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自评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全市各镇(街道)。
二、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采取百分制量化评分,然后根据得分情况评选A、B、C、D、E、F等次单位。考核内容依据省、市关于推进城乡和谐社区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及《2013年奉化市城乡社区建设工作要点》文件明确的职责任务进行,重点包括:工作体制机制、社区居委会选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城乡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社区党建和民主自治建设、社区服务管理创新、和谐示范社区创建等方面(具体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详见附件)。
三、考核方法和步骤
(一)自查自评。各镇(街道)对照考核内容适时开展自查自评,并将考核目标的落实情况和评分自评情况2013年12月底前上报市城乡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征求意见。适时组织征求所辖社区、村和部分居民的意见,实地查看部分村和社区。重点了解各镇(街道)今年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完成情况、对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建设的投入情况、社区“一居一品”创建情况、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推进情况、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规范化运行情况、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情况等。
(三)综合考评。由市城乡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结合日常工作验收考评、上报的自查自评报告和群众满意度测评作出评分,然后根据得分情况综合评定A、B、C、D、E、F六个等次单位,其中评为A等次单位数为1个,B、C、D、E、F等次单位数各为2个。具体考核工作由市城乡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上来说,高血压是一种身心性疾病,除受生理因素影响以外,本病的发病还与心理、精神因素密切相关[1,2]。为观察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情况,本次研究中将2013年5月~2015年1月,社区医院所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数据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3年5月~2015年1月,社区医院所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分组,分别设置为对照组、干预组,每组患者均为50例。对照组中,男性为35例,女性为15例,年龄为62~85周岁,平均年龄为(69.5±1.3)岁;干预组中,男性为32例,女性为18例,年龄为62~85周岁,平均年龄为(70.5±1.9)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未见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共5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遵医嘱用药,适当心理指导,饮食指导,以及运动干预等在内。
1.2.2干预组 干预组共50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为:①支持性心理护理:每周集中安排患者参与高血压疾病相关防治知识讲座,帮助患者了解高血压与不良生活方式、个性缺陷、情绪反应等相关因素的相关性关系,指导患者形成对高血压疾病的正确认识。同时,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时需要耐心倾听,适当的给予肢体与语言上的支持,关心并鼓励患者,给患者提供积极且向上的建议;②认知心理护理:将纠正患者的不良认知作为护理重点,通过积极心理疏导的方式,帮助患者打消内心的焦虑、抑郁情节,掌握疏泄不良情绪的方法,使患者在情感与行为上产生相应的改变;③情感放松训练: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着重讲解情感放松训练的作用原理、特点、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引导患者掌握通过呼吸、意念、肌肉、以及音乐这些途径实现情感放松的方法。
1.3观察指标[3] 在护理实施前、实施后2个月,均应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估。评价因子包括:①躯体化;②强迫症状;③人际关系敏感;④抑郁;⑤焦虑;⑥敌对;⑦恐怖;⑧偏执;⑨精神病性。单项因子评分越低代表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越佳。
1.4数据处理 研究相关数据资料录入SPSS 15.0版本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表示为(x±s),通过t检验,统计学处理期间可信区间取值95%,检验水准取值0.05,在检验P
2结果
护理实施前,两组患者SCL-90症状自评量表相关因子评分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实施后,干预组患者SCL-90症状自评量表相关因子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高血压作为常见心血管疾病,临床发病率高,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高血压以及相关合并症导致患者死亡的几率也有所增大。相关调查资料中显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心理状态上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烦躁、焦虑、易怒、悲观等,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为此备受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关注与重视[4,5]。
一、美国社区学院认证体系的特征分析
美国社区学院的认证由非官方的中介机构承担,联邦政府不直接参与认证活动,但认证机构需要美国教育部和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发的认可,符合相关的政策和标准。认证通常由六大区域性认证协会承担,分别是:新英格兰院校协会NEASC、中部院校协会MSACS、南部院校协会SACS、中北部院校协会HLC、西北部院校协会NWAC以及西部院校协会WASC。研修团参访的蒙哥马利社区学院归属中部院校协会认证,湖郡学院归属中北阅院校协会认证,这种区域性认证成为美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美国社区学院认证是自愿的、自我调控的行为,是基于学院良好运行基础上,对制定的标准的评价。美国社区学院认证是学院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学院发展的导向。社区学院认证体系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认证目标体现“确保质量”和“促进发展”。美国社区学院认证目标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第一,确保质量。通过认证,证明所认证的学院质量合格,并且学院具备自我改进的条件和动机。认证委员会向教育机构、公众、其他组织以及机构保证他们所认证的学校已经清楚地定义了高等教育目标;已经创造了实现这些目标的各种条件;已经在实际行动中充分地完成了这些目标,达到了认证委员会标准。认证委员会还要保证他们所认证院校的教职人员齐全,具有相对严密的组织性,并能保持所要求的行为。第二,促进发展。认证是对学院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进行持续性地对话和反思的活动,可以促进学院和学生的发展。一方面,认证委员会通过院校自评以及定期的同行评价,获得对学院的广泛意见,不断鼓励与支持被认证院校的持续发展以及进一步提高,使学院努力追求卓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认证,促进学生学习。有效率的学院应确保其所有资源和所做的所有工作都支持学生学习,并持续性地评价学生学习结果。学院持续提升以及采取行为的有效性如图1所示。
2.认证主体体现“独立性”和“多元化”。认证主体的主要特征表现为2个方面:①认证主体的“独立性”。美国社区学院认证机构在进行认证活动时,保持高度的独立性,不受任何与被认证院校及其有利益关系或冲突关系的组织或个人之影响。当公众对认证机构和被认证院校的利益关系有疑问时,可以提出质疑,而认证机构则应立即公开予以答复。②认证主体的“多元化”。认证委员会成员主要有专职的执行人员和自愿性的同行评估专家两大类。前者主要从事具体认证项目的筹划与组织工作;后者主要从事现场实地考察工作。认证委员会建立了较大的专家队伍(任期为三年),确保认证活动有专业对口的专家参与,能够保证高质高效地完成认证,即确保认证活动的有效性。现场实地考察时,多样化的评估人员具体包括其他社区学院的教学管理专家、学生管理专家、具有相关行业背景的教师、董事会成员、区域认证委员会的常委会成员、公众人员等,可以实现多维度、专业化地对社区学院的所有功能进行评价。在认证周期的中期,学院应组织以教工为主体的内部自评,教工参与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课程设计等多个环节的评价。
3.认证内容体现“全面性”和“核心性”。社区学院认证是对社区学院的教育质量进行认证,是对社区学院的所有功能进行的综合审视。认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第一,院校使命;第二,诚信:道德和负责任的行为;第三,教和学:质量、资源和支持;第四,教和学:评价和提高;第五,资源、计划和学院的整体有效性等。认证内容体现“全面性”和“核心性”。第一,全面性。既有对学院使命和效率、领导与治理的总体评价,又有对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科技管理等的单项评价;既有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又有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既有对工作的评价,又有对评价本身的评价。第二,核心性。认证内容的核心即为评价学生学习结果(SLOs)。评价内容的各个维度均依据其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即学院是否实现了支持学生达到学习结果的目标,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各种便利条件,是否有效评估了学生的学习状况,是否制定了系统、持续和完整的规划以提升学生的学习。
4.认证标准关注“学生成功”和“评价能力”。社区学院的认证标准具有6个要点:①由社区学院设定;②基于共同讨论、协商和期待;③基于良好的运行经验;④涵盖了政府的相关要求;⑤在多重领域上确保质量;⑥要求在任何时刻予以满足。社区学院的认证标准是不断发展的,其演变过程体现着对教育价值认识的变迁过程。美国社区学院的认证标准不是十分具体,为各院校留有探索空间,鼓励其创新。认证标准注重“学生成功”和“评价能力”。第一,学生成功。将学生成功作为办学使命的核心,以此为导向,设计学习目标和内容、保障学习过程的实施、做好学习效果的评价。由检测课程、教师等的质量转向检测“学生及其学习的质量”。第二,评价能力。将评价能力建设作为重点,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既包括知识、技能等“硬”学习成果,也包括终身学习能力、人类伦理和有用公民的认知等“软”学习成果;注重对教师评价能力的培养与评价,期望教师将评价视为一种与教学工作相伴而行的日常工作。三是对学院管理效能进行持续评价,定期评价学院领导与治理的职责以及决策架构与程序,以保证他们具有诚信和效率。
5.认证方法注重“证据使用”和“结果运用”。认证方法采取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文献分析与现场调研相结合,注重两点:第一,证据使用。一是要求社区学院根据自己的使命,提供达到使命的各项定量统计证据,如毕业率、转学率等;二是对学生和家长进行调查,获取定性和定量的证据;三是在评价学院决策体系时,采用基于数据分析的决策方法。第二,结果运用。社区学院的认证尽管是自愿申请的,但也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没有经过认证的社区学院,至少会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无法获得联邦政府的拨款;二是有认证的学院不会接受无认证学院的学分转换。社区学院认证流程中结果运用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认证不合格院校的比例较大。近年来,约有1/4认证结果为不合格。第二,认证结果公开,影响大。认证结果具有较高的透明度,要在网上、报刊上予以公布,学生、家长可以很方便地查询,将认证结果作为申报某社区学院的重要依据。对认证不合格院校做出公开批评,这给学院院长带来极大压力。对于认证结果极差的社区学院,将被取消独立设置的资格,并入其他社区学院。这就形成了同类院校竞争,市场调节质量的良性循环。第三,认证结果促进学院的质量提升。要求认证院校对认证委员会的建议必须作出迅速反应,对所有认证学院进行必要的追踪。在认证周期的一半时间,所有认证学院均要针对认证结果中提出的建议提供中期整改报告,下次认证时必须对上次认证中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予以作答。对不合格院校的追踪更加严格,必要的整改报告和现场追进检查落实精细,如不合格院校认证后一年内必须提供整改报告,认证委员会实施跟进检查,且检查的专家与认证时的专家基本一致。认证流程如图2所示。图2认证流程当然,美国社区学院的认证也存在着压力和挑战:一是对公众多方面需求的责任性,包括成本、价值和质量。认证机构扮演了多重角色,角色冲突的可能性始终存在。正如罗伯特•迪克森所描述,认证机构像“超载的骡马”,被赋予越来越多的责任,远远超过其能力和原有的设计[1];二是多个认证机构之间运行程序上的差异性;三是透明性的需求;四是政府资金支持等方面的控制性;五是创新性上的需求;六是同行评价主体在实际选择上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二、美国社区学院认证标准的价值导向
认证标准是教育质量认证的核心,是整个认证的基础。认证标准体现核心价值导向,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聚焦学生的学习。高等教育委员会将任何社区学院的教学任务视为首要任务。社区学院会有其他使命,如研究、健康保护以及公共服务。尽管这些使命对社区学院提供的教育有决定性的影响,但在认证过程中,必须考虑这些任务是否与教学任务直接相关。
2.将教育作为公共目的。任何教育机构服务于公共目的,培养社会人,承担社会责任。高等教育培养人的目标具有复合性。学生们付出金钱、时间和努力所获取的不仅仅是毕业证书,还包括具有改变生活的潜能和经验。高等教育机构具有更加神圣的职责,他们应该对其职责负责。
3.教育要适用于多元的、技术的、全球化的世界。现代教育必须认识到目前社会环境状态是社会的多元化、学生生活世界的多样性、技术的中心地位和生活的动态性。因此,学生要为终身学习做准备。任何工作或职业不可能持续一生,即使对于技能性很强的职业,为了取得职业的成功,学生需要进行公民认知和更强的心智技能的学习。委员会将高等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区别界定为:高等教育要适应更具备心智和社会特点的环境。
4.不断提升的文化。优秀的学院通过持续不断的追求而保持其优势。评价的过程对于学院的持续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必须深入地对学院的各种活动予以评价。不仅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和教育的结果进行评价,而且要对学院有效性的提升方法进行评价。学院应经常性地反思其提供的教育项目,探索外部的评价与建议。在快速变化的具有挑战性的时代,创新是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院行为的各个方面,应支持创新以达到不断提升的目的。
5.基于证据的学习状况与学院表现。学院获得的评价应该以证据作为良好的基础。在学院展示自身的过程中,信念和目标的陈述十分重要,但是,对于认证的质量保证功能而言,证据则十分关键。学院应能够选择基于其特定目标和现实状况的证据。与此同时,在评价标准内很多预期的实践需要特定的证据予以支撑。
6.资源的计划与管理确保学院的可持续性。学生们均希望其所在的社区学院保持良好的运行以保证课程计划的完整实施。因此,认证委员会必须找出证据以说明学院能够有效管理资源以保证其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也需要观察是否有迹象表明社区学院的财政面临挑战,正在降低教育项目的质量以至于不能达到认证标准。学院必须有精细的中长期计划以支持学院的预算和财政决策。
7.通过同行审视的认证。同行审视是认证的一个重要的特征。面对公众对同行认证有效性的质疑,同行认证必须做到以下3点:一是无论是学院与同行审视者的关系还是学院与委员会之间的关系是绝对公开的;二是严格保持高标准,不能错误地给予包容;三是同行审视者具有双重角色,既保证学院的质量又促进学院质量的提升。
三、美国社区学院认证体系对我国高职院校
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启示我国高职院校经过示范建设项目引领之后,已将工作重点放在建立学院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上。美国社区学院的认证体系对我国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主要有以下3点启示。
1.积极开展自评,对院校运行进行持续性的反思。在认证标准中始终贯彻着“对院校运行进行持续性的反思”的思想,具体以美国西部院校协会社区和初级学院认证委员会制定的认证标准为例,认证标准中明确提出:在学院治理过程中,通过基于一定信息的反馈定期审视学院的使命,如有必要,进行相应的修改;院校通过持续而系统的评估与规划以完善其必要的工作程序并改善学生的学习;院校通过持续系统的评价和审视,对所有专业与课程的适切性、学习成果的达成以及未来需求与规划进行评估;院校评估学生后勤服务以保证能满足学生需求,此评估作为院校致力于服务学生学习结果达成的证据,院校使用此评估结果作为改善服务的基础;院校系统评定物质资源的使用效率,利用这些结果作为院校自我改善与提高的基础等[2]。中北地区高等教育委员会在《学生学习、评价和认证》(2007)中指出,学生学习评价是一个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的持续的、动态的过程,需要长期的承诺和支持[3]。综上所述,院校要提升自我质量检测的能力,将绩效评估和资源评估进行平衡与协调,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的方式,定期审视院校的所有资源以及所做的所有工作是否支持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地制定与实施能够支持学生学习,提高院校效率和教育质量的评价方案,最终高质量地实现院校使命。高职院校作为依法自主办学的实体,在高等教育评估中不再仅仅是接受政府及社会监督的对象,而是通过教育评估主动地适应社会以及个体需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主体。因此,不仅要重视外部评价,而且要十分重视院校内部的自评工作。高职院校需定期开展全面的内部自查工作,将年度质量报告与学院自评紧密结合起来,对院校运行进行持续性的反思,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办学质量。在学院自评工作中,要注重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如要求教学单位对其填报的数据采集平台中的数据与省相关院校kpi关键数据的平均值进行对比分析,可以重点比对师资建设情况、课程建设情况、校企合作情况等关键指标。此外,学院自评工作中,要注重评价结果的充分运用。如教学检查中,要求各教学单位首先针对上次教学检查中检查组提出的问题予以整改阐述,并以证据证实;要求教务处检查每个教学单位后,提供规范的反馈意见和建议;要求教学单位将教师评价情况反馈给教师本人。通过这些措施,使评价结果运用更加有效,整个评价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达到循环改进工作的目的。
2.关注学生学习状态,“以教为主的评价”转向“以学为主的评价”。美国社区学院将学生的发展(或成功)作为其使命之一。如蒙哥马利学院将使命确定为:我们促进我们的学生改变他们的生活,我们促进我们的社区更加富裕,我们对结果负责。湖郡学院将使命确定为: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以促进学生成功,加强对社区的多样化服务。就认证而言,学生学习评价不仅重塑了认证,而且使认证本身更为有效与可信;是学生学习评价赋予了认证新的目标,扩大了认证的影响力;是学生学习评价使认证逐渐从关注资源和声誉的的高等教育质量转换聚焦到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问题———学生的学习,回归到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4]。“以教为主的评价”关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这种导向必将促使教师更多关注于自己“教”得如何,而忽视了学生学得如何;而“以学为主的评价”则关注于学生“学”得如何,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为目的,围绕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进行的[5]。事实上,学生学业成就是高职院校质量的根本体现。在课程学习中,只有学生以积极态度主动学习,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获得对科学世界、工作世界和主体精神世界的感性体验,才能实现知识的建构,实现真正意义的学习。“以学为主的评价”应体现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个体成长。在高职院校教学中,一要关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提到:在学校教育系统内,最核心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没有其它东西(包括最先进的技术手段)能代替这种师生关系[6]。二要推动教学方法改革。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三要重视过程考核。在学习的每个阶段都设置不同的考核标准,对学生学习进行全过程指导与监控。在听课评价中,将学生听的状态和教师育人状态作为重要的评价依据,即教师教学效果不仅评教的情况,更加重视评学生学的情况;不仅评教师的教书情况,更加重视评教师的育人情况。
关键词 社区 老年人 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18-0036-03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community elderly psychological health
ZHONG Jie-yi
(North Sichuan Road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Hong Kou District, Shanghai, 200080)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community elderly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its function. Method: The psychological knowledge lectures,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mental and physical relaxation training were utilized for 59 community elderly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SCL-90 (Symptom Checklist-90) and GDS (the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elderly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interval of 10 months. Result: After intervention, the average scores of all the indicators of both GDS and SCL-90 in varying degree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pre-intervention.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the community elderly psychological health.
KEYWORDS community; elders;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根据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8.87%,上海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10.12%[1]。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4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23.50%[2]。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突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开始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针对老年人心理状况的研究也多有报道[3-5]。本文通过探讨老年人的心理干预模式,旨在观察心理知识讲座、个体心理咨询等方法对于老年人心理状况的影响情况,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四川北路街道常住居民中60岁以上老人为对象,23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3人,共69人。排除其中重型精神病、长期卧床无行为能力、有明显听力、智力障碍者4人,实际参加课题研究者为65人。
1.2 方法
在了解四川北社区老年人基本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回顾、专家咨询,建立心理干预的初步方案。通过和社区老年人的访谈、专家咨询,反复修改,确定心理干预的具体工作模式,即心理知识讲座、松弛训练和个别心理咨询均1次/月,每次2 h,进行为期10个月的心理干预,心理干预的实施者均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SCL-10及GDS量表进行测量,观察心理干预对改善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效果。
1.3 研究工具
①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包括90个项目,采用1~5分的5点评分法,由被测试者根据最近1周的感受进行自我评价,每一因子自评的分值越大表明症状越严重。按常模因子分划界标准,以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判定为有心理问题。1项及1项以上因子分≥3分,作为中重度心理障碍判定标准。②老年抑郁量表(GDS) 1982年Brink等人创制[6],量表共30项,答案为“是”或“否”,第1、5、7、9、15、19、21、27、29、30项答“否”记1分,其他项答“是”记1分,总分为30分。0~10分为正常范围,即无抑郁症状,11~20分为轻度抑郁,21~30分为中重度抑郁。
1.4 数据分析
以Excel 2007录入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一、指导思想
实现低碳生活为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通过创建“绿色社区(小区)活动,加强社区(小区)环境文化建设,加大公众参与力度,推广全民低碳生活,倡导绿色消费,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环保工作深入发展。
二、创建目标
各镇街各创建绿色社区(小区)2个,年。全区共创建1-2个市级绿色社区。
三、组织领导
宣传部、市政局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环保分局。各街道指定一名具体工作人员,管委会成立新区绿色社区(小区)创建工作推进小组(以下简称推进小组)由环保分局为组长单位。负责指导社区开展创建活动。
四、创建申报及审批
填写《新区区级绿色社区(小区)申报表》见附件2于年4月30日前报环保分局。一)申报(年4月底前)各创建街镇按照《新区绿色社区(小区)评估验收标准》见附件1筛选符合条件的社区(小区)指导社区(小区)进行自查自评。
深刻理解绿色社区创建内涵,二)创建(年5月-10月)各创建社区(小区)按照《新区绿色社区(小区)评估验收标准》见附件2积极组织参加绿色社区创建培训。结合申报创建方案组织实施创建工作,并建立完善创建档案。
并提供工作情况、评价依据等材料。推进小组根据《新区绿色社区(小区)评估验收标准》见附件2进行评估。三)评估验收(年11月-12月)申报社区(小区)向推进办提出验收申请。
得分在90分以上通过验收的社区(小区)由推进小组审批并命名授牌。四)命名(年12月底)经评估验收小组考评。
于4月30日前将社区(小区)申报表、自查报告和创建规划方案上报区推进办,五)市级绿色社区推荐。已命名1年以上的区级绿色社区(小区)对照《市绿色社区(小区)评审办法(试行)市绿色社区(小区)评估验收标准(试行)附件3自评各项相加之和达到85分的自愿申报的基础上。由推进小组推荐参加市级绿色社区(小区)评选。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指导工作,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高度重视。要把绿色社区(小区)建设作为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统筹规划,落实责任,确保取得实效。
二)抓好骨干培训.加强队伍建设。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积极组织创建工作相关人员参加系统培训,区推进办要定期举办绿色社区(小区)创建培训班。学习理解创建工作的标准、要求,并参观考察先进地区的创建工作经验。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环保志愿者队伍,不断提高管理者和社区(小区)工作骨干的理论素养,丰富创建经验,更好地管理和指导绿色社区(小区)创建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区绿色社区(小区)创建的整体水平和质量。
三)开展社区创建活动,围绕环保中心工作。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小区)活动,重点围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全力提高公众对“创模”知晓度和对环境的满意率。申报创建社区(小区)须开展“创建国模、倡导低碳生活”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倡导绿色生活,传递低碳生活理念。组织策划开展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等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唱读讲传”等方式开展经常性的环境文化活动,为“创模”工作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营造良好创建氛围,加大环境综合整治。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加大社区(小区)污染源、环境卫生、违章搭建、乱停乱放等死角的清理整治力度,围绕全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把绿色社区(小区)创建与市容整洁小区创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参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设置创建宣传栏和标语牌,建立健全保洁制度,打造优美洁净环境,改善人居环境质量,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三大行动纲领”和“幸福民生40条”,以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以提高用药安全水平为目标,建立完善药品安全监管长效工作机制,切实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全区所有镇乡(街道)都创建成为药品安全镇乡(街道)。通过药品安全镇乡(街道)创建,努力构建药品安全体系。
一是建立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对药品安全负总责任的药品安全责任体系;二是建立专群协作、反应灵敏的基层药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三是建立源头可控、运行有序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是建立网络齐全、监测到位、处置及时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评价和应急事件处理体系;五是建立高压严厉、打击有力的案件查办体系;六是建立管理规范、质量可控的全过程药品日常监督检查体系;七是建立鼓励守信、惩戒失信的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八是建立高效便捷、实时监控的计算机信息化网络监管体系。
三、申报条件与考评标准
(一)申报药品安全镇乡(街道)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两年内辖区无重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件发生;
2.辖区内70%的社区(村)创建为药品安全社区(村),已通过区食品药品安全四无社区(村)验收的社区(村)可视为已创建为药品安全社区(村);
3.自评分达到90分以上。
(二)考评标准:主要内容包括组织领导、药品监督网络建设与运行、药品质量规范化管理与药品市场秩序、宣传工作等,具体考评标准详见附件。
四、评定程序
开展创建活动的镇乡(街道)按照申报条件和考核评分标准组织自查,形成自评报告,向区药品安全示范镇乡(街道)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提出书面验收申请,对基本符合申报条件的,由创建办组织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授予“区药品安全示范镇乡(街道)”或“区药品安全达标镇乡(街道)”荣誉称号,并予以通报。
五、时间安排
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区所有镇乡(街道)都创建成为药品安全镇乡(街道),具体时间安排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试点阶段(年6月-12月)
制定下发《关于开展药品安全镇乡(街道)创建活动的意见》;召开全区创建工作现场会,对全区创建工作进行动员部署;选择2-4个有条件的镇乡(街道)开展试点工作,经验收合格的,授予“区药品安全示范镇乡(街道)”荣誉称号。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年1月-年10月)
在试点工作基础上,积极推广试点工作经验,全面开展药品安全达标工作,经验收合格的,授予“区药品安全达标镇乡(街道)”荣誉称号。
第三阶段:总结巩固阶段(年11月-12月)
在全面完成药品安全镇乡(街道)创建任务的基础上,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建立和完善药品安全镇乡(街道)常态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巩固创建成果。
六、创建要求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药品安全示范镇乡(街道)创建工作是加强农村药品安全保障工作的有效载体。开展创建药品安全镇乡(街道)活动,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为确保创建活动顺利开展,成立区药品安全镇乡(街道)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由黄新山副区长任组长,区府办戴国兴副主任、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徐自力局长任副组长,宣传、财政、食品药品监管、卫生、工商、人口计生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实施工作,指导全区开展创建活动。各镇乡(街道)要成立相应组织,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
【关键词】 抑郁量表;抑郁;社区;老年人
抑郁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可导致严重的情绪痛苦、躯体功能下降并增加死亡危险〔1,2〕。有数据表明,全世界大约有3%的人患有严重抑郁症,10%~15%患有轻度抑郁症〔3〕,而具有抑郁症状的老年人比例更高。国内有关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已比较多,但由于运用的方法不同,导致结果不一致〔4,5〕,且不同地方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及相关因素也有很大区别。宁自衡等〔6〕对澳门老年人抑郁症状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研究,并与北京老年人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地老年女性抑郁症状发生率没有区别,但老年男性抑郁症状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有关长沙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尚未见有报道,本研究拟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长沙市5个行政区随机抽取3个行政区,每个行政区各随机抽取1个街道办事处,每个街道办事处再随机抽取2个社区,每个社区抽取100名老年人。纳入标准为:①年龄≥60岁,②属于被调查社区常住人口,③自愿参与本调查,具有正常的语言沟通能力,能配合完成调查者。现场调查634例,排除因听力严重障碍等原因未能完成量表者,共取得有效问卷460例,有效率为72.6%。
1.2 调查工具
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评分法及自行编制的一般情况问卷。gds共有30个条目,共计30分。评分标准为:0~10分视为正常范围,即无抑郁症状,11~20分显示轻度抑郁症状,21~30分为中重度抑郁症状。一般问卷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自评状况、身体健康等。
1.3 问卷调查
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对象做统一说明后,请其自行填写。如老年人因躯体原因、文化水平等限制无法自行填写,由调查员按统一方式向其复述问卷内容并记录其实际回答。
1.4 统计学分析
将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后录入,用spss13.0软件,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 回归等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老年抑郁症状总发生率
gds平均(8.78±6.442)分。无抑郁症状306例(66.5%),轻度抑郁症状126例(27.4%),中重度抑郁症状28例(6.1%)。
2.2 老年人抑郁症状单因素分析
2.2.1 一般人口学特征
460例老年人中男200例(43.5%),女260例(56.5%);以5岁为一个年龄段,将样本人群分为60~64岁、65~69岁、70~74岁、75~79岁、≥80岁 5组,各年龄组构成分别为26.5%,21.3%,21.7%,16.7%,13.8% ,在婚占73.0%,丧偶占24.2%,未婚及离婚占2.8%;文化程度以小学及初中水平为主,共占50.4%,高中、大专及本科及以上分别占20.4%,12.6%,16.6%。85.2%的老人和家人居住,13.3%独居,1.5%与他人(非直系亲属)同住。
2.2.2 其他人口社会学因素与抑郁症状发生率的关系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职业、同居人员、月收入、健康自评等分别对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有显著影响;女性、小学及以下文盲、不在婚(丧偶、未婚、离异)及工人和无业人员、独居、月收入低于500元、身体状况较差和非常差者抑郁症状的比例高于相应组别,不同年龄、不同民族、是否有慢性病组间抑郁症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表1 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等社会因素和健康因素的抑郁症状发生情况(略)
2.3 综合因素对抑郁症状发生率的影响
将抑郁与否作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的性别(x1)、文化程度(x2)、职业(x3)、月收入(x4)、是否在婚(x5)、是否独居(x6)、健康状况(x7)7个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pin=0.10,pout=0.15),在α=0.05水平上共有3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分别是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χ2=74.828,p=0.000)。故logistic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得出logistic回归方程为:logitp=-2.082+0.889 x7-0.336 x2-0.210x4。根据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各自变量的标准回归系数可以判断,影响老年抑郁症状最大的因素是健康自评。表2 老年人抑郁状况主要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结果(略)
3 讨论
3.1 老年抑郁症状发生率
由于受调查工具,研究方法等的影响,国内各地对老年抑郁症状发生率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范珊红等〔7〕报道西安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4.9%。刘宏军等〔8〕采用流行病中心抑郁量表在北京的调查显示13.4%的老人有明确的抑郁症状;杨本付等〔9〕采用gds为测量工具,调查济宁市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29.39%;韩冬梅等〔4,5〕分别采用两种测量工具对包头市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得抑郁发生率并不一致,分别为21.1%和29.3%。本组资料中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33.5%,也表明抑郁是社区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3.2 抑郁症状相关因素
本研究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抑郁症状女性多于男性,丧偶、离异、未婚等非在婚老年人症状多于在婚老年人,这与多数学者报告结论一致〔5,6〕,其原因可能与女性较男性长寿,丧偶率较高,老年女性经济独立性较低。非在婚老年人由于独身,生活孤独,缺少交流沟通对象,并且老年人心理防卫及应对能力减退,当失去伴侣时不能很快调节自己的生活和情绪,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居住类型对抑郁症状有显著影响,与非亲属同住及独居老年人其抑郁症状相对多于与亲人同住者,提示老年人需要来自家庭成员的关心照顾与支持安慰,与亲人的情感交流可减轻其孤独寂寞。文化程度对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有明显影响,文盲、无业及工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远高于其他人群,这些城市弱势群体因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低下,产生自我评价低下,带来负性情绪,产生抑郁症状。抑郁症状在职业上差异显著,工人及无业人员gds评分较高,与其经济收入、医疗保健无保障、生活居住条件较差有关。
3.3 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多因素分析
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经济条件在导致抑郁症状的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结果与此一致,本组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经济收入是影响老年人抑郁情绪的重要情绪之一。经济收入越低发生抑郁症状的危险性越多,可见良好的经济基础是老年人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证。提示在老年抑郁症的防治上,应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更多关注贫困人群。同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抑郁症状综合影响因素分析中健康自评位居第一,健康自我评价差的老年人抑郁症状重,本组调查也支持这一结果。有些老年人健康状况并不一定好,但由于其性格乐观,自我评价往往较好,较少有负性情绪。相反,有些老年人虽然健康状况不错,但由于对自己的健康过分担心、焦虑,对死亡恐惧等,自我评价较差,易产生抑郁情绪而影响其心理健康。
3.4 增龄对抑郁症状的影响
目前还无一致性看法,有研究认为老年人的抑郁程度是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的〔4〕,也有学者认为,由于增龄各种老年慢性病发生率增加,不可避免地涉及躯体方面的问题,因此高年龄段老年人抑郁症增多有可能是躯体性症状所造成的假象,而不是增龄的作用〔10〕。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组间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可能与抽取的样本有关,样本中年龄的分布不能很好地代表总体的分布情况,以致不能更好地表现出不同年龄组老年人抑郁发生存在差异,亦或者由于社会加大了对老年人的保健及健康宣教,使部分年龄较大的老年人能更加积极地面对死亡。关于不同民族对于抑郁症状发生率的研究较少。吴蓉等〔11〕研究表明,老年抑郁症状少数民族重于汉族。本研究被调查的少数民族老年人仅11人,人数过少,未发现类似结果。
【参考文献】
1 何国平,曾 慧.老年人健康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
2 penninx bw,geerlings sw,deeg dj,et al.minor and major depression and the risk of death in older persons〔j〕.arch gen psychiatry,1999;56(10):88995.
3 bohlmeijer e,smit f.effects of reminiscence and life review on latelife depression:a metaanalysis〔j〕.int j geriatr psychiatry,2003;18(12):108894.
4 韩冬梅,付 云,仝晓燕,等.包头市老年人抑郁症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1;21(6):4667.
5 韩冬梅,付 云,仝晓燕,等.包头市老年人抑郁症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2;17(4):2645.
6 宁自衡,jose e,林中宝,等.澳门老年人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5):3315.
7 范珊红,化前珍,马 艳,等.西安市城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2):4834.
8 刘宏军,孟 琛,汤 哲.北京市老年人抑郁症状的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1):7945.
9 杨本付,刘东光,邵光方.济宁市老年抑郁情绪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j〕.中国老年学杂志,1999;19(4):1956.
一、工作背景
(一)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目的意义
在全省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贯彻落实省委、省人大确定的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要求和奋斗目标的需要,也是全面完成省政府重点工作任务的需要,更是对各级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发展和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工作目标实现度的一次检验。
通过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了解我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状况,掌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和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情况,以及财政投入资金使用的效益和效率;推进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三方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维护居民健康、构建和谐社区,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利和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基本情况
市建城区面积约209.12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玉山镇范围,下辖11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68.9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1.35万人。截止底,已建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4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房屋面积17685.77平方米,有病房床位40张,观察床位157张,输液椅525张。有工作人员396人,其中卫技人员337人,卫技人员占比85.1%,卫技人员中有高级职称9名,中级职称56名,初级职称207名。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门急诊93.57万人次,住院3959床日,实现收入7832.76万元,其中财政补助收入2518.22万元,业务收入5314.54万元,业务收入中药品收入4104.06万元,药品收入占比77.22%。
二、过程方法
本次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由市财政局负责,市卫生局协助开展,于9—11月间完成,具体分以下几个阶段:
(一)工作布置阶段
1、9月中旬,参加省财政厅组织的绩效评价工作会议,接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综合评价表》和《绩效评价基础表》的填报、评价软件应用及计算机网上数据填报操作技术培训。
2、成立由市财政局、卫生局分管领导、相关科室人员、相关单位分管领导、财务人员组成的工作班子,讨论确定玉山、兵希和蓬朗3家社区中心为本次绩效评价对象。
3、10月上旬,召开三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人员会议布置任务,并开展绩效评价业务培训。
(二)基础数据表填报、复核和汇总阶段
1、10月25日前,三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基础数据采集系统》要求,按时完成评价基础数据填报,经计算机校验后上报市财政和卫生部门。
2、10月31日前,市财政和卫生部门按《基础数据采集系统》要求,负责完成本级有关基础数据表的填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报基础数据的接收、审核汇总,经计算机校验后上报省财政厅。
3、11月上旬,市财政局和卫生部门按时完成“居民与职工两个满意率”问卷调查工作。
(三)数据汇总分析、综合评价和提交报告阶段
11月底前,完成自评价工作,市财政和卫生部门在完成全市数据填报、核查、审核、汇总及问卷调查工作的基础上,按照省财政厅提供的全省统一评价标准,组织有关人员对本市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支出绩效进行自评价,出具自评价报告。
三、基本结论
随着我市财政对社区卫生服务投入的持续增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不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结构不断优化,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水平不断增强,社区居民满意度不断提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社会综合效益明显提升。市、镇两级财政加大了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设备配置、药品补贴、人员经费等方面的投入,极大改善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硬件水平,有效降低了医疗卫生总费用,社会综合效益明显提升。
二是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市卫生局有效整合城市医疗资源,将市一院、市中医院、市二院等单位社区门诊部统一划归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较少的人员和设备,完成了较大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
三是社区工作效益明显提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切实履行职能,积极开展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等“六位一体”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效益明显提升。
四、主要成效
(一)完善政策体系,加大财政投入。一是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性质和人员编制。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原则上按照服务人口8名/万的比例配置。二是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补助经费。从起,根据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际人员数,实行每人每年1.5万元的财政补助,由各区镇财政 预算安排,以后随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逐步提高补助标准。三是建立基本建设和基本设备专项资金。市、区镇两级财政部门根据新、改扩建机构建设计划,将社区基本建设和基本设备配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原则上基本建设和基本设备资金由市、区镇、村按4:4:2比例负担,经济薄弱村由市、区镇两级财政各50%比例负担。四是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培养经费政府补助机制。对应聘至社区工作的医学院校应届毕业生实施定向脱产培训,培训期间每年每人补贴3万元。对籍全科医学生,每年每人补贴1万元。对公立医院下派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人员按职称实行经费补助政策,补助标准平均每人每年约1.5万元。五是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惠民政策。起,市级财政按城镇职工与居民医保参保实际人员数实行人均20元标准,对社区常用药品实施补贴。对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行政府补贴,为人均23元。
(二)规范建设标准,推进机构建设。一是完善设置规划。我市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求,制订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到,全市将规划设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46家。原则上城市建成区建制街道(约3~5万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人口规模大于10万人的增设1家,在服务半径大、人口较多、中心难以覆盖的社区,适当设置一定数量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每5万人左右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每3000—5000人左右设社区卫生服务站1家。二是统一建设标准。根据国家、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制订了《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试行)》以及《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标准(试行)》,加强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功能、基本设施、基本设备、科室设置及人员配备等规范化建设。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面积不少于1500平方米,社区站业务用房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社区中心基本设备配置标准为300万元,社区站基本设备配备为10万元。三是推进机构建设。按照三年时间,完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任务要求,,我市实施新改扩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9家,实施设备标准化配置中心3家,社区站27家。市镇两级财政直接投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和设备配置资金约1685万元。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我市重点建立和完善了“五个一批”人才培养机制。一是提升一批。一方面组织在职社区医生参加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已完成社区医师、护士、乡村医生全科规范化培训214人次。另一方面,开展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工作,共有33名乡村医生参加省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二是引进一批。我市加大了社区人才引进力度,,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实用型卫生技术人员和医学院校应届毕业生37名。三是培养一批。我市积极组织参加全科规范化培训工作,已选派8名本科毕业生参加位于苏州市立医院和市一院的全科规范化培训基地为期三年的培训。四是资助一批。从今年开始,我市将每年定向资助一批籍的全科医学生,毕业后定向分配到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今年已与31名全科医学专业本科学生签约,每年将资助学费1万元。五是下派一批。全面推行城市医生下基层社区工作制度,今年已有15名市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到城市社区工作。同时,对下派人员实行补助。
(四)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惠民程度。一是实施社区常用药品政府补贴制度。7月1日起,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全面实施居民常用社区药品政府补贴制度。补贴对象为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补贴的药品目录为847个品规,社区基本药物价格在国家规定的现行价格的基础上平均下浮19%。二是推进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府补贴制度。对儿童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慢性病管理、妇女卫生保健、儿童卫生保健、健康教育管理、卫生应急管理、卫生信息管理等8大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实行政府补贴。三是扩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保定点范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将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到医保定点单位,今年6月,我市结合社区药品政府补贴制度的实施,将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纳入了城镇职工医保定点单位。
(五)强化功能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一是顺利完成老年居民免费健康体检工作。为切实加强健康体检工作的组织管理,确保苏州市政府实事项目任务的全面完成,进一步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我市于四月份就部署了相关工作,60岁以上老年居民已建立健康档案38605份,建档率88.47%。二是切实加强预防保健工作。城市社区掌握并管理高血压患者7981人,糖尿病1164人,其它慢性病879人,孕产妇系统管理3845人,0—6岁儿童系统管理人数20932人,全年预防接种807932人次。三是全面推进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工作考核评估标准,明确各单位健康教育职能,制订健康教育人员的工作规范。以农村卫生现代化建设、示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建、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卫生城镇和健康镇村建设等为载体 ,切实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全面提升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五、存在问题
我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城市建成区机构规划建设难度较大。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由于种种因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较少。到底要完成9个社区中心和46个社区站的规划建设,基本建设任务十分繁重。二是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任务艰巨。我市提出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乡村医生占比降到20%以下。目前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存在人员不足、业务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虽然我市己经采取了很多促进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的办法和措施,但是离我们提出的到具有国家法定执业资质人员比例达80%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队伍建设任务非常艰巨。三是社区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进程亟待加快。虽然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由全面普及信息化建设,实行刷卡看病,但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离上级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信息化建设进程亟待加快。
六、相关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要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列为市政府年度实事工程为契机,加快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完成规划建设的中华园、蓬朗、长江、城中、城南、江浦、枫景苑等7家中心和1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施新改扩建及设备标准化配置任务。在加快社区机构建设的同时,完成省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建工作。
二是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建设。要继续做好引进、提升、资助、下派、培养“五个一批”的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优化我市社区人才队伍结构,继续做好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及定向培养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尤其是要做好籍全科医学生资助培养工作,继续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各项经费政策,稳定和吸引优秀人才加入社区卫生服务队伍行列。
三是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建设。要以社区药品政府补贴制度、免收挂号费、诊疗费减半等惠民政策为抓手,切实提高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比例。要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规范化管理为重点,全面提高社区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质量。要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全科团队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卫生主动服务和连续服务的优势,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居民满意度。
四是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制度建设。在社区居民常用药品政府补贴制度上,要开展社区药品政府补贴制度运行的分析研究,结合省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目录要求,调整社区药品政府补贴的药品目录品规,保证社区药品供应。在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府购买制度上,我市将修订并印发《市社区卫生服务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制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评细则,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和评估管理,规范市、镇两级社区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政府机关为目标,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发动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作为活动基础,大力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这一工作核心,以群众满意不满意衡量活动标准。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通过活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促进政府机关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营造为民便民的干事氛围,树立热情、依法、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
二、组织机构
区成立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实施工作。
组长:程文库
副组长:黄惠洪
成员:吴叶生、李游、罗奇志、萧桂珊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吴叶生兼任。
三、评议内容
主要围绕五个方面:一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党风廉政建设、政风行风建设以及责任制落实情况;二是依法履行职责,为经济建设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况;三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特别是政务公开、廉洁从政、依法行政、办事效率、提速增效、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情况;四是单位自身建设,重点是干部、职工队伍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建设情况;五是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处理情况。
四、评议时间和方法
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时间为4—9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㈠动员阶段(4月13日—5月1日)。成立民主评议行风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开展宣传发动,召开动员大会,统一思想认识,切实把评议行风活动提到重要议事日程。
㈡自评阶段(5月2日—5月24日)。被评议的各单位通过走访,召开各种层次的座谈会,设意见箱等形式主动征求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派人士特别是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对照评议要求,找准本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公正执法、政务公开、办事效率、服务态度、清正廉洁和本公共服务行业的依法经营、诚信服务、事务公开、办事效率、服务态度、清正廉洁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制定并完善本部门办事公开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办事内容、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和办事纪律,细化加强作风建设的措施,开展形式多样的便民、利民服务,于5月25日前写出自查自评报告,上报区民主评议行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㈢评议阶段(5月26日至8月10日)。
1、问卷评议。由区民主评议行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作调查问卷,由经济部门、教育线、社区居委会、社区资产公司、工商个协等进行发放,有针对性地收集对被评议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区民主评议行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接触区宣传文体办(宣传文化中心)的服务对象,依靠群众监督巩固评议成果,重点检查去年评议过程中评议团及社会各界所提意见是否落实整改,本部门、本行业规章制度是否完善落实、行风是否有明显改进等。
2、评议团评议。由区民主评议行风工作领导小组邀请区内市人大代表、特邀监察员、居民小组长、居民代表、经济线和党员代表等若干人组成的评议团,由领导小组指导评议团采取参加被评议单位专题汇报会、召开座谈会、走访基层单位等形式,全面收集对被评议单位的意见和建议。评议团根据收集的情况,对被评议单位的行风作出实事求是评价,提出中肯、有针对性的意见,意见由民主评议行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整理并反馈给被评议单位。在形成评议意见的基础上,召开评议团与被评议单位领导面对面的民主评议会,由评议团听取被评议单位的自查自评报告,并对被评议单位行风建设状况进行测评。
㈣整改阶段(8月11日至9月20日)。
被评议单位要根据自评和民主评议行风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反馈的意见、社会各界指出的存在问题,认真进行整改,写出整改报告,重点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两个月内未能落实整改的,要制定整改方案,并向领导小组书面说明原因。
区民主评议行风工作领导小组根据被评议单位落实民主评议活动计划情况、查找并解决问题的成效、评议团以及社会各界的反映等,对被评议单位作出综合评估,并按照《广东省民主评议行风工作暂行规定》关于“民主评议行风评议结果要与单位目标考核和领导干部的使用、奖惩直接挂钩”的要求,及时将被评议单位组织开展行风工作情况及评议结果综合报区党工委、区目标岗位责任领导小组、市相关部门。
五、工作要求
㈠民主评议行风是发挥群众监督作用、促进廉政建设、改进政风行风的有效措施。被评议单位部门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加强行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依靠人民群众、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原则,统筹安排,精心组织,保证评议按要求高质量地完成。
㈡各被评议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行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评议活动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结合,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以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为基础,切实做到组织领导到位、计划切实可行、整改措施落实、群众支持认可,进一步提高评议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要引导发动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这项活动,踊跃提出合理化建议,有效解决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
㈢各被评议单位和“回头查”单位要在加强自我监督的基础上,设立意见箱和投诉电话,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形成广泛的、多层次的监督网络;在被评议期间,要主动积极向民主评议行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本单位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情况,特别是自查自纠、改进作风和落实整改等情况,及时宣传为企业、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热心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典型事例以及作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