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石油工程类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紧密结合专业背景
传热传质现象不仅在生活中非常普遍,传热传质知识在石油工程中应用也很广泛。在课堂教学中应突出这一特点,并加以应用。在授课过程中,将传热传质的内容跟生活常识以及石油工业中相关应用实例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传热传质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讲传热学绪论部分时,首先跟学生探讨生活中的一些常识:为什么水烧干了之后水壶容易烧坏,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等,然后给学生介绍石油行业中传热传质的运用实例:油的加热输送、煤油汽油等石油产品的生产过程、稠油热采等;在介绍圆筒壁温度场计算的时候,可以结合井筒温度场的计算;在介绍传质现象时,可以给学生介绍页岩气中气体的扩散、二元聚合物驱扩散现象等。另外,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给学生介绍石油工业中跟传热传质知识相关的一些前沿技术。比如微波在油气开采中的运用,酸蚀蚓孔计算中传质规律的运用等。通过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石油工业中相关运用实例的结合,让学生明白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望。
(二)运用类比法
类比法是传热学、传质学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研究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类比法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新的知识,并且能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跟新的知识结合起来。比如在介绍传热过程和导热过程计算时,可以先复习电学中的欧姆定律,找出电量传递与热量传递相类似的规律“传递速率=推动力/阻力”,进而类比引入“热阻”的概念,再介绍计算方法“热阻分析法”。在介绍传质学时,也可以运用类比法将传质学和传热学、流体力学中相关的公式规律进行类比得到新的传质规律公式,比如传质膜系数的类比求取法。
(三)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板书结合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设备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实现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等的展示,跟传统的板书相比,它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具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传热传质过程的认知,提高课堂效率。但是多媒体教学也有其不足之处。如果仅仅结合多媒体讲解,学生可能会抓不住这堂课的重点,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印象不深刻,思路不清晰。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在黑板上总结出这堂课的内容、要点,供学生复习参考。另外,在讲解一些重要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时,如果只是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的话,学生很容易“坐飞机”,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过程听不懂。因此,在进行重要公式推导时,应采用在黑板上进行推导讲解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印象。传统的板书和现代的多媒体教学各有长处。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将两者有机结合,既要做到课堂教学生动具体,又要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课外作业,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完成课堂教学之外,结合石油工程专业的特点,布置科研小论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性。让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查取相关文献。学生一般分成10人一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专业特点,选取传热传质知识在石油工程中某一相关领域的应用来完成小论文。比如,有的小组选取的是《注蒸汽过程中井筒温度的分布》,有的小组选取的是《酸化压裂过程中传质现象的研究》等。另外,笔者还结合所在科研团队的实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兴趣爱好参与了一些科研实验,比如《前置液酸压酸液指进实验》等。通过让学生将所学的传热传质学知识真正应用于石油工程的具体实例中,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加深学生对石油工程专业的了解,激发学生“学石油、爱石油”的热情。
三、实验设置,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一直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开设实验教学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我们开设了2个必修实验,分别是《自然对流换热实验》与《换热器实验》,共4个学时。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开设了《强迫对流换热实验》、《二维温度场电模拟实验》、《喷管实验》、《理想气体比热比测定》等4个开放性实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时间安排,与实验教学中心预约进行开放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加大了学生对预习实验的要求。在进行实验之前,学生必须首先掌握实验目的、原理等内容。比如在自然对流换热实验进行之前,学生必须了解实验测定自然对流换热系数的方法和原理、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以及预期的结果等,在进行该实验课时,老师会提一些跟实验相关的问题以考察学生预习情况,并将学生的预习情况跟实验操作、实验报告一起作为实验成绩的组成部分。
四、结束语
关键词 石油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 开放性实验室 探索
重庆科技学院的石油工程专业,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肩负着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输送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高度关注,这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放性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有力依托和重要保障。因此,基于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要求,开展开放性实验室探索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采油开放性实验室建设的意义
目前受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师资投入、学生扩招等诸多限制,实验教学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需要,严重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采油开放性实验室作为石油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的落实和具体体现,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利用的有效措施,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二、采油开放性实验室建设的原则和主要内容
(一)采油开放性实验室建设的原则
采油开放性实验室建设始终坚持围绕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旨在通过学科实验资源整合、制度创新和完善、教师合理投入等有效措施,全面促进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要求。
(二)采油开放性实验室建设的主要内容
1.制度完善
围绕国家级特色专业总体建设目标,借鉴相关高校开放实验室管理经验,以《重庆科技学院实验室开放的若干规定》为基础,开展制度创新和完善,形成涵盖实验室开放原则、实验室开放对象、实验室开放内容、实验室开放时间、实验室登记办法、条件保障和工作要求等七项内容的《采油实验室开放暂行规定》。这为开放性实验室建设规范、有序运行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2.机制创新
围绕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增加素质教育学分,鼓励学生参加采油开放性实验完成科技创新等课外素质拓展,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素质教育学分与采油开放性实验的数量、难度直接相关,并与石油工程专业毕业生毕业要求相衔接,必须获得的最低实验学分,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3.师资激励
围绕国家级特色专业师资建设目标,通过增加实验运行费的投入和采油开放性实验师资奖励政策,为开放性实验涉及的设备维护、实验过程管理和实验指导等提供可靠保障,实现采油开放性实验师资队伍的充实,促进采油开放性实验师资队伍积极投入精力到采油开放性实验室建设和完善中,积极投入精力到采油开放性实验指导工作中,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4.监督严格
围绕国家级特色专业质量建设目标,通过采油开放性实验监督和评估体系,分别从采油开放性实验项目的确定、实验计划、实验实施、效果考核、仪器设备使用和维护等环节着手,对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健全采油开放性实验开放档案,通过对实验室开放的记录表每日逐项详细登记,实验室管理人员检查和负责人抽查等,不断分析和研究总结采油开放性实验开放基本规律,并据此制定实验室开放过程。
三、采油开放性实验室建设的成效
(一)学术氛围不断增强
据不完全统计,采油开放性实验室通过教师命题和自由选题两类模式,开放人时数达43056余学时,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渗透到科技竞赛、讲座、论坛和模拟实践等各项校园文化活动中,大大活跃了校园学术氛围。
(二)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采油开放性实验室共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10余项,毕业设计期间全天候对学生开放,100余名毕业生依托采油开放性实验室完成毕业论文任务顺利毕业。此外,采油开放性实验室还为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等诸多大型赛事奠定了基础。通过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系统训练,石油工程及其相关专业学生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三)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初步形成
采油开发性实验室面向本科生自主学习、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学生科技创新、大学生课外竞赛、教学科研人员(研究生和教师)科学研究和社会(各种培训班)实验技能培训开放,初步探索出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创新模式,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利用效率,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
四、结论
采油开放性实验室作为石油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载体,针对其建设需要开展相关探索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采油开放性实验室建设始终坚持围绕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通过学科实验资源整合、制度创新和完善、教师合理投入等有效措施,全面促进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牛文莉.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价值工程,2010,4.
[2]李晓莉,侯玲玲,郝雪.高等学校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关键词:生物技术石油化工应用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生物技术与石油化工
生物技术又称生物工程,是在古老的微生物发酵工艺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综合学科,它很早就与石油关系密切。
早在20世纪20年代,石油工作者就提出将微生物用于石油回收。50年代生物技术逐渐由石油向石油化工领域延伸,许多化工产品的生物生产技术和工艺相继出现。60年代,石油微生物学兴起,以石油为原料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工业化成为可能。70年代,生物分子生物学的突破,出现了生物催化剂固定化技术,与此同时,美国、欧洲及原苏联等都先后进行了微生物采油应用研究和实施。80年代,DNA重组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的崛起,生物化学反应工程应运而生,为人们在石油化工领域开发精细化工产品提供了重要手段和工具。90年代,节能与环保成为人们关注的两大课题,能源与资源的合理利用,使得生物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更加活跃。
面对21世纪石油与石油化工技术的挑战,清洁过程的开发,“绿色化学”产品的生产,生物脱硫技术正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温和条件的合成反应将会继续受到重视,生物催化剂将大力推广,生物能源的替代,具有光、声、电、磁等高性能生物化工材料的应用,都将为石油化工技术注入新的活力,新的生物石油化工技术必将兴起。
二生物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1生物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随着微生物培养技术及菌种数测定方法的不断改进,利用微生物勘探石油的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根据直接探测油气的有关理论,地下烃类的向上渗透使地表和地球化学环境发生了变化。从生物圈角度来看,无论是根植于地下较高等植物,或是散布于其间的低等生物,都会发生变异,用现代生物分析检测手段(如微生物微量元素分析、毒素分析、DNA的PCR扩增技术检测)检测这种变异,再经过适当的数据处理,就可能达到预测油气藏的目的。现代石油工业根据石油的生物标志特征可以研究判断石油的生成相和油源。我国石油工作者就是利用生物标志特征判断出柴达木盆地西部剖面油砂和沥青的前身原油是成熟原油,它具有水体相对较深的湖相有机质形态,其源岩应该是侏罗系的。随着生物技术在石油勘探领域应用的拓宽与深化,生物与石油相关规律的研究将会取得更大的成果,有可能在深山密林、深海谷底、冰川、南北极等尚未开发的环境区域,探测到更多的油气矿藏,大大提高石油的储采比,增加石油储备。
2生物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特别是微生物采油技术,已经引起石油工程技术人员的空前关注,目前在国内外开展的微生物采油先导性矿物试验已初见成效。利用微生物提高原油的采收率技术(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简称MEOR)来开发我国丰富的资源,已成为生物技术发展的主导方向之一。微生物采油就是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生的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氧化碳及有机溶剂等物质进行有效的驱油。微生物采油技术与其它采油技术相比,具有适应范围广、工艺简单、投资少、见效快、无污染等特点,是目前开采油藏中剩余油和利用枯竭油藏最好的廉价方法,并且更符合环保要求。微生物采油技术起源于美国,发展至今已成为国内外发展迅速的一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也是二十一世纪的一项高新生物技术。
其经历了:1930年~1965年的起步与探索,1965年~1980年的迅速发展,1980年~1990年的深入研究和矿场应用见效,1990年至今的现代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发展等四个阶段。现代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发展阶段主要是现代生物技术在微生物采油上的应用阶段。美国应用现代生物技术重组微生物菌体,构建基因工程菌,使微生物菌种具有较高的性能,大大促进和发展了生物技术在微生物采油中的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采油微生物研究已经进入了分子水平。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微生物采油机理的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DNA芯片技术等是研究微生物群落新颖的分子生物学工具。一1PCR与DNA芯片技术结合,可以对微生物采油菌种的油藏适应性、地下运移能力、增殖和增采能力进行准确可靠的认证,可以对油田地层中存在的微生物群落进行详细调查,并以此对具有微生物采油作用的菌加以利用,对有害菌进行有效防治,进而研究微生物的驱油增产机理,为调整各项技术工艺,优化方案设计和把握实验进程提供可靠依据。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真正成功或突破的关键在于“超级菌”的组建,因此,构建目的基因,培养较强竞争力的基因工程菌(Gene Engineering Microbe,简称GEM)是现代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主要目标之一。利用基因工程,可针对性地培养有利菌株,拓宽微生物采油的菌种资源。
3生物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① 微生物氧化烃类生产有机酸
微生物氧化烃类生产有机酸主要有二羧酸和一元酸。二羧酸主要有已二酸和癸二酸。一元酸主要有柠檬酸、琥珀酸。此外烷烃经氧化还可生产谷氨酸、富马酸、水杨酸等。
a. 酶催化丙烯腈生产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大部分以40%~50%的水溶液销售,低温下会析出胺的结晶。常规生产丙烯酰胺有硫酸水和法和铜催化水和法两种,前者工艺过程复杂,后者因反应中会生成加成反应而含有少量加成反应物。用酶催化丙烯腈生产丙烯酰胺,是将丙烯腈、原料水与固定化生物催化剂一起进行水和反应,反应后分离出废生物催化剂。得到产品丙烯酰胺。酶催化丙烯腈生产丙烯酰胺,产品纯度高,选择性好,丙烯腈转化率达99.9%以上。
70年代,日本日东化学公司使用Rhodococ—cus SP.N一774生物酶,经十年努力,成功开发了最初的生物催化生产丙烯酰胺的工艺,80年代中期建成规模为400t/a的工业化装置。其后日本京都大学发现了代号为B一23、J一1的生物酶并对工艺加以改进。90年代初,日本使用生物酶生产丙烯酰胺的能力已上升到1.5万t/a。
b. 烃类发酵生产二元羧酸
中长链二元羧酸是合成纤维、工程塑料、涂料、高档油等重要的石油化工原料,通常是通过化学方法制取。以石油馏分为原料发酵生产二元羧酸的研究已有近40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矿业生物科学研究院(简称日本矿业)以正构石蜡为原料,微生物发酵氧化代替尿素加成法,生产相同链长的二元羧酸,80年代工业化,在世界上首先建成了150t/a的长链二元羧酸生产发酵装置。90年代初由发酵法生产的十三碳二元酸(“巴西羧酸”),规模已达200t/a,终止了传统的由菜籽油、蓖麻油裂解合成的历史,是石油发酵在石油化工领域工业化最早的例子L2j。日本矿业选用Candida trpicalis 1098酵母菌生产二元羧酸,日本三井石化公司则用拟球酵母Torutopsis生产长链二元羧酸。研究表明,酵母菌、细菌、丝状真菌都有不同程度氧化正构烷烃生成二元羧酸的能力,而假丝酵母、毕赤式酵母尤其是正构烷烃发酵生产二元羧酸的高产微生物。据报导l31,我国郑州大学等单位承担的“九五”国产科技攻关计划“十二碳二元酸合成尼龙1212工业生产试验研究”,最近已通过鉴定。该研究合成的长链高性能工程塑料尼龙1212所用原料,即是以石油轻蜡发酵生产的十二碳二元酸,这充分显示了生物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的成功应用。
②在其它石油化工方面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其它石油化工方面的应用主要有:由烯烃类制备环氧乙烷和环氧氧丙烷,以石油为原料生产单细胞蛋白,加氧酶在石油化工的开发利用,柴油生物脱硫研究与开发,石油微生物的脱氮的研究,生物法生产丙烯酰胺、1,3——丙二酸等。
结束语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技术正逐步扩大到石油和石油化工行业,以更加有效的、经济的生物化学过程代替传统的化工过程。生物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将为石油化工技术注入新的活力,新的生物石油化工技术必将兴起。
参考文献
① 黄惠娟.李潇. 生物石油技术研究应用[期刊论文]-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35(7)
② 金花. 生物技术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期刊论文]-石油化工2003,32(5)
③ 黄永红.宋考平.薛建华. 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大庆
关键词:采油;工程技术;发展现状;展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石油能源的需求量正在不断上升,我国石油行业得到了不断的发展。采油技术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化学驱油、注水开发技术得到了开发与应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原油采收率、油井产量得到了提升,但是现阶段还是比较低。因此,在油田的开发过程中,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非常重要。
1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
自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石油行业的采油工程技术经过不断研究与实验实践,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采油工程技术主要包括三个发展阶段,即分层采油技术的发展、采油工程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以及采油工程体制的完善。
1.1分层采油技术的发展阶段
上世纪50到70年代,经过多方面的长期探索与实践,我国分层采油技术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主要成果包括实现了油田堵水、油田防砂等试验。分层采油技术的有效发展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分层采油,指的是有效地利用低渗透层潜力,分采自喷井,分层采油主要包括高压单管封隔器、油套管分采工艺、双管分采工艺。第二,分层测试,主要是对有杆泵抽油井实施环空测试以及对注水井的注入剖面、自喷采油井的产出剖面实施分层测试,第三,分层管理,通过在平面调整中实施注水结构,使注采系统得到完善,工程生产能力、细分注水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实现结构调整以及控液稳产的效果。第四,分层研究,以吸水刨面、产出剖面、密闭取心等资料为根据,结合油水井并进行改造,分析剩油分布情况、开发状态与油层动用情况,在油田的生产过程中掌握主动权。
1.2采油工程技术的突破性发展
上世纪70到90年代,我国采油工程技术得到了突破性发展,适合多种油藏类型、满足不同场地需要的采油工程技术得到开发与应用。主要有:首先,气顶砂岩采油技术,此种技术在大庆喇嘛甸油田的开采过程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配套技术主要包括保障最优射孔井段、水锥与气锥保持稳定等。其次,稠油热力采油技术,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的许多油田中,稠油热力采油技术进行了大规模的实验以及应用,在克拉玛依、胜利等油田中完成了技术攻关。再次,潜山油藏开采技术,任丘油田中的一种典型油藏及时潜山油藏,与砂岩油藏不同的是,潜山油藏存在着是否适合开采、其大多数油气是否存在于孔隙、裂缝之中等问题。开采潜山油藏需要耐高温、大排量电潜泵技术以及完成裸眼测试。最后,断块采油技术,由于其油藏形状、油藏大小具有不确定性以及断层相互分割使油藏成为一个独立的单元等因素,在断块油藏的开采过程中,必须要采取滚动勘探的方法进行注水、油层改造,才能保证产油效率及产油数量。
1.3采油工程体制的完善
在采油工程技术进行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采油行业的采油工程体制进行了不断地发展以及完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蒸汽吞吐接替的发展,能够扭转稠油开采过程中的被动局面。第二,在采油过程中采取中长期发展规划,可以处理好近期应用技术以及基础研究之间的关系,及时地、有效地解决出现的问题,并对采油技术进行改进。第三,采用简化地面流程、加强注水等采油工程技术对低渗透油田进行开发,可以使单井产量得到有效提高,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2采油工程技术的展望
2.1对采油工程进行全面了解
第一,应对石油开采过程的规律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以此为根据采取相应的采油工程技术。第二,在采油过程中,采取人工补充能量、保持地层压力的采油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延长稳产期,实现采油效果的有效提高。第三,应国际项目加强合作,了解在采油技术方面国际上的最新发展趋势,并进行研究借鉴,使我国的采油工程技术得到发展。
2.2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采油工程技术的有效发展,离不开一支具有高技术水平、高操作技能的技术队伍。因此,采油企业应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组建专业团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深入挖掘人才潜力,从而实现整体队伍专业素质的提高,有助于采油工程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2.3合理应用先进技术
应在采油工程合理应用先进技术,例如纳米技术、微生物技术等,从而使采油工程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第一,纳米技术,目前纳米采油工程技术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MD膜驱油技术正在应用。第二,微生物技术,微生物采油技术是正在进行发展的三采技术,在含水高的油田、枯竭老油田中具有比较强的活力。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能源需求量的不断提升,我国正在面临着是由能源短缺问题,在油藏开采过程中合理利用采油工程技术,能够使原油采收率、油井产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晓梅,庞波,王利霞.探讨石油工程采油技术的现状及对未来的展望[J].石化技术,2015,01:74+95.
[2]雒斌斌,郭东,江澎雨.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化工管理,2015,26:178.
关键词:移动;实验教学模式;教学质量;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025-03
一、引言
为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明确提出“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建设500个左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建设发展数字化实验教学模式提供了契机和方向。
东北石油大学是一所伴随着大庆油田的发现而诞生的以工学为主,工、理、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担负着为石油石化行业和黑龙江省经济建设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任。石油工程实验教学面向全院多个专业开设有关的实验课程,班级多、年实验人时数量大。而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僵化,与当今开放性、网络化实验教流不相符。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安排,不能主动地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课余时间进行学习[1]。实验教学资源相对短缺,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低。面对新世纪石油行业对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必须花大力气进行教研、教改,改变实验教学的传统思想和观念,实现石油工程专业数字化实验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以缓解传统实验教学带来的诸多不便。
二、国内外现状分析
国外的数字化实验教学发展较快,技术成熟,值得我们借鉴。比较典型的数字化实验实例研究有:LAAP(美国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一个数字化物理实验室),主要使用Java技术构建;Model ChemLab(仿真化学模拟实验平台),多用于远程学习,实验展示等;Biointeractive(生物医学专业实验平台),采用Shockwave技术构建。尽管如此,他们主要还是针对具体的实验内容进行设计,研发的精力集中在数字实验室上,而不是将实验教学的所有环节完全通过数字化信息平台进行有效地联系。相比于国外,国内的数字化实验教学研究开始较晚,技术上仍不太成熟。同时,国内数字化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物理学科,不能充分满足其他学科的实验教学需求[2,3]。因此,只能根据石油专业自身特点,探索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实验教学模式和信息化平台的合理构建方式。
数字化实验教学是实验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通过数字化的实验条件、丰富的数字化实验资源、高效的数字化试验管理,为学生开辟了“立体化”的学习、求知、探索、创新的场所,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避免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机械模仿教师的学习状态,实现了学生由不会做到自己做,从简单到复杂、从观察到分析再到创新的目的。国内外的经验表明,数字化实验教学模式的理念是科学的、可行的,非常适合工科应用型实验教学。
三、研究内容
通过对移动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在已有的实验教学平台基础上,添加移动实验教学模块,完善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实现石油工程实验的网上辅助教学和网络化、智能化管理,为实验的教与学提供开放的实验教学资源[4],实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以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达到“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终身教育的目的。
1.基于移动技术下的移动实验教学模式的分析与探究。石油工程专业移动实验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两方面:辅助学习者学习和辅助教师教学。
(1)辅助学习者学习:移动实验教学模式使学习者可以完全摆脱时空的束缚,充分利用各种可能的时间和场所进行学习。移动设备可以随时与互联网连接,保证学生在任何时间遇到任何问题时,都可以方便快捷地从互联网上寻求相应的解答和帮助,此种教学模式为学习提供了良好的交互环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轻点屏幕,就可以及时与教师或者其他学习伙伴进行交流,从而解决问题。
(2)辅助教师教学:移动实验教学模式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教学能够摆脱教室――这种一成不变的空间的束缚,教学组织形式更加多样化。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教学内容存储在移动设备中,然后在授课过程中按授课进度将教学内容分批发送到学习者的移动设备上,这里的教学内容可以涵盖:课堂笔记、思考题、小测验和课后作业等。目前国外的一些学校已经开始尝试让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习者在户外或者特定场所进行教学,如博物馆、医院和工厂等等。使用移动设备可以辅助教师备课,只要需要,教师可以在任何可能的时间和场所通过访问互联网收集和整理与教学相关的信息。移动实验教学提供的交互形式使得教师能够和学习者随时随地保持联系,这便于教师指导和管理学习者,随时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向学习者提供答疑等。
基于移动技术的实验教学模式最重要的特征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支持个别化自主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社会性学习模式等多种模式的学习,从而满足不同类型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在真正意义上体现移动学习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及个性化的特点。
2.分析先进的移动技术,对开发移动实验教学平台的相关技术进行研究。移动实验教学平台是指运用无线通信技术或无线网络技术为学习者提供移动学习信息与学习服务支持的软件系统。移动实验教学平台的系统环境包含终端、网络、平台、资源、内容、活动六个要素。其中,移动学习平台和移动学习资源统一定义为移动学习支持环境,即移动学习系统环境的第二个层次。图1所示为移动学习支持环境在系统环境图的具体内容与定位,将位于中间的移动学习支持环境作为一个整体,从外部来看,其在整个移动学习系统环境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移动学习支持环境通过在移动学习装备环境上运行移动学习平台,使得移动学习资源通过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优质的移动学习服务。
3.以石油工程实验课程为依托,进行移动实验教学平台的具体研发。石油工程专业是石油行业中的主干专业,黑龙江省重点专业、国家特色专业。本专业以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井工程国家二级重点学科为支撑,在专业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条件建设、学术交流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已成为石油工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基地,达到国内外本专业领域的领先水平。
该专业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具备完善的实验条件,拥有具有“石油工程与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巩固的实习基地,为进行移动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石油工程实验的重视程度都非常高。因此选择石油工程实验课程进行移动实验教学平台的具体研发。
教师通过利用移动实验教学平台,可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必要补充,同时学习者可以通过该平台上的资源、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根据该平台功能的分析,认真规划了平台中所要实现的内容。
(1)教学资源管理:通过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将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案、实验指导书、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等资源上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2)实验项目管理:提供网上实验项目预约以及对大学生创新项目实验的相关信息进行了管理,可以实现在线查询的功能;
(3)实验模拟演示:部分实验项目通过自主研发虚拟实验软件或者是提供现场的操作录像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模拟演示功能达到预习预作实验的目的;
(4)师生互动交流:开辟教师答疑、学生论坛等功能,以便师生在线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5)实验设备管理:提供实验中心设备档案的查询功能,方便对设备等资源的管理。
本移动学习平台基于B/S技术模式进行架构,可以直接通过浏览器访问移动平台进行学习。授课老师、管理员与学习者无需安装任何软件,而且各种功能模块设计简单易用,学习者无需进行任何培训,所有功能容易上手;管理员可以按模块、功能授权给学习小组长进行层层分级的管理,对平台的管理更加明晰、人性化与科学化,管理员只需进行简单培训,便可以轻松上手。
四、结论
移动实验教学平台是贴近学习本质的一种学习模式,它不仅可以作为远程学习的辅助,也可以独立地作为一种学习形式。在当今信息化网络化高度发展的社会,移动学习成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对移动学习的理论进行调研,并对应用做了简单尝试。通过对石油工程实验教学移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对移动学习的特点、发展以及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技术等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争取将普适计算和移动环境的优势带入到教育中。
参考文献:
[1]张珑,等.移动学习在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0,(6):34-38.
[2]刘建设.移动学习研究现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7,(7):21-36.
[3]叶成林,等.移动学习及其理论基础[J].开放教育研究,2004,(3):23-26.
论文摘要:近年来,江苏油田钻井处审时度势,按照“稳定内部市场、拓展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工作思路,抓住机遇,及时挺进也门工程服务市场,并通过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在也门石油市场打响JOECO的品牌。在保证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使项目按计划顺利完成的过程中, 如何做到合理利用物资和节约物资,加强物资管理,对于每一个国际工程承包商来说,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甚至会直接影响到项目的经济效益。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论文关键词:国外项目 物资管理 油田 后勤保障
一、物资管理在国外工程项目中的作用
国际石油工程项目中的物资管理是指,石油工程项目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各种物资的采购、运输、保管、发放、合理使用和综合利用等一系列计划、组织、控制等管理工作的总称。其主要任务是做到物资供应好、消耗低和费用省,以保证项目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物资管理是整个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质、齐备、及时、经济地进行物资供应和有效管理,关系到项目目标是否能够顺利实施,关系到项目的经济效益。国际石油工程项目一般都远在海外,与国内石油工程相比其物资供应的资源环境、供应渠道、运作方式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保证物资及时供应的制约因素相对增大。对于一个海外项目来说,项目所在国以外材料和机械配件的采购占项目工程成本支出的很大比重,在这方面的任何节约都是为确实保证项目成本控制效果和项目利润目标的实现,是海外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中必须重视和认真考虑的问题。提高对国际石油工程项目物资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加强对物资管理工作的领导,对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国外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新特点
物资管理本身难度大,种类繁多、规格复杂。由于国际石油工程项目远离中国本土,因此出现了很多新的管理特点。
1.国际石油工程项目多数处于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设备和配件供应的回旋余地小,受所在国的物资进口政策限制多。
2.采购管理难度大。因为通常情况下,项目部都有大量从国内采购的设备,国内外的物理距离增加了管理难度。
3.采购距离遥远。由于国际市场采购一般距离远,所以对货源地市场情况不易了解清楚,给选择供应商造成困难,并且供应物流的过程也比较复杂。
4.配件需求预测难。由于石油工程设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旦出现故障原因分析难,导致对配件需求数量和需求时间的预测非常困难。
5.物资储备高。由于国际石油工程项目的设备多使用国内供应商设备,许多配件需从国内购买,并且海外作业分散,不可知因素多。为确保项目生产,在项目启动时多有“物资满仓,心里不慌”的思想,人为地增加了库存物资的储备数量。
6.采购成本高。有时可能采购一个非常便宜的东西,也要专人办理;或是某些配件供应商规定了供货下限,哪怕只需要一个配件,也得按供应商要求的下限采购,增加了采购成本。
7.对采购人员的要求高。国际石油工程项目中的采购人员需要了解国际贸易方面的专业知识,需要有极强的英语商务谈判能力及沟通能力。
8.国际石油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不再是仅仅对采购物资的管理。必须加强对供应商外部资源的管理是国际石油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一个新特点。
三、国外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具体实践
江苏油田从2002年挺进也门国际石油工程市场以来,不断地学习国际经验,秉承“做优、做精、做强”的项目理念,瞄准国际先进的施工标准、管理水平,不断强化国际石油工程项目的物资管理。
1.制定合理的物资采购策略,整合国内、国际市场资源。在项目实施的初期可以考虑“以国内市场为主,合理适度利用国际市场”的策略。在项目实施比较顺利以及对本地和周边市场有了较成熟的了解后,可以采取“整合国内、国际市场资源”的策略,采取不同的采购方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这对项目实施过程中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是有好处的。
(1)实行集中采购与部门采购并举,以集中采购为主。所谓集中采购,是指项目对材料、零部件、办公用品、劳防用品等所有物品,都必须集中到一个部门对外采购的管理模式。实行集中采购可以精简采购人员、降低库存、降低采购成本。对一些生产急料和常规材料,采取现场采办或材料员提单申报,现场经理审核后报项目现场采办部采购;对大宗料及价格较贵的材料和配件,则由项目经理直接控制审批,报项目国际采办部集中采购,从而有效控制了项目运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2)实行比价采购。比价采购是对一般物资必须实行比价、比质、比服务的一种采购方法,同种物品比质量、同种质量比价格、同种价格比服务。通过比价采购原则积极寻找和发展潜在的供应商,一旦现有的供应商产品发生问题,可以及时取而代之。同时,由于建立了潜在供应商制度,无形之中对现在的供应商形成一种压力,迫使他们不断改进管理、改进技术、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3)实行全球采购。项目在全球范围内运用“质量、服务、技术和价格”四要素,对供应商进行评审,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和质优价廉的商品。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的资源,采购我们需要的、价廉物美的各种物品。
2.合理选择和管理供应商,完成从寻求物资供应商到优选供应商的转变。由于也门经济条件滞后,物资供应极度贫乏,绝大多数生产设备、零件都需要国际采购,给后勤保障带来很大难度。根据实际情况,项目部提出了“自主采购,以项目推动项目”,遵循这一原则,及时制定采购计划,专人负责与Grainger、National oil well、light boss等多家国际物资供应商取得联系,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国际采购渠道,实行多方询价,确定性价比最优的供货商,降低了采购成本。
在项目之初,采购设备均采用办理信用证的支付方式,银行收取的费用很高,加大了财务费用的成本。项目运作顺畅后,通过合理选择供应商,与他们真诚沟通,取得供应商的信任,以减少甚至不办理信用证支付方式,节约财务费用。
3.加强物资供应的归口管理,提高后勤保障效率。首先,归口管理是增强市场控制力,增强项目协调能力,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形成对外合力的先决条件。其次,通过“归口管理”联合物资供应链上每一个成员力量,形成一条成本低、反应快、服务好的供应链。
也门石油工程项目成立之初,报国内采购的材料,没有专人负责,管理不规范,时常出现急需材料不能及时组织采购和发运,材料的质量、价格、规格等也存在一些问题。往往出现千方百计、费尽周折,花费巨大人财物力从国内购回的材料,却与现场的实际需要相差甚远,尺寸不一致、型号不对、质量太差,急需料久久不到等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导致部分材料成为废料,还严重影响现场生产,甲方威胁停工甚至终止合同,给项目造成巨大的经济和信誉损失。
目前海外项目的国内购料统一归口于市场开发部,国际采购统一归口于项目国际采办部,以防多头管理带来的某些扯皮现象的发生,以及重复备料情况的发生。项目现场根据生产情况,定期提交材料购买申请,经项目经理审批后,由项目国际采办部负责与国内市场部联系,再由国内的材料员在市场部的监督指导下统一采购发运。市场开发部设有专人负责海外项目的国内材料订购,及时跟踪海外项目的材料的申请、订货、到货、带料(或空运)情况,以及材料或设备在现场的使用情况。做到订货、到货、发料都有台账,以防错订或漏订材料,这样既能保证现场生产正常运行,又能有效地促进材料管理水平的提高。
4.加强物资储备管理,界定合理库存,重视物资调剂。加强物资储备管理。一是坚持“三分法”。材料保管执行分类、分库和分层管理。钻配、柴配、电料和橡胶件等分别储放在集装箱式的库房里,分层摆放,排列有序,一目了然。二是材料使用执行“三登法”。材料进库由材料员分类登记,材料出库、消耗由使用者登记,材料存库有材料员分类盘结登记。
也门国际石油工程项目正常运行后,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以大库存保生产的错误观念。对一些非紧俏的零散的物资,做到随用随买。大宗料的购买严格执行“三三制”。一方面,申报备料或购料按岗位填写申请单、报材料员汇总后送项目经理审批三道程序。另一方面,申报料单一式3份,材料员、采购经理各一份。确保采购按生产计划的需要进行,合理控制库存。
由于石油工程项目的各钻井队的作业区相距很远,有的甚至达600~700公里,因此物资调剂在项目的执行过程显得相当重要。通过物资调剂则能把余缺双方衔接起来,充分挖掘物资潜力,调动呆滞积压物资,调整合理库存,使有限的物资发挥更大的效用。
5.理顺物资清关,加快物资供应速度。大量的国际采购涉及到也门海关清关问题。也门海关要求苛刻,清关工作一直是项目部的难题。为此,国际采办部不断加强也门当地海关法的研究,熟练掌握海关申报、保函办理的工作流程,理顺材料设备清关工作中存在的障碍,规避由于清关延误导致的滞港费及罚没清关保函的风险。项目部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提出“100%准确、100%速度、100%回收”的目标。(1)100%准确是指签订订货合同后、货物到达之前要求采购人员加强与外国公司的联系,确认承运公司信息,使发票、原产地证书、装箱单、提单等清关文件做到100%严格准确,让海关无咎可查。(2)100%速度指货物到达后要求采购人员凭供应商通过DHL寄来的提单等清关资料,办理清关保证金,加强与海关协调,争取尽快完成所有清关手续。(3)100%回收指清关手续完成后尽快办货物的免税手续将清关保证金100%回收。
海关文件的保存在石油工程物资管理中也是相当重要的。所有进口及再出口用的订货合同、运输合同、运输文件(发票、产地证明、装箱单)、进口许可证、再出口许可证、提单(空运单、陆运单)、海关申报单、海关清白证明、往来函电等应予以归档保存,以备使用或当地政府审查。否则,当地海关审查时会开出数额不菲的罚款。
采购渠道的畅通和清关手续的理顺,使江苏油田也门国际石油项目的海外运作更加顺利通畅,为更好地与甲方合作和创造优良施工质量提供了可靠的后勤保障。
四、国外项目物资管理的进一步探索
1.国际石油工程项目物资管理存在的不足。从江苏油田也门项目物资管理的实践来看,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江苏油田到目前为止还未出台相应的较为完善的海外项目物资管理办法,相应的岗位责任制也未规范建立,在物资供应的各环节中有扯皮现象。
(2)海外项目物资管理机构及体制有待完善,人员配置也需加强,及时高效的海外物资供应机制还没形成。
(3)海外项目物资管理手段较落后,还停留在手工登记的人工操作阶段,物资管理的工作效率不高,没有适应海外项目物资管理特点的管理软件,项目领导不能及时掌握整个项目的物资库存动态,以便协调生产。
(4)物资管理的监督及考评机制不健全,采购计划的合理与否,备料及时与否,采购材料可用与否等缺少监督与考核。
2.改进国际石油工程物资管理的对策。在国际石油工程物资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物资管理不是一个静态和孤立的东西,由于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的对象是人和物,因此管理活动必然多样化、复杂化。所以,必须用系统思考的方法,动态地管理海外工程的物资,才更加有效。
(1)加强统一认识。项目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物资管理的重要性,并要求项目部的核心员工的认识亦统一到这个高度上来,引导中方员工重视并支持物资管理。
(2)要建立实用有效的规章制度。制度保证是非常重要的。
(3)把好决策关。项目启动时一定要认真研究标书及合同,项目设备的采购决策必须慎之又慎,包括设备的选型问题、数量问题、使用和维护的成本问题等等。同时,设备配件的采购决策必须严格把关。由于设备的种类多,维修人员不可能对设备的故障情况分析得十分透彻,加上受人员的修理能力、责任的承担能力和责任心的制约,配件采购最容易出现问题,如大量占用资金、配件积压或采购的配件根本用不上等。在项目筹备之初,便要求从“经济适用、满足需要”出发,对筹备物资进行认真反复筛选,配备现场急需的材料,节约海外现场采购成本。
(4)把好计划关。根据生产经营情况,要认真分析、研究生产需要,制定物资采购计划。物资计划要有预见性和前瞻性,在制定物资计划时,要掌握基本保证加基本风险的计划原则。否则会导致有些材料是急需的,需要空运或通过DHL递送,不但空运费用高,而且由于时间紧急,紧急清关费更高。
(5)健全海外项目物资供应体制,合理配置采购人员。对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物资供应机构进行合理规划和设置,将影响到项目实施的效率。根据采购目标及项目规模适应性原则,国际承包工程项目物资供应机构其职能应该包括物资计划管理,采购管理,内部和外部商务合同起草和函件处理,运输管理,报关及清关管理,对外技术咨询,统计数据,资料报批,物资仓储管理等。采购部门应直接向项目总经理及副经理负责,采购目标也应从原来的被动花钱转变为以节省资金、满足供应、降低库存等一系列目标。
在国际承包工程项目中要顺利实施物资供应与管理的职能,除了要求机构人员应具有必要的专业技能外,物资管理人员还具有良好的商务英语交流能力、技术及管理规范的理解和适应能力、物资供应及管理技术专业知识、国际商务谈判能力,以及国际贸易方面的专业知识。在物资主管人员的选用上,要遵循与海外物资管理机构职能相适应的原则;在物资管理人员的物色、使用和培训上要狠下工夫,要舍得投入。
(6)亟待构建基于WEB的国际石油工程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国际石油工程项目的各基层队较为分散,相距几百公里,并且都有自己的物资库存,不像国内那样有统一的物资供应基地。要了解整个项目的库存,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各基层根据自己的库存来申报采购计划,对于分散的基层库存,项目物资管理部门又很难掌握,因此也增加了材料计划审批的难度,特别是对各基层通用材料有可能出现重复备料的现象。构建基于WEB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使以上问题得到解决。在国内租用网络服务器,通过ASP.NET技术编制基于WEB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上传到网络服务器,国际石油工程项目的各基层通过访问网络服务器上的基于WEB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形成包括采购计划和采购实施信息、采购商品检验入库及库存物资信息、市场商品价格信息、供应商管理信息等在内的信息平台。由于各基层的物资管理活动的所有记录都存储在网络服务器上,因此项目领导不论在何处登陆WEB物资管理系统,掌握的都是整个项目的物资管理信息,可以随时查看整个项目的库存动态,科学管理库存,减少库存积压。同时由网上开具各类验收单、发料单、入库出库单,极大地减轻了业务人员的工作强度,也避免手工开具所带来数字误差,提高库存信息的准确性,真正实现物资管理动态及信息目视化,保证物资信息传递及时流畅、反馈迅速。
1主要问题现有课程体系大体上按学科建立,课程体系方面与就业要求,特别是与“卓越计划”不相符的地方,主要在:一是全日制“应用研究型”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学术研究型”研究生课程差别不大,所使用教材和授课内容基本相同;二是专业课中缺少实验教学环节及缺乏工程技术的训练环节,这与“应用型”所要求的重视实践环节相背离;三是“应用研究型”研究生主要以学校教师的指导为主,缺乏企业导师的实质指导。
2课程体系的构建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教学体系已经历了几轮的修改,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学术型”研究生应修满课程学分≥34分;“应用型”修满课程学分≥32。依据环境工程学科特点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学位课(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非学位课、实践环节为必修课(含学术活动、科研实践、社会实践)及专业补修课。其中公共学位课是国家规定的必修科目,主要包括自然辩证法概论、英语读写、数学类课程(如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等),其目的是使学生构建基础知识体系,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在专业学位课的设置上,对环境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化学类课程进行了整合和系统优化,强化了环境工程理论基础和工程专业基础,提升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基础研究能力及综合竞争力。选修课分为专业选修课和一般选修课。专业选修课主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研究方向,开设多种应用性强的课程由学生选修。包括油田污水处理、石油与环境微生物技术、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原理与技术等。一般选修课主要包括一些通用的课程,包括知识产权法、科技论文写作等,主要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体系呈现的特点
1课程设置层次分明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四类课程层次分明,体现研究生教育循序渐进规律,授课内容各有侧重,充分考虑各类课程之间的区别、联系,考虑硕士生课程与本科课程之间的区别、联系。一级学科平台课程是本科课程的延续、深化,讲授从事学科研究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方法技能,注重学科交融。二级学科选修课程着重介绍学科发展趋势、发展动态、研究成果,指导硕士研究生开展具体的科研活动,完善知识体系,培养创新思维。三级学科可以是原有的二级学科,可以由一级学科内各个二级学科重组而成,也可以是新的学科生长点或交叉学科的研究范围。
2课程设置弹性化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选”字,并且打通院系之间、专业之间的壁垒,同时整体化、弹性化地设计课程,增加选修课比例,选修课广泛覆盖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各个方面和学科前沿,满足应用型和学术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分类培养,实行真正的选修制,研究生充分拥有选修自,能够根据个人学术背景和发展需求,选择适当课程,以增强硕士生对未来工作和研究的广泛适应性。对学术型培养模式重在理论问题、前沿问题的理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用型培养模式重在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
3缩短集中上课时间,强化研究生活动课程新一轮培养方案要求各类课程的设置依据环境工程学科的培养目标、学科特点,将原来的三学期授课时间调整为二学期授课时间。通过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设置,规定各学科最低学分要求,突出导师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地位。研究生活动课程指在培养方案中没有明确要求、在课外实施、并由学生自愿参与的各类课程。主要包括:各类学术报告、学术沙龙、学术会议以及学生间的课余学术讨论等。这些活动课程在课程内容和组织方式等方面具有前沿性、自主性、探究性、开放性,集中体现了研究生教育的学术探究性和研究生的自主学习性。
三、环境工程学科形成的优势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经过28年的建设,在能源环境科学、石油与环境微生物技术、水处理工程与技术及农业环境保护方面显现了自身特色。
1能源环境科学主要以石油工业等行业污染物的处理为主要目标,尤以注重石油开采过程中“储层保护”和“环境保护”的“双保”问题,开展了油气田缓蚀技术、三维电极电化学、含油污泥无害化等方面的研究,其相关研究已在能源环境科学领域形成鲜明的优势。
2石油与环境微生物技术面对日益严重的石油工业污染,微生物降解技术由于其成本低廉,原位性及无二次污染,应用越来越广泛。我校在废弃钻井物生物评价、微生物采油、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等方面形成独特的优势。
3水处理工程与技术主要针对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石油工业污水(含油污水等),利用先进的物理化学新理论和新方法达到消除污染,综合利用水资源的目的。目前已在油田水处理工程、水处理剂的开发等方面形成独特的优势。
[论文摘要]基于油田图书馆知识资源的分布状况,了解油田图书馆所处的网络环境,针对油田图书馆科研读者的需求,设计知识资源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并阐释各功能模块的运行模式。
石油勘探开发是高科技、高风险、高投入的知识密集型行业。随着知识成为企业资本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石油企业在战略中重视并研究自己的知识管理已成为必然。目前国际上许多油气公司都在积极探索,寻求实施知识管理的办法,试图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管理体系,以提高勘探开发决策水平,减小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而提高企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增强企业实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江汉油田勘探开发业务的开展基于现有的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搭建一个网络环境下开放的分布式知识共享平台,整合现有的文献信息资源,构建知识资源的管理系统,促进相同区域和不同区域之间的知识交叉共享,引进外部的知识,对提高整个油田的创新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油田图书馆知识资源分布状态
油田图书馆现有的知识资源由两部分组成:即纸本文献资料和数字信息资源。
1.1图书馆馆藏纸本文献资料
截至2007年底,油田图书馆馆藏图书158,890册;各类期刊现、过刊53,000多册,以石油地质类图书和期刊为主馆藏。日常业务由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ILASII)运行。
ILASII系统不包含了传统的图书馆自动化业务,而且设计了征订订购系统、联机编目系统、专项服务系统、电子阅览室系统、预约/预借/闭架借书系统、联合目录管理系统、期刊目次管理系统、网上流通系统、我的图书馆等等,形成了一个大的系统家族。
1.2图书馆数字资源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让数字化文献在网络上传播、安全共享,对油田图书馆带来了很深远的影响。主要数字资源包括自建电子期刊、自建数据库、引进数据库和因特网上的公共数字资源:
1.2.1自建电子期刊
三新科技信息网于2001年9月25日正式开通。从2002年3月开始每周都有新信息上网。现已累计报道文献量达到900篇、330万字。其主要栏目有:①腾飞进军号:刊登有关领导的讲话和指示;②科技新视野:主要登载当今世界“三新”技术的最新动向和原始研究论文:③神州嘹望塔:主要登载国内油田、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及动向;④江汉科技城:报道江汉油田在勘探、开发和科研攻关等方面的进展情况;⑤网上读书城:登载《江汉石油科技》和《国外油气地质信息》的摘要供读者查阅;⑥创新金点子:选择性地刊登一些有关“三新”技术方面的读者来信或论文。
1.2.2自建数据库
《江汉油田科技成果数据库》是由研究院开发建没的二次文献型数据库,是江汉油田图书馆文献、技术档案等信息部门以及各二级厂处、科研单位了解我局科技成果、开展科研工作、成果查新、信息检索的必用工具。
《江汉油田科技成果数据库》收录了1973年至2005年江汉油田的科技成果,专业范围包括石油地质与勘探、石油物探、测井、钻井、油气田开发与开采、油气田建设工程、机械设备与自动化、油气田环保与综合利用等专业。约220万字。
该数据库的检索路径有分类检索:主要按石油地质、石油物探、钻井工程、测录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地面建设、计算机应用、油盐化工等类别;关键词检索、课题完成人姓名检索以及综合性检索等检索方式。
该数据库目前链接于江汉油田局域网可供8000多个用户直接查询。
1.2.3引进数据库
江汉油田图书馆引进了《中国石油文摘数据库》、《国外石油文献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12个数据库。
①中国知网
江汉油田图书馆购买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本行业的理工A、理工B两专辑。开通了镜像站,月访问量约15000次,下载5000篇,该网信息量大,资料更新快,资料比较齐全,给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现在已成为科研人员的主要文献资料获取方式。
②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
江汉油田图书馆引进的第一个镜像资源,该馆根据油田科研生产的实际需求引进了理学和工业技术分类中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及地球科学。它的引进,填补了油田在学位论文信息方面的空白,给科研工作者的科研工作又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技术支撑。经过几年的运行,科研工作者对它的普遍反映是文章专业性、可参考能力强,由于它是作为一个镜像资源,所以它的访问速度也相当地快。访问量累计已达236030次,累计下载53600篇。
③《中外石油文献数据库》
该数据库包括《中国石油文献数据库》和《国外石油文献数据库》,是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开发建设的综合性、二次文献型数据库。
两库分别收录了中文期刊256种,外文期刊近200种(包括,英、俄、日、法、德等语种)。此外,还收录了会议论文、科研成果报告、学位论文、考察报告、技术讲座总结、专利、技术标准和科技图书等多种类型的中、外文文献。两库收录石油文献的专业范围包括石油地质与勘探、石油物探、测井、钻井、油气田开发与开采、油气田建设工程、海上油气勘探与开发、油气加工、油气储运、机械设备与自动化、油气田环保与综合利用以及石油工业经济和企业管理等石油工业12个专业大类。
④《美国石油文摘数据库》
该数据库由Tulsa(美国塔尔萨)大学编辑出版,是一个查找石油勘探开发有关文献和专利最权威的英文数据库,收录的文献包括: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钻井、油气开采、油藏工程和开采方法、管道及储运、生态学和污染、替代燃料和能源、辅助工艺和其他矿产品等。
⑤《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
该数据库始建于1986年,是国家科技部指定的新技术、新成果查新数据库。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各省、市、部委鉴定后上报国家科技部的科技成果及星火科技成果。其收录成果范围有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涉及化工、生物、医药、机械、电子、农林、能源、轻纺、建筑、交通、矿冶等十几个专业领域。《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数据的准确性、详实性已使其成为国内最具权威性的技术成果数据库。
1.2.4因特网上的公共数字资源
因特网上的公共数字资源可免费获取,根据油田科研生产需要,主要以专利文献数据库为主:
①《中国专利数据库》
该数据库记录了1985年实施专利法以来的全部中国专利文献的全文,面向公众提供免费专利检索服务和全文提供服务。提供检索的内容包括中国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相关说明书、附图、权利要求书的摘要与全文。
②《美国专利数据库》
该数据库由美国专利与商标局提供,可以检索并浏览美国专利全文。收录了1790年至今的美国专利,1790至1975年的专利只能通过专利号和现行美国专利分类号进行检索,1976年至今的专利可以通过多个检索人口进行检索。
③《欧洲专利数据库》
该数据库是由欧洲专利组织(EPO)及其成员国的专利局提供的,可以免费检索。在数据库中可以查到文摘、著录信息和说明书全文的国家有:欧洲专利组织(EPO)、法国、德国、瑞士、英国、美国、专利合作条约组织(EPO。可以查到文摘和著录信息的国家有:中国、日本。仅可以查到专利文献著录信息的国家有澳大利亚、俄罗斯、香港、印度、爱尔兰、奥地利、比利时、巴西、保加利亚、加拿大、古巴、丹麦、埃及、埃拉、非洲地区知识产权组织、欧亚专利局(EurasianPatentOffice)等。检索结果记录中可以得到的项目内容:发明名称、专利号、公开日期、发明人、申请人、申请号、优先权号、国际专利分类号、欧洲专利分类号、等同专利号、权力要求项、专利说明书全文、专利附图等。
从以上分析可知,油田图书馆知识资源比较丰富。但各模块分别链接于江汉油田局域网,向油田读者提供初级服务,尚未构建统一的服务平台,知识化服务体系尚未建立。
2江汉油田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
根据笔者对油田图书馆部分科研读者所作的调查表明:科研读者目前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途径以局域网下载资料为主。到馆借阅逐渐递减;现有的电子资源能满足大部分的科研工作基本需要,但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数宅资源还不能满足需要;大部分读者希望建立门户网站,提供简便检索方法,让读者自由使用电子资源。由此本文提出了江汉油田图书馆知识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方案:
2.1门户网站系统
江汉油田图书馆门户网站是在网上访问图书馆知识资源的入口点。主要任务为:
信息。包括新闻公告、专题资源、新书推荐、专题服务、读者指南、下载浏览器、FAQ等。这些栏目具有动态更新的特点,属于图书馆日常业务工作范畴,需要进行授权管理,规范数据加工过程与数据格式,及时、及时更新。这些栏目的实现是通过图书馆网站的功能来完成的。
系统嵌入。如电子资源、馆藏检索、咨询台、馆际互借与原文传递、站内导航等,各栏目分别由一个个功能独立的应用系统支持,构成了图书馆数字服务平台。这些子系统的建设可以引进第三方成熟产品,也可以自主开发。在建设过程中,网站系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实现对这些栏目的创建、修改、删除等管理操作,以便支持这些功能。
2.2电子图书库
江汉油田图书馆目前尚没有图书数据库。为了满足油田广大员工对电子图书的需求,目前急需建设一个能够与已建资源相互补充的电子图书库。由于之前的期刊、论文等资源相对比较专业,所以此项目需建设一个集石化、采矿、工业技术图书及综合社科类图书资源为一体的综合性图书数据库。
江汉油田电子图书数据库的读者定位为江汉油田的内部员工,所有江汉油田的员工将可以通过江汉油田内部局域网或互联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访问江汉油田的电子图书数据库。超级秘书网
为了能够使得电子图书数据库与传统纸书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带动的作用,江汉油田的电子图书数据库需要与现有的纸书管理自动化系统实现无缝连接。通过纸质书系统与电子书系统的互联和互检,读者将能够从纸书图书馆到电子图书馆进行自由的切换访问并获取相应的借阅、查询等服务。
电子图书库应该具备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用户管理等主体功能,为了能够及时监控电子图书的借阅、流通和使用情况,电子图书库的管理平台需要提供相关统计功能,并能定期生产统计报告,以方便图书馆迅速了解图书借阅情况,并调整相应服务策略或进行相关决策。
用户管理方面需要实现两者管理方式,lP范围用户管理和非IP范围用户管理。资源管理方面可以设置相关的检索方式,读者可以通过系统检索电子图书,实现简单检索、模糊检索、全文检索、分类导航等多种检索方式,无论是从书号、书名、作者还是图书类别或图书内容等都可以实现查询。为了能够保证广大江汉油田员工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更多好书和新书,电子图书库的图书资源需能够定期更新,更新后的资源能迅速上架。
关键词 石油天然气 多维实践教学 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Multi-dimen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and Greatly Improve Oil and Gas
Professionals'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HU Zhiyong, MA Guiyang, WU Ming, ZHUANG Yong, DONG Zhengyang
(Colleg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Liaoning Shihua University, Fushun, Liaoning 113001)
Abstract For the safe hidden trouble reduce students in practice, strengthen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he actual production, make up for the original production practice of single and rigid mod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il and gas fiel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discusses how to reform the teaching system of teaching in practice, in order to make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is more flexible, targeted, in accord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multi practice teaching; teaching system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注重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实验,均在实验室进行,验证演示性实验较多,这种教学理念虽然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有很大帮助,但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提高。随着科技的发展、虽然教育教学手段的不断提高,这种单一的实验和生产实习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生产实际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应该考虑从多维的角度强化实际生产的认知。①②
多维实践教学平台即通过对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分析与研究,将“多层次多阶段生产实习”模式、多媒体教学、仿真技术应用、到设计院及生产企业进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加以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安排实践教学进度,创建高效率、强能力、最优化的多维实践教学平台,大力提高石油天然气工业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
1 现状及研究意义
石油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辽宁省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之一,我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位于辽宁省内,著名的东北管道输送“八三”管线也位于辽宁省境内,中石化辽宁石油分公司、中国寰球工程公司辽宁分公司、中石油抚顺分公司等大型石油石化企业也在辽宁境内,石油销售系统已遍布省内的各个角落。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石油天然气工业方面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所以,加强学生实践环节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实践教学体系构架,应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实践教学体系由实践教学基地硬件、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及实践教学文件四大部分构成,明确各组成部分的作用与职责。
2 具体改革内容
(1)深入研究专业各项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通过深入实践教学环节,重新梳理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围绕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多维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此过程中,将实践教学环节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贯穿于不同时段的实践教学过程,创造条件使部分学生在油田、管道公司完成部分实践教学环节,由教师和生产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从而使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贴近生产实际。(2)核心主干课程增设现场教学环节,即在相关企业现场讲解专业课程中涉及到工艺流程、系统组成及原理等,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3)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信息量大的优势,完成多媒体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充分开发利用实验室现有设备,使专业实验改以往传统实验为接近工程实际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使学生能够了解工程实际运行情况,增加直观性的认识,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4)优化实习方式,进一步完善油气储运“多层次多阶段生产实习”模式,并将这一模式推广至石油工程专业,使生产实习层次更清晰、任务更明确,缩短厂区实习时间,实现生产实习过程的“三省一提高”,即省时、省力、省钱,提高实习教学效果。(5)与企业联合指导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内容,并派遣部分学生到设计院完成相关教学任务,快速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3 实施方案
(1)多维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多维实践教学平台涉及到多个实践环节和课程设置。结合企业的发展情况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应具有前瞻性战略眼光,既要体现专业特色,又要为今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起到切实作用。(2)注重校企合作模式,建立高效的实践教学队伍,实践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双师制”指导学生。不仅在毕业设计环节聘请企业高水平工程技术人员,而且在理论教学上也开展此项活动。(3)通过大量收集并整理国内外的关于石油天然气方面的新理论与新技术、到相关的企业实地考察,设计创新性、综合设计性实验,撰写实验指导书和试验大纲;结合企业生产与理论教学需要,将文字材料与音像材料有机整合,制作录像和多媒体课件。(4)“多层次多阶段生产实习”完善与推广。
4 结语
构建并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在科技进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的背景下,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精神教育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养成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良好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本文为2012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编号:702)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