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口语训练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较低,要充分认识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教学的现状、重要性与紧迫性,采用多种有效的方式,加强口语训练,切实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全面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素质。
1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语文口语训练在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可一言以蔽之——久无立身之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可看出:
1.1教材编排
综观多套语文教材,口语训练的内容历来是排不上号的。尽管语文教材每学期安排了口语训练,但不管从所占的比例和所处的位置来看,都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已,且这个“点缀”在实际教学中又常常是被忽略被挤掉的。
1.2课程安排
目前我省中职护理专业语文教学,每学期口语训练安排4课时。而实际教学实践中,因为时间问题,4节的口语训练课很难真正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并得到应有的效果。
1.3教学检测
现行卫生学校的考试中,作为考试科目时,语文从来都只考笔试,英语还考个听力,而作为母语的语文,却永远只能是哑巴语文!这样一来,语文教学中把时间精力花在“读、写”上便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花在“听、说”上却连个水花也看不见,谁还愿往这上面使劲呢?长期以来“听、说”的被冷落,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2原因探究
2.1重要性认识不足
口语训练重要吗?很重要。在公开场合,能大方得体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是作为一个现代人理应具备的能力。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此项能力的培养却始终未被重视。关键是,忽略了又怎么样?不影响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工作的评估,不影响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考核,不影响学生在校的成绩。既然都影响不了,当然就更不会被重视了。
那么,忽略、不重视、排斥口语训练,真的什么都影响不了吗?冲破眼前利益的局限,以长远发展的目光看,不重视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是大有影响的。笔者多次进行“模拟应聘”口语训练,每一次都曾遇见学生上台训练时长时间沉默,甚至有学生被问时无法表达而抹起眼泪;实习生、见习生跟医护人员、患者言语冲突的事时有发生;毕业应聘时难以张口遭遇拒之门外;学生毕业工作因输液扎不准针头时不会道歉,遇忙呼叫难以兼顾时用语不当被投诉等原因而影响业绩,甚至遭遇淘汰。长此以往,不但毕业生就业受影响,学校声誉亦受影响。现在社会对医患关系非常重视,不会说话的结果自然遭遇拒之门外的尴尬,因为患者不希望遇见不会说话的护士,医院也不希望引进不会说话的护士。医院此举不无道理,他们得考虑自己的效益、形象,招聘了这样的护士,效益、形象能不受影响?
护理专业为目前中国四大紧缺专业之一,从我国目前的医护比例来看,还需要培养大批的护理人员,医院里护理人员的数目将大幅度增加,护理人员的职责也必将越过现在打针发药的范围,他们将担任着与患者进行交流、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甚至担任着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部分责任,我们现在只能在电影电视里看到的护理人员推着患者在花园里散步谈心的情景,将成为现实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样,未来社会对护理人员人际沟通能力的要求必然很高。
可见,护理专业口语训练理应被重视,却迟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2.2前期基础薄弱
在中小学,每个教师所教班级每次考试成绩都要排名,谁舍得拿出宝贵的教学时间来搞“旁门邪道”?即使舍得,如果这个班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学校领导、学生家长还不都得归罪于那个“旁门邪道”?就算你下了天大的决心,斗胆搞一回教学实验,学生也不会认真完成。进入卫生学校,哪能通过每个学期短短的4节课达到理想的效果?
2.3没有制度保障
口语训练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难以立足,没有相应制度的保障也是一大因素。有关部门在对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进行检查评估时,在进行教学质量检查以及各种考核中,此项内容是从来不作为指标的。
3对策
首先是主管部门及学校教学部门对口语训练必须重视,在教材编排、课程安排、教学检测以及对学校、教师教学考核等方面,真正地加以关注和完善。此外,作为语文教师,笔者觉得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3.1制定口语训练的整体计划
对学生在卫生学校两年的语文学习时间里,教师对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要结合实际,整体计划,系统安排。如第一学期是介绍;第二学期是即席发言;第三学期是演讲和听力训练;第四学期是模拟应聘。此外,每学期还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开展两三次课本剧的演练。
3.2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听说训练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口语训练也应让学生从喜欢说开始,逐步提高表达水平,完善表达技巧,从“敢说”、“爱说”开始,达到“能说”的目的。
中职学生正处在说话心理障碍较大的时期。究其原因,一是他们自我意识敏感性加强了,担心说错话让人笑话的心理加重;二是他们思维发展正处在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时期,有时想得快,但一时想不到相应语言表述出来;三是他们对感情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逐步提高,往往遇事不大愿意表态。此外,还存在对培养听说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原因。
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消除存在于心理、思想上的障碍。
首先,要让他们认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启发他们自觉地进行听说训练,提高说话、听话的能力。其次,要创造环境,消除自我意识中的消极因素,保持说话时的心理优势,如由易到难地设计训练的内容,先让他们有话可说,容易表达,然后再逐步加深,提高要求。再次,根据青年人好胜的心理特点,采取一些激励大胆说话的方式,多实行“赏识”教育,调动他们说话的兴趣。
3.3与护理专业结合,创设口语训练情境
可以模拟应聘面试、模拟护患交流实境,要学生充当工作中的某个角色进行练习,然后互换角色再练习。训练之前,着力渲染“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身临其境、心感其情,达到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的效果。这些形式,不仅练了口才,还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作好了理论上和心理上的准备。根据目前口语训练时间有限的现状,仅靠课堂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多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如开展朗诵会、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座谈、交流和讨论会等,促使学生养成自觉地随时随地注意训练口才的习惯。
3.4语文教师言传身教,自我提高
(一)培养目标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人才。技术型人才不同于技能型人才,虽然他们的任务都是实施已完成的设计、规划和决策并转化成产品,都在生产第一线上工作。但技术型人才偏重于理论技术和智力技术,技能型人才偏重于经济技术和动作技能。技术型人才要具有较强的现场组织能力,组织能力离不开调度和分配,这都需要具备较好的口语能力。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也必须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谋生手段。在寻找职业的过程中,一个人的语言交际能力有时会显得非常重要。一个敢说、会说的学生和一个不善言辞的学生在具有相同的专业能力的前提下,前者比后者录用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培养学生敢说、会说的能力对高职学校学生来说,显得尤为迫切。
(二)学生人学素质分析
学生人校时的口语水平普遍较低。由于高职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农村,有的还来自偏僻的山村。环境的限制,教学条件的差异,有些学生平时在校时缺少口语训练的机会。进入大学后,往往显得内向,不善言辞。有的学生一开口说话就会脸红、结巴。让他上台来演讲,更是手足无措,词不达意。在一次辩论赛中,旅游专业一年级的四名选手在整个自由辩论时间里,几乎无反驳之力。据(文汇报)载,由杭州市教委组织的招生咨询会上,参加咨询会的学生和家长成千上万,但开口咨询的都是家长,孩子却在旁边一声不吭。由此,我们看到,无论是农村学生还是城市学生在口语表达上都存在较大的缺陷,语文教学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社会用人观念分析
长期以来,人们把孔子的“敏于行而钠于言”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之一。认为不善言辞是一种人生美德。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用人制度采用的是分配制,个人缺乏选择权。因此,善不善言辞都无大碍,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取消了过去对人才统包统配的做法,实行双向选择。在招聘和面试时,作为应聘者就必须勇于推荐自己。而这需要口才,没有一定的口才,就难以达到目的。因此,高职语文教学应针对学生的现状,开展行之有效的口语训练。
二、高职语文口语训练方法
(一)基本功的训练
要让学生拥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最基础的当然是对学生进行基本功的训练。其中包括普通话的训练、课堂口语训练、日常交际训练。
1、普通话的训练
普通话是用于我国现代生活和交际的汉民族共同语。在口才训练中是否需要进行普通话语音的辨正与训练呢?笔者认为非常必要。例如在应聘时,好的语音面貌能先入为主地给用人单位带来好印象;在演讲时演讲者的发音准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听众的理解是否正确,是否能产生共鸣。不仅应聘、演讲是这样,其他的口才表述亦如此。高职教育要求学生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和现代汉语常用字的标准读音,熟练掌握声母、韵母、声调和语流音变知识,约束和规范学生讲好普通话。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较多的高职学生语音基础差,带有明显的方言音或个体缺陷。而且这种习惯形成多年,根深蒂固,短期内较难改变。基于此种情况,教师的工作就应着眼于细处、小处。如在公共场所设立“推普”标语牌,教学场所设立“推普”板,各班级设立“推普”角,定期组织普通话测试。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晨读、朗读讲演比赛等。
2、课堂训练
课堂训练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主要阵地,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而有效的。现阶段,我们的高职学生主要来自中专、职高、普通高中和技校,从总体上讲,他们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知识的认知力、理解力、消化力明显薄弱一些,在学习习惯和语文基础上都有不小差距。这些差距在学生的口语表达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教师如果能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课堂训练的话,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朗读模仿,稳步过渡
在学生能够准确发音的基础上,一可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读通读顺文章,要求声音洪亮,断句准确、停顿自然。这一训练可安排在早自习时间进行,需多采用能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美文,也可以配合普通话训练教材进行训练;二是让学生模仿老师或音像材料的示范,体会说话时的节奏、语调、神态、表情等,掌握一定的口头表达技巧。
(2)尝试发言,逐渐放手
开始时可让学生提前准备说话内容,从简单的词语联缀、回答课堂问题、复述课文内容、情景对话、分组讨论到根据既定话题上台讲话等,到后来,可慢慢缩短学生准备的时间,可临时提出问题,让学生简单回答,或临时提问某话题,让学生即兴发言。其间,要求不可过高,需循序渐进,只要学生能说得流利顺畅,有条有理即可。
(3)自由表达,全面提高
这阶段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展开的,此时学生已经拥有一定的基本表达能力,教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说”的勇气和兴趣。可通过讲故事、口头作文、演讲、辩论会、模拟招聘会等形式多给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由表达。教师可要求学生尽量做到言之有物、重点突出,且言之有理、表达得体。在训练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因此,教师的鼓励、指导、评点至关重要,应该贯穿全程。
3、日常训练
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仅凭课内有限的时间是不够的,还须把它延伸到课外。教师需提醒学生在收听收看电影电视剧、专题报告、国内外新闻时,潜心揣摩视听媒体中各类精彩对话,体会优秀主持人说话的技巧,学习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对象,符合社交礼仪地调整说话内容和说话方式。当然还不仅是语言组织方面,面部表情、姿态、声调对说话人表达意思也有一定作用。应学习利用手势、语气、动作、修辞等方法,利用说明、证据或趣闻轶事来丰富和解释观点。长此以往,说话习惯自然形成后,学生就会享受到“脱口而出”的乐趣。
(二)心理素质训练
刘伯奎先生在《青年口才训练系统》中说到:“心理素质是否良好,决定了人们的口才能否在需要的时候得到应有的显现。”许多高职学生不敢面对众人说话,明明心中有万语千言,可一开口只有三言两语,而且还词不达意。在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极其重要的一环,那么通过什么途径才能提高心理素质呢?这里推荐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自我暗示法
自我暗示对人的心理作用很大,有时甚至会创造奇迹。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心理暗示:例如在应聘时,你可以对自己说:“不是我一个人觉得紧张,这没什么了不起”。用来调节心理,宽慰自己。适当用积极的自我暗示的方法能使自己产生勇气,产生自信,争取意想不到的效果。
2、“目中无人”法
把注意力集中到想说的内容上,尽量忽视对手或听者的存在,注意不要受到消极的环境暗示,言语暗示和他人的行为暗示,要认为“我是最优秀的”、在心理上让自己强大起来,以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久而久之就敢大胆自信地说话了。
3、“移情体验”法
把自己想象成某个优秀的主持人或是自己敬佩的某位老师,站在他们谈话能力的高度上进行会话,调整大脑中紊乱的思绪,组织语言逻辑。二战前苏联一位天才的演员毕甫佐夫,平时老是口吃,但是当他演出时却能克服这个缺陷。所用的办法就是利用积极的移情体验法,暗示自己在舞台上讲话和做动作的不是他,而完全是另一个人——剧中的角色,这个人是不口吃的。其实,万变不离其宗,任何方式方法归根结底还在于多读多练。一般说来,越怕当众说话越要锻炼当众说话,只有在反复的锻炼中才能克服紧张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永远开不了口就永远怕开口,只有多讲多练才能从“不敢讲”到“不怕讲”。
(三)思维能力训练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M加涅曾说:“教学活动只是一种旨在影响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的外部刺激”,“教学活动必须与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相吻合”。这就充分说明,要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强调学生思维活动的自觉性与能动性,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性与方向性的培养。我们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笔者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时尝试着找到一种可以操作的、有实际效用的自我训练和相互训练的途径。在思维这个颇具神秘的领域里,笔者特意把关注点聚焦在思维方式上,重点是“发散思维”“聚敛思维”“类比思维”。
1、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推测、发散、想象和创造的思维过程。发散性思维强调通过联想和迁移对同一个问题形成尽可能多的答案并寻找多种正确途径。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机会,帮助他们开阔思路,丰富想象,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质量。
2、聚敛思维
聚敛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从已知条件和一定的目的出发,寻求某个确定答案的思维过程。它是一种求同的思考方式,是从一个问题的众多答案中确定一个最佳答案的思维过程。对学生进行口语聚敛思维训练就是训练学生面临四通八达的交叉路口,要设法找到一条通向目的地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中职语文;口语交际训练;教学实效;提高
当今社会的开放性越来越强,这在客观上扩大了语言交流的范围。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日常交流的实际能力、锻炼学生的口语思维,也就自然成为了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关键性目标。为了提高中职语文口语交际训练教学实效,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1.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口语训练的现状和问题
结合个人平时观察、教学体验,我发现开展口语训练的教师不能恰当确定一节口语交际课教学内容,往往把教学演变为自由发言课,氛围活跃,但收效惨淡,忽略口语交际教学中必要的知识教学,忽略教师有序的引导功能;同时,笔者深深感到中职学生不善表达、言行特立。这种教学问题的产生根源在于师生双方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口语训练价值缺乏前瞻性的评估。
2.中职语文口语训练的特点
(1)氛围和谐。口语交流的课堂,往往存在真实的交际场景,师生在平等、融洽的气氛中开展有效的沟通。口语训练所针对的内容,应当是符合生活实际的场面,这样能够激发学生进行口语练习的兴趣。同时,教师应当转变传统语文课堂上枯燥乏味的气氛,营造一种轻松的交流氛围,消除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紧张心态。如果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要热情鼓励他去表达,并肯定学生在交流中展现出的优势。
(2)双方互动。口语交流的练习不同于一般形式的语文课堂,因为口语训练具有双方互动的性质。教师和学生在同一个空间内进行沟通,共同创造交流的内容和具体方式,并分享成功交流的心得。互动的性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技巧,帮助他们准确表述自己的思想。
(3)贴近现实。口语训练的授课内容十分贴近生活,教师要选取那些学生熟悉的趣味性内容,作为交流的主题。在决定课程的安排方式时,教师要注意顾及学生社会交流的需求,提升课程的实效性。要引导学生从各种角度进行思考和表述,展现学生的思维优势,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语言运用的不足,并用自己的方法去改进。
3.提高口语交际训练教学实效的途径
(1)提高教师认识。教师对于口语训练教学的认识层次,直接影响着训练的实际效果。教师要逐步转变旧式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学生对口语交流的需要,来安排口语训练的内容。教师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交流环节中,指引学生明确课程的学习目的,创造一种平等交流的课堂气氛。
(2)创造交际场景。要激发中职学生对于口语训练的热爱,就应当创造具体的交际场景,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产生交流和表达的强烈欲望。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训练,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最为密切;只有在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之中,学生才能主动去交流,向大家表述出内心的想法。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提炼教学的重点,与学生展开内心的对话,加深学生对口语训练的印象。
(3)模拟真实生活。中职学生面对着就业的挑战,当他们毕业之后,就必须参加社会上招聘单位的考查;而学生的口语水平高低,将会影响到应聘的成功概率。因此,为了强化中职语文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关联,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模拟参加应聘面试的场景,锻炼学生的反应速度,积累他们的求职技巧。
(4)改造传统流程。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基础理论的讲解,而忽视了将教学与开展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实际上,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有必要将口语训练的课堂延伸到课外活动中,在组织实践活动的同时,强化对学生交往能力的培训。教师可以尝试改造以讲解为中心的训练流程,组织学生深入到所在的小区、街道等生活空间,开展调查等活动,了解真实的生活问题,然后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这种做法能够增强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同时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技巧。
在中职语文授课过程中引入口语交际训练,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可以提高学生思考过程的严谨性,教会中职学生进行高效的沟通,养成良好的口语交流习惯,培养学生对语文科目的热爱。
参考文献:
[1] 张春传.中职语文口语交际训练教学实效提高之我见[J].科学与财富,201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5-0037-5 doi: 10.3969/j.issn.1006-2831.2015.02.010
1 .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学者融入国际学术圈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近年来,国内很多高校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国际会议及在国际期刊上,以推动高校的国际化进程。建立研究生阶段的EAP课程体系不仅能锻炼学生英文学术交流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国际化意识,还为日后学生顺利接触国际学术圈,并顺利开展科研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梁砾文,2010:137-140)。但是,EAP教学是一种西方的教学模式。要想在中国顺利实施EAP教学,首先这两种教学模式要有个相互交织、理性融合的过程,换句话说,EAP教学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否则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ESP)教学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所学专业领域的英语运用能力。ESP主要可分为两种:EAP和EOP。EAP表示“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EOP表示“职业英语”(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张沉香,2006:48-51)。EAP教学目标是能利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和接受高等教育,一般是培养学习语言的技能及学习与专业有关的英语。本文所讨论的EAP主要是指后者即EGAP,广义的EAP包括特殊学术英语ESAP(English for special academic purposes)和通用学术英语EGAP(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ESAP涉及规范的学术性地使用英语教学的不同学科专业,如医学英语、旅游英语、法律英语、商务英语等。EGAP主要涉及专业英语学习,包括通用技巧课程如英语听力技巧、笔记技巧、文献查阅、学术阅读、学术写作、学术讨论技巧等。本文讨论的EAP指的是EGAP。
2 . 江苏大学研究生EAP课程教学研究
2 . 1 实施EAP课程教学的原因
为适应教育国际化挑战,增强研究生了解世界科技前沿的能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加快我校高水平大学的建设脚步,江苏大学以树立研究生英语教学为专业科研服务的理念,为研究生在专业知识获取、国际学术前沿成果借鉴、国际学术交流能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提供更为有效的语言教学,提高研究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科研和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
校方希望通过EAP课程教学以培养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具备无障碍、准确阅读该专业英文文献的水平,提高研究生写英文摘要和文献资料翻译能力,基本满足听懂英语学术讲座和英文授课要求,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
2 . 2 EAP课程定位
江苏大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我校根据研究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语言学习潜能及学习需求分析,将学生划分为普通、提高、拓展三个不同层次,确定相应的教学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等方面充分体现差异性及层次性,帮助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学有所获。这种课程定位本着知行统一的教育理念,学用结合。围绕研究生英语学习目标要求开展研究生外语教学,正确指导研究生提高相应的语言能力,为学生进行国际交流与深造以及进入职场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2 . 3 EAP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体系由必修模块及选修模块两部分构成。必修课程模块按照拓展班、提高班、普通班的课程目标设计相应的课程菜单。选修模块课程菜单的设计原则是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设置。各层次的课程目标如下:
(一)拓展班
掌握英语学术期刊论文的结构特征和语言规范,能撰写基本符合学术规范的英语专业学术论文,能基本无障碍地进行相关的国际学术口头交流。拓展班课程教学内容:
(二)提高班
提高阅读和翻译专业文献资料的能力,基本掌握英语学术期刊论文的结构特征和语言规范,具备一定的运用英语撰写专业学术论文的能力,能够基本无障碍地用英语进行日常生活会话,能进行基本的口头学术交流。提高班课程教学内容:
(三)普通班
提高阅读理解长难语句、分析篇章结构、写作结构复杂句子的能力。掌握专业文献的基本内容、语言特点,培养并提高学生阅读和翻译专业文献资料的能力。讲授和训练英语学术论文的论点和论据、论文结构、论文语言、表达方式、论文撰写、格式规范等。掌握基本的英语会话技能。普通班课程教学内容:
2 . 4 EAP课程评价体系
江苏大学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修完规定的英语课程模块并通过考试,方能获得英语课程4个学分。学位英语成绩合格者,方有资格申请硕士学位。
2.4.1 英语课程考试
课程考试卷面成绩占最后总评的70%,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等)占最后总评的30%。口语成绩占该学期课程成绩的20%。不及格者需重修。
2.4.2 学位英语
学位英语成绩按合格与不合格两个等级计,由入学后的CET-6、TOEFL或IELTS、GRE、GMAT等国际语言测试成绩与英语课程成绩暂按60%和40%比例折算获得。为提高研究生职场竞争力、鼓励出国深造,今后将逐步减小和取消课程成绩所占比例。
入学后参加CET-6考试,成绩达425分及以上者视同学位英语合格。入学后参加TOEFL考试成绩85分及以上者、IELTS成绩6.5分及以上者、GRE成绩1200分及以上者、GMAT成绩650分及以上者视同学位英语合格。
2 . 5 江苏大学研究生EAP课程教学成果调查分析
EAP课程教学改革实施2年来,为检测改革情况,根据2014年的教学情况,针对2013级学生做了一份问卷调查,其中对于所有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共有课程《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与《口语》得出以下结果,如下图所示:
如图所示,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普遍觉得《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这门课对于他们的学习与研究的帮助小,但是在普通班中觉得这门课程对他们来说有作用的学生比拓展班要多,可见这门课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比较有帮助。
如图所示,拓展班和普通班的学生对于外教口语课的态度截然相反,在拓展班中觉得口语课对他们没帮助的最多,在普通班中觉得口语课对他们帮助很大的人最多。对于提高班的同学,由图中可看出,觉得作用小的人还是多于觉得作用大的人。
当被问及现有的英语水平是否能基本满足专业学习、研究和交流的需要的时候,拓展班同学表示能满足的人最多,提高班次之,普通班最少。普通班的同学觉得现有的英语水平不能满足课业与交流需要的人最多,拓展班最少。
2 . 6 教学效果
EAP的教学效果体现在学术语境下学生学习技能的提高上,经过一年的EAP课程改革实践,江苏大学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在以下方面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2.6.1 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提高
在EAP的课程设置中,学生从基本掌握英语学术期刊论文的结构特征和语言规范开始逐步发展到提炼文章论点选择论据再到段落和篇章书写,通过避免撰写学术的禁忌和掌握撰写文章的技巧,学术论文的撰写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2.6.2 能进行英语口语无障碍交流
中国学生的英语普遍都是哑巴英语,据了解,江苏大学的本科课程设置中,除了英语专业学生,别的专业学生少有英语口语课,导致大部分学生虽然通过了CET-4或CET-6考试,遇到需要面对面交流英语时却张不了口。在外教的口语课上,学生们通过轻松的课堂氛围,全英文的课堂教学,学习英美文化,从害怕开口说英语到课下争相与外教进行交流,逐步提高了交流的能力。
2.6.3 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EAP课程的学习,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论文和报告的撰写需要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接下来按照各自不同选题进行撰写论文的各项工作,由于每个班的同学来自各个专业所以选题也不尽相同,所以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各项工作,如查阅文献资料,提取其中精华,并将其引用到自己的论文中,这些过程都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
3 . 对EAP课程教学的建议
EAP课程改革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学生对EAP课程的适应性,师资力量和教材选用等,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加快我校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步伐,我们的教学改革更要与时俱进,本文基于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即普通班、提高班及拓展班所展开的问卷调查,笔者将分别提出不同建议:
3 . 1 对于普通班课程设置的建议
普通班的课程包括《综合英语》《文献阅读与翻译》《口语》和《学术论文写作》,前文中的图一与图二,显示普通班普遍觉得《口语》和《学术论文写作》这两门课很有用。在被问及“《英语文献阅读与翻译》课程对您的专业学习和研究是否有帮助?”时,有50.96%的同学觉得作用小,还有14.89%的同学觉得这门课没有帮助,也就是说六成的学生觉得这门课对他们帮助小。调查显示,普通班中有66.55%的学生CET-6考试最高成绩不超过425分,也就是说有六成的学生不能通过六级英语考试。因此针对这部分英语基础差的学生,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保留《口语》和《学术论文写作》这两门课程。
(2)取消或减少《文献阅读与翻译》这门课程的课时。
(3)设置一定课时的六级考试培训或一些提高他们英语基础的课程。
3 . 2 对于提高班课程设置的建议
提高班的课程包括《文献阅读与翻译》《口语》和《学术论文写作》。调查显示,只有三成左右的学生觉得《文献阅读与翻译》和《学术论文写作》这两门课对他们课业有帮助。至于口语课,觉得帮助大的有41.54%,觉得帮助的小有42.46%,结果相差很小。因此针对这部分英语基础中等的学生,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口语课对于学生不可或缺,所以针对提高班的学生加大口语课难度。
(2)减少《文献阅读与翻译》和《学术论文写作》两门课的课时,可适当精简课程内容。
(3)针对提高班的英语水平增加既能提高英语基础又有些许难度的课程,如托福、雅思的课程。
3 . 3 对于拓展班课程设置的建议
提高班的课程包括《托福雅思训练》《口语》和《学术论文写作》。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觉得《口语》和《学术论文写作》这两门课作用较小。因此针对这部分英语基础好的学生,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精简《学术论文写作》的内容。
(2)增加《口语》课程难度并提高对于拓展班同学英语交流的要求,不仅要能无障碍交流,并且需要他们在交流时保持流利并减少语法错误。
4 . 结论与思考
【关键词】中职语文 实用性 实践性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也不同于普通中学语文教学。职业中学语文教学不仅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还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在“实用”二字上下工夫。笔者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就中职语文课程的实用性教学作一探讨。
一 加强口语训练,落实专业知识
从基础抓起,循序渐进《大纲》首先要求学生“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达到“说话条理清楚,流利,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做到“语言文明,表达得体”。此外,说和听密切相关,要善于听。以上基础素质的训练,在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反复进行、及时矫正。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听、说的机会。如听一段媒体记者提出的几个问题,让他们用普通话回答和表达见解。如此反复训练,使学生逐渐达到语言准确、流畅,说话姿态自然。
从登台入手,学生以前不敢在众人面前发言,为了训练他们大胆说话,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笔者有意识地安排他们上台展示。首先,在课程的前两节,让每一位新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个人爱好、特长和愿望。这样,不仅给学生一个口语表达的机会,也为他们互相认识、和谐相处、团结合作打好了基础。其次,在各专业召开以“我爱我的专业”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介绍自己所学专业的性质、特点、要求、发展前途及个人计划。再次,在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召开总结会,让学生讲述自己的体会。
在活动中练习、强化口语。为了调动学生口语训练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练习口语的兴趣,应有意识地寓口语训练于各项教育实践活动之中。
二 注重技能上的实用性
普通中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向高等院校输送合格新生,而职业中学的主要目标则是为工农业生产,为各行各业培养有一技之长的初、中级技术人才。不同的教学目标决定了不同的教学重点。职业中学的培养目标就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应结合实际突出实用性,让学生能读会写各种类型的应用文。其实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中小学都十分重视应用文的教学。日本中学生写作训练的主要文体,就是面向社会的意见文、报告文、说明文。西德作文教学注重实用性、趣味性,如《失物启事》、《一个成功的设计牌》、《一条精美的广告语》、《写一张通缉令》等。美国学校对实用文的学习和写作,特别是通信文的学习和指导倍加重视。而我国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一些有识之士对此也高度重视,纷纷发表讲话和文章,大声疾呼。著名教育家张志公说:文章可分为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两大类。非文学作品,包括科学论文、政论文在内,也是为了应用,如果把所谓“应用文”缩小到处理日常生活和经常公务的文章。那么,可以说要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都要写的,无一例外。中职《语文》的编者也深知应用文教学对中职学生的重要性,在全套教材32个单元中就编排了7个单元计42篇课文。内容有广播稿、演讲词、说明书、广告、纪录、简报、计划、总结、新闻、通讯、读书笔记、调查报告、读后感、小评论等等,几乎涉及了所有常用的应用文。可是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对应用文教学的重要性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在他们心目中,应用文可教可不教、可写可不写。应用文教材几乎形同虚设。结果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连简单的字据、信函都不会写,更别说工作总结、调查报告了。鉴于这种现状,有感于应用文教学的重要性,我们不仅像重视记叙文、议论文一样重视应用文教学,而且矫枉过正,在应用文教学方面安排了更多的时间。应用文篇目不分教读自读,每课必上,每题必练。有些应用文如合同书、状之类,教材上没有,生活中又经常用到的,我们就自编教材让学生学习、仿写。力求让学生掌握所有常见应用文的特征和写法。校团委开办“小喇叭”广播,就要求学生争写广播稿;学校举行大型活动,就要求学生采写新闻报道;有人打官司,就叫学生状;学校盖房子,就教学生拟写合同书。此外,还要求学生开学定计划,期末写总结,寒暑假深入城乡进行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总之,利用一切机会,创造一切情境,采取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写作应用文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 注重思想上的启发性
论文摘 要:进入21世纪,我国旅游业进一步蓬勃发展,导游人员的需求也随之迅速增长。各个地方的中等职业学校如同雨后春笋般地开设旅游类专业。然而,导游专业的导游口语教学普遍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学生的口语能力普遍存在薄弱的问题。本文试图分析职中导游专业口语教学的若干影响因素,并试图提出导游专业口语教学的若干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导游人员的市场需求随之迅速增长。但,导游人员整体素质有下降的趋势,其中导游的口头讲解表达能力问题表现突出。据调查,近阶段占相当高比例的游客对于导游的讲解能力打出不满意的评价。
影响导游人员口头表达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导游专业口语教学始终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本文从导游的口语教学角度,寻找导游口语教学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导游口语教学问题提出的若干对策。
二、制约导游专业口语教学的若干因素
笔者认为,制约导游专业口语教学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有:
(一)学生因素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究竟是‘我要学’还是‘要我学’”的问题在职中普遍存在。职中学生在课堂上普遍欠缺主动训练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意识和积极性,课堂教学组织口语训练往往会出现冷场的尴尬情形。学生还有缺乏自我表现的保守传统缺点,平时缺乏口语表达能力学习意识与训练的习惯。另外,在主观意志方面,学生训练时容易出现气馁、自我放弃等消极情绪。
(二)教师因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相对传统基础专业,导游专业的资深教师人才相对比较紧缺。客观方面,职中“双师型”教师的比较紧缺,由此可能制约着导游口语教学的质量水平的提高。主观方面,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不重视、不科学等问题,甚至没有设置专门的导游口语课程。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视导游笔试而忽视导游口语训练的意识,口语教学往往突击式地围绕导游证口语考试指定的景点作训练,而忽视了导游现场口语训练的长期性。
(三)教材因素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目前导游口语教材还没有形成专业的教学体系,导游口语教材零散分布在导游业务、导游概论、语言能力与技巧等相关书籍之中。教材的编写方法传统守旧,资料相对紧缺和形式单一。与旅游业日益推出的新景点、新事物相比,教材介绍的景点内容陈旧,表达形式比较枯燥欠缺生动的图文声像来配合教学。
(四)教学基础设施因素
教学基础设施设备是教学的平台,主要是教学基础设施和实训基地两方面。中职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中职学校普遍错误地认为,导游专业只需要“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巴”就足够了,不需要什么教学设施设备。事实上,导游专业口语教学同样需要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例如多媒体教室等。
同时,职业中学也不重视导游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导游专业职业学校急需建立导游专业实验室、实习基地等。目前职中普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导游专业实验室,例如微格模拟导游实验室、旅游专业图书与资料、旅行社实习基地等。
(五)实践因素
导游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目前,职中的学生一般是局限在课堂学习理论知识,对于导游口语的训练一般只停留在书本上、课堂上。中职学校由于教学经费、课外活动安全等原因,缺少组织导游专业学生对景点考察等专业见习,比较少机会组织学生进行导游专业的实践,学生对于导游口语没有专业的感性认识,导致实践与理论相脱节。
三、导游专业口语教学的若干对策
(一)提高学生主动意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的矛盾关系中,职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因此,首先是培养学生训练导游口语能力的主动意识,激发学生口语训练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机会、创设情境,提高学生训练口语能力的主动意识,最终引导学生形成一套主动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走上自我学习的素质教育道路。
(二)发展教师“双师型”,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
首先,专业教师除了精通专业课程理论的教学,还特别需要参加导游的实践,了解旅游业的最新动态,熟悉现代导游口语的最新特点,掌握游客的最新服务需求,不断优化导游口语的教学,最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利用社会资源,引进实用型导游口语师资
最近教育部提出:允许具有高级专业职业技术人才兼任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工作,这无疑为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中国旅游发展到一个大众化阶段,形成一支旅游实践经验丰富的资深导游队伍。这成为职业教育的可以加以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源。因此,职业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社会的资深导游人才资源,聘请旅行社的资深导游,采取定期兼课、专题讲座、实习指导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口语进行指导、培训等。
(四)改革和创新编写导游口语教材
结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战略和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创新编写一系列符合职业中学学生实际情况、具有浓郁地方旅游资源特色的导游口语教材,并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现代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为教学创新创造优良条件。除了编写一系列书本教材外,还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积极开发图文声像等形式的导游专业的教材,例如是优秀导游示范、旅游资源介绍视频等口语教材。
(五)完善教学基础设备,建立良好的导游实训基地
结合当地经济实际条件,完善基础教学设施设备,让专业教师可以发挥现代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设备的作用,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和口语训练信息资源,进一步优化专业口语教学质量。在校内,专业教学可以创设导游模拟比赛、旅游线路设计等多种形式,培养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有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组织导游专业学生进行导游见习,让学生获得导游实践的感性认识。
同时,加快建立导游专业实习基地,探索校企合作的导游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从而促进口语教学的效果。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效提高口语学习能力和导游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永发.导游学概论[M].上海:三联出版社,2000
2.韩荔华.实用导游语言技巧[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3.宋培纬.职业中学口语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河南教育.1997.(03)
课题开题报告简明来说,就是指开题者用一种文字概述课题内容,那么,课题开题报告范文怎么来写呢?如果还不知道,赶快来学习一下本篇文章。以下是由学术参考网小编搜集整理推荐的课题开题报告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一、课题名称
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我校提出“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研究”这一课题是基于校本化研究的需要,是一线语文教师们结合当前课改形势和本校实际情况,通过研讨、论证后提出的。
我国正在实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未来的社会是合作的社会,合作离不开思想、情感的交流,而口语交际是所有交流手段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所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因此,正确面对我校学生的表达交流的差异,探索既面向全体、又促使人人成功的新型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是十分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1、从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社会交往和人际交流,发展合作精神。”显然,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训练,既能从语言文字方面训练学生认字识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润饰成文,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交际基础。随着世界逐步走向国际化、全球化,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步向能言善辩、善于与另人交往与动型转变。
语言表达、交际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语言表达、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交往,消除学生交际时的羞怯心理。使学生无论在社会的大环境中或者班级的小环境中,都能达到敢说,大大方方地说;有利于感受到别人的关爱,同时也学会了去关爱别人。这样的交流,孩子们收获的不但是知识,是表达能力,更是具有了良好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口语交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课标指出“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思维的发展,有助于他们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
如何使教学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已成功成为教育界日益关注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将成为必然,其重要性、迫切性已成共识。
2、从口语交际教学现状来看:认识片面,把口语交际训练定位于口语交际课的事,导致训练不足,训练的内容狭窄,时间少;没有把握“口语交际”的特点,缺少开放式情境的创设,没有实现从“听话、说话”到“交际”的转轨,导致学生没有由单向个体静态式活动转化为不同的双向组合动态的口语交际活动;缺乏趣味性、实践性,学生自主性不够,常常是无话可说或有话不想说不敢说。以上问题的存在妨碍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3、从学生发展的现实需要来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羞于开口,上课仅充当听众,对别人的发言不敢提出质疑。在口语交际训练果上,只有少数优生参与交流,大部分学生保持沉默。课间交流时,有些学生不敢主动向老师反应情况,甚至有些学生连请假也要家长代劳。如何让每位学生都能大胆地开口说话,主动地与人交流,成了我们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正是适应时代,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中产生,它的活动化、实践化趋势已日益成为我们研究的主导地位,我们将以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为基点,进一步探讨如何在活动与实践中、在怎样的活动与实践中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学生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培养提高的方法和途径;
2、学生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培养提高的理论依据;
3、学生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培养提高实验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1、探索我校学生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的有效途径,从而提高我校学生的口头及书面语言表达交流的技巧。
2、如何激发学生进行语言表达交流的意识和愿望。在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加学生的参与表达交流的机会。
3、如何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大勇气形成良好的心理大胆交流表达。
4、如何引导学生多读、多看、多背,增加知识储备的量,丰富学生底蕴,适时灵活运用。
研究重点:
重视有效教育的策略,包括课内外训练的步骤和组织,书面语口头训练的方式方法,解决“乐说”“善说”的问题,达到提高表达与交流的成效。
难点:
家庭、学校、社会营造和谐的氛围,创设语言发展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克服胆怯的心理。
五、课题研究的的方法
1、实验、观察法;
2、统计、类比法;
3、分析、归纳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1、选题、论证、申请、审批、开题(2014年2月-2014年5月)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确定实验研究对象(初中、小学各两个对比实验班)、选择课题研究方法、准备测量工具(2014年6月-2014年8月
3、前期实验观察、中期成果总结、提出理论假设(2014年9月2015年8月)
4、后期实验观察、测量统计分析、实验验证(2015年9月-2016年1月)
5、理论总结、结题(2016年2月-2016年3月)
七、课题研究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一)行为方面的成果
1、学生的书面和口语交际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
2、促进语文教学质量提高;
3、促进教师语言变、表达与交流素质的提高。
(二)文本成果
1、形成《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2、形成《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集;
3、建成《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研究》数据库。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1、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刘川
常务副组长:龚映辉
副组长:朱生宁、舒兴
组员:姜丽君、漆杰、贺彦
2、课题研究组人员及分工
负责人:龚映辉(统筹课题研究)
实验研究、验证人员:漆杰、王春梅(初中)
李小燕、吴梓静(小学)
观察、测量、统计人员:姜丽君、贺彦
实验分析、提出假设、结论分析:龚映辉、李小燕
结题报告撰写:龚映辉
九、课题研究的经费
学校公业务费拨款4.5万元
范文赏析:
提高医学研究生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质量的探索
摘要:目前我国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的质量堪忧,尤其在创新性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把关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是高质量学术论文的重要保证。针对提高研究生创新性,保证医学研究生开题报告质量,本文详细讨论我院如何在加强多环节质量控制以及人才与制度管理方面,有效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以期对培养创新型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献计献策。
关键词: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开题报告;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4-0140-03
进入21世纪,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迫切需要加快科学技术发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明确指出:要用15年的时间实现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高素质、高质量科研型研究生培养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高校深化自主创新和向社会输送创新人才的突破口。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并非是一蹴而成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贯穿整个医学研究生临床和科研的实践,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和系统工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医学难题涌现,因此迫切需要培养出更多的医学创新型人才来解决一系列的医学难题。为了培养高素质、高创新型医学研究生,我院在研究生培养教育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研究生培养的多个环节,开展了有效的、可操作性的控制和管理,本文将着重在我院对医学研究生开题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方面的措施和成效进行探讨。
一、发挥研究生导师为主导、导师指导小组监督的综合培养优势提高研究生开题报告质量
研究生开题报告是研究生科研开展的起点,是高质量学术论文的前提保障,在研究生教育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对研究生开题报告进行高质量的指导和管理,有利于研究生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方向、把握研究重点、熟悉研究方法,是成功完成科研课题的前提基础。在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教育方面,我院实施以导师制为主,以其他手段为辅的综合培养模式,旨在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导师的榜样作用和影响力对学生来说是最直接也是最深远的,其思想意识、精神风貌以及科学作风无时无刻影响着学生,其学术精神和道德风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培养质量,在研究生教育指导中起着主导性作用。研究生作为新手,在科研课题的选择方面往往把握不住专业的方向及研究重点,导师自己的科研优势和学术特色,及其在研究领域取得的有特色、有价值的学术成果能有效地帮助研究生把握本研究领域的重点,启发其发现提出新问题,并针对科学问题进行着实有效的可行性分析。因此,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上具有主导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一支高专业水平、责任心强的导师队伍是高水平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保障。我院坚持严格的导师遴选和考核制度,支持奖励导师个人的专业水平的提升,并重视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加强人才引进的力度,不断提升和充实我院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在教育理念方面,我们提倡“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专业学术背景及思维方式,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在培养过程中,导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尊重其思想,鼓励其敢于怀疑,为其尽可能地提供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鼓励和激发其创新激情。除了研究生本人的导师,我院利用研究院的平台,组织相关专业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导师组成导师指导小组,固定每周开放咨询时间,保证了研究生多渠道的沟通方式,并以此避免研究生导师因为教学及其他工作安排不能及时和学生沟通时,研究生可以向导师指导小组中的其他老师咨询和讨论,使其在学术及科研中的问题得以及时有效的解决,并且研究生通过同不同研究方向的老师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其科研思路可以得以拓展,有助于创造性科学问题的发现。
二、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加强研究生相互监督激励环境的营造
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创新氛围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必不可少的保障条件。为了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态度和科研精神,营造学术研究氛围,帮助研究生更好地融入科研环境,我院定期举办学术讲座,每月一次知名专家大讲座,让研究生能有机会与专家及大师们面对面的交流,感受学术大师们严谨的学术风范和勇于探索的学术精神,开阔眼界,启发科研灵感,激发科研的热情,学术报告中学科及交叉学科的前沿信息的传递,能有效促进学生垂直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有机融合,激发其科研创新性。针对全院研究生,我们举行每周一次的研究生科研学习论坛,由研究生根据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技术进行学习报道,引导学生检索本领域在国内外的前沿发展,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求,有利于研究生更快更好地熟悉把握专业方向与重点技术,提高其科研创造性;每两周一次研究生科研课题报告进展会,着重讨论课题中遇见的难题及解决方案,这种由研究生为主题的学习论坛和科研报告,营造了研究生之间相互监督激励的环境,大大增进了研究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科研的热情性和主动性。
三、设立各种基金多角度鼓励科研创新
为了提高和激发研究生科研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院设立了各类研究生创新基金,鼓励支持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及学科竞赛,奖励学术论文的发表。我院为各种基金的申请制定了完善的申请程序和评定标准,保证了申请过程和评审过程的公开、公正和透明度,大大提高了研究生们的科研热情。首先为了达到鼓励刺激科研的目的,我们确立了明确的研究生科研基金立项的指导思想:鼓励创新、力求精品、倡导国际性。鼓励研究生在国际高水平杂志或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研究成果。鼓励研究生自主创新、自由探索、不限制选题范围,对其成果不求大,但求新、求深、求独创。在资助形式上根据课题的大小,按重点项目1.5万元,一般项目0.75万元的形式予于资助,资助基金正式立项后一次性拨付方式发放。基金申请面对我院一二年级全日制所有研究生,每年9月开展申报,由专家委员会开展审批,我们确立了明确的评审标准,以确保基金申请的公正和透明度:(1)选题为本学科前沿,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2)前期工作基础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特色鲜明;(3)在理论或方法上有创新,达到国内或国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预期成果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或应用前景;(4)可望取得突破性成果或有望成为省级(含省级)以上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课题。经批准立项的项目需在第二年12月30日之前结题。为了确保课题的顺利进展完结,在第二年5月,对所有开展项目进行统一中期考核。以上措施在管理制度上确保了研究生课题的顺利进展、科研基金的有效利用。自我院研究生科研基金实施4年以来,有效地促进了研究生科研创新性,提高了研究生科研热情。
四、完善细化研究生科研课题开题的制度化管理
创新性的实现,不仅要有创新素质的人才,还需要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以往管理部门、导师、研究生三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思想重视不够的问题,一定程度上视“开题报告为形式”,认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能否顺利毕业关键看其论文情况,把开题报告与论文人为隔离开来,使开题报告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学生任意写、导师轻易过;管理部门注重形式有,不管实际“有”,事后束之高阁,进人档案,因而造成了开题环节马虎拖沓的现象。没有起到研究生开题报告真正的指导性功能。为培养创新性人才,针对研究生开题中存在的问题,我院高度重视研究生开题报告,规范制度化管理,针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我院规范了开题报告文本,实施统一集中报告的方式。我们要求《开题报告》有相对规范的文本格式,要表述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研究课题选题的背景、理由及研究的意义;二是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三是本人的研究工作计划,包括研究目标、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创新或特色、拟采取的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等;四是论文预期达到的研究目标;五是研究基础与论文撰写的进度安排;六是主要参考文献目录,包括中英文文献。在进行开题报告时,我院组织我院的学术委员会组成评审专家组,根据我们制定的开题报告评分表,专家们对每位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的各个部分进行分析打分,着重审查研究生科研课题的选题、创新性、设计、实验方法、数据处理、可行性分析及科研经费预算,并针对研究生开题中存在的不足处,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对于打分表分数不及60分者,限期修改,择期进行二次报告会,直至通过为止。通过专家组成员的评审,能够帮助研究生提高课题设计的水平与层次,加强了对科研课题设计的质量控制,促进了研究生科研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升,避免了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和坎坷,少走弯路。在我院对研究生开题实施规范管理,并建立开题审查长效机制以来,提高了研究生和导师的思想重视程度,能够使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按时完成科研课题选题与设计,并根据审查反馈结果有针对地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将审查结果与研究生学位申请、导师资格认定等挂钩,强化了制度约束,提高了教学双方的思想重视程度,改变了以往研究生开题环节马虎拖沓的现象,显著提高了课题的研究效率、节约时间与资源。把研究生报告纳入整个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中,我院通过管理者、导师、研究生的齐抓共管,养成严格遵守开题报告制度,从而使开题报告制度在研究生培养环节发挥实质性功能的指导作用,大幅提高了近年来研究生论文质量水平。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论文撰写能力的有效实践活动。作为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在实践中不懈的努力、动态地调整管理模式,我院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发现发挥研究生导师为主导、导师指导小组监督的综合培养优势能大大提高研究生开题报告质量;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研究生相互监督激励环境以及建立创新性基金等措举,能极大地促进研究生科研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完善细化研究生科研课题开题的制度化管理更是保证了高质量研究生开题报告的顺利实施和完成。随着我国研究生培养教育质量问题的日益凸现,在制度和管理方面,必须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积极做好引导工作,确立明确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科学的培养模式,营造适宜创新素质发展的环境,才能大大地促进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与成长。
参考文献:
[1]国发[2005]第044号,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EB/OL].http://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gjkjgh/200811/t20081129_65774.htm.
[2]王红玲,曾凡义,邓长生,陈惠芳.临床型医学研究生优化培养的思考[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04):548-550.
[3]周利民,宋成文,李明.如何指导研究生作好开题报告[J].学理论,2011,(04):186-187.
[4]俞洋.对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几点认识[J].大学教育,2013,(24):14-15.
基金项目: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YJG110319)
通讯作者:于超,重庆医科大学教授。
作者:李英杨竹
论文摘要:中职语文课程如何积极构建与实施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课程模式,与当前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相适应。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从模块教学、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课改尝试。
近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虽然在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仍然存在偏差,造成就、问题突出。出现这样的问题,最直接的原因是职业教育的课程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目前中职语文教学未完全摆脱以文本讲授为主要内容的普通教育模式。虽然这种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学科知识基础,但其学习内容与职业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有的甚至脱节。如何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指导思想,进行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是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努力探究的重要课题。鉴于此,笔者认为可以从模块教学、能力培养等方面对巾职语文课改进行思索和实践。
模块教学
1.模块教学的理论支撑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美国贝塔朗菲提出的系统论的观点,将整体优化理论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变静止的、分割的、单一的教学为动态的、整合的、开放的教学体系。
2.模块教学的分类
根据“以能力为本位,按照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来组织教学内容”这课程设计理念。把课程模块分为三大类:基础模块、专业模块、选修模块。这种集群式模块课程既满足学校多工种多层次培养目标的要求,又符合市场经济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它以语文课本为教学内容,是学生必修的一个模块。
专业模块是为适应不同专业培养目标对语文课程的需求而设置的内容,可以根据专业对语文课程的要求设计若干子模块。如“财经应用文”这一课程原本由专业课教师讲授,往往会忽略其语言运用能力,现在就可将该课程放到语文课程中的专业模块,由语文教师来教学。
选修模块是由若干门选修课组成,它是为满足企业的需求、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的需要而设置的内容。它具有选修科目多、学生选择余地大、课程时间安排灵活、教学形式多样等特点。
这三个模块构建了灵活、开放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体现了“目标多元,指导分类,教学分层”的职业教育特点。
3.贯穿于模块教学中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
语文模块教学还对“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提出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生活以及学生未来职业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发展。这种实践活动没有固定的教材,也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可借鉴,教师们感到困惑。对此,我们存实践中进行了大胆尝试。
(1)构建活动框架。
从“亲近自然、发展自我、关注生活、服务社区”四大板块构建设计活动内容,以一个个鲜明的主题构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框架。
(2)对学生进行指导。
活动前,让学生明白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活动中,指导学生如何选题,如何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怎样收集、整理、积累有关资料,如何写作,介绍常用的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等,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最后,围绕一个主题,学生把自已的成果通过小报、网页或报告等形式呈现出来。
(3)抓评价,激励学生创新。
评价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环,通过评价可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学习兴趣,调适自己的行为,体验成功的快乐。
评语评价。评语评价主要是通过学生自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成果和表现状况,对其优点、学习态度和今后的发展情况用文字描述的方式来评定、激励。
分值评价。将语文学科试卷中的10%~20%分值内容纳入综合实践活动的考核。
能力培养
近年来,我们积极与用人单位建立横向联系,就毕业生语文能力需求,如何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等问题,广泛征求用人单位意见,从实践看,中职生语文能力培养应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而。
1.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
如何使语文学科中的内容与专业结合得更紧密,是中职语文教学研究的一大特色和方向。我校学生毕业后大多走上财经岗位,或多或少要接触财经应用文体,而学生对应用文不熟悉,对专业性较强的财经应用文更是无从下手。针对上述特点,我们选择了说明书、广告、经济合同、经济论文、市场调查、计划与总结等学生工作中常用文种进行教学。
针对毕业生,我们在教会学生设计广告的同时,就如何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布置学生制作自我介绍的幻灯片,为即将进行的求职做准备,学生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制作出很多想象力丰富,很有创意的个性广告。
2.培养体现专业特色的听说能力特别是口语交际的能力
口语交际不是简单的聊天,也不是单一的普通话培训。口语交际训练应从以下几点人手。
首先,应强化课堂教学双向互动。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并不仅限于口语交际课巾,在只常课堂上,要克服“教帅满堂灌,学生当哑巴”,要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当主角的教学格局,让每个学生深切的感受到他(她)是课堂的主人翁。教师要有意识的设计和组织口语交际双向互动,主动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和语言的组织应用能力。
其次,创设课堂交际情境。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内容,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教师要善于将学生从课堂引入生活,再从生活回归到课堂。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再次,注重学生个体的语言表现。学生个体的语言表现也是口语交际能力素质的展现,如:讲故事,即兴演讲,情境复述,应聘口语等。针对毕业生面临着与用人单位见面的情况,我们利用语文课开设模拟应聘场面,从如何从容应对面试现场,如何机智有礼的回答等方面训练学生的而试口语,给学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我校的毕业生大多从事窗口行业,社会对他们的普通话要求相对较高。我们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设了普通话培训课,集中两周时间进行普通话专项训练,并组织学生进行普通话考级。
3.培养专业常用字为主的汉字书写能力
关键词: 中职语文 应用性 学前教育 就业指导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的功用性定义为: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①。
但是,笔者在近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中职学校和学生普遍不重视语文学科的学习,“重技能轻文化”的意识和现象明显存在,语文课程缩水,专业语文教师变成学校的“万金油”,承担德育课程、就业指导、心理学、礼仪交际等多种课程的教学。
就中职语文教学来说,语文教学应与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语文基础相结合。中职语文要走出不受重视的局面,一要结合中职专业特点提高语文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语文教育与企业、市场的契合度。二要在不损害语文教育人文性的前提下,加强中职语文工具性和应用性的能力提高,“着重引导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即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为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奠定基础”②,从而更好地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在笔者所教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中,根据学前教育从业者的基本要求将课堂教学分成两个主模块和若干子模块。两个主模块是:“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其中口语模块涵盖普通话训练、自我介绍、创设情境对话、讲故事、演讲和求职应聘六个子模块。按照内容难易和学生接受能力的高低,在一年级开展普通话训练、创设情境对话训练和自我介绍训练。在二年级开展讲故事、诗歌朗诵、演讲、应聘与自荐的口语训练,指定一部分学生模拟招聘人员,一部分学生充当应聘者,进行现场模拟面试。在应用文写作模块中包含硬笔书法、板书训练、常见应用文写作两个子模块。在一年级开展硬笔书法训练与板书训练,应用文写作主要开展的是请假条、申请书、自我介绍的写作训练。在二年级进行求职信、语言活动设计、故事创编等的写作训练。
中职语文的应用性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实践,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针对学生在以上四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笔者围绕学生的专业特点,就如何在教学中彰显中职语文的应用性,进行新的教学尝试。
解决书写能力较差,书写基本功不扎实的问题。“在人类祖先写下第一个文字的时候,人类阅读文字的能力也就随之发展起来,语言中的书写和阅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③。中职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薄弱,在电脑、手机的广泛运用下,书写常被忽视,导致中职学生中多数存在字迹潦草,书写不端正,标点符号乱用、错别字多的情况。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与现代社会及未来要求相适应的,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具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幼师。因专业特点,对学生在书写上有较高的要求,字迹直接影响到幼儿教师的职业形象。针对这一问题,在第一堂语文课中,便对学生提出练字的要求。对于中职生来说,要坚持静心练好字并非易事,激发学生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关键,笔者采用硬性要求柔性政策,学生每天练字多少、时间长短不作规定,但要保证每一次训练都要认认真真写好每一个字,保证训练效果,不定期地抽查又督促学生的自觉性,同时在学期末组织书法比赛,通过摘抄经典诗词,并拍照经教师整理后上传至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投票评选,奖励优秀作品,并张贴在教室展示区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动力。
解决口头表达能力较差,无话可说、词不达意的问题。“口语教学可使学生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同时增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创新精神,学会陈述、倾听、表达、应对,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培养博大与包容的健康心态,形成理性的世界观,养成健全人格的一种教学活动”④。但是,口头表达能力是中职学生尤其农村学生的弱项,普遍存在羞于开口、方言口音明显等问题。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新的尝试,在每节课安排3分钟课前演讲,演讲内容不定,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从最基本的“讲清楚”开始,完成表述后,完成台下学生和本人的评价,最后由教师点评,这一尝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加深学生间的相互了解,增进师生的感情,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自信心,为今后学生走上讲台奠定基础。
解决厌烦写作、写作能力薄弱的问题。中职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弱,厌烦写文章。笔者从最简单的应用文开始,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和提高。对于中职生来说,在学校最常用的文体是请假条。笔者经常在学生的请假条上发现各种错误,笔者收集了各式错误范例在课堂上针对讲解,并在学生请假时,有错误的要求修改正确后才同意请假。经过一个学期的针对训练,学生在请假条上犯的语言错误越来越少,到学期末,班上所有学生都能够正确书写请假条,从易到难地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
此外,在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问题上把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和职业理想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和理解能力,更有助于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例如在学习《离太阳最近的树》时,给学生布置作业“假如你是大风车幼儿园的老师,分小组设计一堂‘如何做保护树木的小卫士’主题课堂”,该作业的设置不仅可以发挥课文的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意识,增强学生环保行动力”的作用,而且可以与专业特色相联系,提高学生的课程设计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能力,较好地发挥学生美术、活动设计特长。
通过以上教学尝试,笔者深切地认识到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决不能脱离学生和具体的教学环境,尤其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性学习能力时,不能脱离学生的专业实际和语文基础。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专业为本”,真正服务于学生就业,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发展,才能真正在教学中彰显中职语文的应用性。
注释:
①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汇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②马永飞.语文教学参考书(职业模块)工科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