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信息化调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加强领导,不断突出督查工作地位
一是领导关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市长韩学键在市政府常务会和市长办公会上多次强调,一名领导干部对督查工作重视与否,抓落实的力度大与小,不仅是对其工作能力的检验,也是对其党性的重要考验。常务副市长韩冬炎要求督查工作人员必须列席市政府常务会和市长办公会,市政府主要领导调研、现场办公等活动,督查室都要派人参加,随时掌握市政府工作重点,使督查工作有的放矢。在日常工作中,市政府主要领导非常关注督查工作,时时想督查,处处用督查,还亲自给督查室出题目、压担子,极大地鼓舞了督查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做好督查工作的信心。二是扩大影响,树立督查工作权威。去年“两会”召开后,市政府立即组织召开了全市政府系统督查工作会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席,市委常委、副市长周山同志在会上强调,要建立督查考核机制,把督查工作事项落实的好坏,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重要内容,作为组织部门选用干部时的要件之(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一。市政府要进一步树立督查工作的权威性,对督查室要赋予一定的权力,给督查工作撑腰。三是升格增编,提高督查工作地位。去年五月,市编委会决定,督查室由正科级升格为副处级机构,在市直机关编制相当紧缺的情况下,增加两个编制,配备了精干力量。同时,经市委组织部批准,督查室还增加了两个正科级干部职数,为督查工作高效运行提供了组织和人力保证。
二、拓宽思路,不断创新督查工作方法
一是及时捕捉信息,超前督查。将群众反映的热点和一些苗头性问题以及在政府各种会议上或领导的各种活动中发现的新动议,或通过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和兼职督查信息员了解到的最新动态,纳入督查范围,提前督办,快督快办。大庆市存在化工产品南北差价问题,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部分地方企业的发展。在一次会议上,督查室听到市领导在议题之外问了这件事,便立即下发督查通知单,快速形成督查调研报告《我市化工产品为何存在南北差价问题》,引起了领导重视。市委书记盖如垠作了重要批示:“请石化总厂、石化公司领导认真研究,从保护地方企业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尽快解决化工产品南北差价问题”。使这一问题很快得到妥善解决。二是针对难点问题,反复督查。几年来,大庆市特别注重解决城市弱势群体生活保障问题,但解决这一问题量多、面广、难度大,给督查工作提出(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了更高的要求。督查室经过反复督查,走访居民群众,调查了解城市弱势群体情况,撰写了长篇督查调研报告《让我们共同感受阳光》,全文刊发在《大庆日报》和《奋斗》杂志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都作了重要批示,对督查室工作提出了表扬。经市政府常务会研究决定,提高了低保标准,由过去最低143元/人,提高到195元/人。三是区分事项性质,重点督查。对全年的督查事项性质进行归类,使督查人员对工作的轻重缓急做到心中有数。在全面督查的基础上,对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实施重点督查。把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两会”通过的65件大事实事和《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60项重点工作以及上级领导批示件等,全部纳入重点督查范围,认真研究,扎实推进,一督到底,务求实效。四是围绕全局问题,联合督查。大庆有近400万平方米房屋建筑占压油气管线,是油田和城市安全的重大隐患,直接危及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此,国务院联合检查组曾下过限期整改通知书。市委、市政府把解决这一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督查室按照市领导批示,会同市城管局、房管办和各大企业,对占压油田管线的违章建筑物进行了联合调查摸底,下发督查通知单,先行拆除了危险性较大的建筑物,对其他违章建筑下发了限期拆除通知书。截止目前,全市拆除占压油田管线的违章建筑物近30万平方米,计划在2005年底全部拆除。
三、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断硬化督查工作手段
一是在全市办公系统内率先在互联网上开设督查专栏。不定期地向社会公布全年以及近期督查工作重点、督查反馈与落实情况,并设专人进行更新信息,接收市民的查询,在网络上构筑一座政府与市民交流的桥梁,让市民及时(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准确地了解政府工作动态,监督政府工作。二是在内网上建立通道。随时传递督查事项的分解立项、目标责任等重点督查工作以及督查通知、答复反馈、办理意见等,供领导和有关工作人员查询,实现网上传输。三是健全督查网络。针对计算机网络的特点,重新更新了督查网络,开通网上督查工作的联系点,对全市热线电话予以整合,整合后的热线咨询、举报和投诉情况,以及涉及相关部门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落实情况,政府督查室都能通过网络随时进行监督,为进一步做好督查工作提供了保障,加快了督查工作信息化的进程,提高了督查工作的时效。
2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该规划显示,我国物联网产业目前已经初具基础,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目前,我国物联网在安防、电力、交通、物流、医疗、环保等领域已经得到应用,且应用模式正日趋成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10年物联网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元。工信部预测2015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预计未来5年CAGR(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易观国际数据表明,2010年物联网在安防、交通、电力和物流领域的市场规模分别为600亿元、300亿元、280亿元和150亿元,预计到2015年将分别增加到1500亿元、1000亿元、1100亿元和650亿元。
种种迹象和预测表明,“十二五”时期将成为我国物联网由起步发展进入规模发展的新阶段。这一新阶段的重要特征在于物联网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不再仅仅依靠政府的大力投资,而是更多地依赖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应用驱动将成为“十二五”物联网发展的主旋律。
来源:中国永州新闻网
2012年建筑节能人才需求翻番
随着国家大力推广和宣传环保理念,强制推行建筑环保和建筑节能,我国环保产业正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尤其是“绿色节能建筑行动方案”即将出台,将带动相关产业的人员需求。目前已经有大量建筑企业在招聘职位时标明需要具备“环保建筑”或“绿色建筑”等相关从业背景。
建筑英才网数据显示,2011年,建筑材料工程师、节能环保工程师、智能楼宇管理师和环境工程师等节能环保相关职位招聘需求上升约50%。2012年1月的招聘会上,环境工程师的招聘需求较去年同期上涨了169.2%;节能环保工程师的招聘需求较2011年同期上涨113.6%;建筑材料工程师的招聘需求较2011年同期上涨77.6%;智能楼宇管理师的涨幅为66.7%。这些职位的大幅上涨,也表明2012年建筑节能环保人才将会是招聘的热门。除此之外,固废技术工程师、环境损害控制与监测等相关职位较2011年同期也有较大的增长,可以预见在2012年这些职位的招聘需求都将有翻番的涨幅。 来源:《房地产时报》
2012年高科技人才需求大涨
《2011中国企业招聘现状调研报告》显示,2012年高科技行业人才需求将大幅增长,较2011年增加近2.3倍,增幅位于各行业之首。该报告是由人力资源机构CHINAHRKEY对全国167家企业调研后得出的结果。
报告显示,2012年企业最急需的职位是技术类,占比33%;其次是生产类、管理类和营销类职位。尽管高科技行业在2011年受金融市场及各方面政策的影响较多,其整体招聘总人数略低于2010年,但预计2012年招聘需求将大幅反弹。至于原因,人力资源分析师张伟认为,一方面,高科技行业本身发展迅速,新形式新产品层出不穷;另一方面,一些传统企业也新增了高科技需求。
由于高科技企业的从业者多为年轻人,他们十分重视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机会,而高科技企业普遍加班多、压力大,因此流动性较大。对高科技企业而言,关注员工健康、生活和提供更多学习培训机会等,正成为能否打好人才保卫攻防战的重要条件。
来源:《新闻晚报》
人才招聘市场的新动向:
求职者可用手机找工作
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全面推出手机客户端是顺势而为,各大门户和行业网站为满足高速增长的手机用户需求,纷纷推出自己的手机应用,抢占移动市场份额,来持续保持现有的领先位置。
人才网站手机客户端的推出让找工作变得更轻松、更方便。智联招聘、51job、中华英才等主流人才网站都已经推出了自己的手机客户端应用,而各个地方人才网站也相继推出了针对本地求职的手机客户端。据了解,目前大部分人才网站的手机客户端都可以支持iPhone、Andiord版、wap版等,均用免费下载的模式快速抢占手机市场。
纵观现在的主流人才网手机客户端,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这三个人才招聘网站相对于职场白领、社会人员等普通求职者比较适用,58同城、赶集网等分类信息网站的手机应用则略显简单,百伯人才最适合大学生,而高端行业人才则可以关注行业或地区的人才网手机应用,手机找工作将成为未来人才招聘市场的主流发展方向之一。 来源:千龙网
北京:“十二五”期间金融界
发展规划出台 业内人才
需求量大爆发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金融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北京金融业的发展重点,要以推动首都金融科学发展为主题,努力使北京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城市框架,加强培养金融业高端人才,加快推进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到“十二五”末期,力争在北京形成若干个万亿元级别和千亿元级别的交易所。
随着这一规划的明确,有人力资源专家预测,北京将领先于全国其他城市,金融界人才需求率先开始大爆发,不用多久,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全国城市金融界都将掀起人才的争夺战。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人才
需求热点 各类人才
需求喊“渴”
《广西“十二五”人才开发目录》显示,进入“十二五”时期,广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重点产业快速扩张,使人才需求量逐年放大,总体需求旺盛。
“十二五”时期,广西各地人才需求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北部湾经济区及桂中地区成为需求的热点地区。高层次人才需求量明显放大,需求也更为急切,成为人才需求的热点和重点。同时,部分领域人才需求存在难点,人才供求存在结构性矛盾,高学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紧缺等问题,需引起各方高度重视。
2017乡镇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1】 党的十报告全篇提及城镇化多达七次,并首次将城镇化上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为进一步落实中央精神,推进衡阳城镇化发展,十二届省人大代表石鼓区小组一行深入石鼓区角山乡,就角山乡小城镇发展这一命题,采取问卷调查、走访调查、网络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了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乡(街道)干部、居民群众代表的意见和建议,积累了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撰写了角山乡小城镇建设的调研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石鼓区及角山乡基本情况
石鼓区现辖2个乡、7个街道(其中金源街道属松木工业园区),总面积1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59万人。作为石鼓区两个乡之一的角山乡,位于湖南省衡阳市西北部,东接松木、黄沙湾,南依蒸水,西连蒸湘区呆鹰岭镇,北靠衡阳县潮江乡,现辖杨岭、茅茶亭、旭东、三星、五星、角山、杨泗、云山、莲花、银杯等10个行政村,总面积约34.88平方公里,总人口1.97万人。
二、角山乡小城镇建设现状
近年来,石鼓区按照“南优北拓,城乡一体”和“一轴两翼”的区域发展思路,十分重视角山片区的开发建设。在区“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七大功能分区”(蒸水以南传统商贸区、蒸水北岸特色商业区、合江套新兴商业中心区、蔡伦大道沿线新型服务业区、火车北站物流区、角山都市农业区、松木精品工业区)中,角山片区被定位为都市农业区,拟以特色三星蔬菜基地为支撑,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盘活角山小城镇周边土地,把角山乡建设成为“衡阳的菜篮子,石鼓的后花园”,打造特色宜居卫星城镇。通过近三年的努力,目前角山片区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交通更为便捷。衡角公路纵贯南北,衡邵高速公路和在建的内环西路横穿东西,南岳高速、蔡伦大道纵横交错,乡村组道路均已硬化且形成网络。供电供水更有保障。电网改造已完成,220千伏衡阳变电站在角山乡建成并投入使用;集中供水具备条件,探明地下水储存丰富,日供水能力在1万吨以上。城镇功能更加完善。乡政务大厅、中心卫生院、中心学校、中心幼儿园、综合文化站、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下一步,还将建设广场、公园、给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
三、角山乡小城镇发展优势
(一)有优越的区位优势。角山乡小城镇毗邻城区,它距衡阳市中心城区仅6公里,距离投资120亿元的商贸物流航母---华耀城不到5公里,距离衡邵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出口不到4公里,距离华源、中湘等大型专业市场不到6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越,上北下南、东来西去都很方便、快捷,可以建成衡阳最具潜力的卫星小城镇
(二)有良好的环境优势。角山乡依山畔水,森林资源储备丰富,植被丰茂,蒸水河、杉旭河穿乡而过,水资源充足,自然地形地貌保护完好,远离工业园区,位于中心城区边郊,既无污染,又无喧闹,实属适宜家居的一方风水宝地。
(三)有殷实的产业优势。2010年,三星蔬菜基地进入衡阳市蔬菜基地项目笼子。三年来,三星蔬菜基地按照“一村一品、一线一品、一方一品”的发展思路,朝着“全国一流、万亩连片无公害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的目标,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三星蔬菜基地现已发展成为全市规模最大、品种最多、品质最好的蔬菜基地。蔬菜种植面积达4887亩,核心示范区连片蔬菜种植面积达2800余亩,建设蔬菜单体大棚600个,连栋大棚43500平方米,年产各种反季节蔬菜8000余吨,引进了领军现代农业、乐富蔬菜等14家现代农业企业,华桂、君玲等2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三星等于放心”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特别是经营元宵、粽子及月饼等传统土特产品的君玲食品有限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湘南市场第一,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
(四)有明显的规划优势。根据衡阳市最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衡邵高速公路以南区域已规划为城市拓展区。这必将极力推动石鼓区现代商贸、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并为角山乡的小城镇建设提供绝佳契机,加速融城步伐。衡邵高速公路以北区域则适宜发展蔬菜生产、牲猪和水产养殖等现代都市农业,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坚实后盾。衡阳市“十二五”规划和石鼓区“南优北拓”发展战略也明确提出,要将角山乡的水、电、路、气统一纳入规划,届时角山小城镇基础设施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五)有突出的商贸物流优势。当前,石鼓区项目建设来势较好,区域布局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比如投资120亿元的华耀城项目将打造成一个辐射湘南、粤北、桂东、赣西的现代商贸物流基地,项目现已动工建设,计划在5年内建成;投资12亿元的集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崇盛国际中心项目已破土动工,将于2017年建成。这些大型现代商贸物流项目为角山乡未来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崭新的机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角山乡位于3条高速公路出口处,并且紧邻华源建材装修市场、中湘机电市场、五一批发市场,发展商贸物流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镇规划滞后。角山小城镇既没有总体发展规划,又没有控制性详规,在建设过程中也对规划不够重视,先建设后规划、边建设边规划等情况时有发生。虽然2011年,角山乡就开始着手制订小城镇建设规划,但因规划设计经费过高(达到15万元/平方公里)等原因,至今仍未出台,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居民建房的自发性较为普遍,集体建设的随意性较为突出,使小城镇的总体布局愈加凌乱、无序。规划滞后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群众对小城镇投资置业的积极性。
(二)基础设施不全。2012年,投资建设和完善了1个集镇农贸市场、1个公办中心幼儿园、1个综合文化站、1个居民集中建房示范点等基础设施。但是,城镇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垃圾处理、防灾减灾、公共绿地等基础设施明显滞后,导致有条件的农民不愿意到小城镇居住,小城镇人气无法聚集。
(三)产业支撑不够。三星蔬菜基地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基地目前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企业不够,产供销产业链还未完全建立,旅游休闲、绿色餐饮等种养殖衍生产业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对繁荣小城镇的贡献非常有限。
(四)资金投入不足。小城镇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尽管近三年区、乡两级政府加大了投入,但区级财政是名副其实的“吃饭财政”,而且投入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和蔬菜基地建设上,开发方面的投入仍然不够。与此同时,角山小城镇还处于一个自我发展阶段,自身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的能力不足,使得角山小城镇开发建设步伐十分缓慢。
五、几点建议
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要加大力度消除瓶颈、突出重点,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
(一)高起点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是龙头。角山小城镇建设必须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既要保证科学性、超前性、发展性,又要因地制宜,突出自身特色。要聘请专业设计机构做控制详规。具体来讲,角山小城镇建设总体布局,从空间分布上,应突出“两点一线”,即以华耀城项目和角山乡政府为点,以衡角公路为轴线;从建设上,应突出发展重点,实行梯次推进,按照“中心城——中心镇”两个层次,统一规划布局,梯度建设,合理确定市区和城镇体系的发展框架,让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使其更好地发挥辐射作用。对小城镇的建设要体现“八个一”目标:即有一条示范街道;有一幢标志性建筑;有一个小型公园广场;有一个高标准住宅小区;有一个水、电、路相配套的产业园区;有一处具有特色的小景点;有一个标准化的学校;有一个规范的农贸市场。政府在财政上应拿出资金扶持小城镇的基础设施投入,同时规划、设计等部门应按最低的收费标准,帮助乡镇进行规划设计。
(二)多元化投入。小城镇建设资金问题是症结,必须实行多渠道投入。政府财政投。区、乡政府要抓住新一轮小城镇建设机遇,积极向上争取国家政策资金,用于完善城镇功能设施。充分整合新农村建设等配套资金,投入到小城镇水、电、路等公共设施建设。积极发挥好该区在村民建房“统规统建”和“统规统建”方面的优惠政策,切实改善设施条件,提升城镇品味。社会资本投。充分盘活土地资源,把那些地段较好的闲置空地、过时建筑物等整合起来,通过运用BT模式吸纳外地、本地投资者,实施以产换资搞建设,以其土地开发权为回报来招商引资开发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实行以地生财,做好土地文章。金融信贷投。努力争取国债、政府贷款贴息补助等扶持政策,通过建立城镇建设投资公司,向农民及农村非农业企业发行城镇建设证券等方式吸纳资金,逐步解决小城镇建设项目的资金瓶颈问题。
(三)全方位建设。扩大招商引资。政府要尽快出台小城镇建设规划,策划小城镇建设项目,包装闲置市场资产,积极参加招商活动,借助招商联络点、互联网等平台,引进商家打造商贸或加工业中心,在实现经营业态升级的同时盘活闲置资产,提升经营效益。优化投资环境。对在沿街老房内随意乱建,不批先建的违建户,不能以罚代批。要以集中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建立有关规章制度,加大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法规的宣传力度,并严格管理,营造良好的环境。另外,精简、规范和取消一些行政收费项目和审批事项,实行费用包干,政府、“一站式”办理制和集中审批的办法。凸显地域特色。经济发展是城镇发展的基础,特色经济是城镇建设的动力源泉。角山乡小城镇建设要按照“衡阳市的菜篮子,石鼓区的后花园”的思路,以三星蔬菜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和培育龙头企业,围绕蔬菜生产,建设好角山乡农产品交易市场,狠抓农产品精加工、深加工、贮藏、包装;形成龙头企业联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加、销一条龙生产格局。同时,结合蔬菜种植在抓好休闲农业,不断开发旅游项目,带动城镇第三产业的发展,积聚人气。充分利用角山乡地处城郊结合部、无工业污染和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盘活土地资源,引进一批投资者,将之打造成为具有现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生态宜居型小城镇。
2017乡镇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2】 为有效推进梁集经济建设发展,促进各项工程进度,尽快展现梁集小城镇规划建设的目标。5月15日,梁集镇人大组织了人大代表对梁集镇小城镇规划进行了调研和视察,并召开了座谈会。
一、梁集镇小城镇建设现状及形成原因。
1、现有规划已经严重不适应梁集小城镇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人口的逐步流入,梁集房屋建设一度出现了任其自由发展,一派无序、杂乱、不协调、缺乏科学性之相。再加上原有规划水平较低,缺乏小城镇体系规划和详细规划,跟不上建设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突出表现就是在建筑风格方面出现千户万面的现象,建筑风格和周边的环境不协调,缺乏美感,同时建筑房屋还出现各自为阵,缺乏统一协调。
2、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配套性很差
从调研中看出,当前梁集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但是在道路,污水排放等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落后,有些地方由于下水道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雨天还会出现积水现象,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同时由于居住的相对分散,电网、邮电通信、信息网络等配套设施建设成本提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镇化的推进。
3、粗放建设,房地产发展十分缓慢
由于前期缺乏统一规划,和人们观念落后。目前的房屋建设多沿街建房,呈现商贸和居家相结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调研中还发现有些家庭的住房用地面积严重浪费,土地利用率低,从面积来看已经超出了单纯住房的需要。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的发展,土地面积将会越来越少,土地紧张局面也必将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在这一方面,住宅小区的规划建设就显得举足轻重。纵观全国,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的地方已经出现了房地产开发,发展住宅小区的局面,而这些经验可以借鉴和学习。
二、梁集镇小城镇建设的几点建议。
座谈会上代表们指出:
1、新农村与小集镇建设有机结合。
当前梁集镇新农村安置点选择在刘场组睢魏路以西,既建设了新农村,又壮大了小城镇建设。建设后无论是逢集还是平时,给居民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有机实行了新农村与小城镇的结合。梁集镇是县城的后花园,北边是同益农业示范已初具规模,梁集新农村建设要继续引用自我摸出的拆迁置换的成功模式,同时要有所创新,改变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争取将成功经验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新农村的基础设施药尽快施工,以利于提前投入使用。目前,正在进行新农村农户拆迁安置工作。
2、加快招商引资和工业突破,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小城镇商贸繁荣,推进小城镇建设。
由于宁江工业园和农业园的划出 ,使梁集的工业和农业发展受到了一定性的限制限,所以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工厂落户梁集,使农村居住人口流向小城镇。同时还要发展高效农业,释放农村劳动力人口,把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人力保障。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多,交易的频繁,一方面繁荣了小城镇的商贸,另一方面又会使更多的人口到小城镇寻求机会,产生一个良性的循环,为小城镇发展提供必要保障。
3、重注前期规划设计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吸引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开发。
首先,规划设计是建设好小城镇的前提条件,它有利于协调发展和统筹兼顾,也有利于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经济、发挥小城镇的集聚功能。梁集应依据本地区条件制定出合理的和科学的小城镇战略发展规划,为小城镇发展提供依据,在城镇布局规划、建筑风格、颜色基调等方面都要协调好。
其次,还要加大对道路、电网、信息网络等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吸引房地产开发商到梁集来投资开发,打造一批有特色的精品住宅小区,成为梁集的标志性建筑,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人居居住环境。
4、新农村与省级现代农业综合项目密切结合起来。
首先梁集镇政府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农业开发项目,进行土地综合治理,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利用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实行,有机结合起来。借势使徐州同益农业项目成为省内一流,领跑江苏的示范项目,要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将项目区的功能定位于生态、环保、绿色、有机及循环的现代农业。重点在于发展蔬菜种植和果蔬深加工。
【关键词】高校教师;E―learning;教学模式
一、高校教师对于E―learning教学模式的需求分析
1.关于软硬件与平台的建设问题。过去的十几年中,中国的各级各类高校以极大热情和巨额投资,全力推进建设校园网络建设,管理信息系统连接校园各部门,星罗棋布的网络结点遍布校园建筑物,无线网络扩散至校园各个角落,基于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数字化校园逐渐形成,然而伴随着高校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软硬件基础设施短缺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大部分高校仍然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视为一个单纯技术层面的工作,没有将数字化建设与学校的整体规划与发展密切结合起来。观国内高校,除北大、清华等最著名的高校之外,国内目前真正建立起全校统一的校园信息化管理机制并制订全校性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和策略的高校屈指可数,绝大多数高校的信息化的规划与建设仍然多头分散,缺乏统一思路和机制。这种在管理制度上的缺失直接导致了高校信息化建设在经费预算、规划与发展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进而影响和制约了国内高校整体的信息化水平。
2.关于资源的建设问题。国家及各个地方都在积极进行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但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通过对高校教师的调查分析,在教学中应用的课程网站“缺乏足够的教学资源”,并且目前我国教学资源开发的质量也存在一些问题。开发者许多是闭门造车,各自为政,存在严重的重复建设、数量庞杂、形式不规范、不准确、不开放等现象。
3.关于教师的培训问题。国内多数高校普遍都建立了电教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或类似的服务机构,但随着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电教中心等机构所提供的培训内容和服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高校教师的教学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使得这些机构在教学改革中所起作用的重要性不断衰退,机构的专业职能难以为继,人员结构无法满足信息时代的新要求,且在部分高校,电教中心或教育技术中心已被合并至教务部、网络中心而成为附属机构,其利用新技术来支持和促进教学的角色逐渐减弱,有些甚至被完全取消。这使得高校在基于新技术的教学方法改革和应用上缺乏相应的专业机构和部门的支持,无法向教师们提供专业性的培训和服务。因此,要想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某种新技术工具和方法,学校必须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培训、服务和技术支持体系。
二、推动E-learning教学模式的方法和策略
1.将E-learning纳入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系统地进行建设、应用与推广。一方面,需要加强高校硬件投入和建设;另一方面,提高师生信息素养。除硬件条件限制之外,高校E-learning应用范围很小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师生信息技能的水平还很低,很难在教学中普及使用。因此,学校应该加强教师计算机及网络应用能力的培训,同时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比如利用本校计算机专业的优势,促进教师的技术合作。最后,加强高校决策和管理层对于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2.设计基于校园网的Blended learning教学模式 。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即将传统的面授课堂教学与E-learning有机结合,教师在课程网站上共享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资源,并建立一个大数据量的资源数据库,把原本无序的、零散的知识经过科学的组织模式,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供教师们在教学中参考和应用,实现对知识的高效利用。其次,更正高校教师为进行网络教学改革而改革的动机;再次,努力提高学习者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自我监控能力以及信息的检索、分析、处理能力等。
3.为教师提供持续和多样化的技术支持与培训服务,是推动E-learning的重要保证。集中力量建立了一支专业化的教育技术服务队伍,将现有人员划分为技术支持、教学应用、推广培训三个小组。技术支持小组主要负责平台的日常维护、网页设计和媒体制作;教学应用小组专门从事教学设计、课程建设和教学实验,力图充分发挥中心的优势力量,对教师教学设计方面进行指导;而推广培训小组则主要负责组织培训,小组成员采取院系联络员制度,通过对学校各院系定期或不定期地发放通知,与院系相关人员积极沟通,了解需求,从而设计符合院系自身特色的培训规划方案。
总之,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高校校园网软硬件及平台建设、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以及新的教学模式的变革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各高校应当因时因地因经济状况而异,以确保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赵国栋,王婷婷,阎妍,李志刚.校园信息化应用与发展状况分析―2010年高校信息化调研报告[J].远程教育杂志,2011(6).
2005年5月13日至5月20日,由建设部建筑市场管理司副司长王宁带领的信用体系建设调研小组一行5人,对江苏、上海和安徽等省市信用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走访了南京、常州、张家港、苏州、上海、合肥、六安等地,召开了10次座谈会,分别听取了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建筑施工企业、监理公司、招标机构、信用评估公司等的情况介绍,并实地考察了三地部分省市的招标办和交易中心。通过调研,我们了解了当地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思路、具体做法及进展情况,对目前信用体系建设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和措施进行了探讨,形成了如何进一步推动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思路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三地当地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的进展情况
1、江苏
根据建设部《关于加快建立建筑市场有关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信用档案的通知》,江苏省建设厅制定了《江苏省建筑业企业信用手册管理办法》、《江苏省建筑业企业信用评价记分标准》等规范性文件,并从2002年起,开始在全省建筑业企业(含外省建筑业企业)推行信用手册制度,对全省建筑业企业和在省内施工的外地建筑业企业的经营活动及信用情况进行动态监管。
《信用管理手册》由建筑业企业向相应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领,并由工程所在地建管部门负责记载建筑业企业基本情况、承接工程履约情况以及工程承包期间的市场行为。企业和个人的基本信息以及各类情况通报、处罚及考评结果等信息,通过各地的有形市场和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布。管理部门利用信用体系,为企业对外开拓建筑市场提供信用评价证明材料,实行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与招标投标、资质年检、升降级等挂钩,在投标资格预审中,管理部门要求招标人应对投标人进行不良行为记录查询。
《信用管理手册》实施以来,江苏省每年发放达一万余本。外地进入江苏承接工程的建筑业企业也基本领取了《信用管理手册》。2004年有10家企业因有不良行为记录而受到查处,并在网上公布,个别企业受到了降低资质等级、取消投标资格的处罚。南京、苏州等市还出台了信用评价标准,每年对建筑施工企业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以及企业诚信等进行一次评价。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定期对企业进行抽查,随时记载相应信息,按照百分制综合考评划分不同等级后予以公示。
2、上海
从2002年开始,上海市建委颁布了一系列文件,以建设工程管理为主线,围绕参与各方主体行为的记录、使用、惩戒等三个环节,建立起了信用管理体系。
2004年,上海市开始对勘察、设计、施工、招标、工程监理、造价咨询等单位实行《诚信手册》管理。该手册分书面版本和电子版本两种形式,书面版本由企业保管,电子版本由市和区县管理部门负责管理。
企业在领取《诚信手册》时,其基本信息由管理部门在《诚信手册》上记录。企业在承接工程时,在合同签订后三十天内,持合同和《诚信手册》到相关市或区县管理部门进行经营业绩记录。企业违法建筑市场发承包、安全质量、标准定额、建材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受到行政处罚的,由做出处罚的单位在《诚信手册》上予以记录。
《诚信手册》已经成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企业进行分类管理、资质升级或者增项的依据之一。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对企业资质进行年检时,根据《诚信手册》记录情况,实施“三色通道”制度。2004年,上海市建委对建材供应单位和个人执业资格实行年检时,也开始实施“三色通道”制度。同时,根据《诚信手册》记录的情况,上海市建立了标前提示制度。招标人在对投标人进行资格预审时,管理部门将向招标人提供投标人的信用记录情况。
3、安徽
2003年,安徽省政府做出了《关于加强全省信用建设的决定》(皖政〔2003〕39号),提出建设“信用安徽”。安徽省建设厅为此组织制定了《安徽省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分两个阶段实施全省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即2003年-2004年,重点抓教育宣传、抓标准制定、抓机制假设、抓试点示范,制定相应的推进计划和措施,2005年-2007年,全面开展建筑市场诚信评价和诚信,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并结合信用经济(包括信用担保)、法制经济、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建筑市场有关法律法规,使信用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合肥市依托市建管局信息中心成立了“合肥市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制定了《合肥市建筑市场主题不良行为处理暂行规定》、《合肥市建筑市场责任主题及相关执业人员不良行为标准》及《合肥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巡查实施办法》等,对纳入该市属地管理的建筑企业及项目经理全面实行信用档案和业绩信用登记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了以建管局为主的信用信息监督、管理、体系。
安徽省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有:一是以转变职能为突破口,市场信用建设的基础得到巩固;二是以信息化为手段,充分发挥网络在信息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三是以建立信用体系为抓手,促进了法治与德治同步发展;四是以建立信用奖惩机制为手段,使建筑市场秩序得到规范。
二、三地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1、缺乏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
根据建设部在2002年制定《关于加快建立建筑市场有关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信用档案的通知》,三地都建立了信用信息平台,但三地的信用信息平台或者依附在本单位的政务网上,或者以地方政府的政务网站为平台,相互独立,互不衔接。三地的信用信息平台不能进行有效的衔接,使得信用信息资源不能共享,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造成了地区在信用体系建设上出现了分割局面。因此,十分有必要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
2、信用的信息收集、标准制定、评价结果应用缺乏统一。
目前,我们还没有建立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具体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也没有明确的评价程序,对于谁是评价主体,评价结果如何使用等问题,也没有明确的答案。虽然,三地都对企业和个人不良行为做了规定,但三地制定的不良行为标准各不相同。且不仅仅是省与省的规定不一样,即使是省内,各城市规定的不良行为标准也不统一。同时,三地对收集上来的不良行为的评价方法也不一样。有的地方按照百分制对企业进行打分评级,有的地方对企业按照优秀、优良、合格、不合格进行评价。这就为信用信息的使用带来问题。因为行为标准的不统一,评价结果的不一样,某个地方记录的不良行为,做出的评价,在其他地方可能就会不认可。
3、缺乏必要的法规依据,奖惩措施不能有效实施。
各地方在对企业不良行为记录后,大部分都是采取曝光、与资质资格升级挂钩,进行招投标的标前提示等方式,对失信企业导予以惩戒。但这些惩戒措施还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持和保障。到目前为止,国家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工程建设领域的信用体系建设做出明确的规定,对市场各方主体的失信行为,行政监督机构缺乏相应的监督手段和措施,同时,这些惩戒措施对于失信的建设单位,所起到的惩戒作用仍然很有限。对于守信企业,如何给予奖励,各地方做的也还不够。还没有完全形成“有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社会氛围。
三、进一步推动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思路和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基本形成了如何进一步推动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思路和建议,概括地讲就是:一个总的指导思想,“两条腿”同时行进,三方协调配合,实现四个统一。
1、一个总的指导思想。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良好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要面向市场,加强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诚信管理,提高诚实守信的水平;运用市场机制,强化诚信管理的内部约束和利益激励机制,建立失信约束和惩罚机制;在法律的框架内,建立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的诚信监管保障体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诚信评价体系。
2、“两条腿”同时行进。
就是要同步推进政府对市场主体的守法信用评价和社会中介信用机构的综合评价。
前者是政府主导,以守法为基础,以违法违规行为的行政处罚为记录依据,进行信用评价。具体指标,由建设部统一规定,内容包括对市场主体的违反各类行政法律规定的强制义务的行政处罚记录和刑事犯罪记录。具体操作思路是:(1)先定标准和评价方法。标准内容以建筑市场有关的法律责任为主要依据进行整理、分类,要求简明、科学,且便于理解和操作。对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可有所侧重,如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拖欠、转包、违法分包、挂靠、招投标弄虚作假等。根据责任的轻重设定标准进行评价,可以采用分级办法。(2)开展采集和评价。建设部在现有信息平台基础上,逐步建立可向社会开放的建筑市场守法信用评价网络系统;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采集相关信息,各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在日常处罚决定书生效后,即自行上网申报;逐步实现全国联网,提供网络查询,记录和披露信用情况。
后者是市场主导,以守法,守信(主要指经济信用,包括市场交易信用和合同履行信用),守德(主要指道德、伦理信用),综合实力(主要包括经营、资本、管理、技术等)为基础进行综合评价。具体评价指标由有关协会会同社会中介信用机构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具体操作思路是:(1)由建设部会同有关协会统一指定中介机构,并要求中介机构将其评价内容、标准、方法报政府部门备案。(2)由中介机构会同有关协会,根据社会需要,研究设定标准,建立评价体系,组织开展信用评价,并按照市场需要提供和信用信息。
3、三方协调配合。
就是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评价机构等三方的作用,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推动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和评价机制的建设。参与建立建设领域信用体系三个主体的主要任务是:
(1)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要做几个方面的工作:推动建设领域信用体系的建立,包括制订建设领域信用体系的总体框架、实施方案等;建立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建立采集和整理信用信息的信用信息系统,并向社会公开;组织制定建筑市场各方责任主体的信用标准;建立失信惩戒机制,依法对建筑市场内的失信行为进行相应的惩处;对征信机构、被征信人等参与信用体系建设的行为,如采集信息、使用信息、信用评估等依法实施监管,建立准入和清出机制;与工商、金融、商务等其他部门的信用体系相结合,建立起更加完备的社会信用体系。
(2)行业协会主要做几个方面的工作:参与信用体系的建设,协助政府研究制定信用标准、采集信用信息及参与信用评价,负责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建立行业内部监督和协调机制,建立以会员单位为基础的自律维权的信息平台,加强对信用征信和评估机构的监管;开展建设领域信用体系专题研究,会同有关信用征信和评估机构研究建筑市场各方责任主体的信用标准模型和评价方法,并定期修改完善;开展建设领域信用征信和评估专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考核、认定和监管,保证建设领域信用征信和评估工作的质量。
(3)信用征信和评价机构:加强对建设行业的专题研究,熟悉建筑市场各方责任主体的经营管理运行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领域信用征信和评价的工作思路和模式;接受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监管,在法律法规和政府监督的范围内从事建设领域的信用信息咨询、调查和信用评估等业务;为建设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以及建设行业信用体系与其他领域的信用体系的融合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以便建立全社会信用体系。
4、实现四个统一
(1)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
为确保及时准确的搜集、整理和与社会共享信用信息,充分发挥信用体系的作用,要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系统。完善的信用信息系统是信用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建立建设领域信用体系的基础性工作。在现有信用档案系统的基础上,首先要推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三地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互联互通,构建一个统一的长三角地区信用信息平台。借鉴其经验,可逐步实现京津地区、珠三角地区等区域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待条件成熟时,将其与建设部数据中心相连接,在建设工程信息网上设立信用信息征集、的窗口,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并以点带面逐步实现全国联网。为此,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尽快建立季度统计报表制度,通过企业自行申报和搜集有关政府机关(法院、工商、税务和招投标监管机构等仲裁机构)对建设领域企业的处罚意见,形成基础性信用信息,也为信用等级的评定提供信息保障。要通过建设工程信息网、有形建筑市场交易大厅或新闻媒体企业信用信息,创造诚实守信、失信必惩的良好建筑市场环境,提高整个行业信用水平,推进建设领域信用建设。
(2)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
制定建筑市场责任主体行为信用标准。针对当前建筑市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依据国家有关建筑市场的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政策,本着先易后难、简便易行、科学实用的原则,制定建筑市场行为主体行为的信用标准。重点评价在建设领域内从事建筑活动的企业和执业资格人员的诚信行为。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在执行法定建设程序、招投标交易、合同签订履行、业主工程款支付、农民工工资支付、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应达到的最基本诚信要求。对建设领域的执业资格人员(注册建造师等各类注册人员),也要开展诚信行为的评价。信用标准后,各省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对信用标准进行细化,并制定相应的信用管理办法和失信惩戒办法等。为确保信用标准的推广和尽快实施,保证实施过程中的公正、公平,同时根据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按审批权限安排行业协会或其他相关机构,作好信用信息搜集、整理和建设领域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工作,并将相关信息提交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有关信息平台上向全社会。
(3)统一的信用法规体系。
建立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必须要有法律保证,一方面国家正在有计划地制定颁发全社会信用体系的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如《征信管理条例》等;另一方面,建设系统应出台配套的有关建设领域信用体系相应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使信用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包括对信用信息的采集、整理、应用和,对信用状况的评价,以及对征信机构的管理等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做到有法可依,特别是为了建立健全失信惩戒机制,对存在失信行为的主体进行适当的惩罚,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支持。加快建设系统信用制度建设,也是对各地建设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规范和支持。
(4)统一的信用奖惩机制。
失信惩戒机制是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守信者进行保护,对失信者进行惩罚,发挥社会监督和约束的制度保障。在立法方面,建筑行业的“两法两条例”中虽然对各方主体的市场行为有法律条款和相应的处罚规定,但这些仍不足以对失信行为形成有力的法律规范和约束,同时,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的问题也相当严重,尚未达到违法程度的失信行为得不到相应的惩罚,不讲信用的企业和个人也不能受到社会的谴责和行业的制约,社会信用严重失衡。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建设领域信用信息的管理和使用办法,逐步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对于一般失信行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对其相关负责人员进行强制性的建设法制教育培训,使其懂法、守法;对严重的失信行为,要及时将其违法违规事实书面通知其主管机构及同级纪检、监察部门,提请其主管机构按照管理权限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依法依规给予查处,查处结果限期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反馈。要联合其他行政主管部门,采取社会、行政、经济、法律等综合惩治措施,对有失信行为的企业和人员依法公布、暴光或予以行政处罚、经济制裁,特别恶劣的,要坚决追究失信者法律责任,提高失信成本,使失信者得不偿失。对守信用的企业和个人可在信贷、工商注册、税务、招投标等方面相应予以优先、便利或一定形式的嘉奖,以促使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损的社会局面。
2003年9月,国务院总理对上海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做出批示:“…诚信建设覆盖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涉及法律、制度、道德、管理、服务、信息等许多方面,是一个综合的体系,需要从重点行业、机构和企业的信用建设入手逐步推广,需要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的密切配合和协作,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规…”。批示高度概括地点出了开展诚信体系建设的几个关键环节,建筑行业也正是需要抓紧开展诚信建设的重点行业之一。从三地调研的情况来看,各地均认识到了建立建设领域信用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开展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希望通过我们未来三年的努力,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信用体系建设专题调研组
为加快推进我区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初工作安排,区人大教科文卫工委在区人大常委会____副主任的带领下,就我区档案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实地走访了区档案馆库房、地税城区分局、区法院、澄江街道办事处档案室等相关单位,听取了区档案局有关情况汇报,并召开了座谈会,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情况介绍和建议、意见。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1、建立档案管理机构和工作网络。区档案局于1989年挂牌成立,能够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切实履行档案事业行政管理和档案管理利用两种职能。不断加强档案队伍网络建设,全区机关、乡镇(街道)全部完成了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的编制审查,并成立了相应的档案管理领导小组,明确了分管领导和档案室负责人,使档案管理工作达到了有制度、有人管、有库房、有实体的四有标准。
2、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规范。一是建立了各项制度。区、乡镇(街道)及职能部门都相应建立了有关档案保管、利用、归档、保密等一系列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了档案管理的基本工作要求,确保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二是规范档案管理职责。重新修订了《黄岩区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调整接收档案单位名册,确保馆藏档案资源建设科学合理。全区各相关单位都制定了相应的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各档案馆室的档案人员基本都能认真做好档案的日常收集、整理、管理工作,大多数建档单位能做好档案借阅和利用情况的登记。三是加强考核创建。区档案馆1999年11月即通过省二级档案馆验收;____2年,被台州市档案局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市级示范县;澄江街道被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省级示范乡镇,其综合档案室通过省一级目标认定,其余18个乡镇(街道)机关综合档案室全部通过省二级验收。组织开展档案目标管理认定和重点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十二五”以来,区司法局、公积金管理中心等23家单位通过省级标准认定,7个重点建设项目通过档案专项验收。
3、档案利用工作有所推进。一是档案利用率有所提高。全区民生部门建档率达100%,局、公积金管理中心、就业处等14个涉民单位达到省级以上档案目标管理水平。建立了婚姻、移民等多种民生专业档案的全文数据库和60多个涉民部门的档案目录数据库,实施市、县(区)两级联动,开展“异地查档、跨馆服务”。近三年来,累计接待群众查档3570人次,调阅档案资料4500多卷(册),复印档案资料8000多张,档案联动服务360多人次。二是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区档案馆以开展档案登记备份工作为载体,整合馆藏资源,加快馆藏档案数字化进程,建成了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文件级目录数据达91多万条,馆藏档案全文扫描170多万页。加快了数字档案室建设,特别对涉及民生档案的职能部门信息化工作走在前列,全区共有6个单位建成了省示范数字档案室,36个综合档案室建成了规范化数字档案室,如:城区地税务分局、区法院等单位,进一步开发了档案信息资源,提高了档案的社会利用率,较好地服务了群众。同时还创建了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涉农档案一键共享。
1、档案管理意识不够强。一是部分领导干部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关注。对本职范围内档案工作职责不明确,较少过问档案工作,对有关档案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了解不深,导致许多单位的档案管理问题得不到解决,人、财、物保障不足。二是部分单位之间档案管理工作不平衡。目前,我区的各类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根据业务线上的台帐要求来开展,各级各部门的档案管理标准不统一,档案管理水平高低不均,差距较大。三是档案工作宣传方法较少。由于宣传的活动和载体不多,档案的相关知识和新闻很少出现在各类媒体、简报上,宣传力度不强、氛围不浓。机关干部欠缺档案概念,自觉管理、依法收集的意识比较淡薄,全员参与和支持档案管理的良好氛围尚未形成。
2、档案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一是档案管理组织网络不够健全。据了解,部分单位的档案管理网络没有建立到具体科室和工作岗位,部分村(社区)还未落实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组织网络未能到底到边。二是档案管理队伍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和精力,档案员队伍不稳定,变动频繁,有些单位一两年一换;档案员兼职过多,精力不足;档案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总体不高,档案业务知识培训较少,近几年来特别是针对基层村(社)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指导几乎没有。
3、档案管理硬件建设还难以适应工作需要。随着档案
库存量的急剧增加,馆室紧张、建设简陋的问题在全区各个职能部门都普遍存在,这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全区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库房容量不足。目前区档案馆库存档案已经饱和,收集工作受到影响,全区共有222个进馆单位,尚有86个单位档案未接收进馆;绝大部分机关单位仅接收到八十年代初;半数以上乡镇(街道)六十年代以来的档案至今未接收进馆;据不完全统计,我区到期未接收进馆档案共有40多万卷、近30万件。二是档案馆室建设不规范。有些单位因办公条件限制,无法落实专用档案库室,有些部门档案分散在各职能科室,不符合档案管理要求。三是村(社区)档案室建设滞后。绝大多数行政村和社区的资料保管,多半是凭着村(社区)领导或者会计的个人判断,或者是遇到实际问题后才注意收集,基本未实现集中、规范化管理,档案分散、不健全,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和库室,有些重要资料甚至是由村书记自己保管的,或是分散在各个岗位或工作人员手中。4、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相对滞后。全区绝大部分单位的业务档案数字化工作尚未开展,信息化工作缺乏足够的技术人员支撑,涉及到的硬件、软件及安全维护,需要大量资金,目前我区财政对档案信息化工作投入远不能满足信息化业务开展和信息安全保障。
1、进一步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关注程度。一是要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从人、财、物方面给予保障。二是要切实转变档案管理工作观念。牢固树立档案管理法制观念,加大依法治档力度,从法律层面提高领导干部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关注程度。三是要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宣传。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橱窗、展板、传单、手册、教育基地、学术交流、法律宣传活动等载体和形式,多形式、多载体、多层面地开展档案工作宣传,着力提高全民档案意识。
2、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体系。一要完善档案管理组织网络。区档案局要加强自身建设,密切与基层单位的联系,切实承担起监督指导的重要职能;将网络延伸到基层村(社区),明确各村(社区)的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将他们纳入全区档案管理网络体系中,定期组织培训教育,提高基层档案管理水平;完善各乡镇(街道)和职能部门内部组织网络,档案收集管理职能要明确到具体科室、具体个人,为档案工作全员参与营造氛围,打好基础。二要进一步完善档案工作机制,力争将档案工作纳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智慧档案建设列入《智慧黄岩建设与发展规划(____-2020)》,促进全区档案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三要加快硬件建设步伐。结合各单位办公场所的调整、重建,超前谋划、提前介入,切实做好各类新建档案库室的规划建设工作;改善设备、整合资源,有效缓解现存库室紧张、保管条件差的突出矛盾,对明显不符合档案管理标准的库室,要及时调整修缮,确保档案安全;高度重视基层村、社区档案库室的建设,力争做到全区所有村、社区档案库室全覆盖。四要切实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要加大对全区档案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力度,坚持以人为本,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工作交流,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
一、创新战略管理体系
(一)强化法人治理组织机构的作用
健全完善的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邯钢战略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与法人治理结构相一致,从而建立了以决策层为核心的战略管理机构。(1)股东(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批准公司战略及战略规划方案。(2)董事会作为公司战略管理的决策机构,负责制订公司战略及战略规划方案。(3)战略管理委员会是董事会下设的专门委员会,负责制定战略编制原则、组织评审战略及战略规划草案。(4)战略管理办公室是战略管理日常管理机构。负责制定战略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信息收集、战略分析,起草总体战略、组织职能规划制定,实时监测、评估和改进。(5)各职能战略小组参与总体战略的制定,负责相关信息收集和分析,参与战略研讨,编制和实施推进职能战略规划。
(二)规范制度,全面控制战略管理过程
制定了《战略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对邯钢战略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管理内容和管理流程等做出明确规定。制定《战略管理委员会工作细则》,紧紧围绕影响和制约公司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进行研究,为决策层提供决策参考。
战略制定过程包括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战略分析、战略方案制订、战略方案选择和确定、审议和批准等。(1)信息选择:各职能部门对内外部信息广泛收集,并认真汇总、分析。(2)战略分析:根据公司使命、愿景、价值观和长短期发展方向,采用PEST(宏观环境分析模型)、KSF(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波士顿矩阵、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头脑风暴法等分析工具,组织分析、研讨。(3)方案拟定:召开战略研讨会,制订出战略方案。共同对战略方案进行详细、全面的论证。(4)战略选择:战略管理委员会组织反复修改审定,提出审定意见。董事会确定战略方案,并提交股东批准。
二、运用多种工具和模型,科学地进行战略分析
(一)广泛全面的信息调研
公司积极拓展信息调研渠道,对宏观环境、市场环境、行业环境、竞争环境等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广泛收集和研究。定期编制《决策参考》《邯钢信息》《邯钢简报》《督查专报》《调研报告》等;开展“我为十二五献一计”活动,倡导职工群策群力,建言献策;聘请权威专家,定期(如星期六党校)就宏观经济形势、市场走势、行业发展趋势等进行专题授课和交流。
(二)运用多种工具进行环境分析
在制定公司“十二五”战略时,进行分析。
第一,外部环境分析:运用PEST分析法对宏观环境进行分析,识别出机会和威胁。对政治法律环境因素、宏观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进行分析;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对行业环境进行分析;利用EFE矩阵法,识别出公司当前面临的关键机会和威胁。
通过以上分析,识别出关键机会:01:GDP经济平稳较快发展。02:积极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03:行业进入壁垒提高,新增产能得到严格控制,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04:政府加大对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和技术示范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力度。05:国家提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06:钢铁工业生产技术围绕高附加值产品研发、低碳环保及清洁生产等方向发展。07:钢材需求结构发生重大改变。新兴产业、造船、汽车、铁路等行业钢材需求增高。08:河北钢铁集团成立,为公司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支撑。09:市场缺少冷轧窄钢带、热轧薄板、热轧薄宽钢带等精品钢材。
关键威胁:T1: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人民币适度升值。T2:国家明确提出东北和华北保持现有产能不变。T3:国家对环保、安全卫生和社会责任的要求更加严格、具体。T4:铁矿石谈价能力差,资源量逐年趋紧,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等巨头生产集中度高,处于垄断地位。国内供给能力不足。T5:煤炭等资源短缺,运输等成本加大。T6:国内钢材消费将由高速增长转入低速增长。
第二,用KSF(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对公司内部环境及业务组成进行分析。通过咨询机构评价和内部访谈法的方法,识别出公司关键成功因素为人力资源、装备设备等环节,运用KSF(关键要素分析法),对公司的人力资源、装备设施、信息化、财务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波士顿矩阵分析业务组成;运用IFE矩阵识别出公司内关键的优势和劣势。
通过以下分析,识别出关键优势:S1:能快速掌控现代化设备和技术。S2:良好的融资渠道的融资能力。S3: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管理创新能力。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S4:依托河北钢铁集团优势,拥有稳固的上下游协作关系、采购销售渠道和市场掌控能力,以及海外资源的利用渠道和能力。S5:具备钢铁技术革新和钢铁生产过程的延伸、拓展能力。研发技术、装备等达到国内同类型企业一流水平。S6:整体装备实现了大型化、现代化,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具备了参与高精类产品市场竞争的能力。S7:为循环经济建设积累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基础。S8:与省政府签订《推进邯钢工业区建设框架协议》,并给出一系列优惠政策。
关键劣势:W1:高层次领军人才数量相对较少。W2:在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配置上和宝钢等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W3:无明显的原材料采购地域优势,物流成本较高。W4:营销模式与宝钢比,尚有差距。W5:项目建设和达产达效交叉进行,生产经营、建设发展各项任务繁重。
第三,根据以上分析,利用SWOT矩阵确定邯钢“十二五”战略方案选项。
三、慎地进行战略决策
战略委员会组织公司领导、主要职能部门及外部咨询机构,多次召开各战略方案论证会,拟定了SO、WO、ST、WT等多个战略方案。经公司董事会审议,最终采用SO战略:主业做精、功能拓展。“主业做精、功能拓展”战略,符合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顺应了行业发展规律,支撑了公司的愿景实现,承载了公司的责任和使命,发挥了装备、文化、管理、政府关系等竞争优势,抓住了建筑、机械、汽车、造船、铁路行业发展的大好机会,规避克服了威胁和劣势。
20*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深化之年。一年来,我局始终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综合经济管理职能,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参谋助手和综合协调作用,有效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围绕发展,谋划全局,开展了计划规划的编制和宏观经济运行的预警监测。
1、认真抓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规划,突出科学性。一是及时制订年度计划。年初组织议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0*年度计划”,经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后及时下达,同时加强了对计划实施工作的检查和监督。二是认真编制重大发展规划。加强部门协调,平衡衔接,编制完成了《*湾港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规划》,开展了《*市新农村建设规划》、《*市大中型水库移民经济社会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十一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前期准备工作。三是积极组织规划实施。将“十一五”规划纲要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乡镇进行考核,对规划中的能耗、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和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预期性指标,进行年度分解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实施。
2、及时做好经济运行的预警监测,突出针对性。密切掌握全市经济动态,对国民经济各阶段运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先后完成了第一季度、1-4月、1-5月、上半年、1-8月、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材料和人大汇报材料,剖析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对策和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做好全年经济工作提供决策和建议。特别是在上半年,我局针对重点工程和固定资产投资进展不快的状况,深入分析原因,提出了对策措施,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先后召开了全市重点工程攻坚会议和电力攻坚、工业区进场攻坚等会议,成立专门班子抓落实,有力地推进了经济和社会建设。搜集相关资料,完成《*市产业集群化发展思路和具体工作》、《*、瑞安、温岭经济社会发展横向比较》等材料提交市领导参阅。在分析研究当前经济运行情况的基础上,预测判断全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提出明年工作思路,安排20*年计划指标,着手起草市十四届人大第二次会议发展计划报告。同时坚持定期、定时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和省发改委上报我市经济运行情况,市府每季一次经济运行总体情况,加上专题汇报,市人大专项汇报三次。
3、积极开展影响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调研和政策研究,突出实效性。针对我市“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完成了《关于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加强调控和监管,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等13个全局性发展问题的课题调研报告。《构筑和谐社会要在高起点上建设新农村》和《关于建设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与建议》两个课题分别获*市发改委调研课题一等奖和优秀奖。完成了“关于对瓯江口区域开发建设情况的意见”,分别上报市府、*市发改委建议调整《瓯江口开发建设规划研究》中有关影响*发展的布局、方案和思路,在*市发改委的支持下,*市政府基本采纳了我们的意见。针对我市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现状,研究提出加快发展思路和方案,受到了市政府的采纳,市政府决定抽调人员组成服务业发展办公室,挂靠我局开展工作,起草了《*市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关于实施“退二进三”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关于培育和鼓励企业上市的实施意见(试行)》、《*市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20*年*市服务业工作部门分工》、《*市服务业发展部门工作要求》等一整套方案材料,调查搜集“服务业建设项目”,较好开展了服务业发展的相关前期工作。
(二)引导投向,突出重点,加强了投资的综合管理和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
1、加强基本建设项目综合管理。针对政府投资项目审批不规范、超概算情况严重的状况,我们从规范办事程序着手,加强了管理。一是加强财政性投资项目的规范化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精神,研究起草了《*市政府投资管理实施细则》提供市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并实施。进一步明确了要求,规范了审批,特别是加强了对政府性投资项目投资概算的管理。对城市景观、市民生活和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项目,以论证、调查或其他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努力提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审批效率。切实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服务,推行基建项目立项和核准并联审批制度,对企业投资项目实行核准制或备案制,1-12月项目立项337个,总建筑面积127.69万平方米,总投资41.83亿元,项目备案181个,总建筑面积200.60万平方米,总投资51.39亿元;项目核准15个,总建筑面积72.99万平方米,总投资33.61亿元;全市下达年度计划176个项目;窗口承诺件提前办结率为96.7%。三是牵头组织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项目清理工作。认真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开展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项目专项清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对我市自20*年1月1日以来开工建设的项目、所有在建项目和已审批尚未开工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做好自查工作。
2、狠抓重点建设项目的工程进度。年初编制了“*市20*年度重点建设项目建议表”提交市政府审核。经审核,计划实施重点建设项目37项(其中省、*市重点建设项目5项),总投资1*.9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9.00亿元。积极履行综合管理职能,加强重点工程督查、协调工作。一是积极探索重点工程监管新方法,编制了《*市20*年重点工程建设计划分解表》,将重点工程投资进度考核与形象进度的考核结合起来,切实加强对重点工程执行情况的动态管理。二是加强重点工程动态管理。组织人员经常性深入重点工程建设现场,实地督查核实工程进度,了解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问题和困难,及时向市领导反映问题,提出建议,确保重点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协助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重点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和重点工程建设专题分析会,实现重点工程建设市长督查汇报会、分析协调会制度化,全力为重点工程建设破解难题,排除障碍。全市重点工程总体进展较为顺利,截至12月底,全市在建重点工程共32项累计实现投资额19.17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0.88%,比上年同期增长12.95%。
3、主动开展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制定了20*年*市重大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计划,做好已列入重点工程预备项目名单的35个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建立了20*年招商选资项目库,主动参与招商活动。积极配合做好高速公路复线,*至*第二通道以及*市大门大桥二期(翁垟至万岙高速互通公路建设)工程、*市中心区至*湾港区大道建设工程、*南北通道工程、*湾港区船舶制造基地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多次陪同上级有关领导和专家沿途考察走向、勘探地形、测量,帮助收集资料和协调沿途有关地方之间关系。
(三)积极协调,深入调研,推进了企业改制和上市工作。
积极参与工业企业改制协调会,稳步推进我市农村综合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等重点领域的改革工作。完成了房管局和劳动局下属各1家集体企业的改制工作,参与了乐申鞋厂、五龙控股公司和通用机械厂等3家企业改制。整理我市有关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非公经济发展工作材料向市政协汇报,根据上级文件结合本市实际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拓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的实施意见》。认真做好省中心强镇(柳市、虹桥)调研、申报工作和上市企业资源调查工作。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完成年度工作目标,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全年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投保户达26.6103万户,占我市农户总数的92.6%;能繁母猪保险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4200头任务数,走在全省前列。及时开展受灾理赔工作,确保农户损失得到补偿并及时恢复生产。全年我市经历数次台风影响,两项农村政策性保险共理赔1228.61万元,其中农村住房保险理赔391.19万元,农业保险理赔837.42万元。
(四)依法治价,强化监督,规范了市场价格秩序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
1、加强重要商品、服务收费的价格管理。积极稳妥推进我市供水价格改革,逐步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调整了乐成、虹桥片区的自来水价格和淡溪、十八玍、西山水库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及时落实水资源费的征收,开展了全市供水价格成本监审,促进水利和供水企业健康发展。加强住房价格管理,积极探索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价格管理形式。认真审核了万岙农场康居工程销售价格,及时审定了“交通大厦”、“新世纪花园”、“县浦公寓”等项目的建筑安装工程费,努力规范房地产价格。深化药品价格政策导向,继续分批降低政府定价药品价格。重新公布了我省937种药品最高零售价格和2945个规格的降价药品的价格,并督促各医疗机构认真贯彻执行,切实减轻患者的负担。建立健全价格监测工作制度,充分发挥价格监测预警作用。进一步完善价格监测预警机制,坚持每月两次对8大类54个品种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的监测和分析,尤其是针对下半年以来,受国际市场油价高涨和国内部分生产资料、消费品价格上升影响,我市成品油、液化气、猪肉、食用油等价格持续较快上涨的状况,及时启动价格预警实施预案,密切关注市场物价动态,加强监测分析,第一时间向市领导反馈信息,报告价格上涨原因,提出应对建议,努力确保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2、开展清费治乱减负工作。部署并开展了20*年度收费验审工作,对全市20*年度行政事业性收费、垄断经营性收费以及以收费形式征收的各种基金、集资、附加的近150个执收单位进行全面验审。安排对白蚁防治行业收费进行专项验审,调查了近三年我市白蚁防治总收入、总支出情况,总结出我市白蚁防治收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向上级部门提出规范白蚁防治行业收费管理的建议。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对全市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服务性收费单位的收费许可证进行全面换证。规范和调整了建设、土地、公安、工商、交通、人事和农业等16个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停止执行部分收费项目。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办班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对全市职业学校、公办幼儿园办学成本进行测算,加强收费管理,规范教育收费行为。根据省定价目录和听证办法的要求,先后组织召开了关于制定16路公交车和雁荡山公交车票价听证会,出台了16路公交车收费标准。认真审核了11个强制性培训班收费。
3、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根据省物价局文件精神,联合纠风、教育等部门分别开展春季、秋季教育收费大检查,采取点面结合的形式,重点对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落实情况,高中“三限”政策落实情况,违反自愿原则强制收取服务性费用的行为进行查处,共检查中小学校64所,查出的违价金额达185.84万元,已责令清退91.17万元,立案3起。根据省物价局、省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省人民政府纠风办《关于开展全省涉农价格和收费专项检查的通知》(浙价检[20*]67号)文件要求,开展了包括规划、土地、房管、乡镇政府在内的涉农价格收费检查,共检查单位11家,立案2件。根据省物价局《关于开展全省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重点检查的通知》[浙价检(20*)156号]文件精神,分别对市二医、三医、中医院、妇保院的药品及医疗服务价格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各大医院不同程度存在着自立名目,扩大范围收费,提高差率,推迟降价时间等违法行为,查出违价金额达90多万元。春节、“五一”、“十一”期间,组织开展了对副食品市场、各大超市、旅游行业的明码标价情况检查,针对主要农产品生产、运输、销售过程中的各种收费进行专项检查,切实维护了社会稳定。认真做好价格举报工作,共受理群众投诉96件,办结96件,办结率100%。全年共立案查处各类价格违法案件18件,查出违价金额403.02万元,其中退还消费者115.61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02.56万元,罚款6.3万元,上缴财政1*.87万元,其他的正在处理中。
(五)培育市场,强化调控,确保了粮食安全和社会粮情稳定。
1、稳步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制订了《粮食收购许可证》的办理制度,建立用粮企业粮食经营台帐,及时掌握具有粮食收购证企业粮食收支基本情况。认真做好全市粮情监测点的监测和粮食信息的采集分析及统计上报工作,及时为粮食购销企业提供粮食产销和市场价格信息。积极与财政部门协调,确定并落实了20*年度粮食各项补贴,提出了20*年度附营企业特困资金分配方案,并进行监管,真正使特困资金用到实处,有效地解决了特困企业的难处。加强企业财会基础工作,指导企业开展会计核算,按时编制会计报表,及时汇总上报,提供财务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改制步伐,完成粮食收储公司的组建和财务合并工作,做好粮食附营企业改制的准备工作。同时,认真做好拥军慰问和军粮供应工作,并率先在市军供粮站和雁荡代销点正式实行军粮刷卡供应。
2、扎实开展粮食安全工作。一是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及时调整了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进一步明确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和领导责任制。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执法年活动,并在11月中旬召开全市粮食系统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举办消防器材的应用演练。组织4位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参加全省粮食行业安全生产培训,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防范意识和管理水平。根据市府办《关于组织开展全市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的紧急通知》,组织开展了全市粮食系统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地毯式”检查,对6家存在安全问题的单位当场发出《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检查不合格整改书》和《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检查不合格强制整改书》,并督促及时做好整改。二是认真抓好粮食储存安全。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严格按季组织开展全市粮食收储企业仓储“一符四无”粮情安全检查和仓储千分制考核。指导和督促收储公司认真抓好仓库修理、器材维修以及仓容的安排和落实,有效保证了粮食储存安全。同时,积极开展市地方储备粮中心库(二期)建设项目相关前期工作。
3、保证社会粮源和质量。发挥粮食部门引导、服务生产的作用,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按照订单、核单、定单、盯单、买单的工作链条,认真做好粮食订单跟踪服务,发放预购定金66.8万元,全年收购“订单粮食”10000吨,完成率为95%。及时轮
换储备粮,确保库存粮食的质量。根据储备粮管理规定和市政府的要求,今年落实轮换储备粮10000吨和储备油75吨,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委托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公开拍卖,保证了地方储备粮油的推陈出新,有计划有步骤平稳了粮食市场。坚持定期检测储备粮油产品,加强粮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及时完成了省、市、地方的检测任务,共抽取粮油样品228个批次,其中早籼谷204个批次、晚籼谷42个批次、食用油4个批次。认真做好日常粮油检查,对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和企业,及时建议有关部门进行查处,确保市场粮油质量过关和居民放心吃粮。
(六)发挥优势,履行职能,推进了以电子政务建设为重点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
进一步扩大联网范围,巩固网络安全,努力建成一个统一、安全、稳定的*市电子政务网络基础平台。按照省电子政务网络技术规范,继续做好市电子政务外网改造、IP地址调整和各单位业务专网的接入工作。对电子政务网络进行调整和完善,增强了网络管理能力,进一步巩固网络安全,并完成了部分乡镇的电子政务外网改造。同时,积极主动做好市电子政务网络迁建的相关前期准备工作。进一步普及短信息办公业务,推广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努力提高机关办事效率。完成安装电子政务平台系统软件及环境配置,更新了短信网关模块。分三批对全市相关单位办公室主任和负责电子公文收发工作的文秘人员进行运用操作培训,确保了自8月1日起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在全市机关范围内的正常、良好、安全运行。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扶持信息产业发展,努力推进全市信息化建设。认真做好*市软件及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20*年度项目申报和20*年项目验收工作。协助做好“浙江省电子元件*市生产基地”的申报工作,并于11月6日获省信息产业厅批复同意立项。配合做好电信助推农村信息化试点乡镇(10个)和试点村(100个)筛选、确定等工作。此外,按照市纪委的要求,关闭了电子政务网络有关股票端口,对机关单位联网电脑使用股票软件进行封锁,确保电子政务网络真正用在政务方面。
(七)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作风建设,实现了机关管理和队伍建设有序推进。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意见》精神,积极部署、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创建“六型机关”,继续开展机关“四好科室”创建活动,机关管理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各类学习经常化。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支部学习会、机关“学习夜”、“解放思想”和“端正机关作风、建设‘六型’机关”大讨论、“作风建设”网上在线知识竞赛等活动和安排在职各类学习培训,实现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二是机关管理制度化。通过开辟网上专栏征求意见、交心谈心、“阳光行动”、访基层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全局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修订、汇编,进一步规范机关内部管理,逐步形成一套长效管理机制。三是政务公开网络化。除了在局机关办公场所设立固定公开栏外,还在*市发展改革网站上公布审批事项的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及办事承诺,并每月公开审批结果,接受公众监督,真正做到了能够公开的事项一律对外公开。四是廉政监督信息化。除了继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了20*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外,每逢节假日局纪委办公室通过政务工作平台向全局同志发手机短信息,强调要遵守好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做到警钟常鸣。
积极参与社区精细化管理
——xx街道参与城市精细化管理调研报告
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法定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服务居民群众、搞好城市管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城市基层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城市社区日益成为社会管理的重心,改善民生的依托,维护稳定的根基。根据此次主题教育的要求,我对xx街道所辖六个社区居委会参与城市精细化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情况如下:
一、 xx街道社区居民委员会基本情况
xx街道管辖范围东至风景街、西至xx路、南至xx路、北至xx路,辖区面积10平方公里,辖区共有23个居住小区727栋居民楼,管辖户数42399户,常住人数7.2万人。xx街道办事处下设东城xx社区、东城xx社区、xx社区、xx社区、xx社区、xx社区共6个社区居委会。社区现共有工作人员78人,其中聘用人员50人,人事7人,公益性岗位18人,临时用工3人。社区居民委员会担负着街道办事处及市、区有关职能部门下达的面向辖区居民的诸多政府公共服务事项,包括治安、卫生、计生、就业、低保、文化体育活动等,同时还承担社区禁毒、社区矫正、流动人口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任务。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建立了相对规范的社区干部队伍。通过推行社区干部形象公开、职责公开和工作内容公开等制度,社区公共场所设立公示牌,公开社区干部的照片、分工及职责,接受社区居民群众的监督;同时积极推行民主评议社区干部制度,完善社区工作考核办法,每年年底通过居民评议、社区互评、部门测评等方式对各社区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通过内外监督结合,打造风清气正的社区干部队伍。
(二)构建多元化治理模式。以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以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治理结构。创新社区管理机制,提高社区管理实效,扩大社区居委会的服务功能,构建“社区——网格支部(居民小组)——楼长——居民代表”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执政党基层组织的作用,让居民群众他们的各项诉求有正常上传的通道,更好地促进城乡基层群众与政府间的双向沟通与交流,减少或避免矛盾尖锐化现象。
(三)公众参与度有效提升。加强对责任片区各商户的卫生情况、经营秩序的日常巡查,加强对沿街店铺“门前五包”责任情况的考核,推动形成“家家店铺树形象,文明经营创和谐”良好的经营氛围。同时,广泛开展了清扫街面、清运垃圾、清除牛皮癣、路面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网格员和志愿者见人见事见服务,进一步提高了居民群众对城市管理的参与意识,实现了民众对城管工作支持力度和城管工作服务民生能力的“双提高”。
三、社区管理的主要问题及难点
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管理出现了不少需要重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城市管理法律依据相对滞后
在参与城市管理过程中,社区居委会人员因没有执法权只能进行劝解和疏导,造成管理力度薄弱,效果不佳。相关执法部门也由于法律依据相对滞后,导致实践中执法部门对此类违法行为只能口头劝导,降低了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权威。以小区管理为例,社区居委会提出的整改意见,物业公司往往不予理睬,管理部门也由于《物业管理条例》没有相关条款而束手无策。造成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二)城市管理薄弱环节依然存在
主要表现为:一是占道经营现象屡禁难绝。特别是街道部分次干道存在占道经营、流动摊、店外摊、店外作业加工等现象。二是交通秩序整治存在死角。机动车辆乱停放、随意上人行道现象比较普遍。三是是环境卫生现状不容乐观。市民随地乱扔垃圾,部分居民随意倾倒垃圾、排放污水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规划空地管理难度大,建筑垃圾随意倾倒,小开荒现象还时有发生。四是私搭乱建屡禁不绝,缺乏有效手段进行整治。
(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基础设施不配套、硬件设施不健全,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也影响了城市管理的质量。主要存在问题是居然之家和唐人中心缺少垃圾中转站或设置不合理,对周围环境卫生造成影响。
(四)市民的文明素质需进一步提高
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这部分人群中既有从农村进城的移民和外来农民工、又有城市自生的下岗职工,还有部分的弱势群体,他们生存于城市底层和边缘,没有固定收入,基本依靠摆摊设点的收入来维持生活,以个人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城市文明往往被抛在一边,市民素质与现代社区所必须具备的社会公德、卫生意识、环境意识还有一定距离。
(五)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队伍报酬偏低,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管理需要。
一是严重缺乏专业社工人才。社区居民委员会聘用的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社会工作知识培训,政策水平较低。二是待遇低,成长空间有限。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的月均报酬只有2600元/月,普通社区干部只有2000元/月,不少社区干部反映,其报酬与工作付出极不相称,仅是凭热情在工作。因社区社工人才聘用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进步空间,大学生及专职社工人才不愿到社区工作。
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一)树立现代城市管理的理念
城市管理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肩负着城市规划、市政工程、公用事业、公安交通、市场监管和市容环卫等职能,面临着点多、面广、线长和工作量大的局面,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是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搞好城市管理,务必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城市管理理念,建立服务型“城管”。
(二)完善城市管理体制,落实城市管理责任
1.建立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机制。城市管理涉及的部门众多,管理对象和任务也比较复杂,务必加强领导,协调各方形成合力。全区应建立由主要领导为主任,规划、建设、市政、环保、卫生、市场监管、公安、交通、国土等部门参与的城市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共同研究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和部署城市管理各项任务,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新型城市管理体制,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部门协作办法,互通信息,及时协调,共享资源,特别是在管理、执法、考核等各个环节加强联系,改善部门间推诿扯皮现象,形成管理的有效合力。
2.加强属地管理,健全城市分级管理的工作体制。坚持属地管理原则,按照“重心下移、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要求完善与现代化城市想适应的“三级网络(区、街、社区)”的城市管理体制,建立以城市管理联席会为统领,街道为主体、职能部门为保障、村(社区)为基础的分级管理体制。一是强化街道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街道对人、地、物、事熟悉的优势,健全街道办事处的城管工作机构和委托执法队伍,支持街道对上级部署要求与街道自身实际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管理工作。二是完善城市管理社区为主的体制,增加社区工作力量,配齐社区管理服务设施,重点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治安防范、公共卫生、消防安全、优抚救济、纠纷调解、居民教育等工作,让社区在城市管理中发挥最基层、最前沿作用。
3.建立城市管理社会参与、舆论引导监督机制。通过实行政务公开、居民投诉、新闻曝光、学生环保行动、百姓体验城管执法工作等方式与活动,让居民了解、参与城市管理,对违反城市管理的行为实施有效的监督。充分利用文化活动以及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宣传喻家坡乃至望城区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成就以及公园式城区的风貌,提升居民对望城城市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居民自觉维护市容环境,遵守城市文明公约,支持城管工作的主人翁意识,逐步形成居民自主管理、自我规范、共同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
(三)提高认识,着力维护城市规划的可持续性。在执行城市规划方面,区、街道、社区干部都要有充分的认识,做到“规划一张纸、审批一支笔”,严格依法、依程序办事,不能随意改变,全区职能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对不按规划实施的要敢于叫停,真正体现城市规划的法律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四)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进一步抓好道路建设、背街小巷等城市基础工程建设,加快环卫设施、设备的更新保障。完善住宅小区垃圾收集的机械化作业,确保居民生活垃圾及时收集清运。加快村(社区)环卫设施配套建设,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社区)的基础设施改造投入力度及保洁保序工作的扶持,巩固和提高生活垃圾清运和无害化处理全覆盖水平。
(五)疏堵结合,进一步加大环境整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