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系统管理范文

计算机系统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系统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系统管理

第1篇:计算机系统管理范文

关键词:儿童保健;系统管理;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063-01

开展儿童保健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儿童保健服务走入社区是社区儿童的现实需要[1]。应用计算机对0-3岁儿童进行保健系统管理,使我科儿童保健管理工作出现一种新的运行模式,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实际效果。现对我院2009-2011年3年管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主要对怀柔区龙山辖区出生的新生儿常规登记建卡,进行系统管理一直到三岁。婴儿出生后,儿保医师对其进行新生儿访视,随后进行登记体检,由电脑打印首次及预约未来体检时间。儿童按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岁,1.6岁,2岁,2.6岁,3岁的预约时间前来体检,体弱儿、高危儿则按需增加次数。

1.2 计算机管理:建立档案:新生儿访视后录入儿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出生情况及家庭情况等儿童基本信息;定期健康测评:以《WHO 0-6岁儿童身高、体重参考值〉评价标准》及WHO推荐的W/H’H/A’W/A三项指标综合评价法进行健康状况的评价;营养/发育指导:健康评价后,计算机按儿童不同月龄给与膳食营养方面的喂养指导;对不同月龄儿童在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与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列出详细的训练方法,指导家长及时进行早期教育;建立体弱儿管理档案及高危儿监测网等;资料统计分析等。

1.3 保健管理:对儿童体格生长发育,膳食营养,智能发育及缺陷疾病等系统地进行检测、评估指导和干预。儿童体格生长评价取WHO标准,作综合评估,智能发育主要参照小儿神经精神发育过程(DST)有关内容进行初步筛查;膳食营养与患病(缺陷疾病)通过询问,查体与辅助检查综合判断;保健干预指导按年龄段进行并满足个体化需求,配合家庭式干预模式。

2 结果

2.1 系统管理就诊情况:2009年-2011年3年系统管理人数(建卡数)分别为1567人,1604人,1598人,合计为4769人。从就诊情况来看,总的趋势是随着年龄增长,就诊率降低,但基本都能保持在90%以上。见表1。

表1 2009、2010、2011年系统管理3年就诊率(%)

年份初生-1月-3月-6月-9月-1岁-1.6岁- 2岁-2.6岁-3岁- 200998.298.196.296.895.795.894.794.8 93.691.5201098.798.597.897.497.496.495.894.9 93.292.7 201199.198.998.297.298.596.296.195.7 94.5 93.5

2.2 体格生长状况:各年龄段儿童体重,身高均治与WHO标准接近,尤其6月以后儿童,未呈现所谓“生长落后趋势”(系2002年数据)。见表2。

2.3 患病情况:在保健管理所检出疾病中,佝偻病,贫血和营养不良绝大多数为轻度,极少数为中度,未见到重度;而肥胖症(单纯性)主要为轻中毒,也能见到重度(共检出16例)。先天性疾患如先心病、斜颈、多指、疝气、鞘膜积液、唇鄂裂等也占一定比例,另有智能发育迟缓以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缺氧所致脑瘫居多。3年共筛出体弱儿(183)例,对此全部列专案进行管理。见表3

3 讨论

社会化服务是未来城市社区服务的发展趋势,以家庭为基础的社区儿童健康保护、健康促进将是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2]。为满足现代家长对儿童保健更高的需求,创建完整的系统模式,以全方位的保健为框架,在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一体化服务及个性化的早期干预,推动了服务模式的转变,提高了儿童保健服务质量。

表2 0-36月儿童体重身高的纵向观察值(x±s)

年龄组体重(kg)身高(cm) 男女 男 女初生-3.53±0.523.45+0.4351.6±0.2.1550.5±2.17 1月- 4.67±0.594.52±0.37 55.6±1.9755.3±1.78 3月- 6.76±0.856.43±0.7963.5±2.6762.4±2.47 6月- 8.45±1.158.17±0.9369.5±2.7968.5±2.469月- 9.82±1.309.56±1.14 73.6±2.8377.10±3.15 12月-10.97±1.40 10.25±1.1777.8±2.8077.0±3.12 18月-12.30±1.53 11.56±1.28 82.2±3.7181.7±3.13 24月-13.52±1.33 12.95±1.34 88.65±3.35 87.41±3.45 30月-14.98±1.43 14.00±1.59 93.20±3.5192.61±4.16 36月-15.29±1.70 14.76±1.51 97.29±3.996.2±3.87

表3 各年龄儿童疾病总的检出率情况(%)

年份先天性疾病 佝偻病 贫血 营养不良 肥胖 湿疹 发育迟缓 其他 20096.816.5 14.2 2.110.336.02.711.4 20107.015.1 16.5 2.013.229.5 3.213.5 20115.211.7 12.9 1.717.430.6 2.318.2

3.1 规范服务内容是提高儿童保健工作质量的关键:儿童保健从过去单纯的“查体”或“查病”转变为每个儿童定期进行健康测评,膳食营养指导,心理保健、智力开发及相关疾病防治的全面保健服务.这种服务模式的转变,使儿童系统保健的管理和服务内容更加具体规范,工作质量得到了有利的保证,促进了儿童早期健康发展。

3.2 系统管理结合保健提高了系统管理率:应用该系统实现了检查评价,指导,干预一体化,必要时把儿童的健康测评结果以及指导干预方案经电脑打印成报告单交与家长。加强宣教,提高家庭育儿新知识,为个体儿童提供更深入更专业的保健服务,要求早期干预贯穿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使许多过去对保健不太认可的家长转变了看法,自觉加入系统保健中来,提高了社区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

3.3 拓展服务内容提高了服务信誉和社会效益。围绕促进儿童健康这一主题,做好体格和智能发育纵向检测,及时纠正偏离状态,适时提出有关营养膳食、早期智能开发的具体指导方案;善于发现疾病的潜在和早期状态,及时给与矫治;对有关小儿心理行为方面问题及早发现和干预;高危儿和体弱儿进行系统管理监测,做好先心病、智力、听力、视力及肢体残疾等筛查及追访工作;提供促进儿童正常发育和行为的建议、家长教育和支持,帮助儿童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从而实现儿童生理、心理和社会能力的充分发展。对未能按时前来体检的儿童,经电脑提示后,用电话及电子邮件联系孩子家长,家长可通过电话热线咨询各种相关问题以保持交流和联系。该系统管理实现了规模化服务,带动了经济利益的提高,有助于推动儿童早期系统保健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计算机系统管理范文

关键词:医院 计算机系统 管理

Computer Management System in Hospital

Abstract:Based on the computer system design principles, combining with network configuration skills in hospital, the paper advances network construction scheme, and analyzes its environment for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Key Words: Hospital; Computer System; Management

一、医院计算机系统设计原则

(一)实用性和先进性

以注重实用和成效为原则,紧密结合实际需要,选用技术成熟和实用效果好、市场占有率高、通用性强的网络设备,同时应使整个网络高速可靠,并能支持不同的网络协议,能提供不同类型的网络接口和互联手段。

(二)开放性和可扩充性

为了适应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个网络系统要具备良好的开放性、可扩充性及组态的灵活性,包括网络设备的增加、网络主干速度扩充和部分子网拓扑结构的升级等,并可平滑过渡到未来ATM标准的高速网络主干,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在网络方面的长期投资。.

(三)网络运行安全可靠

网络最重要的指标是运行稳定可靠。应采用性能先进、可靠性好的网络设备和服务器及存储设备,保证网络系统能高可靠的运作,提高其安全性能,保证各种网上数据安全、完整。

二、网络建设的方案

从架构模型上来看,根据医院规模和实际的需要,可以采用三层或者两层结构的网络结构设计。两层架构为核心层+接入层精简网络架构,三层架构为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

(一)核心层

核心层交换机采用两台高性能的多层模块化交换机做双机冗余备份,搭配最新的高性能Sup 720引擎,可以提供高达720 G交换带宽以及超过400 mpps的包转发率。在两台核心交换机上,通过HSRP技术及多重Standby组实现负载均衡的功能,做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核心交换机的性能,实现数据分流的同时实现互为备份。

(二)汇聚层

汇聚层由多台支持三层交换和VLAN功能的千兆或者万兆高性能交换机组成,通过汇聚层交换机端口进行VLAN的划分,由于在汇聚层交换机下的不同接入层交换机分别属于不同VLAN,因此,需在汇聚层交换机的上连端口及核心交换机对应的下连端口封装802.1Q协议,使其能够传输多个VLAN信息。

(三)接入层

接入层交换机采用与核心交换机相同品牌的交换机,该系列交换机是固定配置的交换机,提供多个千兆和百兆以太网电口接入,为桌面用户提供百兆或者千兆接入的能力,同时具备2个GBIC插槽或2个电口,可插千兆光纤模块,用于与汇聚层交换机进行千兆的光纤连接。

三、网络的运行环境及日常管理

(一)运行环境

目前,流行的数据库平台是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的(client/server)结构模式,是最典型的数据库应用技术。如ORCLE、SQL-SERVER等优秀平台,其先进、合理的新型构造方法,具有降低软件的开发和维护成本,增强产品的可移植性的优点。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结构模式非常适合医院信息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是一种特殊的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2003 Server操作系统具有抢先式多任务、对称处理多处理器和兼容性强的优点,且界面友好,深受用户的喜爱。Unix是个多用户、多进程、多任务的操作系统,成熟稳定,适用于小型机。

(二)网络管理

1、安全管理

对于网络的安全管理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权限管理、防病毒管理、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对网络的日常巡查和性能监视,如每天察看流量日志、安全日志等并进行认真分析确定有无异常情况,对网络应用软件进行及时升级更新。一个核心是制定一套完善可行的管理制度,保证每项工作都有人员具体负责,保证每一次操作都是规范和允许的。从我院信息系统建设伊始,我们便坚持对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每年进行一到两次的集中培训,从而大大降低人为因素引入的安全问题。

2、服务管理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立完成后,系统管理员应该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和用户行为模式制定服务策略。例如,对于互联网网络带宽的分配,正常办公时间行政部门对带宽需求大,那么分配上就要适当倾斜,而在非办公时间,带宽就要对电子阅览室适当倾斜,因为此时有更多的人员去电子阅览室下载资料、观看视频教学等。同时为了保证网络正常使用,要对P2P应用、网络电视等进行限制。

3、应急管理

计算机网络系统作为医院信息化的基础工程,从投入使用的第一天起,就应该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包括各项制度及措施。应急管理的内容不仅包括出现硬件损坏、线路故障的硬件应急措施,还应该包括异常数据流、频繁掉线等软件问题。尤其是软件问题,需要管理员借助专业的工具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和分析才能找到问题所在,因此更需要事先制定详细的应急处理措施,才能保证业务系统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冀清清.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大众标准化,2005,11.

第3篇:计算机系统管理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0-0082-01

计算机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实现了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在具体的工作中,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需要专业的人才来对其进行管理,同时还涉及到JAVA语言。另外,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起来相对比较简便,操作程序比较便捷,无需对操作人员进行过多的培训。可见,应用这种程序从某种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1、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概述

所谓的信息就是在对客观事实进行反应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描述性的客体。而信息管理工作则具有一定的技术性、经济性等特点。所采用的各种信息管理手段都是以提升信息利用率为主,进而提升信息的价值。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主导是人,利用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来对基本信息进行高效处理。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工作的流程主要是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和传递,拓展信息管理系统的外沿,提升计算机技术开发和应用的价值。计算机系统从问世到如今,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最原始的单机形式在信息管理工作中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随着科技和信息的不断发展,网络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而且由单一的功能逐渐向综合进行演化。而且计算机系统也实现了由电子数据处系统到管理信息系统,再到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

2、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的可行性

从管理系统的性质上看,其先进性和可行性都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可以在各大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从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状况的相关调查情况可知,采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够给相关的技术研发人员提供依据和借鉴。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可行性上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经济可行性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各大企业都能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高效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即使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成本,但是,各大企业都可以承担。久而久之,不断对计算机的系统进行改进。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以网络模式为主,因此,需要将网络运行技术和管理工作相结合,充分地发挥计算机系统自身的作用和价值,为企业的长远计。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经济可行性还包含在这种系统模式的集中程度,在具体的信息系统运行的过程中,逐渐减少对人员的依赖程度,进而提升了企业管理的集中化程度,因此,大大降低了雇佣人员的相关费用。可见,这种系统管理模式有效的降低了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成本。

2.2 技术可行性

从我国现如今科技发展水平上看,即使无法再世界上达到最高的水平,但是发展潜能比较大,因此,在计算机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上,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实力来进行。另外,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技术和现如今的企业管理形式相适应。可见,技术的可行性是促进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高效运行的重要因素。在企业发展中,为了完善计算机信息系统,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数据库形式,实现计算机管理系统的个性化设计。同时采用计算机所独有的各种编程语言来运行。但是需要在实际的应用中以计算机系统的应用特点为主。提升技术引用的宽度和广度。

2.3 操作可行性

该系统无论是设计,还是实践测试都经过了严格的把关,在设计的过程中,不断地优化设计方案,使得操作越来越简单快捷,也正是因为操作起来比较方便,所以对操作者自身的计算机能力要求并不严格,只有有足够的上网经验即可。该系统的使用用户多样,其需求也有所不同,但是无论哪种类型以及哪种需求的用户,该系统都能够满足其要求,如果将其应用到企业中的,集团管理人员完全可以利用这个系统与各个子公司或者是各个部门进行沟通联系,做出决策。用户使用学习的周期不长,而且能够很多适应。

3、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正是因为该系统具有经济、技术以及操作等方面的优势,所以其应用范围比较广,但是该系统自身也并不完美无缺,在具体的应用时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三个方面:

第一,硬件建设方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硬件设施非常重要,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应用效果的好坏,因此在系统开发时要格外注意硬件的建设。开发一个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是为了能够建设一个科学、实用的网络化系统。这个网络化系统包括室内局域网系统,这里面也包括了因特网的接入。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室内局域网络的基础设施上建立一个新的数据库,通过www服务完成的应用平台可以让用户快速、方便的查询所需资料和信息。

其次,软件设计,参照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开发或者是购买应用软件。首先要制定一个软件系统的需求规划,这项规划必须要得到专业技术人员给予支持。想要获得一个详细的软件需求,一方面要符合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国家标准,另一方面要符合企业信息管理的特殊性。

最后,使用维护,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开始正常使用之后,就进入了维护阶段。维护阶段需要对计算机的内部资料进行科学、有效的填充,从而使系统能够更有效更好的为企业或集团服务。完整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对信息的处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过程即收集数据、加工处理数据、分析数据以及对决策进行咨询和支持。

4、建立、健全计算机信息管理机制

作为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保证,必须要建立、健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相关机制。通过不断加强对其的安全控制与防范,坚决阻挡非法用户进入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为计算机的安全、顺利运行提供切实的保障。在这其中看,要着重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外部设备与网络线路的监管,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环境、运行状态进行检查、测试以及维修。另外,通过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保密工作也是一项重要措施,加强对相关数据资料的保密处理,防止数据信息的泄露。在数据的收集、传输、使用一系列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的保密管理,都是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安全机制的重要内容。

想要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与管理,就必须通过建立有效的系统访问功能、权限设置、技术服务等模块来实现。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与管理,不仅是保证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资源不被非法用户访问,也是有效确保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安装防火墙,因为防火墙是用来阻挡非法用户访问计算机系统的一项有效手段,也是控制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信息传输的主要控制措施

5、结束语

计算机的信息管理技术不断进步,每一次进步都会给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带来深刻的改变。今天所谓的先进技术,在明天也许就显得笨拙。因此,不要有所懈怠,一定要拥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只有不间断的努力创新,才能够走在行列之前,也就会屹立不倒。

参考文献

[1]李集惺,黄绍宗.统计信息系统中数据库的安全设计与管理[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17(7):216-217.

第4篇:计算机系统管理范文

关键词: 医院 计算机信息系统 管理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的不断普及,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逐渐应用到各行各业,作为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医疗卫生行业也在普及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系统,很多医院都在结合自身的特色完善这一系统。作为现代化技术之一的计算机系统,它的有效、合理的开发和应用,直接影响整个医院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甚至最终影响整个医院的效益。因此,合理地开发和应用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系统成为每个医院都重视和研究的课题。笔者作为在这一领域工作的人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在当前形势下加强计算机系统的管理。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

当今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促使医学领域的同步发展,而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依赖程度也在提升。如何及时、有效地了解国内外医疗行业的发展进程,进而提升本单位的医疗及管理水平,这需要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因此,医院的从业者,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医护人员,都要在思想上认识到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重要性。首先,把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到医院工作中,使医院的工作智能化、合理化,科学地协调人、财、物的分配,进而优化整个医院的资源分配,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其次,可以有效整合信息资源,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通过计算机系统的信息整合,可以节约患者的诊疗时间,更好地服务于病人,更加有利于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及决策,从而大大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因此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二、提高医护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医护人员要从技能上做到合格、达标。因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的效果如何,取决于一线的医护人员的操作和规范应用的技能,否则,就达不到及时化、科学化、合理化的管理应用效果。

因此,医院要结合本院的工作科学、合理地安排医院的相关人员,如领导干部、医护人员、财务人员……进行必要的计算机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培训。为了增强效果甚至可以安排相关的技能比赛,使广大医务人员认识到掌握这一技能的重要性,从而提升每一位相关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应用能力,促进医院的现代化水平。

三、树立安全应用意识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往往与网络技术是密切相关的,而计算机网络系统本身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如果在思想上不够重视,极易给医院的医疗工作带来问题,因此必须树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应用意识。

首先,要严格实行内网和外网的分离,避免因为网络本身的开放性带来一些潜在的问题,保证医院内网安全、稳定地工作;其次,要注意相关网络设备的安全管理和及时的维护。要安排专人定期、定时巡查相关设备,保证各种相关设备安全、稳定地运行;再次,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保证专机专人专用,对全体医务人员一定要经常在思想上提醒,力争做到防患于未然。最后,做好其他环节工作,保证工作正常进行。

医院工作是由各个部门、处室,明确分工、通力合作来共同完成的,因此,要做好医院的电子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先要做好其他一些环节的工作。

1.提高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确保医院各项信息的准确性。

医院中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由医疗记录信息管理、护理信息管理、临床检查信息管理及临床检验信息管理等几个部分构成。因为医院的运营和管理主要依靠这几个信息系统,所以这些信息的记录必须确保准确、有效。因此,要切实提高信息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工作作风等综合素质,加强医院信息系统队伍建设。

2.建立健全医院的信息服务体系,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当前医院的信息涉及门诊、住院、财务、办公室等方面的诸多信息,不仅涉及医院的医疗服务还涉及医院的经济利益。因此,要及时地收集更新信息,及时地分析整合信息。可以以网页浏览、定期的方式向医院的领导及工作人员通报医院的各项运营情况,也可以通过网站和简报的方式介绍医院的技术设备、医疗服务等,以达到宣传医院的效果。信息服务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医院的了解更加全面。

3.及时优化计算机信息系统,增强便利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医疗制度的改革,计算机信息系统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需要及时更新设计。例如,随着医保的改革,病人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就诊记录,病人费用的支付等,这些都需要系统不断优化完善,从而增强人们看病就医的便利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开设电子图书馆、网上阅览室、论坛、贴吧等,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科研水平,并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我们还可以开设网上诊所,通过网络向人们提供就诊咨询服务等。

4.切实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网络完全维护。

由于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我们必须确保医院信息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信息系统的网络维护,保障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通过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定时监测,及时更新软件设备等稳固防御体系。因此,医院要建立系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规则,并完善相关制度,强化网络安全管理。

五、结语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想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和完善医院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这不仅有利于医院的现代化建设,而且能够惠泽广大人民群众,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田风调.计算机技术在卫生事业管理中的应用.中国百科全书[M].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9.

[2]郑芳.基于网络环境探讨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的加强[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3).

[3]徐俊.现代医院信息系统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6..

[4]张国通.加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高医院管理水平[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0(07).

第5篇:计算机系统管理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 信息管理系统; 安全性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由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具有开放性、高密性、共享性、脆弱性等特征,而这些特征又恰好与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息相关,直接决定了信息管理系统的潜在威胁。一旦这些特性被不法分子利用,将对系统资源造成破坏,引发无法挽回的损失,甚至泄漏企业组织的重要机密。因此,加强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威胁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的成因

由于计算机具有开放性特征,因此造成信息管理系统安全威胁的因素可以有很多,包括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如果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设计不科学、不完善,甚至忽略了安全管理内容,就会造成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薄弱性。另外,设备配置不合理,造成系统功能不完善、运行不平稳等,也会直接影响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的效益性、安全性。再加上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都会造成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威胁,并日益严重,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以目前应用状况来看,形成安全威胁的主要原因为以下几方面:

1.1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入侵

   以目前发生较多的安全问题状况来看,经常有一些不法黑客通过系统漏洞、非法程序等,侵入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造成我国一些政府部门、企业等遭遇黑客攻击,给信息管理系统带来极大威胁,篡改系统网站或主页,在官网公布垃圾信息,造成一些网络系统陷入瘫痪状态,造成不可预计的损失与社会负面影响。

1.2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破坏

一些黑客通过制定或利用非法程序、系统漏洞等,进入国家行政机关单位、企业管理等计算机网络中,随意盗取、篡改、变更系统中的相关数据文件。甚至在一些计算机中设置账号,加装破解软件,非法监控系统运行、盗取数据资料。有些黑客更改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服务器密码,控制整个计算机网络,给国家安全、企业运行带来威胁,甚至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

1.3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与程序被破坏

   一些黑客入侵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之后,利用远程监控控制整个计算机系统,删除或更改系统中的重要文件资料、网站主页资料、网络资料或邮件等,造成计算机系统陷入瘫痪,不能正常运转,一些删除的文件资料不能恢复,给系统应用带来极大不便。

1.4计算机病毒的大肆传播

一些人通过网络下载病毒程序,并植入相关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各个节点中,扫描、攻击计算机系统,受到攻击的计算机系统就会出现死机、速度变慢等问题,无法正常使用,甚至造成信息外漏,带来严重损失。从管理手段与技术手段两方面来看,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手段落实不到位等,是造成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安全威胁的主要原因。同时,没有安装防火墙、缺乏安全管理意识,也是系统出现安全问题的原因之一。

2.加强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安全性的对策

2.1合理设计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合理设计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是确保安全不受威胁的根本保障,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管理安全性的重视,确保网络运行质量与网络运行安全,制定与之相符的方案,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另外,由于网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网络中传输的各种数据资料可能遭遇拦截、篡改或盗用,主要原因在于局域网的核心为交换机,并以路由器作为便捷,进行网络数据传输,所有访问与控制功能都是通过中心交换机而实现。因此,通过物理分段和逻辑分段两种形式,加强局域网的安全防范与控制手段,进而避免出现非法侦听、盗用、拦截等现象,确保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运行安全。

2.2身份认证技术

  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身份认证技术,可将黑客行为拒之门外,为系统安全运行提供保障。以当前技术发展状况来看,身份认证可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

(1) 口令认证

   口令认证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常用、最简单的一种方式。口令通常为相互约定的代码,可以由系统自由分配,也可用户自定义选择。一般情况下,由用户输入标志性信息,如账号、户名等,由系统询问口令,在口令匹配的情况下,则允许用户进入系统。

(2)生物特征认证

生物特征认证目前尚处于研究和开发阶段,通过个人的生理特征,实现鉴别,安全性较高,包括指纹、脸谱、手掌几何、视网膜、虹膜等,目前已投入使用的设备主要有:指纹识别器、声音验证仪、手型识别器、视网膜扫描仪等。

(3)PKI认证

  PKI认证主要应用公钥密码体制,以用户私钥机密性特征,实现用户身份验证过程,然后利用数字证书,给合法用户公钥提供合法证明,建立用户公钥与证书ID号码之间的映射关系。PKI由应用系统及证书生产系统构成。其中,应用系统提供了加解密、身份认证、签名验证等安全服务,有效解决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完整性、不可否认性、机密性、认证性等问题;证书生产系统则包括密钥管理中心和数字证书认证中心,二者合作完成数字证书的申请、核查、签发、更新、注销、查询等功能。

实际上,PKE身份认证属于一种强制性认证系统,包括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摘要算法以及数字签名等先进技术,将高效性与安全性密切结合。目前,这种方法已经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电子邮件、防火墙认证、客户端认证以及访问应用服务器等领域得以应用,效果良好。

2.3入侵检测技术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安全风险系数与日攀登,入侵检测技术(IDS)作为防火墙的有效补充功能,可协助网络系统迅速发现攻击行为,实现信息系统管理员的拓展功能,提高信息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计算机入侵检测技术对一切网络行为进行实时监控,该系统位于防火墙之后,与路由器、防火墙共同发挥效用,可检查LAN网段中的所有通信行为,并记录、禁止非法网络活动,通过重新配置,避免防火墙外部恶意流量的入侵。因此,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入侵检测系统,可快速分析网络信息,审计主机上的用户行为,加强集中控制与管理。

2. 4防毒软件与防火墙

   在计算机的主机中安装防病毒软件,可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实时监控与扫描,及时发现漏洞,改变过去被动的查毒方式,采取主动截杀手段。除了查杀潜在病毒之外,还可实时监控系统文件、内存、邮件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作出反应。防火墙是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组合,在内外网络之间构建安全网关,过滤数据包内容,最终确定是否安全,能否转发至目的地。通过数据包过滤,可严格限制外网用户的非法访问行为,减少外来拓展服务攻击。在防火墙中,将MAC地址与IP地址绑定,可有效防止IP地址欺骗行为。另外,防火墙既可阻挡恶意攻击行为,又可以屏蔽网络内部的不良行为,确保内部信息不会随意散播到外部公共网络中。

2.5信息备份与恢复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备份主要由备份设备、备份系统构成。常见的设备主要有光盘、磁盘阵列、SAN等。备份系统则是用来快速恢复计算机中的数据与信息。通过应用备份技术,不仅可以在网络系统出现故障或者人为操作失误时么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也可避免非法入侵或网络攻击行为造成的数据破坏,将损失降到最低点。一般情况下,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备份策略主要为:全备份、增量备份、差分备份。其中,全备份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但是恢复时间短、操作方便,如果系统中的数据量较少,可采取全备份方式;但是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不能每天完成全备份的情况下,也可实行周备份,而其他时间则以增量备份和差分备份为主。备份的恢复非常重要,可分为全盘恢复和个别文件恢复两种形式。为了避免备份的数据丢失现象,应做好恢复计划,并定期进行演练恢复,确保数据与信息完整、安全。

3.结束语

    由上可见,计算机信息管理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但是网络中不安全因素不容忽视。尤其对于社会与企业的网络化发展而言,信息安全是其运行的根本保障。因此,深入分析并探讨有关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对推动计算机与网络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杜慧勇、唐娜娜、李力.计算机的信息安全隐患分析[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1(5)

[2]卢权.结合实践着重探讨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若干问题[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12)

[3]王艳、李华子.信息安全的技术防范措施及其相关问题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8)

[4]郭郁洁、陈彬茹.计算机信息安全体系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1(10)

[5]李超、王红胜、陈军广、孙蕊.加强计算机终端信息安全的两种解决方案[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9(1)

[6]卢卫星.浅析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体系[J].科技创新导报.2011(5)

第6篇:计算机系统管理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信息系统,绩效管理。

1引言

绩效工资管理工作是地方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核心之一,随着地方高校建设的蓬勃发展,职工规模快速壮大,人员结构日趋复杂,伴随着国家薪酬制度不断更新,绩效工资管理工作变得日益复杂[1-3]。其次,在当前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大环境下,现代化管理理念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在高校各个管理环节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4]。然而,部分地方高校的绩效工资管理工作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管理阶段,主要还是依靠Excel表格来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随着复杂度大、重复计算的工作增多,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传统管理手段的弊端日益明显。

2发展现状

通过对地方高校绩效工资信息管理系统文献研究发现,我国地方高校绩效工资信息管理系统大致分三种模式。(1)单机信息管理模式。目前,部分地方高校使用的绩效工资信息管理系统是个孤立的计算机系统,仅仅是管理员在各自独立的计算机上完成工资调整等相关业务,无法进行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或者人事处内部各科室之间信息不共享,这种情况导致各部门之间系统共性数据常常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形成一个信息孤岛,发挥不了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2)局域网信息管理模式。局域网管理模式是基于高校人事处内部局域网构建起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此种信息管理模式,把数据集中在部门服务器中,实现了本部门不同科室之间数据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事部门内部重复工作,保证了数据的相对准确,提高了人事部门工作效率,对本部门内部管理起到一定促进作用。然而,这种管理模式同样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人事信息数据储存在局域网内的服务器上,实现了小范围的数据储存和共享,人事信息共享范围窄,使用率不高,无法满足数字化校园的全校信息资源的流通、共享和整合。(3)基于校园网的信息管理模式。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在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从全校布局,综合运用绩效工资管理系统,并将此系统信息和功能融入数字化校园网络中管理,实现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数据互通互联,除满足本部门日常管理工作外,还可以实现教务、科技等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为全校的教职工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

3现实意义

地方高校运用信息管理系统对绩效工资进行管理,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手段代替传统手工管理手段的目标,可以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手段的优越性,提高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了绩效工资管理的创新和改革。另外,信息管理系统界面友好,操作快捷,学习和使用都非常轻松,给相关工作人员营造了轻松的工作环境。提高了人事薪酬管理工作规范化、条理化、自动化水平。其次,对地方高校绩效工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对构建科学、系统、高效的人事管理系统有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地方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发展和创新。最后,绩效工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合理地融入到数字化校园整体建设中,对优化学校资源的配置与发展起到推进作用,使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更加完善。

4需求分析

根据绩效工资业务流程分析整个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想要实现的业务目标,直接关系到整个信息管理系统项目的成败,也是整个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的前提。根据信息管理网络化、智能化、价值化、人本化、集成化等特征,结合地方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际情况,绩效工资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系统性能需求分析。操作简单,容易上手;系统数据要保证准确、快速;系统要安全、可靠;系统要具备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系统要有友好的操作界面。总的来说,该系统要具备系统安全、可靠,功能齐全,操作方便,界面友好,易于维护和扩展等基本性能要求。(2)系统业务需求分析。地方高校绩效工资管理工作由人事处负责,同时涉及教务处、科技处、财务处等部门,从日常工作需求出发,综合考虑地方高校绩效工资业务特殊性,该系统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业务需求:①绩效工资管理需求。此系统要能满足人事薪酬管理过程中因职务职称变动、学历学位变动、政策性工资标准变动等因素带来的相应工资调整的功能,这是此系统的核心业务功能。②人事信息管理需求。此系统要能实现人事基本信息管理功能,能与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基本信息共享。③考核考勤管理需求。考核考勤工作是绩效工资的前提,此系统要能根据不同权限设置,实现网上考核考勤相关业务功能。④奖励性绩效管理需求。地方高校绩效工资重中之重工作就是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发放,此系统要能根据学校每年不同财政情况,管理和发放全校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⑤报表统计需求。地方高校在不同时期都会申报各种报表,此系统要能自动生成符合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的相关报表,同时,也要能给学校内部管理提供相关报表数据参考。⑥查询需求。此系统既要满足管理者查询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人员相关数据的需求,还要能保证教职工查询自己相关数据的需求。

5系统设计

5.1设计原则

为了满足地方高校在绩效工资管理过程中的工作需求,在遵守国际相关行业标准情况下,系统设计应包含以下原则:(1)系统实用、先进的原则;(2)系统运行稳定、安全的原则;(3)系统易操作、易维护的原则。

5.2功能模块设计

基于上述系统设计原则,结合地方高校绩效工资管理实际情况,从实际业务需求和技术角度出发,设计了本系统的功能模块,主要包含用户登录、人事信息管理、绩效工资管理、奖励性绩效管理、考核考勤管理、报表统计、数据查询、系统管理等模块。(1)用户登录模块。操作人员通过此界面进入系统完成日常管理相关工作,包括登录时间、用户名和密码等功能窗口。主要是实现不同权限的人处理不同的工作,以方便管理工作和完善数据安全。用户名设置。不同权限人员设置不同用户名,并且系统要求身份唯一,这样达到区分不同的角色身份,登录后享用的权限也不同,方便管理。密码设置。不同权限的使用者设置不同的密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操作的可追溯性。日期设置。系统可以自动生成,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登录日期。(2)人事信息管理模块。此模块是高校绩效工资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模块,为绩效工资管理提供人员基本信息。系统操作员通过此模块可以根据自己的权限查看、管理教职工基础信息及系统数据库记载的信息。另一方面,教职工通过校园网查询的本人相关信息大部分来源于此数据库。本模块的主要功能包括职工基本信息查询、人员增加、人员减少、日常人事信息管理、日常工资管理等。(3)奖励性绩效工资管理模块。此模块是绩效工资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地方高校绩效工资的特殊性而设立。地方高校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发放是每年度绩效工资管理工作的重头戏,关系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需要根据当年度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的绩效工资总量,结合教务、科技等部门的考核结果来制定发放方案,所以此模块既能灵活调整学校的相关政策标准,又要能共享其他部门数据,实现奖励性绩效工资高效、准确的发放。(4)考核考勤管理模块。考核考勤管理是绩效工资管理的前提和依据,完善了地方高校考核管理制度。各部门提供的本部门教职工的出勤情况、教学及科研完成情况是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由各部门审核通过系统权限上报人事处。此系统模块简化了平时考勤和年底绩效考核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5)报表统计模块。报表统计是人事管理重要工作之一,在不同时期人事部门都要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相关报表。此模块结合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能自动生成相关报表,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也能给学校内部管理过程中提供不同统计字段报表,为学校管理层提供数据参考。(6)数据查询模块。数据查询模块是操作员根据自己的权限进行相关数据查询工作,不仅系统管理员可以查询全校数据,普通教职工还可以通过数字化校园平台查询到自己的相关人事薪酬信息及历史变动数据。利用绩效工资管理系统数据库所包含的各项人事和工资信息数据,结合数据库管理软件和网页开发技术可以方便地实现对各项数据的统计功能,从而为各级系统管理员提供便捷的数据查询、统计功能。(7)系统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主要实现对此系统数据库代码设置,数据单位信息维护,基于安全性考虑的数据备份和恢复,以及对用户登录、修改、维护资料、删除记录的行为进行记录的功能。综上所述,具备强大功能的绩效工资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大大简化了复杂的人事薪酬管理工作,使地方高校绩效工资管理工作有了质的飞跃,推动了地方高校数字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第7篇:计算机系统管理范文

(一)计算机病毒等程序大肆传播

有些用户利用单位或者自己的私人电脑,通过互联网下载了一些黑客病毒破坏程序,把病毒程序安装到每一个计算机网络的结点,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扫描和攻击,导致此类遭受攻击的电脑系统出现了死机或者速度缓慢等现象,没法正常运行系统,有的还出现了损坏情况。假若从技术和管理的角度来讲,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力的管理,不过,出现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大多数都是位于那些并未设定防火墙的电脑中。

(二)电脑系统的程序和数据受到破坏

一些黑客根据网络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对电脑的网络系统进行非法入侵,同时还利用远程来掌控电脑系统,全部删除了BBS系统资料、邮件资料、网站主页资料、网络资料和有的重要配置的文件信息,自然没法正常运转计算机系统,使得电脑网络系统瘫痪,同时根本无法恢复那些被删除的重要文件和资料。

(三)电脑信息管理系统遭到破坏

有些黑客制作或者利用非法程序,对国家机关部门的电脑网络进行非法入侵,同时变更、修改和篡改电脑网络中的相关文件和数据资料。一些黑客把电脑网络的服务器密码进行了修改,控制整个电脑网络,让国家遭受了不可计算的损失。尤其是有些黑客设定属于自己的账号于电脑网络中,同时安装了破解软件的程序,对相关的文件资料进行非法盗用。

(四)电脑信息管理系统遭到入侵

根据已经发生过的危害电脑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问题,有的黑客使用非法的电脑程序,非法电脑入侵管理计算机信息的系统,大幅度的攻击了中国有的政府有关机构的电脑信息管理系统,修改了主页和网站,破坏了有些系统,有害信息大面积张贴于一些主页,有些计算机网络系统还处于瘫痪状态,使得出现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五)突发事件的影响

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信息管理系统出现电压和电流瞬变,或者瞬间断电的情况就可能会给系统的数据信息带来风险,同时很有可能会破坏数据资料。

(六)不同的个人使用习惯

因为现今计算机和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息息相关,所以每日都会在网络上浏览信息或传播大批的数据,但是有些人员因为采取了不正确的使用方式而预先留下了网络系统的漏洞,这也可能给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

二、探讨电脑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的相关对策

(一)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使用先进的安全科技

使用验证身份这个技术可以更高级的保障整个系统的安全,系统权限只会对相匹配的系统和用户口令开发。现今比较先进的技术是PKI认证技术和生物验证技术,现在已经逐渐普遍使用PKI技术。通过数字证书给计算机用户提供有关证明,同时根据此组建一组互相映射的关系,安全管理水平借助此类强制性认证系统得到深层次的提升。

(二)安装防火墙

防火墙是指设置在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是建立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基础上的应用性安全技术,是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信息的唯一出入口。目前,防火墙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专用网络与公用网络的互联环境之中,尤其以接入Internet网络的应用最为广泛。防火墙能根据企业的安全需要(允许、拒绝、监测)、出入网络的信息流,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在逻辑上,防火墙是一个分析器,一个分离器,也是一个限制器,它能够有效地监控了内网和Internet之间的信息交换,保证了内部网络的信息安全。因此,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一道重要的屏障,一个防火墙(作为控制点,同时又作为阻塞点)极大地提高了一个单位内网的安全,并通过过滤不安全的服务从而大大降低风险。由于只有经过精心选择的应用协议才能通过防火墙,所以网络环境变得更安全。安装防火墙是能够强化控制和防范计算机安全的最有效的办法。原因在于,防火墙能够主要控制流进和传出电脑信息管理系统,也可以制止网络中非法的计算机用户访问电脑信息管理系统。

(三)逐渐建立和完善电脑信息管理的体制

逐渐建立和完善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机制,不断的安全控制和防范电脑信息管理系统,预防电脑信息管理系统被计算机非法用户入侵,保证正常运行电脑信息管理系统,就可以保证电脑网络系统的实体安全。在电脑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线路和外部设备的保护上,应该加大力度,还应该不定时的维护、测试和日常检查电脑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的状态、条件和环境,全面的安全运行电脑的信息管理系统。应该注重提升电磁泄露防范、控制和改善计算机的能力,让电脑信息管理系统位于一个优良的运作环境中。同时,安全预防电脑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主要内容是增强保密电脑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这就需要切实抓住、抓好和抓出成绩。应该强化保密电脑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就需要运用加密技术处理电脑信息管理系统的相关资料和数据,预防泄露相关信息资料,很大程度的提升了工作效率,不过还应该强化保密传输、使用、处理和收集加密信息的数据管理。

(四)管理和预防电脑信息系统的安全

电脑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加大管理和预防电脑信息系统安全的力度,确保可以正常运行电脑的信息管理系统。因此,要求我们利用设置和完善电脑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服务、安全管理、属性特征、权限控制和访问功能等,切实做好控制和防范计算机系统安全,是保证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安全最重要的措施之一,也是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安全防范与控制的主要措施,同时还是保证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资源不被非法用户使用或访问。例如可采用相关的访问控制技术,访问控制指系统对用户身份及其所属的预先定义的策略组限制其使用数据资源能力的手段。通常用于系统管理员控制用户对服务器、目录、文件等网络资源的访问。访问控制是系统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合法使用性的重要基础,是网络安全防范和资源保护的关键策略之一,也是主体依据某些控制策略或权限对客体本身或其资源进行的不同授权访问。访问控制的主要目的是限制访问主体对客体的访问,从而保障数据资源在合法范围内得以有效使用和管理。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访问控制需要完成两个任务:识别和确认访问系统的用户、决定该用户可以对某一系统资源进行何种类型的访问。

(五)合理科学的设计电脑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

为了确保电脑信息管理系统在设计结构上比较合理和科学,就应该加大抓好电脑信息管理系统的力度,与此同时,切实做好电脑信息系统网络的安全和运行质量,找出符合实际需求的最优设计方案,确保合理和科学的进行设计,以便保障电脑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同时,因为互联网具有自身的缺陷,在计算机网络中很容易被盗用和截取数据资料。这主要是由于使用的传输数据的模式是边界是路由器和中心是交换机,立足于中心交换机来进行控制和访问,因此在控制和预防电脑信息管理系统的局域网的安全上,可以采用的方式是逻辑分段和物理分段,以便预防盗用、截取和非法侦听,以便确保电脑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畅通。

三、结语

第8篇:计算机系统管理范文

【关键词】 电力系统 计算机网络 安全管理 技术应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完善,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发展速度在加快。但是随之而来的安全管理技术却相对落后,这样就会导致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安全性下降。在计算机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如果管理技术不到位,就会给电力系统的应用带来不便,导致系统的安全性下降,最终会影响到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环境,影响我国电力部门的正常发展。

一、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应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它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我国电力行业运行系统的效率,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现实中,计算机还存在许多的不安全因素,这些不安全因素如果不能够被及时排除,它将会给系统带来破坏,严重时会导致系统瘫痪。在互联网中计算机比较容易遭受外部计算机病毒的入侵,从而导致计算机信息系统软件和硬件资源受到破坏,造成电力行业内部信息泄露,导致企业信息安全性下降。

我国电力行业系统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比较落后,一些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素质低下,他们对自身的管理行为认识不足。在管理操作中不能够按照相关规定来进行,从而影响力计算机网络管理质量。同时我国该行业的整体管理技术含量较低,一些企业没有对该管理工作予以充分重视,在技术资金支持上力度也不够,导致管理人员的管理积极性下降。除此之外,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中设备也比较落后,一些病毒在传播时通过邮件来进行,但是在实际的设备中,尤其是在电力系统管理网络互联网的接口防火墙只是装配包过滤规则,这些技术都不能够满足当前计算机安全管理需求,最终导致管理质量低下,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安全性不高。还有一些局域网,他们没有对其进行虚拟网咯VLAN划分和管理,从而导致局域网络系统阻塞,进而会影响到网络工作效率,可能导致系统漏洞的出现,给木马等一些病毒可乘之机,使得系统遭到外部不安全因素的攻击。

二、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措施

2.1 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措施

2.1.1 提高网络操作系统安全性

首先就应该要提升网络操作系统的安全性。这样能够保证网络的安全运行,减少外部不利因素对电力企业内部系统的不利影响。在计算机中操作系统一般为其核心,只有提升访问控制系统的安全,才可以提升整个电力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性。在操纵系统的运用中,系统管理人员要及时对网络环境进行扫描检测,对系统存在的漏洞和补丁要及时进行安装,减少系统不安全因素的存在,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行。

2.1.2 加强病毒预防

在互联网网络中,电力系统计算机安全管理人员少有不慎就可能会导致计算机病毒的入侵。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病毒预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可以防止病毒的入侵,保证电力企业内部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还可以减少企业系统维护支出,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病毒的传播越来越多,而且危害也越来越大。这样的背景下,加强计算机病毒预防,符合电力企业自身系统发展的需求,能够满足企业安全运行的需求。但是传统的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互联网发展要求,因此电力行业要提升自身系统管理的安全性,就需要将单机和网络防毒相结合,建立网络防毒体系,减少病毒对系统的侵袭率。管理人员加强病毒的预防就需要在系统上安装相应的防毒程序,同时还需要将防病毒墙安装在网关处,从而保证系统对病毒的预防性,提升整个网络的运行状态。

2.1.3 合理使用防火墙

在进行电力系统网络安全管理时,管理人员需要提高系统的防火墙质量,这样可以更好的阻止非法数据包的进入,同时还可以屏蔽网络中的非法攻击,进而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但是防火墙的设置会在一定程度上延迟信息的传输时间,因此管理人员在进行实时性数据管理时,需要采用专业防火墙,进而提升数据的传输速度,保证数据准确,提升系统安全。

2.2 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管理环境措施

管理人员在对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管理时,还需要考虑计算机网络的外部环境,比如设备技术含量以及其他技术设施的建设质量等。在管理时企业需要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建设先进的网络运行环境,引进先进技术,为今后电力系统安全管理提供设施保证。同时还需要建立一整套监控管理系统,减轻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压力,提升管理效率。电力系统比较复杂,单单依靠人力管理还会存在许多的漏洞,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监控系统,在发现系统安全问题时可以及时报警,从而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减少系统故障为企业带来的损失。在完善的监管系统中需保证系统机房的整洁,减少灰尘的进入,同时还要保证室内温度,进而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2.3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在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中,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保证管理人员操作的安全性,减少管理失误的出现。首先需要明确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即要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要定期进行检测盒维护,发现问题时如果可以解决要及时解决,如果不能够解决的需要上报相应部门,聘请专业 技术人员来对系统进行维护。其次,还需要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实现管理责任人员化,每个系统安全管理人员都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从而保证管理质量,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第三,要建立管理人员监督机制,企业内部员工以及管理人员之间需要进行监督,减少管理人员失误行为出现,同时在这样的监督中,还可以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提高管理效率。第四,在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中还需要明确管理人员的技术行为,计算机系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的进行更新,因此管理人员在管理时要及时了解互联网最新运行状态,了解网络系统运行数据,为今后的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4 加强管理人员培训

当前我国电力行业系统中网络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专业素质较低,一些企业在管理人员的选拔上比较随意,从而导致安全管理质量下降。管理人员管理素质较低主要表现在:第一,管理人员责任意识较差,在管理时他们不能够按照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出现问题时又相互推卸责任。第二,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差。在管理时他们不熟悉系统的运行操作程序,进而就会影响到管理质量。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对管理人员培训,就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提升他们应对系统故障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要提高管理人员自身责任意识,提升他们工作的积极和主动性,进而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电力企业的计算机系统升级后,在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时需要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提高管理人员对新系统的认识,保证系统的运行的安全性。除此之外,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还要加大对他们的技术理论培训,管理行为不仅是对设备的管理,也是对技术的管理,因此,提升管理人员的技术理论水平,可以为管理实践做出更好的指导。

三、总结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管理关系着整个企业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安全的网络环境有利于电力企业的进步,可以减少企业的管理压力,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加强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可以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外部环境对系统的不良影响,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参 考 文 献

[1] 吴凯. 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应用及系统安全浅析[J]. 科技创新导报,2009,7(8):6-7

第9篇:计算机系统管理范文

关键词:分布式;计算机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6-0006-02

网络的迅速发展导致以往的数据库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如今大众更是希望在访问存放在不同网络以及不同节点的数据时,不用过多去了解数据是如何在计算机上进行存储的,而且当计算机系统的某一部位出现问题时,原本的数据仍然不会丢失,因此,这就要求在对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设计时,要结合分布式计算机技术的结构特点,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并且以设计原则为指导来完善设计内容。

1 分布式计算机技术结构特点介绍

分布式计算机技术通过对某些特定逻辑代码采用集中式的管理办法,从而为安装在客户端上的应用程序在同一时间对其展开访问提供便利,最终开放信息资源,实现共享。分布式计算机技术结构特点如下:

1)较高的安全性。在分布式结构中,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存在运用程序服务器,因而导致客户端无法直接对数据库展开访问,这为数据库的非法入侵问题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式,因此提高了安全性。

2)维护的快捷性。由于逻辑代码的封装过程在中间层进行,不同客户端上的运用均在中间层进行访问,因此,只需要在中间层便可以完成对数据库的访问控制,从而为系统的更新换代等维护提供了便捷条件。

3)平衡数据处理。因为分布式结构能够平衡载荷,而且对网络资源能够优化处理,而且对于不能工作的服务器能够用冗余的系统取而代之,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

2 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原则

2.1 系统安全原则

对于计算机系统来说,安全性至关重要,系统安全具体体现在当系统的某一个部位出现问题时,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作而且原数据也不会丢失,这也是在设计分布式管理系统时,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在系统设计过程中,通常采用域的形式来实现对数据的统一管理,在系统运行的任何一个时间节点均只有一个主服务器来承担对整个系统的维护工作,同时,为了保证系统运行安全,除了主服务器以外,还有若干个备份服务器,当主服务器出现问题时,备份服务器接替主服务器的工作维持系统运行。因此,接替运转的备份服务器必须能够与主服务器同步,当对主服务器上的重要任何配置进行更改时均需要在备份服务器上有所反馈,做出同样处理。除此之外,当把备份服务器以外加机器的形式添加到系统中来时,必须对主服务器上的系统资源库信息有所保存并且同步到外加机器上。通过诸如上述的方式来确保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中系统的安全性。

2.2 数据透明原则

在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中,数据透明原则不容忽视,也就是对系统数据实现透明化的管理状态,而这一原则可以通过系统中的数据字典来实现。在计算机中,系统数据字典是系统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就是将系统里面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类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在一起,进而为数据的查询、浏览、复制等一系列操作提供便利。当操作者得到进入逻辑数据库进行访问的相应权限之后,便可以开始访问,而不需要再来考虑自己所用的系统、用的哪一台计算机以及所访问的数据在网络中的放置位置。因此便实现了在系统设计中数据透明性的要求。

3 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核心内容

3.1 客户机和服务器以及服务器相互之间的通信

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需要一个良好的通信机制,而实现信息的直接传递则是系统通信的核心部分,在运行过程中,这一通信机制往往是依靠Windows socket消息驱动程序来实现。

当客户机与服务器相互通信时,客户机首先会向服务器发送用户名、口令等相关连接信息,与此同时,服务器将会打开对应的搜寻端口号来获取客户机的指令请求。为了方便信息的发送与接收,系统采用特定用户的传播模式,以函数形式在客户机与服务器间实行信息传递。

因为管理系统的运行并非单独服务器的运作,因此,在服务器间也需要信息传递,每个进入系统的服务器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身份(主服务器还是备份服务器),因此,当系统中有新服务器进来时,首先要同其他服务器配对连接,在配对过程之中识别身份以及判断主服务器的存在与否。

3.2 系统相关配置文件

配置文件是对系统进行扩充的关键文件,在管理系统中主要分为两大类:服务器配置文件以及客户机配置文件,在服务器上有较多种类配置文件,主要分为:放置服务器名以及通信端口号、放置主服务器存在标志、主服务器名以及通信端口号、放置每一个客户机通信端口号,具体作用如下所述:

1)服务器配置文件。当某个服务器进入系统并且运行后,该服务器先从放置有每一个服务器名以及通信端口号的配置文件中调取相关数据,然后依据获取的数据来初始化连接对象以达到连接每一个系统服务器的目的。

2)主服务器配置文件。当系统中已存在某个主服务器,其余每个服务器均会对主服务器名、通信端口号等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形成配置文件,而这正是主服务器与备份服务相互连接时的识别信息。

3)客户机配置文件。当客户机与服务器通信时,服务器需要对与自身连接的客户机的端口号有记录,以便打开这个端口进行侦听,因此,客户机配置文件正是为了保留客户机通信端口号而存在。

3.3 数据一致性

当系统的某个位置出现故障时,为了确保对问题部分的正常访问,则系统需要建立反应机制,在其余节点位置对故障部分的数据进行备份,这样就带来了系统运行过程中数据是否一致的问题。当用户对任何的备份副本数据做修改时,则需要在每一个副本中均有反映,否则会造成系统数据紊乱。在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对数据一致性的维护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来考虑。

首先,当系统中的另外一个副本正在被访问时,就无法提交修改后的文件,因为在同一时间被访问的两个副本,其所做的更改有产生冲突的可能性。其次,如果系统在发出连接信号时,寻找不到某个副本,进而系统就会对这个副本进行忽略性的处理,并且对所做的更改进行提交。但是这种处理方式并不代表不再需要这个副本,而是让这个副本推迟更新。对于数据变更,系统将会以事务文件的形式将其保留,与此同时,在数据字典上将这个副本和最近副本标记上不一致的标志,通过这个标志来证明这个副本还没有进行提交的更改,而且还需在数据字典上对此副本没有做出提交的事务文件名称作相应的登记,当此副本所在节点重新开启或者再次进入系统,将会在数据字典中搜寻同最近副本不一样的相关标志。以上所述的方法,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能够有效的维护系统数据的一致性。

4 结束语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不仅能够提高各单位办公效率,而且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运行成本。本文以分布式计算机技术结构特点为基础,对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过程中应当坚守的系统安全原则以及数据透明原则作了分析,并以此引出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中通信、配置文件、数据一致性等核心内容,通过以上研究来为设计出处理更加灵活,性能更加稳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 柳刚. 分布式技术与数据库应用于计算机技术领域解析[J]. 煤炭技术, 2013(7):198-199.

[2] 曹永峰. 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设[J].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06(4):20-23.

[3] 阳富民 等.一种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体系结构[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1995(2):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