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康复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康复医学;现状;实习基地建设
我国康复医学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较之国外,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远远不足,为了尽快适应社会,推动我国的康复医学教育的发展,加强康复医学教育势在必行。
一、康复医学教育的必要性
1.康复医学的概念
康复医学是医学学科的一个新分支,主要涉及利用物理因子的方法诊断、治疗和预防残疾和疾病,研究使伤病残患者在体格上、精神上等得到全面康复,帮助他们恢复生活能力、工作能力以重新回归到社会当中。
2.康复医学的发展迫在眉睫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疾病的结构发生了改变,逐渐变化为以“慢性化、障碍化、老龄化”为主体的情况。据统计,2013年我国残疾人约有8500万,而60岁及以上人口为1亿70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9.3%,2050年将达到38.6%。因此为了提高残疾人、老年人和陧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其对家庭和社会造成的负担,康复医学的发展迫在眉睫。
3.我国康复医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目前康复专业技术人才的现状远远跟不上实际的需求,因为康复人才的短缺,导致许多患者难以达到预期康复效果。例如,部分医院对神经科的患者不能及时进行康复治疗,导致不可逆的损伤,致使后期康复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另外我国现有的康复工作人员,学历层次相对较低,专业化水平不足。在我国,康复医学教育依然存在师资力量和办学规模、资金投入和办学规模、教学基地和办学规模等不相适应的问题。
二、加强康复医学教育的几点建议
1.提高专业办学层次,加快康复医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我国康复医学专业的老师数量不足,所以许多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老师是从其他临床科室或教研组调过来的。他们中间有一部分可能只是经过一个短期的康复医学培训或者进修,缺乏对康复医学知识全面、系统地掌握,所以必须加速开展康复医学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另外,也需要从高等医学院校康复专业应届毕业生中挑选一些优质人才来充实教师队伍。
2.增强医学生的康复医学教育
我国康复医学教育发展滞后,专业人才严重缺乏,调查表明,经正规院校培养出来的康复人才不足干人,而且学历层次主要集中在中专、大专,以及少量的本科,研究生以上学历少之又少。因此,应该加紧康复医学专业人才的定点培养。各高等医学院校应开设康复医学专业,培养康复医士或康复治疗师;各中等学校或职业技术学校应开设康复治疗专业或康复技术专业,培养各种康复治疗士或治疗技士。此外,还应该在各医学院校的其他专业开设康复医学课程,让广大医学生接受康复医学教育,增强康复意识,为工作后开展康复医疗工作奠定基础。
3.加强康复医学的临床实践
康复治疗需要的不仅是精湛的专业技能,还需要掌握好医患之间沟通的能力。只有深入临床实践,才能不断提高康复医师与患者的沟通技巧,才能够体会到患者的康复需求。首先要获得患者的信任,使他们配合训练,其次要尊重患者的自尊心,尊重患者的选择和风俗习惯,最后在临床康复教学实践中应该有目的地进行培养,使他们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对照组对病人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对患者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采用自制问卷调查的方法初步了解患者家属心理状况和最想要知道的内容:疾病知识、疾病的预后、治疗方法、康复常识、营养知识等。
(1)了解家属的心理状态,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康复患者由于病程长,生活自理能力低或丧失,给家属在精神、生理、经济上造成了很大负担。同时,由于对疾病知识认识缺乏,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未能对家属进行心理评估和掌握家属的心理状态,在健康教育时,家属的接受能力受影响,易导致健康教育无效。因此,在患者入院时,护士热情迎接,介绍主管医生、护士、环境,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不断沟通,倾听述说,了解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家属心中顾虑,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2)了解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满足家属需求。正确评估不同时期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由于患者的病情不同;家属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不同;接受健康教育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也不同。以家属能够接受为前提,采用不同教育方式、先急后缓、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家属的需求。
2.方法
(1)人员配备。4名责任护士(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负责3名患者。负责护士均接受过康复健康教育培训。
(2)根据病情、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需求制订教育计划。组织、实施教育计划。
(3)采用分发健康教育宣传册,做到每室一册;建立健康宣传栏,图文并茂;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医生、护士共同参与讨论、个别指导等多种健康教育方式对病人及家属展开健康教育。
(4)及时教育,维持教育的连贯性,提高教育效果。由于患者及家属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接受健康教育能力不同,常规教育方式对患者及家属的教育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及时教育,即在患者住院期间,根据病程进展,动态掌握病情信息,及时、不断与病人和家属沟通。同时,在对患者进行各项治疗、护理过程中,及时将治疗、护理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面对面与家属交流,将教育随时贯穿于每一项操作,始终以真诚的态度配以操作示范,使病人及家属从视觉上直接领会、掌握教育内容,减少不足因素,维持教育的连贯性,提高教育效果。
二、结果
两周后两组比较,观察组的生命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三、讨论
【关键词】跌倒;护理;健康教育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54-02
跌倒是指自主、非故意的,倒在地面或从高处坠落〔1-3〕。跌倒是指生理、病理、心理、环境和社会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4〕。在我国,跌倒是位于住院护理不良事件的前3位〔3,4〕,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康复患者多数是伤残者,身体平衡协调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差,特别容易发生跌倒。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们对200例康复住院患者,实施了有效的跌倒健康教育,降低了跌倒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康复住院患者200例,其中脑出血109例,脑外伤后遗症52例,脑梗塞33例,截瘫6例;男132例,女68例;年龄21-84岁;平均住院日期42-88天。
1.2 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入院宣教,观察组加强跌倒的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后,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因、既往史、治疗经过及治疗效果、饮食、睡眠、排泄、生活习惯,及对康复知识的认知和配合情况等,给予相应的跌倒健康教育。
1.3 跌倒危险因素
跌倒危险因素众多包括自身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等。其中环境因素更为重要,尽管医院方面已经设法减少环境中容易引起跌倒的危险因素,但跌倒意外中仍有50%与环境有关,所以加强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1.4 环境管理及宣教内容 及时评估患者,对易发生意外的高危人群,制作各种护理标识牌,按护理需求,把相应标示插于床头,例如在床尾悬挂上“防跌倒”的安全警示牌,提醒工作人员、患者及家属、同病室病友在患者活动时能给予协助和警告,以防跌倒。执行跌倒/坠床告知书的书面通知。做健康宣教时,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病房内不安全因素,强调病房安全措施及留陪人的重要性,护患双方均签属陪护协议书并签名,一份交病人,一份保存在病历中。保证病室及走廊通畅。每日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光线充足、地面平坦、干燥无水,拖地应尽量在患者休息或集中管理时进行或湿性拖地后避免不必要的走动,地面潮湿时有“防滑倒”标识;厕所安置坐式马桶和抓杆,在洗漱室醒目之处贴上防滑警示语,患者在洗手间洗刷、上厕所或洗澡时必须加强陪护,穿大小合适、方便其活动的衣裤及防滑平底鞋。走廊、斜坡、厕所设置扶栏及警示标志,保证夜间照明。跌倒最常发生在患者上下床、起立或突然改变时,对生活不能自理及活动不灵患者,卧床时正确及时使用床档。昏迷、烦躁、小儿患者等要加床档或适当约束,并固定好床脚刹车,防止滑动。患者不可独自坐在床边,必须有家属陪护,下床前先放下床档,切勿翻越;在行走时出现头晕、下肢无力、步态不稳和不能移动时.立即原地坐下,并叫他人帮忙。改变应遵守“三步曲”〔5,6〕,即平躺30s,坐起30 s、站30 s后再行走.避免突然改变,尤其在夜间,以防跌倒。将使用频率高的生活用品放置在易取的地方,避免因卧床时伸手取物发生坠床。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呼叫器,需要帮助时及时使用呼叫器。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意识、表情,来判断患者是否明白。对服用镇静或降压等药物的患者,看护到口,并告知药物的不良反应,服药后及时上床休息,便器放于床旁,以免药物引起头晕、步态不稳而跌倒损伤〔6,9〕。每周专人全面检查病区内各种设备、设施,及时维修,及时补充,随时处于完好状态。患者康复过程中,反复向其强调不可操之过急,注意活动量,应循序渐进。住院期间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指导,并完成相关预防措施。
2 结果
两组健康教育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观察组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跌倒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既包括年龄相关的生理性变化,也包含一种或多种病理性变化及其内在因素和环境的联合作用。评估患者跌倒危险因素,有预见性并及时识别、评价和处理潜在的跌倒风险因素,避免患者住院时发生跌倒,能够保证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安全。对住院的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并进行前馈质量控制,护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有效防范患者住院跌倒意外的发生。跌倒的护理重在预防,正确评估患者身体状况,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及预防措施,是预防跌倒的关键。安全管理的受益者除了医务人员本身外,最大的受益者或受害者是医疗服务的对象,了解患者的需求、增加管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获取我们主观判断之外的基线资料,才能不断地修正管理标准,真正达到安全管理的目标。
护理工作是与人的生命打交道的工作,任何一个细小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确保护理安全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的重点。护理人员通过开展跌倒的健康教育转变观念,树立了“患者安全第一”的服务意识,在跌倒护理措施中给予引导,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在社交上给予帮助,创造适合患者特点的医院环境,对于防止患者人跌倒、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7〕。
参考文献:
[1] 郑洁皎,赵尚敏,徐禹静,等.老年人跌倒的康复干预进展[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8,14(3):189-193.
[2] 闫丽,李新辉.社区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社区医学杂志,2010,8(1):28-29.
[3] 杨莘,王祥,邵文利.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30-132.
[4] 吕菲,钟惠如.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问题的认识状态与应对策略[J].上海护理杂志,2010,(1):36-38.
[5] 张华彩,朱宏霞,瞿杨,等.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对老年患者跌倒的影响及护理措施[J].上海护理,2009,9(6):5-7.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骨结核患者27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将骨结核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40例,其中男88例,女52例,年龄在20~63岁,平均年龄(40.2±6.9)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病程(1.6±0.5)年;脊柱结核100例,腕关节结核4例,髋关节结核24例,其他结核12例;对照组130例,其中男84例,女46例,年龄在20~61岁,平均年龄(40.0±6.8)岁,病程5个月~3年,平均病程(1.7±0.5)年;脊柱结核92例,腕关节结核4例,髋关节结核22例,其他结核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严格遵照医嘱为患者用药,控制病房内的温度及湿度,注意空气流通。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及健康教育,明确本次护理的目标,尊重患者,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热情的接待患者,听取患者的意见,提高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水平,进行知识讲座,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在患者住院过程中进行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结核病、治疗方法、治疗流程及预后等相关知识,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减少因盲目产生的恐惧及焦虑等负面情绪。
1.3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通过患者自述,护理人员记录的形式进行记录整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n×100%。两组患者对结核知识的掌握情况,采取结核知识考卷形式进行统计,卷面满分为100分,优秀:81~100分;良好:60~80分;较差:<60分;优良率=(优秀+良好)/n×100%。对患者住院时间进行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专业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98例,满意39例,不满意3例,总满意度97.86%,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70例,满意45例,不满意15例,总满意度88.46%,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对结核知识的掌握情况
观察组优秀66例,良好61例,较差13例,优良率90.71%,对照组优秀38例,良好55例,较差37例,优良率71.54%,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
观察组住院时间(32.6±12.7)d,对照组住院时间(42.3±13.5)d,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关键词】 健康教育 盆底肌康复 作用
为了解孕期健康教育在推广盆底肌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提高女性对盆底肌康复必要性的认识,我们对2009年7-12月在孕妇学校接受盆底肌康复知识和孕期保健知识健康教育的孕妇进行了授课前后盆底肌康复知识和孕期保健知识的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7-12月在我院孕妇学校接受盆底肌康复知识和孕期保健知识健康教育的孕妇,共182例。
1.2 方法 将设计好的盆底知识问卷和孕期保健知识问卷发给所有的对象,并讲解填写的方法及要求,包括孕次、产次、年龄、孕周等。接受健康教育后,所有对象再次填写盆底知识和孕期保健知识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82份,回收182份,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数据统计包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182例孕妇的年龄为22-35岁,平均28.30岁;孕次为1-6次,孕周22-38周,平均28.52周;文化程度为本科以上73例,大专50例,高中或中专30例,初中14例,文化程度不详者15例。
2.2 健康教育前孕妇盆底肌康复知识与常见保健知识知晓率
2.3 健康教育后的知晓率 孕妇接受健康教育后盆底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96.67%,常见保健知识知晓率为97.8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见(P>0.05)。
3 讨论
3.1 提高女性对盆底康复认识的必要性 盆底康复治疗是一种无辐射、无副作用、见效快的一种无创物理疗法。经过妊娠和分娩的女性,不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十月怀胎的过程已经使盆底肌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初期表现为阴道松弛、性生活不满意或小腹坠胀感、尿频、便秘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将渐发展为尿失禁(轻度:咳嗽、喷嚏、大笑或提重物时就发生漏尿;中度:走路快就会尿湿裤子;重度:站立时都会发生尿失禁。)、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直肠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给妇女造成难以言状的痛苦,中国女性约有1/3遭受尿失禁之苦[1]。国际上普遍认为早期盆底肌肉训练对提高产后性生活质量、预防和治疗产后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近几年才引进并开展盆底康复技术,并已引起国内妇产科专家的高度关注,成为继妇科肿瘤、内窥镜后的又一妇产科亚学科。
我院对在孕妇学校接受健康教育的孕妇在授课前进行了盆底肌康复知识和孕期保健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前有85例孕妇的盆底肌康复知识知晓率
3.2 健康教育在推广盆底肌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虽然孕妇对盆底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低,但是在接受盆底康复知识健康教育后,她们对盆底相关知识的认识明显提高。由本文数据可见,健康教育前有46.7%的孕妇对盆底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总之,我国近年来才引进盆底肌康复技术,人们对女性盆底
相关知识的认识普遍不足。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使孕妇盆底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目前,我院已将盆底肌康复治疗列为孕妇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之一。
关键词:教育助手;儿童康复;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35-03
近年来,国家对残疾儿童的康复工作越来越重视,从事残疾儿童康复的专门人才供不应求。作为向特殊学校或随班就读学校、康复机构输送康复人才的师范类专业,儿童康复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与医学院校的康复医学、护士等专业相比,他们具有良好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背景,能较好地组织康复课程教学活动,但是由于缺少足够的实习经验导致其教学技能、康复技能掌握不扎实,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在儿童康复专业现有培养模式下,其学生教学实践主要有教育实习、课程见习、担任志愿者、家教等形式,但这些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有必要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实践模式,即教育助手模式来改善上述形式的不足。
一、教育助手的角色定位
1.教育助手不同于辅助教师。教育助手模式指由儿童康复专业各年级学生担任特殊学校或随班就读学校的教师及特殊学生的教育助手,通过合作来促进特殊学生更充分地发展,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和教育质量,减轻教师压力,在实践操作和体验中增强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由儿童康复专业学生来担任教育助手不同于专任辅助教师。辅助教师一般是指在特殊学生的评估、教育等方面进行过专门培训,在特殊教育具体环节介入,为特殊学生和教师提供辅助[1]。国外的全纳学校课堂中,一般都有一名上课教师,同时还安排有若干名辅助教师。而我国有些学校安排任课教师担任副班主任工作,实际上充当了辅助教师的角色,但由于只是兼任,需要在克服本职工作压力基础上再进行额外辅导,这无疑影响到其辅助效果。
2.教育助手既是学习者也是支持者。作为儿童康复专业学生,教育助手最主要的角色仍然是学习者,需接受实践学校教师给予的指导。承担教育助手的工作,可能是学生最深入开展教学实践的方式。这既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他们在做中学,通过实践活动来更好的促进课堂学习。特别是教学技能和康复技能的学习需要以真实的特殊学生为对象,否则无法领会其个体差异,无法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灵活有效地运用各种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儿童康复专业学生在教育助手模式中的角色不同于他们在教育实习、课程见习中所扮演的单向学习者角色。作为教师助手,学生与实践学校教师之间应该是支持者与被支持者的关系,是相互协助、相互补充的合作关系。在合理分工和配合下,双方利益都应得到最大化。虽然由学生担任教育助手的效果会因其经验不足而受到限制,但相比而言,有些随班就读学校教师完全不具备特殊教育及特殊儿童康复的经验,特殊学校教师也普遍缺乏康复技能,或者无法满足个体多样化需求,所以教育助手完全可以发挥出支持者的作用。并且,这种支持作用也会随着其课程深入学习和经验逐步丰富体现得越来越充分。
二、教育助手的任务
1.教育助手的学习任务。根据儿童康复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对相关专业学生的调查中发现他们尤其希望通过实践教学过程来提高制订和落实个别化教育计划、开展个别化训练、对个别重度障碍学生进行重点支持等方面的能力,还希望在课堂内外的辅导、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等方面也得到锻炼。作为儿童康复专业学生,其所学的康复技能是最有特色之处,也是最能体现出其辅助价值的优势能力,所以需要担任教育助手的学生专门从这方面加强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除了通过辅助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外,儿童康复专业学生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自我完善目标,也就是说,担任教育助手的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助手职责。
2.教育助手的工作任务。根据儿童康复专业学生的意愿,愿意承担并且胜任的教育助手任务包括开展游戏或活动、在课堂内外进行辅导、与学生家长沟通、布置教室环境、制作教具、组织班级或团队活动、协助班级管理和维持课堂纪律、批改作业等;愿意承担但相对还无法胜任的任务包括开展个别化训练、对个别重度障碍学生进行重点支持、制订和落实个别化教育计划、与学生家长沟通等方面。
三、教育助手模式实施中的管理和指导
1.教育助手模式实施中的管理。教育助手模式需要学生用较长的时间深入学习和实践,不是每位学生都有时间、精力或毅力来担任教育助手;特殊学校和随班就读学校能容纳的人数有限,也不可能保障每位同学都全程参与。因此,建议对学生进行分组,组建教育助手团队,方便进行管理和指导。以团队形式进入到实践学校学习和工作,并采取分层参与的方式,既为所有学生创造实践机会,使其都获得担任教育助手的体验,又能先培养出一部分优秀的专业人才。根据教育助手所承担的任务难度可分为从易到难的四个层级。一是承担日常事务性工作。相当于担任教师和学生的行政助手,履行收发作业本、提醒学生整理课桌或文具、带领和督促特殊学生就餐、整理学生档案等职责。二是初步的课堂参与和活动参与。协助教师进行课堂内外的辅导、制作教具、布置教室环境、协助班级管理和维持课堂纪律等。三是配合教师组织和开展活动。除了继续协助做之前的工作外,还协助开展游戏活动、组织班级或团队活动、尝试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等。四是自主承担教育助手工作。根据实践学校教师对教育助手的职责定位,进行任务分工,能自主地承担起所分配任务,配合教师的工作为特殊学生制订和落实个别化教育计划、开展个别化训练、对个别重度障碍学生进行重点支持等,和教师积极商议如何更好地落实工作,并能提出自己的建议。所有教育助手团队成员都承担前两个层级的任务。之后,根据学生的实践效果,参与兴趣、时间和精力,采取自愿和考核结合的方式在每个团队中选择部分同学进入到第三层级的实践,再在第三层级的基础上经过自愿和考核的方式选择部分同学进入到第四层级的实践。每个层级未通过考核的同学不直接作为实践学校教师的教育助手,但还应参与所在团队的讨论和经验分享,不定期进入实践学校参与部分工作。另外,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可以为每个班级或每个教师安排三至五名教育助手以及一个教育助手团队。
2.教育助手模式实施中的指导。为了更好地促进儿童康复专业学生发挥教育助手的职责,也需要加强对担任教育助手的学生的专门指导。从前期调查中已发现,一大部分学生并不愿意做生活照料者这类不具备康复专业技能的工作,但又认为自己无法胜任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技能的个别化训练工作。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他们缺少把专业课程所学知识和技能转化为操作技术的运用能力。所以,在对教育助手的指导中,需要帮助他们不断通过实践演练来逐步提高自己的效能感[2]。要使以学生担任教育助手的形式切实可行,需要从专业成长、心理调适、组织管理等方面给由实践学校教师和儿童康复专业课程教师共同给予密切指导。实践学校教师的指导内容体现在具体教学实践环节中,比如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各自的辅助价值。这类指导一般以随机形式为主,多沟通、多分享经验,多促进其反思,以此促进其积累实践经验[3]。儿童康复专业教师的指导需要结合专业课程、技能训练课程等开展。跟踪学生的实践进程,和各教育助手团队一起分析实践心得体会,从专业角度来帮助他们思考如何把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如何根据特殊学生的能力水平来确定训练方案,反思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基础,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验证不同解决思路或方法的可行性。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演练逐步增强对特殊学生教学和康复的体验,促进专业成长。还要及时与他们沟通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比如教学挫折感、对自己专业能力的困惑等。通过疏导和教育来提高他们的效能感和专业认同感。
此外,教师的指导还包括合理有效地管理教育助手团队工作,协调其和实践学校教师的关系,提升团队学习和工作效率;对教育助手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估,确保教育助手能真正发挥出其支持作用等。
参考文献:
[1]李聪莉,黄志成.全纳学校中的辅助教师[J].中国特殊教育,2004,(5).
[2]刘晶波,泰米·斯蒂利.指导教练在辅助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工作步骤[J].早期教育,2008,(2).
[3]闫瑞祥.小学教师教育全程实践的目标取向与路径——基于绍兴文理学院小学教育实践的探索[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2).
关键词:康复医学;教学改革;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105-02
一、康复医学教育的现状
现代医院功能的定义存在很多说法,世界卫生组织对现代化的医院功能有着如下定义:包括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临床医学与保健医学。因此,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康复医学拥有自己独立的理论基础、功能评定办法,以及康复治疗技能的学科。在我国康复医学的起步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是比较晚的,存在一系列影响康复医学教学的问题。
(一)缺乏对康复医学的重视
目前,国内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康复医学的重要性,大多数医学院校还没有开设康复医学专业,只有少数医学院开设了相关的专业及选修课程。康复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科学,是医学的第四方面,与保健、预防、临床共同组成全面医学。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命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康复的需求日益增大。社会对康复治疗师的潜在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我国康复治疗学学历教育大多开始于本世纪初,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作为一个新兴的教育领域,缺少师资、经验、教材以及相关办学条件,且大部分医学院没有足够的重视,它们大部分只是象征性的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而并没有将康复医学作为一门主修的课程,甚至有些医学院从未开设医学康复相关的课程,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学康复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成果。
(二)康复医学教育发展滞后
除了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之外,康复医学的教学还存在着其他许多的问题,例如教学模式的滞后。现在国内具有该专业的院校还主要是以传统的、灌注式的教学模式进行见习课教学,始终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中心,全程灌输教学,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地位,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差,缺乏横向思维,往往只看局部,不看宏观。而在西方等一些发达国家,康复医学的教学已经成为了医学院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模块,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还在不断的发展。
此外,康复医学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的主导是教师,但是目前我国康复医学的教师数量远远不够,而且教师本身的质量也不够高。因为其中大部分教师都是在拥有临床医学学位的基础上,进行短期的康复医学学习以及培训,并没有接受过系统完整的康复医学的学习。甚至有些学校相关的教师一度短缺,学校只能聘请从事相关康复医学的医师对学生进行授课,这样一来,就会造成教学水平无法保持一致的现象,从而进一步影响康复医学的教学质量。同时,康复医学的教材缺乏规范性、教学模式缺乏科学性。教材是教师授课以及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工具,同时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因康复医学的教学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因此,各个医学院对于课程的计划和大纲都不尽相同,这就导致缺乏统一的专业教材,同时,由于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使得课程的教学内容会在一定程度上与临床的应用脱节,这就失去了康复医学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康复医学教学的设备和基地都处于相对于缺乏的状态,康复医学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不仅仅需要系统完整的知识,同时还应进行大量的实践和训练。而教学设备和基地是保证康复医学教学质量最主要的条件之一,目前我国的医学院很难满足学生对于康复训练的要求,这就使得学生很难体会到康复医学真正的意义和作用。
二、康复医学教育的改革策略
(一)教学方式方面的改革
在现代医学的发展史中康复医学发展较晚,起点也比较低,但是因为二战后增加了大量的伤残病人,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康复医疗的需求也大大增加,所以康复医学也进入快速的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国开始系统性的发展现代康复医学,下面主要介绍一下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
1.互动式教学:当前的教学方法中比较先进的都比较重视师生的互动,互动式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具有更高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扩展,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康复医学的教学中合理采用互动式教学的方式,将会有很大帮助,在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时候由专业教师进行指导,保证教学选材的合理性并且创设出相适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然后教师来指导并且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互动教学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勇于求知和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勇气进行质疑等。而且互动学习可以让学生养成在课余时间自主查阅相关知识的习惯,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真正成为了学习中的主人。
2.问题导向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基础是问题、中心为学生,它的优势在于设置了一个有意义的情境然后将学习引入其中,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解决问题,让学生不仅可以对基本的学科知识有牢固的掌握,更可以对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发展。在康复教学中引入了问题导向式教学以后,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时还对他们的团队意识、创新思维进行了培养。
3.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就是在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各种病例,现代医学这门学科对于临床病例的分析是非常看重的,而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部分,自然也不能忽视病例。案例教学法可以将理论教学和临床教学顺利的衔接在一起,打好基础便于开展后续的临床实践。案例教学法具有直观性强、生动的优点,同时对于学习的主动性、分析和归纳能力等众多方面都有优势。
4.工作小组模式:康复医疗工作也是由一个团队完成的,包括康复医师、治疗师和康复护师等多种角色,康复治疗师又包括很多类型:如PT、OT、ST,针灸推拿师、音乐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等。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需要掌握繁杂的内容,如果掌握内容不够充分的话就影响其综合运用能力,难以提高综合素质。工作小组模式正是让学生自己组成一个康复治疗团队,在其中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然后进行分工合作,选择某种病例有针对性的拟定出治疗方案和目标,在小组讨论后形成一套全面的治疗方案,这与康复医疗的实际工作模式是一致的。研究表明工作小组模式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更加高效的查阅和使用文献资料,在康复医学教育中工作小组模式教学可以让学生理清工作思路,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康复治疗,对于临床科室中需要掌握的各种知识技能以及康复评估和治疗技术有更全面的掌握,以患者为中心制定出相应的康复治疗计划。
5.“工作坊”教学模式:工作坊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中理论和实践教学中的界限打破了,学生在进行实践的同时也是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同时理论知识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这样接受新知识的时候就会更快并且不觉得枯燥,便于将知识活学活用。由于康复治疗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多知识学生想要掌握必须要亲自操作,所以工作坊教学模式与康复专业的教学是非常适合的,它将教学、实践以及研究三个过程融合在了一起,达到了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的完美衔接,同时因为其直观而生动地模式,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二)加大教育投入
康复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不断普及和发展的康复教育,欧美发达国家康复治疗师从事康复医学工作,不仅需要有本科学历,还要经过几年的专门训练。同时还有很多治疗师拥有博士或者硕士学位,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和业务素质。相比之下国内的康复专业人员就没有这么高的专业素质,所以也很难接轨国际进行学术交流。所以政府很有必要在康复医学高等教育方面加大投入。
(三)重视师资力量保证教学质量
师资队伍的水平与教学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需要引进更多具有高学历的优秀教师,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例如加强培养学科带头人工作的力度,提供机会给中青年教师们并鼓励他们积极深造学习,选拔优秀的骨干教师去国外进修等。
同时康复治疗专业作为一门有很强实践性的应用科学,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临床基础知识,还要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广阔的知识面,因此常规教学方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并且得以应用。
参考文献:
[1]苏勇林,何成奇.四川省康复医学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华西医学,2014,(01):141-144.
康复在我国大陆地区译为康复,香港地区则译为复康,台湾地区译为复健。内容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康复不但针对疾病本身,更重视疾病所导致的功能障碍,着重于提高生活质量,恢复患者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1]。目前我国康复医学发展迅速,与海外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王清华等[2]研究了反思教学法在康复医学科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实习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练艺影等[3]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运动康复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总体来讲康复医学在大陆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台湾地区的康复专业位于世界前列,经历了启蒙期、奠基期、发展期和稳固期4个阶段[1]。综观台湾地区复健治疗的发展,从启蒙期的小儿麻痹后遗症为主的复健医疗,到奠基期的骨科、神经、呼吸循环、小儿等4大专科的复健治疗,再到发展期机构式、小区式、居家式3种不同服务形态的复健治疗,复健治疗的服务呈现多元化的发展。笔者通过对台湾大学医学院、中山医学大学、高雄医学院等高校的复健医学系为期2个月的交流及对台大医院、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台中和高雄的荣民总医院的复健医学科的参访,我校教师在康复教学临床康复医疗方面收获颇丰,对国际化的教学模式和理念有了一定的收获和思考,归纳总结出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方式
1.1学历学制
入学方式主要分为考试入学、个人申请和学校推荐甄选入学。在台湾地区,高等教育主要分为两大路线,一类是学术型教育体系,一类是技职教育体系,分别需参加不同类型高考入学。学术体系分为3个阶段,大学本科4年,硕士研究生3年,博士研究生3年及以上。技职教育体系包括科技大学和科技学院,其中科技大学为本科教育,学制4年,科技学院包括五专和二专,五专招收国中毕业生,即内地所指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取得专科毕业证;二专是指职业中学学生考入科技学院后再学习2年获得专科毕业证。
1.2课程设置
台湾地区的复健医学专业分科比大陆要细,通常主要分为物理治疗、职能治疗,有些高校还设置言语治疗和呼吸治疗。物理治疗专业的课程设置为:大学一年级,物理治疗导论、物理治疗理论基础;大学二年级,公共卫生、肌动学、发展学、物理治疗伦理与规范;大学三年级,骨科物理治疗、心肺物理治疗、儿童物理治疗、神经物理治疗;大学四年级,临床实习。职能治疗专业的课程设置为:大学一年级,职能治疗导论、职能治疗理论基础;大学二年级,职能治疗活动学、肌动学、发展学、职能治疗伦理与规范;大学三年级,职能治疗评估学、职能治疗技术学、生理障碍职能治疗、心理障碍职能治疗、小儿职能治疗、感觉统合、日常生活机能再教育、职业复健、社区职能治疗等;大学四年级即进行临床实习。
1.3教学实践
①完善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讲授、教师演示和学生实训练习统一在实训室进行。尽管大陆很多院校康复专业目前也是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但与其相比还是有待进一步提高完善,台湾地区在教授复健专业时,实训室屋顶上装有摄像监控传输设备,可将记录教师示范动作并转发到大屏幕上,以使学生在不同位置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室前方装有两个屏幕,一个转录老师现场操作,另一个播放同步PPT课件,这样可将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更好地结合,值得借鉴。②学生课后练习的管理制度。晚间及课余时间实训室开放,供学生自行练习操作。实训课程全程无授课教师参加,全部聘请临床康复工作者利用业余时间在自学室值班,这样既可以管理自学室,又可以指导学生操作。自主练习室旁设置一间小教室,学生可以在练习前,通过观看教室电脑里老师的规范操作教学视频,以纠正自己的不足。③人性化的操作考试制度。操作考试形式和大陆院校基本相同,均为自主抽题、角色模拟等。角色模拟为一位同学扮演康复治疗师,另一位模拟患者,老师在监考的同时提出若干与本操作相关的问题,以考察学生对操作的理解情况。这种考试更加人性化的地方体现在,学生需将自己拍摄的操作视频以光盘形式交给老师,老师根据学生操作情况评定分数。④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教学实训设备。学校实训教学设备较为完善,由学生制作的简单的自助具陈列在柜橱里,其中包括康复专业中帮助残疾人日常生活所使用的自助器具,如加长、加粗手柄的勺子,挎在手腕上的梳子等,制作这些自助具既发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节约了实训设备资金的开支。⑤合理安排学生见习时间。学生大三之后,基本上全部为专业课程的学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将书本上的专业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每周五下午安排学生去附属医院见习,由临床老师带教讲解,见习内容基本与本周课堂上教授的内容同步。⑥复健专业学生临床实习物理治疗和职能治疗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时间均为一年,实习单位主要为在台湾地区具有带教资质的各大医院。临床实习目标分为基础实习和专业实习。基础目标包括专业技巧、专业特质、行政管理等。专业目标包括能熟悉复健治疗相关的基本临床医学知识;能对相关的临床检查结果所代表的意义有基本的认识与了解;能独立执行并完成常见复健治疗病患之治疗评估;能整合评估结果,列出病患的问题;过程中应具备与相关专业人员、病患及病患家属有效沟通的能力;制定长、短程治疗目标与计划;并能评估疗效;能执行各项治疗技术,操作基本仪器与设备;依据病情及病患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协助拟定有关的后续照护计划。
1.4师资力量
①本专业教师讲授全部课程。台湾地区复健专业所开设的每一门课程均是由康复专业老师讲授,这样可以避免基础课与专业课衔接障碍。在欧美等康复起步较早的国家,也是按照这种方式进行。②情景教学模拟———实训室打造模拟医院。实训室设计成医院病区的格局,从而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熟悉医院的工作环境、工作模式,为以后的临床实习做好铺垫和衔接。
1.5就业形势
①台湾地区复健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台湾地区复健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不是很高,全台湾地区复健治疗师执业人数占取得治疗师证书总人数的69%,治疗生的执业人数占取得治疗生证书总人数的41%,有些学生即使取得证书,也不一定会从事本专业,有些则是主动选择转行,还有部分则是因为工作不理想而选择转行,所以台湾地区复健专业学生的目前就业情况也并不是特别乐观。②台湾地区复健治疗师证照考试情况。考试中心将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呼吸治疗等各专业设置各自考试,证书亦不相同,通过率约40%。参考教材均为英文原版教材,无专门的统一考试用书。总共考6门科目,考试如有一门不及格,次年成绩不能累计。每6年取得特定继续教育学分(30h/年),才得换照[4]。物理治疗师考试科目包括解剖学与生理学、物理治疗学概论、骨科康复治疗学、神经康复治疗学、儿童康复治疗学、心肺康复治疗学。职能治疗师考试科目包括解剖学与生理学、职能治疗学概论、生理障碍职能治疗学、心理障碍职能治疗学、小儿职能治疗学、职能治疗技术学。
2启示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课堂走向病房,从学校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陆院校应创造条件,参照这种模式安排学生同步见习,早期紧密联系临床。我国目前的康复发展现状为学校合格的师资投入不够,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由各自教师分别教授,造成课程衔接困难,为此,学校应加大合格师资投入力度,建立合格的实训室,保证教学质量。同时参照台湾地区的教学模式,发展由同一位教师讲授本专业课程。通过开放实验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动手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训练,重新整合了知识体系。同时,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点也值得借鉴。多元化人性化的考核制度值得推崇,为避免部分学生因临场紧张而影响操作考试中的发挥,学生可将自己拍摄的操作视频以光盘形式交给老师,考核制度充分体现人性化特点,大陆院校在考核制度中也可考虑融入人性化、多元化特色。大陆目前的康复教育多是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康复治疗人才为主,而台湾地区的康复医学教育因其起步较早已发展成为分科较细的专业教学,随着大陆康复医学的逐步发展,临床康复医学科对于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专科康复治疗师的需求增高,大陆院校培养的治疗师也会向台湾地区一样,逐步向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未来将出现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专业,而不是现在笼统的康复治疗专业。
3小结
海峡两岸,一脉相承,在医学教育国际化、全球化的理念倡导下,让医学教师走向海外、走向港澳台是开展学术交流,提升视野的有利方式。通过分析台湾地区康复专业教育,让我们找到了提升的空间,我们坚信在新医改对康复医学工作的重视下、在卫生部对康复教育发展的大力支持下、以及全体一线康复教师不懈的努力下,我们也会将中国大陆的康复医学教育打造成一朵绽放的奇葩!
【参考文献】
[1]吴英黛,廖华芳,徐阿田,等.二十一世纪物理治疗教育之期许[J].医学教育,2000,4(4):443-453.
[2]王清华,倪朝民,许业松,等.“反思教学法”在康复医学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2014,29(4):362-363.
[3]练艺影,于涛,赵立平,等.案例教学法在运动康复核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优化[J].中国康复,29(4):366-367.
方法:对本院2009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211例精神病患者均进行系统的临床监测与具体的心理分析,同时进行生活行为技能的训练、社会交往技能训练、常规工娱治疗活动、学习行为训练、职业技能训练等综合康复训练,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与指导工作。
结果:211例患者均经系统的抗精神病治疗,临床症状消失后,出现了不同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自杀的危险43例(20.38%);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74例(35.07%);知识的匮乏102例(48.34%),且均给予康复教育与心理护理指导,精神症状改善,自制力恢复。
结论:精神疾病患者需要加强康复教育与相关护理指导,如出现问题,及时了解并给予处理。
关键词:精神疾病康复教育护理指导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084-01
精神疾病是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情感、意识、动作及认知行为等心理活动出现持久性的显著异常表现[1]。近年来,我国精神疾病患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涨的趋势,发病率约为人口的10%,首发精神疾病占大部分[2]。目前,发病机制主要认为是家庭、社会环境等外在原因与患者自身的生理遗传、神经生化因素等内在原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笔者对本院211例在康复期出现心理问题的精神疾病患者,给予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9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精神病患者211例,其中男性158例,女性53例,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39.64±6.8岁,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116例(54.98%),情感性精神障碍21例(9.95%),焦虑症12例(5.69%),酒精依赖16例(7.58%),癫痫导致精神障碍5例(2.37%),适应障碍4例(1.90%),其他37例(17.54%),均符合CCMD-3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
1.2方法。整个护理期间,对所有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系统的临床监测与具体的心理分析,同时进行生活行为技能的训练、社会交往技能训练、常规工娱治疗活动、学习行为训练、职业技能训练等综合康复训练。并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与指导工作。精神疾病患者康复期可能存在自杀的危险,焦虑与恐惧的心理及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匮乏,因此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护理。
1.2.1自杀倾向的护理。精神疾病患者如果产生消极、抑郁等情绪,均可能出现自杀心理。护士与患者应多沟通,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如有不懂问题,应耐心、亲切、热情的给予讲解,鼓励患者多参加下棋、玩牌及看电视等娱乐活动。向患者详细、认真讲解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增加患者信心,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此外还要做好家属与社会支持工作,加强患者与其家属、社会间的联系,减少对疾病社会羞耻感,正确看待精神疾病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格与感情,使其感到自己是个有用的人,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对消除抑郁情绪有较大帮助。
1.2.2不良心理的护理。大部分精神疾病患者均会出现焦虑、恐惧的心理,可能与其紧张的情绪有关。依据患者职业、文化水平等方面安排适合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的训练。施行病房管理、扩大活动范围、组织并安排多种文体活动。告知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参加工娱治疗活动,如书法、手工制作等,加强生活能力与技能训练,根据个人喜好、擅长,应积极参加洗碗、打扫等基本劳动,并做好家属与单位的关系,并取得支持,针对患者升学、就业及住房等待具体问题,尽最大限度进行妥善安排,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社会带来的温暖,消除所有导致病情复发的不利因素。
1.2.3精神疾病相关知识护理。患者缺乏精神疾病相关知识会导致以错误观点看待疾病,护士多与患者做有效的交流,使其自觉认识对疾病的错误看法,尽量减轻、消除心理压力,使患者正确认识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相关药物的不良反应,耐心讲解康复阶段的注意事项及精神卫生的基本知识,加强精神疾病患者的信心,快速适应社会能力,教育正确对待婚姻、事业与家庭,从而勇敢的面对现实。
1.2.4出院指导。家庭支持系统是精神疾病患者获得的支持系统中最直接、最重要环节之一。家庭干预能使精神病理过程造成的创伤大大减轻,利于患者更好的恢复正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加强家庭康复训练,如洗漱、整理床铺,2次/d;简单家务劳动,1次/d;散步,听音乐,1次/d。为了预防疾病的复发,家属应监督患者坚持服药,正确处理社会心理应激因素,识别复发早期症状,保持良好的社会角色,禁止应用酒精、等精神活性物质。
2结果
本组211例精神疾病患者,均经系统的抗精神病治疗,临床症状消失后,出现了不同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自杀的危险43例,占20.38%;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74例,占35.07%;知识的匮乏102例,占48.34%。并给予所有患者康复教育与心理护理指导,精神症状改善,自制力恢复。
3讨论
精神疾病主要是一组表现在行为、心理活动上的紊乱的神经系统疾病。本组211例患者,其中有自杀的危险43例(20.38%),患者心理准备均不充足,消极的认为自己患了精神病,被别人嘲笑、朋友与同事用异样的目光注视、社会的各种歧视等均会导致患者产生消极、悲观、失落、孤独、抑郁的不良心理,严重患者有自杀的想法与行为;本组出院前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74例(35.07%),怕出院后自己不能适应社会,自身患有精神疾病而影响学业、工作、婚姻,亲属、朋友、同事会疏远自己;知识的匮乏102例(48.34%),患者担心发病时对家庭造成的伤害,给家庭、社会带来不便,病情复发自己不能有效控制,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机体的伤害,病情能否遗传,家庭不接纳自己。
综上所述,分析康复期的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找出问题根源,给予康复教育及个性化的护理,既有治疗、延缓患者社会功能衰退功能,又可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