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培养规划方案范文

教师培养规划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培养规划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培养规划方案

第1篇:教师培养规划方案范文

摘要: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文针对我校城市总体规划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了系统分析,按照城市规划工程实践的要求,突出规划师素质与能力培养,结合课程教学的要求与组织等方面,提出了理论体系、课程案例、规划题目、组织模式与环节设置、模拟评审等6个方面的课程改革措施。

关键词:城市总体规划 课程改革 案例教学 教学组织与环节 模拟评审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培养城市规划人才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我校城市总体规划课程已讲授至2007级,共计5届,授课学时共计320学时。从教学实践过程看,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改进。

一、课程问题分析

(一)课程理论基础

“总规抓战略[1]”,城市总体规划在规划层次中属于宏观层次内容,要求相关的理论准备呈现完整、体系化的支撑。对于总体规划课程而言,相关基础课程的开设时序与内容衔接缺乏协调,相关教材对于规划思维、分析方法等重视不足,学生相关知识储备结构分散,缺少全面理解和把握城市各要素的能力。

(二)课程案例准备

总体规划课程的展开依赖一定数量和结构的案例群来进行支撑,以达到贴近工程实践,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然而课程案例来源、类型以及入库标准等问题仅凭一人之力,依靠项目积累难以实现,同时个人偏好也一定程度影响案例库的建设质量。从前期运作来看,案例数量不足,结构上没有细分,部分案例陈旧,更新速度慢,相应地对于案例教学的支撑相对单薄,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程效果。

(三)规划题目选择

在总体规划教学中,有限的教学时间、严格的教学进度,同逐步完善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程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城市总体规划“真题真做”的理想模式陷入困境,因此一般规划题目选择都是“真题假做”。然而由于各种因素限制,导致规划调研不够充分,学生对于现状理解不够深入,以至于无法充分把握某方面的城市要素。同时缺少方案评审环节的“真题假做”,容易导致学生对总体规划的整体程序认识不够全面。

(四)教学组织模式

总体规划课程教学一般将学生分为若干设计小组,由教师进行设计开题,布置总体规划题目和要求,各学生设计小组独立负责整体方案的构思、设计以及成果展现。教师负责相关理论讲解,在课程过程中按照既定的阶段和思路对于学生进行纠正,导引和评价。此种“师徒相授”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课程开放性不足,多元化不强,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有所欠缺,并且相关的评价机制无法建全,容易导致评价结果偏差,产生误导。

(五)课程环节设置

一般城市规划专业设计课程的环节设置为:开题—收集资料—方案一草—方案二草—方案三草—方案确定—成果表现。此种环节设置的问题集中在必要的规划程序环节与教学周期的矛盾上面。按照既定的节奏完成必要的环节,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城市诸要素的复杂关系及其影响,其思维偏重于空间安排,对规划本质认识不足,规划方案流于表面。

二、课程改革思路

(一)按照城市规划行业发展的实际,参考培养规划师的实践要求与能力标准,在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锻炼和能力培养,在课程中引入规划行业相关机制,促成学校教育与行业标准的对接。

(二)研究教学规律,关注学生主体地位,探索开放式、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按照理性方法建设课程理论体系、完善案例教学,组织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培养目标的全面落实。

三、课程改革措施

(一)课程理论体系重组

按照《城乡规划法》(2008)以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中关于总体规划编制的要求和内容,对于总体规划相关理论课程体系进行重组,划分为3个子系统:关于城市理论的课程,主要讲授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内在机制;关于规划理论的课程,主要讲授城市规划基本原理,促进对于规划本质的理解和认识;关于规划技术与方法的课程,主要在于促进多种技术与方法的规划应用。

在上述调整的基础上,课程系统应立足于“土地利用与空间组织”,将总体规划编制的新理念、新方法融入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对城乡统筹、资源保护和公共利益等内容的关注和理解,形成正确的城市总体规划认知体系[2]。

(二)课程案例库建设

案例库的开发与建设是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参考其他院校的做法,总体规划课程应该在案例来源、类型、选择及应用等方面加强规范化建设:

1. 案例来源与类型,课程案例主要来自教师主持或参与的总体规划项目、研究成果以及优秀规划案例。并且根据总体规划展开的层次,课程案例库细分为:战略规划与研究、总体布局、专项规划、专题研究等。

2. 案例选择及质量保证,案例质量是案例库建设的关键环节,案例选择应该体现如下原则:一致性原则,案例应与教学大纲保持一致,内容上应涵盖相应知识点,功能上突出培养知识应用能力;实用性原则,应对入选案例进行点评分析,明确其优点和特色,缺点和不足,方便教师、学生的使用;实施优先原则,应优先选用规划实施的设计项目,教学上做到形象直观,形成前后比对,强化教学效果;模块化原则,根据教学需要,将案例分解组合成不同模块化集合,与课程知识点协调对应,提高实效性。

(三)合理选择规划题目

总体规划课程题目的选择对于学生从微观空间设计到城市空间的多要素组织协调的过渡至关重要。根据多年的调查和教学实践,既要保证总规内容的完整性,又要考虑教学认知与能力培养,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学校附近建制镇的总体规划应优先考虑作为总体规划课程的题目,在基础资料以及调研等条件较为充分时,可以考虑将规划对象扩大为附近城市(县城)总体规划[3]。将镇总体规划作为规划题目,在内容框架、方法上与城市总体规划具有一致性,起步设计不复杂,空间组织上能够延续学生在处理微观空间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同时有利于促进强化城乡统筹的知识学习,为后续更大规模、更为复杂的城市规划打下基础。

(四)改革教学组织模式

按照总体规划编制实际工作特点,应打破教师专业界限,依托各专业教师和外聘规划师组成教学指导小组,改个人指导为小组集体指导,形成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环境。小组设主讲教师1名,负责本教学组的总体工作,对总体规划的教学进度和具体环节进行统筹协调,其角色类似于总体规划编制中的项目主持人;指导教师2~3名,负责教学组日常教学工作,如组织和落实教学计划及教学环节,其角色类似于总体规划编制中各专项内容负责人;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还可吸纳外聘教授、职业规划师参与部分教学环节,为学生讲授学科前沿热点问题、新理念和规划新方法等内容,其角色类似于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的特聘顾问。建设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开放式教学的目的即在于更贴近总体规划实践,确保多元化的知识来源,从而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规划理念和价值,拓宽思维空间,同时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五)改进教学环节内容

根据总体规划编制实际工作经验,进一步设计教学流程,重点把握现场调研、方案编制、阶段成果汇报及评审等4个环节。现场调研环节引导学生掌握搜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方法;方案编制、阶段成果汇报环节则采取课堂表述的形式,教学组成员扮演委托方的角色,进行方案点评并引导讨论;评审环节采取“讲评结合”与“教评分离”的形式,邀请组外教师或同行专家参与,由学生进行汇报,组内与组外教师(专家)现场点评,各评审教师与专家现场独立给分,努力贴近工程实践。

(六)建立模拟评审制度

在总体规划课程教学实践中,应针对性地发展“课题模拟评审制度[4]”,即规定学生在完成课题初步方案后,按要求参加课题模拟评审。评委会由专业教师组成,可以邀请设计单位相关专家等参加评审。评审时,学生向评委会和全体同学讲解设计方案及构思过程,评委会针对设计方案提出问题,综合大家的建议,提出修改意见,并且采用现场打分制,评审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课题模拟评审”并非正式评审,教学组织应注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自由发挥,促进学生、教师、评审专家之间的交流互动,使学生在了解评审常识的同时,丰富设计思路,提高规划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秉钊.当代城市规划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吴志强,于泓.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方向[J].城市规划学刊,2005,(6):2-10.

第2篇:教师培养规划方案范文

随着现代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的素质结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素质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人的个性,实现人的全面主动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新的课程标准推出了“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论,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与提高学生素质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培养人的质量,更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学有所长,已经成为社会对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特长生的培养就是立足社会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之才、有用之才。特长教育不仅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要。

为了扎实开展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搭建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平台,规范特长兴趣小组辅导工作,切实提高辅导水平和效益,努力探索特长生教育的新途径,开创素质教育新局面,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推向一个更高层次,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特长生培养的实施方案

首先、成立特长生培养小组,确立专职教师负责。实行校长负责制,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专职教师为组员的培养特长生个性化推进特色项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方案的实施与落实,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经特长生培养小组研究决定,由李建山老师担任音乐特长生小组的组长,由孙志发老师担任体育特长生小组的组长,由秦少萌老师担任美术特长生小组的组长。,他们分别负责选拔各自的特长生小组成员并开展特长生培养的具体工作。

其次、选拔学生,组织开展特长生的培养工作。

1、音乐特长小组

由学校喜爱音乐、舞蹈,且在这方面有点天赋的同学组建一支文艺特长小组,由音乐教师和班级文艺委员负责,利用校本和课余时间相互学习,一起练习。训练分专业训练和非专业训练两种。非专业训练指以校园教学和活动为主培养班级的积极分子、骨干学生,借以推动大课间活动开展,使课间活动丰富多彩、生机盎然。专业训练指选的优秀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参加上级组织的比赛获得好成绩。

2、体育特长小组

由学校喜欢踢足球、田径的同学组建一支体育特长小组,由体育教师和体育委员负责,利用校本和课余时间组队训练并指导参加比赛。建立一支优秀的田径特长队。由李老师负责训练工作。从低年级抓起,要科学训练,要跟踪培养,掌握学生的竞技水平的动态变化,以及预测发展情况和输送方向。以科学的、系统的、分层次的训练为基本要求,制定出相应的特长生培养训练计划,建立相应的特长生档案,做好跟踪写实。力争参加市比赛获得好成绩。

3、美术特长小组

由绘画功底特别好的同学组成一个美术特长小组,由美术教师负责,利用校本、课堂和课余时间一起练习画画,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展示与竞赛。以教师为指导,以优秀学生为辅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重点抓好七年级学生培养、带动八年级学生。制定特长生长远培训计划和规划,力争参加上级比赛获得好成绩。

通过以上工作使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涌现出越来越多具有专长甚至多才多艺的学生。此外,除了继续做好特长生的培养工作之外,对几年来的特长生的培养工作做全面的总结,制定新的工作规划,以更好的进行特长生的培养工作。

二、为保障实施方案的运行,我校采取了下列具体措施

1.建立资源保障机制。学校统筹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对体育特长生培养项目投入的力度,为方案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良好运行环境。

第3篇:教师培养规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动漫;实训;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7-0000-02

动漫教学实训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为目标的一种实践教学活动,能够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掌握专业知识,获得从业能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合理有序地开展动漫实训教学,有利于充分实训教学优势。

一、我国动漫教学实训意义与特点

(一)动漫教学实训的意义

随着动漫产业的飞速发展,动漫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我国不少院校都增设了动漫相关专业。相关学者不断地探索更加有效的动漫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培养适合动漫行业发展要求的人才。动漫行业需要具备较高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而综合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实践。因此,在培养动漫人才方面,学校需要加大重视实训教学。目前,大部分院校还没有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动漫教学实训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欠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不足、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系统的教学设计等,从而导致动漫教学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不能有效地满足行业需求。

动漫行业是一种创意为王,变现形式丰富,并且基于现代的信息传播技术手段进行传播的生产经营性行业。动漫行业早期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漫画和动画片,到目前已经发展成集漫画、电影、电视、音像制品、游戏等在内的多位一体的新兴行业。在发达国家,动漫行业对于国民经济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以日本为例,动漫行业甚至是其支柱性产业。我国近年来在动漫产业上的发展速度也很快,涌现出来了一大批的动漫基地和高水准的动漫制作公司,产生了《秦时明月》等优秀的动漫作品。可以说,动漫是我国目前的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但是,与任何朝阳产业一样,动漫产业也面临着人才尤其是高水准的动漫人才极度稀缺的问题,这是我国动漫行业快速发展的一个最大的瓶颈。搭建动漫产业的就业平台,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但是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就业平台的搭建存在多方面的困难。所以对于动漫大家教学在现阶段很重要。

因此,分析动漫教学实训中现存的问题,探寻合理的解决对策,促进实训教学的有效开展是非常必要的。动漫教学实训需要根据行业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动漫教学实训目标,灵活地运用项目教学法设计动漫教学实训方案,将教学活动和行业发展紧密结合,将社会能力培养、方法能力培养、专业能力培养密切相联。从而充分发挥实训教学的作用,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培养符合动漫产业发展特点的综合型人才。

(二)动漫教学实训的特点

动漫教学实训就是为了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掌握专业知识,获得从业能力(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等),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而展开的一种实践教学活动。我国动漫教学实训应当以就业为导向,贯彻职业教育理念,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合理有序的开展,充分发挥动漫教学实训的特点。通常,动漫教学实训具有全面性、综合性、主体性、真实性等特点。首先,全面性。动漫教学实训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不但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还重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的培养,不但使学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适应能力。在教学实训中,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团队协助意识、沟通能力、工作责任心等都获得显著的提升。其次,综合型。教学实训是在学生单项能力的基础上开展的,是对学生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的整合。第三,主体性。学生动漫教学实训的主体,学生的实践活动是培养、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必有之路。教师在实训过程中发挥着引导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动漫策划、制作、等一系列工作。第四,真实性。动漫专业实训,有别于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教学实践、实验教学,其工作过程具有真实性,是根据实际的动画制作进行的。在实训的管理上也具有真实性,在实训中按照公司制度进行管理。此外,实训的任务通常来源于动漫实际工作案例,也具有真实性。

二、我国动漫教学实训的设计原则

动漫教学实训的设计遵循能力本位原则、目标现行原则、职业活动过程导向原则。首先,能力本位原则。学生能力是动漫教学实训设计的基础,教师的实训设计需要符合学生能力形成过程的特点。动漫实训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而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的基础就是学生的各个单项能力,综合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各种单项能力的发展。因此,为了确保实现动漫实训教学的目标,实训设计需要符合学生能力发展的特点。第二,目标现行原则。明确动漫教学的目标,从总体上指导实训教学设计是十分必要的。明确的实训目标,就是指实训教学实训的目标要具体、系统、完整,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实训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自觉地完成实训项目。实训目标能够指导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掌握结构,明确实训学习活动的方向。第三,职业活动过程导向原则。形成、发展综合职业能力,离不开特定的职业情境或职业活动。只有将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动漫职业活动良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够促进学生在行动中学习,实现实训的目的。

三、动漫教学实训方案

(一)实训方案规划

动漫教学实训方案规划就是将实训教学和动漫行业要求相结合。实训方案需要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升为目标进行设计。实训方案规划应当以骨干教师为主要负责人,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力量,合理细致的进行。动画制作过程是实训方案规划的主线,对工作过程进行细化,将动画制作中的关键环节重点突出,将各项工作环节进行细分,分别明确实训目标、设备要求、职业能力等内容,并提出实训教学建议。实训方案规划能够使动漫实训更具目的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在进行实训方案规划时,应当注意下列内容:明确目标,根据实训目标选择实训项目;项目要新颖,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循序渐进,实训难度合理递增。

(二)实训方案实施

动漫教学方案实施需要一定的设备、师资等条件。在具备实施条件后,实训方案应当按照以下步骤展开。首先,描述任务、明确学习目标。教师进行实训项目启动动员,描述实训任务,介绍制作项目和相关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初步讨论,了解学习目标。其次,分组,制定实训项目计划。教师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选出小组负责人,协助学生分析实训项目制作任务。由小组负责人制定实训项目计划和任务分配表。第三,项目实施。每个小组按照动漫实训项目计划,进行项目制作。在实训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地监督、引导学生,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对各个小组的进度情况进行记录。第四,课业总结。当各个小组都完成了实训项目后,教师应当用各组自评、各组互评、教师评价等评价方式评估学生制作完成的成片。

(三)实训方案评价

评价动漫实训方案有两个主要的目的:评估动漫实训方案的可行性;评估动漫实训方案的质量。从而找出实训方案中潜在的问题,促进实训方案不断完善,更加有效地服务动漫教学。通常,评价动漫实训方案可以从实训目标、实训过程、实训内容、课业总结等方面进行。实训目标评价标准包括全面明确性、是否符合培养要求、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实训过程评价标准包括是否符合职业工作过程、实训目标先行、是否符合学习动机、能力形成的过程;实训内容评价标准包括科学先进性、是否符合职业活动内容;课业总结评价标准包括评估方式是否恰当、评价时间是否恰当、评估内容是否涵盖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动漫实训方案评价应试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三个方面都应当多元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动漫教学实训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掌握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的实践教学活动。为了有效地发挥动漫教学实训的重要作用,教师应当遵循能力本位原则、目标现行原则、职业活动过程导向原则,合理规划、实施实训方案,并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戚建康.论泛理论化在动漫教学中的抑制作用[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

[2]成卓,刘超.产业化背景下动漫教学新模式的构建探讨[J].大众文艺,2010(09)

第4篇:教师培养规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建立;课程实施

笔者前期探讨了基于筛选法的高等教育体制,着眼于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之间的断层,高中教育集中在几门基础性课程,大学教育面向职业,通过基于筛选法的教育体制的探讨,对大学教育进行改革来衔接这个断层[1]。本文继续上文的研究,对基于筛选法的高等教育体制的实施进行探讨,从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建立、课程实施、选择专业和专业内二次筛选等方面进行讨论,具体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图1中包含五大模块,其中培养方案修订模块主要解决基于筛选法的高等教育体制如何嵌入培养方案的问题;课程体系建立模块则侧重解决现有课程和筛选性课程相互配合的问题;课程实施模块着重讨论筛选性课程的实施过程,并进行专业选择;专业内的二次筛选模块主要探讨选择某个专业后如何进一步选择专业方向。

1培养方案修订

在基于筛选法的高等教育体制探讨中,总结出了一系列筛选性职业,并举例实现了某个筛选性课程的建立过程[1]。培养方案的修订则将这些筛选性课程插入培养方案中,既不能显得突兀,又要让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更科学严谨。可以从下面两个思路入手:一是把筛选性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插入培养方案中;二是把筛选性课程作为筛选性课程模块放在公共必修课环节里。下面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讨论。(1)把筛选性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插入培养方案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需要学习全部筛选性课程,只需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公共选修课也称为跨选课,一般为16课时,符合筛选性课程的设定。为了实现筛选,必须选择5~8门,通过这些选修课程的学习,逐渐确定自己想要攻读的专业。如果不知道自己是想读文科专业还是理科专业,可以把对应专业的筛选性课程交替学习,逐步思考自己想要选择的专业。(2)把筛选性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插入培养方案中,学生需要把所列的筛选性课程都学习一遍,有助于学生培养综合素质,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在职业兴趣和能力,而不是像选修性筛选课只培养某几门课程对应的自己当前认为感兴趣的素质。当然,大量筛选性课程的学习,学生可能会出现对几个专业都比较感兴趣的情况。这时,可以用更深层次的筛选性课程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这样的情况可以适当延长这些学生学习年限,适合4~6年弹性学制的培养方案,如果最后学生对两个专业的兴趣都比较浓厚,可以选择修双学位。各个高等学校可以灵活选用筛选性课程的实施方式,用实施后的问卷调查对培养方案的实施进行反馈,问卷调查可以同时面向学生和授课教师。筛选性课程可以安排在大学一年级上学期集中实施,筛选性课程实施期间所有班级以课程建班,如果某门课程人数较多,可以设置多个平行班。大一上学期其他课程可以延后一个学期,也可以和筛选性课程同一学期排课,视周课时多少而定。

2基于筛选法的课程体系建立

筛选法的实施需要课程之间的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帮助学生选择专业的课程体系。筛选性课程本身并没有让学生如何思考自身从而选择合适专业的内容,需要相关课程的配合,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思考自己如何选专业。与筛选性课程配合的课程是职业生涯规划,该课程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2]。可以利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测试模块,来分析学生的职业倾向。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测试模块主要有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和MBTI职业性格测试,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主要用来测试学生的职业倾向,MBTI职业性格测试主要用来测试学生性格和职业的搭配关系。以上两项测试从不同方面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倾向进行客观的认识,再结合筛选性课程,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要选的专业。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理论的核心假设是人根据其职业倾向可以分为6个类别,分别是现实型(Realistic)、研究型(Investigative)、艺术型(Artistic)、社会型(Social)、企业型(Enterprising)和传统型(Conventional)。可以把它们放到一个六边形中,并按照图2的方式连接,构成霍兰德按人格分类的6种职业类型分布图[3]。每一种类型表示一种职业倾向,学生通过进行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可以得到每种职业倾向的分数。把霍兰德测试中得分最多的3项所处的点连接起来,构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大多时候是钝角等边三角形,其他三角形出现概率较小。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可以把三角形某个点作为主线,其他点作为分线发展的方向。如果筛选性课程在培养方案中是选修课,可以根据上面三角形去选择要学习的筛选性课程;如果筛选性课程在培养方案中是必修课,可以重点学习上面三角形对应的课程。如果测试结果出现锐角三角形,这时会出现对立倾向的类型,比如同时出现研究型和企业型,研究型是以研究科学为主,企业型是经营企业为主,这时就要侧重某一个倾向,要么选择企业型,要么选择研究型,等条件满足了,可实现研究型向企业型或企业型向研究型的转变。在选择筛选性课程时可以选择锐角三角形的一个主线点和一个支线点重点学习。MBTI职业性格测试是国际最为流行的职业人格评估工具,作为一种对个性的判断和分析,是一个理论模型,从纷繁复杂的个性特征中,归纳提炼出4个关键要素——动力、信息收集、决策方式、生活方式,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把不同个性的人区别开来。MBTI职业性格从动力方面(与世界的相互作用)分为外向(E)和内向(I),从信息收集方式分为感觉(S)和直觉(N),从决策方式分为思考(T)和情感(F),从生活方式(做事方式)分为判断(J)和知觉(P)。每位学生测试后都有自己的4个字母,不同的字母组合表示不同职业对应的性格特征,可以通过查询得到,如表1所示。学生通过自己的4个字母查询到与之对应的相关职业,如果筛选性课程在培养方案中是选修课,可以根据上面的查询职业选择学习对应的筛选性课程;如果筛选性课程在培养方案中是必修课,可以重点学习上面查询结果对应专业的筛选性课程。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筛选性课程的选择,筛选性课程的实施又可以验证和修图改职业生涯规划,让职业生涯规划更适合学生发展两类课程存在天然的逻辑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筛选性课程的选择和职业生涯规划的修改,最后完成专业选择。

3基于筛选法的课程实施

在前文基于筛选法的高等教育体制探讨中,阐述了筛选性课程的建立过程和教学进度安排[1]。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实践内容和对应实践的理论部分最好放在同一周内开展,让理论知识及时付诸实用,让学生对理论结合实际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上理论课的老师和上实践课的老师可以不是同一位教师,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可以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体验,丰富课堂的维度和广度,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要加强交流,让教学更加科学并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同时,筛选性课程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也要结合起来,学生在学习筛选性课程的过程中,要印证自己的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和MBTI职业性格测试,更进一步地认识自己。此外,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在筛选性课程中的表现,给出学生专业选择方面的建议。由于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和专业兴趣在专业的选择方面至关重要,学生在专业选择方面应以自己为主、以老师意见为辅。专业选择流程如图3所示。专业内二次筛选可以放在大一下至大二下进行,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方向公共课,在此期间学生根据专业学习情况和老师建议选择专业方向。因为老师对专业方向的把握比学生强很多,在此期间,学生专业方向的选择应以老师的专业引导为主。

4结语

本文从实施的角度探讨了基于筛选法的高等教育体制,首先从总体上分析了筛选法的实施方案,接着从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建立和课程实施这几个方面来探讨具体实施。着重探讨了课程体系建立,利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里的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和MBTI职业性格测试来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职业倾向,尽量让自己选的专业符合自己的兴趣和性格特点,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最后根据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方向公共课的学习,完成专业内的二次筛选,选择合适的专业方向。

参考文献

[1]赵小英.基于筛选法的高等教育体制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9(25):214-215.

[2]MBA智库百科.职业生涯规划[EB/OL].(2020-10-29)[2021-04-10].

第5篇:教师培养规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 新设专业 评估 “硬伤” “治疗”方案

为了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英美等发达国家早已建立了相应的评估和认证制度。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机制的建立已有20多年的历史。2010年《规划纲要》再次强调了要“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制度。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校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接受多方评估和自我评估,新建本科院校责无旁贷,新建本科院校的新设专业同样肩负着这一“重任”。

多数新建本科院校是由专科院校升格或合并而成,基础依旧是专科的底子,师资同样是原有的师资,学校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与此同时,为了迎合社会需求,体现时代性,新建本科院校每年都会增设专业,这就造成了大批新设专业“未经风雨,却早已伤痕累累”,导致了面临多方评估时,底气不足,“硬伤”一片。

一、专业定位与规划中的“硬伤”

专业定位与规划是专业发展的指南针,影响着后期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实施,以及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等多方面。然而新建本科院校的新设专业,其专业定位往往并不明确,专业设置的原因更多的是社会对某些人才迫切需求的具象体现。例如,目前,很多新建本科院校纷纷增设学前教育专业,增设的目的更多在于本专业招生情况良好,存在生源潜力。具体到专业设置的定位则是学生到校之后再仔细考虑的事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亦是参考其他院校匆匆忙忙赶制出来的“速成品”,经不住推敲。面临评估时,重新审视专业定位,加班加点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成了重要任务之一,本末倒置,劳心劳力,最终拿去评估的方案与原有方案大相径庭,评估的效力对此大打折扣。

二、师资队伍中的“硬伤”

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曾言:“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充分说明了教师在大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甚至决定着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新建专业尤其重要。

新建本科院校形成的过程决定了其师资基础,此类院校中的新建专业师资力量尤其薄弱,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1)缺乏高水平的专业学术带头人,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人才匮乏,无法有效地开展本专业科研工作;(2)学科梯队出现“断层”,结构不合理;(3)人才引进机制不健全,无法吸引和稳定专业人才;(4)符合岗位资格的专业教师较少;(5)专业科研力量薄弱,等等。

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新建本科院校具有此专业高水平专业学术带头人的院校数量极少,更多是借用教育学或心理学等学科学术带头人帮忙带领,高职称人才更是匮乏;此外,部分院校出现借用音乐系、美术系或中文等教师帮忙代课,讲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此类教师大多采用闭门自修、现学现卖的方式,自身压力也较大。专业科研成果较少,无法达到评估标准和要求。

三、教学条件中的“硬伤”

任何教学模式都指向一定的教学目标,其效力的发挥需要一定的教学条件,不依赖任何教学条件的教育教学模式是不存在的,因此,建立健全相应的专业教学条件是新建本科院校新设专业课程、活动等实施的前提。

新设专业在教学条件方面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实验室建设环节薄弱,实验课程无法正常开设,实验仪器的缺乏导致实验项目及课程的正常进行;(2)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不完善。(3)专业图书资料匮乏,等等。

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大部分院校的学前实验室停留在琴房、舞蹈房的建设方面,专业的学前教育实训室及其仪器设备缺乏;专业实习基地的真正使用率较低,学生缺乏真正实践的机会,导致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以衡水学院为例,学前教育实验室目前仅有琴房和舞蹈房,琴房内只有20架电子琴,学生的琴法课需借用音乐系电钢教室完成;实习基地数量不少,但真正投入使用的次数极少,从2007年至今,仅组织过学生见习一次、参观一次。专业图书仅局限在教育系资料室,图书馆有关藏书较少。

四、“治疗”方案

(一)明确专业定位与规划

调整高校专业结构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已是大势所趋,增设适应社会需求的特色专业已不再是空谈。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考虑自身实际、盲目跟风上专业。在专业设置之初,院系领导应全面考核本校资源和师资情况,立足全局,借鉴其他院校,并结合自身特点,明确专业定位和规划,进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此外,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需体现本专业的特色,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因人、因时的实施,课程开设合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体现专业特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注重师资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改善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的关键,亦是改善新设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新建本科院校要着眼于培养人才,重点抓好学科带头人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在短时间内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避免评估过程中出现临时找人代替的现象。

首先,专业增设之初应有专业教师的参与,避免外行人制定本专业关键材料;力争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专业学术带头人,避免“群龙无首”,带动本专业迅速步入正轨,快速发展。

其次,注重教师后期专业培训,促使转型教师的彻底专业化;并鼓励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掌握学科前沿动态,及时更新自身知识体系。

(三)积极改善教育教学条件

首先,加大教育教学实验设备的购置,进一步完善实验室设施。确保实验课程的正常开设,增强专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其次,积极建设实习基地,并真正地运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避免空有其名无实效的现象。

最后,购买专业图书资料。书籍是学生成长所需养料的来源,加大图书资料的投入和使用,有利于师生专业水平的提高。

总之,新建本科院校新设专业应未雨绸缪,将事情做在各项评估活动之前,避免临时抱佛脚、到处“打补丁”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步社民.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问题[J].教师教育研究,2005,3.

[2]李杰玲.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观念创新探讨――以邵阳学院为个案[J].邵阳学院学报,2010,1.

[3]张彦通.积极实施专业评估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体系[J].高教探索,2005,2.

第6篇:教师培养规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 财经院校;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7-0085-02

一 财经院校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电子商务战略与解决方案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受到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其列为电子商务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学习的核心必修课程之一。电子商务战略是企业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电子商务长远规划,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正是这一战略规划得以应用和实施的步骤和方法。在掌握各门电子商务专业经济管理与信息技术知识的基础上,电子商务战略与解决方案让学生从宏观上更全面地把握企业电子商务的战略规划、需求分析、解决方案以及解决方案的评估方法,是对电子商务专业全部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提升,并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在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方案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1-3],但是,目前东北财经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课程的教学中仍旧存在着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注重技术的先进性而忽略教育的先进性。我校教师的精力太多地放在技术上,忽略了教学应用上的思考。而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技术和教育相结合应该遵循教育的先进性,而不仅仅是技术的先进性。二是,注重知识的先进性而忽略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很少将行业中的真实情境导入教学并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实践所学理论,导致学生虽然学习了大量的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却对电子商务行业很陌生。三是,注重专业知识而忽略专业特性。教师在运用具体的教学技术过程中没能和电子商务专业特性相结合,没有充分注意到学习者的特殊性和其专业性。

二 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课程的教学探索

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教育方法中基于项目学习的理念和对实践教学的重视[4-5],与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课程的特性非常吻合。因此,借助 CDIO 教育理念,推进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课程教学方法研究,是提升专业教学质量的有益尝试。下面具体介绍CDIO教学方法在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过程。

1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电子商务各个环节的需求,熟练掌握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技术基础知识,对电子商务应用的基本商业模式的解决方案的设计与实现过程有深刻的理解,对主流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和行业实际应用案例有所认识和体会。完成本课程后,学生应能够熟练进行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分析、规划和设计, 掌握分析、评价和选择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技能,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2 教学内容设计

在深入研究了现有《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教材的基础上,查阅大量的资料,依据与时俱进的原则和学生学习认知的规律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取。在目标上,以培养学生应用技能为目的,帮助学生灵活掌握和运用知识;在结构上,将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分析、选择直至实施的执行步骤作为主要结构框架,用技术、支付、安全和企业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选择填充主框架,最后综合全部理论知识宏观分析了制造行业、服装行业、旅游行业以及物流行业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并将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运作情况相结合,帮助学生提高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进一步掌握课程内容。

根据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制定、实施过程将课程教学内容整合、序化,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内容安排

企业构建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项目背景描述、项目商务需求分析、项目电子商务模式研究、电子商务模型建议方案、电子商务系统设计的原则与目标定位、目标系统总体结构构建、应用系统方案说明、网络基础设施构建、网上交易中的支付与认证、项目系统安全及管理、项目系统性能优化及评估、项目系统集成方案确定、项目系统开销与投资预算、项目系统实施方案提出与收益分析。因此,将教学内容分解为电子商务项目分析阶段、电子商务系统构建阶段、电子商务系统管理评估阶段和预算、收益分析阶段四个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中又包含具体的工作步骤、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构建了教、学、做、能力拓展四位一体的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教学体系,综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方法

作为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课程的一线教师,在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实验作为课程实践性环节之一,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在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课程实践环节上,亟须通过设计一系列规范的、可操作性强的实验,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全面综合的实践训练,加深理解、验证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增强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感性认识,掌握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分析、设计和实现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从而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满足社会各界对电子商务人才的迫切需求[6]。

目前,我校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教学方法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体,忽视了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结合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课程的特点,将CDIO教学理念引入课程教学,采用如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项目专题讨论。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是一门培养学生电子商务模式分析、系统规划、设计、开发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理论学习环节我们通过项目专题讨论的方式将主要知识点贯穿起来,通过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选择经典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进行项目分析与讨论。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与实践的结合,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项目实践。实践证明,只有紧紧围绕实践环节开展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培养出能实干、肯干、会干并有良好发展潜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了突出实践环节在本门课程中的重要作用,将课程中的知识点分解为对应的项目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的分析、设计与开发。在整个项目实践过程当中,由学生主动学习完成项目,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创造性。同时在团队合作中让学生互相协助,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分享解决问题,这一模式将实践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提高了人才培养的特色与效率。另外,实战项目的情景演练也帮助学生培养了职业能力,为学生适应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整个实践活动中,以项目为中心,注重以项目作品的设计与开发来开展教学,让学生在掌握各门电子商务专业经济管理与信息技术知识的基础上,更全面地把握企业电子商务的战略规划、需求分析、解决方案以及解决方案的评估方法。通过学与做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实践,从而综合运用和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全部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3)多媒体项目汇报。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对小组完成的项目进行汇报,这种学生讲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资料收集整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并对学生的课堂陈述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能够很好实现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感受到极大的成就感。由于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包含的信息量很大,因此在项目汇报时通常会引用文字、图形相互配合,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更好地揭示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分析、设计、实现过程,以生动形象和图解的方式让学生在项目汇报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展示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全貌,从而完成项目汇报所规定内容。同时,通过项目汇报这一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其对某一方面知识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 课程考核

提出改变传统单一的期末考查考试方法,将考核时间阶段化,考试方式多元化。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不仅要有好的培养模式,还要有科学的、完备的检测体系。[7]实践操作(实验、学习报告成果制作等形式)+多媒体项目汇报+期末测试三部分成绩纳入期末总成绩,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循序渐进学习。

总之,由于采取了CDIO教学理念以及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改变传统理论学习的机械记忆法,学生在实践中寻找理论知识的应用,通过理论学习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局限,同时又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团队沟通和协作能力,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拥华.电子商务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5(9):82-85.

[2]施薇.基于电子商务人才供求错位探讨电子商务教学[J].中国市场,2015(33):92-95.

[3]庞秀平,赵 宇,杨秀会.基于CDIO 理念创新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J].大学教育,2014(3):98-100.

[4]钟寿仙,张瑛,郭绍辉.MPC-CDIO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169-175.

[5]柳华梅.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及创业引导分析[J].电子商务,2015(5):162-165.

第7篇:教师培养规划方案范文

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专业带头人带领专业团队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主要课程、课程标准、课时安排、实践安排、师资配置、教材、能力考核标准等内容,在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的充分论证后加以执行。女子中专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的策略是根据毕业生的去向,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制定出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在课程设置上结合幼儿园职业标准以及实际工作情况,在对幼儿园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纳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的建议,对原有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改进和调整,加设了《幼儿歌曲伴奏》《幼儿行为观察指导》《幼儿园家长工作指导》《幼儿游戏指导》《幼师职业规划与职业指导》《幼儿政策与法规》等课程,并增加了教学见、实习环节,增设了校内与校外实训基地,对精品课程和教材进行开发,使专业建设改革进入到了更加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

二、专家团队指导策略

专业建设要始终保持健康、快速、良性的发展,就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不断适应市场对人才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有一个前瞻性的专业建设组织来进行指导。2013年7月女子职业中专颁布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成立了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幼儿园负责人、行业专家、高校教师、学校骨干教师、市教育科研人员等组成,其功能主要是编制审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方案、为专业与幼儿园的合作搭建桥梁。女子中专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许多改革措施都来自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们的建议。

三、岗位实践提升策略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专家非常重视学生教育教学见实习的作用,学生在校期间的见实习是专业意识和角色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重要动力。女子中专安排一年级参观幼儿园活动,见实习安排在二、三年级,二年级见习主要任务是熟悉幼儿园,熟悉岗位,熟悉幼儿,培养初步的职业意识和必须的劳动态度。三年级见实习主要任务是熟悉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幼儿园组织管理制度,培养学生初步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规范的角色意识,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幼儿观。顶岗实习安排在四年级,时间为一年,学校实习管理规范、严格,实习前签订合同,实习中班主任指导调控,实习后总结评价,保证学生迅速成长为幼儿园需要的合格人才。

四、师资水平提高策略

师资水平是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体现。中职学校应完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制定兼职教师聘用、培养与考核评价管理办法,探索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建立行业技术骨干担任实践技能课和顶岗实习兼职教师的长效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女子中专仅2013年5~7月份,就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师德培训、教育教学培训、企业专家讲座、校本教材培训、女子学堂讲座、考取相关资格证书等培训,使该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学校还安排教师走进幼儿园,走进基层,通过观摩、参观、实践,锻炼并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指导能力,同时也允许幼儿园的教师走进学校学前教育的课堂观摩、学习,相互切磋交流。师资水平的提高为该校专业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五、办学模式创新策略

第8篇:教师培养规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城镇规划专业 人才培养 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C-0126-02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国家对城镇规划人才的需求日渐扩大,城镇规划专业得以快速发展。全国各地地方性院校均设立了城镇规划专业以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而这些院校大都是地方本科类院校,主要为大中型城市的城镇建设输送专业人才。现阶段国家城镇建设的重点已经转向中小城镇,大部分的中小城镇面临着快速发展的机遇,但是这些中小城镇中熟悉城镇规划业务的人才却非常缺乏,这就给高职城镇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市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深化,城镇规划作为城乡建设的重要环节,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合理培养城镇规划专业人才成为当前众多地方院校的重点研究课题。本文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专业综合能力考核系统等方面,对城镇规划专业进行系统的探索,根据就业的需求特点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城镇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条件

(一)实训基地条件。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对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极为重视,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支持对基础课、专业课的改革,积极引导,创造条件。学院具有研究所需的实训基地,如城镇规划设计室、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室及园林系园林研究所、广西森态规划设计院等校办经济实体,学院的整体规划工作也可作为实习内容,同时与校外企事业单位进行项目合作,这些都为研究的实施打好了基础。

(二)教师专业能力条件。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视“双师”素质专职队伍的建设,在政策上落实“双师津贴”,并通过“以老带新”、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掌握岗位技能要求,参与企业的规划项目,了解企业技术发展,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加快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课题负责人和课题成员有专门从事本门课教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过项目教学研究工作,有较好研究基础;有多年进行实践教学,具有较高实际操作能力的实验教师,可从事专题研究工作。

(三)社会实践条件。根据企业需求条件,对在校学习的学生进行基本技能培训和考核,通过综合实训择优推荐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实现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并且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和短期见习实习,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城镇规划体制,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学习并管理学生,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二、城镇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如果以简化的公式表示,即目标+过程与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管理和评估制度+教学方式和方法)。通过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专业教师能力提升、学生社会实践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本文提出“项目为引领,主线为特征,规划为基础,作品为目标”的城镇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项目引领。按“专业+企业+项目”的育人理念,突出专业项目的实践功能。项目以城镇规划专业核心课程、综合实训、业务项目为主要,形成并打造专业项目实训库。如建筑模型、山水模型、规划作品效果模型等,保证规划资料的项目化。首次将专业实践教学与学院产业企业进行融合,建设“专业+企业+项目”的实践训练方式,凸现了城镇规划专业人才培养基于工作流程的特点。

(二)主线为特征。为突出城镇规划专业的培养特色,主线是指城镇规划理念、方法两条能力主线的培养与强化。包括规划数据的采集、处理、输出和规划软件应用能力,如设计软件(天正建筑、PS、SU等)的用,以及城镇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地方规章制度、行业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的应用等。

(三)规划为基础。专业技能采取以真实规划项目为导向的培养理念,规划需要理论需要操作,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评。本专业教学研究正是突出了规划作为基础的目标,在规划理论、规划方法、规划手段、规划方式等诸多方面开展教学。

(四)作品为目标。学生的教学成果,亦即可视化成果就是规划作品。核心课程、综合实训及项目业务均以作品形式体现,反映了专业培养的项目特征。作品是整个规划作品,是综合性项目作品,彰显的是学生的综合工作能力。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认真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根据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采取多样化、灵活化的培养模式。

三、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根据城镇规划专业的特点和社会对高职高专人才在知识、能力的要求,对广西多家规划设计公司进行调研。调查分析表明,城镇规划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样性,人才学历结构需求具有多层次性,其中,基层城镇规划设计人员、绘图员、测量员、一般设计人员等从事设计、管理一线等岗位对专业人才需求量最大,学历要求为高职生和本科生。调查分析结果为城镇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提供了重要依据。新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以下修订:

(一)更符合人才需求。原人才培养方案过多地按照学科型人才培养进行编制,偏离了社会对高职高专人才规格的要求,新方案按照典型的城镇规划专业工作过程进行编制,符合现阶段企业对城镇规划人才的新要求。

(二)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按理论教学部分和项目教学部分安排教学内容,理论课程包括城镇规划管理与法规、城镇地理与经济等,城镇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居住区规划、城镇基础设施规划的理论部分;项目教学部分结合相关理论的学习以实际规划项目或者课程设计的形式开展。本着“实用、够用”原则,削减理论教学时数,重组后的课程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更加强调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体现了本学院的专业特色。开设“城镇绿地规划”核心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对各种绿地系统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合理的规划,在专业素质拓展课程开设“观赏园艺”课程,凸显本专业学生在绿地规划中的优势。

(三)教学文件标准的编制。编制了与之相配套的教学考核标准等相关材料,制定了城镇规划专业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以教学质量各环节质量标准作为评价依据,对教师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效果实施评价,从而使人才培养有更加明晰的评判标准,达到“知理论、强技能、会设计、善表达、懂实施、能管理”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另外,还编制了1.5万字的实训指导书,任务书严格按课程整体设计的宗旨组织实施,所有内容都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的特点,强化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学生通过实训任务的实施,能掌握城镇居住区规划、校园规划、新农村规划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教学中提倡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勤于思考、发散性思维等为主的学习方法的培养。突出过程与模块评价,结合课堂提问、实践操作测试、课后作业、模块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采分。强调课程结束后综合评价,结合一个个实际工作任务的实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理论课程的考核根据需要可以采用形式多样的考核办法,如课堂闭卷考试、口试等。实践教学根据训练目标,采用我国职业技能鉴定的方法进行技能鉴定结合实际工作能力表现的综合评定方法。

四、创新点

(一)实践项目创新。课题在充分的社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城镇规划专业人培养流程,首次将专业实践教学与学院产业企业进行融合,建设“专业+企业+项目”的实践训练方式,凸F了城镇规划专业人才培养基于工作流程的特点。

(二)对学生综合能力评价方法的创新。课题开展本专业学生综合能力评价,初步形成以任务流程的项目式综合评价框架,该框架融入了学院校办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同时按实践项目的任务、流程、完成质量等构建评价指标,综合全面地评价人才培养水平。在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也用该方法评价主课教师,实现了专业教育教学的“双向评价”。

(三)结合学校和地方特色和优势,以特色求发展。与广西区内同类院校城镇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比,本成果凸显了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理念,如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城镇规划专业突出了广西城镇建设中的建筑设计,本院的城镇规划专业学生则着重突出景观绿化规划。

(四)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突破,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加强城镇规划专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构建校内仿真实训环境,探索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路径。人才培养融知识培养、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为一体,在不断强化知识培养的同时,更加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经过努力,逐步形成了“课程训练、自主训练和自我实践相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总之,本文构建的两大基础课程群形成了复合型人才的基本知识结构,三个实践教学基地的强化训练使学生将多学科知识有机融合,内化为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之间紧密配合、相互补充、相互渗透,构成科学合理的教学链,使现代制造业多学科交叉的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落到实处;突出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教育理念,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平.中国城镇化发展速率和制度创新之路[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6(5)

[2]汪海波.我国现阶段城镇化的主要任务及其重大意义[J].经济学动态,2012(9)

[3]魏少峰.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速铁路工程及维护技术专业为例[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第9篇:教师培养规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生态经济区规划;会计;高职

国务院发改委在二九年十二月正式颁布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把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与世界科技发展和产业调整历史契机相逢对接,为我省转变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在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生态旅游,光电、新能源、生物及航空产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模式、技术创新、配套机制等方面还不成熟,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其中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建立,新兴产业的发展既需要高端创新性人才,也需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规划提出的最终目标是努力把鄱阳湖地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这对我省各类高等院校的各类专业都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如何培养出适应新经济形势下的创新性人才。也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由培养传统会计技能人才转变为培养绿色会计技能人才。本文就高职院校如何更好的适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进行初步探讨。

一、创新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实践化形式,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规格的中心环节。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际上就已经明确了培养学生的服务对象和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目前由于我省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主要是面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因此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专业人才方案》的制定主要是针对沿海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提出,我省经济将以新经济为代表的发展模式,对会计人才不仅在数量上扩大规模,同时也要求我们培养针对新型经济的会计人才。高职教育的定位之一就是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根据规划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师并与财政部门相关人员一起深入企业,开展广泛的调研与论证,面向市场、企业、职业岗位精心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方案既符合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又符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对人才的需求,更符合新型企业的实际需求。

二、重新构建课程体系

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倡导的“能力本位”模式,以培养学生技术和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具体体现为培养“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专门人才。要达到此目的,高职高专院校就要建立技术型教学体系,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中提出我省将重点发展七大新兴产业,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比较传统产业会计和新兴产业会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发生了哪些变化,明确教学重点符合新兴战略产业下能力培养的需要,与素质教育课程教学更具呼应性、交融性,形成在采用“能力本位”课程观的基础上,朝“多元整合型”方向发展,形成一种“多元整合”的课程体系。

三、丰富会计教学模式和拓宽会计教学渠道

一直以来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形成了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只是把学生当作“人力”而不是“人才”的培养,缺乏对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健康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我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渠道都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讨,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需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出品格健全、个性十足、发展全面的学生。高职院校应与我省新兴产业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采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亲临会计业务处理现场,体验会计业务处理的程序,既让学生感受实务,同时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邀请企业现场会计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从业人员到学院讲学、讲座或亲自指导会计模拟实训的可行性和具体的操作方案。

四、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

区域规划的目标实际上对人们的生活习性和理念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此教师也应该改变过去的理念,更新知识,注重学生的会计理念和思维方法的传授,以提高学生自己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自学能力。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五、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与在校学生的教育相结合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指国家为提高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使其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而对会计人员进行的综合素质教育,是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省的高职院校承担了我省大部分会计基层人员的培养,同时也拥有一批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教师队伍。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在校教育负责,同时应与财政部门及时联系与沟通,明确新形势下对会计人才能力的需求,积极参与到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工作中去。在教学内容上,不仅关注学生的现有知识培养,同时要注重学生后续学习的能力。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颁布,不仅对我省经济将会有一个质的提升,同时也为我省高职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适应规划需求的会计人才也必然会促使我省经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作者单位: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2009.12

[2]曾令奇.我国高等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综合,2006(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