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英语文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一条:社团名称及性质:英语读书社英文名Learning English Association 。是在党委宣传部领导下,在学工处及系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的学生自发组织的群众性非盈利性团体组织。
第二条:社团目的:提高职院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陶冶学生情操,不断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同时也给英语爱好者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做到真正的服务学生,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第三条:社团宗旨:挖掘自身潜力,提高英语水平,服务职院学生,丰富校园文化
第四条:社团理念:社团的生存空间在与整个校园,生命在于适应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精神状态,社团的管理精髓在于不断挖掘学生自身潜力。
第五条:社团精神:团结互助、坚持不懈、打造学院一流社团。
第六条:社团口号:I’m Exellent!(我是最棒的!)
第二章组织及分工
策划部、文字编辑部、外联部各设两名委员,会员服务部三个委员。
第八条:部门设置:宣传部、外联部、组织策划部、文字编辑部、会员服务部、纪检部。
第九条:职责分配
社长: 全面负责社团各项工作,总体负责社内事宜,科学统筹安排布置社团的所有工作,对社团实施宏观调控。
副社长:协助社长管理社团工作,分管部门工作,具体落实社团工作,社长不在时,副社长可全权社长行使权力。
办公室:负责社团文件资料,宣布社团文件,拟写社团学期工作计划和总结:做好社团评估工作;所有物品及资金管理:会议室的布置及会议的主持:活动室的布置等相关工作部署和安排。
宣传部:负责社团的对外宣传工作。海报、展板的制作:展板摆放及回收管理,撰写通讯稿件及时上交社团联合会,摄影摄像及冲洗制作,并把宣传后的资料交与办公室:学会全面综合系统的报道。
组织策划部:负责社团内各项活动的组织策划个工作,包括活动策划方案的撰写、开展什么样的活动以及如何开展。并执行社团的每项大中小型活动。
文字编辑部:《学英语》会刊的征稿、组稿、审稿、编排、校稿、印刷(一学期一刊)。优秀稿件的收集整理,建立完善的用稿制度,稿件箱的管理。协助宣传部的宣传工作,特别是宣传海报及展板的内容。
外联部: 负责对外联络联系活动,对外宣传募集企业及各界人士的赞助。为社团拉取各类有益于社团发展的业务。积极参加社团的各项活动,熟悉社团活 动的形式及益处。
会员服务部:负责通知社员参加社团的各项活动,加强与社员的沟通交流,服务社员。社员对社团的要求及建议要及时反映到社长处。
第三章 机构成员及会员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 2017)14- 0166-03
doi:10. 3969/j.issn. 1671- 5918. 2017. 14. 062
[本刊网址]http://hbxb.net
前言
无论哪种语言,都与文化密不可分、相互作用。文化的主要载体就是语言,而只有在语言交流与沟通当中,才能真正体现出文化。大量的英语实践教学表明,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的时候,往往只能掌握词句表面意思,且大多数英语表达都与英美人讲话不一致。这是因为在实际的英语学习当中,没有注重跨文化知识输入,没有注重增强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意识。本文从介绍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意义人手,探索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
如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因此,在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当中,注重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但能够解决实际教学当中的问题,而且能为培养大量的英语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显著,具体来说,一方面,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文化交际是主要内容,注重跨文化意识培养,不但能转变传统单一式的教学模式,还能优化教师的英语知识结构,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我们都知道,要想进行有效交际,掌握语言知识是基础,没有语言就不能正常交际。但要想保证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的有效与得体,必须明确文化差??性。如今,经济全球化已经将不同国家引入了“地球村”当中,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量增加。在这种全球化发展与交流趋势下,如果不掌握英语国家背景文化知识,是无法进行正常的英语跨文化交际的。因此,必须将英语文化教育融入到整体的英语教学当中,促使学生积累足够多的跨文化英语知识,确保跨文化英语交际成功。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方面的问题
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学生是核心主体。调查分析发现,大部分高校学生在实际的学习当中,虽然了解一定的英语词语与语法,甚至达到或高于教材与教学大纲要求,且英语写作水平比较高,有独到建树,但在实际的英语阅读理解方面,能力不够高,在英语口语训练与交流方面尚待发展。导致该问题出现的原因不是英语词语或发音不正确,而是未全面掌握外语文化,导致本土文化与英语国家文化之间的矛盾出现,面对很多障碍停步不前。因此,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必须注重自身文化意识的培养。
(二)教师方面的问题
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还存在本土语言文化与英语国家语言文化差距,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单纯强调理论知识讲授与输入,且枯燥与抽象理论知识较多,实际感悟较少,未注重学生英语交流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课程上,教师需要强调的英语语音很多,导致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受到阻碍,无法合理表达英语语言载体承载的信息,容易导致英语跨文化交际失败。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具体培养策略
(一)英语教材的选取应科学配套
要想进行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学,必须首先有足够科学配套的教材。如今高校普遍应用的英语教材,都是将经典文章、目的语文化知识以及社会热点问题等有效结合而形成的,英语选材文化因素显著,且英语文章包含的信息较多,课文内容往往很多,可以准确反映现代中西方文化知识的差异性,具有较高的可读性。英语教材的不足之处,是教材配套工作往往注重英语语法练习,未突出语言交际任务。但实际上,针对大学英语教学来说,不能单纯局限于教材,只有结合英语教材主题与要求,在实际的备课过程中融人目的语国家的背景文化知识等内容;且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注重人文思想内容的有效渗透,注重英语所在国家社会风俗与传统文化知识的融入,有效创建英语跨文化交际情景,才能真正丰富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语境知识。
(二)发挥母语文化作用,创建真实的英语交际情景
大部分人认为,在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当中,应当将母语干扰因素排除和消除在课堂外。但实际上,母语文化早就深植于大学生脑海之中,要想真正取代它是不可行的。要想有效处理母语问题,应实现英语文化共核内容的融合,并科学比较有差异性的内容,促使母语文化体系成为起积极作用的参照系,促使英语在实际比较当中成为可以理解的事物。与此同时,教师要转变以往的单一化教学模式,丰富英语教学方法,拓宽英语教学信息获取渠道,创建接近真实的英语跨文化交际情景。在英语跨文化交际的场景当中学习,学生很容易能从跨文化交际者的表情与姿态当中了解西方人的生活习惯与交流方式,揣摩一定情景当中交际者交流当中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利用多元方法,强化英语跨文化知识传播与渗透
1.充分挖掘与运用教材,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文化知识
在当前的很多英语教材当中,都进行了英语语言材料和跨文化知识的有效结合,且全面介绍了英语所在国家的文化背景,甚至精心设计了“文化沙龙”,给予学生跨文化英语知识学习的机会。教师只有深入挖掘和发现英语教材当中的文化内涵,并以此为主要线索,才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及时补充跨文化英语知识。比如在讲授“College life”相关内容的时候,讲师可为学生讲解美国教育情况,即在美国高校英语教学当中,学生有较大的自由选择权,不仅能自主选择学习课程,还能自主选择任课教师等,学生还能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课表,以完成学位任务为目的,自主掌握个人学业。但在这当中,学术导师必须发挥指导作用。但在我国,学生需要听从学校的安排来上课。通过对比这两种国家的政治文化背景,就能促进学生对跨文化差异的认知。
2.注重阶段性专题介绍,促使学生掌握跨文化差异
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阶段性专题介绍很重要,它是指立足于课堂之外,加强对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导入,注重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可应用的形式很多,不仅有英语专题讲解和竞赛活动开展,还有外教介绍等等。且针对不同的应用形式,对应的内容也不同。在开展英语跨文化教育讲座之前,学生应做好准备工作,结合教学主题,进行合理地分组,通过问题抢答、相声表演等比较常见的方式,真正地寓教于乐,让学生自主进入跨文化英语交际活动当中,激发出学生的跨文化英语交际热情,最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氛围中掌握英语理论知识,提升学生语用水平。
3.收集与整合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外国文化知识面
随着当前网络信息的不断开放,学习者利用网络,就能即时获取外国文化知识,感受英语所在国家的文化氛围。因此,大?W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还需要依靠现代网络信息技术,通过网络,教师能指引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外国语言文化知识,了解外国风俗习惯,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4.转变思维方式,领会跨文化交际内涵
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当中,思维方式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但中西方国家人们的思维方式都不同,所以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些困难,产生一些误解,降低跨文化交际效率。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转变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会跨文化交际的内涵。
(四)提高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讲授的过程,还是英语语言知识应用与文化传授的过程。在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当中,教师是主要的指导者,只有确保其英语教学能力与文化素养足够高,才能切实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有效性,最终提升大学生的英语文化学习能力。现代大学英语教学的内涵是多种语言的交融与文化教育,因此也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针对大学英语教师来说,不仅要做英语理论知识的讲授者与传播者,还要做英语文化知识的核心引导者。因此,大学英语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汉语文化方面的素质,而且要有较高的英语文化领域的能力。
从上面的研究可知,要想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首先要保证其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具备丰富的英语语言理论知识。与此同时,还要提高大学生的汉语文化水平与英语文化素养,进而提高教师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但在大学英语教师的能力培养当中,影响因素较多,虽然很多大学英语教师都具备丰富的语言知识,且进行了英语专业教育,但往往无法转变传统式的语言教学观念,无法意识到英语语言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导致自身英语跨文化交际水平不够高,不利于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仅是为了改革教学模式与观念,还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综合素养,尤其是为了提升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教学能力。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必须珍惜高校给予的深造机会,主动参与专业能力培训与活动,与时俱进,丰富个人文化涵养,提升个人文化修养,为学生的英语知识学习树立榜样。
(五)加强中国文化渗透,促使学生熟练运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
在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当中,所指的跨文化,不仅包括英语文化,还包括本土文化,且要想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必须首先掌握民族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往往会导致文化迁移问题出现。相对于语言迁移类来说,文化迁移也有两种,即正迁移和负迁移。在英语文化教学当中,必须适当地加强母语文化教学。具体来说,首先,在英语跨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资料传递过程中的多种文化因素,不仅有语言文化因素,还有非语言文化因素,且要将母语文化作为英语文化教学的对比对象。只有对比中英两种文化的差异性,才能真正明确交际过程中的相关影响因素。在对比之后,总结目标语文化教学当中的难点与重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效率。其次,要想充分理解与掌握西方国家文化,必须全面了解中国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以良好的心态看待西方文化。在英语教材编写当中,必须合理调整教材内容,实现中西方文化的合理性比较。与此同时,在实际的练习题设计过程中,要适当增加通过英语交流表达中国文化的训练内容。最后,要将中国文化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优化英语跨文化教学效果。此外,通过互联网平台和报刊杂志阅读掌握中国文化英语表达法,也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水平。
(六)合理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加强语言实践教学
随着现代化网络技术向大学英语教育领域的不断融入,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大学英语教师的传统式教学观念,大部分教师开始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深入探究大学英语教学革新方法。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已经开始向新颖化与网络化教学方向转变,激发出学生学习与探究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兴趣。
关键词:CET-4新题型;大学英语教学;母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182-02
一、CET改革介绍
CET考试即大学英语过级考试,分为四级和六级两个等级。从1987年开始至今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已经历经二十多年。这其中进行了几次改革,2006年12月全面实行的新四级从考试流程,试卷结构和计分办法几个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而2013年12月的四级考试在原有基础上又再一次调整了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变化如下:
此次四级改革最明显的变化在于完型填空的取消,阅读的多样化和翻译篇章化。完型填空的取消和阅读理解的变化说明了此次改革的方向,更多的是考测学生的篇章理解及综合应用能力。翻译题目由原来的5%调整为15%,由单句翻译变化为140~160个汉字的段落翻译。翻译内容由校园、经济、艺术学改为校园、金融、儒学、政治经济学、中国近代历史、世界遗产、西方文化、经济学原理、社会发展学、遗传学等。难度系数也由改革前的0.89变为0.95。由此看出对于考生英语水平的要求已经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层面,段落翻译考查的是考生的英语综合水平。而这一变化对于习惯练习单句表达,注重句内词组搭配,而忽略篇章衔接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
二、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语音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工具,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在当今以多元文化交流为主题的时代,学习外语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也就是说通过文化交流体现出本土文化的输出和目的语文化的输入这一双向的交流。因此文化交际能力应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核心元素。而现如今的大学英语教学却陷入了脱离本土文化的单纯“英语教学”。一方面,英语课程仍然以考试为中心,一味追求语言的准确性,课堂教学多以语音、词汇、语法教授为重点,通过语法翻译教学来完成课文学习,课后习题也多以词法、句法、英汉互译为主。另一方面,现行英语教材多以介绍目的语国家的历史文化为主,在文化交流中形成了一边倒的趋势,例如广泛使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在四册共120篇文章中介绍中国文化的课文寥寥无几,学生知道更多的是圣诞节,而不是端午节,更不用说用英文介绍孔子了。
三、CET新题型对母语文化教学的启示
1.增加文化背景知识介绍。教师在课程讲解中不但要让学生多接触目的语国家的经济、政治、自然科学等多方面多领域知识,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涉及各学科选修课的学习,多参与各方向的讲座,教师更有必要将东西方文化对比差异方面的知识融会到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在备课时多收集资料,力争使语言教学语境化、形象化,不断推陈出新,即帮助学生逐渐提高语言能力,同时也对母语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第二册中Unit3讲述关于异族通婚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生活差异的话题。在向学生讲解本单元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对比美国不同种族间通婚与中国各少数民族间通婚的差别。同时就东西方文化差异下不同的婚恋观与学生进行讨论,给出关键点,如,择偶标准、夫妻关系、婚礼现场等方面。让学生自由发言,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主动思考,同时也可以拓展学生表达时的词汇量。
2.注重教师的文化表达。作为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容忽视。一方面教师应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解惑人。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在偏重西方文化灌输的同时也要把握好本民族的特色和文化身份。在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同时,培养自身的母语文化意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适时地向学生传授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现象的语言技巧。并且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渗透中国文化,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中国文化并加深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分辨分析能力,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优化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有学者提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中国文化的失语现象”。纵观目前国内较多使用的教材,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新编大学英语教程》、《新世纪大学英语教程》、《大学体验英语》等所包含的介绍中国文化的内容少之甚少,这也难怪学生在拿到篇章翻译题时,看到熟悉的中国结却不知道如何表达。外语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这不仅指的是有效的西方文化输入,同时也要有效输出中华民族文化来实现交际目的。因此,英语教材作为英语教学的核心资料,对母语文化传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编写大学英语阅读类教材时,应该注意将反映中国文化的优秀英语文章和译文纳入阅读类的教材之中,因为教授和发现影响传递信息的文化因素,必须以外语学习者的母语文化为比较对象以此来引导学习者从多种角度去判断和理解本土文化和异国文化的差异,创设情境让学习者进行跨文化交际训练,只有通过两种文化的差异的比较,才能克服文化干扰,实现文化间的互通,从而加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总体说来,2013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型的变化无论对于参加考试的大学生还是高校教师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视野和挑战,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决心,也应该认识到在现行英语教学改革下所暴露出的只重视目的语国家文化,不能有效实现本土文化输出的问题。在大学英语考试的反拨作用下,大学英语教学有待从教师培养、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等多方面进行调整,以切实增强英语学习者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学习意识,提高用英语表达本土文化的能力,增强综合英语能力,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刘学惠.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
[3]王守仁.论文化思想差异与英语教学[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4).
本刊从2014年第1期起开辟“大学英语语言文化教学改革研究”专栏,围绕大学英语语言文化教学的研究现状、理论基础、教学内容、教学实践等诸问题,力争每期讨论一个专题,并藉此为关注和从事该研究与实践的研究者搭建论辩交流的平台,以期将该研究推向深入。热忱欢迎致力于该研究的专家学者来稿来函交流。
摘要:在梳理分析目前国内研究者提出或构建的7种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可知:大学英语从语言教学转向语言文化教学、从单一的目的语语言文化教学转向目的语和母语的语言文化双向传输教学正在成为学界共识;大学英语的教育教学改革在实践层面上已经严重滞后;大学英语的教育教学改革要实现“两个转向”,要改变实践层面落后于时展要求的状况,需要寻求新的理论支撑;教学中如何处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双向传输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大学英语;语言文化教学; 教学模式;述评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4)01008406
随着社会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国家经济、文化发展战略的需要,目前大学英语这门课程所面临和所要担负的任务,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而是语言与专业相结合的语言应用教学和语言文化教学,需要培养的是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日常交际和学术交流)、跨文化交流能力。换言之,对应试教学进行改革,走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日常交际和学术交流)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目标的道路,既是因社会发展变革而生的外在性需求,更是国内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到今天的内生性需求,因为如果大学英语要作为一门课程继续存在下去,就必须对自身进行改革,否则,大学英语就无需存在的必要。
由于外在和内生的需求,大学英语必须实现两个转向:从语言教学转向语言文化教学;从单一的目的语语言文化教学转向目的语和母语的语言文化双向传输教学。于是,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完成这两个转向,实现语言能力和文化传输能力的同步提高,遂成为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应关注的问题。那么,业界在这方面都进行了什么样的探讨,探讨的深度如何,还面临何种问题呢?本文试图对这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梳理,以期能更好地把握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双向传输教学的发展思路。
根据我们从中国知网上所收集的资料看,目前国内的研究者共提出或构建了7种大学英语的文化教学模式,下面我们对其做一介绍分析。
一、生产性外语学习模式
1994年,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弗洛姆的“生产性性格” (productive character) 概念,高一虹提出“生产性双语现象”(productive bilingualism)或“生产性外语学习”概念:在目的语学习的过程中,目的语与母语水平的提高相得益彰;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鉴赏能力相互促进;学习者自身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1]。
依据高一虹的“生产性外语学习”概念,2006年,袁芳提出:平等地接纳、对待“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是外语学习者进行“生产性学习”的前提条件;而外语学习者的“生产性性格”则是外语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 它可以充分调动起学习者的“社会文化能力”, 进而对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进行“互动式”的“理解、评价、整合和积淀”。并据此构建出“生产性外语学习”模式图:
对该模式图,袁芳解释说:图中箭头旋转的幅度越大, 表明能够产生双向互动的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面积就越广、相应的可供“理解、评价、整合和积淀”的内容就越丰富、个人素质也就提高越快。因此,“生产性外语学习”不仅会对学习效果产生积极影响, 而且能够极大地提高外语学习者的“综合人文素养”[2]。
从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双向传输教学来看,该模式具有极好的理论视野,触及到了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在当时具有相当的前瞻性。可惜,如同闪电划过天空一般,该模式耀眼的光芒转瞬即逝,没有了后续的研究与实践。但该模式关于在目的语学习中两种语言能力同时提高,两种文化鉴赏能力相互促进,以及学习者应以平等心态对待两种文化的观点,对当下大学英语的教育教学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大学英语3A 教学模式
3A 教学模式系指Appreciation (欣赏)、Association (联想)和Application (应用) 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2006年,陈静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方式上着手,以美学、学习心理、语言学及语言学习的特点为理论依据,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实际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为目的,构建了该模式,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3] 。该模式重在建立一套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激活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表达思想的能力。
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虽然涉及到文化教学的问题,但其关注的重点却不在文化传输。它关注的是以何种方式组织开展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主张通过任务教学法来组织教学,探讨了如下几个问题:形成性评价体系、师生关系的加强、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以写促学。任务教学法是目前被各学科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最重要的作用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能力。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讲,该模式在课堂教学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方面为大学英语跨文化双向传输教学提供了借鉴。
三、文化图式建构教学模式
2007年,祝嫦鹤等基于图式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提出该模式。
该模式认为文化学习应该是教师、学习者和同学在课上及课下的互动过程。处于中心位置的是学生,相互间在文化图式建构过程中商讨和合作。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和评估者。模式提出了图式建构的三种方法:文化知识习得法、语言蕴含法、深层剖析对比法,并结合研究者的教学实践对该教学模式的应用做了案例分析[4]。
相关的研究还有后来汪碧颖、欧阳俊林等提出的文化图式建构的4个原则(阶段性原则、针对性和适度性原则、相互融合原则、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与文化图式建构3途径(讲解、情景设置、异同对比)[5]。
客观地讲,上述文化图式建构教学模式摆脱了大学英语教学重工具性的局限,对促进大学英语语言文化教学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从上述研究者的理论分析和教学实践看,该教学模式关注建构的文化图式是目的语文化,试图实现的文化传输是单向度的。祝嫦鹤等研究者提出的文化图式建构三方法中,文化知识习得法关注的是如何习得英美文化;语言蕴含法挖掘的是英语语言形式中的文化意蕴,辅以英汉对比;深层剖析对比法强调的是通过中西文化的比较、透过文化现象,进一步理解目的语文化。汪碧颖、欧阳俊林等的文化图式建构的4个原则也都是以目的语文化为旨归展开的。
四、研究型英语文化教学模式
2008年,姜莉依据建构主义代表人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斯基的中介理论等构建该教学模式。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出的学习过程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四大要素,将教学模式设计为四个主要步骤:(1)设置任务,假设交际情景(2)师生协作,对问题进行研究性探究(3)课堂互动探讨(4)总结并提出新的研究问题;该模式注重学生自主构建,认为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中介作用”,学生在实际的研究体验中会逐步成为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研究者,使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创新能力逐步得到提高,为将来的学习与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6]。
该模式以认知发展理论和中介理论为理论基础,企图在学生习得文化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学术研究能力。这种以教学内容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教学模式,无疑能给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们以极大的帮助,同时也为大学英语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日常交际和学术交流)提供了一个新路径。但从作者的论述看,整个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的设定到对问题的探究,再到任务的完成,其核心都是围绕目的语文化的传输来展开的。
五、双向文化导入教学模式
2009年,基于对外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的认识,陈化宇提出大学英语双向文化导入教学模式:“双向文化导入是指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以培养语言学习者双向文化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以母语文化与目标语文化为内容,以文化输入与输出相结合方式的一种新型语言教学模式。”该模式包括大学英语教学中双向文化导入的四个原则:双向性原则、实际性原则、适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以及三个策略:对比分析中西方词汇文化意义、客观认识东西方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差异、领悟非语言文化差异[7]。
该教学模式首次涉及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双向传输和克服母语文化的负迁移问题。研究者在界定大学英语双向文化导入教学模式时,突出了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平等性,摆脱了通常情况下大学英语文化教学要么是英美文化,要么是英美文化为主中国文化为辅的束缚,可以说在大学英语语言文化教学模式研究上迈进了一大步,但该模式仅仅提出了构建的原则和双向文化导入的策略,对具体教学过程中的诸多环节均未涉及,因之缺乏完整性和操作性,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六、探究式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模式
2009年,王献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学生的认知心理为基础并结合探究式学习的特点和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特点,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式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模式,意在把探究式学习方式应用于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以培养学生学习探究英语国家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敏感度。模式从认知角度的教学程序和具体教学的教学程序两个层面,教师、学生和教学活动三个维度进行构建,针对不同的教学程序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研究者认为其构建的模式具有在强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强调探究环境的开放性和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讨论等三个特点。研究者还以自己的教学实验对该模式予以了印证,认为该模式优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受式教学,能明显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知识的兴趣,有利于英语文化教学的展开[8]。
模式构建以英语文化教学为旨归,有理论支撑、有教学实践印证,细致周全,在一定程度上它为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研究提供了研究范式。可惜的是其着力点仍然是单向的目的语文化传输,因此构建的模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需求。
七、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2012年,汪火焰“以外语教学法理论、跨文化交际学理论、文化教学理论为基础,以武汉大学本科大学英语教学为平台构建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该模式包括十个主要方面的内容:一、直观的教学模式流程图。二、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教学原则: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定教学材料,设计课堂语言文化教学活动需要遵循的原则。三、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认知能力;培养学生跨文化情感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行为能力。四、教学内容:语言基础教学内容;文化嵌入与文化教学内容。五、课程设置:语言基础教学课程体系;跨文化交际与应用课程体系。六、教材的选择:大学英语基础课程教学教材;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教材;英语应用课程教材。七、外语教学方法。八、外语教学策略:普遍性教学策略;具体性教学策略。九、文化教学的方法:显性文化教学法;隐性文化教学法;综合文化教学法。十、文化教学的策略:23项。”[9]
该教学模式作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其模式系统构建从理论基础到实践应用、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从课程设置到教材选用、从教学策略到教学方法,巨细无遗、详实周全,几乎堪称完美,但是,从论文所表述的该模式的内容和实际操作看,因其两段式课程设置(语言基础教学阶段课程体系、跨文化交际与应用阶段课程体系),其在着力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中,还是没有解决好两个转向的问题,换言之,仍然是以培养目的语文化能力为旨归的。
通过对上述7种文化教学模式的介绍分析,对大学英语语言文化教学与实践的研究现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大学英语从语言教学转向语言文化教学、从单一的目的语语言文化教学转向目的语和母语的语言文化双向传输教学正在成为业界共识。
上述七个教学模式不同程度地涉及到语言与文化的教学,有的模式甚至已将其贯穿落实到教学大纲、教材、课堂教学、语言测试以及第二课堂里,这说明大学英语教学界已经对大学英语这门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有了新的认识,已经不再只把它当做一门语言工具性课程来看待,已经开始认识到语言学习与文化传输二者缺一不可。换言之,“两个转向”正在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界的共识。
第二,大学英语的教育教学改革在实践层面上已经严重滞后。
根据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最新公布的《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调整的说明》,从2013年12月的考试开始,将对四六级考试题型进行调整,其中之一是将把原来仅占5%的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四级长度为140个~160个汉字;六级长度为180个~200个汉字。这一调整虽然涉及的题量不大,但却是一个信号,它表明国家、社会开始对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教学和培养大学生中国文化输出能力的重视,换言之,不是以前的目的语文化的单向传输,而是文化的双向传输将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按照国家级考试向来具有指挥棒意义的社会传统,这一调整实质上还预示着大学英语跨文化双向传输教学将是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可是,从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现状看,前述七个模式中,五个模式关注的重点虽然都是语言文化教学,虽然其中有些模式的研究设计较为细致周全,既有理论支撑、也有教学实践印证,但其设计思路和实现目标依然集中在单一的目的语文化传输上,尚未涉及到双向传输。其他两个模式虽然已经触及双向传输,但却基本还止步于理论构想层面。因此,客观地讲,这一现状实际上反映出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在实践层面上已经严重落后于社会对大学英语的要求和大学英语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三,大学英语的教育教学改革要实现“两个转向”,改变实践层面落后于时展要求的状况,需要寻求新的理论支撑。
七个模式中五个模式的设计思路和实现目标依然集中在单一的目的语文化传输上,仅有两个模式虽然涉及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双向传输问题,但是在模式构建的完整性、可操作性上却明显不如前者。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何在?我们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目的语文化传输有众多成熟的跨文化交际理论支撑,这些跨文化交际理论能够很好地回答和解决语言文化教学中目的语文化传输面临的问题,但却不能有效解决语言文化的双向传输问题。比如:跨文化交流的实质是什么?语言文化双向传输的本质是什么?面对两种不同的文化,我们该取什么样的心态?具体教学实践中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文化的双向传输如何有机、有效地融合?……因为这些产生于西方语言文化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理论,因其强势语言和强势文化的背景,其研究视角基本都立足于单一的文化输出,研究中提出的理论、方法,主要是从文化输出方面考量,基本没有涉及语言文化的双向互动传播。所以,大学英语的教育教学改革要实现“两个转向”,尤其是语言文化的双向传输,仅在现有的跨文化交际理论武库中并不能找到有力的理论武器,需要在它之外去寻找新的理论支撑。
第四,教学中如何处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双向传输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从前面的介绍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七个教学模式不同程度地涉及到语言与文化的教学,力图把跨文化教学纳入大学英语教学,但是,即使是最完备周全的“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也还是没有解决好两个转向的问题,最终仍然只是在培养目的语文化的能力。那么,产生问题的原因何在呢?我们得从大学英语课程的性质任务上来寻找。
因为外在的和内生的需求,大学英语必须实现“两个转向”,这就意味着大学英语课程将既不是单纯的语言工具性课程,更不是纯粹的文化知识性课程,它需要同时承担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知识与文化语言能力的双重任务,并且是不可偏废。这双重的任务决定了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处理好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问题,因为这一问题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就是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教什么涉及的是教学内容,即传输哪些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给学生,以及如何保持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文化的双向传输二者的平衡;怎么教涉及的是教学过程在采取什么手段方法才能把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文化的双向传输有机、有效地融合,并利于学生接受。因此,概言之,处理好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就成为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双向传输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因此,回过头来,我们就可以发现,前述7个模式在大学英语从过去单一的语言教学转向语言文化教学后,对教学中必然要涉及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问题仍然认识不够清晰,因此难有明确的对策。这就是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而这一根本原因实际上也在提示我们:教学中如何处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双向传输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外在与内生的需求,大学英语实现“两个转向”,走语言文化双向传输教学之路,将是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而语言文化双向传输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则是寻找到新的理论支持以及在这一新的理论视野下构建出新的教学模式和编写出新的大学英语教材。
参考文献:
[1]高一虹.生产性双语现象考察[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1):59.
[2]袁芳.试析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地位与作用[J].外语教学,2006,(9):69-70.
[3]陈静.大学英语3A教学模式探索[J].外语教学,2006,(9):71.
[4]祝嫦鹤,杨纯丽,刘傲冬.基于文化图式建构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3):109-112.
[5]汪碧颖,欧阳俊林.跨文化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图式建构[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6):101.
[6]姜莉.研究型英语文化教学模式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11):60-62.
[7]陈化宇.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双向文化导入策略[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2):170-171.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材;四、六级考试;考研
一、前言
近年来,不少学者已经意识到大学英语教材的实用性并就此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卞树荣(2006)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了《大学体验英语》的实用性;邓贤贵、张坚(2007)论述了《新视野大学英语》、《新理念大学英语》、《新编大学英语》、《大学体验英语》、《全新大学英语》、《21世纪大学英语》等大学英语教材均在实用性等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华荣(2008)在内容组织上论述了《大学体验英语》交际内容的实用性;魏琳(2009)通过调查发现,从学生的选择上看,语言的实用性已被摆在了第一位,越来越多的学生已不再把英语学习当成应试的工具,而是希望通过学习能与人交流,无论是口头的还是笔头的,甚至同专业挂钩,达到学以致用;王帅(2009)指出《实用英语》的实用性明显加强了日常生活、工作与经济、科技发展联系密切的实用文体的阅读。
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作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英语四六级作文的写作水平,如于海艳(2005)、迟欢玲(2006)、胡学方(2007)、翁义明及陈兰芳(2008)、袁在成(2009)、郑映雪(2009)等在这方面均有阐述。
至于考研英语作文的研究,主要集中体现在:对某一年考研英语作文的点评,如曾微(2006)、许建平(2007,2008,2009);如何提高考研英语作文的应试技巧,如王静(2005)、吴蓓蓓(2005);分析考研英语看图作文及相应的对策,如杨小蛮(2005)易立梅(2008)等也曾有论述。
由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很少学者从考试的视角来论述大学英语教材的实用性,尽管滕德明等(2006)从教材编写中的原则、需求分析和实用性角度,在分析了2001至2005年5年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及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作文题和在对学生、教师、社会的需求的分析后,指出了《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实用性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但此研究仅仅通过2001至2005年5年间的考试英语写作来研究了就某一大学英语教材实用性,这尚不能足以较全面的了解大学英语教材的实用性。为此,本文将结合近20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及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作文题,来研究大学英语教材的实用性,以期为今后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提供一些参考。
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及考研作文的情况分析
为了更直观的反映近20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文题。
通过对近20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作文题目进行整理、归类,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总结,总体而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文题材呈现出多样性,包括解释说明类的议论文、书信类、应用文、描写文、图表类等。在这些题材当中,以解释说明类的议论文居多,图表类则显得过少。
然而,从历年考研英语作文的得分情况来看,多数考生的看图作文得分不高,考生普遍反映此类作文很难。为此,很有必要对此类作一些简要分析,看图作文可以分为图画式作文和图表式作文(杨小蛮,2005):(1)图画式作文是用漫画、照片、图片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图画蕴涵的寓意或者思想内涵理解表达能力,在逻辑的考查上,更偏重学生的总结能力;(2)图表式作文是以图表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图表中的数据所包含的逻辑关系的挖掘与表达能力,在逻辑的考查上,由于图表是数据的形象化表达,更偏重于学生的数据整理与归纳能力。而这正是众多考生所缺乏的知识及能力。图表类作文,在历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出现不多,大学英语教材中类似的图表也极少出现。由于题型不对口,考生在审题、立意、表达上都与命题者的要求大相径庭(任荣,2001)。另外,根据最新的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一)考试大纲,在英语的写作A部分,今年新增根据所给汉语文章写英文摘要的内容,并且在大纲样题中有所体现,这是很重要的变化。有鉴于此,我们很有必要对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的体裁进行统计和分析。
三、关于大学英语教材实用性的讨论
由于受到文章篇幅所限,本文选取笔者教学中所使用的《大学英语》(翟象俊、李荫华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及《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宁春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进行分析。
首先,本文对翟象俊及李荫华主编的《大学英语》中的体裁进行统计。
再看由宁春岩主编的《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课文中的体裁。
为了进一步说明现行大学英语教材的实用性问题,下面就《大学英语》(翟象俊、李荫华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及《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宁春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中专门涉及到写作方面的内容逐一统计如下。
《大学英语》的第一册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也兼顾写和说的能力,写作练习主要是培养学生连词成句的能力:使用连词、缩写句成词(组)、从句、简洁写法、从属连词用法、省略法、简洁表达法、同位语;第二册的写作练习主要是培养学生连句成段的能力,包括连贯、并列连词和连接副词、由主题句引出段、 从属连词和关系代词、句子逻辑顺序、词和词组及从句的并列写法、转折等;第三册的写作,从连句成段训练入手,要求逐步做到按提示写成段文章,初步培养学生在语篇水平上的写作能力,其中的第5、6单元有看图作文;第四册的写作,从基础训练入手,要求逐步做到按提示写成段文章,初步培养学生在语篇水平上的写作能力,第7单元有看图作文。
而在《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写作练习分为一般写作(General Writing)和实用写作(Practical Writing)两部分。前者侧重培养学生的essay-writing的能力,后者培养学生阅读和模拟套写在交际环境下的常用应用文的能力。第一、二册的一般写作以纠正学生写作中的句子层面的结构错误为主;第三、四册以段落、篇章写作为主,以培养学生在清楚表达意思、整体构思、谋篇布局等方面的能力。
就应用文写法(Practical Writing)而言,涉及如下的内容:第一册有名片、道歉信、海报、 储蓄表、订单、体育比赛安排表、通知、邀请函,第二册包含了入学申请表、个人广告、旅游保险、贺卡、健康表、私人信件、网络布告,第三册则有会议邀请函、获奖证书、广告、论文征集广告、网上课程安排、旅游行程安排、公共预警通告()、政府通告(反战反暴力游行),第四册安排了工作广告、演出安排表、投诉信、招聘广告、道歉信、问卷调查、保险单填写、提纲写法等应用文写作知识。
四、综合分析
综合上文对四六级及考研英语作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四六级作文的题材主要以写解释说明类的议论文为主,偶尔出现图表类和应用文类的作文;考研英语作文主要是图表类作文和应用文写作,从2010年开始新增根据所给汉语文章写英文摘要的题型。这两个对教学起很大指导作用的考试在写作方面有共同的要求,即都要求考生掌握应用文写作,而双方的不同之处在于四六级作文侧重考察考生能否根据所给的题目用英语清晰流畅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因而题材多为解释说明类的议论文;而考研英语作文侧重考察考生观察分析、总结规律的能力,因而题材多为图表类作文。一套讲究实用性的教材在写作练习部分应该注意两者兼顾。
根据本文第三部分对写作方面内容的统计可见,《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较之于《大学英语》有了很大的改善,更注重实用性,也就给予应用文写作更多的关注,这对大学生的英语四、六级考试及今后的工作无疑是极为重要得。然而,《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极少涉及看图写作方面的知识,根据所给汉语文章写英文摘要这方面的练习几乎为零。就考研英语写作而言,是极为不利的。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今后编写大学英语教材需要考虑到考研英语写作的实际需要,也就是要增加看图写作及如何提炼文章的摘要等方面的内容,可以满足大学生考研的需要,使得大学英语教材更具实用性。
五、结束语
纵观全文,本文在总结、归纳我国近20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及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英语作文题目的基础上,对《大学英语》(翟象俊、李荫华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及《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宁春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的中与英语写作密切关系的内容,并就这两套教材的实用性,进行了分析、讨论,指出这两套教材的实用性尚存在的主要问题。这是今后大学英语教材编写时候应该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卞树荣.《大学体验英语》教材编写理念及其对英语教改的指向[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2]邓贤贵、张坚.构建特色英语课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职业时空,2007(23).
[3]华荣.《大学体验英语》教材浅评[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
[4]魏琳.从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僵化现象谈英语教学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4).
[5]王帅.高职《实用英语》教材特点及应用方法初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8).
[6]于海艳.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文应试策略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5(5).
[7]迟欢玲.如何写好大学英语四、六级作文[J].英语自学,2006(11).
[8]胡学方.从框架结构谈大学英语四、六级写作教学[J].贺州学院学报,2007(3).
[9]翁义明、陈兰芳.主题句在大学英语四六级短文写作中的作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2).
[10]袁在成.主题句在CET-4&6写作中之功用[J].科技信息,2009(28).
[11]郑映雪.四六级考场议论文写作应急思路“三步曲”[J].英语自学,2009(11).
[12]曾微.2006年全国考研作文解析[J].大学英语,2006(3).
[13]许建平. 2007年全国考研英语作文讲评[J].大学英语,2007(4).
[14]许建平.2008年全国考研英语作文讲评[J]. 大学英语,2008(4).
[关键词]英语文学素养 大学英语教学 培养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5-0126-02
随着英语教学体制的改革,对大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越来越重视。现行的素养教育的实质是传授英语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文化素养、语言能力、心理素养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1]下面本文就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其次对其具体的培养策略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的重要作用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从其中可以看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语言基础课程的需要而开设的,更重要的是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其对世界各国的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心理素养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2]英语文学素养指的是在文学领域的综合素养。很多学者普遍认为,想要学生对外国文化背景进行了解,必须先让学生接触外国的文学作品,使其的生活视野得到拓展、语言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这些都有利于对其文化素养的培养,因此大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很有必要。[3]
(一)培养英语文学素养,可以进一步提高我们对英美文化的感知
语言就是文化的载体,两者密切相关,不可分离,其中语言不能够脱离文化独自存在,同样,文化的深刻内涵也需要语言进行承载。因此,对于英语语言学习就是对英美文化进行学习,其中文学学习就是其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生通过对英语文学作品的学习,可以对英美文化中的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方式等内容进行详细的了解,从而提高其对英美文化的感知。
(二)培养英语文学素养,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在进行语言学习的时候,只有进行大量的输入,才能够正确地对其语言进行输出,其中文学语言更是其语言中的精华所在,不但包括有最高雅的书面语,同时也包含着最通俗的口头语,因此可以说英美文学就是为学生所提供的一个有效的语言模仿样本和学习环境。通过对英美文学的学习,不但可以对学生的词汇学习进行补充,同时还可以在这一具体的语境下,使学生的语感得到增强,从而使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有所提高。
(三)培养英语文学素养,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以及审美能力
在进行英美文学作品学习的时候,需要对不同的作者,不同的语言风格以及不同的文体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从一开始最浅层的文学语言学习,逐渐地深入其作品内涵之中。英美文学作品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之中蕴含着一定的人文性,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另外,教学中具有真善美情感的美文,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大学生英语文学素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培养策略
(一)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
1.课前教师督促学生搜索课堂学习资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大学教师应当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一些文学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运用多种手段对这些文学问题进行解答。比如在《大学体验英语》教学活动中,第四册教学内容中涉及莎士比亚的一句名言。根据这句名言,教师可以就其出处、背景、相关的文学知识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搜索具体的资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的疑问越来越多,好奇心也就越来越大,这样一来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也在不断的“问题解答中”得到有效的提升。[4]
2.延伸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完成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之外,还可以在课堂中开展延伸阅读活动,选用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学主题,在提高英语课堂趣味性的同时,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英语文学的魅力。例如,在《大学体验英语》教学活动中,对《爱和友谊》这篇诗歌进行讲解的同时,教师可以搜集叶芝的《当你老了》等相关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们赏析,使其去感受、触摸、认知文学作品中的美,在陶冶其情操的同时,扩展其文学知识面。为了能够让学生走进诗歌中,走进文学的殿堂,英语教师还可以将上述的诗歌以表演话剧的形式在课堂中展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根据上述诗歌的内容进行故事或话剧的编写,之后可以让学生通过对简单的道具的应用进行表演,使诗歌或故事的具体情节能够在学生面前更加真实、生动地展现,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5]这种方式的应用既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英语文学,增加学生英语文学知识的同时,又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更快走进文学。
(二)通过课外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
1.由于课堂时间很有限,因此,可以通过课外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例如,利用晚自习等其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看文学价值较高的英语电影。但是前提条件是看完后要用英语语言对影剧中的故事内容、精彩片段、经典对话及感悟进行总结、概括并提交书面报告或心得。这种方式既能够检查学生的理解效果、对英语文学的认知水平,又能够锻炼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够让他们在对故事的感悟和思索中,提高其英语文学素养。[6]
2.除上述方式之外,大学英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短篇英语小说及故事,比如《老人与海》、《小王子》等。在英语课课前进行寓意深刻、篇幅短小的文学作品的播放,让对话的生动性、故事内容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并为其留下无限的现象空间。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有帮助。[7]
(三)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
为了活跃校园的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课余爱好,大学都设有第二课堂活动。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将英语教学活动内容与第二课堂活动有效地结合起来,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接触、接受英语文学作品,并不断地受到英语文学作品的感染和熏陶。比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英语诗歌朗诵比赛、话剧表演等,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开拓了学生的英语文学知识领域,又使学生深层次地感受到文学的美,进一步地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与英语作品中的感情产生共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8]与此同时,邀请具有一定资质的教师开设英语专题讲座,对学生的英语文学常识进行灌输,也是课余对大学学生英语文学素养培养的一个简单方法。另外,增加英语影视欣赏活动,也是一种具体、可行的方法。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语言基础课程的需要而开设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开设,扩宽大学学生的知识面,使其对世界各国的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完成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之外,还可以在课堂中开展延伸阅读活动,选用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学主题,在提高英语课堂趣味性的同时,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英语文学的魅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刘江华,谭雅素.大学英语教学与大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09(42):547-549.
[2] 王华丹.大学英语教学中学员信息素质的培养[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845-847.
[3] 王亚维,冯海平.学英语四、六级网考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2):519-521.
[4] 刘旭彩.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研究与实践[J].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4):87-89.
[5] 雷蕾.论大学英语阅读自主学习的必备条件和有效途径[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68-369.
[6] 刘敏,张玉萍.论大学英语中形成性评估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5).
[7] 陈雨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学素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26):54-56.
[关键词]文化导入;大学英语教学;新编大学英语;兴趣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明确地指出了大学生们应该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且能用英语进行灵活得体的交流。这必然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文化意识。
顺应形势的需要,《新编大学英语》应运而生。该套教材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来进行编写,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听、说、读、写、译等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选用的语料也具有规范性、知识性,同时兼具时代性和趣味性,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非常注重文化因素,从多方面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有效的进行文化导入,发挥出这些文化因素的功能,帮助学生从中了解多维立体的西方世界,正是教师们应该着重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二、文化导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言与文化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是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一定的文化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语言,失去了其包含的文化内容,语言也不能独立存在。前苏联语言学家朱利・洛特门说过“没有一种语言不是植根于某种具体的文化之中的;也没有一种文化不是以某种自然语言的结构为其中心的”。因此,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我们必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文化导入,在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本身的理解和掌握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们充分了解语言内容背后的文化意义。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际,而语言交际总要遵循一定的文化规则。不同民族在不同的环境下形成了不同的语言、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由此产生了不同的文化。而作为文化外在表现的语言,在其本身的特点和使用上无不体现出该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在交际中语法错误往往能够被容忍,语用失误却容易产生误解。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森认为“母语国家的人在与外国人交谈时,对外国人的发音和语法错误往往采取宽容的态度;相反,对违反谈话准则的行为一般则认为是态度无理。”由于汉英文化之间具有巨大的差异,学习者往往会受到母语即汉语的负迁移影响,如果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了解,只是依赖于汉语文化的思维方式来理解,不仅自己望文生义,也会因为交际不当使对方造成误解。因而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将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对汉英文化的异同进行比较,对于不同于母语文化的英语文化特征着重指出,使学生对英语文化中较为突出的特征加深了解,从而减少母语文化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
此外,学生学习了有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如英语国家一些相关的地理常识、历史背景、政治经济以及文学艺术、和风俗习惯等知识,也能使他们知识面得以扩大,视野得以拓宽,最终使他们的知识结构得以优化。
三、文化导入在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由于大学英语并非英语专业,其教学课时相对有限,而文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体系,内容包罗万象,因此大学英语里的文化教学不可能像英语专业所开设的英美文化课那样面面俱到,而是应该与英语语言教学相结合,恰当而有效的进行导入。以下是笔者在进行《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三册教学的时候,运用不同的方法结合课文进行的文化导入。
1、文化差异对比;
因为汉英文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之间存在了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也对学生的英语知识掌握和运用产生了巨大的干扰,要克服这种干扰,只有去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两种文化的对比,帮助学生发现汉英语言结构与文化之间的异同,且重点是差异和冲突。
以第四单元“择业规划”为例,作者在分析了当今学生找工作的误区之后,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其中提到换工作的观念,作者指出“换工作和改职业在任何年龄都会发生”,并鼓励学生如果发现选择的职业不适合自己,可以马上重新开始新的工作。在这点上,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中国换工作是否也和欧美一样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是否在任何年龄都可以重新开始。在激烈的讨论中,汉英文化的差异性也得到了分析。因为中国文化重视群体,强调“大一统”思想;相反,西方文化推崇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存在价值,因此两者也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中国人虽然也换工作,但换工作的时候考虑的因素不仅包括本人,还有其他许多周边因素,而欧美人相对换工作就比较简单,因为他们主要考虑的因素就是本人的发展。
又比如第三单元的主题是“社会问题”,通过如今很多孩子脖子上挂的钥匙体现出美国家庭模式的转变,即由以前的丈夫工作、妻子在家照顾孩子这一类型转变为夫妻双方都要工作,而孩子无人照顾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家庭经济支出的增长所带来的必然的后果。这一现象在中国早已发生,即所谓的双职工家庭,且如今中国家庭的另一新现象是父母都外出打工,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通过这些类似的对比分析,学生对对英语文化的感知能够加深,文化敏感性也可以得到提升,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能自发地运用文化差异对比分析去了解英语文化不同于汉语文化的独特之处。因此文化差异对比分析是文化导入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
2、课文背景知识介绍;
在上每一个单元之前,对该课文的相关背景知识需要做一个简要的介绍,一般包括一些相关的地理常识、历史背景、政治经济以及文学艺术、和风俗习惯等知识。这是因为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课文描述所产生的背景,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是文化导入的必需部分。
以第九单元“音乐”的阅读课文《甲壳虫乐队》为例,甲壳虫乐队作为西方音乐文化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其音乐作品包含了那些急切需要被公众倾听的声音,具有从英国当时文学领域导入的工人阶级的现实主义风格,一直被认为当成引导摇滚从流行音乐走向严肃艺术的标签,影响了欧美的一代年轻人,时至四十年后的今天仍能找到遗留的痕迹。通过对甲壳虫乐队的成员、音乐作品、音乐风格以及产生的巨大影响的介绍,学生对欧美摇滚乐的知识也得到了一定的普及。文化导入的辅助作用也得以体现出来。
3、多媒体手段;
在信息发达的当下,多媒体已经成了不可或缺的教学辅助手段,尤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各种视频、音频以及最新的语料都能通过多媒体手段形象具体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起到的教学效果也事倍功半,文化导入也不例外。
第二单元“神话与传说”主题非常有趣,可以让学生分组制作幻灯片来给大家讲述自己所知道的神话传说。或者可以让学生先欣赏有关于神话传说的影片,然后进行相应的讨论。
同样,第七单元的“旅行的乐趣”,可以给学生欣赏一些欧美国家的风情,并适当的导入相关的旅游英语表达方式。而第九单元“音乐”还能让学生学唱一些简单又好听的英文歌曲,因为歌曲往往带有比较明显的文化风格和特色,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实践;
教师在引导学生不断输入英语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不断的实践,使所学的知识真正融会贯通。
例如第五单元“语言”,课文讲述了海伦凯勒学习语言的故事,在分析完课文之后,让学生结合自己学习英语的感受用英语互相交流,讨论学习的难点。多数学生均表示“中国式英语”是他们最头痛的问题,可是明知道使用不当,也很难改正。在交流的过程中,好多学生便面临话在嘴边却苦于无法恰当表达的局面,笔者根据这个也是众多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通病,指出“中国式英语”形成的主要根源在于对英语文化的不理解或一知半解,借机强调了了解英语文化的重要性,并向学生分析了之前错误表达的文化根源,同时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表达,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英语文化的了解。
三、适当的练习
通过以上对词汇和语篇等方面的学习,适当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毋庸置疑适当的练习会对已学到的知识起到促进和巩固的作用,而过多的练习会使学生抵触,产生厌烦情绪和消极心理。因此,教师在布置练习时应有针对性、选择性,做到有的放矢。部分习题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在教师的监督下来完成,如Global Understanding, Vocabulary, Structure部分;部分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如Reading Aloud,可以给已背诵学生的平时成绩加5分;Understanding the Details可以按照学生的位置挨次序回答的形式来进行;部分则需要布置家庭作业,由学生课后完成,如Translation部分。另外,除了与课文相关的练习外,该教材还配有专门针对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ETCO)的习题,教师可以作为课外作业让学生自己下去练习,以期让学生在巩固所学内容的同时,能够适应各种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四、结语
由此可见,《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的编写为广大大学英语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来实践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相辅相成。同时,根据大学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从文化的角度去揭示汉语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英语表达方式背后的文化根源,培养他们从文化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英语的交际规约。而有了一套注重文化的英语教材,教师便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需要,通过设计合适的文化导入内容,并且恰当灵活地借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教材进行有效的发挥,就能够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敏感性,自动自觉地融入英语文化环境中,并逐步地运用英语进行得体自然的交际,从而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设定目标。
参考文献:
[1]Juri Lotman .B.A Uspensky. On the Semiotic Mechanism of Culture[J].New Literary History,1978.
[2]Wolfson,Ness.Rules of Speaking,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M],ed.by Jack C.Richards and Richard V.Schmidt,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fifth impression,1990.
[3]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4]陈威.《新编大学英语》中的文化体现[J]辽阳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5]丁学军.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Abstract: Language and culture have close relations.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s to let the students kn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However,it is unfortunate up to now that there is no definite answer about how to teach culture in Chinese environment in colleges. The writer chooses this topic and does experiments to improve cultura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increas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culture.
关键词: 文化意识;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差异
Key words: cultural awareness;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ultural difference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7-0199-02
0引言
文化和意识的关系密切。大学英语教学实质上就是让学生了解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但是对于如何在中国这样的汉语环境下进行文化教学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为此,本文作者选择这个题目进行实验研究,希望能改进大学英语文化背景教学,增加学生对文化学习的兴趣。
1研究方法
本文作者采取问卷调查和测试的方法,试图了解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形势和探究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作者在三所大学中挑选了186个学生和21名教师,其中包括五名外籍教师。学生都是大一,大二年级的,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是从初中开始学习英语的。参加本研究的教师有2名教授,5名副教授,10名讲师,4名助教,他们教学年限2年到25年不等。外籍教师来自于美国和加拿大。
1.2 研究工具为了了解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文化能力,作者设计了一个文化测试问卷,本测试包括15个问题,涉及英语文化中颜色,政治正确性和交际技巧三个方面的问题,每道题有A,B,C三个选项,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最佳答案,然后作者对总结出来的数据进行具体分析。本文作者还设计了两个问卷,分别面向老师和学生,每个问卷包括7个问题,问题涉及学习英语的最大困难,学习英语的目的以及对本族文化和目标文化的态度等,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老师和学生对文化教学的态度和英语教学和学习的现状。
1.3 研究程序为了本研究真实有效,作者把文化测试问卷和问卷调查1发给了186名学生,问卷调查2发给了21名教师,然后把所有的问卷收回做数据分析。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在深层次的文化方面如政治了解少于交际技巧方面,说明学生对英语文化了解不够深,交际技巧知道一些,但在真正地与英语本族语人交流还有一些困难。
问卷调查中有57名同学认为听力是他们英语学习中遇到的最大困难,28名同学选择了语法,27名同学选择了语音,25名同学选择了阅读,20名同学选择了口语,16名同学选择了写作,11名同学选择了文化知识,还有7名同学认为记单词最难,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学生认为听力和语法是他们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最大困难。说明学生在听懂老师的讲课上有一定困难,他们害怕考试不及格,因为大学老师都是用英语授课,如果学生的听力不好,那就很有可能听不懂老师的课,此外,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期末和一些重要的英语考试如英语四级,六级等。问卷调查中我们很遗憾的看到只有很少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学习英语文化,他们不知道学习语言就是为了了解其文化,换句话说他们没有了解语言的本质和它的交际目的。语言充当着传递文化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与人交流的工具。还有就是学生主要是在课堂上学习英语文化,课下主要通过看英文电影,听英语广播和上网的方式获得文化信息。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意识到了英语文化学习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是文化差异导致了英语学习的困难,无论是英语教师还是英语学习者都要尽最大努力了解英语文化知识。但是他们在文化教学中主要涉及习俗和历史,教育和经济很少介绍,法律方面的文化知识基本没有,要想与英语本族语者成功交流要掌握广泛的文化知识,要对英语国家全面了解。
2统计结果与讨论
综上实验给我们展示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形势及面临的问题,大学英语教师大多已经意识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但就如何有效和科学地进行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下面作者就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我们要把文化教学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选择什么的文化内容应该跟真实的语言交流连接起来,这样我们才能跟英语本族语者真正的交际。记单词,句型结构和语法这些知识对运用语言没有多大作用,而且学生会很快忘记。
其次,我们要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了解英语文化对学好英语的重要性,要向他们讲解语言的本质和它的交际功能,语言最终是用来与人交流,文化是一种载体,它能帮助我们达到真实有效的交际,因此,上大学学习英语不再是记单词,学习语法和重要的表达,而是提高听说能力,学习英语文化,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的各个方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收集一些有趣的材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英语笑话,在课堂中适当的讲些英语笑话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最后,我们应该提高教师的跨文化意识,因为我们大多数老师没有出国培训过,他们自己也没有接触过英语文化,怎么能有效给学生交呢?意识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不等于就知道如何进行英语文化教学,我们应该给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英语文化培训和提供他们出国进修的机会。
3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和讨论,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通过几年的英语学习,他们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他们在与英语本族人交流的时候遇到了一些困难,经常遭遇尴尬,心理紧张,有时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都是因为他们对英语文化知道过少造成的,所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势在必行,这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而且还可以促进不同文化国家间的友谊和合作。
参考文献:
[1]Byram.“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and Cultural Studies”[M].Language,Culture and Curriculum,19881(1):15-31.
[2]Byram,[M].1997.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Clevedon, Avon:Multilingual Matters.
[3]曹文.“英语文化教学的两个层次”[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3):10-14.
[4]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5]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6]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7]王振亚.“社会文化测试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04):32-36.
[8]胡文仲(主编).跨文化交际面面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育;问题;策略
一、引言
作为我国英语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大学英语教育是培养优秀英语人才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开始在英语教育方面展开前所未有的改革,大学英语教育也出现了一些显著的变化,所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然而,我们不能忘记大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尤其是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社会各行各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正视大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对其进行深化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本文先探讨目前大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一套改进策略,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启发意义。
二、大学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大学虽然在英语教育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和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教材方面
英语教材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有很多,但是仍然存在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第一,教材编写缺乏系统性。现行的大部分大学英语教材都注重了微观结构性和相关性,即注重每个单元内部的相关性和结构性,但是单元与单元之间以及册与册之间的相关性和结构性较差,从而影响到学习的效果。第二,教材内容不能紧跟时展步伐,内容缺少时代性,大学生学习英语十几年,但是在真正与外国人交流使却张不开嘴巴,这就是典型的“哑巴英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影响到英语的应用功能。第三,英语词汇低层次重复,导致大学生到大学毕业后都不能看懂英文原著。
2、教学方法方面
所谓教学方法,不仅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工作方法和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的方法。大学英语教育过程是师生共同作用的互动过程,教师在设计教法、钻研教材的时候还应该多考虑如何使学生更快地培养起英语应用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但是,从目前来看,大多数英语教师只注重自己的知识传授,却不顾及学生的吸收,导致教与学严重脱节。另外,许多英语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育学生,即采取满堂灌的方式,他们在课堂上只是讲一讲单词,解释一些难句,介绍一些语法,根本没有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丧失了开口说英语的勇气。
3、教学目标方面
在不少大学里,学校领导的传统观念就是“只要学生通过了四六级考试,英语教学目标就算完成了”,英语教师由此就可以晋升职称,就是因为他们完成了所谓的“教学目标”。其实,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是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甚至有的学校在新生入学时就开始集中培训,辅导学生的四六级考试。有的高校在学生一年级起,就让他们报考四级,如果通过,让他们继续报考六级。如果四级不过,就鼓励学生一直报考,在大四还不过的话,甚至会中止正常的教学来搞模拟训练。如此一来,大学英语教育的核心似乎都是“四六级考试”。一切英语教育活动都是围绕这一中心开展的。学生通过学校的这种做法也认为四六级考试很重要,如果英语教师不去辅导四六级考试,就会被学生评为不受欢迎的教师。
4、学生方面
从当今大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高校生普遍知道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不够正确,即大多数大学生学习英语都是出于工具性动机,即为了通过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只有少部分大学生是出于喜爱英语而学习英语。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想学好英语,但是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却比较迷茫,自主学习意识较弱,自主学习能力更差,多停留在背诵、朗读阶段。他们已经习惯多年来养成的英语学习方式,即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本没有被激发起来。
三、如何改革大学英语教育
1、英语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要促进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顺利开展,英语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即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凸显学生在英语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为教育过程是教育学的双边活动,教师必须将英语课堂还给学生。根据这个教育指导思想,英语教师就不能进行满堂灌,而是要带领学生进行英语语言操练,通过阐述、提问或者改变故事情节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用大部分时间来让学生进行语言练习,鼓励学生尽情发挥。将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抹杀教师的作用,而是说教师不要喧宾夺主,不要干扰学生的讨论,在学生出现词汇、语法等方面的错误时,教师也要及时指出,以此巩固学生的英语知识。
2、改革英语教材
首先,英语教材要与时俱进,在保留部分英语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应该增加一些短小精悍的英语文章,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其次,增加一些应用性的教学内容,加强实用英语的训练和普及,真正实现英语教材服务于学生实际,服务于社会的目的。再次,教师还要将教材的内容“活”起来,就是不能让学生学了就忘,教师在讲完教材内容后,可以鼓励学生将教材内容进行即兴改编,或者续写,让学生彼此之间进行讨论,然后变成一个个英语小故事,这种学以致用的方式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努力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
改革大学英语教育,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挑战。如果英语教师知识单薄,别无所长,是难以教出好学生的。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师师资薄弱的情况还是比较突出的。由于缺乏专业训练,部分英语教师的科研能力较差,难以满足时展的要求。所以高校要组织大学英语教师参加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大学英语理论研究、教育教学法、教育心理学、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等专业知识和技能,英语教师还要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这样才能应对挑战,胜任大学英语教育工作。
4、调动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
大学生是想学好英语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光靠教材上的文章是难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的,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不同题材的英语文章,如诗歌、小说、戏剧等,难度可以由浅至深,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英语原声电影,增强学生对英语的语感,同时还可以使他们领会英语国家的文化,一举多得,教育改革的效果也就在无形中体现出来了。
5、完善英语考试制度
考试是教学评估的主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科学的测试工具,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客观的 、准确的、公正的评价,反映教学中的长处和短处,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要改革大学英语教育,就要从考试制度着手,不能让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心都围绕四六级转,为此,高校要坚持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形成性评估主要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等做出的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形成性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估、学生间的相互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估等。一般是通过观察、访谈等形式形成的对学生的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的记录,作业完成情况记录、学习档案记录,其中考试成绩记录等。终结性评估是指期末课程考试和水平考试,以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终结性评价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英语要将两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以此调动学生全面关注自己表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实行英语分级教学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省外生源的不断增加,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性、专业差异和地域差异,这对于高校整齐划一的教学进程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高校可以采取了因材施教的分级教学法。从新生刚入学起,学校就进行一次英语分级考试,根据考试成绩并参考高考成绩,将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分为普通班和提高班两个级别,同时规定水平高的学生若自愿,可以参加普通班学习,但水平低的学生不能参加高级班学习。提高班、普通班学生使用同一套的教材,但采用不同的要求。这样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7、确保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资金投入
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事关如何培养你新一代综合型人才,提高我国核心竞争力的大局。所以,要想使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真正落到实处,还应该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此一来,高校就应该千方百计、多途径地筹集资金,购置量足质优的计算机、网络等现代设备,以此确保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正常运行。
四、结语
大学英语教育是在不断改革中发展起来的,教师必须认清当前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在教材、教法上多做文章,在理念上也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从英语教师方面来说,就是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英语教材,调动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从高校方面来说,就是要确保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资金投入;从学生角度来说,就是要端正学习动机,维持英语学习兴趣。只有高校、教师、学生都共同努力了,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才能见到明显成效!只有大学英语教育真正瞄准未来,瞄准需求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宋金品.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8期.
[2]曾亚平.英语教学中的输入与输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王芳.因特网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未来发展[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