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益广告创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 环保公益广告元素的寻找
公益广告需要创意,是因为我们在要求公众对于社会观念、环境问题的参与时,需要找到一个与情感交流的切入点。如果创意没有震撼力,公众就会对公益信息熟视无睹,从而无法产生共鸣,达不到广告的效果。如:全国环境保护公益广告大赛获金奖的《叹》,元素是绿箭口香糖纸和已嚼过的的口香糖组成的感叹号,放置地面上,很直接地反映社会公德问题和它要传达给公众的信息内容,很有视觉冲击力,在绿色环保时代打上一个重重的叹号表现形式一步到位。同时银奖《城市-清洁》也是点睛佳作,元素为一只纯洁的牙刷,在牙刷头的部分用城市建筑的剪影与牙刷头部替换采用同构的构成形式,表现创意精彩之极,元素给公众很强说服力。
卓越创意的产生,需要设计者具备各方面的知识,一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较高的综合素养。善于从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事物与事物的关联性,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之间寻找关联性,再寻求其创意点进行设计表现。在进行发散性思维练习时,要鼓励学生敢于天马行空般地思维,突破思维定势的桎梏,不断发掘新的创意点。
那么以实际课题“水”主题招贴的征集为例,水的主题是:水无色无味,无声无形,随容器变化在不断地改变自己的人生。“处圆则圆,处方则方”,故自由自在地流淌着,随遇而安。它可以随温度的变化而不同变化———气、固、液三种形态,却万变不离其宗。水有善恶之分,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滋润生命,又无欲求,正因无欲,可以滴水穿石,排山倒海,吞没万间广厦,千亩良田水之恶。水之善恶在于人类的利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由此该主题文字信息的体现为:水、心、手、污染的水、鱼的躯壳、干裂的土地、动物改变了生存空间,水龙头、墓碑、泥土、干枯植物、倒置雨伞、冰川、银行卡透支、刷卡机。由文字信息想到对应图形信息,开始由具象思维的元素经过反复抽象思维简化训练,最后提炼到言简意赅的图形,人们从水的文字信息进行思维元素的寻找,借助于语言符号与形象作为载体间接概括反应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
二、环保公益广告元素的创意设计
优秀的创意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新元素”新立意,另一类可以称为“旧元素”新立意。如做公益“水”主题广告招贴设计宣传内容创意要把体现保护水、爱护水的内容融为一体。有很多同学在开始的时候认为创意是很神秘的,需要灵感;同时又是很难的,那么多的人在共同面对同一个主题要去表达,想要从中间脱颖而出只有切中要害又要画面形式新颖。因此在面对命题时,感觉无从下手,手足无措。其实,任何事情多是有方法可循的,创意也不例外。如果用一个公式来说明图形创意的过程,那就是:意-思-形-思-意。意——特定信息、概念、内容、含义、情感、思想等;思——在对意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构思和对视觉形象、表现方式的寻找;形——通过一定的形式法则对造出的视觉形象进行表述;思——观众通过对“形”的视觉感觉而被唤起的情感思维活动;意——使最初的“意”得以传递,这种传递后的还原并非完全重合的还原,而是提炼、升华和再创造。注意:寻找形与意之间的必然联系,不可强求,不可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即可遇不可求。
1 电视公益广告概述
电视公益广告属于非营利性广告,它通过电视媒体,将各种公益主题传达给社会公众,并引导人们关注这些社会现实问题,积极加以改善,从而铸就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例如,对家人的关爱、对资源的节约、对环境的保护、对健康的关注等等,都是当前电视公益广告的代表性主题。
电视公益广告具有鲜明的艺术价值、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电视公益广告创意无限,广告制作融合了多种艺术手段,不仅形象生动逼真,富有艺术美感,而且对观众的启发引导也颇具艺术性,大有四两拨千斤的艺术效果;公益广告宣传的观念符合人类的长远利益,通过有针对性的提倡与反对,能够引发社会共鸣,使观众从广告中有所感悟,因而教育作用显著。因此,电视媒体通过公益广告可以更好地践行舆论领航作用,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2 电视公益广告创意表现存在的问题
创意可以说是电视公益广告的灵魂。电视公益广告宣传的以人为本、节能环保等理念观众并不陌生,甚至是耳熟能详,关键是观众能否重视这些理念,一则充满创意的公益广告更容易让观众记忆犹新,产生深刻的反思。我国电视公益广告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因而在创意表现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内容形式化,缺少创意内涵。既然电视公益广告所要表达的主题已是社会共识,那么创意内涵就成为公益广告的核心,并决定着对观众的吸引力,因为在主题明确的前提下,真正能够吸引观众的是它的内涵。而目前我国不少电视公益广告仍然流于形式,缺少创意内涵支撑,如视觉创意的表达上使用雷同的图形、图像、符号、色彩等元素的现象比较普遍,乃至在广告语、广告文案的语言表达中普遍缺乏亲和力和幽默感[1]。例如对于“节约用水”的宣传,多是以水滴的形式直接表达,至于水的宝贵、水资源浪费的影响则缺少深刻的内涵诠释,创意有限,很难激起观众心中的浪花;
第二,说教式宣传,缺少创意形式。同一个公益主题可以有多种创意表达形式。电视公益广告如果只是说教式的宣传,很难激发观众的观看兴趣,因为社会范围内的宣传教育已经非常广泛,但诸如浪费、污染等很多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这说明公益广告若仅仅是口号宣传、要求命令,难免引起观众的视觉疲劳,难以发挥有效的教育启迪作用。当前,不少电视公益广告都是直接表达“关爱生命”、“杜绝浪费”、“爱护环境”等主题,内容上却缺少丰富的创意形式,沉重的政治说教使公益广告的影响力大打折扣;
第三,设计趋同化,缺少创意元素。电视公益广告的创意表达可以采取拍摄的方式,或是动画的方式,无论哪种方式都可以融合不同的创意元素。而目前很多电视公益广告设计都存在趋同化问题,缺少丰富多彩的创意元素。例如对“提倡文明行为”的主题,公益广告常是采集不文明行为进行反衬;对“节约粮食”的主题,公益广告常以惊人的浪费作为警示世人的方法。公益广告的设计趋同,缺少创意元素,观众也会因此感到乏味。
3 电视公益广告完善创意表现的策略
为增强创意表现,电视公益广告的发展应重视以下方向:
第一,增加与观众的心理互动,丰富创意内涵。同一个公益主题,创意内涵越丰富,越容易引发观众的思考,深入观众的内心。每一则能够激荡人内心的公益广告,在创意内涵上都有其独特的切入点,这正是电视公益广告与观众进行心理互动的关键,观众产生的共鸣、引发的反思都是参与心理互动的表现。例如,电视公益广告“请不要关掉你的生命之源”,通过演示植物光合作用创造出水的过程,强调节约用水的重要性。这一广告并不是直接阐述“请节约用水”,而是用耳目一新的科学实验吸引观众的眼球,内容简洁又不失强烈的创意效果,所以设计者应当深入观众的内心世界,从心理上把握观众的诉求,通过捕捉观众感兴趣的内容,借以阐释主题背后的前因后果,使电视公益广告有血有肉,内容丰满;
第二,善用婉转含蓄的表达,改变教育方式。电视公益广告具有教育的功能,但教育也要讲求说话的艺术,这样才能以柔克刚,深入观众的内心世界。既然电视公益广告所要表达的主题已是社会共识,那么广告宣传就要善用艺术手法,对主题进行艺术加工,形成委婉、隐喻式的表达,以便留给观众思考的空间,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启发效果。例如,对于戒烟主题的公益广告,“吸烟有害健康”并不能引起吸烟人群的足够重视,因为即使是香烟产品包装上也会注明“吸烟有害健康”。有一则人与香烟共舞的公益广告,采用比喻的创意表达,将吸烟的过程比作人与香烟共舞,最后人被香烟毒害燃烧殆尽。这一创意深刻地揭示出吸烟的危害,一针见血,但广告形式含蓄温和,相信观众看过也会引发内心的反思。
第三,多角度选取设计题材,增加创意元素。对于同一个公益主题,设计者既可以从当代科技中寻找灵感,也可以追溯民族文化,创意题材应当是不拘一格的,设计者所要做的就是努力增加艺术元素,赋予电视公益广告艺术生命力。例如各国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也是电视公益广告能加以利用的好素材和表现形式,人们的民族情感是不变的,只会越来越浓厚[2]。那些形象生动的成语、谚语,国学中的经典内容,都可以成为鲜活的创意元素。电视台在从事公益广告宣传工作时,也可广泛开展社会创意征集,央视“family”的公益广告就是通过社会征集而来,其创意新颖,又富有故事性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公益;平面广告;主题;共鸣
一、 公益广告的主要作用及分类
(一)公益广告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传播社会文明,弘扬道德风尚;二是企业通过它树立自身良好的社会形象,巩固自己的品牌形象。
(二)公益广告从广告者来分,可分为三种:1、的媒体直接制作的公益广告,如电视台、报纸、杂志等。的媒体大到国家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小到地方的报纸杂志,常此类广告,以弘扬道德风尚,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这也是媒体的责任和义务。2、社会专门机构的公益广告,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分别过“保护文化遗产”、“儿童有受教育权利”、“不要歧视艾滋病人”、“保护珍稀动物”等公益广告。这类公益广告大多与者的职能有关。3、企业单位制作的公益广告。企业单位通过公益广告来宣传自己的社会公益形象。
从广告载体来看,可分为媒体公益广告,如电视、报纸等和户外公益广告。
(三)从题材上分,可分为政治政策类,如建国50周年、科技兴国、推进民主和法制建设等;节日类,如“五一”、“教师节”、“植树节”等;社会文明类,如保护环境、节约用水、关心残疾人等;健康类,如反吸烟、全民健身等;社会焦点类,如下岗、打假、扫黄打非、反毒、希望工程等;历史文化类,如文物保护等。
二、公益广告的创作过程
(一)主题的来源
公益广告的创作要准确把握所表现主题的特点,深刻揭示事实的本质,让表现的主题一目了然。有时创作的灵感也许来自你翻阅的一幅资料图片,这种创作做起来就相对简单一些,因为这张图片已经触发到了你所要表达的主题。接下来的就是撰写一句或一段能概括主题的精辟语言。“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大部分灵感多来自于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
(二)撰写文案
广告文案拒绝平庸。文案写作也不是纯粹的文字工作,文案撰稿人不仅需要有严谨的思维、开阔的知识面、娴熟的写作技巧以及能驾驭各种文体和多种语言风格的能力,还需要丰富的创造力。广告文案的优劣完全取决于文案撰稿人专业素质的高低。文案虽然只是广告的一部分,但不了解与广告的协调性是很难创作出富有表现力的文案的,公益广告的作用也就无法达到。由于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我们除了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外,可以与文字功底较好的同事一起讨论,斟酌提炼。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制作
公益广告的制作与其他平面广告没有太大区别。制作过程中讲求图、文、字体、颜色的合理搭配,突出重点。公益广告可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表现,这主要根据表达的题材决定。制作精良的公益广告,能使人们把接受公益广告的过程当做欣赏一件艺术作品的过程;人们除了思想意识得到了熏陶之外,还是一个享受美的过程。艺术性越强,就越具有感染力,越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能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三、公益广告创作应注意的几点
(一)主题的准确性、严肃性、震憾性以及信息的完整表达
首先体现在标题上。公益广告的标题不仅应做到引人注目,而且应当做到震憾人心,如果受众对广告仅一笑了之,那么广告人应该大哭一场。
有一则关于高空抛物的公益广告标题是这样写道:“高空抛物,砸在地上一个坑,砸在头上……”严肃的描述,再加上省略号给人的联想和思索,看了这个标题的人无不心头一震。而我们常见的一些标题如同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过目即忘。曾看到过一则“环保”公益广告的标题是:先种一棵树在脑袋里。这真令人疑惑不解,也许策划者的本意是呼吁人们在脑袋里树立爱护树木的意识,但却忘了种树的本来意义。
公益广告的正文应是一个完整的信息表达,浏览国内诸多公益广告,许多是一句大大的标题完事,或是“请勿**”,或是“爱护**,人人有责”,或是一句空洞乏力的口号。公益广告是对一种长期习惯的改造,一句简单的劝告就可以改变一个人沉积多年的观念吗?可以改变日积月累形成的习惯吗?在这方面,欧美、港台同行值得学习,在醒目的标题下配以精悍的正文,使整个文案丰满凸现。
(二)情感诉求为主,或温情感染,或恐怖警示
广告创意的诉求方式大致分理性诉求和情感诉求两种形式,公益广告多使用情感诉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能让思想观念依附在易被感知的情感之上,就会引起人们的共鸣。成功的公益广告往往直指心灵,使受众内心产生触动。
倡导希望工程、关爱弱势群体等爱心题材的公益广告多使用温情感染的手法,以温馨、温暖的画面和文字表达主题。2008年的抗震救灾、奥运会题材的公益广告都是使用温情诉求,从正面引导思想观念。
公益广告在“反对干什么”的主题中,通常采用恐惧诉求手法,向人们展示不良行为引起的恶性后果,进行规劝与批评。运用适度恐怖,效果立竿见影,使警示教化效果倍增。
第二届“责任中国”全国公益广告大赛金鼎奖作品《警惕含激素食品之男孩篇、女孩篇》,画面上小男孩长出胡子,小女孩乳房隆起,反映出市场上含激素食品泛滥对少年儿童产生的严重危害——造成儿童性早熟等后果。画面中两个孩子哀怨、无奈的眼神仿佛在控诉激素食品的制造者、销售者以及众多无知的父母,起到了显著的恐怖效果。
(三)图形是画面创意的主体
图片往往占据着整个广告大部分甚至整个画面,一些出色的图片首先吸引人们的注意。公益广告的图片应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至今有一则环保公益广告令我记忆犹新。画面整个背景是被黑色污染的水域,水底是一层厚厚的垃圾,一群鱼类背上绑着探照灯,嘴巴上戴着防毒面具,忧心忡忡地游过自己的家园。看了这幅戏剧化的画面,让人怎么也轻松不起来,得到的共鸣就是如果任污染继续,也许有一天该轮到人类戴着面具行走在大街上。
(四)强调后果,适度恐怖
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这可以说是一般人的真实心态。在公益广告词典中,没有“你们”只有“你”,直指诉求对象,才能一矢中的。
公益广告应一反过去的一味规劝、提醒和批评,强调其行为的责任与后果,如运用适度恐怖,效果将是立竿见影。再说高空抛物,传统的诉求是高空抛物影响环境卫生,败坏道德风尚,但我们忘记了这样的一个事实,规劝是软弱的,如果没有后果作支持。即使是在一个竖了十块“禁倒垃圾”牌子的地方,我们看到垃圾仍旧堆成小山,但是如果是一块“乱倒垃圾,罚款一百”的牌子,那么再无人敢轻易实验。
总之,公益广告要不断开掘优秀的创意,创意是公益广告的灵魂。所有的视觉元素都是为作品的主题服务的,公益广告传递的不仅仅是漂亮的画面,更是爱和责任的主题,要把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起来。公益广告在创意时,应避免直白说教或过于抽象含蓄,文字要朴实有分寸感,让公众看后真正产生共鸣,从而达到传播思想和观念的目的。
参考文献:
校园作为社会上的一个较大群体,在机构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校园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所以,校园的一切都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挂钩。校园公益广告必须符合校园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自身所处的位置,比方说初中校园广告需要在青少年犯罪上进行一定的努力,高中校园广告需要在早恋方面进行一定的努力,大学校园广告则可以与社会挂钩,将环保观点进行广泛的传播。结合校园中当前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可以从“节约”的大主题出发,实施以“节约”为主题的校园公益广告创意设计项目的开展,一方面可以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校形成良好风气。另一面可以提高同学们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及人文素质。从节约粮食、纸张、水电等息息相关的事情入手设计,更为贴切直观地表达校园公益广告的创意价值所在。无论在什么样的校园中,都要有正确的创意理念才能获得一个较好的结果。
(1)创意必须主题明确。现阶段的校园设置比较健全,硬件设备上获得了很大的提升,LED显示屏和一些广播设施更加完善,而且所应用的电脑软件也比较成熟,完全能够较好的公益广告。现阶段的问题在于创意能否明确。有些校园利用高端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将广告制作的绚丽多彩,并且能够引起学生和教师的关注,但是由于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而且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导致最后效果不明显,甚至没有任何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注意主题明确,这样的创意才能被人们接受,并且不断地推进公益事业的发展。
(2)创意观点必须正确。创意并不仅仅是一种思路或者一个想法,还会影响日后的广告制作、、影响群体、受到的效果等一系列的环节。在确定创意的时候,必须保证其正确性。也就是说,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公益广告因其公益性,始终把公众利益、社会进步当己任,倡导人们改正某些不良行为和不良风气,它能对公众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行为举止起到影响和导向作用。因此,公益广告所推崇的观点必须符合社会公共道德,符合国家的政策要求。由此可见,公益广告观点的正确性是非常重要的,在校园当中公益广告的时候,这个方面是雷打不动的。
2公益广告的创意必须独特
对于校园公益广告来说,目前的情况是雷同现象严重。当校园发现某个公益广告的效果较好时,就会雷同的广告,虽然效果不及原创者,但是依然收获颇丰。本文认为,公益广告的创意必须独特,要有自己的特点。校园虽然从表面上看大同小异,但是如果将校园进行细致的对比,势必会发现其中有很多的不同,这些不同之处就是校园公益广告的创意重点,也是杜绝雷同现象的主要工作点。比方说,在现阶段的大学校园中,很多的学生不仅仅在学习,还发生了一系列的不良事件,早恋、暴力、专业知识不过关等情况比比皆是。为了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就,我们就可以针对这些事情一系列的公益广告。例如,濮存昕的预防艾滋病的广告,或者也可以将孙维维与董宇阳(高中学霸情侣被保送清华北大)的事件排成一个广告,相信都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
3公益广告的创意必须把握好媒体特征
对于校园公益广告来说,上述的几个方面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创意思维,但是还缺少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媒体。校园公益广告在、传播的过程中,虽然主要针对的人是校园内的学生和教师,但是我们依然要选择合适的媒体作为载体。比方说,LED显示屏的广告可以二十四小时传播公益思想,广播媒体能够在特点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传播公益思想,而报纸能够让每一个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公益广告和创意。当运用合理的媒体时,校园公益广告的创意思维不仅会得到较大限度的认可,而且变相还原了公益广告根本上的创意思维,相信能够获得一个较好的成果。
4总结
关键词:公益广告运行主导者;多中心理论;使用者协会;企业型非营利组织;有限合伙制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4)05-0146-005
英国学者保罗・霍普曾提出通过建设公共精神文化来实现共同体重建,呼吁社会需要一种超越政府和市场的公共精神,来培育和引导人们的“公共性”价值观念。公益广告是公共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我国公益广告运行主导者实践回顾与争议检视
从1986年贵阳电视台播发我国第一则现代意义的电视公益广告至今,我国公益广告事业已经走过了28年,政府主导、中央和地方媒体播发的大量公益广告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重大活动、自然灾害及突发公共事件、慈善捐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积累了丰富的公益事业实践经验和公益成果。2013年因“中国梦”系列公益广告强势被媒体称之为“中国公益广告元年”,随处可见颇具中国特色的公益广告,“讲文明,树新风”、“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公益广告不断传递正能量,宣扬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但不能否认由于我国一直在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中没有形成一个长期有效的公益广告运行机制,其发展瓶颈问题至今仍然集中体现出公益广告运行初级阶段所具有的问题:政府公益独大、资金匮乏、公益供给不足、创意水平低下、商业侵蚀、公益人才缺乏等等,而更大的忧虑是所有这些问题相互交错在一起产生恶性循环,作为公共传播资源的公益广告价值和社会公信力在无形中降低。在此本文就我国公益广告运行主导者问题作相关讨论。
第一,政府主导模式的公益广告运行不利于平衡公益供需矛盾。公益广告传播从中央到地方媒体传播口径统一,主题趋同、集中,出现了“突发的繁荣与平日的寂寥”现象,特别是大部分政府发起的公益项目都是对灾难的救助,捐款捐物成为民众所熟识的公益方式,然而真正公益不仅仅是“应急救急”,狭隘的公益内涵必然导致政府管理资源有限的公益投入和无限的社会公益需求产生冲突。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进一步明确打造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主张,随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政府公益独大的退出会使得公益广告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第二,政府主导模式的公益广告运行不利于社会公益成长。政府主导模式的公益广告运行缺乏市场竞争机制,在公益广告创意制作整个环节中更多的是行政公文式任务摊派,行政化的公益组织性质从初期对行政的“依赖性”转化为“惰性”,消解甚至失去了公益机构源于社会、对民生关注与开拓创新的发展意识,导致“自下而上”的公益自发性驱动不足。当然,打破行政化坚持“真实性原则”与“党性原则”,否则会迷失方向。[1]非营利性公益组织长期的虚弱和缺位,抑制了社会公益健康完整的成长空间[2],这也是我国社会长期以来各类公益组织包括官方或非官方机构难以独立承担公益广告运作的制度制约因素。
第三,政府主导模式的公益广告运行不利于公益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媒体和企业的公益投入具有双重动机,或保守或投机,有限的公益广告资本和智力投入导致公益广告运行质量不佳,一是公益广告创意成本投入不足,二是公益广告没有树立“公共传播资源”有偿使用的观念。这种政府主导的公益广告运行从根本上局限了公益广告的公益资源价值和社会贡献,同时商业色彩越来越凸显的公益广告,又一直在消磨与损害公益广告本身的公信力和社会受众的公益认同,而这反过来又动摇了媒体、企业公益投入的信心和努力,恶性循环呈现出公益资源的双重制约,最终失去了商业与公益的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机会和平台。
二、我国公益广告运行的关系问题与主导者转变
公益广告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而进行的传播活动,本质上是属于公共产品范畴。西方的公益实践表明,非营利组织在本质上有成为公益广告运行主导者的可能,但在我国现有社会制度下过于弱小的非营利组织无法解决资金困窘问题和最大化利用社会公共资源的责任。面对不断出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公益需求,作为政府又不宜取代非营利性组织而过多地承担社会责任角色,以政府为主导者的公益广告运行模式所引发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公益事业发展的瓶颈。强烈的公益行政化和公益商业化色彩冲淡了公益广告的公共产品本质,政府和企业成为公益广告运行主导者的两个极端而倍受责难。
解决公益广告运行主导者明确问题必须首先理清以下三个关系:一是坚守公益广告的纯粹性与商业性参与的关系。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政府主导公益广告运行,原本就没有太多关注纯粹性这个问题,但是现阶段政府公益逐步退出之后,引入商业性参与来解决公益广告运行资金匮乏窘境是必然的,因此需要在公益纯粹性和商业参与之间寻求平衡方法,比如运用“公益广告文本纯粹性”概念[3]隔离公益广告商业参与对于纯粹公益的影响、构建“第三力量”将商业参与的利益动机进行合理的转化、激励和监督的制度安排等。二是公益广告运作的公共性与专业性关系。公益广告作为一种公共物品,政府和市场供给都会存在“失灵”问题,我们必须在公益广告运作的“公平与效率”、“竞争与合作”等方面寻求明确的主导者,它既能够促进公益广告运行的专业化程度和质量水平不断提升,又能够保证公益广告作为公共传播资源得到有序地开发、利用和补偿,实现公益增值。三是公益广告运作的地方分治与中央权威关系。公益的内在逻辑是自发的,公益广告运作的真正活力应该来源于“自下而上”的社会基础,然而在我国现有体制以及地广人异、发展不均衡的国情下,我国的公益事业需要多元主体的存在,其中政府又是不可忽略的公共力量,一方面,政府控制着社会公共资源要素,另一方面非营利组织正在通过各种方式独立成长。康晓光、韩恒就提出中国社会是“行政吸纳社会”观点,即国家和社会不是分离,更不是对立,而是相互融合的关系。[4]所以在考虑我国公益广告运行主导者时必须慎重考虑政府要素,合理利用政府资源,包括政府、媒体、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各方参与公益广告运行都需要得到激励和监督的双重约束,才能够处理好公益广告的地方自治和中央权威的关系问题,这既是关系到公益广告运行主导者组织内部架构问题,又是关系到公益广告运行外部制度安排设计问题。
我国公益广告运行“主导者是谁”的分析是一个公共资源治理问题。目前在我国几乎所有的研究文献和观点讨论中对于政府主导模式的公益广告运行都持以否定的态度,但现实中我国公益广告的政府主导又有着不可否认的现实合理性,也发挥了无可取代的积极作用。更加重要的是,这才是我国公益广告运行实际和现实出发点。如前文分析,我国公益广告运行主导者明确的三个关系问题来说,第一个问题是研究公益广告运行的纯粹性坚守与商业性补偿问题,这是关系到公益广告运行主导者的组织设计原则;第二个问题是研究公益广告运行资源的有偿性和增值性问题,这是探讨公益广告主导者运行环境和公益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思考;第三个问题实际上是研究公益广告运行机制的治理结构问题,研究处理好公益广告运行中主体与客体、主体与主体、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合作竞争、冲突平衡和互动发展问题。那么现实中公益广告运行主导者的政府应如何遵循这三种关系实现转变呢?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从政府主导到政府引导。从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的经验来讲,政府在转变职能时也不是革命式的彻底转向,而是需要一个逐步改进的过程。政府既要看到在公益广告事业发展中的资源优势,也要有意识逐步建立“退出机制”,“政府引导”意味着政府需要在公益广告运行上不断简政放权、弱化公益行政色彩,同时需要不断培育社会公益力量对于公益广告运行的参与和投资信心,由区别对待到平等分享“公益广告”优质资源。实现公益广告运行主导者的多元化,才是我国公益广告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从全面主导到政策主导。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广告产业来看,大多数公益广告创作都会成为广告创意发展的有机部分,也会成为整个广告产业发展的一种道德支撑力量而倍受社会关注。在我国公益广告首先是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投入,我国公益广告的政府主导是一种国家社会体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企业管理层次等多种因素综合所致的“政府的完全担当”,但同时我们看到公益广告的公益本质在发展之初就被限定在一定的空间里,而几乎所有企业层面的公益广告行为都是具有非常直接的商业性目的。随着我国政府转变职能、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公共性”的理性回归,公益广告发展需要政府从全面主导到政策主导的转变,特别是政府在制度安排上支持公益社会化发展的政策扶持与激励。
第三,从利益驱动到社会驱动。商业参与是我国公益广告事业发展和公益广告运行主导者无法逾越的现实问题。从政府政策制定和实施角度来看,必须首先尊重公益广告主体的“利益诉求”;我们发现,功利主义给我们的启发就是,私益有可能成为公益的一个有效路径,曼德维尔悖论非常明确地肯定了企业参与公益行为的“私益”动机所具有的道德正当性,比如说政府在税费制度上给予公益广告主体的优惠激励政策。政府通过政府内部放权和向社会分权二种公益政策途径,鼓励各级政府、媒体、企业以及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公益广告,由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本身也是一个利益诉求主体,改变以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整齐划一、行政文件式的公益广告行为,最终实现从利益驱动公益到社会驱动公益的目标,政府转变职能、实现国家与社会有限均衡的政府“公共理性”体现在将公共权利分权于社会,清晰界定政府权力边界和确定社会和个人权力制约的合法性。[5]公益广告所表达公共利益的出发点和归宿最终在于社会公益力量的成长,包括非营利性组织和企业等非政府利益组织参与公益广告且不断增长所发挥的主导作用。
三、我国公益广告运行主导者分析――“第三力量”
明确公益广告运行主导者是一个公共资源治理问题,矛盾集中在公益广告的纯粹性与激励商业投资公益的冲突上。奥斯特罗姆1990年出版的《Governing the Commons》(《公共事务的治理》)第一次详细阐述“多中心理论”,即在人类公共领域实现多中心治理体制的可能性[6], 其核心理论认为:在私有化和国有化二极之间还存在着其他可行的方式。作为社会和社区自组织的治理,是一种“没有政府的治理”,既超越了国家和政府,也超越了市场的“第三条道路”。[7]奥斯特罗姆“使用者协会”治理理论对于解决我国公益广告运行机制现实困境和确立公益广告运行主导者有着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我们需要设计这样一种超越政府和市场方式解决公共资源治理的“第三力量”组织:一方面,坚守媒体的所有公益广告传播必须保持绝对的公益纯粹性。也就是说公益广告与商业参与需要保持一定距离。笔者一直呼吁公益广告纯粹性的重要性,既是处于公益内涵的本质规定,又是针对我国目前公益广告价值和公信力资源正因商业参与而在流失的现实问题而言。诚然,影响我国公益广告发展的另一个主要障碍就是公益广告资金短缺问题,但事实上没有限制的公益广告商业化倾向却是以侵占和损害公益广告资源为代价的,特别是在传统公益视角下,公益广告的商业参与倾向于“将公益为我所用”观念,倡导所谓的双赢策略,似乎是企业支持了公益而留名,社会民众认同了企业而接受其产品,许多成功的公益营销行为都例证了这样的逻辑。但不可否认,这同样也直接导致了社会民众开始对企业的公益动机产生了质疑。而另一方面,明确以一定形式的商业价值回馈来激励企业公益投入的信心和积极贡献。这就要求清晰地规定公益广告主体的产权边界,回归公益广告运行主导者的独立性逻辑。《辞源》中公益的定义为“公共之利益,相对于一个人之私利、私益而言。”“公益”强调的是多数人利益和自下而上的公共性。公益应该是政府、公民在共同的、共识的领域和场景中关注公共事务,为增进共同的利益,推进社会公正、公平的发展而采取的集体性协调行动。尽管我国政府主导的公益广告运行在公益广告资源整合上有着巨大的便利条件,但最大问题也恰恰是作为公益广告运行主导者的政府长期“兼职”状态和“自上而下”行政式模式,公益运行始终缺乏自发性和独立性,严重扭曲了公益本质和公益活力的社会基础。
依照奥斯特罗姆的“使用者协会”模式,以政府、媒介、企业、广告公司、其他非营利性公益组织等“使用者”参与形式实现公益广告资源整合利用的最大化,这种介于政府和市场两者之间的“第三力量”应有以下特征:
(1)非营利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必须坚持非营利性,利润不可分红而再投入以保证公益广告纯粹性(公益广告文本纯粹性)的运行;二是非营利性并不排除市场化经营行为,市场化经营有利于进一步实现组织稳定和提高服务水平,但市场化必须受到监管。据了解,美国非营利组织的经营收入达到55%,[8]因为政府资助相当有限,依靠捐助又极其不稳定。市场化经营并不是使之功利化,利润用于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实现组织宗旨。
(2)自主治理。即面对公共资源和服务使用中的困境,如何组织使用者团体采用集体行动解决问题,遵循“谁使用、谁投入、谁受益”原则。作为公益广告的主导者应该是社会各种公益力量的集合体,这是公益广告主导者的原型。在此特别强调,这里的“协会”具有企业性质的独立性,并不是我国现有协会的组织性质,更不是半官方机构。政府以公益广告“使用者”身份而成为组织一员,这恰恰符合我国政府转变职能服务社会的现实主张,这也是我国“第三力量”与西方“第三力量”的最大区别和公益广告运行机制设计中的创新点:政府参与但不依赖政府 。
(3)多中心,即多元主体的竞争格局。即在公益广告运行主导者之间引入竞争机制,只有提供给“使用者”更好的公益服务才能获得更多的公益资源和支持。因此在我国现有社会体制、人多地广、发展不均衡的国情下,公益事业需要多元主体的存在,其中政府也是不可忽略的力量。一方面,政府实际控制着社会公共资源要素,另一方面非营利组织独立成长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
四、我国公益广告主导者的组织实现及其运行
笔者提出公益广告运行主导者的“企业型非营利组织”的概念和组织架构设计借鉴了英国社会企业联盟定义的“社会企业”以及迪斯(Dees J.G.)2008年出版的《企业型非营利组织》论著中同一概念并有所创新延伸。作为公益广告运行新机制的主导者――“企业型非营利组织”,专门从事公益广告资源运行及其商业回报管理,服务于组织成员以及社会的公益需求与发展。
1.企业型非营利组织的性质、组织形式与业务运行
公益广告运行主导者以企业型非营利组织进行工商登记注册,具有合法性和独立性。作为一个专业性从事公益广告资源营运的服务性企业,公益广告运行主导者内部治理结构采用有限合伙制,组织成员包括政府、媒体、企业、广告企业和其他非营利性公益组织等。建议使用“××公益广告机构”,一般不以“公司或研究会、基金会、协会”等名称,也不建议使用行政区划名称作为冠名,而是以注册商标方式进行组织命名,如“新安公益广告机构、东方公益广告机构”等,以利于日后公益广告主导者之间的跨区域竞争扩张和联盟战略。
公益广告纯粹性在公益广告运行业务中具有绝对意义,即制作和的所有公益广告作品均只署非营利组织名称,不得出现任何企业LOGO和商业化元素。主要业务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公益广告资源的经营业务。全方面接受组织成员的公益资源投入和需求,为成员提供全程的专业化的公益广告资源服务。二是公益广告绩效评估与管理。由于在公益广告运行的纯粹性和商业参与之间建立起一道不可逾越的“隔离墙”,组织成员的公益资源投入在公益广告传播层面上是无法直接体现的,因此,组织成员公益广告投入的绩效评估和转化回报管理就显得非常必要,这是保障公益广告纯粹性和商业参与之间隔离又可持续运行的管理基础。
2.企业型非营利组织的启动、监督与激励
(1)启动机制:主导者的自我修正和竞争机制的建立。初始阶段建议以广告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为基础进行摸底排查,采取自愿原则,组织申请、审核和修正,拓展、吸纳各级政府、企业、媒体成为组织成员,尽快形成公益广告运行新生力量和多元主体的竞争格局。
(2)监督机制:运用有限合伙制的协议制度优势加大监管和自律。企业型非营利组织的公益广告运行,是对公共资源的占有和使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也是一定利益集团对某种公共资源的经营行为,因此必须体现出有偿性和补偿性原则,同时其经营管理行为和过程应该受到必要的监督和约束:第一,委员会监督。在有限合伙制组织中主要有两种:一是有限合伙人委员会,类似于公司制组织中的董事会;二是咨询委员会,即由有限合伙人所聘用的公共事务、技术、经济、财务等各方面的专家组成,对管理者的行为进行价值评估并实施常态化监督。第二,定期信息披露制度。通常明确规定一般合伙人应定期向有限合伙人提供有关公益广告运行发展情况及其财务状况、发展前景等重大信息。第三,无限责任与退出机制。有限合伙制保留两种风险控制制度:一是普通合伙人作为管理者承担无限责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其过度冒险的冲动。二是有限合伙人自主退出机制。
(3)激励机制:政府相关公益事业的财税单列政策和第三方权威“公益”评估给予企业的激励和声誉形象价值。依托中国广告协会建立公益广告运行第三方评估体系,如建立“中国公益广告组织的评价标准”和“中国公益广告年度慈善排行榜”,既能为政府税收优惠政策评定、调控和激励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又推动和激励社会各方资源积极参与公益广告运行,促进我国公益广告事业良性发展。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到,当每个人都在寻求他们自身私利时,每个要素在市场上的相互作用也将会带来整体的社会利益,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逻辑起点:从公益广告运行视角看,“使用者协会”理论给解决中国公益广告运行机制的困境问题带来了启示,超越公益广告的政府和市场两极,又吸纳包括政府在内多方参与的“第三力量”,能将公益广告事业带入理性轨道。“企业型非营利组织”提出不仅是我国公益广告运行主导者创设,更多的是为我国现有的各种非营利组织生存和成长壮大提供一个有益的探索思路。
参考文献:
[1]韩愈.“真实性原则”与“党性原则”隐性化策略的统一――国际传播中传媒的跨文化传播策略[J].华侨大学学报,2013,(1).
[2]刘尚晶.新媒体视角下的公益机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3.
[3]邬盛根,姚曦,我国公益广告的纯粹性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6).
[4]康晓光,韩恒.行政吸纳社会――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再研究[J].social science in china,2007,(02).
[5]李文钊.多中心的政治经济学――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探索[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
[6]王.奥氏多中心理论及实践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公益广告主题的准确性、严肃性、震撼性以及信息的表达首先体现在标题上,标题新颖与否直接影响着公益广告对听众的吸引力,不同寻常的标题能增加公益广告的感染力,使广告深入人心,如果一则广告的标题如同白开水,索然无味,过目就忘,那么就无法实现公益广告引起公众共鸣的作用,也就难以达到传播思想和观念的目的。以我参与创作的《建设生态环境,共享绿色未来———关注环境污染》为例,题目虽然有点长,但还是比较规范的,用报纸标题的说法是一个肩体、一个主题,肩题是“建设生态环境,共享绿色未来”,主题是“关注环境污染”,这两个标题缺一不可。如果题目只是“建设生态环境,共享绿色未来”的话,虽然意思很明了,点出了环境的安全性,但似乎还有点意犹未尽,如果题目只是“关注环境污染”的话,话是说到了,但稍显严肃有余、趣味不足,略显沉闷了点,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就有了递进的意思。应该说,这是一个完整的标题,它实际上隐含了作品角度的表现手法,即从感性到理性、从生活常识到饮食安全的层层深入。有些人认为标题不那么重要,特别是广播稿,觉得把录音做好就行了,其实标题是公益广告创作的一部分,需要字斟句酌。一个没有新意、让人发闷的标题,实际上在信息的第一道关口就打了折扣,因此创作公益广告时拟定一个醒目新颖的标题是很有必要的。公益广告标题需要醒目,但决不能意味着求奇、求怪,追求玄幻晦涩。公益广告的标题虽然有很多题名方式,但通俗简洁依然是最重要的,比如中国公益广告网上一则广受好评的交通安全广告,题目就用《生命无taketwo》,不仅简洁也容易引发人们的好奇,仅看题目就起到了吸引关注的目的。
二、广播公益广告的创作要选准角度
打台球要选取最佳角度才能多进球、进好球,公益广告角度选得巧妙,才会达到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既耐人寻味又经久难忘的效果。别具一格的角度能进一步强化主题、触动灵魂,从而在公众思想里升华为一种价值观念,改变一个人沉淀多年的观念和日积月累的习惯,从人们的内心深处彻底解决问题,驻马店人民广播电台在2011年创作了同是粮食主题的公益广告:《谁知盘中餐,粒粒不寻常———关注粮食安全》,选取的角度就是这样的。这个总长56秒的公益广告设计了小女孩、爷爷、奶奶三个人物和两段对话。第一句话就是小女孩问奶奶:奶奶,你知道世界上最珍贵的珠宝是什么吗?奶奶说:什么珠宝不珠宝,得先吃饱———那五颜六色、闪闪发光的粮食才是宝呢!这个对话,用符合奶奶的口吻突出了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珠宝的这层意思。第二段小女孩问爷爷:爷爷,你知道战争中最厉害、最致命的暗器是什么吗?爷爷笑呵呵地说:当然是粮食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嘛!这段对话,用爷爷的口吻表达了粮食是战争中最致命的暗器这层意思。然后,小女孩似有醒悟地自言自语道:好珍贵的粮食噢!广告到此停留片刻,然后急转直下,在一阵急促的键盘声中,一组粮食浪费惊人的数字由女主播旁白了出来,接着是一段特殊的音效:警钟长鸣。警钟渐隐,之后是一片空阔的鸟声稀疏的宁静,宁静之中出现了男声旁白: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爱粮、节粮、惜粮,关注粮食安全!这个公益广告采用了回答的切入方式,这也是一种角度,它很具体,问最珍贵的珠宝是什么、最致命的暗器是什么,实际上问题的答案具有不确定性,所谓一千个听众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为听众对答案的期待增添了一点悬念。两个答案最后都落在了粮食身上,从不同角度突出了粮食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广告里运用了设问、比喻、对比、列数字等修辞手法,不仅在语言上避免了单调,而且进一步凸显了创作角度选取的巧妙和独特,这则广告在当年获得了河南省广播文艺一等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公益广告立意的角度千差万别,本无定法,但不变的原则是从现实的生活中提炼升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找准切入点,从而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
三、广播公益广告要注意音乐的选择和运用
关键词:公交广告;互动创意;受众心理
一、互动创意的含义
互动,即“共同参与,互相推动”它的基本特点是交往各方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反应。互动创意设计要通过改变视角,增加互动性内容,使得广告成为一个起点来引导受众参与进来了解信息内容,完成信息传达的过程。在互动创意中受众接收信息的步骤一般是:1.注意到作品;2.参与到作品中去;3.解读到设计作品要传达的信息。
二、公交广告的特征
作为城市主要的交通工具,公交车媒体能够覆盖城区的大街小巷以至每个角落。和其他广告媒体相比,公交车媒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出行紧密相连,因此它有着自身独特的特征,是一种很有效的广告载体。
(一)公交车身广告的特征
流动性:公交车广告的流动性是其独居的特征,是任何广告载体都无法比拟的。
直观性:公交广告能让观者一目了然,可使产品的品牌信息直接展现在消费者面前。
强制性:公交广告直接展现在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消费者面漆那,不允许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广告。从安全角度出发,人们行走在马路上必然会全神贯注地注意行驶车辆,所以公交车体广告对于消费者来说带有一定的不可回避性。
持久性:公交广告能保持15-16小时,每月30天的曝光率。鉴于公交车独有的流动性,公交广告在一天甚至一次单程行车中就可达到多次曝光的机会。与其他广告媒体相比,其优势不言而喻,尤其是长期建立品牌形象的企业广告,频繁的曝光率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二)公交车内部广告的特征
往复流动:公交车内的乘客无时无刻不在流动,车身内的广告很容易被受众所关注,往复流动,能反复强调诉求,使消费者不断接触到广告信息。
区域性覆盖:公交车都有自己的一天线路,而经常乘坐公交车的人都有自身经常活动的区域,如果将广告进行有效的区域性划分,也会达到良好的收益效果。
信息的强制性接触:作为在城市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公交车辆,沈阳公交车内的LED显示屏,每天出现在人们的身边、眼前,这种不经意间的信息传送是人们无法避免、不可选择的。
三、受众心理与互动创意在公交车中的运用
(一)受众心理
好奇心理:好奇心理是个体对新异刺激的探究反应。好奇心理是与新奇性密切联系的,对新鲜的事物和现象,人有着去了解和探索的本能。对受众的好奇心理的把握和利用是互动创意的基础。
参与心理:积极地参与是好奇心理的深化。在互动设计中,激发了受众的好奇心之后,可以在设计作品中借助鼓励的内容来激发并调控受众的参与心理,让每位受众都由“心动”做到“行动”。此时,设计内容就像一座灯塔,指引受众在参与心理的牵引下积极去探寻,在参与的过程中理解和接受信息。在积极参与中,受众获取亲身感受,并体验到参与的乐趣。
兴趣心理:受众并不轻易为传播者所任意左右或支配,他们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创造意识,对新信息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加以选择、理解和判断,他们虽是信息的受体,但他们接收信息的活动是主动、积极的,因此受众对事物的兴趣越浓,则选择和参与信息的程度越高。
(二)整体性传播
1.感官刺激
通常广告设计是通过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达到传达信息的目的,受众感受信息的角度单一,信息的传播需要在视力好、光线好、面对面等比较苛刻的条件下才能实现,一些有视觉障碍的受众更是很难准确的接收到信息。因此,要拓展广告设计的影响力,就要拓宽信息传播的角度。感官刺激是指广告设计作品除了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外,还通过一定的手段刺激受众的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其它感官,从多个角度传达信息,最广泛的激起受众的兴趣,引发受众的互动行为。
2.手机媒介的运用
二维码就是由黑白格子图形按照特定规律分布的图码,由于排列不同,这些图码记录着不同的信息。它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使公交车内广告的内容得到延伸,用手机参与互动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增加了趣味性和体验性,广告的效果也好于传统的平面广告。
把微博和公交广告结合起来企业的广告效果也会更好。随手发微博,随时关注,通过公交车内广告的提示关注企业的官方微博,参与到企业的营销活动当中,在微博上了解产品的信息,这样的广告活动在乘坐公交时比生硬强迫式的广告会更有效果,广告的效果是持续的,通过微博把关注企业或是产品从公交车上延伸到生活当中。
3.互动创意的适应性
乘客在公交车内观看广告的特殊形态决定了广告创意。广告创意要符合公交媒体的特性,符合媒体的具体环境,这样才能在投放时发挥最大的效果。平面广告应该主题突出,颜色鲜艳,构图简单容易记忆,有效地突出品牌和主要的广告信息。语音广告应该简短有力,重点突出品牌名称。移动电视广告要缩短广告时间,重点投放品牌提示型广告,画面和声音要有冲击力,引起乘客的注意。
四、互动创意思维与方法
(一)互动创意思维
抽象思维:抽象创意是指以为了表现广告的内容来进行一些抽象形象或抽象概念的组合或重新构造,创造一种新的抽象方法。
具象思维:形象创意是指运用形象创意的方法,把具体形象创造性的重新组合,以表达广告所要阐释的内容。这种类型的广告创意是以形象的展现来反映出广告主题,形象包括具体的人物、动物或产品,从而直观地吸引公众,使人一目了然,客观地展示广告中的具体内容。
拟人思维:拟人是借用人的某些特征或情感来说明产品的形象,即将广告的诉求点人格化,运用拟人的创意表现手法,可以使商品更生动、具体,更有人情味,通过情感的交流可以潜意识的加深对广告主题的理解,阐述广告诉求点,使受众产生购买产品的兴趣。
(二)互动创意方法
组合:将原来的旧元素进行巧妙结合、重组或配置以获得具有统一整体功能的创造成果的创意方法。
替换:替换就是将广告中的要素A替换成要素B,从而产生一种新鲜感。
减去省略:把对象变小或减除其中的一部分,使得画面简洁流畅,将一个主体进行拆分,表现出一种支离破碎的美。德国建筑设计大师米斯.凡月逅担骸吧偌词嵌唷薄
放大增减:把事物进行放大,增大相对比例和占用画面面积,利用色彩、光影等手段强化事物的形象,引起人们的注意。
制造幽默:幽默和笑话是有区别的,它做好能与人们的生活经历相联系结合产品来增添广告的趣味性,使受众可以理解。
五、结语
公交车互动创意广告设计是一种独特的广告媒体,随着世界信息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打破传统思维,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理念和先进的认知观点,规范公交媒体市场。进行公交车体广告的互动创意设计,是为了促使现在的商家能够创作出更有效打动受众内心的商品广告,同时也是为了营造一个消费者良好的公共出行环境。
【参考文献】
[1]高清 师玉洁.浅析广告创意在车体广告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4(03).
[2]滕书筠.经济与社会效益视角下城市公交车体广告表现形式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2(02).
[3]谭旭红.广告设计之互动创意[J].美食教育研究,2012(14).
1广告形象的特点
1.1广告形象是一种虚假的文化现象
在广告中出现的内容,通常不是一种语义信息,而是一种符号的信息。在广告中,人和商品之间加入了人为的视觉经验。广告形象设计制造出了一种疑似环境,在这种疑似环境中,人类无法直接认识所处的复杂世界,只是对复杂世界的表象有所了解。人们正是通过这种疑似环境进入复杂的世界,从而把握复杂的世界,进而利用复杂世界造福人类。通过广告,人们能够与商品建立联系,人和商品之间有了密切的联系,人们才能充分了解使用商品的必要性,才能放心的使用商品。但是广告宣传的形象并非真实地,因为形象与商品本身无关,只是一种虚假、人为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广告形象是一种虚假的文化现象。
1.2广告形象是一种超前的文化现象
如果一种商品的形象得到了社会的认同,不管它的经济成本高低,人们在购买时需要的心理成本还是低的。如果消费者的心理成本是高的,在消费商品时,人们就会比较在乎商品的经济成本。在如今的形象消费时代,消费者更加注重心理成本的高低,人们衡量商品的价值标准主要体现在心理成本上。广告形象有意为消费者的特定消费制造合理的理由,让消费者在社会认同中找到说服自我的理性借口。广告形象鼓励人们奢侈消费时,同样为消费者制造理由,让消费者找到自我说服的借口,从而可以把奢侈品变成必需品,让消费者自愿的购买。在广告设计中,广告形象注重猜测人们的喜好,然后想办法解决,把商品和人的需求结合起来。广告形象这种超前的文化形象,让消费者自觉地认同广告所宣传的理想消费体验。广告为消费者制造各种理由的同时,消费者也为自己购买商品制造理由。造成消费者老感觉手头的商品不如广告中的好。广告形象不断地进行创意设计,让人们像各种新奇的广告形象不断尝试,不断好奇。广告形象之所以能够在商品宣传中不断获得成功,就是因为应用了平面推进的循环模式,这种模式能够不断让消费者为自己的购买寻找理由。正是由于这样,我们才真正明白广告形象其实是一种超前的文化,能够把人们的欲望投射的生产的产品上,并且可以让人们自觉地发现自己的欲望,这种超前的文化现象迎合了人们的欲望需求,因此得到大家的认可。
2广告形象创意的功能
广告形象创意的方法有很多,本文主要介绍替换、悖论、象征、透叠、同构和共生等广告形象创意方法,并且对各种形象创意方法的功能进行了分析。
2.1替换创意方法的功能
在通常的广告形象设计中,对客观事物进行局部形象的替换是一种很普遍常见的方法,替换的实质就是对概念的替换,替换过程中会产生非常强大的视觉吸引力。比如意大利的一个头盔广告,BYEHELMETS头盔的广告,立意就是把事物的部分特定的元素跟另外一种形象置换,用无数个手组合成头盔形象,表明头盔的防护功能很强,同时也传达了人性化和合理化的设计理念,实现了替换联想法在广告创意功能上的体现。在图形的替换过程中,打破常规方法,把一个视觉语义延伸扩展为另外一个视觉语义,比演示和说教来宣传产品更能吸引广大受众,创造出的特殊视觉形象更能深入人心,更令人称奇。
2.2悖论创意方法的功能
悖论联想法就是指能产生矛盾空间和错觉图形的方法,是图形创意特有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不会出现的一些形象,在图形中却可以很容易的表现出来。举个典型的例子,福田《VICTORY1945》的反战海报,画面上的炮弹按照现实生活中的常规应该是向外发射的,但是他设计的炮弹发出时尖端是朝下的,正好对着炮口的方向,正是通过这种具体的图形,表达了“反对”这个抽象概念,向世人传达了一种反战的主张。悖论图形呈现出的实与虚、现实与幻想、认知与矛盾的错觉,通常是影射在人们的心理活动或者某种社会现象。悖论联想的构思,引发出自相矛盾的形象组合,创造出荒诞、复杂和反常的意蕴,在滑稽荒唐的结果中含有深刻的寓意。正是由于这种反传统的。特有的创意功能,悖论形象才能在广告设计中获得广泛的应用,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
2.3象征创意方法的功能
广告形象的设计可以利用象征的手法来吸引大众,引发大众的联想。象征的手法在实际广告设计得到有广泛的应用,比如美国的广告设计师格拉塞创作的《达兰》,体现了独树一帜的创意风格,在对著名的民间舞歌唱家达兰进行形象展现时,使用了简洁的、大面积的侧面剪影形象,还使用了色彩绚丽、复杂的民间图案组成的发型,通过这些形象共同完成了对意象的表达。广告的立意就是让歌唱家达兰的民族性身份跟广告的图形相互融合。图形创意的象征法加上广告设计的超现实主义和构成主义,共同赋予了这幅具有独特风格的广告作品深刻的内涵,从联想的创意思维出发,延伸至类比、导向和对比,点燃人们心中灵性的火花。
2.4透叠创意方法的功能
透叠联想法主要通过图形的重叠和穿透手段来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意境,该方法把图形前后遮挡的关系,通过一定手段转换为幻觉上的前后遮挡关系。通过覆盖和遮挡图形,可以构造出新图形,从而可以在紧张与放松的轮番交替过程中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比如在霍尔•特巴尼尔的一件广告作品中,一双摊开的手把阴森的大楼遮挡住,而两只不同的眼睛遮挡住了手心。离奇的眼睛、孤独的城市居民构成了非常醒目的视觉焦点,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充满了想象力。一般来说感人的形象不仅能够激发人们的审美情趣,也能激发人们的注目和在心理感受上的一致认同。透叠方法在广告形象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产生许多层次的含义,产生看似随意而却新奇的形象,消除了想象跟现实之间的障碍,传达了抽象深刻的概念。
2.5同构创意方法的功能在广告设计中,同构联想法能够对现实中的一些创意元素进行分类组合,能够把不同的创意元素进行有效的连接,并且赋予这些创意元素深刻的理念。同构法一般是把两个含义不同的图形进行组合,组成一个完整的崭新的图形,进而产生共创立意。比如在德国的艺术家金特•凯瑟的作品《为什么和平还未实现》中,就采用了异质同构的创意方法,创造性的把骷髅跟和平鸽进行连接,揭示了在和平世界中存在着危机,提出了战争就是意味着死亡。同构图形可以分为形态同构、寓意同构、异质同构等,虽然他们的形式各不相同,但是在含义上却相互关联,可以一块宣示共同的主题。这种图形设计方法,通过形象结合的冲突性、巧妙性达到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展现出同构创意的柔韧性、灵活性,也包含了对蒙太奇艺术的借鉴欣赏。
2.6共生创意方法的功能共生联想法,主要是利用共用线或公用形进行巧妙地组合,达到相互依存的目的。图形跟图形的相互连接,可以构成共生结构,达到图简意深的视觉效果,可以创造出让人称奇的双重形象。共生联想创意通过借助相似性,达到彼此融入对方的形态结构中,呈现出多形组合的创意共生图形。比如,在设计时可以借助毕加索创作立体派作品时的创意构思,连接两个女模特的脸部形象,在她们相连的面部中设计一只眼睛。在共生图形中,创意的关键在于形和形之间的相互借鉴使用上,既可以让相互依存的图像形成各自的形象,又可以保证各自独立的图形能够表现出整体的形象。三维空间和二维空间之间的转换和反逻辑性,给人一种强烈的刺激、梦幻般的感觉。共生脸型发适合于双关理念的表现,还具有制造暗喻、讽刺和幽默的创意功能。进行广告设计时,在图形联想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容器、影子和镜子等许多种生活场景景象进行想象的变异,从而产生超想象的图形。对比联想法能够把各种视觉要素进行对比,进而把要素对比运用于广告形象的设计中,通过对表达功能和对比效果的分析研究,对信息要义、情感倾向和提升要素的象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还可以通过图形断构联想法,在图形错位或者断开的部位进行不断创意。比如设计恐怖电影的海报时,可以把人物形象进行创意设计,可以把脑门到下颚通透的撕裂,两半分别呈现出明暗不同的色调,在裂缝处可以伸出撕扯的手,从而反映出影片的离奇风格,制造深刻的悬念。
3结语
关于创建文明城市公益广告的自查报告
按照上级部门关于创建文明城市公益广告的文件要求,我单位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结合单位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创文明自查整改工作。领导带队在站内进行了实地检查并现场对整改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现将自查和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公益广告内容是否存在错别字、表述不当等问题进行了自查。
二、创建文明城市公益广告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将讲文明树新风、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文化传统、文明健康等内容,融入到日常公益广告宣传当中。
三、针对公益广告的尺寸、内容、面积等进行了严格的核查,符合上级的规定要求。
四、对公益广告进行了清洁整理,及时将损坏的广告换下,将有错字的广告重新制作更换。
五、及时的将站内电子屏的损坏部位进行了修理,现已正常投入了使用当中,每天滚动播放相关创建文明城市内容的宣传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