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民间体育游戏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由民间创编并在民间代代相传的体育活动,以生动有趣、雅俗共赏的活动形式深深吸引着很多人。民间游戏是幼儿园重要课程资源。其趣味性吸引着幼儿的积极参与。孩子越投入,玩的越尽兴,则孩子的收获越大,游戏的价值功能也才能得以最大化或多样化。同时民间体育游戏还具有相对随意性,材料简单、方便易行,也可让教师避免忙于幼儿课件材料的制作,有时间更好地指导教育活动的开展。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其内容易懂易学,种类丰富多彩,不受时间空间及活动场地的影响。民间游戏趣味盎然、其乐无穷,有利于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竞争意识、组织能力,有利于发展幼儿动作的敏捷性、协调性等,也有利于培养幼儿勇敢坚强的意志品质。
目前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当中,幼儿身体、动作都得到相对的发展。如能与民间游戏相融合,可以充分发挥幼儿探索精神,提高运动能力。幼儿教育《纲要》中提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自主参与。”为了适应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我园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把“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教育的研究”这一课题,充分挖掘民间体育游戏的精华,通过改革与创新使其变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体育游戏,弘扬民族文化。
二、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的理论
1.课题界定
所谓“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教育的研究”就是在民间体育游戏调查、收集的基础上,以游戏理论为基础,将民间体育游戏改变或创编成适合当今幼儿园教育的体育游戏。
2.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课题提出是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它突出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强调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并提出游戏的具体要求。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
1.研究目标
(1)了解民间游戏的内涵,继承我国传统文化,喜欢并遵守民间游戏活动,能从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2)构建具有本园特色、符合各年龄特点的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民间游戏课程。
(3)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让幼儿在与自然资源的亲密接触中发挥想象创造力。
2.研究内容
(1)以幼儿户外活动中民间游戏的开展为切入点,选择并丰富幼儿户外游戏的学习的内容。
(2)探究在幼儿民间游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同伴、环境互动中的指导策略与方法,提升幼儿户外活动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指导家长利用家庭资源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活动。
(4)让教师成为废旧物品的开发者,使其尽可能多地探索教育资源的途径和方法,将其充实到民间游戏中。
3.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我园小一班、小二班。
(2)研究方法:
a.调查法:用问卷调查法收集适合各年龄班幼儿开展的民间游戏资料。
b.实验研究法:开展适合各年龄段的民间游戏,研究游戏在幼儿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c.观察法:主要是随时记录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以便教师更好地知道幼儿或对游戏进行改进。
d.经验总结法:主要是将在游戏开展过程中或过后得到的经验总结出来,写成论文,以便指导。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3年5月—2013年8月)
主要任务是拟定课题研究计划,确定课题组主要参与成员,搜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注重研究者自身专业素养的培训与提高,为后继的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1.梳理和总结过去优秀教研工作的基本经验,了解现状,寻找新的切入点。
2.组建课题组,以及子课题研究内容,撰写课题研究计划。
3.广泛搜集资料,组织学习相关理论和教师培训。
4.修订完善方案,做好开题工作。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5年12月)
本阶段是课题的具体实施阶段,主要是组织实施课题方案,收集来自实践点的反馈信息,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开题论证,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究方案,明确分工职责。
2.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制定本阶段研究目标。
3.进行阶段性成果总结和交流。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评估阶段(2016年3月—2016年5月)
1.整理资料,总结经验,修订不足,撰写专题研究报告。
2.整理归纳有关资料,汇编民间游戏集,制作民间游戏VCD光盘。
3.做好结题准备。
五、预期的研究成果和形式
研究报告、整理民间体育游戏集、教师研究论文、民间游戏VCD光盘。
六、课题研究的保障
一、面向本土,选准适宜“研”的课题
要开展好教育科研活动,就必须有一个目标明确,即能激发师生共同参与探索的教科研课题。对于一所农村幼儿园来说,我们深知只有通过研究能更好地解决我园实际问题的课题才是有意义的。于是,我们首先组织教师反复讨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然后把教师提出的突出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①教玩具严重不足;②有些教材内容不适合教学的需要;③城乡孩子知识和信息方面差距较大等。针对问题,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结出只有因地制宜、面向本土,充分挖掘本地与幼儿生活相关的各种可利用资源,才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我们预期的教育目标。有了理论上的认识和观念上的转变,我们的思路才会更加清晰。于是,结合本地实际和幼儿发展需求,我们把研究的课题确定为“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开展幼儿教育活动的研究”上,并根据研究目标写了课题研究方案,又聘请了专家对方案给予指导和论证,最终本课题被定为市级课题,这既增强了我们研究的信心,也为继续研究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立足实践,让“研”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之中
再好的课题方案,不进行艰苦细致的研究也只是纸上谈兵。因此,自课题立项之日起,我们就组织教师搜集本地一切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并把资源按性质、时间、地点进行分类和整理,接着教师依据主课题、自己的特长、班级幼儿特点等确定每班研究的子课题,最后按照教育目标及幼儿发展需求,把资源有效安排到幼教一日生活中。立足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经过近两年的探索,目前我园已经形成了人人有课题,班班有特色的良好局面。各种自制的玩教具琳琅满目,极大地满足了幼儿游戏的需要。形式多样的活动也使教师摆脱了传统思维、教材、课堂的束缚,充分体验到了事事无大小,处处皆教育的理念。教研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幼儿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也构建了我园特色鲜明的园本课程,使我园走上了科研兴园的健康之路。
三、幼儿受益是衡量“研”的价值标尺
无论何种教科研活动,它的最终目的都是为幼儿服务,使幼儿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我们开展的各种活动都是从幼儿的需要、兴趣出发。例如,大(一)班是泥工特色活动。就是幼儿用本地特有的红泥雕塑自己喜爱的各种物品、动物形象。大(二)班是手工编织特色。由于现在孩子生活条件优越,动手操作能力明显落后于应有的发展水平。于是,教师就收集了许多清洁的玉米皮供幼儿练习,一段时间下来,幼儿的各种编织作品让家长大为惊叹。在研究中,我们还注意多从孩子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采取遇物而教、因势利导的方法教育幼儿。一次,张恒的妈妈穿着干活的衣服来接孩子,另外一个小朋友看后很吃惊,脱口说出一个“脏”字,张恒不高兴地跟着妈妈走了。看到这一切,教师没有批评孩子,而是把孩子们带到正在播种的田间地头,请小朋友观察农民的劳动,说出他们播种的姿势、动作以及和自己生活的关系,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孩子们有的想帮忙,有的主动说出“感谢”二字。像这种活动,我们举办了很多,它不仅使原先单调的课堂说教变得生动活泼,也使幼儿的各种品质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四、家长参与,让“研”有了活力和保障
家长既是重要的资源也是各种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合作者。自课题研究之日起,我们就有计划地与家长沟通,寻求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为了让家长感受到研究对孩子成长的作用,我们还及时地把研究过程向家长展示,请家长给研究成果做出评价。例如,当小班家长看到自制玩具那么受孩子欢迎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并一再对老师说:“只要有需要家长做的工作,千万别客气。”有的在外地工作或外出旅游的家长,依据我们的建议,主动搜集旅游地资源,以图片、语言的形式向幼儿讲解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和日益发展的变化,使幼儿的身心得到陶冶,视野得到了开阔。
关键词:学前儿童;礼仪养成;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7-0320-108
一、课题的提出
所谓的礼仪就是平时待人接物的一种方式,包括礼节、礼貌用语等,这是要求我们在社会交往中必须规范交往的一种行为准则。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与文化素质反映了一个人的礼仪行为习惯,其关系着一个人人格的大事,也反映着一个国家国民的素质。
幼儿园时期是幼儿在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许多会表现出聪明活泼、开朗等性格,但也存在着自私、霸道、独断、无礼等缺点。而且学前时期所形成的习惯是很难改变的,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由此可见,在学前开展礼仪教育是必须的。并且,礼仪蕴藏于幼儿平凡又普通的生活的每时每刻,同时礼仪教育也是一项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本工程,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开展了学前儿童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二、课题研究依据
(一)理论依据
1.学前心理学理论指出,学前儿童时期是幼儿各方面不断发展和成熟的时期。不同年龄的幼儿,他们的心理特点不同,我们要遵循学前儿童身心发育的规律,对他们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礼仪养成教育也就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先来探索和研究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2.著名教育家提出了“千教万教、先教做人”的教育理念。因此,教育首先要从娃娃抓起,从小抓起,使他们懂得礼仪。
(二)实践依据
目前,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过分娇惯、溺爱,往往忽视了礼仪教育,幼儿不能主动用“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在与教师交往中的过程不能主动向教师问好,长久下去,将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所以,对学前儿童进行礼仪教育势在必行。
三、研究目标与原则
(一)研究目标
1.根据教师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经验,按照教研组制定的实施计划和具体的研究内容,制定一套较完整的学前儿童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体系十分必要。体系分(大、中、小班)年级组开展实践研究,经不断修订和完善,最后形成园本课程。
2.通过礼仪教育的实践活动,培养幼儿讲文明语言、懂得礼仪规矩、遵守公共秩序等,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使幼儿终身受益。
3.通过本课题研究,可使幼儿的礼仪风貌得到显著改观,使幼儿尊敬教师、教师关爱幼儿,使幼儿之间树立一种人人懂道理、守规则、讲文明的良好精神风貌。
(二)研究原则
研究原则包括整体性原则、生活化原则、缺失优先原则、正面教育鼓励引导的原则、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原则。
四、课题研究阶段
按照“学前儿童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方案”中提出的研究内容和步骤,根据要求科学拟定研究步骤。
(一)研究准备阶段(2015年1月~2015年4月)
通过成立课题小组,确定了课题组人成员,并进行了研究分工,积累了有关幼儿良好礼仪习惯方面的音像资料和网上素材。组织研究组成员学习了如何实施《学前儿童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方面的理论和信息,在此基础上,强调了教师、幼儿的主体地位和家长教育资源的辅助作用。
(二)研究实施阶段(2015年5月~2015年12月)
这一阶段开展实验研究,对目前“安定区幼儿园与幼儿家庭互动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做了实验记录、调查笔录,撰写了调研报告,并提出了今后的整改方案。
(三)总结阶段(2016年1月~2016年4月)
对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将书面资料、信息、音像等综合、归纳、概括,撰写了工作报告和研究总报告,形成了课题成果集。编印了《学前儿童礼仪园本课程》《礼仪教育主题活动集》《行为养成个案集》。
五、本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通过课题组和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良好的礼仪行为在幼儿身上已经初步形成
1.各班级的幼儿都学会了正确熟练地使用礼貌用语,逢人就会说一些常用的礼貌用语,比如“谢谢”“对不起”“你好”等。
2.幼儿行为得到规范。幼儿经过两年的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培训,能够做到保护环境卫生,垃圾主动入笼,上下楼梯互相谦让,外出活动排队、手拉手集体行动。
3.通过研究,幼儿养成了互相团结、互相关心的好品德,能和同伴友好和睦地相处,出现矛盾能和同伴主动和好,错误一方能主动道歉。
4.养成了孝敬父母和长辈的习惯。通过开展家庭礼仪教育,幼儿在家的表现有了很大的改观,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任性、不撒娇。
(二)教师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通过研究,幼儿园教师都能按照“教职工礼仪行为养成要求”的要求,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格要求自己,在幼儿和家长中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三)家长的礼仪行为得到规范
人们常说:“一个优秀的家长就会教育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家长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着幼儿。”经过研究,家长也能够和幼儿园教师积极配合,家长的礼仪行为习惯也得到了规范和升华。
(四)形成了一套具有推广价值的礼仪课程教材
本次课题研究形成了园内各年龄阶段“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活动案例集”“各年龄阶段幼儿星级礼仪标兵评选办法”“家长礼仪标兵评选办法”“教职工礼仪之星评选标准”等,从而为幼儿园今后深入开展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提供了范本,为幼儿园实施礼仪教育提供了具体的内容。
(五)社会效应凸现
本次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赢得了社会对我们此课题的肯定。通过实践研究培养了幼儿、家长、教师良好的礼仪行为,也让社会更加了解了幼儿园教育教学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同时也树立了安定区幼儿园的良好形象。
总之,经过两年的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已经基本完成了课题的设定任务,但还存在着不足,我们将继续努力和完善,以达到预期研究目标和任务。
参考文献:
以316素质过程督导规范办园,教研活动以深入开展素质教育为中心,根据园务工作计划的要求,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准绳,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引领,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为目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开展集体备课、定期进行课题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本年度教研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二、教研重点: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教师在工作之余,要坚持学习,及时转变观念,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以科学的教育方式组织学习,以饱满的教育热情对待孩子。为此本学期我们通过有目的地定期开展教科研学习活动和自学相结合,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具体如下:
1、积极借阅幼教刊物,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做好理论学习笔记,并且要学以致用,把所学理论与自己教学实践相结合,同时,积极参与本园观摩活动,努力提高自身教育理论及授课水平。
2、进一步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指南》,进行深入理解、积极探索、切实落到实处。积极参与教师再培训教育
(二)、注重业务培养,提高保教质量
1、本学期我们将进一步落实和促进幼儿园保教工作。力求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生活环节、集中教育活动、游戏教育活动以及保教人员学习和日常工作常规方面。幼儿园期望通过这种常规制度的导向引导大家注重落实一日保教规范,注重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注重幼儿的游戏教学,使幼儿园的保教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按计划落实保教管理。结合保教一线的具体问题,经常深入一线,观摩活动,及时有效地实施保教管理,对教学过程、一日保教活动进行探讨,思考并提出适宜的意见与建议,切实为保教一线服好务。
2、根据本年级组、本班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制定班务计划以及班级月计划。本学期调整为每周四上交纸质周计划审核、每月最后一周上交一份有质量的评课稿。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进一步进行规范和指导。每位教师要认真对待教育各个环节,从备课到上课再到活动延伸,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体内容有:
(1)每周由各年级教研组长带领各教师认真备课,做到先活动设计后行课,格式统一,目标明确,层次分明。
(2)观摩交流,主要观摩本园教师的公开课,借鉴别人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保教手段,课后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评,由开课老师就这堂课的有关问题作介绍,然后大家畅所欲言,共同讨论,并从中寻求最佳教育途径。
(3)开展评比活动,适时开展教育随笔、教玩具制作、活动设计等各种评比活动,激发教师教育热情,努力营造我园良好的教育氛围。
(4)实行随机查课,"推门听课"的制度,督促教师备好课,上好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后及时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并给予评价。
(三)扎实开展教研活动,真正发挥其辐射作用
研讨是调动教师主动参与培训的重要形式,逐步完善教研活动制度,它能为每个人提供较充分的表达思想、观点的机会,让思想和观念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得到提升,本学期我们采取的研讨方式有:
1、分年级组研讨。教研组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高教研实效,本学期教研重点针对新教材、游戏活动以及节日主题园本研发活动、《指南》在实践中的应用、《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常规》等活动等进行研讨,对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提出来,大家相互讨论,找出解决办法,并适时做好资料积累,避免以后在教学中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集中研讨。扎实推进"周三教研日"和"每听必评"两项制度。利用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以结对带教的形式,以老带新的方法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
(四)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一切工作的根本,不仅关系教师自身的成长,更是关系教育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本学期根据上级要求,针对我园实际情况,我们将进一步夯实技能培训任务,扎实开展培训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做好师资建设工作。
1、继续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主要是绘画、手工制作、舞蹈(黄弹唱、活动过程的设计等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2、不断反思,善于总结。反思是教师的一种自我提高的有效形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认真组织幼儿深入观察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行为和反应,进行分析,并不断调整计划,改进教育行为,最终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做好教育心得笔记。
3、开展教师相互结对活动,相互听课每月不少于2节,并做好听课记录。
4、认真落实2015校本研修工作计划,做到有活动、有计划、有记录,每位教师认真填写研修活动纪实表
5、环境创设要为教育教学服务。区域环境按照幼儿智力发展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地投放游戏材料,提高区域游戏活动水平。
(五)加强课题研究,提升个人科研能力。
1、课题研究。立项的省级课题《环境创设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作用》和《特色幼儿园创建与节日文化的开发与研究》以及个人微型课题,要求各班级、各位教师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及步骤切实开展好相应的课题研究工作,商议确立本班的子课题。并将课题研究活动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计划中,贯穿到每周的课题活动、区域活动及主题活动中,使得课题研究方案中的目标、方法、步骤都能得到真正地落实和执行,达到应有的课题研究效果。
2、各教研组做好以节日为主题的课程研发工作。开展园本课程研发教学活动的研究。园本课程研发在我园已试行了一个学期,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能摸索出一条路子,但在一些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使教师们做到取长补短,开展集体备课、相互听课、专题讨论,使教师们在这些活动中,教学水平得到不断地提高。本学期积极调整思路,将有计划地进行教学观摩研讨、评比活动,如随堂听课、互帮互助活动;优质课、案例评析活动评比;教育随笔评比等,形成人人积极参与教研活动的良好氛围。
三、以服务家长为宗旨,切切实实做好家长工作
树立全心全意为家长服务的意识,切切实实做好家长工作。继续结合节日主题活动的组织开展和课题的实践研究为幼儿创设一个适宜的环境,让幼儿在关怀、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中学习和生活。通过多种形式的家园合作研究,以达成家园合力的教育效果,本学期末将继续进行家长问卷调查,以找到我们工作的不足和优势,更好地为孩子服务。
一、以理论做导航,更新教育观念
课题组全体成员根据《指南》精神,就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等进行了认真讨论,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的目标。从优化教师个体素质入手,采用培训、外出参观学习、自学、听专家讲座视频等多种学习形式,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课题培训和进修,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如,在幼儿园人手缺编的情况下,派出谢似钿老师参加了为期9天的福建省第十二期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组织教师参加了市里安排的“《指南》背景下教育实践活动探索”的系列专题讲座。每月幼儿园坚持开展业务学习活动,学习相关的美工教育方面的文章,如“《指南》艺术领域的理解与实施、实施《指南》,从改变教学设计思路开始,解读《指南》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等等,了解当前幼儿园美工教学新动态;同时在理论与实践过程中让老师们搜集日常课堂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如:“教师如何把握幼儿美工技能教学引导的度”、“幼儿美工教学如何解决技能教授与想象力之间矛盾”、“幼儿美工技能学习与创造力协同发展策略”“如何有效的实施美工活动分区教学”等问题进行探讨;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参研人员的理论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注重环境创设,促进幼儿个体发展
《指南》中艺术领域提出“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操作材料是美工活动的物质支柱,是构思、设计得以物化的基础,不同的物质材料具有不同的工艺性能和特征,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造型要求。
如:“花儿朵朵”这一主题的手工活动,第一次教师组织活动时,用了统一的范例,提供给了孩子们同样的制作材料,虽然孩子们制作出了比较精细的“各种各样的花”,但是,这时的孩子们只是在模仿的“艺术工匠” 。这种活动无法为孩子提供展示自我,体现创意的机会与条件。
这就体现了活动中材料的提供与幼儿活动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给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材料,幼儿在解决问题上就会表现出更多的发散思维。经过几次的集中研讨、修改、实践,教师在设计上做了调整,把活动室环境布置成四组,为孩子们提供了颜料区,折剪区、环保区、泥工区等。丰富的材料,自由的多种选择,满足了不同孩子的需要,孩子们有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一下子就扩展了创作的范围,他们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表现“各种各样的花”。
三、开展系列活动,梳理提升幼儿经验
《指南》艺术领域中明确指出从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充分创造条件让幼儿学会发现和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并由此积累起丰富的感知经验进行艺术创作。系列活动设计能梳理提升幼儿经验。
如:“美丽的花瓶”
活动一《参观欣赏花瓶》,教师利用户外活动时间带领幼儿到花店参观,观察花瓶,了解花瓶的基本形状,给孩子们展示花瓶与花的整体,让孩子们充分的感受了花瓶的美,孩子产生了花瓶、花、装饰的直接关系,他们感受到了花瓶美化环境的美感。
活动二《PPT欣赏花瓶》,ppt课件配上音乐,在音乐的渲染中一幅幅的浏览花瓶,孩子们又从另一个角度感知了花瓶,是一种情感的提升,但是PPT一闪而过的画面无法让孩子近距离的感知花瓶身上的花纹装饰。
图片展解决了这一缺陷,我们将图片长时间的展示在活动室周围,孩子们不断的近距离的欣赏,他们发现了花瓶身上的图案,并喜欢上这些图案。通过这样的不断的欣赏,感知,激发了孩子创作的欲望。
活动三《设计创作花瓶》,教师在美工区投放了颜料、排笔、剪刀、各种瓶子、皱纹纸、蜡光纸、毛线、彩色吸管、双面胶等材料,在活动室一角设计了花瓶展览台。幼儿自由选择材料,用不同的形式表现花瓶:有的剪纸剪出花瓶的基本形状,有的幼儿拿起塑料J,将吸管竖着粘在瓶子上,无规则的进行排列装饰整个瓶子,有的幼儿拿起了玻璃瓶用黑笔在瓶身上画上图案,有的用颜料在瓶身上涂上不用颜色的大块的色块,这一次活动孩子的想象力、动手能力获得一定的发展,但对于花瓶的表现方式比较单一,没有综合性的选择材料进行表现,很多提供的材料都无法得到很好的采纳与利用,还有一部分幼儿由于区域范围较小,失去了参与的机会。
活动四《手工坊》,教师投放一些手工作品(图片和小制作)供幼儿欣赏,激发幼儿的模仿再创造。并调整、增加材料的投放,选择幼儿熟悉的,便于表达的材料,一下子就扩展了创作的范围,运用了生活中各种废旧材料制作出了形态各异、不同材料的花瓶。可见活动材料的投放创设,直接影响着孩子思维的拓展,我们提供幼儿熟悉的,便于表达的材料越丰富,越能激发孩子的创作想象力。极大的满足幼儿动手动脑进行创造的欲望,并给幼儿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反映客观事物提供可能性,使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得到发挥。不仅仅是动手制作,动脑构思,立意的思考也得到了升华。
结束语
关键词:互动 幼儿体育 游戏
幼儿园的教育任务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其中体育是先导,因此,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也就放在了首位。在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对体育的地位与作用愈加认可与重视,体育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效手段。所以,幼儿的体育活动一定要抓实抓好。为了深入研究幼儿园体育活动,创建良好的师幼关系,我园开展了《在与体育器材的互动活动中培养幼儿玩的能力》的课题研究,在开展课题研究前实验教师先查找了大量资料并总结了以前开展的体育活动,课题研究教师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计划,设计了新颖实用的教学活动,并让幼儿活动锻炼。
一、贴近幼儿生活,开发创新幼儿感兴趣的体育活动课程
据有关资料表明,4~7岁儿童,80%的余暇时间用于游戏,他们之所以喜欢游戏,是因为他们能从中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这种愉快的情绪,促使他们积极地参加到体育活动中,这样就会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生长发育,有助于动作的发展。在设计活动时明确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使体育活动的开展在游戏中进行,始终考虑使幼儿“玩”得有趣。如:老师根据幼儿对正义人物的喜爱,设计了《孙悟空摘桃》、《营救小龙女》等一系列活动,孩子们通过对故事中人物:孙悟空、小哪咤的模仿,再加上对所属人物故事情节很熟悉,花果山、水帘洞、大闹天宫,智斗石姬,这些都是幼儿经常挂在嘴边的,所以孙悟空和小哪咤的活动充分吸引了幼儿的兴趣。孙悟空在花果山生活、练功;小哪咤练功被设计成了准备活动,去桃园必须过独木桥、钻水帘洞,救小龙女要闯过三关被设计成了活动的主线,充分锻炼了幼儿平衡、钻、跳、粘贴、团、投掷的能力。通过资源开发教师还尝试了让幼儿用“玉米叶”“高粱杆”等活动材料进行游戏活动,这些有着乡土气息的活动材料幼儿更是爱不释手。
二、丰富的运动器械及难易不同的材料,为幼儿提供多种多样参与运动的机会
形式多样的体育器械在活动中能很大程度调动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认真思考,想出了很多令幼儿喜爱的运动器械,如:跳袋(纤维袋子上画有袋鼠、兔子图案)、自制炸弹(用报纸团成团)、拉力器(两个矿泉水瓶剪掉底部,在中间穿过两条绳子)、杠铃(大饮料瓶装满沙子,用铁管连接、固定好)等各种运动器械,它们简单、好玩、易学,能锻炼幼儿各种能力,深受幼儿的喜欢,也提高了幼儿的身体素质。
在各种内容的体育活动中,教师注意提供难易不同的材料供幼儿选择,如《小战士打坏蛋》一课中为幼儿提供的木桩有高有矮、有粗有细,幼儿自主选择材料教师不加干涉,尤其是在走木桩过程中身体不能左右晃,要保持平衡,锻炼的实效性在游戏中充分体现,幼儿可以从最容易的开始,在自己认为有把握时逐渐加大难度,这使幼儿有了安全感和控制感。如在投掷沙包的游戏中,幼儿可选择自己想投掷的距离,可以近也可以远,有的小朋友站的很远,但老师没有干涉,而是让他们在尝试后自己调整距离。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儿不再怕失败或不能胜任老师的安排,也没有勉强和为难。和谐的师幼互动环境,促进了幼儿玩的能力。
体育器械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好帮手,要充分发挥体育器械的多功能作用,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和玩的能力。多功能和可变性的玩法是游戏的另一种新颖的形式,它来自幼儿自发的玩耍之中。一个软布飞盘并没有什么可在幼儿手中却是最好的玩具,飞飞盘、顶飞盘、滚飞盘……幼儿能想出十多种玩法。在体育活动中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幼儿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想出了好主意和有趣的动作活动,不仅丰富了体育游戏的内容而且培养了幼儿运动的能力,更使幼儿擦出了创造思想的火花。
孩子喜欢的是操作性强、百玩不厌的玩具,而且在玩耍过程中,还能根据要求进行不断的创新改造,而买来的玩具有很多达不到这个要求,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又利用室内活动时间与幼儿一起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体育玩具。例如,像“赶小猪”用的小猪就是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的!事先把报纸浸湿分给每个幼儿,幼儿把湿报纸团起来,晒干后再画上眼睛、耳朵、嘴,活动中幼儿用着自己作的“小猪”活动兴趣更加浓厚而且使用时幼儿发现自己“小猪”的优缺点,团的圆的滚得快,团的大的滚得快等,这次活动后,幼儿还想着再玩“赶小猪”游戏呢!幼儿现在都能有意识地收集一些废旧物品来充当游戏中的玩具,如“易拉罐”“纸箱”等,我们一起制作地碉堡、坦克车、杠铃等各种体育器械,其意义并不在于做成玩具的外观、样式,而在于通过这一行为,增加了幼儿活动兴趣,同时也和老师进行了良好的互动。
三、重视安全教育,营造安全氛围,使幼儿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幼儿的骨骼、肌肉、关节以及控制和协调运动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运动的感知觉较差,动作的协调性差,反映不够灵敏,幼儿好动缺乏运动经验,安全观念淡薄,不懂什么是危险,对各种新颖的动作和运动器械又极富好奇心,都想做尝试,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些场景,如:放着平坦的道路不走,孩子偏偏走在狭窄、不平的路上;看到皮球就想踩上去,看到栏杆就想爬过去,等等,这样极易发生伤害事故。为此,我们在开展体育活动时,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使幼儿逐渐认识身体的主要器官,知道体育活动应如何规范的进行,器械应这样玩,什么动作不能做,如果做了会怎么样,等等。同时也教幼儿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如:就怎样安全的玩滑梯开展了一次活动,我以“今天我们玩滑梯,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引出了活动主题,孩子一听高兴极了,马上三五成群地商量了玩滑梯的办法:正面坐滑、正趴滑、仰滑、倒爬、比速度(一种倒爬与正滑的比赛),办法说出来了要经过验正才能实施,在我的保护下幼儿一一实验,又经过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正趴滑、仰滑有危险所以不要那样玩,通过这个活动幼儿都真正认识到了应该怎样玩滑梯,幼儿自己得出的结果比教师的说教更有作用。幼儿了解了安全知识,学习了自我保护,才能避免和减少幼儿在活动中的不安全行为,防止事故的发生,使幼儿愉快活动。
四、在与家庭教育的互动活动中,使家庭成为幼儿园教育的“资源库”
学前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的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幼儿园实施礼仪教育是尤其重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规范幼儿的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品质的良好发展。这个时期所形成的习惯是非常牢固的,往往影响人的一生而成为个人行为准则的组成部分。福建省平和县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立足本园实际,围绕课题“3—6岁幼儿礼仪行为的培养策略研究”,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礼仪教育活动。根据课题研究方案,本人对于探索幼儿礼仪行为养成的有效途径和策略在实践中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1.营造礼仪氛围,需从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开始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言:“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所以我们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环境,这是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必要条件。
(1)创设丰富、互动的物质环境。我们在各楼层过道、上下楼梯、幼儿活动室外墙等醒目的地方,巧妙利用张贴、悬挂礼仪行为宣传语、礼仪宣传儿歌、礼仪宣传画等,加深幼儿对礼仪行为的认识,促进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礼仪行为。
(2)创设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树立礼仪榜样。和谐的人际氛围与良好的榜样会直接影响幼儿、感染幼儿。幼儿天模仿,教师言谈举止,是幼儿模仿的榜样。所以,每天早晨,我都精神饱满,笑脸相迎每一个幼儿和家长,我会非常动情地根据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主动与他们打招呼:“小悠,早上好!你今天穿的衣服真漂亮。”“贝迪,你好!你今天真精神,像个!”在我的带动和启发下,孩子们便逐渐从被动到能够主动与老师、小朋友问好,能与家长说再见。
2.将礼仪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促进幼儿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的培养,凡人生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我们贯穿幼儿礼仪教育,不仅表现在入园、进餐、睡眠、盥洗入厕、离园等方面,同时在学习、游戏、区角活动、户外活动等也全面开展礼仪教育,随人、随事、随时、随地、随境地进行随机教育。如在生活方面:进餐能做到桌面保持干净,能爱惜粮食,餐后能自觉收拾餐具,饭后知道漱口等好习惯;在学习方面,各个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幼儿礼仪教育,将礼仪教育列入课程之中,培养幼儿文明对话,能遵守活动秩序,学会分享,做错事要表示歉意等。
3.设立生活化游戏化的礼仪教育课程
幼儿良好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从一点一滴、一招一式的细节抓起。
(1) 比赛活动。如唱礼仪歌曲、阅读礼仪小故事,开展故事比赛等,使幼儿从礼仪故事中产生情感共鸣,使幼儿从情感上懂得礼仪行为的意义。
(2)主题活动。为幼儿创设主题情景,充分利用妇女节、劳动节、教师节、国庆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情景演练,获得礼仪相关知识和强化情感的体验。
(3)学习幼儿园礼仪“三字歌”。儿歌的形式使孩子们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幼儿行为习惯能自动养成,礼仪交往的主动性、持久性得到提高。
(4)设立礼仪教育社会活动课程,根据社会认知冲突理论,设计问题和问题情境,如社会活动:“遵守规则,做礼仪好宝宝”让幼儿在对事件的评议中分辨美丑、善恶,知道好与不好,为什么,怎么办。
4.开展礼仪特色活动
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行礼更重于知礼,在幼儿的生活中包含着大量的礼仪行为教育契机,因此我们带孩子走进现场,在真实情景中学习、体验。如:带领幼儿超市购物;开展“礼仪小天使进社区” “我是礼仪小宝贝——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等体验性活动,激发幼儿主动去做的情感和愿望。又如:三八妇女节开展“给妈妈送贺卡” 的活动, 让幼儿体验表达爱妈妈的情感,懂得尊敬他人。
5.开展家庭礼仪教育指导,拓展礼仪教育空间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行为习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因此家长自身的品德修养就显得特别重要。
(1)通过家长会,家园小报、家园联系窗、幼儿成长档案、我园幼儿园网站等,让家长从思想上重视礼仪教育,了解幼儿园及班级开展的礼仪活动情况,使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协调。
(2)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有助于提高家庭文明程度,要求家长在平时的社交活动中,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规范幼儿的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品质的良好发展。
为了全面打造数字化校园,提升全县的教育信息化水平,主动适应课程改革,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库,进一步发挥教育强县作用,及时交流和研究一线教师教学经验、教改成果,提升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我县于2010年开通了教育资源网。为进一步加强教育资源网的建设和管理,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教育资源网建设的目标
教育资源网是集本县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研究、学科建设、信息、资料编写、教师培训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资源网站。
通过教育资源网建设,进一步整合本县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形成本土化教育教学合力,全面实施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
通过教育资源网建设,进一步综合本县学科基地学校优势和广大名师名校长力量,广泛开展适合县域实际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加强教学科研力度,提升中小学幼儿园办学质量。
通过教育资源网建设,进一步集合本县教师原创性教育教学资源,交流教学研究成果,全面提高我县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整体水平。
二、教育资源网建设的职责
1.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会同各中小学校,共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开展课程改革等方面研究,推动校本教研,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打造具有本土化特色的教育资源网阵地。必须自觉履行如下职责:
(1)研究制定与教育资源网相关的工作制度,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切实加强教育资源网建设。包括学科基地建设年度工作计划、学科资源网管理制度、教育资源网考核奖励措施。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教师培训,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引导广大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2)建立学科资源网络人才管理库。各学段学科网络管理人员要积极工作、密切配合、不断创新,加强学科县域教师原创性教学资源的审核、上传、交流;各学段学科基地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不断地为全县学科教学研究和实践提供教学资源,有计划地组织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和专题讲座等,并负责对学科教改信息的采集、分析和。
(3)关注教师教学技术和方法,交流、分析和总结各学科教师教学经验,经常探讨和研究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研究“教育资源网与本县教师专业素养”的关系,要不断总结“网络促教、教育兴网”的经验,培养一大批学科教学名师、骨干教师。
(4)常抓教育资源网络队伍管理,以制度调控教育资源网建设和学科基地学校建设,协助学科基地学校,广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组织和调动基地成员和学科网络人员的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真开展教学研讨,全面收集学科名师骨干教师的优秀资源,不断充足、更新教育教学资源。
(5)根据学科教师需要和学科研究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学科教研员和学科基地学校作用,充分利用学科教学网络资源条件和办学特色,指导学科教师和全县各中小学学校幼儿园,开展课题研究、学科研究、教学反方式方法研究,加强学科师资培训,帮助学科教师和学校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及时组织课题组进行研究活动。
(6)结合本学科实际情况,利用教育资源网,交流各学校、各学科所开展的不同规模、多种形式本土化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交流各学校、各学科在教学进程中所形成的教学资源、评价资源、教学经验和教学反思。围绕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科教学质量,切实加强对学科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指导,积极提出学科课程开设、课程评价、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意见,在全县课程改革推进中发挥好引领作用。
(7)经常对本学科教学与教学资源利用和教师教学需求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及时发现和善于总结学科教师和学科基地学校的成功经验,广泛宣传交流学科教师和学科基地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案例、教育叙事、试卷评价、课题研究等等,并通过会议交流、网络、向报刊推荐等途径推广改革成果。
2.教育局基教科根据课程设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研究指导规划教育资源网的开发和利用。
3.教育局信息装备中心负责做好教育资源网的设备维护等技术工作,保障网站正常运行。
4.教育局计财科负责教育资源网的经费保障工作。
5.加强教育资源网的管理考核与奖励,每年由县教育局信息装备中心、基教科负责举办一次优秀教育资源的评选,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负责举办一次工作交流会或座谈会。
三、教育资源网建设的组织和管理
1.组织机构:
(1)教育资源网领导小组:
组长:县教育局副局长蔡加冬
组员: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主任徐颖锋
县教育局基教科科长张建荣
县教育局信息装备中心主任侯晓东
县教育局计财科科长徐超
(2)教育资源网工作小组:
具体名单由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另行发文。
(3)教育资源网管理小组:
具体名单由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另行发文。
2.管理要求:
(1)每学期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讨论交流经验、布置工作。
(2)制订教育资源网、学科基地学校工作职责和考核奖励机制。
关键词: 跨专业课程群 学前教育 网络采编 人才培养体系
一、现状和意义
我校近年新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和网络采编专业(方向),其中学前教育是省教育厅规定凡有师范类专业院校都应该开设的新专业,网络采编则是我校针对社会发展状况开设的有较好就业前景的新专业方向。根据我校院系设置实际情况,二者目前均由中文系具体管理。
学前教育和网络采编都具有很强的跨专业性质,需要聚合多院系、多专业的学科、师资力量办学。跨专业课程群的构建是十分重要的任务,关系到二者能否办学成功。
跨专业课程群的研究在学校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应该及早起步,利用开办学前教育和网络采编的契机,认真研究跨专业课程群的构建和实践问题。
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的变化表明,有跨专业知识背景的毕业生更受欢迎,更有前途。而跨专业课程群的构建和实践,无疑对培养具有跨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生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为此,我们成立跨专业课程群研究小组,以加强对跨专业课程群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二、研究方案
根据我校实际,本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是:以我校学前教育和网络采编为例,参考其他典型高校的经验,研究我校跨专业课程群的发展现状、发展途径、发展主旨。此目标大体可以分解为如下各方面内容:(1)我校跨专业课程群的构建与实践现状如何?(2)我校应该怎样构建与实践跨专业课程群?(3)我校学前教育与网络采编应该怎样示范性地构建与实践跨专业课程群?(4)我校应该怎样打破学科和院系壁垒,培养师生的跨专业课程群意识?(5)我校应该怎样利用跨专业课程群,培育学科与教学新的生长点?(6)我校应该怎样汲取别的典型高校构建与实践跨专业课程群的先进经验?
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是:统筹安排,分工合作,文理工打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设计与个案实操相结合。具体方法如下:(1)调查研究。调研我校和其他典型高校跨专业课程群的构建与实践现状;(2)理论阐释。紧跟国内外教育理论发展前沿,借助最新教育理论,对跨专业课程群的构建理念与构建体系进行理论阐释,力求高屋建瓴,自成一家;(3)个案实操。借助学前教育与网络采编的跨专业特质,示范性地构建与实践跨专业课程群,为学校教育相关理论和实践发展提供参考。
此前,我们已为课题研究打好较充分的前期基础,如:(1)已撰写设置学前教育专业论证报告和学前教育专业四年建设规划,获得学校、省教育厅和国家教育部通过;(2)已撰写设置网络采编专业方向论证报告和网络采编专业方向四年建设规划,获得学校、通过;(3)已初步编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获得学校通过;(4)已初步编制《汉语言文学(网络采编)人才培养方案》,获得学校通过;(5)团队成员近三年撰写了10多篇相关论文,均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准备好理论基础。同时已收集大量相关图书资料,走访相关幼儿园和企事业单位,准备好科研条件,保证本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三、人才培养体系
具体研究过程比较艰辛,遇到的困难很多,逐步形成清晰的体系。研究成果最终物化为具体的人才培养体系,用以指导对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
(一)以学前教育为例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各种类型幼儿园、托儿所等学期教育机构从事学前儿童保教、研究和管理工作,具有学前教育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较强实践能力且具有鲜明汉语言文学特色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专业特点及培养要求
本专业具有师范性质与特点;要求学生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树立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意识,了解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职责;对学前教育工作拥有热情与兴趣。
3.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1)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具备观察、理解幼儿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教师修养;
(3)具备较强的文艺欣赏与文艺创造能力;
(4)具备较强的学前教育研究与教育管理能力;
(5)具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7)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相关资料。
4.主干学科
教育学、心理学、美学
5.主要课程
普通心理学、教育学原理、人体解剖生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测量、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社会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中外幼儿教育史、幼儿教育科研方法、幼儿园课程论、幼儿保健学、幼儿游戏理论、琴法、声乐、舞蹈、美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玩具设计与制作、幼儿园舞蹈创编与技法、美学、文艺理论基础、儿童文学、语言学概论、文学创作与应用写作。
6.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军训、社会调查、专业考察、专业技能实训、学年论文、专业见习、实习、毕业论文。
7.教学进度表(略)
(二)以网络采编为例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汉语言文学与新闻宣传、编辑出版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新闻宣传、编辑出版方面语言文字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专业特点及培养要求
要求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协调管理能力,掌握现代化文字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
3.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1)具有正确的文艺观、语言文字观和坚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并具有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和从事新闻宣传、编辑出版的管理协调能力;
(2)了解语言文学学科的新发展,拓宽专业知识,能将现代化文字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运用到新闻宣传、编辑出版实践中,富有开创精神;
(3)了解本专业及新闻学、编辑出版学等专业学科发展的历史,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文化产业等发展现状。掌握新闻宣传、编辑出版的基本方法;
(4)熟悉文化政策与法规,具有初步运用新闻学、编辑出版学的基本理论,运用现代传播技术从事新闻宣传、编辑出版等方面语言文字工作的基本能力;
(5)具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7)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相关资料。
4.主干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
5.主要课程
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美学、新闻学、编辑出版学、网站建设与维护、传播学等。
6.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军训、社会调查、专业考察、专业技能实训、学年论文、专业见习、实习、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