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安全培训制度范文

网络安全培训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安全培训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安全培训制度

第1篇:网络安全培训制度范文

关键词:安全三要素;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策略;保障作用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黑客技术和计算机病毒也在不断之变化,其隐蔽性、跨域性、快速变化性和爆发性使网络信息安全受到了全所未有的威胁。在这种攻与防的信息对抗中人、技术和管理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一、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在哪里?

(一)技术层面的问题

1.网络通信线路和设备的缺陷

(1)电磁泄露:攻击者利用电磁泄露,捕获无线网络传输信号,破译后能较轻易地获取传输内容。

(2)设备监听:不法分子通过对通信设备的监听,非法监听或捕获传输信息。

(3)终端接入:攻击者在合法终端上并接非法终端,利用合法用户身份操纵该计算机通信接口,使信息传到非法终端。

(4)网络攻击。

2.软件存在漏洞和后门

(1)网络软件的漏洞被利用。

(2)软件病毒入侵。

(3)软件端口未进行安全限制。

(二)人员层面的问题

1.系统使用人员保密观念不强,关键信息没进行加密处理,密码保护强度低;文档的共享没有经过必要的权限控制。

2.技术人员因为业务不熟练或缺少责任心,有意或无意中破坏网络系统和设备的保密措施。

3.专业人员利用工作之便,用非法手段访问系统,非法获取信息。

4.不法人员利用系统的端口或者传输的介质,采用监听、捕获、破译等手段窃取保密信息。

(三)管理层面的问题

1.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管理人员对网络信息安全重视不够。

2.监督机制不完善。技术人员有章不循,对安全麻痹大意,缺乏有效地监督。

3.教育培训不到位。对使用者缺乏安全知识教育,对技术人员缺乏专业技术培训。

二.网络信息安全的防范策略

(一)技术层面的防范策略

1.网络的基础设施安全防范策略

(1)减少电磁辐射。传输线路做露天保护或埋于地下,无线传输应使用高可靠性的加密手段,并隐藏链接名。

(2)使用防火墙技术,控制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信息的出入口,保护网络免遭黑客袭击。

(3)使用可信路由、专用网或采用路由隐藏技术。

(4)网络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核心策略之一。包括入网、权限、目录级以及属性等多种控制手段。

2.软件类信息安全防范策略

(1)安装可信软件和操作系统补丁,定时升级,及时堵漏。

(2)应用数据加密技术。将明文转换成密文,防止非法用户理解原始数据。

(3)提高网络反病毒技术能力。使用杀毒软件并及时升级病毒库。对移动存储设备事前扫描和查杀。对网络服务器中的文件进行扫描和监测,加强访问权限的设置。在网络中,限制只能由服务器才允许执行的文件。

(4)使用入侵检测系统防止黑客入侵。一般分为基于网络和基于主机两种方式。还可以使用分布式、应用层、智能的入侵检测等手段。

(5)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二)人员层面的防范策略

1.对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对计算机用户的安全教育、防止计算机犯罪。

2.提高网络终端用户的安全意识。提醒用户不使用来历不明的U盘和程序,不随意下载网络可疑信息。

3.对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包括计算机安全法、计算机犯罪法、保密法、数据保护法等。

4.加强技术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

(三)管理层面的防范策略

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对重要部门和信息,严格做好开机查毒,及时备份数据。

2.建立网络信息综合管理规章制度。包括人员管理、运维管理、控制管理、资料管理、机房管理、专机专用和严格分工等管理制度。

3.建立安全培训制度。使安全培训制度化、经常化,不断强化技术人员和使用者的安全意识。

三、安全三要素的保障作用更重要

在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的过程中,技术是核心、人员是关键、管理是保障,我们必须做到管理和技术并重,技术和措施结合,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在法律和安全标准的约束下,才能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

(一) 技术的核心作用

不管是加密技术、反病毒技术、入侵检测技术、防火墙技术、安全扫描技术,还是数据的备份和恢复技术、硬件设施的防护技术等,都是我们做好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的核心要素,技术支撑为我们建立一套完整的、协调一致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二)人员的关键作用

人也是安全的一部分。人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不管是使用者,还是程序开发人员、技术维护人员,还是网络黑客,都是我们构建网络安全环境的关键因素,成也在人,败也在人。

(三)管理的保障作用

管理是不可缺失的,不论是技术上的管理,还是对人的管理,不论是技术规则,还是管理制度,都是网络信息安全的保障。很多安全漏洞都来源于管理的疏忽或者安全培训的缺失。

四.多说两句

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人员、技术、设备、管理、制度和使用等多方面的因素,只有将安全三要素的保障策略都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一个高效安全的网络信息系统。世上没有绝对安全,只要实时检测、实时响应、实时恢复、防治结合,做到人、技术和管理的和谐统一,目标一致,网络信息就能安全。

参考文献

第2篇:网络安全培训制度范文

【关键词】校园网络;网络安全;信息安全;防范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9-0053-04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高校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资源整合、应用系统和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已经成为校园信息化的主要任务。在新的网络信息环境下,信息资源也得到更大程度地共享,3G、IPV6、虚拟化和云计算等新技术开始研究和实施应用;三网融合、云服务及“智慧校园”等服务新理念的不断提出,使得校园网规模不断扩大,复杂性和异构性也不断增加,而这些需求都要求有一个能够承载大容量、高可信、高冗余和快速稳定安全的校园网作为基础条件。与此同时,高校用户在享受信息化成果所带来的工作高效和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校园网内部和外部带来的各种安全威胁和挑战。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高效、安全、动态网络安全防范体系,来加强校园网络安全防护和监控,为校园信息化建设奠定更加良好的网络基础。

一 校园网络安全面临的问题

1、网络安全投入少,安全管理不足

在校园网建设过程中,管理单位主要侧重技术和设备投入,对网络安全管理不重视,在网络安全方面投入也较少,一般通过架设出口防火墙来保护校园内部网,缺少对安全漏洞的分析和病毒的主动防范的系统。同时,由于高校机构设置的原因,很多高校在网络管理方面存在人员不足,同一个技术人员同时肩负着建设、管理和安全的工作情况Ⅲ,在校园网安全管理方面,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校园网络安全的保障不仅需要安全设备和安全技术,更需要有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很多高校没有成立信息安全机构,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在网络和信息安全方面没有根据重要程度进行分级管理。有统计表明,70%以上的信息安全问题是由管理不善造成的,而这些安全问题的95%是可以通过科学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来避免。

2、系统和应用软件漏洞较多,存在严重威胁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是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在实际运用中,TCP/IP协议在设计的时候是以简单高效为目标,缺少完善的安全机制。因此,基于TCP/IP而开发的各种网络系统都存在安全漏洞,黑客往往把这些漏洞作为攻击的突破口。安全漏洞主要包括交换机IOS漏洞、操作系统漏洞和应用系统漏洞等,操作系统漏洞如WINDOWS、UNIX、LINUX等往往存在着某些组件的安全漏洞,如果管理员没有及时更新系统补丁或升级软件,就会成为众多黑客攻击的目标。应用程序漏洞往往出现在最常用的软件上,如IE、QQ、迅雷、暴风影音等经常存在一些安全漏洞,这些漏洞很容易成为黑客攻击最直接的目标,给校园网带来了严重威胁,使得校园网络安全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需要从各个层次进行防范。

3、网络安全意识淡薄,计算机病毒较多

高校校园网主要的服务群体是教职工和学生,用户计算机网络水平参差不齐,在日常上网行为和使用计算机过程中,很多用户缺少足够的网络安全意识,比如教职工为了教学科研和日常办公方便,经常使用简单的密码来管理计算机和各种业务系统,造成密码容易被非法盗用,从而导致系统和网络安全问题,黑客通过盗取个人信息进行诈骗或者获取用户账号信息来谋求不法利益,甚至有些黑客在用户的计算机安装后门木门,并作为僵尸网络的攻击工具。另外,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使得计算机病毒获得了更加快捷多样的传输途径,各种新型病毒不断升级变异,并通过U盘、移动终端、局域网等各种方式进行广泛传播。如何提高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有效解决病毒对校园网络安全的威胁,也是校园网管理人员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

二 构建校园网络安全防范体系

针对校园网络安全的各种安全隐患和威胁,要有效地进行防范,我们必须了解网络安全的体系结构及其包含的主要内容,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ITU-T)在X-800建议中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OSI)安全体系结构,OSI安全体系结构集中在三个方面:安全攻击,安全机制和安全服务。安全攻击是指损害机构所拥有信息的安全的任何行为;安全机制是指设计用于检测、预防安全攻击或者恢复系统的机制;安全服务是指采用一种或多种安全机制以抵御安全攻击、提高机构的数据处理系统安全和信息传输安全的服务。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在校园网络管理中,网络安全防范根本任务就是防范安全攻击,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服务。在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中,人们在不断实践总结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动态信息安全理论体系模型,如P2DR模型,主要包括:Policy(安全策略)、Protection(防护)、Detection(检测)和Response(响应)。该模型以安全策略为指导,将安全防护、安全检测和及时响应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动态的安全循环,有效地保障了保证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

第3篇:网络安全培训制度范文

1数据信息安全威胁信息数据

面临的安全威胁来自于多个方面,有通过病毒、非授权窃取来破坏数据保密性的安全威胁,有因为操作系统故障、应用系统故障等导致的破坏数据完整性的安全威胁,有因为硬盘故障、误操作等导致的破坏数据可用性的安全威胁,还有因为病毒威胁、非授权篡改导致的破坏数据真实性的安全威胁,这些潜在的安全威胁将会导致信息数据被删除、破坏、篡改甚至被窃取,给公共卫生行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2安全管理缺失公共卫生行业

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如果存在重应用、轻安全的现象,在IT系统建设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信息安全的科学规划,将导致后期信息安全建设和管理工作比较被动,业务的发展及信息系统的建设与信息安全管理建设不对称;或由于重视信息安全技术,轻视安全管理,虽然采用了比较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但相应的管理措施不到位,如病毒库不及时升级、变更管理松懈、岗位职责不清、忽视数据备份等现象普遍存在,很有可能会导致本不应该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发生。

二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经费投入不足导致的安全防范技术

薄弱许多公共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软硬件设备,都是在2003年SARS疫情爆发以后国家投入建设的,运行至今,很多省级以下的公共卫生单位由于领导认识不足或经费所限,只重视疾病防控能力和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的建设,而忽视了对公共卫生信息化的投入,很少将经费用于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投入,信息化基础设施陈旧、软硬件设备老化,信息安全防范技术比较薄弱,因网络设备损坏、服务器宕机等故障或无入侵检测、核心防火墙等安全防护设备,导致信息数据丢失、窃取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重要信息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安全性,一旦发生信息安全事件后果将不堪设想。

2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建设信息化、发展信息化最大的动力资源是掌握信息化的专业技术人才,人才的培养是行业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基础,然而,公共卫生行业的人才梯队主要以疾病控制、医学检验专业为主,信息化、信息安全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队伍力量薄弱,不能很好地利用现有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也很难对本单位现有的信息化、信息安全现状进行有效的评估,缺乏制定本行业长期、可持续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的能力,这也是制约公共卫生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信息安全培训不足

职工安全保密意识不强信息安全是一项全员参与的工作,它不仅是信息化管理部门的本职工作,更是整个公共卫生行业的重要工作职责,很多单位没有将信息安全培训放在重要位置,没有定期开展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培训,许多职工对网络安全不够重视,缺乏网络安全意识,随意接收、下载、拷贝未知文件,没有查杀病毒、木马的习惯,经常有意无意的传播病毒,使得单位网络系统经常遭受ARP、宏病毒等病毒木马的攻击,严重影响了单位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许多职工对于单位的移动介质缺乏规范化管理意识,随意将拷贝有信息的移动硬盘、优盘等介质带出单位,在其他联网的计算机上使用,信息容易失窃,存在非常严重的信息安全隐患。

三如何促进公共卫生行业计算机网络安全性提升

1强化管理

建立行业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为了确保整个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有效运行,建立出一套既符合本行业工作实际的,又满足网络实际安全需要的、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势在必行。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1成立信息安全管理机构

引进信息安全专业技术人才,结合单位开展的工作特点,从管理、安全等级保护、安全防范、人员管理等方面制定统管全局的网络安全管理规定。

1.2制定信息安全知识培训制度

定期开展全员信息安全知识培训,让全体员工及时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最新动态,结合信息安全事件案列,进一步强化职工对信息安全保密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对信息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培养一支具有安全管理意识的队伍,提高应对各种网络安全攻击破坏的能力。

1.3建立信息安全监督检查机制

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内部信息安全监督检查,同时将信息安全检查纳入单位季度、年度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检查结果直接与科室和个人的奖励绩效工资、评先评优挂钩,落实奖惩机制,惩防并举,确保信息安全落实无死角。

2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建设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通过对公共卫生行业处理、存储重要信息数据的信息系统实行分等级安全保护,对信息系统中使用的信息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管理,对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分等级响应、处置,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定期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建设情况进行测评,存在问题及时整改,从制度落实、安全技术防护、应急处置管理等各个方面,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的防护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安全隐患发现能力。

3加强网络安全技术防范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网络安全需要依托防火墙、入侵检测、VPN等安全防护设施,充分运用各个软硬件网络安全技术特点,建立安全策略层、用户层、网络与信息资源层和安全服务层4个层次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全面增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在公共卫生行业网络安全建设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按照结构和功能通常划分为滤防火墙、应用防火墙和状态检测防火墙三种类型,一般部署在核心网络的边缘,将内部网络与Internet之间或者与其他外部网络互相隔离,有效地记录Internet上的活动,将网络中不安全的服务进行有效的过滤,并严格限制网络之间的互相访问,从而提高网络的防毒能力和抗攻击能力,确保内部网络安全稳定运行。

3.2入侵检测

入侵检测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是一种对网络传输进行即时监视,在发现可疑传输时发出警报或者采取主动反应措施的网络安全设备,检测方法包括基于专家系统入侵检测方法和基于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两种,利用入侵检测系统,能够迅速及时地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帮助系统对付内部攻击和外部网络攻击,在网络系统受到危害之前拦截和响应入侵,在安全审计、监视、进攻识别等方面进一步扩展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

3.3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

VPN技术因为低成本、高度灵活的特点,在很多行业信息化建设中被广泛应用,公共卫生行业也有很多信息系统都是基于VPN进行数据传输的,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等,通过在公用网络上建立VPN,利用VPN网关将数据包进行加密和目标地址转换,以实现远程访问。VPN技术实现方式目前运用的主要有MPLS、IPSEC和SSL三种类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VPN链路网络采用的就是IPSECVPN模式,利用VPN链路隧道,实现国家到省、市、县四级的互联互通和数据传输共享。VPN通过使用点到点协议用户级身份验证的方法进行验证,将高度敏感的数据地址进行物理分隔,只有授权用户才能与VPN服务器建立连接,进行远程访问,避免非授权用户接触或窃取重要数据,为用户信息提供了很高的安全性保护。

四结语

第4篇:网络安全培训制度范文

论文摘 要: 网络安全建设是确保高职院校图书馆正常提供各种数字化服务的重要工作,也是构建高职院校安全稳定数字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作者基于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影响因素分析,结合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提出了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

一、前言

随着Internet的普及和广泛发展,当今社会已进入了网络信息高速流通的时代,它使信息与信息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计算机网络被广泛应用于越来越多的专业领域,包括传统学科图书馆学。随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提出和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广泛应用,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实现网络安全是保证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健康发展的基础保障。因此,全面分析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影响因素,制定和实施行之有效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对构建安全稳定的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二、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安全涉及的保护对象为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及系统中的数据。因此,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也可以概括为对维护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这一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及数据的正常安全运行的一系列管理工作内容。

三、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影响因素

当下,大部分高职院校搭建网络时选择采用树型加星型的混合型拓扑结构,采用以太网标准,用五类或超五类双绞线进行综合布线,将宽带或专线接入网络中的路由器,从而与外网相联,最终实现信息交换,同时在多校区院校多数采用光纤进行中长距离连接。而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依建在学院的计算机大网络系统中,成为其一部分,因此大网络的安全管理对数字图书馆的安全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点涉及数字图书馆日常管理中的影响因素。

(一)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影响因素

黑客、木马、病毒这类危害网络安全的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相应的各类防病毒技术也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应用层次成为影响网络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

1.硬件技术因素。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受旧有规划、经费限制等原因制约,以致网络设备老旧换代缓慢,致使网络运行稳定性、兼容性差。

2.软件技术因素。大量的计算机病毒和木马在互联网上传播,而其中的大部分病毒和木马都是利用了用户计算机上的各种软件系统的漏洞进行传播与扩散。越来越多的通讯及共享软件技术在系统普通用户中推广应用,加速了形式多样的安全漏洞的出现。在新的软件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其安全管理的培训。

(二)人员配备因素

虽然随着图书馆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入,不少高职院校图书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网络安全人才配备的问题,如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增加现有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技术培训等。但这些只是初步改善了网络安全管理人才上的数量配置问题,而事实上由于人员所拥有的经验、专业系统性等方面因素也存在着差异,最终影响网络安全管理效果。同时各级管理人员及基层操作人员在安全水平与意识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往往造成上下理解不同,操作无法规范化,致使网络安全方面的措施很难达到预期的成效。

四、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

(一)建立和落实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作为加强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必须提高全馆对网络安全管理规范化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建立。

1.建立网络硬件维护、使用及维修制度。

定期做好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硬件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是加强数字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在硬件技术方面的重要措施。在日常工作体系中,针对中心机房、服务器、中心交换机、二级交换机和Hub等网络中的关键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建立周期性的检查、维护制度,明确各类设备的管理与使用责任分工至具体管理人员,建立维修文档跟踪机制,确保网络安全管理系统运转顺畅。

在周期性的维护工作期间,要重视设备所处环境的卫生状况。良好的外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这些硬件设备的使用寿命及效果。因此,要保持环境的通风低温、电源常通电压稳定,减少设备的意外断电情况。定期进行环境清洁,尽可能保持密闭,避免过多的灰尘堆积。根据天气的变化,对设备进行防潮防燥工作。

为数字图书馆系统配备相应的备份、系统恢复硬件设备,这些设备属于保证网络安全系统正常运行的核心。设备更新时,对整体设备的配置及时进行调整,以做到新旧结合合理,并达到物尽其用。

对于受客观条件限制而必须设置在外部环境下使用的设备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发现物理损坏要及时维修更替。

2.建立软件维护及使用制度。

操作系统软件作为支撑软件是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控制网络用户对网络系统的访问及数据的存取,但无论是Windows NT还是Unix或Linux都存在着后门,为病毒侵入和黑客攻击留下了可乘之机[1]。每周应固定对服务器及操作机器进行杀毒、病毒库升级及系统升级工作,及时填补安全漏洞。

数据库系统软件作为实际可运行存储、维护和为应用系统提供数据的软件系统,其具有一套独立的安全认证体制[2]。在管理过程中可运用数据加密技术,设置严密的授权规则,例如:账户、口令和权限控制等访问控制方法。同时,尽量避免与操作系统的安全认证体制捆绑,例如,避免数据库系统与操作系统使用相同的管理员用户名及密码。保持数据库系统在磁盘上与其他应用程序的相互独立性,保证在操作系统不安全的情况下,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最大限度地不被损坏。

应用软件作为满足用户应用需求而提供的那部分软件,拓宽了操作系统的应用领域。但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增加了因其不完善性造成的网络安全漏洞,因此在应用软件使用及选择上应进行规范控制,特别是针对基层计算机的应用软件安装管理上。在满足业务需要的同时应适当规范使用范围,例如:对于P2P软件,应限制在少数业务计算机中使用。对于前台检索机的IE浏览器应设置严格的上网分级审查级别,避免读者在使用时误入不良网站而引起病毒及木马感染,从而影响整个数字图书馆系统的网络安全。

除对以上三类软件建立日常维护制度外,同时把周期性的系统备份及数据备份列入软件维护制度中。例如:对数字资源服务器的整体操作环境和重要的数据库系统进行备份,以避免在出现重大网络安全事故导致数字图书馆系统数据出现丢失时,无法尽快恢复或重建系统数据。

3.建立突况处理机制。

数字图书馆系统较常发生的突况分为:一是自然灾害,指天灾引起的网络与系统的损坏;二是事故灾难,指电力中断、设备故障引起的网络与系统的损坏;三是人为破坏,指人为破坏网络设备设施,黑客攻击等引起的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网络安全突发事件虽然有不可预见性,但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也可摸索出一般的发生规律。而针对其建立的处理机制,就是立足对规律的总结,做好事前的预防及事后的补救工作。例如:在特殊气候来临前,设备的提前转移,环境的检查加固;在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时,起用备用系统的处理流程,等等。

4.制定网络安全管理人员操作手册。

在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专业队伍的建设中,除了选派配备责任心强、网络应用技术熟练的人员担任管理职务外,并要建立一套有明确指引的网络安全管理人员操作手册,以保证管理人员在处理各项网络安全事务时,有根可寻、有源可溯,以避免因失误操作引起进一步的安全问题。

(二)加强各级用户的网络安全培训

据权威部门统计结果表明,网络上的安全攻击事件有70%来自内部攻击[3]。全馆的各级领导、部门工作人员和读者应加强数字图书馆系统的网络安全意识,并首先从培训开始。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定期举办相关讲座,培训,考核等内容,这样既可使工作人员学到更多的网络安全知识,又可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及参与感。

为达到最佳效果,各类培训应根据人员特质来设定。专职专岗的管理人员多参与校外最新专业技能的培训课程;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内容以日常操作规范、防病毒及系统优化等内容为主。而普通读者在每年的新生教育中,融入上网守则、计算机的信息安全保护和病毒防范等知识的培训。

五、结语

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快速发展,严防黑客入侵、努力保障网络安全,不但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的基本需求,而且对全院的整体数字信息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各级领导与工作人员应该对网络安全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通过实施有效的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能有效减少数字图书馆系统受网络安全隐患的困扰。但要构建和维护一个长期稳定的数字图书馆运行网络环境和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并不是几个人或短期行为就能解决的事,更需要建立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增强安全防范的意识,采取安全防范技术措施,提高网络安全水平和防范能力,降低各种不安全因素的长效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孟庆昌,朱欣源.操作系统.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第5篇:网络安全培训制度范文

关键词:电力制造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

一、安全风险分析

电力制造企业计算机网络一般都会将生产控制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绝对分隔开来,以避免外来因素对生产系统造成损害,在生产控制系统中常见的风险一般为生产设备和控制系统的故障。管理网络中常见的风险种类比较多,通常可以划分为系统合法用户造成的威胁、系统非法用户造成的威胁、系统组建造成的威胁和物理环境的威胁。比如比较常见的风险有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存在漏洞、合法用户的操作错误、行为抵赖、身份假冒(滥用授权)、电源中断、通信中断、软硬件故障、计算机病毒(恶意代码)等,上述风险所造成的后果一般为数据丢失或数据错误,使数据可用性大大降低。网络中的线路中断、病毒发作或工作站失效、假冒他人言论等风险,会使数据完整性和保密性大大降低。鉴于管理网络中风险的种类多、受到攻击的可能性较大,因此生产控制系统和管理系统之间尽量减少物理连接。当需要数据传输时必须利用专用的通信线路和单向传输方式,一般采用防火墙或专用隔离装置。

二、安全需求分析

一般电力制造企业的安全系统规划主要从安全产品、安全策略、安全的人三方面着手,其中安全策略足安全系统的核心,直接影响安全产品效能的发挥和人员的安全性(包括教育培训和管理制度),定置好的安全策略将成为企业打造网络安全最重要的环节,必须引起发电企业高度重视。安全产品主要为控制和抵御黑客和计算机病毒(包括恶意代码)通过各种形式对网络信息系统发起的恶意攻击和破坏,是抵御外部集团式攻击、确保各业务系统之间不产生消极影响的技术手段和工具,是确保业务和业务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的基本保障,需要兼顾成本和实效。安全的人员是企业经营链中的细胞,既可以成为良性资产又可能成为主要的威胁,也可以使安全稳固又可能非法访问和泄密,需要加强教育和制度约束。

三、安全思想和原则

电力制造企业信息安全的主要目标一般可以综述为:注重“电力生产”的企业使命,一切为生产经营服务;服从“集约化管理”的企业战略,树立集团平台理念;保证“信息化长效机制和体制”,保证企业生产控制系统不受干扰。保证系统安全事件(计算机病毒、篡改网页、网络攻击等)不发生,保证敏感信息不外露,保障意外事件及时响应与及时恢复,数据不丢失。(1)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是网络安全的根本保证。影响网络安全的方面有物理安全、网络隔离技术、加密与认证、网络安全漏洞扫描、网络反病毒、网络入侵检测和最小化原则等多种因素,它们是设计信息安全方案所必须考虑的,是制定信息安全方案的策略和技术实现的基础。要选择相应的安全机制,集成先进的安全技术,形成全方位的安全系统。(2)严格的安全管理是确保安全策略落实的基础。计算机网络使用机构、企业、单位应建立相应的网络管理办法,加强内部管理,建立适合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和管理制度,加强培训和用户管理,加强安全审计和跟踪体系,提高人员对整体网络安全意识。(3)严格的法律法规是网络安全保障坚强的后盾。建立健全与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教育和宣传,严肃网络规章制度和纪律。对网络犯罪严惩不贷。

四、安全策略与方法

1、物理安全策略和方法。

物理安全的目的是保护路由器、交换机、工作站、网络服务器、打印机等硬件实体和通信链路的设计,包括建设符合标准的中心机房,提供冗余电力供应和防静电、防火等设施,免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搭线窃听等攻击行为。还要建立完备的机房安全管理制度,防止非法人员进入机房进行偷窃和破坏活动等,并妥善保管备份磁带和文档资料:要建立设备访问控制,其作用是通过维护访问到表以及可审查性,验证用户的身份和权限,防止和控制越权操作。

2、访问控制策略和方法。

网络安全的目的是将企业信息资源分层次和等级进行保护,主要是根据业务功能、信息保密级别、安全等级等要求的差异将网络进行编址与分段隔离,由此可以将攻击和入侵造成的威胁分别限制在较小的子网内,提高网络的整体安全水平,目前路由器、虚拟局域网VL心、防火墙是当前主要的网络分段的主要手段。而访问管理控制是限制系统内资源的分等级和层次使用,是防止非法访问的第一道防线。访问控制主要手段是身份认证,以用户名和密码的验证为主,必要时可将密码技术和安全管理中心结合起来,实现多重防护体系,防止内容非法泄漏,保证应用环境安全、应用区域边界安全和网络通信安全。

3、开放的网络服务策略和方法。

Internet安全策略是既利用广泛、快捷的网络信息资源,又保护自己不遭受外部攻击。主要方法是注重接入技术,利用防火墙来构建坚固的大门,同时对Web服务和FTP服务采取积极审查的态度,更要强化内部网络用户的责任感和守约,必要时增加审计手段。

4、电子邮件安全策略和方法。

电子邮件策略主要是针对邮件的使用规则、邮件的管理以及保密环境中电子邮件的使用制定的。针对目前利用电子邮件犯罪的事件和垃圾邮件泛滥现象越来越多,迫使防范技术快速发展,电力制造企业可以在电子邮件安全方案加大投入或委托专业公司进行。

5、网络反病毒策略和方法。

每个电力制造企业为了处理计算机病毒感染事件,都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会造成一些无法挽回的损失,必须制定反计算机病毒的策略。目前反病毒技术已由扫描、检查、杀毒发展到了到实时监控,并且针对特殊的应用服务还出现了相应的防毒系统,如网关型病毒防火墙以及邮件反病毒系统等。

目前,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已经被纳入电力制造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并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联合保护、协调处置”的原则,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管理与技术并重、综合防范”的方针,在建立健全电力制造企业内部信息安全组织体系的同时,制定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措施,建立从上而下的信息安全培训体系,根据科学的网络安全策略,采用适合的安全产品,确保各项电力应用系统和控制系统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为电力制造企业创造新业绩铺路架桥。

参考文献

第6篇:网络安全培训制度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企业

1企业内外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

1.1网络硬件因素

计算机作为信息交换设备,其信息交换功能的实现主要依靠于数据通信技术,即利用电子设备进行数据或信息的整理,利用无线电波和物理线路进行数据或信息的传送。而电子设备、物理线路等硬件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来自三方面的威胁:(1)受到线路干扰。由于通信线路本身载波质量较低,伴随企业内外数据传输数量的增加和传输速率要求的变化,可能出现调制解调器数据传输错误的情况,进而导致企业网络安全受到威胁;(2)电磁泄漏情况,在处理机部分、网络端口部分或者线路传输过程中,由于屏蔽工作不到位,可能出现电磁泄漏情况,进而影响网络应用的安全效果;(3)计算机网络设备自身故障、受到外力破坏、意外中断导致内存信息中存在未受到保护的信息段等情况都有可能导致网络安全隐患的产生。

1.2软件因素

软件方面的网络安全隐患主要有:1.2.1受到竞争对手或者黑客的恶意攻击一般来说,恶意攻击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企业网络系统瘫痪为目的的攻击行为以及以窃取企业信息机密为目的的攻击行为。两种攻击行为都会造成企业网络安全隐患,进而影响企业的正常办公甚至是信息安全。1.2.2企业所应用的系统本身存在漏洞漏洞的存在可能是因为企业网络使用中程序员的疏忽,或者是程序员为窃取企业机密情报而故意设计的漏洞。另外,一些程序员在企业安全软件设计中可能为方便个人应用会进行一些软件后门的设计,一旦被企业外部人员知晓,则有可能造成企业网络应用的安全隐患。

1.3主观因素

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还受到网络管理人员的影响,主要影响方式有:(1)网络管理人员本身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和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不经常升级网络病毒库,或者对工作电脑的物理隔离不到位;(2)企业内部对于存有加密信息的电脑进行随意使用,加密工作不到位;第三,企业局域网建设过程中,信息安全意识不足,安全防范工作不到位。

2企业内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2.1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可以从建立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网络管理人员工作角度入手。(1)企业本身需要强化对于网络安全工作的认识,从自身制度建设入手,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系统的建设,强化工作人员的用户管理和企业内部功能授权工作;(2)加强对网络管理人员的监管,可以通过软件、硬件等网络系统安全培训,增强程序员的责任心,同时利用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杀毒技术等技能培训,提高网络程序员的工作能力。

2.2强化网络安全审核

企业内部的网络安全工作需要结合自身的安全审核进行。具体的安全审核工作,可以从网络安全日志记录入手。首先,强化主机登陆日志的建设,针对主机操作进行及时的安全追踪,并对其他访问主机的移动介质进行监测和控制。其次,针对非授权的主机接入行为进行必要的安全监测。最后,严格网络设备的拆卸工作,尤其对于员工拆卸硬盘、光驱等行为,予以禁止。

3企业外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3.1有效应用防火墙技术

在企业外部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中,防火墙技术是保障企业信息安全、防治机密数据泄漏的基本技术。在企业网络结构中,可以通过利用包过滤防火墙技术,过滤企业内部传输的信息并对病毒进行拦截;当然也可以利用应用级防火墙技术,对终端服务器进行扫描处理,以抵制基本的网络攻击行为。

3.2强化数据加密功能

数据加密功能的实现,能够综合化保障企业内部数据安全。通常而言,数据加密形式可通过两种算法实现,即对称算法和非对称算法。对称算法即借助密码设置的方式进行数据的保护;非对称加密则利用较为复杂的加密算法来保障系统安全,防止黑客供给。

3.3合理使用杀毒技术

病毒是当前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因此在企业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重视杀毒技术的选择和使用。而在具体的杀毒技术使用过程中,首先需要加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更新,避免系统漏洞被攻击造成的企业信息泄露情况;其次,安装正版的杀毒软件,在对病毒数据库进行及时清理的同时,对所下载的不明软件或邮件进行及时的病毒查杀以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

3.4加强系统入侵的检测

系统入侵检测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及时收集计算机及网络操作中的相关信息数据,报警病毒入侵情况,实现病毒拦截。加强入侵监测,主要从主机系统入侵检测和网络入侵检测入手。主机系统入侵检测主要包括系统安全日志、主机操作相关数据等的监测;网络系统入侵检测则对企业网络自身存在特点的把握,结合具体的测定数据和入侵分析模块进行入侵内容的监控,并在短时间内进行攻击处理。一般来说,入侵检测包括误用检测和异常检测两部分。误用监测主要从入侵模式的检测入手,检测速度快,且误警率低;异常检测则以企业内部的非正常行为入手,误警率高且检测时间较长。

4结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工作水平,而且为企业综合实力的提高、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优势条件。因此,为保证企业内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效利用,维护企业的信息和数据安全,企业需要从安全技术应用和安全管理角度出发,加强网络安全防范的监控与审核,并借助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杀毒技术等的应用,结合对系统入侵的及时检测,提高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等级,促进企业良好、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俊.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在网络安全维护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4(15).

[2]程完宝,谢金荣.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在企业网的应用与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5).

第7篇:网络安全培训制度范文

[关键词]医院;信息化;系统;安全建设;重要性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108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2

医院信息化系统安全防护措施的建设对保证医院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其网络安全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医院中各个医疗部门的正常运作。一旦出现信息安全问题,将会导致网络瘫痪、大量数据丢失,为医院的正常运行和患者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医院应建立健全信息化系统安全防护体系,制定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从而建立高效、安全、稳定的医院信息化体系。

1 医院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基本手段

1.1 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是医院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基本制度保障,科学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能够保障网络运营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为此,医院应根据自身需求,对网络系统进行科学管理,制定与各部门相关的网络安全执行规定。同时,对医院人员进行定期网络安全知识培训,使医护人员能够科学地利用信息化网络,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通过培训提升网络意识以及制定安全管理制度两方面展开工作,从制度上及意识上提升网络安全的执行效率,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另外,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将医院的各个环节网络安全工作责任落实到人,促进团队到个人的监督工作,通过层层问责、层层监督的形式,实现网络安全管理,与此同时,也能够实现网络安全人人有责,提升医护人员网络安全的责任心,使之能够更加用心地维护网络安全、科学使用网络,避免由于个人操作失误、人为破坏及意外泄露等原因造成网络安全问题。

1.2 加强人员管理与制度管理

医院的信息化系统与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归根结底是人在使用,因此在进行网络安全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人的管理。第一,对人员素质及人员品质进行考核,促进人员集体意识及服务意识的加强,摒弃个人利己主义,以防止由于利益、职位等因素造成医院数据及信息的泄露。第二,在对人员素质品质进行考核的基础上要有针对地进行网络安全培训,提升网络操作的科学性,通过培训给予医护工作者正确的网络使用指引,引导医护工作者充分利用信息系统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能够自觉维护网络安全。第三,针对一些重要的部门以及人员信息应进行网络隔离监管。由于某些部门数据的重要性以及文件的机密性,信息一旦泄露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针对一些重要的部门以及人员信息应进行网络隔离监管,使重要数据以及医院机密文件得以保持其机密性,防止黑客攻击或网络漏洞造成的数据泄露,使医院的重要信息包括患者病例以及医院人事档案等外泄。通过以上三点具体措施来促进人对制度进行科学管理,同时也实现制度对人的行为的监督制约作用。以此促进二者协调可持续发展。

1.3 完善网络应急管理措施及事故处置方案

完善的网络安全应急措施以及事故处置方案,能够在网络安全灾难发生后切实减少网络瘫痪时间,及时恢复系统及数据,降低事故损失。为此,完善的网络应急管理措施应包括:网络监督维护工作、数据档案备份工作及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网络监督维护工作主要是指对网络安全系统的漏洞进行及时排查、修复,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予以规避,避免由于监督疏忽造成的病毒侵入等问题。数据档案备份工作是指利用备份软件进行有层次有部门的数据备份工作,使医院系统数据有一个较完整的备份,一旦发生网络安全问题,可以及时恢复数据,尽可能地减少数据丢失问题。而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是对网络安全事故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以减小事故损失及社会影响为基本着眼点,采取应急措施等一系列事故应急方案,保障事故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2 医院信息化系统安全建设的重要性

2.1 促进医院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数字化管理

由于网络信息化实现了电子化病例与地域医疗系统等信息化手段的结合,为医疗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医疗信息,保证了医疗手段的先进性以及获取病患信息的及时性。目前,医院各个繁杂的项目都极其依赖于网络的功能性,因此医院网络必须保证其安全覆盖24小时安全运营。故而医院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对医院能否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对病患得到及时高效的就医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医院系统安全建设是保证医院网络安全运行的前提及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在目前医疗系统的不断推进过程中,医院的信息网络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在给患者带来便利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为医院的网络安全带来隐患。医院进行信息化系统安全建设时要做好实时监督,并化解医院信息网络中存在的风险,最大限度使医院各个系统避免网络攻击带来的侵害,且规避网络泄露对医院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确保医疗系统的正常运行,保证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优化工作环境,提高医护工作效率

安全的网络信息系统能够促进系统的有序进行,优化医院的就医环境,提高医护的工作效率及病患的就医体验。应用信息系统,患者可以通过网络挂号、预约,医护人员通过信息化系统查看患者的病例以及检查结果,形成电子病历,同时针对外地客户通过互联网能够及时地获取病患病史及医治信息,优化患者看病的程序,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实现医疗模式的规范化,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另外,针对敏感性部门以及管理层人员的网络,采取子网分离的安全隔离措施能够有效地排除不允许访问用户的访问请求,减少信息泄露的可能,提高重要数据和机密文件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使各部门处于安全有序的信息化系统环境中,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现代医疗机构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2.3 优化经费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安全的信息化系统能够有效防止人为恶意入侵,降低人为更改系统内数据的可能性,保证系统内数据的真实有效性。通过信息化系统,能够清晰地查看医院的医疗经费和物资管理,实现经费的合理利用,减少医院不必要的开支,提高经济效益。同时,针对于病患的医药费,患者可以通过医院各角落的终端实现药品划价,使医患就医实现公平透明化,解决患者的就医疑问。通过安全的信息化系统管理,能够优化财政系统,减少医疗经费管理漏洞,提高患者就医费用的透明度,保护医患双方利益。

2.4 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网络安全意识

医院信息化系统安全的建设能够促使医院实现科学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以使工作人员在进行医疗系统使用时,注重安全细节,减少不当的网络利用行为,例如:不在网络终端机上使用U盘、光驱等外界存储,不在终端机上拷贝等以防止病毒的偶然入侵以及数据信息的泄露。与此同时,建立网络安全信息要求各个系统的使用者建立难度系数较高的口令,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2.5 提升应对病毒的能力

目前,由于信息科技手段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病毒水平也不断复杂化,建立安全的信息化系统能够有效地预防病毒的侵入,通过杀毒软件部署及时修复系统漏洞,减少系统的缺陷性,使病毒无处可侵。与此同时,实现网络系统安全化能够实现网络安全管理者对客户端应用程序进行管控,提升病毒应对能力、病毒检测及病毒修复能力,有效的病毒应对能力,能够提升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而安全的网络系统能够不断提升病毒应对能力,两者相互作用能促进医院信息系统处于优化循环中。

3 结 语

医院信息化系统安全建设能够行之有效地为患者提供透明化的服务,使之账目透明,用药透明及管理透明,提高患者对医院消费的了解程度,减少医患纠纷。基于安全的网络信息系统下的医院能够利用数字化管理提升管理工作简洁性真心落实医院“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促进管理的有序进行,推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第8篇:网络安全培训制度范文

【关键词】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测评实施

1 引言

医院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信息系统应用深入到各个环节,信息业务系统承载了门诊收费、门诊药房、住院收费、住院药房、医保、财务、门急诊医生护士站、住院医生护士站、电子病历、病案首页、检验LIS系统、检查PACS系统、体检系统等。保障重点信息系统的安全,规范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完善信息保护机制,提高信息系统的防护能力和应急水平,有效遏制重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创造良好的信息系统安全运营环境势在必要。根据卫生部印发的《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卫生信息安全工作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对于促进卫生信息化健康发展,保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维护公共利益、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 确定测评对象与等级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日门诊人次1000人左右,住院日人次400余人。医院信息系统HIS、LIS、PACS、电子病历、体检等50余个系统无缝结合,信息双向交流。按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定级原理,确定医院信息业务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为第2级,其中业务信息安全保护等级为2级,系统服务安全保护等级为2级。

2.1 招标比选测评公司

医院通过四川警察网了解到四川省获得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有资质的5家公司。医院电话通知该5家公司,简单介绍医院信息化情况,其中有3家公司到现场进行调查,掌握了信息系统情况。然后通过招标比选确定一家公司为我院测评安全等级保护。

2.2 测评实施

2.2.1 准备阶段

医院填报《安全等级保护备案申报表》、《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报告》,确定安全主管人员、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审计管理员、安全管理员。医院组织相关人员到市级计算机安全学会进行安全培训学习。确定医院信息安全主管人员协助测评公司人员就医院信息业务系统做调研,提交准备资料。调研内容涉及网络拓扑结构图、线路链接情况、中心机房位置分布情况、应用系统组成情况、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以及相应的IP地址、网络互连设备的配置、网络安全设备的配置、安全文档等。

2.2.2 测评主要内容

主要针对医院信息系统技术安全和安全管理两方面实施测评,其中技术安全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进行5;安全管理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系统运维管理。

2.2.3 测评方式与测评范围

测评公司综合采用了现场测评与风险分析方法测评、单元测评与整体测评。单元测评实施过程中采用现场访谈、检查和测试等测评方法。就各类岗位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医院业务运作以及网络运行状况;查看主机房、应用系统软件、主机操作系统及安全相关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设备管理系统、安全文档、网络分布链接情况。检查物理安全、主机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等技术类测评任务,以及安全管理类测评任务;查阅分析文档、核查安全配置、监听与分析网络等检查方法查证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部署及其配置情况、端口开放情况等;测评人员采用手工验证和工具测试进行漏洞扫描、系统渗透测试,检查系统的安全有效性。

整体测评主要应用于安全控制间、层面间和区域间等三个方面。主要就是针对同一区域内、同一层面上或不同层面上的不同安全控制间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不同区域间的互连互通时的安全性。

医院信息系统运用了身份鉴别措施、软件容错机制、用户权限分组管理、密码账户登录、数据库表中记录用户操作、对重要事件进行审计并留存记录。网络边界处部署防火墙防御入侵,终端使用了趋势网络版本防病毒产品,抵御恶意代码。开启系统审计日志,制定和实施有效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管理,降低系统安全风险。网络进行了有效的区域划分,区域之间通过访问控制列表实现安全控制,与社保局、医管办等第三方外联区之间通过防火墙严格限制访问端口。

2.2.5 差距分析与测评整改

通过测评,测评公司写出测评报告,提出整改建议。按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要求6,测评公司人员根据医院当前安全管理需要和管理特点,针对等级保护所要求的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和系统运维管理,从人员、制度、运作、规范等角度,进行全面的建设7,提供技术建设措施,落实等级保护制度的各项要求,就各类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升医院信息系统管理的能力。医院分期逐步投入防网络入侵系统、数据库审计系统等。

2.2.6 编制报告,成功备案

测评公司编制报告,上报市公安局备案成功,获得二级信息系统备案证书。二级信息系统,每两年进行一次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实施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备案使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安全保护能力增强,有效保障信息化健康发展。

3 结语

网络安全问题是一个集技术、管理和法规于一体的长期系统工程,始终有其动态性,医院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加强管理,持续增加安全设备以保障医院数据安全有效,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医院信息安全建设要切合自身条件特点,分期分批循序建设,保证医院各系统长期稳定安全运行,以适应医院不断扩展的业务应用和管理需求8。

参考文献

[1]卫办发.〔2011〕85号,卫生部关于印发“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2011.

[2]尚邦治.做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05.

[3]王建英,陈文霞,胡雯,张鹏.医院信息安全分析及措施[J].中国病案,2013.

[4]王俊.医院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体系的构建[J].医学信息,2013.

[5]韩作为.医院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建设流程与要点[J].中国数字医学,2006.

第9篇:网络安全培训制度范文

关键词 电力企业;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3-0192-02

随着信息系统与网络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企业内部各业务数据已基本在网络流转,企业对信息系统产生了巨大的依赖性。但是,企业在享受着信息系统所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面临着高风险。一旦出现信息泄密或篡改数据的情况,将为国家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尤其是近几年,全球范围内的病毒泛滥、黑客入侵、计算机犯罪等问题,信息安全防范已成重中之重。因此,企业必须重新面对当前的安全问题,从中找到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

1 电力企业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1.1 网络安全措施不到位

电力数据网络信息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电力数据网需要同时承载着实时、准实时控制业务及管理信息业务,电力生产、经营很多环节完全依赖电力信息网的正常运行与否,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犯罪不断增加,电力企业虽然已初步建立了网络安全措施,但企业网络信息安全仍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职工安全意识、数据传输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防病毒系统、人员的管理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整个电力信息网络中,很多单位之间的网络安全是不平衡的,主要是虽然网络利用率较高,但信息的安全问题较多,主要是安全级别较低的业务与安全,没有对网络安全做长远、统一的规划,网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2 职工安全意识有待加强

目前国内电力企业职工的安全意识参差不齐,相较之下,年轻的职工和管理人员其安全意识较高,中年以上的职工和一线职工仍然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主要是工作年龄、所受教育、工作后的信息安全培训程度,从事的工作性质的原因造成的,这就为网络安全留下了隐患,加强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的培训,全方位提高职工网络信息安全意识,避免信息安全防护工作出现高低不均的情况。

1.3 内部的网络威胁仍然存在

在这个科技技术日益发展的时代,网络信息的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要,由此电力企业根据目前的状况出台了相关的网络安全规章制度,以保证其信息安全,但内部的网络威胁仍然存在,而且对管理人员的有效管理依然缺乏。如:办公计算机仍存在内外网混用情况、内外网逻辑隔离强度不够、企业内网安全隔离相对薄弱等情况,如果其中的一些漏洞被非法分子所利用,那么,电力企业的信息安全会受到严重的威胁,并会对电力企业的生产以及经营带来很大的困难。

2 电力企业网络安全的风险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力企业信息系统越来越复杂,信息资源越来越庞大,不管是操作系统还是应用软件,都存在系统漏洞等安全风险,保证电力企业信息安全最重要的是保证信息数据的安全,目前电力企业的网络信息系统的主要隐患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恶意入侵

计算机系统本身并不具有一定的防御性,其通信设备也较为脆弱,因此,计算机网络中的潜在威胁对计算机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尤其是现在的信息网络公开化、信息利用自由化,这也造成了一些秘密的信息资源被共享,而这些信息也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而有极少数人利用网络进行恶意入侵进行非法操作,危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恶意入侵其实是由四个步骤构成的:首先扫描IP地址,寻找存活主机;然后确定IP地址,扫描主机端口和漏洞;接着通过漏洞和开放端口放置后门程序;最后通过客户端程序实施远程控制。由于系统被入侵,电力企业信息泄露会造成不良后果,更严重的是系统被恶意控制,不但会给电力企业本身造成严重的后果,还会给社会和用户带来重大的损失。

2.2 网络病毒的传播

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来说是最普遍的一种威胁,伴随着因特网的发展,各个企业开始创建或发展企业网络应用,这无形也增加了病毒感染的可能性,病毒的危害十分巨大,它是通过数据的传输来传播的,其能够对计算机的软硬件造成破坏,同时它还能够进行自我复制,因此,一旦感染了病毒,其危害性是十分巨大的。

2.3 恶意网页的破坏

网络共享性与开放性使得人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所取和存放信息,由于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快速灵敏,网络资源的社会性和共享性,电力企业职工都在不断地点击各种网页,并在网络中寻找他们所需要的资源,网页中的病毒是挂靠在网页上的一种木马病毒,它的实质是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编程来编写的恶意代码并植入IE漏洞而形成了网页病毒。当用户浏览过含有病毒的网站时,病毒会在无形中被激活,并通过因特网进如用户的计算机系统,当病毒进入计算机后会迅速的自我复制并到处传播病毒,使得用户的计算机系统崩溃,严重的会将用户的系统彻底格式化。

2.4 信息传递的安全不容忽视

在电力企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信息传输基本上是明文方式或采用低安全级别的加密进行传输,当这些企业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其安全性就不能得到足够的保障,不具备网络信息安全所要求的机密性、数据完整性和身份认证。

2.5 软件源代码不能独立控制的隐患

目前电力企业办公计算机、企业级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以及使用的信息系统软件因为是绝大部分都是商业性质的,所以其源代码是不公开的,这就代表着软件的核心技术是被对方掌握的,其漏洞却大量存在,虽然有系统补丁或者软件升级,但其未公开、未被发现的漏洞对信息安全来说确实巨大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