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精品图书调查报告范文

精品图书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精品图书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精品图书调查报告

第1篇:精品图书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市场调查;课程建设;分析

1 市场调查与分析专业课程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现代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及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营销能力,适应市场营销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从业于营销调研、促销策划几实施、市场开发、市场管理、市场维护维护等岗位,具有一定文化基础、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2 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设置

(一)课程性质

《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是为满足企业所需高技能人才必备的市场调研技能而开设。作为市场营销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市场调查与分析培养相关专业学生具备从事市场调查分析工作基本能力,为从事产品开发、市场开拓、企业管理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作用

(1)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理论基础。《市场调查与分析》是《市场营销策划》、《整合营销》等专业课程的前导课程。

(2)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完成市场调查与分析的二十一项情景有助于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及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

(3)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课程依托合作企业,通过把模块项目的情景任务融合到企业实际工作之中,既为校企合作奠定了基础,也为学生实训和就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实现了院校和企业的双赢,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局面,有利于促进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及就业岗位的优化。

(三)课程设计理念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办学精神,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核心,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其设计理念是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采取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组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融为一体,使课程贴近岗位、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达到"能干、会干、干好"的综合能力目标。为此,我们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同时强化了案例教学、模拟训练和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市场调研设计能力、数据获取处理能力、市场调研报告和市场预测报告的写作能力。

(四)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组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的前提下,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对课程内容结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整、扬弃、整合和补充,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完成了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设计,形成了新的教学内容体系。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体现"岗位职能"要求对本门课程的适用岗位进行社会调查及统计分析,例如营销人员和市场调查人员等典型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任务及相应的职业能力要求进行了详细分析。分析中发现,对于营销人员无论销售代表还是销售主管,了解市场、了解市场定位、出具调查报告是这两个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对于各类商务等,尽管其职能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职责--负责信息的搜集、整理、并出具调查报告。据此设计主要项目作为教学内容,每一项目教学的内容紧扣岗位工作任务。

(2)体现"课证结合"根据营销师和市场调查分析师资格考试要求,学生不仅要求掌握调查方法、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而且要具备能熟练应用各种统计软件及进行市场预测的能力,因此,本课程在保留了较完整的市场调查定位和撰写调查报告的基础上,以任务驱动形式增加了对应用 EXCEL 软件进行分析及时间序列法、指数平滑法进行预测的内容。

(3)体现"统筹兼顾"首先,本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时统筹兼顾学生的就业岗位和发展岗位,重视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市场调查员,但同时也要兼顾营销、商务等岗位的知识能力需要,以确保良好的岗位适应;另一方面更要考虑学生工作岗位的晋升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其次,本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时统筹兼顾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在市场调查与分析各项目教学中,利用统计学、市场营销的知识来识别宏观市场、微观市场各应调查哪些内容,并通过调研分析对本企业或某产品定位和品牌的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作用等;市场调查与分析为后续课程《市场营销策划》、《创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模拟实训》、毕业调查报告的完成等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

本课程拥有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形成了以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为主渠道,以"合作企业"为纽带,以学院文化为背景,以图书馆为资源库的学习平台,以校园数字化为支撑等的网络学习资源和硬件条件。形成以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为主渠道的学习素材,开放的精品课程建设网为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提供最佳学习途径。课程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进程表、电子教案、音频教学课件、电子教材、学习指南、实践指南、实训平台、 在线学习、考核方案、丰富的教学案例以及大量视频资料等资源库,实现全部教学内容电子化。

(六)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分析预测能力。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聚焦在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主要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逻辑和形式,按教学大纲要求,把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先进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采取 "六结合"教学法:即传统讲授与多媒体授课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课堂指导性练习与课外训练相结合;课后辅导答疑与习题练习相结合;课堂学习与上网学习相结合;学好教材与吸收课外参考书知识相结合。同时,坚持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传统讲授与多媒体授课相结合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中的文字、图表、动画、声音能刺激学生感观系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进度和质量。特别是将调查的实践性录像资料进行播放,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

(2)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在理论课教学,强调教学观念与学习观念的更新,将传统的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通过课堂讨论、课外阅读、课程论文、课堂习题和课堂提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置疑,勇于创新,注意引导学生把握该学科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突出能力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随机应变能力、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3)课堂指导性练习与课外训练相结合

在课堂上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性练习,避免学生无目的、无组织的盲目课外训练。使得课外训练达到预期目的。

(4)课后辅导答疑与习题练习相结合;

合理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将方法真正吸收、掌握。充分利用课后答疑将学生在课堂、在实践中的疑问消除。利用课后活跃的氛围,探索式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5)课堂学习与上网学习相结合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扩展教学平台。网络教学资源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掌握课堂上没有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可以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详细的阅读、理解和探讨,可以更进一步了解与本课程各知识点有关的实际应用情况,了解各部分内容发展及研究的现状。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更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6)学好教材与吸收课外参考书知识相结合。

鼓励并要求学生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广泛阅读。并以专题的形式交读书心得。在交流中更好的吸收相关知识。

第2篇:精品图书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 阅读推广

政府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号召使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常态化。大学图书馆历来十分重视阅读推广工作,攀枝花学院图书馆近年来不断创新和大力扩展阅读推广活动,同时致力于加强阅读环境建设,打造多功能的精品文化阅读空间,阅读推广呈现一派出朝气蓬勃的生动景象。

1 制度创新助力阅读推广

制度是保障。建立健全阅读推广制度体系是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和师生参与度的有力保障。[1]我校图书馆将制度建设作为阅读推广工作的重中之重、首要抓手。图书馆强有力地推进执行学生借阅图书和到馆情况月通报制度,形成学校领导、图书馆、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全校学生全面积极参与的工作局面,建立起卓有成效的全民阅读推广长效工作机制。一是及时在校园网上予以公告通报各二级学院学生每月借阅图书情况和到馆情况;二是及时与各二级学院沟通联系,分析学生阅读情况和到馆情况,督促学院配合图书馆、采取有力措施,教育引导学生到图书馆看书学习;三是将月统计分析表呈报校领导、教务处、学生处,并在每月教学例会和学生工作例会上进行通报;四是将二级学院学生借阅纸质图书情况纳入教学单位年度考核,督促各二级学院及全校教师高度重视、加强宣传,将信息资源利用与教学相结合,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引导学生走进图书馆。

2 活动方式创新助力阅读推广

目前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主要包括读书月活动、新媒体宣传、常态化的读者信息素质教育和其它活动。[2]我校图书馆在开展系列阅读推广活动过程中,不仅注重活动内容的多样性、丰富性,而且十分注重活动效果和参与度。

2.1精心打造读书月系列活动,培养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学习习惯。

每年在“4.23世界读书日”之际,为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图书馆都会联合学校宣传部和校团委举办“攀枝花学院读书月”活动。活动项目主要包括:专题讲座、书展书评、知识竞赛、系列培训和图书漂流等。活动跨度时间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动过程中,我们还邀请学校领导参与指导,同时将活动的组织和参与情况纳入各学院考核,从组织上保障活动的效果,活动受到学校领导和各学院的大力支持,全校师生每年都有2万余人次参与到各种宣传推广活动中,图书馆阅读推广和宣传的影响力和辐射面不断扩大。

2.2创新阅读推广和文化宣传服务手段和途径,增强宣传服务的影响力和效果。

一是充分利用新媒体信息服务,建立和利用微信、QQ群、QQ空间、网络论坛等新媒体信息平台,每年主动推送资源信息、开放式学术资源、图书馆动态和优秀书目等信息千余条,畅通图书馆与读者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渠道;二是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规律和特点,充分利用新生季、毕业季等时间点,坚持举办系列毕业生电子资源培训讲座和新生信息素质培训讲座。讲座过程中当场发放宣传资料。讲座实现学生全覆盖,每年讲座受众超过5千人;三是紧密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的规律,适时制定推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主题书单,包括毕业季、新生季、开学季、寒暑假、心灵呵护专题、学生学习生活专题等主题书单。

3 环境创新助力阅读推广

阅读无疑需要安静优雅的环境。良好的环境受到师生欢迎,有利于吸引读者,提升阅读效果。因此,不断加强和优化人文环境建设,打造充满人文精神和人文魅力的、生态花园式的优美环境成为我校图书馆坚持不懈的追求。

一是开辟建设独树一帜的图书馆阳光室外阅读区。新的阳光室外阅读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朗读和讨论学习的功能区,区域花木萦绕、空气清新、视野开阔,是室外学习的理想之地,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二是精选制作集艺术与内涵于一体的绘画及摄影作品装点图书馆各楼层的走廊空间,唤起读者美的感受;三是养殖水养绿色小植物放置各个书库和阅览室,营造安静幽雅的学习环境;四是制作了“攀大印象”墙,与同学们分享学习和生活的快乐,留下美好的大学校园生活记忆,彰显图书馆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五是适时更新制作楼层的指示牌和介绍牌等,规范和美化各种读者服务引导性标示。系列的文化精品项目建设让图书馆焕发出了无限的人文气质与魅力,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张名片。在2016年学校“大学生需求调查报告”中,学生对图书馆现有状况的满意度最高,图书馆深受学生欢迎和好评。

4 信息化平台创新助力阅读推广

信息化和网络化平台是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新阵地。我校图书馆十分重视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将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作为阅读推广的重要保障手段。

一是建成图书馆监控系统、语音播报系统和信息系统,将信息化、现代化服务与管理推上一个新高度;二是更换图书软件管理系统,新建金盘软件图书管理系统,大大提升图书查询和借还效率;三是建成多功能自习室,为学生提供免费网络学习场所;四是加强图书馆网站建设。改版图书馆主页,网站设计更加简约美观、人性化,各种信息及时滚动更新,畅通图书馆与读者网络交流,体现服务用户的宗旨。

制度、活动方式、环境和信息化平台的多维创新极大地提升了服务条件和服务环境,助力我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全年学生到馆人次超过100万人次,生均年到馆人次处于全国高校图书馆优良状态,2015/2016学年度学生外借图书量17.28万册,生均达11.5册/生.学年,处于全国高校图书馆良好状态,电子资源访问量达到1104.76万人次,比上一学年度增长四倍。虽然我校图书馆建筑面积仅有1.68万平方米,但却充分发挥出了“小w积、大能量”的作用,真正成为了学生最喜爱的地方。

参考文献:

第3篇:精品图书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手机阅读;中学;图书馆

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数字阅读已经取代传统的阅读方式,成为现代人主要的阅读方式。 根据2010年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国民每天阅读期刊、报纸、杂志的时间量逐年下降,同时利用手机阅读的时间正在增加,在各类阅读中,在线阅读的占16.7%,手机阅读的占14.8%,另外还有2%的人群利用电子词典等手持阅览器进行阅读。数字阅读不仅信息量大、内容丰富,而且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阅读,已经取代传统的文本阅读,成为未来阅读的主潮流。

一、中学生手机阅读现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手机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在中学生群体中慢慢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课余时间使用手机来获得信息,无论在教室、宿舍或者操场,都能见到很多学生在低头玩手机。利用智能手机可以十分方便的访问信息资源,由过去被动的接受知识过渡为主动的查询知识,大大提高了阅读效率。但同时我们也发现,由于中学生涉世未深、自制力不足,中学生中的手机阅读危机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为浅阅读、娱乐性阅读、功利性阅读的趋势明显。在手机阅读中,由于可选择的余地很多,因此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经常是走访观花的浅阅读,尽管阅读了大量的信息,但真正消化理解的非常少,属于一种大海捞针、不求甚解式的阅读。同时,网络中充斥着大量娱乐、暴力、的信息,中学生缺乏自制力,经常阅读这些低级趣味的信息,有的学生还将这些话题在朋友圈和空间中进行转发,养成大学生浮躁的阅读习惯,对其今后成长有不利影响。

二、手机阅读时代中学图书馆的服务对策

(一)加强手机阅读资源建设

丰富的手机阅读资源是移动图书馆建设的保障,否则即便移动图书馆服务再到位,也无法给师生提供较好的阅读体验。因此中学图书馆要不断优化手机阅读资源,不仅要保证电子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还要不断丰富电子资源的内容。图书馆的中文、外文等都可以转化为合适的电子资源,供广大师生在手机终端进行阅读和下载。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将部分电子资源转化为视频等格式,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提高其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移动图书馆要加大对信息资源的挖掘,实际上学校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很多的宝贵的资料,例如精品课程等,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中学图书馆将有重点的将这些资源进行加工和整理,使其成为针对性强、信息量大、参考价值高的适合手机阅读的实用信息,满足文理科学生的信息需要。

(二)加强宣传、培养手机图书馆用户

目前,拥有智能手机的中学生越来越多,但这并不等于中学生会成为移动图书馆的用户。事实上,很多学生对移动图书馆并不了解,很多学生没有利用图书馆提供的宝贵的信息资源,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为此,中学图书馆要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做好线上宣传,通过学校网站、图书馆的网站进行宣传,图书馆可以建立自己的微信和微博平台,学生拿起手机扫一扫,就能轻松的加入学校图书馆的官方微信平台,随时获得关于微信平台上的信息介绍,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使用移动图书馆,增强用户体验。另一方面,图书馆要增加线下宣传力度,利用报栏、黑板报、学校广播以及学校刊物等平台,张贴或者广播关于移动图书馆的介绍。学校要经常举办移动图书馆方面的知识讲座,让学生养成利用手机阅读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减少阅读成本,突出公益性

中学生的消费能力较低,也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智能手机,中学生对手机阅读的使用往往选择流量较低的纯文字和免费资源,因此限制了一些多媒体、高质量的收费资源的使用。为此,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先进的压缩技术减少资源流量,在手机图书馆所提供的资源中,由于电子文献的文件比较小,读者仅浏览文本类文献的费用并不高;而教学视频等格式的文件,可以经过视频格式转换、压缩分辨率等处理,在不影响观看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减少流量;另一方面,通过加工整理,将最有用的内容呈现在服务平台上,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四)加强对中学生手机阅读的指导

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阶段,这个时期的中学生思维敏捷,求知欲也很旺盛,阅读兴趣比较广泛,有的学生喜欢读一些名著,有的中学生喜欢读小说,有的中学生喜欢历史题材,有的喜欢看哲学类读物,有的中学生喜欢科幻故事。更多的学生开始喜欢上金庸、古龙等传统武侠作品,以及《鬼吹灯》、《诛仙》等网络玄幻小说。尽管中学生记忆力比较强,也比较成熟,有着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想法,但他们的鉴别能力仍比较差,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这也使得他们的阅读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暴力、迷信、之类的读物在中学生中屡见不鲜。而且由于中学生的学业压力较大,闲暇时间较少,不合适的阅读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会对他们的性格产生一定的影响,对这个阶段的中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非常重要。中学图书馆要通过有效的阅读心理疏导,为学生推荐《中学生优秀作文》、《满分作文》这类优秀的作文选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积极开展一些关于读后感征文、交流会等活动,帮助中学生调整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使阅读成为中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数字化时代,手机将越来越成为中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利用手机阅读来获取信息也将逐渐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要手段,中学移动图书馆面临着发展的大好机遇。因此,中学图书馆应在认真分析学生手机阅读习惯的基础上,推动手机移动图书馆的稳步发展,切实发挥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李晓文.对青少年阅读现状的调查与对策,河南图书馆学刊,2008(6)

第4篇:精品图书调查报告范文

“海量阅读”,通俗来说就是大量的课外阅读。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除了学好语文教材,还大量地阅读课外书。山东潍坊市北海小学的老师韩兴娥,2000年开始在小学一年级学生当中进行海量阅读的实验,到小学六年级,学生已经在老师的引导下读了大量的经典名著。“两周学完一本语文教材”成为韩兴娥老师的教学原则。《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韩兴娥老师的这本书,记录了她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阅读实验过程,总结了她的实验成果。“海量阅读”这个名称随着韩兴娥这个名字响彻全国。

每位语文老师都知道丰富的课外阅读对学生学习语文、提升语文修养的重要性。但真正像韩兴娥老师这样把课外阅读引到课内、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不多。尤其是初中学生,功课压力比较大,语文的学业负担也比较重,语文教师不敢放手利用课内时间让学生读课外书。即使有海量阅读计划,往往也被各种考试排名冲淡,最终都有始无终地终止这个活动。即便安排课外阅读课,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基本处于随意状态。

基于上述情况,笔者决定利用初二下到初三上这个时间段,在笔者任教的两个班级推行海量阅读的行动。

班级情况:初二11班,65人;12班,64人。从初一开始任教。因为学校的现实原因,分班不是随机分配,年级十四个班,抽走了四个班的优秀生。11、12班的各科成绩处在余下八个班的中下游,语文成绩位列余下八个班的中上等。语文成绩达到优秀等级的学生,11班在10个以内,12班则只有一两个。语文积累和悟性严重不足。2014年9月,两个班进入初三的学习阶段。8月31日,学校对初三年级进行了扩班,从原有的14个班里重新挑出学生组成两个新班,12班由原来的64人变成了50人,余家鸿自动退学,其余选择离开的13名同学语文成绩都很优秀;11班两名同学选择离开。扩班后11、12两个班的语文成绩受到影响。

一、基于班情正确分析的海量阅读课题实施思路

(一)重新审视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制定符合学生学情的海量阅读路线:精读指定名著、泛读指定书目和按兴趣自由选读相结合。

从初一开始笔者就任教的班级,我对他们的学情特别了解。因为学校抽走了四个班的优秀生,语文成绩达到优秀等级的学生,这两个班加起来都不多。家长的文化程度也不高,学生不重视课外阅读,科学文化知识基本只靠老师传授。学生基本只在学校学习,双休及节假日,很多孩子连家庭作业都不愿意完成。面对学生程度不够优秀这样的现实情况,笔者迅速确定了精读指定名著、泛读指定书目和按兴趣自由选读相结合的海量阅读路线。指定名著就以中考必考的12部名著和人教版语文教材书后面介绍的3部名著为内容:《西游记》《水浒传》《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繁星・春水》《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威尼斯商人》《海底两万里》《伊索寓言》《简・爱》《傅雷家书》共15部。一方面进行扎实的课外阅读,一方面应对考试,一举两得。泛读书目见附录材料书单,共41种。按兴趣自由选读包括学生喜欢的奇幻小说、不同种类的杂志漫话等等。

一年的实验结果表明,在三大类书当中,每一类都有让学生印象非常深刻、留下深刻回忆的书。在三大类当中,指定精读的15部书当中,给学生留下印象最深的书占的比例最大。据调查报告,《格列佛游记》成为两个班的同学印象最深刻的书。得票分别为12人次和14人次。在指定书目当中,《平凡的世界》《元素的故事》等成为很多孩子都爱看的书。可见,在海量阅读过程当中,老师的引领作用非常大。

(二)根据海量阅读的需要,迅速做出语文教材课内解决的决定:剔除繁琐无效的教材内课文分析,课文的重点字词也确保课内高效的认读拼写。坚定地把课外阅读时间还给学生。

怎样中肯而精要地处理语文教材的问题,对考试试题的把握给了笔者极大的帮助。在读研究生时,笔者跟着导师做全国中考试题研究,来到珠海,连续发表多篇对广东省中考试题研究的论文,曾经命制香洲区的期末考试试卷。因此,能以最切近的方式把握考试内容和考试考点、答题要领。在处理语文教材方面,做到了重点内容精讲,要点内容精练,学生毫无压力地在笔者的课堂上掌握了语文课内教学的重点。

笔者把每周五节语文课划分成三部分,三节语文课处理教材内容,一节课进行语文课外阅读分享,一节课讲作文。笔者把语文的课后作业都转换成课外阅读、写读书笔记。这样,大量的课外阅读时间得到了保障。事实证明,阅读具有神奇的魔力,学生一旦认同并且爱好阅读,他们会把课外阅读当做休闲和放松,毫无压力地捧着书读个不停。

(三)在实施层面,老师做好引导和监督

在写读书笔记的时候,大部分女同学能按要求做好。少数男同学极有惰性,部分同学在学期中间也出现了怀疑和懈怠的情绪。笔者采取优秀读书笔记展示、学生优秀作文课内朗读的方式,让同学们重拾信心,重拾信念,认真地完成好写读书笔记的任务。优秀的读书笔记,甚至还在家长会上展示给家长看,这种做法,给学生和家长都有很大的触动。

每周固定的周一阅读分享课使同学们有了心理期待。因为每一次阅读分享,都有新鲜阅读材料的介绍,有同学们富有创造力的表现。这个课是同学们的舞台,他们把精心准备了一周的内容展示出来。平时不亲近书本、不理会老师的后进生,这个时候也会聚精会神地凝听和欣赏。《读,讲故事》这样的优秀课例就是老师指导,学生积极行动的阅读活动课。

二、结合理论和实践,将海量阅读的思路落实到行动当中

(一)保障充足的课外书书源

1.制定阅读书目,布置学生每人领买一本课外书的任务。2013年寒假之前就了阅读书目,让孩子利用充足的寒假时间,把分配的买书任务完成,在家长会上征得了家长的同意和配合。

2.学校为每个同学购买《中学生必备古诗文全解辞典》,开阔了同学们的阅读视野。

3.两次组织同学们捐书,规定捐有价值的书,同学之间的好书共享提供了丰富的书源。

4.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馆藏,每周借书一次,每次借书二十本,由图书管理员和语文课代表负责登记和管理,图书在同学们之间自由传阅。

5.介绍同学们去珠海市图书馆借书,每次借六本。喜爱阅读的同学们基本保证了一个月借一次。

6.鼓励同学们去书店看书和买书。离学校很近的广弘教育书店,经常成为同学们流连的场所。在网上团购图书,也成为学生的一种选择。

因为在进行海量阅读的课题研究与实施的过程当中,遇到了“怎样解决学生阅读书籍不足”的问题,结合当前的珠海市创文需求,笔者做了这样的思考:用营造良好的海量阅读环境来提升城市的软实力。需要做到:利用多种途径建设学校图书馆,完善学校图书馆的使用制度;政府要主导建立社区图书馆,打造不出远门就能借到书读的社区环境;鼓励民间资本流向实体书店,支持个体书店的运营和发展,让书香溢满城市的大街小巷。研究成果之一《创海量阅读硬环境,提升珠海软实力》论文因此写成。

(二)保障充足的海量阅读时间

语文教材内容课内解决,尽量做到精读、精讲和精练,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确保学生有充足的业余时间阅读课外书。初二下的时候,每周有五节语文课,笔者安排三节语文课学习新课,一节语文课举行课内的阅读分享,一节语文课写作或者评讲作文。初三上的时候,每周有六节语文课,笔者也安排一节语文课进行专题的课外阅读分享。初三上的语文教学任务重,到本学期末,初三上下两册的语文书要全部学完。一个学期,学完两册语文书的重点课文,这本身就是海量阅读的一部分内容。每天的课后作业,都是布置课外阅读。

(三)课内阅读分享,课外海量阅读

班内一百多位孩子的阅读水平、阅读兴趣都各不相同。孩子读到喜欢的书,在课内阅读分享时动情地叙说他喜欢的原因,这种场景会感染到其他同学,结果就是其他孩子也忍不住捧起书来细细地体会。班级的阅读氛围往往也是这样形成的。我们开展的课外阅读课分享有这些:《西游记》知识抢答课、《汤姆索娅历险记》阅读分享、读《水浒》讲故事、法庭审判、《骆驼祥子》阅读分享、郭奇给大家读《时间简史》、精美文章分享阅读等等。11班的黄昕同学在读《汤姆索娅历险记》的时候,特别羡慕汤姆的自由和冒险,当她讲述她喜欢的情节和羡慕的原因时,教室里静悄悄的,课后,立即就有同学捧起书来重新温习汤姆那些扣人心弦的冒险经历。尤其是布置学生进行戏剧表演的课,孩子们异常积极:选场面,分角色,根据原文写台词,正式表演之前的排演,都极其认真。如表演过的《读水浒,讲故事》和《法庭审判》。正式开演的课就是学生的大爱了,台下的每个孩子都会非常认真地观看。

课内的阅读分享,给了同学展示的机会,也促使他们更加勤奋地进行课外阅读。课内的阅读分享,以同学们自身的阅读实践感染和影响着周围所有的同学。

初二11班的视频课《读,讲故事》是一堂精彩的海量阅读表演课。从分小组选表演主题,到台词的改写、角色的扮演,都由学生完成,老师只提供建议给学生。要让每个同学都有戏份,这是小组长的口号,结果也做到了。这堂精彩的课详情在成果文件里有特别介绍。

(四)精选课外时文,紧跟语文教材的步伐,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拓展指导

初三学生的学习压力大,每天作业很多。笔者适当调整了海量阅读的路线,采取精品阅读的路线。议论文的学习是初三语文教材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扩大同学们的阅读面,本人特别大量精选优秀时文,给同学们阅读:《世界上最柔软的路》《目送》《母亲井》《蓝色的蓝》《罗圈腿的小猎狗》《读书与境遇》《孩子,踮起脚尖够一够》等18篇优秀时文。每周周二的连堂课抽出第二节语文课,给学生讲解议论文的阅读技巧。布置孩子们阅读指定书目当中的《培根散文精选》。有针对性的读指导,让孩子们迅速摸清了新接触的文体――议论文的阅读方法。广泛的阅读和精读相结合,锻炼了孩子们的思维品质。

在实践行动过程当中,为了准确把握孩子的阅读情况,笔者需要做问卷调查,怎样制定符合初中孩子学习水平和沿海孩子阅读兴趣的书目也引发我的思考,同时,为了总结经验,论文的写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公开课也展示了我的研究成果,孩子们的精彩表现得到学校所有语文老师的赞扬!

1.调查

制定的调查问卷,成为本人持续进行研究的基础,藉此了解学生入读九中时的课外阅读状况,了解经过三年的课外海量阅读训练后学生的进步情况,分析研究需要改进的地方。根据调查问卷出来的调查报告《在初二11、12班实施海量阅读课题的调查报告》,分别从调查问卷和成绩分析两个方面展示海量阅读带给学生的变化。

2.书目

本书目是在九中语文组推荐书目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的。这个调整还需要经受实践的检验,然后再调整。书籍浩如烟海,能找到切近同学们兴趣和爱好以及阅读水平的书不容易。因此,每一次书目的调整都是极其郑重的,直到沉淀成符合九中学生特点的具有九中培养风格的完美书目。

3.论文

《创海量阅读硬环境,提升城市软实力》提交参加了珠海市的论文比赛,提交参加了广东省的论文评比大赛,获珠海市论文评比大赛三等奖。同时,本人还在对这篇论文不断进行修改完善。

还有许多的点,期待进行更深入地思考后形成论文,例如,如何制定符合学校培养特色的学生阅读书单,如何提升初中阶段后进学生的阅读兴趣,等等。

4.一堂阅读活动课的视频文件

主题是《读,讲故事》,主持人苏淇。每个孩子都有戏份,是一堂精彩的很有创造力的课。

三、一年海量阅读实验的成效

(一)符合学情的正确的实验路线,引导孩子读了大量的课外书,做了不少读书笔记。孩子们的语言积累明显增加。

对于精读书目而言,每天三百字的读书笔记,加上一万字《威尼斯商人》和《水浒传》的读书笔记(暑假作业),长时间的累加,将近六万字的读书笔记,给孩子们的精神打了底。印象最深刻的书是《格列佛游记》,出自精读书目。

从阅读数量上看,据调查报告,学生印象最深刻的课外书当中,11班有140本,不计重复的有216本;12班有78本,不计重复的有191本。其中不乏老师推荐书目当中的书,如《平凡的世界》《悲惨世界》《时间简史》《元素的故事》《乔布斯传记》等。也有他们都喜欢的玄幻小说如《盗墓笔记》《斗罗大陆》(这本书的人气很高,占到12人次)《斗破苍穹》(8人次)。

初三的作文和各种各样的语文考试,很多孩子都能轻松应对。语文学科,成为绝大部分孩子的优势科目。初三11、12两个班的语文成绩,也比较稳定地位列平行班第一、第二。11、12班的语文成绩在两个班的各科成绩当中,也总是排第一。

事实证明,笔者根据学情制定的海量阅读课思路是正确的:精读指定名著、泛读指定书目和按兴趣自由选读相结合。自由选读的书没有限制这个年龄阶段孩子们的共同的兴趣爱好,推荐书目扩大了孩子们的视野,让他们知道,还有这些书也适合他们读,精读书目一举两得,既读熟了名著,又可以轻松应对初三各种各样的语文考试。这个阅读思路笔者还将在以后的语文教学当中贯彻下去。

还有另外一份调查报告从调查问卷以及成绩变化角度展示海量阅读带给学生的收获。见成果文件集。

(二)阅读分享课起到了有效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作用。课外阅读带来孩子们生活的充实,精神的富足,激励孩子们积极进取。

每周周一固定的阅读分享课,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他们自编自演,充分展示他们的创造力。他们变得更真诚、自信,表达能力上都有明显的进步。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因为阅读,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丰富了、充实了。沉迷电脑游戏和网上聊天的情形得到了改变。因为阅读,孩子们建立了纯真的友谊,讨论哪部小说、哪篇文章成了孩子们经常谈论的话题。

更主要的是,11、12两个班的孩子表现出来的文明礼貌、表现出来的对知识的渴求精神,得到所有任课老师的赞扬。12班在八年级下半学期(阅读课题启动的前半年)的考试当中各科成绩出现跨跃式前进:中段考总成绩获年级成绩进步奖一等奖,期末考继续大跨步地前进,获总成绩进步奖一等奖。11班在九年级上半学期(阅读课题启动的后半年)的考试当中各科成绩突飞猛进:获擂主争霸赛第一名,成绩进步奖年级一等奖。语文是百科之母,这显然只有经历书香浸润的班级、有深厚文化打底的班级、吸收了人类文明成果的班级才会如此!

(三)老师从繁琐低效的字词句的讲解和训练当中解放出来,从狭隘的语文教材当中解放出来,正式确立了重篇章重系统的大语文阅读的教学观。

海量阅读实验的结束,带给学生巨大的收获;但是给老师的影响也很深远。教学理念的变革,使教师从繁琐低效的字词句的讲解和训练当中解放出来,从狭隘的语文教材当中解放出来,确立以海量阅读为内容的大语文教学观,将影响到笔者以后任教的每一届学生。

给学生一瓢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投身海量阅读,也要求老师有更丰富的阅读经验。对于语文老师而言,学习更是永无止境的。这次课题的结束,是笔者人生的另一个开始。

一年的教学实验,从海量阅读路线的制定,到阅读活动的展开,调查问卷的完成;从争取家长的配合,到学生观念的转变,以及学生积极性的调动,都需要不断努力的思考和辛勤的付出。这些劳动成果,将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成为笔者持续进行海量阅读课题研究的基础。

为期一年的微课题,在具体的班级进行海量阅读实验的研究,到目前为止要划上句号了。实验带给我的思考远远没有结束,而且,在行动方面,此次课题的结束,也将是我下一个海量阅读实验的开始。正所谓语文教育史就是学生的阅读史。基于此,对本次阅读实验进行反思,就很有必要了。在反思的基础上找准方向,争取这个有价值的研究课题继续进行下去的时候能惠及更多的孩子。

1.就书目的制定而言,怎么样找准有价值、孩子们又喜爱的作品,怎样让这些作品能靠近学生,变成学生的精神食粮,从而藉此打造九中的特色。这是一根本性的问题。

珠海九中的孩子,年纪一般都在11-15岁,大多数都是工厂做工或者做小生意人家的孩子,少数是开工厂的老板的子弟、教师子弟或公务员子弟,也有部分是村里的孩子。三分之一的孩子学习是刻苦努力的,课外也喜欢阅读,一般情况下阅读的书籍喜好不一,读漫画、读通俗小说、武打小说、玄幻小说等等的大有人在,整体的阅读审美水平不高。三分之二的孩子,学习时间基本上就是在学校的时间,学习的内容大多数就是教科书的内容。因此,制定符合九中孩子特点的书目,在课堂上的阅读引导非常重要。从古至今,书籍文献浩如烟海,怎么样制定孩子们喜爱又有价值的书目呢?笔者采用学校语文组确定的书单。这份书单涵盖的书目比较全面,小说、散文、诗歌、历史、数学等都有所涉及。但孩子们喜欢阅读的书很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书单所确定的书目难度过大,两个班孩子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没有跟上。另一方面,老师也缺少有效的推荐和介绍。如果能有一部分孩子咬紧牙关,攻克了书单上一部分或者全部的书,孩子们的影响作用也会非常大。

鉴于本人经验有限,没有事先预见这一点,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孩子的阅读,导致开列的书单和领买的书没有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因此,接下来要做的是,进行大规模的阅读调查,从老师的建议和孩子们的阅读行动当中去挑选真正适合沿海孩子适合九中孩子阅读的课外书。经济发展条件不同,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会有变化,时代不同,孩子们的喜好也会有变化。因此,这个阅读调查,要做长远规划,并且,这个阅读书目,要由时间来沉淀。关键就是,老师要能持之以恒地去了解孩子们的阅读喜好。我们最终要达成的结果就是:所定书目,既要体现九中精神,又要构筑九色;最后还要跟英语联合,与国际接轨,与世界同步!

2.就孩子的不同思维长处而言,怎么样引导明显偏向理科思维的孩子爱上文学,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均衡发展,这又是一个面临的问题。

在《庄子故事两则》当中,惠子的思维更重逻辑性,庄子更有诗意。在现实生活当中,孩子具有不同的思维品质,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现在的问题是,倾向理科思维的孩子对语言的美不敏感,不喜欢苦读,如写读书笔记,他们认为不仅辛苦而且毫无益处,虽认同语言的积累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但下不了功夫。因此,他们也读了不少课外书,但语言的积累仍然很少。例如12班的周轩禹、张家明、廖天镪和谢华煌等,11班的杨滨羽、夏一杰、殷建东等。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强,接受能力也不错,上课能积极配合老师的讲课,老师讲授的内容接受也很快,思维相当灵活。甚至,也非常喜欢看课外书,但看课外书的时候只注重情节。怎样能让这样的孩子不断增加语言积累,在语文的学习上来一个质的飞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孩子进行个别指导,肯定是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接下来,我会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也规划着当再接手新一届学生的时候,要尽早地摸清学生的思维品质,以最快的速度寻找发展孩子思维短板的方法,为孩子进行长期的语言积累争得时间。

3.如何在课外阅读和语文考试之间取得平衡。如何让不爱学习的孩子爱上课外阅读。这是笔者时刻都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课外阅读,无疑对语文考试有帮助。阅读量丰厚的孩子,语言积累多,在语文考试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是,语文考试也会检测最近学过的字词,最近学过的文言文,古诗词的默写,等等,这些只有课内才涉及到的考试内容,如果孩子掌握不到位,极大地影响班级考试成绩的平均分。在督促孩子掌握必考内容的时候,因为班级孩子的自觉性和学习能力的程度不一,导致花费的时间过多。尤其是班情不同,花费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怎么样有效地督促学习能力低下的孩子尽快掌握课内的必考内容,而又不占用学习能力强的孩子的课内时间,这也是本人要思考的问题。

不爱学习的孩子,有一些也喜欢阅读课外书,喜欢读漫画书,读杂志,读玄幻小说等通俗读物,如11班的杨继维,12班的黄健平等,他们明显避重就轻,选择轻松读物;也有极少数的,对任何书都不感兴趣,根本就不上读书这条道,如11班的吴雄,从来都不愿意拿起书读,上任何课,都是晕晕欲睡,几乎是书本的绝缘体。还有的孩子,上课貌似坐得很端正,但眼神很空洞,明显没有跟上老师的思维节奏。甚至还有像12班的余家鸿,语文的感悟能力其实是不错的,但从来不愿意听老师讲课,终究忍受不了学校生活而选择了辍学。接手教他们语文的工作已经快三年了,也没有找到很多有效的方法进行改变。笔者相信,只要是智商正常的孩子,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欲望。但到初中,几年的时间都不愿意理会老师、不习惯认真听讲,晕晕欲睡地度过每一天,一定有极其深刻的家庭原因、学校原因。五个手指都有长短,更何况来自不同家庭、教养不同的113位孩子。但是,F实问题是不容回避的。让每位孩子都能快乐健康的成长,找到提升他们学习兴趣,锤炼他们思维品质的方法,就是我们老师殚精竭虑所要做的。

注:本课题为2014年立项的广东省珠海市微课题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为:2014zhktw40。

参考文献:

[1]韩兴娥.“两周学完一本教材”的奇迹是这样创造的[J].小学教学(语文版),2007,(12).

[2]马波.初中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探究[D].银川:宁夏大学,2008.

[3]周剑浓.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化探究[J].课外阅读,2013,(6).

[4](美)沃恩,汤普森.教会学生阅读[M].顿祖纯,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5]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第5篇:精品图书调查报告范文

摘要: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从阅读认知、阅读动机、阅读媒介、阅读场合、阅读内容等方面,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阅读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当前大学生阅读的特征,并从阅读环境、阅读资源、推广途径等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12-0133-03

随着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国民的阅读行为发生了嬗变,传统阅读、网络阅读、移动阅读、社会化阅读等阅读形态并存。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传统纸质媒介和新兴媒介的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传统媒介中,纸质图书阅读时长增势较为明显;新兴媒介中,手机阅读时长增长显著,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14.11分钟[1]。

大学生作为国民阅读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阅读行为是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出发点和依据,相关研究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张卫、邓香莲从阅读时间、文献来源、阅读媒介等方面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阅读特点进行了实证分析[2]。陆波在分析在校大学生阅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图书馆干预和引导学生阅读的措施[3]。王建军对上海大学生的阅读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4]。此外,另有较多的学者对大学生的手机阅读行为进行了重点研究,如:钱鸥、李翔翔从阅读时间、获取方式、阅读内容、阅读便利四个方面研究了用户手机阅读行为特征[5];李武从使用年限、使用频率、使用时长、阅读场所、阅读方式、付费方式、读物类型和依赖程度等8个方面揭示上海地区在校大学生手机阅读的使用状况[6]。

1研究方法

笔者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现场发放问卷和在线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征集样本数据。问卷设计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对大学生阅读现状的考察,主要包括阅读认知、阅读意愿、阅读目的、阅读频率、阅读方法、阅读内容、阅读媒介、内容获取渠道、阅读场合、阅读障碍、到馆目的及到馆频率等方面;另一部分用于对大学生主体特征的考察,主要包括用户性别、学历、专业背景。

本次调查于2015年4月开始,历时1个月。现场调查的对象为南京邮电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问卷384份,其中有效问卷357份;在线问卷调查通过E-mail邀请大学生填写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获取有效问卷141份,合计收集到有效问卷498份。在有效问卷样本的调查对象中,从性别来看,男生218人,女生280人;从学历层次来看,大一本科生159人,大二本科生120人,大三本科生98人,大四本科生74人,研究生47人;从专业背景分布来看,理工科专业学生259人,文科专业学生127人,经济管理专业学生104人,其他专业学生8人。

2大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2.1阅读认知

大学生课堂教育的重点是传授让大学生成为行业高级应用型人才所需的专业知识,而课外阅读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在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知上,有264名受访者(比例为53.1%)认为大学期间的课外阅读很重要,有194名受访者(比例为38.9%)认为一般,仅有40名受访者认为无所谓(比例为8%)。数据表明,大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有较为清楚的认知。在认为课外阅读很重要的264名受访者中,有185名受访者会经常性地在空闲时间选择阅读课外读物,有76名受访者有时会在空闲时间选择阅读课外读物;在认为课外阅读一般重要的194名受访者中,有10名选择经常阅读课外读物,有79名选择有时阅读,有102名选择偶尔阅读课外读物;而对课外阅读持无所谓态度的40名受访者中,有21名选择不会在空闲时间进行课外书籍阅读。由此可见,认知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图书馆在开展阅读服务时,不仅要注重服务的形式和规模,更要从源头上想方设法提高读者对课外阅读的认知,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发挥引领作用。

2.2阅读动机

动机是决定思想和行动的重要因素。课外阅读有别于课堂阅读,课堂阅读是为了满足专业发展的需求,阅读动机呈现较高的一致性;而课外阅读因用户兴趣、习惯等个体特征的差异表现出多样性。笔者对大学生课外阅读动机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在477名愿意选择课外阅读的受访者中,有38.8%的受访者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为增长见识,有31.5%的受访者的目的为提高修养,有16.9%的受访者的目的为休闲娱乐,另有12.8%的受访者的目的为精通专业和应对考试。由此可见,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动机多为内在性动机,主要是为提升修养和增长见识。

2.3阅读媒介

在新媒体日益发展的背景下,与其他阅读群体相比,大学生因其年龄、学识等因素,对新媒体更容易接受,其阅读方式也由图书、期刊、报纸等传统媒介阅读拓展为使用网络、手机等进行数字阅读。受访者的阅读媒介选择方式及数字媒介中各阅读载体的选择情况如表1所示。

2.4阅读时间与场合

大学生课外阅读时间、频率、场合的调查情况如表2所示。56.4%的受访者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超过1个小时,课外阅读已经成为大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每月课外阅读图书数量上,有20.8%的受访者超过3本,有47.8%的受访者为1~3本,阅读量远超2014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在阅读场合选择上,图书馆仍然是最受大学生欢迎的阅读场所。

2.5阅读内容

从受访者喜欢的图书类型来看,通俗小说、文学名著、生活励志和历史传记类图书最受读者的喜欢,选择比例依次为23.1%、16.8%、15.9%、14.0%,而自然科学、宗教哲学、经济管理等相关图书的选择比例较少,宗教哲学类图书的选择比例仅为2.7%。由以上数据可见,当前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图书类型以人文阅读和休闲性阅读为主,以专业性和学习性阅读为辅。

在阅读内容选择影响因素调查中(见图1),因教师和朋友推荐从而进行阅读选择的比例最高,为25.1%,而经图书馆推荐进行选择的比例仅为13.8%,说明大学生社会网络关系对其阅读选择的影响较大。

在阅读内容获取渠道方面,有49.7%的受访者选择从图书馆获取阅读资源,另有29.5%的受访者选择电子书或在线阅读,仅有20.8%的读者选择自己购买图书,数据表明图书馆仍然是大学生获取课外阅读资源的主要途径。

2.6图书馆使用情况

图书馆作为高校文化传承和文献信息服务的中心,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优美的阅览环境、多层次的服务内容,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场所。

笔者对受访者到图书馆的频率进行调查,有26.6%的受访者每周到图书馆的次数多于5次,有33.4%的受访者为3~5次,有34.2%的受访者为1~2次,另有5.8%的受访者从不到图书馆。数据表明,图书馆仍然是大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场所。按个体特征对使用图书馆的受访者进行细分发现,性别对受访者到图书馆的频率没有明显影响,本科生到图书馆的频率高于研究生,经管类和人文社科类学生到图书馆的频率高于理工类学生。

受访者到图书馆的目的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利用图书馆优美的阅览空间进行自习或阅读,成为受访者到图书馆的主要目的。可以看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图书馆不再是用户查找信息的唯一选择,用户到图书馆的目的也由图书借阅、信息查找等延伸到图书馆空间使用。

3大学生阅读特征

3.1不同媒介的阅读呈现差异,图书阅读仍然是大学生阅读的首选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以网络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为大学生带来了即时、互动的全新阅读体验,手机阅读等新媒体阅读成为大学生阅读所偏好的方式之一,并且手机阅读在大学生阅读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但是,大学生对自己的阅读需求有着清晰的定位,并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为了增长见识和提高素养,他们仍然把图书作为阅读媒介的首选。

3.2阅读场所多元化,阅读空间成为大学生使用图书馆的主要目的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用户实现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进行阅读提供了可能,户外成为用户阅读的一个重要场所。但对大学生而言,大学生活多集中在校园内,各种生活设施和活动场所的物理位置相对集中,大学生在户外进行阅读的比例较低。图书馆仍然是大学生阅读的主要场所,有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图书馆是他们阅读场合的首选。结合受访者到图书馆的使用目的分析,可以看出图书馆安静、舒适的阅览环境成为大学生使用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原因,享受图书馆空间服务已经成为用户到图书馆的主要目的。

3.3图书馆仍是大学生获取阅读资源的主要途径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不仅拥有丰富的纸本资源,还包含了各类电子数据库,在满足大学生学习和科研需求的同时,也基本满足了大学生的其他阅读需求,成为大学生获取阅读资源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受图书馆采购流程限制,仍有五分之一的大学生去书店获取最新的出版物信息,满足阅读的新颖性需求。通过对阅读内容与阅读媒介的关联分析,还可以看出经典图书和专业图书主要是通过传统媒介来阅读,而休闲类和信息获取类内容主要通过新媒体媒介来获取。

4总结与建议

4.1优化阅读环境

图书馆应通过营造阅读氛围、美化阅读环境,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进行阅读;可以通过开辟专门的阅读空间供读者阅读交流;通过构建移动阅读平台、提供馆内无线网络的全覆盖,为大学生新媒体阅读提供保障;可将二维码技术和图书推荐结合起来,为读者提供多途径的阅读资源获取渠道和阅读心得交流途径。

4.2优化采访质量,加快图书上架速度

虽然新媒体阅读对传统媒介阅读带来了冲击和挑战,但对大学生群体而言,图书馆的资源仍然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阅读的主要来源,图书馆要在保障专业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基础上,实现纸质文献,尤其是人文学科文献采访的质量,实现文献采访的个性化、层次化及精品化,让读者通过高质量的阅读体验,发挥阅读的价值。

4.3利用社会网络,拓展推广途径

图书馆在开展阅读服务工作时,不仅要依靠馆内工作人员,还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及虚拟社区的作用。图书馆员可以通过开展阅读推广主题活动、定期推荐经典书目、开设读书心得交流区等方式引导读者阅读。对此,图书馆要加强和大学生社团的联系,关注大学生的虚拟社区,通过社团成员的社会关系网络将阅读服务辐射出去,扩大阅读推广的范围。

4.4加强阅读分析

进行用户阅读需求及阅读行为的分析是图书馆开展阅读服务的根本需要,是实现阅读服务效果提升的必要途径。图书馆可以通过用户访谈、问卷调查、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来实现对用户阅读需求及阅读行为的分析,为图书馆开展阅读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总之,在新媒体环境下,面对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嬗变,图书馆应该发挥主体功能,通过服务平台融合、阅读资源拓展、服务模式创新等途径,促进图书馆阅读服务的深化。

参考文献:

[1]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新阅读方式正在形成[EB/OL].[2015-04-22].http:///zt/zt_xkzt/zt_wxzt/2015sjdsr/sjdsrzqmyd/201504/t20150422_1596633.shtml.

[2]张卫,邓香莲.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阅读现状实证分析[J].编辑学刊,2012(5):33-36.

[3]陆波.大学生阅读现状与图书馆干预[J].图书馆杂志,2012(3):58-60.

[4]王建军.上海大学生阅读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当代青年研究,2013(6):93-98,80.

[5]钱鸥,李翔翔.综合性大学在校生移动阅读行为特征研究:基于用户体验的视角[J].图书情报工作,2013(22):92-98,22.

第6篇:精品图书调查报告范文

一、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

1、扎实推进社区少先队活动,为少先队员健康成长创造广阔空间。积极整合社区资源,组织少先队员以“雏鹰假日小队”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少先队活动。学校少先队要组织少先队员到社区报到,社区要认真做好登记工作,组织少先队员开展实践体验活动,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公益服务。积极参加乡镇、街道办事处组织的各项活动,让少先队员不仅要从自己做起,要从小事做起,踊跃投入“创建绿色环保家庭”、“手拉手红领巾书屋”行动,人人争做小宣传员、小监督员、小战斗员,走向社会、深入居民区,制止一切不文明、不合法的言行,做一个学法、懂法、守法的现代好少年,同时共同倡导文明、科学、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2、深入开展“做新世纪小主人”读书活动。引导少年儿童积极参与读书活动,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树立做新世纪主人的理想信念。学校部将组织全市少先队员在假期继续开展“做新世纪小主人”读书活动,分高、低年级分别向少年儿童推荐一批精品图书,可以由少年儿童自主选择阅读,或以假日小队为单位共同组织阅读,并通过写读后感(读后感不要抄袭,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有抄袭稿件不报送团市委)、演讲比赛等形式进行交流,开学后中心校将开展相应的评比。(推荐书目见附件)

二、深化“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活动

在XX年奥运会一步步向我们走近之时,各村小积极开展小学生绿色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在假期组织小学生了解奥运历史,收集奥运故事,传唱奥运歌曲,让广大小学生增进对中国体育健儿为国拼搏、自强不息精神的认识,增进对奥林匹克理想的理解,培育爱国主义情感和伟大民族精神。

三、加强少年儿童自护教育宣传

积极加强小学生暑期安全防范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通、食品卫生、用水用电、游泳、自然灾害防范、消防等安全教育和演练,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掌握避险逃生、自救方法,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要利用小学生暑期时间,参加政府、街道、社区组织的少年儿童自我保护知识讲座,加强少年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认真学习“两法”,以“两法”知识竞赛、少年模拟法庭等形式,切实提高少年儿童的法律意识。

四、组织开展“心系灾区,奉献爱心”行动

组织全镇小学生学习抗震救灾英雄人物先进事迹,开展“给参加抗震救灾的部队和武警官兵寄慰问信”、“致地震灾区少年儿童的一封信”、“牵手灾区小伙伴,共筑美好新家园”等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以实际行动为抗震救灾尽一份心、出一份力。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树立多难兴邦之志,坚定理想信念,培养自强不息、百折不挠、众志成城、开拓进取的精神。

五、有关要求

1、各学校要认真贯彻暑期工作意见,结合本学校实际制订相应工作计划,周密部署、认真落实。

2、在开展各项活动时,要充分体现青少年的特点和时代气息,注重发挥少年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保证青少年度过一个健康、愉快、安全的假期。

3、要注重加强对活动的宣传报道,做好各类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上报和保存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暑期活动氛围。

4、各校开学后第一周把读后感用a4纸打印并上交中心校。(中心、盐场至少20分,其他各村小至少10份);同时各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把假期中开展的各项活动以总结(详细具体)的形式上交中心校。

------------

亲爱的少先队员们:

经过一学期忙碌紧张的学习,我们即将迎来轻松愉快的暑假生活。暑期既是我们少先队员体验实践的好时机,也是充实自我的最好时机。围绕高新教育局和学校的暑期工作要点,结合宝鸡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求,我们要学会过一个文明、有益的暑假,要合理安排时间,在感受暑期带来的快乐的同时努力养成良好习惯,提高自我综合能力,度过一个“文明、健康、有益、愉快、安全”的暑期。为此,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对暑期活动建议如下:

一、活动主题: 文明假日 快乐实践

二、活动内容:

分年段开展四个“一”活动。

(一)、一、二年级具体内容为:坚持一个文明习惯、学会一项生活本领、游览一处家乡景观、亲子共读一本好书。

坚持一个文明习惯是指在宝鸡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大好机遇下,坚持文明出行,在公众场合文明活动,坚持一个文明举动,并把它内化成自己的习惯,树立一小学子温文尔雅的良好形象,

学会一项生活本领是指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学会一项生活技能,可以学习洗衣服、洗碗筷、整理房间、扫地、拖地等等,并请爸爸妈妈评价。

游览一个家乡景观是指和爸爸妈妈一起选择家乡的一处旅游景观去游览,并以照片、ppt、绘画作品、旅游日记等等多样的方式记录自己游览中的所见所闻和感受,树立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亲子共读一本好书是指和爸爸妈妈一起共读一本好书,摘录好词好句,写出个人感想和收获,爸爸妈妈写出他们的读书感受,并对你的读书情况和读书收获做出点评。

(二)、三、四、五年级的具体内容为:参加一次公益活动、

开展一项社会调查、观看一场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亲子共读一本好书。

参加一次公益活动是指在学校的安排下,与社区相协助,以“自觉维护社区环境、义务清扫”、“张贴垃圾分类温馨提示”“文明礼仪知识宣传”等方式开展进社区的公益活动,并以照片、ppt、小作文等方式记录自己参与活动的情况。

开展一项社会调查是指选择“家乡的变化”、“城市居民用水调查”、“小区的卫生状况、绿化状况”、“宝鸡的历史名人”“社区的文化生活”等等为调查题目开展调查,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自发组成小组完成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观看一场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是指在家庭或者影院观看一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写出观后感。

亲子共读一本好书是指和爸爸妈妈一起共读一本好书,摘录好词好句,写出个人感想和收获,爸爸妈妈写出他们的读书感受,并对你的读书情况和读书收获做出点评,四五年级同学要完成好书推介的ppt。

第7篇:精品图书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儿童绘本;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 J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9-82-2

1 儿童绘本的特点与价值

被称为“日本绘本之父”的松居直先生给绘本下过定义,他认为,绘本是图画和文字共同作用的一种文学形式。绘本中的图画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承担着传情、表意、叙述、审美等作用;文字则起到解释背景、交代人物、辅助表现、烘托渲染等作用。绘本是用画面来讲述文字无法详尽表现的细节和背景。

中国著名儿童文学家彭懿说过:“绘本以震撼心灵的方式,让孩子感知生命,解说父母无法生动言说的挫折、灾难、离别和死亡……”人类的审美活动从幼年就已开始,儿童的审美能力是在早期发展中多次的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中逐步发展起来。绘本作为一种将绘画艺术纳入到文学表达中的艺术作品,直接将文字语言转化成为形象的画面,对儿童审美观的塑造起到直观和深刻的影响。对儿童而言,绘本就是文学生活的开始,是对艺术的感知启蒙。

2 中国儿童绘本的发展

就中国内地而言,儿童绘本出现的时间很晚,直到1999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才首度引进了德国当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画家雅诺什的10本绘本,当时并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2002年,新蕾出版社出版《儿童文学五人谈》,首次对儿童绘本(当时称为图画书)进行了理论总结。中国少儿出版发展至今,已有三十多家专业从事儿童图书出版的出版社,全国多家出版社也有90%都出版少儿图书。就绘本而言,中国尚未形成专业的出版品牌,将“绘本”与童书简单画上等号,并以此为指导思想进行出版运作的不在少数,由此导致绘本出版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非专业问题,这也是笔者认为绘本出版所存在的最核心的问题。

2.1 选题策划环节上的非专业

非专业少儿出版的编辑由于缺乏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导致在划分目标读者的年龄阶段上大而笼统,一般以小学作为分界线,线下分为低幼儿童绘本、学前儿童绘本。实际上,绘本的选题应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进一步细分,才能打造出受孩子喜爱、对其发展有益的绘本。其次,编辑在策划引进绘本选题时,对市场调研不充分,将某些不适合孩子阅读的成人绘本引进国内,使孩子无法领悟其深层内涵。

2.2 产品出版定位的非专业

根据《中国儿童阅读调查报告》显示,家长为孩子购书的动机,从高到低依次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从书中学到更多知识”、“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帮助孩子认识更多汉字”、“让孩子获得放松”。不难发现,家长在选书时更多是带着一种功利追求,希望读书能促进孩子快快成长。近百年前,鲁迅先生已经提出了“儿童本位”,即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呵护儿童,但直到现在,我们在绘本出版中还是强调“成人本位”和“教育本位”,向读者传递“从阅读中学习(learn from read)”,而非“学会阅读(learn to read)”,其实质还是注重阅读的功利性,而非绘本所应该传递的价值观。

2.3 产业链结构的非专业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世界上近80%的优秀图画书已经引进国内,而目前我国缺乏优秀原创绘本,有70%的作品是根据已出版的图书“改编”的,不能算作真正的儿童原创绘本。而根据调查显示,70%的家长表示对于儿童书是国外引进的或是国内原创的都无所谓,内容适合是最重要的。就目前国内儿童绘本市场来看,优秀的作品数量还明显不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出版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3 国内绘本发展渐入佳境

3.1 构建少儿出版的专业意识

将少儿出版的专业化进行到底,从本体角度看,就是将市场品牌集中,专注于自身领域,将其做深做透;从受众角度看,就是要针对读者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掌握其阅读需求,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不同文化背景的少年儿童特点进行细分,聚集一批专业素养极高、能把握市场动态的编辑、绘本作家和创意设计大师,给足其时间和资金,允许其在选题策划、内容创意、风格设计等方面充分体现专业化水平。比如,明天出版社近年来就出版了多部叫好又叫座的原创绘本,其中《娃娃》获得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躲猫猫的大王》《一园青菜成了精》获得第一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明天出版社凭借专业意识,成为绘本出版领域的领军人物。

3.2 构建本土少儿原创作品的专业意识

从出版经营角度看,引进国外获奖的、畅销的儿童绘本,风险少、见效快,基本上拿到版权就可以保证销量。而国产绘本,尤其是原创绘本由于需要经过漫长的市场培育期,有较大的市场风险。但从长远来看,正如中国首位国际安徒生奖文学奖获得者曹文轩所说:“虽然说在图画中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然而我们却无法指望国外的绘本能承载多少我们的民族文化含量。这是一种隐性的文化忧虑。”这就要求我们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培育我们本土的原创儿童绘本,如文本采用中英双语,版式采用国际开本,风格强调中国特色。比如,2014年3月,在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的中国展区推出了曹文轩的首部绘本――《烟》,立刻受到多家国外出版社的追捧,版权输出到韩国。同年11月,曹文轩又推出了“笨笨驴系列”绘本,讲述了一头憨态可掬的小驴子身边发生的各种趣事。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总编辑王军对此高度评价:“这套书智慧幽默,富有哲理。作者通过书中的主角小驴子的故事,来直面社会问题,直击教育问题,将严肃主题用图画书的形式轻松表达,不见只言片语的说教,却处处引领读者去思考、去探索,是一套不可多得的中国原创图画书。”

3.3 构建促进发展的评奖机制

为了鼓励中国原创绘本的发展,国内图书界三大奖频频将目光对准这一领域。近几年的获奖作品中,原创绘本一统获奖图画书的天下,占比很高,国家对于原创作品的扶持一览无余。比如浙江少儿出版社的《中国原创绘本精品系列》、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的绘本《雨龙》获得了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的《小猪波波飞》系列绘本获得了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在香港举办的“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是一个国际化的华文儿童图画书奖,旨在推广优秀的华文原创绘本。奖项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作家精心打磨绘本,慢工出细活。以第一届获奖作品绘本《安的种子》为例,为了找到古老寺院的感觉,绘者黄丽走访了全国各地的多座城市,都不太满意,最后在家乡西安城郊找到了建于唐代的兴教寺,那里保留了古老寺院该有的古朴风貌。黄丽去了很多次兴教寺,拍下不同角度、不同时令的寺院照片,回去好好研究,把有价值的资料和故事结合在一起,进行构图、创作。图画书上寺院中的摆设、小和尚的衣着、小狗以及安的形象,全部都是真实的生活存在。绘画的材料也采用了西北地区的黄土做颜料,让画面散发出艰辛、朴素又不失温暖的味道。在历时几个月拍摄的照片中,竟然每次都会有一个勤劳的和尚在劳作的身影,那真的是生活中的“安”啊!

作为一名绘者,黄丽对文字的要求也很严格。她和编辑以及文字作者进行了反复沟通,对故事的结构和语言进行了多次修改。绘本的语言要简洁、凝练,修饰性的词语要少,要让孩子看得懂,能用画面表现出来的就不要在语言中进行赘述。这样整本书读起来亲切自然、清晰明了,贴近孩子的心理。正是这种认真执着的精神,作品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安的种子》出版8年以来一直热销,在当当网童书销售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第8篇:精品图书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科技写作 教学内容 学习期望 选课目的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2-0138-03

一、引言

科技写作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无论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还是在未来的就业与继续深造过程中,都无法避免地多次接触各种类型的科技写作。例如,目前在国内高校广为开展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URT)就要求本科生独立撰写项目申报书及后续的开题、中期和结题报告,又如本科毕业设计从开题报告到最后的毕业论文都无法脱离科技写作基本技能。而学生就业以后即便没有从事科研工作,也无法避免地会与科技写作打交道,比如起草技术合同、撰写专利等。

对于首都北京而言,在新的发展阶段,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一定要牢牢把握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神圣使命,努力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文化创新之城,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中发挥支撑作用。首都高校本科生有大部分未来都会投身于首都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的今天,科技写作技能显然已经成为首都高校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1]

在欧美的大学理工科系中,在专门的课程之外,关于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的写作,一般要讲20-30学时,有的大学还设置了攻读科技写作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在社会上还出现了以科技写作为职业的科技作家和科技记者。在我国,近几年来,有的大学将它列为选修课,有的大学开设了讲座,一些工厂、研究单位、学会、协会相继举办了各种类型的讲习班、报告会,这些都受到了广大学生、科技工作者的热烈欢迎。科技写作课程在首都多所高校都有开设,很多高校还专门开设了专题讲座。但一些高校将其侧重于研究生教学,本科阶段没有给予足够重视。[2]绝大多数本科生在大学的前7个学期都几乎没有自主地完成过科技写作,有些学生甚至不会查阅最基本的中文文献,直至最后的毕业设计环节才真正接触科技写作,但为时已晚,只能草草了事。此外,某些学校开设了主要针对科技论文的“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没有涉及其他众多类型的科技写作,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目前,很多高校将“科技写作”设置为本科阶段通识教育的公共选修课来实施。笔者所在学校将也是如此,并已开设了近10年时间,目前为24学时 / 2学分,每学期开设一次。每年大约100人左右选课。为了全面了解选课学生对该课程教学内容的具体期望,笔者从选课主观目的和具体教学内容期望两个方面设计了调查问卷,对2013年春季选修该课程的110名同学在课前进行了问卷调查。实发问卷110份,收回105份,有效份数101份,调查结果及具体分析如下。

二、选课主观目的分析

对学生选修“科技写作”课程的主观目的进行了两方面的调查:一是选课学生主观上对学习该课程有意义程度的调查,二是学生选修该课程的最主要原因。调查结果分别如图1、图2。

由图1可见,21%的学生认为学习该课程“非常有(意义)”,63%的学生认为“有意义”,而选择“无所谓”、“没有(意义)”和“非常没有(意义)”的人数仍然占16%。

根据图2,选课最主要原因中的两个积极选项“个人兴趣”和“学习知识”共占59%,两个消极选项“凑学分”和“跟风”则为41%,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必须注意到的是,五个单选项中,“凑学分”的比例最大,仅一项就超过了总人数的1 / 3。

结合图1、图2可见,大部分学生希望通过“科技写作”课程掌握有用的知识或技能来充实自己,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课为了凑学分或跟风而选,所以在图1中“非常有(意义)”的选择人数不高,“无所谓”选项的比例也不低,说明很多学生虽然主观上认为选修该课程有意义,但对课课程的认识程度及选课意愿不够强烈。

三、具体教学内容期望分析

科技写作类型多样,为了明确选课学生对具体教学内容的期望,结合本科教育阶段可能或必然遇到的科技写作类型进行了调查,包括专利申请材料撰写、科技论文撰写、URT申请材料撰写、毕业设计撰写。四种教学内容的必要性调查结果分别如图3、4、5、6所示。

总体上看,四个教学内容的必要性均很好,选择“有(必要)”的比例均为各自最高。

图3、图4、图5中选择“有(必要)”的人数超过50%。图6认为“毕业设计撰写”、“有(必要)”学习的人数与其他教学内容相比较低,约为46%,但选择“非常有(必要)”的则明显高于其他教学内容,高达37%。综合“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两项之和来看,选择比例最高的为“毕业设计撰写”,这说明学生普遍认可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和学习毕业设计撰写方法的必要性。

为了对比各项教学内容的学习必要性,选取“科技论文写作”、“科技论文投稿与发表”、“文献检索方法”、“专利撰写与申请”、“毕业设计写作”等五种教学内容进行必要性排序调查,调查结果如图7所示,图中各项数据为具体人数。从“排名第一”比较发现,将“科技论文写作”和“科技论文投稿与发表”选为第一的人数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二,然后依次是“文献检索”、“专利撰写与申请”、“毕业设计写作”。

为了定量考查各项教学内容的学习必要性,给每个选项赋予权重。为简便运算,假设各选项的权重为等差数列,“非常有(必要)”、“有(必要)”、“无所谓”、“没有(必要)”、“非常没有(必要)”依次对应“5”、“4”、”3”、“2”、“1”,将各项教学内容的五种必要性权重求和,得到总的必要性。为统计方便,将计算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的必要性如图8所示。根据图8,“科技论文投稿与发表”的学习必要性最高,说明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时候更加注重学习带来的实际结果或成果,然后依次为“科技论文写作”、“文献检索”、“专利撰写与申请”、“毕业设计写作”。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普遍认为对未来就业、继续深造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内容更有学习的必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重视教学内容对未来的实际和实用价值,更注重结果。显然,大部分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很少涉及专利写作,因此“专利撰写与申请”的学习必要性偏低;而“毕业设计写作”虽然在短期内关乎学生的毕业,但其撰写方法与技巧对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的实际意义不大,导致其学习必要性最低。

四、教学内容改进建议

1.结合学生选课的主观目的来看,今后应增强学生对科技写作重要性的认识。在定期开设专题讲座等各种宣传教育的同时,一些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甚至可以将其设置为通识教育的必选课,进一步强调科技写作的重要性。此外,可以尝试将“科技写作”课程作为申报URT等大学生科技创新类项目的前提条件之一,督促学生重视科技写作,并能够明确科技写作教学内容的实际意义,促进教学内容与实际训练相结合。

2.本学生在校期间涉及独立完成创新性科技工作和取得新成果的机会不多,但却多次涉及文献调研型课程大作业以及毕业设计中的文献综述等环节。因此,建议针对“科技论文撰写”教学内容的讲授应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例如,侧重讲解综述型和实验型论文,为其他课程的大作业及本科毕业设计、URT项目申请做好铺垫。

3.应适当增加与学生实际学习及未来工作有直接关联的教学内容。例如,适当增加URT申请材料撰写内容的讲解,从本科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项目申报和科技材料撰写能力。例如,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科技论文规范与发表流程”的学习期望最高,这很可能是因为该内容与学生未来工作和继续深造有直接利益的原因,然而该内容在绝大多数学校的“科技写作”课程中均为提及或仅轻描淡写,因此应给予足够重视。而“专利撰写与申请”由于本科生在校及未来工作期间涉及的机会相对较少,学生对该内容的学习期望不高,建议在授课时对该部分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即可。

4.应将“科技写作”课程与“文献检索”课程有机整合。[3]很多学校专门开设了“文献检索”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然而绝大多数学生选修以后仍然没有掌握查阅科技文献的基本技能。由于科技文献检索是科技写作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因此建议在“科技写作”课程中专门设置一定的学时对该部分内容进行强化,讲解核心的、关键的检索技巧。此外,还应讲授一些科技文献检索的辅助功能,例如如何借助CNKI查询某学科的学术趋势、学术热点,如何借助CNKI翻译助手完成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的撰写,这些内容都是科技写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5.学生对本科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撰写也比较关注,但由于“科技写作”课程的选课主体为低年级学生,因此建议教学中适当增加该部分内容,但不必详细详解,仅需介绍文献综述、专业英语翻译、开题报告及毕业设计撰写格式等关键环节的基本写作方法与常用技巧即可。在毕业设计开展前期,即第七学期末,建议学校应专门针对毕业设计进行专题讲座,进一步详细讲解毕业设计的撰写方法与技巧,这也是目前很多学校缺乏的环节。

6.应充分发挥学校各部门的自身优势,如借助学校学报编辑部的师资力量[4],在“科技写作”课程中用2到4学时专门讲授“规范投稿与发表流程”,借助图书馆的师资力量,讲解CNKI使用技巧,从而打造出更加实用和具有针对性的“科技写作”精品课程。

[ 注 释 ]

[1] 许杰,杨基和.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之实践导向模式的建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12):93-95.

[2] 宝月,宋建,高热雨,李波.加强大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研究与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9):82-83.

第9篇:精品图书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6-0145-03

文化产业是生产文化产品的产业,文化产品直接为人们提供精神服务。文化产品需求的增长是需求层次上升的结果,是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文化产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它融文化和经济为一体,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大领域同时发挥着巨大作用。文化产业比起一般的传统产业,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文化产业又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当科技革命的发展无情地淘汰着一批夕阳产业之时,文化产业如旭日东升,呈现出无限生机。

一、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文化产业基础建设的现状

黑龙江省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从建国后陆续建成县级以上电影院400多家,剧场50家,图书馆97家,博物馆41家。“八五”末期,全省文化系统实际完成基础投资7 361万元,完成基建项目49个,总面积达6.9万平方米。省龙江剧院、省歌舞剧院、省艺术学校、省图书馆相继完工投入使用。又有9座新建博物馆对外开放。但从整体情况来看,黑龙江省文化设施历史欠账相对较多。全省的艺术馆、文化馆、公共图书馆、电影院,有60%以上建于20世纪60―70年代,年久失修,陈旧落后,50%以上的地市级艺术馆、70%以上的县级文化馆及图书馆达不到国家标准。全省现有乡镇文化站898个,80%没有独立的办公和业务场所。

(二)文化产业市场发展的现状

从建国到70年代末,黑龙江省的文化产品如电影、图书等和全国一样,属意识形态范畴,国办国养。严格意义上的文化市场的出现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一个以文化产品作为商品交换的场所――文化市场已具相当规模,全省目前歌舞、游戏、娱乐场所、音像制品经营单位、演出公司、书报刊批发零售单位等各级各类文化经营单位4万余家,极大地满足了全省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行政部门的省、地、县、乡级文化市场管理网络,担负着对全省文化市场进行宏观管理的职能。1991年底,黑龙江省人大颁布的《黑龙江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标志着文化市场管理被纳入法制轨道。在“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指导下,全省文化市场管理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进程不断加快,管理力度不断加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黑龙江文化市场管理模式曾经被全国誉为“黑龙江模式”。

(三)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

文化产品的消费与任何社会产品的消费一样,都要受到社会的制约,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群众文化素质、社会消费,等等。

1.文化产业持续增长。“九五”以来,黑龙江省GDP年均增长率约为8.5%,而文化产业中文艺和广播电视业(含教育)两项GDP从1996年的37.6增长到2003年的89.7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超过20%。即全省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此两项文化产业(含教育)GDP的增加就超过2个百分点。2002年,全省艺术表演团体全年演出12360场,比2001年多360多场,增长3%;演出收入935万元,比2001年增加177万元,增长23.2%。其他如文化娱乐、出版等主要文化产业也均有较快的增长。

2.已经形成一批主导文化产业。进入市场经济以来,黑龙江省的一些优势文化行业已经率先走进了产业化的发展之路,而且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广播电视业。黑龙江省广播电视事业起步相对较早,通过多年的投资改造和建设,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1987年实现了电视卫星接收,1997年又实现了节目上星传送。目前,全省拥有广播电台73座,广播发射台及转播台45座,广播节目套数91套,广播日播出时间746小时,无限广播人口覆盖率97%。电视节目日播出时间2501小时,电视人口覆盖率98%,居全国前列,而且视听效果日渐清晰。(2)文化娱乐业。文化娱乐业主要增加值来自于居民文化娱乐支出。从发展趋势来看,居民人均收入持续上升后,更注重身心调节和休闲娱乐。2003年,黑龙江省城镇居民家庭文化娱乐需求弹性为2.69,这表明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文化娱乐的需求有很大的空间。文化娱乐业目前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结构性调整,加强创新和项目设计,进一步搞好文化娱乐市场的经营管理。(3)出版业。按照出版形式的差异,出版市场可以分为传统的文字印刷物市场、音像出版物市场和新兴的电子出版物市场。文字印刷出版物主要包括图书、杂志和报纸,音像出版物包括盒式录音带和录像带,电子出版物则包括CD、VCD、DVD和电脑光盘等。

1996年,黑龙江省在东北地区率先组建了黑龙江省图书音像发行集团,实现了主渠道发行体制改革的突破。全省的新华书店经营机制和营销方式不断转换,完全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4年,全省出版图书、杂志、报纸2 657种,销发总额超过30亿元。其中,图书出版数量为2258种,印刷8 747万册,总印张数为56 561万印张;杂志323种,6 459印刷万册,总印张数为23 116万印张;报纸为76种,印刷数量为74 244万份,总印张数为141 986万张。可以说,黑龙江省的图书报刊市场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近些年来,黑龙江省的电子出版物由于影碟机和电脑的逐渐普及而异军突起,CD、VCD、DVD等电脑光盘的需求增长率超过200%。虽然由于管理机制的滞后,音像出版业深受盗版之害,正版产品难以立足,但是,其发展的潜力是巨大的,应当积极培育、规范电子出版市场,以谋求原发展空间。

二、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黑龙江省的文化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如组建了出版集团、报业集团,广播电视业的市场打拼等,但是,大部分文化业内还处于等靠要的阶段,根本无法与国外发达国家及国内发达省份相比,不论是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黑龙江省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文化市场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目前,黑龙江省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与现实的文化生产还有着很大的不相适应。一方面,城市文化消费比较旺盛,市场潜力很大;另一方面,开发精品的生产能力不足,服务体系不平衡,消费者喜爱的文化精品得不到满足,大量的文化产品滞销。小城市和农村乡镇文化市场尚未形成。特别是在硬件方面,县市文化市场建设相对滞后,许多县市普遍存在缺乏较为完善的演出场所、图书馆、公园等文化设施。这也是整个国家文化需求的一个现实问题。一方面,人民群众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消费能力。黑龙江省城镇居民2005年,人均可支配6 101元收入,文化供给需求弹性较大,有很大的市场上升空间。但是,另一方面,文化产品的供给却没有跟上。从目前情况看,较高层次的文化硬件设施不足,根据2004年的统计数据,全省有文化馆123个,公共图书馆97个,博物馆41个。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图书馆与人口数量的比例应为1∶3000,而黑龙江省平均39.31万人才拥有一个图书馆,33.6万人才有一个文化馆,远远不能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

(二)文化产业尚未进入有序轨道

从全省目前的情况来看,文化产业刚刚起步,但是,起步阶段的文化产品的开发,却注重了一个时期的消遣特质,相对忽略了文化产品的人文价值和精神特质。这是因为一些文化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者受到了物质利益的驱动,把目光都投向了能迅速赢利的文化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上,致使文化产品的生产经营缺少政府的一些引导和规范。而一些文化层次较高的博物馆、图书馆却很少有人问津。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公益性、非公益性文化实体相互混杂,相互拖累,前者因得不到财政支持而举步维艰,后者则因非市场主体地位而缺乏发展动力。文化市场体制尚不健全,文化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市场、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文化设备和技术市场、艺术设计市场和文化信息市场以及各种文化中介组织(如经纪机构、机构、仲裁机构)等,在黑龙江省尚未有效形成,各类文化市场功能普遍不健全、不完善。因此,居民对文化产品需求呈持续缓慢增长。仅从2005年看,黑龙江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为4 462元,其中用于文娱耐用品和文化娱乐支出为208.4元,仅占总支出的4.7%,增长速度较为缓慢。这说明人民群众的消费倾向存在一些问题。对文化产品的需求程度固然需要消费素质者自身文化的提高,但更重要的是政府文化部门对待消费倾向的正确引导。

(三)文化产业运行体制和机制相对滞后

从黑龙江省的文化管理体制上看,文化产业涉及的面广,相互关联度高,在文化管理上仍然沿袭着过去多部门共管的行政管理体制。在经营体制上,管办结合,政企不分,职能不清,产权单一等问题仍然突出。由于管理上政出多门,跨区域、跨行业的资源融合很难冲破体制上的樊篱,文化资源不能共享;从管理机构上看,各级文化市场管理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机构不健全,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陈旧落后,基本上还处于一放就滥,一管就死的原始状态;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上看,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体系远未形成。虽然自1996年以来,中央下发了许多扶持文化产业的有关政策,省委于1999年也下发了关于繁荣发展黑龙江省文化事业的19号文件,鼓励发展文化产业,但是,由于部门利益和条块分割,也都没有落实到位。

(四)文化产业发展缺少拳头产品和大企业集团的支撑

近年来,黑龙江省的一些文化部门在探索发展文化产业上做了许多探索,但是,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普遍弱小,竞争实力不强。近年来,黑龙江省也顺应时代,成立了若干文化企业集团,但总的看,发展进程要滞后于一些发达省市,尤其是受体制制约,已经成立的集团实力仍然比较弱小。如黑龙江省的新闻出版业,虽然产出规模比较大,效益也很可观,但是,基本上是靠广告和辅助教材支撑。如果失去体制性保护这一块,也就没有多少竞争优势了。在传统的文化领域,黑龙江省雄厚的文化特色资源没有得到根本的发掘和释放。如地方戏(二人传、龙江剧)、民俗文化、地域文化、游人文化、多民族文化、边疆文化、泊来文化(欧洲文化)等等这些优势文化资源并没有在黑龙江省形成优势产品和强势产业,致使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育不良。

(五)文化产业缺乏经营与管理人才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一个需要高素质人才进行管理和经营活动的领域。目前,黑龙江省文化领域不仅技术人才短缺,而且更缺乏既懂艺术又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从目前黑龙江省文艺部门及艺术团体的现状看,国有文化单位的经营者以前大都是从事事业艺术单位的管理者,参与市场竞争的较少,对市场经济不熟悉,对现代管理、资产经营知识不够,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文化管理模式和经营手段,致使文化企业效益低下。加之受经济、观念、体制和机制的制约,高水平的人才进不来,也留不住,更没有使用和发挥好他们的积极性。因此,黑龙江省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是需要一支既懂经济又会管理的人才队伍。

三、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与国际上和国内文化产业发达地区相比,黑龙江省的文化产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所以,要加快发展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关键在于抓住机遇,缜密筹划,加快发展。

(一)要加快推进文化发展的市场化进程

要加速文化体制的改革,以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文化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垄断经营,要打破行业垄断,引进竞争机制。对于文化产业的投资,在国内要尽可能地放开,对国外境外的投资也要逐步放开,以引入多元的社会投资和多种形式的竞争。对原有的文化事业单位要加大改革力度,但也要有别于物质生产经营企业。由于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对于一些单位和人员不能简单地推向市场,而是要区别对待,以适应市场的需要。要按照市场化的规则,一切管理都要以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前提,不应该以各种管理为名阻碍、干扰文化产业的生产经营。要打破部门之间的隔阂,实行文化市场的统一管理、综合执法,彻底打破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体制障碍。同时,还要打破政府办文化的单一格局。黑龙江省的文化事业单位大都隶属于政府。因此,首先要将“政事”分开,逐渐改变政府办文化的模式:一是由政府办文化向政府管理文化过渡,使文化企事业单位真正成为社会的独立法人单位,在政府允许的范围内独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二是制定有关政策,鼓励社会办文化。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激励机制,以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和资金兴办文化产业。

(二)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要与其他新兴的产业一样,在招商引资、银行贷款、组织公司上市、减免税等方面享受同等的优惠政策。还要根据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和黑龙江省发展相对滞后的实际,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国内一些文化产业发展比较好的省份的经验很值得黑龙江省借鉴。如江苏省对文化事业单位转为企业的或者新办文化企业,在税收、职称评定、市场份额、土地征用、规划建设等方面都有优惠政策。黑龙江省在文化设施投入上由于经济等因素,投入一直不足,致使黑龙江省发展文化产业举步维艰。因此,要根据文化事业与产业的不同属性,建立不同的投入机制和渠道。

目前,黑龙江省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和法规尚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对于违反政策、法规的文化行业从行政上给予制裁,以促进黑龙江省的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要充分发挥文化产品和文化企业竞争优势

黑龙江省的文化产业要发展,就必须提高文化产品和文化企业的竞争力。一是要充分利用黑龙江省的旅游优势,把相关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二是当前要把出版发行业、广播影视音像业和文化旅游业作为重点率先发展,同时要大力扶持文艺演出业。三是文化产品要有精品意识。在生产文化产品时,要充分搞好市场调查和项目论证,坚决杜绝那种“长官意志和交学费的现象”。四是组建一些有竞争力的文化为产业集团、公司,形成一批拳头产品、名牌产品。

(四)要大力培育文化产业中介组织

组织和发展一批高素质的文化产业经济人和组织,对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拓展文化产业市场、提高文化产品的效益,是发展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关键。因此,要采取扶持和引进等措施,形成黑龙江省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流通和消费,都离不开经济人、制作人、策划人和人等诸多中介组织。文化产业需要艺术与经营相结合的社会中介组织,为文化产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以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上海市文化中介组织非常发达,仅演出中介组织就有7家,加上兼营的单位约40多家,近年来举办各种演出超万场,从而表现出了文化中介组织的专业化服务和市场动作的优越性。文化中介组织的数量与质量反映着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和竞争能力。近年来,黑龙江省也涌现出一些文化中介组织,如组织大型演唱会等,但是,都是局限于外边的歌星,黑龙江省的文化产品仍然处于滞销阶段。因此,黑龙江省要培育一批懂文化懂艺术又懂经营文化产品复合型人才队伍和中介组织,以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

(五)要加强对居民文化消费的引导

由于文化产品有高雅、通俗之分,消费者的立场、观念、情趣以及在文化素养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别。因此,采取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居民文化消费进行引导是非常必要的。政府和社会,特别是新闻媒体,应当承当起向居民宣传引导正确的消费观念的责任。要通过各种渠道,通过舆论宣传,对消费者进行正确的消费观念教育,纠正精神文化消费就是消遣玩乐、寻求刺激的错误观念,大力倡导社会主义主导文化,加强精神文化消费选择性的引导,提高居民文化消费的鉴别能力、欣赏能力、认识能力,使广大居民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意识,自觉抑制与批判各种消极落后的文化消费,追求高层次的精神价值,使文化消费结构朝着健康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