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王勃滕王阁序范文

王勃滕王阁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王勃滕王阁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王勃滕王阁序范文

公元655年,六岁的王勃便能写文章,构思无滞,词情英迈。公元663年,十四岁的王勃被誉为神童,太常伯刘祥道因加表荐,对策高第,拜为朝散郎。公元668年,才华四溢的王勃兴致勃勃,作《檄英王鸡》,当天,被高宗斥责“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是交构之渐”,下诏废除王勃官职,逐出沛王府。公元674年,王勃因匿藏官奴曹达,后又惊恐,担心事件泄露,将其杀死。事件败露后,按照法律,理当被斩,适逢天下大赦,仅被除名。但他的父亲却受牵连,被贬为交趾县令。

忧郁的王勃踽踽独行,这位自幼饱读诗书、贯通九经的青年,在涌起的江水间长抒自己的郁闷之气。他知道,长安遥迢又渺远,他已经没办法让世人识己,只有在凄迷的风光中,在迷惘的文字中放纵自己。孤独的王勃知道,既然“杨意不逢”,那也只能“抚凌云而自惜”;既然“钟期难遇”,那又有什么必要弹奏高山流水呢。

高高的滕王阁依旧矗立江畔,日日夜夜在笙歌与流水声中黯然沉默。每一寸阁板、每一抹丹朱,在岁月的洗礼下,已悠然苍老。

公元675年,王勃乘着一叶扁舟,在探望父亲的途中,猝然遇到了滕王阁。历史上有人虚拟说那天祥风缥缈,瑞气盘旋,红光罩岸,紫雾笼堤。冥冥中,王勃似乎看到了另一个自己,一个无处倾诉,郁郁不得志的自己,就像晚于他出生的苏轼一样。苏轼在承天寺外夜游,被“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的美景所陶醉,但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这样的美景有谁会欣赏,就像苏轼这样的人才,谁人能赏识。文人在自然界中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对应物。可王勃不知道,只有见到滕王阁时,自己的心脏才被狠狠地击中。似乎滕王阁久久以来,一直在等待自己,在等待这次相逢。

灵感突现,激情四溢,王勃当即挥毫写下“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等名句。可王勃要描摹的不只是美景丽象,他继而笔锋一转,“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这才是这么多年来他内心郁结的块垒。顺势而下,他继续挥笔写成“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样抒发心中志向的佳句。其实他不老,甚至很年轻,弱冠而已。所以“空怀报国之情”,也不会效仿阮籍“穷途之哭”。哭与不哭,王勃都已知道,除了“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他还真是像阮籍一样,穷途末路,天下大道没有一条能让王勃通到长安。天有时真有绝人之路。

滕王阁寂然无声,它依旧高耸屹立。它也许内心会欣慰,因为王勃读懂了它,读懂了它美丽的孤独。滕王阁知道,知道在杯盘狼藉之后,在推筹展杯的背后,有多少凄美的孤寂与清高;在繁华似锦的背后,有多少黯然的无奈与高傲。它不屑于人们对它美的惊叹,也不屑于人们对它高的惊奇,它只是在流淌的江水面前,夜夜聆听哗哗的声响,月月凝视月亮的盈满虚亏。多少年以来,日日如此,夜夜如此。这一切,滕王阁知道没有人能懂,直到它遇到了王勃。

王勃读懂了滕王阁,读懂了江水可以永恒,时间可以永恒,但是滕王阁不能,自己更不能。繁华过后必是衰败与荒芜,喧嚣过后必是长久的寂静与虚聊。在历史长河里,即使才华横溢,或是大美奇观,也只是浪花一朵,昙花一现。王勃和滕王阁相视一笑,他们只能对庸庸人事发出一声轻叹的哂笑。

千年之后,滕王阁依旧在风雨中孤寂地居高而立,当年曾经读懂它的人已经融入江水,日日夜夜哗哗流淌。他在与不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已经将自己融入了滕王阁的灵魂里。

王勃的高傲与寂寞,王勃的狂狷与愤懑,集中展露在《滕王阁序》一文之中。那就让我们与滕王阁一起聆听,聆听那哗哗作响的流水,感悟最真实的人生。

第2篇:王勃滕王阁序范文

《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所记述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两次文人盛大集会。前者写的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于三月三日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后者是因滕王阁重修竣工而举行的一次庆典集会,是唐高宗时的事情。当时洪州都督阎某重修了滕王阁,并于上元二年(675)的重九日,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南下探亲,路过此地,也参加了盛会。古代文人集会喜欢饮酒赋诗,两次集会文人们都写下了一些诗作,结集后分别由王羲之和王勃写了序文。两文在写景、叙事、抒情上有许多相同之处,本文想就此做些赏析。

优美的自然风光

阅读《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让人赏心悦目的是文中的景物描写。如兰亭集会,“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多美的集会地点。能置身胜境,饱览美景,确实不失为人生的一大乐趣。文友们在这“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日子里相聚,心情之愉快可想而知。而屹立在鄱阳湖畔、赣水之滨的滕王阁更是让人神往,不说那“星分翼軫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的繁华鼎盛,让人羡慕和向往,就是那“落霞和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湖光山色,就令人流连忘返。

高雅的文人情趣

兰亭集会,千古美谈,成为后世文人雅士所喜爱和向往活动。这次盛会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来的都是当时的名士,可见其盛大隆重。集会里除了做“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到水边洗濯、嬉游,并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之外,文人们还聚在一起“流觞曲水”,饮酒赋诗,“畅叙幽情”,一起“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尽情地“游目骋怀”、“放浪形骸”,尽享“视听之娱”。这就是文人的情趣,高尚而优雅,难怪后世的文人纷纷效仿,以为人生的一大乐事。王勃参加的这次滕王阁竣工盛宴也是“胜友如云”,“高朋满座”,与会“宾主尽东南之美”,他们登阁赏景,饮酒赋诗,“遥襟甫畅,逸兴遄飞”,尽显文人风采。

多愁善感的文人情怀

自古失意文人就有迁客骚人之说,多愁善感是文人的一大特点。《兰亭集序》和《滕王阁序》两文都抒发了作者不同的人生感慨。《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在文中借题发挥,抒发了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他认为人生短暂,“俯仰一世”。为了保全生命,有人选择谈玄说道,有人选择归隐山林,放浪形骸。虽然人与人之间生活方式、爱好不同,但都陶醉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然而,人感到快乐的事情“俯仰之间,以为陈迹”,人也会“情随事迁”,也会“终期以尽”。因此作者也像古人一样,感慨“死生亦大”矣,不由悲从中来。

《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在文中通过写宴会的盛况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说自己地位低下,只是一介书生,虽有投笔从戎、请缨报国的志愿,却报国无门。在文中他与古人相比,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感到愤懑悲凉,让那些“失路之人”为之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不甘沉沦的思想感情,“老当益壮,宁移百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毕竟作者还年轻,还希望得到重用,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两文的作者及其它

第3篇:王勃滕王阁序范文

王勃自16岁“对策高第,授朝散郎”,到27岁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12年间,一遭贬斥,逐出沛王府;一杀官奴曹达,死罪当诛,遇赦除名,几乎未过几年消停日子。

王勃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父亲王福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王勃家学深厚,六岁善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世所瞻目,誉为神童。任朝散郎时,曾作《东岳颂》《乾元殿颂》,以献阙下,深受朝野赞誉。

高宗之子沛王李贤闻其名,征为修撰,侍读左右。其时,王勃年仅17岁,可谓少年得志,风光无限。

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相处甚洽,不时宴饮聚会,走马斗鸡。其时,天下大定,朝野上下,斗鸡取乐,几成风气。李贤有一只长腿利喙,羽毛金黄的雄鸡,闪展腾挪,扑挠啄叨,勇猛无比,与诸王所养之鸡交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被李贤誉为“无敌大将军”。

英王李哲颇不服,用重金从民间购得一只能征惯战的芦花大公鸡,再巧加调教,相约与“无敌大将军”决战。

阵势摆开,双方随从便驱鸡上阵。孰料那芦花公鸡与“无敌大将军”只一照面,便搭拉着翅膀逃开,一副甘拜下风之态。“无敌大将军”雄纠纠地追了数圈,刚露骄矜之色,没料芦花公鸡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来,在“无敌大将军”头上狠啄一口。“无敌大将军”尖叫一声,立刻头破血流。

英王李哲及其随从,便鼓掌跺脚,齐声喝彩。

“无敌大将军”何曾受此重创?四下瞄瞄,立刻怒不可遏,腾地一个飞扑,长长的利喙直叨芦花公鸡眼睛。那芦花公鸡只一闪,便躲过这致命一击,又继续绕场奔跑。然只要“无敌大将军”稍有松懈,便又一个飞扑杀来。直将“无敌大将军”啄挠得咯咯乱叫,羽毛零落。然“无敌大将军”毕竟久经战阵,初战虽显被动,然只要挠上芦花公鸡一爪,那芦花公鸡便也跌跌撞撞,皮开肉绽。几个回合过去,芦花公鸡的防守反击战术再难奏效,于是只得死撑着,与“无敌大将军”对啄对抓,对扑对挠,直斗得你死我活,血流如注,难解难分。

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的随从也激奋起来,挥手攘臂,呐喊助威,互不相让。

王勃兴起,找来一只木桶,用力敲击。“无敌大将军”似被嘭嘭的“鼓声”激励,愈跳愈高,愈扑愈勇,看看芦花公鸡就要败阵,英王李哲急忙上前,将两鸡分开,说:“击鼓助阵,有违规程,何况两鸡尚拼死相搏,胜负难期。今日暂以平局收场,十天半月,再斗如何?”

沛王李贤急忙起身,点头应允,又着实将智勇双全的芦花公鸡夸奖一番。于是双方心平气和,面容欢悦,各归王府。

然王勃兴犹未尽,援笔作《檄英王鸡》,对芦花公鸡大张挞伐。

此文虽属游戏之作,然词情丰茂,巧用典故,雄辩滔滔,煽情斗狠,很有号召力。如:“两雄不堪并立,一啄何敢自妄?养成于栖息之时,发愤在呼号之际。望之若木,时亦趾举而志扬;应之如神,不觉尻高而首下。于村于店,见异己者即攻;为鹳为鹤,与同类者争胜。”“羽书捷至,惊闻鹅鸭之声,血战功成,快睹鹰r之逐。”

二王读罢,均哈哈大笑,认为王勃委实有才,竟将斗鸡小事,写得如此英武超迈,生趣盎然,引人入胜,然唐高宗读了,却触动了心头最敏感的神经。

大唐“玄武门之变”,兄弟争位,骨肉相残,血流成河,愁云惨雾,不堪卒睹。现王储诸子,耽于游乐,王勃身为修撰,不是力谏,反作檄文,以张其事。“两雄不堪并立,一啄何敢自妄?”岂非明目张胆,挑拨离间,激化矛盾,败坏皇室和睦?于是立即下诏,废王勃官职,逐出沛王府。

王勃为自己的年轻、幼稚付出了代价,只能怀着一颗孤苦无助之心,出游巴蜀。当年,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正当仕途顺遂,意气风发之时,对朋友那种离乡别土,出任边地属官的愁苦、怅惘,全无体味,因此,诗句便有一种开阔爽朗,奋发昂扬之气。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如今轮到他出走巴蜀偏僻荒寂之地了。告别关中热土,眺望岷江两岸的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关山重重,苦水茫茫,举目无亲,王勃止不住泪落如雨。可谓此一时,彼一时,诗中再无往日那种高蹈超拔之气了。同是写离别,已是凄苦哀婉,情伤意沮。且读《别薛华》一诗。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

久客巴蜀,王勃想念亲人,图谋振作,时时盼望回归家乡,回归主流社会。当金风送爽、黄叶飘零的秋日,辗转数年,一事无成的王勃,总算回来了,时年23岁,补了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虢州参军。然地方官吏,资质志趣,与上层官僚殊异,习惯于高高在上,恃才傲物的王勃,无论如何也难融入其间,言谈处事,不免常生睥睨之态。久之,便为同僚所嫉,成为众矢之的。

如王勃循规蹈矩,洁身自处,也还罢了。不幸的是,官奴曹达犯事,投奔王勃,王勃竟不知轻重,将其藏匿家中。同僚早已暗中盯着王勃,此事如何隐瞒得了?王勃惧祸,为封同僚之口,竟将曹达杀了。事情闹大,按律,王勃当处极刑,于是打入死牢,直待秋后行刑。不久,朝廷大赦天下,懵懂糊涂的王勃,遇赦除名,总算保住了一条小命。然王勃的父亲却因此连坐,由雍州司户参军,贬交趾(治所在今越南河内西北)县令。

去国离乡,年迈多疾,王父时有客死他乡之虞。王勃不胜伤情,遂雇舟南下,前往交趾探视。舟行马当((今彭泽县),薄暮暂泊,未及落帆,朦胧间,似有水神立于波涛,朗声说:“滕王阁高会,汝当以雄文传世。此去南昌七百里,且助君一帆。”

刹时,风起云涌,江风怒号,那舟竟风帆陡满,离岸而去,直趋南昌。

待翌日天明,王勃疑惑上岸,只见赣江之滨,楼阁高耸,金碧辉煌,宽阔的阶台上,官员往来不绝,一片祥和喜庆之象。细一打探,原来洪州都督闫伯屿,重修滕王阁,时值重阳,新阁落成,遂宴集各方宾客、文士,重撰序文,以志庆贺。此时,王勃声名狼藉,迫切需要一次正名的机会,以洗刷耻辱,重塑名声。现天假机缘,王勃岂能轻易放过?遂将周遭山川形势细细看了,便整理衣冠,大步登楼。

都督闫伯屿身材高大,眦须浓密,一副志得意满之态,待宾客落座,方说:“新阁落成,不可无文以志,在座宾朋,均属饱学之士,辞章大家,望不吝笔墨,为滕王阁作序,以成千古之美。”

话音刚落,便有侍从举文房四宝以献。然转了大半圈,均是一片谦让之声,没料至王勃前,王勃竟将笔墨纸砚接过,报了名姓,提笔就写。

满堂宾客,便齐齐地望着王勃,一副惊愕、赞赏之态。

王勃诗文“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早已誉满天下,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初唐四杰”。现王勃虽犯死罪遇赦,然大唐宽容、自信,绝不因人废言,因此,王勃为滕王阁作序,无人认为不妥。

都督闫伯屿见状,却五味杂陈,一拂袖子,去了更衣室。本来,他已暗嘱女婿作文,只要众宾客谦辞,其婿便可因文彰名。现王勃挡道,闫伯屿岂能不恼?便对女婿说:“写一句报一句,倒要看这狂悖小子有何本事!若是文章不济,还有呈文机会。”

须臾,首句传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闫伯屿满脸不屑:“陈词滥调!”

又传:“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闫伯屿依旧摇头:“老生常谈。”

三传:“都督闫公之雅望,り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b帷暂驻。”

写都督风雅,人望高瞻,胜友高朋,纷与盛会,甚合闫伯屿心意。闫伯屿便微微点头:“尚有见识!”

于是,一句紧传一句,写滕王阁飞阁流丹,层峦耸翠;写渔舟唱晚,雁阵惊寒;写宇宙无穷,盈虚有数;写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写白首之心,老当益壮;写空怀壮志,报国无门;写父慈子孝,万里视亲;写登高作赋,临别赠言……清词丽句,溅珠迸玉,直让闫伯屿目不暇接,赞不绝口。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犹令闫伯屿激赏:“此真天才,当传不朽矣。”

此二句如何如此打动闫伯屿?原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本自梁代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中“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然王勃诗思玄妙,点铁成金,将“虹销雨霁,彩彻区明”的赣江秋景,描摹得溢彩流光,美不胜收:且看长天蔚蓝,秋水静谧,天光渐隐,水天一色。落霞晚照中,有孤鹜掠过,消失在遥远的天际。于是,静中有动,动中生变,各类斑驳的色彩汇集,交融,广袤的天宇,便呈现出一种异样的博大,美艳,神秘。闫伯屿身为都督,无数次身临其境,虽觉绝胜,却无法道出,现石破天惊,王勃将斯情斯景,写得那样清新,流畅,贴切,自然,怎能不令其钦敬有加?

闫伯屿看看女婿。女婿苦笑,似难理解,一贯要打腹稿方能成文的王勃,此次仓促作文,如何就写得那样洋洋洒洒,情词并茂,警句迭出?

原来,王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忽起书之,不易一字,时人谓之腹稿”。现王勃无须腹稿,便写得那般酣畅淋漓,看似有违常情,实则王勃是在用生命写作。

打入死牢时,王勃惊惧悔痛,重压如山,几度晕厥。虽经抢救复苏,然胸区隐痛,一呼难接一吸。王勃自知来日无多,故思前想后,文思如潮,迫切想找个突破口,将心中的失意,忧郁,抱负,期望一一写出,以留存世间。现机会来了,王勃自然笔底风云,文采激荡,一泻千里。

当闫婿自惭形秽,将袖中文稿投入纸箧时,又传来王勃四韵八句一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转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际流。

闫伯屿带女婿走出,斟一满怀,敬献王勃。

“雄文千古,楼阁千古。文因楼生,楼因文荣。本都督谢了。”

王勃接过,一饮而尽。闫婿亦满敬王勃一杯。

滕王阁上下,一片欢呼赞美之声。

第4篇:王勃滕王阁序范文

寒假期间,我和爸爸妈妈回老家看奶奶。趁着初八天气晴好,我们驱车到省城南昌去参观江西名胜景点——滕王阁。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滕王阁旅游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滕王阁旅游心得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滕王阁序》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一句了,但又有多少人能领略这般风光呢?怀揣着向往的我,终于有幸走近滕王阁。

还未走到阁下,眼前就一片翠影朦胧。初春的树已有绿意,青嫩的芽苞竞相钻出。目光穿过层叠的树影,便看见一座极为宏伟的建筑矗立江边,象牙白的栏杆,朱红漆的堂柱,深绿的瓦当,互相掩映,构出一派浑然天成的庄严气势。

迈步向前,滕王阁便一点点近了。紫檀色的雕花木门就在眼前,两旁是青铜的仙鹤与麒麟,在阳光下闪着清冷的光芒,便觉得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沉重的岁月充斥天地,胸中不免壮气陡生。

滕王阁共九层,基座以上有六层,往下有三层,虽说是现代重建的结果,但也颇令人震撼。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基座以下的部分,那里陈列着不少古物。站在它们面前,我心中五味杂陈:这些物事静观世幻,时光长河从它们身边流过,带走了它们曾经的主人,只留下这些古朴残缺的物品,默然地讲述着逝去的流年。站在它们面前,我几乎忘了呼吸,厚重的历史攥住了我的心脏,只觉日月穿梭,回时转序,曾经繁华已成空。

想着我如今所看之景,与千百年前的古人所见并无二异,心中便广阔欢欣起来。我想象着,千百年前赣江旁杨柳拂堤,烟雨朦胧,两岸皆是古色古香的楼阁,身旁走的是文人墨客,广袖长袍,手中一把折扇,说话“之乎者也”,别有一番趣味。我不禁想仰天长啸,以抒心中万丈豪情。

最后一抹光辉没入江水,黄昏在不知不觉间降临。我依依不舍地离开滕王阁,回味着途中所见之景,不免感慨万千。远望滕王阁在暮色中深灰的剪影,真心的敬佩古人的智慧。这样的智慧,这样的文化,我们怎能不细心呵护,精心保护?只愿战火与屈辱不曾磨灭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

滕王阁旅游心得2昨天,刚下过一场鹅毛大雪,世界白茫茫一片:大树穿了厚厚的白棉袄,大地铺了一层暖和的被子,整个世界浸泡在冰天雪地中。我、妈妈、阿姨和姨外公一起去了南昌著名景点——滕王阁。

来到滕王阁的大门口,我小声地说了一句:“滕王阁,你好!”然后东张西望起来。忽然,我看见前方有四根粗壮的红色柱子,笔直地立在雪中,仿佛在夸我:“想不到这小伙子挺有礼貌的嘛!”买完票,我冲进门一看,“哇!这里真壮观!”的确,前面有一层层的楼房搭在一起,跟宝塔似的,再加上鲜艳的颜色:红、黄、紫、橙、蓝和白,把滕王阁装扮得绚丽多彩,看得我目瞪口呆。紧接着,我迫不及待地冲进楼层参观。

一到四楼主要介绍一些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如杨万里、王勃、苏轼、李白、王安石等,五楼介绍一些皇帝喜欢的乐器,六楼的艺术表演让我欣喜若狂。

在表演之前,我举起水杯,吞了口水,然后走去看演出时间。由于走路的声音太响,鞋子一扭一扭的,把地板弄得咚咚响。有个小孩以为这是表演前的打鼓声,就兴奋地对妈妈说:“妈妈,表演开始啦,表演开始啦!”过了一会儿,表演真的开始了。

总共有三个节目。第一个节目是一位穿着金白相间衣服的阿姨唱歌,第二个节目是一位叔叔吹竹笛。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三个节目了:只见慢慢拉开的幕布里面出现了几位表演者。我首先看到的是一男一女出来敲编钟,叮叮咚咚,叮叮咚咚……那优美的声音围着我团团转:“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和我们跳个舞吧!”

这时候,我的心脏似乎听到了它的呼唤,跳得非常有节奏感:咚、咚咚、咚咚咚……我的小心脏还没激动完,就又陶醉在抒情的竹笛音乐和优美的琵琶旋律中。“好!好!”观众都拍手叫道。

这是我第一次逛滕王阁,我觉得收获真不小哇!于是我编了一句顺口溜:滕王阁,滕王阁,艺术表演像山河,看过表演真欢乐。

滕王阁旅游心得3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游览了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滕王阁。

这天中午,我们早早地来到了赣江江畔,远远就望见一座古色古香的楼阁,楼阁高大雄伟,在翠绿的树丛掩映下显得格外迷人。我迫不及待地来到了滕王阁门口,让我吃惊的是,门口人山人海,把整个门口围了个水泄不通。“哇!居然有这么多游人来观赏滕王阁!”我不禁感叹道!

我们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终于可以靠近滕王阁了。来到楼前,首先看到的是一尊白色的雕像,他是一位风度翩翩的书生,手握一支毛笔,双眼凝视远方,原来他就是唐代著名诗人——王勃。从他身边走过,来到滕王阁第一层大门前,两根朱红色的柱子上面刻着诗人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看到这句诗句,让人迫不及待地想登上顶楼,一览这一胜景。

我们从一楼来到了第二层楼阁。二楼主要是大型工笔重彩壁画《人杰图》,画上画有秦至明代的80位各领的江西历代名人。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陶渊明。想当年,他辞官归隐田园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自由生活,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豁达与洒脱。

看完了《人杰图》,我们又来到了第三、四、五层,这里分别有工艺展品室、品茶厅、《地灵图》等,里面的`陈设与设十也非常精美。

最后我们终于登上了第六层,也就是滕王阁的最佳观景处。凭栏俯瞰,一条碧绿而平静的江水映入眼帘,一条条小船从河面轻轻滑过,渔夫嘹亮的歌声在天空中回荡。此时夕阳渐渐西沉,天边出现了绚丽的晚霞,倦鸟归去,此情此景,正如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诗中所描写的一样,真是迷人极了!

美好的时间总是那么短暂,暮色降临了,我和爸爸妈妈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滕王阁,而滕王阁那壮观美丽的景象却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里。

滕王阁旅游心得4今天的天气可所谓晴空万里呀,火辣辣的太阳烘烤着大地,虽然有点热,但起码不是下雨。进入院内听见了蝉在枝头叫,映入眼帘的是一匹骏马,这匹马前蹄抬起,好像蓄势待发跑向无尽远方!到了滕王阁脚下,雄伟的滕王阁耸立在我的面前,大大的写着滕王阁三个大字的匾牌在我们面前。听导游说,在漫长的1300多年中,滕王阁屡次屡重建。南昌市政府拨出巨款,对滕王阁进行历史上的第29次重建。这著名的滕王阁主体面积为1.3万平方米,高57.5米,共9层。滕王阁的基层部分象征着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

带着这种激动地心情,我们走入了滕王阁。滕王阁的入口处,又见到那对千古佳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进入滕王阁,第一层大厅有一幅汉白玉浮雕,是唐朝大诗人王勃,他穿着长袍,系着披风,抬头仰望远方,显得精神抖擞。第二层是《人杰图》,里面有许多不同时代的古代诗人,他们个个都像活的一样,栩栩如生!第三层是《地灵图》,江西的名山大川全都画在上面了,画的非常生动,让人留恋往返!这些都让我喜欢,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第六层,第六层是滕王阁的最高游览层,当我们去浏览时,那里正在表演舞蹈。

五彩缤纷的服装、美丽动人的表演者,加上华丽的舞蹈吸引了去多人。好在我们来得早,才不会被拥挤的人群挤成肉饼。除了有演出,走到外面的阳台看着外面的景色,正是应证那句话: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怪不得王勃诗人能写出那么好的诗句!

结束了一天的游记,我躺在床上继续回味着今天的一天。

滕王阁旅游心得5打小就老是听爸爸在耳边吟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诗中描写滕王阁的秀丽景色一直令我向往。这个寒假我终于得以一偿夙愿,前往滕王阁去一览那诗中美景。

进入景区大门,穿过系满红灯笼的通道,走过一个个精美的铜像,面前便是辉煌的滕王阁。厅中的雕梁画栋颇吸引游客眼球,而厅中最显眼的便是汉白玉制成的《时来风送腾王阁》浮雕了。浮雕展现的是《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前往滕王阁作序的情景,只见他身穿白色长袍,矗立船头,披风和长袍下摆随风飘动,船下激流涌动,而他只顾抬头眺望远方,想必是在仔细观望远处滕王阁之景吧。

来到二层,光线便暗了下来。这一层体现了《滕王阁序》中“人杰”的主题。正厅的壁画是《人杰图》,描绘了自先秦至明末的江西名杰。画中人物装束不一,色彩鲜艳,栩栩如生。向上接着走,便来到三层。三层有着大量精美的艺术品,其中的铜浮雕《唐伎乐图》和青铜祭器都体现出唐代的盛世升平的景象。

而四层则是与二层相对的,体现了《滕王阁序》中“地灵”的主题。正厅有《地灵图》,描绘的是江西的各个名山大川。图中那朦胧的一座座青山,笼罩着一层缥缈的云烟,着实体现出了江西大好河山的秀美。副厅中的全息影像也吸引了大批的游客,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向我们详细地展现了滕王阁的历代兴废。眼看一代代滕王阁经历战火、倒塌等灾难而消逝,我们叹息不已,而一次次新的建造技术又使我们耳目一新,叹为观止。

据说第五层是凭栏骋目的最佳处,所以在匆匆浏览完五层和六层的一批批图画后,我们又回到了五楼的走廊上一览赣江风貌。如此辽阔的江,江面却是凝然不动。江水伴随着朦胧雾气,一眼望去,仿佛望不到边。一阵凉风吹来,江水才微微荡漾。江中的渔舟,两岸的鸟鸣,更烘托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第5篇:王勃滕王阁序范文

1、用法:

使动用法,使……屈居

2、出处:

《滕王阁序》,《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王勃滕王阁序范文

王勃《九日》原文九日重阳节,开门有。

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王勃《九日》赏析前两句,只说重阳节有,为下两句引出喜欢喝酒喜欢的陶渊明作一个铺垫。东晋诗人陶渊明,曾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因喜欢,住宅前遍植,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他嗜酒,饮必醉,“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归隐,为古代文人所欣赏。“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犹如般品格的赞叹。

第7篇:王勃滕王阁序范文

传说王勃在为滕王阁作序的时候,与中药豆豉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唐上元二年间,南昌都督阎某于重阳节为重修滕王阁完成而大宴宾客。连日宴请,阎都督贪杯又感外邪,只觉得浑身发冷,汗不得出,骨节酸痛,咳喘不已,胸中烦闷,夜不得寐。请来了当时十多位名医诊治,众医都主张以麻黄为君药。谁知这个阎都督最忌麻黄,他说:“麻黄峻利之药,我已年迈,汗出津少,用发汗之药,就同釜底加薪。不可!”医生们一筹莫展,不用麻黄,症候难解,药效不佳,这可怎么办呢?王勃听说此事后,不觉想起几天前,曾见一位老翁翻晒大豆,茅屋前还有两口大缸。王勃见一口缸里浸泡着草药,他在长安跟名医学过草药,能认出是青蒿、藿香、佩兰、苏叶及荷叶。老人见他识药,指着另一缸说:“这是麻黄浓煎取汁。两缸药汁相混,用以浸泡大豆,再煮熟发酵,做成豆豉,便可以做小菜。”王勃抓了几粒豆豉,放在口中咀嚼,一股清香直冲鼻窍,他掏出银两买了一大包。今天,王勃见众医束手无策,心想:“麻黄是方中要药,不用则无可治疗,古人用大黄豆卷代之称为‘过桥麻黄’,我何不用豆豉呢?”他把想法说了出来,众名医讪笑,连阎都督都直摇头:“当地土民小菜,焉能为药。”“不妨一试,况且豆豉不过食物,无妨身体。”王勃相劝。阎都督连服三天,果真见效,汗出喘止,胸闷顿减,能安然入睡,几天后痊愈。从此,豆豉不仅在洪州流传,而且行销大江南北,至今不衰。

中医认为,豆豉有解表除烦、透疹解毒之功,常用于感冒、寒热头痛、烦躁胸闷、虚烦不眠等症。《本草纲目》言:“黑豆性平,作豉则温,能升能散。得葱则发汗,得盐则能吐,得酒则治风,得韭则治痢,得蒜则止血,炒熟则又能止汗。”

现代研究发现,豆豉中含有很高的尿激酶,具有溶解血栓的作用。豆豉中还含有多种营养素,可以改善胃肠道菌群,常吃豆豉可帮助消化、降低血压、消除疲劳、减轻病痛、预防癌症和提高肝脏解毒功能。

豆豉的种类较多,按加工原料分为黑豆豉和黄豆豉,按口味可分为咸豆豉和淡豆豉。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常用豆豉作为调料,也可直接蘸食。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豆豉,尤其适合血栓患者,但胃虚易呕者要慎服食。

下面介绍两则豆豉的食疗小方法供大家参考。

第8篇:王勃滕王阁序范文

2、原文如下:

《滕王阁序》【作者】王勃 【朝代】唐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4、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5、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6、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7、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第9篇:王勃滕王阁序范文

2、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王勃这句诗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

3、唐代卫象《古诗》:“辽东老将鬓有雪,犹向旄头夜夜看。”“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旄头指昴宿。卫象这一诗句表现了一位老将高度警惕、细心防守的情景。

4、曹植《与吴季重书》:“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参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

5、唐代张说《恩赐丽正殿书院赐宴应得林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壁宿”,指北官玄武七宿中的第七宿,由两颗星组成,因其在室宿的东边,很像室宿的墙壁,又称东壁。张说这一诗句形容壁宿是天上的图书库。

6、《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7、屈原《九歌》:“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古诗十九首》:“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玉衡是北斗星中的第五星。

8、《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