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务创业项目策划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电子商务专业实践能力教学研究
一、严峻的就业形势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于2006年毕业的大学学子来讲,持续多年的“就业寒流”丝毫没有回暖的迹象。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的大学毕业生比2005年增长20%左右,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在北京2005年的人才需求调查中,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是排在第一位的。但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已达47%,很明显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一方面市场需要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而一方面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却不高,为何会出现如此尴尬的局面的呢?其实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说明现在培养出来的电子商务人才的能力,还远远不能达到大部分企业的要求。
二、电子商务的发展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随着Internet的不断发展与广泛应用,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步伐在深度与广度等各个方面都大大加快。电子商务已经被全球公认为未来商务的发展方向,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世界各国都对电子商务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支持和投入。电子商务代表着未来贸易方式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是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的互联网发展迅速,为电子商务的大行其道奠定了基础。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表的一份报告称,未来几年内,全球电子商务还将进一步快速发展,2006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最多可达12万亿美元。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必然带来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巨大需求,也使得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化的学习和实践,尽情体验网络生活新模式,让学生不断充实和丰富电子商务的知识,熟悉各种电子商务模式的运作,掌握电子商务的运作方法。比如,目前学生只需要低成本就可以自己在网上开店,自己策划经营方案,设计赢利模式。21世纪,信息化社会是历史的发展潮流,企业更注重的是实效。加强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是我们发展电子商务、适应历史潮流的根本所在。
三、如何加强电子商务专业培养中的实践环节
1.建立电子商务仿真模拟试验室
建立电子商务仿真模拟试验室,进行电子商务仿真模拟实训,是目前各高校在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中,最主要采取的一种方式。一般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就为建立电子商务仿真模拟试验室提供了硬件基础。而在软件方面,可以由本校的教师和学生合作开发符合自己学校教学特色的电子商务仿真模拟教学系统软件,也可以购买其他高校或市面上出售的该类软件。
2.在核心专业课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创业项目
电子商务的核心专业课程,如电子商务理论与实践、电子商务物流实务、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网络营销等课程,都有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部分。任课的老师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申请项目基金,组织学生建立小型企业,进行实践创业。比如,网络营销这门课程,老师可以让每个班模拟成一个企业(其中有库存部、技术部、财务部和营销部),开设网上商店,在网上销售文具、饰品、网络游戏卡、书籍和一些二手物品等。因为不需要实地的店铺,学生又几乎每个人都有电脑,这样经营的成本不高。在实践的过程中,有了老师的指导,学生不仅可以将所学的技术、营销、物流、财务等知识进行了大融合,并且能够增强自身的人际沟通能力、建立团队意识。
3.学校设立创业园,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学校可以设立一个创业园,为学生提供创业的基础硬件和基金。能力强、有好想法的学生,可以做好策划书,带着项目进入创业园进行创业实践。学校派指导老师对学生的项目进程进行定期地检查,并作必要的指导。进展顺利的项目,可以继续支持;进展不顺利、又无法解决的,就撤出创业园。这种方式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4.与企业合作,建立教学实习实训基地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就业矛盾突出,不少高校毕业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许多企业的对人才的要求是不希望用进行长时间的培训,马上就能适应到工作岗位上去。学校可以与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合作,建立具备鲜明电子商务特色的,兼顾商务活动和计算机应用等多功能的复合型实习基地。一方面可以对学生进行专业主题化、系统化、综合化的训练,学生毕业后就能够迅速从事企业的某种具体业务活动,增加了学生就业的机会;另一方面,企业不用再进行招聘,就能够直接从实习生里挑选优秀人才,节约了本企业的招聘和培训成本。这种方式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目前,笔者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就已经分别与广西食糖中心批发市场(中国食糖网)、南宁康迈集团公司、南国书店和广西南宁钰炜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电子商务交易实训基地、电子商务物流实训基地、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实训基地和电子商务网络技术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胡美香:电子商务教学面面观.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高立明: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初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3]袁申国:对《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几个问题的初步探讨.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试验建设和产、学、研结合)
[4]李英:浅谈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 苏州职业大学学报
孙丽金的创业计划详实完备,她整理的客户相关问题多达50多页,她选择的创业项目有着近8年的实践考量。作为农学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孙丽金计划通过电子商务、开设实体专卖店等方式在全国销售平欧榛子,眼下困扰她的不是卖不动榛子,而是产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由于平欧榛子质量比较高,往往榛子一结果,在本溪市内或通过展销会就销售一空。
孙丽金规划建立1.3万亩的榛子园,“有足够的产量后我才能开发电子商务或国外市场等其他销售渠道,目前平欧榛子市场供不应求,我希望未来能成为榛子领域的运营商。”
孙丽金的父亲是个务农能手,曾承包果园,建过花卉大棚,但后来创建的“花圃”一度陷入困境。而孙丽金一个偶然的发现,改变了一家人的命运。
结束中考的夏天,孙丽金到沈阳苏家屯的大舅家串门,发现有片大榛子园,这是经济林研究所一位专家搞的新品种试验田。那是孙丽金头次听说“中国平欧杂交大榛子”,也头回见到这么大个头的榛子,孙丽金像找到宝贝一样兴奋。她想,平时在山里采的野生榛子一斤还能卖到十几元,这么大的榛子价格是不是更高呢?要是能在大田里成活,家里就不会受穷了,爸爸也不用为地里的苗木卖不出去发愁了。
回到家,她把好消息告诉了父母,第二年春天,千棵大榛子苗栽进她家门前的5亩地里,几年间,通过不断扩大投入,孙丽金家的榛子种植渐成规模。
2007年,孙丽金到沈阳农业大学就读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她做了大榛子推广网页,并收集与大榛子产品产业相关的信息,每年的农展会、农博会、林业会,孙丽金都会参加。展会里有专门展示特色农业项目的平台,一次展会上她打印了100张自家大榛子苗木、产果情况的宣传单,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陆续接到了一些咨询电话,从此她开始正式向外推广榛子树苗。此后,每次参加展会,她都带着一箱样品、一箱宣传资料前往。
2010年4月,沈阳农业大学举办第七届“挑战杯”创业大赛,孙丽金以“本溪县三阳大果榛子专业生产合作社”的创业计划参赛,将她的团队命名为“美梦成榛”,并获得冠军。
赛后,孙丽金立即着手成立合作社,把参赛时撰写的策划书变成现实。她找到平时一些要好的同学,邀请他们加入。当时,尽管大家认为这是个好项目,但是没人愿意参加。他们大多认为:“从农村考到城市里的大学,毕业后无论如何不能再回农村。”一个同学的一句话更是深深刺痛了孙丽金的心:“农民的素质太低,回去后你根本找不到适合自己素质层次的社交圈子,在城里过得再不好也比待在农村强。”
孙丽金利用暑假时间找到一批曾买过家里苗木并获益的老客户,和他们讲参加合作社的好处、发展的规划和前景。经过多方奔走,有5户农民愿意加入,再加上自己家,符合法律规定的成立合作社的最低户数。2011年1月22日,“本溪县三阳大果榛子专业生产合作社”正式成立,孙丽金任理事长。
她把自家成功试验的经验传授给社员,加上合作社的政策、成本、信息以及规避市场风险等优势,到了秋后社员每亩地赚的比其他大榛子种植户多得多,吸引了更多农户加入。榛子园需栽苗、施肥、除草、采收榛子、起苗捆苗,用工量很大,为当地创造了很多就业岗位。一个普通农妇干一夏天的活儿就可以赚1万多元,比其一年水田旱田的收成加起来都要多。一些外出打工的农民都回来了,他们都对孙丽金和她的项目心存感激。
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的野生山榛子学名平榛,味道好,但个头比较小,而欧榛主要分布于欧洲、美国等,就是市面上俗称的美国大榛子,但这种美国榛子味道一般,吃多了还容易头晕。“混血”平欧大榛子,以平榛为母本,以欧榛为父本,通过种间远缘杂交而选育出,产量高、果实大、味道香、抗寒性强。
孙丽金合作社的一个农户算了一笔账,平欧大榛子在结果之前,每亩地买苗需投入近1000元,40亩地是4万元,前4年,施肥人工维护等费用需近8万元,租地还需要一部分费用。第5年榛子结果时,40亩地能结两万斤榛子,按最低标准每斤20元左右售出,当年能收益40万元即可回本,此后每年都会收益至少40万元。
关键词: 大学生 竞赛项目 考核设计 应用写作课
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各省针对在校大、中专学生设置了一系列竞赛项目,如创业计划大赛、电子商务大赛、统计调查设计大赛、职业生涯大赛等,其中许多竞赛涉及应用文文种写作,因此,将大学生竞赛项目引入应用写作课堂教学中是必要的。竞赛也是一种项目,把竞赛项目纳入课堂教学本质上属于“项目教学法”,只不过竞赛项目比起一般教师为课堂教学虚拟设计的项目更具有现实性和激励性。因此,竞赛项目是更适宜于大学阶段操作的一种实践项目。把竞赛项目引入应用写作课堂分“引入项目-重组教学单元-分组学习讨论-评价考核”四个环节,在“大学《应用写作》课引入竞赛项目的教学探讨”一文中,我已经探讨了“引入项目”、“重组教学单元”和“分组学习讨论”三个环节,下面重点谈谈课程考核环节的设置。
一、传统应用写作课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应用写作课注重应用文基础知识和理论的考核。这主要受授课内容的影响。按照课程大纲要求,以往应用写作课的授课内容按照章节分为:应用文概述、行政公文、日常公关礼仪性文书、事务性文书、经济文书、法律文书、新闻文体、毕业论文等几部分。教师讲授内容一般是依照章节逐一讲解主要文种:先理论知识,再分析例文,最后模仿练习。正因为教学内容忽略课程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考核方式也照搬理论课程的考试方法。传统应用写作课考核方式大多被设置成“期中一份小作业(占总成绩的20-30%),期末一张笔试卷(占总成绩的80%或70%)”。笔试试卷或为开卷或为闭卷形式,试题类型多为:填空、选择、简答、论述、改错、写作等,其中填空、选择、简答、论述属于客观题,分值大,大约占了70%多。这种重知识、理论的考核方式,不仅不能锻炼学生的写作技能,而且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或套用格式(开卷考更简单)就能顺利过关,所以往往觉得这种课不用学也行,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正确判断和认识,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基于大学生竞赛项目的应用写作课考核设计
要想改变传统考核方式,关键是先改变教师的观念和教学方式。应用写作课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技能课,几乎覆盖社会各专业领域,大、中专院校之所以普遍开设这门课程,原因正在于此。任课教师首先要对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有充分认识,如果只是用理论课程的教学方式敷衍了事,就会失去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其次,对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也要重新加以思考,近些年,研究者提出很多改革方案,如“案例法”、“情境法”、“项目驱动法”,等等,这些教学设想都是基于应用写作课的实践性提出来的,但教师主观设计的案例、项目、情境等带有一定虚拟性,学生实践动力仍然不大。基于此,本文提出将大学生竞赛项目引入应用写作课堂教学中。出于就业的考虑,大学生对于参加竞赛的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所以,在课堂引入竞赛项目比起其他虚拟项目,具有较大的现实性和激励作用。根据授课内容和方式的变化,考核方式相应地改变:
1.注重学习过程,加大平时考核的力度。
基于大学生竞赛项目的应用写作课考核方式把平时考核分值增加到40%~50%,条件允许的话还会继续加大。平时考核方法不再是一次作业那么简单,变得多种多样,具体包括:
(1)单元学习评价和考核:基于大学生竞赛项目的应用写作课授课内容是结合竞赛项目整合的几个教学单元,有创业大赛学习单元、职业生涯大赛学习单元、统调大赛学习单元等。如给经管专业学生结合大学生创业大赛组织的一个单元的授课内容:包括八个步骤:要求学生以教育厅的名义下发大赛通知或者以学校名义转发教育厅关于大赛的通知文件的写作;筛选合适的题目进行方案设计;引导学生为创业项目进行市场调查问卷设计和调查报告写作;组织策划及策划书写作;与相关公司建立合作训练合同书或协议书写作;为资金或其他问题向上级请示训练请示文种写作;为项目招聘人员训练招聘启事、求职简历写作;采访相关创业人员训练新闻访谈写作。老师组织学生分成6人小组,选出组长,负责进程和协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讨论交流,进行选题、定题和筛选项目,完成竞赛项目相关的文种写作训练,单元学习结束后,教师给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评定和考核,考核依据是每组完成的竞赛相关文本写作和小组成员互评成绩,这部分成绩约占平时成绩的50%。
(2)课堂发言考核和其他:大学生竞赛不仅要求参赛者熟悉专业知识,精通文种写作,而且设计了10到20分钟的流利讲解和说明环节,这就要求设计学生的口头表达训练。我们在竞赛项目单元学习中要求小组成员进行轮流汇报和总结,同时在课程基础内容讲解中要求学生针对错题修改和写作的发言训练,还有演讲训练,这部分占平时成绩的40%,另外,考勤和课堂表现等考核占10%。
(3)参赛奖励机制:对于积极参赛的同学平时成绩给予加分奖励(校级5分,省级10分)。获奖(校级以上)同学课程免于考试。
2.期末考试题型以测试文种写作方法和能力为主:因为基于大学生竞赛项目的应用写作课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文种写作训练,因此,期末考试题不需要设置大量客观题以方便学生过关。近两年,我们的期末考试题型中80%是测试学生写作方法和能力的,题型有填空(主要是公文语言认识,文种构成、习惯用语等内容只占20%分值),其余为改错、给材料用完整的公文格式写作通知或请示等、消息写作、新闻评论还有微博写作及邀请函、求职简历制作等内容。题目注意接近大学校园和大学生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目前,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或50%,希望逐渐减少分值。
“课程考核是教师影响学生对课程学习态度和行为的最强有力手段”。的确,要想改变学生对应用写作课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最关键的还是任课教师的考核设计。基于大学生竞赛项目的应用写作课考核设计是在课程教学改革基础上实现的,这种围绕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进行的考核正在发挥作用,显示出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夏晶晖.应用型本科教学中技能型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193-196.
近年来,根据新《大纲》要求编写的中职《语文》教材已得到广泛应用。该教材是在职业教育大力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制度的时代背景之下应运而生的,其中创造性地设置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板块,增加和强化了具有职教特色和体现职教改革要求的教学内容,如口语交际和应用文写作,能力训练点大为增加,为教学中创设职业情境提供了一定条件。
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笔者感觉到该板块设计未能按照专业分类是最大缺憾,不利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因此,如能依托项目教学法,以《创业设计》为项目进行语文综合能力训练课程的整体建构,不仅能弥补新教材中综合活动职业针对性不强的缺憾,而且教学实施增加了弹性。
一、基于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预期的课程结果,即期望学生学习某门课程后,在知识、技能、态度方面能达到什么状态,是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的依据。新《大纲》强调加强语文实践和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实际上明确了中职语文课程应用性、实践性的特点,使语文课程更摆脱长期以来“学科中心”的传统体系,调整到以应用为主要特征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将“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并提出“(使学生)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这其实是中职语文与高职语文的区别。虽然新教材中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板块一定程度上强调了语文教学的应用性与实践性,但由于缺乏专业定位,针对性与适应性不强,无法满足职业性需要。在日常课程容量允许的条件下,不妨将语文综合能力训练作为一门课程来做整体建构,从专业培养目标入手,有针对性地选择项目,并依据专业所面向的工作岗位及工作任务来设定课程目标。
以会计专业为例,其专业培养目标为:具有必备的会计学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机专业知识,具备电算化会计实务操作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能在各企事业、会计软件咨询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等部门单位记账、出纳、档案管理、统计等岗位从事会计核算、生产统计及各项管理工作,具备良好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能力,以及相关金融、税务、贸易、法律等方面的素质,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会计信息化领域高技能人才。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职业岗位方向,对其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定《会计专业语文综合能力训练课程》的目标为:能够撰写与会计岗位相关的所有应用文体;能利用专业知识进行财务基本测算;能运用PPT将项目设计内容当众演示;能通过PPT演讲锻炼口语表达能力;能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能通过成果展示实践商务礼仪知识。创业项目设计过程包括:市场调查、项目确定、市场分析、成本核算、可行性分析、策划书撰写、项目设计演示、PPT演讲等,符合课程各能力培养的需要。
二、基于会计岗位工作任务,选择课程内容
要实现基于职业能力之上的课程培养目标,就必须将与岗位任务紧密联系的语文知识作为重点课程内容。要确定知识与任务之间的联系,就必须先对岗位各工作任务的能力需要进行细致分析,有针对性地归纳出各类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并整合归纳出各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语文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就“创业设计项目”为例,具体情况可见表1。
三、基于项目发展顺序,设计课程结构
长期以来,课程微观内容的设计与编排远未跳出学科体系与学生自身知识体系建构的藩篱,致使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止步不前。无疑,课程内容的序化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教授提出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就提供给我们一个很好地思考方向——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即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这样做意味着适度、够用的陈述性知识的总量没有变化,而是这类知识在课程中的排序方式发生了变化。课程不再是静态的学科体系的显性理论知识的复制与再现,而是着眼于动态的行动体系的隐性知识的生成与构建。
项目教学法在语文综合能力训练课程中的应用就很好地运用了姜教授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中职阶段学生所需要培养的语言感悟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现代媒体技术运用能力等,通过“创业设计”一个项目得到了整体地提升,这种提升不仅是语文能力的提升,更是综合能力的提升。而这些课程内容的设计和编排,完全是按照项目的进行循序展开,真正地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所谓,“知识的总量未变,知识排序的方式发生变化”。
四、基于能力训练,安排课程活动方式
要使学生在项目策划的过程中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不能仅凭一个个抽象的工作任务,而要从能力训练出发,选择合理有效的课程活动方式,让学生在教师有意的引导下,通过参与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模拟活动,获得直接经验的积累。以“市场调查”为例,具体内容见表2。
以上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教育“能力为本位”的“工学结合”培养目标,完全符合在“做中学”的课程改革方向,使学生在活动中深刻体验知识,从而达到有效学习、发展综合能力的目的。
传统教学观念认为,项目教学法比较适宜实践性较强的、理论知识点相对集中的课程,像语文这类的文化课比较适合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如果生硬地套用项目课程教学法,反而不利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但从“创业设计项目”实践来看,借鉴项目教学理念来开发语文综合训练课程是一种很好的尝试,虽然还尚待完善,但至少摆脱了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体现了职业教育为专业服务、为就业服务的教育功能,为职业教育文化课程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全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旺盛需求,极大地推动了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已经成为国内高校设立最多的专业之一。目前我国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强调综合素质教育,采取宽口径、厚基础培养模式,培养专业知识全面的研究型、通识型营销人才;二是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强调培养具备实际工作技能的应用型营销人才。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结构面临深度调整,市场营销专业是对经济发展最为敏感的专业之一,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企业对营销人员的要求将发生较大改变。新建本科院校,在生源、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研究水平、社会资源等方面与传统本科院校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市场营销专业该如何创新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本文以成都工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探讨新建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问题。
1营销人才培养方案现状
成都工业学院(下称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经历2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营销人才。但升本后的营销专业该如何发展,如何培养特色营销人才?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和重新梳理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
首先,市场营销专业的行业导引不明确。学校升本后,明确了培养“应用型”营销人才,但是专业课程偏重于传统营销理论的学习,看似“高大上”,实则不接地气,行业针对性不强,学生普遍感觉学不到实用的东西,加之实训环节与行业衔接不紧密,培养的学生缺乏行业核心竞争力,毕业生就业呈严重的低端化趋势。
其次,人才培养方案缺乏特色。理论课程设置具有较明显的“大营销”体系烙印,强调宽而全,与其他院校的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差别不大;职业能力培养方案不系统,虽然设置了多个能力训练专周,比如市场营销策划专周、商务谈判专周、推销实务专周等,但多为课程导向,有时会成为教师理论教学体系的延伸,达不到能力训练的目的;对营销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研究不够,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能力训练项目缺乏针对性。
最后,实训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效率低。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校内实训资源在院系之间无法共享,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营销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二是校外实训的行业融入度比较低,多为走马观花式的感官认知,没有形成真正的校企联合培训模式;三是学生的校外实训多集中在终端营销岗位,很难接触到行业的完整营销过程,对营销活动的认识较为片面,对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营销等环节更是知之甚少。
2重新定位专业特色
我校市场营销专业本着培养行业性营销人才的原则,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进程,将专业特色定位为:依托本校工科传统优势,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以市场为导向、行业为引领,着重培养系统掌握市场营销理论、具备工业企业基础知识、熟悉工业品营销环境和营销技能,行业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应用型营销人才。
第一,机械电子类工科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优势专业,积累了丰富的学科和行业资源,培养行业性营销人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第二,可以有效摆脱营销人才市场激烈的低端化竞争;第三,工业企业对营销人才的综合素质、行业知识水平以及国际化视野等要求较高,系统学习有助于特定行业营销人才的培养;第四,有助于与其他院校营销专业形成差异化竞争、错位发展。
3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31人才培养方案创新
(1)发挥工科院校专业优势,强化职业导引。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结构,在制定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案时,将工科基础知识植入专业课和实训专周之中。设置两门以上工科基础课程为市场营销专业基础课、两门工科课程为专业选修课;实训环节突出工业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设置ERP模拟对抗实训、工程训练、生产管理实训等几个专周,其中工程训练在校内的校办工厂完成,生产管理实训则是在校外企业由经验丰富的管理者团队指导完成。
(2)专业课程设置重视专业能力特质培养。我们通过系统研究发现,工业企业最看重营销人员的7大能力特质:营销策划与管理能力、客户关系管理能力、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学习和创新能力、较全面的行业知识、国际化视野。于是在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中针对性地设置相应课程,并且规定每门课在授课时安排不低于三分之一课时用于相应能力的实训和拓展,每门专业课最后留出2~4学时,特聘企业专业人士传授实践经验。
(3)系列专题讲座。有计划地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有经验的行业管理人员和工业企业营销人员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讲座采用6+4模式。即安排6个管理能力与营销能力特质讲座和4个专业(行业)知识讲座。
32实训教学体系创新
(1)校内实训资源协同创新。长期以来,我院校内实训资源大多都是分专业以系部为中心构建的,各实训室资源相对独立,实训设施仅服务于所在系部的实训项目,使用与日常管理权限也属于系部,外系部、外专业的学生基本不可能接触到更不可能实际操作这些实训资源,实训资源使用效率受到极大限制。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定位是“应用型工业企业营销人才”,工科实训资源是实训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寻求从管理制度上打破原有的实训资源部门管理模式,释放实训资源活力,逐步实现校内实训资源共享是实训体系创新的重要环节。
(2)校外实训多元化。其一,与企业合作开设生产管理等实训专周。企业组织各个生产管理环节有丰富经验的管理者联合设计实训流程和编制实训资料,学生到企业实训1~2周,深度学习企业经营流程。其二,与有实力的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选派优秀学生到企业进行暑期实训和毕业实习,学校对学生进行综合考量、择优轮换选送。其三,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级别的营销策划和营销实践竞赛,老师全程参与指导,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其四,营销策划实训。以团队的形式为企业做营销策划或活动策划方案,企业只需要为学生做一两次企业经营方面的讲座和提供必要的企业经营背景资料,就有可能收获不错的营销方案或创意,学生也能得到实际的锻炼。
33毕业设计创新
新建本科院校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专业知识面较广,但理论深度不够,要求学生以毕业论文的形式对营销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毕业设计应该与具体的营销实践结合起来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1)鼓励以原创的营销策划方案作为毕业设计。营销策划和执行能力是我校营销专业学生必备的能力特质之一。可以由指导老师指定具体的企业和产品,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学生在调研的基础上完整写作一份营销策划案,以此考量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现代企业管理精品资源共享课跨校修读学分教学过程,是将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利用纳入到学生自主学习的大系统中进行总体研究,建立以教学课件共享型、教学资料共享型、学习经验共享型和主讲教师讲课视频共享型为主要系统的基本框架,创建精品资源开放课跨校修读学分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以网络通讯技术为手段,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载体,以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教学资料、教学课件、综合测验试题库、作业练习题库、案例分析资料库为优质资源,逐步打造和建设满足学生发现式学习、反馈式学习、协作式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的教学录像、教学课件、教学大纲、教学方案、试题库系统、答疑系统、同(异)步学习交流、素材资源库、情景模拟实践、管理技能实训、管理实务仿真的精品资源共享平台和运行机制,以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资源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来设计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的理论教学和管理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其教学考评体系,使之成为指导高等学校利用精品资源开放课资源完成跨校修读学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机制。现代企业管理精品资源开放课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充分依靠管理学科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平台,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和环境,创新性地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成为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
二、精品资源开放课的教学过程与特点
(一)突出专业特色,实现育人模式创新
构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项目创新研究和校企互动教学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提升教学效果、改革培养方式增加实践教学、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提升管理创新能力。进而,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过程体现到培养方案之中,为有效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和奠定制度基础。
(二)以职业能力为主导,确定学生能力结构
将管理学科全部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纳入到一个大系统中进行总体研究,优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关系,将课程教学内容构建为基础知识模块、技能知识模块、综合创新知识模块,建立以管理理念熏陶、管理技术运用与综合管理能力养成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和培养方案。
(三)完善教学资源条件,满足应用能力培养要求
由于管理学科实践性很强,且涉及到经济、管理、法律和工程技术知识的相互渗透。因此,必须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管理实务实训中心(ERP实训平台、情景模拟平台、沙盘模拟实训平台)、会计综合实训中心、市场营销综合实训中心、现代管理与电子商务实训中心;建立教师资格+注册职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学生考取注册职业资格机制。由此,强化实践操作技术培养,实现管理实践领域相关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有效结合。
(四)根据管理学科学生实践能力构成,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根据管理学科学生综合管理能力构成,使课程设计、实验实训、毕业设计更加密切结合企业管理实际,通过管理实务仿真教学,丰富管理实践教学内容,指导管理实践教学的开展和实施。同时,要构建科技创新教学模块,包括创业和创新讲座、商业计划书和创业方案设计、营销方案策划、企业管理沙盘模拟、ERP模拟实训、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实践等等。由此,来启发学生创新灵感和创业思维,培养学生的管理方案设计能力、组织能力、调控能力和协作能力,实现团队学习。
三、精品资源开放课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利用开放课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性学习
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线来设计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实训教学的培养方案和培养过程,将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利用均纳入到学生自主学习的大系统中进行总体研究,建立起以教学课件共享型、教学资料共享型、学习经验共享型和主讲教师讲课视频共享型为主要子系统的基本框架,创建以网络通讯技术为手段,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载体,以现代企业管理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教学资料、教学课件、综合测验试题库、作业练习题库、案例分析资料库为优质资源,逐步建设满足学生发现式学习、反馈式学习、协作式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的教学录像、教学课件、教学大纲、教学方案、试题库系统、答疑系统、同(异)步学习交流、素材资源库、情景模拟实践、管理技能实训、管理实务仿真的精品资源共享平台和网站。
(二)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案例分析教学方法
在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过程,从教师的单向讲课,转变为授课、案例分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师与学生双边互动式教学,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过程。教师在讲解现代管理原理、方法和技术过程中将采用案例引路、用案例佐证,以及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案例分析教学方法,把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进而启迪和开阔学生管理思维和管理理念,使深奥的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通俗化、简单化,使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企业经营中所面临的管理问题,使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活泼,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知识集成,实施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项目创新研究和校企互动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在综合实验、专业成组课、课程设计、创新项目研究、毕业设计等课程教学过程中,由知识积累式教学模式转化为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即针对企业实际和管理过程,由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方和使用方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制定项目实施的可行方案。在大学生研究型学习和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机制下,本方法将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教师科研实践、企业实践、综合实训、科技创新竞赛过程,将专业知识集成升华为应用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
(四)倡导亲验性学习,应用现场研究教学方法
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包括战略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危机管理等主要内容,为了使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易于理解和掌握,将广泛运用现场研究的情景模拟式教学方法。通过亲验性学习过程,引导学生逐渐根据情景模拟实践教学过程进入管理者角色,参与到管理问题的分析和处理之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因素,缩短课堂教学与管理实践的距离,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培养协作能力,应用团队学习教学方法
为了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理念,培养合作精神和协同能力,需要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运行机制,吸纳年级专业排名前20%的学生或有专业特长的学生,通过学生与老师的双向选择,结成创新团队,打造更高级的创新性学习平台,开展团队学习教学方法。以创新实验计划或者创新项目研究为载体,由本科生及硕士生组成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进行项目或实验方法设计与论证,独立组织实施并进行数据分析、平台设计开发、撰写研究报告的工作过程。学生跟随导师进行研究型学习和创新性实践,尽快进入实验室或者企业感受科技创新和企业实践氛围,通过完成导师科研项目、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创新创业项目,积累科学研究和企业管理经验,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改革考试方法,突出指挥棒的杠杆作用
为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挥考核过程在学习方法运用、专业知识掌握等方面的杠杆作用,将对本课程进行考试方式改革。考试方法改革具体形式可以考虑采用:笔试+课程论文(商业策划书写作)方式、口试+笔试的方式。使学生把课程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从死记硬背转移到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操作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考试指挥棒的杠杆作用和导向作用,进而实现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七)注重知识集成,实现管理方案设计
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知识集成能力的学习过程,综合性地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从实际工作和管理需要的角度启发生学寻找解决管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布置组织结构设计、企业家素质测试方案、管理人员配备方案、经营战略制定、企业文化结构设计、人才激励机制设计、企业筹资方案设计、企业管理流程设计、供应链管理模式设计、市场营销策略设计、产品质量控制体系设计等方面的题目,让学生根据企业背景和素材运用所学管理理论与方法来设计出相应方案,并通过答辩方式来解释和说明方案设计的依据及其实施过程。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是按着每个学生做出的现代企业管理课程设计方案或者管理模拟实训方案的设计依据、实施过程的可行性、资源配置优化程度、实施效果分析与评价等等,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课程设计或者管理模拟实训方案的每个环节的完善程度进行分项打分,并依此给出课程设计和管理模拟实训课程的成绩。
四、精品资源开放课的实施策略
(一)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重在应用能力培养
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时作为课程重点和对学生进行考查的重点,确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并以此为依据编制课程教学大纲,选定和编写教材,更新教学方法,以其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目的。
(二)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五位一体的综合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从老师的单向讲课,转变为授课、案例分析与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和企业现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并用;从单纯的理论教学模式发展成为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实训教学和课程设计五位一体的综合教学模式;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逐步实现强理论、厚基础、高素质、重能力的育人方式。
(三)借鉴先进管理理念,增设管理前沿与专题内容
注意吸收国内外教育教学先进成果,并不断创新,部分章节融入管理前沿与专题内容。这种教学过程可使学生更多地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感悟西方人的管理思维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学以致用,密切结合企业管理实践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要求现代企业管理课程论文要紧密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的实际问题进行选题和写作。学生通过广泛收集与社会、经济紧密相关资料来增加知识面度,提高学生科技论文的创新能力和写作水平,为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基础。
(五)全面利用课程资源,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程团队制定了现代企业管理资源共享课程各阶段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运用试题库系统和答疑系统来强化教学重点,运用同(异)步学习交流和素材资源库资源来突破教学难点,运用在线学习、团队学习、网络答疑等方式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课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六)调动积极因素,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运用师生互动式教学过程,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在资源共享平台上为学生提供课程知识点、试题库、案例库、扩展性学习、资源下载、课程实践,特别是教师讲课视频将会更加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和提高学生将管理理论运用于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建设开放平台,实现模块化教学
根据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实训教学的内容构成,构思和创建主讲教师视频讲授模块、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教学模块、课程论坛和网络学习社区教学模块、管理技能实训与管理实训教学模块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和教学要求,编写出相应教学课件。
(八)依托精品资源系统,提升学习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