在输入会计信息的过程中,操作员由于失误出现错误时,系统自动监测处错误,并拒绝错误信息的输入。
2.2建立健全网络快电算化
内部控制系统在网络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内部人员的恶意或者无意的行为既有可能造成会计信息不安全的情况。因此,为保证会计电算化信息的安全性,有必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企业一方面可以实行用户权限对会计信心进行分级管理。根据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业务需要,设立多个电脑操作岗位,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操作权限,促使每一个操作人员只能在自己的操作权限内进行工作,进一步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常工作,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与准确性。另一方面,及时更新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信息内部控制制度可随着会计核算方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就应当有新的内容。手工控制与程序控制的相互结合,能够确保内部控制要求更为严格、更具规范性。
2.3家里数据保密备份
加强网络怀集电算化的保密性保密控制能够保证会计电算化程序的、数据不被借用、非法使用以及滥用等情况。电算化系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避免非法进入财务管理系统和修改企业数据库情况的发生,可设置保密程序进行控制,对保密文件进行储存控制。用户在进入系统时进行口令控制,以此来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备份操作,主要是对企业相关会计信息的数据进行备用拷贝。对会计数据备用拷贝之后,系统一旦出现故障,就可使用备份恢复系统。通常情况下,备用拷贝是不是用的。企业进行良好的备份制度是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
2.4强化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人员的安全信息
防范意识电脑操作是人为的,增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是预防信息安全的前提条件。因此,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定期的计算机、通讯以及网络理论知识培训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会计人员的道德建设。操作人员在提高自身技术技能的同时,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避免工作中不必要的意外事件发生。网络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安全信息防范意识的增强,不仅有助于企业信息的保密性,还有利于员工自身职业素质的提高。由此可见,强化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3.结语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风险
1银行会计行为风险的表现
(1)内控风险。会计工作是保证商业银行健康运行的基础件工作,风险的反映、预测和分析均依赖于及时、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若会计行为违规,信息失真,不仅无法满足防范风险的信息需求,而且将带来风破损失加大的可能性。如收入不报、成本不实、截留利润、搞两本账等,将造成银行资金被截留、贪污、盗窃的风险。会计内控制度执行不严,使假造票据、伪造凭证等在法违纪行为得不到控制,必然造成结算资金、内部往来资金被套取、侵吞、挪用、骗取的风险。会计行为违规是经济犯罪的护身符和温床。
(2)财务评价风险。国有商业银行以效益为核心的经营目标的确立,客观上要求其在符合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有健全的以财务业绩考核为中心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财务报告作为考核各级行经营业绩的主要依据,其合理性、有效性完全取决于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财务定量评价最直接、最更要的资料是财务报表提供的会计信。如果会计行为违规,经济效益不真实,必然使财务评价失真。
(3)计划风险。会计行为为风险的影响渗透于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计划全过程。信贷计划,既要包括对未来项目市场的预测,又要建立在对过去信贷资产收益的分析基础之上,如果会计行为违规,夸大信贷资产收益率,使一份非可行性论证分析报告在虚假会计信息的掩盖下通过,就会造成信贷资产损失的风险;又如,对高息揽存不能及时监督和反映,不仅会造成到期不能支付的风险,而且使筹资计划失去科学性,甚至会诱发信贷计划无资金来源保证的信贷风险。总之,会计行为违规,会影响到综合经营计划的正确编制,造成资金使用风险。
(4)市场风险。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是市场经济得以健康发展的前提。国有商业银行如果会计工作漏洞百出,假账泛滥,不仅破坏了市场竞争的有序性,干扰市场运行,而且依据失真的会计信息无法准确进行市场定计,必将造成经营风险,最终受到市场无情的惩罚。会计信息对内部资源配置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错误的会计信息会误导资金流向,使国有商业银行内部资源配置缺乏效率,竞争能力下降,在市场竞争中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2加强银行会计风险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1)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要教育员工树立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对各类案件的剖析,正视经营管理中的风险环节,既不要对风险产生恐惧,更不能麻痹轻视风险,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内控机制建设,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按规定程序进行操作,必能有效控制风险的发生。(2)加强银行会计内控制度建设
加强银行会计内控制度建设首先要建立相应的内控责任机制,如岗位经济责任控制机制、稽核部门的日常监督机制、权力制衡机制、财务监测机制等。并注意树立三个观念:一是树立风险防范观念。内部控制的设计,要从以防止银行业务人员工作差错为主,转变为以防范银行风险为出发点;二是树立全局观念,将内部控制系统建设成各项制度、措施有机的连接,既相对稳定,又能随环境、目标的变化相应进行调整的有机整体;三是树立信息安全观念。在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已成为内部控制有效与否最为关键的一环。
(3)建立会计行为风险预警系统。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电子化、网络化设施得到普及,已具备了现代化信息处理的物质基础,但还没有形成会计行为风险预警系统。随着会计行为风险的日益增加,有必要在电子化网络的基础上开发预警系统软件,将预警与核算建立在一个平台上,在核算数据录入的同时,预警系统能够及时跟踪分析。跟踪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结算票据的处理是否符合内控制度、要素是否齐全合规,有无压票行为;账证、账账、账表、表表是否勾稽一致;往来类科目是否配对相符等。通过会计定出预测技术和方法,对会计核算全过程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研究分析,对带苗头性、有疑点的问题实时报警,实现有效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