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景观设计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目前已形成了包含城市设计、植物设计、生态设计等多学科的复合设计体系,其实践一直伴随着城市公共空间的营建活动,注重景观的序列感和时空的运动感;而环境艺术设计以室内、室外环境一体化为契机,强调视觉的艺术性和触觉的宜人性,习惯上称之为“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对于环艺专业的学生来说,之前所熟知、擅长的视觉艺术形式与景观设计课程相比,还是有较大区别的。
(一)感性与理性。视觉艺术本身是感性的、充满灵性的,追求个性的张扬,而现在所接触的景观艺术设计则放眼于更大的空间,要体现一定的地域特征,要考虑周围环境的系统性、连续性,对地形地貌、植被、地域文化、建筑等因素都要进行通盘了解,强调的是理性、有序。
(二)个性与系统。城市景观设计是一个复合的系统设计,包括基于点线面体的视觉系统设计、融于区域景观体系的系统设计、反映地域文脉的人文系统设计、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生态系统设计,等等。而环境艺术设计的重点是景观设施的个性形象设计。
(三)个体与团队。很多门类的艺术创作是由个人完成的,所着眼的一般局限于较小的面积或空间。而一个景观工程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甚至要结合多专业人员进行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意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可以安排分组设计,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
(四)微观与宏观。城市景观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它涵盖城市的从宏观到微观几乎所有环境,其中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以及历史文脉等诸多物质、非物质的因素。而环境艺术尽管也会涉及环境文脉等较大的范围,但是设计时更多的是注重景观体系的引导,其关注的设计要素基本上是微观层面的。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专业差异,了解城市景观艺术设计教学课程的特点,通过多种教学手法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扬长避短。
二、采用“真题假做”,学习事半功倍
教师需要了解景观艺术设计与纯视觉艺术设计专业的区别,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采用各种扬长避短的课堂教学手法。通过多方面的比较研究,笔者认为其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真题假做”。
“真题假做”是针对真实的景观工程项目而言的。学生接触真正的设计项目的机会毕竟还是比较少的,“真题假做”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将以往的真实景观案例拿来,隐去方案,只向学生提供已知条件,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相关信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会观察、理解环境的方法及途径。通过细致深入的研究,拿出他们自己的方案,然后将其与已实施的方案进行比较,学生在已经深入研究该场所的情况下,对以实施方案往往能提出独到的见解,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通过“真题假做”,学生可以了解一个景观工程的全过程,可以全方位地接触具有实际意义的景观实际项目,可以运用美学与科学原则在场地中进行空间布局,通过这一过程掌握生态、社会和艺术的知识,逐渐具备土地协调规划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分解设计目标,力求融会贯通
在最初的设计中,学生对方案的把握往往缺乏系统性。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将景观设计的目标即其所蕴含的三个层面:文化历史与艺术层面;环境、生态、资源层面;景观感受层面融合在设计的要求之中,结合课堂及课程的教学要求,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日后所面对的设计职业特色,将设计过程分解为四步曲:
(一)主题与风格。每一个成功的景观设计项目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这个主题可能是与地域文化、历史相关的,可能是体现一定的艺术特质的,也可能是与场地的某种自然景观有联系的。景观环境中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直接决定着一个地区、城市、街道的风貌,影响着人们的精神。只有确定了主题,设计才有了精髓。风格的表现与主题是相符的,色彩、材质的运用起着升华、具象主题的作用,细节的设计、具体元素、设计手法的使用体现着风格、揭示着主题。如在设计反映汉代历史文化的景观作品中,“四灵”图案的使用会使人了解主题;在反映农家风情的休闲景观设计中,木质的休憩设施体现了自然和返朴归真的设计意图。
(二)功能与空间。理解景观的功能性要求,理解“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设计理念,让学生明白:设计如果失去了人性,就没有意义。设计的目的是为人所用,引导学生统筹安排各种造景元素:建筑、植物、地形、水体、公共设施等,理解和明确空间变化对人心理、行为的影响,并学会多重空间组合、穿插的技巧,将功能与空间较好地结合设计。
(三)比例与尺度。理解空间构成的原理,感知不同尺度空间围合对人心理的影响,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已实施景观,分析其定位、定性、尺度规模及各环境要素的组合关系,把握室外空间尺度,避免学生纸上谈兵,也针对时下的一些违反心理需求、尺度怪异的景观设计,给学生提供一个辨别、选择的可能,以便在设计中进行较好的把握。
一、老式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方式
过去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采取灌水式教学,这样会严重阻碍学生思维的拓展、缺乏创造力,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抄袭的情况。还有就是过分注重技巧,而忽视理论,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空间的描绘上和素描知识不相融合。
假如学生没有建立坚实的物体塑造功能,不能把实际的绘画知识和手绘技巧有效的融合起来。
2色彩知识和空间观念不相融合。
假如学生不能从空间的范围去认识色彩和塑造色彩,在手绘设计图纸色彩方面就容易出现平面化的问题。
3.手绘训练中主要以临摹为主要方式。
所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的时候适当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利用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改革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
二.手绘表达对景观设计专业教学的作用
1.转变过去的临摹训练模式
手绘表现技巧的掌握需要不断的进行练习,通过进行数量的增加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但是机械的临摹只会让学生产生依附感,这样就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了更好的提升教学水平,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进行临摹的时候,适当地转变临摹作品中的视角位置,在一些原来不注意的角度进行作品的观察,进而加入自己的思想,转变景观环境和原来的设置空间,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三维的空间观念。在进行线条学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感受线条的独特美感,运用不同的笔墨进行相应的对比等,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更好的实现绘制手法的多样化。
2.设计模式和艺术表现形式的融合
表现技法课的任务就是教授学生运用多元化的绘图工具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它不是简单的绘画,还要引导学生认识表现图和设计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设计能力进行有效的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融合已学的知识,保证作品的原创性
手绘表现技巧课不但需要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还要具备熟练的技巧,并且准确的认识和观察图纸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些都需要学生融合已学的知识。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去进行图画的解读,建立良好的尺度感、把握画面的整体性和控制性。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老师的指引,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并且能够及时地形成三维空间形象,还要进行准确的表达。而且,针对空间环境,不但要注重色彩的搭配,还要对物体材料也进行深入的描绘。在表现方法上进行不断的练习,对于综合知识的使用也是十分必要的。在表现方法上进行不断的训练,建立独特的风格也是十分必要的。作者可以根据色彩的相互融合,对物体的感觉和光影进行有效的融合,合理的处理各个阶段的关系。增强面的整体感,让学生学会熟练的使用多种绘图工具和材料,使得绘图更加具有空间感,并且表现手法也更加的多样化。
三.结语
手绘表现方式是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空间概念和表达技巧。手绘表现技法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是相互融合的,不但要尊重客观规律,还要敢于突破,不能单纯的进行临摹,要表现出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注重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随着教学制度的不断变革,要适时的进行课程的改革,从而培养出更多的综合性景观设计师。
作者:张弢 单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任全伟.论手绘表现与园林景观设计教学的关系[J].美术大观,2013,(8):144
景观设计类课程教学有其特殊性,理论内容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培养较重要,笔者提出按“理论+专题”教学,理论为基础,结合专题实训,并结合就业市场,确定由理论讲解和设计训练两个主要模块。每一部分都有其目标性、启发性,让学生逐步理解此学科在专业中的教学特色与程序,紧贴现在景观设计课程的现实意义,掌握专业设计方法。
(一)基础理论专题
景观设计属于实用类艺术,研究与表现的是三维空间设计,在教学中规划设计原则、设计方法、设计程序是必须掌握的知识。课程可以分为几个专题:
1.古典园林景观专题,对于古典园林景观的的认识,主要结合不同的时期的景观形式介绍。搜集资料,让学生对所选的特定时期的景观进行分析,以论文的形式提交作业。加强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科的历史发展做简介的教学方法。
2.景观设计程序与表现专题。了解景观设计的流程,从草图到方案体现出理论知识的细节,在设计表现中如何应用。逐渐使学生对课程形成完整的认识体系。
3.景观设计的具体内容专题。授课教师应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分析,选出有重点、难点知识,并按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思维方式,系统性地对知识点归纳,结合景观实际案例,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了解世界景观教育发展的趋向,以及国内景观设计的现状,根据目前发表的景观类教材及资料,总结出课程学习中较合适的理论框架:
(1)导论(国内外景观的历史发展现代景观的形成);
(2)设计元素(山石、植物、水体、建筑等);
(3)结构及功能分析(空间划分、景观流线、景观节点、中心景观区);
(4)景观设计表达(通过美学原则,应用艺术表现手法进行方案呈现);
(5)单项实训(庭院、公园、住宅区、广场等)。
(二)景观设计实践专题
课程内容坚持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为导向,按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规律调整各部分前后程序,使之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尽可能多结合景观设计新思维、新观念进行设计体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并结合作品展示,同时增加案例分析的比重,其中设计实践的内容以单项设计、公园景观、居住区景观等在实际工作中可能更贴近的内容为主。整套的设计方案包括总体设计图和详细设计图。总体设计图包括设计说明、总平面图、景观分布图、功能分析图、交通分析图、主入口设计图(平面、剖面、透视图)、效果图。详细设计图包括地形标高设计图、地面铺装设计图、照明设计图及植物的配置图、鸟瞰图及材料的列表。总平面图展示了方案的总体布局,包括山、水体、植物、建筑物的布局。设计说明完整地阐述设计者的设计理念,说明构思,深化设计主题。功能分析图清楚地将整个区域划分为几个区域,结合设计构思分析各区域的合理性。如何运用植物、建筑、山石、水体等园林物质要素,以一定的科学、技术和艺术规律为指导,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因地、因时制宜地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形成有机的景观,以便创造卫生、舒适、又没的生产、生活环境。因此,既需要学习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风景构图等等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又需要学习景观规划的专业知识。教学中结合教学和实践,让学生全面了解现代景观的发展趋势,了解景观有哪些要素,并通过设计创意景观,从而把握景观设计的设计要领,为将来从事景观设计打下牢固基础。
二、景观设计实训内容
在现阶段景观设计教学存有的问题中,怎样通过实训或者专业训练使得教学方法更加合理,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实际需求,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显得尤为重要。在景观设计教学中,结合小区规划课程教学进行了“专题式”教学实践。通过侧重点不同的四个专题进行了教学实践。从局部到整体,从小尺度设计到大尺度空间设计,循序渐进,让学生感受景观设计的各部分表现。
(一)单项设计
针对道路铺装、植物景观、山石造景、水景、建筑形体设计分别进行练习,主要锻炼学生对景观设计的意识,形成对基础理论的紧密结合,同时对于学生的手绘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例如进行某庭院设计,绘制平面图,在绘制中理解景观元素的应用,空间划分方法等设计理论,结合平、立面图设计,体会景观立体空间的变化,绘制效果图。
(二)居住区公园设计
居住区公园相对综合性公园面积较小,由于公园这一景观分支,既类似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源头的样态,也是现代景观由19世纪工业革命后,美国发起保护自然景观的城市公园运动的主旨,可为艺术类景观专业着手训练的、有关绿地规划和生态发展层面的设计类别。公园设计中要求的尺度不是太大,但在公园景观设计中会把前面的单项设计加以应用。尝试运用景观设计原则和方法,由被动到主动思考。逐渐练习其对于场地空间的宏观把握和设计能力。
(三)居住区设计
在景观元素和小尺度的公园设计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景观要求是有关人与景、人与人这两对密不可分关系相协调的实训内容,尺度保持偏中等一些,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在设计中居住区设计是应该掌握的实训内容,所以,可虚拟或者选择一些附近楼盘进行训练,也可以选择有特色的居住区景观进行设计练习。从对方案的构思,到分析已有的方案,把设计过程遇到的问题,联系实际提出解决方案。在居住区设计的作业中,要求学生尊重设计原则,发挥设计灵感,从自然环境中找出设计雏形,讲求艺术,但也注重使用功能,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将主题与风格相结合,合理处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四)综合性设计的要求
公园、居住区是环境艺术类专业景观设计练习的内容。总结公园、居住区及其他类似空间的特征,设计元素与空间如何更好地处理。从形态处理、主题创意及生态理念,培养学生设计思维与景观实用性相结合,营造更加宜人的环境。教学实训中分成若干小组,模拟设计公司的流程,了解景观设计程序。在景观设计中,有借鉴有创新。在景观设计表现环节,要求学生采用手绘表现,锻炼其手绘表现能力,后期结合软件进行修改和排版。实训成绩综合以下进行考核:设计创意、设计表现、设计说明、版式及打印效果,团队合作等,考核内容和方式以全面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为目的,不局限于教材的内容,更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的考核,对图纸绘制的考核,也不局限于考核学生应用某一种工具,综合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对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效果。以上的方式能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但学生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不够,需要在实际项目中完善,在实习和毕业设计中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的设计和团体交流,在实践项目中注重设计内容,设计程度上要提高方案设计能力。
三、结语
关键词:景观设计;教学改革;创新探索
中图分类号:G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009(2015)24-0248-01
一、景观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中景观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为,通过专业化的课程设计来为景观设计行业培养出一些专业技术较强,且具备一定园林植物的种植与管理经验的高技能型人才。在最近几年,伴随着国家与社会各界对景观设计专业的高度重视,我国的各大高校也在原有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景观设计专业的知识覆盖范围,在其中加入了诸如建筑学、计算机学以及管理学等多项内容。此外,在新课程改革工作不断深入的当下,我国高校的景观设计专业还要尽快的将原有的“园林”教学重点逐渐的过渡到“现代景观”的相关内容中,争取能够为现代人类聚居观念的改变带来一些正面的促进作用。
二、景观设计专业所存在的教学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较差,体现不出有关于现代
景观设计的理念与内容高校中的景观设计专业最为主要的授课内容即为景观规划设计,在以往的教学课堂中,教育者所采用的均为类型化的教学模式,在学期开始之前先设计出三或四个不同类型与教学功能的研究课题,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展开讨论与研究。此外,为了能够锻炼到学生的实践能力,教育者还会根据课题规模的大小来进行适当的调整。此种教学方式存在着针对性差的弊端,经常会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知所措和无从下手的状态,从而让抄袭和过度模仿现象时有发生。
(二)景观设计专业的发展时间较短,师资团队的水平不高
在我国,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时间较短,因此在高校中很少有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景观设计教育者,很多教师的本修专业都是美术或设计,更有甚者还对园林规划的专业知识根本一窍不通,大大降低了本专业的教学水平和授课效率。
(三)学校的教学专业性不高,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
在国内,很多高校的景观设计专业都是由环境设计所衍生出来的,然而,由于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和发展目标多以室内设计为主,因此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高校的景观设计专业存在着缺乏专业性的弊端。除此之外,由于我国的绝大多数高校都在扩招学生,因此让很多美术功底较差的学生也进入到了景观设计的专业中,不妨试想一下,那些连设计对象都不甚明了的学生怎么可能学好专业性极强的景观设计专业课程呢?
三、促进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进一步明确景观设计专业的课程定位
通过上文中的介绍可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绝大多数的景观设计专业教育者都对此专业的课程定位制定的比较模糊。为了能够进尽快的改变这一现状,教育者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调整:首先,教育者要将理论知识作为本专业的教学基础,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景观概念,并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能力来调整教学目标,例如熟练绘制设计图纸、独立撰写说明书等等;其次,教育者还要确立出班级课程组的教学方向,并且对原有教学模式中的漏洞和问题展开及时的修复与调整。
(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与想象能力
直白一些解释,景观设计其实也是空间规划的一种,在学生从已知的室内空间转移到更加宽阔的室外空间以后,难以避免的会出现一些把握生疏与界定不准确的情况。基于此,教育者应当在日后的景观设计课程中适当的加入一些培养学生空间能力的内容,在课堂中引入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来更加自如且熟练的将空间推理能力应用到生活中。
(三)进一步加大对师资团队的建设力度
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当前社会环境对景观设计人才所制定出来的更高标准,高校的管理者要进一步加大对本校师资团队的建设力度,从根本上提高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水平。首先,高校管理者要加大与名校名师的合作频率,聘请一些高水平的名誉教授来到学校中来进行教学指导;其次,管理者还要通过提升薪资待遇的方式来将那些优秀的名校毕业生吸引到学校中来,及时为景观设计专业的师资团队注入新的血液;最后,校方还要为那些表现优异的教育者提供出国深造与再教育的进修机会,大力扶持本专业的教育者去专业性更强的高校中继续攻读硕士与博士学位。
(四)进一步加快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创新速度
在日后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工作中,教育者要经常性的在课堂中引入一些崭新的教学方法,并且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一些实践操作机会,让他们可以将设计要点与理论课程知识进行更加充分的理解。首先,教育者要增加案例教学的课时,并根据学生的喜好来设计案例教学内容;其次,教育者在授课开始之前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搜集任务,让他们利用互联网来找到一些景观设计的真实案例,并且在课堂中对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简要的讲解;最后,校方还要为学生提供一些独立设计和动手实践的机会,集合当地的旅游资源与企业力量来为学生安排一些实习项目,全面提升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加深他们对行业市场的了解。
参考文献:
[1]王英.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艺术探索,2012,4:144-147.
[2]葛丹.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考——寻找适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形式[J].艺术与设计,2012,7:108-110.
近些年,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实施,为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由此也引发了发展高校新校园建设的热潮。本文着重运用景观规划设计原理到校园规划设计的工作中,探索能够适应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要求的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的思想,指导学校走“以人为本”的环境生态化,符合学校建设百年大计的新型景观型校园之路。
1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综述
21世纪是回归自然的世纪,随着城市的进步,现代化交通的发展与城市地域不断扩张,加剧着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如大气、河川污染及热岛效应等不良现象接踵而来,人居环境矛盾突显⋯⋯。城市渐渐成为了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人们渴望绿地、渴望森林、渴望回归自然,城市景观生态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校园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同样重视景观生态建设,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已成为今后校园规划设计发展方向。
1.1校园规划设计的特点
校园是育人的环境,它应是积极向上、充满知识和趣味的室外大课堂。校园环境应寓教于绿、寓教于乐。它应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1]。校园规划设计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美丽的环境,使它既有视觉效果,又会使置身于此环境者产生心理联想,它尤如一个无声的课堂。在这大自然的课堂里,一花一草一木都孕育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着高度的启迪感[2]。它们对学生的道德、品格、修养无时无刻不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校园中良好的教育环境、自然环境,能满足他们生理及心理上的要求,从而使学生心地平和、情感端正、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根据校园的具体情况将其划分成不同功能区,并发挥各自的作用,为师生服务。
1.2景观型校园特点
通过道路、建筑物、植物的合理规划布局,营造出生态环境优越的绿色网络体系,更适合师生的工作与学习。
(1)校园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2)校园道路系统完善,便捷,步行空间与非步行空间关系处理得当。
(3)建筑物尽量选用新型环保、节能无公害材料。
(4)校园内部绿化自成网络系统,具备自我调节、发展、循环的功能;绿化植物丰富多彩,力求做到四季有花,四季常青,达到以点带面的绿化效果。同时多采用对人体有益的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5)生活服务娱乐设施齐全,方便师生购物与休闲。
(6)整个校园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
(7)校园采取先进技术和严格、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校园内的空气、噪声污染、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进行监控,污水、垃圾等有害物质的收集与处理符合国标。使校园内形成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学习、生活环境[3]。
2景观型校园规划设计的内容
2.1规划设计思想
通过环境景观布局,美化校园,装饰建筑,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具保健功能、净化空气功能,建筑自然生成的可持续发展的景观型校园[4],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景观场所。
2.2规划设计原则
(1)体现园林景观与生态保健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利用具有生态保健功能的植物来提高环境质量,杀菌和净化空气,以利师生身心健康。
(2)体现景观型学校的原则。在布局上增设建筑和园林小品,强化校园的园林氛围;在绿化上以常绿树为主基调,适当穿插四季花卉,力求树木高低错落有致、疏密有序,形成优良的植物总体和局部效果,真正达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香化和静化,从而产生一种安静优雅的绿化格调[5]。
(3)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作指导,尽可能进行乔灌草复式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
(4)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的原则。做好平面绿化和景观并进行垂直绿化和布景,同时在一些建筑天台布置空中花园,组成一些立体图案,形成立体景观。
(5)以人为本的原则。生态景观规划上考虑以人为本,体现个性化:①空间组织与规划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的活动空间。②为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各种空间中设施的设置、材料质感的应用,景观的创造充分考虑人们钟情于自然的心理需求。③关注人的审美习惯,以园林山水布置景观,并赋予文化内涵的思想情感。④植物配置选用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各种消除疲劳的芳香植物[6]。
2.3规划理念
通过环境景观布局,美化校园,装饰建筑,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具有保健功能,净化空气功能,建筑自然生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艺术式校园,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生态景观场所。
根据功能定位,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确定为:环境效益上追求大生态;绿化布置上追求大绿化;艺术构思上追求大景观。基本定位:“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四书•大学)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技能和方法。大学不仅提供用于传授知识的课堂,还必须提供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启发智力的场所[7]。随着知识经济与网络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已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大学的职能已有了新的内涵:综合教育治学场所;科技研发中心和综合发展实验室;社会文化和人文精神的艺术展示中心。
3校园景观设计决定因素
3.1气候
气候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风速风向和日照时间,日照强度。气候是影响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
3.2规划
规划有助于设计形式区别化的调查。中心区要求景观形式和特征持久耐用,并且具有纪念性意义。而学生宿舍区以宁静,安全,社区形象为特征,运动场和娱乐场按游戏和竞赛规则设定其大小布局,停车场可以按规定标出管理区和便利区。
3.3环境适应性
环境适应性同样重要,因此也是一个设计决定因素。设计树木和草坪都要考虑生态问题。草坪就是校园的象征。要避免使用单一树种,苗圃尽量多样化。
3.4校园的面积,布局与周围环境
比例,周围环境,面积,布局是重要的校园景观设计因素。校园景观不是抽象的,而是有形的[8]。校园所在地的面积,布局及周围环境的特征是决定校园景观的要素。
3.5风格
无论是校园整体景观还是局部景观,风格的选择是设计的一个决定因素。从风格上讲很少有校园是单一形式的。各部分景观表达形式各不相同,风格上的多样性也许具有教育价值。
3.6植被
气候影响植物的选择和利用,每一种植物都有其独特的形状,外观,颜色和质地。研究它们的特性,把设计理念与实际的视觉效果结合起来。树和草是校园景观中必不可少的。树木是“健体强身,放松神经和刺激灵感的工具”。绿色植被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9]。排列成行的树木能清晰表明大路,小径,界限的位置与方向。如果恰当选取树木,校园路线会更加明晰。在校园周围种植的树也许会像绿化带一样的密度,但树木形成的屏障可降低噪音,如同悬浮粒子过滤器一样提高空气质量。树木能加强建筑群的整体结构感,无论是按传统还是现代的观点,校园树木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Abstract: Minimalism landscape is featured by minimalism,objectiveness and abstractness with respect to form. During the process of design,the idea of ecological planning is introduced,abiding by the principle of minimal interference so that ecological enviroment is protected with the least elements and landscape,thus achieving the intergration of man and nature. This paper has analyzed the ecological meaning of minimalism and landscape design in the aspects of design ideas,materials,visualness,economics and spatial order.
关键词:极简主义;最少干预;经济;生态
Key words: minimalism;minimal interference;economics;ecology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8-0149-01
1“极简主义”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
“极简主义”设计并不是敷衍,相反却是对本质的深度挖掘和坦诚表现,是高度概括的设计方法和惜墨如金的表现手段。“极简主义”景观的极简设计理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计方法的极简,要求对设计对象进行认真研究、分析,从而抓住其关键性因素,减少细枝末节过多的纠缠,以求少走弯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效,即事半功倍;二是表现手法的极简,要求简明和概括,以最少的元素、景物,表现景观最主要的特征;三是设计目标的极简,要求充分了解并顺应场地的文脉、肌理、特性,找出适应场地的最理想方式,并尽量减少对原有景观的人为干扰,也就是“最小干预”的原则。显然“极简主义”景观的设计并不容易,非深厚的知识积淀,良好的专业素养、敏锐的艺术直觉而不能。
2“极简主义”景观设计的生态特征
2.1 观念生态“极简主义”景观设计在设计的孕育阶段就按照自然环境存在的原则,景观设计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协调,以“极简主义”的作品风格与形式简约达到对环境破坏的影响最小。在设计的过程中,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避免对基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2 材料生态“极简主义”景观充分发挥和运用原始材料、现有材料,创造出了极端简化的生态景观形式,“极简主义”设计师认为应该明智地运用有限的自然资源,一般并不需要掩饰材料的本性或添加不恰当的装饰,而是应当展示它们的自然纹理、质地和颜色,这与生态设计的理念是一致的。
混凝土是廉价而易得的建筑材料,一些设计师常把混凝土的表面加以镶饰,做成看似昂贵的“石料”。“极简主义”者反对这种作法,认为应当让材料展示它们本来的面目。
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就尝试创造性地使用混凝土、玻璃和钢材,并取得瞩目的成果。他声称,并不需要高价或稀罕的材料,因为任何一种材料只要正确运用就能取得良好效果。他坚持高质量的加工工艺,将混凝土运用得洗练而优雅,住吉的长屋、北山公寓、城户崎住宅、飞鸟历史博物馆等一系列作品使人们充分领悟到材料运用背后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场所精神。
类似的,路易斯・巴拉干偏爱地方性材料,如泥墙、木材等元素。他设计的住宅中各种彩色的墙体使用了墨西哥本地含有天然成分的染料上色,这种染料常年不会褪色。简单的景观墙因其本身所具有的纹理和颜色而显得十分美丽。
2.3 视觉生态抽象的几何构成形态的造型以其与自然性的对立和棱角分明、单纯性而给人以心灵的震撼,符合人类自身追求秩序、理性的生态视觉天性和趋势。
抽象的几何形态及其组合构成形式具有总体的一致性和信息集合的单纯性,而不象复杂的形体因具有方向相反的视觉力而相互抑制。人类在追求几何造型时,一定有一种巨大的潜在心理,即人工“气”,几何构成型是最能体现人工“气”――人的力量和行为的形态符号。从这个角度来看,“极简主义”的造型恰恰是体现人的实践理性和实践意志的视觉生态最有力的形式。抽象的几何构成形态的符号性体现在形态上往往给人以纯感觉之美。由于抽象的几何构成形态没有传统物品形态那样可以成为历史文化的承载,通常也不存在多少认知意义,展现的是一种形式的优美比例和节奏。因此,抽象的几何构成形态以简洁单纯且易于理解符号的形式把人的视觉审美水平提高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以高度次序的设计来整顿混乱的人造环境,使杂乱无章的生态环境变得比较具有关联和系统、经济、生态和高效。
2.4 经济生态抽象的几何构成形态在景观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具有生态经济性的特征,因为抽象的几何结构不仅对于人类是一种新的经验和形态符号,它也和现代工业社会的设计的民主化思想及模数化、系统化的生产方式相适应。抽象的几何构成形经济性的特点符合工业社会的设计民主化、生态化的思想――反对装饰、主张立体主义形式,“少则多”的哲学理念;其次,几何图形简洁明了、有规则的造型,只要标示正确的数值,依据几何学的方法很容易把一个造型重复地复制。这一点在景观设施设计上最为突出,“极简主义”造型的这种再现性,符合现代工业大量生产或是自动化的原则,而在景观设施设计上被大量采用,这一点也大量地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是生态设计颇有特性的表现形式。
2.5 “极简主义”空间秩序生态“极简主义”景观暗示了一种谦逊的方式,不用任何智力的、技术的或是工业的方式战胜自然,而是通过几何的、叙述的、节奏化的手段,使空间产生一种独特的场所感,以一种概念性的次序使人们体验到自然之美。
几何形体本身充满了神秘的特性,在给定的环境中运用几何形体将使场地易于识别和记忆,从而使人们产生舒适及安全的潜意识,规则而有秩序的系统往往又和周围的自然环境形成对比,使人们更加意识到自然的神秘,如日月的运行、季节和光线的变化以及植物的生长等。
墨西哥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路易斯・巴拉干设计了红墙、贝尔广场、饮水槽广场等一系列著名的作品,他在景观设计中运用简单的几何形态,同时采用地方性的材料和丰富的色彩。一片墙体,一条混凝土溢水池,或者是一棵大树,就能创造出极其宜人的生态环境。
总之,当代“极简主义”景观设计是生态艺术的崛起,真正认识到简约主义不仅仅是形式服从人的功能需要,不仅仅是去掉装饰,更重要的是形式要符合生态,对环境造成最少的影响。
参考文献:
关键词:景观设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性
1景观设计课程的概述
景观设计是一门环境设计专业的设计课程。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以前,是从欧洲的造园演变而来,而我国的造园史也十分源远流长,从最早的“囿”和“苑”逐渐过渡到造园。直到19世纪,美国的奥姆斯特德在1858年提出“景观设计学”概念,对造园行为进行再造,形成了新的学科。由他负责,世界著名的纽约中央公园的景观设计,成为景观设计的经典之作。正由于这些大胆的创新之举,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园林设计模式,对美国的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景观设计课程也随之产生。可以说,景观设计和园林设计一脉相承,因此,从宏观的角度上看,景观设计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是对人们生存环境再创造的行为模式。随之而来的则是对景观设计各个元素,比如地形、植物、水体和景观建筑小品等方面的设计和创造。“师法自然”是景观设计课程的核心目标,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时,应把握住景观设计的专业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明确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式,从总体上对景观设计专业进行针对性的教与学。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研究方式,景观设计课程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讲授,学生能通过学到的知识进行社会实践,创造美的生活环境。要想提高景观设计的课程教学效果,就必须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
2景观设计的教学模式研究
2.1理论教学模式研究
在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中,首先一定要通过理论教学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理论教学在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是最基础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理解景观设计各个不同概念的意义。
2.2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设计类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中心而进行的个性化教学方式,并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提高学生景观设计的实际动手能力,力求从各个方面的教学中,充实景观设计课程的专业知识理论。景观设计的实践教学方式一般指从项目教学法、实训教学法的实践教学中,将景观设计的教学方式,变成以案例教学的模式为主导,这样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结合实际的案例,系统讲解教学的重难点,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与工作接轨的目的。现在实践教学的终极目标,都是让学生能通过课堂的讲授,更好地掌握当下最为前沿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式,以便在毕业后能更快地胜任景观设计的各项工作。在景观设计“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也是实践教学中应该首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最大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在教学的各项活动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也是在进行景观设计教学模式研究时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无论教师教学的手段如何多样,关键还是要能最大化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除了课堂理论教学的方式之外,还可以安排课外调研考察活动,让学生更好地在实际项目中,更直观地感受到景观设计项目的实际操作性。同时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亲身体验设计施工的各个环节,使景观设计的教学模式从理论讲授的传统模式逐渐过渡到实践教学的新型模式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领会教师教学的核心内容,而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纸上谈兵”的阶段。当然,景观设计从传统理论讲授的教学模式过渡到实践教学的模式,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这需要教师在课程的前期准备中,提前安排好实践教学的各项教学任务,比如,实践教学的场地以及项目的概况等都要十分具体清晰,只有这样,在景观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才可以做到“有备而来”。
3结论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景观设计课程的基础教学过程中,应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这2种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衔接、相互促进,使景观设计课程在多样教学模式的引导下,让学生能更好地消化和掌握景观设计课程的各个知识点,以期能更好地学习到景观设计各项最实用的技巧,参与到社会的实践活动中。
参考文献
1计成.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美在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化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璀璨的文化对景观设计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在当代景观设计中,人们对西方现代化的过分追求,导致了当今大部分设计盲目照搬西方的生活方式、文化及发展模式,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短短十余年间,大江南北、神州大地到处充斥着“欧陆”风格、“美洲”风格的广场和居住区景观。这种现象令人不免为当代的景观设计而担忧。文化的属性到底是什么?
我们认为:民族的地位依托于文化之上,没有文化的民族也是没有希望的民族。由此可见,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命力的根源。对景观设计而言,首先必须承认它的文化属性,而文化必然要有本土的属性,绝非是模仿欧美,剽窃西洋的行为。虽然文化只有在交流和碰撞中才能衍生,但是在模仿的同时,我们当今设计师应再结合本民族的文化特点,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其实,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者已经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比如,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对景”、“借景”、“衬景”、“框景”等手法,可更加巧妙地解决“以小见大”的空间扩展问题;“天人合一”的传统设计理念,有着很强的美学性质,显示出中华民族传统审美的鲜明特色,表现出了崇尚山水的审美情趣。
景观设计是一定文化特征的反映,正如伊利尔・沙里宁曾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知道你的市民在追求什么”。当今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应更加注重于设计的内涵,注重于营造设计的文化美,体现出本土性、民族性。用设计的方式使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得以延续,形成真正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景观设计。
美在和谐
由于景观设计并不是一个在短期间内能见到设计终极效果的项目。因此期间的维护和修整工作也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师应该具备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景观设计。设计师必须要考虑到景观设计的全过程效果,而不是短时期内的效果。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强调“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三位一体。充分考虑资源利用、功能分区、用地划分、项目设施等方面的长期性、环保性和人文性。同时在设计中也要贯彻生态原则,在景区内严禁任何形式的环境污染行为,充分保护自然环境。
景观设计中氛围往往会给人总体印象,不同的功能、性质空间或地域应该有不同的性格内容,即具有一定的个性特点。从景观中的整体到部分再介入到每一个细小的差异都可以形成一定的气氛。景观设计师应从景观的性质、用途等方面去思索定位,以创造出不同感受的环境气氛,使景观在人们观赏中更具内涵。设计师还要学会研究人的认识特征和规律,研究人的情感和意志,研究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运用各种理论和手段去冲击、影响人的情感,使其内涵升华,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例如:利用景物与背景的反差,反差越大,人的感知就越强,自然容易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而产生艺术感染力,构成一组引人注目的风景。
当然景观设计不仅仅是满足人视觉上的感受,还要满足人的心理感受。景观的心理感受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指景观环境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心理反应。我们当今设计师在做环境景观设计项目时,应综合考虑与评价,注意相互间的统一与和谐创造出环境景观的整体感受。
美在意境
景观设计是为人而设计的,人是环境存在的主体,人不仅有生理需求,更有心理需求。而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就必须创造出景观中的意境来。景观中的意境美是指“情”、“理”与“形”、“神”的统一,是客观景物与主观情趣的统一。形与神是创造意境的前提。形指可视的形象,意境的产生依赖于形象,对于形象之外的联想也要依据可视的形象来刺激。神是指艺术精神的更高境界,艺术品的传神之写照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意境之美。景观设计的主题并不是完全从客观实在的物体上体现出来的,有的含义是深藏于景观设计之外,给人们一个可以想象、发挥的空间,引起人无限的、深邃的思索和联想,给人一种景在画中、意在画外的情趣美。将含蓄之美融入意境之中,始终是中国传统园林景观艺术的目标,这种艺术境界的追求正是具备了“情”、“景”、“境”、“形”、“神”多方面因素,综合统一的结果。
现代景观设计缘起于蒸汽机的发明,带来了人类的产业革命,使农业社会过渡到了工业社会。人类从自然界掠夺性开发,将传统的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转变为对立,导致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致力于自然保护。英国学者霍华德写的《明日之田园城市》等,形成了现代景观建筑园林的美学思想。其后,兴起的生态学又为其注入了新鲜血液。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现代景观艺术审美的构思设计。在后工业化的今天,城镇化的景观设计已经不仅仅是建筑群体,正在发展成为涉及广泛学科的新兴综合性专业。如建筑、园林、地里、规划、生态、环保、物理、化学、经济、历史、艺术等等领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关系密不可分。其核心是改善人自然的关系,强调遵从自然法则,重视治理污染,也即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还城市一片净土,达到天、地、人的合一而生。从客观规律看,现代景观设计的主流艺术美学观点已经与中国传统的景观设计美学思想达成了一致性。
二、景观设计与艺术美学体现的公共性
由于景观设施自身处于公共场所的展览性、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的大众性以及公众具有了话语权的参与性,景观设计逐渐承担了社会职责,景观设计师们也要了解其公共性的艺术美学内涵。首先从其功能性、大众性角度来讲,如现代化城镇街道景观设计,街道是城市景观设计公共开放的一部分。现代主义的景观设计街道仅仅注重了交通的功能性。今天我们已经认识到,一个城市的街道网络体现着这个城市的外在形象,它具有艺术美学的适宜性。著名的哥本哈根市的景观建筑设计,为我们的城镇化景观设计带来了很好的启迪。由于哥本哈根市常有风,因此,景观设计师赋予了这些景观建筑引导性。当风吹过时,它们使得城内比城外温和。不仅体现了人文关怀,而且也给予了公众们一个宜人的环境。而相反的,一些城市的建筑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不仅没有减弱风力,而且形成了强烈的风口,形成龙卷风,吹得风沙弥漫。不仅影响公共设施的美化,也给公众带来了不安全因素。一些高层景观建筑物周围的风力可能比周边风力要强上几倍。其次,从其心理需求、审美需求来讲,街道景观的设计,也要有地域的识别性、文化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业、休闲业等也都发展起来了,更加需求景观设计突出地域性、特产性。比如,巴黎埃菲尔铁塔、卢浮宫等。再比如,与当地风俗节庆日结合。如德国“啤酒城”——慕尼黑,形成了街道、广场等公共地标性景观设计。不仅满足了旅游休闲的现代人们的心理审美,给予了其心理依赖,也提升了城市文化性、艺术性的层次,成为最具色彩的城市特征之一。拉近了人与景观之间的距离,吸引了各地的人们喜欢来此游览、漫步、休息或驻足,令人愉悦流连、难以忘怀。目前,现代景观设计的主流艺术美学观点也更加重视保护古老的街道景观。如罗马分为罗马古城和新城。景观虽然古老,但带有地域特色的老的景观建筑群,体现着一个城市最本质的传统内涵。只有摩天大楼的城市,千城一面是无趣的。没有了城市自己的特色,只会带来公众心理和生理上的审美疲劳。随着后现代主义艺术美学理论的出现,国内外很多景观设计已经纷纷开始进行地域性艺术美学探索和实践,如创建满族文化特色的旅游型小城镇,整体建筑既体现了满族特色,又融合了现代风格。既吸引着公众的审美关注,又服务于公众的旅游所需。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