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矿物加工工程范文

矿物加工工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矿物加工工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矿物加工工程

第1篇:矿物加工工程范文

考研好处:

1、就业压力缓解。很多毕业的大学生都是很难找到一份属于自己喜欢的工作,考研则可以增强自身的起点,研究生毕业更有竞争力。

2、有更好的规划职业,在研究生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去了解发掘自己喜欢的专业,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自己的能力。

第2篇:矿物加工工程范文

关键词:矿物加工技术;测试技术;发展与趋势

Abstract: Mineral processing engineering is to develop functional mineral material as the goal, to crystal mineralogy based discipline. Its main research direction is: mineral process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miner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powder technology and material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clean energy technology. Long-term since, most concentrator only choose high grade ore, and discard the low grade ore, moreover metal mineral resources in China is poor, fine, complex and even more severe situation, only then to utilize the past abandoned low-grade ore. Keywords: miner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test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TJ6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矿产资源基本特征

1.1矿产资源总量丰富:共有金属矿产54种,无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

1.2矿产资源质量差,国际竞争力弱:考虑矿石品位、矿石类型、矿石的选冶性能等综合因素,我国金矿、铅矿、锌矿的质量为中等;铁矿、锰矿、铜矿、铝土矿的质量处于最差地位。

2、矿物加工工程测试技术

2.1扫描电镜(SEM)测试技术

⑴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是以入射电子为激发源,在材料表面进行扫描,同时同步探测入射电子和研究对象相互作用后从样品表面散射出来的电子和光子,获得相应材料的表面形貌和成分分析。从材料表面散射出来的二次电子的能量一般低于50ev,其大多数的能量约在2~3 ev。因为二次电子的能量较低,只有样品表面产生的二次电子才能跑出表面,逃逸深度只有几个纳米,所以常用来观察材料的表面形貌。在煤气化方面,运用扫描电镜对不同制焦温度制得的煤焦进行观察发现:由于制焦温度的提高,矿物质从初始的随机分散分布发展到呈团聚分布,从小簇矿物质微团演变成大颗粒团,从而得出结论:高温下灰份的熔融使矿物质的催化作用减弱,使气化活性相应下降,从而成为对煤焦气化速率造成影响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⑵在煤的燃烧方面,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分析燃烧后煤粉残碳颗粒的形态和孔隙结构。研究煤粉的燃烧过程、燃烧程度及不同工艺条件下、不同催化剂对燃烧效果的影响,从而研究粉煤燃烧机理,研究催化剂对煤粉燃烧特性的影响。在型煤研究方面,通过扫描电镜对无机粘结剂工业型煤微观结构进行研究发现。煤粒表面及孔隙间均有大量的粘结剂水化形成的凝胶体和各种形态的结晶体,由于各种形态的晶体相互交插,连接形成晶体网络,可以将煤粒牢固地粘结在一起。因而得出结论:型煤强度与其微观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凝胶体分布越均匀,晶体越发育,型煤强度越高。

⑶利用扫描电镜,连同能谱分析、X射线分析等现代测试技术。通过研究型煤燃烧时,添加铁、硅、锶等以钙为主的几种固硫剂后,灰渣的物相变化及硫的走向;从微观形态、化学组成和结构3个方面入手,通过研究固硫机理。结果表明,钙系化合物在型煤燃烧时,煤中的硫以硫酸钙的形式进人渣中;硫酸钙被高熔点硅酸盐矿物所包裹是高温下硫酸钙不易分解的重要原因。而碳酸锶的添加,不仅使硫形成硫酸钙和硫酸锶,还形成一种在高温下难以分解的复合相,大大提高了固硫率。在选矿方面,应用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分析了黄铁矿的表面氧化产物,研究了黄铁矿表面氧化机理及黄铁矿表面状态对煤浮选脱硫的影响。另外,碳素材料是煤加工利用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新奇的纳米碳素材料,近年来在中国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大量的一团团棉絮一样的纤维状碳纳米管,从而证实了使用优质烟煤,采用电弧等离子体法可制备碳纳米材料。

2.2电子探针(EMPA)测试技术

⑴电子探针的基本原理就是将电子枪发射的电子经一组电子透镜聚焦成直径为0.1m~1 m的电子束作为X射线的激发源,轰击一块磨光样品表面上用光学显微镜选定的区域。然后,根据样品上激发出来的各种元素的特征X射线来确定被轰击微区内的化学成分。它不仅能定点作定性或定量分析,测定约数立方微米体积的样品中所含的元素(Be—U),亦能沿某一直线方向测定几种元素的浓度分布曲线,还可以对样品表面进行扫描以观察某一元素在4001x400 1区域内面分布特征(即X射线图象)。

⑵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一样,都是用聚焦电子束轰击电子,以获取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透射电子、样品电流、特征X射线、俄歇电子以及不同能量光子的信号。但电子探针分析着重取用其中的成像电子信号,并利用x射线能谱谱仪或光谱谱仪取得被分析点的成分信息。而扫描电镜分析则着重取用其中的成像电子信号,特别是二次电子信号,以观察试样的形貌。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在发展初期相互独立,后来,人们将二者有机结合:在电子探针上能检N-次电子,在扫描电镜上也能取得特征X射线。电子探针在矿物加工学科中的应用相当广泛。比如在对煤中微量元素的测定中,煤中有些元素如砷、氟等,虽然量徽,但在加工利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却相当严重,不容忽视。电子探针既可以进行点分析,又可以进行线分析,还可以进行面分析;既可作形貌分析,也可作成分分析。同时,分析速度快、针对性强、制样简单,还不破坏样品。

3、矿物加工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通过对我国复杂多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总结和分析可以看出,今后矿物加工工程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3篇:矿物加工工程范文

关键词:毕业生;跟踪服务;信息反馈;矿物加工工程

作者简介:左晶(1977-),女,陕西铜川人,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工程师;代爱萍(1971-),女,新疆塔里木人,西安科技大学化工学院,讲师。(陕西 西安 710054)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054-02

毕业生跟踪服务与反馈信息能够全面反映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是科学公正评价高校毕业生质量,了解毕业生是否适应社会发展的第一手参考资料,可对人才培养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与预测,做到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方式与劳动力市场紧密结合。[1]

目前很多高校都在进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可是往往流于表面形式,尚未形成对就业后的毕业生进行质量追踪的有效反馈机制,这一原因错综复杂。以二本高校为例,各校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在5000人左右,行业分布宽、单位分布广,工作的实施难度很大。因此二级学院的毕业生跟踪服务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就上升到了首要的位置。二级学院专业相关度高,毕业生就业行业集中,毕业生的跟踪与服务针对性强,通过对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跟踪调查和待业毕业生的个案研究与帮助,以及用人单位的调查和回访,二级学院可以获取有助于自己专业教育发展的信息。[2]本文在对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三届毕业生的跟踪服务信息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根据问卷结果对该专业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对该专业的知识结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分析,为更好地开展以毕业生跟踪服务调查结果为反馈信息的教学评价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同时也为二级学院模式下的毕业生跟踪服务体系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矿物加工专业毕业生跟踪服务状况

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于2006年开始招生,至2012年7月已有三届毕业生,毕业生人数170人。2012年10月~2013年3月对2010、2011、2012届毕业生的就业进行了跟踪调查。通过网络、电话、实地回访等形式,对156名学生的就业单位、目前工作岗位,毕业学生对学院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效果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就业单位分布见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目前已经毕业的三届学生的就业单位以选煤企业为主,分别占到当年毕业生人数的62.2%、63.2%和73.2%,这与西安科技大学长期的历史沿革相适应,学校的高等教育多年来在煤炭开采与安全相关专业领域培养了无数的专业人才;其次为选矿企业,分别占15.6%、12.3%和12.9%,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分别占17%、12%、6%,且专业都以矿物加工工程为主。因而学生从事本专业并在本专业深造的比列高达77.8%、75.5%、86.1%。从学生目前工作的岗位来看,大多数学生就职于选煤、选矿企业车间各工段的技术员或者工艺员,如选煤跳汰、重选工艺员。个别学生通过努力、勤奋工作已经升迁到了技术管理的岗位。

二、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分析

本次调查向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145份,收回问卷105份。调查问卷涉及毕业生基本情况、专业课程设置、教师教学情况、教学方法手段、学生学习效果及毕业生的培训、继续教育等方面的意见。

从表1的分类统计项目可以看出,目前毕业生的薪资主要在3000-4000元之间,占到调查学生人数的59%,72%的学生所从事的职业与专业较为对口,专业知识依然是学生就业的主要基础;学生的勤奋和努力是目前适应工作的根本,关于个人发展,85%的学生认为实践、社交能力是今后促进个人发展的主要方面;对于课程设置,63%的学生认为虽然专业教育涉及目前矿物加工领域的技术、管理,但是不够深入;毕业后的继续教育,35%的学生选择通过参加单位的技术培训提高个人的专业技能,其次为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在母校提供给毕业生的服务方面,专业数据库文献的获取、毕业生网络的建立是学生较为需要的服务内容。

三、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与专业教学评价和改革

毕业生的工作状况以及该行业的市场现状及前景是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与实践的第一手资料。持续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和比较分析,可以对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提出客观的评价,从而建立教育教学信息反馈体系和机制,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3]

1.拓宽矿物加工专业的知识面

从学生的问卷以及近两年来学生就业、企业合作的情况来看,学院由于受学校办学特色影响,矿物加工学生就业的单位以煤炭洗选企业为主,选矿企业仅为15%左右。可是2012-2013年煤炭行业受到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全国煤炭经济运行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煤炭需求放缓,进口煤大幅增加,库存居高不下,价格大幅下降,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煤矿建设投资回落,部分企业出现亏损。小型煤炭企业都已经停产,学生的就业工作受到很大冲击,2013届矿物加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市场萎缩,随即该专业学生考研率较2012届上升7%,截止到2013年6月,2013届毕业生实际就业率91.4%。同时,在与毕业生的回访中,一些选矿企业的学生发现,应该拓宽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知识涵盖面,专业课程应增加金属、非金属选矿知识方面的内容,拓宽专业口径,增强学生对就业单位的适应性,以缓解十二五期间煤炭企业萎靡所带来的就业不景气的困境。

2.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矿物加工工程新技术衔接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是毕业生跟踪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专业教学的客观评价。太西选煤厂一些技术人员对我专业毕业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给予了高度肯定,同时也提出学生应加强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生产的结合,尤其要对选煤工艺中的设备运转、仪表控制要深入了解,要将个人的专业知识融入到企业实际生产的每一项技术改造中,要将产品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的思想贯彻到工作实践中。因此专业教学要根据岗位需求动态适时调整专业课程内容设置等细节问题,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生产实际。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的内容及教学特点,研究教材与课程目标的关系,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及时补充生产一线需要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4]

3.加强矿物加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规范性和系统性

矿物加工工程作为实践性强的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系统的规范性、系统性十分必要。在问卷调查中很多毕业生认为实践教学过于流于形式,缺乏内涵。2012年开始,学院加大了矿物加工专业硬件、软件设施的建设力度,以加强实验教学的规范性。在原有矿物加工实验平台基础上,新购置了棒磨机、球磨机、摇床、浮选机、磁选机、Zeta电位分析仪、颗粒沉降仪等设备,扩充矿物加工实践教学设备。矿物加工专业是省级重点学科,学院目前承担了多项与煤炭洗选、新型选煤技术相关的研究课题,这些科研项目也已经渗透到了学生的毕业论文、课外创新实践活动之中。矿物加工专业的实践教学从煤化学的煤质分析基础实验到选矿学的磨矿、破碎、筛分、浮选、磁电选实验,再到矿石可选性研究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和选矿厂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形成科学、规范的教学体系。而且随设备的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更广,保证每个学生亲自实践各项内容,效果扎实。

4.强化大学生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大多毕业生认为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是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主要瓶颈,学院要多与行业、企业、社区等单位合作,增加学生与校外的沟通渠道和机会,积极组织和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社会调查、科技服务、文化下乡和课题设计、项目运作、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乃至创业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5]

四、结语

毕业生跟踪服务信息服务系统是一项系统化、专业化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教学管理人员、学生管理者共同关注,才能推动此项工作的健康发展。目前的毕业生服务系统还存在人员不足、专项经费不足或没有专项经费、没有形成制度化、调查形式单一、重视程度不够、受调对象不够配合以及调查结果利用率低等困难。因此建立一个制度化的毕业生信息制度,才能避免毕业生跟踪服务流于形式,有利于动态掌握毕业生就业状况、人才流动情况,有利于促进学科专业设置市场化,有利于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更有利于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政忠.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校毕业生信息跟踪与反馈体系的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1):147-149.

[2]蔡骁.建立毕业生质量反馈与高校教学改革的互动机制[J].中国西部科技,2009,8(28):82-83.

[3]赖新华,石瑞星,曾彩路.构建高校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长效机制的思考[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5):86-88.

第4篇:矿物加工工程范文

关键词:视频案例,矿物加工,本科生,课程教学,过程检测与控制

【中图分类号】G434

作者简介:高志勇,博士,讲师,

一、引言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师的主要职责之一,高校教师理应在优化课堂教学上下功夫。优化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多方面努力。首先,教师要提高各方面的素质,正所谓“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长流水”;其次,教师要认真备好课,收集相关的资料,写好教案和课件,做好课前准备;再次,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和优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即常言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矿物加工过程检测与控制》是中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本科必选课程,主要研究矿物加工过程参数的自动检测技术与原理,及参数检测仪器仪表和设备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以往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多采用文字、讲述等方式的文字案例教学[1],即用生产与管理中实际案例,通过讨论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与其他师生交换观点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中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是首批进入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目标是培养一批创新能力、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这也对本门课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文字案例教学已显得有些落伍,单纯的PPT课件也显不足。作为高校教师,应该努力思考和实践,创新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使用本科生所熟悉的多媒体方法如动画、视频[2-5]等,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教学的信息含量和教学效果。为此,笔者在《矿物加工过程检测与控制》课程教学过程中,尝试应用了视频案例的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矿物加工过程检测与控制》课程在矿物加工工程学科中的重要性

矿物加工工程学科是根据自然界矿物原料性质的差异,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等原理和方法对矿物资源进行加工和综合利用的学科。矿物加工过程检测与控制技术是保证矿物加工工艺生产过程正常稳定进行的关键技术,对提高生产技术经济指标有着重要意义。在改革传统的矿物加工技术和改善工作条件方面,过程检测与控制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现今处于互联网+及工业4.0的时代,在矿物加工的生产实践中,通过传感器在线检测并实时了解企业生产数据,分析企业生产中的各种主要参数变化,并相应地优化生产过程,可大幅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增加企业利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因此,《V物加工过程检测与控制》这门课的开设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培养能够从事矿物加工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技术开发、工程项目设计,也可从事企业管理、生产技术管理及企业市场经营等工作的本科生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根据矿物加工工程学科方向的特点,拟定课程教学学时为32学时,教学大纲内容参见表1。

《矿物加工过程检测与控制》课程开出后,由于教学内容能充实丰富本科生的知识体系,契合学生将来工作的需要,故一直广受欢迎。如何教授好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始终保持兴趣和最终受益,则是笔者时时思考和在备课中细致考虑的问题。

三、《矿物加工过程检测与控制》课程的视频案例教学

笔者在《矿物加工过程检测与控制》课程教学过程中,尝试应用了视频案例的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安排,规划设置教学视频案例类型,设计其对应知识讨论点,评估预期效果。其次,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剪辑教学视频案例。对于教学视频案例,要求其具备典型性、生动性和时效性,能够对照、印证和拓宽课程教学知识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共鸣。笔者的教学视频案例资源,主要收集下载自近期的电视专题讨论片、文献纪录片、新闻报道、企业网站宣传视频等,也有自拍自制的专业资料。教学视频案例资源需要教师本人在自己的科研和生活过程中有心收集与长期积累、并与其他教师及同行加强交流,才能不断丰富更新。

原始教学视频案例资源往往内容庞杂,节奏较慢,不适合直接用于教学,需要进行契合教学知识点和突出重点的剪辑组合。“会声会影”视频编辑软件是一款比较好的应用软件,功能强,适用于剪辑多种格式的视频文件,并可附加解说声音和字幕。某些特殊格式的视频文件可先采用“格式工厂”之类的软件进行通用格式转换处理。笔者的处理制作方法是将相关的视频资源,按照教学要求,采用视频编辑软件剪辑拼接成特定的教学视频案例,一般时间长度在5分钟左右,以不超过10分钟为宜。

教学视频案例应与PPT教学课件放置在同一电子文件夹内,须绑定在一起方可使用。在制作PPT教学课件时,可在相应的知识点页面上,采用超链接的方式插入教学视频案例,播放时点超链接符号。也可以在PPT教学课件以窗口图片方式直接插入视频,窗口大小可调,播放时点窗口即可。教学电脑中应预先安装视频播放器软件,常用的如“暴风影音”播放器软件。上课之前应预先测试投影和音响是否正常,视频文件能否正常播放。准备妥当后,教师即可挥洒自如的进行教学发挥了。

笔者在《矿物加工过程检测与控制》课程教学中,相应章节内容对应准备设置的教学视频案例,见表1。

结合授课进度播放教学视频案例后,应即时提问几名学生,让其谈及看法或观感,教师适当引导归纳总结,并布置相关课外作业或思考题,以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在课程后期,采用专题研讨会seminar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每个学生结合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案例,收集资料制作专题发言,可促使学生进一步学习。

《矿物加工过程检测与控制》课程教学实践表明,应用视频案例的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度和思维活跃度均很高,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1)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主要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对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要求较高。对应的课程教学应重点考虑采用分析式、启发式和拓展式的教学方法。

(2)《矿物加工过程检测与控制》课程教学实践表明,应用视频案例的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跃度均很高,学习及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根顺, 李立明. 从案例教学看研究生教学改革方向[J]. 中国电力教育, 2011(4): 44-45

[2] 霍宏. 三维动画课件在案例教学中的应用[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42(增刊): 148-150

[3] 李巍, 席小涛. 视频案例教学及其应用策略分析[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 29(9): 63-64

第5篇:矿物加工工程范文

中国加工贸易从“三来一补”方式起步,近 30 多年来先后经历了承接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承接机械及电气设备等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转移、承接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等发展阶段,积淀形成了今天的产业结构和发展规模。作为一种 “大进大出”型的贸易方式,在现行国际通行的贸易统计体系下,加工贸易必然产生顺差,而且随着贸易规模越大、顺差也会逐年增长。总体来看,中国的加工贸易顺差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从总量趋势看,加工贸易顺差逐年增长,一直是中国外贸顺差的主要构成部分。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从 1980 年的 16. 7 亿美元增长到 2010 年的 11578 亿美元,曾一度占到对外贸易的 “半壁江山”,目前约占 40% ( 表 1) 。随着加工贸易总量增长,顺差规模不断扩大,2008 年达到近 3000 亿美元峰值,2010 年达到 3229 亿美元,占全部顺差的比重 2010 年达到 176% ( 表 2) 。

二是从地区结构看,加工贸易顺差和逆差流向基本上反映出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目前,中国加工贸易出口的主要市场是美国、欧盟、香港和日本,进口主要市场是韩国、中国台湾、日本和东盟。这主要是基于近年来全球产业内贸易、产品内贸易不断发展的结果,集中体现在中国从日、韩、台进口原材料和中间品,在中国大陆加工装配后出口到美欧发达国家,由此导致中国对周边经济体逆差增加,而对美欧顺差扩大。以2010年为例,中国对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逆差总额达 2113 亿美元,较中国对美顺差 1813 亿美元还略高。跨国企业对这一贸易链条的形成发挥了主导作用,这也与中国加工贸易出口主体 80% 以上是外资企业相吻合。以苹果 iPhone 手机为例,可以清楚地展现出贸易流向,即中国从日本、韩国、德国和美国进口零部件,由富士康公司组装后出口美国。反映在现行贸易统计上,有研究估计 2009 年中美iPhone 手机贸易额约 20 亿美元,其中中方顺差 19 亿美元。

三是从产品结构看,加工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电脑、手机等更易进行产品内分工的电子类产品。据统计,目前全球约 90%的笔记本电脑、80%的数码相机和 50% 的手机属于加工贸易出口。就中国而言,加工贸易约 80% 属于电脑、手机、船舶、液晶显示板、集成电路等电子类产品。以中美贸易为例,加工贸易顺差主要集中在数据处理设备等相关电子产品领域。而中国较具优势的传统机电类产品,如电站设施、汽车摩托车、移动通信基站、机床、农业机械和机械基础件等,则主要以一般贸易出口为主。

四是从国内增值率看,近年来随着国内配套能力提高,加工贸易增值率也在逐步上升。按照 “( 出口 - 进口) /出口”的方式粗略估算,中国加工贸易增值率从 1990年的 26% 上升到 2010 年的 44%,但整体仍处于国际产业链条的低端( 表 3) 。以前文的 iPhone 手机为例,研究人员估计每部手机的总制造成本约 178. 96 美元,中国组装只占 3. 6%,即 6. 5 美元。中国不仅在高端制造环节落后,在上游的研发设计、下游的品牌营销等产业链环节上整体更为薄弱。国内也有研究人员运用美国学者 Hummels等人估算垂直专门化比率的方法,对中国 1992—2003 年出口特别是对美出口中的垂直专门化程度进行了估算,得出结论认为中国用大约十年的时间,使得出口贸易中垂直专门化的价值比率上升了 10 个百分点,国外也有相关研究成果支持该结论。

二、关于加工贸易顺差问题的几个再认识

长期以来,对于加工贸易存在一些 认 识 上 的 误 区,需 要 加 以澄清。

一是在加工贸易顺差持续增加的背后, “出口导向政策”是主因吗?

事实上,从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的对比来看,前者更多受全球产业分工不断深化的影响,对国际环境的敏感度远大于对国内政策的敏感度。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前,加工贸易已经出现明显的增速下滑信号,反映出全球跨国生产链条的内在影响。之后全球经济复苏,也表现为加工贸易率先恢复,成为危机后贸易形势的 “晴雨”指标。与加工贸易相比,一般贸易受国内政策和环境影响更大。2002 年,外贸经营权放开带来民营企业大发展,导致一般贸易出口急剧增加、顺差急剧扩大; 而在 2006—2008 年前后,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步伐加快,对大宗能矿产品和国外消费品进口急剧增长,导致近年来一般贸易项下出现逆差。这些事实说明,我国今天的贸易格局和顺差状况,是中国作为一个处在高速工业化城镇化阶段、拥有 13 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长期以自身比较优势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的必然结果。其实质,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外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差异以及国际分工调整等一系列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一段时期内,随着中国参与全球分工的深化,顺差还将保持一定规模,之后随着相对比较优势的消长,顺差的构成也会发生改变。最终随着内需的逐步扩大,总体贸易平衡状况才可能改善,这是客观发展规律,并非简单的政策调整可以改变。

二是人民币升值,可以有效减少加工贸易顺差吗?

毋庸讳言,通过本币升值的途径,对降低一般贸易出口竞争力、扩大一般贸易进口是有效的。但对于加工贸易来说,这种效果则十分有限。加工贸易的理论基础是产品内分工模式,即产品生产过程的不同工序或环节在空间上发生分离,分布在地理距离较远的不同位置。而从贸易主体来看,跨国公司在全球加工贸易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大。有数据显示,中国工业品出口的 55% 以上、高科技产品出口的87% 以上,是由跨国公司完成的。在这种新的国际分工背景下,汇率调节贸易失衡的作用在不断弱化。以中美贸易为例,中国对美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美资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汇率在一定程度成了跨国公司的内部核算价格。从贸易链条看,受水平分工向垂直分工转化的影响,一些复杂产品的设计、工艺、制造等环节相分离。由于品牌、设计、流通等服务性环节等非贸易部分占比不断提高,制造环节占比下降,导致产品最终售价对汇率的敏感性下降。因此,受全球产业分工以及加工贸易自身特性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对减小加工贸易顺差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三是加工贸易出口规模越大,就等于耗费中国更多的廉 价 资源吗?

这涉及我们如何认识加工贸易作用的问题。过去 30 多年来,我国通过发展加工贸易,不仅仅是扩大了就业、积累了外汇、获取了税收,更重要的是通过 “干中学”,在产业、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获取了巨大的外溢效应。一些产业如造船、航空制造、光伏等,通过加工贸易方式承接国外订单,获取相关资质认证,实现技术积累,反过来又助推了国内上游原料生产和下游市场培育。加工贸易还促进了国内产业集聚,为许多产业转向一般贸易出口和创设自主品牌创造了条件。目前,许多国内品牌企业的创业者以及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多有在大型加工贸易企业的工作经验。这在纺织服装、轻工等比较优势明显的行业更加突出。近年来,一些加工贸易企业在做大规模的同时,正在市场竞争压力下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对上下游产业的拉动效应和辐射效应进一步增强。这些事实均说明,不应仅从贸易角度来看待加工贸易及其顺差,清醒认识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中长期比较优势,有助于理清下一步推进外贸结构调整的思路。

四是以 “减顺差”为政策目标导向,有助于推动中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吗?

对于这一问题,应从两个层面来加以认识。一方面,对于加工贸易的制造环节来说,在现行国际贸易统计体系下,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延伸加工贸易价值链,其结果必定是国内产业链越长、国产料件比重越大、国内增值率越高,则加工贸易顺差越大。因此,如果孤立地将 “减顺差”等同于 “不出口”或 “少出口”,这显然与提高外贸出口附加值的大方向背道而驰。另一方面,目前我们在国际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中总体处于低端位置,主要不仅是制造业本身的问题,而症结恰恰在于与制造相关的研发设计、物流供应、市场营销、金融咨询等生产环节严重滞后。近年来,许多加工贸易企业正在探索进行业务转型,如供应链公司通过专注做整个产业链的优化重组,虽然出口规模成倍增加了,但其通过精益采购、物流仓储、报关运输等种种增值服务,挖掘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带动了配套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符合产业升级的大方向。因此,我们要辩证认识加工贸易顺差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某种程度上推进转型升级是一种路径选择,而减顺差应当是 “果”,不应本末倒置。

三、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与顺差走向的互动关系初析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实践与路径进行了分析。有研究从产业内、产业间、企业模式、区域转移、内销及海外投资等六个角度,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模式进行了全景式分析。下文则试图以全球产业链条作为分析主线,从四种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模式入手,初步分析其对顺差的影响和联动关系。

第一类: 企业延长国内产业链条,国内零部件采购率上升。这是一种较常见的加工贸易升级模式。企业通过开展深加工结转业务使加工贸易产业链不断延伸,不仅在产业内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半成品、成品之间相互紧密配套,形成了相互配套的加工贸易企业群,而且伴随产业上下游链条的横纵延伸,在产业之间也开始形成比较完善的加工产业链和产业配套群体。例如,广东东莞市已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全球 40% 的硬盘磁头、30% 的覆铜板、27% 的高级交流电容器在东莞制造,电脑整机零部件配套率达 95%。这种模式体现在贸易环节,直接表现为进口减少、顺差增加。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对国内相关产业制造水平提升、扩大就业和税收均有积极的正面效应。

第二类: 企业自身向产业链上游延伸,从 OEM 向 ODM、OBM转型,做研发和设计环节。这是许多大型加工贸易企业的升级路径。一些企业从开展加工贸易业务做起,逐步实现了从 OEM ( 贴牌加工) 到 ODM ( 委托设计生产) 再到 OBM ( 自有品牌营销) 的转变,逐步拥有自己的品牌和知识产权,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例如深圳的华为、中兴、康佳,顺德的美的、格兰仕、科龙电器,珠海的格力等。这些企业中,有的已经转型成为一般贸易企业,有的则将开拓内销市场作为主攻方向,有的则进一步通过贸易、对外投资和内销等多种方式实现对外扩张,成为真正的跨国企业。这种模式体现在贸易环节,一般表现为顺差增加,但是同时出口附加值和收益也大幅提高了,其对国内相关产业的溢出效应也不可低估。

第三类: 企业自身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做渠道、品牌和销售,定价权更加灵活。这是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许多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方向。受危机后国际市场需求回落和扩大内需政策的引导,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一些加工贸易企业从传统的 “大进大出”逐渐转向为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服务,内销比例不断提高,形成了内外贸市场双轮驱动的格局。这种模式体现在贸易环节,可能表现为顺差减少,但随着内销比重上升,出口企业对国内经济发展的连带效应进一步提升。

第四类: 伴随供应链公司等新型商业模式的兴起,产业分工更加深化,一部分企业更加专注做制造,一部分企业更加专注做服务。这是近年来在国内一些沿海城市兴起的一种新型企业模式。在深圳、厦门等地,一些企业利用自身掌握的优势资源,重点从精益采购、仓储运输、物流报关、金融支持等涉及加工贸易的 “全产业链”入手,开展 相 应 的 增 值 服 务,实 现 了“没有一个工人、没有一间厂房、但年出口达到数十亿美元规模”的发展模式创新。其实质,是在当前服务业与生产制造业既高度分工又紧密融合的格局下,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挖掘中国强大制造业背后的庞大服务需求而进行的商业模式创新。虽然在形式上,似乎类似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专业贸易公司,但其内涵和盈利模式已经大大拓展。这些供应链公司背后的制造企业,则往往更加专注于制造环节,通常在生产工艺上有创新、在企业管理上较为先进,具有较明显的规模效应。这种模式的效应,体现在顺差上是将原有部分制造企业的顺差转移到专业供应链企业项下,一定程度上可能增加顺差。但从整体来看,这种分工更加细化的商业模式,对于催生相关生产业意义重大,同时也对传统外贸管理体制和政策带来新挑战。

四、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是清醒认识中国加工贸易顺差存在的客观性和长期性,以平常心看待。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大国崛起都会导致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当前,中国正处在高速工业化、城镇化阶段,劳动力比较优势还将在一段时期内存在,内需市场的扩大同样需要在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中逐步得以实现。这些客观因素决定着,中国的贸易顺差特别是加工贸易顺差仍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应尊重客观发展规律,清醒认识所谓的 “失衡”问题,既要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同时更加注重把利用国际有利条件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相结合,在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中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是 推 进 外 贸 转 型 升 级 是“本”, 减 少 加 工 贸 易 顺 差 是“末”,切忌舍本逐末。从前文分析可以看出,受国内传统比较优势弱化、总体竞争力提升、全球产业分工深化等诸多因素影响,许多加工贸易企业已经在市场竞争条件下走向了转型升级之路。从目前企业的实践来看,这种探索与政府推进结构调整的方向是不谋而合的。在此背景下,如果过多强调以 “减顺差”作为政策目标导向,势必导致政策的频繁调整,打乱企业正常运行的预期和环境,反而起到“欲速则不达”的效果。因此,正确的政策导向应当是顺势而为、依托企业的实践,研究提出新形势下推进外贸转型升级的政策思路。

第6篇:矿物加工工程范文

科技成果转化不同阶段的特点,以服务为基本,以共享为柱心,从管理、运行、保障三个方面提出平台建设框架思路,希

望为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关键环节,科技成果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响应了“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精神要求,是“陕西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台作为政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着力点,力求发挥各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各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高校与科研院所设立的技术转移中心等技术交易服务机构和成果转化服务机构的作用,体现政府公共服务的功能和特点,整合集成科技成果转化资源,疏通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渠道的上传下达,实现成果管理现代化,探索、完善新时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提高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服务的能力,降低科技成果转化的成本,建成基于全国性科技成果管理、转化、服务信息化体系的省级平台。

“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设1个协调办公室,建立1个门户信息系统,整合10个公共服务子平台,采用3个体系。它的建成将使科技成果项目资源的开放度和科技成果转化率显著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开放高效、体系完备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形成以共享机制为核心的科技成果转化良性发展的运行机制,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陕西省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加快把陕西省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高度发展的新型工业基地的步伐。到2010年平台建成运转时,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率稳定在30%以上。

1 平台建设管理模式

平台管理力求打破部门之间、区域之间的条块分割、相互封闭的格局,形成协调一致,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在陕西省科技厅统一领导下,利用现有全省生产力中心已形成的构架,设立“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协调办公室(部)”。由陕西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或省级技术交易机构负责平台建设的协调、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接受省科技厅的监管和为平台建设提供的决策与咨询建议,协助省科技厅对项目实施进程开展论证和评价,及时上报进展、活动等数据。

协调办公室内部设立1个管理组和4个小组(成果组、信息组、培训组、联络组),专人专职负责日常工作。管理组负责平台建设的总体规划、方案实施、顶层策划、协调管理等工作,4个小组分工负责,共同实施完成,后期逐步完善发展成立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中心。

2 平台建设运行模式

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切人点定位于服务,将其内容确定为成果转化链三个主要环节的支撑服务体系上,推进形成以共享为核心的制度体系,针对成果转化的不同特点和阶段,突出不同的运行模式。通过1个门户信息系统的建立和10个公共服务平台的紧密合作、运行管理,采用3个体系――科技中介机构服务体系、联盟会员体系、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的运行支撑,确保平台的资源共享、高效运行。

2.1 1个门户信息系统――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信息系统

建立“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信息系统”将整个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10个子平台有机地联接起来,达到信息资源共享、运行管理、监督检查、工作绩效等网络上报、统一管理的模式。纵向依托生产力促进中心已有的运行、管理体系,将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发展到市、县、乡、村四级,最终形成向下无限级拓展的建站模式;横向与各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高校与科研院所技术转移中心等技术交易服务机构和成果转化服务机构进行网络联接,逐步将全省乃至全国的优势资源纳入“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信息采集与服务推广网络体系。使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信息系统成为政府的得力助手,企业的技术源泉,院所的对外窗口,中介与投资机构的坚强后盾。

2.2 10个公共服务子平台

2.2.1 政策咨询、成果评价服务平台

发挥政府的导向功能、规范功能、法律功能,围绕科技战略制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宏观间接调控、科技创新激励政策、外部环境等方面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所需政策、管理、金融、人力资源、场地等咨询服务,建立一系列符合市场运作需求的科技成果鉴定、科技成果价格评估体系。

2.2.2 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支撑于台

强化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完善支撑服务体系,建立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倡导产、学、研和金融相结合,针对企业自主研发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发生的有关费用给予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和税收优惠。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2.2.3 中介服务平台

在维持原有技术交易服务机构和成果转化服务机构的同时,整合一套具备优秀称职的专家服务队伍,拥有高科技的市场运作手段、良好的信息技术和网络系统的中介服务机构,形成资源信息共享、便于协调和沟通的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体系,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咨询、论证、交易、推广、等多方面的服务。

2.2.4 交流推广服务平台

围绕成果推广、技术交易、难题招标、成果展示、先进技术装备展示、风险投资、投资供求等内容,举办或承办不同类型的科技成果展览会、技术洽谈会、网上科技成果项目推介会,搭建一个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中介机构、券商、律师事务所、财务顾问公司等各类中介机构广泛参与的集技术、人才、金融、信息、交易为一体的科技成果供需与交流推广服务平台。

2.2.5 资本与市场对接平台

通过建立贷款资金支持系统、风险投资体系和创业发展基金,健全信用担保、政府优惠贷款等措施,促进投资机构与科技成果项目的资金对接,采用金融服务、管理服务、市场营销服务于一体的独特运作方式,营造一个适合陕西省风险投资运作的政策、法律环境和高技术应用的市场环境,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建立相对稳定的资金支持系统,解决转化资金不足问题。

2.2.6 技术产权交易服务平台

技术产权交易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产权交易所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具有事业法人资格的综合性产权交易服务机构,拥有一套较为完善的产权交易规范,为科技成果交易提供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让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有序流动。

2.2.7 中、小试服务平台

先期依托科技开发实力较强的科研院所、高等

院校、企业共建几处陕西省重点中小试服务基地,实行技工贸一体化经营,为我省乃至国内有关单位提供中试服务,改变现有中试基地分散、弱小的局面。之后,针对全省重点行业领域发展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有重点、有步骤地建设和装备一批重点中试服务基地,使其具有较好的研究试验环境和成果转化条件,能独立承担科研成果的中间试验和工程化研究开发工作,为社会提供成熟配套的工艺技术和高附加值新产品,成为向社会源源不断辐射成熟技术的基地。最后,采取政府配套、企业自筹、吸纳私人资金,组建一定数量的、高效运作的重点行业领域、中试服务基地,迅速解决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问题。

2.2.8 孵化服务平台

依托现有各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高校与科研院所设立的技术转移中心等服务机构,整合建立一批高标准、高效率、高起点、功能齐全、企业化运作的科技成果孵化服务中心或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形成了以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快速加工成型、软件等主导产品为支柱的科技成果孵化基地,为新兴的科技企业提供综合服务,使之成为培养科技型企业和企业家的摇篮,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

2.2.9 技术经纪人培训服务平台

建立规模型的技术经纪机构,对分散的技术经纪人队伍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管理,树立行业的自律形象,为企业提供常年稳定的技术经纪服务。设立专门的技术经纪人培训机构,拥有完备的培训大纲,招生条件、考核标准,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机构和人员持证上岗,常年进行短中期培训,造就知识广博、善社交、懂管理、能力全面、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材。

2.2.10 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平台

发挥和利用陕西省国防科技优势,加速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的融合,构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平台,使“民”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2.3 3个体系

2.3.1 科技中介机构服务体系

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队伍建设和规范管理。横向联合各类技术交易服务机构和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及专家,纵向联合市、县、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适当建立科技评估,科技法律咨询服务,科技风险投资等中介机构,组建一个结构合理、门类齐全、机制灵活、功能完备的科技中介服务网络体系。

2.3.2 联盟会员体系

平台建设采用联盟会员制,设立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单位会员为各类科技成果转化眼务机构,个人会员为行业内专家、学者、科技服务人员。本着自愿加入的原则,参加联盟者均为会员,联盟内部共同商讨产生管理机构,实行统一规范化管理。

2.3.3 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充分整合集成各平台科技成果转化资源,以共享为核心,平台内的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公开化,资源公平化,会员均可以进行有效的综合运用,逐步形成开放协作、功能完备、高效运行的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体系。

3 平台建设保障模式

3.1 制度体系保障

在省政府有关部门和省科技厅的领导下,总结已有法律、法规,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法规制度,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提供法律依据。同时,加快制定和完善配套的规章制度,规范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行为;统一技术规范与数据标准,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加大科技成果转化资源共享,形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功能发挥的制度保障环境。

3.2 管理运行体系保障

“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协调办公室(部)”负责平台建设的管理运行体系保障,协调、实施和管理平台日常工作,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建立并完善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行相关的资金投人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共享机制等配套措施;接受政府为平台建设提供的决策与咨询建议,及时向政府上报进展活动等数据;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期间项目的论证和评价;协调其他会员单位具体实施、管理其子平台工作,接受会员单位的监督。

3.3 经费保障

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公共财政投入的主要方向,在保障现有“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体系”运行经费的基础上,整合、统一规划、加大财政对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信息系统的投入。陕西省科技厅负责平台建设各类经费的统一管理,专项列人科技经费管理,主要经费涉及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运行、奖励经费,10个公共服务子平台单独立项经费,日常办公管理费等。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使用方向为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信息系统建设中必需的网络、信息生产设备;流动资金投资主要使用方向为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运行、管理,规划、子平台协调整合等经费。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

[2] 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 2004

[3] 盂燕.科技成果转化的系统分析[J].航天技术与民品,

第7篇:矿物加工工程范文

关键词:电子政务;工作流;框架;XML Web Services

0 引言

政务是指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活动,而电子政务是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而进行的。一般来讲,电子政务系统应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二是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具体来讲,目前各级政府部门所广泛使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属于电子政务第一部分的范畴。

力公自动化系统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电子政务的发展。但同时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多版本、异构、分布、松散耦合的特点。正是这些版本各异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存在,使得政府部门难以协调工作,成为制约政务工作效率的瓶颈。

针对这些问题,如文献[1]提出了一种一站式服务框架的解决方案,该方案能够从理论上将电子政务服务集成一体,但其需要统一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标准与规范,这点制约着该方案的推广实施;文献[2,3]将工作流技术与Web服务技术引入电子政务应用系统领域中,解决了某些部门的办公自动化问题。本文在参考国内外同行关于电子政务和工作流技术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作流技术的电子政务支撑系统(EGSS,E-Government Support System)框架,建立了一种支持多过程定义方法的工作流管理系统模型,并在文章最后介绍了基于XMLWeb Services技术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EGSS框架

依据电子政务的特点,本文提出工作流支撑下的EGSS由工作流管理系统、对外宣传平台、与其他机构接口、系统管理平台和各部门力公自动化系统几大部分组成,具体框架如图1所示。

工作流管理系统是底层操作核心,相当于一个业务级别的操作系统,负责工作流的管理,向周边的四个模块提供服务;对外宣传平台负责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双向信息交流;对其他机构的系统接口负责实现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系统管理平台主要负责对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与管理;各部门办公自动化系统负责各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

2 EGSS框架下的工作流管理系统模型――支持多过程定义方法的模型

EGSS系统框架中,工作流管理系统是核心,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直接影响着ESSG系统的性能。工作流的管理系统是运行在一个或多个工作流引擎上用于定义、实现和管理工作流运行的一套软件系统,它与工作流执行者(应用程序)进行交互,推进工作流实例的执行,并监控工作流的运行状态。

关于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模型,WfMC给出了一个参考模型。但电子政务受政策影响较大,WfMC给出的参考模型无法适应EGSS系统。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过程定义的工作流管理系统模型,如图2所示。可支持多种过程建模方法,从而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成长性与代谢性。EGSS工作流管理系统模型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作用描述如下:

(1)过程建模:业务流程的形式化描述,包括流程的起始和终止条件、组成过程的活动、活动之间的关系、活动调度规则、活动的参与者、与流程相关的应用程序以及其他流程流转时需要用到的相关数据。

(2)任务描述:工作任务的形式化描述,主要负责向工作流管理系统提交所需要完成的任务和其调用的工作流实例。

(3)任务解析:对任务描述进行解析,得到对应的工作流实例和任务描述。

(4)工作流引擎管理:由解析后的任务描述和过程建模模型,调用相对应的工作流引擎。

(5)工作流引擎:是一个为工作流实例提供运行执行环境的软件服务。主要功能是:负责对过程定义进行解释;控制过程实例的生成、激活、挂起、终止等;控制过程活动间的转换(依据工作流相关数据);维护工作流相关数据;为监控各个活动的运行 情况提供查询数据;

(6)数据格式转换:将不同的工作流引擎所调用的数据格式,通过XML技术转换为统一的数据格式。

(7)工作流状态数据:用来控制流程流转的数据如活动实例当前状态、活动参与者、角色等;

(8)工作流应用数据:在活动实例被处理时产生的与具体应用相关的业务数据;

(9)权限控制数据:根据工作流的参与者和过程模型,来获取工作流参与者的权限。

与参考模型相比,EGSS下的工作流管理系统模型提供了对多种过程建模方法的支持。这种支持从实现角度可以分析为数据支持和调度方法的支持。数据支持即为图2中所描述的“数据格式转换”模块,该模块通过XML技术可以方便地实现。

为实现对调度方法的支持,做如下定义。

定义:关系R(A->B)为A到B的映射。其中集合A={a|a为过程定义方法的描述};集合B={b|b为工作流引擎的描述}。

关系R即为调度方法的实现:“工作流引擎管理”模块通过关系R而得知如何从多个工作流引擎中调用正确的工作流引擎。

3 应用实例

在此,以科技奖励网络评审平台为实例,介绍EGSS系统框架下的电子政务系统的实现。其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1)对多个单位的奖励网络评审业务进行分析调查,并收集当前已经投入运行的系统信息。

(2)综合奖励网络评审业务的流程特性,定制基于EGSS系统框架的统一数据模型。

(3)分析原有系统的数据格式,定制原有系统的数据与步骤2制订的数据模型之间的转换约定。

(4)分析奖励评审业务,建立评审业务流程过程模型。

(5)设计并实现工作流管理系统。

(6)规范工作流管理系统对外接口,提供对外接口文档。

上述步骤中,最核心的工作是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其核心类设计如图3所示。应用程序类提出任务描述,经解析后将解析结果提交工作流管理类,工作流管理类获取其需要调用的引擎以及对当前工作流状态进行分析后调用工作流类,来实现具体的流程操作。工作流类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填写工作流日志并允许用户对工作流状态进行监控,工作流日志类与内部监控类实现了这些功能。

有关工作流管理系统放入具体实现,可采用.NET框架中的XML Web Services技术来向各应用级程序提供服务。其具体过程为:

(1)使用.net平台开发Web Services应用;

(2)为该服务创建服务描述文件WSDL;

(3)在应用服务器中布置Web Services;

(4)将Web Services到本地注册中心UDDI。

应用程序可通过检索WSDL文件生成一个客户对象,实现对工作流管理系统所提供服务的调用。

第8篇:矿物加工工程范文

关键词:矿物加工工程生产实习;实习基地;效果改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6-0026-02

一、矿物加工专业生产实习的意义

生产实习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重要的工程实践教学环节。是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也是提高理论与实践综合能力的必经之路。是大学生进行工程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1-3]

我校生产实习是集中性实习,在专业主干必修课程《矿物加工学》学完之后进行,其目的是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在车间跟班劳动实习,学习工人们的优秀品质和团队精神,树立劳动观念和集体观念,培养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工作事业心与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4-7]

因此,生产实习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态度以及工程实践能力等诸方面都会起到很大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矿物加工专业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常常存在以下问题,导致生产实习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1.在实习过程中的参观环节,由于选煤厂正常生产时产生大量的噪音,严重影响现场指导教师的讲解效果,即便采用扩音设备,仍难以克服振动设备噪音带来的影响。

2.学生实习期间通常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却要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安全压力,多数选煤厂领导和实习带队教师多重视学生的安全问题而容易忽略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综合能力的培养。

3.中国矿业大学教务部规定集中实习15~30名学生配备一名指导教师,实习生师比较高,指导教师现场指导与讲解难以确保顾及每一位学生。

4.近年来受煤炭销售形势的影响,实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选煤厂白天停产夜间生产的情况,但为保证学生的安全,实习任务基本上安排在白天,而错过生产过程,实习效果和学生积极性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5.中国矿业大学生产实习时间控制在4周左右,周期较长,学生到了中后期容易出现兴趣不高、主动性降低等问题。

三、提高矿物加工工程生产实习效果的措施

中国矿业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十分重视学生实习实践过程的培养,通过多年不断的探索和经验的积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改善生产实习效果:

1.加强实习动员,明确实习任务。通过矿物加工生产实习的过程,学生可以及时消化刚刚所学的专业主干课《矿物加工学》中的主要内容;可以参照选煤厂生产系统以及相关设备,进一步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选煤工艺中每个环节的作用;也可以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但实习过程刚好处在炎热的酷暑时节,实习环境相对艰苦,因此实习之前的动员十分重要:着重激发学生的实习兴趣;布置实习任务和实习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实习,改善实习效果;做好实习动员,是实习效果好的第一步。

2.强化基地建设,保障实习条件。实习基地的建设是每一个理工科专业实习实训环节的重要保障。中国矿业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利用科研合作、用假期企业走访和学生实习期间到现场看望学生、检查实习工作等机会不断地与企业沟通,加强校企联系,落实实习工作,建立实习基地。分别与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淮北矿业集团、枣庄矿业集团合作申报和并获批3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两年来,学校和企业紧密合作,成立工程实践中心,建立了组织机构,举行了挂牌仪式,开展了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实践教学研究。共同探讨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共同探讨工程实践能力评价模式和考核方法。

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实施双导师制,配备现场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实习工作,与学生一起跑车间、跑工艺、跑煤流,针对选煤厂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另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还配置了实习专用的会议室而便于师生的总结交流,充分发挥了实习基地对学生实习的条件保障和技术指导作用。

3.加大经费投入,升级实习装备。在以往的生产实习过程中,由于投入经费有限,实习条件有所欠缺,实习队伍的整齐程度、管理难度、现场教学效果等环节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经过矿物加工工程教研室的不断总结,从2013年开始逐渐增加经费的投入,改善实习条件,购置了夏、秋两季的实习服装和实习专用的安全帽,有利于提升实习队伍的整齐程度和精神面貌,还节省了实习现场的安全帽预备数量,同时,为了克服生产过程中的噪音干扰,还集中购置了一批无线电对讲接收装置,实习带队老师从对讲装置中发出了讲解和指令在方圆50米范围内都会清晰地通过无线电耳机传达给每一位学生,极大地改善了由于厂房的噪音而带来的讲解和沟通上的困难。

4.布置实习作业,重视现场教学。在4~7周漫长的生产实习过程中,学生常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实习的热情,另外,现场实习期间,学生更加注重对工艺布置、产品结构、设备工作过程环节的强化理解,容易忽略设备工作原理、选煤厂技术管理指标的分析等环节。因此,在生产实习过程中,要在不同的时间段让学生完成不同的实习任务,而这个实习任务的明确,需要通过实习作业的布置来完成。

例如,将生产实习分成5个阶段,每个阶段布置相应作业:

第一阶段: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对煤流及厂房的参观,画出详细的工艺流程。

第二阶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画出原煤车间、重选车间、粗煤泥-浮选车间、煤泥水车间设备布置的平面和剖面图,让学生理解设备的连接及其原因。

第三阶段:搜集选煤厂生产月综合及单机检查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评价生产工艺的指标和设备单机运行情况。

第四阶段:选煤厂矿区的设施布置及其原因。

第五阶段:选煤厂设备检修、供配电系统、介质药剂等存放和添加情况及其原因。

通过上述5个阶段的作业,让学生在不同阶段有比较明确的实习内容,带着问题实习,既不会太枯燥也有一定的压力,提高实习的效率。同时,实习指导教师在每个阶段选择半天的时间对实习作业进行讲解和讲评,结合对现场的直观认识,会强化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5.加强技术交流,增进校企友谊。在矿物加工生产实习过程中,煤矿企业接纳大量的学生实习,会面临比较大的安全压力,并且会对正常的生产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因此增进校企的友谊,会促进企业长期主动接受学生实习,也是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一环。

在生产实习期间,通常至少进行两次学生与现场技术人员的互动和技术交流,第一次交流在实习的前半段时间进行,形式以学生提问-技术人员回答为主,让学生对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困惑得到解答。第二次交流安排在实习临近结束的时候,在此之前实习带队老师布置相关任务,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真研究选煤厂的工艺布置、管理制度、辅助设施、技术指标等环节,试着找出不合理或有改进可能的地方,在第二次技术交流中与现场技术管理人员沟通,既可以检验学生的实习效果,又可以通过学生实习为现场提出一些可能的建议,也能让选煤厂在接纳实习的过程中得到一些开放的思路和想法,从而增进校企的友谊,为实习基地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四、结语

通过对学生、指导教师、实习单位多方面的调查和反馈,中国矿业大学矿物加工工程生产实习过程中师生的精神面貌、认真程度、综合素质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达到了专业教学的预期目的。在4~7周的生产实习之后,学生普遍感到不仅专业基础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更是对煤矿企业的生产状况、销售情况以及煤炭形式的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并能继续更深入的后续学习。

生产实习的过程不仅使学生得到了能力上的提升,更能够通过实习的高质量完成得到实习单位的认可,扩大本校本专业的社会影响力,为学生将来找到满意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在实习期间,实习指导教师也带领学生深入现场,得到了难得的工程实践锻炼,丰富实践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也为进一步创造技术合作提供一个机会,有利于校企进一步深入地合作。

参考文献:

[1]张凌燕,高惠民,李晔.矿物加工工程本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J].理工高教研究,2007,(03):98-100.

[2]刘惠杰,崔广文.论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1,(32):142-144.

[3]靳林,肖春宏,赵丽霞,等.矿物加工专业校外实践教学的思考[J].广东化工,2011,(11):171.

[4]杨炳飞,王吉中.新形势下矿物加工工程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大众科技,2012,(08):224-226.

[5]李振,杨超.矿物加工“三位一体”专业教学平台的构建[J].煤炭高等教育,2012,(04):114-115.

第9篇:矿物加工工程范文

关键词:工程实践;浮选教学;顶岗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114-02

前言:

大学本科阶段是大学生形成工程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和锻炼动手能力的最佳时机,大学的工科教育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与此同时,高校的工程教育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高校培养的很多工程技术人才在质量上很难达到国际教育水平,特别是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高校、教师和学生都应重视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将工程实践教育与理论学习想结合,使学生在工程能力和理论水平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1]。

矿物加工是一级学科矿业工程下面的一个二级学科,矿物加工是研究矿物分离的一门应用技术学科,其专业目的是培养从事矿物(金属、非金属、煤炭)分选加工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内的生产、设计、科学研究与开发及技术改造与管理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界面分选技术-浮选》是矿物加工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之一,本文针对创新的工程实践教育在浮选教学中的应用作一探讨[2]。

一、传统的浮选教学中的工程实践

浮选技术作为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应用技术[3],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十分重要。传统的浮选教育包括理论授课、浮选实验课和现场实习三部分,浮选试验课和现场实习可以划为工程实践教育。

1.教学内容陈旧。在传统的浮选教学中,任课老师往往重理论、轻实践,重考试,轻操作,一些任课老师认为实验课程只是为理论学习所服务,实验课程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部分,或为了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在浮选实验课程的教授过程中,教师对浮选设备、浮选实验理论和浮选实验步骤进行重点的讲解,让学生学会正确地使用浮选设备,并按照浮选实验手册中的实验方法、实验条件和步骤,进行浮选实验验证。这些教学内容与现场的实际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远远低于浮选现场中实际的应用,这些教学内容远远不能满足一个工程师的培养要求。

2.教学方法单一。在传统的浮选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按照浮选实验手册中的实验设备、试验方法、试验条件、试验步骤和数据处理进行讲解,之后学生按照浮选实验手册中浮选实验手册中的实验方法、实验条件和步骤,完成整个浮选实验过程,学生是一个“灌输式”的学习过程,在整个浮选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缺乏思考、缺乏创新和缺乏主观能动性,学生只是对试验设备和试验过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整个试验方法、理论和过程缺乏一个完全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而一个优秀的工程师需要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创新和动手操作的能力[4]。

3.工程实践实习过程单一。我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工程实践实习主要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主要环节,工程实践实习是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学生可以将课堂中的理论学习与现场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5]。但是由于安全、经费以及时间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工程实践实习主要是以参观学习为主,缺少动手操作或动手实践的机会,实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够,实习效果也不够理想。

4.评价方式不够全面。传统实验教学和工程实践对学生的评价依据是实验报告和实习报告,实验或实习报告只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对试验或实习的初步认识程度,并不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知识、动手操作水平、创新能力、学习主动性以及科研水平等,不能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合理的、全面的评价分析[6]。

二、浮选教学中的创新工程实践

1.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以灌输试验理论、模拟和验证试验过程的传统试验教学方式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自我训练模式的试验教学[7]。在试验理论课的讲授中,改以实例为模板,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经验,如何运用各种实验手段、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对问题进行分析、验证和解决,给学生一个课题或让学生自己发现一个课题,让学生带着课题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实验和操作试验,最后完成实验过程,从而实现学生主动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的全面提高。

2.以工程实践为导向。围绕浮选理论与实践,合理安排课程计划,以浮选的实践应用为导向,重新安排课程计划,合理组织编写教材内容,以此延伸对浮选理论进行学习,减少不必要的学习,让学生课余时间自己学习,提高课堂利用效率。加强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现场之间的联系,建立一体化的学习过程,全面培养大学的工程实践、浮选理论和创新等综合能力。

3.实践中穿插理论学习。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这三个工程实践中,将理论知识的学习穿插到三个工程实践中,加强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的协同学习过程,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大学生浮选工程实践中,选派有企业经验的教师协助指导,建立“理论-理论与实践-总结创新”的工程实践过程,“理论”指的是在每天的工程实践之前,给大学生进行理论学习指导,让学生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并且带着对实践的问题进行下一步的学习。“理论与实践”指的是在工程实践的过程中,指导老师结合现场工艺和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浮选理论与浮选工艺之间的关系,及浮选理论如何在浮选工艺中得到应用。

4.创新的工程实践实习。在生产实习环节采用顶岗实习的创新方法,通过在浮选车间的顶岗生产实习,让学生真实地接触浮选流程工艺和浮选机等设备操作,在选择工程实践基地的时候,应选择能代表浮选技术最新生产工艺和最先进设备、工艺流程具有代表性的实习基地,有助于学生对国际前沿技术和设备的了解和学习。

三、浮选教学中的创新工程实践的效果

为了培养合格的浮选工程师,本专业在探索工程实践创新教育、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工程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形成了以工程实践为导向的实验课程培养体系。以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为导向,改革传统实验项目及内容,增加实验设计实践环节,建立“问题-自主实验-总结”的创新实验操作课程,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创新的能力。

2.建立了以创新实践为主的实验室体系。以工程实践为前提,建立开放体系的实验室,为学生的创新培养和实践能力提高提供必要条件,并且可以增加实验场地、设施及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资源的利用效率。

3.构建创新的工程实践培养基地。利用学校的自身优势,与优秀的企业合作,建立适应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工程实践实习从传统参观学习到顶岗实际操作的重大转变,使学生熟悉或掌握浮选工艺过程、浮选设备的原理并动手实际操作,培养岗位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职业素质,为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浮选技术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习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将创新工程实践教育应用在浮选教学中,将理论知识学习、动手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提高融为一体,构建创新的实验课程培养体系、开放的实验教学平台和工程实践基地,提高了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水平,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汉泉,祝启坤,张泽强,等.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双循环”实践实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1,20(2):39-43.

[2]杨炳飞,王吉中.新形势下矿物加工工程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大众科技,2012,(8):224-226.

[3]徐博,张文斌,刘静宇,等.高职院校浮选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12(6):20-20.

[4]方沛伦.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实施与发展创新综合实验的人才培养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106-110.

[5]宋继忠,刘永葆,张树龙.创新教育在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