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化意蕴论文范文

文化意蕴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意蕴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化意蕴论文

第1篇:文化意蕴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 广告语是广告的重要因素,广告语与文化息息相关,广告语为了实现说服功能,就要反映传统文化、流行文化的特征。本文分析了我国广告语的文化意蕴

广告是付费的大众传播活动,其目的是传递信息,劝说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它的商业功利性是很明显的,但随着人们需求动机高层化和广告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告日益显示出艺术性与文化性的一面。英国著名广告人士乔恩·斯蒂尔说:“在现实社会中,确定一场广告活动是否成功的最可靠的迹象就是它对现行文化渗透的程度。”文化有很多种定义,英国的泰勒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第一次给文化下了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文化的核心是一定社会的传统、价值观、信仰、知识和技能等的总和,由于受众接受广告信息时要受到他们所在的文化语境的制约,文化对受众接受广告的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广告语作为广告作品的核心,在广告作品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有丰富的文化意蕴,研究广告语的文化意蕴有助于广告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我国很多广告体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蕴和本民族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我国广告语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文化意蕴。

一、广告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艺特征。

我国传统文艺有诗歌、对联、成语、名句等形式,广告语利用这些文艺形式的文化意蕴和它们在民众心理的影响力,可以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中国是个有着诗文传统的国度,中国人对于诗歌有一种独特的喜爱。广告语中运用富有诗情画意的文字,往往能给人强烈的感染力,引起人们的共鸣。如一图书馆的广告语:“你轻轻地来,带来宁静;你悄悄地走,带走知识。”把图书馆的内涵艺术地传达出来,令人顿觉步入神圣的知识殿堂,自觉地保持安静与崇敬的心理,从而达到较好的劝服效果。广告语运用诗的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De Beers 钻石广告的英语版是“A diamond is forever”,很平淡,到中国译为“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境界顿出,一下子增加了广告语的意境,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感,这也是中国传统文艺与中国汉字的魁力所在。

对联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学形式,其特点是讲究对仗和平仄格律、短小精悍,易读易记,为大众所喜闻乐见。对联用之于广告,在我国极为普遍,古往今来,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广告名联佳句。如一理发店的广告语:“进店来乌云秀士,出门去白面书生。”一乐器店广告语:“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意尔康的广告语:“ 漫漫人生路,步步意尔康。”这些对联式广告语由于运用了对偶的手法,看起来整齐美观,对称均衡,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鲜明,而且饱含诗情画意,令人过目难忘。

中国人对于音韵和谐的句子情有独钟,广告人在广告语中常使用押韵,押韵是语句的末尾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这样使得广告语具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音乐美感。押韵在我国广告语当中运用得相当广泛,如华娱台三剑客的广告语:“TV搜查令,人性的放大镜。”蒂花之秀的广告语:“蒂花之秀,青春好朋友。”喜之郎果冻的广告语:“水晶之恋,一生不变。” 伊利优酸乳的广告语:“青春滋味,自己体会。” 这些广告语由于押韵,迎合了国人喜爱音韵和谐的审美情趣,很受大众的欢迎,也便于传播与记忆。

中国是文明古国,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可供利用的成语典故、佳作名句特别多,很多广告语活用这些成语典故、佳作名句。成语典故、佳作名句在民间流传极广,影响极大,广告语运用成语典故、佳作名句,就可以借它们的东风,迅速地传播开来,让人们牢牢记住。如丰田汽车的广告语:“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活用中国谚语:“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只是将后一句变换一下,突出了丰田车的无所不在,遍布世界各地,传达了丰田车质量好、销量大的广告信息,此广告语利用了中国喜闻乐见的名句,让很多中国人记住了这一广告语。较多广告语运用了仿拟的修辞手法活用成语典故、佳作名句,这种手法是在已有词语的比照下,更换词语中的某个词或语素,临时仿造新词语的修辞技巧。如六神花露水的广告语:“六神有主。”“六神无主”本是成语,广告语将“无”改成了“有”字,形成语义反差,强调该产品能解除人们的烦恼,增加人们生活的欢乐与自信,同时也有一种幽默风趣的效果。这样的广告语比较多,如一抽油烟机的广告语:“专食人间烟火。”胆舒胶囊的广告语:“大石化小,小石化了。”《南方日报》一广告语:“春江水暖你先知。”这些广告语由于运用了仿拟手法,给人一种诙谐感,使人在笑意中记住了广告信息。

二、广告语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观

广告语要打动消费者的心,就要遵从消费者接受心理,而接受心理往往与消费者所处的文化环境有关,尤其与价值观相关。有的广告语能为社会接受,并随之流行,就是因为它们与文化相融,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观。中国人重视家庭伦理、尊老爱幼、讲究人情礼节、祈福吉祥。很多广告语由于蕴含了这些价值观而受国人的认同与喜爱。如孔府家酒的广告语:“孔府家酒,叫人想家。”简单朴实的语言,蕴含了多少积淀于国人心中的思乡恋家的情感,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其成功之处就在于营造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氛围,把酒与思家之情联系起来,让人感到家的温暖。再如脑白金的广告语:“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这一广告语从语言角度并不怎么优美,但它的广告效果很好,就是因为它切中了中国人讲究礼节的心理,把送礼与脑白金等同起来,成为一种送礼的时尚。有的广告语利用中国重人情的心理而获得好的效果,如麦斯威尔咖啡在中国的广告语:“好东西要和好朋友分享。”好迪公司的广告语:“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大宝化妆品的广告语:“朋友记心间,大宝天天见。”这些广告语传达了美好的人情关系,措辞亲切、自然,因而广为传颂。

从一些国外广告语到中国来的变化就能更好理解广告语所体现的价值观。法国干邑人头马酒,在欧美国家用的广告语是:“干邑艺术,似火浓情。” 把酒比作情火般浓烈,这样火辣辣的语句符合西方人情感的特点。到了中国用的广告语则是:“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语句朴素动人,符合中国人好吉祥的心理,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特征,获得中国人的喜爱,广告语取得了好的效果。

三、广告语参与了流行文化的传播与创造

广告是先导产业,是时尚的催化剂,广告在商品信息传播过程中,也传播着一种文化,倡导着一种生活方式,它说服人们接受新的价值观、新的生活方式,它驱动着人们去尝试一种新的生活。广告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一种商业文化,一种大众文化,其中的广告语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遵从,而且参与了流行文化的传播与创造。广告语往往运用流行语,甚至创造流行语,传播一种新的价值观、思想感情,起到引领时尚的作用。

广告语往往紧跟时尚,敏锐地反映出商品市场的新动向和社会流行的文化心理,很多广告语喜欢运用新词新句,把握流行的价值观念、思想感情,传播一种时尚的价值观念。广告语如能反映大众的心声,那它就能广为传颂,成为具有文化意义的社会流行语。如香港铁达时手表的广告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这一广告语不只是传播商品信息,而且传播一种流行的价值观,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这一广告没有在内地,但也流传到内地,影响了年轻一代的爱情观,成为一些年轻人的口头禅,当然也成为一些朝三暮四者分手的借口。内地也有很多广告语试图制造流行语,如动感地带的广告语:“我的地盘听我的。”伊利巧乐兹雪糕的广告语:“喜欢你,没道理。” 伊利优酸乳的广告语:“我要我的滋味。”蒙牛酸酸乳的广告语:“酸酸甜甜我作主。”达芙妮的广告语:“喜欢自己,表现到底。”安踏的广告语:“我选择,我喜欢。”威丝曼的广告语:“我自信,我时尚,我穿威丝曼。”361°的广告语:“勇敢做自己。”这些广告语满足了人们追求个性、追求时尚、张扬自我的心理,很能获得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和认同。

总之,中国许多广告语体现了中国文艺特征和价值观,同时也参与了流行文化的创造,富有丰富的文化意蕴,这些广告语反映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特征,易为人们所认同和记忆,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第2篇:文化意蕴论文范文

摘要文化素质、精神素质和审美素质,决定了艺术作品的内在价值。真正的艺术家,必定是思想家,而真正的思想家总是热心关注世态人情,与社会、传统、自然对话是艺术家创作的真正源泉。本文探讨中西方的油画创作,不仅能够充分体现画家对人生、对艺术的追求,内蕴着独特的文化内涵;而且在全球化语境下,中西油画的内质存在着补充与浑融的良好互动。

关键词:中国油画 精神潜质 文化意蕴 西洋油画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中西油画创作具有不同的思想内涵以及精神容量。为了更好地厘清其油画创作的文化意蕴,首先有必要从历时性的角度予以阐释。油画创作往往有狭义和广义之别:狭义油画指15世纪到19世纪的西方古典油画,除画种涵义外,还代表着与西方“再现自然思想”相统一的古典文化内涵;而广义油画是只有区分媒介意义的画种。一方面,西方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的繁荣,消解了狭义油画在西方的中心地位;另一方面,20世纪中国油画经历了世纪初引进西欧和日本技法、世纪中期学习苏联技术、世纪末借鉴西方现代艺术技术的过程,正从“狭义油画”走向“广义油画”创作。正因为如此,中国油画拥有巨大开放性,也正在日益消解油画的西方中心地位。接下来笔者重点从3个方面来探讨中西油画的精神潜质以及文化内涵。

一 中国油画的精神质素

伟大的艺术家无一不是文化底蕴极为深厚的大文化人,如中国油画作家李曼峰、徐悲鸿、林凤眠,直至当代吴冠中等老一辈画家。“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巴尔蒂斯对后来者华裔法国画家赵无极的油画作品评说道:“赵无极的作品中,我只喜欢那些较好反映中国情调的水墨作品。”吴冠中先生的作品能够与伦勃朗的素描同时展出,也是因为其作品的民族性内涵。吴冠中先生的“风筝不断线”的道理,是很值得体味的。油画创作决非仅仅以油画工具材料来临摹中国画,而是能够深刻反映出民族文化内涵的思想之作,而上述杰出的画家的最大特点,就是内蕴着独特的文化审美与民族特色。

特殊的地域环境、社会环境、民族审美习惯,决定了中国艺术家的职责。中国油画哲学思想基础深厚,作品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早已为西方所瞩目。凡高、塞尚、巴尔蒂斯等更是对中国绘画推崇至极。梵高认为:“中国艺术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艺术。”中国绘画高明之处在于不拘泥于事物表面现象,而是力图表现物象背后的东西。中国油画是中国意象美学观于油画中的体现,画中物象之形隐显转换于抽象的意味中,实态与虚形的交融互生等无不体现中国传统意象美学思维在油画中的运用和发展。在融合发展中凝聚着画家的写意性民族情结,使其与中国画家和审美大众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

特别是在当下的国际交流以及融合的背景下,中国油画有了重大的转折,开始了现实主义艺术向现代艺术的转变,它是更广阔的现实更深层的历史层面和文化层面的开拓,在艺术手法上更多地借鉴模仿了西方19世纪、20世纪的艺术。陈丹青的《西藏组画》、罗中立的《父亲》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前者借鉴、模仿伦勃朗、柯罗和米勒的质朴情感和手法,描绘生活和环境的强烈平民意识,一方面使生活原始的真实性得以实现,另一方面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流行了几十年的苏式情节性绘画的样式规范;后者《父亲》的大尺寸和构图描绘脸部的独特表现形式,也无疑是受美国照相写实主义的启发,但又不是完全照搬照相主义样式的机械制作,而是按照油画的基本手法,在其艺术手法上更多地继承了现实主义的绘画传统,表现了一个具有深刻意义的主题。

二 西方油画的思想内涵

如果说中国油画既体现出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又展现出了融入世界潮流的一面。那么,西方油画史则更是一个融合中予以创新的历程,从古典、浪漫、现实主义、印象派,以至现代艺术的异彩纷呈,都给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养料。由于民族的差异,西方人的思维方式、社会环境、民族文化传统与我们东方不同,西方画家们创作时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本民族地域的或社会条件的规范和影响。而同样,任何优秀艺术作品都是与时代密切相关的,能够激发人的美好情感。艺术史在行进中,新的观念与时代合拍,变形是形的再创造与升华,变形同样源于生活感受,写实、古典也同样能传达文化的气息,如上种种,中西方艺术等同。

谈及油画创作,高更认为绘画的本质是某种独立于自然之外的东西,当成记忆中经验的一种综合。塞尚的画重视在事物表象下挖掘其简单形式,将眼见的散乱物象构成秩序化图像,不断地追求心目中永恒性的形体和坚实的构图。高更用色彩表现海岛居民的生活,弱化明暗变化与立体效果,以浓厚色调平涂和装饰性构图创造一种原始性氛围画面,给人以潜在生命的蠕动感,如他在《海边的两个塔希提妇女》中原始异国情调和强烈色块组合所形成的装饰性,单纯而强烈的色彩画法包含着画家强烈的主观情感。

而凡高的《向日葵》更是一幅带有强烈主观情感的作品,画家奔放如火焰般升腾的笔触,不仅表现出事物的本身,更多地宣泄着凡高对生命的体验。他对色彩及造型的种种描绘,就像向日葵中绚烂多彩的颜色表现出生命力的伟大。由此可见,后印象主义画家都确立了对新的绘画本质的信念。不可否认在后印象主义油画中,无论是塞尚追求的心目中永恒性的形体,还是高更和谐的色彩和线条,或是凡高奔放如火焰般升腾的笔触,均注入了画家的主观情感,是画家代表自然并到自然中寻找真理的人格追求。

从上面的论述也可以知道,西方油画是西方传统文化和西方社会环境的产物,其古典油画直接受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和希伯莱文化的影响,在其宗教精神、科学理性、人文主义、思辩哲学和资本主义观念的影响下,其艺术作品极其理性、严谨和准确。受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手工业文明直接引发,各种流派似乎呈现出一种反传统的面目,但仔细分析,并不难看出在貌似反叛的面目里,却保存着与古典艺术古代文化一脉相承的西方传统精神的内在逻辑和风采。

三 差异性与民族性的浑融――中西油画的出路

民族文化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而不同的文化土壤以及宗教、美学背景盛开的艺术之花,必然其具有差异性。比如有人这样认为“油画一旦引入中国就自然成为中国文化中国艺术的构成之一,而任何一种民族的艺术无一例外都是特定民族文化心理的产物,是该民族在特定社会传统影响下对特定情感思想、心理的特定形式表现,从艺术内容到形式都应该与这种特定的环境氛围相适应,内容与形式两者也应当相和谐,其技法、思维、风格都应该与其存在其中的文化系统和谐有机地成为一体。”这种理论更强调了在模仿中自我意识主体性的确定。

西方油画传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范本,这种技法和材料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人类艺术宝库中很有价值的部分。中国油画的发展不仅在于民族化的审美观念和旨趣,其发展的基础更是和我们对油画语汇掌握和发掘的多少有关,因为材料和技法是我们从事油画创作的第一个问题。如果缺少对西方传统油画美学价值的深入理解而只在视觉因素上进行模仿,就会使大多作品只是呈现出类似“工笔重彩式”的效果,而失去油画这一画种特有的意味,如果这样,那就没有必要画油画了。

绘画中的哲学、美学因素最终体现在图式与技法中,技法本身已体现了华夏民族的审美好尚。而中国文化精神注入油画的方式是很广泛的,它从中国美学、哲学、民俗等多个方面通过画家渗入作品。这不仅需要画家对“阴阳”、“意象”、“虚实”、“天人合一”等中国文化概念范畴进行全面深刻的理解与参悟,还要对油画传统进行全面了解,从材料、技法语言到内在意识都有所把握。我们常常将中国油画苍白、贫乏的面貌归结到技法的不成熟,这当然是正确的,但在技法背后,忽略了对材料技法在艺术语言上的深层次理解。中国不少油画家认识不到这一点,其最直接的后果是导致画家找不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一个语言贫乏的人很难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更谈不上推敲最恰当的词汇而使语言具有更深广的含义。贫乏不等于质朴,绘画中的质朴应是提升之后的返璞归真,而不是技穷和无能为力的代名词。中国油画要在世界艺术之林占有一席之地,须是移花接木式地吸收与发展,其文化根基是东方的,是深层的艺术审美性,而不是简单样式上的“民族化”。我们经常说,西方艺术多重客观,而东方多重主观,东方把主客物化为一当作最高境界,而西方多以人本为境界,西画的透视光影,都以科学为依据。西方的科学化和东方的人文化,在绘画上反映出的差异非常大。中国人崇尚技艺,但在技艺中所体现的是完美的精神境界。

西方的现代性也从另一个角度造就了人类灵魂的桎梏,艺术家渴求通过东方文明的启示获得再生,于是西方美术界主张在创作中领悟东方绘画的哲学思想,绘画从追求惟妙惟肖的照相式的功能变为后印象主义,并在其影响下产生了行行的现代主义油画。这种革命性突破除了照相术的冲击外,主要缘于西方哲人思维的转变和东方文明的启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注重精神和人文历史内涵,强调绘画应注重人内心感受的表现而不是写形,这一点与中国传统绘画具有观念上的同构性相通。西方油画表现性同中国艺术的写意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与中国“似与不似”的意象造型和借物抒情、物我相观的写意观念有融合之缘。

从另一角度来看,中西方艺术在很多方面是有共通之处的。莫奈的晚期作品在形、色、笔上的意气,和黄宾虹的山水可说是毫无二致。西方的野兽派和表现派与中国的大写意都立足于民族和本土而发展,虽貌差千里,但在表达主观感受、摆脱客观物象的羁绊上却是一致的。他们不仅都是对形体的超越,而且是情感的流露、气韵的表达、意象的体现,凝结着本民族的精神特征。同样的道理,毕加索没有因为创建了“立体派”而固守在“立体”的圈子里,在他看来,采用什么画种和方法是根据艺术创造的需要而定的,他和所有真正的艺术家一样,不受任何画种和工具材料的限制。他虽身在西方艺术传统的土壤中,却又竭力吸收其他民族艺术的精华,并将它们融为一体,为己所用,幻化出自己独到的艺术语言。毕加索吸收非洲木雕造型都是从艺术精神上吸收,但没有改变其西方文化之根基,从而拓宽了西方绘画的视觉表现形式。中国的油画家更应该具有这样的民族文化自信心。

四 结语

总而言之,油画的审美风格必须以我们深厚的中华文化为基点,加以时代的文化体现、塑造自己的文化品牌。面对全球化的大潮,一旦艺术形式过于成熟完美而精神内涵空虚下来的时候,艺术就危险了。针对这样一种情况,我们就要有一个批判、吸收的态度,能怀疑敢怀疑,不要神化别人,再神圣的光环也敢摘掉。在包容性上要不拘一派,“以万化一,以一是万”。外来文化的强力冲击以及国内的形式缤纷都是情理之中的,正说明我们的艺术市场在丰富、在发展。民族意识、民族风格是自然而然的东西,不是可以任意添加的什么“佐料”。油画总归要渗入民族性,这几乎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民族性的内涵具有稳定性和多义性。谁能够说出民族化的油画该是什么样子呢?每个画家只能按着他的艺术个性,以及他对西方油画和民族精神的理解去进行独特的运思和制作。另外,民族化也不应是简单地把既往民族艺术的某些特征固定下来让外来因素去适应,亦不应是简单地把外来因素简化、淡化以求得和传统艺术的相近似。它是外来形式、外来精神和中国人精神特质和欣赏习惯的一种自然而然的结合,其中既包含着外来因素对中国心理的适应,也包含着中国心理对外来因素的汲取。这种结合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一旦完成了交融与化一,形式方面的民族化也就自然出现了,并为人们所普遍接受。

参考文献:

[1] 刘纯:《关于油画的民族集团优势》,《画家》,1998年第9期。

[2] 陈瑞林:《色彩世界》,吉林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第3篇:文化意蕴论文范文

1 当前文档一体化的发展概述

现如今我国已经开始着手建设文档一体化,但是相比较而言,国外在此方面的发展水平比较高。文档一体化开始于美国,目前已经成为美国等发达国家普遍应用的一种形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标准化数据格式已经形成,已经在电子档案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国外文档一体化在档案管理中运用不仅研究理论比较成熟,研究方法也比较具有可用性。国外在文档一体化所取得的成就,为我国文档一体化的发展将会提供宝贵经验。

由于我国各种各样的办公业务系统应用越来越普遍,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进行管理方面的研究,这使得文档一体化理念逐渐走入人们的心中,很多单位与个人都开始通过文档一体化来来进行档案管理。现阶段,我国很多文档一体化软件被研发出来,这些软件功能不同,有些用于整合档案管理业务,而有些则由于信息收集与开发。目前所使用的软件,无论是在功能上,还是在兼容方面都所有进步,甚至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但也有一些研发出来的软件并不尽如人意,之所以会出现此种问题,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第一是某些软件开发人员因为禁受不住诱惑,只希望尽快研发出来赚取利益;第二是软件开发人员在进行开发研究时并未与文档工作者进行良好交流,因此研发出来的软件并没有达到文档工作者的需求。

2 文档一体化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

2.1 文档一体化的系统架构

文档一体化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作用发挥的关键在于TPIP数据库,在最初设计时,设计人员就将该数据库看作是储存引擎,而后再应用Struts、Spring技术等。整个系统框架既能够进行扩展,也能够进行自我维护,恢复组件、同时还具有可以移植的特点,因此应用前景非常好。整个系统框架如下:

第一,领域对象是由一些层次结构对象构成,它们是对不同业务模型的抽象,如果需要完成这些状态数据的存储,通常每个领域对象对应一个TRIP数据库表。

第二,持久?佣?TRIPjxpAPI进行了DAO封装,实现了对TRIP系统内置的CCL查询语言的支持,完成了领域对象到TRIP数据库表的对象关系映射,对业务层隐藏了TRIPjxpAPI,降低了业务层的开发难度,缩短了系统的开发时间。

第三,业务层的组成是业务逻辑对象,Sring框架的控制反转容器使得业务逻辑替换时变得简单,使各层间以松耦合的方式进行无缝整合,在SpringAOP声明式事务管理的基础上把业务逻辑的事务实现了。

第四,表现层使用MVC模式中的Struts把解耦的网页和基于组件的业务逻辑进行了实现,使用FlashPaper浏览器插件来显示文件。用户只可执行浏览、查询及缩放功能,同时可限制用户执行保存、复制与打印等功能,从而即做到了对原有文档的高效开放利用,又有效避免了直接的复制抄袭。对论文评语及成绩系统则直接以PDF文件的格式进行存储展示,从而保证了档案的原始性和不可更改性。使用FreeMarker模板生成自定义的网页,使用反向Ajax技术DWRAjax框架实现数据的变化,Web服务器会主动将信息推送到用户浏览器,保证了业务数据实时的显示和处理。

2.2 文档一体化的实现模型

应用是研究的最终目的,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实践类文档的应用设计出系统的原型,并在系统中实现了主要功能。在设计的系统中,把用户类型分为几大类,分别是普通用户、其他方面的用户以及管理员。普通用户可以对所有开放信息执行标准检索(包括全文检索)、高级检索、按有关检索要求进行浏览。其他类型的用户可提交信息并且对自己的信息进行管理。更高级的用户可对信息进行批改、和删除管理。管理员用户主要对系统中各类的用户进行管理。各类用户所能执行的功能之间是有时序和前提的。

2.3 文档一体化的储存平台

因为档案文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非结构化数据,如若应用关系数据库,系统无法满足于各类档案文档需求,也难以达到各类附件的需求,即便系统可与将所有的文档与附件都存储起来,要对其进行全文检索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且若数据量非常大,并不利于数据维护。应用关系数据库所产生的这些问题,几乎无法解决,因为这些问题与底层设计息息相关。为此文档一体化在档案管理中应用就必须使用其他非结构化数据库。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非结构化的TRIP数据库应用效果比较好,这主要是因为这种数据库具有非常多的优势:

第一,可以进行跨平台大数据存储,采用的是二进制数据形式,对数据对象大小并没有任何要求,实验证明此种型式的数据库能够存储超过200种格式的电子文件,同时还能够自主完成抽取文本信息工作,之后再将其存放到倒排文件中,用户就能够因此对全文内容快速有效的查询;第二,TRIP数据库不仅检索功能强大,检索速度也异常的快。TRIP既是数据库,也是搜索引擎,用户能够将档案信息储存起其中,如果有需要也会立即检索出来;第三,TRIP数据库具有多层次机制,首先,系统的登录采用了用户身份认证的方法;其次,对数据库的访问权限的方法,在数据库级别,创纪录的水平,领域层三个层次分别授权,访问权限和用户内容的访问控制。非法用户无法进入其中,而且如果是重要的文件还能够进行备份处理,这对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有着非常大的保证。

2.4 文档一体化的安全

为保证应用的安全有效,系统需要设计整套的安全管理机制。应有系统自身的权限机制使得对于普通用户来讲,其可以检索并浏览系统中所有开放的信息,但是其并不能下载的Word或WPS格式的原文件。而有些用户仅可以提交和下载自己的信息,而无法操作其他的论文文档。

第4篇:文化意蕴论文范文

 

关键词:网络文化 后现代性 狂欢 仿像

21世纪是一个数字信息技术与文化高度交融的世纪,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正在勃然兴起。它为人类提供了新世界文化生活空间,建构起新的价值世界和意义世界,因而网络文化也呈现出一种纷繁复杂的后现代景观。

一、网络文化的定义及特征

1.网络文化的定义

如何定义网络文化?有的学者认为:“网络文化,它并不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如果你感觉到了以某种方式生活的话,这里面就有了文化,当你的吃、住、行、交友日常活动按网络的方式来进行,自然就形成了网络生存方式,也就是网络文化”。盯也有学者认为:“网络文化是一种分布很广的、松散的、准合法的、选择性的、对立的亚文化复合体,它可以分为几种主要的领域,如视觉技术、边缘科学、先锋艺术、大众文化等等。”狮综合各家之言,我认为网络文化可以这样来理解:网络作为一种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以网上生活为核心内容的新的文化形式,它不仅对传统的占主流地位的文化价值规范进行了反思,带有明显的后现代特性,而且还正在塑造出一种全新的多元的文化体系。

2.网络文化的特征

(1)平民化。在网络中,所有信息都以“比特”的形式传播,人们在网络中的存在也被虚拟化为一个个“符号”。如卡西尔所说:“人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空间,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的宇宙中,而网络的现实是,人不仅生活在一个符号的宇宙中,而且他自身也变成了相应的符号。”因此,这也完全消除了现实社会中身份的差别和地位等级的悬殊,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都可以无拘无束地参与种种思想的交流和探讨。网络作为一个交流的平台,创造了一个非等级化的平等的公共领域。

(2)开放性。网络文化的传播是依靠虚拟技术,以数字编码、存贮和传播的方式实现的,它具有高度的灵活、快捷的特性。网络通信技术打破了时空的界限,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文化产品的传播具有了高效方便和极易普及的特性。有人把网络文化称之为“快餐文化”,例如:一种文化现象、一个观点和一件大家感兴趣的事件,通过网络在一瞬间就可以传遍世界的各个角落。网络的这种灵活、快捷的技术支持,使得网络文化具有了极大的开放性。

(3)共享和互动。网络文化的任何一种产品对于每一位网络行者来说都是可以尽情享用的,它没有供应的限制,也不受供应时间的限制,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读者可以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一起翻阅同一本书的同一页。如果你喜欢,你还可以在论坛、聊天室、博客中写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供大家进行讨论。共享和互动是互联网的特色,因此互联网具有了无限的魅力和生机。

4.多元化。“虚拟文化是文化的多维选择的展示,其中既有变成了现实文化的可能性的选择,也有尚未变成现实文化的不可能的选择。虚拟世界可以兼容现实,把现实的可能性和非现实的可能性都融合在互联网上,这就导致了虚拟文化的丰富多彩”抛游走于现实和虚拟之间的网络行者们,借助于虚拟技术在网络中找到了尽情展示自己的舞台。在这里,避免雷同、张扬个性、发出自己的声音早已成为了一种时尚。在这样一个“蛙噪时代”,网络文化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多元的态势。

二、网络文化的后现代意蕴

1.网络文化的后现代性表征之一——狂欢

我们可以发现,网络文化的主要特征与上世纪6O年代米哈伊尔·巴赫金所提出的狂欢文化有许多奇妙的契合之处。“对话”、“众声喧哗”、“狂欢”、“未完成性”等巴赫金的理论术语极具后现代特色,而这些特色也正是网络文化的。

(1)狂欢文化的全民性、参与性。狂欢节是民间性的活动,“人们不是袖手旁观,而是生活在其中,而且是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其中,因为从其观念上说,它是全民。”这一特色也同样适合互联网。如前面所述,网络文化是平等参与的平民文化,只要你具备上网的硬件设施,你就可以参与其中。任何一个网络行者都可以通过在论坛中发帖和回帖,实现交流、沟通、表达和宣泄的目的。

(2)狂欢文化中的个体是平等的,权威性被消解。在狂欢节中,那些曾经决定和支配着日常生活的秩序、法令和限制统统失去了作用,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平民贵族之分。在网络中,每个主体之间也是平等的,处于边缘和弱势群体的人同样有说话的权利。正如《虚拟认识论》一书所写:“因特网的出现和发展,尤其是它的无中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削弱了传统社会的文化和信息垄断的局面,行政官员、精英人物都将与平民百姓在信息传播和接受加工的过程中处于平等的地位。”

(3)狂欢文化的表现形态是多元的、自由的。巴赫金认为狂欢文化的基本表现形态是诙谐和笑,“她是狂欢的,狂喜的,同时也是冷嘲热讽的,它既肯定,又否定,既埋葬,又再生。”狂欢文化这种诙谐和笑与网络文化的潜意识是一致的,没有禁忌、没有限制、随心所欲,这正是网络行者们想要达到的境界,而这种追求也必然决定了网络文化形态的多元化、表达方式的自由化的后现代特性。网络上流行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悟空传》等文学作品都很明显地表现出这一特色。如迈克尔海姆所说:“未来的网络空间可能不单单复制出传统信息的更有效的翻版。新的信息网络类似于现代的超级大都市……混乱的打斗和暗藏的小路到处都是,没有任何明显的中心。”

从网络文化与狂欢文化的比较可以看出,网络是滋生后现念的绝佳场所,它使人们可以自由地徜徉其间,多元、反传统、开放和自由的后现代特性在网络文化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2.网络文化的后现代性表征之二——仿像

第5篇:文化意蕴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探讨在日常交际用语中所突显出的中西文化差异,包括在称谓用语、礼貌用语、告辞用语、邀约用语及比喻用语方面存在的差异,并阐述了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交际语言运用中要强调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它涉及语言学、文化学、心理学、交际学等相关学科。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方法是采用现代心理学“格式塔”削瘦的理论演绎的方法探索语言和非语言行为以及他们与底层文化结构之间的逻辑关系等等。它把交际过程看成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动态多变的编译码过程。影响这一过程的因素包括文化、社会、心理、环境等,并强调学习者要达到有效交际在心理、文化等方面应具备的条件。其中最突出的因素是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极易在跨文化交际中造成障碍和误解,从而产生文化冲突(cultural shock)。“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参与的各方不仅要熟悉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而且要充分了解对方的语言和文化,特别是本民族文化与他民族文化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使交际顺利进行下去。”

二、交际活动中突显出的文化差异

1.称谓用语

称谓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它是称呼者对被称呼者的身份、地位、角色和相互关系的认定,起着保持和加强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称谓系统。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各民族称谓词语的数量和指称的范围各有特色。中国文化传统“重名分,讲人伦”的封建伦理观念,与西方社会“人为本,名为用”的价值观念,使得中西方在称谓系统上存在着明显的反差。称谓的使用差异很容易在跨文化交际中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在称呼问题上,中国文化一直认为年幼的必须尊敬年老的,这可能与我们传统的社会伦理道德有关。称呼比自己年长的人时,我们常常说老王、王老、老爷爷、老奶奶等等,因为“老”字在中国代表着见多识广,足智多谋。但在西方文化中,除了在非常正式的场合下称先生、女士、夫人之外,认识的人之间往往直呼其名,上级与下级、长辈与晚辈、老师和学生之间都可以这样,他们认为这样是关系亲密的表示,尤其是年长者,如果你在他们的姓之前加上“old”,他们往往会非常生气,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暗示着你认为他们身体虚弱,风烛残年,失去活力,他们更希望你称呼他们的名字。七、八岁的孩子称呼自已的爷爷、奶奶“Tom,Susan”在西方人看来是非常亲切的,可对于中国人来说却是不可思议。这将会被视为没有教养,是无论如何不能被接受的。另外,在中国文化中表示尊称的词很多,早些时候最通用的是同志、师傅等等,不论男女,都可以这样称呼;在西方文化中,尊称的通用形式为“Mr.”、“Mrs.”、“Miss”、“Sir”、“Madam”等。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先生”、“女士”、“小姐”等国际通用称谓语使用逐渐频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化对我们传统价值观念的冲击。

2.礼貌用语

不懂英语习俗的人也知道在需要表达感激之情时需要说“Thank you”。但他们却不知道许多其它场合也该说声“Thank you”。例如,晚会上,一位美国人用这样的话来赞美一位中国女性:“That’s a lovely dress you have on.”她可能立即回复到:“No,no,it’s just a very ordinary dress.”而这样的答复会引起对方的不快,他会认为女士认为自己缺乏审美能力,无法鉴别漂亮裙子和普通裙子。这时,恰如其分的做法就是说一句“Thank you”。再如“Excuseme”一词,很多人认为它的意思是“对不起”,和“Sorry”属同一用途,自然应该在道歉时用到它。可英语中“Excuseme”一词通常用在打断别人或打扰别人,希望引起对方注意时用到。 转贴于

3.告辞用语

在使用告辞用语时,也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万万不可对号入座。例如,一位中国学生到美国教师那里请教问题,美国老师热情的接待了他,还耐心地解答了他的问题。告辞时学生按照汉语习俗说:“I am sorry for having wasting a lot of your time.”这会让这位美国老师感到相当费解。为什么学生认为自己解答问题是浪费时间,难道学生感到没有收获吗?在上述情况下,告辞时怎样说才算恰当呢?按西方人的习惯,首先应该表示感激之情,然后才道别,而且往往要找一个借口。可以说:“Thanks a lot for your help. I’m afraid I must be leaving now. I don’t want to get caught in the rush hour.”或是“Thank you for occupying you so much precious time.”这样,既符合英语习惯,又容易被中国学生掌握和接受。

4.邀约用语

请客吃饭,如果是比较正规的要发请柬,这种礼节在中西文化中相同。不同的是吃便饭。中国人在客人造访时,临时决定挽留客人吃顿便饭是很平常的事。而英美人士要事先发出口头邀请,并约定时间和地点。例如:

(1)I haven’t seen you for a long time. You must come around for dinner sometime.

(2)I was wondering if you’d like to come to dinner at our place next Saturday evening.

(3)we’d like to invite you to dinner next Friday evening.

上述陈述中,“1”只能认为是寒暄而已,而“2”、“3”则可视为真诚的邀请。另外,如果到饭店吃饭,按中国人的习俗应该由邀请人付账,但按照英美人的习惯却不一定。如果对方说:“I’ll take you to dinner”,这意味着对方付钱。但如果对方说:“Let’s eat togather”,这将意味着“going Dutch”。对西方人来说,约朋友到饭店吃饭而各付各的钱是很正常的现象。

5.比喻用语

由于不同语言的人们生活的具体自然环境不同,并受不同的宗教、历史的影响,对很多东西往往赋予各种不同的寓意。例如“龙”在汉语中象征着吉祥尊贵、威严和力量。中国人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在西方国家中,则称凶暴的女人为dragon,如:She is a real dragon,you’d better keep away from her。她是凶狠的母夜叉,最好离她远点。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友”、“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尽管近些年养宠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变,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而在西方国家,狗却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没有贬义。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英美人常说“You are a lucky dog ”,这没有丝毫侮辱之意,而是说你是一个幸运儿,与此相反,中国人十分喜爱猫,用“馋猫”比喻人贪嘴,常有亲昵的成分,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我们应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随时将它与我们的母语进行对比,使自己自觉意识到不规范语言产生的根源和避免方法,增强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规范语言的意识,进而使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更有效,更顺畅。

参考文献

第6篇:文化意蕴论文范文

在现阶段,云计算技术中的“云”已经具有了相当可观的规模,并且云计算不会针对某一个特定的应用程序,同一个“云”能够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由于云计算技术具备了这样的优势,所以从云技术问世开始,它就迅速地变成了IT产业中的一个热点。

2医院的信息化建设需求

作为卫生系统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单位,医院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对此有着非常复杂的要求;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因素,医院也同样需要融入到信息社会中来,服务于人民、服务于整个社会。由于信息化的需要,医院需要转变自己原有的管理模式,以信息化管理以及数字化管理为核心,医院需要在内部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处理系统,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医护人员以及病人进行服务,需要建立符合本医院实际情况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高度信息化的教学系统和医疗研究系统,需要设立信息化的、全面的健康咨询系统以及医学研究系统,另外,还要通过现代化的设备以及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患者提供多种多样的特殊服务,例如远程医疗监控以及远程医疗服务等。在现阶段,我国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经经历过单机单用、独立系统的多机多部门以及全院级的局域网络化应用这3个阶段。医院在处于信息化的区域医疗信息网络阶段时,由于各家医院使用的软件不同,储存图像以及数据的存储设备也有差异,另外,在各个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医院、专科门诊以及医生办公室等在数据的互通性问题上也存在着分歧。

3在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中云计算技术的应用

3.1实现患者电子病历的信息共享

目前的医疗过程中,关于病例信息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纸质报告易丢失、数据资料不连续、缺少患者的信息等,电子病历能够将纸质病历的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在将患者的病历数字化的同时就能够使患者的病例信息共享得以实现,这样患者就能够参与到与自己有关的就诊活动中,及时、有效地与医生进行必要的交流并获得自己的临床信息。云计算技术还能够在医院的信息化过程里通过租用服务的方式为有需要的医院提供租用相关软件的服务,这样医院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在软件供应商处租用相应的软件。另外,软件供应商也可以进行一款应用软件的开发以及维护,从而降低软件的实际成本,这样做,也可以降低医院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投资风险。

3.2关于医学影像信息的储存以及共享

在当下的医院中,医生的诊断以及治疗过程几乎离不开超声、X光、磁共振以及CT等医学影像设备的辅助,医学影像检查所得到的结果呈现的数字化信息和别的电子病历信息之间存在的比较明显的区别是数字化了的医学影像信息需要的储存容量是非常大的,云计算技术中所带有的储存功能能够通过分布式的文件系统、集群应用以及网格技术等功能,把网络中存在的大量的类型各异的存储设备通过软件集合起来,进行协同工作,从而达到共同对外提供业务访问以及数据存储的功能等,这样,医院就能够通过租用空间服务以及远程数据备份服务等相关功能,来建立起与自己情况相符的远程备份,从而通过云计算技术所提供的存储服务来使医院的海量影像的检查结果的存储得以实现。

4结语

第7篇:文化意蕴论文范文

1检验项目顺序的设置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随着仪器使用的累加,仪器状况的下降,试剂交叉污染的程度有所加深,如测定甘油三脂(TG),总蛋白和铁测定的试剂可能干扰TG等。在实际工作中某一项目的测定结果符合临床要求,可是一段时间以后测定结果偏高或偏低,并且十分明显,单独测定又合理起来,给日常检验工作带来极大工作量,为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变得十分重要。优化检验项目的设置,防止试剂的交叉污染,本科已在开展生化检验项目设置顺序:

ALT、AST、ALP,r—GT、TP、ALBTBiL、

DBiL、GLU、BUN、UACREA、CaMg、Pi

TCO2、TBA、TC、TGHDL—C

此外,由于试剂成份的复杂多样,试剂成份和方法学还未完全统一,仪器清洗模式的不同,检验项目顺序的设置要理论分析结合本科室应用的实际中摸索,探索出以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生化检验项目的顺序,以便把生化检验工作做得更好。

2重复性的问题

仪器重复性实验结果是仪器、试剂、样品、操作技术等影响实验结果的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应用,使原来手工操作多个环节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且承担着检验科的主要工作量,提高了临床生化检测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同时促进检验医学的现代化和学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我院2003年一2004年创建二级甲等医院的工作过程中,本科逐步制定完善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科室应用规范和作业指导书,大大提高了临床生化检测的准确性。为了实现全自动分析仪器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自动分析仪的操作技能、人员良好的基础知识和细心的维护保养,使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处于最佳运行状态。由于全自动生化分析每天工作量大、使用时间长,其光源灯和比色杯老化、机械磨损使样品和试剂定量吸注的准确性、重复性下降,我科建立了每日定时对仪器进行清洗和维护保养外,定期光度计检查、更换光源灯和比色杯等,还定期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重复性检查,保证仪器的重复性实验的批内和隔日结果(CV%)在控制范围内。

第8篇:文化意蕴论文范文

[关键词]情绪认知;酯化反应;缺水;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0007202

一、问题的提出

酯化反应是中学有机化学部分的重要内容,酯化反应原理及方程式的书写是该部分内容的重难点。教学中,多数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酯类物质的书写上,因为酯的书写与前面知识相比更灵活,变化更多样。但是在随后的作业中,许多教师发现:在书写酯化反应时,将近一半的学生会忘记书写水。富有经验的高三教师也反映: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平时的测试中,在高考中也是屡见不鲜的。可见,酯化反应方程式的“缺水”现象并非偶然,该现象背后是否隐藏着深层次的原因呢?

毋庸置疑,酯化反应方程式中酯类物质的书写是教学的重难点,其中生成水是顺水推舟的事。于是很多教师将“缺水”现象归因为学生书写方程式时的粗心大意,并通过反复强调与不断纠错的方法来应对。这种方法虽在短时间内会有比较明显的效果,但一段时间后,“缺水”现象仍会反复。对于“酯化反应过程中生成水”这一知识点,一般学生理解起来不是难事,但在书写方程式时却多次“缺水”,当他们发现反复订正和强化仍无法有效克服时,学生对该内容的学习成就感就会削弱,甚至不少学生会因此认为自己无法胜任有机化学的学习,更严重的是对有机化学问题产生畏难与抵触情绪,并逃避有机化学的学习,最终影响中学化学知识体系的整体建构。

二、基于学生认知心理的分析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分析,在表征水平上的情绪与认知在学习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少学生在从无机内容转向有机内容的学习时,仍套用无机化学学习方法,致使学习效率低下。多次的挫折体验强化了学生的不胜任感,当学生再次学习新知识时,易处于应激状态,而过度的紧张会使新知识的学习处于抑制状态,知识的建构常常变得机械与被动。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学生初次接触到酯化反应时,发现酯类物质相对于之前学过的有机物更为复杂,再加上大部分教师都会强调酯化反应中酯类物质的书写,这无形中对本来就处于紧张状态的学生形成了威胁性刺激。学生加工该知识点时,由于畏惧,试图逃避细节加工,以减少心理上的不顺畅感,这样的学习状态使得学生对酯的学习浮于表面,无法对知识的本质进行建构。著名心理学家马瑟韦斯发现,人们倾向于注意与自身情绪有关的信息。处于焦虑或恐惧中的人,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所害怕的消极信息上,而忽略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导致注意和加工范围变窄,从而影响了周围更广泛刺激信息的加工。学生在书写酯化反应方程式时“缺水”的原因也就变得容易理解了。通过以上分析,学生书写酯化反应方程式时“缺水”的现象,与学生原有的知识体验、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分析可知,学生在书写酯化反应方程式时“缺水”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消极情绪。因此笔者尝试从改变学生的心理状态来解决该问题。

三、聚焦学生认知心理情绪,尝试改变学生的认知心理状态

首先,在学习无机化学时,学生已经获得了通过化合价的高低来推测物质的氧化性与还原性的方法。在学生刚接触有机化学时,我们借助相似的方法,引导学生尝试从结构特点来分析有机物的性质。从已有的知识经验上引入有机化学学习,学生就不会感到生疏,这种轻松自然的氛围有利于学生从无机化学学习过渡到有机化学学习,从无机化学学习方法向有机化学学习方法转变。当学习到烯烃、苯等有机知识时,应强化通过有机物的结构特点来推测有机物性质的基本方法。这为学习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包括酯化反应,提供了基本而又实用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掌握一定方法时,有机化学学习就会变得相当容易,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

其次,在学生开始接触酯化反应时,让学生感受酯物质也只是有机物中普通的一种,而不必过分强调酯类物质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在上该内容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现象和反应条件,特别是浓硫酸的作用,恰当地引出酯化反应会生成水;当学生从实验原理分析出酯化反应的特点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结构式对有机物进行分析归纳。虽然结构式比较烦琐,但其对于酯类物质的形成特点可以较直观地表现出来。这样,便可以化学反应的本质――旧键的断裂与新键的形成分析出酯化反应的实质,最终归纳出基本规律:“酸脱羟基醇脱氢。”当学生理解了该知识后,再引用学生已学的生物内容“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进行类比验证,学生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再次,在学生对酯化反应的本质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后,引导学生归纳出“酸+醇酯+水”。为了深化该模式的本质意义,要求学生必须用虚线框勾画出酸与醇反应生成水的本质。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降低酯类物质书写的难度,另外虚线框也在提示生成物中水是不可缺少的。这样,经过多次相同类型的习题演练,就可帮助学生跳出死记硬背的怪圈,并在不断的练习中加深对酯化反应本质的领悟。对此,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如为了防止“缺水”现象的出现,在新授课时便引导学生归纳出:“酸+醇水+酯”。这样做可让学生牢记该模式。通过公式化或程序化的做法写出水,然后学生焦虑点就聚集在酯类物质上。当学生写出酯类物质后,暂时放松的心态已不会影响水的书写了。这是某中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总结的规律,我们可根据学情进行借鉴。

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极少部分学生仍不可避免地忘记写水。对于这部分特殊的学生,我们可以借助

放松

认知心理的方式进行弥补。首先让他们进入一个安静且宽松的学习气氛中,然后引导他们想象书写酯化反应时一直都顺利地写出了水,并且得到老师的赞扬和同学的羡慕。通过多次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强化学生获得写出水后的愉悦感。这种方式对于顽固地忘记写水的学生的辅助效果相当好。

最后,我们需要将学生获得的方法熟练化并深化运用。当学生对该知识已经信心十足时,我们再引导学生进行具有挑战性的练习。比如,让学生尝试进行一元酸与多元醇、多元酸与一元醇的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当学生成功地写出了反应式后,再抛出两元酸与两元醇进行酯化反应的情况,并进行探讨,探讨结果与大家共享。学生的学习欲望是非常强烈的,特别是复杂酯化反应中求解水的个数时,学生的积极性极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努力,顺利解决了难题,这样的结果大大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生成的快乐体验,且对于酯化反应形成了知识体系,各种类型酯化反应的书写自然得到了很好的掌握。

第9篇:文化意蕴论文范文

一、音画艺术在科学活动引入环节的有效运用

1.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画艺术集美术、音乐于一体,通过夸张和典型化等手段创造神奇的事物、景物、动画人物。这些形式与内容恰恰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对幼儿有较强的吸引力,由于幼儿对某件事物的专注时间比较短,如果在活动的引入部分就运用音画艺术,那么将能够提升幼儿注意力水平,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幼儿很快主动投入科学感知活动中,获得更多知识经验,促进幼儿发展。例如:在小班科学活动《糖果屋》中,老师深入分析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入部分播放糖果屋的音画课件:在一座漂亮的房子里,各式各样的卡通糖果手拉手唱歌跳舞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的经验对画面上的糖果进行感知、观察,辨别课件中的各种糖果外形、种类,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真切感受进行富有个性的表达,从而激发幼儿活动兴趣,为下一个环节操作实物糖果并进行分类积蓄了经验,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优化教学情境。

有些科学教育内容教学时往往比较枯燥、乏味,传统的教学方式常常是“一张图片一堂课”,在运用音画艺术手段后,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将静态的、平面的画面变成动态、生动形象的动画情景,创设出了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例如:科学活动《食物的旅行》,教师改变传统的运用“人体消化模型”的教学方式,在活动的引入部分播放“好吃的蛋糕”的音画作品,通过娓娓的故事声音、动画让幼儿明白“蛋糕”在人体内消化、吸收、最后排泄出来的过程,它动态、直观的演示吸引幼儿主动投入到活动中来。在这种有趣的教学情境中,幼儿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在不知不觉中增长见识,同时为进一步的感知活动做好铺垫。

二、音画艺术在科学活动探究环节的有效运用

1.提高幼儿观察水平。

科学教育活动中,观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它贯穿整个活动中的灵魂。在科学活动探究环节幼儿是否具有良好的观察事物的能力,直接影响他们所进行的活动的好坏。借助音画教学手段,能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虚为实,化远为近,从而使看不见、看不清的东西变得看得见、看得清,由抽象变为具体,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大大增强了观察的效果。如:科学活动“豆豆的生长过程”中,教师把“豆豆”的生长变化制作成配乐小故事,引导幼儿边观看作品边讨论,在视觉的冲击下,幼儿有了一种奇妙的感受。这种感知,激发了幼儿对植物的探索愿望,在进一步的观察研究中幼儿了解了豆子的变化和不同时期豆子的现状,从而使这节科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又如:在科学活动《动物的保护方法》中,教师通过对音画作品画面的放大、定格等多种手段进行,让幼儿通过仔细观察,主动思考,通过观察画面,幼儿知道不同的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是不一样的。由于教学过程中运用音画视听与启发、讲解相结合,整个教学在教师自由灵活的调控中轻松进行,全体幼儿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2.满足幼儿情感需要。

在科学活动中,艺术形式既是幼儿表现科学认识的手段,又是宣泄情感的方式。教师通过音画这种幼儿喜爱的艺术形式,既可以达成认知方面的目标,又可以满足幼儿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春天来了》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播放亲子春游录像,以悠扬的小提琴曲作为背景音乐,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一面鼓励幼儿讲述和爸爸妈妈一起春游的感受,一面帮幼儿梳理春天野外的景象,通过创作、欣赏和分享的过程,幼儿的情感和认识得以交融。开展科学主题活动,是音画艺术手段“大展身手”的机会,将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加工具体的、生动的、感性的、富有审美情趣的音画作品,使一些幼儿很难理解和教师不好解释的科学现象,变成幼儿感兴趣的认知探索活动,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和发展。

三、音画艺术在科学活动结束环节的有效运用

1.深化幼儿品德教育。

有了对科学所持的正确态度,就为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幼儿的特点是好模仿,在范例、榜样的作用下,通过大量的行为练习,幼儿将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把音画手段运用到科学教育的结束环节或延伸环节,可以增强品德教育效果,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