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烈事迹的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裂解气相色谱; 释放气体分析; 石英砂; 涤纶; 羊毛; 混纺比例
1 引 言
涤纶与羊毛、棉等混纺纤维的分析有助于纤维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的控制,且在贸易、刑侦和考古中也有着重要作用。纤维的鉴别,常见的有显微镜法、燃烧法、溶解法等[1]。近年来,电镜技术、热分析[2]、红外光谱[3]、拉曼光谱[4]等在纤维的分析中亦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对混纺纤维比列的定量主要采用国标的化学溶解法[5],但该法操作繁琐、费时,约需8~10 h,且需较大的样品及试剂量。
裂解气相色谱法(PyGC)是将高分子物质裂解成气态的小分子片段从而由载气带入气相色谱分析的方法[6,7]。可直接分析固体样品,样品用量少,快速且无需前处理。由于化学与天然纤维的裂解产物不同,如涤纶主要为合成聚合物的裂解产物有苯、苯甲酸、乙烯酯苯甲酸、联苯等,棉主要为天然纤维素的裂解产物如小分子的醛、酮、醇与糖类等。据此,PyGC已应用于鉴定各类纤维素纤维[8]、羊毛纤维[9,10]、棉与各类合成纤维[11]等。Yang等[12]基于同一质量不同性质纤维裂解产生的挥发性产物总量不同,采用PyGC定量分析涤/棉混纺比例,但该法的重现性不够好。Cho等[13]采用居里点裂解器的PyGC法测定涤/棉混纺比例,依据涤/棉谱图上涤纶的裂解产物之一进行了定量测定。但该裂解器温度不可连续调节,对样品量及形态要求较高。迄今,采用PyGC法对涤/毛混纺纤维的定量测定鲜见报道,为克服取样与称量误差而采用固体分散剂作为PyGC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亦鲜见报道。
本研究采用纵型微型炉裂解器的PyGC法对涤/毛纤维的混纺比例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以石英砂为固体质量分散剂制备样品,利用PyGC/MS鉴定涤/毛混纺纤维中两者裂解产物的差异,找出涤纶区别于羊毛的特征裂解产物, 通过对该物质的PyGC定量分析,计算出二元混纺纤维中涤纶的质量百分含量,进而推算出羊毛的含量,建立了PyGC对涤/毛混纺纤维比例的快速、准确的定量方法。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及样品
PY2020 iD纵型微型炉裂解器(日本Frontier Lab.公司),CP 3800气相色谱仪(美国Varian 公司), Trace DSQ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Thermo Fisher 公司),BP211 D 电子天平(德国Sartorius 公司)。
纯涤纶、纯羊毛样品及涤/毛混纺样品均来自浙江省纺织测试研究院。其中涤/毛混纺黑布及灰布的涤纶百分含量分别为69.5%与70.4%,由该院按国家标准GB/T 29102009测得。涤纶含量为30%, 50%, 70%, 90%的自制样品,是将纯涤纶与羊毛样品按质量比3 ∶ 7, 5 ∶ 5, 7 ∶ 3, 9 ∶ 1混合所得。石英砂(分析纯,颗粒度为0.3~0.7 mm(25~50目), 国药集团)。
2.2 样品处理
将涤纶、羊毛样品和各涤/毛混纺样品剪成
关键词:CDIO模式;航天专业;课程体系;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051-02
一、引言
目前诸多高校针对空间工程、飞行器系统与工程、导弹工程等多种航天专业设置的本科生课程,可划分为力学、航空宇航、电子、信息与控制等多个系列课程。同时,航空航天等技术领域内很多问题,其研究对象可能既是航天问题又是力学问题,具有与多学科多专业广泛交叉、相互渗透,与实际工程结合紧密的特点。基于上述原因,为了提高航天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如何在有限的课时计划内、在有限的课程数目内有效设计航天专业固体力学系列课程,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随着高校内部增大学生的实践比重、面向工程能力培养的呼声日渐高涨,笔者所在的教学组借鉴了起源于美国麻省理工MIT的国际工程教育模式――CDIO模式,在航天专业的固体力学系列课程的设计与应用中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探索与教学实践,期望通过该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正确引入与有效发展,更新教师教学理念与实践手段,增加课程实践比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效率与积极性,为航天或力学专业工程师的培养提供参考。
二、CDIO模式与航天专业力学系列课程的结合途径
国际工程教育模式CDIO,是以产品、过程和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开发与运用为背景,包含了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Conception,Design,Implementation,Operation,简称CDIO)4个教育和实践训练环节。它与航天专业力学系列课程的有机结合,可以考虑如下几个途径:
(一)CDIO模式的起源
CDIO是一种基于传授航天领域技术知识与培养预备工程师能力而起源产生的工程教育模式,其创始人是美国麻省理工MIT航空航天系Edward Crawley教授,其发展初期在2004年左右。可见,将CDIO模式与航天专业力学系列课程的结合,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先天优势,是一种积极有益的尝试。
(二)基于CDIO教育理念形成课程观
CDIO模式是基于“做中学”的教育理念,是一种将实践过程与理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结合该模式在航天专业力学系列课程的设计中可形成两种课程观:首先,是一种凸显了“社会需求”的课程观,即根据工程师的社会角色与责任,培养工科毕业生具备较好的工程能力与深厚的技术基础知识,在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上,并不是按照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来组织课程,而是强调基于社会现实需求来选择和编排;其次,亦是一种强调了“学生为主体”的课程观,即学生的学习效果侧重于从学生的实践感知和实践经验出发来构件知识和能力,基于“做中学”强化学生探究兴趣和实践能力,从而体现了学与做的结合、知与行的统一。
(三)明确实践对象与执行方案
CDIO工程教育模式主要特点是深化技术知识基础和实际职业能力的二元学习经验模式,且该模式的基本原则是反复强化实践,因此CDIO模式的实践必须包括两个或者更多的设计与实施环节。具体来说,航天专业固体力学系列课程体系的实践对象包括如下三类环节:第一个是突出导论性基础课程,即引导学生入门工程实践,领略工程技术的魅力;第二个是初级的实践环节,即针对核心基础课程《工程力学》开展课堂一线教学改革研究;第三个是高级的实践环节,即针对来源于科研任务的设计综合项目进行教学改革实践。
三、CDIO模式下航天专业固体力学系列课程的具体设计与教学实践
教学理念的转变最终体现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实践对象的改革。在我校2012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我院结合CDIO模式对航天专业固体力学系列导论课程进行了具体设计与教学实践的工作,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一)导论性课程的设置
导论性课程是一个早期的基础工科课程,我院针对航天专业的大一新生设置了导论课程《空天工程导论》,要求选课学生具有一定的数理基础即可。该课程内容主要介绍飞行简史、工程学简介、航空器飞行原理、结构与动力系统等基本概念、基本知识,通过它为入学新生搭建了航空航天器设计、构造、应用所需的知识框架。同时,课程还提供了一个初级的设计―实现的实践,让学员参与水火箭或LTA飞行器的设计与制作。
设置导论课程的主要目的快速引导学生了解航天器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让学生参与入门的工程实践,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和后期加强学习的主动性。
目前,我院30学时的《空天工程导论》课程已经成功申请为我校的精品视频课程,主讲教师的授课教案和讲义脚本已经完成,且授课视频录制已完成一半以上。
(二)《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首先,调研了近年来国内高校在《工程力学》课程中的改革研究:例如,天津科技大学的李秋h在建构主义教学基础上建立“刨设问题情境”教学法[1],山东英才学院的来小丽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2],哈尔滨学院的张田梅探索了研究性教学法在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上述内容从不同方法与形式来提高学生处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均可作为低年级核心力学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
其次,调整了我院的《工程力学》教学内容:在静力学部分中重点介绍构件的受力分析、简化与平衡规律;在材料力学部分中以杆件的轴向拉压、扭转和弯曲三个基本变形为研究目标,以“内力分析―内力计算―应力应变计算”为逻辑分析主线,结合强度理论、稳定性分析或能量法来优化组织教学内容,并删除了图乘法和摩尔圆等内容。
然后,改革了我院的《工程力学》教学方法与成绩评定:理论讲授采用了习题讲解、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实验操作侧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要求学生按照2~3人合作或单人独立完成课程内13项实验内容,同时实验室采取了鼓励课外开放式实验的机制;成绩评定是将考核点分布于教学全过程中,即由平时成绩、课堂讨论、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科技小论文、期末成绩等考核点综合评定最终成绩。
最后,给出《工程力学》课程近年内取得的成绩:2015年《工程力学》评为校优课程;2015年委托科学出版社再版了《工程力学》教材;2015年成功申报了36学时的MOOC课程《工程力学》,目前主讲人和授课内容已确定,2015年完成了省精品课程《工程力学》复核工作,并向湖南省高校数字教学资源中心提交了课程教学视频、课件、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案例、试题习题、文献资料、教学成果、软件工具等电子材料整理;2015年该课程主讲老师分别获得了学校教学质量新星奖和学校本科教学优秀个人一等奖;2015年实验室新增加了XL3418K互动式普及型材料力学实验装置,完成了12个虚拟实验的材料整理。
(三)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与本科毕业设计综合项目的优化
CDIO模式将顶峰级实践体验作为本科教育的顶点。该实践环节往往侧重于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大三或大四年级中申请了综合项目实践,以团队或个人形式承担来源于科研项目的、更为复杂的实际任务。
我院高年级本科生顶峰级实践环节大多数包括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与本科毕业设计综合项目两类。例如,为了优化本科毕业设计模式,笔者所在课题团队采取“双团队设计项目”的集成教学方法进行了如下实践工作:首先,成立了以航天方面的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包括结构动力学与设计、振动控制、姿态控制、电子电路共5人组成的教师团队;将总体设计、主控分系统、姿控分系统、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帆板振动分系统、星体结构设计等六个子项目形成课题任务书,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形成了自然分工、相互合作的学生团队;之后,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任务书计划在规定的时间段内(两个或多个学期)逐步完成开题审查、中期检查、方案设计、理论推导与计算、设计制造、实验验证、撰写报告、项目验收或毕业答辩等步骤。
在课题团队的努力下,近年来取得了如下可喜的成绩:2015年课题团队成员指导的省级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座椅弹性缓冲器等效刚度分析与实验研究》顺利验收,并且验收结论为优秀;课题团队指导了2015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非对称复合材料拉伸-扭转耦合结构设计》,目前为在研阶段;继续完善了学校级的基础力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分中心、应用力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分中心、力学与航天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工作,并且在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的基础上,实验室2016年成功申请为国家级力学与航天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四、结束语
对航天专业固体力学系列课程进行设计与应用的教学实践表明,由于航天航空领域内很多问题是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实际工程联系紧密的问题,应用CDIO教育理念中深化技术知识基础和实际职业能力的二元学习经验模式,对于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感受鲜活的科学研究过程,激发创新意识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一、领导重视,统一部署。
我校接到《关于组织未成年人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的通知》后,学校德育处和少先队大队部于4月1日召开班主任会议,学习上级有关的文件精神,拟订了“洪泽湖实验小学‘网上祭英烈’活动的方案”。 4月3日,大队部、各中队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大队部先在五(2)班举行了“网上祭英烈”活动的启动仪式,号召全校学生在网上为烈士献花,留言表达哀思。确保证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形式新颖,内容丰富。
这次活动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迎合学生的兴趣,把网络引入活动中,富有一定的新意。队员们可以接触到大量的信息,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1、我校积极利用广播,营造“爱我烈士、为我中华”的氛围。
2、上网搜集信息,宣传英烈事迹,学校组织队员上网查找英烈的相关信息, 在大量的网络信息面前,学生们对先烈们了解得更深更具体了。
2、三至六年级学生,每个班安排了一节电脑课举行祭扫烈士的庄严仪式,目的是让学生能感受到学校对活动的重视,更让学生能在活动中懂得继承英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立志报效祖国的重要性。活动中,每个班的学生都向烈士致默哀礼,学生们都表现得很严肃,气氛很凝重。每个班的少先队员代表讲话都深深地表达了对烈士的追思和对今天生活的珍惜。学生们网上献花后,在留言板上留言时都表现得很积极,很认真。
通过系列活动,宣传胜利的重大意义,宣传中国人民在中所表现出的不怕牺牲、前赴后继、英勇战斗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在校学生进行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活动时间:2015年9月
三、参加对象:全校学生。
四、活动内容:
(一)“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1.9月2日举行主题晨会活动,解读系列活动方案。
2.集体晨会,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国旗下讲话: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3.9月初,出一期“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黑板报,让学生收集为作出贡献的烈士及其英雄事迹,宣传中华民族在中所表现出的不怕牺牲、前赴后继、英勇战斗的爱国主义精神。
4.9月3日上午观看阅兵式,晚上收看央视大型文艺晚会《胜利与和平》。4-6年级每班9月10日前上交2篇观后感。
(二)看一部优秀电影
以“缅怀抗日英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9月2日中午组织全校师生观看《太行山上》电影一部。
(三)一次红色故事会
围绕“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主题,以抗日英烈事迹、历史事件和感人故事为切入点,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大力宣传抗战事迹,弘扬抗战精神,缅怀抗战先烈,引导全体学生从小树立“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理想信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造就大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9月18日中午,二、三年级举行一次红色故事会比赛。
(四)一次红歌比赛
以“牢记历史,圆梦中华”为主题,突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充分利用音乐课、班队会等形式认真组织在校学生广泛传唱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中国梦的优秀歌曲,把红歌比赛活动作为纪念抗战胜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形成“班班有歌声、人人唱经典”的良好氛围。
9月25日,一年级举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比赛;四年级举行红歌比赛。歌曲推荐:《红星歌》、《游击队歌》、《歌唱祖国》、《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大海啊,故乡》、《歌唱二小放牛郎》。
(五)一次知识竞赛
组织学生阅读相关历史书籍,开展“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70周年”知识竞赛活动,时间:9月22日班会课。阅卷:五、六年级推磨批改,并上交统计表。
五、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纪念中国人民胜利70周年”活动是今年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班要把“纪念胜利70周年”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明确专人负责,确保活动广泛开展,取得实效。通过组织在校学生参加活动,引导他们勿忘国耻,奋发向上,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加强宣传,增强实效。各班要因地制宜,挖掘资源特色,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开展知识竞赛、红歌会、看优秀电影等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吸引广大师生踊跃参与,激发少年儿童的爱国热情和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积极性。
六、总结表彰
一、活动目的和意义
通过活动使同学们融入到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并感受我国博大的文化历史,加深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通过组织系列活动,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情感,以及尊老爱幼的优良社会风气;通过祭扫活动,在纪念先辈的同时,更懂得孝敬活着的人,更懂得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二、活动主题
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传统文化
三、活动内容
1、开展纪念革命先烈活动。在烈士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师生缅怀革命先烈、追忆革命历史;组织部分师生为革命先烈扫墓、敬献花圈;邀请老战士、老党员以报告会、故事会等形式,讲述革命传统,引导广大师生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激发爱国情感。
2、开展文明祭扫活动。倡导文化祭祀、人文祭祀。开展“文明祭扫、平安清明”活动,倡导献花寄哀思,采取鞠躬敬故人、种植纪念树、清扫墓碑、召开家庭追思会、网上祭奠、设置集中焚烧点等文明、环保、健康、安全的祭扫方式表达思念之情。
3、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组织发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中国文明网等中央级媒体开设的“网上祭英烈”活动,进行网上祭奠、发表祭奠感言、开展网络访谈,激发爱党爱国情感,增强爱党爱国意识。组织未成年人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学国历史、学习英模事迹,在网上向先贤先烈鞠躬献花、抒写感言寄语。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精髓,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体系,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使传统文化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继续深入落实学习、践行《弟子规》活动实施方案,学校经研究决定重点围绕传统文化中的“仁”、“信”、“礼”、“孝”、“廉”五方面内容,我校于2016年开始在学生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宣教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确保活动顺利有效开展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明确职责分工,由政工处完成好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确保了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并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开展丰富的学习践行活动
推行孝信雅行的教育活动
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凸显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让学生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增进其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 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以劳动节、教师节、重阳节为契机,组织开展“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关爱长辈”的教育活动。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感恩师长,孝敬父母,在实践中学会行孝感恩、尊重他人,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018年4月我校在清明节时组织学生进行网上祭英烈活动。让学生观看英烈的先进事迹,了解英烈的过去,给孩子讲解有关清明节的知识,了解传统文化。
2018年5月由政工处组织学生进行母亲节孝亲活动。孩子们通过各种形式孝敬自己的母亲,例如:跟母亲说句真心话,给妈妈洗一次脚,帮助妈妈做一次家务,给妈妈捶捶背等等。通过此次活动让孩子们体会家长的辛苦,增进孩子和家长的沟通。并且也教育孩子不要仅仅在母亲节这样做,每天都可以对自己的妈妈尽孝。
2018年6月我校政工处组织全校各班进行端午节活动。学生们在各位班主任的带领和指导下自己动手包了种子。不仅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文化,而且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且也品尝到了自己劳动的甜蜜。
政工处组织全校学生观看了文明礼仪主题班会,对全校学生提出了文明礼仪方面的要求,让学生明白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政工处以发诚信倡议、讲诚信故事等多种形式,将诚信教育引向学生家庭,并广泛开展“争做诚信少年”系列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诚信美德。
三、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积极为学生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
据了解,为迎接中国人民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力推进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缅怀先烈、铭记历史、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有关单位在革命摇篮――井冈山启动“万人重走路”活动,组织广大青少年寻访革命旧址,聆听革命故事,接受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启动仪式上,江西团省委副书记伍复康、团中央井冈山教育基地管理中心副主任刘文兰和江西省委网信办有关领导为江西青少年“万人重走路”三支队伍授旗。来自江西各地的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青年红色研究社团成员、青年环保社团成员、青马工程学员、学生文化社团成员、青年企业家、青年自组织成员、少先队员和大学生等300名青少年成为“重走路”首批队员。现场,八名青少年代表面对国旗庄严宣誓,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和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奉献青春的坚强决心。随后,全体队员依次在“点赞墙”上按下手印,点赞英雄,歌颂祖国。
启动仪式后,全体队员来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参加祭奠仪式,缅怀革命先辈。在青少年基地授课老师的带领下,大家一起重温入团(队)誓词,向烈士敬献小白花,现场聆听了井冈山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来自井冈山大学的王勇超表示,自己对革命先烈的历史功绩有了更深认识,“在井冈山斗争中,四万八千名战士把热血和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他们中大部分是和我们同龄的年轻人。今天对先烈最好的纪念,就是变祭奠为感恩,化缅怀为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自身本领,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
一、基本理念
1. 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红色是一种拼搏精神的象征,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传承,是一种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以红色精神为引领,挖掘铁军精神内涵,运用富有时代气息的教育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队员自主参与、快乐体验,在追溯、感悟及实践过程中,培养其对党和祖国的朴素感情,彰显“追求真理、勤于学习、勇于实践、甘于奉献”的行为文化。
2. 刚柔相济式的策略。刚性的红色精神(铁军精神)与柔性的教育理念(和美理念)融合,使红色教育活动贴近孩子的生活、走进孩子的心田,引导孩子知行和谐统一、品学良性互动、身心和谐发展。
3. 精神之旅式的活动。让每一次红色教育活动成为丰富学生体验、锻炼学生能力、展示学生才艺、放飞学生梦想的精神之旅。
二、实施过程及成效
(一)1991―2009年:初步形成“弘扬铁军精神”的红色教育活动特色。
开展与铁军姐姐“比追求、比勤学、比实践、比奉献”的四比系列活动,及 “写美字、争做文明人”的学科渗透活动,形成《趣味多体套格写字法》校本课程。《陈铁军事迹展览室》成为佛山市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质资源,并多次接受中央、省市电视台的采访报道。
(二)2010―2011年:聚焦“求真为善尚美”核心价值追求,深化红色教育内涵。
重新解读铁军精神,将16个字的铁军精神与8个字的和美理念进行核心价值的整合,确定为“求真为善尚美”。开展“重温铁军史、重讲铁军事、重演铁军剧、重立铁军志、重塑铁军魂”系列活动,形成各年段主题序列活动特色;并以和美教育文化节的形式将红色教育主题进行渗透和融合;此外,编演铁军剧及编写陈铁军事迹校本教材。
(三)2011年至今:形成“一条主线、五大层面、八个序列”的“158”红色教育活动品牌。
围绕弘扬铁军精神这条红色主线,分别在校级、年级、班级、学科渗透、家校合作等五大层面开展“唱、赏、读、讲、祭、编、演、立”八个序列活动,形成“一条主线、五大层面、八个序列”的“158”红色教育活动品牌。
1. 一条主线
以跟铁军姐姐比追求、比勤学、比实践、比奉献的“四比”红色主线贯穿,引导孩子重温铁军史、重讲铁军事、重演铁军剧、重立铁军志、重塑铁军魂。
2. 五大层面
①校园节日绽放红色魅力。形成十大歌星艺术节、亲子游戏节、和美教育文化节、书香致远节等四大主题节特色,每学期一个大节,两年轮换一次。其中和美教育文化节:盘活《陈铁军事迹展览室》爱国主义教育优质资源;以“与铁军姐姐比追求、比学习、比实践、比奉献”为主线,形成“重温铁军史、重讲铁军事、重演铁军剧、重立铁军志、重塑铁军魂”和美教育文化节活动特色。
②年段活动书写红色华章。研究学生年段特点,开展年段系列主题活动:一年级新生开笔礼和行为规范月,二年级文明礼仪活动、三年级铁军事迹宣讲员活动、四年级生日会及互助活动、五年级军训及自理教育、六年级理想励志教育及毕业典礼活动。这些有着专门教育意义的年段主题系列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为孩子锻造了厚实而丰富的人生底色。
③班级活动践行红色精神。构建主动参与工作模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凸显主体。一方面发扬少先队组织的优势,以大中小队三级学生组织建设为抓手,以星级中队建设为载体,塑造学生主体精神。建设学生社团,初步形成20余个校级特色社团组织。另一方面推进红色班级文化建设,在班级文化、岗位管理、小干部轮换等方面创出特色。例如低年级张丽芬老师的家校合作班级特色、中年级王玲老师的小干部管理班级特色、高年级何粤嫦老师的班级主题序列活动特色、高年级吴斌老师的书香班级特色建设等都各具魅力。
④学科教学渗透红色理念。让红色精神真正融入课堂,依据学校实际和学科特点,增加红色精神文化的内涵。例如语文学科开展“写美字、做美人”活动,发挥汉字书写的育人功能,出版《趣味多体套格练字本》教材。又如,体育课中蕴含着红色精神。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鼓励教师采取竞赛、评比、游戏等方法。通过竞赛激励学生力争上游、奋力拼搏精神;通过评比使学生会自觉协调好个人与集体关系,培养其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⑤家校合作共奏红色乐章。从学校、年级和班级三个层面统筹规划,充分整合各家庭充满差异的丰富教育资源,激活学生的精神生活。许多以班级、年级为单位组织的周末或假期家谊会活动异彩纷呈,既有以农家生活为主题的体验活动,又有以传递爱心为主题的手拉手结对活动,还有以锻炼生存能力为主题的野外拓展协作活动等。家长教育热情空前高涨,家校关系、师生关系融洽和美。
3. 八个序列
①唱:传唱爱国歌曲。发挥音乐教师和音乐特长生的生力军作用,组织开展以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歌曲大家唱”主题歌咏活动。利用音乐课、课前5分钟等时间,举行校园红歌会,教唱红色歌曲,其中《怀念铁军姐姐》是孩子们必唱的。
②赏:观赏红色影片。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的优势,让学生在课外活动或班会时间观看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红色影片;或者让教师以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在家观看红色电视或电影。其中全校师生必看的关于陈铁军事迹的专题片《恒美新娘》(2013年中央电视台播放)。
③读:阅读红色经典。提供反映革命战争时期的故事书、小说、诗歌、回忆录等书籍让学生阅读,感受革命先辈的集体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利用图书室、读书角和校园网站,向学生推荐党史党情专题书籍和读本,开展在线阅读和专题学习的“红色经典大家读”主题读书活动。并引导孩子广泛阅读经典书籍。
④讲:宣讲革命故事。学校成立了以学生为主的铁军故事宣讲团,在陈列军陈列室向来宾介绍陈铁军的故事。每学期请老干部、老革命军人到校为孩子们讲述革命故事,回忆当年的腥风血雨,诉说自己的亲身经历。让一个个动人的革命故事,化作对孩子的无声教育,滋润孩子的心灵。其中必听的是原学校大队辅导员梁锦卿老师为孩子们讲述的陈铁军故事。
⑤祭:祭扫革命烈士墓。每年清明节前后,学校都组织学生到铁军公园进行祭扫活动,让少先队员献上最诚挚的敬礼,并擦拭墓碑,清除墓碑周围的杂草,激发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建设祖国”的理想信念。并通过网上祭英烈教育,让学生或说、或写、或做,感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红色精神。
⑥编:已完成编写《陈铁军的事迹》、《刑场上的婚礼》《红棉属下的感悟》铁军剧本、《多体套格写字教材》《又快又好写汉字》等校本课程,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计划编写让孩子喜爱阅读的绘本《少年陈铁军》、《当代铁军人》等。
那是一个雨后初晴的周日,我们一行十多人分乘三部车,在熟悉路况的该村乡贤的带领下,向着憧憬中的桐梓洋进发。从206国道到北斗镇再到拾荷村,之后的所见所闻就完全是一种陌生的体验了。一条大约3米半宽的水泥路隐藏在深山密林中,两旁忽而是茂密的树林,忽而又是险峻的岩壁,与都市里的喧嚣市井况味截然不同。走到半山处时,水气浓重,云雾空鳎能见度越来越低,清新的山风带着微雨,给人阵阵凉意。我竖起衣领,依然忘情地将自己交给那啁啾的鸟鸣和潺潺的清泉―人在车上,心已在景中。
拐过几个弯,山道上豁然开朗,天空放晴,地势也平坦许多。我们的第一站―桐梓洋林场到了,这是丰顺县最大的一个国营林场,有着众多的杉树、松树、麻竹等林木,职工不多,却在这人烟罕见的深山里默默守护着这一片山林。
目的地桐梓洋村距离林场还有十多公里,我们对林场简单了解之后便继续赶路,而这又是一段视觉的享受,那漫山遍野、铺天盖地的竹子所带给人的震撼是无法形容的,绿,更是填满你心胸、脑海甚至灵魂的一种颜色,可以入心、入梦。时值暮春,正是竹笋生长的旺季,碗口般粗壮的竹笋裹着黑褐色、布满绒毛的外壳,笔直挺立,像一把把利剑直指云天。据介绍,这是一种叫苗竹的竹笋,在它刚破土而出时采来食用,鲜美可口,是应节的美味。还有一种较矮小细密的竹子,当地人告诉我,这就是苦竹了,我们春天常吃的苦笋原来就是这样,真是长见识了。路上,我们见到不少三五成群的采笋人,他们爬山越岭,钻进密林中辛勤劳动,把鲜嫩的竹笋采回家加工销售。我心中暗暗思忖,这么好的竹子,扎根大地,生生不息;这么淳朴的山民,守护家园,勤劳致富,莫不是与桐梓洋的灵山秀水滋育还有革命圣地的熏陶激励有关?
中午将近,我们也终于到达了桐梓洋村,热情的村干部和回家投资发展的乡贤薛镜华先生早已等候多时。这是一个四周青山环抱的小村庄,地处广东省梅州市丰顺、五华、兴宁三县交界,所在的桐新村是广东省东江革命根据地八乡山最重要的苏维埃乡之一。村子里的住户大部分已迁出,目前,留下来的几家人以种茶、养蜂、加工土特产为生。薛先生也是革命后代,他拿出自家今年出产的新茶,用山泉水煮沸了冲泡给我们品尝,那清亮、淡黄色的茶汤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入口更是甘香无比。薛先生深情地给大家讲述了发生在桐梓洋的革命故事和传说典故,那精彩又惊险的一幕幕仿佛把大家带回到了硝烟弥漫、烽火连绵的战争年代。
女村干部告诉我们,桐新村是全县革命烈士最多的村之一,当时的桐新乡人口仅400多人,死于战乱的就有上百人,为国牺牲被评为烈士的有14人,单桐梓洋村就有7人,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对革命的贡献,令人肃然起敬。尔后,我们参观了当年桐梓洋苏维埃政府遗址、炮楼岽的炮楼残迹、环形战壕、宿营地以及根据地的门户黄蜂溜隘口等红色旧址。这些革命场所,大部分已成废墟,留下来的也已年久失修,破败不堪。我们期待有识之士能多宣传和呼吁,让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能得以系统的保护,也让老区桐梓洋的革命精神得以传承和发扬。
在桐梓洋村附近的山上,有一个高山天池,四周青山树林倒映在水面上,宁静的湖面不时掠过水鸟的身影,堤坝上长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白的是金樱子,红的是山杜鹃,与周围深深浅浅、浓浓淡淡的的各种绿,构成了一幅天然的水墨画,行走中,人不知不觉就成了画中人。
往水库左边方向前行,不多时,一个刚刚开垦的近200亩的茶园展现在我们眼前,一垄垄整齐的茶苗在春日暖风中舒展着稚嫩的身躯,呈现出勃勃生机,这就是企业家薛镜华先生于2015年开工的高山生态茶种植项目,这里良好的自然生态特别适合茶树的生长,具有发展高山茶业的优良条件。我们不难想像,假以时日,桐梓洋村生产的高山优质、无污染的绿茶,定将广受欢迎和推崇。
返回村子时,遇到群刚收工的采茶工人,她们面带笑容向我介绍了采茶的生活情况,这些临时性像候鸟一般随着季节流动的外乡人,言谈中也纷纷流露出对桐梓洋这个秀美山村的喜爱之情。
午饭中有当地出产的苦笋、苗竹笋煮咸菜肚肉、猪红煲和茴香猪杂汤,虽然简单但可口,是一顿难忘的农家美食。
返程路上,我们沿途在青青竹林体验采笋的乐趣,又在峡谷清流边流连忘返,定格下一张张靓丽的倩影。
天时地利人和,让我们的老区采风之行顺利又开心,而更多关于桐梓洋的革命故事和美丽风光尚来不及细细品味。我也不由地想起文史研究者罗培衡先生的遗作:
桐梓洋上寻圣踪,千仞奇峰曾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