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课件范文

生物课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课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课件

第1篇:生物课件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 生物课堂 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2-0-01

1 多媒体课件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用的误区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初中生物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课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多教师利用PPT将课本内容放映给学生看,这种简单的转换只是将传统的“照本宣科”变成了课外展示。另外,初中生物课程中有很多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地方,有的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实验步骤拆解、模拟。表面上是给学生直观的展示,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2 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建议

2.1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可以说,教师能否在导入课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使初中生物的课堂导入变得生动有趣,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授《人体的呼吸》一课时,直接向学生解释人体的呼吸系统会使课堂变得枯燥,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导入部分播放一段初生婴儿哭啼的视频,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婴儿总是‘呱呱坠地’呢?”学生带着对问题的思考,激发起了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再如,在讲到《从种到界》一课时,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对生物的分类还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这时教师可以将“动物的争吵”这个话题作为课堂导入展示给学生,通过动物之间的谈话,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理解动物之间的分类与不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2 有的放矢,突破难点

“好钢用在刀刃上”,对于初中生物中,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有效解决的教学难题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进行化解。例如,在讲授《血液循环》一课时,血液流动的路径是教学的难点。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通过课本提供的插图进行展示,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血液循环的整个过程。学生对抽象的血液流动并没有一个直观的感知。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将血液循环的过程制作成Flash,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血液的流动情况,从而形成对血液循环的形象认识,突破教学难点。再如,在讲到《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课时,由于本节课程内容容量大,知识点繁杂,教师在讲解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家蚕、蝗虫等昆虫的生殖发育录像,让学生对昆虫的生殖有了基本的了解。这样就节约了解释的时间,保证了课堂教学的完整性。

2.3 营造氛围,加深理解

多媒体课件在帮助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和解决教学难点问题的同时,也可以起到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光合作用》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大自然美丽植物的图片,让学生在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的同时,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对美的感受力,同时也让学生有兴趣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还可以给生物课堂教学营造一种舒适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轻松接受生物知识,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感知和理解。例如,在讲解《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一课时,由于学生积累不够,对自然界的知识掌握甚少,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观看课件中,增强对自然知识的掌握,激发学习生物的热情,迅速融入到对知识的探究中。再通过对米勒实验进行直观演示,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

第2篇:生物课件范文

〔关键词〕激活 生物课堂 教学艺术 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方式 社会热点

我在教学中曾有这样的疑问:老师和学生只是“授”与“受”的关系吗?如果师生之间缺乏亲近的接触和亲密的交流,彼此心灵的封闭、情感的隔阂是可想而知的,那么教师精“授”可得到学生的精“受”吗?如何才能找到授与受的生命线呢?在教学过程自己碰过壁走过弯路,经过尝试后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应是“你――我”式的平等交往的关系。学生不愿意接受呆板、单调的教学,不愿意看一张面无表情的脸,不愿意听贫乏无味的声音,更不可能在这种气氛中积极地学习。因此,教师要满腔热情地表现“授”的艺术,首先要学会关注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教师主动关心才能换回学生对你的热爱,才愿意听你讲的课,才愿意接受你所传授的知识,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在具体操做过程中,我是从以下三个环节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

1)在备课时就要考虑尽量给学生展现才华的机会,满怀激情的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殷切的期望。我们要关注学生每一个极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努力在每个班都找出并培养一批对生物学有兴趣的优秀学生,用这些孩子带动其他的学生。

2)在讲授知识时,应注重提高自己讲课的艺术性,感染学生,使其集中精力。应做到①语言简洁,逻辑性强。②语言生动,用形象的比喻将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如,讲述蛋白质的结构时,可将氨基酸比喻为火车的车厢或手表链的一节,将多肽化合物比喻为整列火车或整个表链等。③语言要有节奏,快慢适度。重点、难点知识的讲授,速度要放慢,语气要加重。整个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并适时调整语速等。

3)要注意用多样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通常是以阶段的考试成绩来评价,除此之外我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还会给学生机会为他们自己的不足进行弥补,如,每个学生都可以定期的上交自己理解后对的知识点总结,并选出总结较好的学生,在单元复习时做我的小帮手;或学生自己出习题,由学选题到课代表处汇总,最后由教师把关出试卷;再如每节课前有2―3分钟的有趣的生物知识的个人展示,凡是参与的同学都可在平时成绩上加分,在这些过程中尽量调动每位同学积极参与,让学生体会主动参与的乐趣,让学生知道他们是主体,老师是帮助者。这样就可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但是这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取得成功的关键还在于“催化剂”,也就是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二、必须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一种积极情绪状态,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形式与手段很多,如实物观察、探究性实验、模拟实验、生态调查、课外活动等,尽量增加学生直接和自然科学的接触机会,而课堂教学可用的方式主要有:

1)实物观察、实验演示、动手参与实验是激发学生最好的方法。例如,讲“植物激素调节”之前做好准备:植物的向重力性生长实验和找有明显向光性的植物进行实物展示,让学生看到植物具有向光性、茎的背地性及根的向地性。用这个有趣的植物的生命现象导入植物的激素调节,这样做产生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2)应用多媒体课件,加强直观教学效果。高中生物课程中有很多课必须借助形象生动的课件,它可将较为枯燥、抽象、呆板的文字变为动态的变化过程,能起到其它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如“细胞增殖”的两种分裂方式: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植物新陈代谢中的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中的神经调节等,我们可以利用课件来突破难点,教师就会有更多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每一节的核心概念,在此基础上才能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3)可利用现有的影片资料,如在初中教学的鸟类多样性、动物行为或生殖发育等部分内容;高中教学中如人类遗传病和优生、生物的进化史、群落的演替过程、生态系统的分类及成分等,利用影片资料教学,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教师适时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4)利用网络增大课堂信息量,让学生多一条自主学习之路。现在的中学教室里都有电脑并接有网络,教师只须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到这个环节,也许就又能带动一些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当然为避免网络上有些无关教学内容的干扰,让学生使用前,需要教师做好筛查工作。如果教师能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生物学科的资源库,利用学校的局域网让学生使用就更好了。

三、介绍生物学科中的社会热点问题,开拓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以启迪

如疯牛病、炭疽病,不久前的非典、禽流感等疑难杂症,科学家是如何逐步解开这些疑难病症的,并且人类自身还有很多未知领域急待大家的继续探索。在课堂上适当介绍生物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可以给学生有效的启迪。如,大面积烧伤,生命受到威胁时,挽救生命的办法――植皮。为了解决皮肤的来源问题,也为了预防移植后出现的排异现象,科学家们采用细胞工程的方法,培育出患者自己的健康皮肤,经过相关技术处理,目前已有成功的例子。

癌症也是人类健康的绊脚石,现研制成的“生物导弹”可以延长癌症患者的寿命。把“生物导弹”注射进人体血液后,“子弹头”就会发挥识别作用到达病变部位,“导弹”随之定向爆破,施放药物,杀死病毒或癌细胞。

讲到免疫的内容我是以乌鲁木齐晚报上统计新疆至今艾滋病患者数据和近几年患者增加的主要原因引入。这样可使学生感受到生物学无处不在,生活不能缺少,学生自然会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爱好。

第3篇:生物课件范文

关键词:模拟;多媒体课件;模拟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05-02

初中生物是一门融合了探究因素的课程。科学探究既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获取学习的自信,也可以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进而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初中生物探究模拟性课件为探究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一、初中生物课堂分析

1、初中生物课堂的特点

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一味的追求高的升学率,教师采用填鸭式灌输知识的方法,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缺少了积极思考与活跃的课堂参与。教学以文字型知识为核心,授课内容主要是考试要求的内容,这与实际要求学生应学到的文化知识技能、提高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很大的差距。虽然探究思想引入课本内容,但是学生很少进行实际的探究。在条件的限制下,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与游戏因素的引入,特别是探究模拟课件的应用,很大程度上能弥补能弥补课本内容的缺陷,使得生物课堂生动形象。

2、生物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

(1)课堂中的教师

教师教学的导入单一,大多是简单的直接引入,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方面还很欠缺,很难引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按照课本内容,读课本,讲课本,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与外界联系。课后,只注意书面作业的布置与检查批阅,导致学生课外休息时间的减少,对于知识理解的片面。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其中,最大的弊病就是为了考试而教。

(2)课堂中的学生

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在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的过程中,学生只是“绵绵无期”的听。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为了应付教师而写作业,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动手实践的能力。学生只是对于书面知识的获得与应试能力的提高。长此以往,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在分数的压力下被消磨,而且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自身的发展与整个教育事业的推进。

(3)课堂中的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虽然强调互动,但预设的教学问题会把把学生引入预先建好的教学框架当中,学生并没有主动参与。教师提问大多有既定答案,这种问题对于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作用并不是很大。课堂中的讨论,往往也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学生并未用心去探讨问题,课堂时间与考试要求的矛盾导致问题的产生与恶化。

(4)课堂中的教学方法

教师大多采用讲授法。对于多媒体课件,大多教师也是把其当成了板书投影,也就是课本内容的电子化,缺乏生动活泼的互动性,这样并没有体现多媒体技术对于教学的促进作用。

二、探究思想在生物教学课堂中的应用

1、探究性学习的准备与实现

(1)探究性学习的准备

第一,基础知识与理论的加强。探究性学习能使学生更加快捷、全面的收集信息与数据,从而更好的全面的掌握知识,以便提高创新能力、创造力。第二,培养实践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这里的实践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调查能力等。观察能力是说对于周围环境事物的敏感性,对于特定事物或事件的特点的捕捉与把握。逻辑推理能,是根据已知的知识,能够简单预知未知的能力。

(2)探究学习的实现

将探究因素引入教学活动分析。第一,将合作学习引入教学活动,使学生切实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学生在互动与合作中学习,在自我动机驱使下学习,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更关键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探究因素的引入,能使学生在教学情景中锻炼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第二,联系实际,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跟所学知识进行联系。

2、探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探究性学习中,对于探究意义理解的偏差,认为探究就只是做实验。其实探究不仅仅是做实验,更多的是对于事件事物的认识、推理、思考。由于条件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知识都能进行实验,这就要求探究性模拟实验。而且,有时简单的问题并不需要探究,不能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探究性学习要适时、适地、有度的采用。在生物课堂中探究因素的引用,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的欲望,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探究模拟性游戏课件

探究模拟性课件的特点

1、探究模拟性课件提倡学生主动的参与,提供给每个学生平等的游戏情境。在这种情境下,学生具有平等的探究权利,可以自主的发挥创造性。学生为解决必须从游戏的各个方面收集信息,从而得到更全面的认识。知识被内化到先前的知识结构中,更加深刻。

2、在探究模拟性课件中,要求生动形象的情境,这需要用多媒体手段来实现。课件展现二维、三维图像,以合适的图像展示事物的运动,弥补了传统手段的枯燥抽象,使学生更加全方位的感知信息,构建了惟妙惟肖的直观世界。探究性模拟的游戏情境,可以是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得到提升。

3、探究模拟性课件强调的一个重要的“行动”情境。学习者者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对已有的经验进行编码、加工、解码,从而获得对知识深刻的认知。

4、探究模拟性课件可以突破现实情境的局限。这样给学生提供了操作实践的机会,可以比实际的情境节省费用或时间,以及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运用这类课件,可以消除与学生探究无关干扰因素,突出重点,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五,探究模拟性课件是具体的教学活动与反省抽象的结合,皮亚杰主张思维与行动的结合,好的课堂要有积极的行动。教师在组织时,除了探究性课件的应用,还要引导学生注意总结和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帮助学生从具体的活动过程中抽象出概念、定义以及规律。

参考文献:

[1] 许久红.例谈科学探究思想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教学.2009

[2] 赵长林.解读杜威科学探究思想的深层结构[J].中学教育学刊.2009.

[3] 王 琴.E-游戏化教学模式研究[D].2005.

[4] 张 斌.论游戏化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合理应用[J].文化用品与科技.2013

第4篇:生物课件范文

一、CAI课件的优势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能把学习内容在大与小、动与静、虚与实、远与近、深与浅、快与慢、局部与整体、外表与内里、无形与有形、理论与实践等之间相互转化。生物作为一门实验性的学科,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CAI课件为生物实验教学提供了虚拟的实验空间。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很多的教学内容离不开实验。实验操作能培养学生的兴趣、观察能力、科学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但实际教学中,很多的实验因为受到设备、场地、实验材料和实验隐藏的危险性等条件限制而不能进行,很多的理论知识因为缺乏实验基础而显得苍白。网络环境为我们的生物实验提供了一项强大的功能——虚拟现实。它是由多媒体技术和仿真技术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交互式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参与者可进行各种操作,并有亲身经历的真实感受。

2.CAI课件为生物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生物科学主要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来阐述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很多的内容单靠详实的描述、几副挂图和几个静态的模型是很难表达的。学生反映生物内容抽象枯燥而难懂,学习兴趣低。如何让这些内容变得具体、直观、生动有趣呢?这就需要有丰富的、高质量的素材来展示这些内容,创造内容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为生物教学带来了形式多样的、图文并茂的、声色俱全的素材。丰富的素材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使微观的、抽象的内容宏观化、具体化,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降低了教学的难度,使学生易于掌握。

3.CAI课件有助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紧紧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这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当讲到重点和难点时,若配以多媒体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CAI课件还能辅助组织教学、调控教学进程、增进师生感情、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效果不佳的生物课件的类型

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是很明显的,既有助于教师的“教”,也有助于学生的“学”。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教师们制作课件的热情与日俱增。可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教师们制作的课件往往存在许多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它对教学的辅助作用。笔者在听课和实践过程中发现,教学效果不佳的生物课件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1.“机关重重”型

在制作课件时,若盲目追求最新的“高科技”,使用多种高科技的软件杂交,中间设置大量的超链接,把教学课件搞得机关重重,一旦上起课来,往往由于紧张或不熟练,常常忘记了其中的机关,按错了按钮,该闪烁的进行了滚动,该切换却操作成了旋转,弄得所讲的内容与所要展示的图片或文字“牛头不对马嘴”,洋相百出,学生听起来满头雾水,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2.“哗众取宠”型

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有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跟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包打天下相比,丰富多了。但若片面追求华丽、花俏,画面精美,颜色丰富,背景音乐婉转动听,语言极富煽动性,导致文字术语不符合生物学要求,生物的实物图往往模糊不清,比例也不当,与教材大相径庭,甚至背道而驰。这样的课件上起课来可能是热闹无比,学生们听得也是兴高采烈,但上完后问学生今天学了些什么却答不上来,反馈的教学效果并不佳。

3.“简单粗糙”型

有的课件制作简单粗糙,总共三四张幻灯片,而且图片、文字都是书上有的,文字没有经过太多的归纳、综合,模式图也不做任何的动画设置,纯粹以多媒体代替小黑板与挂图。这种课件纯粹是为了赶时髦,发挥不出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对学生而言,它只是摆设。价值不大。学生当然会很失望。

4.“流水作业”型

第5篇:生物课件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物教学;CAI课件;计算机辅助教学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繁杂活动,增加有效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是当前面临的最大困难。

将CAI技术运用到生物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多媒体计算机集声音、图像、模拟等手段于一体,尤其适用于中学生物教学。用好CAI课件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有效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够使我们的生物教学更年轻、更有活力,从而适应新课程改革,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生物人才。

CAI是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的缩写,通常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它是指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

一、CAI课件的优势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能把学习内容在大与小、动与静、虚与实、远与近、深与浅、快与慢、局部与整体、外表与内里、无形与有形、理论与实践等之间相互转化。生物作为一门实验性的学科,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CAI课件为生物实验教学提供了虚拟的实验空间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很多的教学内容离不开实验。实验操作能培养学生的兴趣、观察能力、科学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但实际教学中,很多的实验因为受到设备、场地、实验材料和实验隐藏的危险性等条件限制而不能进行,很多的理论知识因为缺乏实验基础而显得苍白。网络环境为我们的生物实验提供了一项强大的功能――虚拟现实。它是由多媒体技术和仿真技术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交互式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参与者可进行各种操作,并有亲身经历的真实感受。这种虚拟实验还可以重复操作,节约资源,避免实验过程带来的危险因素。另外,很多演示实验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模拟操作或网上下载,例如利用三维动画模拟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的动画过程,使生物教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教学效果更好。

2.CAI课件为生物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生物科学主要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来阐述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很多的内容单靠详实的描述、几副挂图和几个静态的模型是很难表达的。学生反映生物内容抽象枯燥而难懂,学习兴趣低。如何让这些内容变得具体、直观、生动有趣呢?这就需要有丰富的、高质量的素材来展示这些内容,创造内容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为生物教学带来了形式多样的、图文并茂的、声色俱全的素材。丰富的素材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使微观的、抽象的内容宏观化、具体化,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降低了教学的难度,使学生易于掌握。如在选修3教材中的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的教学中,由于条件的限制,无论是教师的“讲”还是学生的“学”,都有较大困难,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CAI课件中形式多样的、图文并茂的、声色俱全的素材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

3.CAI课件有助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紧紧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这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当讲到重点和难点时,若配以多媒体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

CAI课件还能辅助组织教学、调控教学进程、增进师生感情、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效果不佳的生物课件的类型

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是很明显的,既有助于教师的“教”,也有助于学生的“学”。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教师们制作课件的热情与日俱增。可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教师们制作的课件往往存在许多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它对教学的辅助作用。笔者在听课和实践过程中发现,教学效果不佳的生物课件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1.“机关重重”型

在制作课件时,若盲目追求最新的“高科技”,使用多种高科技的软件杂交,中间设置大量的超链接,把教学课件搞得机关重重,一旦上起课来,往往由于紧张或不熟练,常常忘记了其中的机关,按错了按钮,该闪烁的进行了滚动,该切换却操作成了旋转,弄得所讲的内容与所要展示的图片或文字“牛头不对马嘴”,洋相百出,学生听起来满头雾水,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2.“哗众取宠”型

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有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跟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包打天下相比,丰富多了。但若片面追求华丽、花俏,画面精美,颜色丰富,背景音乐婉转动听,语言极富煽动性,导致文字术语不符合生物学要求,生物的实物图往往模糊不清,比例也不当,与教材大相径庭,甚至背道而驰。这样的课件上起课来可能是热闹无比,学生们听得也是兴高采烈,但上完后问学生今天学了些什么却答不上来,反馈的教学效果并不佳。

3.“简单粗糙”型

有的课件制作简单粗糙,总共三四张幻灯片,而且图片、文字都是书上有的,文字没有经过太多的归纳、综合,模式图也不做任何的动画设置,纯粹以多媒体代替小黑板与挂图。这种课件纯粹是为了赶时髦,发挥不出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对学生而言,它只是摆设,价值不大,学生当然会很失望。

4.“流水作业”型

有时为了用计算机而做课件,平时没有学习做课件,临时要上公开课或汇报课了,才急急忙忙地找别人帮忙,又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干脆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要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出的课简直就是“流水课”,教师必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一旦学生的思路稍有出轨,提出教师没有事先准备好的问题,教师便会束手无策,因为电脑流程仍按原设计继续展示着不能耽误时间,自己无法更改,只好忽略学生的疑问,按部就班地给学生“灌”下去,无异于削足适履,学生也不会觉得满意。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运用计算机交互科学性、界面友好性和反馈及时性,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具有人工智能化的双向教学过程。尤其是生物教学,其中有宏观的内容,如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人与“生物圈”的关系等,我们无法亲自体验,但可以通过多媒体一一领略;也有微观的知识,如:细胞的微细结构、细菌、病毒、基因、DNA等,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因此,我们要多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虽然它对生物教学能达到最优化,但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陷,不是任何课堂都能适用,更不是越多越好。所以,在制作课件时千万不可马虎。

运用CAI生物课件不仅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如讲植物向光生长时,用计算机演示植物向光生长的全过程动画只需几分钟;还可以打破动静的限制,如生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将其全过程进行动态演示;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繁杂活动,增加有效教学时间。作为跨世纪的教师,应该立足传统,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生物教学。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熟才能生巧,要真正发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我们首先要熟练掌握课件制作的技巧,多在平时的教学中运用自己制作的课件,多积累一些素材,积少成多,建立自己的课件素材库。同时,我们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对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出使用更方便、结构更合理、学生更喜欢、效果更理想的优质课件来,使生物教学更年轻、更有活力,从而有效地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优秀生物人才。

参考文献:

第6篇:生物课件范文

计算机教学工程启动了,随之而来的新课程改革也全面启动。面对新课改,一线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转变观念,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因此,我认为,不仅是从事计算机教育的教师,其他专业的教师也要响应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教师中广泛普及计算机知识的号召,确保计算机辅助教学功能的正常发挥。否则,“工程”虽已启动,计算机却仍为学校的一种摆设,如同某些教学仪器一样,放在那里“冬眠或休眠”,最终成为一堆破铜烂铁。如果出现上述现象,广大一线教师将会在课堂教学中“一如既往”,在那里老牛拉破车,更有甚者以“不会”为荣,沾沾自喜。我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像这样的不正常现象必将彻底消失,那些原来以“不会”为荣的人,必将改变观念,否则将在教育教学领域内无立足之地。当然,能否做到这一点,取决于教育行政管理、人事部门及各学校对“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否足够重视。

目前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第一,教育教学课件数量尚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第二,教学课件的质量还有待提高。现在课堂上使用的多媒体课件还有很多是将备课笔记“数字化型”的,有的就是将自己原来应该在黑板上书写的板书用一页页的幻灯片代替,屏幕上没有用于交互的按钮;第三,参与教学课件制作和应用的面不广;第四,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把教学课件搞成多媒体成果展览。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其中的教学课件制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教学媒介或者说手段,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来说也是如此。

1.拥有制作教育教学课件所需要的一切硬件条件,即制作时所需要的电脑、制作的相关软件等。这是制作课件的首要也是必要的前提条件,就像战士上战场打仗一样,连一个像样的武器都没有还怎么谈打仗,更别说打胜仗了。要构建一套课件制作、交流、使用、评价的管理制度,可以建立一个县级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研究中心和多媒体教学资料中心,并做好这些资料的归类管理工作,便于查询搜索。同时中心可以制作专门的网站,运用互联网为教师提供课件制作平台,教师可自由选择下载所需的教学资料和课件,也可将自己制作的课件上传至资料中心,充分实现资源的共享。我校成立了专门的“课件制作中心”,该中心的主要作用为:制作校本课件;为本校教师提供各学科所需要的各种素材如:图片、动画、剪视等,具体指导和帮助教师制作课件等。

2.进行必要的指导。如对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方法等的专业指导。明确要求教师制作课件、开展多媒体教学,教师当然产生不了热情,因此可以适当地组织一些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评比,示范课等活动,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当然我并不是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好,而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发挥不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不能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倡导以培训、讲座、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向教师宣传多媒体教学理论和方法,使教师了解更多的多媒体教学规律和特点,制作出符合多媒体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的教学课件,辅助教育教学活动。

3.切实搞好有成效的课件制作培训工作,这是展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础。不管是什么机构组织的课件制作培训都不要流于形式,而是要注重实效;不要搞突击,有了要求就临时培训,或是为了考核而安排培训,而是要抓长效,做到持之以恒。另外,课件制作培训要分层次、分学科、分对象地进行,即不能“一窝蜂”式地把老师都聚集起培训,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本末倒置”。分层次就是先从各基层学校抽几个骨干教师进行课件制作的师资培训,再由这些教师回去进行校本培训,以一带多,扩大培训面;分学科是指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课件制作工具进行培训,比如文科类学科可以选择PowerPoint、Authorware、方正奥思、Frontpage等,理科类学科可选择Authorware、Flash、几何画板等;分对象是根据培训对象实际水平的不同分高、中、低三个层次展开培训,不能不同水平的人放在一起培训。

第7篇:生物课件范文

【关键词】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开发生物课程资源,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学生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交流合作,最终确保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已成为每一位生物学教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笔者长期从事初中生物教学,对有效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作简要阐述.

1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也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教师应该重视教材建设,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生物学新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为依据,全面贯彻落实按照《标准》倡导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具有它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凝结了专家、学者和广大教师的心血和智慧.生物学新教材增加了大量的“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探究”、“课外实践”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使他们逐步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的课程资源.生物学新教材无疑是非常宝贵的、主要的生物学课程资源.教师应认真处理教材,创设情境,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

2实物资源和活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笔者对实物资源和活动资源开发和研究,建立资源库,获取第一手资料,为我们的的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也为生物教学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

2.1创造性开发和使用实验教学材料

各种教学材料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各种实验教学材料,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服务.

例如,《制作孢子印》的小制作,选取新鲜的蘑菇,用解剖刀去除菌柄,把菌盖的菌褶那面朝下平放在白纸或玻璃板上,用培养皿或玻璃杯罩住菌盖,放置一昼夜左右,开盖观察,结果发现现象并不是很明显.于是改成把菌盖的菌褶那面朝下扣在有色的卡纸上.孢子落到有色卡纸上,反差大,制作的孢子印效果很明显.然后再叫学生将卡纸进行过塑,保存好,并与其他同学交流、欣赏.学生收获很大,同时也深刻的理解了孢子繁殖的方式.《花的结构》一节教学,课本中以桃花为例介绍花的基本结构.其实,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时间已经是冬天,根本找不到桃花,因此,笔者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用羊蹄甲代替桃花来进行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再如,《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利用校园里有广泛栽种的,学生又熟悉、且容易取得的柳树枝作为实验材料,提前布置学生放入有红墨水的烧杯中进行观察,实验效果很明显.

2.2安排学生从事生物课外活动

安排生物课外活动是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很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的开发和利用.笔者注意结合课堂教学,布置安排学生进行生物课外活动.

活动1组织、引导学生收集大量资料,制作“生物与环境”、“珍爱生命,预防艾滋”等为主题的生物手抄报,评选出优秀的手抄报作品,并在校园的文化角进行成果展示.

活动2组织学生进行《生物与环境》等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演讲活动是四人为小组单位,他们自己收集资料,撰写演讲稿,有的小组还制作了课件,之后进行演讲比赛.评委是各演讲小组的组长,当堂评出最佳演讲者,最佳演讲者所在的小组为最佳演讲组.在演讲过程中,笔者给每一位参加演讲的同学拍照留念,最后全体演讲者、最佳演讲者和最佳演讲小组都拍照留念,课后将所拍摄的相片放在各班的电脑上.这项活动充分利用了课堂教学的资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网络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能为生物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随时抽取播出,已经成为生物课程最占优势的资源.

3.1鼓励学生合理有效利用网络信息化资源

学校的图书馆、家庭的报纸以及互联网等都是有效的信息化资源,这些信息资源应在生物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利用.如在上完“青春期”的教学内容后,学生对自己出现的一些生理和心理现象以及要注意的现象,还不是很清楚,但又很羞于开口.于是,鼓励学生合理有效利用网络信息化资源,自己通过查阅报纸、刊物、书籍、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从而明确青春期的卫生保健应当注意什么.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加和丰富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经验.

3.2生物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资源

教师要积极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功能,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与生物学教学有关的动植物的图片、趣闻趣事,最新的生物科学进展等新闻报道.如环境问题(酸雨等)、生物多样性问题(生物入侵等)、营养与保健问题(劣质奶粉案等),录下有关声音、画面,制成音响资料,把这些资料作为学生课堂讨论的素材.这样可充分发挥它们的时效性,更能引起学生关注这类信息技术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

面对新课程的挑战,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每一位教师时刻面对并要积极参与解决的问题.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专业能力要求.教师只有重视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才能提升开发与选择课程资源的能力,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开发者.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8篇:生物课件范文

【关键词】生物课堂;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在信息化的今天,如何将生物教学和信息技术手段有机结合,成为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因此,我根据教材的需要、学生的基础特点,收集信息,经过加工整理制成多媒体课件,争取以最佳的教学模式教,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一、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人身边的各类生物、生物技术的发展等。学生或多或少了解一些,但又知道的不全面、不准确。借助多媒体设置的教学情境,可以为学生营造积极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进行学习。如讲到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时,我下载了动物运动方式的视频材料,让学生观察后表述在视频中获取的信息。有的学生说:“羚羊会奔跑,蛇会爬行。”等等;有的学生说:“兔子会奔跑,会行走,会跳跃。”我又问同学:“你们观看视频获得什么结论呢?”同学们争的面红耳赤的。我笑着说那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吧。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发生兴趣时,就会围绕着这个问题积极地思考起来。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形象和灵活多变的特点容易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同时可以把知识的学习融入到新颖别致的娱乐形式中,发挥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借助信息技术,让课堂成为学生的阵地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改下,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切实培养学生的能力。如进行生态系统组成教学时,我通过展示生态系统的组成视频,并出示问题:(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几部分?(2)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看,然后进行交流。学生非常关心其成果是否被承认,所以课堂表现非常活跃,在积极的思维中,掌握了本节的重点知识。通过这一方式,学生的脑海中构建的知识框架最牢固。我然后通过课件出示小组必答题,小组抢答题,由小组合作完成,这样既增强了小组的合作能力,又使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都有所得。通过这些学习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主动的“动”起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观察和提出问题,并为学生解决问题铺设思维的台阶,让学生思维沿着这一台阶由“已知”迈向“未知”。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和教学内容处于最佳结合状态,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培养学生微观想象能力

信息技术通过图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使教学具有信息容量大、资料更新快和多向演示、模拟生动的显著特征,这一点是其它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生物既有宏观的认识,又有微观的认识。微观知识就成为学生学习生物的一个难点。而利用多媒体技术能把生物微观世界放大,使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进行学习,增强记忆,促进空间想象等方面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血液循化》教学时,虽然学生通过动物心脏的观察认识了心脏的四个腔和所连的血管,但血液循环的途径和血液成分的变化,学生不理解。因此我下载了血液循化的模拟视频,让学生观察分析肺循环和体循环的起点,止点,途径以及血液成分变化。使学生在形象的课件观察中,教师简练的讲解中,不知不觉地就建立了微观知识世界,同时认识了血液循环的途径和血液成分的变化,成功的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创造力是指要真正给予学生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从而发展他们富有创造力的才能。创造性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讲到《动物运动方式多样性》时,我出示了大量动物运动的图片,我有意把爬行和蠕动的图片放在一起,就有同学在观察到松毛虫的蠕动和蛇的爬行图片时,突然喊道:“老师,蠕动和爬行有什么区别?”这一问题的提出显示了学生的认真观察和思考。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善于从小事做起,进行思维训练,不断提出新的构想,使思维具有连贯性,保持活跃的态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自然而然的得到体现。

4.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进行《血液循环》教学时,通过血液循化模拟视频的观看,学生掌握了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和成分变化。然后我出示了问题:“下肢的骨骼肌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被运送到肺部的途径是怎样的?”学生根据视频观看,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从而把血液循化和生活常识结合起来。既训练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学生应用生物知识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培养。

三.借助信息技术,加大情感教育

很多时候教师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我认为借助信息技术能更好的进行情感教育。如进行《生物多样性》教学时,通过课件展示我国灭绝的动植物的种类,然后探究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和自然环境之间和谐共存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9篇:生物课件范文

高效课堂的概念与特点

高效课堂是新型的课堂,追求的是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是指学生学习效率高、教师教学效率双高的课堂。即是从学生、教师双向理解和要求的,教师不断学习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创设最有效的教学课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积极主动学习。

同时,由于初中生处于青少年阶段,好奇心强、精力旺盛、注意力却又难以长时间集中。因此,初中生物高效课堂具有下面三大特点。首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极大调动。即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视角重新解读教学大纲,根据学生实际对教学进度进行合理的安排,灵活地完成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个体的塑造和升华。其次,课堂是新型的课堂,课堂上是更新的、更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即教师要不断对自身的授课水平进行提升,除了向知名的教师学习之外,还要多与当地其他教师交流学习。最后,高效课堂是具有延伸性的,课堂上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学习的能力。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

当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环境有限,有些学校一个学期都安排不了几次实验课,学生的学习停留在知识的记忆层面,不能理解或应用性理解,致使学习枯燥乏味。再者,受长期生物是“副科”的观念影响,初中生物课堂得不到学生的真正重视。所以,当前生物课堂大多效率不高,教学方法也以知识灌输为主,还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构建高效课堂的主要策略

活跃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是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的重要区别。要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状况,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体是大家所关注的重点。课堂如果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就能够给学生足够的刺激,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感官认识,使他们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中。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声音、图像调动起学生的眼、耳、脑等多种感官,让学生全神贯注地学习、思考,提升学习效率。在知识的梳理和运用方面,教师要重视学生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通过基础知识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能够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研究发现,学生思维越活跃,其学习兴趣就越高,越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新知识,并系统掌握和进行应用。

注重师生互动,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新课改以来,“师生互动”在课堂上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师生互动”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在实施“师生互动”时,一定要保证让学生“动”起来,大脑要“动”,手与嘴也要“动”。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交流,积极表达。从互动的内容来说,学生要感兴趣,还要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脱离学生生活以及太过深奥的内容都不合适。从互动的方式来看,是教师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而不是学生简单的回答老师的问题,而是全面地展示和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从实际出发,自由思考。如要学习“伸肘和屈肘”的知识,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多演示、练习,探讨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在伸肘和屈肘时有什么不同,在哪些活动中,大家多是伸肘,哪些活动多是屈肘,而哪些活动中会交替伸肘和屈肘。

突出情感调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情感往往直接影响其认知水平。心情愉悦,就会积极感知和接受外界的信息,并对其做出反应;心情郁闷,就会屏蔽外界的信息,对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情,让自己的愉悦之情感染大家;其次,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课堂上,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够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很多俗语也能够形象直观的展现知识的应用,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母生九子,母子十个样”就使“遗传与变异”这一深奥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借助谚语、故事,能够良好地调节学生的情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活用教学方法,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实验是科学探究和学习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生物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如实验种子萌发的条件,找三个杯子,各放入十粒黄豆,第一个杯子里不加水,第二个杯子加入半杯水,第三个杯子要保持一直有水但又不将黄豆全部浸泡,观察三个杯子里黄豆的变化。四天后,学生发现三号杯子里的黄豆已经发芽,而其他两个杯子里的种子却因为水分、空气环境不适合而没有发芽。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更容易地学习和掌握生物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