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怀念母亲课文范文

怀念母亲课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怀念母亲课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怀念母亲课文

第1篇:怀念母亲课文范文

<<怀念母亲>>-------读后感

今天,我学完<<怀念母亲>>这篇季羡林老先生写的课文.让我知道季老身在异国他乡,可心却想着生身母亲与祖国母亲,表达了他热爱祖国.

这篇课文说了:季老先生6岁离开生身母亲去城里住.在他读大学二年级时,母亲不幸去世.然而,季羡林就成了孤儿,他痛苦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后来,季羡林老先生到德国留学,不知道为什么,祖国母亲也频来入梦,为了说明当时感情,他就在德国写了几篇日记:看到房东太太见儿子还没回家,那着急的样子,我就想起故国的母亲,故国的朋友.我真想回家,有时想得不能忍耐....

这时,我便想起我的母亲,她同其他母亲一样关爱我,一样担心我,一样教育我,跟其他母亲一样不顾疲劳为我赚钱,为我买学习用品,买衣服.可是,我却不为妈妈着想,有一次,妈妈让我帮她刻字,我正看着电影,说:"妈妈,这东西'太难了',我搞不出来!"说完,我又津津有味地看起了电影.妈妈叹了一口气,就自己匆忙地刻字.看了<<怀念母亲>>这篇课文后,我非常羞愧,因为太赖了!!!我下定决心,以后要孝敬母亲.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要向季羡林老先生学习.

第2篇:怀念母亲课文范文

——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我学了《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我深受感动。课文讲述“我”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我”的母亲重病缠身,仍然体贴入微地照顾“我”,央求“我”到北海去看花。就在母亲高兴地准备带 “我”去看花时她却匆匆地离开了“我”。母亲病逝后,“我”去看了,才懂得母亲的良苦用心,明白了母亲是希望“我”无论生活多艰难,都要勇敢地活下去,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读完课文,我不能忘怀的是母亲临终时说的那一句话:“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这位病危的母亲心中装着只有儿女,唯独没有她自己。可见,母爱多么无私!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一次,我患了重感冒,当天晚上就发起高烧,妈妈见了马上为我测量体温,“哇!39度!”妈妈惊慌起来了但又很快镇定下来,她二话不说,背起我向医院奔去。我伏在妈妈背上,感受到妈妈那 热的心,那份博大无私的爱!到了医院,妈妈有背着我疾步向门诊部跑去。妈妈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缓一秒就让孩子度一份危险!看完病来到家里,妈妈放下我,不顾劳累,为我煎药。半夜里,妈妈守在我身旁,半醒半睡,生怕再发生什么意外。第二天早上,我的烧终于退了。

我们的母亲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劳累。看,我们的母亲额角又多了几丝白发,眼角又多了几道鱼尾纹。可是,只要我们健康成长,她们就心满意足了。她们把全部的爱都给了我们,却毫无所求!母爱,就是这么伟大,无私。

第3篇:怀念母亲课文范文

读了《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我受到启发。它主要写了母亲生病了,还要带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看花。后来母亲去世了,妹妹推着“我”去看了花。又一个秋天,我又怀念起母亲来。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一件过去的事。

那时我还小,只有六岁。那次我生了病,住院了。妈妈每天下班以后来看我,给我吃药,还买来了我爱吃的一些水果和零食。

有一次,我去医院挂点滴,妈妈下班回来,这天,她也有“作业”,可她不工作,先给我喂药。睡前,妈妈还给我讲了一些故事,然后我睡了。夜里,我听见笔的“沙沙”声,便睁开眼,只见妈妈正在写字。

第4篇:怀念母亲课文范文

我怀着激动的尽情读完了《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课文里伟大的母爱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事。最后母亲临终前的一句话:“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母亲这句话最让我感动。因为母亲临终前还想着自己的儿女,丝毫没有想到自己就快死了,没有悲哀,没有恐惧。

记得有一天晚上,哥哥发高烧,病的很厉害,整个倒在床上,晕了过去,我的妈妈吓得半死,爸爸又不在家。妈妈马上背起哥哥,要出门时,想到了我还没吃饭,急得眼泪就快掉了。妈妈说“快,快打电话给爸爸”。可见妈妈喘不过气似的。到了医院,医生马上给哥哥打了支针,哥哥醒来后,疑惑不解自己为什么在医院。

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一个母亲不疼爱自己的儿女呢?无论是妈妈“逼”我们做习题,还是狠狠的教训我们,这都是为了我们学习进步。然而,我们在家里只知道玩耍,却不知道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心血。今后,在家里,我们应该多做家务,让母亲少操心,多休息。

第5篇:怀念母亲课文范文

当我翻到《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时,被那优美的课题吸引了,当我细细品味这篇课文时,又深深地被那位伟大的母亲感动了。

母亲身患重病,却还细心的照料双腿瘫痪脾气暴燥的儿子,由于病重突发,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母亲生前常对儿子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好好活儿,好好活儿……”这句普通的话,让儿子走出了黑暗,这句普通的话,让儿子有了生活的希望,这句普通的话,体现了母亲的爱!

啊!母爱是无处不在的!当你遇到困难时,当你生命受到威胁时,……你会深深地感到,母爱是无私的,是奉献的,是伟大的……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夜,我从清凉的空调房出来上厕所时,发现妈妈还在洗衣服。她用那有力的双手,使劲地搓着衣服。当时厕所里的闷热,我到现在还记得。我劝妈妈别洗了,可妈妈抹了抹汗珠,对我说:“妈妈不洗,你明天穿什么呢?”此时我深深感动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爱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我们一定要珍惜它。

第6篇:怀念母亲课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更为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充当着关键的角色。处于小学基础性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尤为重要。作为其重难点的阅读教学,是教学探讨中的永恒话题。因此,重视构建小学语文阅读高效课堂,既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一、兴趣开路,突出课堂主体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所在,把握住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对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兴致勃勃的投入学习,是很好的开始。笔者认为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营造阅读的情境。

例如《包公审驴》课前,老师可借助数字媒体,通过课件动画演示的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学生通过“看”,对课文产生阅读的兴趣,进入课文的阅读学习。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阅读课文的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其次,在阅读中适当设疑。

例如《怀念母亲》一课。老师抛出问题“作者为什么怀念母亲?”“在什么情况下怀念母亲?”“作者怀念母亲什么?”。通过设置适当难度的问题,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进而带动学生的阅读。还可以围绕课文的主旨设问,让学生有目的的阅读。这样的设问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课文中作者的情感,并明白情感产生的原因。最后,从熟悉事物入手。

例如《明月》一章,让学生回忆关于月亮的诗歌和文章,并且尝试描述月亮带给自己的印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自己还想了解关于月亮的什么。这样逐步推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谈论身边熟悉的东西,学生才更有参与的信心。

二、巩固训练,抓稳课堂形式

阅读本身是一种动态的词汇,老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培养出阅读能力,成为“阅读的主人”。能力归功于训练,而训练重在方式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训练上,笔者认为以下两者特别关键:一是在训练的内容上,要注重基本功的训练。低年级的训练重在字音上,通过训练学会拼音认字,以及单字和词语字意的理解;中年级则要开始强调词句段,并引导学生结合文字语言环境理解;高年级训练就应该在章段上,开始讲究情境的描述,通过阅读把握文章情感和中心主旨。

例如诗歌教学,低年级训练他会读会背,理解各字词的意思。中年级则要整体的理解诗歌所传达的意思。高年级还要进一步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在训练的方法上,要采取多样化的训练方法。朗读,讨论,辩论,表演,歌唱等多种形式的交互结合使用,老师鼓励学生自己选择阅读的方式,呈现内容。

例如《包公审驴》一文,可以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表现学习心得。或表演故事情节,或讴歌人物性格,或辩论故事人物。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

当然,仅靠课内数篇文章,就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不行的,教师还必须通过课内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形成课外阅读的意识,养成课外自主阅读的习惯,让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三、发挥想象,丰富课堂内容

法国裘贝尔把想象力比喻为人类的翅膀。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发挥想象力,相互之间通过语言的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感悟文章,表达所想,丰富课堂,教学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得出可借助以下三种形式。

一是入选教材的课文,由于行文需要省略一些内容,形成文字空白。或者是文章中可以明显表现出一些留给读者思考的事件。老师可以在这些地方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文章补充完整。例如《两个农夫》一课,可以设疑:“你觉得哪个农夫更聪明,为什么?”“如果农夫只是想,并没有买这头牛,结局会有什么不一样?”。

二是重视学生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很多老师基于自己的经验猜测代替学生的想法,或者只自己讲不让学生讲,错误的把学生的阅读感悟淡化,这将造成学生想象力的流失,变得懒于思考。应该多鼓励学生谈论学习和生活带给自己的知识。例如《面对错误》一课,结合学生自己犯错误时的一些反应,再组织讨论自己犯错误后的做法是否正确,阅读得到如何正确的面对错误。

三是启发学生质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贵有疑”,老师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和说出不同的看法。在学生疑惑中教学,在教学中解答学生疑惑不解的地方,不做无用功,做到“以学带教,以教促学。”

第7篇:怀念母亲课文范文

上周一和上周四、周五我对《秋天的怀念》一课进行了三次教学,第一次和第二次是在我校进行,并进行了录课,第三次是借助我市组织的工会优质课,我将这一课带到济水一中的录播室进行授课。三次都采用的是八年级的学生。这篇记叙文是表达感人至深的人间亲情——母子情的。备课时,我考虑到如果在课堂上安排巧妙、讲解到位深入,学生一定会有多方面的收获。果然不出我的预设,三次授课分别有不同的得失。

第一次我采用八年级一班的学生,在这个班,父母在外常年打工、跟随祖父母一起生活的,占三分之一以上。这些学生在物质生活方面,吃穿都捡好的;精神方面,由于缺少严格的教育和亲情的熏陶,各方面表现颇为懒散,对周围的人和事,表现得漠不关心。这篇课文,正是不错的正面教育素材,我决心好好利用,除了学知识技能外,最大限度地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所以在这次教学中,我就采用以读为教学主线,让学生体会读、跟随视频读,自己有感而悟读等方式,紧抓文本中的词、句,和人物的描写。学生的情感马上呈现,很多学生再读到“我们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好好儿活…”,“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还未成年的女儿”时禁不住潸然泪下。虽然这次教学中,由于读的时间较长,在文字赏析一个环节比较仓促,而且练笔环节没有完成。

第二次采用的是我校八二班的学生,这次我将教学过程前移。由于本班学生对课文主旨把握的比较准确,因此在此班上课,我重点让学生进行词、句和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的赏析,把握“我对母亲的愧疚和怀念,以及母亲对我的理解、呵护、关爱。在这次教学中,美中不足的是朗读和赏析分开进行,还是浪费了近5分钟的时间,造成后边练笔展示的时间不多。

第三次,在借鉴前面两次不足的基础上,()我上课直奔主题,将课堂按三步走的方式进行。第一就是概括理解,把握文章主旨;第二就是朗读赏析,悟读品味,交流;第三就是写法运用,由课上到课外,练笔交流训练。本节课效果还算不错。

纵观三次教学,我夫每次都指导了学生的朗读,在正确、流畅的基础上,我圈定了描写母爱伟大的几个段落,要他们反复诵读。先进入母亲角色,体会对残疾儿子的浓浓爱意;再转入儿子身份,感受在失去母亲后的深深忏悔。最后,我选定了几个朗读好的学生,进行当堂表演,力求读出人物的语调、感情,并结合“父母为我做了什么”、“我为父母做了什么”和“谁付出的更多、却得到的更少”三个话题,进行思考讨论。在讨论中,我感觉是学生体会到了,也一定有所感悟,但出于害羞、不善于在师生面前说这类“肉麻”的话等原因,都缄口不语,若有所思。所以,我让学生写成妈妈关爱自己的片段,在文字中尽情地表达,学生都有较好的表现。

第8篇:怀念母亲课文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A-

0077-01

纵观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丰富的语文知识、优美的教学情境、创新的思维共同交织形成了小学语文教材的真情、真景、真境之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选择更为有效的教学措施与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到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深入感知语文的内在美,已经成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试图通过真情实感的表达、真实情境的创造、轻松愉悦教学氛围的营造等教学活动设置,引导学生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真情、真景、真境之美,进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真情:感悟情感之美

在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怀念母亲》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笔者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首先,在教学前,笔者设置了一场以“什么是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为主题的讨论与演讲比赛,活动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进行专题讨论,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接着,各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我对母亲的深情”主题演讲,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深情”打下基础。主题演讲结束后,教学进入到对课文内容的阅读与理解认知环节,学生一起用心品味课文中的审美形象、思想感情和美的意境。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笔者着重采用阅读、精读、思考、联想、品味的方法,使学生细细品味课本语言的音韵美、人物的形象美和景物的意境美。最后,笔者根据学生之前的讨论与学习结果,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作文主体的理解,通过多媒体播放社会生活中众多感人的瞬间,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整体和谐之美,更深刻地领会课文的意旨,感知与挖掘字里行间的内在美。

二、真景:领略自然之美

纵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其中关于自然主题的教学内容较为丰富,涵盖了感悟四季变化的丰富多彩,领略祖国壮美山河,爱护自然环境等几个主题,这些内容无不充分展示着大自然的内在美,也成为了陶冶学生情操与提升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重要素材。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审美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领悟能力;同时还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审美情趣与语文教学融合在一起。如在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找春天》的教学中,笔者没有直接进入课文教学过程中,而是带领学生到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去,让他们置身于春天的情境中,领悟春天的多彩。首先,笔者结合课文教学中的情境需要,精心设置了一次春游踏青活动――“我们身边的春天”,带领学生进入自然情境中去,使学生能够用心体会与感知春天。其次,结合这次踏青活动,笔者设置了小组讨论与感悟抒发活动――“我看到的春天”,让学生运用简笔画的形式进行审美的外在表达。最后,笔者结合踏青活动、学生的讨论和简笔画的表达,进入到《找春天》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完成了语文教学内容,同时通过综合情境的体验引导学生用心感悟自然,领会自然之美,陶冶审美情操,以利于自身对美的发现与追求。尤其是面对着秀丽的自然风光之时,学生在用心感悟自然美的同时拓展到了对教材内在美的认知与领悟。

三、真境:感悟语文的意蕴之美

在小学语文教材美的构成体系中,隐藏在字里行间的语言美,呈现在语文情境之中的意蕴之美都是美的重要内容。基于此,如何引入现代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运用创造性教学思维使这一内容以其最为生动、直观的形象树立在学生面前,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将语文教学内容中的文字之美、意境之美、体验之美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之更好地认知、理解与吸收。例如,在进行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瀑布》的课文教学中,笔者通过优美的语言、富有节奏的诵读、音乐与声光造型的结合,有效地将课文中的意境呈现了出来。首先,笔者展示了一段瀑布的视频资料,使学生对瀑布形成初步感观印象。而后,笔者将瀑布视频资料作为背景,引导学生进行集体诵读,营造出了美轮美奂的瀑布美景,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瞬间迸发出来,主动投入到教学过程之中去,尽情徜徉在美的世界之中。最后,笔者集合前两个教学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点评和文章解读,进而将语言之间的优美意象、多变的形象、自然清丽的风貌转变为一个无穷美妙的乐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材内容意蕴美的情境与魅力都有机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有利于学生进行更为深入与详尽的认知与理解,也在无形之中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第9篇:怀念母亲课文范文

一、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创设的教学环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以创设情境为手段,以境生情,以美感人,以情动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受到美的濡染。

如在教学《诗经二首》一文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我国是诗歌的国度,当我们徜徉在中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时,会发现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泉,它就是著名的《诗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它,欣赏它,去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在这样的导语熏陶下,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激发,也感受到作品美的存在,为进一步欣赏奠定了基础。又如在学习《我的母亲》一课时,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美育情境:法国大作家莫泊桑说:“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世间最高尚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作者挥洒如椽之笔发宏遒之论时,怀念到母亲的美丽,丰富的情感,能干的才具,可爱的性格。他充满深情,再现了母亲那可爱的动人形象。”在这一情境之中,作者母亲的形象得以彰显,深厚的母子深情也让学生为之感动与震撼,触动了学生内心的感情,达到了以境生情,以情动人的效果。

二、通过品味词句引发审美能力

我国的语言博大精深,它作为文学的载体,其审美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而文学也被视为“语言的艺术”。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姚鼐就说过:“文章之妙处不出字句声色之间,舍此便可窥寻。”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也有着丰富的积淀,独特的审美,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所以,我们要凭借丰富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就要引导学生品味佳词妙句,欣赏课文的语言美,从而能使饱蘸情感的语言内化于受教育者心中。

语文教学应在朗读中欣赏美。古人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文读熟了,一幅幅生动优美的画卷,一句句精练、准确的语言,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课文中所蕴含的美,也会在教师恰如其分的导读和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悟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净化心灵。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语言精美讲究,如此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怎样让学生去感悟呢?我找了非常舒缓的钢琴曲,配乐进行了范读,让学生领会本文朗读的要领,然后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去解读课文,同学们自由朗读以后,再交流欣赏,尤其是朗读文章第五自然段的时候,我让学生闭上了眼睛,在名家的示范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水独特的美,独特的情。通过朗读,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了培养,与作者的感情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达到“披文以入情”的境界。

三、在探究文本中诱发审美感悟

语文教育的本真,是呼唤文学教育的本真;文学教育的本真,是呼唤文学作品教学回归文本。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不同文体理清课文的线索,掌握文章的结构,从而深入文本,融情探究,领略作品思想和艺术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