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生活经历与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有些痛苦被你埋在了心里,只在信纸上有点滴的流露,就像你说。你不敢再面对他了。其实你真正不敢面对的是自己。想要回到从前的念头,是对自己刚刚经历一切的一种否定。是的,你希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你希望你们还是最好的朋友。你希望可以不要像此刻这样尴尬的面对。但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把过去写上的痕迹完全擦掉,我们只是普通人,不可能永远表现完美,也不可能真正做到心无杂念。
要知道,欣赏并且喜爱过一个人,这不是一个错误,哪怕最终没能得到对方同样的回馈,这份情感也依然美丽。你不需要把美丽当做错误背在身上默默惩罚自己。你需要继续打开心窗,需要在付出努力、追寻梦想的同时,不断去感受身边世界的美好。人生中哪一种滋味都要去尝试,比如学习中的苦与乐,比如考试中的得与失,比如情感世界的阴与晴,这样。你拥有的。才是完整真实的人生。
高中生应该是什么样子呢?戴一副有很多圈圈的小眼镜。脸上挂着茫然的表情,下课了也待在书桌旁,除了考试没有其它的话题?这会是你希望的高中生的模样么?看到你的来信,我觉得能够成为你的同学一定是件快乐的事。真希望高中生的生活里,多些像你这样“神经搭错线”的孩子。因为你流露出的快乐和纯真,才是高中生最应该表现出的本真。
这个世界像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形象和角色,当我们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们能够完全真实地展示自我。慢慢长大的过程,每个人都会越来越受到环境的限制,会慢慢失去许多本性中纯真的东西。社会角色的担当,会带来必要的约束,能够按照本真的自己生活的时段其实很短暂,所以,当你突然跳入我的视线。我真的因为你可爱的表现而欢喜,我觉得生活真的很美好,因为,有你这样美好的孩子!
当然,一个快乐的高中生同样不可以把自己凌驾于纪律之上,在特定的场合里,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比如在课堂上切切不可以展示自己的精灵古怪。老师的劳动需要得到尊重,同学们的听课环境也要保证有序。我要偷偷告诉你一个小秘密:你不要怀疑自己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地位,他们嗔怪的语气,早就把对你的喜欢暴露无疑。继续做一个可以给大家带来快乐的小天使吧。
我想象得到,当你带着疲惫和挫败的感觉回到班里,你会多希望看到一些关切的眼神,会多渴望得到一些温暖的鼓励。当这一切没能发生的时候,我体会得到你内心的失落与悲伤。每个人。在遭遇困难和受到打击的时候,都会渴望来自群体的温暖,这个群体可以是家,可以是一些好的朋友。可以是你此刻身处的集体。这也许是人类这样一种具有高尚情感的动物共通的情怀。
根据你的感受,我猜想你身边同学中。一定有很多人,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合。有过与你此刻类似的经历。不管看上去多么光鲜耀眼的人。都会有受挫的时候,都会渴望友情的温暖和集体的力量。但是,当重点班平日过于繁重的学习任务,让同学们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而忽略了身边的人可能会有这样需求的时候,我想,无形之中。一定会有很多人受到过这样的伤害。
于是,一个环境的习惯可能就这样养成。受到伤害的人也许会逐渐适应这种模式,甚至,进而会习惯也去成为那个漠视别人情感需要的人。很多个人不起眼的举动,最后造就了现在这样的结果。曾经和你一样有过的不理解,慢慢也变成了淡漠。所以。我希望你不要也从伤害滑落到漠视的队伍中去,能不能让身边的世界变成一个温情脉脉的天堂,我想,需要身处其间的每一个人保持易感的心灵和感恩的情怀。
抗拒孤独是一项艰难的任务。而当孤独与生活中的琐碎夹杂在一起,当它需要你这样一个还是孩子的人来独自承担的时候,其实已经是一项超出能力的考验。所以哪怕你完成得不好。哪怕你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什么样的念头,都不要苛责自己。不要纠缠在自己不孝顺这样的念头里。因为。这不是你的错!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鉴赏能力;培养策略
音乐是世界上所有美妙声音孕育出来的美好事物,音乐是沟通自然与人们心灵的一种工具。对于一名高中生来说,音乐有利于放松他们在紧张学习生活下紧绷的神经,有利于开发他们的智慧,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人格魅力和文化修养。在高中的音乐教育课上老师往往没有目的性,不会启发学生的兴趣,更没有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水平。学生拥有正确的鉴赏能力才能真正的去欣赏音乐,因此在高中的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成为了重中之重。根据多年的经验,下面是我个人对于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一些看法。
1提高学生对音乐鉴赏的兴趣
兴趣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是个重要的因素,想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第一步就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于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里浓厚的兴趣,那么接下来音乐课堂上的教学质量也会有效提高。想要摸清学生的音乐兴趣,一定需要一次对学生的全方位的调查。通过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学生比较喜欢欣赏通俗音乐和流行音乐,但是在对这些音乐的鉴赏过程中却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就例如在学生听到著名音乐时,虽然会感觉很熟悉,但是很少有人能说出音乐的名字以及音乐的作者。根据调查的情况,通俗音乐和流行歌曲对于高中学生具有特殊的魅力。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上,要学会因势利导,让学生在你的引导下可以欣赏到好的通俗音乐。对此我建议,教师可以在每节音乐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播放自己挑选好的流行音乐作品,在陪同学生欣赏的同时,教师可以对挑选的作品进行简单地讲解,主要给学生讲解一下作品的风格以及作品流行的原因。欣赏完这首流行音乐之后,立即把听到的作品与音乐书上选取的名曲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来凸显出名曲的魅力所在,同时悄无声息的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2由易到难,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对于音乐作品的鉴赏中也有难易之分,由于高中生的音乐鉴赏水平普遍很低,因此在教学的初期要从易于欣赏的声乐开始。声乐一般结构较为简单,含有歌词,并且声乐的歌词所要表达的人物情感与旋律要表达的比较相符。因此教学中先让学生熟悉声乐的鉴赏方式,随后再逐渐的引导学生鉴赏器乐作品。在声乐的鉴赏教学中,引导学生首先做到对作品背景和歌词内涵全面了解。为了避免学生后期对器乐鉴赏中出现懵懵懂懂、茫然失措的情况,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对音乐旋律特征熟练掌握,并且经常锻炼学生在没有歌词的情况下对声乐作品进行正确鉴赏。相较于声乐,器乐独奏曲目的主题较为单一化,曲式也不复杂。教师在教授器乐鉴赏的时候,相较于声乐具有更佳的把握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曲目形成的初步印象情况,来确定是否要进入下一步,如果学生整体情况较好的话,教师便可以对曲目的内部结构,进行细致讲解。随时学生的鉴赏水平不断的提高,鉴赏器乐独奏曲可以逐步的变为鉴赏交响乐曲,当学生掌握这些时,学生个人便可以对音乐鉴赏的方式和规律特点熟练掌握,音乐鉴赏能力也会提升到较高水平。
3音乐鉴赏应该与生活感受相互联系
在人生旅程中,一个人会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感受。一名高中生相对而言已经拥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了,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虽然体会不到作者要表达的真正深度感受,但是学生已经可以感知到音乐作品要表达的表面情感。面对这样情况,教学过程就会对老师有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意境是一个音乐作品的灵魂所在,教师在教授之前要对所讲授的音乐作品意境熟练掌握,教师在让学生欣赏名曲之前,一定要把名曲的创作背景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要体会音乐包含的意境。生活是诞生真正艺术作品的源泉,真正的艺术都是源自生活的,教师应该教导学生明白这一道理。每一个经典作品的诞生,但是作者生活体验和情感的真实流露。在欣赏作品的时候,学生的感情应该得到高度升华和凝结。高中生正处于一个感情丰富,思想敏锐的青春期阶段。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历,自身情感,以及自身思想感受等多个方面,对音乐作品进行个人鉴赏。如果学生能够更优秀一步,带着感情去欣赏音乐作品,那么学生就能更好的掌握音乐欣赏的方式和方法。同时教师的教学质量也会得到大幅提高,教师可以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
4通过音乐鉴赏课使得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是音乐鉴赏课的主要目的,通过教师的教导学生能够成为具有一定音乐鉴赏能力的人才。但是音乐知识的讲授,并不是音乐鉴赏课的唯一目的,学生通过音乐鉴赏课得到了个体全面发展才是最后的目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音乐作品的评论,让学生对音乐逐步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教师只要把音乐教育做到更好,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音乐的鉴赏水平肯定会得到提高。作为一个抽象的艺术,主观性很强是音乐的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总结
音乐鉴赏是高中生不可缺少的一个技能素养,其对高中生有很重要的意义,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音乐可以改变人的气质,音乐可以启迪人的心灵。因此改变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可以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对学生的未来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梁爱峰 单位:河北省张北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高成.论音乐鉴赏能力培养探析[J].科学与财富,2015,(6):68-68.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实际经验,注重跟现实生活相结合。“教育生活化”一直是教学改革追求的重要目标。
一、创设体验情境,使教学情境“生活化”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性的学科,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入手,通过积极营造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学环境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他们真正成为生物课程的小主人。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有几点注意事项:(1)在生物教学课堂上,老师在引入生活化案例时,应该拿出具体的事物材料,就是一片简单的树叶也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以及与课本内容的联系。(3)一定要注意“物极必反”的道理,在学习中要注意内容的难度,避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比如,在学习“植物的激素调节”这一节课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联想一下这样的情景:家里买的一些绿色蔬菜放置一段时间之后就变蔫了,再把这些菜放在清水中,不多时间蔬菜就会变得硬挺起来;脆生生的大白萝卜放在盐水里面腌制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变小了,等等。老师可以拿着枯萎的蔬菜叶子给学生观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通过这样的生活实例的引进,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觉得学习到的知识是有用的,然后他们就会积极地进行探讨和研究。
二、活学乐学,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有意义的生活和有意义的教学都是“活”和“动”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体现教学的本质。所以,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生物问题,然后巧妙地设计教学案例,适当地让学生去表演。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巧妙地转化成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亲自感悟、亲自经历的方式,掌握到直接的认识和经验,进一步加强生物课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联系。
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要注意这几点:(1)将生活中的经验与生物学概念相结合。(2)教师要准确把握各种生活现象深层次的意义和本质。(3)对于比较难的知识要进行逐步分解,由浅入深地进行。
比如,在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这一知识点时,老师可以把这个比较难的知识点分成三个小问题:(1)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的材料?(2)什么是杂交试验?(3)怎样通过纯种之间的杂交,得到杂种的后代。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讨论时间,老师结合挂图内容,给学生具体讲解相对性状、隐性性状、显性性状之间的关联。
再比如,学习“种群的特征”这一节课时,其中有一个知识点是“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老师可以让学生调查一下自己居住的小区的人口密度,在课上分享一下自己的调查过程和调查心得体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联系生活,巩固强化,作业布置“生活化”
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求真、求精。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究,从而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学生通过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可以真正地实现知识的活学活用,真正地掌握和运用知识。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有机地将所学的生物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给学生提供生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喜悦和成功的感觉,让他们更加地热爱生活,并且真正地养成用生物学的观点和角度来感受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指引学生通过研究报告或者课题实验的方式,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中寻找到生物学科的规律和奥秘。一定要强调学生的亲自体验和亲身经历,在做实验、探究、设计、合作、想象、反思、体验等活动中,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地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从而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比“灌输教学”“接受学习”更具开放性、参与性和实践性。本文从三个大的方面:创设体验情境,使教学情境“生活化”;活学乐学,使教学内容“生活化”;联系生活,巩固强化,作业布置“生活化”,详细阐述了新课改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刘恩山,汪忠.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02.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1.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受德国迫害,1942年,13岁的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密室里生活了25个月之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妮日记》高中生读书体会2022,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安妮日记》高中生读书体会11942年7月13岁的安妮和家人为逃离纳粹恐怖统治,躲藏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一间仓库里,从此展开两年多的密室生活。1942年6月12日,13岁的安妮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开始写日记。
刚见到这本书,知道这是二战期间安妮在密室中写的日记时,我很惊讶又有些怀疑,不相信在那种环境下,还会有人静下心来写日记。可当我查阅资料确认这本日记是真的时,我就感动了,为安妮的勇气、为她那一颗不惧的心。
她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二战后我想出版一本书,叫做《密室日记》……”“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成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险与浪漫情事,并且将每个艰辛匮乏当成使我日记更丰富的材料。”1944年4月5日安妮在日记里写道:“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这便是安妮那强大的内心。
她生活在密室中,仍然有理想,并把他们在密室中艰辛的生活和她通过广播知道的外面纳粹残酷迫害和屠杀犹太人的这些事情,都作为了她日记的材料。那是一种怎样的乐观与淡定啊!
《安妮日记》中所描述的事情早已成了一段历史,但却仍然能给我们带来启迪。那就是:即使遇到了困难,我们也应该静下心来,不要因为困难而乱了脚步。
《安妮日记》高中生读书体会2“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年华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似一缕阳光,如一阵清风……那时的我们拥有最纯真的笑容。
在《安妮日记》中“安妮”把开始记录是13岁,在15岁被纳粹抓获。——她把那“美好”岁月记录了下来。
我们在想象“安妮”过得舒适生活,错了!
安妮是一个犹太小女孩,她正生活在二战时期,为了躲避纳粹的杀害,于是随家人躲到了一间密室里,度过了漫长的25个月。
在十三四岁我们应该享受着老师的教育,父母的疼爱,拥有最美丽的笑脸,最动听的笑声,享受花季的幸福,快乐和友情,可是“安妮”只有日记本陪着她。
我不敢想象密室里那黑暗的时光,这里没有阳光,没有快乐,只有饥饿,只有恐惧和病痛一直折磨着他们。“安妮”在这种环境下中学会了:不屈服,不气馁。她善于思考自己所犯的错误,正视自己的缺点。
安妮初进密室,对“凡。丹夫妇”是厌恶的,对母亲的责备的不满……可是“安妮”学会了自我改正,包容……在密室的生活由一开始的厌恶,到真正安定下来,度过了漫长的25个月。
“安妮”在密室中喜欢上了“彼得”——一个腼腆的男生,在这个密室里“安妮”有青春的萌动。在这个黑暗的密室里“安妮”用她的乐观,满怀理想感染着身边的人,感染着“彼得”,于是“彼得”也悄悄喜欢上了她。
在1944年8月1日,“安妮”放下了笔,故事结尾的很突然,留下了很多的幻想——“安妮”被纳粹抓走了!
仔细回味,这本日记,笔调贴近我们,又和我们的生活大不一样。“安妮”把成长中的困惑与好奇真实地记录出来,在日记中“安妮”对自己的情感直言不讳,让我们好像看到另一个自己。
我们应该为自己感到庆幸,我们没有渡过那漫长的25个月,我们是在欢笑中度过的。“安妮”也是幸运的,她在这时间里,认识到了自己,学会了坚强,热爱生活。
可爱的“安妮”在纳粹的迫害下永远的闭上了眼,距离她16岁生日仅剩3个月,距离这个集中营集中营获救仅剩1个月,“安妮”用自己的笔写出了“痛苦”的密室生活,让我们这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不仅深思。
正值花季的我们,应该深思:那漫长的25个月,我们会做什么?
《安妮日记》高中生读书体会3今天我读了安妮日记,书的作者——安妮,同样是这场经历的受害者。她以第二人称的形式将纳粹分子的暴力行为统统记录在日记本上,使后人有机会了解真实的历史进程。同为犹太人的安妮,十分怨恨纳粹的不讲道理的行为将犹太人赶尽杀绝,她认为这是不人道的。
安妮是幸运的,她和她的家人以及爸爸同事的家人藏在了一个名叫‘’后屋‘’的地方,并在此居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体验到了生命的价值;安妮又是不幸的,她生得一副美人坯,却是无辜受害的犹太人,最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凭什么,凭什么纳粹可以随便剥夺犹太人的生命?凭什么犹太人就要忍受灭族的悲惨命运?可怜的安妮虽揭示了恐怖的历史,但她并没有改变历史!我为此感到痛心:一个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竟如此失掉了生命,真是太遗憾了。回首想想我们这一代的孩子们,没有经历过生离死别,天天生活在如此优越的环境里,竟忘了几百年前一个与我们年纪相仿的少女在为自己的明天发着愁;不知道明天能否继续活下去,不知道明天是否就被别人告了密,被抓到纳粹集中营里去。这种对前途的渺茫的遐想,不知道现在有几个学生会考虑这些。
朋友,读读安妮日记吧,相信你也会因此变得更成熟,言语更富有哲理!
《安妮日记》高中生读书体会4如果说战争是一个黑色的主题,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落下的最沉重的一笔。在朋友的推荐下,我买下了《安妮日记》这本书。每一次翻开它,看到那一行行刺痛人心的语言,我的心格外沉重,我替那些可怜的人儿深感倍愤,对无情战争和可恶的纳粹也感到更加生气。
《安妮日记》里面讲述的是作者安妮·弗朗克的生活和经历。安妮·弗朗克于一九二九年生于德国的一个犹太家庭,当时的犹太人是受到歧视和排挤的,同常人地位都差之毫厘,当时是法西斯主义,犹太人是要遭到残酷迫害的。就在安妮过完13岁生日不久后,他们一家就开始躲藏生活。安妮一家和范·丹夫妇一家在朋友的帮助下,躲进了安妮父亲曾经办公的大楼的一处隐蔽地方,被安妮称为“密室”。
自从来到这里后,他们每天过着心惊胆战、惶惶不安的生活,无论干什么,都得小心翼翼、悄悄的,生怕弄出声音来被人发现了。窗户拉上了窗帘,不让一丝光线透出来或照进来。只有在深夜稍微探下空气,但更不能出发响声了。本来,一个本应在家里享受阳光、享受自然,在学校快乐学习,一个拥有蓝天、自由飞翔的花样少女,现在却因民族被歧视而躲在看不见阳光,享受不了生活快乐的小屋中,比鸟笼中失去自由的鸟儿更加痛苦,是多大的打击和折磨啊!
在这种情况下,她用她的笔记,记述了在小屋的一切,笔记陪伴安妮度过了26个月艰难而悲伤的时光,同时也在这样的暴烈情境下,去纠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锻炼自己的性格。虽然她很不幸,生活条件更差勇,但身处逆境却不屈服,不丧气,仍然抱着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胸有理想、顽强拼搏的性格真让人佩服啊!我记得安妮曾说过一句话:“假如我仰望天空,我就想,一切都将会变好的,这种苦难必定会有尽头,和平与安宁将重新降临世界。”
安妮说得没有错,其实只有人们才会愚蠢地去斗争,战争是无情的,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是痛苦的。如果人们用“善”,对待每一个人,和睦相处,一定可以成为朋友。要战争的,发动战争的,残害百姓的,都是恶人。我想,不只是安妮一个人对和平的呼唤,那是千千万万的人都盼望的,呼唤着的世界成为一家,他们那些可怜的犹太人可重在同一个蓝天下成长!只是安妮没有那么幸运,就在战乱和黑暗即将过去,和着光辉的来临前,一朵含苞欲放的小花在法西斯集中营悄然地凋谢了,一个终符无声地划过了那那短暂的生命。安妮,虽然你没有看到今天世界的和平。
但是,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不是希望你的《密室》能成为作品吗?虽然你没有写出,但是你的文章日记却保留了下来,完成了你的“作家之梦”,也让你的和平之声漾起了激情。只要人们心中有爱,手牵手,心连心,通天塔也可以建起;
如果我们不团结,斤斤计较,老想着自己得利,就算通天塔建了也会轰然倒塌掉。和平是人类发展的桥梁,一起加油吧!
《安妮日记》高中生读书体会5最近我读了一本新书,书名叫作《安妮日记》。
这本书的内容是一位叫安妮的女孩在1942年到1944年里写下的日记。日记里面的主要内容是:安妮一家为了躲避迫害,就和凡、达恩家族和杜塞尔医生在“密室”里生活。
《安妮日记》是犹太少女安妮、费兰克在二战期间遗留下的一本个人日记。她真实地记录了为躲避迫害,安妮一家和另外两个家庭在“密室”里度过的长达两年的艰难生活,同时也记录了她对战争、人性及未来的思考……坚强、乐观的安妮虽然没有亲眼看到战争的胜利,但她留下的日记却成为为人们深刻反思那场人类悲剧的珍贵材料。
关键词:物理学史 高中生 科学素养 三维角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a)-0204-01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将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标准培养目标定位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而作为物理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的物理学史,如钱三强教授所言,是一块蕴藏着巨大精神财富的宝地,对培养高中生的科学素养有者重要的意义。
1 物理学史对提高高中生科学素养的必要性
1.1 科学素养的含义
国际科学教育界普遍认为,科学素养应该被看作社会公民和消费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对于科学技术的理解。一般来说只要公众同时达到以下三方面的要求,就可以被认为具备了基本科学素养:对科学知识的基本了解;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基本理解;关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影响的基本理解。结合新课标的三维角度,高中生的科学素养应包括:科学的知识与技能;科学的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 物理学史的含义
物理学史是研究人类对自然界各种物理现象的认识史,研究物理学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研究物理学概念和思想发展和变革的过程,其目的是“把物理学认识从起源到现在的发展过程的概貌整理出来, 揭示出物理学进展的历史足迹,并从中概括出物理学发展的基本规律。”
1.3 物理学史对提高高中生科学素养的必要性
现代科技和现代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才,而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才只有通过科学的课程才能实现。作为物理科学的有机组成—— 物理学史,对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学习物理学史可以增强学生对物理课程整体的了解,更好地让他们掌握科学的知识与技能,经历科学的过程,拥有科学的方法与能力,建立起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而全面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2 物理学史对提高高中生科学素养的作用
2.1 物理史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
从知识与技能的维度而言,学习物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培养高中生科学素养的基石,只有学习了基本的科学知识才能在此基础上更好地提高科学素养。
对于很多基本的物理知识,很多学生都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就导致学生在考试出现一些低级错误,比方说在求解速度时只写大小,不写方向。通过呈现速度这一概念产生的历史,有利于引导学生跟好地理解速度要素包括大小和方向,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
2.2 物理学史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从过程与方法的维度而言,物理学史可以让学生学习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物理史的学习,学生能更加科学地认识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好地掌握物理的研究方法与思路,提高自身科学素养,成为一个有科学探究能力、懂得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新时代青少年。
2.3 物理学史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而言,物理学史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无论是伽利略的落体实验、迈克耳逊以太实验、吴健雄宇称实验还是其他的物理实验,这些物理学史都向世人传递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与踏实的工作作风,以及不向权威低头、大胆创新的精神。
通过物理史学在物理教学的渗透,让学生体会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之路,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能更好地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全面提高的科学素养。
3 有效利用物理史提高高中生科学素养的策略
3.1 从外因角度出发,加强物理史的渗透
3.1.1 常规课堂教学渗透
常规课堂是高中生知识的主要来源,把握科学性、适量性和适时性原则,把物理学史渗透到物理教学当中。
科学性原则,要保证课堂上所介绍的物理史符合事实,教师应在备课期间准备好相关资料,以免出现科学性错误。
适度性原则,物理史学是物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是物理课程全部。在渗透物理学史时要注意把握度,盲目地大讲物理学史,将背离课程标准,使学生抓不住课程的重点。
适时性原则,在讲解一些易错的物理概念时,引入物理发展史链,如前面提到的“速度”,通过历史发展链路的形式让学生清晰了解速度的要素,因为物理学史上最纠缠不清的问题往往就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困惑之处。
3.1.2 通过课内外实践活动渗透物理史
课堂中传递物理史知识的角色除了教师,还可以是学生。通过“我是科学家”角色扮演的等方式,让学生自己讲授物理学史,从而更加了解物理学史。
高中生多以寄宿为主,学生在校期间的时间比较长,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物理学史墙报评比、物理学史讲座、校园物理学史广播等活动,把物理学史融入到高中生的学习与生活当中,从各个角度向学生渗透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3.2 从内因角度出发,加强自我修养
对于任何事情,只有内化为自己本分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是高中生的本职任务,为了更好地学习物理,为物理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高中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加大课外阅读量,自觉结合物理学史加深对物理的认识。
高中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对物理史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高中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满足于课堂对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基本掌握,有意识地加大课外阅读量,阅读如《物理学家的足迹》、《疯狂实验史》、《物理学史》等书籍,主动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史,并自觉地结合物理学史分析归纳对物理学习的认识。
4 结语
物理学史是一片巨大的精神财富的宝地,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史,充分发挥物理学史的积极作用,是提高高中生科学素养,更好地完成物理教学任务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郭奕玲,沈慧君.物理学家的足迹[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
[2] 郭奕玲,沈慧君.物理学史[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 李新乡,张军朋.物理教学论[M].2版.广东:科学出版社,2009.
[4] 弗·卡约里.物理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方法
作为生物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高中生物课程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生物现象,切身体会生物知识的魅力和美妙,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
兴趣。
一、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拓展生物知识内容
作为一门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我们的教学活动要从学科特点出发,植根于现实并且面向于未来,拓展知识内容,丰富教材内容,促进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细胞吸水的原理”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快速融入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思考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比如,教师可以以农作物施肥为例:当施加肥料过多时,农作物往往会产生“烧苗”的现象,造成损失,这是为什么呢?类似的经历会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让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具体,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心心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发地投入到对生物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去,主动思考,积极探究,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拓展思维空间,就要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教学方法,响应素质教育对创新性人才的号召。比如,启发讨论式、探究讨论式、辩论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于一体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同时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活动的现代化、智能化。细胞分裂过程、DNA的复制、转录与翻译等抽象的概念定理最适合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讲解,赋予现代教学新的涵义。例如,在学习《基因的表达》这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教学的深入开展,理解掌握效果事半功倍。另一方面,学生的视野还要由文本转向室外,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借助网络媒体等多重渠道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同时教师也要放低身份融入学生中,交流讨论,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向“我要学”的探究型学习模式转变。
总之,教师要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促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一、相关概念的阐释
(一)什么是叙事疗法
叙事疗法是由澳大利亚心理学家麦克怀特夫妇以及新西兰家庭治疗代表人物大卫·爱普斯顿于20世纪八十年代提出来的。它浸润了后现代主义精神,在叙事理论和社会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1]。
叙事疗法是组织者通过倾听来访者讲述自己的生命故事,帮助来访者澄清他是如何使用故事组织经验,赋予意义的,并通过发现其生活故事中被遗漏的部分,引导来访者重建具有正向意义的生命故事,唤起来访者内在力量的疗法[1]。
(二)什么是自我认同
自我认同是由美国新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在其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提出来的。他认为,在人一生的八个阶段中,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心理社会任务等待完成,而青春期的任务就是形成自我认同。自我认同是青年人格发展的核心,它影响着个体毕生的发展[2]。
高中生群体自我认同发展中容易出现以下两种现象。
1.自我同一性混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落差导致的自卑心理。一些高中生对自我期望很高,心目中理想自我所要达到的高度与现实中真实自我的状态存在极大的落差,从而产生了自我厌弃、自卑的不良心境[3]。
2.自我认同早闭:许多高中生虽然处于自我投入状态,但他们所追求的目标更多地是由父母长辈选择的,自己并没有体验过危机。处于这种状态的学生因为没有清晰明确的自我肯定,很容易出现方向感和目标的迷失,学习中也容易出现行动力不足的状况[3]。
提升高中生的自我认同感,能够使其在寻求自我的发展中,对过去经历加以悦纳,以及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形成自主以及良性的思考和选择[3]。
二、将叙事疗法应用于高中生自我认同团体辅导的具体实践
在高中全寄宿制的教学环境中,每个年级都会出现一些适应不良的学生,他们无论在学习上还是人际交往上都表现出退缩、被动的行为特点,且都存在低自我认同的心理根源。为了提升这些学生的自我认同水平,培养他们的行为主动性,笔者尝试将叙事疗法运用在对这类学生的团体辅导中。
以下是笔者在操作叙事性高中生自我认同团体辅导中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环节。
展示环节一:“我的自画像”——那只藏在墙后面的猫、房间的角落和三只不同颜色的兔子。“我的自画像”环节是让小组成员用能代表自己的事物画出自己,有无标题都可以。自由观看其他人的画,不加评论。请每位画家对他的画解释并答疑。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参与者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分析,用非语言的方法投射出画者的内心;加深对他人的了解和理解,强化自我认识,促进自我觉察。
成员A:我画的是一只藏在墙后面的猫,它只露出了一只眼睛窥视着周围的环境,一旦发现危险就可以第一时间逃跑。
领导者:这是一只生活在危险环境中的猫吗?
成员A:嗯,它很怕受到伤害。
领导者:能说说具体有什么能伤害到它吗?
成员A(思考):别人的嘲笑和否定,别人鄙视的眼光。
领导者:在你成长的过程中,遭遇过这些是吗?
成员A:点点头……
领导者:这是一只受过惊吓而变得胆颤心惊的猫是吗?
成员A:(沉默)点头。
(领导者记录:该生在成长过程中遭遇过被他人嘲笑和否定的负面事件,并影响到了他的自我评价,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颗自卑敏感的种子。)
成员B:我画的是我们家的一个墙角,大家看我画得像吗?
其他成员:的确很像。
领导者:你选择用家中的墙角代表自己,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吗?
成员B:这是我在家里经常待的地方,而我自己也像这个墙角一样。
领导者:这个墙角是什么样子的呢?
成员B:安静的、孤独的。
领导者:而你自己也是一个善于保持沉默、享受孤独的人是吗?
成员B:不,我害怕孤独,但我总是孤独的,没人喜欢我。
(领导者记录:该生从小就是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父母在国外打工,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对人际关系极度缺乏安全感,个性敏感、情绪化。)
成员C:我画的是三只兔子,旁边的那只红色的代表我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候,我很开心也很活泼;中间那只绿色的代表我和好朋友在一起时我很自在;最后面的一只蓝色的兔子代表在学校的我,我很忧郁很难过。
领导者:三只兔子代表了你和三种不同的人在一起的状态,那能说说最后一只兔子为什么那么忧郁吗?
成员C:因为它离开了家人和朋友,每天要住在冰冷的学校里,所以它很不开心。
领导者:在学校里,兔子没有找到新的朋友吗?
成员C:没有合适的人出现。
(领导者记录:该生对父母有很强烈的情感依赖,不适应高中寄宿制生活,经常打电话要求家长接她回家,在班里没有什么朋友。)
通过以上团体活动体验,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抽离出来,从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也体现了叙事疗法中“人不是问题本身,将人从问题中抽离出来”的操作理念。
展示环节二:“青蛙弗洛格的故事”——在故事叙述中体验成长。“青蛙弗洛格的故事”环节是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成员了解青蛙弗洛格的故事,并反思自己,旨在促使成员进一步接纳自己。
“青蛙弗洛格的故事”其实是一套写给性格形成关键期(3~6岁)孩子的心理自助读本,但实际上高中生在生活中表现的心理问题,很多都源于其在孩童期的一些负面生活经历,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灵创伤,只有找到心中那个受伤的小孩子,我们才能更好地接纳自我,获得心灵的成长[4]。
在表演弗洛格找宝藏的过程中,学生B饰演的青蛙弗洛格和学生C饰演的小熊在其他“小动物”的帮助下从自己挖的洞里被救了出来,B当场流下了眼泪,在后来的感受分享环节她表示:“自己在生活中一直就渴望别人能在需要的时候关心一下自己,渴望得到来自他人的爱,而在这个故事扮演中我得到了这些,我感到弗洛格是一只非常幸福的青蛙,我自己也要向弗洛格那样,主动和别人成为朋友,即便是一只青蛙,甚至是一只癞 蛤蟆,只要积极热情就能拥有朋友和爱。”(小组成员们给了她很热烈的掌声)学生C分享说:“我在扮演的过程中感受到的道理是生活中总是会有一些困难,就像青蛙和小熊被困在了自己挖的洞里一样,遇到了困境如果只是逃避是永远也不会解决问题的,只有积极乐观地想办法,寻求周围人的帮助,才能走出困境(小组成员们也给了她很热烈的掌声)。而扮演发现和拯救了小熊和青蛙的兔子的A在分享中也表示,通过扮演兔子他感到自己有能力去胜任一些重要的任务,如带领其他动物去帮助处于困境的同伴等(在小组成员的掌声中他第一次自信地笑了)。
通过这个环节,所有的小组成员都在不同的故事里扮演了主角青蛙和其他的动物角色:一位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人要求苛刻的学生,在《弗洛格和陌生人》的故事扮演中体会到了接纳和自己不同的人的道理;一位总是为自己偏胖的身材而自卑的学生在扮演《我就是喜欢我》的故事中体会到爱自己包括爱自己的不完美的道理等。叙事疗法中通过叙述故事的形式使人更有主动性、更有力量的操作理念在这个活动环节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展示环节三:“伴我成长”——寻找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伴我成长”环节是在纸的中心画一个图代表自己,并写下自己的名字。思考对自己影响深远的人,并且用不同长短的线条连结,来代表此人跟自己的距离远近或者是对自己的重要程度。分享这些人曾经为自己做过什么事情,如何影响了自己。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寻求成长过程中的社会支持,形成对自我发展的整体认识;用感恩的心看待过去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在此环节,依据叙事疗法的操作程序要特别设定一个局外见证人团队(其他成员组成)。
以下是此环节中的两段原始材料。
原始材料一:
领导者:在过去的经历中,有没有让你觉得自己还挺成功的事?那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你当时的感受如何?
成员 B:在我小学二年级时,班主任由于我的成绩不好而讨厌我,经常批评我。但是我没有因此放弃学习,而且在期末考试的时候,我还考了全班第一。我当时特别高兴,觉得我自己并不比别人差。
领导者:你做了什么让自己考得那么好?
成员 B:我就是每天坚持预习、复习功课,认真完成老师留的作业。
领导者:在老师讨厌你、经常批评你的情况下,你是怎样说服自己要每天坚持学习的?从这个过程中,你看到了自己的什么特点是你原来没有意识到的?
成员 B:我觉得自己特别有韧性,不怕挫折。
原始材料二:
领导者:听了成员C的故事,大家有什么感受?有哪些地方让大家印象深刻的?成员C的故事带给了你们什么样的启示?这个启示是否为你提供了从未有过的行动方案?
成员 A:我一直觉得自己挺不幸的,上中学的时候还要面对同学的欺负。听了C的故事,我可以换一个角度来体会当时的事情。就像C所说的,他们也只是孩子,也不懂事。而且他们后来的确对我挺友好的。C的宽容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自己过去的经历。感谢C的分享给了我这么多的启发。
成员 D:C的故事让我对她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原来她看似柔弱的外表下,还隐藏着一颗坚强、善良、隐忍的心。我想对你说:C,你真的很棒!我真心祝愿她能够在以后的高中生活里过得更好、更精彩。
通过以上环节,我帮助成员重新组织了具有正向意义的生命故事,从而唤起其自身拥有的内在力量,并通过局外见证人团队的参与起到进一步巩固成员身上正向力量的作用。
展示环节四:“Thank you box”——和过去的阴霾说再见。“Thank you box”环节是针对小组成员在分享中谈到的一些重要事件,请成员以符号、图案或简单的一句话作为代表,写在纸上。对它说一句话,以表示感谢或对这件事的感想,告诉自己已经走出阴霾或得到启发,能重新过全新的生活。然后将它放入“Thank you box”里。此环节的目的在于用仪式的方式促使成员告别过去,从过去的经历中获得力量。
以下与大家分享A、B、C三位学生的“Thank you box”内容:
A写的是——我已经不怕你们的嘲笑了,谢谢你们让我学会了坚强!
B画了一对老人(代表爷爷奶奶)和许多火柴人,以及一架飞机,还写了一句话——我拥有很多,我爱你们!
C写的是很简单的一句话——我自己能行!
从这三个学生的“Thank you box”的内容,想起他们最初画的那只藏在墙后面的猫、房间的角落和三只不同颜色的兔子,我心中充满了见证三个少年心灵成长的喜悦,也从中看到了叙事性团体辅导形式的巨大力量!
三、叙事疗法应用于高中生自我认同团体辅导的效果评估
1.测量评估法:对参加团体辅导的20名学生,在参加前和参加后(相隔两个月的时间)进行《自我认同感》量表的测量,结果显示团体辅导小组的成员的平均自我认同感水平在参加团体辅导后有显著的提升。
2.团体效果自评:根据每次活动的反馈和成员参加活动的感受看,成员从团体辅导中均觉察到了自己生命的资源和能力,跟随团队回顾了自我的生命历程中重要事件对自己的影响,转化并丰富了生命中的美好经验。学生们均表示对自我以及未来的人生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对自我的学业追求也有了更充分的原动力。
3.团体效果他评:根据各成员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反映,参加该团队辅导的学生课堂表现更加积极了,自信心普遍得到了提升,在与同学、老师的交往中都更加热情主动,在学习上也表现出了更强的主动性和意志力。
四、叙事疗法在高中生团体辅导工作中运用的个人体会
根据此次实践的反馈来看,叙事取向在提升高中生自我认同感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团队辅导形式。因为叙事取向本身的特点,避免了团体辅导中说教性过强、教师喧宾夺主、学生成为问题主体等误区的出现,在团队活动中能始终做到重视学生自身的内在力量,促进学生形成积极有力的自我观念,帮助学生领悟、成长。
主要参考文献:
[1]吴熙琄.华夏心理:叙事治疗系列课程[DB/OL].http://psychcn.com/intro/course/xushi.html[2012-12-15].
[2]王兰锋.青少年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 005.
[3]俞瑞康.720名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地位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2):413-416.
[4]李子勋.心灵飞舞[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8-10.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商教育
情感智商它代表一个人情绪智力的高低,二者是近年来心理学家提出的与智商和智力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的情感、情绪、自我激励、意志和忍受挫折等方面的品性。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开展情商教育,既减少了情商教育推行的阻力,又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1]。
1、在高中开展情商教育的原因
大多数的高中生都进入了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生不同寻常的转折时期,学生在生理、思维能力和脑功能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此时正是学生情绪与社会技能的关键学习期,而且,很多学生进入了高中之后自信心会跌落,而自我意识在这一时期也猛增,学生们关于自我的观念起伏摇摆而又骚动不安。高中生自信心跌落有很多原因,其中比较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在同龄群体的竞争中不像以前那么有优势了。“最重大的打击来自于‘社会性的自尊’方面。青少年对自己交友的能力或保持友谊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在这样的转折关头,教师的指导极为重要,培养学生建立亲密友谊的能力,让他们借友情的力量度过青春期的种种迷惘与彷徨,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2]。
此时期开展情商教育能使学生具有更大的力量,来抵抗来自学业等方面陡增的压力和来自同龄群体的激烈的竞争。高中生此时学业压力突然加大,和初中相比不但科目增多了,学习内容的难度也加大了,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情绪低落或不稳定会经常发生,而且很多高中为了让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业水平有较清醒的认识,经常进行考试,考试结果给学生带来的压力也不容忽视。开展情商教育,使学生了解并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消极情绪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让学生承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增加,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激励的能力对他们的学业无疑也是大有帮助的。
情感智商得到提高的学生更能抵抗来自外界诸如抽烟、喝酒等种种不良诱惑。很多中小学生在初中时就面对抽烟、喝酒等不良诱惑了,但中学生抽烟喝酒的相对比较少,而高中生尤其是男生抽烟喝酒的比例大大增加,高中生在心理特征上基本都已进入青春期,他们在寻找自我社会定位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模仿、标新立异等行为,很多同学也借抽烟喝酒来缓解因学业而造成的心理压力,这个时期的心理辅导是至关重要的,开展情商教育,使学生不盲目从众,不逃避自己该承担的责任和面对的困难,积极向上,有信心、意志和干劲对学生会有莫大的帮助。
2、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开展情商教育的策略
2.1在阅读与鉴赏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情感智商
(1)认识作者及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成长经历和成长环境
一个人的情绪、性格、才能及际遇等跟他成长的环境和经历有莫大的关系。尽管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和遭遇各不相同,但都会有喜怒哀乐等情绪,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这些都会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学生如果对作者和作品中人物形象进行这方面的体察,然后再反观自己,将会增强了解并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向他人学习,利于他们勇敢面对挫折,从而激励自己。
(2)认识作者和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
学生认识作者和作品中人物的情绪与情感,了解他们如何控制自己,激励自己,走出情绪低潮期和人生低谷,从而内省自己,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坦然地面对挫折,激励自己。例如学习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了解鲁迅的人生经历之后,去体味鲁迅在日本学医时,面对民族歧视是怎样把握自己的情绪的,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弃医从文的,而写这篇文章时又是怀着何种的心情。在分析刘和珍的人物形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了解刘和珍生平基础上去认识她的内心世界,体察她在面对迫害时依然坚定自己的信念和那份勇毅与决绝。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智商。
(3)发挥榜样的力量
榜样是一个时期或一代人默认或公认在某方面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也是供他人借鉴的人。没有任何东西能比榜样给学生的心灵影响更深远的了。利用榜样的力量来开展情商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在学习中,学生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与书中的人物进行比较,作者和文章中的人物往往成为他们崇敬的对象和学习的对象。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发掘学生心中榜样的情感智商因素,使学生认识到,在榜样为成功而努力的过程中,情感智商因素如控制并调解自己的情绪、抑制冲动、延缓享受、激励自己战胜困难和挫折、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等因素起了很大作用,榜样所拥有的智商以及所处的环境和时代都无法重现,但是他们身上的情感智商的一系列品质是可以通过努力而习得的,明白了这些,学生对待榜样就不会盲目崇拜,在学习榜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智商也会大大提高。
2.2 课外阅读培育学生的情感智商
利用语文阅读与鉴赏来培育学生的情感智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上的狭小圈子,必须与课外阅读有效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促进,让学生时时刻刻接受情感的洗礼和熏陶,以课内促进课外自我学习的展开,以课外巩固发展学生在课内阅读教学中获得的自我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激励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等情感智商的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读书笔记的内容,抽取学生感悟比较深刻的作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由浅入深,从作品留给自己的印象到自己对作品内容的感受,再到对作品的评价,引导学生在扩大视野的同时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会大大提高,读书笔记成为学生与书籍交流的中介。学生不但要与书籍进行交流,还要有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内部成员之间互相交流促进对作品的理解,再利用课堂时间开展小组间的交流活动,使他们能充分分享彼此的心得和体会。还可以让学生写书评、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这样既利于分享阅读成果,促进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又能够让他们通过彼此的交往,锻炼人际交往能力。
3、结论
总之,在融入了情商教育的语文教育中,学生将学会了解并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冲动、延缓享受,学会面对挫折和失败,学会如何激励自己充满信心和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学生将会充满开拓精神,敢于迎接各种挑战。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生;课外文学阅读;改进
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形成独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黄金时期,良好的阅读习惯将有利于他们正确的看待世界、看待人生,做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然而,如今高中生课外文学阅读的缺失愈演愈烈,让人倍感担忧。网络连载小说、通俗的言情小说,逐渐占据高中生课外阅读的主体地位,而经典文学著作却逐渐地淡出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要充分挖掘高中生课外文学阅读的潜力,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了解学生阅读心理,调动学生阅读课外文学的兴趣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文学阅读,我们必须了解学生现有的阅读心理。目前,高中生最关注的是高考,他们所阅读的书籍大部分都和高考相关。同时,为了缓解高考的重压,课余时间学生往往会读一些言情小说或者是侦探小说,甚至于网上的连载小说。
针对高中生现存的阅读心理,我们加以引导,就一定能够充分调动学生阅读课外文学的兴趣。我们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得到启发,并且让他们从阅读课外文学中感受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深深的吸引力。比如,现在高中生都非常关注高考,我们恰恰可以根据高中生的这种阅读心理,向他们推荐能够服务于高考的一些课外文学作品。像《红楼梦》这部经典的文学作品,读起来并不乏味,而且其中诗句优美,朗朗上口,情节发展扣人心弦,人物的个性又非常生动鲜明,更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具有重要的现实社会意义。人教版高一语文课本就节选了《林黛玉进贾府》这一部分,教师应该从这一部分中找到学生的兴趣点,让他们爱上这部经典之作。林黛玉进贾府所看到的景象,不同身份的人所住的院子也不同,王熙凤住在靠近贾母的位置,体现了她在家族中的地位,以及她深受贾母的喜爱。还有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第一次相遇,两个人的内心独白证明了这两个人之间一定有非同寻常的情感纠葛,这样才会真正的让学生从心里喜欢阅读这部作品。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阅读课外文学作品
(一)成立“阅读协作社”以带动多样化的阅读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学校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课外文学的环境。学校可以成立“阅读协作体”,每周举行一次大型的读书活动,丰富高中生的精神生活。通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阅读心得体会,互相推荐优秀的课外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就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让学生在不断的交流合作中体会阅读带给他们精神上的充实。其实,这样的阅读团体国外很多,美国采取的是“阅读俱乐部”的形式,以文会友,值得我们学习。在“阅读协作社”中,可以通过开展多种阅读活动来促进“阅读协作社”更好地为学生的阅读服务。学校还可以征集学生阅读课外文学作品的心得或者是读书体会,从中挑选文笔和思维较好的作品统一编辑起来,整理成一本校园读物,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开设学分制的阅读课程
良好的阅读氛围也需要严格的制度来维持,因此学校在开设课外文学阅读选修课的同时,要辅之以必要的学分。通过修学分,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文学的阅读中去。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开设不同种类的课外文学阅读选修课,比如说中外文学的对比、外国的小说精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至于授课教师,如果本校的教师工作繁忙,精力有限,各个高中可以从当地的师范大学挑选一些优秀的本科生或者是研究生,由他们来开展这项工作。既可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实习机会,又可以让本校的高中生接触到不同层次的课外文学作品,给学生带来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总而言之,要让全校的学生参与进来,有学分制度的存在,一定会不断地扩大阅读的对象,让校园文化丰富多彩。
(三)创立“读书节”
“请不必害怕把学校教学的整块时间用在让学生读书上面去!也不必害怕让学生花一整天的时间到‘书籍的海洋’里去遨游,让书籍以欢乐的激情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一个没有读书声的学校就是一座冰冷的建筑物,只有学生朗朗的读书声才能为之注入灵魂和希望。高中可以创立自己学校的“读书节”,一个专门让学生读书的节日,每个学期有一次即可,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在“读书节”中,学生和老师共同阅读,对于热爱阅读课外文学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褒扬。让读书走进每一个学生的生活,成为大家共同庆祝美好青春的一个节日。
通过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一定会更好地促进高中生课外文学阅读。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不断钻研,寻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真正爱上文学,爱上阅读。
三、发挥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一)教师自己要热爱阅读
在校园文化建设这一大环境下,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一言一行往往受到教师的影响,因此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必不可少。一个不读书的教师没有资格要求学生读书,一个不热爱读书的教师是教不出一群酷爱文学阅读的学生的,所以,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发、唤醒和鼓舞。”可见学生的阅读方向某种程度上是需要教师的激发、唤醒和鼓舞的,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
(二)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指导相结合
许多高中生越来越忽视课外文学阅读,主要是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课外文学作品讲解的缺失。学生认为进行课外文学阅读只是一种奢侈的浪费时间,课外文学阅读只会占据大量的复习时间。更重要的是,学生认为课外文学阅读对语文成绩的提高是没有太多作用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在课堂中,不仅仅要为学生传授课本的知识,同时要为学生开拓阅读的视野。比如说,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小说往往是以节选的形式出现,很多语文教师只讲课本中节选的部分,这样是无法引起学生对课外文学的一种阅读期待。像我们所熟悉的《老人与海》这篇小说,课本只是节选了小说的部分,但是小说中不仅仅只有这一部分能够帮助我们去全面地分析老人的硬汉形象,小说的开端和结尾同样能让我们感受到主人公的人性魅力。小说的背景、海明威的一些人生经历,都是节选中无法直接看到的,却也是老人形象的一种剖析。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相关内容,激发学生课下阅读原著的兴趣,促使其认真品读每一行文字,学会坚强、勇敢、乐观的面对人生中每一个困难,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课外文学阅读兴趣,让他们明白,课外文学的阅读是课本学习的一种延伸、拓展,有益于他们的课堂学习。
(三)教师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
当下可以阅读的书籍质量参差不齐,教师积极的引导会为学生提供一个正确的阅读方向。语文教师可以每个月为学生制作一个书单,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课外文学阅读,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的阅读数量,又能保证学生的阅读质量。
我们的中华民族要想复兴、崛起,需要阅读;我们的社会要想文明、进步,需要阅读;我们的学生要想优秀、正直,需要阅读。因此,必须针对高中生目前的阅读现状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调整,大到整个国家和社会要为学生营造阅读氛围,小到各个高中的校长、教师要真正地重视课外文学阅读,加强引导,让学生从阅读中受益,真切的感受到阅读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帮助和成就,让阅读不再成为高中生的奢侈品,而是他们生活的必需品。
参考文献:
[1]吴非.不跪着教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