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稽核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票据稽核 促进 资金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3-109-02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到医院看病或做健康检查的居民越来越多,票据使用越来越频繁。任何一家“三甲”医院,其收费票据数量之多,可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它是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做好收费票据的稽核及其资金安全管理是财务管理一个重要环节。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28条规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财政票据、发票等各类票据的申领、启用、核销、销毁均应履行规定手续。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设置票据专管员,建立票据台账,做好票据的保管和序时登记工作。票据应当按照顺序号使用,不得拆本使用,做好废旧票据管理。负责保管票据的人员要配置单独的保险柜等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1}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医院对收费票据管理意识不强,操作随意性大,往往使得许多收费票据开具时间和缴款时间不一致,缴存款时间远远滞后于开票时间,这样就增加了个人挪用公款行为发生,进而不利于医院对资金运营正确评估和医院经济健康发展。笔者通过多年工作实践经验,将医院收费票据稽核及其资金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列示出来,并进行具体分析,提出解决办法。
一、医院收费票据稽核及其资金安全存在缺陷和不足
1.过份依赖信息化系统,造成票据稽核岗位形同虚设。由于办公自动化普及,几乎所有“三甲”医院都形成一套完整的电脑网络收费系统,票据稽核员认为:“电脑”比“人脑”更为准确。因此,对每天回收的票据再进行一次复核、统计变成“多此一举”,所以对收费员上缴的票据只是例行公事地盖章认可并核销,没有进一步进行详细稽核。
2.缺乏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和风险防范意识。有的单位没有建立健全的票据稽核管理制度和明晰的稽核流程,会计人员对各自岗位职责和工作范围理解不一,缺乏明确的岗位责任,工作范围分不清,造成随意性大,风险防范意识缺乏。
3.会计部门监督不到位,约束力差。财务部门对收费票据进行会计核算时,对记账凭证原始资料的处理时,通常只起到“核算”作用,只对收费员每日缴纳的银行缴款单与现金日报表进行核对,如果有银行缴款单金额与现金日报表数据不相符,只对差额部份进行简单的挂账处理,日后没有进一步追踪、分析、核销,形成了“见子打子”记账模式,约束力差,导致收费员延期解款而形成大量资金“游离”账外,给医院资金安全管理带来隐患。
4.编制有限,人员紧张,岗位安排不合理。医院属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受政府部门管制。由于编制有限,人员紧张,岗位安排不合理,常常一人多岗现象。由于兼职过多,精力受限,工作监督不到位,对票据的购、领、用、核、销未按规定建立完整的台账。如:票据管理员只负责对票据的发放和缴销登记,对上缴的收费票据是否连号、应缴存现金与收入日报表是否相符,缴存款是否及时等没有进行审核,久而久之,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做出违法违纪行为。
二、针对收费票据稽核过程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执行横向、纵向牵制制度相结合的管理方案,编制完整的票据稽核控制制度。“对医院票据管理不仅要加强财务、审计部门内部复核监督,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还需要有内部群体遵纪守法、外部有效监督、执法的良好环境,方能有效地杜绝利用票据舞弊的现象。”{2}所以,编制完整的票据稽核制度和流程,使会计人员按照所规定的流程进行审核,保证审核质量不走样。另外,由财务部门安排票据稽核员对收费票据按流程由上到下按“天”进行日常监督审核管理,再由内部审计部门对财务部门开展的监管工作行为是否到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四只眼睛”办事,双管齐下,杜绝利用票据舞弊的现象。
2.执行定期轮岗制度,禁止“终身制”现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一个人在某个岗位工作太久就容易洞查出该岗位所暴露出来的缺陷,容易犯错或犯错不易被察觉,财务部门应按月、季、年等不同时间对票据稽核和资金管理人员进行定期轮换。某医院外勤出纳因负责收缴收费现金长达8年之久,其利用延期缴款方式挪用医院公款达200多万元。因此,加强关键岗位工作人员轮岗制度,对其进行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杜绝违纪违规现象发生。
3.编制详细的银行收款业务登记簿,制定严格的“锁箱”排班制度。从笔者所在的医院多年缴款流程看,一般是由银行指定的保安公司、医院保安到收费处进行上门收款。为保证现金收款安全性,财务部门要制定好收费流程,并把“锁箱”作为正常排班制度进行排班,设计好银行收款业务登记簿,该表内容应该包括“现金缴款单张数”、“缴款金额”、“缴款人签名”、“监缴人签名”、“缴款时间”等内容,收费员缴款时要逐项登记,由当班负责人进行监督,并双方签字认可后锁箱,每日下午5点由当班负责人将钱箱交保安公司送缴银行。银行收款业务登记簿以月为单位装订成册,送财务部门存档,便于日后审核以及缴款时间追踪备查。
4.编制严格退费流程和票据作废制度,防止舞弊风险。财务部门应编制缜密的退费流程,而且环环相扣。即收费员对手续完备、姓名、项目、金额相符的票据进行退费,经收费处负责人、领款人在退款票据上签字(章)才能办理退费。收费员要将当天的退款单据与作废票据核对后与收费留存联一并装订,及时将收费日报表上报,做到日清日结,财务部门的稽核会计要逐日、逐笔审核退费及其相关检查、治疗单据,相关科室要密切配合协作,对收费、退费情况进行监督,严格保管好科室检查治疗单,加强管理,堵塞漏洞。对未收到款的票据作废,将检查或治疗申请单或处方留作附件证明,由收费员、收费处负责人签字,注明原因,以示负责。
5.建立“持续性稽核”制度,有效规避延期存款造成风险。“‘持续性稽核’源于美国贝尔实验室研究计划的技术概念。当企业的经营活动愈趋复杂而标准化,熟悉这些流程的员工就有发现能有效‘规避’控制的方法,并将其方法隐匿于这些复杂、自动化、标准化流程中。”{3}管理者和内部稽核员要将掩盖于标准化流程下的经营风险一一浮现出来,并提出解决方案,必须有新的稽核思维,持续性管理风险意识。根据现金管理“日清月结”原则,编制好按日、周、月持续性稽核的周期。由票据稽核员对收费员票据按“天”对其所上缴的收费票据是否连号、应缴存现金与收入日报表是否相符,缴存款是否及时等进行审核;会计人员按“周”、“月”对“往来账”有余额的收费员明细科目进行梳理,养成记完账“回头看”的习惯,督促收费员尽快把应缴款项与现金报表之间差额缴存单位基本账户,及时平账,杜绝资金长期被个人占有或挪作他用。
票据稽核及其资金安全管理作为财务管理一个重要环节,其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医院财务管理效率。随着医院业务发展和技术不断创新,对票据的管理日益多样化、复杂化。“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只有在管理中不断创新,改变思维模式,对出现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不断推进医院收费票据管理,才能保障医疗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注释:
{1}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
{2}刘焕方.加强医院票据审计,建立健全监管机制.中国卫生经济,2005.6
{3}周济群.谈持续性稽核的新实务思维.中国内部审计,2013.10
针对实际,研究制定“一二三四五”总体工作思路,即:提出了“创新方式、加强力度、扩大范围、保证效果”的稽核工作理念;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推行对稽核直接对象、业务管理部门、稽核人员的三重严格问责;构建“监事会稽核审计部稽核大队稽核人员”的四级责任控制网络;建立一线员工的自我监督、分社主任的实时监督、信用社主任的直接监督、业务科室的职能监督、稽核审计部门的再监督的五级监督防范体系。
二、完善稽核工作制度
先后制定并下发了《稽核项目质量管理办法》、《稽核现场检查办法》、《稽核人员道德准则》、《稽核员后续教育办法》、《内部稽核章程》、《稽核员目标考核办法》、《稽核员人盯社管理模式》、《工作人员行为失范监察制度》、《干部职工廉政诫勉谈话制度》、《xx年稽核人员目标考核办法》等10余个规范性制度文件,有力推进了稽核工作制度化、稽核操作流程化进程。
三、创新稽核手段
一是建立了稽核承诺制。每次开展稽核工作,被稽核单位均要对稽核事项作出书面承诺,明确双方职责,维护稽核的严肃性。全年收到书面承诺书378份。二是建立稽核整改回复制。做到查处与整改并重,对稽核检查发现的问题要求在10个工作日内提交整改报告,有效地控制了违规问题“前清后欠”,屡查屡犯的现象。全年收到稽核整改报告96份。三是建立管理建议书发送制度。对稽核发现的重大问题,以监事会名义向职能部门发送管理建议书24份,进行风险提示,提高了管理的针对性和管理效能。四是建立稽核工作例会制度。将每月第一周星期二定为稽核工作例会日,以此为平台,定期听取稽核人员工作汇报,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建议。并在每月主任工作会上通报稽核未整改事项,要求主任当场作出口头说明。全年召开稽核例会12次。四是规范稽核处罚程序。为使稽核人员充分履行查处职责,全面反映暴露问题,将稽核人员发现的问题提交工作例会进行研究,采用统一处罚尺度,以“稽察通报”形式将处理结果向全辖通报。全年共编发“稽察通报”12期五是规范稽核载体。为提高稽核人员工作效率,为每名稽核人员配备电脑笔记本,统一制作并使用规范化的稽核工作底稿、取证记录、资料调阅清单、稽核处罚通知书、发现问题移交书、稽核整改通知书等,达到了稽核工作文本的格式化、规范化、标准化。六是创办“信合稽察简报”。该简报全年编发12期,设置了稽核工作动态、稽核工作探索、稽核工作专题报道、业务辅导、稽(!)核风险提示等栏目,针对业务风险点进行了剖析、规范、引导和提示,丰富了员工的业务知识,有效地规范了操作行为。并以公文方式发表金融信息9篇、金融调研3篇,被多家媒体采用。
四、设计业务操作监管流程
为尽量减少业务操作风险发生,在3月组织编写了“农村信用社业务规范化操作监管流程”一书,并印发到每位员工手中。该书编印后,得到四川省联社高度评价和肯定,在该书基础上,经省联社完善改编后的《四川省农村信用社业务流程合规操作手册》一书已正式出版,并在全省农村信用社推广实施,成为指导全省农村信用社业务规范化操作的范本。
日前,记者在泗县县委书记许广斌的推荐下,专访了泗县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卓士升。卓士升思维敏捷,成熟稳健,其求真务实,开拓超前的工作作风深受县委书记许广斌的好评。
构造高效快捷新服务
卓士升告诉记者,近年来,泗县联社全力提升柜面人员服务水平,统一基层网点门面装潢和柜台设置,城区网点进行了“亮化”。通过联网业务和“卡”业务的开展,柜面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得到提高,特别是大学生“新鲜血液”的注入,窗口服务面貌一新。
实现信贷服务个性化。一是加强小额信贷管理,优化信贷结构,使小额农户信用贷款真正用到农户手中。二是开办了最高额抵押贷款、汽车按揭贷款、社团贷款、“情注人梯”贷款、公务员保证贷款,对不同层次的客户实施个性化服务。三是发放小企业贷款。在瞄准现代信贷市场后,转变经营理念,适时发放小企业贷款,受到一片赞誉。2007年贷款净增16396万元,其中小企业贷款110户6583万元,新增抵押占比63.75%。四是继续实施“五大工程”。即农民致富信贷支持工程、全民创业信贷支持工程、中小企业信贷促进工程、农业产业化信贷促进工程、农村市场建设信贷支持工程。去年,联社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三年大变样,五年再造一个新泗县”的发展大局,调整信贷结构,不断拓宽信贷支农“外延”,树立“大农业”理念。
合行组建取得实效。一是完成了增资扩股计划,完成股本总额2574万元,其中投资股1553万元,占60.33%。二是不良贷款实现“双降”,不良贷款占比控制为14.86%,比年初下降17.13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控制为13047万元,比年初净降9796万元。三是弥补净资产缺口7119万元,净资产达2443万元,拨备额和拨备覆盖率逐步提高。
打造廉洁高效新队伍
泗县信用联社的工作水平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是因为其背后有一支高效率的金融队伍。
加强班子建设。通过采取主任述职、民主测评、职工座谈、业绩评定等方式,对各信用社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考核测评。本着干部队伍“四化”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先后提升2名基层社主任、3名内勤主任,交流7名社主任、9名内勤主任,开展岗位轮换64人。
提升业务素质。首先,有针对性的举办培训班和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对职工进行培训,2007年共办培训班12期,岗位培训面达到100%。同时,优化人员结构。去年分两次面向社会公开竟聘大学生员工42名,全部补充到一线服务网点。目前,全辖员工平均年龄下降6.3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提高28%。其次,整合网点设置。去年撤并8家低效网点,升格2家分支机构,对5家分社实施了扁平化管理,体现了资源共享。
构建长效管现新机制
翻开卷帙浩繁的联社典籍,章章彰显出一流管理水平。
近年来,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会计管理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新技术、新手段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会计管理工作中,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在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正在加速推进会计稽核的系统建设,各行会计稽核作业基本实现了向稽核作业电子化和处理集约化的转变,业务操作已由传统的手工操作转为计算机操作,并且实现了会计稽核的流程控制和风险预警,使稽核作业效率大大增加,风险管理效果明显。会计稽核系统的实施更有利于上级会计管理机构借助稽核系统以统一的稽核标准实施集中监督,增强监督力度,客观反映了违规操作、有章不循的情况,有效提高风险揭示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对违规违章操作发挥了严格控制的作用。同时,风险点的有效揭示,也为管理部门、业务部门加强管理、调整制度、优化系统提供了意见和建议。因此,计算机条件下的会计稽核在促进商业银行会计工作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稽核一直是以基层机构现场稽核和事后非现场稽核为主,以审查凭证、账表、抽查流水账为主要稽核方式,依靠稽核人员的经验进行识别、判断,手工操作痕迹浓厚,缺乏现代化、高效率的稽核手段,已不能适应现代商业银行全面风险控制的会计管理要求。计算机自动稽核,后台人工集中稽核等新的稽核方式的出现,已经成为未来商业银行提高效率,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新旧观念和作业模式的更新过渡,商业银行会计稽核工作出现了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计算机条件下会计稽核工作出现的新情况
(一)综合型高素质稽核人员缺乏,稽核人员业务总体水平较低,人员缺口较大
会计稽核模式的改变,使会计稽核作业集中到后台的稽核中心统一处理,稽核业务范围变大,稽核中心所在地区具备银行柜面业务经验的高素质稽核人员的数量不能满足后台集中稽核的要求,达到专业稽核水平的人员配备明显不足。另一方面,部分由前台会计人员转变的稽核人员,由于其在业务处理层面或工作范围的限制,较多的稽核人员往往只偏重一方面的业务(如对公、对私),综合素质不高,在后台大稽核的模式下,对各类综合性前台业务的稽核作业容易形成稽核空白点。同时,会计稽核系统需要计算机数据挖掘的技术支持和运用,要不断优化业务关键风险点预警模型和风险业务过滤规则,因此,稽核中心特别缺乏兼具计算机和会计业务知识的跨专业人才,而这方面往往是各商业银行的人才空当。
(二)会计稽核作业方式落后,稽核处理效率低下,关键风险难以揭示
计算机会计稽核降低了人工稽核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整体的稽核效率,但由于集中稽核,部分系统无法自动处理,需人工稽核的工作量还是较大。而传统的稽核作业采取交易机构或核算机构为单位的平面稽核方式,尚不能依据稽核事项风险程度或业务条线进行分类的纵向专业稽核,不同业务能力的稽核人员稽核相同的业务,缺乏专业化分工。在这种稽核业务综合性、复杂性很强的集中作业模式下,原有的平面稽核方式对会计稽核、稽核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很高,每个稽核员需要掌握和熟悉信用卡、储蓄到信贷业务各经营政策制度,工作难度很大。因稽核人员不熟悉业务而查阅相关的制度文件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甚至可能因忙于应付工作量,忽视对表面现象深层次的分析。所以,这种基于分散机构的平面稽核方式的稽核作业效率非常低下,稽核员只忙于完成每天稽核作业量指标,容易忽视对稽核事项的深度、细致分析,更多地停留在纠错层面。
(三)稽核作业标准不够精细化,稽核结果缺乏评价监督
尽管各商业银行会计稽核业务的主要稽核内容已经统一,但稽核作业的稽核步骤、审核要点、判断尺度、整改要求等仍需要进一步明确与统一。稽核人员大多凭借经验和能力,识别和判断稽核事项,操作判断尺度不一,且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容易出现遗漏、疏忽,影响了稽核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标准缺乏精细化也造成对稽核人员的作业质量无法进行合理评价监督,不利于稽核责任的认定。再一方面,标准缺乏精细化增加了稽核人员岗位轮换的适应时间和工作难度,增加了稽核中心支付培训的成本。
(四)业务数据挖掘不够,稽核风险预警模型管理需要加强
首先,我国商业银行在基于数据挖掘的会计稽核系统风险预警方面仍处于原始的数据处理阶段,部分预警模型设置条件单一,易产生海量信息,并不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或者筛选条件过高,条件组合不合理,漏掉真正的风险事件。其次,预警模型设置风险覆盖面较窄,尚局限在账务性业务,且没有将各项业务前后关联,缺乏对业务事项的整体监督。第三,部分业务信息缺乏趋势分析,对发现的问题在一段时间内的频率、方向和周期性等缺乏规律的研究,影响了稽核系统的风险发现能力。
(五)稽核信息管理和督改方式单一,与其他业务条线部门缺乏足够的联动
目前,稽核问题不论风险高低一律直发营业机构整改,大量的预警信息交由网点核查、回复。这种管理方式一方面缺乏对问题的归类、总结,营业网点更多地就事论事改正错误,不能自觉地、系统地、整体地认识问题,屡查屡犯、屡犯屡查的怪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另一方面,对条线上发现的管理问题,甚至是系统、制度本身的缺陷,条线主管部门并没有得到足够的信息,缺乏对问题的全面认识和了解,从而表现出部门间业务联动力不足。
(六)系统的分析和管理决策支持功能不足,风险分析深度不够,重点不突出
会计稽核系统在会计管理中具有重要的管理决策作用,让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不同司职的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了解业务运行的状况,跟踪业务发展的动态,发现问题的存在,分析问题的成因,做出相应的决策。目前,稽核工作重点更多地集中在稽核作业,偏重于对稽核问题的简单反映,面面俱到,但对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基本动因、隐含的风险点、风险源缺乏深度分析,重点不突出,缺乏针对性的风险防控建议,风险揭示能力有待提升。
转贴于
以上问题的存在不仅限制了商业银行会计业务的正常发展,而且使会计工作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加强稽核工作,强化稽核监督,提高稽核作业效率,以更好地完善和规范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和各项业务操作,提高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水平。
二、新条件下会计稽核工作的对策
(一)培养高素质稽核人才,整合稽核队伍
l.通过不同形式提高稽核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采取实地跟班学习方式,派驻稽核人员到基层网点强化学习综合业务系统各项业务操作规程,提高综合业务系统业务水平;二是组织各种专项检查,抽调稽核人员采取实地检查,提高稽核人员实际工作能力和检查水平;三是聘请专业老师传授系统的稽核审计专业理论,以切实提高稽核人员的专业知识;四是加强金融法律法规知识和业务技能学习,提高稽核人员依法监督和发现、处理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稽核工作的需要。
2.整合稽核各方面专业人才,组建稽核风险分析专家团队。整合稽核人才就是通过了解稽核人员情况,了解每位稽核员特点,将掌握某一方面业务专业知识,或有丰富前台经验的稽核人员合理搭配,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组成一个专家团队,避免出现稽核空白点。专家团队可以按业务条线、跨层级的研究分析和优化调险预警模型、参数,分析一定时期内操作风险的特点、趋势,指导稽核作业,最终达到汇聚稽核专家、业务人员的经验和智慧,调整、完善作业流程,持续跟综、优化风险预警模型,不断提升风险揭示能力的目的。
(二)推行稽核分类作业,提高稽核作业效率
改变现有平面稽核的作业方式,将稽核任务管理从按网点分配的单维方式向按业务条线、交易内容、风险等级等因素分配的多维方式转变,将稽核任务按内容、按复杂程度划分为多类,实施分类作业。不同业务能力的人员承担不同内容等级的业务。比如:
一般稽核事务,由普通的稽核人员承担,主要是审核业务处理较为复杂,风险程度一般,需要凭借一定的专业知识、经验和动态信息资料分析判断的内容。
高级稽核事务,由经验丰富的稽核专家承担,主要是核对交易的关联程度和风险程度都较高,业务操作复杂,不易通过人工直接审核的业务或交易事项。
为降低稽核岗位对人员的要求,对于划分出的一般规范性稽核甚至可考虑将按照稽核要素拆分动作,每个人仅负责一种业务的单个要素稽核,多人流水作业,组合成一项业务的完整稽核,以达到降低稽核难度和作业成本,提高稽核效率的目的。
(三)建立分类稽核标准和稽核质量检查机制,提高稽核质量
通过结合各项业务的制度规定,制定标准化的稽核作业手册,明确稽核基本步骤、基本审核要点、审核标准、稽核方式、风险分析、整改要求等内容,减少稽核作业的人为差异,提升整体稽核质量。
当稽核标准建立完善后,我们应以稽核标准为依托,建立稽核质量监督检查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比如:按照一定量的稽核人员合理设立专门的质量检查岗位,配备质量监督人员,按照稽核作业标准的完成情况,逐项对稽核人员的作业状况进行质量检验与评价。
(四)运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完善稽核风险模型
在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业务管理中,数据挖掘的应用还是一个空白,远不及在市场营销和信用评级中的应用。我们应组织专家团队,充分研究并运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借鉴信用管理风险模型的成功经验,通过有效充分的数据挖掘,将前台会计业务信息作不同角度的分析,对交易记录和前台柜员行为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明确柜员的操作倾向与交易差错趋势,预测柜员的风险性与差错性,以预测其未来行为表现。例如:将某机构未来一个月内发生差错的概率、违规涉及金额的大小进行统计,与该机构人员配置、内部管理水平、培训水平等关键风险要素比对,找出关联事件,以此作为对会计内控的辅助手段,帮助业务管理人员制定符合银行经营宗旨的管理策略,以较高的精度有效地控制风险、挖掘不足,实现经营管理的高效益。
(五)建立风险提示制度,实行稽核问题的分类管理
在提升稽核作业效率,有效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最大化降低因稽核结果对前台人员工作的影响,稽核中心可以根据问题性质、产生原因、风险程度,稽核发现问题划分为一般规范类、风险差错类两大类问题,两类问题采取不同的信息、督促整改和风险提示的方式。比如:对因操作人员技能水平或责任心等原因造成的一些规范性差错,一般不会造成风险或引发案件的一般规范类问题,可以按网点、性质归类整理,按月定期通报,以揭示产生原因,提示管理与整改要求。对于交易事项或操作行为与规章制度存在较大差异的差错,或重大风险案件等风险差错类问题,由稽核中心实时,立即跟踪整改。
(六)强化稽核分析,促进发现问题有效整改
稽核人员应加强稽核信息、典型案例的风险分析,促进有效整改。根据不同的决策需求,稽核信息风险分析报告应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方式的,内容上可以是反映业务网点的总体,或是反映各种产品、各个时期或各个风险程度的局部情况;可以是反映现状,或是预测未来。定期分析侧重于全面分析、趋势分析;不定期分析注重专题分析,突出及时性,对一类业务或一个典型案例进行深度剖析。值得注意的是,要实现稽核成果的长期有效利用,有必要建立稽核问题方法库、知识库、专家库。将各类稽核信息风险分析报告归类整理,纳入稽核信息库统一管理,确保日后业务发展有借鉴依据。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建立
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内部控制对企业而言变得越来越重要,加强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当前企业经营管理的工作重点。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及必要性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两大类。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例如,企业单位的内部人事管理、技术管理等,就属于内部管理控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例如,由无权经管现金和签发支票的第三者每月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就是一种内部会计控制,通过这种控制,可提高现金交易的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企业单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目的在于:保证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经济核算(包括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推动与考核企业单位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电算化已经普及,但计算机信息失控、破坏情况日趋严重,从而造成责任不明、相互推卸等问题,其关键在于计算机核算软件存在着密码缺乏牵制性,常用的密码设置方法已不适应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发展,所以财务管理电算化应提高会计信息的保密程度,避免信息泄漏及对实体信息破坏。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企业存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合理,但是企业内部往往缺少约束机制,没有专人去考核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企业的内部员工的素质不高,不能满足内部控制制度发展的要求,或者是领导的不重视,同样也难以使内部控制制度发挥作用。职责分工不明确,审批制度不严格,银行对帐不及时,销售业务管理不健全,采购付款业务管理不严。会计、出纳没有分离,印章没有分开保管,收款与开票没有分离,企业付出货币资金没有严格按照申请、审批、复核、支付程序办理,银行对账单与银行存款帐没有定期核对调节,没有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不能及时足额收回款项,没有实行岗位分工控制,由一人或同一部门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全过程。
三、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1.明确规定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的职责分工。企业要健全和强化内部组织机构,是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计划、指挥和控制的组织基础,其核心是合理的职责分工。如汇出一笔采购货款,规定要由采购经办人填写请款单,供应部门负责人审查请款数额、内容及收款单位是否符合合同和计划,会计员审核请款单的内容并核对采购预算后编制付款凭证,最后由出纳员凭手续完整的付款凭证办理汇款结算。采购汇款的报账业务,要经过采购经办人填写报账单,货物提运人员提货,仓库保管员验收数量,检查员验收质量,以及会计员审核发票、账单及验收凭证,编制转账凭证报销。
2.明确资产记录与保管。规定管钱、管物、管账人员的相互制约关系,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出纳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银行票据的签发印鉴,必须有两人分别掌管;向银行提取较大数额现金时,必须由两个以上人员,对领款、点验安全入库的全过程共同负责;仓库材料明细设专人稽核或另设记账员记账;管钱、管物、管账人员因故离开工作岗位或调动工作时,要由主管领导指定专人代替或接替,并监督办理必要的交接手续或正式移交清单。
3.保证会计记录完整、保证资产完整。对各种账簿记录,要求账证的一致或保持一定统驭关系的规定;还有会计核算中规定的双线核对、余额明细核对、各种报表相关数字核对,以及由此而规定的内部稽核制度等。物资保管员对每项物资进行收付后,要实行永续盘存办法核对库存账实,财产物资的局部清查和全面清查,保证账卡物相符,及时处理发生的差错。现金出纳员每日下班前要结账清点库存现金,遇有差错要及时报告,会计主管人员还有经常检查出纳员工作,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库存现金及金库管理情况。
4.明确规定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操作权限和控制方法。(1)计算机代替手工填制记账凭证比手工制作的凭证更容易、更规范、效率更高。但是难以给查账和审计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可先由计算机填制输出记账凭证,然后由有关经办人确认后签名或盖章,无签名或盖章的视作无效凭证,不得进行账务处理。设置主辅操作员进行两次输入,仅仅是为了防止数据输入时错误。直接由主办会计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操作计算机制作记账凭证,并将数据存入一个临时数据库中,以便调出修改。同时应对输出的记账凭证确认后签名或盖章,然后交稽核员稽核。对于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稽核员交出纳进行收、付款,并操作计算机将主办会计存入临时库存中的凭证数据转入正式数据存中,以便进行账务处理。(2)电算化可以大大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工作的水平。但不能以此代替原手工会计处理中已建立起来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同时,还应加强对电算化系统的管理。要明确系统管理人员、维护人员不得兼任出纳、会计工作,任何人不得利用工具软件直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程序设计人员还应对数据库采用加密技术,严格按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要求配置人员,健全数据输入、修改、审核的内部控制制度。(3)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内部控制,主要是对存取权限进行控制。设多级安全保密措施,系统密匙的源代码和目的代码,应置于严格保密之下,从计算机系统处理方面对信息提供保护,通过用户密码口令的检查,来识别操作者的权限。操作权限的分配,应由财务负责人统一专管,以达到相互控制的目的,明确各自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徐晶,池国华.企业内部控制实施中的问题分析,财会学习,2010 (9).
[2]朱翠兰,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成因分析,企业技术开发,2006(08)
一、系统内各种报表一般都是系统自动生成的关联报表,所以不用考虑有无漏填、漏报等情况,现以年报为例提供以下几种检查方法。
(一)通过简单运算可以确定各项比例是否超标、各项提取是否正确;相关费用是否控制在限额内。
(二)以业务状况表为例。其一,损益类科目重点关注:是否有红字发生额;年终损益结转后,是否留有余额;收入、支出类科目是否出现大额借方、贷方发生额或借贷方同时有大额发生额,且余额较小;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其他营业收支、营业外收支等科目发生额是否合理;各科目与上年同期对比有无异常变化,对差异较大的应重点关注。其二,资产负债共同类重点关注:清算资金往来科目是否出现借方余额。其四表外科目重点关注:呆账核销,呆账准备金科目与表外已核销贷款借方、收方发生额是否一致;逾期贷款应收利息收回是否计入当期损益。
(三)通过收支、业务规模及其勾稽关系是否平衡来分析。
分析存款付息率、贷款收息率是否正常,收支与业务及规模之比,分析中间业务收支是否合理;存款、贷款增量差与货币资金增减额和损益差较大,说明要么存款或贷款有虚假,要么应收应付资金异常,要么将资金主要用于拆借。
(四)通过决算附表看指标的完成情况。
通过决算附表看经营成果指标如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成本率,费用率等;通过决算附表看经营状况指标如流动比率、资本风险比率、固定资产比率等。通过决算附表看提取盈余公积和公益金的比例是否符合规定。
二、系统外报表主要是在对贷款业务检查时,需要查看借款企业是否具备申请贷款条件、贷后是否能按时偿还贷款本息所提供的手工填制报表。
(一)检查企业提供的各种报表填列的是否齐全,有无漏填、漏报的。
(二)损益表(利润表)是否真实,关注同期收入对比增长点在50~100个百分点之间的企业。
设计内部控制的总体思路是:借鉴内部控制理论,参考内部控制范例,根据内部控制法规,结合企业管理实际。设计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需要定期进行评价,并根据业务变化而随时修改。内部控制的评价和修订职责,可以分配给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负责。目前我国关于内部控制的法规制度,主要有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中国人民银行《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银发[1997]199号),另外财政部正在制订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在此基础上,设计内部控制还应遵循以下五条具体规则:
1.相互牵制原则
相互牵制原则,是指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活动,必须分配给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职位,分别完成。即在横向关系上,至少要由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办理以使该部门或人员的工作接受另一个部门或人员的检查和制约;在纵向关系上,至少要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和环节,以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牵制。其理论根据是在相互牵制的关系下,几个人发生同一错弊而不被发现的概率,是每个人发生该项错弊的概率的连乘积,因而将降低误差率。需要分离的职责,主要是:授权、执行、记录、保管、核对。
2.协调配合原则
协调配合原则,是指在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各部门或人员必须相互配合,各岗位和环节都应协调同步,各项业务程序和办理手续需要紧密街接,从而避免扯皮和脱节现象,减少矛盾和内耗,以保证经营管理活动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协调配合原则,是对相互牵制原则的深化和补充。贯彻这一原则,尤其要求避免只管牵制错弊而不顾办事效率的机械做法,而必须做到既相互牵制又相互协调,从而在保证质量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完成经营任务。
3.程式定位原则
程式定位原则,是指企业单位应该根据各岗位业务性质和人员要求,相应地赋予作业任务和职责权限,规定操作规程和处理手续,明确纪律规则和检查标准,以使职、责、权、利相结合。岗位工作程式化,要求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职,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以此定奖罚,以增加每个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4.成本效益原则
贯彻成本效益原则,即要求企业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控制效果。因此,在实行内部控制花费的成本和由此而产生的经济效益之间要保持适当的比例,也就是说,因实行内部控制所花费的代价不能超过由此而获得的效益,否则应舍弃该控制措施。
5.整体结构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必须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项要素,并覆盖各项业务和部门。换言之,各项控制要素、各业务循环或部门的子控制系统,必须有机构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架构。这就要求,各子系统的具体控制目标,必须对应整体控制系统的一般目标。
二、内部控制的划分方式
单位总控制系统,一般适宜按照业务循环划分为子控制系统。在“内部控制范例”部分,曾列示了若干组合的业务循环。实际工作中的业务循环划分及其取舍,主要取决于企业业务特征与需求。
通常情况下,应该包括下列于控制系统。
1.信息处理控制系统
(1)手工信息控制系统
(2)计算机信息控制系统
2.货币资金控制系统
(1)现金控制系统
(2)银行存款控制系统
3.存货控制系统
(1)采购控制系统
(2)存储控制系统
(3)领发控制系统
4.固定资产控制系统
(1)固定资产购置控制系统
(2)固定资产退出控制系统
(3)固定资产折旧控制系统
5.成本费用控制系统
(1)工资费用控制系统
(2)生产费用控制系统
(3)产品成本控制系统
6.销售控制系统
(1)销售(非托收承付)控制系统
(2)销售(托收承付)控制系统
7.投资控制系统
(1)短期投资控制系统
(2)长期投资控制系统
8.财务成果控制系统
(1)销售利润控制系统
(2)营业外收支控制系统
(3)利润分配控制系统
近来管理界认为,应该将预算控制、物流管理、人力资源政策,作为子控制系统加以设计,我们认为这种强化管理控制的做法,是可取的。必须强调,各行业或各单位的业务特点,决定了内部控制的划分方式。
三、内部控制的设计步骤
设计内部控制的步骤,主要是确定控制目标,整合控制流程,鉴别控制环节,确定控制措施,最终以流程图或调查表的形成加以体现。
1.控制目标
控制目标,既是管理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又是实施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也是评价内部控制的最高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总是根据控制目标,建立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因此,设计内部控制,首先应该根据经济活动的内容特点和管理要求提炼内部控制目标,然后据以选择具有相应功能的内部控制要素,组成该控制系统。
国外对内部控制的目标,一般都在内部控制的定义中加以表述。例如,本文(内部控制概论》部分曾经述及,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内部控制定义中,提出了四项控制目标;COSO委员会提出了三项控制目标等。
我们将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概括为六项:
(1)维护财产物资的完整性。
(2)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3)保证财务活动的合法性。
(4)保证经营决策的贯彻执行。
(5)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6)保证国家法律法规的遵守执行。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六项目标均为基本目标或一般目标。在每项基本控制目标下,还可细化为若干具体控制目标。例如,第二项基本目标“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即可分解为:(1)保证会计凭证的准确性;(2)保证会计账簿的准确性;(3)保证会计报表的准确性等几项具体目标。而第(1)项具体控制目标“保证会计凭证的准确性”,又可进一步分解为保证会计原始凭证的准确性、保证会计记账凭证的准确性,第(2)(3)项具体控制目标同样也可分解为若干更具体的控制目标。
2.整合控制流程
控制流程,是依次贯穿于某项业务活动始终的基本控制步骤及相应环节。控制流程,通常同业务流程相吻合,主要由控制点组成。当企业的业务流程存在控制缺陷时,则需要根据控制目标和控制原则加以整合。
3.鉴别控制环节
实现控制目标,主要是控制容易发生偏差的业务环节。这些可能发生错弊因而需要控制的业务环节,通常称为控制环节或控制点。控制点按其发挥作用的程度而论,可以分为关键控制点和一般控制点。那些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发挥作用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甚至决定全局成效的控制点,对于保证整个业务活动的控制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即为关键控制点;相比之下,那些只能发挥局部作用,影响特定范围的控制点,则力一般控制点。如材料采购业务中的“验收”控制点,对于保证材料采购业务的完整性、实物安全性等控制目标都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是材料采购控制系统中的关键控制点;相比之下,“审批”、“签约”、“登记”、“记账”等控制点,即是一般控制点。需要说明的是,关键控制点和一般控制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某个控制点在此项业务活动中是关键控制点,在另外一项活动中则可能是一股控制点,反之亦然。
4.确定控制措施
控制点的功能,是通过设置具体的控制技术和手续而实现的。这些为预防和发现错弊而在某控制点所运用的各种控制技术和手续等,通常被概括为控制措施。如现金控制系统中的“审批”控制点,就设有:(1)主管人员授权办理现金收支业务;(2)经办人员在现金收支原始凭证上签字或盖章;(3)部门负责人审核该凭证并签章批准等控制措施。银行存款控制系统的“结算”控制点则设有:(1)出纳员核查原始凭证;(2)填制或取得结算凭证;(3)加盖收讫或付讫戳记;(4)签字或盖章;(5)登记结算登记簿等控制措施。以上两个控制点的差异,说明由于其控制的业务内容不同,所要实现的控制目标不同,因而相匹配的控制措施也不相同。因此,实际工作中,必须根据控制目标和对象设置相应的控制技术和手续。
四、内部控制的设计形式
内部控制的设计形式,主要有内部控制流程图(Internal Control Flowchart)、内部控制调查表(Internal Control Questionnaire)和文字记录(Narrative)。下面简要介绍内部控制流程图和内部控制调查表的设计。
1.内部控制流程图
内部控制流程图的绘制步骤,主要如下:
(1)选定流程图符号
流程图符号是流程图的语言,它由一系列几何图形符号组成。目前,我们还没有全国统一的流程图符号,世界各国的流程图符号也不一致。本着简易、形象和公识的原则,我们设计了下面一套符号(见图3)
(2)确定流程图主线流程图通常以控制流程为主线,自始至终绘带,并涉及分支流程走向。
(3)确定流程图重点
流程图应重点反映控制点、关键控制点及其控制措施,并显示各种不相容职务的分离。
(4)编制流程图说明
鉴于在流程图中难以显示各控制点的控制措施,我们认为另行编制文字说明表,以配合对流程图的理解。该文字说明表,应主要反映各控制点的控制措施以及对应的控制目标。在“现金控制系统流程图说明”(见表3)中,第一个控带点“审批”,应实现的控制目标为“保证现金收付真实、合法,并按照授权进行”,对应的控制措施为“授权办理现金收支业务;经办人员在现金收支原始凭证上签章、部门负责人审核该凭证并签章批准”;最后一个控制点“清查”,对应的控制目标为“保证现金完整、正确、账实相符”,应实施的控制措施为“清查小组盘点库存现金:核对现金日记账;编报现金盘点报告单”。通过该表,就可将流程图符号难以表达以及控制流程不便涉及的控制措施,充分、详细地显示出来,从而弥补流程图的固有缺陷。
2.内部控制调查表
编制内部控制调查表,关键是针对需要调查了解的控制系统及控制点,设计拟调查的问题条款。调查问题的提出,要紧紧围绕控制系统中各个控制点和关键控制点及其控制措施。即对控制点设置的各项控制措施,逐一设计调查问题条款,并补充控制环境、一般控制等调查问题条款。
(1)设计步骤
设计调查问题一般可分三步进行:一是确定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调查目标;二是根据调查目标,确定所要调查的控制点及其控制措施;三是根据控制点及其控制措施拟定具有针对性的调查问题。
(2)调查表的格式
调查表的格式,通常有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其要素包括:调查单位、调查项目、调查时间、调查问趣、调查答案、以及被调查人、审计负贡人和审计调查人等。其基本格式,详见下面的“内部控制调查表”(表4)。
五、货币资金控制系统设计
下面以货币资金控制系统为例,演示其具体设计。货币资金控制系统,可以具体划分为现金控制系统和银行存款控制系统。
1.现金控制系统
企业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现金管理制度和结算制度,加强现金管理,并接受银行监督。单位财会部门作为管理现金的职能部门,应该建立现金管理责任制,配备专职出纳人员,负责办理库存现金的收支和保管业务。企业非出纳人员不能经管现金收付业务。一切现金收支事项都必须以审核签证的会计凭证为依掘办理,及时登账,定期清点,做到收支正确、手续完备、账存与实存相符。
(1)控制目标
根据《现今管理暂行条例》和有关财务制度,管理现金主要应实现下列目标:
1)保证现金收支正确合法。企业应该根据现金管理规定,按照有关现金收支业务,严格审核业务内容,正确计算现金数额,如数收付现金,避免错收错支及违法乱纪问题的发生。
2)保证现金结算及时适当。企业应该合理安排现金收支时间,适当选择现金收支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避免提前或逾期付款而占用资金和影响业务进行。
3)保证现金存储安全完整。企业应该严格保管现金,安全放置现金,超过限额部分应及时送存银行,防上现金遭受抢劫、盗窃,以及贪污、挪用等损失,保证货币资金安全完整。
4)保证现金核算真实合规。企业应该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要求设计现金收支凭证和核算账表,如实记录现金收支业务,正确核算现金收支数额,监督并反映坐支、私分、私存和非法占用现金等违纪问题,并提供真实、准确的现金核算信息。
(2)控制流程
结合现金收支和核算程序,我们将其控制流程整合为:
1)授予权限。企业管理部门或业务部门规定或指派业务人员办理有关现金结算的经济业务,对于大宗或特殊现金收支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应作专门批示。
2)制取凭证。发生现金收支业务,必须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作为收付现金的书面证明。
比如,企业间银行提取现金,要签发现金支票,以支票存根作为提取现金的书面证明;收进职工的交款,要以开出的收款收据副联作为收款的证明;支出采购费用或收入销售货款,要以发票正联或副联作为收付款项的证明。
3)签审凭证。业务经办人员在现金收支原始凭证上签字,必要时填清业务内容、用途。部门负责人审核签章。例如,企业向银行提取现金,要由出纳员在现金支票上注明款项用途,并签章;财会部门负责人审核后加盖财务专用章;支付采购货款,要由采购员签字,采购部门负责人审签等。
4)审核凭证。会计部门收到有关现金收支业务原始凭证后,由会计主管人员或指定的分管会计负责进行审核。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凭证,可拒不受理或责成经办人员补办手续。
5)编制凭证。分管会计根据审核合规的原始凭证,填制收款凭证或付款凭证,签章后通知办理现金收支事项。
6)收付现金。出纳人员复核收付记账凭证及原始凭证,按凭证所开列金额收付现金,并在凭证上加盖“收讫”、“付讫”戳记。
7)复核凭证。稽核人员或指定人员审查收款凭证及付款凭证。审查合格后,签章传递。
8)登记日记账。出纳人员根据经过复核的收付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
9)登记明细账。分管会计人员根据审签合格的收付凭证,登记相关明细账。
10)登记总账。总账会计编制总账记账凭证,经复核后登记总分类账现金科目。
11)盘点现金。出纳人员每日营业结束后,给出现金日记账的收支和结余额,清点库存现金实有数,相互核对。
12送存银行。对于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由出纳员登记现金送存簿后,及时送存银行,并收取现金送存回单。
13)核对账簿。月末由稽核员或其他非记账人员核对现金日记账和有关明细账及总账。如发生账务误差报经批准后予以处理。
14)清查库存。定期或不定期由清查小组盘点库存现金,并同现金日记账余额进行核对。根据清查结果编制现金盘点报吉单,填列账存与实存的符合情况。
(3)控制点及其控制措施
在上述控制流程中,主要应设置下列控制点及其控制措施。
1)审批。业务经办人员办理现金收支业务,须得到一般授权或特殊授权。经办人员须在反映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上签章;经办部门负责人审核原始凭证,并签字盖章。审查原始凭证,可以保证现金收支业务按照授权进行,增强经办人员和负责人员的责任感,保证现金收付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避免乱收乱支、假收假支及现金舞弊等问题的发生。
2)审核。会计主管人员或其指定人员审查现金收支原始凭证。主要审核原始凭证反映的现金收支业务是否真实合法,原始凭证的填制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审核无误后,签章批准方可办理现金收付记账凭证。审核原始凭证,可以保证现金收支凭证真实合法,提供正确的现金支付和核算依据,保证出纳人员支付现金正确、合法。
3)收付。出纳员复核现金收支记账凭证及所附原始凭证;按照凭证所列数额,收付现金;并在凭证上加盖“收讫”或“付讫”戳记及私章;为了加强现金收付控制,必须建立严格的出纳责任制,对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主要是:出纳员必须根据经过审签的记账凭证收支现金,而不能直接根据原始凭证办理现金结算;出纳员不能编制收付记账凭证,不能兼管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簿的登记工作及稽核工作和会计档案保管工作;现金支票、印鉴不能全部由出纳人员保管;非出纳人员不能兼职现金管理工作等。加强现金收付控制,是保证现金实物安全完整的主要环节,对于明确现金收付责任,防止贪污、挪用、私存现金,以及重付、漏收现金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4)复核。稽核员审核现金收支记账凭证及所附原始凭证,并签字盖章。复核记账凭证,可以保证现金收支业务的正确性和会计核算的真实性,防止记账失实及及时纠正收付错误。
5)记账。出纳员根据现金收付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分管会计人员根据收付凭证登记现金对应科目相关明细账;总账会计登记总分类账。分工登记现金账簿,可以保证现金收支业务有据可查,并保证各账之间相互制约,及时提供准确的现金核算会计信息。
6)核对。稽核员或其他非记账人员核对现金日记账和有关明细账、总分类账;如有误差报批准后,予以处理;稽核人员签宇盖章。核对现金记录,可以保证账账相符,现金核算信息正确和现金实物安全完整。
7)清点。出纳员每日清点库存现金,并与日记账余额进行核批发现现金短缺或溢余,应及时查明原因,报经审批后予以处理。每天清点现金,能够防止现金丢失和收支、记账发生差错,经常保持账实相符。
8)清查。由财务部门主管、审计人员和稽核人员组成清查小组,定期或不定期清查库存现金,核对现金日记账。清查时,需有出纳人员在场,核对账实;根据清查结果编制现金盘点报告单,填制账存与实存的符合情况;如有误差须报批准后予以调整处理。通过清查,有利于加强对出纳工作的监督,防止贪污盗窃和挪用现金等非法问题的发生。
在现金内部控制系统各控制点中,“审批”、“核对”和“清查”最为重要。由业务部门进行的原始凭证审批,可以保证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合法性,这是控制的第一关卡;由财会部门进行的账账核对,可以保证现金收付和会计核算的正确性,这是及时发现金收付和现金账务记录错误的主要环节,对于保证会计、出纳人员工作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由清查小组进行的库存现金清查,可以保护现金安全完整,这是保护现金实物安全的最后一环。因而,这些环节都是现金控制系统中的关键控制点。
(4)现金业务控制系统流程图
按照现金控制流程,以及该系统需要设置的控制点和控制措施,可将现金业务控制模式以流程图的形式,设计为“现金控制系统流程图”(图4)和“现金控制系统流程图说明”(表3)。
(5)现金业务控制系统调查表
针对现金控制系统中的控制点、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可将现金业务收支内部控制模式,以调查表(表4)的形式反映如下:
2.银行存款控制系统
企业应该按照银行开户办法规定,申请开设银行账户,企业发生的各项结算款项,除允许用现金结算方式直接以现金收付外,其余款项必须通过银行划拨转账。为了加强银行存款内部控制,企业应该建立银行存款管理责任制,由会计部门出纳人员专门负责办理银行存款的收付业务。会计部门应该认真执行银行账户管理办法和结算制度,做好银行存款的核算工作,随时掌握银行存款的收支动态和余额,搞好企业货币资金的调度和收支平衡,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供应。审计部门应该通过对银行存款内部控制系统的评审,促进单位加强银行存款管理,防止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
(1)控制目标
根据《银行账户管理办法》及企业财务规定,控制银行存款收支业务应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1)保证银行存款收付正确合法。企业应该严格按照银行管理条例办理银行存款收付业务,认真审核银行存款收入来源和支出用途,正确计算和准确收支银行存款金额。
2)保证银行存款结算适当及时。企业必须按照银行规定的结算方式办理各项收支款项,按不同结算方式的使用范围、条件和结算程序,及时、合理安排货款结算时间和办理结算手续,避免逾期托收、误期拒付、透支存款以及结算方式不当而影响资金使用效率和耽误购销业务。
3)保证银行存款安全完整。企业应该严格管理银行存款,认真核对存款记录,妥善保管结算票据、专用印鉴和支票,及时核对银行存款和办理支票挂失,严禁出租、出借银行账户和转让支票,确保银行存款安全完整。
4)保证银行存款记录真实可靠。企业应该按照财务制度规定,正确记录银行存款业务,如实核算收入支出活动,认真核对银行存款记录,保证银行存款记录真实可靠,随时提供准确的银行存款财务信息。
(2)控制流程
由于银行存款结算方式不同,其收支流程和业务环节也有差别,下面我们择其主要业务环节组成控制流程。
1)授权经办业务。业务部门负责人根据单位规定和业务需要,授权业务人员办理涉及银行存款收支的经济业务或收付往来账款事项。
2)签订结算契约。经办人员办理经营业务,应同对方商定收付款结算方式和结算时间等,以合同或其它契约方式加以明确。
3)制取原始凭证。业务经办人员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作为办理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书面凭证,如购货发票、销货发票等。
4)审签原始凭证。业务经办人员在原始凭证上填清业务内容并签字盖章;业务部门负责人或指定人员审核签字,批准办理托收或承付等结算手续。
5)审核原始凭证。会计主管或指定人员审核原始凭证及其反映的经济业务,批准办理银行存款收支结算,对于不合规定的凭证,应拒绝受理或责成经办人员补正手续。
6)制取结算凭证。出纳员根据已审签的原始凭证,按照会计规定手续和结算方式填制或取得银行存款结算凭证。如办理货款托收需填制托收承付结算凭证,办理货款承付需取得银行承付通知单等。
7)办理结算业务。出纳员送交或留存结算凭证及有关记录,向银行办理存款收付业务。
8)审核结算凭证。会计主管人员或指定人员审核结算凭证回联,并同原始凭证进行核对。
9)编制证账凭证。会计人员根据审签的结算凭证及原始凭证,编制银行存款收付记账凭证。
10)复核记账凭证。稽核员或指定人员复核记账凭证及所附结算凭证、原始凭证。
11)登记日记账。出纳员根据审签的记账凭证,逐笔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
12)登记明细账。分管会计人员根据审签的记账凭证,登记相应的明细分类账。
13)登记总账。总账会计按照规定的核算形式登记总分类账。
14)核对账单。由非出纳人员逐笔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查清末达账项。
15)编制调节表。由对账人员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经审核后据以调账核对。
16)核对账账。由非记账人员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有关明细账、总分类账。如发生误差报经批准后予以处理。
(3)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在上述控制流程中,主要应确定如下控制环节和控制措施:
1)审批。业务部门批准的业务人员办理有关银行存款事项或经办有关业务,需核实原始凭证内容并签章,交业务部门负责人审核并签章;超出业务部门权限规定的银行存款收支业务,须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并签字盖章。审批银行存款收支业务,可以保证业务办理的正确性和合法性,加强经办人员的责任感,避免违纪违规情况发生。
2)审核。会计主管人员或指定人员审核原始凭证和结算凭证,签章同意办理银行存款纬算。审核原始凭证,可以检查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保证银行存款结算正确有效;审核结算凭证,可检查银行存款结算是否正确,保证存款安全和核算正确。
3)结算。出纳人员根据审签的凭证,或按照授权办理银行存款收付业务;出纳员办理结算前,复核原始凭证及有关合同文本;按不同的结算方式填制结算凭证或取得结算凭证;结算凭证应加盖财务专用章和出纳员私章;财务专用章、签发支票印鉴和财务负责人印鉴应由主管会计和出纳人员分别保管;转账支票和结算凭证必须按编号顺序连续使用;作废的转账支票应加盖“作废”戳记;收代款项后应在凭证上加盖“收讫”或“付讫”戳记;非出纳人员不得经管银行存款业务。按此办理银行存款结算,能够有效监督银行存款收付工作,防止套取存款、出借账户和转让支票等弊端的发生。
4)复核。稽核员审核银行存款收付记账凭证是否附有原始凭证及结算凭证,结算金额是否一致,记账科目是否正确,有关人员是否签章等,审核无误后签字盖章。复核记账凭证,可以发现银行存款收付错误和记账凭证编制差错,保证银行存款核算正确。
5)记账。出纳员根据银行存款收付记账凭证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会计人员根据收付凭证登记相关明细账;总账会计登记总分类账银行存款科目;各记账人员在记账凭证上签章。登记银行存款账,可以保证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的可查性,防止或发现结算弊端,及时提供可靠的银行存款核算信息。
6)核对。稽核员或其他非记账人员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有关明细账、总分类账;如有误差报经批准后予以处理;核对人员签字盖章。核对银行存款账簿,可以及时发现银行存款核算错误及记账失误,保证账账相符和记录正确。
7)对账。由非出纳人员逐笔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整末达账项。核对对账单,可以及时发现企业或银行记账差错,防止银行存款非法行为发生,保证银行存款真实和货款结算及时。
在以上控制点中,“审批”、核对“、对账”至关重要。其中“审批”、“核对”控制点具有同现金控制系统对应控制点相同的重要性;“对账”控制环节,对于保证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同银行存款记录相符,以及纠正各方差错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它们是银行存款控制系统中的关键控制点。
六、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的案例
上述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模式,是比较概括的一般演示模式,而不是通用模式。实际工作中,在设计内部控制系统时,可以借鉴其思路,而不能照搬该系统。各单位必须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加以具体调整和修订,甚至完全重新设计。
下面是我们为某商业企业设计的采购控制系统,其同上述货币资金控制系统,除了基本思路、主要形式接近外,无论是详尽程度还是具体格式,都有很大差异。实际上,我们为各客户设计的内部控制系统,彼此也从不相同。
我们采取的方式是,经过调查、论证和沟通后,首先绘制采购和付款控制流程图(图6),然后逐项说明采购业务中涉及的采购政策、选择供应商、供应合同、采购订单处理、收货处理、退货处理、发票与收货单验证、供应商表现分析等控制环节的控制目标和控制要求,以及付款业务各控制环节的控制目标和控制要求(后者从略)。
采购控制
1.采购政策
控制目标:明确采购的职责和范围
2.选择供应商
控制目标:选择可靠的供应商,以最合理的价格购得质量合格的产品。
3.供应合同
控制目标:供应合同的条款有效、经过核准并符合公司政策和国家法规。
4.采购订单处理
控制目标:所有采购业务业务都应被准确地记录和核准
5.收货处理
控制目标:只接受定购并符合质量要求的货物,准确记录实际收到的货物。
6.退货处理
控制目标:所有退货都应被准确记录并受到监控。
7.发票与收货单验证
控制目标:所有发票应与采购收货单相匹配。
关键词:中外饭店财务管理组织结构财务报表
目前,我国国有饭店业在经营管理方面与外资酒店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对中外饭店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了具体详尽的比较分析,并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旨在能够使我国饭店业同国际接轨,在比较中吸取经验,走出一条适合我国饭店业发展的道路。财务管理在饭店管理中举足轻重。在西方发达国家,财务工作在其发展和运作中,通过反复的磨合和运转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严谨的、合理的体系。并经实践证明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本文主要从饭店的财务组织结构设置、财务调控管理手段和财务报表种类等三方面做了比较分析。
一、财务组织结构设置比较
国外饭店财务部和国内饭店财务部的设置有很大差异。
1.国外大饭店设立成本总监职位,国内饭店财务一般不设立成本总监。成本总监这个职位是很重要的,它直属财务总监领导,对于整个饭店的成本控制,毛利率的调整,成本核算,合理库存量的调整等,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成本总监又负责管理食品控制员,饮料、烟酒控制员,物料用品控制员。使他们对自己分管的项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层层把关,以利于酒店总成本的控制。
2.国外饭店中,一般不单独设立采购部,只设置采购,并将其直接隶属财务部。这样做的好处有:其一有利于成本控制。成本总监可以随时掌握采购情况,任何物品的采购,都应经成本总监的审核批准,避免盲目采购现象的发生。其二,有利于调整成本率的上升。成本总监负责监督,任何高报价,吃回扣的行为都会受到制裁。因为成本总监手中有一张“酒店市场价格表”,表中详细记载各种食品、蔬菜、肉类、调料等物品的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而且还有市场调研价格对比栏目,每月至少进行两次市场调研,以调节价格表,便于控制掌握,防止失控现象的发生。其三,避免因部门分散,互相扯皮的情况发生。如采购的食品、物品积压过多,造成库存、保养成本上升,占用流动资金,如因食品腐败变质还会带来更大的浪费。当然,采购不及时,也会影响酒店的效益和声誉。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财务部设成本总监很有必要。
3.国外的饭店建立了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设置收入稽核员岗位和夜审监督员岗位,这在国内酒店是不常见的。许多饭店的客人在住宿期间用现金埋单或购买其他商品,虽然使用信用卡的客人越来越多,但每天仍有大量现金交易,而且饭店业许多岗位属于非技术熟练型工作,工资较低,社会地位也较低,员工的流动性较大,因此饭店业较容易“遭窃”。内部控制系统有助于保护饭店的资产,保证其会计记录准确可靠,提高业务经营效率及促进管理政策落实。一座规模较大的涉外饭店,其营业部门很多,营业收入也很高。这就要求收入稽核员每天必须仔细审核各个部门的营业收入是否如实上缴,有无遗漏现象?对于夜审送达的各种报表是否真实可靠?要逐笔审查核对。同时还要审核各种原始单据和报表的一致性,各种审批手续是否符合程序,有无不符合程序的情况。夜审监督员,长期从事夜班工作,专门负责审计汇总当日的营业收入情况,根据各收银点上交来的营业报表和各种凭证单据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编制当日的营业收入报表,对于有收银机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的,还要负责机器的清整和回零工作,以便于第二天正常营业运转
我国国内有些饭店不进行夜审工作,只设立日审核算员,负责前一天的营业收入汇总工作,已不能适应经营管理的需要。需要在机构设置上,遵循科学化、规范化、市场化的要求,不断改进。当然,饭店的管理部门还需要考虑内部控制的成本与效益。一项完善的制度应既能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又应该比较经济实用。
二、财务调控管理手段比较
国外的饭店有一套完整的调控体系。因为没有严格的监控管理,就不会有良好的财务状况,也就谈不上搞好整个饭店的经营与管理。所以,国外的饭店财务总监不仅介入各个部门的事务,有时甚至超过总经理权限,监管饭店的财务工作。因此,现代化的饭店要有一名出色的财务总监,才能强化财务调控管理。目前,国内饭店的财务管理一般侧重于核算管理,而忽视了财务的调控管理。例如,有的财务经理常常是总经理签字同意的就全力办理,很少考虑正确与否。一个人的精力能力有限,不可能每个决策都正确,必须有相关部门当好参谋,为领导提供决策的依据。所以一张采购单,必须先经过部门经理、成本总监、财务总监审核签字后总经理才能最后签发,缺一不可,以避免决策中失误的发生。而国外饭店强调财务工作的重点不仅仅是会计的核算,更重要的是财务的控制作用。对食品、物品的进货价格进行严格控制,成本总监需搞好经常性市场调研,没有成本总监的批准不准随意采购,不象国内有些饭店,仅是“生米煮成熟饭”后的核算工作。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饭店的财务管理水平还处在比较低的水平,饭店的财务部机构设置还不够完善,还没有从粗放型经济体制中转变过来。所以容易造成财务上的混乱,不利于成本的控制和掌握。
三、财务报表比较
财务报表既要为外部使用者(债权人、所有者等)使用,使它们成为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依据;同时也为内部使用者(管理部门)进行预测、决策等日常经营管理活动提供依据。国际上饭店的会计报表门类齐全,详细明了,具体科学。除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会计报表外,还有以下一些报表,使会计管理工作更加细致具体,我国饭店企业也应该根据需要,采用其中的一些报表,克服以前大出大进的粗线条管理方法,防止漏洞的出现,使我们的会计管理工作各个环节能环环相连,做到以经济主体运行的有序性来应对市场经济环境的非确定性。
1.周预测表:预测未来一周内出租的客房数及出租率,用于人员安排计划和促销;
2.现金流量分析表:以不断循环的12个月为基础,分析每个月现金的收入和支出,用于预测经营所需现金的可获性,提供期间内财务所需要的信息;
3.劳动生产率分析表:每周(月)一次计算劳动力的每小时费用及与提品和服务相关的小时数,同经营计划中承诺的小时数进行比较,用于通过预先设定的人员安排情况控制劳动力成本,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4.顾客历史资料分析表:每月(季度)末对公司业务、旅行社和团队预订情况的历史记录做出分析,为销售部门在市场拓展方面提供指导;
按照省联社对各市州办事处职能调整的要求,为使调整后的稽核监督职能充分发挥作用,有效防控全省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风险,促进全省农村信用社健康、安全、快速发展,现拟提以下工作意见,请认真执行。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研究和探索稽核监督职能的有效履行
各市州办事处职能的调整,工作重心的转移,是继续深化我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总体要求,是加强内部管理、防控经营风险的现实选择,是实现全省农村信用社又好又快发展目标的保证。为此,各市州办事处要站在讲政治、谋发展的高度正确对待职能调整,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潜心管理防风险,要将思想统一到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大局上来,统一到转换经营机制、打造核心竞争力上来,统一到防控风险、消除案件隐患上来。要对如何履行和落实好稽核监督职能进行认真研究和积极探索,认真研究怎样发挥稽核监督职能作用,怎样保证稽核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怎样充分发挥稽核监督职能作用。在办事处现有的人员配备,科室设置,辖内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现状等基础上,要研究制定适合自身稽核监督职能作用充分发挥的工作规划和目标,可以制定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分步实施,逐步兑现;要有效提升高管人员经营管理能力,全面提高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水平,规范经营管理行为,防止案件事故发生。
二、加强稽核队伍建设和人员管理,保证稽核监督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各市州办事处职能转变后,在调整布局本办现有人力资源的基础上,要着力加强和发挥县级联社稽核力量的作用。重点从县级联社稽核队伍建设、人员管理、教育培训、考核评比等方面着手,努力打造一支素质硬、能力强、纪律严的稽核“铁军”队伍,切实保障办事处有效履行稽核监督职能。
一是加强县级联社稽核队伍建设,指导各县级联社组建好稽核大队,人员配备必须到位,办公设施必须保证。二是严格挑选配备稽核大队人员,对不能胜任稽核工作的、有违规问题记录史的、思想政治不过硬的、不敢逗硬的、怕得罪人的,甚至人格品行差的等要坚决调整,予以换岗。三是保证稽核队伍人员的稳定,对稽核人员岗位调整要严格按省联社规定执行,不能随意调整稽核人员岗位,不能随意安排稽核人员干本职工作外的事,要专注于稽核工作。四是加强稽核人员的教育培训,要采取多种措施有效提高稽核人员思想政治素质、政策法规和业务理论及稽核技能水平,既要理论水平高,又要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五是加强稽核人员考核评比。办事处在县级联社开展的稽核人员工作考核评比的基础上,要进行再检查、再评比,以促进稽核人员更加尽职履责、工作更加认真负责,稽核监督作用更加有效发挥。
三、认真开展稽核项目检查,充分发挥稽核监督职能作用,促进农村信用社快速健康发展
由于办事处是省联社派出机构,既不是风险责任主体,又没有财务压力,最容易产生工作缺乏压力与动力。同时由于职能的转变,很容易产生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为充分履行其稽核监督职能,各市州办事处要切实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序时稽核工作检查。县级联社稽核监督是防控信用社经营风险的第一道稽核监督防线,而防线中最关键工作又是序时稽核。各市州办事处要加大对县级联社序时稽核工作开展执行情况检查,看是否做到“时间不间断、业务全覆盖”,看是否有专职序时稽核员经常深入包片网点开展工作,看是否对序时稽核发现问题进行通报、问责处理和整改纠正。要督促县级联社切实抓好抓实序时稽核工作,决不能走过场、搞蜻蜓点水。只要我们第一道稽核监督防线做好了、做扎实了、做到位了,则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风险和案件隐患就能及时发现和控制。
(二)积极开展重点稽核项目检查。各市州办事处要对辖内所有机构和所有业务风险状况进行摸排,对风险底数要弄清楚,准确掌握。在摸排的基础上,要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稽核监督查防工作措施或方案,做到年初有规划,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评价。稽核检查中要特别对近年发生案件事故和内部检查暴露问题较多、案件风险隐患较大的联社和基层机构,及容易发生案件事故的业务领域(诸如:小额信贷业务、抵债资产业务、应收应付款业务、存款业务、票据业务、银行卡业务、金库尾箱、重空凭证等)进行重点检查,确保案件风险隐患能得到及时消除。
(三)加强制度执行力检查。纵观所发案件及违规违制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不执行制度,或执行制度差。各市州办事处要加强对县级联社及基层机构执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内部规章等情况进行检查督促。要从加大制度执行力上着力,对有制度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或明知违反制度规定仍执意违规的,要坚决纠正、果断处理,切实维护制度规章的严肃性。要教育员工树立制度意识、法规意识,要熟悉制度、掌握制度、践行制度,增强制度的有效执行。
(四)加强案件防控工作检查。银监会对农村信用社案件防控工作提出了新三年要求,20__年的重心就是“规范”。各市州办事处要紧紧围绕银监部门、省联社对案件防控工作提出的总体目标,认真开展稽核监督检查,检查县级联社和基层农村信用社是否对案件防控做出安排部署和规划,措施办法是否可行有效,是否认真落实省联社提出的“八个全面”,风险隐患排查是否彻底,防控责任是否落实到岗、到人、到社,it信息科技防范能力是否提高,监督制约机制是否建立等。通过稽核监督,促进辖内县级联社案件防控工作更加扎实开展,内部管理更加精细,经营行为更加规范,案件风险隐患得到消除。
(五)加强县级联社稽核工作检查。近年,县级联社稽核工作普遍得到加强,但为了更有效发挥基层稽核作用,各市州办事处要加强对县级联社稽核工作开展情况检查。首先,要检查联社领导班子是否高度重视基层稽核工作,是否按省联社要求进行运作,是否建立稽核激励机制,是否真正解决稽核人员的后顾之忧。其次,要检查稽核部门是否按《__省联社稽核工作暂行规定》履行职能,工作是否认真开展,稽核职能作用是否真正发挥,稽核的权威性是否树立、独立性是否享有、有效性是否增强。第三,要检查稽核工作的发展和创新,是否积极探索和创新稽核手段和稽核技术,对稽核工作中的好的做法是否及时总结提炼,以确保稽核工作不断发展、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