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学技能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个好的开端是一堂课成功的基础,而导入不仅要自然、直接,更要让学生能够抽象出概念。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复习导入、直接导入、激趣导入等。具体用哪种方法,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导入要跟新知识自然衔接。有的教师为了开头能够出彩,而使导入的部分与新知识脱节。例如,低年级的数学教材中情境图比较多,很多教师会利用情境图导入,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为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对任何学生观察到的内容都持表扬、鼓励的态度,导致学生观察主题图时只是观察出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而不是观察到新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利用情境图导入,切不可喧宾夺主。很多人认为,复习导入或者直接导入比较枯燥,但有的学习内容需要使用这两种导入方法才有效。例如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可以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导入,这样不仅可以复习先前所学的相关计算方法,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所以,知识之间有紧密关联的最好用复习导入。直接导入的优点在于迅速进入主题,节约时间,让学生一下子知道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导入要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导入只有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才是有价值的导入。例如,在学习“认识圆”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有关圆的图片,激发学生求知欲。还可以让学生观看在车轮不是圆形的情况下车子运动情况的视频,初步让学生感受圆形的奇妙,主动去探索关于圆的知识。
二、提问技能一堂课中应始终贯穿着提问,有效的提问能使教学事半功倍。
提问要有针对性。教学中,有时出现教师提问一个不算难的问题,而学生却回答不上来的现象。这并不是因为学生水平低,而常常是因为教师提问得太泛,学生不知道怎么回答。这就要求教师提问的内容要明确、准确,让学生明白教师到底要问什么。例如在教学“十几减9”时,有教师一直问学生能不能根据以前学习“9加几”时使用的“凑十法”,来想想“十几减9”可不可以也用类似的方法呢?这样提问,学生一定很难想出“破十法”。这时,教师可以提问:以前学“9加几”时,是把9变成10,那计算十几减9是不是也可以把其中一个数先变成10再拿去减呢?这种提问方式比前一种提问方式更有针对性,能帮助学生思考。又如《认识图形(一)》这堂课,在让学生说一说每类物体的特征这个环节中,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第一类物体———长方体的特征时会说:“长方体有四个尖尖的地方,还有六个平平的长方形。”这样的回答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及初始经验处于“生活数学”范畴,不足以反映数学的本质特征。如果教师不及时加以纠正和引导,学生便不明白观察的侧重点。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从哪些方面进行描述、怎样描述才算完整准确,然后让学生描述第二类物体的特征。这样,学生就会根据之前的经验进行描述,并且为以后学习其他物体的特征打下基础。提问要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提问是帮助教师更好地将教学活动进行下去的有效方法,所以提问要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课堂学习层层深入。例如在教学《路程、时间与速度》这课时,可以先安排路程一样、所需时间不一样,让学生分辨谁跑得快;接着安排所需时间一样、跑的路程不一样,让学生分辨谁跑得快;最后安排在路程和时间都不一样的情况下,问学生谁跑得快。这样提问,就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问形式多样化。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但有的时候一直是教师在提问,难免会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如果课堂上夹杂着学生提问学生,小组之间互相提问,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层次更丰富,还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例如当一节课快要结束前,让学生针对这节课给同学提出问题,让同学们解答。又如在上新课之前可以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预习,再在课上向别的小组提出问题。在学生一问一答的过程中,教师适时指导、总结,不经意间学生就获得了知识。
三、讲解技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大一部分内容要教师细心讲解。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处理好讲授与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交流合作。④这就要求教师掌握良好的讲解技能,帮助学生学习。举一反三,适时归纳总结。讲解知识点时,不仅仅讲其中一种情况,而要讲多种情况,注重“变式”的作用。例如在讲解梯形时,学生可能很容易就理解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但教师在黑板上要画出几个大小不一样、视觉角度不一样的梯形,让学生明白这些图形看上去不一样,但都满足梯形的定义,所以它们就是梯形。教师不应一味地追求正确答案,而要关注学生认识上的错误,巧妙引导学生回到正确的认识上。所以,讲解时不仅要举一反三,还要适时归纳总结。讲解要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是教师一味地讲,也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提倡让学生自学,但这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放手,而是要教师适时指导、点拨。例如在教学《直线、射线和角》时,教师可以先拿一点时间让学生自学,再提问学生直线、射线和角各有什么特点并进行讲解。讲解要有条理性。讲解的线索要清晰,对先讲什么、再讲什么了然于心,要抓住重点和突破难点,这就要求教师熟悉教材内容、备课充分。讲解的条理性不仅仅体现在顺向思维上,还可以充分利用逆向思维辅助教学和学生学习。例如,在《认识人民币》一课中,学习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时,除了强调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外,还要强调10角等于1元,10分等于1角。这样讲解,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者的关系,并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讲解是一堂课的中心,教师讲解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理解能力。所以,教师必须掌握必要的讲解技能,方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
四、课堂组织技能
课堂组织技能是一堂课有序进行的保证。教师要调节课堂气氛,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还要考虑细节问题,因为任何一个小小的细节处理不当都有可能破坏课堂的秩序,这需要教师在长期教学经历中积累经验。精心设计数学活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数学活动。小学一年级必不可少的学具就是学具盒,在认识各个数、数的加减法等内容的学习过程中,都应用到了学具盒里的小棒,这需要教师先利用小棒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例如《9加几》这堂课,学习“9+5”时先要让学生摆两堆小棒,一堆9根,另一堆5根,接着从5根小棒中移动1根小棒到9根小棒中凑成10根,最后让学生理解“凑十法”。这两堆小棒的颜色如果没有区分就不容易理解“凑十法”,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一堆小棒用一种颜色,另一堆小棒用另一种颜色,这样学生可以一眼看出9变成10是从另一个数中拿了一个1过来凑的。这虽然是个小细节,但如果忽略了,学生摆小棒时颜色多种多样,就容易造成思路混乱。学生有了“凑十”这个基本思维活动经验后,学习后面的《8、7、6加几》时,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凑十法。合理掌控课堂局面。在数学课堂上,很多教师喜欢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但效果并不理想,甚至造成混乱。所以,小组合作前教师要讲清楚规则,越是低年级越要讲清规则。例如上《9加几》这堂课,教学第一个知识点“9+4”时,不能一下子放手让学生摆小棒计算,教师要一步一步指导,一边示范一边讲清楚左边摆几根小棒,右边摆几根小棒,让学生跟着一起摆,到了第二个活动时就可以直接放手让学生去摆小棒计算了。这个过程必不可少,越是低年级越要重视这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只有在第一个数学活动中,学生有效完成、积累了基本的操作活动经验后,后面的数学活动才能顺利展开。显然,教师只有经过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合理掌控课堂局面,才能组织好一堂课。
五、结束技能
(一)保证测量工具的准确性
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包括测量工具的精确性。例如温度计,把几支温度计放在同一环境下,也不能保证每支温度计所测量的数值是一样的,而这样偏差在合适的范围内是允许的,但如果偏差较大,就会影响活动的效果。还有测力计,由于经常使用,弹簧往往会出现问题,要么测量数值不准确,要么失去测量功能。所以教师在上课前,应该把上课要用到的测量工具逐一检查一遍,保证其能很好发挥作用。
(二)掌握正确的测量和观察方法攷参各种基本仪器的试用说明书(详细情况省略)
二、用数据说话,就要养成及时记录数据的习惯
科学课的重要特征表现在对数据的追求和对证据的尊重,用证据说话。例如,《斜面的作用》中,学生在探究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记录了以下数据。通过比较观察,学生能发现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在此课教学中,仅仅动手实验而不及时进行数据记录,或者学生的记录无序、杂乱,就难以窥见其中的奥秘。
三、对异常数据,要正视并借此培养科学探究素养
在科学探究中,出现异常数据是很正常的。面对异常数据,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关注,教师不能漠视,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反思,促使学生返回去审视自己的实验过程。例如,在研究“探索斜面的作用”的实验中,实验用测力计测出直接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和使用斜面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其中一组的学生实验结果是这样的。大家知道:斜面提升物体所用的力比直接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少。但这一组学生测出两组对比数据没有太大差异,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斜面提升物体的力接近直接提升物体的力。”那为什么这组同学会得出这样的数据呢?教师从这组数据出发,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实验过程,并在全班展示实验过程,发现他们在实验斜面提升物体时,测力计是立着拉上去的,并不是与物体平行沿着斜面提升,这样实验测出的数据跟直接提拉物体所用的力几乎一样。
四、整理数据,要培养分析能力
一、提出问题进行补充条件的练习。
简单应用题一般都有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这种形式的练习的具体做法是:提出一个问题,要求学生补出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而且补出的条件的数据要合理。
二、根据已知条件提出多个问题的练习。
例如结合已知条件:“同学们参加搬砖劳动,五年级5个班,每班搬砖650块,四年级4个班,每班搬砖596块”。在教师启发下,同学们提出了这样9个问题:
1、一共有几个班参加劳动?
2、五年级共搬了几块砖?
3、四年级共搬了几块砖?
4、四、五年级一共搬了几块砖?
5、五年级比四年多搬了几块砖?
5、四年级比五年级少搬几块砖?
7、五年级与四年级每班相差几块?
8、四、五年级9个班平均每班搬几块?
9、四年级再搬多少块就和五年级搬的同样多?
以上两种形式的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初步应用分析、综合的逻辑思维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逻辑推理。第二种形式的练习还能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根据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设计一系列问题,进行口述练习。
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解题思路。最常用的解题思路有分析法和综合法。本人在复合应用题的教学中分别由从问题出发推想到已知条件的逆推思路与从已知条件出发推想到问题的顺推思路,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进行口述练习,帮助学生学会用分析法和综合法解题,初步掌握逻辑推理。实践证明,这种练习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例如:“中心小学二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三年级有3个班,每班36人,二、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用分析法来分析,提出以下问题请学生回答。
“这道题要我们求的问题是什么?”
“要求二、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二、三年级各有多少人,题目有没有直接告诉?”
“从题目的已知数中能算出二年级有多少人吗?根据哪两个条件可以算出?”
“三年级有多少人怎样算呢?”
“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作综合法来分析,提出下列问题请学生回答。
“这道题告诉我们哪些条件?”
“知道二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可以求出什么?”
“知道三年级有3个班,每班36人,可以求出什么?”
“知道了二、三年级各有多少人后,可以求出什么?”
“这道题应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四、给出一些有多余条件的应用题,让学生根据问题正确地选用已知条件。
这一类型的练习,不但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量之间的依存关系,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比较、判断能力。
例如:一支铅笔的价钱是2角,一块橡皮擦的价钱的6分,一个铅笔刨子的价钱是3角,一瓶墨水的价钱是1元2角,一支钢笔的价钱是3元8角。问:
1、买一支钢笔与一个钢笔刨子要多少钱?
2、买3支钢笔与一块橡皮擦要多少钱?
3、买一支钢笔与一瓶墨水要多少钱?
4、买一瓶墨水比买3支钢笔多多少钱?
5、买一个铅笔刨子的钱可买几块橡皮擦?
五、根据式题编造文字题的练习。
例如:式题248÷4=62从意义上来编造的文字题有:
1、把24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2、248里面有几个4?
3、248是4的几倍?
从术语上来编造的文字题有:
1、被除数是248,除数是4,商是多少?
2、除数是4,被除数是248,商是几?
3、已知两个数的积是248与其中一个因数是4,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从读法上来编造的文字题有:
1、248除以4得多少?
2、4除248是多少?
3、248与4的商是多少?
通过这种形式的练习,学生不但进一步理解除数、被除数、商的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而且还掌握初步的抽象、概括思维方法。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形式的练习外,经常让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练习。这些类型的练习,有利于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培养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应注意发展学生的非逻辑思维,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能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1.1当前经济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理论研究较少
并且没有很好地将教学与良好的思辨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缺少切实有效的经济数学教学改革措施。此外,当前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而忽视了对经济数学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
1.2目前教学过程中虽然注重数学实验,但相对而言针对性不强
许多教学实验仅在研究者自己所关注的小范围进行,缺乏大型的、开放性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和教学改革方法可推广性不强。
1.3对大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的研究只是理论性的
不具备可操作性,实践性较差。此外,对于数学建模竞赛研究很多,但针对第二课堂的研究很少,受益的是少数学生,对于整学生群体的创新能力培养来说意义不大。
2培养管理类本科生经济数学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在管理类专业进行素质教育培养时,尤其需要注意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对本科生进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经济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为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每位经济数学老师需要攻克的重要课题。此外,随着近几十年来,具有创新性的数学建模比赛的相继开展,对培养学生经济数学创新能力具有了积极影响,对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好相应工作。以上分析是值得在教学过程中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同时也表明了培养管理类本科经济数学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具体表现在:
2.1在经济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性教育是时代的呼唤。
当前21世纪是知识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只有培养具有创新性思维的大学生才能顺势适应时代的呼唤,这就需要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做好经济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工作。
2.2培养管理类本科生的经济数学创新能力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
当前创新型社会,创新型国家急切需要创新型人才,而经济数学的思维和理念已经渗透到管理的各个领域,加强创新型思维,创新性意识的培养已成必然。
2.3培养管理类本科生的创新性经济数学思维能力,有助于使学生保持努力奋进,刻苦钻研的精神。
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缺乏独立的自我判断,缺乏韧性,而培养学生的经济数学创新性思维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予以弥补。
3构建管理类本科生经济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思考
3.1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注重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
在总结各高校数学建模竞赛和高等数学竞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第二课堂实施细则和管理规范,建立数学应用问题数据库,营造应用和创新氛围,使数学教学、数学竞赛、第二课堂成为高等学校数学教育的一个有机整体,以培养本科生自我探索、自我创新和自我表现的创新素质,形成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最终使所有大学生都能成为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受益者,从而提高大学生数学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3.2依据学生的概念意象与概念误解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并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
当前经济数学教学没有很好地将教学与思辨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此在充分考虑学生对概念与知识背景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来克服经济数学教学中重理论、轻应用,忽略数学知识背景分析等问题。通过良好的教学实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经济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探索精神。
3.3组建经济数学核心教学团队,制定切实可行的师资队伍建设方案与教师教学规范
在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精心组建大学数学教学团队,从根本上提高广大教师的数学素质,以克服当前存在的仅注重学生的经济数学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而忽视教师应用与创新能力提高的问题,进而为更好地实现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
3.4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大学生经济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评价模型
新课程中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把学习变成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本文从“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在活动中自主探索”三个方面阐述新课程中如何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
关键词新课程;习惯;能力;探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可见,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已经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摆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下面我就新课程中如何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特别是在学生的起步阶段,在学习常规方面进行严格规范、细致指导、耐心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学习能力的基本保证,是改变学习方式的重要前提。一年级新生由于刚刚步入正规的小学学习生活,一些基本的学习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上课时学会仔细观察,认真倾听,积极举手发言,动手操作学具;能认真审题,答题工整,及时订正错题等。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逐步培养和指导,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让学生在每堂课中的习惯养成上都有所收获。
1.培养学生学会主动“倾听”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多动,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这是他们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而专心听讲是学生获得信息、吸取知识、学好数学的基本保证。如何才能使学生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呢?
首先,教师讲课要富有吸引力,让学生产生“非听不可”的感觉。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一位教师精心安排了这样的导言:同学们,前几天小明家新建了一栋漂亮的房子,下面请你在小明新建的房子里,找一找,哪些是我们学过的图形。(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用电脑抽出图中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然后,该教师拉出图中的一个角问学生:这个图形你认识吗?(生回答:不认识)。这个图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图形——角。教师板书课题后,又告诉学生: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角的乐园”去游玩好吗?(粘贴角的乐园图)到那里游玩,我们不但可以玩得开心,还可以学到许多有关角的知识,高兴吗?一段轻松的谈话,既导入了新课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整节课的教学中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学生,学生认真倾听,踊跃发言,学习效果非常好。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爱听讲、想听讲、会听讲的好习惯。
其次,要加强听的训练。有的学生听讲,虽然眼睛睁的大大的,好一副聚精会神之态,然而听后却不知所云。因此,听需要训练。第一,先让学生听懂。课堂上不论老师讲或学生发言,我们都应适时追问一句“刚才老师讲的听懂了吗?你能把老师讲话的意思或提出的问题给大家再说说吗?”第二,要求学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时,双目要注视对方。记得吴正宪老师就常常对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请你面向大家”,“你的发言有什么新意?”或者“你和他的想法有什么相同之处?”这样学生必然用心地去听,不容易走神。第三,教师讲话不要重复。例如教师布置作业时就只要讲一遍,尽量不重复,用教师讲话不重复的好习惯去养成学生听讲专注、认真、不走神的好习惯。第四、教师要以身示范。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带头做到。教师和学生谈话,都要注视学生,认真观察他们脸上掠过的每一丝变化。即使遇到有的学生回答不着边际时,教师也要用心地听,中间不插嘴,不打断。久而久之,学生也学着教师的样子去全神贯注地倾听别人的讲话。
2.培养学生学会认真审题
低年级学生由于刚刚步入小学正规的学习生活,对一些数学题目缺乏应有的审题经验。加上年龄小,识字量少,他们常常因为不理解题意而造成做题时的答非所问。因此,对于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读题。特别是对于刚入学的孩子,在做题目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先用手指指着题目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过去,哪怕个别字不认识,也让他们跟着读。只要手到、眼到、心到,随着识字量的积累,学生就不难养成做题之前先认真读题的习惯。其次要让学生带着疑问审题,通过观察题意,让学生明确题目中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在做题之前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再次要让学生在审题中学会抓住关键字、词、句,帮助理解题意。
例如: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科书的总复习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少年宫组织两队同学参加夏令营(情境图显示两队学生人数分别为43名和47名),每队有3位老师,每辆车可坐50人。问需要几辆车,还有多少个空位置?”此题题目中的条件较多,看似较复杂。因此,在学生审题时,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让学生多读一读题目,理解题目的含义。然后,让学生分析、找出此题的重点字词,理清各数量间的关系。在对题目的初步分析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这样的两种错误:只按两队学生人数的总和来计算剩多少个空位置;按两队学生人数和一队老师人数的总和来计算剩多少个空位置。尤其是后一种方法,持这种答案的学生人数较多,纠其原因是学生对题目中的关键句“两队学生”、“每队有3位老师”没有分析透,只按字面上的“3位老师”进行计算,忽略了另一队的“3位老师”从而造成解题失误。
最后,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的顺序是否正确,还要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如在计算“52-8+40”时,由于不认真审题,粗心大意,不少学生出现下面的错误:52-8+40,先算8+40=48,再算52-48=4。
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时是非常重要的。
3.培养学生学会工整“书写”
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从一年级学生的第一次数学课堂作业开始,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整洁的书写习惯。低年级学生的数学作业,大都离不开100以内数字的书写(口算与笔算)。看似简单,但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好与不好的两份作业将会出现天壤之别。有的学生数字书写不规范、写潦草字,或偏大没写在格子里、或偏小像蚂蚁一样;有的学生没耐心,不一笔一画的写,整个字的笔划绞在一起;有的学生不注意作业整洁乱图乱改不使用橡皮,或写错数时随便用橡皮擦一下,还留有痕迹便写上新的数……所有的这些现象原来只是少数人的,但如果教师不加以制止、引导以及严格要求,学生之间的模仿力又极强,个别的现象就会变成普遍的现象,严重影响答题的正确率。
针对上述书写的一些不良习惯,教师除了在日常作业中对学生严格要求外,自身也要起示范带头作用。从黑板上的板书到作业批改,都要认认真真,一丝不苟,不能有丝毫的随便,要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榜样示范。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时,很多教师在新课中都会要求学生写竖式时要用直尺帮助划横线,但如果只是口头说说,教师自己在板书竖式时不用尺子划线。而学生日常作业中又不加以严格要求,让学生养成随手画线习惯。大部分学生在计算时一般“懒”得拿起尺子,竖式中的横线在一些学生的笔下,变成了斜线或曲线,这样的作业也就谈不上工整。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也是磨练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离不开教师的以身作则以及日常教学中的耐心指导和严格要求。只有从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严、从实、从点滴抓起,抓住小学生写字的最佳时期,反复训练,才能收到预想的效果。
二、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学习能力包括质疑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收集运用信息的能力、积极参与交流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应贯穿在教师平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于一点一滴的教学环节设计上。只有每天坚持不懈,日久天长,学生的学习才可能成为自觉的行为,从而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1.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而小学生数学质疑能力的培养又必须以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为基础。所谓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努力创设学生质疑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会提问,让数学课堂成为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平台。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还处于起步阶段。他们在生活中对一切未知的事物常常感到好奇,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他们在课堂上针对数学问题的提出却显得陌生,不知从何入手。因此,作为低年级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时,首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原始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人人心情愉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其次要采取从模仿入手的方式循循善诱,让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再次要善于发现、培养“问题意识带头人”,通过树立榜样促进群体问题意识的提升,从而培养全体学生逐步养成善于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挖掘延伸问题的良好习惯。
2.合作交流能力
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那种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静态化的弊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促进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要注重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低年级的学生,要做好合作学习的起步训练。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岁数较小,在合作小组的任务分工、合作参与等方面受到限制,因此在一开始不适合四人小组的合作学习。教师可先建立二人学习小组,让学生知道在合作中首先要明确分工,再进行合作。例如在教“统计”这一课,学生要将全班学生最喜欢的动物卡片整理时,为了训练学生整理数据信息的能力,可采用同桌二人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同桌1报:小猫,小白兔……同桌2在本子上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然后同桌交换再统计一次。最后全班交流,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教学效率。当学生对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方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操作基础之后,教师再逐步将同桌合作扩展到四人或多人的学习小组。
三、注重在活动中自主探索
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用身体去亲身经历,用心灵去感悟和体验。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智慧受到挑战,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短,分配注意的能力弱,但他们对故事、童话、谜语、游戏等非常感兴趣。在教学时若能把数学知识融入到故事等的学习情境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进入数学王国,从而领略到数学知识的乐趣。这样的教学通常就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课一开始,我便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各个环节互相衔接的需要,在这样一个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将动画片《巴巴爸爸》里的人物,以学生表演的形式巧妙地引入了课堂,寓教学于情境之中,学生模仿立即置身于情景交融的动画世界里,迅速地被教学内容所吸引,兴趣昂然地投入到了本节课的学习和思考之中。又如,我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一边动作演示一边说谜语,让学生猜一动物名称,谜底是“螃蟹”。这样引入新课,使学生兴趣浓郁,注意力非常集中。
2.在动手操作中体验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实践操作活动是多种感官协调参与的学习活动,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它对促进知识内化,启迪思维有着特殊的功能。通过动手操作训练,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知识技能,而且懂得了如何去获取知识和探索问题。
例如:我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让学生将自己准备好的小棒,一根一根地数(1-100),每数10根扎一捆;再一捆一捆地数(数10捆)。然后问学生: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6个十和9个一是多少?……学生们摆着、数着、想着、说着,教师再用计数器进行演示,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实现了有感性向理性的过渡。
好动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动手操作不但可以使他们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架起桥梁,而且符合他们好动的特点,使他们学有乐趣。
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提到“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
我院较早进行了“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实践,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也在不断探索中,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但随着现代化生产模式的不断改进和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市场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促使我们要进一步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资源,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2目前现状
根据教学计划,应电专业的校内总课时约1600,其中包括通识课近800(这也是系科要求改革的原因之一),进行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课时就十分宝贵了,而一年级在马山校区进行职业能力训练的条件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训练量非常有限,二年级是训练的重点,基本上要完成电子装配中级工的考核,三年级则进入顶岗实习,因此,我们认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的着重点是校内的二年级及校外的三年级,抓住了这两个不同的阶段,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按照“进入、融入、深入”的认知规律,是能够取得明显效果的。
3具体实践
①校内基地建设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培养学生岗位认知能力。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要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职业岗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实际上就是操作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这一般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培养出来,训练放在实验室与放在真实或相似的环境中效果肯定是不同的,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有了实验室,更应该尽力营造相似的职业环境,引入企业普遍采用的“5S管理”,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修养(SHITSUKE),因为5S管理始终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始于素质,也终于素质,在开展5S活动中,要实质性地贯彻自我管理的原则,“规范现场、挑战自我、提升素养、塑造形象”的方针要贯穿始终,尤其在我们规划新校区的校内基地建设时,必须将此模式引进。表1是电子实训基地5S规范示例。
②从战略高度培养“双师型”教师——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保证。
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校期间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实践能力,根据专业实际情况,2008年10月我们通过公开招聘方式,引进了原海鹰电子集团高级工程师黄交宏老师充实到专业教师队伍,随着专业的发展,今后还要继续加大引进力度;
原有教师以年轻教师为主,基本上是近一两年刚踏出校门的研究生,我们实施“青蓝工程”,由老教师进行传帮带,同时要求他们暑期自己联系或系里落实下企业不少于20天,以青年教师柳亚平为例,去无锡捷普电子生产线上和实习学生一起工作,既了解了生产实际,又理解了学生实习的甘苦,感觉收获很大;
锡的电子信息产业发达,高职院众多,我们经常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与同行交流。08年我系先后邀请了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郭再泉副教授,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系杨海祥副教授,无锡居里中央空调总经理李学树先生来校讲学,同时系领导带队去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无锡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学习,通过交流,明确了思路,确定了方向。
③认真抓好校外专业顶岗实习——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
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这方面,我院教务部门已有原则性的指导意见,将整个第三年分为岗位认知实习、专业顶岗实习、就业顶岗实习和在岗毕业设计四个阶段。我系对每个阶段又有明确要求,如我们对第一阶段岗位认知实习(3周)的具体要求是:联系实习单位(可学校推荐或自主选择),提供实习单位的常规信息;进行实习动员、实习分组,指定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办理相关审批手续;领取实习指导书和实习手册,初选综合能力训练项目;认真填写实习周记,结束时由实习单位鉴定盖章。
通过以上要求,在管理制度上形成统一规范,有效进行管理。
严格进行过程控制。有了制度关键还是执行情况,为此,我们进行过程的全程监控,对学生我们原则上要求一个月回校一次,由指导教师和班主任检查实习进展和状态,对指导教师我们要求每周与学生的联系不少于一次,联系的电子记录或文字稿由教研室每周进行检查,形成实习学生——指导教师——班主任——年级辅导员——学生的信息闭环系统,整个环节中的核心是实习学生,这样一来,该学生实习怎样?处于怎样的状态?进展到什么情况,可以说系里是非常清楚的,也只有在学生离开学校后还能够与之保持密切的联系,各项工作的实施才能有保证。想方设法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实施“2+1”的培养模式不是简单让学生在第三年找到一个实习单位,关键是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企业的需求有多少适应?我们专业的生命力一是看对专业岗位的适应能力,二是看在专业岗位上的可发展能力,尤其是第一条。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的实践是:尽量要求学生的实习岗位与专业一致,学校推荐的岗位自不必说,对学生自主选择单位的我们也希望与专业一致,根据我们对学生实习岗位的调查,专业对口率在90%以上;提供根据专业特点进行设计的课题4个,每个专业学生根据自己所在岗位选择2个利用业余时间完成;每个学生配备一名专业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主要针对学生在完成课题时遇到问题给予及时指导,可以通过邮件、电话等方式,同时系里基本上每一个月要求学生回校一次,由指导教师给予当面指导;更为主要的是让学生在校期间打下良好专业基础,系里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同时在业余时间安排了一些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选修课,如PHOTOSHOP、3DMAX、AUTOCAD等,使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显著增强;不仅安排学生回校,同时组织学校老师进行校外实习单位走访,以我系06级学生为例,我系老师走访了从上海到苏州到南京及本市的学生实习单位近20家。
④加强学生非认知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专业基本技能是高职学生在市场上获取工作岗位的基本生存能力,这一能力强调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是属于第一层次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够真正地在企业“留得下”。社会适应能力是指高职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中的人际交流、劳动组织能力、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等,强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社会的适应性和行为的规范性,它应包括积极的工作态度、思想道德水平、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心理素质等,社会适应能力是企业考察高职毕业生是否“用得上”的重要指标。新的就业形势要求高职学生在多样性、多变性的职业生涯中具备专业发展能力,它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专业发展能力的学生,在进入用人单位后将逐渐表现出优越性。
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认为,高职学生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和道德修养水平比专业技能更重要,特别是有较多的外企在招聘学生时把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作为最重要的因素进行考虑,道德修养水平也被用人单位认为是第二重要的因素。用人单位认为目前大部分学生在言行上存在较大差距,企业往往在培训方面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学生在追求较高报酬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等付出和多一点奉献的思考,不安心工作,跳槽频繁,不辞而别的现象越来越多。而实习单位是学校的宝贵财富,虽然我们学生也为企业创造财富,但由于总体上的人才过剩,加之高职院校众多,用哪一个学校的学生就由多种因素决定。以我系应电专业学生在无锡华润安盛公司实习为例,该公司同时录用了我院、江苏信息职院、南京信息职院三所学校的各20多名学生,一年以后,公司领导明确表态,以后只用我院学生,原因何在呢?我们认为:
①我们将职业指导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从入学起就不断进行入职教育,努力让学生尽快实现由学生到学员到员工的转变;
②学生的基础及职业能力及岗位适应性与兄弟院校学生不相上下,但关键在于他们心态平和,有从基层干起的心理准备,这和系里平时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我常跟学生讲:
原来我最担心的是我们学生没有单位要,但接触企业后得知,企业最担心的是留不住合适的人才,因此,只要你踏踏实实地干下去,一定会得到企业重用。正是学生有了平时的教育,才使得学生在经历了基层的磨练后能够脱颖而出;
③我们经常利用讲座引导学生准确定位,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要求,提高把握就业机会的能力,避免盲目追求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同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寻求就业。
④主动加强和企业的交流与沟通,我们通过带学生篮球队与企业进行友谊比赛,带学生文艺积极分子与企业搞联欢活动,有效的缩短了与企业的距离,由于相互熟悉,感情日益加深。
4结语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规格、职业素质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同,以2009届学生为例,共有5个班级188名学生,除去40多名同学继续就读扬州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专接本”外,08年5月份,我系首次开考的电子装配高级工考核51人参加,通过44人,合格率86.3%,在无锡市名列前茅。学生实习主要分布在无锡捷普电子63人,无锡强茂电子10人,无锡华润晶芯半导体公司10人,苏州大智集团41人,上海响亿电子14人等单位。实习单位给予我系学生高度评价,充分说明了我们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和校企合作,努力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办成无锡市级示范性专业。
参考文献:
[1]于贝.“对比演示实验法”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
摘要: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作为主要为电子信息产业输送人才的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高低是高职院校非常重视的问题。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新课改、新理念、新思维, 促使当今初中数学教学新方式、新模式, 力图使得学生获得新方法、新知识, 构建新思维, 逐步形成新意识、创新能力, 进而提升创新素质, 我认为这就是我们当今初中数学教学要追求的目标。在当今新一轮课程改革中, 教师教学理念和学生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改变, 将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纳入课堂中, 使合作学习成为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关键词】新课改、新理念、新思维, 促使当今初中数学教学新方式
【本页关键词】论文写作 期刊征稿 论文投稿
【正文】
新课改、新理念、新思维, 促使当今初中数学教学新方式、新模式, 力图使得学生获得新方法、新知识, 构建新思维, 逐步形成新意识、创新能力, 进而提升创新素质, 我认为这就是我们当今初中数学教学要追求的目标。在当今新一轮课程改革中, 教师教学理念和学生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改变, 将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纳入课堂中, 使合作学习成为新课程的一个亮点。本人觉得: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数学课程标准》总目标的规定:“学会与合作, 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一、数学合作的意义所谓数学合作学习, 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 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数学课堂学习任务, 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学习。这是一种社会型学习模式, 主要致力于构建一种学习群体。通常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正由于早年在美国兴起的合作学习, 因其先进的理念, 有效的形式, 出色的效果而成为当今新课标所倡导, 其意义在于: 一是采用这种方式学习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的培养。二是数学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交往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同认知技能、动作技能一样, 应该在中小学得到系统训练。“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这句话恰恰表明, 合作学习既是学习取得成功的条件, 同时其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目标。三是数学合作学习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往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个别学生接受提问或上台板演, 其余大多数学生无法直接参与活动。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则大大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不同的学生在心理现象、知识能力、思维习惯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对教师而言, 合作学习恰好能弥补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学生的教学产生的不足。老师由泛泛地关注整个班级进步到关注每个小组, 进而深入到小组中的个人, 为因材施教创造较好条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 每个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文章来源】/article/64/3184.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关键词:毕业论文;现状分析;工作思考;管理模式;质量监控
收稿日期:2006―05―12
作者简介:简国明(1958―),男,汉族,江西省樟树人,韶关学院数学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数学模型、代数图论研究。
一、成教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分析
1.文献短缺,资源利用不够
这些年来,成教学生毕业论文存在着重复前人工作的现象,学生没有掌握好当前科学研究状况,对一些新的思想、观点、方法、理论缺乏了解,事例没有理论支撑,观点、方法陈旧。这主要是我们的成人教育本科生大多是县、镇中学在职教师,信息量少,图书资料缺乏,到校本部查找文献资料又怕麻烦,网络资源也没有很好利用,再者成教生又没有开设文献检索课,查新自然不够。
2.学生写作基本功较差,选题盲目,格式不规范
由于前些年来,各高校没有重视成教生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的训练,更没有开设论文写作课。在中学时代或工作中成教生仅练习了小型论文(一千字左右),现在要完成五千字以上的本科毕业论文,实非易事。又没有课程论文或学年论文,平时疏于练笔,他们在立意、选题、选材、构思、创新、论证、推理等方面比较欠缺,以至于专升本函授生把毕业论文写成工作总结或教学总结,例子堆积。论文立意不明,观点不清,没有理论上的深化。论文选题盲目或选题陈旧,题目要么选得过大、要么选得过难,而标题又取得太大或太长。由于成教生缺乏系统的科研训练,因此写作的基本规则和方法存在一些问题,格式不规范,观点不鲜明,重点不突出,缺少逻辑性。
3. 时间投入较少,抄袭现象时有发生
时间投入较少,论文写作基本功差,毕业前临阵磨枪,勉强成文,其质量就可想而知了。虽然规定了引用他人文献不要超过全文的15%并要求注明出处(参考文献),但毕业论文抄袭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利用现代信息手段,进行电脑上网,对网络论文进行复制、粘贴,拼凑成文,占为己有。指导教师明明知道学生写不出那样前沿的毕业论文,但苦于无任何证据,也只能望文兴叹。这有社会的原因,也有成教生自身的问题。
4.老师指导到位情况不好,评审也存在一些问题
指导教师到位情况不好,在论文选题、研究、撰写等方面没有认真指导和把关,学生论文质量得不到保证;评语比较空虚,写不出其个性特点;一些论文质量较差,但评价却很高、成绩甚至给优秀。评审老师顾及指导教师的面子,评语不好写得太差,或者没有认真评阅,参照指导教师的意见和评分,就给出其评语和成绩。对于一些不符合基本要求却准于答辩,答辩又轻易让其过关。这有指导的学生多、教师工作量大的原因,也有近年来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
二、加强和改进成教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思考
1.提高思想认识,规范毕业论文的管理,落实毕业论文责任和任务
(1)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性。毕业论文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学习科研、设计方法,培养科研、设计能力的主要方式,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科学创新的主要途径,它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文献检索能力、设计并推理及计算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任务,同时也是对学生几年来学习成果、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检验。我们一定要使学生和教师提高对毕业论文工作的思想认识,使其认识到毕业论文是一门必修课,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是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只有毕业论文通过才有可能获得本科毕业证,同时在自己工作中,晋级、评职称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看其情况。因此学生和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认真负责地搞好毕业论文工作。
(2)制订好毕业论文工作计划,落实毕业论文任务。根据毕业论文工作具有写作时间长、人员多、涉及面广、分散等特点,为了完成好每届的毕业论文工作,系里都应制定详细的函授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包括毕业论文的选题及开题研究、论文的指导与撰写、论文的要求及格式、论文的答辩及评审、论文的工作时间安排等。严格规定好毕业论文的写作程序,对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报告)、研究、完成初稿、修改定稿、打印、答辩、评审等程序作出详细的规定。除此之外,还应该设计各种表格,如研究题表、选题表、评审表、答辩记录表等以及答辩程序和评分标准等。
为搞好毕业论文工作,我们一般在第5学期布置毕业论文工作。每位同学的毕业论文都确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由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并明确指导教师的责任。通过写作者与指导者的双向选择,由系里平衡地确定出每位同学的论文选题及指导老师,指导老师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开题报告,并填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2.搞好毕业论文专题讲座,强化毕业论文指导,使毕业论文研究科学化
(1)开设毕业论文专题讲座,搞好毕业论文集体指导。为了使本科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完成,对于没有开设“毕业论文”课的专业,应开设毕业论文专题讲座,专题讲座的内容应包括: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步骤、毕业论文的选题与研究、论文的撰写与格式要求以及一些研究课题介绍等,同时给学生介绍网络资源特别是校园网的文献资源的查找,包括各种中文期刊数据库。通过毕业论文的专题讲座(包括网络文献资源的介绍),使我们的函授生得到系统的科研方法培训,以达到集体指导的效果。要指导好学生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根据数学类本科函授生的特点以及我们几年来的经验,本科毕业论文主要是综述性研究、数学教育研究、数学应用性研究和计算机应用研究,数学类毕业论文题目可涉及初等数学、函数论、微分方程、代数学、几何学、组合论、图论、数学史、数学美学、数学建模、计算机应用、数学学习与数学教学等研究领域。
(2)加强教师自身素质建设,搞好毕业论文指导,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要有好的毕业论文就要有好的指导教师,这就对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函授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不断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和科研经历,积极申报科研项目。严谨治学,以自己的认真的科学精神去影响学生,做科学研究的典范。
学生应主动与指导教师联系,得到教师指导,选题要与指导教师商量、讨论,写出提纲给指导教师审阅。指导教师要督促检查学生毕业论文进展情况,对不同基础、不同成绩的学生分2-3个类别提出不同的论文写作要求,要在文献检索、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研究方法及步骤、撰写技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教师要把好选题关。选题的基本要求一般可为:紧密结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专业特点;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减少假拟题目;体现科技发展水平,力求题目新颖;兼顾学生综合应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全面提高。
要加强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指导教师指导落实到位、学生毕业论文工作扎实,不断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3.建立毕业论文评分标准和质量监控措施,努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1)制订好毕业论文评分标准,使毕业论文评价科学化。搞好毕业论文工作必须制订好毕业论文评分标准,它是实现毕业论文评价严格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评分标准应从论文的创新性、科学性、规范性、应用性和难易程度、工作量等方面来衡量,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来划分,并用百分制来评定学生毕业论文成绩。按平时成绩、审阅成绩、评阅成绩、答辩成绩各占一定比例计算出该同学毕业论文成绩,如平时成绩占20%、审阅成绩占30%、评阅成绩占20%、答辩成绩占30%。平时成绩包括学员的学习态度、文献资料阅读与文献综述能力等;审阅成绩和评阅成绩包括毕业论文的选题性质、难度、分量,论证能力,创新能力与学术水平,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文字表达与撰写规范等。
(2)抓好毕业论文选题和期中检查,形成过程监控措施。为使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完成,应抓好毕业论文选题和期中检查,形成毕业论文的监控措施。指导教师对所指导的学员要全程跟踪,悉心指导并对各个环节认真把关。建立好毕业论文的系、教研室、指导教师的三级监控体系,如毕业论文选题由指导教师、分管系领导把关,论文期中检查由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负责,论文的形式审查由教学秘书负责,论文的评审由系答辩委员会、评审委员会负责把关。
(3)搞好毕业论文答辩和评审,把好毕业论文质量关。毕业论文答辩与评审是把好毕业论文质量关的重要环节。系要成立毕业论文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由系领导、教授、资深副教授、博士组成;再分学科或研究方向组成若干个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每个答辩委员会(或小组)一般由5人左右组成(非指导教师),其中设主席(或组长)一名,秘书一名,主席(或组长)应是系毕业论文评审委员会成员。
规定好毕业论文答辩程序,比如答辩程序可为:1)主席(或组长)主持,介绍有关情况;2)答辩同学宣读(介绍)论文,10―15分钟时间;3)提问:分固定提问(3个左右的问题)与自由提问进行;4)回答问题(允许20分钟考虑后回答);5)宣布答辩结果(评价、成绩等)。
同学毕业论文完成后并填写毕业论文评审书交指导老师审阅,指导老师给出审阅意见及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审阅成绩)后交系办;系里按每篇论文的研究方向送交一位教师评阅,评阅教师给出评阅意见及评阅成绩;系里审查毕业论文的答辩资格后,再分学科进行答辩,答辩后答辩组专家给出答辩评语和答辩成绩。为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审阅、评阅、答辩、评审等各环节要严格把关,并实行指导教师回避制,这有利于保证毕业论文评审的公正性,避免指导教师代答、辩解的现象,以及一些不必要争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超英,徐凤信.毕业论文撰写中指导教师的作用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3, (1)107-108.
〔2〕 牛凤杰.函授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3, (6) 61-62.
〔3〕 陈友华.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 (7) 3-4.
〔4〕 晋民杰,马海庆.毕业设计提高成教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研究与实践〔J〕.争鸣与探究,2005, (1) 93-94.
一.坚持理论学习,认真撰写论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本“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认真学习了“教学论新编”,“成功教育理论”。“数学教学论”等教学理论,学习学科刊物,了解教研改信息,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几年来,数学教研组每年都有论文获奖。每年都有论文在刊物上发表。其中,赵立新老师的论文曾获市论文评比三等奖,且在北京成人教育刊物上发表。闫秀芹老师的论文“导言设计刍议”获区成教系统一等奖,且在北京成人教育刊物上发表。在成教系统教学经验交流会上,闫老师的文章“让学生在数学课上体验成功”在大会上进行交流。
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
我组老师积极参加市区,校各级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不光是校内、区内的教研活动.每年还有-4次参加市数学研讨论及教材,教法辅导.还曾几次到怀柔、密云等兄弟校参加教学研究活动。
我们每学期初教研活动有计划,学期末教研活动有总结。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且把这个活动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每学期开展单元说课。也就是说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说教材的前后联系,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说本单元学生应掌握的解题规律、方法、技巧。每学期开展听评课。我组教师十分重视听评课活动,听课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听课后认真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成教系统组织的公开课,观摩课每年都有数学老师参加,且赵立新。闫秀芹二位教师的公开课得到高度评价。
三、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针对我校学生数学基础差,对学习数学缺乏自信的特点,我们尝试用“导言设计”,“自制教具”。“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兴趣,激励学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