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预算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财务预算 预算管理 创新 探索
一、财务预算管理的涵义
所谓的财务预算管理,就是指采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预测、调节、决策和目标控制的管理形式,是集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于一身的一种有效的现代监督手段。在企业内部建立以全面预算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一)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资源的整合
企业通过编制财务预算,可以将企业的整体战略规划分解到各个职能单位,从而明确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战略目标和职能范围,促使企业内部各单位加强协调,从而促进企业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利用,最终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二)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价值管理理念的转变
对于企业而言,财务预算管理是一项需要统筹兼顾的工作。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管理,可以促使企业将价值管理的理念贯穿在本企业管理当中的每一个环节。最终通过各部门的集思广益,发挥相应的作用,帮助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
(三)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有助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企业财务部门与预算执行部门负责收集有关本企业财务、业务、市场、技术、政策等方面相关信息并及时的反馈给企业相关部门,企业相关部门然后采用科学分析方法,对这些预算资料进行分析,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的地方,同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及时的修改和完善企业相关的内控制度,从而消除企业管理薄弱环节,加快企业内控体系的构建,最终确保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创新策略研究
基于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的分析,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杜绝当前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创新,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新预算管理理念,加强重视,树立全面的预算管理理念
要加强预算管理,就必须创新预算管理理念,树立全面的预算管理理念。作为石化企业的一名预算管理工作人员,笔者结合本企业预算管理实际,认为本企业首先应该以企业制定的战略和发展规划为基础,全面实施预算管理,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都要始终以预算管理为参考与指导,从而全面贯彻落实本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此外,企业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确立“以预为先,面向未来分解生产经营指标,全过程抓预算”的新理念,加强本企业财务系统的更新与改进,实行集团公司一级核算管理,从而加强集团公司对资金集中管理。
(二)创新预算管理体系,加强预算的管理
健全完善的企业预算管理体系是企业实施各项财务预算管理的基础,因此,企业应该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建立健全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首先,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多层级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企业应该建立多层次、多方参与的预算组织体系,从而解决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能够加强企业内部相关部门的协调,促使在预算编制时更全面。其次,建立严格而完善的预算执行与控制体系。为了加强预算的执行力度,一是可以通过设立预算台账来加强预算日常责任控制。二是建立包括日常统计报表、预算分析表和中期预测表等的责任报告体系。此外,企业还应该建立预算的控制体系,预算控制具体包括预算监控、预算调整和仲裁。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的监控体系。再次,建立健全预算考评体系,对企业的业绩做出正确评估。一个完善的预算考评体系包括考评制度、考评指标、奖惩制度。通过预算考评体系的建立,能够发挥预算的约束与激励作用,调动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加强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最终极大限度地为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三)创新预算管理手段,强化预算管理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企业的理财方式和理财手段也发生了根本变化。网络的运用于企业财务管理中,极大限度的拓宽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时间、空间和范围,提高了财务核算水平和效率。鉴于此,企业要不断加快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创新预算管理手段,强化预算管理作用。为此,我国的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分批逐步推广使用ERP系统,并不断更新和强化其中的资金预算管理模块,重点加强对本企业的中长期资金和现金流量的监控。石化是个特殊行业,笔者根据多年的石化预算管理实践经验,认为石化企业应该结合本行业的特色,大力引进和开发像Hyprion预算系统这类比较先进的预算系统,利用系统编制企业的具体业务预算、损益预算和资金预算并实现衔接,严格依照预算安排的生产经营和投资活动,安排所需的资金,加强对企业财务的事前预算控制、事中过程控制、事后分析考核。企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能够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结语
众所周知,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管理者要根据本企业实际,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并善于运用,才能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静.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研究[J].会计之友,2008,(8)
[2]刘国平.关于财务预算管理的思考[J].中国商界,2011,(4)
[3]兰华升.建立有效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J]. 发展研究. 2004(08)
[4]李健.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J]. 商场现代化. 2011(18)
【关键词】学校;预算;财务管理;方法
学校预算是年度内所要完成的事业计划与工作任务的货币体现,是学校常规组织收入及控制支出的凭证,是学校予以相关财务活动的先决条件,而且也是一个学校的规模及发展定位的指向。文章将以基于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学校财务管理新方法作为切入点,并予以深入的探究,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一、预算管理的作用及意义
我们都知道,任何事情必须预先做好准备才可以成功,对于现代化单位来说,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一方面它可以整合业务资源和资金资源,处理信息的同时发挥人才的作用,实现权利的分配,进一步优化配置学校资源,通过和企业的实际状况相结合,实现作业协同,贯彻落实战略,为学校发展等提供良好的决策。
二、学校财务管理的特点
教育单位没有多元化的收入来源,教育单位虽有一些收人,不过要整合到财政监管。教育单位的资会大多由财政拨款与相关提供者提供,提供者并不愿意根据其所提供的资金比例收回或获得经济收益。
教育单位通常都没有可转让、出售、赎卖以及清算等问题,资金提供者并不存在分享剩余价值的相关内容,因此也不具备企业会计理念上的所有者权益。教育单位通常不参与创造物质财富、不以营利为本。教育单位为了达到社会及相关人员的一些基本社会性需求,针对预算资金与预算外资金予以管理,并不为牟利。
不在预算内的资金是教育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构成因子,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定义是根据市场经济进程的需要及国家财政预算的基本原则,确保彰显政府资金收支活动的全面性。其核心目的要将不在预算内的资金全部整合到财政预算予以整体管理。
学校财务管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下述几个点:第一,核心的战略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相关内容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根据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理念,在财政预算中设置独立项。第二,在一些事业发展投入过程里,教育是大户,同时学校教育又是教育投入大户中的大户。近年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年均为四千亿人民币。
所以,学校也一定以校为单位予以核算,以理顺投资情况与投资的整体收益。
三、目前学校财务管理中的弊病
由于教育事业具有较大的规模,且经费支出量大,教育阶段,很大程度都要依附于财政拨款,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在地方财力吃紧、人员素质等相关因素影响下学校财务管理都有可能出现下述相关问题:(1)收费及开支。政府投入的经费有限,专项经费又没有拨款或大量拨款,是出现乱收费现象的客观因素。有的财政系统没有设置学校的公用经费、更有甚者将学校统筹的借读费等作为财政的相关收入。虽然现阶段政府已经深化对教育投资,持续增加教师的整体待遇,不过对财政困难的区域依然有着拖欠工资的现象。所以,一些学校领导为了确保正常教学活动的进程,调动教职工的主动性,利用违规的收费与截留学生的代办费、经私设账外账及小金库等手段,发放奖金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有损了学校的公众形象;一些学校超指标收费,随意收取国家相关系统规定外的项目;一些学校超出省规定限额代收代办项目,代收代办款项无法第一时间结算清退或代收代办款项被挤占、挪用;按照相关规定,学校发放奖金只可以在专用基金与职工福利基金中予以支出,而一些学校则另设奖金福利补贴款项,拓展开支的硬性指标。(2)一些学校领导对财务缺乏一定的观念,重教学管理、轻财务管理,对财务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一些学校领导更是认为不合规的收费与学生代办费结余只要是投入到了教育程序之中,没有私用即不会犯错误,有没有代办费结算都不重要。
四、加强学校财务预算与管理的对策1.科学编制财务预算,优化资金分配
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是预算管理的基础。预算编制可以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年度工作任务和预算编制原则采用零基预算法和绩效预算法。(1)必须分析上年度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完成情况,通过实际和预算对比分析,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为做好下一年度财务预算打下可靠的基础。(2)及时了解和掌握预算年度内学校发展计划和任务可能给学校带来的资金流入量和预算年度学校在完成事业计划和任务过程中预计所需资金总量。即将学校的一切收支全部纳入年度预算范围,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对预算编制程序、重点项目、支出标准和定额、资金分配等,加强科学论证,努力做到客观、公正、透明,确保资金分配的科学合理,防止浪费。逐步使所有资金的收支都建立在明晰的预算基础上,有利于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加强预算监督
预算监督是对预算的编制和预算执行过程、执行结果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预算工作对整个系统的重要性较高,其复杂性也比较高,而预算工作对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对于学校来说,要结合其实际情况建立专业水平较高的监督机构,制定一些和学校有关的政策,指导学校调整预算,加强执行力度。另外,学校的财务部门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审核收支,加强监督力度和执行力度,加强支出管理力度,使各个教师对学校预算刚性的认识,强化预算执行的权威性。除此之外,学校要检查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保障其合法性,利用有关的考核制度提高其效益。对于政府和学校的审计部门来说,要加强审计力度和监督力度,落实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加强预算,进一步完善预算监督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郑伟生.基于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学校财务管理新思路[J].时代金融,2010(5):154-155.
一、财务预算管理的涵义
单位为了实现预期管理目标以及经济目标,借助一系列的绩效考核、内部控制、预算管理等方式对单位财务运营情况进行全面管理,这一过程就叫做财务预算管理。总的来说,财务预算管理主要包含两方面过程,第一个是编制财务预算过程;第二个是落实财务预算过程。在某种程度上,财务预算管理的时效性对单位发展目标的落实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财务预算管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单位的所有资源的配置以及应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更给绩效考核工作的落实打下了基础。总而言之,科学的应用财务预算管理,不仅可以提升单位的管理水平,同时也能推动单位稳定的发展。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意识淡薄或缺乏财务管理意识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它所获得的财务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部门的拨款。在此背景的作用下,各个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根据我国财政部门制定的拨款计划来进行简洁的预算编制,并将预算编制结果下发给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但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所获得的财务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部门拨款,因此使得大多数的单位工作人员没有高度重视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意识淡薄或缺乏财务管理意识;而负责编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人员普遍专业水平不足,在编制和填报年初预算时收支缺乏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编制随意性比较大,支出预算计划分配不尽合理,加之部分单位在随后的年度执行财务预算过程中,管理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强,从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工作质量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工作包含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众多职能部门,它不但是行政事业单位落实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基础,更是行政事业单位对单位各个职能部门预算资金进行编制的关键。然而,在实际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工作中,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只是把财务预算编制工作规划到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责范畴中,由于编制时间安排比较紧密,使得预算编制方案比较简便,再加上没有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整理和考察,从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工作总体质量不高。
(三)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执行力不足
现阶段,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就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执行力不足,其主要表现在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预算管理时,存在预算项目执行以及资金支出比较随意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执行力不足,进而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实施和预算编制出现背离。此外,在进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时,由于监管不到位,执行责任没有全面落实,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不能得到全面实施。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完善措施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视
要想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视力度,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去做,第一,因为财务预算管理可以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进行监管和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今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要让行政事业单位的全体人员尤其是单位领导全面了解财务预算管理对单位发展的重要性,将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思维模式进行转变,让单位全体人员积极地参与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去。第二,深入贯彻实施新预算法,建立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机制,加强对新预算法的学习,定期对单位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水平,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的合理性和时效性。
(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编制的工作质量
要想实现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优化和完善,首先就要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编制的工作质量。第一,行政事业单位要给财务预算编制工作安排充足的时间,提前做好预算编制前的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对预算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论证,对预算项目的落实情况进行预估,同时制定完善的落实计划。此外,还要秉持财务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不但要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年度收支情况进行全面的考虑,同时还要顾虑行政事业单位原有的财务数据对单位今后发展的预估,在寻求预算实行效果的同时,还要全面考虑到对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第二,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还要应用科学合理的编制方式进行预算编制,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预算编制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还能保证预算编制结果的牢靠性。合理应用零基预算法的方式,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和单位的实际情况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只有将预算编制进行完善,才能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的可实施性。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执行力和控制力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执行工作作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顺利落实的关键所在,只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执行力和控制力,才能更好地落实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因此,要想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执行力和控制力的优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去做,第一,必须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落实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中去,并结合单位的实际状况,对预算指标进行合理划分,从而确保预算指标落实到行政事业单位的每位工作人员身上。第二,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执行管理机制,对单位各个部门的执行状况进行全面的监管,从而保证单位资金的高效使用,防止存在资金滥用的现象。第三,行政事业单位除了按照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的要求配合进行财政资金使用的专项督查外,还需要定期聘请一些具备高能力、高素养的财务预算监管人员,对本单位的专项资金进行全面监管,保证专款专用。第四,对单位的新增资金配置预算执行状况进行监管,针对一部分不具备申报资产配置能力的部门,不给予下发资金;针对一些超标配置资产预算的部门,要进行一定的处罚;针对一些需要追加资金配置的部门,要由上级领导同意,并按照相关流程进行申报,审批合格之后才可以进行配置。
财务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系统,是在簿记、传统会计以及财务历史成就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会计的发展是反应式的”,财务会计的出现有着其历史的必然性。20世纪财务会计在确认和计量技术、信息系统的建设、财务报告体系的充实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然而,建国以来,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制度和财政管理的需要,经过不断的改进,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预算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下面就来谈谈这两方面的发展。首先来谈谈财务会计的发展方向。其次,再谈谈预算会计制度的发展。
一、公允价值会计在下一世纪发挥主导作用
公允价值会计是指以公允价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基础的会计模式。由于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和及时性,使得现行财务报告过度关注历史、成本和利润,忽视未来、现金流和价值。公允价值会计因其潜在的高度相关性,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其运用已经从金融工具扩展到传统领域。公允价值会计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长足发展,其运用领域已经由金融工具扩展至其他领域,大有取代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之势。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并规定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实施。该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是最为显著的方面。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为公允价值会计在下一世纪发挥主导作用创造了客观环境。
二、Wallman(1996)提出彩色财务报告模式
为财务会计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的描绘现行的财务会计报告模式正陷入困境:一方面投资者指责财务会计报表信息的相关性程度正在降低;另一方面,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技术及财务会计本质特征限制了相当多的项目无法进入财务报表进行确认,而只能够在表外进行披露,致使表外信息披露的激增和信息过载。即使如此,还有相当一部分有价值的项目无法在财务报告体系中进行披露。Wallman的彩色报告模式较好地回答了财务会计现在面临的这一难题。该模式将财务会计确认的四项条件进行分解,由此形成如下五个层次:a.相关性、可靠性、可定义性和可计量性均符合要求,这形成了财务报告体系的核心层次。b.相关性、可计量性和可定义性都符合要求,但可靠性存在疑问。这个层次的划分主要涉及目前财务会计上拒绝确认的项目———如顾客满意程度、人力资源、研究开发支出等。c.相关性与可计量性符合要求,但可定义性与可靠性存在疑问,如顾客满意程度支出。d.相关性,可靠性和可计量性符合要求,但可定义性存在疑问,如企业的战略风险、企业的竞争优势、市场占有份额等。e.仅相关性符合标准,可靠性、可定义性和可计量性都不符合,如企业的持续经营价值和智力资本价值。
三、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贸易障碍的逐步清除,催生了全球经济的交互性。在WTO的促进下,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密切,各国经济之间的依存度已达到休戚相关的程度。跨国公司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客观上要求会计这种“商业语言”也要走向国际化,在全球范围内“通用”。各国的会计及会计准则将在协调中增强一致性。
四、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形成
1.预算会计制度形成
我国预算会计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1950年,财政部根据原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的《预算决算暂行条例》和《中央金库条例》提出了建立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设想,并于同年12月12日正式制发了各级人民政府暂行总预算会计制度》和《各级人民政府暂行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从此,我国第一套适应国家财政经济需要的、崭新的、统一的预算会计制度建立了。
2.预算会计制度改革。
从1951年起,财政部根据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和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需要,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了不断的修订。到1965年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成型的预算会计制度。它是以总预算会计为主导,以单位预算会计为补充,以会计制度形式固定下来的有别于企业会计的独立的会计体系。为适应财政体制和财务改革的要求,财政部于1983年和1988年,两次修改预算会计制度。形成了一个以总预算会计为主导、事业行政单位会计为补充的、以制度形式确定的独立会计系统。由于预算会计制度存在较浓的计划经济色彩,财政部于1997年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制定并实施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一系列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后的预算会计制度从组织体系到制度模式,从核算基础理论到会计各项的具体处理基本上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职能、财政管理方式、事业单位的资金渠道等各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对预算会计的要求。它标志着我国已建立起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适应的预算会计制度。
五、对预算会计制度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
(一)建立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体系
根据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情况和预算会计的进一步发展,结合国际上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政府会计的改革变化,我国未来的预算会计体系将会是: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预算会计将更名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政府会计包括执行政府总预算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和执行政府总预算支出的行政单位会计,他们是总和分的关系。此外,还包括三个部分,即执行政府总预算出纳保管业务的金库会计;执行政府总预算收入业务的收入征解会计;执行政府总预算的基本建设支出业务的基建拨款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主要包括不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为社会提供公益活动或服务的部门会计。
(二)预算会计模式向基金会计模式逐步转变
我国未来预算会计模式是基金会计模式。这里所说的基金是指按特定目的或业务而分别设立,并构成分立的会计主体,用于核算与报告分属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或费用和基金额及其变动。而基金会计是按照基金种类分别进行会计核算与报告的一种会计体制或模式。它具有目的性、限制性和受托责任广泛性三个特征,每种基金均有其特定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或费用和基金结余,从而构成了一个特定的会计主体。基金会计是现代政府会计及公立非营利组织会计的一大标志。基金会计在我国已有其雏形。
(三)预算会计实务规范的未来发展趋势
现行的预算会计采用“一则三制”,即《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不难看出,这里的会计准则并不处于对三种制度的统驭地位,仅仅是对事业单位会计而言。因此,为满足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建设的需要,根据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具体情况,逐步构建统一、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所以未来的预算会计规范形式是实行会计准则,即涵盖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基本准则”。
(四)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建立与国际趋同的财务报告制度
根据我国政府所处的会计环境和两种会计结账基础的特点,在推进我国预算管理和会计改革时,根据公共治理提高政府绩效的需要,引入权责发生制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鉴于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以及公共受托责任强调数据的客观性等情况,在政府会计中应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如国有资产收益、财政预算已安排而尚未拨付的支出、应拨入拨出上解下划等结算收支,采用权责发生制,在当年年末列收列支;依靠国家财政补助并有一定业务收入的事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能够收支相抵,经济自主的事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其余事项仍采用收付实现制,如政府总预算会计的一般项目和某些特殊项目实行收付实现制;行政单位原则上实行收付实现制;全部依靠政府拨款的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
一、财务预算的概念及分类
财务预算是一系列专门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期限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
财务预算通常通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来体现。其中预计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企业未来某个时间点的预计财务状况,预计利润表反映的是企业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预计经营成果,预计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企业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预计现金流量。
财务预算根据编制的基础以及关注的侧重点不同可以划分为生产预算、销售预算、资金预算等。其中,生产预算是以企业未来一段时期内市场销售目标为基础,结合企业存货和生产能力等一系列与生产相关的数据,经过缜密测算分析编制的有关各期生产任务的一种预算,生产预算更多关注的是生产环节是否可完全保证每期市场推广发展的预期,而在合理保证市场推广发展的同时,又结合企业的生产能力,供应链上游的原材料供应、以及库存能力等不使产品产生大量的积压,生产预算主要侧重对生产部门的监督和考核。销售预算则是合理预算企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市场推广运行的目标,同时要合理预期在发展市场的过程中需要发生的各项营业费用,要保证营业费用使用的性价比最大化。销售预算主要侧重对市场部门的监督和考核。资金预算则是预计企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对于资金的总需求。资金预算较之生产预算和销售预算来说,更具备了全面预算的性质,它是关于企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对所有资金需求的一种预算,这种资金需求不仅包括资金的使用,更包括资金的筹集;不仅考虑生产资金,还需考虑运营资金以及投资资金。资金预算更侧重监督和考核企业所有部门对资金的需求。
财务预算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考核侧重点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收入预算、利润预算、投资预算等。收入预算是指预计企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应需完成的收入目标,其中还可以细分为权责收入预算和现金收入预算。收入预算的编制和考核主要是将市场部门以及工程建设部门作为专门的收入考核中心。利润预算主要是预计企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应需完成的利润指标。根据是否考核不可控成本的标准,利润预算又可以划分为可控利润预算和不可控利润预算两种。可控成本是指企业在成本费用的使用方面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可根据企业运营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管控的成本,如办公经费、营销费用、招待费、运行维护费用等。不可控成本是指在企业的生产运营活动中企业在成本费用的使用方面自主权较低,而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必然发生的成本费用,如各种资产的折旧费用、摊销费用等等。利润预算主要是针对企业各个成本费用使用中心的效率和效果的一种标准和考核。投资预算是指企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因投资活动所需的资金以及明确具体的投资项目,投资预算的考核重点主要是投资建设中心。
二、?务预算的环节
财务预算的环节主要包括财务预算的编制、财务预算的执行、财务预算的分析、财务预算的调整、财务预算的考核等五个环节。
财务预算的编制是整个预算过程的起点。财务预算能否有效执行全部仰赖于财务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公平性和规范性。财务预算编制是一个特别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的过程,完善的财务预算编制过程需要的时间甚至是一年,也就是说,今年年初就要开始为明年的财务预算编制着手做各项准备工作。越是精细化的财务预算,越是要求严格考核的财务预算,越是需要更多的人力、精力投入进去。而财务预算的编制过程就是各个中心角逐博弈的过程。上级组织会为了完成一定的收入业绩目标制定较为严格的收入任务预算,下级组织为了避免出现未能完成上级组织制定的收入任务目标而导致自身受到严格考核必须找出各种客观的和主观的原因质疑上级收入任务目标制定的不合理性。上级组织为了完成既定的利润目标,又会拼命压缩成本费用预算,而下级组织为了本级生产运营工作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展想要拥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各项费用,所以又会与上级组织在成本费用方面进行各种博弈。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的上述博弈不仅存在于上下级组织之间,更是存在于平行组织关系之间。例如在进行办公费用或是业务接待费用预算时,各个平行组织之间势必会出于本位主义的考虑,希望自身所在的中心或部门拥有更多的一定自主权和可灵活支配使用的相关费用。而企业的财务预算恰好就是需要在这种不断的博弈过程中达到一种有效的平衡后才能最终形成企业各个中心、各个部门、每个人都能有效执行的财务预算。只要在这个博弈过程中加上了强权政治的色彩,那么制定出来的财务预算势必会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
财务预算的执行是财务预算制定后一直到下期财务预算制定出来前始终要贯穿的一个系统过程。也是财务预算编制完成后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这个执行环节,可以检验财务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可以找到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如果说财务预算的编制环节还只是财务预算编制委员会参与的一个环节的话,那么财务预算的执行环节则是需要企业每一名员工都亲力亲为参与执行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是财务预算过程中参与人数最多,影响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环节,所以在这个环节执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财务预算的其他环节。这就要求财务预算必须编制合理,同时将财务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标准列明公示,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知晓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和原则,以便为财务预算的执行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以企业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财务预算的执行环节,而非让企业的每一名员工以被动的姿态极不情愿地参与到财务预算的执行环节,那势必会影响到财务预算在整个企业执行的效率和效果。
财务预算分析是根据企业财务实际执行情况与财务预算标准之间的偏差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的科学的研究分析,以便找出财务预算与实际执行之间产生偏差的原因,逐一解决落实偏差出现的一个过程。财务预算分析也是财务预算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分析过程的是否严谨、分析方法的是否合理、分析角度的是否准确,分析思路的是否清晰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务预算的执行和调整,甚至是财务预算的考核。财务预算分析的方法有很多,比率分析法主要侧重相对值的比较,如停机率增幅、营销费用的环比、财务费用的同比等;相对比率旨在与上期进行波动比较分析,寻找增长或下降的合理原因和异常原因。绝对值分析法主要是分析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标准之间的绝对值产生的差异原因,如业务招待费超支金额的原因分析、投资预算结余资金的原因分析等,这一类分析主要是要寻找具体的某一类原因或某一个事项。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财务预算分析后就可以根据差异原因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果分析结论是财务预算编制出现了偏差,那么就可以根据差异原因分析适时调整财务预算,如果分析结论是财务预算的执行出现了偏差就可以严格执行财务预算的考核。
财务预算的调整是指根据财务分析得出的结论,适时调整因财务预算编制出现的偏差或者是不可抗力因素出现的政策性调整等,例如2013年12月国家实行的第一次“营改增”政策导致广电行业的基本收视维护费由原来的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而在2014年国家税务机关下发的文件中又规定基本收视维护费部分的增值税实行免征政策。又如2016年5月1日执行的第二次“营改增”政策,将工程建筑业缴纳的营业税转为缴纳增值税,此次营改增政策导致的对收入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再用营业税应税收入预算作为考核增值税收入完成的标准和依据的话,明显有失公允,此时就需要对财务预算进行适时的调整。预算之所以称之为预算,就是要说明财务预算是预先计算出来的数据,势必会由于各种主观、客观的原因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
财务预算的考核是监督财务预算执行的较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只有制定了严格的财务预算考核机制并且严格执行考核制度,才能将财务预算的贯彻执行落到实处,否则就会出现边执行预算边调整预算,形成“年度预算,预算一年”的尴尬局面,年初预算几经调整后变成了年终决算,这是预算编制和执行最致命的问题。财务预算考核必须落实到具体的中心、部门和责任人,否则财务预算的考核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以企业战略目标为中心,对一定时期内资金运动所作的具体安排,这就是企业财务预算。资金运动包括企业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和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
财务预算的特点包括:不确定性、相对稳定性、全面性和系统性。因为企业财务预算是通过预测完成的,所以它有不确定性;财务预算是在认真分析各环境因素和企业内部因素后制定的,因此,它具有相对稳定性。财务预算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其原因是能够很好的为企业决策服务的。
二、财务预算管理的含义
企业管理系统包括财务预算管理,并且在管理系统中处于关键的地位。财务预算管理是一种机制,主要表现在计划、协调、控制、激励和评价生产经营活动;同时,它也是一种有效管理方式,体现在预期和控制投融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未来情况。依赖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同时认真执行和贯彻制度,才能够顺利完成企业战略目标。
三、影响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执行力的因素
根据调查得出:大多数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效果不明显甚至不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造成这种结果的因素有: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较差导致缺乏执行力;环境和技术的不客观不完善。下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财务预算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问题,执行力差
第一,企业财务预算只满足目前短暂的目标,忽略长远的目标,只注重眼前而忽略长远的利益。同时,企业财务预算不能与企业战略目标相匹配。这样的话,各期所制定的企业财务预算不能够很好地贯穿和连接,每期的预算差距大,很难执行。
第二,缺乏弹性。许多企业依旧选择传统的固定预算和定期预算的方法进行编制,预算主要包括业务预算、资本支出预算和企业财务预算。并且大多数企业选择的是静态预算编制,所谓的静态预算指标指的是整个执行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预算指标与结果进行对比,此方法只适用于一些小型的企业,因为他们的业务量偏少,波动小。若用于波动比较大的企业,此方法表现出盲目性、滞后性和缺乏弹性,同时不能作为考核职工的基准。
第三,忽视资金效率。业务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是大多数企业编制财务预算的基础。忽略了资金效率,只是一味的关注费用预算和资金支出安排。这样的话,会加大财务风险。
第四,企业内部没有完整的组织机构。有的企业专门规定:预算管理由财务部门负责,但是仅仅依赖于财务部门会减低预算的可靠性和权威性,从而影响财务预算的执行,没办法达到预期的目标。
第五,忽视外部环境的影响。内部因素成为企业财务预算分析的主要因素,从而忽视了外部环境也会对其造成影响。面对客观环境,只是凭借经验揣摩和预测。这样,所编制的预算不能符合外部环境,导致在企业中难以实施。因此,企业应详尽调研和预测外部环境。
(二)环境和技术因素影响财务预算的执行力
第一,我国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不具有权威性,主要原因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具备有效性;第二,高层部门或者领导参与程度低;第三,对开展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意识薄弱,认为有没有没什么差别。这样的话,有关编制财务预算的工作,全部都交给财会部门或预算小组完成。因此,企业财务预算的控制难以有效实施。
第二,目前,计算和控制成本时,大多数企业使用制造成本法,这是一种传统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对预算管理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它仍不能有效地控制未来成本。现在,有的企业采用了变动成本法,这是一种新方法,对控制未来成本具有较好的效果。虽具有成熟的理论,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够广泛的应用,比如管理者的认识或员工的素质。
第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监督与考核。对于财务预算管理,一些企业虽然制定了相关的文件和考核制度,但不按照所写的执行,不能够严肃的对待预算,这严重影响预算管理执行力。有的单位是缺乏对执行过程的监督和对执行结果的考查,严重影响企业财务预算的执行力。
四、加强企业财务预算执行力的措施
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执行力的方法包括几个方面:完善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对预算管理进行有效监督与考核。
(一)完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组织机构
企业需根据相关的政策,建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目的是要形成内部约束机制。比如,在高层,企业应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预算管理的具体工作,提高对财务预算管理的认识,加强预算管理执行的力度。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贯穿于工程中的每一项。因此,对于预算管理,全体员工都有参与。调动各个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就能够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的执行力。
财务预算跟传统的年度经营计划、战略规划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财务预算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制度之一。在施工企业,财务预算作为企业管理的基本制度之一,是企业风险规避和健康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保障,应该得到重视,因此各企业特别是施工企业都需要努力提高财务预算的有效性,从而让财务预算真正为企业发展发挥正面的作用。
二、施工企业财务预算现状
因相关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员工们参与的积极性也跟不上,导致目前很多施工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离预期的效果有一定的差距,从而导致对财务预算管理之后的执行能力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实际工作中,施工企业财务预算的管理主要存在下列问题:1.财务预算的管理工作人员配备不足,财务预算缺乏灵活性。目前,在我国的企业中,特别是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很多员工根本不能参与到企业预算管理中来,甚至没有这个概念。很多企业的员工认为,财务预算管理只是公司的财务工作,只要不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就认为财务管理跟自己毫无关系,这样单靠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制定出来的财务预算并非建立在相对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不能客观真实的反应公司的状况,也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财务预算管理之所以存在以上现象,与我国施工企业中相关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关,很多施工企业的领导不仅仅不重视,甚至自己对财务预算管理的概念都是模糊的,这不得不令人担忧。2.财务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没得到合理设置。“财务预算缺乏弹性是由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尚未具备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到财务预算工作中去,目前各类建筑施工企业的预算管理现状并不乐观。在预算编制方式方法的选择上,大多数施工企业对支出预算、财务预算等仍采用传统的定期预算方法编制。但是,当企业的价格、成本等因素有一定的变动时,静态预算指标的弹性就会相对减少,这基本上失去了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参考价值。”[1]3.财务预算管理对考核和监督没有建立有效的措施和机制。企业财务预算如果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重视考核和奖惩,考核和奖惩对企业的财务预算结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现在,虽然大多数建筑施工类的企业对财务预算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问题依然是存在的,主要问题涉及以下两点,首先是不能将考核与财务预算的定期编制同时重视起来,这样导致财务预算文件既缺乏实施的可行性,且不能够得到企业各部门的重视,另外也影响员工对预算文件的重视及完成目标的动力。其次,企业对财务预算的考核和奖惩没有相对明晰的制度和严格的规定,在考核的过程中,难免责任单位往往喜欢过多地强调客观因素,而考核单位又过多地掺杂主管因素,这使考核工作不能落到实处,流于形式,从而使财务预算对实践工作的促进作用降低了。
三、几种财务预算措施有效性的探讨
(一)对财务预算要进行科学编排
在施工企业中,完成财务预算的编制工作必须要严格以市场为导向,还要配合考虑对有企业影响的外部因素,然而,在财务预算的过程中务必把握好下面几个问题:第一,财务工作进行期间,为了保障做好相关资源的配置,相关人员的配备,确保工作完成并能与其他部门工作相融合,必须对合同量进行预测与估计。财务预算必须杜绝经验主义,必须以真实数据为基础展开工作。第二,财务预算不能过于机械,要保持一定的弹性,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这种弹性更有必要。一个企业多少会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各种各样的外界因素是绝对不能完全预估的,只有保留一定的空间,才能够使预算真正得到落实,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完成,并及时得到盈亏方面的核算。
(二)尽量完善财务预算的组织机构
任何一项工作的完成,都离不开好的人员配备,一个相对完善的组织机构的组建是提高财务预算有效性的首要条件。施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设置预算工作组,工作组对具体的财务预算全面编制和负责执行。另外,施工企业也可结合企业不同时期的目标进行综合设定,这样,预算编制的步骤与方法就会更具有针对性。
(三)财务预算要具有灵活性
考虑到施工企业的特殊性,财务预算工作一定要灵活控制。根据施工企业的实践特点来看,财务预算的控制要达到一定的水平,除了项目经理需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以外,施工现场的各方参与人员也应该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并需要不断巩固加强,使得工程成本得到合理的控制。另外,施工的各个环节中都可能发生各种各样不可预见情况,主要问题集中在工程变更(例如工程总量及施工设计图纸参数的变更),除了以上因素外,预算还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预算取值和实际取值之间产生一定的差异,在这样的情况下,预算过程中重视对偏差值的有效合理地调整,才能够提高财务预算的有效性。在预算过程中对偏差值有效调整的方法有:可以由工程项目的负责人直接针对财务预算的取值与实际取值之间的差异进行调整,但必须规定一定的偏差范围之内;超过允许的偏差范围的情况,实际取值与财务预算取值之间的差异,就需要上级财务管理机构作出批准。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站在财务预算控制的立场上来说,施工企业另外还需要特别关注企业对资金占用成本的强化,要杜绝因为财务预算安排滞后等因素而对生产经营产生的不良影响,确有需要的时候,筹资预算的编制工作,可以另外安排时间、人员,单独进行,从而使施工企业的资金利用率得到有效的提升,所以,保持财务预算的灵活性是非常重要的。
一、施工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纵观我国企业运行的历史和现实情况,施工企业正逐步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财务预算管理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方法之一,在施工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对财务预算管理整体认识不足。结合我国施工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实际,一方面,预算管理重形式、轻实践的现象较为普遍,财务部门负责汇总各部门财务预算,而大家认识不到执行预算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参与这一关键点;另一方面,企业财务预算的编制是以企业经营活动为控制内容,企业预算的执行要强调以过程控制为主,而不只是财务部门执行预算的审批与控制。财务预算管理落实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和预算的权威性有很大影响。[2]
(2)财务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预算编制质量不高。首先,企业编制财务预算往往只局限于自身发展状况,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导致整个预算体系与现实不适应。其次,预算的编制没有客观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的变化,没有将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结果导致预算指标及数值不够先进合理,要么难以达到,挫伤各职能部门管理者的积极性,要么易于完成,不能充分挖掘建筑施工企业的潜力,[3]预算编制质量不高。
(3)预算执行不到位。纵观施工企业财务预算始终,导致预算执行不到位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一是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重编制,轻执行的现象,造成编制的预算与执行结果偏差较大。二是对当前施工企业来说,受往来单位急需材料、工程项目临时情况和预算指标滞后性的影响,财务预算未能在有效时间内做出调整,公司领导、分公司经理有时会因考虑企业整体利益而使得部分单位不能按预算执行。
(4)对预算的执行情况没有系统的考评与激励。目前,施工企业存在对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只是简单地与预算值进行比较、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考评与激励措施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严重制约着企业预算目标的贯彻执行。另外,考评结果的奖惩体系没有落实到相关责任人,无关痛痒的局面使得施工企业不能从实质上改善在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净现金流出、大额计划超预算和部分单位超支等问题。
二、细化施工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相关措施
施工企业的战略管理、战略规划及经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系统全面的财务预算管理的措施和方法。下面就当下施工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细化财务预算管理进行阐述。
(1)树立正确的财务预算意识,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一方面,重视对各部门预算人员业务的培训,规范统一的财务预算办法,培养正确的财务预算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将完善财务预算管理的措施和方法落实到位,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另一方面,按照加强财务监督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的要求,成立财务预算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施工企业财务预算的编制、审核、汇总及报送工作,组织下达财务预算,监督企业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制订企业财务预算调整方案,协调解决施工企业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有关问题,分析和考核施工企业内部各业务机构及所属子企业财务预算完成情况等。[4]
(2)遵循科学的预算编制程序和方法,合理编制财务预算。为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制,建筑施工企业预算编制首先应以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为基础,正确分析判断市场形势和政策走向,科学预测月度和年度经营目标,合理配置内部资源,实行总量平衡和控制。其次,财务预算指标和数值的确定应结合本企业发展实际,做好事前调查、询问,事中控制、调整,尽可能地将可变因素概括在内,减小预算数与实际发生数的偏差,保障财务预算的合理性、可靠性和有效完成,提高财务预算编制质量。
(3)建立财务预算控制新秩序,严格执行预算。鉴于施工企业财务预算执行不到位的现实情况,一是资金支付严格按照“无预算不支出”、“无预算不审批”的原则进行。资金支付顺序按照上旬支付税费、社会保险等费用;中旬支付工资、材料及工程、劳务等费用;下旬支付零星材料、费用等支出。通过严格执行预算方案,确保企业财务预算目标的实现。二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及时预见追加材料、急需大额支付等临时情况,在规定时间内调整财务预算,避免出现预算外和超预算资金支付。
(4)与绩效管理相结合,建立健全考核与激励机制。为了确保财务预算各项指标的完成,根据各责任部门对预算的执行结果,将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实施过程和结果纳入企业各单位绩效评价体系,与经营管理者年薪和职工工资总额挂钩,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预算执行流于形式,提高各责任部门和相关人员执行预算的积极性,达到预算管理的目的。具体可从预算管理工作(组织、制度、网络系统建设、预算管理基础工作、预算编制上报工作、预算执行控制工作、预算管理工作分析考评)和预算指标完成情况(收入、利润、四金占用、现金净流量)两方面进行考评。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4-0000-01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管理能够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也能够提高财务资金的利用率。在开展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各项制度的落实,并不断提高管理的质量以及水平,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廉政建设,这样才能保证预算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性。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意义
财务预算计划由各分支部门的财务预算计划组成,从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到考核环节都离不开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协作配合。因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有利于各部门制定相辅相成的工作目标,从而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整体工作目标的实现。对各部门或部门人员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是财务预算管理的最后环节。通过考核预算的执行情况,单位对严格执行预算的部门或个人给予其应得的奖励,而对于无视预算计划的责任人员给予相应的惩罚。这种奖惩机制有利于规范干部职工的日常工作行为,督促干部职工自觉参与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预算管理要求单位内部的各项财政支出必须事先纳入预算计划,并严格按照预算的额度进行支出,这种管理体制有利于防范个人贪污浪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行为,有利于保护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问题
(一)财务预算管理的意识淡薄
当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的预算管理工作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对预算机制的认知严重不足,相关工作人员对于预算管理工作的参与度低下,又由于现在采取的预算方法十分单一,进行预算的编制时并未对有效性进行深入的研究,造成财务的预算极度不合理,有些单位的财务预算与管理根本就是徒有其表,没有任何实际作用。另外,不少行政事业单位都觉得预算与相应的管理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与其他部门没有关系,可是财务部门对单位的其他部门运行机制了解甚少,从而造成了预算编制形同虚设,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事业单位的真正收益。
(二)财务预算监督机制缺失
行政事业单位的属性决定了它的具体预算管理目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不能得到有效执行的根本原因在于,单位内部并未建立起科学完整的预算执行审核制度,监督以及控制机制严重缺失。因为内部的监督机制缺失,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的忽视,造成了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出了预算管理的有关制度,却并未能在实际执行中起到应有的作用。与此同时,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对资金的分配以及利用情况没有科学的监督以及约束制度,造成国家资金被随意的使用,甚至出现任意支用的现象,导致资金出现缺口。
(三)财务预算编制水平低下
现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财务预算编制还都是财务部门负责,由于编制的时间要求很严格、数据过多、周期过短,不少的预算编制敷衍了事、内容根本不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其实只是在去年同期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修改而已,根本没有针对全年的资金收支有完整的规划,没有考虑到单位的真实业务水平,不少编制项目完全没有实际性和可操作性,造成预算在实际的执行中要不断的进行追加以及调整,降低了财务预算的实效性。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财务预算管理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的全体干部职工是单位的主体,其财务预算管理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因而,要大力强化全体干部职工的财务预算管理意识。其一,要在单位内部宣传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从根本上强化干部职工的财务预算管理意识。其二,要着重做好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的思想工作,利用他们自身的权力和影响力确保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实行。此外,还要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确保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二)提高财务管理素质水平
要从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两个层面切实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从职业道德素质层面来看,要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保证财务人员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在遵守国家相关财经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财务工作。从业务素质层面来看,相关财政部门要经常组织各单位的在职财务管理人员系统学习《会计法》、《预算法》以及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等,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及时更新法律知识和全面理解相关法律提供条件。此外,财务管理人员要自觉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全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水平。
(三)编制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
编制出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不仅能够保障财务预算得以顺利的执行,而且有利于财务控制工作的实施。财务预算是一项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系统性工作,需要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参与及协调配合,还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合理安排财务预算的编制。另外,要摒弃在上年预算的基础上进行简单调整的“基数预算”编制方法,全面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方法,确保编制出的预算与实际情况相符。最后,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推行复式预算管理方法,将预算收支分类后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中记录本年度可能发生的收支金额,并保证特定的预算支出有特定的预算收入与之相对应,切实提高预算的可执行性。
四、结束语
财务预算的执行是财务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行政事业单位要避免财务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分离或脱节。财务预算管理部门在编制出整个单位的总体预算后应将各预算指标在不同职能部门间进行逐级分解,并将预算的执行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行政的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需要充分的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体现市场经济的发展的特点,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带动财务管理工作能够获得新的进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