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课堂教学反思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地理课堂 反思 教育观念 听课 评课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选择正确的教学途径,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摆在每一位地理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地理学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主要内容,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地理学科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促使学生了解一些生活现象和规律。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传统教学弊端重重,教学效率低下。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最为重要的是,要对之前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在反思中发现在备课、教学、学生课堂反馈、学生课后练习答题情况等方面的问题,分析原因,加以解决。
二、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备课要备教学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方法等。其中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和备方法。
课堂联系实际,学会结合身边的事件或现象开展教学,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到“地震”时,可以收集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相关材料和图片在课堂上展示,这样学生很快可以进入到课堂中来,同时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讲“城市化”时,可以布置学生课外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南昌市城市发展过程中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不利的影响,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及我们学生能做些什么。课堂上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收集的材料。大多数学生能够联系自己所见,从交通拥堵(上学放学挤公交,春运时期火车站人山人海)、环境质量变差(“三废”的排放,玉带河、青山湖等的污染)、城市地面的变化(农田变高楼大厦等)等几方面来进行展示。在提出措施时,学生展示了南昌地铁规划图、玉带河污水治理施工图等。这样,学生既从身边的生活中学到了地理知识,同时又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的生活生产中去,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够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现代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其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更加容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推动学生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学生学习有激情,教学效果自然会较好。
传统地理课堂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脱离实际。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需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需的,有时候教室以外是我们最好的课堂。
三、加强地理相关素材的积累
要做好地理教学,就要做个有心人。平时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收集相关的地理素材。素材丰富了,再合理地应用到地理教学当中,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课后及时总结
及时总结尤为重要,比如教学目标在本次课中是否已经达到了,达到的标志是什么,课堂上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问题等。如果课后不及时反思和总结,则很难提高教学能力,也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所以课后反思环节对于教学尤其重要,这也正是大多数教师易忽视的方面。除了了解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外,还要分析学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在课堂上是否有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等。教师最后通过课常观察、个别访谈、形成性测验等多种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反思这些方面,对后续教学将有很大的好处。
五、积极参与听课、评课
【关键词】项目教学 地理课堂 体系 建设对策
高中生处于人生学习的重要时期,高中学校学习环境压力偏大,往往影响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不仅要从教学流程方面进行优化调整,还要根据高中生具体的学习状态、学习兴趣,及时调整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近年来,项目教学法凭借其良好的教学应用效果,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得到普及应用,为课堂教学活动建立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涉及到的地理知识面十分广阔,学好地理知识需要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高中是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关键时期,高中课程学习对学生未来知识水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改变高中课程教学落后的局面,教育部门多次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案,营造更加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1]。另一方面,由于地理知识体系层次复杂多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无法保持一致,知识授课讲解面临着诸多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对地理知识缺乏足够的兴趣,影响了其在课堂教学中的状态;这些都是高中地理教学普遍面临的问题。
二、项目教学法应用特点
教学方法是课程教学活动的决定性因素,选择先进的课堂教学方案,能够改变地理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为高中生创造和谐的知识学习平台。最近几年,高中课程教学体系均倡导采用项目教学法,以某个项目为准展开教学活动,从中也体现出了项目教学法的利用价值。
1、创新性。“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这些都突破了早期地理课堂教学体系[2]。传统地理教学模式对教学方法缺少创新力,直接限制了课堂教学方案的执行成效,高中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缺少足够的兴趣,这也说明了地理教学方法的滞后性。
2、自主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项目教学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关注高中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需要,实时调整原有的教学方式。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三、基于项目教学法地理课堂建设对策
结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项目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特点,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必须改变落后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教师要深入学习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技巧,根据地理课程知识体系提出可靠的教学方案,努力建设更加高效、实用、稳定的课堂教学环境,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1、素养方面。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这是社会人必须具备的文化知识条件,对培养高中生地理知识兴趣是很有帮助的。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要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需求方面。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按照高中生兴趣拟定项目教学方案,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活动取得预定的效果。基于项目教学法引导下,教师要努力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3]。例如,对大自然气候变化等问题,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知识普查,收集相关资料与知识点。
3、技术方面。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为学生建立信息化地理课堂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展开教学。例如,教师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通过地理影像展示、动态模拟等技术,向高中生展现更加逼真的地理环境,为项目教学法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此外,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4、评价方面。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这是考验项目教学法实际应用成效的关键,可从客观方面体现出项目教学是否符合地理课堂要求[4]。因此,教师要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结论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性过程,教师必须结合地理书本教材内容,逐渐完善原有的课堂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项目教学法改变了早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地理知识转变为不同的项目,引导师生共同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激发了每一位高中生的地理兴趣,这些都能减小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授课难度。
参考文献:
[1]杨林仙.浅谈高中地理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应用[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1995(01)
[2]雷俊义.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内容安排的特点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4)
[3]李家清,李文田.教材分析:现代地理教师教学素养的奠基之需[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09)
关键词:高效;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079-01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责任在于教师。教师的主要阵地在于课堂,只有打造出高效的课堂教学,才能拥有好的教学质量。针对地理这一门学科特点,我总结了在平时尽力做到的、打造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
一、认真研读教材课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从容应对教学
对于地理这种课时少的学科,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要钻研教材,理清教材的思想脉络,并正确区分重难点, 结合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灵活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认真推敲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事例,用一种专业精神上好每一节课。只有这样,才能上出精品课,才能切实提高课堂实效。例如,在学习地球公转时,增加板图“太阳的移动路线图”,学生两张板图一对比,就很容易记住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还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把节气、昼夜长短情况及变化情况、影子朝向等都结合到地图中,做到“课本几页书,只记一幅图”。可见,教师一定要备好课,认真研读,把握教材、课标、重难点等,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按自己上课的思路编写好教案,在上每一节课前,花几分钟的时间想好这一节课的内容,要讲什么,应该如何讲?从而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从容应对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提高了。
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创设情境营造亮点,激活学生思维
如果教师只单单按教材讲,就显得有些单调。就会让学生感觉乏味,从而抑制学习欲望。在教学中,要经常将生活中的实例,时事热点问题等引入课堂,还经常编一些故事、顺口溜等来创设教学情境,营造亮点,激活学生思维。如讲解云贵高原崎岖不平的特征时,结合生活中常看见一些民工用背篓背小孩,这样的生活习惯就是崎岖不平的地形造成的。如讲长江流经的省份,把各省区的简称变成一句话:青藏蜀(数)云渝(鱼),鄂(愕)湘(想),赣(干)皖(完)苏(舒)沪(服)。即有一个叫青藏的人,他在数一种叫云鱼的鱼儿,他惊愕一想,干完就舒服了。用短短的一句话概括长江流经的11个省区,简明扼要,学生不仅觉得有趣,而且觉得记忆快速、准确、持久。但这就要求教师平时通过收集、整理、储存一些素材,才能在备课时加以采用,从而丰富了课堂。把每一节常态课都变成表演课,既增加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达到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积极参加听课、教研,改变单一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
我们知道:有效的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还要教学生“会学”!教师如果每节课拼命地一讲到底,占据了大部分课堂时间,甚至不惜拖课,把课堂教学变成专家讲座,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厌学。要改变这种传统的、单向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教研等活动,通过同行之间的交流,把别人成功的经验融合在自己的教学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如在教学《长江的开发与治理》这一节时,我告诉学生:长江干流是一个倾斜的L与一个W相连,W的底部有两个可以蓄水的湖泊(洞庭湖、鄱阳湖);支流从下游往源头分别是:南边先一条(赣江),北边一条(汉江),南边再两条(湘江、乌江),北边再三条(嘉陵江、岷江、雅砻江),就这样在课堂上通过读图能力、绘制简图等的训练,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又利于学生记忆掌握。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通过听评课、教育等活动,可以学习其他老师的闪光点,融合自己的想法,创设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方式,构建高效课堂。
四、加强教学反思回顾,转变陈旧教学观念,及时总结经验
教育家杜威曾经讲到:“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可见教学反思对于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转变陈旧教学观念,不断提升自己教育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做到每节课都反思,才能知道这节课的优缺点,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及时进行整理、总结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确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果我们只顾埋头拉车,默默耕耘,从不抬头看路,从不反思回顾,我们充其量只能成为一个地道的教书匠。例如有的教师已经从教数年,但课堂教学的效果一直无法达到最佳,这主要是因为平时不够重视课后反思,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对策。对平常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缺少进行反思的思想,教师就不会经常“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践行验证”,那么教学质量怎么提高?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以后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五、精心设计练习试卷,做好平常阶段小测,及时批改讲评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改革;主体性;教学方式;生活化
“教育即生活”是现代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课堂教学改革的要点之一就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这表现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反思等活动中,要求教师高度关注学生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的联系,努力打通两个世界,在两个世界间搭建起桥梁。
“回归生活世界”是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主张,这一主张转化为课堂教学实际行为,就是要求地理教师树立生活中有地理、生活中蕴含着各种教学资源的观念,有意识地将生活世界中的相关资源引入实际教学中,将生活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事实证明,一旦生活世界的相关信息纳入地理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会提高,互动水平会提升,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会大大增强。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构建生活化的初中地理课堂的做法。
一、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导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地理教学的“源头”“活水”就是实实在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它为地理课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联系生活世界,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把生活世界的资源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状态的工具。例如,我在上“大洲和大洋”一课时,首先给学生观看了在宇宙中看地球的壮观视频,学生在感慨地球美丽的同时,我引导他们在地球上寻找陆地和海洋,学生很快就回答我绿色的是陆地,蓝色的是海洋,这为我接下来开展教学打开了方便之门;再如,我在上“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一课时,我问学生们:“大家放假回家的时候都会选择怎样的交通工具呀?”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说自行车,有的说私家车,有的说公共汽车,还有的调皮的学生说火车和飞机,我对他们的答案全部给予了肯定,顺理成章地引出对交通工具的归纳,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一举两得。
二、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过程
“地震来啦!”我在上“日本”这一课的过程中,讲到日本地震的时候有个调皮的学生大喊了这么一句,全班学生哄堂大笑,我随之把目光聚到他身上,问了一句:“地震来了!你怎么还坐在那里呀?赶紧逃生去吧!”这个学生就问我:“老师,我要逃到哪里去?”我顺势就让班级的学生寻找答案,他们有的说赶紧躲到桌子底下,有的说赶紧往外跑……我对他们的回答给予解释:躲在桌子底下是非常不对的,我们应该躲在桌子旁边。学生非常不解,我就在黑板上简单画了“黄金三角区”的空间安全区位,学生恍然大悟。我得感谢那个调皮的学生,是他活跃了课堂气氛,把一个非常有用的生活常识“巧妙”地带进了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为我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更新教学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即由传统的师生授受教学向体验教学转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寓生活原型于教学过程之中,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将生活原型作为探索实践活动的感性支撑,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就是教学过程的生活化。
三、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结束
在课堂临近结束的时候,把生活世界中的某些问题呈现出来,作为本节课汇总新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抓手,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水平。举个例子,在学习完“中东”一课时,我让学生们看了几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的中东战争的图片,让他们归纳中东为什么战争不断、冲突多多。联系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很快地总结出:石油多、水资源匮乏、宗教矛盾、领土争夺等几个关键词,准确的总结应用了这节课的重点知识。又如,“河流与湖泊”一课教学结束时,我提到了我们生活的故乡――漳州的母亲河九龙江,让学生去收集有关它的水文信息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简单制作一份关于治理和保护它的方案。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相关知识真正运用到现实生活世界的地理事物和地理问题中去,这才是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地理课堂与生活有机联系的最佳体现。
地理课堂的教学不应该是刻板的,而应该是与生活相联系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理课堂的教学也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学习课本中的知识,为了应付应试教育看中的成绩,而应该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的,与生活相融合的。构建生活化的课堂,使“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里能敞开胸襟,把生活拥入自己的怀抱,去想象、去体验,从而使地理教学更生动、更有效。地理教学走向生活化是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但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既没有现成的理论,也没有成熟的实践经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会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使自己逐步适应不断变革的教育形势,成为一个具有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的“新教师”。
参考文献:
[1]黄承波.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析.地理教学, 2012(4).
[2]罗先军.浅谈地理课堂教学彰显活力的策略.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7(1).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前活动;开放;自主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中地理教学要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有利于学生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在课堂,研究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十分必要。
开设地理课前活动能够拓展学生地理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以及热爱地理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对实现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素养,整合学生的学习资源,最大程度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地理课前活动概念的界定
地理课前活动是指利用地理课前的5-10分钟,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确定主题、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汇报展示的地理综合性、研究性的学习表达方式。这里的课前不单指课堂上的前5-10分的学生展示汇报时间,其背后是学生经历课外收集资料、小组合作、整理资料、提炼资料的过程,是课堂外的更广阔的学习时间。
二、地理课前活动的原则
(一)趣味性:
趣味是学习的先导,它给学生以全新的感观刺激,吸引学生。课前活动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能克服传统教学的单调乏味感,使内容丰富多彩,有形、有色、有声、有物。寓智于趣,寓学于乐,使学生在宽松、愉快活泼的气氛中获得新知识,发展能力,从而获得学习成果。
(二)综合性:
地理课前活动设计应以教材的知识为基础,适当拓宽、延伸和深化,即源于教材,落实于教材,加深扩展学生知识领域。注意知识的纵向发展和横向联系,有时可以是地理单学科的,有时也可以是多学科集为一体,使知识不仅得到纵向迁移,也得到横向迁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
(三)实践性:
根据确定的主题,学生需要收集、整理资料,需要制作PPT幻灯片,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汇报展示等,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
(四)合作性:
课前活动的开展是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同学合作交流,优势互补。
(五)全员性:
课前活动的开展面向的是全体同学,每名学生都要参与,无一例外。
三、地理课前活动的要素及建议
(一)分组:
1.分组的意义
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地开展小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适合于中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效途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增进认识与理解。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分组的方式
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每组4人。根据每个人的特长不同进行不同的分工,善于组织活动的学生为组长;善于记录的学生为记录员;善于表达的学生为中心发言人。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锻炼,定期轮换主发言人,每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在主发言人表达之后,如有遗漏,中心发言人可以补充。组内分工落实后,要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主题:
1.确定主题的意义
要让课前活动更加有效,确定主题很关键。如果没有主题,学生天南海北、五花八门的散讲,非但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反而会造成学生在看热闹中浪费时间的情形。
2.确定主题的方式
结合教材的实际,初一学生确定主题为世界区域地理,初二学生确定主题为中国区域地理。
(三)时间要求:
课前活动的开展是为了拓展学生地理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以及热爱地理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它是地理课堂的延伸而不应占据课堂的全部或主体,应该控制在5-10分钟。
(四)形式:
1.表达形式的意义
多样的形式不仅能激发、保持学生参与的热情,更是鼓励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有效手段。如果课前活动形式单一,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参与的兴趣,活动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表达形式举例
多媒体图文资料展示、地理期刊杂志展示、个人生活经历资料展示、情景短剧等等。
(五)评价:
1.评价的意义
不能只图表面热闹,必须做到“形”“神”兼具。活动的形式是“形”,“神”则是师生及时的评价反馈。中学生自尊心强且渴望受到鼓励和肯定,所以在活动结束时一定要进行评价反馈。这样既可以使展示的小组受到鼓舞,又可以使听者受到启发,反思自己的活动状况,提高学习热情,在以后的活动中更有信心。
2.评价方式举例
(1)学生自评
自评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通过自评,便于查找和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利于改进。
(2)小组互评
各组之间、每组成员之间,在自评以后,进行互评。各个组长根据参与度、投入度、精彩呈现等方面在广泛征求小组成员的意见之后,代表小组进行点评。
(3)教师评价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是学生任务的驱动者,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促进者,更是学生课堂绩效的权威评判者。我们以鼓励为主要手段对小组进行评价,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不可吹毛求疵只挑毛病。让学生知道自己努力改进的方向,提高参与活动的兴趣。
(4)班级评价
每轮结束后对小组的表现进行汇总,对于准备认真、资料齐全、表现突出的小组还可以加分等形式进行奖励。
总之,我们要改变封闭式教学,与时俱进,建立新的开放性教学模式。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竞争、勇于探索、开拓创新中学得知识,以培养更多更全面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情感教学心理学》
[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问题;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254-01
地理是高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但就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而言,地理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着许多教学问题。在国家大力推行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必须加以改革,无论从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学生的学习方法,都必须做出调整,学校也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高效地理课堂。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问题分析
1、教师教学问题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必须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与进程,这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课堂教学新的要求。
首先,目前大多数高中地理教师仍然墨守成规,只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势必会导致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不高,课堂氛围不活跃。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单纯地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更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对地理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自觉主动学习。
其次,地理教师过度依赖教材,使得课堂教学与新课程脱节。地理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许多知识点都与现实社会相联系,而传统的地理教材更新速度比较慢,无法及时增加新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将一些新的地理知识补充给学生,而不是一味地照本宣科。例如,对一个城市的定位,可能在教材编写的时候它是资源密集型城市,但经过一定时期,这个城市可能已经完成产业升级,由资源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城市。
最后,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虽然不能一味地主导课堂,但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有力地调控。新课程实施以后,学生的自主性大大加强了,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然而许多地理教师对这种新的课堂模式却无法有效的掌控,有时过于活跃,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有时过于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学生学习问题
首先,在传统地理教学模式的长期熏陶下,学生对以自身为主体的新课堂教学模式无法及时适应,出现了观念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究其原因,还是由于过去的教学模式,学生过度依赖教师,只单方面地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自主性,无法合理及时地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思考,更谈不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这种自主意识的缺乏,使得学生在新课程理念的课堂中,课堂参与度不高,学习创新性不足,课堂学习效率不高。
其次,应试教育阴影下的学生学习目标单一,学习动力不足。新课程改革虽然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但中国的国情不可能放弃应试教育,高考仍然是压在高中生头上的一座大石,许多学生坚持认为高中的一切学习都只是为高考做准备,与自己的兴趣无关。在这样的思想下,许多高中生以提高成绩为单一的学习目的,一味地埋头于课本知识,死记硬背,无法做到灵活学习,这与新课堂改革明显是相悖而行的。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不利于循环学习。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建议
1、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对课堂进行有效的调控
首先,“态度决定一切”,要从根本上践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就必须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思想,真正贯彻新课改的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主导作用。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自愿的学习地理知识。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课程导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有趣且丰富的课程导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有着深入的理解,还要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与社会前沿接轨,掌握最新的地理知识和动态。地理学科具有一定的时代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不能完全依赖于教材,而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将课本知识与社会时事相结合,紧随地理学科的研究前沿,扩展学生的地理知识视野,从而更好的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将更多的新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可以在面对学生的提问时,更加从容面对,树立教师的威信,为更好地掌握课堂节奏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也要把握好自身的主导作用,在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时,给予学生适当的教学指导,调节课堂教学氛围,把握课堂教学进程。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必须对课堂的教学进程有着良好的掌控,什么样的知识适合教师直接讲授,什么样的知识适合学生自主讨论,这都是教师需要明确做好规划的。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才能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课堂的活跃性,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学习
首先,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双向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要摒弃陈旧的思想,不能完全依赖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师只是学习过程中的辅助者,学习的好坏还是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地理学习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直接传授,学生要逐渐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地理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反思,通过独立思考,找到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气候类型时,学生在教师分析完一种气候类型时,要善于探索,总结规律,举一反三,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自身的思维能力。同时,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时,要充分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初中地理 低效表现 教学策略
在当前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呈现的是一片低效教学的景象,即教师的教学偏离目标、违背基础规律、忽略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等,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制约了学生成绩的提高及全方位发展。
1.课前预习的低效
初中地理课前预习工作低效主要有以下原因:(1)教师备课不充分,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各种突发性提问缺乏应有的应变能力与储备知识的支撑,如学生在产生疑问后向教师求助而表现得不知所措或模棱两可,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生活的实际结合相关知识对其进行解答;(2)学生对待课前的预习任务不认真,甚至没有预习的习惯,导致授课开始后难以进入学习状态,严重影响课堂学习效率。
针对课前预习的低效情况,首先,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收集整理所有与本次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并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知识与内容和各个环节之间进行设计与串联,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临场应变能力。其次,鼓励学生重视课前的预习任务,严格按照熟悉内容――找出重难点――尝试性练习――课堂提问的过程进行预习,确保学生能高效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
2.课堂过程的低效
2.1合作学习的低效
有的地理教师习惯性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由学习混为一谈,因此在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放任学生分组后自由探讨学习,而忽略教师的引导点拨作用,并没有及时发现学生合作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如生活阅历较少,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去甚远,缺乏一定知识储备,或不给予学生充足时间思考,直接进入交流讨论甚至总结环节。
针对课堂合作学习模式下出现的低效情况,教师必须确保教学模式应用的高效率,在展开合作学习时,保证学生围绕探讨的主题有绝对吸引力,或是开放性,如学习《认识国家》时,学生的探讨内容可按照教学大纲依次探讨日本、埃及、俄罗斯、法国等,也可以结合学生出国旅游的经历探讨亲身所见的各种国度文化。另外,教师切记不能放任学生处于一种无目标合作的状态,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如学习《中国的地形》,教师应掌握多种主题导入方法,如引导“在了解了我国行政区和疆域的划分以后,大家来思考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等,确保学生的合作有目标与方向。
2.2情境创设的低效
不可否认,当前初中地理课堂上很多教师对创设情境的文本进行开发时还有很大的误区,盲目追求新颖的教学形式,放弃最本质的教学核心。如学习南极知识点时,一些教师通过南极考察视频等形式为学生创设情境,以求激发兴趣,而在情境创设后提出“同学们愿意去南极考察吗”等提问而得到“太冷了不愿意去”等答复后,很多教师往往不知所措。教师的初衷在于以宣扬南极考察人员吃苦耐劳的精神引入南极知识的学习,而在情境创设过程中忽略学生的意志兴趣等因素,这就表现出低效学习的状态。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努力反思情境创设在地理教学中的目标,并且要抓住学生的需求与特点,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或感兴趣的点引入到情境中,再与教学内容进行紧密联系,才能真正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感受生活,感受地理学习的价值。
2.3活动设置的低效
活动应该成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亮点,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快速融入学习提高效率。但当前很多教师过于注重活动的形式而忽略内容,主次不分,华而不实,就难以取得高效。如设置辩论会探讨“日本人每年在南极捕杀南极鲸鱼是否正确”等话题,显而易见的结论大大降低活动创设的价值与意义。
高效的地理课堂活动设置,应该从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角度出发,以激发兴趣为重点,不断强化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能力。这个阶段教师必须对活动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让形式服从内容,讲求实效。如学习中国地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城市蹲”的游戏,选出20多个学生分别代表不同的城市,而在喊出“城市蹲,城市蹲,城市蹲完湖北蹲”时,代表武汉、荆州等湖北省内城市的学生就要完成各自的动作。有趣的活动形式才能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且在高质量与连贯性强的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吸收所学知识,实现寓教于乐的高效学习目标。
3.课后复习的低效
在课后复习工作中,很多教师忽略了小结的环节,只是简略介绍学习中主要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单一枯燥的总结形式导致小结环节学习效率降低。
教师应该明确课后小结的重要性,丰富小结形式,如教师小结、学生自我总结,或重难点与分散性知识的串联小结,等等,在结束章节学习时注重知识框架的梳理,才能真正为学生掌握知识做好延伸与导入工作,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地理 教学有效
云南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已进行近三年。笔者执着贯彻新课程理念,几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使笔者对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新。笔者以鲁教版教材为例,试从几个方面谈谈有效进行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的一点体会。
1 师生树立好学习方式转变的理念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一点对于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师生两方面树立好高中学习方式理念是有效进行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重要的一步。
1.1 教师教的方法的改变。高中地理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的有效进行。因此,教师教的方法的改变是落实新课程理念最直接的体现,也是有效进行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的关键因素。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转变依赖教师教的方法的转变。笔者认为最理想的教的方法的改变就是教师教的方法即为学生学的方法。
1.2 学生学的方式的改变。地理课程,在初中是作为副科课程,学生学习的方式几乎都是简单的记忆方式。日积月累初中地理学习,形成了学生简单的地理学习思维和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的综合因素无法适应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学习方式。因此,学生对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学习方式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尤为重要。笔者实践认为在高一新学期开始就的让学生体验感悟新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的安排学生感悟新的学习方式,对有效进行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非常必要。
2 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理清、熟悉鲁教版新教材
鲁教版新教材编写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真考虑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把每一节都编写得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突出了地理的特点。每节的开头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吸引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一个问题的结束或者是一节的结束,都安排一个活动,通过活动提出几个相关或者需要掌握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总结性的思考,进一步落实所学内容。每个单元的精心选编"单元活动","单元活动"除知识性比较强外,还有意识的指向高考。因次,理清,熟悉鲁教版新教材的编写是有效进行地理教学的首要。
2.1 理清、熟悉新教材的总体结构。新教材以国家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培养学生科学发展观为目的,按照"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与人文环境─环境与发展"这一清晰、突出的主线来组织内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围绕可持续发展这个主题,新教材分必修和选修模块来组织内容。
2.2 理清、熟悉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必修一(自然地理)抓住了三个问题,即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必修二(人文地理)主要抓了两个问题,即人类各种活动的地理条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和改造。必修三(区域地理)则用大量的区域案例,论述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突出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2.3 理清、熟悉新教材每一章节的编写理念。新教材加强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过程,突出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训练,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创造条件。教师要深入领会这一理念,对新教材的每一章节进行分析体会,为"用教材"打下基础。
2.4 理清、熟悉各层次地理知识能力在教材中是如何落实的。
2.5 熟悉新课改高中四个版本新教材的内容编排的优劣,在对比、分析中掌握鲁教版教材内容编排上的优劣。
3 学会根据教学内容合理使用、处理新教材
教师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是高中新课程地理教学重要理念之一,学会使用和处理新教材是有效进行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能力之一。教师要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增添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现象和事例,学会根据课程目标和要求、根据教学需要对高中地理新教材内容进行删减、补充、延伸、重组、整合,重组教学内容,合理利用、开发、整合课程资源。特别是新教材中新出现的学习内容要的使用、处理对有效进行新课程地理教学尤为重要。
3.1 有效进行新教材中活动的教学
3.1.1 根据活动类型开展教学。必修二活动按特点可分为五大类:一是巩固类:如教材13页"分析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这类活动较多,往往是对课文内容的复习与巩固。二是巩固实践类:如教材46页"从你学校所在的城市市区图中,找出城市的主要功能区,看看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并提出你的修改建议"。这类活动既对课文内容起到巩固的作用,又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才能,常常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三是拓展类:如教材98页"请归纳航空港选址的主要区位原则"。这类活动是对教材内容的有益补充,应予引起足够的重视。四是调查类:如教材12页"调查学校所在地近两年人口迁移和流动的基本情况…"这类活动的实践性较强,对培养学生的素质大有裨益。五是讨论类:如教材79页"你认为做一名文明的旅游者,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这类活动的内容相当开放、民主,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3.1.2 根据教学实际灵活使用、处理新教材中活动教学内容。一是对"活动"内容直接利用。二是对"活动"内容进行改编。三是对"活动"内容进行补充。四是对"活动"内容进行创新。五是对"活动"内容进行舍弃。
3.1.3 有策略的进行活动教学。一是将"活动"内容作为问题的导入.二是将"活动"内容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三是将"活动"内容作为课堂小结。四是将"活动"内容的时间安排到课外。五是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活动教学。
3.1.4 采用积极评价方式,保护活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 有效进行新教材中案例内容的教学
3.2.1 把握好案例教学的步骤。首先要学会用多种多样方式展示案例,其次要创设合理情景带领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之中,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最后进行总结评价。
3.2.2 结合生活进行案例教学。一是选取新闻时事材料中典型的案例进行教学。比如云南持续三年的干旱、首都钢铁厂的搬迁、渤海南堡油田的发现、海地地震等素材,都可以运用到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二是使用适当的乡土案例进行教学。比如东川泥石流、立体性气候,四方地工业园,铜冶炼厂的选址,都可以运用到我们的实际教学中。
3.2.3 注意案例的整合教学。比如在讲"交通运输网中的线"时,以青藏铁路作为案例。国家进藏铁路有四个方案,即青藏铁路、川藏铁路、滇藏铁路和甘藏铁路,可以展示四条铁路的相关资料并结合所经地区的条件,让学生思考:目前已经有了公路和航空进入,为什么还要修建铁路?为什么选择青藏铁路?为什么青藏铁路一期修完以后,停了很多年才开始二期工程?整合东川区"十二五"五路一桥修建的案例让学生思考修建的理由,修建的时间、次序。
3.2.4 学会收集、整合、编写案例。学会按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教学的目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各种案例的收集,学会结合学生实际、学生特点进行各种案例的收集。学会整合各种优秀案例。在收集、整合各种案例的同时,学会整合其他学科内容进行案例的自编自写。特别是政治和历史学科,很多内容都可以拿来编写案例。一些有趣的案例,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笔者收集的案例: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在江北,孙权在江南,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营精心准备。突然,周瑜想起自己疏忽的一件事,一下子急出病来。直到诸葛亮答应并借东风相助,周瑜才取得了火烧赤壁的胜利。请问:① 这是什么季节,这个时候为什么会出现"欠东风"的现象?② 诸葛亮为什么能够借来东风?③ 赤壁位于我国哪一个省?当地属什么气候类型?④ 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⑤ 为什么东亚能成为世界最为典型季风气候区?⑥ 季风除了对军事产生影响以外,还会对哪些方面有影响?
4 构建有效的高中地理课堂
4.1 用多种形式,抓住学生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积极健康的心态,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比如说像成语、诗句、故事,歌曲、漫画、录像,只要能抓住学生的兴趣,都可以不拘一格的拿来用。
4.2 找到教学切入点,巧妙设疑,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为教学创设最佳情境,促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内在需要,巧妙设疑,设计发人深思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去感悟,在探究中得出结论,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4.3 以学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安排学生学习活动
"以学定教"是新课程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理念。教师要在充分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抓住学生的期望,利用"最近发展区"的原理,让教学设计最大程度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笔者认为,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学习活动的安排尤为重要。
4.3.1 要精心确定简单、具体、适宜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笔者认为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在关注地理的学科特性,教学内容的特点与学情的同时做到简单、具体、适宜。那么,如何确定简单、具体、适宜的教学目标呢?首先要对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宏观教学目标的有深刻把握。宏观教学目标把握了,才能分析制定出具体的单元或章节教学目标,具体的单元或章节教学目标确定后,要根据教学内容分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简单的说,教学目标具体到课堂教学就是用什么内容、以什么方法达成宏观目标和单元或章节目标。
4.3.2 合理安排以学为核心的学生学习活动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效教学活动的核心是促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多样化的学习。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应坚持以学为核心来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
4.4 让生活走进地理课堂
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高中地理新课程重要理念。实践表明,让教与学跳出课堂,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地理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地理问题提炼出来,然后再让地理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地理,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地理意识,又能让学生体味到学习地理的乐趣。比如采用测定东川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调整东川太阳能热水器仰角,计算东川楼房为充分采光的楼间距离等学习活动来进行地球运动的教学,效果就很好。
4.5 以学定教,重在激励。教师要创设民主、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多从学生学的方面思考,持一种平等的态度接纳学生的观点,和学生一起学习和发现,多角度赏识学生,不轻易给与评判,把评判权交给学生,不急于得出结论,让学生有充分的讨论与交流。多用激励,使学生敞开思维的大门,敢想、会想,敢说、会说,在愉悦中体验成功,发展自我。
5 积极进行教学有效性反思
进行有效教学,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教师的理性反思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只有教师学会用科学的眼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的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每次课前课后都问自己几个问题,课堂教学就会越来越有效。比如说学生会什么,要学什么?教师要教什么,教会了什么?知识和能力的目标是否简明扼要?选择的切入口是否能激发学生思考?教学行为是否是有效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关键内容是否准确明晰?课堂收束和拓展是否符合实情?
总之,新教改的路是艰辛的,没有多少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高中地理课教师面对新课程,要敢于改革、勇于实践、勤于学习、善于创新,才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地理教材 活动 交互式电子 白板 交互功能
一、研究背景
1.“活动”是初中地理教材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材中,“活动”作为活动式课文存在的具体形式,指的是教材编写者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而设计的可供思考的问题或可供操作的步骤等。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指的是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标有“活动”的部分,有别于作为教学手段的“活动”。
依据2011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编写的初中地理新版教材中,每节课都保留了大量的“活动”内容。据统计,人教版《初中地理》4册书中“活动”栏目共有148处,其中包含338个具体活动项目。“活动”内容的设计体现了课标要求并承载了许多重要的教学内容。“活动”是教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叙述式课文相辅相成,有鲜明的启发性和可操作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1]
2.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小学教学中的普及应用
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对初中地理课程与教学带来了巨大影响。而中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的引入与普及,使多媒体和黑板的功能有机地整合为一体。我国学者丁兴富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定义是:“交互式电子白板(Interactive Whiteboard)是电子感应白板(硬件)与白板操作系统(软件)的集成。它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与电子通信技术,成为计算机的一种输入输出设备,成为人(用户)与计算机进行交互的智能平台”。而交互式电子白板即交互白板就其实质来说,是一个“大尺寸交互显示界面”,即相当于一个大尺寸的触摸屏,用手指或鼠标笔,直接通过白板界面就可以像坐在计算机旁一样,实现对计算机文件与程序系统的操作控制,如打开网页,访问文件资料等。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越功能及其交互性,能更好地进行教材“活动”内容的学习,有利于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地理教学中的功能
交互式电子白板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适用的功能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基本等同于原有的传统课堂教学功能。主要表现在: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书写、绘画和擦除;展示图片、演示PPT或其他软件和预先设计好的课件。但此时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课堂与普通多媒体课堂的区别是,交互式电子白板将教师从操作电脑中解放出来,直接面向学生,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个变化使教师从远离集体又回到学生集体当中。
第二层次是交互白板特有教学功能的应用。特有功能如:屏幕阴影功能、放大镜功能、聚光灯功能、浮动面板功能、照相机功能、文字识别功能、存储和导出功能等,这些都为地理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2]
第三层次是交互式电子白板交互功能和资源库功能的发挥。这一层次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主要表现在课堂中互动的设计与资源建设。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考虑如何利用这些资源以实现师生和生生的互动。
三、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活动”设计
为了便于对各类活动进行研究,根据活动的主要形式,将“活动”内容划分为四大类:图表分析类、探究讨论类、操作类、情感体验类。
1.图表分析类
图表分析类型是教材中出现较多的活动。“分析”作为一种学习或思考问题的方法,需要学生把图表上显示出的综合信息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联系,然后将信息分解开来逐个认识并回答相关问题。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图表包括地图、统计图、景观图、分布图、示意图等等,其中地图和统计图是教材中常见的类型。图表分析类活动通过让学生阅读各种图表来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地理问题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例如活动:读图分析气候的地区差异。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书写绘画功能,可将图表中的重点进行标记,引导学生善于读图,找出关键内容进行分析;还可以随时联网在网上查看相关图表,举一反三。
2.探究讨论类
探究讨论类活动通常针对社会实际或生活实际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考虑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对现有问题做批判性的思考。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相互启发,产生思维的碰撞,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对地理问题进行较深层次的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例如活动:探讨日常消费行为与东南亚热带雨林的保护。教师给出充分合适的资料,帮助学生多方面的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对学生参与过程给予评价。
3.操作类
①绘图填表类
绘图填表类活动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图表。与图表分析类活动一样,绘图填表类活动是利用图表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绘图填表类活动更强调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初中地理教材中的绘图填表类活动一方面起到对所学内容的复习与巩固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绘图填表使学生掌握教材中较难的知识点。例如活动:绘制和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②资料收集类
此类活动是在提供一部分相关信息后,针对某个问题或某类问题让学生通过报刊、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体收集更多资料。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书刊、上网查找资料等,能够对所学内容有较深的理解和多方位的认识,在获取地理信息的过程中提高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利用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收集的结果可用实物展示台进行展示。例如活动:开展一次用水调查活动,提出节水建议和计划。[3]
③实验类
初中地理教材中出现的实验类活动是指,需要学生动手演示实验过程、制作某一模型、使用实验仪器等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学生可以目睹某些重要的地理现象,甚至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不但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活动: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4.情感体验类
此类活动中,给出一定的图文资料,通过阅读材料、观看视频、表达交流等形式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和不同的情感体验,认识到丰富的地理事物。有助于实现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活动:了解我国降水特点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4]
四、总结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为地理课堂教学带来活力,一改传统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教学不能完全依赖白板,教师在课前还应认真备课,应进一步探索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活动”教学新的互动模式,提高交互的丰富性和有效性,提高课堂交互水平,改善课堂教学结构。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发展,丰富白板软件中地理课程课件资源库的建设。[5]
参考文献
[1]丁兴富.交互白板及其在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5(3).
[2]丁兴富,蒋国珍.白板终将替代黑板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技术――革新课堂教与学的新生代技术(2)[J].电化教育研究,2005(05).
[3]毛向辉.美国学校:黑板正在变白[J].现代教学,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