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效能建设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高校档案;校园文化;功能;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6)01-0024-02
doi:10.3969/j.issn.1671- 5918. 2016.01.013
[本刊网址] http://
校园文化是高校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其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品牌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年来,随着高校改革和大学教育的不断深入,新型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档案是学校办学发展、教育教学、人文精神的全面记录,真实反映了高校发展的精神和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近年来,随着高校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档案的文化教育功能愈发凸显,关注和利用高校校园活动所形成的档案,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重要内容。如何开发和利用高校档案里丰富的文化资源,将高校档案工作融人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让其参与到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去,是目前高校档案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笔者结合自身在高校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经验,分析了高校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及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文化服务功能,并尝试提出了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利用途径和方式,以供参考。
一、高校档案与校园文化关系分析
高校档案是指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高校档案真实记录了学校的办学历史、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行政管理等诸多方面的丰富内容,积淀着学校及广大师生各个年代、多个层面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财富。高校档案因其历史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记载内容翔实,现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在当今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学生德育工作、新生入学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展览等重要活动,都是高校档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表现途径和方式。
高校的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是高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健康、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不仅对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品牌建设起着关键作用,同时对学校的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高校档案所在的展览室、校史馆、档案馆等既是校园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多元化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高校内容丰富的各类档案更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所以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开发利用高校档案的一种方式。
由此可见,高校档案与校园文化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高校档案是校园文化活动的文化产物,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财富,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丰富素材资源;高校校园文化的丰富多彩、琳琅满目为高校档案提供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文化资源,同时高校档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也成为开发利用高校档案的有效利用方式。
二、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作用
(一)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思想教育作用
高校档案中的人物档案主要记载了高校历代专家学者、重要领导、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知名校友等一大批先进人物在高校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奋斗的事迹和取得的成果。高校人物档案是学校发展历史的见证,是大学校园文化中人文文化、价值文化、学术文化和理想文化的重要体现。利用高校人物档案中这些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宣传和教育,传播人生价值和奋斗精神的正能量,可以建设高校校园良好的育人环境,营造健康向上、富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让高校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并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高校校园通过这些富含育人内涵的“人物档案”,真正实现“其来也渐,其入也深”的育人作用,同时也将充满人文情怀的校园文化和历史沉淀得到充分展示。
(二)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景观升华作用
高校档案中记录了很多学校历史名人亲笔题写的题词或批示,学校发展的重大事件,知名校友艰苦奋斗的励志故事,学校历史的珍贵照片等,这些历史悠久的校园历史文化、杰出的人物文化、突出的学术文化、独特的艺术文化,都是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文化资源。将这些印有学校历史印迹的文化资源运用到校园景观建设中,把校园的特色景观建筑与学校历史的重大事件、著名人物、先进事迹紧密联系在一起,更能凸显出高校校园文化中独特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底蕴。比如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景观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学校历史名人题写的校名、校训,历史名人亲提的校园标语,校园文化橱窗开辟的“先进人物、优秀事迹”专题,突出贡献人物的校园雕像等。
(三)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学术引领作用
高校的科研档案是学校师生、研究人员在长期的科研、教学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学术文章、科研著作、研究成果等。高校科研档案系统记录和总结了学校师生在学习、教学及科研实践中形成的教学理论、经验教训,客观反映了学校以往的科研学术情况。高校的科研档案都是非常宝贵的学术文化资源,是学校师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我们积极开发和利用高校科研档案,挖掘科研档案中可用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文化资源,可以打造一个富有学术氛围、社会声誉良好的校园文化。比如利用科研档案的方式有开办科研教学成果专题展览,举办高校科研学术文化节,开辟校园学术专题文化墙,邀请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等,让校园的学生充分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科研学术精神,激发他们刻苦钻研,追求学术的崇高情感。真正实现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学术引领作用,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才能,为校园学术文化的营造增添了色彩。
(四)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制度警示作用
高校学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是高校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管理的规章制度是为了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目标,保证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地进行,要求全校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学校规章制度在维系学校管理,规范师生行为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建立校园管理制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思想品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校园文化制度建设中,可以通过印发制度手册、制度宣传专栏、校刊校报等多种传播媒介,及时公布公示学校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以充分发挥规章制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警示作用,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懂得学会克己、检点反省,学会得体的言行举止和严谨的学风作风,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质,真正走向德才兼备的大学成才之路。高校也能通过这些完善的制度建设让校园秩序和文化建设得到规范和发展。
三、高校档案工作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为了使高校档案能更好地为校园文化服务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提高认识,注重服务
现如今,高校档案工作更多的关注点在于具体的管理职能,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花的心思相对比较少,有些高校档案的文化功能利用甚至是空白。所以,高校档案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档案工作与文化建设的关系,明确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并树立高校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理念。同时,注重高校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大力度开发挖掘档案的文化价值,真正将俯首皆是的校园文化加以融合贯穿。比如将一些重大事件、庆祝活动产生的有价值的文字、图片、影音、实物等收集起来并加以整理最终成册,不断挖掘、创造档案文化的资源精品,为日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提供富有文化价值、饱含校园气息的宣传资料。
(二)丰富馆藏,优化结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有丰富的档案馆藏为依托,要有与校园文化建设相契合的馆藏文化资源。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从学校档案的来源着手,在收集上多下功夫。除了最基本的来自高校各个部门的常规接收,还应该主动拓宽和发展收集渠道,比如可以向广大师生、社会人士去征集关于学校历史发展的文字、图片、影像等珍贵资料。另外,着重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档案收集,应该注重特色,让档案收集更加多元化,比如专门成立一个名人档案、校园历史档案、办学特色档案、教学科研档案、学校社团文化档案等,以此为依据进行分类收集,这样整个档案馆藏结构更加多元,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优化。
(三)重视研发,积极创新
高校档案的编研工作是持续开发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手段。高校的档案要高契合度的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充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深入挖掘、整理里面的文化资源,凸显档案的文化宣传功能。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档案编研工作,要更加注重档案的学术精神和人文精神,比如我们要编写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报告、校友录、年鉴、手册、专题文件汇编、招生和专业设置情况、全校教职工基本情况等。通过宣传广大师生才能清楚了解档案文化的内容和内涵,体会到它的文化价值。总之,我们要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加强各类档案文化的编研和开发,将高校档案中最前沿的科技成果,最深厚的文化底蕴,最丰富的教学经验等文化资源整理出来,更好的发挥档案编研成果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不断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性能化设计;处方式设计;消防设计;火灾模型
1前言
如果说纳米技术使新材料的研究起到了革命性飞跃,那么也可以说性能化设计方法将开创消防科技的新局面。
消防设计目前有两种设计思想,一种是传统的“处方式设计方法”,其基于场所类型进行设计考虑;另一种是“性能化设计方法”,它立足于危害分析及火灾假想,对于解决超越法规或现行法规无法解决的复杂建筑的消防设计具有很大意义。
由于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方法与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具有许多优越性,所以很快成为建筑防火的一种新理念,并将发展成为建筑防火技术领域里一个全球性发展潮流,受到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高度重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性能化消防设计的概念
性能化消防设计是建立在消防安全工程学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它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与方法,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用途和内部可燃物等方面的具体情况,由设计者根据建筑的各个不同空间条件、功能条件及其它相关条件,自由选择为达到消防安全目的而应采取的各种防火措施,并将其有机地组合起来,构成该建筑物的总体防火安全设计方案,然后用已开发出的工程学方法,对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定量的预测和评估,从而得到最优化的防火设计方案,为建筑结构提供最合理的防火保护。
与“处方式”设计相比较,性能化设计方案更关注是否能够实现“保证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不受火灾烟气影响”这一“目的”,而不是拘泥于满足规范要求的最低排烟量。性能化的消防设计方案通过科学的论证,能够提供比之处方式的消防规范更为安全的设计表现效果,比较起来,性能化设计方案具有设计成本有效性,设计选择多样性及设计效果更为优化性的特点。
性能化消防设计的两个关键点,第一是确认危害,第二是明确设计目标。具体来说,它针对建筑物的特点,建筑物内人员特点,建筑物内部操作方式,建筑物外部特征,消防灭火组织特点等。从而针对每种危害或者每个设计区域选择设计方法及评估方法。这种设计方法突破了传统设计针对建筑物结构类型、相应的层高及面积的限制,同时提供了更加灵活而有效的设计选择性。
性能化消防设计包括确立消防安全目标,建立可量化的性能要求,分析建筑物及内部情况,设定性能设计指标,建立火灾场景和设计火灾,选择工程分析计算方法和工具,对设计方案进行安全评估,制定设计方案并编写设计报告等步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物可能发生的火灾进行量化分析,并对典型火灾场景下火灾及烟气的发展蔓延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因此计算的工作量以及各类基础数据的需要量非常大,往往需要采用计算机火灾模拟软件等分析和计算工具。
3性能化消防设计的流程
性能化设计利用火灾科学和消防安全工程建立设计指标,评估设计方案;并利用火灾危害分析和火灾风险评估建立从总体目标和功能目标到火灾场景等领域内所需要的参数。性能化的消防安全设计是一种可以对诸如非工程参数(如人在火灾中的行为和反应)进行定义的工程过程。
4建筑物性能化消防设计的内容
建筑物的性能化消防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设计内容:一是保证建筑内人员安全疏散的性能设计,二是保证建筑构件耐火的性能设计。
人员安全疏散的性能设计是从建筑内人员安全方面进行考虑的,通过综合考虑各种火灾因素对人员逃生的影响,采用性能化的设计方法来保证建筑物内人员的火灾安全性,从而防止人员伤亡。其性能化的设计准则是:烟层下降高度和烟气浓度达到人不能忍耐的时间大于人员安全疏散所需的时间。
构件耐火的性能化设计是从建筑物的稳定性方面进行考虑的,通过分析建筑构件在火灾中的反应,采用性能化的设计方法来保证建筑物结构的火灾稳定性,从而防止建筑物的倒塌。其性能化设计准则是:火灾持续时间小于构件的耐火时间。
5国内外性能化设计应用概况
自20世纪80年代英国提出了“以性能为基础的消防安全设计方法”(performance——basedfiresafety
design
method,以下简称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概念以来,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以及北欧等发达国家政府先后投入大量研究经费积极开展了消防性能化设计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南非、埃及、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都纷纷开展了这方面研究工作。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行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应用,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英国于1985年颁布了第一部性能化防火规范,包括防火规范的性能化修改,新规范规定“必须建造一座安全的建筑”,但不详细确定应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新西兰1991年的建筑法案对建筑监督立法体系进了彻底调整,于1992年了性能化的《新西兰建筑规范》,新规范中保留了处方式的要求,并作为可接受的设计方法,于1993年强制执行。1993~1998年,继续开展了“消防安全性能评估方法的研究”,制定了性能化建筑消防安全框架;其中功能要求包括防止火灾的发生、安全疏散措施、防止倒塌、消防基础设施和通道要求以及防止火灾相互蔓延五部分。
瑞典于1994年了新的包含有性能化设计内容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澳大利亚于1996年颁布了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的《澳大利亚建筑设计规范》(《BuildingCodeof
Australia》,简称"BCA"),并自1997年7月1日起,在各州政府陆续推行。
巴西于1999年颁布了新的《钢结构防火设计》和《对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要求》两部标准。这是南美首次制定的建筑标准,由SaoPaulo大学、Mi—nasGerais大学和OuroPreto大学编制。标准中引入了如时间计算方法与风险评估方法以及其他消防安全工程设计方法等性能化的新概念,允许建筑物的火灾安全根据其火灾荷载、建筑物高度、建筑总面积以及灭火设备的安装与否等条件确定,而对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做要求。
日本政府于1998年6月对《建筑基准法》进行了修订,引入了一些有关性能化设计的内容,并于2000年6月施行;另外,还于2003年8月开始对《消防法》进行修订,计划于2005年施行。
加拿大于2001年了性能化的建筑规范和防火规范,其要求将以不同层次的目标形式表述。
美国也于2001年了《国际建筑性能规范》和《国际防火性能规范》。
目前,已有不少于13个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法国、英国、日本、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西班牙、瑞典和美国)采用或积极发展性能化规范和基于规范结构形式下建筑防火设计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中国也正在加紧性能化设计方法的研究和性能化设计规范的制定。公安部所属消防研究所承担了几项有关性能化设计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如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承担的“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设计技术导则”的研究和制定,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承担的“高层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安全评估技术研究”等。
6推行性能化设计方法是一个逐步过程
尽管建筑物消防性能化设计方法有很多优点,作为性能化设计技术的基础一“火灾模型”在性能化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它们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还不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特别是建筑设计师和建筑管理部门的人员都不太了解这种新的设计方法。
有人曾对美国、中国香港和澳大利亚的建筑管理人员在对待性能化设计和处方式设计在能否保证建筑消防安全,以及火灾模型是否足以支持性能化设计的态度进行了一个调查,并进行了比较。发现半数以上的管理人员认为性能化设计不能保证建筑的安全,三分之二以上的管理人员认为处方式设计能保证建筑的安全,以及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认为火灾模型不足以支持性能化设计。调查结果参见表1。
世界各国几乎都存在着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建筑设计师和建筑管理人员对性能化设计技术还存在一个从初步认识、深入了解到最终肯定的意识转变过程。
另外,对于采用性能化方法设计的建筑,如何正确地评估其消防安全性方面也存在很多技术上的难题有待解决。
7展望
性能化消防设计已成为世界性建筑消防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发展将大大促进消防安全设计的科学化、合理化和成本效益的最优化,并将产生十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尽管目前还有许多人不太理解和排斥使用它,但我们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肯定性能化设计方法的行列中来。据日本方面的统计,采用性能化方法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正在逐年增加。
我国也应该加快性能化规范及配套技术的研究步伐,充分发挥性能设计的优越性。今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促进性能化设计技术的发展:
(1)加强各种火灾预测模型和火灾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拓展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应用空间。
(2)加强新材料、新技术研究,规范材料性能参数,建立和完善消防数据库,提供准确的性能化指标,为性能化应用积累基础性数据。
(3)深入研究火灾规律、火灾情况下建筑内人员逃生规律和构件变化规律,为各种火灾模型的建立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并拓展计算机技术在消防中的应用。
(4)积极向建筑设计师和建筑管理人员介绍性能化设计方法,使他们从认识、理解并自觉接受性能化设计方法。
(5)出台可操作性强的性能化设计指南,使建筑设计师能尽快地掌握性能化设计方法的使用。
(6)制定性能化消防设计规范,为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应用提供法律依据。
参考文献:
[1]田玉敏.论“性能化”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3,(7).
【关键词】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培训;问题
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一项统计,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已超过1000多万。因此,从这上面来看,这一培训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关涉到中小学教师发展、关系到素质教育全面实施,需要在教育实践中开展实效性探索,不断进行总结与完善。
一、参训教师应学习的内容
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培训过程中,需要解决好一些实际性的问题,比如参训教师学习基本内容;这一培训和传统的计算机等级能力培训的区别;某些参训教师认为其计算机水平达到教学基本要求,为何还需要参与该培训等等,要想回答这方面问题,需全面认清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培训的本质。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强调,参与教学人员教育技术标准包含四个方面:意识与态度、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知识与技能。从这里可以发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已经超越传统计算机技能培训。在开展培训过程中,不管是初级还是中级都应该将教与学与原先的单一技能性训练分开,将信息技术基本技能、信息技术素养等和不断提升教师教学专业技能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说这对广大从事教师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培训的任课教师来讲要求更高;与此同时,对参与培训的中小学任课教师来讲,是观念更新的过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方面的培训,在对新信息技术与方法进行关注的同时,还需侧重这些技术和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培训教材内容与培训教材的练习等方面的设计,需要从新实际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甘肃省还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在国家教育部教材的基础上自发进行了整合和修订,以更切合当地实际需求。不管是培训任课教师还是中小学学科教师,都要在实践过程中去认真体验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与培训教材中心思想,因此,不能将这一培训当成简单培训。在开展的各级项目培训的过程中,都应将先进教学思想、信息素养的提升与新教学方式的实训等有机结合起来。应该看到这一意识与行为的产生需要认识与理解的过程。
二、培训机构应采取的培训方式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培训的主要方式是分层瀑布式培训,即先培训地方的骨干培训者,再由骨干培训者去培训一线任课教师。所以,国家级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省级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从本质上来讲,属于培训者的培训。此类培训活动包含三个方面任务:讲授教材、指导教师、传授方法。参与到培训中的教师主要学习技术、教育理论与培训方法。针对面向广大一线教师开展的教育技术能力方面的培训,也需要教师彰显其教和学基本方法,并不是开展简单技术培训,这也是教育技术培训与原先的计算机技能培训的差别所在。所以,在开展培训的过程中,需要广大培训参与者做到互相交流合作,注意培养倾听、求知、注意、创造、责任等意识和能力,逐渐形成积极和谐、尊重、愉快与宽松学习环境。特别是积极鼓励参与者多发问,进而培养广大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在提倡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前提下,教师培训方面的实践更侧重将教育与技术实现有机结合。
三、培训实施过程切实考虑教师个体间差异
不管是哪一类型教师,其具备丰富教育教学实践和经验,对教育教学有独到认识与理解。所有教师培训活动是从教师实践与经验开始的。然而,教师与教师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困难是,如何能让不同背景下的教师能在接受培训后有所进步。不管是骨干教师、年轻教师、一般教师与中老年老师,其教学经验都比较丰富,甚至某些教师还具备高超的技术能力与丰富教学实践。但其对教育技术和其运用在理解方面还并不十分全面。针对这些教师来讲,与其说是进行培训,还不如说是与其共同进行研讨,探讨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加科学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培训不是单向传授活动,其需要全体参与者一同参与进来,在展开实践与对话基础上,发现存在的问题,探讨采用科学的方式让接受培训的教师具备良好教育技术素质并开展信息技术方面教学实践。在培训中进行研讨时,特别注意参与者、主讲者以及参与者之间实现互动,侧重围绕广大参与者针对具体问题展开对话,引起教师反思,有利于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内化为教师教育技术内化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面的实践活动。通过大量的实践表明,将研讨的形式与性质纳入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创建项目培训活动中,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四、教育技术培训采取的策略
(1)强化反思和学习。培训教材在每一模块的出发点是问题,推进教师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与分析,这也是培训的重要任务之一。反思学习在教师培训中是极为重要形式,反思能推进教师对教育实践进行总结,能有效激发其对新理论与方法学习兴趣。教师展开反思并非进行自我批评,而是对问题进行再次思考与反思,都有较为清晰的要求与步骤。(2)侧重实践练习。侧重实践练习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整个过程中是重要组成部分。从技术层面来看,练习基本任务是对年轻教师与骨干教师来讲,不存在困难或者一些挑战。然而,假如其根据教材要求和步骤来完成练习活动,其将更好的理解教育与技术间关系。因此,教师教育培训过程中应该侧重每一个练习的过程与环节。但练习毕竟属于练习,需要采用一定的时间来进行控制,保证培训效率。需要在培训整个过程中积极展开练习、模拟和实际学习工作任务间的差别。对各种不同的练习任务,应根据时间与内容选取合理培训教学策略。(3)关注作品要素。教师在进行充分练习的基础上,需完成相关作品。在开展培训过程中,对作品的完成应有特定要求,但其不需要完备的理论加以证明或实证结果。教师完成作品实际上不需参加者展开自由发挥,而是需要表现其作品要素。中心是让参与者掌握活动开展情况,当成是作品的基本步骤与过程,在特定时间内完成所需的培训效果。(4)规范教学演练。在开展培训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技术模拟设计与开展课堂教学方面教学活动,或开展教学演练,这在培训过程中处在重要环节。教学演练中让每位参与人员承担其应有的角色,比如学生、教师、课堂评价者等;在开展教学演练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基本要求,具有清晰的步骤与模拟教学过程;每一个参加者都应遵循角色具体分工,应让参加者应严格遵循各自扮演角色,应认真进行讲课,或观察,或听讲。所以,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观察规范教育演习过程,来发挥其该环节的重要作用。(5)实现分享和展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侧重教师观点分享与展示,并有清楚的规定,其包含发言人、时限、人数、方式、评价与语句等,这一分享与展示一般是采用小组形式来开展,能展现集体合作的基本要求、整个过程与结果。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展示的不是竞争而为分享。需要重视观点分享,还应该恰当评论,便于引发关注,利于进行积极思维,或者没有必要对具体观点展开讨论,也不需要加以争论。把握好分享和展示的基本要求,这是参与教师培训者和参与者需要认识到的。
参 考 文 献
[1]《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15)
【摘要】 目的 通过实施科主任备忘录探讨提高中小型医院科主任能力的方法,以及科主任备忘录在医疗管理中起到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科室施行科主任备忘录之前与施行之后的一个对比,以及对科主任备忘录内容的一些探讨,开展科主任备忘录的组织活动,形成院内各科室科主任对科室所有事物的综合管理,提高科主任的管理能力,并提高医疗管理质量。结果 通过科主任备忘录的施行,使科室管理更有效,更有序,并且便于科室评估。使科主任对科主任职责有更清晰的认识,并且完成医疗任务,做好对医疗质量的监控,完成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高,对科室成员的服务管理,医疗安全管理,投诉管理,科研教育,医务人员的职业生涯,医德效能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结论 施行科主任备忘录制度,提高了科主任对科室的质量管理能力,同时也加强了中层干部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强化了各级医务人员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完成,并加强了医德效能建设,提高了科室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 科主任 备忘录 医疗管理 医疗质量
目前,中小型医院中,中干多为业务骨干,虽然他们在技术上经过了很多的培训,也有很多的临床实践的经验,但是他们基本没有受到医疗管理相关内容的专业培训,医疗质量管理往往缺乏规范的方法和一些核心理念。
专科医院科主任质量管理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应重视科主任管理知识的培训,采用多种方式提升管理的积极性,并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以提升科主任管理科室的能力[1]。所以为提高科室质量管理,通过这一年多对部分科室施行科主任备忘录计划,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医院以南区10个科室为试验组,施行科主任备忘录,以北区32个科室为对照组,并以2010年实施后与2009年未实施对比分析:医患纠纷,,科研项目等指标。
1.2 科主任备忘录的内容
1.2.1 年度工作要点 其中包括了医疗指标与任务,医疗质量管理,服务管理,医疗管理,投诉管理,科教研,医务人员职业生涯,医德效能建设等等。
1.2.2 月质量与指标分析 每月对医疗质量的管理,指标分析,通过绩效评估,明确科室病床利用率,控制药物比例,严格按照三基三严,以及医院的核心制度来执行,对病例质量评估,对现状进行分析,并作出整改。
1.2.3 半年责任追究小结 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出现了医患关系紧张。笔者系统剖析引起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提出加强医疗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医疗质量、树立法制观念意识、提高医患沟通的能力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防范医疗纠纷的根本[2]。控制医疗纠纷的数量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在半年责任追究小结中记录半年的医疗事故,追究责任人,进行总结,吸取经验教训,并提出整改方案。
1.2.4 年医生职业生涯培训评价 评估医生这一年的职业培训,包括思想法律培训,进修学习计划,学术论文情况等。
1.2.5 年带教情况分析 评估科室在带教期间的绩效,配合医院教育计划,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总结教育过程的经验教训,积累教育经验。
1.2.6 年科研及新技术新项目小结 通过全年的技术项目小结,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科研能力和科研质量。
1.2.7 全年工作人员评价 通过评价情况使科室人员明白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并得到改进,同时也宣扬比较好的作风,树立科室品牌。
1.2.8 全年工作总结 通过全年的工作总结,列出存在的问题,作出整改方案,并作出明年的计划,通过一年一年的不断改进,使科室的各个方面都有质的飞跃。
2 结果
实施组和对照组两组工作人员工作性质都相同,实验组医患纠纷为0起,36篇,占全院的18.3%,与2009年的9.3%相比增长一倍;科研立项4项,有了零的突破;晋升高级职称8人,中级12人。医疗投诉相对比明显下降。
3 讨论
(1)施行科主任备忘录,可有效提高科室整体医疗质量。
(2)施行科主任备忘录计划,可减少医疗纠纷。
(3)施行科主任备忘录计划,可提高科主任管理能力,带领整个科室不断的发展。
(4)施行科主任备忘录,可提高科研、教学能力。
(5) 施行科主任备忘录,可提高医务人员职业生涯管理意识,促进人才队伍建设。
(6)施行科主任备忘录,便于科室资料系统整理、总结、保存,为科室建设、达标晋级提供第一手资料。
总之,施行科主任备忘录计划,有助于中小型医院的中层干部的管理能力提升,有助于科室发展和医院管理,是科室建设的有力武器,长期坚持科主任备忘录计划,可实现科室及医院整体医疗质量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为进一步推进依法理财、依法行政,规范财政管理,强化财政监督,促进全省财政系统上下联动、协调配合,全面提高理财能力、管理水平和干部素质,省财政厅决定,在进一步巩固“效能建设、作风建设年、岗位大练兵”三项活动成果的基础上,*年,在全省财政系统开展“规范管理年”活动。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统筹兼顾、规范管理、强化监督的理财理念,坚持主动理财、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创新理财的思路,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优化管理机制,规范理财行为,为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法治型、绩效型、和谐型机关奠定基础,为实现安徽财政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政治、思想、组织、技术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制度约束原则。清理废止过时的财政法规制度和文件;适应新形势变化的要求,调整和完善已有的各项政策措施;结合财政发展实际,建立新制度,制定新办法,建立健全完备的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以法律、法规和制度管事、管人的格局。
2、职责明晰原则。建立健全岗位责任体系,科学界定工作职责,公正考核评议,做到总体目标任务明确,分项目标任务到处室(局)、单位、科(股)室,具体目标任务到人,并按分解的目标任务,严格绩效考评。
3、务实高效原则。从厅机关和各地工作实际需要出发,整合规范有关政策、制度,创新管理办法,切实提高政策和制度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保证财政管理工作高效、服务便捷、部门和群众满意。
4、协调联动原则。由财政厅党组统一部署、统一组织,厅各处室(局)、单位和各市、县(区)财政局,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细化方案,具体组织实施。
(三)总体目标
通过在全省财政系统开展“规范管理年”活动,切实做到“五个规范”,即:规范收入管理、规范支出管理、规范行政管理、规范监督管理、规范队伍管理;努力做到“五化”,即:执法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工作标准化、支出精细化、监督经常化,促进全省财政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主要内容
(一)规范收入管理
根据“*”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财政上年预算收入执行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当期收入目标;进一步完善与国税、地税等收入征管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保障收入稳定增长和均衡入库;健全非税收入管理信息化平台,深入推进政府非税收入征管改革,理顺非税收入缴库级次,完善非税收入征管机制;制定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及处置收入管理办法,探索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资产处置收入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确保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及时上缴国库;按照耕地占用税、契税管理规定及操作规程,依法征收,强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管理制度,管好用好外资贷款;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
(二)规范支出管理
严格执行《预算法》和《预算法实施条例》,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精细化。完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体系,细化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加强项目库管理,逐步建立项目支出预算滚动安排的管理机制,推行项目预算评审制度;建立规范的预算追加、调整制度,维护预算的严肃性、权威性;按照《省政府关于改进和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若干意见》(皖政〔*〕90号)规定,在保证资金使用安全有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资金拨付进度,提高预算执行率;建立健全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提高资金筹集、分配、拨付、使用的规范性、科学性;改进标准收支测算办法,完善省对下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规范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将具备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逐步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取消中间环节,实现资金直达;健全涉农资金管理制度,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改进和加强涉农项目的检查和验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政府采购制度,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加大监管力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采购效率;推进全省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支持地方金融体系建设;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加强考评结果的运用,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下一年度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
(三)规范行政管理
按照国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省有关政务公开的规定,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优化管理机制,明确操作步骤;完善财政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事前听证、公示制度,规范行政复议,实行财政行政许可审批的“阳光”操作;实行财政政务窗口的“一站式”服务;继续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执法责任,执法人员一律实行持证上岗;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落实机要保密规定,完善来信来访工作制度,规范受理、登记、处理、督办等工作;规范会议计划管理、公务接待管理、收发文管理和档案管理;细化落实督办查办制度,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加快金财工程建设,厅机关率先实施办公自动化,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市、县财政部门推进。
(四)规范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财政监督制衡机制,将财政监督纳入财政运行的各个环节,逐步形成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财政运行机制;利用金财工程各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对预算编制、执行进行全面监控;强化财政系统内部监督,对专项资金、重大项目资金跟踪问效,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控;强化对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监管,进一步规范会计人员从业资格以及专业技术资格管理;加强对全省注册会计师行业和资产评估行业管理。
(五)规范队伍管理
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把德才兼备、业绩突出、清正廉洁、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适合发挥才干的领导岗位;制定规范、长效的干部培训计划,健全干部培训制度,积极创造条件,搭建教育培训平台,大规模实施干部培训,提升干部队伍政治业务素质;按照效能建设的有关规定,加强业务考核,实施重点财政工作量化考核,注重综合运用考核结果;加强以提高执行力为重点的作风建设,以完善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以落实为民理财为重点的财政文化建设;以“规范管理年”活动为抓手,推进创建“五型机关”,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优良、廉洁高效的财政干部队伍,塑造财政部门的良好形象。
三、实施步骤和总体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财政厅成立“规范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由厅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厅机关各处室(局)、厅属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厅办公室,负责具体的组织与协调工作。各市、县(区)财政局可参照厅里的做法,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确保全省财政系统上下协调联动,推动规范管理年活动扎实有序开展。
(二)拓展活动载体。重点开展好六项活动:一是开展“*”普法专题讲座。活动时间为*年第一季度,请有关专家结合财政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预算法》、《会计法》、《行政许可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进行专题讲座。二是开展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活动时间为*年第一季度,通过培训,确保全体人员掌握并熟练运用财政业务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全面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财政信息化水平。三是开展专项资金跟踪问效检查活动,活动时间为*年第二、三季度,确定部分重点项目,采取调帐和进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拨付、使用情况,以及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单位的财务管理等进行全面检查。四是开展资金管理制度建设专项检查。活动时间为*年第二、三季度,随机抽取厅有关处室(局)、单位和部分市、县(区)财政局,对其职责范围内的资金管理、内部管理等制度建设及其落实情况进行认真检查。五是开展民生工程资金管理专项调研活动。活动时间为*年第二、三季度,对各市、县民生工程资金的安排使用情况、成效及创新管理方式、存在问题等进行专题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进一步改进工作。六是开展有奖征文活动。活动时间为*年第四季度,结合学习贯彻*精神和财政工作实际,组织干部职工撰写文章,对“规范管理年”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并评选优秀论文。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教育规划工作。完成了“*”教育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提出了以调整布局、规范管理为着力点,促进全区基础教育全面和谐发展,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把*办成让人民满意教育城区的奋斗目标。“*”期间工作思路和重点是: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全面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教育从多头办学向有序、协调发展转变;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实现*教育由抓重点学校向抓整体实力提升转变;坚持走务实发展之路,全面打造教育良好形象,实现*由人口小区向教育强区转变。
2、新建学校工作。按照区筹建新中学工作领导小组的具体工作安排,上半年主要完成了规划定点、地形测量及详细规划设计,同时,对征用土地进行了摸底调查。6月底完成了拆除旧校舍的招标工作和校产包括教学仪器、物品、课桌椅等的调配工作。目前,旧校舍正在拆除之中。
3、课改和教学工作。为推进课改向纵深发展,积极组织实验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帮助教师解读新课标,理解新教材。同时,在教师中开展了撰写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及教学论文、优质课等竞赛活动。区教研室还就课改实验的组织、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状况进行了全面的问卷调查,并在各校举办了校本教研工作专题讲座。暑假前,成功召开了全区课改工作会议,对实施课改两年来的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部分单位和个人在会上交流了经验。在常规教学方面,围绕“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促进学生发展”开展了系列教研活动。在全国教育学会和省教育学会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大赛活动中,我区共有12名教师获奖,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其余6名教师分获省级一、二、三等奖。
4、教育督导工作。3月份完成了全市党政领导基础教育目标考核迎检工作。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从“突出政府行为、构建教育优先发展保障机制;坚持依法治教,规范教育行为,巩固了普九成果;努力保障教育投入,教育经费做到稳中有升;加强收费管理,规范收费行为;大力加强了学校的安全工作;加强师资建设,努力提高队伍的思想和业务素质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七个方面对我区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对我们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在这次检查考核中,我区被评为良好等级。
5、学校安全工作。学校安全工作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加强。上半年,我们完善了安全管理制度,印发了《关于加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安全工作机制和责任制,明确了各项工作措施,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了3次专项工作检查。同时,积极配合公安、政法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为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意见》,6月份在全区中小学和幼儿园中开展了主题为“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学校安全教育月活动。在活动月中,各校利用宣传栏、广播站、黑板报、班队会等各种形式,广泛开展了安全知识教育宣传。各校对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存在的进行了深入的排查,进一步加强了工作措施,杜绝了事故的发生。
6、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各学校广泛开展了《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版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了禁毒宣传教育活动。5月份联合区关工委、区妇联在木栏学校成功举办了一场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六一”国际儿童节,成功组织了全区庆祝表彰暨文艺演出活动。
7、队伍建设工作。区教育局机关支部按照区委统一安排部署进行了为期半年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深入学习,开展评议,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强化了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增强了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年初,局总支在全区教育系统中大力开展了整治赌博活动和师德师风教育活动。5月份,按区纪委的安排,组织教育系统党员学习了《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观看了反腐电教片《警钟》,并结合罗相成案件的剖析,对党员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教育。为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制订了激励措施,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层次的学历进修。学期末,和市电大联合举办了*区首期“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班”。
8、机关效能建设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局机关加强了行政效能建设。一是根据工作实际,制定了《教育局岗位责任制》、《教育局服务承诺制》等九项工作制度。二是建立了个人效能档案,每月对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评议。三是推行了《局务日志》制度,每日对局机关工作情况和机关工作人员工作纪律情况进行详细的记载。开展效能建设以后,局机关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服务意识明显增强。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1、加快新中学建设步伐。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做好“三通一平”、地质勘查和建筑设计工作,力争下半年主体建设工程开始动工。
2、加快企业学校分离工作。加强协调,继续做好细致工作,维护大冶铁矿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秩序。积极配合市政府和市教育局做好分离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下半年实现成功分离和对接。
3、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按照市教育局的有关文件精神,对违规办学行为和乱收费行为进行彻底整治,树立教育公信形象。
4、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按照省、市要求,在暑期实施“暑期集中行动计划”,配合有关部门整治文化市场,和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同时,结合纪念胜利60周年和纪念胜利70周年,开展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5、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按照课改要求,加强对实验班教师的培训工作。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课改教师分年级,分学科培训和其它各类培训学习。
今年来,金坛市卫生监督所在提高卫生行政执法能力、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方面,不断深入推进能力作风建设,着力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着重发挥服务群众、服务企业,使卫生执法工作不断创新、思想观念进一步更新,能力作风进一步提升。
一、大力开展执政能力培养,在增强素质中夯实队伍建设
(一)以制度建设为基础,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内部管理。积极建章立制,先后制定了比较全面的业务、行政、党务、行风等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岗位工作规范,完善《卫生监督执法责任制》、《卫生监督稽查工作规范》等一系列卫生行政执法程序、规范、岗位职责。今年又进行了增补和修订,并将各类制度和规范汇编成册,进一步明确了各专业、各岗位工作职责,使卫生监督执法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确保工作的高效规范运转,建立了职权明确、责职明晰的工作规范管理制度。
(二)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行政执法能力
为适应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需要,大力开展现代文化知识、管理知识、业务知识、科学技术的学习教育:一是以每周五“蓝盾讲坛”为学习平台,使学习系统化、制度化,让每个职工都有机会走上讲台,或进行学术交流、或进行专题讲座、或开展法律法规宣贯;二是以“法律法规教育月”为抓手,认真组织全所卫生执法人员和乡镇卫生执法员集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行政许可法》等各项卫生法律法规,强化法制意识,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三是以“蓝盾青年读书会”、“书香科室”为载体,通过邀请专家授课、观看科教录像、组织学习问答、交流学习心得等形式,丰富文化素质的内涵,充分发挥科室开放型学习互动作用,内外结合,形成多方面共享的教育体系。
(三)充分履行职能,不断提升执法办案工作水平
每月选一份有代表性的行政处罚案卷、执法文书进行点评活动,提高监督员业务水平、办案能力和整体素质。通过《能力作风建设考评方案》、《行政处罚案卷评审标准》,对每位监督员每月工作进行考评,进一步提高监督员的责任感和工作主动性,工作质量明显提升,连年行政执法案卷在省、市评比中获奖。
(四)加大稽查力度,认真落实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
成立的监督稽查科,负责队伍建设,对执法质量和人员行为的稽查工作,今年重点加强对卫生监督员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若干规定》、《卫生监督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金坛市机关效能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制度进行管理及考核,坚决防止行政执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以及以罚代管、执法趋利化等现象,在执法过程中推行“全程说理”、“一事三卡“制度,通过对管理相对人(包括办理卫生许可和被行政处罚人)的电话询问、发放调查表等形式了解监督员在执法工作中是否遵守工作规范和“卫生监督员八条禁令”的情况,通过法制稽查,督促各项工作规范有序的开展。
二、优化流程、创新举措,卫生监督工作高效规范
(一)强化服务观念,打造服务型执法队伍
在行政许可中积极推进窗口服务效能建设,在“提速”上下工夫,在“创新”上求实效,在“主动”上求作为,大力推行“三集中”,即:卫生审批项目向受理审核科集中、受理审核科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审批事项向网上政务平台集中,确保工作流转不留死角,真正使“部门围绕窗口转、窗口围绕百姓转”的理念落到实处。创新窗口服务内涵,制作了涵盖餐饮服务、集体食堂、理发、美容、桑拿沐足等十多种卫生许可申请办证指南和卫生要求,并将各类申请表填写样板、各种餐饮服务及公共场所的平面布局图一起制作公示栏,放于行政服务中心卫生窗口,便于群众的查询,全力打造信息型、简约型、阳光型、便民型和精细型的“五型窗口”。同时主动作为,公开承诺,全程跟综,服务项目,畅通重大项目审批快速“绿色通道”,不仅落实好“首问负责制”,更做好窗口人员的服务的意识和责任意识教育,对办证政策的变动及时通过各种途径向社会公开,增加办证的透明度。特别是当前开展对餐饮服务业、“五小”行业的专项整治工作中,涉及面大,标准严,要求高的实际情况,坚持上门指导到位,政策解释到位,坚持工作规范和标准到位。
(二)转变执法理念,提升服务质量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进一步提高卫生监督执法服务水。卫生监督执法做到监督与服务相结合,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实行《首次不罚整改承诺制》等人性化执法措施,尊重管理相对人的知情权和申辩权,在执法主体、内容、程序合法、不越权执法的前提下,对违法情节轻微、非主观故意的一般性违法行为,通过约谈、回访、公示等形式,督促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整改,对整改到位的,实施首次不罚,把执法重点放在纠正卫生违法行为和指导管理相对人提高卫生管理水平上,使卫生监督执法过程更加规范严谨,卫生行政处罚过程更加人性化。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不断加强
根据卫生部的《重大活动食品卫生监督规范》工作要求,我所重视重大活动与节日的卫生保障工作,制订详细的卫生监督保障工作方案,投入数万元购置快检设备,在组织领导上、技术措施上、应急手段上给予充分保证。做到事前培训、监测、事中全过程卫生监督、事后总结,并强化责任,采取定人、定点、定岗与巡回监督相结合,圆满完成“省运会”、“华杯赛”等18次重大活动的卫生安全保障工作,未发生一起差错。同时,我所紧抓17届省运会在我市举办这一契机,全力推动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监督工作,充分利用,对市政府明确的接待单位进行空气质量检测,并有条不紊地推进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工作,现已有5家完成清洗消毒管理工作。
三、拓宽卫生监督信息宣传渠道,有效树立队伍形象
一是加强我市卫生监督宣传及信息建设,优化卫生监督环境,树立卫生监督执法良好的社会形象,积极与新闻媒体联系,年内先后向金坛日报社投稿13篇,利用市电视台宣传8次,人民广播电台3次,能力作风建设提升专刊2期,发表卫生监督类论文4篇。二是加强卫生监督信息网站的建设,定期维护,卫生执法信息及时上传,向社会公布行政许可、投诉举报电话等。进一步拓宽卫生监督宣传渠道,每月定期出刊《金坛卫生监督信息》,通过设立监督动态、专项活动、党建园地、八面来风、卫生信息等版块,宣传法律法规、卫生科普知识,向社会广泛宣传我市卫生监督工作取得的成就,及时地通报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科学有效地传播卫生知识,加强正面宣传和典型宣传,有效引导社会舆论。
一、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1、夯实基础,强力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巩固规范化建设成果,推进所规范化建设。发挥村级调委会的基础性作用,全面铺开村级调委会规范化建设。
2、创新模式,设立镇司法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和村司法行政工作室中心建设。以服务群众为着力点,实现司法行政服务关口下移。依托司法所设立镇司法行政综合服务中心。整合资源,将人民调解、普法宣传、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职能纳入村司法行政工作室,实行一站式服务。
3、完善机制,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完善“以案补贴”机制,调动人民调解员工作的积极性。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拓展人民调解组织的覆盖面。以网格化建设为平台,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加强调解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探索在重点项目村、人口较大的村或矛盾突出的村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或建立个人调解工作室。
4、转变思路,丰富安置帮教措施。开展刑释解矫人员调查摸底工作,建立一人一档。狠抓信息录入和核查工作质量,提高核实及时率和成功率。发挥过渡性安置基地作用,启动远程帮教探视系统应用,促进社会化帮教。抓好帮困措施的落实,切实帮教安置帮教对象解决生活困难。开展结对帮扶,完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帮扶长效机制。
二、围绕目标,加强社区矫正工作
5、加强对矫正人员的日常监管、教育工作。严格依法执行刑罚,规范执行宣告、走访、请销假、集中教育、社区服务制度,严格分级管理和奖惩措施;建立社区矫正执法大队巡回执法制度,实行矫正人员集中宣告、集中解矫;做好社区矫正人员手机定位开通工作,确保手机定位率达到社区矫正人员总数的20%,确保对矫正人员安全有效监管,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应急处置能力。
6、探索在社区(村居)建立社区矫正工作站。利用社区(村居)组织和工作人员及时掌握矫正人员动态,协助开展教育帮扶工作;加强与公、检、法、监狱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健全社区矫正衔接工作机制,实行信息和数据共享,有效防范矫正人员脱漏管和重新犯罪;建立健全社区矫正中心管理规章制度,切实发挥矫正中心的作用。
7、加强社区矫正理论与实践研究。做好社区矫正优秀论文、案例征集评选工作,加大社区矫正工作宣传力度,扩大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影响,完善社区矫正联席会议制度,发挥会议制度作用,加强部门协调配合,统筹协调全县社区矫正工作,继续推进社区矫正示范县创建活动,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科学持续发展。
三、惠民便民,提升法律援助工作水平
8、进一步优化法律援助案件结构。诉讼类案件占已结法律援助案件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5%,刑事案件数和律师事务所律师承办的案件数不低于法律援助案件总数的16%和35%。
9、办案数量持续增长。完成法律援助案件432件,其他法律援助事项2000人次,接受法律援助的人员总数2900人次。
10、提升法律援助办案质量。综合采用回访受援人、旁听庭审、办案跟踪、网上监管等渠道,规范法律援助各个阶段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工伤性劳动仲裁案件全程机制,实行“一站式”受理,“全流程”,提升法律援助的质量,提高受援人的满意度。
11、深化法律援助信息化应用。按照全案全员全流程的要求,强化法律援助。县级12348法律援助热心平台规范运行。完善困难人员数据库的更新。
四、工程化运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工作
12、认真执行《2014年法治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求》,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加强指导和督查。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形成“一镇一品牌”、“一镇一特色”。
五、服务大局,提升律师公证服务水平
13、继续做好律师进社区和“双联”工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做到律师进社区、进乡村全覆盖。监督律师切实履行法律援助义务,倡导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人领办法律援助案件。组织指导律师进一步做好涉法、纠纷调解工作。进一步规范律师事务所律师执业、委托等内部管理工作。加强青年律师培养,引导律师事务所建立良好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为青年律师成长从经济上、业务上创造一个良好的执业环境。做好律师事务所和律师投诉案件的查处工作,指导律师协议加强行业惩戒工作,做到对律师的违法违纪执业行为“零容忍”。
14、改善公证执业环境。努力与法院、民政局、房管局等部门搭建好沟通平台,以便公证核查工作,为我处公证服务实现广域覆盖打下基础。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公证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我处执业公证员以及公证员助理的理论研究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处公证人员的公证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和执业风险意识,完善公证程序,保证办证质量,充分发挥公证工作在全县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中的服务、沟通、证明和监督的职能作用。
15、巩固公证标准化项目示范点创建工作成果,强化标准化建设。按照“标准化全覆盖”的要求,修改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为民服务、公证质量长效机制。
16、牢固树立起大局意识。增强服务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责任意识,积极参与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参与民生等重大疑难问题解决、社会公益活动和法律援助工作。继续深入开展“规范执业,诚信服务”活动,加强律师执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建设,规范律师服务市场,建立风险告之、最低收费、参与公益活动、青年律师培养、群体性等敏感案件报告和集中研究等相关制度。加强对律师事务所和律师执业考核,建立奖惩机制。扎实推进公证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公证质量事故“零容忍”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办证数量和质量,力争今年办案件数增加20%,办证质量“零差错”。
六、加大考核,提升信息宣传工作水平
17、切实建设好“县司法行政专网”。丰富各版块内容,确保每月更新信息不少于30条,加强对司法所内网的维护和更新,真正把“县司法行政网”建成对外宣传,促进发展,服务群众的优秀载体。
18、不断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采取月考核的方式,推进基层工作、法援、律师、公证等各类信息全案、全员、全流程应用。
19、加强宣传工作力度。整理提炼我县成功经验做法,积极宣传我县司法行政工作的特色亮点,宣传我县司法行政战线上先进典型和优秀人物,充分展示我县司法行政工作良好形象。
七、进一步加强干警队伍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20、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系列讲话精神,尤其是要深入学习关于司法行政体制改革方面的内容。要认真剖析自身思想、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方面存在的问题,改正陋习,清除污垢。建立完善系列为民服务长效机制,搭建群众办事“绿色通道”。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规范;管理
随着效能建设的稳步推进,现代的事业单位工作节奏也不断提高,对各个方向的规范性要求不断提升。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有很多种类,有人事档案管理、文书档案管理、会计档案管理、业务工作档案管理等,这些档案是一个单位及职工的历史反映,加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为今后查阅相关资料提供依据。
一、档案管理的问题分析
(一)人才知识老化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基本都是现代单位中资历较高的人,他们从事档案管理时,操作具有专业性不是很强。随着时代的发展,单位档案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需要从事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就档案整理、调阅等方面有着清晰的制度概念,这些都是需要认识认识档案管理工作的人不断掌握和了解,然而现实情况就是很多单位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知识老化,年轻人较少,他们从事这一岗位的责任心相对较强,但是专业化的管理、标准化的操作很难做到,需要不断进行培训,一些刚刚从事这一岗位的年轻同志更是需要有一个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开展单位档案管理工作。
(二)制度化建设有待提高
单位档案管理的关系到每一个职工的切身利益,需要强化制度管理在单位档案中的作用。然而单位档案管理的制度化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调阅相关人员的认识档案的时候,一些单位没有作做到两个人同时在场。这样制度化建设的松散大大降低了档案管理的严肃性、客观性、可靠性,档案是一个单位或职工历史资料的再现,一旦出现单位档案管理制度化的松懈,将直接影响一个单位管理。例如,当需要提拔领导干部时,需要对其人事档案进行调阅,检查其是否存在年龄等方面的问题,这样可以更加客观的选拔干部,制度化的松懈将使得这种认识档案的调阅出现问题,使得单位档案失去了客观性。
(三)现代化手段应用力度不高
信息化技术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这一技术开始渗入不同的行业领域。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也需要借助这一技术,实现管理的便捷性、高效性。然而由于一些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不足,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很难使用在档案的管理之中。从事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现代化手段不是很熟练也是这一手段很难实现应用的主要原因。这种现代化手段应用水平不高的现状使得一些单位在档案管理中工作效率较低、管理水平不高。
二、优化事业单位档案规范化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单位档案管理的认识
需要营造档案管理重要性的宣传氛围。在日常工作之余,邀请专家给单位职工普及相关单位档案管理的知识和内容,实现单位职工对自己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例如,需要调阅相关人员的人事档案的时候,需要出具相关的调阅函,对调阅人事档案的事由、单位进行明确。在进行调动一个人工作的时候,用人新单位需要出具调档函,要求用人原单位将其人事档案发送给现在单位,没有调档函,任何人都不可能拿走相关人员的人事档案。只有强化全员对单位档案管理的认识,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才能有发展基础。
(二)强化单位档案人员业务能力
刚刚从事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同志有时明显感到经验不足,在上岗之前需要对其进行上岗前的业务培训,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单位的认识档案管理,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更加精湛的工作成绩。首先需要规划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培训计划。成为一个合格单位档案的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很多素养,对单位的发展,人员变动等深入了解,这些都是单位档案管理者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在培训的计划阶段需要设计相关的课程教学方案和实施手段,对培训的方式进行有效整理和梳理,系统化的培训方案可以全面提升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岗前业务技能。然后就是培训。按照岗前培训计划和方案,开展有针对性就档案的整理、保存、调阅等制度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
(三)制度化的管理
单位档案管理有着自己的一些规定,这些规定都是为了进一步避免出现的现象,实现单位档案管理的有效开展。制度化建设是一项工作开展好坏的关键,需要不断突出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可操作性。与此同时也需要进一步落实相关制度的执行,保证制度的建设落到实处。例如,在调阅相关人员的单位档案的时候需要进一步明确需要两个人同时在场,这样才能进行相关档案的查阅。单位档案的管理需要一些相关的设备配套,配备必要的樟脑丸等,避免虫蚀现象的发展。例如人事档案出现使用A4纸取代16开的纸张要求,就必须在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进一步落实这种管理制度。
(四)现代化技术应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渗透,各行各业都开始使用这一技术,在管理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突出计算机在单位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作用。计算机管理可以实现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量的压缩,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可以进一步建立电子档案或者电子目录,方便档案查阅工作。这种计算机信息化的单位档案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其保存的质量,当纸质资料出现破损之后,可以调阅相关的电子档案,同时电子档案的存储空间相对比较宽裕。同时进一步拓展了单位档案的形式,可以将一些图片、视频、音频资料进行有效保存,这些资料也是可以说明相关人员的历史问题的一些材料,电子档案的建立就可以实现这种非纸质资料的有效整理。
三、结语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具有严肃性,需要从业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需要提高单位职工对档案管理的认识,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和制度化建设,不断引入现代技术的应用,才能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梁鼎琪,林晓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研究[A].决策论坛――系统科学在工程决策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2015,11: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