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化管理论文范文

现代化管理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化管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化管理论文

第1篇:现代化管理论文范文

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它是以档案资源信息化为核心内容的。接下来就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所要完成的要素进行分析。

(一)医院运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档案管理

这里所指的的现代化技术指的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医院运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档案管理,指的就是医院将各种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到档案的记录、存贮、整理、加工查找、交流等各个方面。同时,根据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特点对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改进,以便能够与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更好的结合。医院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完成档案管理工作,从而达到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目的。

(二)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掌握现代科技知识

档案管理现代化必然会引起档案管理领域中的一系列的变化,例如技术革命或技术变革等等。同时,由于各种先进的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也使得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变得更加难以适应。因此,要推进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其中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让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掌握先进的现代科技知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首先应该掌握的就是计算机技术。如今技算计技术已经成为了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础,医院的档案管理人员只有掌握了计算机技术,才能够更好的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同时医院还必须要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基础知识进行及时的更新。

(三)实现档案资源数字化

在21世纪,将各种资源与信息进行数字化已经成为了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核心。档案管理现代化,就必须要是实现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与时俱进。要实现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就必须要建立起相应的规范与标准,同时还需建立起相应的信息平台,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利用,推进医院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四)需要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机制

要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就必须有科学管理作保证。科学管理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本保证,没有先进的管理就不会有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因此必须要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机制。医院的档案管理部门要建立自动化工作的组织机构或配备必要的人员,对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有关的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和论证。

二、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新时期,需要对档案管理观念进行更新

在这个信息时代,档案管理信息化已经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而要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就必须要从思想观念上进行重视。作为医院的档案管理人员,就必须要在更新自己的知识时,树立起良好的服务观念以及开发档案的新观念。如今,很多行业所竞争的不仅仅是产品的质量,同时也在竞争服务。医院的档案管理如今也必须要树立起良好的服务意识,不能在停留在原来的思想上。为此,医院档案室必须要对医护人员对知识以及信息的需求进行调查了解,并根据调查的情况加大相关知识、信息的收集、整理等工作力度,积极的为医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还必须让档案管理人员逐步的从传统的工作模式过渡到档案信息中心的工作模式上来,并在此过程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现代化意识,促进医院档案事业的现代化发展。

(二)重视对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

如今,各行各业都在推行无纸化办公,进行无纸化办公其最基本的就是需要各种硬件设施作为支撑。档案信息化管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实现档案管理的无纸化办公。那么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医院就必须要建设各种电子计算机、缩微复制设备以及各种先进的信息化库房管理设备,这些都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条件。目前,这些先进的设备只有在一些大中型城市中的医院档案室有配置。但是档案信息化管理还要涉及到将各种档案资源在网络上进行共享,这就使得仅仅在几个城市、地区拥有这样的硬件设施还无法满足要求。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就需要全国的医院档案室都能够实现硬件设施上的同步与完善,最后实现网络档案资源进行共享。

(三)加大投资款项,满足档案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加快,促使医院档案软件需要时刻更新。鉴于医院档案需要以信息化的手段对医院各项档案的物、事、人进行全程记录。为此可基于档案生命周期进行相对加大投资款项,使档案管理信息化生命周期保持在最佳势头,如引入信息化软件、使用各种软件管理工具、周期查看当前硬软件情况,建立信息化档案运营机制等,如此一来就保证了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随时为医院服务。

(四)提高各种现代化管理技术以及方法的应用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信息量的产生速度已经不是以前的时代可以比拟的。而信息量的大量增加也为医院的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特点与新的要求。如今医院的档案数量急剧增加,档案的种类也越来越繁多,档案的利用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仅利用的数量、范围、深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时效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变化都是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以及技术所无法适应的。因此,要积极地提高各种现代化管理技术以及方法的应用水平。

为此,必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医院必须要实现档案管理的标准化以及规范化。要推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就必须要做好档案管理的标准化以及规范化管理,让这两者之间能够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其次,是要医院能够积极地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让档案管理更加的科学、高效和系统,能够为医院领导或医护人员的决策以及科学研究等提供更加准确的、有效的服务。最后,是要医院积极地将计算机与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因为计算机的应用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

(五)加强档案信息化人才培养

档案人才是知识管理型人才。档案信息所具备的知识性与档案管理工作本身的专业性决定了档案管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是一种知识性的劳动。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会直接的影响到档案信息化建设。医院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很强的技术性,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认清自己是否具备运用各种先进的档案管理工具、高效并准确获取各种医护档案信息以及其他的相关的档案管理所需要的的能力。

如今,很多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都不具备这些综合能力,他们要么是能够运用各种先进的档案管理工具而缺乏档案管理能力,要么就是具备档案管理能力却不具备运用各种先进的档案管理工具的能力。为此,医院必须要为他们创造出一个好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培训,努力的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第2篇:现代化管理论文范文

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即建立与社会发展各方面包括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相适应的行政管理程序、规章制度等,对政府的行政管理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促进政府行政管理行为的合法化和规范化,避免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任意性较大和自由裁量权过多等。技术层面的现代化。即政府掌握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手段和方式,并且,政府有主动将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手段和方式应用于政府之中的意愿和能力。人员层面的现代化。即行政管理人员的现代化。行政管理人员掌握现代化的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运用现代化的刑侦管理手段实行行政管理,并且能够随着行政管理现代化的进行不断地更新自己掌握的现代化的行政管理方式,促进自身能力的现代化。

二、国内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行政管理的制度化受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影响较深。作为政治的执行性部分,行政管理与政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传统,这种历史传统形成了“官本位”的政治行为模式,这种政治行为模式对政府的行政行为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任意性和人为性较大,相关行政管理领域缺乏现代的、理性的和科学的行政管理制度,或者,行政管理制度在具体的行政管理过程中被漠视,整个行政管理过程任意性较大。

2.现代化的行政管理知识缺乏。现代化行政管理知识的缺乏是由于长期以来对于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忽视造成的。由于长期以来对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忽视,政府很少主动去从事行政管理里现代化研究,因而很难产生符合中国国情的,参考了中国行政管理经验又借鉴外国先进行政管理理论的现代化行政管理知识。相对于中国来讲,外国的行政管理现代化实行的较早,已经形成了相关的理论体系,但是,由于中国的行政环境和外国的行政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别,很难直接引入使用,这就导致我国现代化的行政管理知识缺乏。

3.行政管理人员对于现代化的行政管理知识和行政管理手段掌握较少,导致行政管理的现代化难以推进。当前,在行政部门职位较高,对于政府行政行为影响较大的人员年龄都普遍较大,对于现代化的行政管理方式和行政管理知识掌握较少,也难以实现认同,这就导致了行政管理人员的现代化行政管理知识不足。同时,很多行政管理人员在日常的行政管理过程中很少主动去学习现代化的行政管理知识,不思用现代化的行政管理知识武装自己,使自己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也是行政管理人员现代化行政管理知识掌握较少的一个原因。

三、国内行政管理现代化发展路径

1.建立现代化的行政管理制度。现代化的行政管理制度有助于帮助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快速高效地实现行政管理的现代化。通过现代化行政管理制度的构建,行政管理人员在实行行政行为的过程中能够按照行政管理制度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能够参考制度的规定进行行政决策,从而有效地避免传统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任意性较强,自由裁量权过大,行为约束和监督困难的情况,能够有效促进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发展。

2.促进政府现代化行政管理知识的提升。现代化行政管理知识是政府现代化的必要基础,所以,我们一定要通过各种途径促进政府现代化行政管理知识的提升。首先,政府设立行政管理研究部门,通过对政府日常行为进行研究、对学科前沿知识的引进等来促使政府对先进的行政管理知识的掌握。其次,政府行政部门与高校进行合作,通过采取激励措施、申报课题等形式促进高校参与行政管理现代化策略的研究,并且努力实现研究成果的转化和使用,促进政府对现代化行政管理知识的掌握和利用。

3.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行政管理现代化水平。作为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推动者和实施者,行政管理人员能否掌握现代化的行政管理手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通过引进行政管理现代化方面人才、对政府原有的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包括现代化的行政管理意识,现代化的行政管理知识以及现代化的行政管理手段等)、让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脱产学习等方式来促使其对行政管理现代化知识的掌握,促进其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结语

第3篇:现代化管理论文范文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管理信息和有效利用信息的技术已经成为衡量社会发达程度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标志。而目前档案管理却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档案管理的观念落后。在信息时代,对信息的占有成为成功与否的关键。传统的重藏轻用、封闭狭隘的发展观念已不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没有发挥档案信息的重要作用。二是档案管理的技术滞后。尽管我国基本拥有了从事档案自动化工作的技术队伍及大批的档案管理实用系统。但是,从总体来看,尤其是在NII(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大环境下,我国目前的档案管理在档案查询、档案对接等等方面还存在着技术落后问题。三是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不高。目前,我国从事档案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素质还有待提高,应有一批既懂档案管理知识又懂计算机程序的人才从事档案管理。上述问题成为制约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档案部门作为社会信息资源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是大势所趋、是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信息时代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措施

(一)转变档案管理观念

在信息时代,档案部门领导一方面要更新各自的知识领域,树立服务的观念及对外开放档案管理观念。根据人们对知识、信息的需求,加大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输诸环节的工作力度,积极主动为社会和经济建设提供真实可靠的服务,逐步使档案工作从传统的馆藏模式向档案信息中心模式过渡。另一方面要加快管理思想现代化。在信息时代,档案工作作为一门科学,要掌握档案的规律,树立现代化意识,以科学的精神办事,才能使档案工作向现代化管理方向发展。

(二)加大档案管理硬件投入

在信息时代,无纸化办公已经成了一种必然趋势。而实现无纸化办公,最基本的条件就是硬件设施现代化。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来说,电子计算机、缩微复制设备以及先进的库房设备,是实现硬件设施现代化的基本条件。目前,国内大中城市的档案部门基本上拥有了这样的现代化设施,但是,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管理,仅仅在几个城市、几个地区拥有这样的硬件设施是不够的,必须在全国的档案管理部门实现一种设施的同步完善,档案管理工作才能达到真正的网络互动。

(三)大力培养档案管理人才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档案工作的应用,要求档案工作者不仅要掌握传统的档案管理知识,而且更要努力学习和熟练掌握档案管理现代技术。如:计算机操作、数据录入、数据库管理和网络管理等基本技能。不仅要有档案管理的意识,而且更要具备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使档案转化为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服务于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档案工作者不仅要有热爱档案管理工作的事业心,而且更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责任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因此,档案部门要高度重视档案人才的培养,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

(四)推进档案管理制度建设

传统的档案立卷装订制度,不仅程序繁琐,手工劳量大,而且案卷质量因人而异。在信息系统建成后,档案的日常管理、分类、查询等工作都可以由信息系统来完成。同时,办公信息系统要求规范业务流程,如对进馆档案管理的规范要求,从接受、登记整理、分类、著录到最后归档等等一系列操作都要进行规范化的制度建设,这是信息系统建设的要求,减少了操作的随意性,也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时,要尽快完善有关法规,强化法律意识,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维护档案实体安全和内容的安全。要制定和完善网络规范和法规,对网上不法行为及不道德行为实行更有效的监督,以适应信息时代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第4篇:现代化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现代化远程特点电子媒介

一、现代化远程教育档案的特点

远程教育的学籍档案由于教学、教务管理形式上的特殊性,因而具有以下特点:

1.复杂性:远程教育采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组织教学和管理,学生与老师见面少,学籍管理分层次、分级别进行,管理涉及各层级之间的关系,管理难度较大。而且远程教育学生是成年人,来源复杂,基础参差不齐,工学矛盾突出,实行完全学分制,8年内学分有效,时间跨度大,教学计划变动大,学分替换情况多,毕业审核内容庞杂。这些决定了远程教育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复杂性。2.形式不统一、利用率低远程教育办学点由中央向省、市、县辐射,教学点多,学籍档案归档标准、形式不一,现在大多为电子档案,但也存在纸质化档案,或无档案现象,有的即使有档案,但有些点开办远程教育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不注重学生学籍档案的建设和利用,档案利用率低,形同虚设。3.动态性远程教育学生的学籍管理是一个非常灵活的、动态的管理过程,学生的成绩和操行评定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教学点必须通过一级一级向上报送学籍管理信息,成绩异动、补考、缺考、重修、重考多,再加上课程滚动开设,可变性大,使得远程教育档案管理随时处于动态的变化中。4.周期性学籍档案伴随学生从入学到在校学习再到毕业的整个过程,要持续3~8年的时间,因而具有连续性和周期性的特点。

二、现代化远程教育档案管理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现代远程教育学籍管理也面临全新的挑战。现代远程教育学生与普通高等教育学生一样经过高层次的培养教育后,将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但我国现代化远程教育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档案管理观念落后:远程教育管理工作者的档案意识淡薄,对学员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责任心不强,给学员填写归档材料时不积极主动,材料不完整、不规范等,给学员就业或晋升埋下了隐患。其次,档案管理内容不完善:1,在现代远程教育下,大多数学校建立的学员档案仍只包括报名表、审核表、入学通知、注册表、花名册、成绩册、学籍卡、学员证、准考证等证件和文字资料,没有形成电子档案。2,能够反映学员综合素质的各种材料也还未进入归档的范围,比如,学员在校期间,许多评先评优材料应该进入学员档案的没有进入学员档案。又如,因为就业压力较大,某些部门为了学员能顺利就业,一些处分文件就没有进入学员档案。由此,档案材料无法具体地反映学员综合素质。3,有些学员在填写档案材料时不认真、不仔细,有的字迹潦草且模糊不清、有的不按要求书写,使用圆珠笔,有的项目填写不全、不准确,有的基于连名字都写错或写别名等。这些不符合要求的做法,造成了档案材料质量不高、不规范。再者,档案管理模式陈旧:随着远程教育招生人数的扩大,学员档案也随之不断递增,加上存放时间短、流动快、分配去向广、投寄单位多等特点,层层叠叠的档案管理全都是靠管理人员手工操作完成,致使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不能为用人单位及时有效地提供所需信息。最后,档案管理队伍薄弱:高校档案管理队伍作为高校学员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加强,高等远程教育这方面的问题更为突

出。据调查,由于人力、物力所限,许多学校的办学条件还不能尽如人意,教管人员紧缺,信息技术掌握的还不适应试点工作的要求:有的学校由教师和辅导员兼任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工作头绪多,忙于应付,没有时间也无力探讨研究学籍电子档案工作,有时甚至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

三、现代化远程教育的契机——充分利用电子媒介的技术平台

电子文件是指通过计算机进行各种操作、传输、存储等处理的数码序列。由于计算机

应用的迅速普及,电子文件的生成量已经非常可观。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和教学管理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电子档案,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方案、教学管理文件、教学课件、辅导网页、学生基本情况档案、课程注册信息、考试成绩、毕业生基本情况等等。从文件格式来看,有文本格式文件、数据库格式文件、图形格式文件等等。这诸多的电子文件,必将给现代远程教育和我们的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变化。因此,首先,我们要提高电子文件管理意识,把这项工作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来抓。当前,电子文件的不断产生已经成为文件管理的主要问题。其次,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电子文件,逐步形成一套完善的电子文件管理法制体系。健全规章制度是电子文件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目前电子文件管理不善,同没有一个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规章制度有着重要关系。因此,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会同教学教务管理部门及计算机网络管理部门联合制定电子文件管理办法,明确各部门在电子档案管理中应负的职责,做到有章可循,使电子文件的管理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再次,从电子文件的形成,运行到归档管理,应当由教学教务主管部门或负责人统一协调,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行使监督、检查、指导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的职权。在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归档、保管过程中,应及时登记设备环境、相关数据等,以保证电子文件归档的质量;生成电子文件的专用软件必须一同归档,以确保归档电子文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史淑琴.试论高校远程教育学员学籍档案的管理.科教文汇,2007,(03)

[2]樊润华.对建立高校学生电子档案的思考[J].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3]文泽华.高等院校档案网络化管理的研究与应用[J].甘肃科技,2007,(4).

第5篇:现代化管理论文范文

一、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然而在这个阶段,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与基本经济体制之间尚没有协调发展。

(二)农业经济管理不受重视

很多经济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的了解不够,没有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于是在工作中对农业经济管理比较轻视,日常工作中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没有深入学习党和国家颁布的与农业经济管理发展有关的文件、政策。同时,很多经济管理人员割裂了农业管理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脱离实际。

(三)农业科技手段的应用比较低

我国的农业人口占到了很大的比重,而且大部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都相对较低,在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对农业科技手段的应用不到位,不利于实现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还在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导致农业生产的效率比较低,质量也不高,而且农业方面的技术性人才比较缺乏,对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不够,技术结构老化,缺少相关的技术服务经费等,都严重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经济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健全的体制对于农业经济管理是很关键的。因此,一定要不断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不断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转变理念,加快推进结构转型,改变传统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二)树立先进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

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先进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对于加快推动农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积极意义。农业经济管理理念是要与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是及时更新的。

(三)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资金支持是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因此加大资金投入十分必要。政府需要加大支持力度,为农村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并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吸引国内外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投资,促进资金投入的扩大。同时需要建立健全良好的人才引进制度,构建多样灵活的培训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使人才积极投身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此外,加强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管理和农业信息经济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打造专业化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也是推动农村经济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路径。

(四)加强科学技术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应用

农业的现代化,就是指农业的科技化发展,因此,科学技术的应用是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在农业生产中,充分应用科学技术,才能真正实现农产品的高效和优质生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以及农业市场的竞争力。第一,要加大对科技引进的资金投入,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实现农产品的现代化生产。第二,要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机械化的生产,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农业生产地区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所以,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就应该重视水利设施的建设,促进节水农业的发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五)加快生态农业的建设

当前,社会的发展中,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对农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经济的发展也需要注重生态环境效应,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的现代化产生中,要加强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的指导,坚持循环利用的原则。同时,发展新型的肥料和高效低毒的农药产品,促进农业的生态化发展。不同地区的土壤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要针对土壤的特点,开发专用肥,并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政策,推动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建设。政府也可以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政策,并进行奖励,鼓励农民进行生态农业的建设和发展。

(六)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

要实现农业经济的有效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非常必要的。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比较低,专业性的知识比较缺乏,导致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滞后。因此,一要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整体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包括经济、管理和法律规范方面的知识。二要促进对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并有效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同时,定期的对相关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实现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第6篇:现代化管理论文范文

根据多年从事江苏沿海“四大港闸”工程管理的实践与体会,笔者认为就具体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而言,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可以理解为:具有创新顺畅的管理体制机制和系统健全的规章制度,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和规范开展;采用先进技术及手段对水利工程进行科学控制运用,保证工程安全高效运行;创造水利工程管理良好的法制环境,在维修经费投入、工程设施保护、涉水事件维权等方面均能得到充分的法制保障;注重和追求水利工程管理的工程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复合化”,提升水利工程整体运行水平;确立以人为本理念,打造水利工程管理文化,促进水利工程管理事业科学、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概括起来,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就是要实现“五化”,即水利工程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效益化和人文化。

二、水利工程管理“五化”的主要内容

对于类似江苏沿海射阳河闸、黄沙港闸、新洋港闸和斗龙港闸“四大港闸”的挡潮闸工程,水利工程管理“五化”的主要内容可作如下描述:

1.工作开展规范化

体制完善,职责明确。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分类定性准确,机构设置合理;维修经费落实,实施管养分离;全员竞争上岗,职责明确到位;建立激励机制,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健全,管理有序。水利工程管理中的控制运用、检查观测、维修养护以及行政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岗位责任制等制度健全完善。单位各项工作开展有章可循,按章办事,有条不紊,井然有序。运行规范,安全高效。贯彻水利部颁布的《水闸技术管理规程》,修订挡潮闸《技术管理实施细则》,严格执行启闭机械、电气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等设备操作规范,同时不断完善和及时启动防汛防台和反事故等各类预案,确保工程安全高效运行。

2.运行控制科学化

智能守潮,运行预警准确。运用传感技术和自动报警系统取代人工肉眼观测,进行智能守潮,准确把握潮水规律和水情变化,适时发出开关预警,随时投入闸门运行。中央操作,闸门启闭及时。工程运行实行中央集中自动化控制,并有一机一柜单台就地手动操作作为备用。中央操作系统迅捷可靠,闸门启闭次序可控,实现对称开关,改善流态,维护闸身安全。远程监控,调度运用科学。建立工程运行信息网络系统,对闸门开启状态、上下游水位变化、排水流速流量等图像及数据实行远程适时监控和传输,工程管理人员和上级主管部门随时随地掌握获取第一手资料,对工程运行作出科学判断和合理调度。清淤保港,港道排水通畅。实施《江苏沿海挡潮闸防淤减淤运行规程》,加强闸门运行科学控制运用,采取带水位差、开孔流和利用潮汐等水力措施冲淤,必要时辅助以机械清淤,保持闸下港道排水通畅。

3.维权保护法制化

法制宣传有阵地。开辟水法律法规宣传画廊、板报专栏,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活动,通过喇叭广播、散发材料、设点宣讲等形式,唤起全社会水法制意识。水政监察有队伍。配备专、兼职水政监察员和必要的水政执法装备,加强培训,提高水政监察队伍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执法办案能力。维权保护有力度。完成水利工程用地确权划界,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明确,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加强平时日常巡查、节假日重点巡查和汛前清障等工作,把可能引发的水事纠纷案件和安全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4.工程运用效益化

保持工程完好,发挥工程效益。按规定开展工程经常检查、定期检查、特别检查和安全鉴定工作,加强工程位移、闸身裂缝、河床变形等项目观测,搞好工程设施设备的日常维修、防汛岁修、应急抢修和除险加固,始终保持完好状态,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立足防灾减灾,发挥社会效益。顾全大局,服从调度,关闸保水灌溉时杜绝跑冒滴漏,开闸泄洪排涝时坚持争分夺秒,最大限度地防止和降低工程控制流域范围内干旱、洪涝等灾情可能造成的损失。坚持人水和谐,发挥生态效益。贯彻“水量与水质并重”的水闸管理原则,合理调配和调蓄水源,在满足生产生活用水和防汛排涝需要的同时,适时进行群闸调度排水补水,保水活水,改善水质,修复生态。利用资源优势,发挥经济效益。加强水土资源开发管理、固定资产效益管理和政策法规性收益管理,在保证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发展水利工程管理经济,获取一定经济效益。

5.管理环境人文化

建设精神文化,职工情趣健康。建立文化活动场地,配备体育健身器材,开展职工运动会、技能大比武、歌咏大会、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陶冶情操,激发活力,提升能力,推进工作。建设物质文化,条件不断改善。守潮室、控制室、值班室等场所具备良好的工作条件。对于地理位置偏僻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达到职工吃有食堂、住有公寓、行有“厂车”。建设环境文化,管理环境优美。按照“园林式单位”标准,搞好工程范围、管理院区的绿化、美化和亮化,创造整洁、优美、怡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建设行业文化,团队形象良好。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和团队精神培养,加强爱岗敬业和爱闸如家观念教育,职工情绪稳定,单位风清气正,社会形象良好。

三、水利工程管理“五化”与现代化的相互关系

水利工程管理“五化”的主要内容与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完全统一。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犹如大厦,离开了规范化的体制机制、规程规章,就失去了根基成为“空中楼阁”;以科技为先导的水利工程管理是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也是对水利工程进行精准控制运用的客观需要;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离不开健全良好的法制环境,只有唤起全社会的水法制意识才会有保障;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的成效如何,必须接受防灾减灾、生态经济等“复合效益”的考量,否则现代化就没有意义;水利工程依赖人的管理,建设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应坚持以人为本。综上,在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大范畴内,规范化是基础,科学化是体现,法制化是保障,效益化是考量,人文化是根本。水利工程管理“五化”构成了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完整体系。

四、建设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五化”)的初步实践

近年来,江苏沿海“四大港闸”工程管理单位贯彻《江苏水利现代化规划(2011-2020)》,并且创造性地把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与实施水利部“1000分制考核法”结合起来,以水利工程组织、安全、运行和经济“四项管理”作为建设水利工程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效益化和人文化“五化”的基本载体,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中以射阳河闸最为典型。该闸建成运行已近60年,素有“江苏沿海第一闸”之称。在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研究、探索和实践中,射阳河闸分别把住“四项管理”的4个关键,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科学促进水利工程管理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使“老工程”焕发了“新活力”。2012年通过水利部专家组考核,成为全国第60家、江苏第12家、苏北第一家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

1.组织管理以文化引领

竞聘上岗、分配激励、技能竞赛、文体活动,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闸管所连续被评为省、市水利系统文明单位,运行班获“工人先锋号”和“五一文明班组”称号;将启闭机房深厚文化底蕴和现代风格气息相互交融,射阳河闸建筑群被盐城市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射阳河闸赋》、《老闸门》等雕塑小品和“观澜台”“、听潮亭”等亲水景观星罗棋布,生态环保警言、古今名人诗句随处可见,洋溢着浓郁的水文化气息;院落整洁、鸟语花香,是当地唯一的“市级园林式单位”。

2.安全管理靠预防为主

工程安全鉴定、实施加固改造,“防”字当头,一丝不苟,工程运行基础牢靠坚实;管护范围明确、界桩标志明显,工程管理拥有“防”地,工程安全更具保障;建立水政队伍、加强水法宣传,坚持查防结合、制止违法行为,独创《水政考核手册》在全市推广,水政中队被评为盐城“十佳”;安全网络健全、安全责任明确,防汛措施可靠、防汛抢险有力,闸管所被授予“盐城市抗洪救灾先进集体”,工程几十年安全运行无事故。

3.运行管理需效益考量

4次修订《工程管理工作规范》,2次完善《技术管理实施细则》,工程管理规范有序;组织工程检查,开展工程观测,及时资料整编,注重成果运用,工程状态随时把握;土工石工混凝土精心养护,闸门电气启闭机及时维修,工程设施完整完好;服从防指调度,强化控制运用;坚持科技先导,实现智能操作,工程效益发挥充分。年均排水量达40亿m3,占“四大港闸”总排水量的50%以上,为江苏苏北里下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工程支撑。

4.经济管理由规划主导

制定资源开发规划,科学划分三类区域。禁止开发区域搞好水土保持,控制开发区域发展经济林木,可供开发区域实行招商引资。资源规划主导,综合经营齐上。“千亩银杏园”、砂石建材场等项目颇具规模,特种种植养殖、船舶维修制造等项目初见成效,水利工管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闸管所被评为“江苏省水利综合经营先进集体”。在江苏沿海“四大港闸”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射阳河闸创新“四项管理”推进“五化”建设的做法树立了良好的示范。受其影响和带动,新洋港闸、斗龙港闸成功创建江苏省一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基础条件相对薄弱的黄沙港闸也通过了江苏省二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考核验收。

五、结语

第7篇:现代化管理论文范文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中,不断总结经营成功、失败教训所形成的特有的共同信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奖惩规则,它有形无形地弥漫于企业特有的氛围中,促使广大员工为自己所接受的信仰而自觉工作,产生出强烈的使命感,激发出最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理念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强化提升企业管理理念。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向员工传达符合大局观念的准则,适应市场要求的科学理念,实现对企业管理理念的更新和提升。

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模式

实施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很多,具体到每个企业都有其相应的文化建设模式,可以说没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就没有整个企业管理的科学性。企业要具有切实可行的文化建设方式和方法,以正确引导和影响员工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

第一,知行合一是创造企业管理新境界的文化建设方式。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在我国企业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很多企业的文化管理还流于形式,没有真正从内涵上把握,这与对企业文化建设理解的片面性是分不开的。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把本企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领导者或者集体形成的对企业产生影响的各种文化要素,诸如企业信条、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基本价值观、世界观、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等已有的知识性文化融合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中,来统一员工的思想、引导员工的行动。

第二,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传统的企业管理是以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忽视了人文的因素,过分强调企业的制度和纪律,对员工采取命令式的管理方式,使企业与员工间变成纯粹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脱离了企业的文化纽带。这样企业自然会僵化,导致员工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下降,损害企业的凝聚力。现代企业之间不再仅仅是产品和市场的竞争,更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因此,现代企业的文化建设应紧紧围绕着人性化、和谐化的理念,以人为本,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满足员工的各种要求,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让员工在企业践行中激发工作热情和创造力、达到自我管理、实现自我价值,从而体现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突出特色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力。企业文化建设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综合考虑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而确定的独特文化管理模式,不同企业文化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建设策略有所差异,正是这种差异才决定了不同企业的个性化特色。每个企业应表现出自己独具个性的文化色彩,才会有吸引力和生命力。只有具有个性化的企业文化才是真正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才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成为企业的无形财富,成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第四,创新组织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学习的社会,学习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创新学习型企业组织,引导每个员工树立起崇高的企业信念,追求心灵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提高素质、开发智能,贯彻“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体学习”。

第8篇:现代化管理论文范文

(一)煤矿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分析。新时期对煤矿开采进行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至关重要,这不仅仅是一种主观的趋势,更是客观的要求。从煤矿开采安全的角度来说,大部分规模小的煤矿对于科学管理知之甚少,对于安全的保证能力较弱,而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对整个开采的过程一直进行全程的技术性指标监控,还可以对所有参与作业的人员进行全程信息联系这不仅有利于安全指标的监控,也能够加强地上于地下的即时沟通,提升了安全系数的同时也提高了作业效率。

(二)煤矿信息化的基本原则。煤矿信息化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安全性,可靠性,先进性和开放性。可靠性是信息化管理的另一个原则,可靠性所强调的是息息化管理系统自身的可靠性,这里既强调的是信息化系统对于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可先进性,这是煤矿信息化管理体系的一个根本性技术要求。信息化管理离不开先进性的支撑,只有保证了其先进性,才能够在实际运作中保证无论是管理还是技术操作都能够始终保证高效率,同时能够有效的应对随时可能存在的市场的、技术的风险。开放性,又可以称其为拓展性,是煤矿信息化建设的另一个原则。信息化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很强的共享性,也就是我们说的开放性。这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进而推动煤矿开采的效率、其他各领域之间的合作都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二、系统化管理技术及其在现代煤矿信息化管理中的运用

首先,完善和利用光缆架空线路。由于企业自身拥有完备的信息技术中心,企业当中各个二级单位还设有中心机房,这就为整体管理提供了很多便利。要想实现这样的便利就离不开从信息中心到中心机房以至于整个单位的光缆架空线路。所以,首先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的整体光缆架空线路,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应用这一线路网。其次,系统安装、测试和运行主要分如下几步:

第一,确定系统界面。为了使系统界面简洁直观、操作方便,采用网页页面式界面,将办公自动化系统功能归为不同模块。主界面包括四大模块:公共信息、企业资料、新闻动态、业务信息。在四大模块的基础上,根据煤矿生产实际设置生产管理、安全管理、经营管理、企业文化、党政建设、职工之家等20项子模块。

第二,建立服务器数据库。按照管理模式,在数据库中建立起相应的组织结构信息,设置组织名称,建立企业级站点;设置下级机构,根据矿实际组织结构,部门设置按领导分管线设置,分设为生产线、安全线、开拓线、采煤线、机电线等,各线下设职能科室与区队。注册人员、矿领导分配在企业级上,其它人员分配在相应部门。

第三,确定标准流程。制定收发文的标准流程,其中发文流程包括:厂矿发文、党委发文等;收文流程包括:局收文、局党委收文、工会收文以及各相关组织收文等。制定档案管理系统流程、专题信息管理流程、会议管理流程等,这些流程的制定,使系统应用有章可循。

第四,对系统进行测试和试运行。系统完成后,进行测试和试运行,确定系统功能运行是否正常。在收发文流程及个人发送邮件测试中能发现一些实际问题,系统维护时流程配置是否灵活,从而制定出办公自动化运行的各项规定。

三、总结

第9篇:现代化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传统文化企业物质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企业精神文化现代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c)-0192-02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在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中积淀而成的,它不仅渗透着行政、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的各个方面,而且也贯穿于我国的管理实践。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企业活力逐步增强的当今,从我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汲取优秀的思想并正确的运用,对促进我国现代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传统文化与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含义

要理解传统文化的含义,我们应该先要理解一下何谓文化。对于文化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而在现代意义上文化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爱德华·泰勒提出的“所谓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而言,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①在我国“文化”一词最早出现于《易经》之中,易经中记载:“文明以止,人文也。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我国《辞海》对“文化”的定义是:“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②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相对于中国近、现代文化而言的,主要是指以前的两千多年中,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③。

企业的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物质体现,它是由企业员工创造的,凝结在企业的产品、服务以及环境中的、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包括企业物质环境等,这里我们所指的物质环境主要包括生产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三个方面④。

企业的制度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和管理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为目的而制定的、具有本企业文化特色的一系列政策法则、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职工行为准则的总和⑤。

企业的精神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⑥。

2和谐思想与我国现代企业物质文化管理

追求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它重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一思想对于企业如何处理好其自身的物质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首先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佛教、儒家的“天人合一”,“天地人,万物之本。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道家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无不都告诉着我们,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都有着其本身运行的发展规律,我们必须遵照客观规律,以自然为法。也就是说,一个企业想要获得长久的发展,必须要认识并遵守自然的规律,而不能把企业与个人的意志强加给自然界。此外,还需要把企业的环境、各个部门、人员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企业只有谋求了与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才能拥有更好的生产环境与工作环境。

我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再次体现在人与社会的和谐。企业不只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与社会环境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企业在实现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同时,还要实现与社会、合作伙伴、员工的和谐发展。孔子主张“仁”、“爱人”,企业作为一个主体也应怀有“仁爱”之心,即:有社会责任感。儒家在“义”、“利”的问题上主张“先义后利”、“以义求利”,企业在获取高额的利润及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意识到社会对企业的帮助与支持,能懂得回报社会,把国家、社会的利益放在首位,实现自身、社会的协调发展。企业与社会的和谐是创造好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的前提与基础。

3以人为本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文化管理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当今我国的现代企业在借鉴西方管理方式过程中,都十分注重制度的建设,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知道制度文化的有效着力点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注重人的生命与价值,将人置于至尊至重的地位,人类的一切活动与创造,只有在为了人的时候才具有意义⑦。据查,“以人为本”最早是在《管子·霸言》中提出来的,“夫霸王之所使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⑧,儒家认为“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孟子更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见我国自古就对人有着高度的重视,尊重人的价值。对于当今我国的企业,只有把关心人、尊重人真正的放在首位,以员工为本,才能更好的凝结团队的力量,使员工领悟企业的精神,自觉的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更好的发挥制度的作用,进而建设更好的制度文化。

“以员工为本”是指企业要关心、尊重员工,重视员工的价值与意义。首先要在生活上关爱员工,不断满足和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为员工解决实际的困难问题,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其次,要使得每位员工从事着与其能力与兴趣相符的岗位,对于人才,企业要做到任人唯贤,充分的发挥员工们的才能与特长。再次,要尊重、信任员工,对员工适当的授权,为员工创造能自由展现的平台,充分的信任他们,这对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着很大的激励作用。

4诚信、创新、自强不息与我国现代企业精神文化管理

诚信是企业能否经营成功的关键。孔子说:“民无信不立”,孟子认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是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同时也是一个企业得以存在并发展的前提,是企业能否经营成功的关键。企业需要对合作伙伴诚信,需要对员工诚信,需要对顾客诚信。一个企业的良好信誉,不仅能为企业带来较高的经营绩效,而且为企业增添了一种无形的力量。

正确的人才观是企业竞争力的保障。兵家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业的竞争最终将要归于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人才这一强大的利器做后盾,这个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而,企业在为人才提供发展舞台的同时,还要做到为人才服务,满足人才的需求,让人才无后顾之忧,充分发挥人才的能力,进而增进企业的竞争力。

创新是企业前进的动力。庄子言:“人皆知有用之用,确不知无用之用也”,对于我们的启示就是,我们不仅要看到事情有用的一面,同时也要看到其无用的一面,不能因循守旧,而应创新求变,力求发展。易学中的“革”,法家的“事异则治变”,佛家的“诸行无常”,都主张变革、创新的思想。世间的事情总是处在变化之中,企业只有不断的变革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在变革中有着创新的思想才能始终走在行业的最尖端。一个企业只有不断的进行思维、观念的创新,那么这个企业才能持久不懈的向前发展。

5结语

传统文化对于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发挥着不可质疑的作用,但是由于文化是不同历史和时代的产物,在关注其优点的同时也需看到其本身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时,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的特点,正确的运用,使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刚,陈国生,王志章.现代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9).

[2]陈春花,曹洲涛,曾昊,等.企业文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6).

[3]郑质光,林宏宗.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意义及影响[J].现代财经,1996(5):22~25.

[4]李国英.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J].当代经济,2007(6):46~47.

[5]吕宛青,赵书虹,罗江波.旅游企业跨文化管理[M].天津: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

[6]华益梅,陈跃.构建“以人为本”的旅游企业文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39~40.

[7]黎敏.论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影响[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5(4):97~98.

[8]肖峰.企业文化[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2).

[9]张廷伟.国学中的管理智慧[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4).

[10]谭力文.文化建设[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7).

[11]曾中,李晓涛.(美)约翰·科特,(美)詹姆斯·赫斯科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3).

[12]李宝山,于秀慧.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继承和发扬[J].软科学,2006(3):125~128.

[13]郭太祥.论传统文化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34~36.

注释

①泰勒,蔡江浓.原始文化[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12):1.

②杨刚,陈国生,王志章.现代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9:2.

③郑质光,林宏宗.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意义及影响[J]·现代财经,1996(5):22~25.

④杨刚,陈国生,王志章.现代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9:82.

⑤杨刚,陈国生,王志章.现代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