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课程总结范文

计算机课程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课程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课程总结

第1篇:计算机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国际结算;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F74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0-0255-03

国际结算课程是高等院校金融贸易等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基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相关学科知识,研究由国际贸易及其他方面的交往所产生的跨国货币收付,是一门外向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和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对外经贸活动及其他方面的交往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在不断地扩展,由此产生的对国际结算的需求不断地增加,对国际结算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掌握国际结算基本原理和具体业务流程,熟悉业务操作中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掌握各种业务操作的娴熟技巧的国际结算人才。但由于国际结算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同时又具有与国际惯例紧密相连、与多学科交叉等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国际结算课程的时候感觉内容枯燥、又多又细,不仅难以掌握,也很难产生学习兴趣。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真正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一、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模式

课程的教学模式根据围绕中心的不同,可分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新型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施教者,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参与者,是知识的灌输对象,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课堂讲授。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主要来自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

目前高校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模式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上课讲概念、讲流程、讲操作、讲例题,学生被动地听讲、记笔记。这种单凭教师的讲解或简单的多媒体教学,对于国际结算课程,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国际结算课程是一门多边交叉学科,内容繁杂,既有理论层面的,又有实务层面的。对于从未涉足于具体业务操作的学生而言,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下,学生很难理解和消化实务层面如单据、结算方式方面的内容;对于理论层面的内容,由于条文众多,内容显得空洞又难以把握。虽然绝大多数院校都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但仍缺乏综合性、设计性的实践课程,学生对于如何将书本知识及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缺乏感性认识,实际操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鉴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创新,探索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模式改传统模式下的TTT(Teacher Talk Time)为STT(Student Talk Time),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再是片面的知识灌输,更加注重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对于国际结算课程的新型教育模式,没有统一的范式。王学惠、张丽琼(2008)提出,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校和教育者都要更新教育观念,彻底转变“以师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育者自身要做到终身学习,紧跟国际结算的新变化;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侯方淼等(2011)提出了“国际结算课程多层互动式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基本框架包含四个互动层次:老师学生间的互动、学生间的互动、知识能力互动以及课内课外互动。通过这四个层次的互动来实现以学生为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建构理念。赵璋等(2009)将建构主义理论运用到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中,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的“TCSP”教学模式。具体包括理论教学(Theoretical teaching)、案例教学(Case teaching)、情景教学(Situational teaching)、实践教学(Practical teaching)四个环节,即“TCSP”教学模式。运用“TCSP”模式在进行教学时,将课堂作为共同体,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与调研、课内与课外、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动态与静态五个结合,有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了对学生知识、能力及综合技能的培养目标。张才杰(2010)提出了“国际结算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大学与商业银行、进出口公司和企业联合的方法来实现国际结算人才的培养直接与国际结算的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些新型的国际结算教学模式,虽然形式不同,实质都是在探索更好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理念。

二、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方法

根据国际结算课程的特点,为了提高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许多教师通过不断的探索,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很多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模拟实验法,双语教学法等。

第2篇:计算机课程总结范文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老年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成人教育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计算机课程在老年大学的教学课程中算得上是新兴课程,是顺应时代需求,促进老年人与社会接轨的重要课程,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可以引领老年人的求知方向,使老年人与现代生活更接近,分享更多现代科技带来的乐趣,快乐学习、享受生活。

一、老年大学计算机课程创新取得的成就

老年大学的计算机课程应体现时代特色,根据自己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等实际情况,根据老年人的兴趣、爱好,身心特点和需求特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精心设计,长期培育。

(一)明确教育目的、自制教材

老年学员学习计算机是为了与时代接轨,更好的接受新鲜事物,掌握与外界、家人、朋友更多的交流手段。图书市场上理论性强、术语运用过多的专业教材并不适合针对老年人的计算机教育,老年人对计算机的学习并不需要过多的理论、原理,而是需要一份简单、实用、在课堂上是讲义,在家中是操作说明的材料,因此,根据本班实际自编自制计算机教材是老年大学计算机教师应该具备的技能之一。

(二)教学中懂得取舍、突出重点

老年学员的计算机教学应突出实用性,理论在老年大学的计算机教学中只是必要的辅助,老年大学计算机课程的讲授要突出重点,贴近实际。

首先,注重拼音的讲解练习。打字是计算机应用中的一项基本技能,虽然语音技术发展迅猛,应用广泛,但是文字输入依然是计算机操作中的重要环节,五笔打字对于记忆力有一定的要求,这对记忆力减退,反应灵敏度偏低的老年学员群体并不适用,而拼音打字是简单实用的操作方式。

在老年大学学习的老年学员多为40、50、60后,这部分老年人文化底蕴相对较低,特殊的年代使得他们没有条件接受到更多的基础文化教育,因此对于拼音大多数都是一知半解,有的甚至完全不懂,因此,老年大学计算机教师要从拼音基础讲起,配合WORD、写字板等软件,对老年人的打字技能进行训练。

第二,突出实用性。老年大学的计算机课程安排要减少EXCEL、PHOTOSHOP等办公软件的讲授,在校学习的大部分老年人已经脱离工作岗位,相关的办公软件在这一群体中应用并不广泛,讲解中应注重QQ应用、网页浏览、信息查询、电影下载、游戏使用等实用性项目的讲解,尤其空巢老人已经成为社会上一个弱势群体,对儿女的思念与牵挂、生活上的孤寂都使老年人得情绪抑郁低落,不愿家人担心使其刻意的隐瞒,消极的情绪无处发泄,通过计算机课程,他们在学习中掌握了聊天软件的使用 ,可以通过计算机与远方的儿女、亲人视频沟通,通过网络了解外面的世界,排解思念寂寞的情绪,行动不便的老人可以通过网购解决自己的日常所需,减轻家人和自己的负担。同时,在讲授的过程中应注意提高老年人的警惕性,防止网络诈骗的魔爪伸向对计算机、对网络相对陌生的老年群体,培养老年人明辨真伪的能力。

(三)力求创新 旧课新讲

对于老年大学的计算机课程,在课程创新方面绝对不能忽视,几年如一日的讲授相同的内容,或是换汤不换药的走个创新的形式,是不可行的。

现在除了计算机以外,智能手机盛行,很多子女也给老年人换了智能手机,而智能手机的相关应用与计算机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微信是跟随智能手机而产生的新的聊天软件,继而电脑版微信也应运而生,此外还有腾讯QQ等软件,都实现了手机与计算机的同步消息接收和操作,以及手机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资料的传递,包括淘宝、支付宝等购物软件,都是可以计算机和手机两头操作,

因此,我认为应该将智能手机的应用作为计算机课程的延伸,纳入到计算机课程当中,隶属于老年大学计算机课堂的教学范畴,计算机教学与手机应用指导两条腿走路,使老年学员举一反三,实现在家用计算机、出门用手机的目的,既

方便生活,也方便老年人随时随地的满足沟通、查询等各方面的需求。

由此可见,计算机课程创新首先应着眼于对传统课程教学内容的改变,使传统课程有了现代元素,提高课程质量,顺应时代潮流和老年人需求的课程创新是老年求知群体所期望和欢迎的,使课程设置更贴近老年学员的知识需求和现代社会需求,实现与时俱进。

二、老年大学计算机课程创新的经验总结

虽然在老年大学计算机课程创新的探索道路中,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多成绩,得到了很多积极效果和良好的社会反响,但是,我们应该更加清醒的去对老年大学计算机课程创新作以更为客观的经验总结。

(一)和谐师生关系

课程创新中,除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更新外,创建和谐新颖的师生关系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点。老年大学的教师,尤其是计算机教师,除了针对老年学员对新知识接受慢、遗忘率高等情况做好细致的复习巩固工作,还要意识到教师的职责不再仅仅局限于“教”上,更重要的是使学员不但学会,而且会学,将教学过程打造成教师与学员心灵碰撞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中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进行师生互动,成为学员学习上的合作伙伴,提高教学效果。

(二)计算机课程创新要与打造精品课程相结合

老年教育从无到有,课程由少到多,已取得了很大成果,但从整体发展上仍不能满足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3篇:计算机课程总结范文

>>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线,深化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以创业团队带动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文秘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创造能力的培养 以计算思维培养为导向 深化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分析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创新 面向应用,深化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的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高职计算机课程 推进实验教学改革 培养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职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研究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理念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探究 高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浅析 浅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06,(4).

[3] 王文俊. 关于为实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的几项措施[EB]. 222.30.63.2/news/viewarticle.asp?id = 1229,2006,(1).

[4] 滨海学院新闻. 我院学生在2006年天津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中喜获佳绩[EB]. 222.30.63.2/news/viewarticle.asp?id=1577,2006,(12).

[5] 滨海学院新闻. 王文俊院长参加计算机系多媒体作品展示及技术讲座活动[EB]. 222.30.63.2/news/ viewarticle.asp? id=1410,2006,(6).

[6] 滨海学院新闻. 苹果认证全国教师培训在我院举办[EB]. 222.30.63.2/news/viewarticle.asp?id=1228,2006,(1).

收稿时间:2007-2-3

作者简介:许志英(1978-),女(汉族),江西临川人,助教,浙江省绍兴市文理学院元培学院计算机教师。

第4篇:计算机课程总结范文

1.1学校计算机硬件落后,设备不够完善在当今社会,对计算机教育的发展要求是通过课堂向学生传授计算机的主要应用技能,同时这也是各大院校在校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虽然现在的绝大数学校都建立了多媒体教室,但由于计算机数量少,无法将课堂搬入,学生无法在老师讲授的同时进行计算机操作,这样会影响了计算机教学的效果。

1.2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差如今的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差,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这也与上文提到的应试教育对计算机课程的影响以及学校计算机软件落后,设备不够完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对策

2.1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考虑的就是当今学生的心理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使学生对计算机课程感兴趣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教师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与计算机课程相结合,通过先进的教学设备进行示范教学,根据课程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学生对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热情。

2.2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进行计算机全面教学计算机课程教学要求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的办法来使学生了解和具备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在计算机理论教学中,枯燥的理论知识单纯靠教师用语言去传授缺乏了与实践相配合,这样的教学也和如今对计算机的教学目标不统一。在计算机实际教学中,这样的枯燥教学一定会影响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重视,提不起兴趣。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教师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无法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然而理论学习又是保持学生良好发展的前提。在如今新课改的指导下,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都有着各自的作用,切实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统一,不仅考验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也是计算机教学中不断完善的需求。

2.3优化计算机教学的课程设置在职业中学中,计算机的教学要以基础为主,同时要有一定的操作能力,特别是相关的一些操作系统软件、语言教程等,这些都应该让学生通过实践去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讲授和操作的关机,做到边讲授,边操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优化计算机教学的课程设置,掌握好上机课时间和理论课时间,从本人的教学经验来看,将上机课与理论课时间的比例掌握在1:1最为合适。这样的时间比例可以让学生在理论课的时候学习,让学生在逻辑上先进行梳理和理解。在操作课上立马实验,教师进行实际指导。这样的课程设置会有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使实践与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

2.4以学生为本,师生配合完成所为教学,顾名思义老师教、学生学,教师在备课时过于重视形式化课程设计,而忽视了课堂上学生的根本需求。一堂有意义的教学课,要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配合完成,同时也是教与学之间的互动过程。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做到切实与学生为本,优化课程设置,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变生搬硬套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如今,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导,起到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采用多元化手段,使学生全方面素质得到培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教学的同时及时做好总结,更改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思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新课改理念下的职业中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问题依然需要广大教师不断的探索、大胆创新和及时总结。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时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师生配合完成教学,达到教学目的。

3总结

第5篇:计算机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分组组合教学法;中职中专;计算机教学

新课改是指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不仅是指课堂内容与课本教材的改变,更是指深层次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与要求下,针对不同类别的课程、不同类型的学生以及不同的培养计划与教学目标,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教学背景与教学要求,针对中职院校和中专学校中的计算机课程,简要论述在中职中专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分组组合教学法的实践应用。

一、中职中专计算机课堂教学特征

在中职中专学校中,计算机课程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教会学生必须掌握的计算机基本理论与操作方法外,更要根据学生所学的不同专业而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因而教学内容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与多变性。而当今,中职中专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往往还是采取统一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是照着书本教授理论,理论课授课完毕后,让学生进行上机操作。上机操作中,教师采取统一的示范操作。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个体来说往往无法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可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滞后于当今的教学需求。

二、分组组合教学法在中职中专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适用性分析

分组组合教学法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推行的教学方式的一种,其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努力通过分组组合的方式使每一位学生都接受到良好的教学。其内容是针对一定数量的学生,基于不同的划分方式,将学生划分为若干组,而后教师进行辅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分组组合教学法的划分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学生人数、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培养计划等多种方式进行划分,不同的划分方式划分的结果也不同,但是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使学生接受到良好的教学成效。

中职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有着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明显特征。首先,计算机理论课只占据了课程很小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讲台式的教学已经不再适用于计算机课堂教学。其次,在进行理论课教学之后,就要进行上机操作实践环节。在操作环节中,计算机房里是教师和学生一人一台机器,教师一般是采取通过远程操控电脑来向学生讲授课程,这种授课方式导致的后果往往是有的学生很快就学会了,而有的学生还没有领会其中的意思。但是,如果教师采取个人对个人辅导的话,一堂课45分钟的时间远远不够,既耗费精力,又往往得不到良好的成效。

针对中职中专计算机教学的这些特征,分组组合教学法往往能很好地满足计算机课堂的各种教学需求。在上机实践操作环节中,将学生按照不同的划分方式划分为若干组,然后每一组的学生根据教师在课堂上的要求进行上机学习,在学习中的疑问可以向组长或者教师请教。课堂的最后,教师再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果。

三、分组组合教学法在中职中专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在讨论完分组组合教学法适用于中职中专计算机课堂教学后,如何将此方法很好地运用于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则是我们着重要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分组组合教学法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方式,进而产生不同的教学计划,而无论何种方式,教学目的都是一样的。

1.根据学生人数进行划分

例如:在一堂计算机上机实践课中,有48名学生,可以根据学生的人数将学生分为8组,每一组有5名成员和一名组长。这样划分的目的是将具有较多人数的学生群体划分为若干个小群体,而后每一个小组委派一名组长。在分完组之后,教师首先进行教学示范,然后下达教学任务,组长负责本组的教学活动,对组员进行辅导与答疑,最后,8个组进行汇报与总结。

2.根据教学计划进行划分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将学生划分为若干组,因为是根据不同学生群体划分,所以不必要求每组学生的人数一致。而这种情况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然后进行教学示范,而后各组根据教师制订的教学计划进行上机操作学习。

3.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划分

学生是一个大群体,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教授的每一步,有的学生很快就懂了,有的学生则可能还没有很快了解教师的意思。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利用分组组合教学法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组,根据学生所学进度的不同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组组合教学法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基于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针对中职中专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特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划分方式,使学生在轻松学习的同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简要阐述分组组合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希望为当下的教学提供良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第6篇:计算机课程总结范文

1 引言

随着现代化的教育理念的发展,过去采用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如今的大学生,如何在课堂上开展有效而富有趣味性的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当前各高校计算机教师普遍关注和研究的一个课题。本论文主要结合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及其教学现状,深入探讨基于项目教学模式为主导的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和手段,以期能够从中找到一些新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手段和应用模式及思维方式,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

2 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目前在计算机课程课堂教学中极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课程学时设置欠合理。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开设普遍在32-40学时,而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讲授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等在内的大量基础知识,很明显对于诸多计算机教师而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导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么挑着章节讲,致使学生前后知识无法连贯,要么就一味赶进度,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屡见不鲜,学生学习了无兴趣,难免会产生厌学情绪,使得教学进入恶性循环。2.2 课程教学手段单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实践操作要求高,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然要求教师要边操作边教学,但是实际情况往往相反,教师为了赶课时进度,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操作,甚至纯粹是理论教学,引起学生反感;部分有条件的高校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安排在机房上课,但是仍然是重理论轻实践,很多学生利用机房电脑玩游戏或者做其他事情,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效果差强人意。2.3 课程考核方式教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由于理论性较强,因此一般的考核方式都是传统的出勤率+平时成绩+期末考核成绩,而在很大程度上,课程期末考核成绩决定了该门课程的最终成绩。对于这样一门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单纯而机械的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太过教条,无法体现出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真正掌握能力,而只是能够反映出学生对书本知识死记本文由收集整理硬背的能力,因此,教条的考核方式也成为了让学生逐渐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2.4 教师自身水平有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任教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也决定了该门课程是否能够吸引学生并引起学生共鸣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教师自身的计算机水平一般,那么显然是无法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的。

3 项目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3.1 项目教学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1)项目教学法的特点。①有效提升学生兴趣和积极性。通过项目引导学生加入到教师的课题组中,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新奇而特别的,因此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兴趣浓厚,如果能够适当的引导,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②寓教于乐,教学效果好。在实际的项目锻炼中,寓教于乐,学生既能够锻炼实际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对于书本上所学习到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也有了更好的理解和应用,俗语说的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正是这个道理,通过项目引导所取得的效果远比传统课堂满堂灌的效果要好。③有助于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在跟着教师完成实际项目的过程中,不仅仅锻炼了个人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与人相处的能力,团队合作的精神等,有助于提高个人综合素质。(2)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并不是不上课,跟着老师去做项目,而是通过教师在课堂的引导,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不同的项目开发研究,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从而达到学习的效果。

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具体执行步骤上,可以按照如下步骤去实施:

①设计项目。首先要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章节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小型的项目或者软件作业,这些所设计的项目是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进行设计的,同时还要考虑到项目的趣味性和实用性。②理论讲解。在课堂上,教师引出项目,激起学生的兴趣,并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要点,从而完成项目的理论研究阶段,使学生具备开展项目所具备的必要知识和理论基础。③开展项目。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学生答辩,操作演示及互相评价等环节,引导学生开展实际项目,并在学生做项目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再一次讲授给学生,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④项目总结评价反馈。项目结束后,引导学生对项目进行总结和评价,自我总结在做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是否掌握,如何应用等等。通过总结评价和反馈环节,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的差别。

3.2 项目教学模式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1)项目设计应当难易适中。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因此项目在设计时不能设计的过大过难,相反,应该结合实际讲授的章节内容进行设计,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相关的知识点和动手实践能力,从而将项目教学的实际效果落到实处。(2)注重将项目从课堂引到课外。对于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教师应当注重项目对学生吸引力的持久性,因此要想方设法将项目从课堂引到课外,保持学生对项目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学生在一定时间周期内对项目的反复查找资料及探索实践,也能够大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课堂教学的效果所无法比拟的。(3)注重项目结束之后的评价反馈和总结。项目结束之后必须要重视对项目进行总结评价和反馈,尤其是对于学生反馈回来的有关项目设计方面或者知识点引导方面的问题要加以总结,在日后的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注意避免,从而将项目教学法日益完善,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实际教学效果。

第7篇:计算机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 高中 计算机 课堂教学 探索 实践

高中计算机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较,有着其鲜明的特点。笔者通过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发现,随着年龄递增,不少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与热情反而递减,这些学生课堂上反应冷漠,只是机械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提高计算机课堂实效,使学生不仅获得计算机知识与技能,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发展个性与创新能力,形成主动学习、积极进取的情感态度,这是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1.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基本特性

我们知道计算机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能进行快速运算、通讯及逻辑判断的先进的电子设备。因此,计算机课程不同于其它传统学科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计算机课程主要是操作性内容,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基本的操作系统和应用工具软件。因此,课程教学会分成不同的任务模块,目标性比较强,课程内容比较独立。

1.2计算机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教学方法选择比较多样,如演示、讲解、练习、网络教学等。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1.3计算机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而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通常每一项任务的完成质量都可以通过学习成果质量来衡量。所以对于计算机课来说,学习成果的评价一般不宜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评价。

鉴于以上特点,我们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思想来指导计算机课堂的教学工作,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的掌握,还涉及到对技术的正确选择。笔者认为必须要对计算机课堂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发挥这门课程的优势,达到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目的。

2.从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出发实施计算机课程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青少年时期,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人的认知不是由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部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学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而是主动地对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我们是否关注到学习者这种本质需要和特点呢?在平时课堂上,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计算机技术之外,再就是要求学生完成一些任务之类的活动,教学内容比较贫乏,活动比较单调。如何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笔者认为计算机课程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

3.计算机教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课程教学相结合

计算机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更要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因此,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可将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计算机教学结合起来,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日常生活中的报纸,可以先让学生通过电脑来设计其样本,学生要实现制作一张美观的报纸版面,就需要掌握Word文字输入与设置、排版知识等;在讲excel表格时,可以让他们制作课程表。我们也可以将计算机课程教学与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文化相融合,如在讲网页制作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明星或偶像,制作他们的主页。在制作过程中,为了让网页变得丰富多彩,学生不仅要学会怎样使用网页制作工具,还需学会到网上去搜索相关信息、下载图片、动画、视音频等。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计算机知识,而且结合日常生活,把计算机知识溶入到学生平时的生活,更激发了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此外,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注意同其他学科的这种横向学科联系,以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 如在讲绘图工具时,可以让学生绘制几何中的图形;讲Flash时,可以让学生制作物理、化学中的实验。计算机课程教学正是通过这些现实生活中的例证,学科知识间的整合,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研究分析,产生兴趣,认识到计算机技术是自己走向现代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工具。

4.情境与任务相结合,注重学生学习体验

第8篇:计算机课程总结范文

一、对高职财经管理类专业进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没有针对性

在高职院校中财经管理类专业中,进行计算机课程教学是培养贴近社会人才需求的重要课程。现有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是对学生进行学。然而由于高职院校中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水平高低不均,利用此种方式会使得部分学生理解不了课堂内容。长此以往,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越落越多,从而使计算机课堂的教学内容难以顺利地成为学生们的知识储备,这与高职院校财经管理类专业培养出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不符。

(二)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差

由于学生们接受计算机课堂知识的学习能力有限,使得计算机课堂的教学形式以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计算机技术在实际财经管理类行业中的应用,仅实现了计算机技术的基础应用。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们与专业课内容结合不起来,让学生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三)计算机课程实用性不高

学生们在对计算机课程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与中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没有衔接性。这就使得学生们学习知识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们吸收计算机知识的难度。这种情况就导致了在高职教学内容接近尾声时,学生们在对计算机了解的一知半解的情况下走向社会进行实习。许多进行完校外实习的学生们纷纷表示,计算机课程教授的计算机知识在实习的过程中都没有得到应用。其中主要的表现形式是软件学习的时效性。随着财经管理行业中计算机软件的更新速度,高职院校所学的软件版本跟不上社会中行业软件更新的速度,这就使得学生们在进入社会的初期很难快速的投入工作状态。

二、对高职财经管理类专业进行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对计算机课堂教学内容的创新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从小学阶段就已经陆陆续进入到学生们的教育体系中。这就使得学生们对计算机知识有着一定的储备量。高职财经管理类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要根据学生们对计算机知识的储备情况来分阶段进行授课。例如,先对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储备进行一次考核,以考核结果来分班。这样就可以针对计算机学习能力不一的同学,制定相应的计算计知识难度、教材内容,进而由浅入深的使知识有效的传递给学生们。计算机教师对于财经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们要以向导型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对“十进制”这一教学内容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可将教学内容导入实际,充分的将知识应用的灵活性体现出来。然而这一教学目标要求教师要不断掌握和了解财经行业的走势,并将其以计算机的形式带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从而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新鲜的资讯以及生动的教学语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财经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们对计算机知识学习的主动性。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仅止于向学生传授教育内容,还要注重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高职院校如果有条件还可以不定期的开展一些计算机领域方面的知识讲座以及计算机技术最新动态,开展的一系列各式各样了解计算机行业的活动,能强化学生们对计算机使用的认知程度。

(二)创新计算机课堂的授课方式

高职财经管理类专业对计算机课堂所采用的教育模式多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授课。然而财经行业发展迅速,书本上学习的内容根本做不到时效性,这使得学生对财经管理类专业计算机课堂的教学内容没有学习的主动性。

根据学生们对计算机技术不同的应用能力,选择相对应教学模式和方法。上机课是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工作核心,在此类课堂上由财经管理类专业的教师提出与专业知识相关的问题。这种授课方式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锻炼了他们自行解决困难的能力。但在学生进行上机实践课程之前,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寻求答案的方式。真正做到以学习任务为驱动力,以案例为教学主导的教育模式。

例如在对C语言(数据库)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育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对计算机的理论知识进行教授,可以以增加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在此过程中既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又调动起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就是对理论知识进行实践的上机实验课。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带着问题以小组成员互相讨论的模式设计出一定数目的编程题库。其课题的完成时间灵活,可以在课上进行也可以在课下进行。这两部分的学习环节,都将纳入到学生们对计算机课堂的成绩考核范畴。这样的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模式是符合高职院校培养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目标的。此外,还应建设计算机教学的专用课堂,使理论学习与上机实践结合起来,实现一边学习一边操作的计算机教育设施。配备了相应的教学设施,给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提供学习场所,这种授课方式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使计算机教学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类型的人才资源投入社会建设。作为高职院校的技术类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证书是影响因素之一。而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又是现阶段社会紧缺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除了要专业知识过硬外,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高职院校内财经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证书等方式,来为自身的求职简历增加砝码。高职院校对于这一市场需求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并按照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标准。

另外,可以对计算机的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与社会实习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在企业进行实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并调整自身的教育内容。这种产教结合的教育模式能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高职院校人才的就业率。这是因为学生是根据社会财经行业对计算机知识需求的程度来进行学习的,可以说实现了供与求的双赢。

总结:

第9篇:计算机课程总结范文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系下,尤其是中小学教育中,考试成为教学测评的主要方式,其他测评方式虽然也有运用,但都是为考试服务的。不难理解,这是高考制度下的产物。对此,全社会的有识之士不断呼吁改革,教育界的全体同仁更是积极努力摆脱考试的束缚,为学生赢得一点自由成长的空间。然而,高考改革的进程依然难尽如人意,其对教学测评方式的影响依旧挥之不去,即便受高考约束相对较小的高校教学和职业院校教学也深受其害。不过,作为与高考距离相对远一些的职业院校教育,理应率先摆脱这种惯性影响,在教学测评模式上积极改革,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职人才。目前,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测评方式依然以考试为主。这样的测评模式显然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能力和学习状况,甚至出现学生考前突击、押题、划重点等投机性学习行为。对于计算机课程这种实践性、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学习,危害极大。为此,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的测评方式方法必须改革。

二、计算机课程教学测评方法改革的建议

改变片面注重考试的总结性测评模式,加重过程性测评的比重。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课程体系所要求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强行区分学生的优劣。即突出教学的“传授”功能,而不是“选拔”功能。所以,期末考试的一张试卷是不能实现这一目标的,而过程式测评就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常用的过程式测评方式是将教学目标任务化,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将一定阶段的教学内容设计为可执行的任务,要求学生完成。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自主探索答案。教师实时监督考察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根据需要给学生以指导、检验、评价。

1.建立涵盖全部计算机课程体系知识点和操作技能的专业试题储备库。现代化教学测评的方向应该是体系化、规范化的。课程的每一个知识点、能力目标都有具体的标准,根据这些标准和实践需要设计相应的试题类型,再由全体计算机教师按照类型提供测试题,形成完备的试题库,这样就为计算机测评建立了一个体系化、标准化的参照体系,使教学测评科学化、规范化。

2.测评规模小型化、单元化。在以考试为主的测评模式中,往往出现学生平时不努力,考前抱佛脚的现象。教师对学生日常学习行为的控制力较弱。根据职业院校的教学性质和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可以将知识点和能力目标划分为较小的教学单元,将大规模的期末总结式测评拆分为小型的单元总结式测评。这样,学生经常面临测评压力会减少怠惰现象,同时每次测评的内容较少使得学习目标明确,负担较轻,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控制力也会增强。

3.采用灵活的测评方式,丰富教学测评的功能。教学测评的功能并不仅仅是评定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要求,它还具有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实现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增进学习兴趣,提升能力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需要教师开发出丰富、灵活的测评方式。目前在计算机教学中出现了很多新颖的测评方法,收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