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项目驱动法范文

项目驱动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项目驱动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项目驱动法

第1篇:项目驱动法范文

所谓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法,学生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来实现。该教学方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主线来展开,把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层层推进项目。通过对问题的深化或功能扩充,来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直至得到一个完整的项目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项目驱动教学法属探究式教学法,老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经验和兴趣,与学生共同拟定、实施一个项目来进行教学活动。在教学实施过程开始,教师引导学生选定“有意义”的项目,所谓“有意义”是指项目能够将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融入到项目中并具有开放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将融于项目的理论知识适当加以讲解,学生可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两者有机结合,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在制定修改设计方案、分工协作中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项目完成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对项目进行总结、交流和讨论,强化项目实施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不但如此,可以引导学生在已实施项目上提出新问题、优化性能、扩充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本文以直流稳压电源为例,介绍项目驱动法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该方法可以推广到该课程中的其它知识点,如功率放大电路、信号处理和信号产生电路等。

(一)项目的选择。项目的选择在项目驱动教学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项目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尽可能覆盖直流稳压电源涉及的所有知识点,如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等,项目完成后学生能理解和掌握直流稳压电源所涉及所有理论知识,掌握运用这些理论知识的技能;二是项目要具有开放性,主要体现在项目的可拓展性,学生能够在已完成的项目上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包括性能的优化、功能的扩展等,如稳压电源转换效率的提高、稳压性能的提高等。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协作精神。三是选择实际的工程项目,可以锻炼学生从事工程项目开发能力,毕业后无需岗前培训直接担任设计开发任务,从而拓宽学生毕业就业渠道。按照以上原则,选择直流稳压电源作为项目开展教学活动。在课程中的其它知识点,也可根据以上原则选择合适的项目,如在功率放大电路中选择扩音器作为项目、信号处理和信号产生中选择信号发生器作为项目等。

(二)项目的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中项目实施遵循层层推进的原则,按“搭积木”的方法,将项目分解成不同层次的小项目,每个小项目包含在不同知识点里,由不同的理论知识进行指导,由浅入深、由小到大,该章节课程结束时项目也就完成了。在整流滤波课程结束后,项目小组可以利用该章节所学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讨论如何实现整流滤波环节,以整流电路为例,项目小组要确定选用单向半波、全波还是桥式整流或倍增整流,在确定了电路种类后要选择元件,确定元件必须具备的功能和性能,搭建电路后,要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的结果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寻找改进的措施。在整流电路设计完成后,进行滤波电路的选择和设计,讨论采用电容滤波还是电感滤波,各有什么优势,如果采用电容滤波,电容的取值应该多大、耐压性如何,纹波电压多大等,设计完成后进行测试,将测试结果与理论值比较并进行相应的处理。经过整流滤波后的电压值还不能够给精密度较高的电子设备供电,因此需要进一步稳压,这正是整流滤波后续课程内容,在这部分课程结束后,项目小组就可以讨论稳压电路方案,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确定采用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还是集成稳压器实现稳压,或设计两种方案并进行对比,方案确定后选择元器件搭建电路并进行测试,以此类推,在课程结束时完成项目。

(三)讨论和总结。项目完成后,各项目小组将项目过程中形成的设计方案、图纸、电路系统整理后,结合项目的心得体会撰写项目报告,在班级进行成果展示并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对该组的项目展开讨论,如设计方案是否得当,元器件的选择是否合理,是否考虑了功能、性能和经济性要求等,项目小组可根据其他同学的建议对项目进行改进和优化。

(四)项目的拓展。项目的基本功能实现后,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了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知识,利用基本知识开展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的基本技能,该章节的教学任务也就基本完成,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可以鼓励学生进一步对已完成项目进行功能和性能的拓展。老师可引导学生对项目提出新要求,如功能上的扩展:不可调单向电压输出扩展为可调双向电压输出;性能上的扩展:电压稳定性的提高、电源转换效率的提高等,通过功能和性能的拓展,可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他们的创造潜力。

三、项目驱动法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取得的成效。将项目驱动法应用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取得了以下成效:

1.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效率得到明显的改善。一方面一改以往课堂上无精打采的状态,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与老师的互动明显增加,因此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老师的积极性和效率也得到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另一方面一改课后作业敷衍了事的状态,项目组成员分工查阅资料,讨论项目方案,加强与老师的交流,课后学习的目的性很强,有效地提高了课后学习的效率。

2.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系统训练。因项目选择有针对性,涵盖了模拟电子技术的所有知识点,学生全程参与项目实施的每个环节,所以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得到系统训练。另外,项目的实施如方案的确定、元器件的选型、电路的设计、制作和调试是在理论指导下完成的,使得学生所学的理论能够得到实际应用,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查阅资料、讨论、老师的指导,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拓展。

3.学生的工程应用和创新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因为选择的项目都是实际工程项目,所以项目的实施完成对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起着很大的作用,同时因为项目的开放性特点,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毕业后无需进行岗前培训即可直接上岗完成开发任务。另外,通过项目的实施,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都会得到培养。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尽管在模拟电子技术中进行了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要将项目驱动教学法全面推广,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项目驱动教学要求老师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而教师队伍中具备这种能力人的比例还不高。针对这个状况,可以从两方面开展工作,其一是较强校企科研和项目合作,可以派遣在职教师到企业挂职,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锻炼自己的工程经验;其二是可以聘请企业中的资深工程师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2.项目选择的问题。任课教师参与开发过的项目数量是有限的,不一定是“有意义”的项目,而且不一定适合教学。针对这个问题,除了要加强校企合作,多培养双师型人才,还要按项目选择的原则认真筛选、规范定题,不断积累,提高项目的数量和质量。

3.组织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培养问题。项目的实施可以锻炼项目小组组长的组织能力,培养组员的协作精神,但如果组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只由一个人承担,其他组员的组织能力就得不到锻炼,有可能引发矛盾,更谈不上相互协作了。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用组员轮流值班的方法解决,即在每个模块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由不同组员担任组长,可有效地解决组织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培养问题。

四、结语

第2篇:项目驱动法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图;项目驱动;教学研究

一、引言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活动组织与安排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续课程和教学计划的安排,该课程一般都安排在大一的第一学期。由于学生对”机械制图”的概念了解甚少。采用正确的教学模式,引导他们对这门课程产生学习兴趣,建立空间概念。项目驱动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以其紧密联系生产实际、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有助于形成较强的实践能力等突出特点,正日益成为我国工程及教育领域一个新的热点问题和重要的发展方向。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在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中,采用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也没有主动学习的机会,教学效果较差。

(二)学生缺乏团队意识

工作过程中,团队合作意识显得非常重要,工作任务的完成离不开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这一点,只注重学生个体的成绩。

(三)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安排教学内容,虽然逻辑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较强,但学生对该专业缺乏认识,学习专业知识很难真正理解它的内涵和作用。基础教育往往采用的是“理论一实践一理论”的教学规律,而高职教育着眼于职业技能、职业能力的培养,显然不适用该教学模式,应遵循“实践一理论一再实践”的教学规律。

基于以上原因,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必须找到一种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彻底解决上述问题,以“项目驱动”法进行教学就能够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机械制图》课程项目驱动模块设计

项目式教学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学生为主体、教师合理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学习的教学模式[1]。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1)任务要吸引学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2)任务要分层次,要考虑到全体,让所有的学生在每次学习中都有所收获,体验到完成任务后的成就和喜悦感;(3)任务要体现真实、合理性,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4)任务最好能形成一个系统,有利于小组的合作学习。

根据以上几点,构建出新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体系。以机械制图为载体,把计算机绘图和制图测绘穿插到各个教学过程中,再将整个课程分为六个项目,一个项目引领一个知识体系,以完成该项目所划分的每个任务来驱动某一个知识点或一个单元。整个课程设计情况如图所示。

四、《机械制图》课程项目驱动教学法的设计

1)调整教学组织方式。将能力不同、优势不同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在项目活动中的优势。

2)转变教师角色。教师由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指导者”,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开展自主探究、操作、讨论等活动。

3)营造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犯各种错误,教师应有耐心,因为失败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4)合理安排理论课教学。将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要注意理论教学的切入时机。

5)建立合适的评价体系。可参考的评价方法是: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的结合;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等。

五、结述语

综上所述,基于项目驱动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实施,有机地把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中充满热情、兴趣盎然,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实践证明,项目驱动教学法是高职院校中培养技能型人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第3篇:项目驱动法范文

关键词:JavaScript;教学;项目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5-0294-02

JavaScript是一种功能强大的脚本语言,越来越多的网页用JavaScript来改进设计、验证表单、检测浏览器、创建Cookies以及实现更多的网页特效。在计算机教学课程体系中,JavaScript通常作为网站开发、网页设计的基础课程,HTML、Java程序设计是其前导课程,而Web应用程序开发是其后续课程,可以看出,JavaScript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学习该课程必须有一定的网页基础知识以及基本的程序设计知识,同时该课程为学生进行Web应用程序开发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JavaScript是基于对象和事件驱动的一门语言,课程的教学内容除了基础的语法(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函数、数组、输出语句、选择语句、循环语句)外,还包括各种对象(Date、Math、Image、Style、Window、Frame、Frameset、string、表单元素、Event、Cookies等)的应用以及利用文档对象模型(DOM)来存取、遍历和控制HTML和XML文档等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JavaScript课程以专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为培养为目标,以关键能力的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以实际应用为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前导课程所学的网页设计基础知识、程序设计知识进行动态网页设计的能力。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该课程的能力要求,无法实现该课程的培养目标,主要表现在。

在教学模式方面,JavaScript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师课堂讲授语法,然后学生上机实践,教师进行辅导,这种方式以讲授为主,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计算机理论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语法类的教学内容通常比较枯燥,学生学习时缺乏兴趣和动力,从而导致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在课程的教学内容方面,采用的案例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教材中的案例主要为了学生掌握知识点而设计,每个知识点对应一个案例,这种案例通常规模较小,而且案例都是互相独立的,之间没有联系。学生通过这样的案例虽然也能够掌握知识点的应用,但是不能深入了解这些知识点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在课程的评价反馈机制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在课程结束后采取集中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只能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对学习过程没有相应的评价机制。另外,由于对学生的学习不能及时做出评价,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将具有真实情境的项目引入到在JavaScript课程的教学中,能够很好解决以上的问题,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所以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中,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有案例基础的学习环境;学生通常被划分成小组进行学习,便于组内成员进行相互协作;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根据以上分析,项目驱动法教学设计应包含以下内容步骤:一是设计或选择项目。在设计项目的同时还要创设相关的学习或工作情境,设计实施该项目所需的素材。二是进行项目的开发。模拟真实的工作过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的开发,由组内成员分工协作完成项目。三是项目评价。项目完成后,对完成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教师作为评价者,学生同时作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

“项目驱动”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JavaScript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能够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项目驱动法的实施

1.项目的设计或选择

好的项目是项目驱动教学法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和基础。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和指导作用”,教师虽然处于引导地位,但却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为了避免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特别是项目开始阶段出现畏难情绪,降低学习积极性,在项目的设置上实行演示项目和自选项目相结合的方式。

根据项目设计或选择时要遵循的典型性、针对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等原则,结合JavaScript课程的特点及本专业的工作岗位需求,共选取了八个演示项目:对图书馆网站的员工页面隐藏E-Mail地址、为新年庆祝网站设计动态显示的倒计时时钟、为某公司网页添加日历表、为某文学网站添加页面之间切换的动态效果、为某图书网站首页添加动画效果、为某课程网站创建交互性窗口、为购物网站添加表单验证、为购物网站添加能够直接对商品进行拖曳的购物车特效和数据管理。这些项目都有相关的素材及项目情景,虽然相互独立,但项目难度是逐个递增的,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也逐级递进,这样能够逐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每个演示项目都有多个自选项目对应,例如,对应“创建日历表”项目,提供为某公益网站创建捐赠物品列表、创建水平进度条、为某拍卖网站创建商品出价历史记录表、创建阴历表、创建年历表等项目作为学生的自选项目。项目要难易适当,太容易会影响知识的掌握和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太难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组织教学

项目驱动教学法强调通过实际工作过程对学生实践技能、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分别以八个项目为载体,设置对应的主题学习单元,每个学习单元都包含完整的工作过程。

(1)教师展示并讲解演示项目

教师向学生展示演示项目,在展示的过程中除了呈现工作情境、提出问题外,还要简单介绍完成本项目所需的知识点及该项目的实现步骤。如“创建日历表”项目,在本项目中主要用到了选择语句、循环语句和数组等知识点。其中使用选择语句进行月份的判断和闰年的判断,以此得出每个月的天数,使用循环语句输出每月的天数,使用数组存储每月的天数等。

(2)学生选择项目

演示项目结束后,教师为学生呈现自选项目的工作情境以及所需的素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选项目,在学生进行选择时,教师要进行宏观上的协调,尽量使各小组都有不同的项目,避免项目的重复。

(3)学生进行项目开发

各小组分析讨论自选项目,包括项目的含义、项目中所提到的一些专业名词或术语、项目的素材等。熟悉了项目的需求和素材后,各小组进入代码编写与调试阶段,各小组内成员进行分工协作,完成不同的功能模块。教师对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共性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和点评,对个性化的问题进行单独指导。

3.教学评价

在每个项目完成后,各项目小组展示项目成果。教师和学生根据评价表从项目完成情况、代码规范程度及工作态度三个方面对每个项目进行评价,评价方式采用组内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除了给出分数外,还要指出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改进等建议。这些评价将作为各项目的平时成绩,在最终的课程考核中占50%的比例。

4.教学总结

评价结束后,教师对本单元项目开发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并给出下个学习单元的工作情境,引导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四、总结

在JavaScript的教学中采用了项目驱动法后,教学效果显著,主要表现在:一是从做中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项目驱动法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边做边学,主动获取知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基于工作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把一些真实的典型项目展现给学生,要求学生进入一定的工作情境,并按照真实的工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职业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按时、守时的职业素养和品质。三是以小组为单位,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项目,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协调沟通能力和团队的协作能力。

在JavaScript教学中引入项目驱动法,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之处,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和中心,通过模仿实际项目的开发,能力、素质、学习的自觉性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迅速适应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霍英.项目驱动教学法在软件工程课程中的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7):123-125.

[2]袁晔.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2):38,42.

[3]程书伟,张丹,程晓旭.基于“项目驱动法”的数字电路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电脑学习,2010,(3):138-139.

[4]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第4篇:项目驱动法范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土力学;应用性;实践性;教学改革

0 序言

项目教学法自1918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克伯屈(Kilpatrick)首次提出已经在世界各国的教学中广泛应用,如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涉及的教育领域众多,有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甚至幼儿教育等领域[1]。在国内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项目教学法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不断得到推广和应用,特别是国内的职业教育领域项目教学法得到了广泛应用,也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2-5]。

土力学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具有实践性强、经验性强等显著特点。目前土力学教学大多数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老师主要在课堂上讲授而学生坐在下面听课的被动接受的模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果不甚理想。近年来,土力学实践性或应用性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并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目标,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在这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本文就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在土力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

1 项目教学法简介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欧洲的建筑教学的项目作业(Project Work),随后这种以项目作为常规的教学方法被传入美国。1918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克伯屈(Kilpatrick)对项目教学法进行重新定义并以名为项目教学法(The Project Method)发表在教育学院学报上,此后项目教学法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6]。

克伯屈认为的项目教学法是“在社会环境中发生的、全身心的、有计划的行动”[6]。从克伯屈的定义可以看出项目教学法的要素有:一定的社会环境、学生的自主行动、开展计划的行动、完成项目的过程。项目教学法中的学习对象既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也可以是一个相对抽象的东西。

项目教学法虽然是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来进行的教学活动,但是不以完成项目的结果作为主要目标,而是以项目实施的过程作为核心,即通过学生的自主行动,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开展探索创新工作,在此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发掘学生的创造性、增强学生的协作性、提高学生的全面性。

项目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而是以学生为主体、项目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师更多的是引导者、管理者的角色,这是项目教学法的显著特点。

项目教学法实施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个阶段[6]:(1)项目构想。对项目进行构思,提出项目的大致框架。(2)项目计划。根据项目预定目标和已有的条件,计划项目的实施。(3)项目执行。根据项目计划,实施项目的过程,实施过程中可以对原计划进行检查或修正。(4)项目总结。根据项目完成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包括完成的效果、存在的问题、获得的经验等。

2 任务驱动法

项目教学法很容易与现阶段很多高校教学改革中所采用的任务驱动法(有的也称为问题式教学法)造成混淆[7-8],这两者之间其实是不同的。首先在教学目标上,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可能是不同课程或不同学科的)去融会贯通地解决一个综合性的项目,侧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而任务驱动法则更多的是相对单一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或技能的掌握。其次,难易程度方面,任务驱动法中设计的“任务”相对简单,而项目教学法中设计的“项目”实施难度相对较高。第三,完成时间方面,任务驱动法一般在课内就可以完成,而项目教学法实施时间较长。第四,学习模式方面,任务驱动法主要以学生个体学习为主,而项目教学法则是项目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第五,教师作用方面,任务驱动法教师指导较多,而项目教学法则主要是学生自主完成。第六,实施特点方面,任务驱动法中任务的设计、细化等主要是由教师来完成的,而项目教学法中项目计划的制定,项目的实施等均由学生讨论决定[7]。

任务驱动法一般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进行的[7]:

(1)设计问题。首先,教师需要在教学内容总体把握的基础上,根据需要讲授的知识点和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一个现实的工程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设计问题非常关键,关系到任务驱动法的成败。设计的问题应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和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宜采用新颖的实际工程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自学分析。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目的地带着疑问自学教材,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发表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3)讲授总结。最后,教师宜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结合的方式讲授,充分解答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图文音像并茂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重点提醒和强调,确保学生牢固地掌握。

以土力学中有效应力原理为例,结合实际工程,设计了如下问题:现在很多城市都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多,造成城市发生大面积地面沉降(假定第一层不透水层之上土质较为均匀),试解释为什么?

在学生自学分析、相互讨论,教师教授了有效应力原理之后,就可以应用有效应力原理解答上述所提的问题。

首先,采用幻灯片演示有效应力原理的公式:

σ=σ’+ u (1)

式中,σ为土中某点的总应力,σ’为该点的有效应力,u为该点的孔隙水压力。

并向学生强调虽然土中某点的总应力等于有效应力与孔隙水压力之和,但土体的强度和变形取决于有效应力。图1为地面沉降有效应力原理计算图,地下水位以上均质土体的容重为γ,地下水位以下饱和土体的容重为γsat。

首先,计算A的有效应力,地下水位下降前,总应力为:

σ=γ・h1+γsat・h2+γsat・hA,u=γw・h2+γw・hA (2)

所以,水位下降前A点的有效应力为

σ’=σCu=γ・h1+(γsat―γw)・h2+(γsat―γw)・hA(3)

地下水位下降后,A点的总应力为:

σ=γ・h1+γ・h2+γsat・hA,u=γw・hA (4)

所以,水位下降后A点的有效应力为

σ’=σCu=γ・h1+γ・h2+(γsat―γw)・hA (5)

由于γ>(γsat―γw),所以,水位下降后,A的有效应力增大了。

同理,可得B点在水位下降前的总应力为

σ=γ・h1+γsat・hB,u=γw・hB (6)

所以,水位下降前B点的有效应力为

σ’=σCu=γ・h1+(γsat―γw)・hB (7)

地下水位下降后,B点的总应力为:

σ=γ・h1+γ・hB,u =0 (8)

所以,水位下降后B点的有效应力为

σ’=σCu=γ・h1+γ・hB (9)

由于γ>(γsat―γw),所以,水位下降后B点的有效应力也增大了,而C点则没有变化,因此在原来地下水位线以下的土体的有效应力都增大了,因此,土体的竖向变形增大,即产生地面沉降,这就是过度开采地下水后,城市发生大面积地面沉降的原因。

3 土力学的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土力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经验性很强的学科,这与土力学研究的对象――土在自然界的形成有很大关系,造成实际的土工工程问题不确定性强、隐蔽性高,许多惨痛的土工事故都说明的这一点,因此必须把土力学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掌握好土力学知识。

目前,我校土力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联系不够密切。目前,土力学课堂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理论方面,与工程实际联系的还不紧密,特别是很多土力学教师没有进行实际工程的经验或现场经验,对很多土工工程的特点、要求,以及实际工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把握的还不够准确,导致在讲解土力学理论课程时不能结合实际有重点的进行教学。

(2)实践性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土力学是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很多土力学理论是基于实验基础上得到的。目前,我校土力学的实验课一是基本都是验证性实验,均是实验教师定好实验项目、实验要求等,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试验内容,属于比较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二是实验课时安排偏少,能够开展的实验项目也偏少,实验教学没有加深学生对土力学的更深的感性认识和理性理解,自然难以把握土工问题的要点。因而,这种轻实践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对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培养的要求。

(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目前,土力学教学还主要停留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教师安排的任务也不能很好的完成,更不用说开展研究型、探究型或协作型的学习了。

(4)课时偏少与内容偏多之间的矛盾。土力学主要研究土体在力的作用下应力-应变关系的一门学科,主要内容包含土的组成和物理特性,土的渗透性、压缩性和抗剪强度,地基的变形、承载力和稳定性,土中应力和土压力等相关内容。土力学涉及内容较多,而课堂学时较少,加上近年来土工工程中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不断涌现,导致没有足够课时来介绍工程中热门或应用较多的部分知识。

4 土力学教学内容的改革

土力学课堂教学理论性较强,很多理论和方法都有一定的使用条件和一些假设,如果按传统的教材上内容进行教学,一方面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另外一方面,对问题的认识和考虑偏理想化,不符合实际情况,难以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因此,有必要吸收项目教学法的成功理念,在教学内容上结合一些典型的实际工程案例进行,特别是一些众所周知一些大型失事工程案例,一方面实际工程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职业道德;另外,实际案例能提高学生的实践知识,对工程的复杂性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理解,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解决实际问题。如在讲绪论时我们可以结合美国提顿土坝渗透破坏垮坝、意大利比萨斜塔倾斜和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地基事故等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讲解其他知识点时,可尽量找一些相关的工程案例来引入。

另外,在讲具体某一个知识点时,应改变以往什么都要讲而什么都没有讲透的情况,应将时间放在容易理解并且能够沉积和记忆下来的内容上,即重点讲一些可迁移的知识和内容上来,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对一些繁杂的中间过程或推导点到为止。

因而,对课堂中一般知识点的内容传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尽量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讲授,即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进行,即首先由教师提出一个实际工程问题,激励学生带着思考去独立地自学教材,然后去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并相互讨论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去讲解、诱а生去解决问题。事实证明采用这样的方式,学生更易理解和记忆,知识消化吸收的效果也较好。

而当学生学习了一定的专业理论和实验知识之后,可考虑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讲授,即通过综合运用土力学已有的知识,甚至其他课程或学科的知识综合地解决一个项目,让学生全程从项目构思、计划、实施,总结等自主地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整个项目。

5 土力学教学模式的改革

项目教学法是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采用若干个教学项目的方式展开,让学生直接参与项目构思、计划、实施、完成的全过程中。由于项目教学法针对项目需要的知识点较多并且可能涉及不同学科和课程,因此要求较高,包括人员、时间、知识储备等,因此,贸然设计一个学生不能完成的项目不仅可能达不到预计的效果,还可能造成不利的影响。在传统的教学中当教师教授完某一个知识点后会安排一些特定的作业来帮助学生来巩固学习效果,由于这些问题都有一些特定的条件和要求,其结果也往往是比较确定的甚至是唯一的,这种教学模式比较类似于任务驱动的方式[7],学生往往是个体单独并缺少创新的被动解决分配的问题。

而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途径,以提高自主能力、团队协作和创新意识为根本目的,项目完成的好坏不以项目结果为主要标准,而以项目实现的过程为核心,即以项目实现过程中学生各种知识、能力、意识和精神的提高为根本目的。

由于项目教学法的理念的实现过程,在目前土力学教学形势下还存在以下不足,如项目教学法对知识储备要求较高,涉及很多知识甚至不同的学科和课程,因此不是任何知识点或教学内容都适合项目教学法,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另外,项目教学法要求的完成项目全过程的所需的时间较多,目前土力学课堂教学课时非常有限,因此,需找到一个合适实现项目教学法的途径。

基于目前土力学教学的现状和项目教学法的特点、要求和条件,认为传统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和项目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更好,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有:

(1)对于基本的知识点的学习和巩固可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即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以某个具体实例作为先导,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果,而且能较为有效地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统一起来,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任务驱动法的锻炼有助于为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打下基础,也符合教学先易后难的原则。

(2)通过任务驱动法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之后,对于相对复杂或较为系统的知识可以在一定的阶段和条件之后采用项目教学法实施,这样开展教学的好处是能充分将学生之前学习到的知识点有机串联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项目教学法一般是一个小组共同分工合作完成,通过项目的实施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此外,项目教学法中设计的项目一般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开放性的项目有助于充分发掘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3)项目教学法设计项目的难度要合适,其难度应在任务驱动法的难度之上但又不可过高,保证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项目教学法锻炼的目的,不致于因为项目设计难度过大难以执行导致项目的夭折,根据目前土力学教学大纲和实践经验,建议可设计1至2个难度适中的项目为宜。

(4)项目教学法时间和内容的安排可结合土力学实验课程进行。由于土力学理论课程学时有限已经很难占用,而土力学实验课程学时较为紧张,加上我们项目教学法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需要较多的时间。综合考虑,可采用项目教学法和土力学实验课程相结合的方法,如在学生学习完土力学部分内容之后,设计一个项目,如分析校园内某一个边坡的安全性,这个项目设计到很多土力学知识,如边坡外形的测定,边坡图形的绘制,边坡地质调查,边坡土质的分类及一些基本物理力学性质,边坡土的抗剪强度,边坡稳定性分析等,边坡安全分析报告的撰写,边坡安全分析汇报等,不但涉及到土力学一些非常重要的知识,还涉及计算机制图、Office应用软件、团队协作,以及个人综合汇报展示能力等。而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不同的分工,开展不同的土力学实验,如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液塑限实验、抗剪强度实验等。通过项目的实施学生即完成的相关的实验,而且通过项目学生也了解了为什么开展这些实验,开展实验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5)项目教学法在学校规定教学课程之外,对部分积极上进的学生还可结合部分岩土工程相关的设计竞赛,如全国大学生加筋土挡墙设计大赛,一方面要求学生按照要求根据土力学的知识进行挡土墙的设计计算,另外还要求学生根据设计结果,根据要求的材料(模型箱、砂子、牛皮纸等)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现场建造出一个加筋土挡墙,并要求建造好的挡墙能在规定时间内承受规定的荷载而不破坏。这样的项目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特别是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因为学生可以单独完成设计计算,但是不可能在没有同伴的帮助下完成加筋土挡墙的建造。因而,这些相关的竞赛项目也是非常好的一种项目教学的途径。

6 结语

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将国外普遍采用的项目教学法引入到土力学教学中来,结合土力学课程的特点、存在问题和教学现状,提出采用任务驱动法和项目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土力学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接下来将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精细化设计教学项目、有针对性结合新技术,努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较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KILPATRICK, W. H. The project method[J]. Teachers College Record,1918,19(4):319-335.

[2] 孔勇奇. 高职教育中的项目教学法论析[J]. 继续教育研究, 2011(7):130-132.

[3] 李韩妃. 有效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分析与思考[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0):41-43.

[4] 王淑锋.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教育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9):46-47.

[5] 张宗飞. 试论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与职业,2013(3):152-153.

[6] 徐朔. 项目教学法的内涵、教育追求和教学特征[J]. 职业技术教育,2008,29(28):5-7.

第5篇:项目驱动法范文

关键词:项目驱动法 教学模式 项目库 考核体系

一、前言

为了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教育部于2010年6月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其目标旨在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截止目前已有两批高校(第一批61所,第二批133所)加入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为了保证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质量,各高校针对各学科专业的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周密的研究与改革。[1]

工程训练作为高等工科院校重要的实践教学内容,它以工程环境为背景,以工程内容为载体,以实际操作为手段的训练模式,既有别于学校“第一课堂”教学,又有别于工厂“生产实习” ,它是以真实的工厂生产过程为基础,通过“真刀真枪”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理论课无可替代的优势,在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过程中应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有必要尽快调整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以保证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开展。[2]

二、“项目驱动法”工程训练的内涵

传统的机械工程训练,也就是所谓的金工实习,强调让学生掌握金属工艺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接受机械制造工程实践的初步训练,为后续理论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一般沿用“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只针对单个零件、单条工艺、单道工序进行教学,学生必须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广播体操式进行实习,虽然对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完成基本训练等要求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把“操作”看得过重,对产品从设计到加工再到装配调试的整个流程却一无所知,这样不利于学生“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增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协作性等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3]

所谓“项目驱动法”工程训练是相对传统的机械工程训练而言的,它是在传统的机械工程训练基础之上,将机械工程训练整个教学过程针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程度不同分成四个阶段:工程认知训练、工程基础训练、工程强化训练、工程综合训练;在不同的训练阶段进行不同的训练内容,最后以“项目”的形式进行综合“驱动”训练,以工程训练为主线,以“项目驱动”为载体,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阶段,来达到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

“项目驱动法”的前三个阶段为基础训练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方面的训练和强化,让学生理解机械制造的工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后一个为目标训练阶段,在这个阶段,让学生分组自己设计加工制作一件具有一定功能的作品,通过实训,让学生掌握机械产品从设计到加工再到装配调试的整个流程,以及各种零件材料的选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打下基础。

三、“项目驱动法”工程训练在卓越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1.“项目驱动法”工程训练教学体系的构建

针对机械类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应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程度不同,将机械工程训练分成工程认知训练、工程基础训练、工程强化训练、工程综合训练四个不同阶段来进行,让工程训练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并应采用多层次、递进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项目驱动法”多层次、递进式教学模式

1.1工程认知训练

应该在学生刚进校时的第一学期完成,在这个阶段学生通过参观讲解、演示和动手拆装,使学生了解典型机械的构造、运动原理,典型零件的结构和材料等,让学生对机械制造过程有一个初步的、全面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训练打下基础。

1.2工程基础训练

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机械制造方面的基本训练,让学生学习基本工艺技术,包括常用机床的特点、加工范围及基本操作方法,以及常用工、量具的使用。应在大二进行。

1.3工程强化训练

本阶段应在大二下学期和大三上学期进行,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一些先进制造技术方面的强化训练,如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特种加工技术等的强化训练,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工程视野,为保证学生的项目顺利完成打下基础。

1.4工程综合训练

本阶段应在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进行,在这个阶段,让学生分组自己设计加工制作一件具有一定功能的作品,或者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机械创新大赛;通过实训,让学生掌握机械产品从设计到加工再到装配调试的整个流程,给学生提供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工程素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打下基础。

2.项目库的建立

学生在“项目训练”的过程当中,学生自己设计出来的项目一定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否则达不到工程训练的目的,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目标训练项目库,给学生提供借鉴和参考。在工程综合训练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自己设计项目,对于设计项目确实有一定困难的同学,可以给他们项目库里原有项目的3D图,再要求学生根据3D图设计出装配图和零件图,项目的来源以企业的典型产品和功能部件为主;也可以由老师设计,给出方案。只有这样,学生设计加工制作出来的作品,才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满足卓越工程师在实训过程中的教学需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同时,通过项目训练,学生对传统的车、铣、刨、磨、钳、铸造、焊接、数控车、数控铣、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中心等机械制造工艺会有更进一步理解和掌握。[4]

2.1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

为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定期对教师进行工程培训,并让教师深入企业工程岗位工作、学习,积累工程实践经验。要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工程训练课程教学任务。积极引进各种工程训练仪器设备,优化工程训练项目,使学生能最大程度的、最优组合的接触工程实践。[5]

学生成绩考核评价方式要适应教学改革的变化,考核评价的指挥棒应引导学生向能力、素质、创新等方向发展,重视学生的创造性和成绩评定对学生的激励导向作用。考核内容包括应知应会、技能操作、图纸和工艺设计、装配调试、成本核算等内容,其中动手能力占30%,主要包括应知应会和技能操作等内容,由指导老师直接评定;创新能力占30%,主要包括原有项目的改进,新项目的先进性等,综合能力占30%,主要包括图纸和工艺设计、装配调试以及成本核算等内容,态度占10%,主要包括迟到、早退,团结协作等。考核方式可以形式多样,如作品展示、答辩等。

图2 “项目驱动法”机械工程训练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四、结束语

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是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还处在不断探索阶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成功经验可寻。机械类专业卓越工程师的机械工程训练,只有通过“项目驱动法”多层次、递进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以后,学生的三种能力才能得到提高:一是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学生经过接近4年不间断的贴近实际工程的工程实训,对实际工程的整个工艺流程有了亲身的体会,包括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二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工程实训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制造出各种不同功能、不同外形的作品,如消防车、装卸车、越障车等,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三是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在工程实训的过程中,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5―6人,共同完成一个作品,在作品设计制作过程中,学生自己分工负责,相互配合,互相学习,团结协作能力得到了培养。[6]

图3 三种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 周雄新 欧笛声.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机械工程训练教学模式探索.《机械管理开发》 2012年第1期 164-165页,167页,共3页

[2] 胡青春 郑志军 宋珂.提高机械类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探索.《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13年第4期

[3] 王友林 赵国勇 赵庆志.机制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工程训练》课程改革探索.《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45期

[4] 陈新.机械类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教育与职业》 2014年第11期 125-126页,共2页

[5] 潘佳卉 魏天路 颜兵兵.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探索.《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4年第5期 49-50页,共2页

[6] 廖维奇 魏德强 吕汝金 刘建伟 桂慧.基于机械创新大赛的机械工程训练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广西教育》 2013年第3期

第6篇:项目驱动法范文

关键词:项目驱动;ACCESS数据库;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1-0233-02

大部分职业学院计算机相关专业都将Access数据库作为一门必备的课程,该课程主要由数据库基础知识和Access的表、查询、窗体、报表、数据访问页、宏和模块等七个对象构成。常规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基本的操作,能够模仿完成教材的实例和课后的实验内容,能够达到教学的初级目标,但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项目驱动法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此,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学生具有90%的积极性。

2项目教学法的组织与实施

ACCESS课程的安排分理论课和上机操作课;理论课以教师讲解基本理论和演示常规操作为主,而上机操作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学习Access软件的使用、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功能。本课程以一个具体的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理论课上主要讲解知识点,上机操作主要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起答疑和指点作用。

1)分组与选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协作能力,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组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差异,搭配要合理;每个小组自选一个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任务明确的开发项目,如图书借阅管理系统、图书销售系统、工资管理系统、酒店管理系统、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等。

2)教学设计

理论课上教师以实际项目讲解知识点,上机操作课上各小组根据自己选择定的项目,用所学的知识点充实自己的数据库,待知识点讲授完成时,各小组的项目也基本完成。各个小组成员可先独立设计相应的内容,然后由组长统筹合并。以ACCESS中的窗体对象为例,各小组成员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设计不同的窗体,最后通过ACCESS中的导入功能,将各成员的窗体导入到一个数据库。在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学生可以先组内讨论,或网上查询,在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教师才予以点拨。教师可定期检查各小组的项目进展情况,并让各小组上台展示自己的项目成果,这样既可以起到监督作用,还能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3)评价与考核

评价是每一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了解,以及对教学效果及教学过程的反思,是学生知识形成和提高的重要阶段和重要过程。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上讲台演示和讲解,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交流和点评,对完成情况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对设计中有问题的同学,教师应该给予帮助和指导,并指导学生找到问题,解决问题。合理的评价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收获,体会到乐趣,体会到成就感。项目考核的方式由三个环节构成:首先由小组代表PPT陈述,然后老师及其他同学提问,最后现场演示数据库功能;考核的标准由三部分构成:项目总体完成情况、数据库设计原则、小组成员合作程度;成绩评定同样由三部分构成:平时成绩、教师评分、其它小组成员评分。

4)实施效果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自从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以来,数据库课程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积极查阅相关图书资料,学会了搜集、整理资料;由于项目需要小组成员合作完成,锻炼了他们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同时,由于项目设计采用自主选题,灵活性较大,设计的难度和功能弹性较大,极大的锻炼了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由于课程评价与考核模式的改变,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参与,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的同时,必须根据不同项目小组提出的问题,查阅、搜集资料,丰富了理论知识,同时也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了教学水平。

3结束语

ACCESS数据库课程是一门结合多种技术的综合性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并不适合该课程的教学。虽然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但教师教学与要求学生完成的项目是同一个,这样很多学生会一味模仿教师的操作,局限于教师的思维。因此,项目实践教学法也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设计不同的项目,让学生自主选项目,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红梅,华文立.数据库项目实践教学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34(3).

第7篇:项目驱动法范文

关键词:项目;任务;实施过程

项目教学法是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完成教学任务,将新知识的学习融入整个过程中,应用已有的知识在实践的第一线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结构及课程框架

如表1所示,“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是教师以鼓励学生完成任务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相关技能。就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预先制定好的共同任务,将教学知识目标、课程理论及实践内容、课程作品融为一体,并贯穿于课程的“教、学、做”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相互协作、完成任务来学习课程中的核心知识和技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将项目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法相结合,在制定好项目的情况下,在教学进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法来实施教学。

2电子商务专业面向的主要职业岗位及任职要求

电子商务指的是利用网络及现代通讯工具实现商务活动的过程,即在传统商务活动的基础上,利用网络及现代通讯工具为商务活动服务的过程。如表2所示,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生产或经营企业,从事产品营销、市场开拓、网络营销工作,以及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进行电子商务的各种策划工作和合同的谈判与签订等工作。根据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除了让学生学会商务活动所需的课程知识外,还要让学生如何使用网络工具更好地从事商务活动。

3教学组织形式与考核方式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的开展要以某一商品如汽车、商品房或服装等为依托,同时掌握相应的技能,强化学生的实践水平,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增进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做到完成专业的课程和专业知识,同时成为了一名拥有自己网上店铺的网商。

4“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具体实施过程――以《Cto C网店经营》课程为例

课程具体实施过程实现“五个转变”:从重视教师往重视学生的转变、从重视怎么教往重视怎么学的转变、从重视知识传授往重视能力培养的转变、从重视认知往重视发展转变、从重视结果往重视过程的转变。基于C to C网店经营过程是本课程知识结构安排的出发点,以真实的设计项目为载体,共编排八个学习情境。学习情境选择的难度、复杂度、综合度由低到高,每个学习情境都包含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每个任务的对象、内容、手段、组织、成果和环境是变化的,但完成任务的过程(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是相同的。

如表3所示,《C to C网店经营》课程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两部分有机结合,以C to C网店经营的工作流程、工作任务、工作项目为导向进行各个工作任务模块的综合设讹形成有效的教学整体。激发学生在情境教室里,边学习边实践,掌握C to C网络创业的主要工作过程和网店经营与网店推广技巧。坚持以网店店铺的经营操作过程为主导模块,完善网店经营课程内容,调整网店经营课程结构,使网店经营课程内容具备创新性,更加符合本专业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标准的要求。这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和实训,学生能更深入地明确和理解本门课程所要求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如表4所示,《C to C网店经营》课程在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中,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销售推广能力,在学习情境五增加网络交流礼仪内容,在学习情境六增加渠道拓展技巧,在学习情境七融入更多的客户管理知识,使学生在学习和开店的过程中,掌握的不仅仅是网店的操作流程,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销售推广能力,为学生今后创业和就业培养相应的熟练的职业技能。

第8篇:项目驱动法范文

关键词:市场营销;项目驱动教学法;教学效果;授课方式

作为一门以研究消费者需求为中心,注重实践性和实用价值的学科,市场营销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高职教育阶段,市场营销课程更注重对学生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日常教学模式中的项目驱动教学法则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生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从整体上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与创新意识的新型教学模式。在任务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了课堂引导者的作用,将学生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融入一个或多个项目当中,鼓励学生在观察、分析和讨论等环节中加深对项目的理解和认识,以此加深他们对市场营销课程的认识。

项目是项目教学法的重点和核心,在课程学习与项目实施环节中,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班内讨论的形式对项目进行分步完成,并在执行项目、分析策划可行性的同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将理论与实践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市场营销项目的整体性优化。

从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应用价值上看,其充分适应了市场营销课程实用性强、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基本特点。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目标定位在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市场营销专业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操作能力上,使他们学到的内容更适用于市场经济环境的发展。这一过程中,项目驱动教学将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还原的教学案例,帮助营造一个更加轻松的教学氛围。

二、高职阶段市场营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高职教学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主要授课目标,强调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这种情况下,市场营销课程的首个目标应该被定位为帮助学生掌握市场营销相关理论知识,使他们明确营销行业的内在规律及相关原理,灵活利用这些原理解决市场营销问题并进行相关策划。可以说,这个教学目标虽然明确了学生的学习方向,但缺乏针对性与区别性,与普通高校市场营销教学课程的授课方向没有本质性区别,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种情况下的高职教育很难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也很容易使市场营销课程成为空洞、宽泛的纯理论课程,并丧失原有的课程魅力,无法达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2、教学内容相对陈旧

市场营销课程以市场和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为研究中心,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生活化学科。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很多高职院校所使用的市场营销课程教材都是多年以前的老版本,教材内容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节奏严重脱节,更无法与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现状保持一致。当前情况下,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将严重影响市场营销教学内容上的安排与选择,并造成课程使用价值下降、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沉闷等不良后果。

3、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教学方式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鉴于高职阶段市场营销教学的内容具有理论性强、抽象性强等方面的特点,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很容易让课堂气氛处于沉闷状态,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减退等方面的影响。简单来说,教学方法的单一导致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和理解教师的授课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他们的思考空间,让他们不能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无法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此时,部分学生会失去继续学习市场营销课程的兴趣,或对课程的整体认识产生偏差,进而导致他们无法对市场营销形成正确的认识,也无法将相关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从而难以实现个人专业技能的提高。

三、项目驱动教学法对高职市场营销教学的影响

首先,项目驱动教学法能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变,使高职市场营销课程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法更加灵活多变,以此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项目驱动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授课方式中理论性强、系统性明显、对知识点有硬性记忆要求的情况,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的,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此时,学生可以通过认识实践,最后进行实践总结的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并以具体项目为切入点进行分析,保证个人分析能力及理论应用能力的提升。

从课程导向上看,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可以使高职市场营销教学内容及课程安排更贴近生活实际,更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高速发展的现状。此时,学生可以通过养成自主学习意识和分析思考意识深入了解项目驱动教学的优势,在实践与交流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操作水平与实践策划能力,从而逐渐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核心,以教师为引导,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最终目标的新型市场营销教学授课策略。

四、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是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核心,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主要内容。由于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所以在项目选择安排方面,可以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选择。确定项目环节中,应选择那些与教学内容结合紧密,难度适中,能够起到锻炼学生学习水平及学习经验的项目。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及实践能力,为他们提供不同的项目,让他们能怀着兴趣进行项目分析。

从项目实施和设计方案的安排上看,需要明确学生在小组中的不同任务及小组合作的形式与内容,在项目正式开始前,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与介绍,帮助学生明确项目目的,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与效率。实施过程中,学生应先进行基础培训然后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走访,在了解市场经济基本情况的前提下明确项目方案,并通过讨论修改来确定方案的可行性与科学性。

参考文献:

第9篇:项目驱动法范文

关键词:Java;项目驱动法;教学;实际运用

中图分类号:TP312.1-4

随着Java语言的快速发展,很多高校也随之增设了Java语言课程,主要由老师针对其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该教学方式不仅忽视了主体地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这种理论式教学仅仅停留在Java语言表面,无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针对这一现象,我校开始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强项目驱动教学法在Java语言程序设计中的应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1 Java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Java语言中相关知识学生的理论性较强,因此,传统教学中主要以教师的教为主,这种统一的授课方式,不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易造成班级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降低了教学效率。

1.2 教学方式单一

进行Java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时,往往由教师先对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上机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然而,这一教学方式,主要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与巩固,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学生脱离课本后,会产生学无所用,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Java语言教学方式改革

Java语言程序设计是一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课程,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项目驱动教学法在Java语言程序教学中的利用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高校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加强项目驱动在Java语言程序教学中的运用。

2.1 合理设置驱动项目

高校之所以开展Java语言程序课程,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学校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针对这一现象,学校进行项目驱动教学时,应基于企业发展的需要,合理设置驱动项目。不同于其他的教学方式,项目驱动教学法遵循由易到难的步骤进行教学,可使班级学生均积极的加入到Java语言程序课程学习中来。

第一,学习阶段。学习阶段可选择难度较小的项目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充分了解到Java语言程序设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将学习阶段作为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第一阶段,可以让学生通过较简单的项目,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学生熟练掌握Swing等在实际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第二,训练阶段。这一阶段可适当增加项目的规模和难度,通过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分成小组完成项目,在了解项目需求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编码设置,并对设置的编码进行测试,保证程序的正常运行。训练阶段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学会独立运用程序设计的相关知识。

第三,启导阶段。启导阶段主要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检测。由教师根据提供项目。教师在提供设计项目期间,应根据学生具体的学校情况,选择难度的适中的项目进行分发。避免项目难度过大,失去项目驱动教学的目的。此外,学生在独立完成的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可向教师咨询,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2 合理配制学习资源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存在着差异,导致其学习能力也有多不同。因此,进行项目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时,根据学校的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训练。分组时,可将班级不同阶段学生的进行平均分配,由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辅导能力弱的学生。提高班级学生综合的学习水平。

学生利用Java语言进行程序设计时,应先了解项目的具体要求、设计目的,可有效提供项目设计的实用性。我校进行采用项目驱动教学进行教学阶段,将鼠标相应编程作为训练项目之一。学生对项目执行期间知识详细的列出来,列出程序设计的具体步骤,并进行分工合作。

项目驱动注重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此外,学生利用Java语言程序设计中的相关知识进行项目设计时,应根据随时对项目进行测试,修改程序中的不足之处,提高程序编程能力。

2.3 创造良好的编程环境

第一,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教师应根据项目内容,为学生提供设计程序所需的资源、案例、参考资料等,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到项目设计相关的内容。

第二,合理设置实验室。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提高实验的计算机设备的运作能力,增加项目设计的可行性。此外,还可以合理设置实验室环境,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可以按照是适当的方式设置实验室,便于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

2.4 完善项目评价方式

项目评价主要是对学生阶段性成绩的检测,因此,项目评价方式应贯穿于项目建设的是始终。传统Java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评级方式主要是根据学生的笔试成绩与机试成绩作为该门课程的综合成绩。这一评价方式缺乏公正性、真实性,无法客观的反映出学生阶段性学习。因此,教师因基于该门课程的特殊性,合理设置评价机制:(1)进行评价时,应根据学生项目完成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2)由小组人员进行互评,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并予以改正。(3)由项目小组设计于项目相关的课件,对项目的设计进行讲解,内容可包括设计的步骤、相关程序等,便于进行综合评价。(4)对每组的项目进行运行,根据其运行期间的不足之处,作为最终评价的依据。改该评价方式通过对学生学习期间的综合评价,具有公平、公正的特点。

3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快速,高校开始采用项目驱动法在Java语言程序设计中的应用。该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对Java语言程序设计的实际应用能力。笔者通过采用项目驱动法进行教学,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得学生的综合成绩大幅提高,且有效避免了班级中“两极分化”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韩芳.陈晓飞.基于项目驱动式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4).

[2]黄洪赵,小敏,张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时代,2012(04).

[3]袁小华,王令群,张书台.可视化实验平台在高校Java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2(02).

[4]李红叶.项目驱动教学法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2(06).

[5]朱荣,高瑞.项目教学法在AutoCAD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