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实不是童话范文

现实不是童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实不是童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实不是童话

第1篇:现实不是童话范文

一、建设规模及补助标准

县财政整合资金2000万元,按每公里补助12万元,在全县范围内计划建设通畅工程170公里。

二、建设范围及标准

(一)建设范围

“十三五”农村公路建设规划项目库中的连通工程(乡与乡,村与村,邻省、邻县之间的断头路)、通自然村(村内达2个组以上或人口达200人以上的自然聚集区)、产业基地(村内规模较大的养殖场、种植场)

(二)建设标准

1.路基宽度5米以上,砼路面宽度4米以上,砼路面厚度0.2米。

2.施工技术等要求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三、分配原则

(一)根据各乡镇(街道)行政村规模分配(具体见附表)

(二)城区规划控制红线范围内行政村不予分配。

(三)原则上贫困村优先保证1公里的计划。

四、项目申报程序和要求

(一)农村公路管理站提供规划项目库和项目申报表(附后),各乡镇(街道)根据实际情况按分配的里程数在项目库中安排填报。

(二)申报项目必须是2016年度新建工程项目,计划项目确保贫困村优先且严格按规定的建设标准上报。

(三)县发改局负责立项,县农村公路管理站负责申报项目数据的收集、汇总。

(四)县财政局、交通运输局负责组织现场核实,报县政府批准后,相关单位联合下发计划文件,各乡镇(街道)必须严格按文件计划项目组织实施,不准替换调整。

五、工作步骤

(一)2016年5月10日之前完成项目申报和汇总。

(二)2016年5月30日之前完成现场核实工作并报县政府批准后,下发计划项目文件(计划文件没下发之前不准擅自开工)

(三)2016年6月上旬召开项目村工作调度会,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和项目村支书、主任参加。

(四)2016年7月10日之前项目村完成路基工程并组织验收。

(五)2016年10月31日之前项目村完成项目砼路面建设工程。

(六)2016年11月上旬县组织验收。

六、工作要求

第2篇:现实不是童话范文

本文就如何贯彻落实《意见》,推进我省“三化”同步谈点个人看法。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意见》指出:要坚持统筹协调,促进“三化”同步发展。“三化”同步是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贵州要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三化”同步,这是解决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中“慢”这一矛盾的最佳路径。“三化”同步是现代化建设中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贵州的贫穷,表现在农村,根子在城市,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在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联结农户与市场,对推动农产品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人、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三化”同步就是“三化统筹”,即统筹兼顾、同步推进、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而不是同步增长或实现。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突出特点、协调推进、共同发展,通过“三化”同步实现以工带农、以工促农、工农协调的目的。

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意见》指出:要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把后发赶超与加快转型有机结合起来,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工业化方面:严格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严禁高污染产业和落后产能落户贵州。加快冶金、电力、化工、建材、有色、煤炭等行业节能技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做大做强能源产业,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提供资源支撑和产业保障。加快能源基地建设,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重点发展大型煤矿集团企业。加快火电基地电源点建设。加强天然气、石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查勘探和煤层气、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资源的开发利用。

以科技为支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的煤电磷、煤电铝、煤电钢、煤电化等一体化资源深加工基地。以重大技改项目为突破,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依托,加快能矿产业装备、航空航天、汽车和零部件以及工程机械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综合利用为重点的新型建材。利用我省生物和旅游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卷烟、白酒、茶叶、民族医药和旅游商品。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强化安全生产基础,确保安全发展。严格安全生产准入制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城镇化方面:科学规划。按照“黔中带动、黔北提升、两翼跨越、协调推进”的原则,以贵阳一安顺为核心,加快城镇建设规划。

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道路体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客运站建设和货运场发展要与城镇化建设统筹考虑。重点城镇、重点工矿和产业园区要与高速公路联线建设。加快能源通道、运煤公路和水运建设。

加快农村道路和农村客运站建设改造,尽快实现100%的乡镇通油路、100%的建制村通公路。加强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引导二、三产业向城镇聚集。通过产业聚集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格局。发挥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提高产业园区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率。依托工业化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民向工人(市民)转变。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农村危房改造、小城镇规划编制等工作。

农业现代化方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改善和提高有效灌溉面积,统筹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利用,提高抗旱应急能力。实施地质灾害治理、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推进生态保护和石漠化治理。

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巩固发展油菜、马玲薯等传统优势农产品的同时,针对不同区域推进茶叶、中药材、酿酒高梁、油茶等基地建设和生态乡村旅游业建设,支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重点培育和引进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形成若干具有当地特色和资源优势的农业产业化基地。

要坚持体制机制创新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创新管理方式,减少审批事项,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在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中要准确定位做好服务,不能增设“门褴”或是主体不明、职责不清,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加快企业改革重组。采取国有划拨土地出让金返还、盘活存量资产、引进战略投资、融资等方式筹集改革资金。将省内尚未配置的煤、磷、铝等战略资源向我省大型国有企业集中,并通过市场手段对中小企业所占资源进行整合、重组,提高国有经济对重要资源的控制力和开发利用水平,使企业在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过程中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

创新投融资机制。开放交通、水利、产业园、市政公用事业等基础设施投资领域,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BOT、TOT、BT等方式参与建设。完善地方政府金融协调管理机制,深化政银合作、银企合作,优化信贷的行业结构、区域结构和期限结构。充分整合政府掌握的资源、资产、资金和资本,积极稳妥发展政府投融资平台,实现投资、融资、建设、经营、偿债的良性循环。

深化电煤、电力供应机制改革。采取经济、行政、法制、社会等综合措施确保电煤生产供应和电力供应,推进电煤逐步市场化。探索发电企业与电力用户直接交易办法。推进煤电联营和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大用户直供。创新深化工业产业用电扶持政策,确保企业电力需求、降低成本,增加竞争力。

深化农村改革。规范并加快土地使用权流转,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和农户以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人股参与当地资源开发,增加财产性收入。

第3篇:现实不是童话范文

【关键词】GPS卫星对时;存在问题;措施;方法

1.绪论

1.1 GPS卫星同步时钟的基本概念

GPS卫星同步时钟是指通过GPS系统获取时间源,经过处理以常见的接口输出。设备安全可靠,授时精度能达到微秒级。应用的行业也比较广泛。如:银行、基金、证券、电信、部队、电力、铁路、民航等一些对时间要求比较高的行业。

1.2 GPS卫星同步时钟在电网自动化系统中的作用

近几年来,随着变电站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在综自变电站中计算机监控系统、微机保护装置、微机故障录波装置以及各类数据管理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这些自动装置的配合工作需要有一个精确统一的时间。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既可实现全站各系统在统一时间基准下的运行监控和事故后故障分析,也可以通过各保护动作、开关分合的先后顺序及准确时间来分析事故的原因及过程。

1.3 GPS卫星同步时钟在应用中的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因为各方面的原因会造成GPS卫星对时系统的故障。

1.3.1 在全球定位系统(GPS)同步授时功能的实际应用中,卫星信号的调整、天线受干扰以及GPS接收系统的故障等,都会造成卫星失锁现象,进而导致GPS接收器在短时间内失步。

1.3.2 GPS卫星对时系统装置故障或失电引起时间不正确。

1.3.3 GPS卫星对时系统与调度自动化系统主站的时间不同步,并且不能及时发现,就会造成上送的信息不正确。

2.HYTMS自动化时间同步装置在线监视管理系统简介

HYTMS自动化时间同步装置在线监视管理系统,适用于地区级及省级管理部门,对辖区内的多套卫星时钟装置的远程集中实时监视与管理。也适用于站内单台及多台卫星时钟装置的远程及现场管理。采用104通讯协议在线监视时间同步装置各项参数,对时间同步装置进行全面系统管理监视功能,将时间同步系统完全纳入机房监控系统,为时间同步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证,也为管理人员全面真实地掌握时间同步系统的工作状态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

2.1 现有技术

目前的时间同步装置主要实现对站内保护、测控装置等提供标准时间源信号,实现全站装置系统时间统一。采用本地管理,只简单上传电源告警、装置告警的信号状态,并没有对时间同步装置进行在线的监测,也不能确保各站点的时间完全统一。

2.2 HYTMS自动化时间同步装置在线监视管理系统的作用

HYTMS自动化时间同步装置在线监视管理系统可实现以下几个方面主要功能:系统事件信息实时记录、设备告警信息、运行状态信息实时采集、监视和管理、用户管理、设备参数远程管理、系统历史数据存储、检索等。为实现时间同步装置的在线监测功能, 改变以往的被动模式为主动模式,使用户对所管理区域时间同步装置运行状况一目了然,确定管理区域各站点时间完全统一,保证用户及早发现安全隐患,有效规避风险。

2.3 HYTMS自动化时间同步装置在线监视管理功能的实现

2.3.1 系统构成

HYTMS自动化时间同步装置通过接收卫星信号、及上级地面链路时间码作为时间信号源,通过驯服处理,输出所需的各类型时间同步信号,满足授时需求。

2.3.2 运行状态监测

设备当前运行状态(正常状态/故障状态/未知状态);

设备自检状态;

卫星授时模块状态;

设备外部输入IRIG-B码状态(有输入/无输入);

设备收星质量状态;

外部输入IRIG-B码质量;

与设备的通讯状态。

2.3.3 读取设备运行参数

当前时间基准(GPS卫星、IRIG-B码、守时);

当前授出时间(年-月-日-时-分-秒);

输出脉冲间隔(1秒、60秒、3600秒);

串口波特率(19200 bps、9600 bps、4800 bps、2400 bps、1200bps);

当前可视卫星颗数;

当前卫星数据是否有效。

2.3.4 系统运行

启动数据库服务器、通讯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后,打开IE浏览器,登录系统。

2.3.4.1 设备参数管理

用户可通过系统远程读取、配置设备的运行参数。只有管理组用户才可进行设备参数管理功能操作。用户可在线读取主时钟的运行和配置信息,可以在线的了解到当前该时钟所用的时间基准、当前授时时间、对时间隔、当前时钟区域的卫星颗数以及卫星信号是否有效等。如图1所示:

图1 装置参数读取界面

2.3.4.2 系统事件安全管理

系统可管理的事件包括:时钟装置的运行循检记录、与时钟装置的通讯状态记录、所有操作员对装置的操作记录等。时钟装置的运行循检记录:系统对所有时钟装置的运行状态循检记录在客户端进行实时显示,并存储入数据库中,作为历史运行数据,用户可以以时间为条件对相应的记录信息进行查询;通讯状态记录:实时记录显示系统与各个时钟装置的通讯连接状态、与通讯服务器的通讯连接状态等,记录数据可查询;装置操作记录:对所有操作员,对相应的时钟的操作信息,全部进行记录,可查询,并对当时操作的数据结果进行回显。在历史事件查询显示区中可以显示用户进行装置操作时相关数据信息。用户可根据需要,对数据显示的实时事件记录和历史事件记录数据进行部分或全部清除。

2.3.4.3 系统告警管理

系统实时的对所管理的时钟装置的运行状态进行循检,当装置运行出现失锁、中断、电源等故障时,立即生成告警记录信息,在系统的告警记录实时显示区进行显示,并可显示出装置的故障概要描述,用户双击故障记录时,可对显示出故障的详细信息,以及可能出现故障的原因,指导管理人员进行故障排查等。运行故障解除后,立即显示装置故障恢复的记录信息。所有告警信息均存储入数据库中,用户可以按时间条件,对装置的历史告警信息进行查询,并可查看故障的概要描述和主要原因等。对故障的级别,按严重程序分为三级管理:即一般故障、严重故障和致命故障。

当显示装置或板卡故障时,用户可双击故障的设备的记录,打开故障的类型及详细信息进行查看,及时了解故障的详细信息,方便对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

如图2、图3所示:

图2 系统告警信息管理界面

图3 装置故障信息详细显示界面

2.3.4.4 设备运行状态及性能监视

系统可通过图形化方式,实时的对当前所管理的系统中的时钟装置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时监视、显示。可直接监视到扩展装置的运行板卡。

还可对当前系统中的处于不同运行状态的装置及板卡的数量进行实时统计和显示,方便用户对装置进行管理。

3.结束语

HYTMS自动化时间同步装置在线监视管理系统有效的监视管理区域的时间系统,及时的处理时间同步装置异常现象,实现了区域内时间系统的完全统一,为电网的故障分析提供了实时、准确的信息。

参考文献

[1]王士政编著.电力系统运行控制与调度自动化[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0.

第4篇:现实不是童话范文

【关键词】智能建筑;综合布线;设计;施工

一、前言

在智能建筑中,综合布线系统是信息安装的主要手段,通过综合布线能够给大楼提供信息传播的系统,增强信息的传递和控制。

二、综合布线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地位

综合布线系统对于智能建筑来说就是智能建筑的核心。通过综合布线系统将通信网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集中向监管中心,使整个智能建筑的前期设计、建筑施工、竣工验收和后期维护都能够联系成为一个整体,通过监管中心完成这些工作。

1、智能建筑智能化管理的基础

综合布线系统既是智能建筑的核心,也是整个智能建筑系统能完成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综合布线系统的工作重要性在于所有的智能现代化设备都是通过综合布线系统来连接的。充分利用综合布线系统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等特点,能够实现与所有现代化设备的有效连接,所以说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必不可少的基础。

2、作为智能化评估指标

智能建筑的智能化水平高低一般不通过外观、材料、设计理念来评价,而是通过其综合布线系统的性能来完成评价的。一般来说,智能化越高的智能建筑,其综合布线系统网络布置越合理,现代化设备连接线路越简单,各个现代化设备之间的独立性越强。通过对综合布线系统的整体性能被评价来确定智能建筑智能化的水平才是最科学的。

三、智能建筑综合布线设计

1、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其由工作区子系统终端设备连接至插座的连线组成,其中包括扩展软线装配软线和适配器。同时,将其终端设备连接至I/O。根据系统的用途不同,要对信息点的数量和应用类型进行调节,并且要采用与其相匹配的适配器。当系统用途无法确定时,可选择集合点配线的方法。当然,这会给二次装修带来一定的麻烦,需要采取一定的处理措施。同时,需要注意弱电系统的供电设备选择、电源线与综合布线铜缆问题和信息插座与电源插座之间的距离问题,以确保其设计符合基本规定,并且具有美观性,保持高度统一。

2、水平子系统设计

水平子系统是连接干线子系统和用户的关键部分,其质量问题直接影响整个楼宇的通信。水平布线子系统主要针对某一个楼层,需要与信息插座相连,并需要将系统的另一端连接至设备机房的配线架或者区域布线的中间点位置上。在子系统的设计和布线过程中,要符合布线线路的相关规定,确保布线的合理性。另外,布线线缆要与现场环境相适应,根据场合选择合理的防火阻燃级别,确保安装过程的质量和安装人员的安全。

3、配线子系统设计

配线子系统主要是指楼层配线架设计,其主要作用在于通过交换设备将水平子系统与干线子系统进行连接。其配线设备主要安装于机柜内,因此,机柜应为预留数据交换设备提供安装空间。针对管理要求较高的系统,应配置电子配线架以提高管理水平。提供符合弱电间设计的环境,确保弱电间配线子于交换设备的正常运行。

4、垂直干线子系统设计

垂直干线子系统主要作用是为线路提供干线路由装置,从而构建完整的语言装置。主要采用大对数且垂直的铜缆或光缆组成。其中,将其一个终端与设备主架线相连,另一端则连接于各个楼层的配线间的分配线架。垂直干线光纤信息网要依据水平信息点而定,并且要具有一定的预留,做好防火处理。

5、建筑群子系统设计

建筑群子系统的作用是建立一座楼宇与其它楼宇布线线缆之间的链接,从而将整个建筑布线系统链接成为一个整体。建筑群布线主要为光缆与大对数电缆。在子系统在铜缆于与缆选择上,应仔细分析其适合环境,进行合理的选择。

四、综合布线系统施工要点

1、施工准备阶段。

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图纸会审是施工前的一项重要步骤,是关系今后施工顺利与否的一个关键程序。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技术交底的目的是使参与工程施工的所有相关人员(技术员、施工员等)熟悉和了解所承担工程项目的特点、设计意图、技术标准、施工工艺以及应注意的其他问题,是技术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技术交底主要包括施工工艺交底、施工范围交底、安全文明交底、施工质量交底等。做好施工组织方案编制工作。施工组织方案是指导施工的重要依据,在保证工程安全、质量、工期、成本的前提下,对有效的调配劳动力、提高施工效率、加强施工管理、节约成本等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施工组织方案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后由项目经理报监理单位审批后执行。

2、施工阶段。

(1)管线敷设

管线敷设主要集中在楼宇的主体结构施工和墙体砌筑时期。主体结构的底层钢筋绑扎结束后就需要进行水平管线预埋,预埋时要仔细审图,不能漏放、错放管线,管线接口处要连接牢靠,不脱节,预埋金属管时要做好接地。主体结构浇筑混凝土时要有人留守,随时处理管线脱节、破坏等问题,防止砂浆漏入预埋管内。墙体砌筑时要提前确定好垂直管线和暗盒的标高及位置,在墙体粉刷前完成垂直管线的预埋。

(2)桥架安装

综合布线系统的桥架安装主要包括水平桥架和垂直桥架,根据图纸会审时确定的安装位置进行放线定位。对于与其他专业交叉时产生的异形桥架,现场人员可将实际测量的尺寸与形状提供给供应商,由供应商根据尺寸与形状在工厂制作,减少现场加工,桥架的三通、弯通等宜采用厂家成品配件。桥架安装结束后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水平误差和垂直误差满足规范要求,并做好接地,穿过不同防火分区的桥架在布线施工结束后要进行防火封堵。

(3)线缆敷设

综合布线系统是点到点模式,在布线施工前要做好标识,施工时可以在线缆两端做临时标记,布线结束后要做永久标签。线缆敷设时,要使用适宜的牵引力,不得生拉猛拽。线缆布放应自然平直,线缆间不得缠绕、交叉等。在水平桥架内敷设线缆时应在线缆的首端、尾端、转弯及每隔3~5米处进行绑扎固定,在垂直桥架内敷设时,应在线缆的上端和每间隔1.5米处进行绑扎固定。线缆布放应有合适的冗余,线缆在机柜侧预留3米左右,在工作区终端预留0.3米左右。

(4)机柜安装

机柜、机架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垂直偏差度不应大于3mm。所有设备的接地均应连接到机柜(机架)的接地端子上,其接地端子需可靠接入接地排,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配线架安装结束后需做好标签对应工作,确保端口信息清晰明确。

(5)缆线端接

缆线端接前,必须核对缆线标识内容是否正确,对绞线缆与连接器件连接时应认准色标,防止接错。打线时应尽量保持双绞线的扭绞状态,减少扭绞松开长度。缆线与8位模块相连时可采用T568A或T568B标准,但在同一布线工程中不能混合使用。光纤熔接时要做好保护,连接盘中的光纤弯曲半径应符合安装工艺要求。

(6)链路测试

综合布线系统性能检测应采用专用测试仪器对系统的各条链路进行检测,链路的指标须符合要求。光纤布线应全部检测,检测对绞电缆布线链路时,以不低于10%的比例进行随机抽样检测,抽样点必须包括最远布线点。

3、验收阶段。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结束后,要及时完成工程资料的整理和验收。除了验收规范规定的工程技术资料外,综合布线系统还需要提交布线系统图、配线架信息端口分布图、信息端口与配线架端口位置的对应关系表、综合布线系统平面布置图等,这些资料的提交,有利于系统以后的维护。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综合布线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主要技术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第5篇:现实不是童话范文

【关键词】 生鲜食品 配送中心 SLP

一、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前不久网上报道出的双汇物流在经销商到加盟商的最后一公里配送过程中未能达到低温保证,“全程冷链”的承诺成了空谈。而现象的背后反映出的是我国生鲜食品配送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市场化程度不高、配送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针对我国的生鲜食品物流发展现状,共同配送是达到逐步整合生鲜食品物流资源,实现规模化配送的优选模式。生鲜食品配送中心是指以生鲜食品为作业对象,而进行的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包装、装卸搬运、物流信息处理的场所或组织。生鲜食品配送中心可以促进粮食产销结合,整合有限资源,实现散装流通、信息服务等一体化功能。建设生鲜食品配送中心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合理的生鲜食品配送中心布局可以加快周转时间、缩短周转周期、提高存量资源的使用效率,使运输载体和设施设备等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本文首先对生鲜食品配送中心的建设模式进行了探讨,后将SLP算法的思想引入到生鲜食品配送中心的规划分析中。

二、生鲜食品配送中心的建立模式

配送中心按照建设主体的不同,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多家生鲜食品生产企业投资建立联合配送中心

参与共同配送的多家生鲜食品生产企业共同投资、设计、建造配送中心,参与方在共同体内保持平等关系。生产企业的货物通过配送中心进行合并,配送中心则作为实现共同化业务全面开展的纽带,各生产企业通过共同建设的配送中心对物流活动的整体进行管理和控制。

2、一家大型的生鲜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建立配送中心

某一主导企业负责组织,承担多家企业的产品的共同配送,成员以自愿参加为原则,并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管理相关合作事务从而实现共同配送。此模式在主导企业的协调指挥下进行配送,组织结构更为灵活,然而配送额度效率和生鲜食品的质量较难保证,但相比于前一种模式,此模式的建立基于参与者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开展合作,无需额外投资。

3、连锁零售企业自建生鲜食品配送中心

此模式一般适用于连锁经营的大型零售企业,其建立配送中心以满足其自身连锁门店的生鲜食品配送需求,实现服务辐射区域甚至全国的配送能力。相比供应商直接送货模式,自建配送中心不仅可以全面保证生鲜食品质量安全,还能有效压缩生鲜食品采购成本。

4、第三方储运企业建立生鲜食品配送中心

此模式下,第三方储运企业发挥着组织、管理和调度的领导作用,作为专业的物流公司,其对道路运输情况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并且其拥有着专业的现代化设备,同时利用GPS车辆定位系统、ERP信息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冷藏车辆实时控制和冷链物流的科学管理。并且由于其能够灵活应对各合作企业的经营业绩与业务量的波动,低成本的高质量运输成为可能。

通过以上四种模式的分析,从实现服务专业化、运营规模化,体现成本优势、风险共担、信息流通畅等角度考虑,第三方储运企业建立生鲜食品配送中心优势更明显。并且随着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迅速发展,这种模式也将会成为今后生鲜食品实现共同配送的主要形式。

三、生鲜食品配送中心的内部规划布局

合理的生鲜食品配送中心规划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简化作业流程。本文采用SLP布局图解法对第三方生鲜物流配送中心功能区进行平面布局规划。

1、生鲜食品配送中心的四种作业流程

(1)对于新鲜牛奶等生鲜食品,其自身保鲜时间短,并且无需集中加工配送。生鲜食品配送中心接到客户的订货指令后负责向供应商订货,而供应商不直接将商品发给最终客户(各门店或超市等零售店),中间不经过配送中心,从而提高这类商品的周转速度。这是流程最短的一种生鲜商品配送方式,其流程如:配送中心订货客户收货。

(2)对于如鲜活水产品等各类对保鲜要求较高的食品,要求能够快速完成从产地到销地的运输,这类食品在配送过程中不存在储存环节,分拣和配货等工序是紧随收货程序之后的。其流程为:订货收货配货送货。

(3)对于像冷冻水产品、普通水果等保质期相对较长的生鲜商品,由于订货量比较大,往往在收货后需要储存。这类生鲜商品的物流运作流程如下:订货收货储货配货送货。

(4)为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部分生鲜食品在到达配送中心后需要经过加工环节,方便配送的同时提升商品的附加值。各类生鲜食品经过加工后,有些是再进行储存,有些则直接配送到了各个门店。流程为:订货收货加工储货配货送货。

2、生鲜食品配送中心功能区设置

根据生鲜食品配送中心存在的几种作业流程,本文将生鲜食品配送中心功能区分为物流功能区和非物流功能区。物流功能区包括进货区、中转区、加工区、仓储区、理货区、出货区。生鲜食品配送中心的整体作业流程及物流量大致如图1所示,图中的百分比是由上一个功能区进入下一功能区的物流量百分比。本文提供的数据只作为一个参考,具体物流量百分比配置还应根据具体的配送中心流通情况来进一步地设定。

3、SLP布局影响因素分析与计算

(1)物流关系。配送中心最重要、最为频繁的活动就是各种物流作业,功能区间的物流量可以用物流强度,即单位时间的物流量表示。SLP中将物流强度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用符号A、E、I、O、U表示,其物流强度逐渐减小,对应着超高物流强度、特高物流强度、较大物流强度、一般物流强度和可忽略搬运五种物流强度。物流强度大的功能区应该相互靠近,以节约搬运费用,降低物流成本。经过对上述作业流程和流量的计算,可以得出各个单位物流关系相关表,如表1。

(2)功能区相互关系分析。功能区相互关系主要是指物流中心的组织管理,即各功能区、部门之间的、管理、监督、业务联系而存在的关系。当物流状况对企业的生产有重大影响时,物流分析就是规划布置的重要依据,但是也不能忽视非物流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当物流对生产影响不大或没有固定的物流时,规划布置就不能依赖于物流分析,而应当考虑其他因素对各功能区相互关系的影响在SLP中功能区作业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等级划分为A、E、I、O、U、X,即绝对重要、特别重要、重要、一般密切程度、不重要、负的密切程度,具体关系如表2。

(3)功能区综合相互关系。结合生鲜食品配送中心的特点,假设物流与非物流的相互关系的相对重要性加权值m:n=1:1。设量化后的非物流的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等级为,物流相互关系等级为,其中任意两个作业单位分别为和,任意作业单位与之间综合相互关系密切程度值=m·+n·。综合上表,在SLP方法中,取A=4,E=3,I=2,O=1,U=0,X=-1,得出量化以后的非物流相互关系及物流相互关系。并按照各关系等级所占比例进行再次划分,得到8个功能区的综合接近程度和按分值的排序,如表3。

4、功能区相关图

根据功能区的综合接近程度,进行布局。遵循分值越高的功能区越靠近布置图的中心位置,越低则越靠近边缘,逐次考虑AEIOU层级的关系,最终得出布置线性图,如图2。布置某一特定面积下的生鲜食品配送中心时,要根据各单位所需面积和场地要求进行分配,可以对功能区布局线性图进行调整,确定最终功能区布局位置图。

四、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生鲜食品物流发展现状,探讨了生鲜食品配送中心建设模式,并结合生鲜食品特点对第三方配送中心的内部布局进行基本的规划,得出生鲜食品配送中心各个功能区的基本位置关系和距离关系。在实际的功能区布局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数据做具体分析,并可以对特殊功能区进行必要调整。

【参考文献】

[1] 张琳、庞燕、夏江雪:乳制品企业冷链物流共同配送研究[J].企业经济,2011(12).

[2] 陈然、兰洪杰、殷悦:发展冷链物流共同配送的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4).

第6篇:现实不是童话范文

关键词:死亡;中西比较;儒家与基督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9-0068-03

一、死亡与不朽

不朽在儒家和基督教中有三种解释:一是从事功上来理解,《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的“三不朽”之“太上立德,其次立言,其次立功,虽久不废”为其代表,希图达到“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式的影响不朽;二是通过子嗣传承延续家族血脉来达到血脉不朽,即孟子在《孟子・离娄章句上》所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三是从死而复活上达到的存在的不朽,即《新约》的死亡观:“我们借耶稣基督得胜”,通过对两种文化关于不朽的比较,我们发现,前两种儒家文化式的不朽所关注点是“现世的”,而非“来生的”,这和孔子一贯所持的“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的观点是一脉相传的,对待死亡的最好态度就是张横渠在《正蒙・西铭》所说的“生,吾顺事;没,吾宁也。”死亡就是死亡这一本身的事件,不过是一个生命的结点,重点要看的是在趋向这个点的过程中,我们做了什么,这是一种理性文化视野下的“不朽”态度;而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这种不朽更强调让人们关注来世,今生于我更近于可摒弃的糟粕,所以,人们在活着的时候,想着的是重返天国式的“死亡”,而非积极努力的去创造人生,更遑论如儒家文化倡导的那般去努力创建不世的功业了。

透过对这两种不同文化的死亡与不朽的态度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儒家的死亡观迥异于基督文化里对天国的笃信与期盼,这与周孔文化,尤其是以孔子为主的儒家学人在宗法社会的背景下,基于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所建立的人伦政治有绝大的关系,故而夏曾佑先生曾在《中国古代史》上指出:“孔子一身,直为中国政教之源,中国历史,孔子一人之历史而已。”

试以孔子在病笃之时,子路为之祈祷一事为例,孔子知道此事就说:“丘之祷久矣”,于此,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写到:“子路之请祷,乃弟子对师一时迫切之至情,亦无可深非。今先以请于孔子,故孔子告之以无须祷之义。若孔子而同意子路之请,则为不安其死而谄媚于神以苟期须臾之生矣,孔子而为之哉?”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儒家在生死问题上的着眼点和用力处均在人的“此在”上,具有浓厚的理性色彩,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孔子虽未有王图霸业之功,但汉儒称其“素王”,宋人亦有“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感叹,他以其生时的德业言行为后世确立了“亡而不朽”的真正标杆,后来者自可沿此途径向上攀援,正如《孟子・滕文公上》里所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孔子虽仰之弥高,却并非遥不可及,儒家的不朽让后世学人更容易立一气魄,而非自甘渺小。

反观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它更看重的是“因信称义”,德尔图良在《论基督的肉身》中所言:“上帝之子死了,正因为讲不通,这才是可信的。在埋葬之后,他又复活了;正因为是不可能的,这才是完全确实的。”正如刘在信先生在《早期佛教与基督教》一书中所言:“耶稣拥有的绝对权威是由于他死而复活。”而这种对于耶稣可让人复活的笃信,正是与当初耶稣本人作为“上帝的替罪羔羊”,“不用山羊和牛犊的血”从容赴死,替世人担荷罪孽的“原罪意识”紧密相关,他“受死赎了人在前约之时所犯的罪过”,所以世间众生,应感念耶稣为我受死,对耶稣最大的回报就是无限虔诚地信仰他,这不仅是一个感恩的仪式,更是自我赎罪并且最终在末日审判后复活的关键点,与儒家“人死如灯灭”的观念不同,耶稣曾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于此可见,基督教文化中的死亡与不朽,其所激励者,是信道的不朽,而背负原罪而生的中世纪教徒们,在漫漫长夜中更多的是苦修与忏悔,而非对当下生活的关注与期盼。这恰如田薇在《儒家的不朽观及其限度――以基督教的永生观为参照》中所言“它不是抱着精英文化的终极价值尺度和成就天下道德功业的卓越姿态,以求‘我的影响’不绝于‘这个世间’而是怀着谦卑顺从的态度,期待着上帝援手将自己从罪恶和死亡笼罩的尘世拯救出来,进入‘那个天国’获得‘我这个人’的永生。”

二、死亡的群体性与个体性

死亡本应是一件及其私密的人生体验,为什么会有群体性与个体性之分呢?

这是因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特殊性造成的,所谓死亡的群体性其实是与我们上文所讲的儒家关于人的不朽的两个方面的设定相关,正如宋志明先生所说“在中国哲学中,‘人’的含义大体上有两个:从实然的角度说,是指现实中的认知主体或实践主体;从应然的角度说,是指价值意义上的理想人格。”在儒家文化体系中,死亡不仅指一个人作为生物生命的终止,它还有其作为社会人的生命的死亡,即一个人应该尽其在人伦中的义务却没有尽,那么其人虽生犹死,可能还不如不活的好,比如在《论语・宪问》篇中,孔子对他的一个老友――原壤的评价,说他“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按朱子的说法就是说此人“以其幼至长,无一善状,而久生于世,徒足以败常乱俗,则是贼而已矣。”这里其实包含一个隐藏的文化信息,就是死亡在儒家文化中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他是你对这个你存在过的世界的一个交代,而对于儒家文化浸染下的人们而言,你所要交代对象就是你为之奋斗了一生的族群,虽然西周覆灭,封建制名存实亡,但是从古老血液中相传的生存智慧与文化因子并未一起消失殆尽,反而呈现蔚为大观之态,梁漱溟先生曾将这种社会风尚概括为两点:一为向上之心强,一为相与之情厚。而第二点就与我们所论之死亡过从甚密,相与之情厚,则一个传统儒生,他的死亡就是在“交代后事”,交付的对象是至亲,是族人,交托的事情是抚恤教养、田产家私,而他对死后的担忧,也很少会放在灵魂的归属上,大人物是“青史留名”小人物是“后人评说”,而这评说的标准也总是以你生前与这家族的关系为准,卢作孚先生对此曾有过精辟论断:“最好是你能兴家;其次是你能管家;最叹息的是不幸而败家。”总之是旁人或后人对“我”的评论,因此在我看来,儒家文化背景下的死亡,是一种群体文化下的死亡,是一种“尽人事”后的寄托于群体式的安宁死亡。

而基督教文化的死亡则更像是个体的《安魂曲》,亲人固然需要出现在死者的面前,但对于将死的基督徒而言,更重要的不是悲戚地与亲人相对而泣,而是面对代表上帝的神父,通过他――这一上帝使者的媒介,来接引自己的灵魂去那被描绘过无数次的天堂:“城的光辉如同极贵的宝石,好象碧玉,明如水晶。墙是碧玉造的,城是精金的。如同明净的玻璃。城墙的根基是用各样的宝石修饰的……那城内不用日月光照,因有神的荣耀光照。又有羔羊为城的灯。城门白昼总不关闭,在那里没有黑夜。”试想,这样的终极体验无疑会对当时的人们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人人努力向上帝靠拢,正如赵林先生所言:“对于当时的基督徒们来说,人生最重要的并不是此生此世的生活,此生此世的生活是次要的,那只是弹指一挥间,那只是做准备,重要的是为一个永恒的、彼岸性的灵性生活所做的准备。”

如此,若一个人平日里就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那么即便他未曾为这人间世做过什么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濒死之前,他的心灵也会是安宁的,只因个体灵魂有了安顿的地方,有了向往的所在,从这个维度上看,儒家文化更类似于由下起笔向上画了一个圆,其个人从以修身为本以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最后的落脚点和回归点还是你自己,所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儒家文化背景下的死亡思考;而基督文化更类似于一条向上的射线,从自我为出发点,灵魂愈发趋向上帝,最后终得到达彼岸之天国,所以,“在中世纪基督社会里,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可怕的惩罚不是砍头,不是处以极刑,若是教会宣布你的灵魂永世不能进入天堂。”

三、死亡专题的停止与勃发

儒家文化从孔子后,很多大家都从理性高度赋予死亡这一命题以儒家式的色彩,如孟子在《尽心篇》中所言“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他在这里不仅进一步深化了孔子的生死有命的观点,强调了“修己以安人”、“由仁义行”的重要性,而且还树立一种“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的时不我待之感,这正如冯沪祥先生在《中西生死哲学》一书中所言:“正因心中警惕,无法改变天命,所有更应珍惜现在光阴,更加充实每日内容;一旦突然面临大限,回顾一生,仍然每过一天均有最充实有意义的一天,‘有一天,过一天’,而非得过且过,浑浑噩噩的‘过一天,算一天’。孟子在此,可说充分彰显了生命的庄严性与终极性”。除孟子外,荀子在《大始篇》中也曾假托孔子与曾子的对话,曾子指出:“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休焉。”在荀子看来,君子应该时时行仁,无论事君与否,都应终生以行仁义之事自持,唯一可令其休止的事件,只有死亡;反之,小人的任意放纵,也唯有死亡能令其停止,荀子此说产生于战国末期,当时之人已非“醇儒”而是以儒杂法、以儒杂黄老、或是出儒入农、出儒入墨之徒了,所以荀子可能有感于君子与小人的行为差异,故有此“大哉,死乎!”之叹,而这无疑也为儒家的死亡赋予了更为鲜明的时代特质,而儒家在先秦时期就树立起的这种熔个人于群体,化小我于天道的思想确实对后世产生了很积极的影响,正如田薇教授在《儒家的不朽观及其限度―以基督教的永生观为参照》一文中所说儒家学士在“这种生存态度下,立于世俗心存高远而超拔世俗,源自有限生命又将人生与无限的宇宙相接而成为“天民”。但是此后以儒家为主线的死亡话题的研讨几不可闻,除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了与外来的佛教一争高下而有了关于“形神关系”的讨论,即便如陆九渊这样的心学大儒在讨论儒释两家的区别时,也只是说:“释氏以人生天地间,有生死,有轮回,有烦恼,以为甚苦,而求所以免之。……故其言曰:生死事大。……其教之所从立如此,故曰利曰私。”这样站在儒家的不朽观的前提下来反观佛教生死观背后的私利和出世的话语来,而此后的一千四五百年间,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某些哲人的论述概莫能超出先秦儒家所建构的死亡构架,使得这个本应具有无限发展空间的哲学命题就如同与之相适的社会环境一样,停滞不前了。

而当我们用同样的死亡命题来反观基督教之后的西方哲学界,不但如托马斯・阿奎那所说的那种“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的现象终止了,而且脱胎于基督教死亡文化中的哲学思考愈发的勃发与壮观了,按照段德智先生在《西方死亡哲学》一书中的划分区间观之,中世纪的基督教式的死亡哲学是一种对死亡的渴望,而进一步细分,则看到在中世纪后期,基督教死亡观出现了双重危机――即从“勿忘死”到“勿忘生”甚至进一步衍生出来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及天文科学等相关领域的蓬勃兴起,而推演至近代,死亡继续成为西方哲学家们为之着迷的话题,从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的对不死信仰的理性证明,到从卢梭等对不死信仰的理性否定,再到后来德国古典哲学中从康德、黑格尔再到费尔巴哈的对死亡的思考,这些人无疑构成了近代西方死亡中对死亡的漠视这一时代主题的要素,行进至现代,无论是意志主义的死亡哲学还是存在主义的死亡哲学亦或是科学哲学思潮中的对死亡哲学的思考,我们总能看到对死亡进行的积极的、有意义的、深刻的思考。

所以通过中西死亡哲学的后续发展情况,我们发现儒家死亡哲学的发展的断裂与后续的难以为继,而西方死亡哲学却有了持续性且阶段性的多层次发展。

总之,通过对东西方中儒家与基督教文化在死亡视野下的比较,我们看到了由伦理学而理性的儒家与由宗教而哲学的基督教之间的文化迥异性,笔者于此并非要比较东西文化在死亡课题上的孰优孰劣,而是想以此作为研究的基点,一把打开东西方文化差异性大门的钥匙,借由此处来叩响东西文化的大门,继续深入探究,希图在不懈的努力下可以一窥东西文化迥异之堂奥。

参考文献:

〔1〕钱穆.论语新解[M].成都:九州出版社,2012. 182―183.

〔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4. 151.

〔3〕陆九渊.与王顺伯书《全集》卷二[M].1―2.

〔4〕田薇.儒家的不朽观及其限度――以基督教的永生观为参照[J].世界宗教文化,2015(3).

〔5〕宋志明.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J].学习与探索,2009(3).

〔6〕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127.

〔7〕卢作孚.建设中国的困难及其必循的道路[J].大公报,1934(8).

第7篇:现实不是童话范文

化学教材是将化学课程理念和化学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和一定的呈现形式加以展开和具体化、系统化的材料。化学教材对化学课程理念的体现,对化学课程内容的落实,并不是只有一种逻辑体系,也就是说,化学课程内容可以按照多种逻辑关系加以具体化,从而形成多种版本的化学教材,这就是化学新课程倡导的“一标多本”的基本涵义。[1]新课程改革中,环境教育内容已经正式纳入课堂教学中,在教育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环境道德、环保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成为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十分重要,而对新课程高中化学教材环境教育内容有系统的把握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

2 中学化学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分析

目前,中学环境教育主要是通过三个渠道来进行,一是在已有的学科课程中渗透环境教育;二是开设环境教育选修课;三是开展环境保护兴趣小组和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三部分中,课堂教育是基础,在必修课中渗透环境教育是主渠道。[2]教材中涉及的环境教育内容广泛,包括化学工业及化学产品造成环境污染等各种有关化学方面的知识,将化学教育与环境教育联系起来,并结合当今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可持续发展为背景,介绍了绿色化学、化学与环境的关系、化学在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3 三个版本教科书中实验内容的整体分布情况的比较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三个版本教科书不同模块的实验数目所占的比例,可以得到:人教版中整体所安排的化学实验个数最多,鲁科版最少。二者相差较大。而人教版与苏教版在实验个数安排上差别不大。[3]

(1)鲁科版中《实验化学》模块的实验个数占鲁科版总体实验个数的比例最高,约为23.16%。

(2)苏教版中《实验化学》模块的实验个数占鲁科版总体实验个数的比例最高,约为19.67%。

(3)人教版中《必修一》模块的实验个数占人教版总体实验个数的比例最高,约为22.14%。

在《化学与生活》模块中,鲁科版安排实验15个,大于人教版的6个实验和苏教版的11个实验。《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三个模块,人教版与苏教版安排的实验个数远大于鲁科版安排的实验个数。尤其是在《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鲁科版仅仅安排一个实验。

实验教学要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化学实验操作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知识与技能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每一个实验课题就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甚至每一个实验课题可以分解为若干个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探究过程学生得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了科学素养。教师应该尽可能利用这些实验探究的素材,以强化学生探究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4 结论

所谓绿色化学实验,是指设计对环境没有或者只有很小的负面作用的实验绿色化学实验,是社会对化学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它对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化学实验教学中,应重视环保教育,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协调发展。化学实验,特别是有害气体的实验,直接影响师生健康,实验时应将有害气体尽可能地进行吸收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如无法密闭操作的,加强回收,通风或其它防护措施。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改进有毒、有害实验,从理论到实践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比如:通过实验装置的改进,把敞开式装置改为封闭式,实验仪器生活化、微型化,实验药品微量化等,尽可能减少污染。课改之后,3种版本教材中的实验都体现中学化学实验发展趋势:化学实验趣味化、生活化、简便化、微型化、清洁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崔巧生.不同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中化学实验内容的比较与分析.东北师范大学,2010.

第8篇:现实不是童话范文

关键词 鲜食葡萄;花粉;生活力;贮藏特性

中图分类号 S6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3-0073-03

葡萄(Grapes),为葡萄科(Vitaceae Lindley)葡萄属(Vitis L.),多年生落叶藤本植物,是人类最早栽培和世界上分布最广的果树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果树产业的发展,葡萄跃升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果树种类之一,我国以栽培鲜食葡萄为主,它不仅味美可口,而且营养成分丰富,成熟的浆果中含糖量高达10%~30%,以葡萄糖为主,可被人体直接吸收,是世界性的重要水果[1-2]。杂交育种是植物选育新品种的一种常规的育种方法[3]。高生活力的花粉是确保植物杂交育种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花粉生活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授粉、受精乃至坐果。因此,在进行杂交育种工作之前,都必须要了解花粉的生活力。由于不同鲜食葡萄品种的花期经常不一致,在进行杂交育种过程中,常涉及到其花粉生活力随贮藏条件变化的问题。有关葡萄花粉生活力贮藏条件的研究前人已有所报道,万怡震等[4-5]研究认为温度是影响花粉贮藏的主要原因,干燥条件下,贮藏温度越低,花粉的生活力下降越缓慢,贮藏期越长;杨传友等[6]研究认为低温对保持果树花粉生活力的效应极其明显。本试验以新葡一号、马、京秀、木纳格、维多利亚以及黑贝蒂等6个鲜食葡萄品种为试材,比较它们之间新鲜花粉生活力的高低以及其花粉生活力随贮藏条件变化的情况,为在葡萄杂交育种中选择适宜的父本材料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采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葡萄瓜果研究中心葡萄种质资源圃,分别为新葡一号、维多利亚、木纳格、马、京秀和黑贝蒂。

1.2 试验方法

1.2.1 花粉的采集与处理。2013年5月13日从正常生长的葡萄植株上随机选取处于初花期的葡萄花穗,放入塑料袋中用冰袋保鲜带回实验室。轻轻剥掉花瓣,取出花药,放在垫有硫酸纸的培养皿中,及时剔除其中的杂质和破裂的花药,然后将培养皿放置在室内阴凉干燥处阴干,待花粉完全散出后根据试验处理进行密封干燥保存,备用。

1.2.2 试验处理。

(1)按照琼脂8 g/L+蔗糖200 g/L+硼酸50 mg/L的配方配制培养基,pH值为6.0。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倒入洁净的培养皿中,制作发芽床,待凝固后,用棉签蘸取贮藏前的各鲜食葡萄品种的花粉,轻轻振动,将花粉均匀地撒播在发芽床上(避免出现重叠),每个视野内50~100粒花粉,每个品种设3次重复,然后在培养皿盖中放入用水浸湿的滤纸,盖在发芽床上保湿,最后贴上标签写明品种名称和播种日期。在(25±1)℃的恒温箱中,黑暗条件下培养,在培养后8 h开始观察花粉的萌发率。

(2)将收集的6种鲜食葡萄品种的新鲜花粉均分为5等份,分别装入花粉瓶内密封保存,瓶外贴上标签,标明日期和品种名称,放入装有CaCl2的干燥器中,分别在25、5、0、 -20、-40 ℃等5种温度条件下贮藏。各贮藏条件下的花粉间隔5、10、15、20、25 d置于按上述配方配制的培养基中,按上述方法观察统计花粉的萌发率。花粉的耐贮藏力是以待测花粉生活力保持时间(即待测试样自收集到花粉生活力降为零的时间长度)来表示。

1.3 花粉萌发的观察和统计

花粉萌发标准:以花粉管长度超过花粉粒直径的1/2为萌发花粉。在10×20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统计花粉的萌发数,并计算花粉的萌发率。每个培养基随机观察3个不重叠视野,记录萌发的花粉粒数和花粉总粒数。3个视野的平均值作为该培养皿内花粉的萌发率。花粉萌发率(%)=视野内萌发的花粉粒数/视野内的花粉总粒数×100。

数据分析采用Excel 2003和DPS7.05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Duncan′s新复极差多重比较分析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鲜食葡萄品种花粉生活力

3 结论与讨论

3.1 不同鲜食葡萄品种花粉生活力比较

通过用离体培养法测定维多利亚、新葡一号、黑贝蒂、木纳格、马、京秀等6个鲜食葡萄品种的新鲜花粉,发现新葡一号的花粉生活力较高,为50.41%,新葡一号、维多利亚、木纳格、马4个品种间的花粉生活力差异不显著,但均与京秀差异极显著,且以京秀的花粉生活力最低,仅为24.13%。不同品种间花粉生活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品种自身的遗传特性[9]。花粉生活力的强弱必然会引起花粉育性的不同。因此,在杂交育种的工作中,对花粉生活力的研究十分重要。本试验的结果可为在鲜食葡萄杂交育种过程中选择适宜的父本材料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这对于充分利用这些种质选育新的鲜食葡萄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3.2 鲜食葡萄的花粉败育特性

各鲜食葡萄品种的花粉不但其生活力存在差异显著,甚至有些品种的花粉有可能存在花粉败育现象。显微观察发现黑贝蒂的花粉圆形饱满,但未发现萌发,有可能是花粉败育现象,这一现象在黄金梨[10-11]和葡萄[12]上曾有过报道,他们认为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是从四分体分离后单核花粉细胞形成到二核期,绒毡层细胞程序化死亡发生紊乱,提前解体,花药维管束细胞木栓化,二者共同导致大部分小孢子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致使花粉败育。而有关鲜食葡萄品种黑贝蒂花粉败育的现象具体是何原因所致尚不清楚,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3.3 贮藏过程中鲜食葡萄花粉生活力特性

花粉在成熟后往往需要贮藏一段时间来解决多数亲本雌雄异熟、花期不遇等问题。花粉的贮藏效果直接影响其生活力的高低,在不同的贮藏温度条件下植物花粉表现出不同的耐贮藏力[12]。本试验证明了各鲜食葡萄的花粉在5 ℃和0 ℃贮藏条件下其生活力的保持时间较在25 ℃贮藏条件下花粉生活力的保持时间要长,其原因有可能是由于葡萄花粉含有很多酶、蛋白质、核酸及其他有生命活性的物质,这些物质在花粉的保存过程中极易变性,再加上温度高增强了花粉内部的呼吸强度,从而导致花粉营养枯竭。本试验也证实了在-20 ℃和-40 ℃条件下贮藏的花粉要比在5 ℃和0 ℃条件下贮藏的花粉更有利于延长其生活力的保持时间。这是因为低温降低了花粉的呼吸强度,可溶性糖类和有机酸类消耗较少,花粉的代谢速度减小,从而使得花粉生活力保持较长的时间,因此低温有利于延长花粉的生活力。本试验结果还表明了各鲜食葡萄花粉贮藏的最佳温度为-40 ℃,贮藏25 d后萌发率仍达15.22%~29.91%,而25 ℃的温度环境则不利于花粉的长期贮藏,贮藏25 d后萌发率仅有7.38%~15.69%。

花粉在贮藏的过程中,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花粉内贮藏物质的消耗增多,酶活性下降,水分逐步流失,花粉的生活力会逐渐下降,但是并非所有植物的花粉生活力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呈直线下降趋势。鲜食葡萄品种马的花粉在-20 ℃条件下贮藏20 d内其生活力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现象;京秀的花粉在-40 ℃条件下贮藏15 d内其生活力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现象,即短期被迫休眠现象。可能是在贮藏的过程中由于温度低花粉中酶的活性暂时受到抑制,经过一定时间后测定花粉萌发率时,由于在室温条件下将花粉瓶打开取出花粉,冷热交替刺激了花粉的酶活性恢复,致使花粉的萌发率升高;还可能与品种的遗传特性有关系,具体是何原因所致,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 参考文献

[1] 贺普超.葡萄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49.

[2] 范恩国,韩丽娟,白玉华.保健美容佳果―葡萄[J].植物杂志,2002(2):17.

[3] 张春晖,李华.葡萄育种方法研究进展[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1995(2):20-22.

[4] 万怡震,贺普超,廖祥儒,等.葡萄不同发育阶段、不同干燥及不同保存条件下生活力鉴定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1997(2):10-20.

[5] 张延农,贺普超.葡萄花粉萌发力的研究[J].落叶果树,1991,23(1):3-4.

[6] 杨传友,毕杰,杨先栋.十二种果树花粉贮藏试验[J].果树科学,1994(2):103-104.

[7] 盖钧镒.试验统计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99-128.

[8] 刘权.果树试验设计及统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85-100.

[9] 王钦丽,卢龙斗,吴晓琴,等.花粉的保存及其生活力测定[J].植物学通报,2002,19(3):365-370.

[10] 边卫东,邓艳华,朱育贤,等.黄金梨胚珠、花粉发育及花粉败育过程的显微观察[J].果树学报,2006,23(2):290-292.

第9篇:现实不是童话范文

关键词:协同过滤; 兴趣变化; 非线性逐步遗忘

中图分类号:O415.2;TP301.6 文献标志码:A

Non-lineal gradual forgetting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algorithm

capable of adapting to users’ drifting interest

ZHENG Xianrong1, TANG Zeying2, CAO Xianbin1

(1. Dept. of Computer Sci. & Tech., Univ. of Sci. & Tech. of China,Hefei 230027, China;

2. College of Sci., National Univ.of Defense Tech., Changsha 410073,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traditional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CF) algorithm often leads to bad recommendation when users’ interests are changed, and inspired by the forgetting law of psychology,a non-lineal gradual forgetting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algorithm is developed which diminishes the importance of each rate with time and then determines similarities between different users. The experiment using MovieLens dataset shows that the algorithm is more accurate than the traditional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algorithms.

Key words: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interest drift; non-lineal gradual forgetting

0 引 言

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出现导致推荐系统的产生.[1]推荐系统是一种个性化的信息过滤技术[2],它被用来预测某个特定用户是否会喜欢某个特定的商品(预测问题),或被用来确定N件用户感兴趣的商品(TOP-N推荐问题).

协同过滤(Collaborative Filtering,CF)是建立推荐系统最成功的技术,其优点是能够基于信息的质量和品位进行过滤并推荐用户意想不到的有用信息.[3]很多电子商务网站都使用该技术,如Amazon,CDNOW和eBay.

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建立协同过滤推荐系统[4,5]:(1) 基于用户的(User-based).先利用统计方法得到具有相似兴趣的邻居用户,然后综合邻居的评价为当前用户预测或推荐.(2) 基于项目的(Item-based).系统通过分析历史信息确定不同项目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些关系推荐项目.该方法基于这样的认识:如果用户曾对某些项目感兴趣,那么与之相类似的项目用户也会感兴趣.

实际上经常变化的用户兴趣导致传统协同过滤系统的推荐质量显著下降,因为它只适合用户兴趣稳定的情况.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协同过滤算法,对用户评分的重要性使用非线性逐步遗忘策略.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可有效提高用户兴趣变化情况下的推荐质量.

1 相关工作

Tapestry[6]是第一个使用协同过滤思想的系统,用于过滤电子邮件,其作者GOLDBERG认为人们应该彼此合作完成信息过滤工作.GroupLens[7]是基于用户评分的自动推荐系统,用于推荐电影和新闻.为处理用户变化的兴趣,KOYCHEV等[8]引入逐步遗忘的思想并使用线性遗忘函数,即对学习算法而言,最近的观察应比过去的重要,观察的重要性应随时间减小.KUKAR[9]建议使用核函数学习用户的兴趣.

用户兴趣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还是动态变化的,因此跟踪和学习用户兴趣是最基本且难以解决的问题.[10]通过组合基于用户的和基于项目的协同过滤方法,基于相似项目的邻居用户协同过滤算法[11]能够处理用户多兴趣下的个性化推荐问题.

协同过滤算法尽管获得很大成功,但尚有两大主要缺陷[2]:(1) 稀疏性问题.在很多推荐系统中关于每个用户和项目的历史信息往往相当有限,因此协同过滤系统不能准确地确定用户的邻居和推荐项目,进而导致推荐质量下降;(2) 扩展性问题.基于用户协同过滤算法的计算复杂性随着用户和项目数量的增加成线性增长,由于典型的推荐系统中本身就存在大量的用户和项目,因此现有的推荐系统面临严重的扩展性问题.上述缺陷已有一些解决办法,如基于项目评分预测的协同过滤方法[12]、降维方法[13]和聚类技术[14]等.

2 基于用户CF算法

2.1 基于用户CF的思想

基于用户的CF是目前建立推荐系统最成功的技术.其思想是每个人都属于某个特定的群体,该群体中的成员具有相似的兴趣,因此被该群体中不同成员喜欢的项目可以用来形成候选的推荐项目.算法主要包括3个部分.

2.2 基于用户CF的问题

传统CF算法利用兴趣相似的邻居用户对某项目兴趣的大小,预测当前用户对该项目的喜好程度.显然,这里的邻居用户选择方法非常关键,但是通常的邻居选择方法没有考虑用户兴趣变化问题,从而影响算法的准确性.例如,过去喜欢体育类电影的用户A现在喜欢军事类电影,用户B喜欢体育类电影,用户C喜欢军事类电影.由于A和B过去的兴趣相似并且他们对项目的评分也相近,所以A和B的相似度要比A和C的相似度高.在确定A的邻居用户时,传统的CF算法就会选择B而不是C,最终系统向A推荐的仍是体育类电影而不是军事类电影,尽管A和C的最近兴趣相似且A已显示出对军事类电影的兴趣.上面的情况可以通过表1来说明.

3 逐步遗忘CF算法

3.1 用户兴趣变化问题的解决思路

对于上面的例子,如果在确定用户间的相似度时,给与A最近兴趣相似的用户以较大的相似度,给与A仅过去兴趣相似的用户以较小的相似度,那么系统就会把C作为A的邻居用户,以C作为邻居用户预测A对M2的评分也将更准确.

综上所述,为了捕捉用户兴趣变化,推荐系统需要为当前用户选择与他最近兴趣相似的邻居用户,同时淘汰仅与他过去兴趣相似的邻居用户.因此本文对传统的协同过滤算法进行改进:首先赋予每项评分1个按时间衰减的权重,即最近的评分权重大,过去的评分权重小,然后按加权后的评分确定用户间的相似度.

确定用户间的相似度.遗忘函数h(t)的作用是增加最近评分重要性的同时降低过去评分的重要性.

遗忘函数h(t)的选择非常关键,因为其遗忘能力直接影响推荐系统的性能.一般而言,h(t)的遗忘速度快,系统学习用户兴趣的过程就快;反之系统学习用户兴趣的过程就慢.

推荐系统是1种Web智能系统,它利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的方法从历史数据库中发现用户的兴趣,然后进行个性化信息推荐.为了提高其智能性,推荐系统需要从不同的学科汲取有价值的思想和方法,包括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统计学和心理学等.

人的遗忘过程不是简单的逐步遗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EBBINGHAUS)首先对遗忘现象作了系统的研究[16],得到的遗忘规律表明:在识记后的短时期内遗忘进行得较快,经过足够长的时间间隔后遗忘进行得比较缓慢,即遗忘过程是先快后慢,是非线性的.受遗忘规律的启发,本文设想:如果在推荐系统中使用非线性逐步遗忘策略,那么系统的准确性应该更好,即按时间t对评分的重要性进行不同速度的衰减,t越小衰减得越快,反之越慢.

3.3.3 算法说明

在传统的CF算法中,所有评分的重要性都相同.虽然在用户兴趣未变化时上述做法是合理的,但是当用户兴趣发生变化时情况就有所不同.由于受用户旧兴趣的影响,推荐系统中旧评分的积极作用不大,因此应降低旧评分的重要性.非线性逐步遗忘CF算法依据评价时间减小每项评分的重要性,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用户间的相似度,使得计算出的邻居用户比较准确,因此在准确性方面高于传统的CF算法.

实验结果表明,当用户兴趣变化时非线性逐步遗忘CF算法在准确性方面优于传统的CF算法.

4 实验结果及分析

4.1 数据集

MovieLens数据集(movielens.umn.edu)含有本文必需的时间属性.MovieLens是著名的基于CF的研究型推荐系统,目前提供的电影超过5 000部,用户已超过70 000人.本文从中提取4 666条记录,涉及51个用户和264部电影,其中每个用户至少评价50部电影,每部电影至少被50个用户评价过.实验中本文将其中90%的数据作为训练集,剩下的10%作为测试集.

4.2 评价标准

采用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作为评价标准,MAE用项目预测评分和实际评分间的偏差度量算法的准确性.为了测试算法能否跟踪用户的最近兴趣,选择的预测项目都是用户最近评分过的

(1) 随机选择若干用户,比较不同用户下非线性逐步遗忘CF算法和传统CF算法的MAE值,其中邻居大小k=10,遗忘速度m=0.6.实验结果表明,非线性逐步遗忘CF算法在准确性方面优于传统的CF算法,见图1.

图 1 不同用户下的推荐算法精度比较

从图1可以看出:对于不同用户,总体上非线性逐步遗忘CF算法的MAE值小于传统CF算法,但是对于个别用户(如UserID=62),前者的MAE值却比后者大,原因可能是这些用户的兴趣变化较慢,不适合采用非线性逐步遗忘策略.

(2) 对于上面的用户(UserID=127),比较不同邻居数量下非线性逐步遗忘CF算法和传统的CF算法的MAE值,其中遗忘速度m=0.6.实验结果表明,非线性逐步遗忘CF算法在准确性方面优于传统CF算法,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对于不同的邻居大小k,非线性逐步遗忘CF算法的MAE值均小于传统的CF算法,但是对于不同的k,非逐步遗忘CF算法的优势不一样,有些情况下的优势明显(如k=15时,准确性提高35%),有些情况下的优势不明显(如k=5时,准确性提高2%),显然它受邻居用户大小k的图 2 不同邻居大小下的推荐算法精度比较影响.此外,两种算法的MAE值总体上随k的增大而逐步减小.

(3) 对于上面的用户(UserID=127),比较不同遗忘速度m下非线性和线性逐步遗忘CF算法的MAE值(见表2),其中邻居大小k=10,这里使用的线性逐步遗忘函数如下:

4.4 结 论

根据上面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总体上非线性逐步遗忘CF算法在准确性方面优于传统CF算法和线性CF算法.

但是,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适合使用非线性逐步遗忘算法.多数情况下的用户兴趣是逐渐改变的,适合使用线性逐步遗忘策略,而不适合使用非线性逐步遗忘策略,因为后者通常用于用户兴趣变化较快的场合.以后将继续研究不同变化速度的用户兴趣对两种算法的影响.

5 结束语

研究协同过滤中的用户兴趣变化问题,提出非线性逐步遗忘CF算法,该算法依据评价时间减小每项评分的重要性,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用户间的相似度.实验结果表明,非线性逐步遗忘CF算法在准确性方面总体上优于传统CF算法和线性逐步遗忘CF算法.

参考文献:

[1] RESNICK P, VARIAN H R. Recommender systems [J]. Communications of ACM, 1997, 40(3):56-8.

[2] KARYPIS G. Evaluation of item-based top-Nrecommendation algorithms:[Technical Report #00-046] [R]. Dept of Computer Sci, Univ of Minnesota, Minneapolis, 2000.

[3] 蔡登, 卢增祥, 李衍达. 信息协同过滤[J]. 计算机科学, 2002, 29(6):1-4.

[4] SARWAR B, KARYPIS G, KONSTAN J, et al. Item-based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s [C]//Proc Tenth International World Wide Web Conference, 2001: 285-295.

[5] DESHPANDE M, KARYPIS G. Item-based top-Nrecommendation algorithms [J]. ACM Trans on Info Systems, 2004, 22(1): 143-177.

[6] GOLDBERG D, NICHOLS D, OKI B M, et al. Using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to weave an information tapestry [J]. Communications of ACM, 1992, 35(12):61-70.

[7] RESNICK P, IACOVOU N, SUCHAK M, et al. Grouplens: an open architecture for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of netnews [C]//Proc ACM CSCW 94. Chapel Hill, NC, 1994.

[8] KOYCHEV I, SCHWAB I. Adaptation to drifting user’s interests [C]//Proc ECML’ 2000. Barcelona, Spain, 2000.

[9] KUKAR M. Drifting concepts as hidden factors in clinical studies [C]// Proc 9th Conf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Medicine. Europe, Protaras, Cyprus, 2003.

[10] 曾春, 邢春晓, 周立柱. 个性化服务技术综述[J]. 软件学报, 2002, 13(10): 1 952-1 961.

[11] 余力, 刘鲁, 李雪峰. 用户多兴趣下的个性化推荐算法研究[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4, 10(12): 1 610-1 615.

[12] 邓爱林, 朱扬勇, 施伯乐. 基于项目评分预测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J]. 软件学报, 2003,14(9):1 621-1 628.

[13] SARWAR B, KARYPIS G, KONSTAN J, et al. Application of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in recommender system - a case study [C]//ACM WebKDD Workshop, 2000.

[14] UNGAR L, FOSTER D. Clustering methods for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C]//Proc Workshop on Recommender Systems. Menlo Park, Calif: AAAI Press, 1998.

[15] 郑先荣,曹先彬. 线性逐步遗忘协同过滤算法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7(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