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堂教学步骤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课堂教学 培养能力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718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2-1578(2009)5-0174-01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具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现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笔者对课堂教学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与学是师生双边的关系,教要得法,学要主动。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讲课艺术,增强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1讲课语言幽默
态度和蔼可亲方能清除学生的畏惧感,幽默风趣、绘声绘色才能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例如,讲直线公理前,用一个钉子把一根细木条钉在小黑板上,可以发现木条绕着钉子转动,当笔者用两个钉子把细木条钉在小黑板时,可以发现细木条被固定住了。笔者边操作边念道:一点晃悠悠,两点定终身。通过实验及点拨得到结论: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而且只有一条直线。通过幽默的方式,生动的语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情绪高涨,进入一种较高的学习意境。
1.2设计提问,启发思维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列方程解应用题对初一年学生来说是困难的。例题:要把30克含16%的盐水稀释成含盐0.15%的盐水,需加水多少克?分析时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浓度问题中有几个基本量?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如何?浓度为20%的盐水a克,含盐多少?含水多少?加水过程中哪些量变化,哪些量没有改变?溶液中含盐不变,如何利用这一等量关系来列方程?学生通过一系列小问题的思考并逐一解决,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因此,巧设提问,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1.3化难为易
教学中,教师如能引用一些学生熟悉、比较直观的事例作比喻,可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简明。例如,绝对值是学生很难理解的一个概念,他们大都是机械地记忆当a
1.4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
初中数学的教材改革之一是在课文中穿插了“想一想”与“谈一谈”等栏目,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重。它对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诱惑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阅读、动脑、观察、想象的思维能力。事实证明,穿插于课堂的趣味教学,不仅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运用观察发现法教学
发现法是由美国“结构教育”学派代表人物布鲁纳提出来的,发现法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索思维的一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当将自己当成录音机的放音键,不管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如何,一味地很有起劲地讲授下去,错把学生当成录音键,把学生放在被动的地位,将知识硬加给学生。这种“填鸭式”的教学,课堂效果暂时还好,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知识遗忘率很高,往往是事倍功半。所以,教学是时应不失时机地采用发现法教学。
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参与。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不是观众,将单纯的教师“主演”变成师生共同“表演”。这种共同参与的活动中有一种至关重要的“发现法”――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发现某些规律、结论。通过教师的引导,就可以将书本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后变成自己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及记忆,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了教学效果。
3 注重讲课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讲练结合这种方法有利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参与中思考、学习,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负担,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平行线的判定”其主要内容是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判定定理,笔者做了这样的尝试:引先导学生得出平行线的判定公理,然后让学生完成与判定公理相适应的练习,加予讲评。如此讲练结合,能抓住教材重点把知识讲明讲透,在此基础上加予练习,就能避开听觉疲劳的毛病。
4 作业讲评注意方法
作业讲评是课堂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教师事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批改记录、讲评计划及注明详讲、略讲与不讲,善于捕捉典型的错误和代表性题目。作业讲评还具有及时性。俗话讲:打铁趁热。及时讲评,可使学生及时更正错误,在原作业的基础上,再次思考,加深掌握程度。
5 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促进的。同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习成绩有时差距很大,究其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妨碍了他智力的有效发展,如学习积极性差,自我约束能力差,等等。因此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对课堂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所谓古诗词教学情境,是指与古诗词内容相关的课堂教学氛围和师生情感体验的总称,同时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无论是选择一段音乐,还是选择一段视频,乃至选择一段动画,都能够创设与古诗词内容相符的情境,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尽快融入诗词意境的目的。例如,在讲解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独特的构思和描述的梦里仙境,可让学生提前预习诗歌内容,再在课堂上播放歌曲《仙境》,让学生在音乐中体会诗歌与音乐的互通之处,以达到有效渲染诗歌意境的目的。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语言,与人的心灵有共通之处,能够渲染气氛,引起读者共鸣,同时古诗词具有很强的节奏和韵律,以音乐来入题,可配合诗歌的节奏、韵律,有一定的美感。运用音乐可以消除时空上的隔膜,诗歌与音乐的结合可以快速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体验诗歌魅力,还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指导吟诵,读出诗意
对于古诗词教学,朗诵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方法,就高中生而言,朗读更容易使他们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注重诗词教学过程中朗诵的重要地位,我们平常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都是强调诗歌教学中朗读教学的重要作用。教师可先进行示范朗读,再让学生自己朗读。朗读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朗读重音、节奏、情感
例如,在朗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时,“纶”和“酹”是需要重点掌握的,要特别注意这两个字的读音、写法和含义;读到“乱世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时,“穿”、“拍”、“卷”三个字应当重读,这三个字展现了赤壁之上杂乱山石、长江水滚滚翻腾和浪花如飞雪的景象;而在读“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这一句时,要读得铿锵有力,节奏鲜明,赤壁火光中,刀光剑影中,周瑜这一笑,比星空还灿烂,曹操八十万大军化为灰、化为烟,从而体会作者追忆赤壁之战、怀念周瑜的情怀,更能想象赤壁之战的场景。又如在学习《雨霖铃》时,朗读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一句时,要低缓、哀愁,使得学生在这种情境下能展开想象,想象亲朋好友难舍难分的场景。通过朗读来进行诗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其效果也比仅仅是教师讲授要好得多。
2.根据风格选择朗读方式
常见的朗读方式有:教师范读、角色朗读、配乐朗读、个别朗读、齐声朗读等。让学生边听边读、边学边思考,不仅可以让学生得到有效的训练,还能营造学习气氛,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的佳境。例如在朗读李白的《蜀道难》时,该作品中凸显出作者独特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力和气势,这样的诗词就适合选择教师范读,再让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方能加深感受该诗的气势、作者的气魄。
三、联系实际,提升体验
高中古诗词教学应注重语文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实际生活包括社会、人文以及自然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将诗词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习,结合平时生活中的积累,让学生表达对生活、对诗词的独特感受,才能深刻地领悟和理解诗词的真正内涵。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都不尽相同,所以对诗词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诗歌内涵进行品味,得出独特的体验,教师应特别重视,这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教学中,教师可有意地提供一些这样的机会,例如,在对诗词进行简单的介绍和朗读后可以这样切入:第一,请说出最喜欢的字词,并说明理由;第二,请挑选出写的最好的诗句,并说明原因;第三,请说出感到疑惑的地方,跟大家一起答疑解惑。
古诗词学习的关键,就是以一个小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情感的切入点来进行教学。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最能够发散思维,表达一些精彩独特的见解而不受束缚,对诗词的理解也会更深刻,教师要尊重学生对诗歌的独特看法,不要僵化学生的思维。当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不是说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联系实际,而是要求将学生的实际认知与情感、生活体验带到学习中来,不要将诗歌庸俗化。
四、注重积累,读透作品
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多写多记,要经常整理笔记,以达到强化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目的。如所学的诗词可按作者、风格或流派等进行分类,将多篇诗歌进行对比学习,体会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创作心境,体会不同风格却又是抒发同样情感的作者的心境。学习诗歌一定要积累各方面的经验、方法和技巧:(1)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生平、创作思想以及风格、流派等。例如在学清照的《声声慢》时,首先要向学生讲解李清照的生活经历,各个时期的作品风格变化、以及作者创作这首词时所经历的情感或生活变动等,再将《声声慢》和《一剪梅》来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创作时期、情感生活变动情况和词作风格等。(2)了解诗歌结构和艺术手法。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经常会教各种各样的结构或手法,如《琵琶行》中的双线结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等。将诗歌的结构和艺术手法与其他作品来比较,有助于学生更容易的去理解这首诗词。例如在学习柳永的《雨霖铃》时,与李清照的《声声慢》来进行比较,两首词都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体现了凄惨悲凉之感。在理解了诗歌的大体结构和所采用的各种艺术手法之后,学生能够更快更容易的学习,教师也能更轻松更有效的教学。(3)注重名言佳句积累,陶冶情操,提升鉴赏能力。古诗词是语言中的精华,言语简单却形象生动,往往都是言简意赅、一字千金的,寥寥几字却能够让人心灵震撼,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通过对诗歌名句的积累,不仅能让学生提升鉴赏能力,还能在鉴赏诗歌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激励人们要乐观开朗,不论多远,只要是朋友,心在一起,就是近在咫尺;如表达顽强拼搏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千百年来耳熟能详的诗句,能陶冶情操,给人启示,成为我们的精神粮食。
Moodle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课程管理系统之一,它是免费开源软件,使用方便,功能强大。Moodle的功能主要分为网站管理、学习管理、课程管理三大部分,其中课程管理中有丰富的课程活动,如论坛、测验、资源、投票、问卷调查、作业、聊天室、Blog和Wiki等。信息技术课堂可以利用现有的网络环境,再安装Moodle平台,就可以开展Moodle教学。它既能帮助信息技术教师把繁杂的课程设计、制作、测验、评价变得极为方便轻松,又能帮教师整合更多的教学资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
1 应用Moodle优化学生自主学习
初中信息技术(江苏版)分为上下二册,共11个单元,其中第3单元“设计应用文档”、第9单元“制作多媒体作品”、第11单元“设计主题网站”都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通过制作作品的过程,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技术操作,同时也让学生掌握制作作品的流程,从需求分析、规划设计、素材收集、素材加工、整体优化,直到作品等。教师可利用Moodle进行教学,无需太高的技术,只需一些类似Word操作技术就能很容易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框架,轻松制作主题网站、研究性学习网站、学案等。
应用Moodle进行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课前设计。教师是课程设计者,主要任务是明确每一节课的任务和要求,提供必要的素材,对于一些技术的难点还要提供视频,最后还要提供上传作业的链接。
二是课中。教师要改变观念,要少讲、精讲,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去实践操作。学生遇到问题也通过Moodle平台在学案中寻找答案,或通过讨论寻找答案,或向教师寻求帮助。要让学生学会用网络、用技术、用协作解决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三是课后。课堂教学虽然结束,但是学生的学习激情以及Moodle平台仍然存在,学生仍可以通过网络进入平台探索更多更深层次的知识。
2 应用Moodle优化课堂评价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正确及时的教学评价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能让教师获取反馈信息,及时改进教学,不断完善教学双边活动,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从而达到教学的整体优化。评价有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在传统教学中重总结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不利于对学生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而Moodle
却能很好地把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
应用Moodle实现定性定量的总结性评价 Moodle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测试功能,如选择题、判断题、是否题、简答题、匹配题、连线题等,只要输入题目内容、指定答案及评分标准,就可完成一个题目。
应用Moodle实现过程性评价 利用Moodle提供的作业、论坛等模块把学生的信息技术作品和作品的评价保存和记录下来,作为学生成长记录的一部分,对学生的学习进度作记录。利用Moodle日志功能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些日志以图形和文字显示了学习过程的每个细节、行为和操作,包括访问课程的次数、学习者参与的程度、停留的时间、参与讨论的情况等。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参与情况,教师可以通过E-mail等形式及时提醒学生。这样就能够使评价与教学同时进行,采用质性评价方式深入地评价学习的质量,及时发现问题,以便使学生能够及时修改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与目标,使评价在教学中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应用Moodle实现生生互动评价 同学的评价更能让学生接受,也是一次再学习反思的过程。教师只要设定评价量规及范例,学生之间就可以相互打分,相互给出评价信息。
3 应用Moodle优化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
初中信息技术课一般每周1~2节课,师生之间的交流仅限于课堂上,有限的时间不可能让教师与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交流,没有思想、语言交流的师生关系肯定不会好,进而会影响师生情感。另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一些计算机的操作或信息处理的能力,还应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主要是对问题的表述能力。有些学生会操作,但他不能把这个过程完整表述出来,这是信息技术课中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平时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敢交流、经常交流。交流对于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如果在课程中能充分地表达他的理解和思考,那么学习效果会大为提高。Moodle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很多途径,如论坛、聊天室、博客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碰到难题,就可以通过聊天室即时向同学或老师求助及获得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开展一些比较容易引导的话题进行专题讨论,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实现知识共享。
4 应用Moodle优化作业
作业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通过作业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掌握程度,进而来调整下一学时的教学内容。一般作业上交通过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共享文件夹上交作业,其缺点是容易被学生修改、复制、删除;二是通过电子教室软件自带的作业提交功能,其缺点是学生不能获得前一次的作业。信息技术课的很多作业其实是一件作品,它需要几节课乃至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学生需要在前一次作业的基础上继续进行。
利用Moodle平台,学生可以将课堂完成的作业上传到Moodle平台,每个学生仅能对自己的作业进行操作,这样就可以防止学生对作业的恶意操作。学生登录Moodle平台后,可以通过点击作业,查看自己的所有作业情况,每一次的作业都会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进行下载、重新上传等操作。这一次次的作业既能鞭策拖拉作业的学生,又是对每次都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的一种激励。学生如果发现某次作业未交或对已交作业不满意,可以进行补做(因为那些素材资源还在)、补交。教师批改作业更是方便,只要通过浏览器就可以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不仅可以给作业打上一个分数,还能给出一些反馈信息或建议。
5 应用Moodle延伸信息技术课堂
关键词:任务型;外语教学;认识误区
一、引 言
任务型语言教学已经在世界许多国家成为主导性的语言教学法。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教育部明文规定推广实施任务型教学法。我国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香港特区更是实施任务型外语教学的先锋。但我国内地不少教学单位和个人缺乏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的正确认识,陷入重重误区,在实施过程中操作走样,然后又把不良效果归咎于任务型教学法,形成恶性循环,致使新课标的实施步履维艰。同时,对于任务型外语教学的误解和质疑与日俱增。任务型外语教学认识误区中最有影响和负面作用的观点包括教学方法“技巧”论、形式聚焦排斥论和交际语境缺失论。要使任务型外语教学得到顺利实施,必须认清、批评和走出这三个误区。
二、教学方法“技巧”论
教学方法“技巧”论把任务型教学途径视为教学技巧。新课标倡导的任务型教学途径是方法(method),它同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等方法并列,是交际法(曾被称为途径)的新发展,是统管全局的外语教学方法,而不是局部的教学技巧(technique)。这种误解严重阻碍任务型外语教学的实施。下文对照任务型外语教学的方法特征论述“技巧观”的表现形式及负面作用。
1.任务型外语教学的方法特征
任务型外语教学途径是交际法的新发展分支,既然是方法就有它区别于其他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教学设计和教学步骤。它的语言理论基础是功能主义语言学,语言学习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改造主义和进步主义教育哲学观。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即正确、清楚、得体、真实使用语言的能力。教学内容以交际任务安排,即采用任务教纲。课堂教学活动以交际活动为核心,练习活动支持交际活动,并为完成交际任务服务。教材为交际活动服务,教师根据交际任务的需要去选用教材。师生关系体现两个主体,即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在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无疑是主体,但应尽量发动学生参与教学设计。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使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调整学习进度,积极主动参与并完成交际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具有选择语言的权利和控制学习速度的自由。教学步骤分任务前活动、任务中活动和任务后活动。任务前活动主要包括设置背景、讲授语言知识、说明完成任务的步骤等。任务中活动是交际性任务和反馈材料的准备。任务后活动主要包括反馈和评价。教学考核的目标是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考核的内容应是交际任务。语言交际任务在任务型外语教学中是核心。交际任务是教学目标的表达方式,是教学内容的主体,也是教学考核的内容。总之,任务型外语教学途径是系统的教学方法,不是局部的教学技巧。
2.“技巧观”及其负面作用
将任务型外语教学理解为教学技巧的理论偏差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不少教师把任务型外语教学视为教学步骤的一部分。有些教师把它作为传统课堂教学步骤的最后一步,即语言知识的应用性活动。有些教师把它作为激进交际法课堂教学步骤的第一步,即尽量使用已学知识完成交际性任务。第二,有些教师认为任务型教学途径可以同其他方法交替使用。有的教师声称一星期内应用了直接法、听说法、任务型教学法等几种教学方法,还有一些教师自认为一堂课上既用了任务型教学法又用了其他几种教学法。其实质也是把任务型教学途径看作教学技巧了。
把任务型外语教学作为传统课堂教学步骤最后一步的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完成了某个应用性任务就是采用了任务型教学途径。他们乐观地认为自己一直在贯彻任务型教学途径,不值得重新研究。把任务型外语教学作为激进交际法课堂教学步骤第一步的教师认为,先输出后输入违背了语言学习规律,因此不能贯彻任务型教学途径,当然没有必要实施和推广。将任务型外语教学视为语言知识的应用性活动是片面的。需要指出的是,采用任务教纲的外语教学活动中也有语言练习活动;采用语法教纲的外语教学活动中也包括交际任务。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任务教纲以交际任务为中心安排教学内容,环式输入语言知识、语言因素和话语形式为交际任务服务;语法教纲以语言知识为中心安排教学内容,线性输入语言知识,交际活动为巩固语言知识而进行。认为任务型教学途径可以同其他方法交替使用的教师其实自己已经证明了他不在实施任务型教学途径。因为一个教程的教纲(教学内容安排)一旦确定,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也基本固定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材和教学考核等都得按一种方法设计和选用,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其他方法的技巧。然而,同时使用两种教学方法在理论和操作上都是不可能的。
实施推广任务型外语教学必须掌握它的理论基础,学会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表达、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活动选择和组织、教材的选用、师生关系的处理、教学步骤的操作和教学考核的设计和实施。如果对任务型外语教学缺乏整体理解,就会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出现种种偏差。在自称任务型外语教学的教案中,总体教学目标出现用掌握、理解、熟悉等动词表达非行为性具体教学目标,而不会用构建、演示、评价、解释等动词表达行为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仍然与教科书一致,根据语言知识传授和操练的需要去组织教学活动,而不是根据交际任务的需要选学语言知识和收集教学资源。以离散的语言知识考核代替整体交际能力考核。只有把任务型外语教学作为先进的方法实施和推广,才能避免上述种种偏差。
三、语言形式聚焦排斥论
语言形式聚焦排斥论者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忽视语言形式聚焦,不能系统教授语言知识,不利于语言能力的培养。本文观点是任务型语言教学不是单一的聚焦意义教学,既有意义聚焦,也有形式聚焦。其教纲设计属意义聚焦,教学步骤中包括意义聚焦和多种形式聚焦。
1.任务型外语教学理论包括形式聚焦
事实上,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提倡者并没有忽视语言形式。Nunan(2004:9)指出,在交际法语言教学刚问世的一段时间里,语法在语言课程中的地位似乎相当不确定,一些语言学者认为聚焦语言形式没有必要,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只要聚焦意思,使用语言的能力会自动获得。而近年来,这种观点受到不断的挑战,现在课堂教学中聚焦形式应有地位,语法是构建意义的基本要素的观点已经被广泛接受。Nunan在给教学任务下定义时指出,为了表达意思而启用语法知识,强调意义和形式密切相关(Nunan,2004:4)。Littlewood早在1981年将交际语言教学作了强式和弱式的区分。强式交际语言教学不聚焦形式,弱式交际语言教学承认形式聚焦的必要。他在阐明弱式交际语言学教学时强调:学习者必须尽可能高度获得语言能力。那就是,必须发展熟练处理语言系统的能力,达到自然灵活表达意图的程度。并指出语言系统的组成部分必须被理解为交际系统的组成部分(Littlewood,1981:6)。综上所述,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忽视语言形式的观点与事实不相符合。
2.任务型外语教学形式聚焦的类型
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形式聚焦体现在教学步骤中,而不是大纲设计上。教学步骤中的形式聚焦分为非交际性的和交际性的。非交际性形式聚焦一般包括操练语音、词汇或语法的单项练习,可以在交际任务进行之前、之中或之后进行。任务前的语言练习为完成交际任务排除障碍,通常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现状预先设计的或者教师和学生共同磋商确定的活动。任务后的语言练习通常是对完成任务所需的重点语言项目或学生掌握得不够牢固的语言项目进行强化。任务中的语言练习活动大多数是随机的,非预先设计的。在交际任务进行中教师或学生发现某种语言项目影响任务的成功完成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那些语言项目进行解释,并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操练。上述非交际性形式聚焦活动是教学步骤的组成部分,支持完成交际任务,它们与其他意义聚焦活动共同构成完整的教学过程。
交际性形式聚焦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指的是用一种语言项目完成的以非语言为内容的交际任务,它的交际性在于任务中的交际者之间存在信息差,交际者为获得产出而积极参与交际。它的语言聚焦性在于使用一种语言项目。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任务本来不需要更多的语言知识去完成任务。否则,如果刻意限制学生使用可选择的其他语言项目,这种任务便失去交际性。另一类是以语言本身为内容的交际任务。Ellis(2001)把它叫做增强意识任务。这种任务能通过一系列归纳和演绎的步骤使学习者注意某种语言特征。Ellis阐明了增强意识任务与其他交际性聚焦任务两方面的基本区别。一方面,增强意识任务关注的是外显知识。也就是说,这种任务不仅仅让学生注意到所聚焦的语言特征,还要理解它的构成和作用。另一方面,增强意识任务不是以普通文化内容构建的,而是以语言本身作为任务内容,学习者用自己的语言讨论语言点的意义。尽管某种语言点是任务中的焦点,并不要求学习者在任务中使用,只需对其进行思考和讨论。这种任务的“任务性”不在于被聚焦的语言点,而在于学习者为任务的产出而参与的讨论。
四、交际语境缺失论
交际语境缺失论的主要观点是中国学生在国内学习外语缺少真实的交际语境,不利于组织交际活动,因此,交际法,包括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不适宜在中国实施。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中国学生在国内学英语是外语学习,不是二语习得。任务型语言教学只适合二语习得,例如,中国学生在英国、美国或澳大利亚学习英语。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认识并走出这个误区。
1.外语和二语课堂同失真实社会交际语境
外语学习和二语习得课堂语境基本相同,除课堂组织活动外,所有活动都不是真实交际活动。真实社会交际活动不可能搬入任何课堂,无论进入哪一种课堂里,都失去了真实的语境。众所周知,社会上的商店、饭馆、菜场、旅社、银行、医院等场所都不能搬入课堂。因此,不管在什么课堂里,这些语境都是假定的,有关活动都是模仿的。二语习得课堂语境并不比外语学习课堂语境更优越。
2.外语和二语课堂共有功能际语境
外语和二语课堂虽然同失真实社会交际语境,但共有功能际语境。交际活动与非交际活动的根本差别在于活动中是否存在信息差。功能际活动虽然不是真实的社会交际活动,但具有信息差,完全可供外语学生用目的语进行交流,能让学生获得交际能力。例如,当教学叙述个人经历和家庭背景时,教师可设置“找朋友”的功能际活动。站着的一半学生按照自己持有的“信息卡”上的信息同坐着的一半同学进行逐一口头交流,找到手持同样“信息卡”的同学。在教学描述某个地方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看图找差异。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必须通过语言交流才能获得足够的信息完成交际任务,这样的活动虽然一般不会在真实社会中发生,但存在信息差,具有交际的功能。这种功能际活动不受教室环境的限制,面广量大,能满足培养交际能力的需要。功能际任务同真实社会交际任务一样具有语料语境、情景语境、交感语境、文化语境和篇际语境。
语料语境是指教学资料具有趣味性、多样性和真实性。趣味性指语料与学习者的经历密切相关,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多样性指语料包括书面的、口头的、有声的、无声的、文本的、非文本的多类型多体裁的教学资源。真实性指语料主要取之于社会真实交际材料,如报刊文章、说明书、通知、菜单等实际使用的语料,而不是为了进行语言教学而编排的语篇。
情景语境包括背景、活动的参与者、活动的目标和参与者所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关系以及信息交流的渠道。背景指课堂本身以及想象中的真实社会背景,包括活动的空间和时间两个概念。任务型外语课堂教学中活动的参与者包括教师和学生。他们应是双主体关系。在组织活动时教师是主体,在活动进行中学生是主体,师生是语言交际的合作者。在任务型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活动的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应该而且能够保持一致。任务型外语课堂教学中信息交流的渠道是真实而多模态的。
交感语境指的是交流一方对于对方的了解、估计和照顾。在完成交际任务的过程中师生、同学相互沟通,相互体贴,能估计对方接受的能力,并在交流过程中根据对方的接受情况,在语速、话语轮回切换、话题切换、措辞、体语使用等方面随时作出适当地调整。
文化语境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过程存在的文化信息差,交流的前提之一是对话者双方之间就某一话题存在信息差。没有信息差就没有交流。交流的前提之二是对话双方之间信息差距不能大到防碍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意思。
篇际语境指语言教学中所选语篇之间的连贯性。人们的思维是连贯和系统的过程。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和工具。能引起连贯和系统思维的教材才能使学生迅速和牢固地记忆所学的话语形式。任务教纲一般按同一话题设置一个单元的相关任务,为完成同一话题下的任务所收集的语篇具有较强的连贯性。
3.二语和外语课堂并存课堂社会交际语境
外语和二语课堂教学中虽然没有真实的社会交际活动,但都有课堂社会交际活动。课堂是社会组成部分,课堂组织活动本身就是社会交际活动。只要高度重视课堂社会活动,根据交际任务的特征恰当利用课堂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同时在课堂交际任务中尽量使用目的语,就能使课堂组织活动成为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总之,真实交际语境不是实施任务型外语教学的必要条件,二语课堂语境并不比外语课堂语境更优越。在两种课堂里语料语境、情景语境、交感语境、文化语境和篇际语境都能得到利用,而且都具有课堂社会真实交际语境。
五、结 论
综上所述,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倡导的任务型教学途径是系统的教学方法,不是局部的教学技巧,是交际法的新发展,具有明显的先进性特征。任务型外语教学兼顾了意义聚焦和形式聚焦。外语和二语课堂同失真实社会交际语境,共有功能际语境,并存课堂社会交际语境。只要大量利用模仿性社会交际活动,创设功能际活动,恰当组织课堂社会活动,外语课堂教学同二语课堂教学一样能采用任务型外语教学途径。
参考文献:
[1] Branden k.Tasks-based Language Education[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2] Ellis 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
[3] Nunan 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e[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4] Nunan D.Tasks-based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
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打造高效课堂
英国萨克雷有句名言:“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学生有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将会对进一步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推动力。
1.多角度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自主学习的行为
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其潜能便会得到开发,主体性便会得到弘扬。因而,教学应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2.教给学生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仅有学习的兴趣是不够的,若没有自主学习的方法,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时间一长,遭受学习挫折后,自主学习的兴趣也就因此而减弱。因而教学还必须适时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学习结果自我反馈,提高自主反思的能力
传统教学中的总结,都由教师来做,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如果把这一环节让学生来做,就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反思的机会。这样的机会,不但能使思想得以升华,而且能培养主动反思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
二、规范教学常规,打造高效课堂
1.改革备课,为上课打好基础
自主高效课堂要求自己要加强备课,要建设高效的课堂首先要有充分的备课,为提高备课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克服传统备课方式中教师过多地把时间花在书写上的弊端,把更多时间放到教学内容设计、问题设计、学法设计、学法指导的准备上来。
2.改革学生作业,实现课堂四十五分钟向课余时间的有效延伸
(1)分层布置作业。
(2)改革作业的批改方式。采用教室阅览、学生参与、教师检查反馈方式进行批改,引导师生特别要重视二次作业与批改工作。
3.创新课堂教学步骤,提高课堂效率
加拿大语言学家H.H.Stern认为,外语课程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大要素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决定着外语课程教学的成效性。因此,Stern提出外语课程的每一个模块教学设计均受语言教学大纲、文化教学大纲、交流活动教学大纲和一般的语言教学大纲的综合指导。对于这种综合大纲指导下的外语课程设计方法,Stern将其称为theMultidimensionalCurriculumApproach(简称MDCA)。MDCA强调教师要将课堂的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导入活动(Pre-activity)、课中学习讨论活动(While-activity)和课后拓展提升活动(Post-activity)三个阶段,并完成输入、协商和产出三大基本任务。同时Stern指出,学生通过外语学习外语语言还要学习其它学科的知识。由于《计算机网络应用英语》课程是一门与计算机专业相结合的英语专业用途课程的导读课程,兼顾计算机专业和大学英语课程的要求,以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机专业英语专业知识,加强学生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技能操练,和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与本专业知识相关的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培养。我们以此为教学目标来组建《计算机网络应用英语》课程的单元教学框架。由此,本着实现本课程的教学成效最大化,《计算机网络应用英语》课程采用的是基于Stern的MDCA理论研制的“大学英语专业结合单元设计LCCL模型”为其教学模式。
二、按照LCCL模型设计课例
基于SternMDCA理论研制的“大学英语专业结合单元设计LCCL模型”指导下的每个单元教学过程及其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围绕教学内容的四维要素制定教学目标,即语言技能目标(Language)、专业拓展目标(Content)、交际活动目标(Commutationactivities)和学习策略(Learningstrategies)目标。四维教学目标指导下组建的教学步骤结合学生个体独立查阅网络及图书馆文献资料,课外合作学习小组开展与主题相关的学习和讨论活动、撰写小组合作学习报告,课堂小组集体演讲汇报学习结果、并接受教师和同伴对演讲的评估等教学方式。每一个教学步骤都有与单元教学过程中四维教学目标(Unitobjectives)相应的教学目标(Lessonobjectives),并在教学程序上进行系统设计,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的教学活动、教学材料、教学手段、作业布置、教学评估等环节②。
1.教材编制
为了编制《计算机网络应用英语》,除了专业老师的指导外,我们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图书资料等各种渠道收集专业英语教材,查找与本课程相关的章节,通读各种版本的参考教材之后,整理教学材料,并编制讲义。每个单元上课之前,教师通过“新理念外语网络教学平台”将单元讲义与相应的课外自主学习任务提前发给学生,供学生下载学习。
2.与专业教师共同备课
《计算机网络应用英语》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既要涉及计算机专业知识又要符合英语语言学习规律,要求两个学科知识的有效结合,于是课程组与专业课程教师开展合作备课。由专业课程教师来指导计算机专业知识,英语教师负责语言操练与应用设计。大家共同协商、探讨,编制恰当的教学大纲,然后根据教学大纲进一步制定符合“卓网工”学生需求和特点的教学计划,并且反复讨论相应的教学材料,进而设计课程的六个单元(章)及其每一课(节)的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3.课堂教学方式
①《计算机网络应用英语》大班课堂上采用圆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讨论学习内容,培养学生沟通与理解能力;②小班课堂上,学生就课外自主学习任务的成果进行汇报展示,培养学生PPT制作能力、英语演讲能力等;③课堂教学主题、课外作业与评估相结合,促进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培养反思、自主学习、搜集文献、阅读、概括汇报等能力。(本文来自于《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三、教学效果
有效课堂,四个字分量不小。什么是有效?大容量,快节奏,还是理解的准确率?怎样才算有效?教师讲解分析得透彻?学生参与的程度?还是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老师这一块尚且可以用时间和教学内容来量化,学生这一块怎么衡量?在新课程的理念之下,我们由过去的注重结果,到现在的越来越注重过程,这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无论教育还是教学都是一个非常微妙而又精细的活动,任何一个环节疏忽都会导致教育的失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就生物课堂来说,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就会有不同的效果。但有效课堂还是有几个必备的要素不能忽略。
1.精心的课堂设计
笔者感言:艺术由来十年功,绝非事事往前冲。未得妙笔丹青手,怎见枫林一飞鸿?
生物个体和生命现象是最优美的艺术作品。生物课堂的设计不仅要显示出其科学性也应该体现出一定的艺术性。课堂设计对每一位生物课老师的创造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我认为课堂设计主要包括:明确、具体、集中的课堂教学目标,完整、有序的教学步骤,科学、多样、实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是课堂的灵魂,便于落实、便于组织的教学目标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实施。教学步骤是完成教学目标的流程,顺序不能忽视,有序、完整的教学步骤,使课堂不会零乱或虎头蛇尾。教学方法体现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学识水平,方法不当,适得其反,科学、多样、实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吸收和掌握。注重课堂设计有助于梳理教师的思绪,便于驾驭,便于完成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学习氛围
笔者感言:双手挥来怎举平?难得往日心镜明。莫道春风不化雨,润到心田也显灵。
有效课堂必须注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人际关系首先是师生关系,教师尊重爱护学生,学生尊敬欣赏老师。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优劣之分。从教学效果来看,师生关系至少影响到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学习的劲头甚至动机;影响学生和教师交往的频率;甚至影响学生的健康心理,学生的思想、志趣以及学习方法和生活习惯。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体验到平等、友善、宽容和关爱,同时会受到激励和鞭策、感化和召唤,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会有自信,敢于自己去主动参与课堂和思考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而非无动于衷,置之不理。在这样的课堂上,没有对错误的嘲笑,只有善意的提醒和彼此欣赏的微笑,只有师生共同成长带来的快乐。但就目前我见到的课堂当中,以上所说的都是极其罕见的,只有偶尔出现一次。绝大多数的课堂还是教师主控下的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来完成教学目标,多数学生没有自信,不敢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甚至说一段完整的话都不能做到。所以说,课堂上没有学生畅所欲言的积极参与讨论的氛围,是无法达到有效的。
3.多边、多重、立体的课堂对话
笔者感言:众为狐兔我为雕,默默不语气难消。待到秋来丰收日,庄稼何时长成苗?
什么是对话?什么是真正的对话?对话的目的是什么?对话应当遵循什么原则和策略?理清这些对开展对话教学很重要。对话是一种特定的沟通和交流方式。这种方式突出参与各方的平等性、差异性和互补性,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表达意见和观点的自由和权利等诸多方面。对话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更是一种教育教学的策略。从表层意义来讲,强调师生的平等交流与知识共建。从深层意义来讲,它挑战师生关系、知识本质、学习本质等方面的思维成见和一元论。依据建构主义教育学的观点,对话可分三个层面:学生与教材知识的对话;学生与教师、同学的对话;学生与自己的对话。对话是每个同学都能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和看法,彻底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经过碰撞、争论、交流、融合从而让真理脱颖而出,对话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最自由、最彻底、最无拘无束的交流和沟通,在对话过程中探索和发现真知灼见。这也包括通过文字,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科学家对话、与每一个生动的生命现象对话、与深邃的思想对话和高贵的灵魂对话、与自己生活的世界对话、与自己的情感体验对话等。课堂上的对话具有特殊性、多重性、立体性,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打造有效课堂必须注重课堂对话,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逐渐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有效课堂,不可能只言片语能讲清楚。以上所言,难免带有理想化,毕竟是管中窥豹,井底观天。总之,知为行导,行为知证,知知行行,行行知知,也许就会领悟。
一、掌握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1.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实施方向和预期结果,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对落实课程标准、制订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向、明确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依据学习者的需要和学习内容的分析来确定目标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将教学目标具体化。所以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要考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在新授内容之前,将教学目标明确告知学生,让学生通过学习予以掌握。教学目标有两种表述方法:第一,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提出的目标;第二,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提出的目标。
2.明确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
接受新知识,必须建立在和它有紧密联系的旧知识基础上。学习起点能力,是指学生已具有的与学习新知识相关的能力水平或知识储备。传统教学虽然强调备课时要备教材、备教法,但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备教材,对学生的学习起点――如: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有的教师认为教学就是传授知识,且传统备课中对“学生情况分析”不作要求。但是,一节好的课堂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必须全面分析学生,把握学生的思维方向。通过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习需要、个性特征及差异、认知水平等学情分析,将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知识储备、接受能力作反复比较,从而让学生具备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构建新的知识网络能力,也对于学生学习和巩固新知识更有利。
3.合理地安排学习步骤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主体,许多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思路选择教学方法,确立教学步骤,通常是填鸭式的灌输方式,谈不上有的放矢,更难保证教学的效果。教学过程的调整没有计划,只是依照教学内容的深浅和教师的猜测断断续续地发生,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所以,科学的教学设计应该以学生为本,注重选择适合学生特点以及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和媒体。因此,教学设计需要根据教学与学习规律来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步骤设计至少需要四个相互联系渗透的环节:第一步,复习导入,从而找到新知识立足点;第二步,出示新课标要求,从而明确学习目标;第三步,讲授新知识,从而形成新知识网络;第四步,巩固课堂,从而促进新知识的迁移升华。只有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教师才能准确地掌握课堂节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科学测量学习结果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于知识的理解性和拓展性应用要求较
高。所以在检测学生的学习结果时要有针对性,要做到量化,要正确认识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类别。广义的知识目标学习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另一类是程序性知识。检测上述两类知识主要是通过对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如果要检测预定教学目标和预期学习效果,就必须要有科学检测学习结果。
二、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体会
1.以教育理论,指导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既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又是人类的一种重要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我们了解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有科学、完善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用科学教育理论指导课堂教学,使其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教学过程的灵魂,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设计的水平。
2.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
素质教育下的历史教学,要改掉以教材或教师为本的教学传统,真正地树立起“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及“学生至上”的意识,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与实际情况,应因人制宜、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分层教学,降低教学中心,深入了解学生。因而教师不仅要进行知识储备、技能培训,还包括情感培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缩短师生距离,调动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完成学习任务。
3.强化教学目标管理,规范教学
教学规范与否,关键在于课堂设计。规范教学环节包括规范备课、上课、教学效果测评等。要规范教学的上述环节,可以通过集体备课这一重要教学活动,规范教案,明确教学目标,共同分析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接受能力,共同商讨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学习任务的测量方案。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集思广益,共同论证学生的起点能力和学习情况;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以目标导教、导学、导测,从而保证最优教学效果、实现最优化教学
过程。
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语文 初中 “三四五”
新时期的语文课堂教学,要能够与时俱进,从学生的主体需要出发,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师生课堂双向交流,着眼于学生的生命主体教学。力求使教学过程最优化,使教学活动更加科学化,在减负的前提下提高教学效率。
一、“三四五”课堂教学的含义
初中语文“三四五”课堂教学可以说就是课堂的“三个教学步骤”、“四个环节”、“五个课型”的简称。细化来说,“三个教学步骤”说的是课前、课内、课后;“四个环节”说的是学习、探究、点拨、拓展;“五个课型”说的是阅读课、写作课、复习课、测试、专题探究。在长时间的实践探索中,“三四五”课堂教学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开辟出了新的教育模式,突显出其较强的生命力。“三四五”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它能够更加全面、立体地进行教育活动,创建高质量的教学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三个教学步骤”的实施
1.课前预习。预习课中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除去一些必要的背景介绍之外,要相对弱化教师的指导分析,保证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思考,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让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引的情况下有所感触,启迪学生的思维。根据学生的独立理解和分析,挑选中文中的经典语句,完成预习作业。一些好的文章最好能够熟读或背诵,深刻理解文中情理。
2.课堂情境教学。有效的课堂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将情境的创设与教学内容联系到一起,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深化学生记忆。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文中作者的情感,笔者尝试让学生课堂前先写一个小随笔,内容是“与父亲的故事”,课堂上以歌曲《父亲》进行渲染,读自己的随笔,让他们能够对文章的基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熟读文章体验爸爸的“严中有爱”,感受爸爸在去世时“她”的体验,了解父爱的伟大。之后,在课堂上进行“父爱比较”的活动,与朱自清的《背影》中的父亲形象作比较,让学生口头评价两位父亲的行为。通过生动细致描写的分析,积累感知具体形象,领悟作品主题的方法,感悟作品内涵,内化个人经验。
3.联系学生课后生活。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生活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发现,感受生活中的点滴。新学期的开始,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尽快过度到正常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展开一节生动的“探讨”课。说一说假期里的喜闻乐见,要求条理性强,叙述完整。然后针对某一现象对其展开讨论,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练习语言表达力,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强化学生的观察力。
三、“四个环节”的实施
“四个环节”的实施过程也可以说成是“先学后教再拓展”的一个过程,能够对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进行有效增强。由学生先独立学习探索,提出问题;然后就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观察和了解,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进行点拨;在学生有了初步的了解、分析和探索之后,再进行拓展。摒弃了传统教学中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更加科学的方式给教学关系一个新的定位,给予学生更深层次、高效率的认知。且这一过程中还能有效避免教师自我臆断情况的出现,适时给予学生点拨和引导,强化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独立探索期间,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信息,可以是互联网上的内容,或者是从期刊杂志上选取的文章等,在查阅的过程中,学生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分析和重组,最大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眼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搜集整理的能力。
四、“五个课型”的实施
“五个课型”说的是阅读课、写作课、复习课、测试、专题探究。
1.阅读是学生、教师、作者和文章之间的对话过程,重点是阅读中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所以在设计中要重视前后内容的衔接和补充,处理好学生的阅读体验,以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为目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为学生搭建阅读成果的展示平台。学生独立选择自读方式,强化积累字、词、句,做好勾画。
2.写作是学生表达自我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学生内心世界的一种体现。尽量选择半命题、自命题的模式,降低全命题写作的出现次数,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写自己能写的,写自己乐意写的,写学生有话可说的。降低写作技法方面的要求,鼓励学生一起参与到作文的点评中,多采用激励性语言,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
3.复习是学生对之前知识的一种巩固,所谓“温故而知新”。复习课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教材的特点构建知识结构,可以尝试编制图表使知识集中化、条理化,将短暂的记忆化为长效记忆,将分散的知识点集中,便于学生复习。或者采用比较法进行复习,将易混淆的知识对比记忆,强化知识的使用范畴。
4.测试是对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成果的检验,能够使学生更加明确已掌握知识的范围。而测试材料要注重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尤其是阅读测试材料,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正确导向,关注材料的内涵,促使学生对生活、世界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和世界观。
5.专题探究的过程使学生的眼界不再局限于课堂,将社会、生活等与学习紧密联系,要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考虑专题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从学生的实质水平出发,处理好难和易的关系,不要选择难度过大的专题,否则易失去信心。
总结:新时期,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而初中语文“三四五”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初中语文“三四五”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的素质教育,结合实际情况,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是一种富有较强生命力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一线教师要不断进行总结探索,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多种问题,致力于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学生的全面进步,开创初中语文教学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孙晓敏.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及其发展策略的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