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夕阳的容颜范文

夕阳的容颜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夕阳的容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夕阳的容颜

第1篇:夕阳的容颜范文

Abstract: Solar cell film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flat panel displays. And the ITO film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transparent semiconductor films.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d the melting law of ITO film under ultrashort wave laser ablation. Through a series of laser experiments, this paper aimed to identify the basic physical mechanisms and melting and ablation process of ITO film in the far-infrared laser. After the experiment, this paper identified the melting threshold energy density and the melting rate under different laser energy densit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lm thickness and the threshold energy density.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ITO薄膜;激光直写技术;超短波激光烧蚀;阈值能量密度

Key words: solar cells;ITO film;laser direct writing;ultrashort wave laser ablation;threshold energy density

中图分类号:TH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1-0032-03

0 引言

在平板显示器和太阳能电池的生产中透明导电薄膜的工业应用是不可缺少的——而这两大市场元素正在快速成长起来。工业上人们可以在此类薄膜上设计安装各类电路图,而这类薄膜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很高的透光率。

为了使ITO薄膜的优良性能得到应用,工业上需要将其进行剪裁,从而得到所需要的功能结构。半导体工业中剪裁ITO薄膜的传统的工业方法利用所谓的湿法刻蚀法。而此方法需要各种不同的制造平台,大型昂贵的机器设备,使用有毒化学物质。全球平板显示器市场上价格的竞争使得制造上不得不需求新的制造方法。

据现存的等离子平板显示器生产工艺显示,湿法刻蚀的生产中,单单一个生产平台就至少需要6个工作站,而每个工作站只能加工最多7个2160×2460mm大小的平板玻璃毛坯。然而每个加工站的花费就要达到几百万美元之多,而单个薄片步进需要花费大约12美元左右。每套模型设备价值大约100百万美金,此外,湿法刻蚀需要对有毒作物,酸性化学材料进行处理,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于此相比较而言,激光快速图案成型工艺在平板显示器的生产中只需要两个加工站就可以完成所有的加工程序:其中一个应用于平板显示器的加工,而另一个应用于玻璃基体的冲洗。据估计,工业上应用的激光快速图形成型机,单台花费不到6百万美元——大大节省了设备成本。不仅如此,另外一个好处在于:应用此种方法可以省去大量的生产步数——有效的省去了三分之二加工步数——包含激光快速图案成型模型在内的花费最多也只不过几千美元而已。而且快速激光图案成型工艺是个干加工工艺过程,在第二步玻璃基体的洗涤中,也是采用蒸馏法进行操作——这就避免了对有毒洗剂和酸性化学物质的使用,也大大节省了用于对此类物质进行处理的花费。而此技术最杰出的贡献在于,它克服了湿法刻蚀工业在加工大型平板中刻线不一致的加工缺陷[1][2][3][4]。

本论文中将要对高频率皮秒激光下基于玻璃基体上的ITO薄膜材料的烧蚀过程进行研究。实验中将采用远红外激光(1064nm)。激光实验结束后还将采用在一系列光学仪器对靶材进行观察和分析,比如,这其中将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白光干涉仪。

而本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找出基于玻璃基体上的ITO薄膜在高频率激光烧蚀下的关键熔化阈值。此外,在ITO薄膜图案成型过程中的加工系数也将在论文中进行优化,以求在能量消耗最少的情况下得到最好的加工质量。具体的说,在ITO薄膜烧蚀过程中所需要的最佳的激光刻蚀速度和激光能量,既能够将ITO材料完全移除,又不对玻璃基体造成损伤。

ITO薄膜在皮秒时间域内的激光烧蚀实验:

本章主要通过实验的方法对ITO薄膜在皮秒激光烧蚀下的过程及规律进行研究。实验过程分为两个部分,远红外激光实验和紫外光激光实验,本文基于实验数据对ITO在两种不同波长激光下的烧蚀过称做了总结,找出二者之间的异同。在本章的最后,将给出ITO和玻璃在1064nm和355nm波长下的物理性能。

1 实验设置

实验设置由激光器以及一系列光学仪器组成。光束放大器beam expander,反光镜mirror,激光扫描器scanner,移动平台motion stage。另外不可缺少的还有电脑控制设备和相关的软件,用来控制激光束和移动平台。激光从激光器发射出后,被放大器进行3倍放大,再通过一系列的反光镜被引入到扫描器中,通过电脑软件可以控制激光器在靶材表面的移动。另外,用来分析和测量熔化斑点直径的仪器和方法也将在本部分进行简单介绍。而在分析过程中,光学显微镜,白光干涉仪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也是不可缺少的。

该系列实验中使用的是HYPER RAPID 25激光器,由Lumera Lasers GmbH设计制造。该仪器属于全固态被动锁模侧泵大功率Nd:YVO4激光器,能够产生50MHz频率的皮秒激光。激光脉冲频率可由电光调制器(EOM)中的定位装置进行调节。输出频率在200kHz与1000kHz之间。激光器基本波长为1064纳米(远红外光)。通过二次和三次共谐产生器(SHG和THG)可产生532纳米(绿光)和355纳米(紫外光)波长的激光。因为激光器发射的是TEM00式激光,因此该激光束可以用高斯光束进行描述。

激光器,扫描仪,以及平台都由电脑上的特殊软件进行控制和调节。该软件控制扫描速度和位置,激光能量和激光频率,以及平台的移动位置。有了该软件,可以将ITO薄膜剪裁成工业上所需要的功能结构。此外,在工业生产中,不同的生产上使用不同格式的数据文件,而该软件能够兼容多种格式的文件,甚至图片格式也可读取。因此,可将复杂形状的图案存储为图片格式,由该软件直接读取,从而实现对ITO材料复杂图形的加工。

2 ITO薄膜的单脉冲激光实验

在论文的本章节中将对所有实验进行描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其中第一小节将对实验中使用的重要参数和公式重点解释。在随后的小节中将对不同厚度ITO薄膜靶材在不同波长激光下的熔蚀中的表现进行描述和讨论。首先将重点讨论单脉冲激光烧蚀实验的结果,该实验中所需要的输入能量密度的计算方法,移除ITO材料所需要的阈值能量密度,以及ITO薄膜的光渗透深度。

实验过程:整个单脉冲实验的目的在于计算出能量密度值,阈值能量密度值和光渗透深度系数。此外,通过该实验可以对ITO材料在不用波长激光下不同的熔化规律得到直观的了解。所有的单脉冲实验全部采用的激光扫描速度。利用该速度可以确保熔化斑点能够相互分离开来。基于脉冲频率达到了200kHz,因此最大半径为40?滋m的熔化斑点可以保持相互分离而不重叠。所得到的熔化斑点的半径由白光干涉仪进行测量。在仪器的帮助下可以得到熔化斑点关于半径和深度的信息。有了这些数据就可以计算出ITO材料光渗透深度值。

在该实验中所有样本靶材使用范围从0.4J/cm2到13.2J/cm2能量密度的激光进行辐照。激光将从ITO靶材正面入射。从能量密度为0.64J/cm2开始,实验中得到的ITO靶材表面可以观察到熔化的斑点。熔化深度随着能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在能量密度为2.33J/cm2时只可以得到部分熔化的斑点。而当能量密度从3.52J/cm2开始可以清楚的观察到,ITO材料在熔化斑点中心部分可以被完全移除。该中心部分的半径随着能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然而当能量密度甚至达到13.20J/cm2之高时ITO材料熔化斑点的周边仍然没有被移除。当能量密度为5.20J/cm2时,未能熔化的边缘宽度为10.4?滋m,而当能量密度为13.20J/cm2时该边缘宽度为10.95?滋m。而熔化斑点的深度随着能量密度的提高成步进式增加的趋势。在ITO材料被完全移除之前,可以观察到熔化深度随着能量密度的增加在40纳米到60纳米范围之间增加。实验中甚至使用更高密度的能量时也没有对玻璃基体造成损伤。

接下来,在这一段中将重点研究ITO薄膜熔化阈值的计算方法。这里本文使用30号样本举例进行讲解。

图1为远红外激光实验中样本熔化斑点半径值平方与不同能量密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图,实验中激光由ITO正面方向入射。从该曲线图中可以清楚的观察到,由直线逼近方法得到的直线斜率,以及Y轴截距分别为322.46 和 579.58。熔化阈值能量密度就可以按照前文所介绍的方法计算出来。经过计算可以得到结论,基于玻璃基体之上的ITO薄膜材料在远红外激光脉冲下的熔化阈值能量密度为0.573J/cm2。

通过这种方法,所有样本靶材(Nr.2-Nr.42)的熔化阈值能量密度就可以全部被计算出来。而通过这些不同样本的熔化阈值能量密度,就可以做出不同ITO薄膜厚度与相应熔化阈值能量密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图。

由曲线图2可以清楚的看到,阈值能量密度随着样本厚度的增加而成递减趋势。从样本2到样本20,阈值能量密度随着ITO薄膜厚度的增加迅速递减,样本20到样本42之间,阈值能量密度并不随着ITO薄膜材料厚度的变化而变化,而成相对稳定的趋势。

3 ITO薄膜材料在远红外激光下的熔化规律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ITO薄膜材料在不同波长的激光下呈现出不同的熔化规律。在前几年中已有一些论文对基于玻璃基体之上的ITO薄膜材料的激光熔化规律进行研究,而所有研究结果都一致显示,在1064纳米波长激光下,ITO薄膜可以用过热蒸发被完全移除。通过对ITO薄膜靶材表面温度的数据模拟,人们发现,在该波长激光下,ITO材料的表面温度可以被加热到沸点之上。在远红外波长激光下,样本靶材只有ITO薄膜材料吸收光子后被加热,因为在该波长激光下,玻璃材料被完全透射并不吸收光子。

参考文献:

[1]M. Y. Xu, J. Li, L. D. Lilige, P. R. Herman, "F2- laser patterning of indium tin oxide (ITO) thin film on glass substrate", Applied Physics A, vol. 85, no. 1, pp. 7-10, 2006.

[2]H. W. Choi, D. F. Farson, J. Bovatsek, A. Arai, D. Ashkenasi, "Direct-write patterning of indium-tin-oxide film by high 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 femtosecond laser ablation", Applied Optics, vol. 46, no. 23, pp. 5792-5799, 2007.

第2篇:夕阳的容颜范文

1.1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有这样一句名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一个人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具有了学习能力,他的一生才能不断获得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国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学习,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1.2 课题研究的现实依据。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本校五、六年级学生,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来是自本地的嘉绒藏族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的依赖心理比较强,许多学生存在“要我学”的心理,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实践操作能力不强,甘当仓库、容器。为了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提出培养嘉绒藏区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主体性。

2.课题研究的目的

2.1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2 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个性的数学自主学习模式。

2.3 培养嘉绒藏区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2.4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3.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

本课题我采用了理论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研究分成了3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总结和整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成败得失;学习有关自主学习的理论知识,初步形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嘉绒藏区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模式,并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实践、反思、修订,从而培养嘉绒藏区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能力;总结阶段。

4.研究结果及分析

4.1 形成具有特色的嘉绒藏区学生数学课堂自主学习模式。

4.1.1 导入部分。教师为新课学习创设情境、创设悬念,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学生通过比较、思考、问、答或操作等;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时,我什么也没说,先给每人发了一个小正方体,还没等我开口,有同学已经开始问老师“发小正方体干嘛?”还有同学小声的说“玩”。教师抓住机会回答“对玩,比一比你在玩小正方体中能发现些什么?如果不能再看看教材35页的内容,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教师的话音刚落,全班学生都积极的动了起来。

4.1.2 引导学生发现。教师在备课时设计学生重点应发现什么,那些知识不容易发现。教学时要不断的引导学生去发现。学生填写数学自主学习卡,进行自主学习。记录自己的发现、怎样发现的、新知识与那些旧知识有关系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4.1.3 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重点就是要让学生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中“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这点容易发现,也容易理解,而“0除外”这一点不容易发现,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重点设计怎样让学生发现0除外。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0时,分数的大小有变化吗?学生通过举例、计算发现分数的大小变了。

4.1.4 集体交流。学生进行讨论,互相交流不同的发现和看法,以及各自的自主学习法,教师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之中。

4.1.5 质疑。提出自主学习过程中弄不清楚的问题;对其他同学的发现进行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进行解决。

例如:在一堂《小数乘小数》课中,田金香同学提出“056×0.04=0.0224中怎么积比因数小了,积不是一定大于因数吗?”教师没有急着回答,而是鼓励学生们自己解决,这是平时最调皮的罗让扎西得意的站起来说:“0.56×0.04=0.0224是对的,因为0.56×1=0.56,而现在乘的是一个比一小的数,它的积当然就比因数小。”这时教室里多了几声“哦”。教教师一定要相信学生,学生能解答的就一定让学生自己解答,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4.1.6 评价。评价落实在差异发展和个性发展上,学生自我评价,生生评价,采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建立自我激励的评价机制。激活了课堂,激活了学生,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教师适时评价。

在一堂《小数乘小数》课中,格桑初同学这样评价田金香同学,“你真仔细,我只发现了计算方法,但没比较积和因数的关系,我要向你学习,在自主学习时认真仔细。”

教师对学生的见解做精要的点评,捕捉学生灵光闪现的思维给与从分肯定。由于每个学生有均等发言的机会,扩大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加了每个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逐步建立起了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意识,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4.1.7 延伸当堂拓展训练:设计一定层次的练习题,学生完成练习。

4.2 设计嘉绒藏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卡。本地区嘉绒藏族学生的母语与汉语言有一定的冲突,造成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较差。结合学生的特点,课题组设计了适合本地区学生简单实用的数学自主学习卡 。自主学习卡主要有以下几个栏目:(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例)

4.2.1 “我发现了”。设计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自主的学习数学。学生通过把自己的发现填写在这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及整理知识的能力。

4.2.2 例如田金香同学通过自主学习在这烂中的填写如下“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只用分子来加减,比如:1/5+4/5=5/5=1,在这道算式中我们就只用加分子1和4。4/5-3/5=1/5,在这道算式中我们就只用加分子4减被减分数的分子3。同分母分数的减法和加法都只用分子来相加或相减。分数加法的意义和分数减法的意义相同”。通过这一栏的填写,可以看出她基本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并能举例说明。但在表述上需要进一步规范。

4.2.3 “我是这样做的”。这栏的设计是让学生把自己是怎样发现这些知识的方法,进行总结,一一填写,逐渐积累和总结自主学习的方法。田金香同学在这里她的写到:“一、认真阅读课文中的例子了解其中的意义;二、观察后总结出发现;三、如果有问题便请老师和同学帮助;四、完成例题。”学生自己总结出了她是怎样开展自主学习的,采用了哪些学习方法,并很有条理的加以说明。

4.2.4 “本课的知识与这样的知识有联系”。找到新课与旧知识的联系,学会运用知识进行迁移,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增强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袁紫雯同学在这栏中写到“(1)本课的知识与整数的加减法有联系。(2)本课的知识与分数的意义有联系。(3)本课的知识与约分有联系。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大部分能梳理出本课知识与前面所学的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旧知识,进行新知的学习。学生大都能从中体验到一定的成就感,从而快乐学习。

4.2.5 “唉,我还有个问题?”。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与同学、老师共同解决。

罗让扎西同学有三个问题,(1)在进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时,分母是不是不用管?(2)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结果,可以约分的要不要约分?(3)当分子相同分母不相同时,能不能相加减?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基本上是让能解决这些问题的同学帮助罗让扎西进行解决,同时,让全班同学进一步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4.2.6 “我真棒!”。课堂评价的尝试,对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是十分重要的,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激活了课堂,激活了学生,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又如让此节课同学是这样评价自己的“今天通过自主学习,从分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能合理运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我可以得意地说我是打败天下无敌手,超级棒。”

5.成效分析

第3篇:夕阳的容颜范文

【关键词】交叉学科 科研创新 电子科学与技术 人才培养

1 引言

交叉学科是指在科学研究中,发生了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间理论的交叉、融合和渗透,形成具有内在逻辑的、独立的知识体系的学科。交叉学科已经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是产生创新的沃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1]。

河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粮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粮食机械与储运、粮食经济为特色,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农学等7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我校的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专业,为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而设立的。新专业进一步完善了专业知识结构,加强电子信息基础、重视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研究开发与设计能力的全面培养,为培养高水平和高素质的高级工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2 交叉融合学习,促进学科发展

2010年4月,河南工业大学首届教师专业知识交叉融合学习班开班。共设5个系列专业知识讲座,涵盖粮油、土建、信息、经济等多个方向,由我校相关专业领域教学一线的教授主讲。迄今已经开办多场讲座。举办学科交叉研讨与培训班,是我校探索教师培养工作新途径的一次积极尝试,通过研讨和培训,促进相关专业教师了解不同学科的发展态势与需要,把基础理论与自身原有专业知识、学科研究思路相结合,挖掘科研深度,创造高水平教研成果。是我校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让广大教师更好地了解不同专业的研究状况及发展态势,开阔学术视野,拓展学术思路,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为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搭建良好的平台。

就电子科学与技术而言,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本专业内涵,使传统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如信息学科、材料学科、能源学科、自动化学科和仪器仪表学科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相互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以本校主设专业为例,电子测量技术在粮食检测、食品加工、仓储、化工等方面的应用,电子通讯设备在工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都很值得研究,加强各学科间的沟通交流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交叉融合学科学习班结束后,教师之间的交流很广泛。信息学院与粮油食品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土建学院分别在仪器检测、图像处理、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各学院在讲座时,就专业交叉方面、本专业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一一列出,激起广大教师浓厚的兴趣。一系列科研课题相应设立,在学校特色粮油食品方面,分别就地沟油、矿物油电子检测设备、黄曲霉素检测及图像数据处理、粮食储藏过程虫害检测、霉变检测、粮仓温度控制等方面成立跨学科课题组。

3 培养创新人才,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

学生只有掌握了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理论基础,才有可能创新。因此,在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时应尽可能通过教学和科研实践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引导和指导他们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尽可能运用多学科进行综合研究,开阔他们的视野。教学的过程是各系教师知识综合、汇流并更新的过程。专题讲授是主要的教学形式,并采用“渗透式”的教学方法。而渗透式的方法不讲究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它允许跳跃,这是研究前沿学科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结构上侧重于本校的特色专业,打破原以学科专业或系所为独立研究单位的格局,有机地进行学科间的交叉。

在教师制订课程教学计划时,要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不断调整各门课程的学时比重,其专业面向不仅要适应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密切相关的行业,也要适应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边缘或交叉行业,使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交叉学科方面的创新。所以相对宽厚的电子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知识面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其专业面向不仅要适应与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密切相关的行业,也要适应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边缘或交叉行业。所以,加强基础是拓宽专业面向的前提。以交叉研究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而创新人才又反过来促进交叉研究的运用。

如何提高创新人才培养,笔者总结几点建议:

(1)成立团队,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利用学校学科齐全、以特色学科为依托的特点,在优化学科结构的同时,成立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团队,建立一批跨学科的研究中心。时代呼唤团队合作,团队合作精神在科研中是必须的。创新型人才一定有着强烈的团队意识和精神,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创新目标的过程是在多学科交叉中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优势条件。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跨专业导师组(导师团队)来联合指导一个学生团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经,各个学科专业发挥特长,所需各专业资料相对齐全,容易形成完整的科研项目与方向。

(2)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借助信息技术发展交叉学科,改造传统的理论学科,开拓新的学科领域。导师培训要制度化和专业化。导师是人才培养之本,一流的师资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通过专业性培训不断强化以培养人才为导向、以项目为手段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同时各学科积极交流人才培养技巧。鼓励学科交叉团队建立,建立导师组联合指导机制。学科交叉成绩往往难以立竿见影,团队攻关更需要经费支持。建立专门基金从财力上支持交叉合作研究,改建导师制度,鼓励多导师联合挂名培养综合创新型人才。

(3)培养人才,促进教师教研双收

要成立团队,就要求教师首先刻苦进行创新型学习,全面掌握相关学科动态,主动了解与课题目标相关的知识和信息线索。各高校为此搭建技术、科研平台,改善研究条件,加快师资队伍培养,促进学科发展。只有有了坚强的后盾,强健的师资力量,才能更好的丰富学科内容,准确定位研究方向。只有教师自身的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因此,改善研究条件,培养了创新性人才,为学生的就业也创造了条件,同时提高了教师素质,给教师科研创造了基础和方向。

4 结束语

早在河南工业大学交叉学科班开办前,我院电子系教师已经成立了电子制作小组,电子检测仪器研究小组等。小组成员从电子系大三、大四年级学生中选取,采取自愿兴趣报名或任课老师举荐的方式。目前已经完成包括“基于SOPC的智能隔离式安全栅研究”、“基于专家知识农作物培养人工温室控制系统”、“移动式粮仓测温装置”等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学生在做项目过程中锻炼了能力。相应改革课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已为学生开出。我们将继续完善前进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努力提高自己,力争多学科结合,突出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葛朝阳,夏文莉,杜尧舜.关于学科交叉与创新研究的探讨[J]. 中国高教研究. 2002年第10期,60-61

【2】 陈景春. 学科融合:合并高校学科发展新的增长点[J].黑龙江高教研究. No.2 2005,140-142

第4篇:夕阳的容颜范文

[关键词] Toll受体4;表达;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

[中图分类号] R4.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7(a)-0001-03

胎膜早破主要因感染所致,Toll样受体与固有免疫左右有直接关联,而TLRs作用于细胞信号转导等环节,TLR4关系到内毒素信号传导过程,且可能与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有关[1],该研究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4月胎膜早破病例3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了TLR4与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4月胎膜早破病例30例(研究组)与正常晚期妊娠女性30例(对照组),研究组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6.8±2.4)岁;对照组年龄23~33岁,平均年龄(26.3±2.8)岁,其中15例孕周在28~37周之间(对照1组),另15例孕周≥37周(对照2组)。2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2组均在剖宫产之时剪取脐带附着处胎盘垂直断面中央标本2块,使用0.9%氯化钠溶液将标本漂洗干净,其中1块以液氮冷冻处理,置于-70℃环境中备用,另1块用来提取RNA。

2组孕妇分娩前均常规抽取肘静脉血标本各5 mL,高敏放射免疫测定标本中IL-6、IL-8水平,产后均在破口部分剪取胎膜组织标本,以10%甲醛固定送检。

免疫组化。冰冻切片取出,厚度维持在10 μm,并以冷丙酮固定处理、将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去除。山羊血清与0.1%Triton X-100溶液通透细胞封闭处理。将兔抗人TLR2 IgG抗体滴到切片之上,置于4℃湿盒内一夜。取出后清洗,将生物素化山羊抗兔IgG/HRP二抗滴入,二氨基联苯氨显色处理,显色后再以苏木素染色,梯度乙醇处理后脱水,封片。观察组织细胞结构变化,若结构依然完整,且发现棕褐色胞浆,胞核为蓝色阳性;细胞结构完整但胞核为蓝色,未见棕褐色胞浆,则胞核映衬下可见浅蓝色,判定为阴性细胞。

检测胎盘组织TLR 4的mRNA。组织标本置于冰盒,Trizol液研磨处理,将胎盘组织总RNA以Trizol一步法提取出来,逆转录得到cDNA,将TLR2、TLR4引物加入并诱导扩增。分别在94℃环境下处理5 min、30 s,72℃环境下处理30 s、54℃环境下处理30 s,72 ℃延伸处理7 min,进行PCR反应。参照2%琼脂糖快速电泳β-actin,凝胶成像系统进行扩增产物分析。

1.3 诊断标准

参照第8版谢幸主编的《妇产科学》诊断胎膜早破[2]。胎膜组织病理检查出现炎性反应,产前阶段或分娩后24 h后测量体温在37.5 ℃之上,有高于标准值的白细胞计数,恶露有臭味;胎膜病理检测为炎性,即诊断为绒毛膜羊膜炎[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该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对比应用t检验,P

2 结果

2.1 TLR4表达情况

2组TLR4胎盘表达情况以及胎盘TLR4 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IL-6、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TLR4表达与绒毛膜羊膜炎关联

最终检查发现组织绒毛膜羊膜炎23例,TLR4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R4 mRNA水平高于无组织绒毛膜羊膜炎者,组织绒毛膜羊膜炎者IL-6、IL-8水平高于无组织绒毛膜羊膜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该组胎膜组织病理检查

组胎膜组织病理检查确认为亚临床型绒毛膜羊膜炎,均采用HE染色,图1为Ⅰ期绒毛膜羊膜炎胎膜组织,图2为Ⅱ期绒毛膜羊膜炎胎膜组织,图3为Ⅲ期绒毛膜羊膜炎胎膜组织,三期绒毛膜羊膜炎胎膜组织均呈现出阳性反应,且出现了急性炎性改变,Ⅰ期、Ⅱ、Ⅲ期改变逐渐明显。

3 讨论

生殖道病原微生物的上行性感染等因素会直接导致胎膜早破等现象的发生。国外学者提出,正常足月妊娠者胎盘免疫组化研究可见TLR2、TLR4正常表达,这是因为上述物质在分娩发动调节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4],研究还发现,TLRs直接影响介导母体胎儿之间的天然免疫工作[5]。该研究为探讨分析Toll受体4(TLR4)的表达与胎膜早破患者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使用RT-PCR技术以及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测定正常妊娠晚期以及胎膜早破孕妇胎盘组织TLR4 mRNA表达情况以及蛋白表达特点,检测结果发现,2组TLR4胎盘表达情况以及胎盘TLR4 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4 mRNA水平高于无组织绒毛膜羊膜炎者,组织绒毛膜羊膜炎者IL-8水平高于无组织绒毛膜羊膜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国外学者相关研究结果提出,合并绒毛膜羊膜炎孕产妇体内有高于正常情况的TLR2及TLR4表达现象,足月临产、未临产孕妇体内TLR2、TLR4 mRNA水平测定结果显示,临产孕妇相比未临产孕妇更高[6]。该研究数据结果与已有主要文献结果基本一致。TLR2、TLR4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范围,此种现象并没有与胎膜完整性密切的相关性,但受到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的直接影响,证实了TLRs作为先天性免疫重要组成部分的事实,提示宿主防御机制在抵抗感染方面十分重要[7]。

IL-8即中性粒细胞激活肽,其中包含72个氨基酸,为C-X-C家族细胞因子之一,有明显的中性粒细胞激活与趋化作用,还直接参与并影响白细胞、内皮细胞黏附过程,有长于IL-8的半衰期,为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炎性介质,相比一般炎性介质有更高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8]。一旦发生绒毛膜羊膜感染现象,胎盘就会在刺激下激活TLR4、释放IL-8,胎膜早破并绒毛膜羊膜炎与胎盘组织中IL-8的分泌以及TLR4的表达均有关联,但目前尚不明确TLR4的内源性配体激活特征[9]。

该研究中,TLR4 mRNA及蛋白表达方面可能不甚准确,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TLR4的 mRNA及蛋白表达存在一些不同,mRNA相较蛋白合成半衰期更短,且mRNA是为绒毛膜、羊膜等细胞膜做准备,而蛋白表达则仅仅在羊膜羊皮细胞上完成;mRNA以大量18sRNA基因合成产生,蛋白表达仅仅是着色的羊膜细胞部分表达产生[10]。

综上所述,TLR4上升以及IL-8上升均与绒毛膜羊膜炎有关联,IL-8变化关系到胎膜完整性,对TLR4的监测是防控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的关键。TLR4在分娩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LR4的表达不仅在分娩的生理过程中发挥影响,TLR4的胎膜组织表达上调也是组织绒毛膜羊膜炎这个病理过程的影响因素。该研究样本量较小,数据不及和不准确之处仍需进一步大范围、精细研究进一步佐证,临床上应当重视TLR4表达与妊娠分娩、宫内感染先天免疫作用,在临床诊疗中充分利用该项指标的检测分析与调控。

[参考文献]

[1] 薛会灵,刘金,梁玲,等.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胎膜组织中 TLR2表达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4(18):8-9.

[2] 薛会灵,刘金,梁义娟,等.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 mRNA 水平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4(24):32-33.

[3] 曹耀辉.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患者胎盘组织中TLR2的表达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0(50):93-94.

[4] 薛会灵,梁义娟,梁玲,等.胎膜中Toll样受体2及受体4与胎膜早破的关系[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4(2):194-196.

[5] 曹耀辉.Toll受体4的表达与胎膜早破患者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J].河北医药,2011,33(4):565-566.

[6] 曹耀辉.胎膜早破患者胎盘组织中TLR2和TLR4的表达及与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J].河北医药,2011,33(2):218-219.

[7] 刘婷,陈衡,何春容,等.联合检测胎膜早破合并感染孕妇外周血C-反应蛋白及CD14+单核细胞表面TLR4表达的变化[J].中国保健营养,2012(5中旬刊):55-56.

[8] 谷惠芳,戎小平,张焕改,等.TLR-4、TNF-α、IL-6与早产的关系及意义[J].临床儿科杂志,2014(11):1039-1041,1047.

[9] Kacerovsky,M.,Andrys,C.,Hornychova,H,et al.Amniotic fluid soluble Toll-like receptor 4 in pregnancies complicated by preterm prelabor rupture of the membranes[J].The journal of maternal-fetal &; neonatal medicine,2012,25(7):1148-1155.

第5篇:夕阳的容颜范文

关键词:卓越计划 金融专业 课程体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金融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掌握着巨大的经济资源,在支持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之相应的社会对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日增,但我国过去及现在的高等教育中金融专业人才,尤其是能够掌握现代金融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数量十分有限。金融学本科教育是金融人才培养的核心,只有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强调应用能力,突出创新能力,培养适销对路的金融人才,是金融人才的根本出路,也是金融专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培养卓越型人才正是现代金融教育的根本出路。

教育部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将卓越计划引入金融人才培养客观上可以适应金融学专业“数量化、微观化”的发展要求,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卓越化发展。

1、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学科和金融专业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金融学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这种变化。面对新形势,金融学专业建设必须秉承以市场为导向,突出能力培养,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从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训体系建设等核心要素方面着手,充分利用学校改革教学体系的东风,调动金融学专业教师的积极性,研究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

1.1、社会、学校与学科发展强化了金融学卓越型人才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金融化进程的不断加剧,特别是中国加入WTO,金融服务业的开放,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政府有关部门、居民个人等对现代金融人才的需求旺盛,加快建设和发展现代意识的新型金融学专业将势在必行。根据教育部资料统计,全国有120所大学开办金融学专业,以平均每个大学每年80名毕业生计算,全国不过一万人。而根据劳动部门统计,每年需要金融人才2万人以上,而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在江苏省,大概有20所大学开办金融学专业,每年毕业生不过两千,这远不能满足江苏省的经济发展需要。

1.2、人才需求旺盛,但人才输出不乐观

尽管金融人才需求旺盛,但高等院校向社会输送的金融专业毕业生总量仍然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开放的需要,合格、优秀的金融人才仍然是关系国家发展战略的紧缺人才之一。

一些院校的师资力量准备和硬件设施更新没能跟上扩招的步伐,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开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相当数量的学校尚未形成良好的分层次人才培养机制,除了本、硕、博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清晰外,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办法上差异不大,缺乏科学的衔接与协调,而且学校培养学术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技术操作型人才的比例格局,在很大程度上与社会或人才市场的需求并不一致。于是,一边是众多的金融机构、工商企业或政府部门总是感慨优秀金融人才太难得,特别是在应届金融专业毕业生中“平淡无奇者多,出类拔萃者少”;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另一边有相当数量的金融专业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对此,未能及时调整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显然应当承担主要责任。

2、完善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面临的机遇和问题

形势压力逼人,不过我们依然面临许多机遇和优势,只要有百倍的信心、坚定的信念,就能够化危机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搞好金融专业建设,我们仔细分析论证有以下机遇和问题。

2.1、具备的条件

2.1.1、学校的支持,学院的重视,教师的协作,学生的勤奋是金融学专业宝贵财富

江苏理工学院择机成立商学院是资源的进一步优化和整合,不是简单的归并和资源的再分配;虽然学院成立只有四个多月,但我们感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关照和支持。学院领导多次深入金融系倾听教师和学生新生,经常与金融系领导就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专业特色的形成与凝练、教学与科研的相互驱动、学生技能的培养与提升、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等进行指导和交流;金融系教师经常的交流、相互的帮助、工作的协调与配合、业务精益求精的品质、合理化的建议与意见、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无不体现着大家庭的温暖;特别是今年新生在进行了专业概论的教育和引导后,学生更加关注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

2.1.2、专业特色优势的体现

师资队伍的特色体现。教师分别来自不同院校,有助于整合和把握专业的现状和趋势;江苏理工学院金融系现有博士3人,计划未来3年内支持2-3名教师考博,引进和晋升教授1-2人,进一步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和档次。

专业定位的特色体现。金融学作为比较成熟的学科,结合我省经济发展情况,主要培养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经济管理部门、工商企业、大中专院校等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课程设置特色的体现。为真真体现应用型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培养目标,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以主干基础课、专业主干课、方向拓展课为平台,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整合教学内容,对重复、交叉的内容进行删减和明确归属,构建以基础实验、课程实验和综合实验为主体,以校内实验和校外社会调研、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为依托,以课程论文、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文为探究的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条件特色体现。目前正在筹建金融证券模拟与银行业务模拟实验室的校内实习平台;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利用经济管理学院已开辟的实习基地,如常州工商银行、常州市建设银行、江苏省信托投资公司、华安证券公司、海通证券等有关实习单位进行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与调研);二是正在开辟新的实习基地,目前已于常州市体制改革委员会、江苏省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工商银行常州分行等单位达成初步实习意向。

学生专业技能特色体现。由于本专业学生在就业中许多单位要求其必须具备工作经历的要求,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保险和证券从业、金融分析师、计算机等级和外语等级考试,克服进入市场的障碍。

2.2、存在的问题

2.2.1、人才培养模式急需完善,人才培养现状不容乐观

从全国范围看,多年来的教育教学改革促使我国金融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目前全国已经有304所大学或学院(根据教育部高教司编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设立了金融学专业,而且作为热门专业,每年的招生规模增长很快。但是高等院校向社会输送的金融专业毕业生总量仍然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开放的需要,合格、优秀的金融人才仍然是关系国家发展战略的紧缺人才之一。与此同时,设置金融学专业的各个高校教育教学水平差距较大,发展很不平衡。一些重点大学在金融学科建设方面不断突破,已经接近甚或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也有不少院校还远远落在后面,导致高校金融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和结构问题越来越突出。我校金融学也可能面临同样的问题。

2.2.2、教改实践效果有待深入评估,实现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良性循环

有专家认为,目前急需对全国范围内的重大金融学教改实践项目进行一次有计划、有步骤的认真盘点。那些获得成功的项目可以总结出怎样的经验,是否具有推广的价值?那些失败的项目能够汲取哪些教训,应该如何在今后的教改实践中有效避免?那些一度陷入僵局后又出现转机的项目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那些初期目标已经实现了的项目要怎样延续下去?那些效果不够理想的项目该如何调整?所有这些其实都可以作为下一阶段教改研究的备选课题,为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之间新的良性循环做好铺垫。江苏理工学院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良性循环。

2.2.3、师资队伍基本满足需要,但缺乏领军型、重量级师资,学术梯队、研究团队、研究方向和特色不明确,散兵游勇情况较为严重。

2.2.4、实践教学体系有待加强与提高,目前正在筹建的金融实验室在经费与人员等方面不能完全满足专业需求,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衔接需要进一步理顺。

3、课程体系优化的基本思路

目标: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差异化竞争为核心的原则,以特色办学为主要手段,改善专业计划和课程体系;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推动专业建设,提升专业的办学质量;大力建设实践环节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逐步形成特色。

建设的基本思路:

3.1、以特色办学为主要手段,改善专业计划和课程体系

根据金融学专业的实际情况,走差异性竞争道路是我们进行专业建设的主要思路。按照学校国际化商科大学的总体定位,参照国际银行业展开业务的主要特点,我们将对专业培养模式进行适当改造。强化对学生新型银行业务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在条件成熟时,开设投资银行业务、企业银行业务、个人银行业务、客户服务、风险管理、资产管理等新课,形成具有金融学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3.2、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推动专业建设,提升专业的办学质量

专业发展在于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在于课程建设的质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专业建设的根本在于课程建设。我们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把原有基础较好的课程建成精品课程。对于大多数专业学生都修读的专业基础课如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将按照精品课程的要求来建设;以特色课程为主要突破口,争取一些新课成为特色课程。投资银行业务、企业银行业务、个人银行业务、客户服务、风险管理、资产管理等课程在国内各高校中开设的学校不多,有些则根本没有学校开设,如果集中一些青年教师在老教师带领下重点突破,有可能形成在国内具有优势的特色课程。

3.3、大力建设实践环节课程体系

金融学专业未来建有金融模拟实习中心,在其下属的实验室中安装有资讯分析系统、模拟交易系统和银行业务模拟系统,这一中心侧重于模拟证券交易,今后3年内金融学专业将这一模拟中心内容扩大为包含证券模拟、外汇交易模拟和衍生金融工具模拟(初期为期货模拟)的综合模拟实验中心。

3.4、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教学条件改善的前提下,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鼓励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学生讨论、专题辩论、模拟操作、实践演习、业务知识及能力竞赛等,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辅助材料如电子教材、电脑软件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5、逐步形成特色,完善专业定位,形成专业方向(资本市场,投资理财)

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特色:以多证书为支撑,应用能力突出,适合金融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银行、证券、保险);教学特色:以科研带动教学、形成专业方向。

4、金融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主要特色

4.1、实地考察调研国内金融学专业现状,审慎明确江苏理工学院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结合长三角及苏南地区经济金融企业发展需求,培养基础扎实应用型人才;

4.2、从办学理念与思路、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专业基础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知行合一,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

4.3、不断通过教学实践改革,修正教学方法与教学体系,提升金融专业办学实力。

课题:本文是2013年江苏理工学院教学改革项目“面向卓越型人才培养的普通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陈雨露.《我国金融专业教育的问题与分析》,《中国大学教育》,2007年第1期.

[2]韩曙平,李前龙.《金融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3月.

[3]刘桂梅等.《本科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惠州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4]吴少新等.《金融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1年12月.

第6篇:夕阳的容颜范文

关键词:研教融合;以研促教;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1 专业简介及学科基础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建设高校,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学校以工为主,电子信息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培养具有特色的优秀应用创新型人才是各专业的主要目标之一。

基于学校已有优势和社会需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开设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并于2008年9月首次招生,目前在校生共231人。该专业现有14名专职教师和2名实验师,其中,教授(研究员)7人、副教授(副研究员)4人、讲师3人、高级实验师2人;7人拥有博士学位,还有博导2人,硕导11人;人选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1人,广西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1人,在专业建设上具备了雄厚的师资力量。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归属自动化系,成立初期,本着“资源共享、交叉协调发展”的原则,在师资力量和教学平台等方面,得到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信息与通信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应用数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广西区重点学科的支持。但是,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并不是自动化、计算机等现有专业的简单组合,而是面向前沿高新技术,具有自己独特定位和完备教学计划的新兴交叉专业,在建设上需要探索求新,呈现自身特色,为社会提供优秀人才。经过近5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在智能专业已形成面向地方产业的3个特色人才培养方向: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计算、智能传感与检测。在科学研究方面,智能专业也获得了丰硕成果,已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和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大量横向科研项目。

2 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思路与目标

智能专业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已在科研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同时在人才培养上存在应用创新人才的诉求,这启发了我们形成科研创新与教学内容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在本科教学上实现教学内容和科研实践的有效衔接,一方面我们要求从事科研的教师将前沿知识、新思想引入课堂,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学科建设平台,建设高水平、高性能的智能专业研究室和实验室。两者结合,将教师科研活动和学生实践活动进行有机融合,互相服务,争取利益最大化。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思路为:依托学科优势,以科研团队为龙头,以培养应用创新人才为核心,将课程教学和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紧密结合,进行以研促教、以教促学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设目标为:夯实学生专业理论基础,融合专业相关知识,激发专业学习兴趣,明确专业方向。提升学生的创新和应用能力,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有特色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

3 以科研创新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为了体现科研在人才培养中的导向作用,首先,我们根据社会需求和本专业的科研特长凝练出3个研究方向,并充分利用3个研究方向指导智能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培养体系保证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

3.1 研教融合的专业课程设置

根据该专业现有的教学基础、科研项目以及中长期的教学和研究目标,我们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主要分为3个培养方向。

(1)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专业人才培养。针对该领域的培养需求,我们开设了最优控制、智能控制、嵌入式系统技术、工业通信与控制网络、智能机器人等相关课程。

(2)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计算专业人才培养。在该领域,我们开设了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智能信息处理、生物信息处理、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等相关课程。

(3)智能传感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基于社会在该领域的人才需求现状,开设了图像处理、机器视觉、智能传感器与检测等相关课程。

上述课程设置是从智能专业教学和科研团队目前承担的项目中凝练出来的。智能专业的教师队伍有着丰富的科研经验,所开展的科研项目紧跟广西区域经济建设需求,和广西知名企事业单位有着大量的合作,同时研究问题面向学科的前沿高新技术。这些课程能有效支持学生在复杂系统建模与智能控制、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精密制造系统中微/纳米级智能控制、汽车行驶状态智能监控和实时故障诊断、智能轮胎系统和车身平衡/稳定系统、汽车网络通信协议及实现、汽车运动控制与队列协同、人体脉络建模与分析及疾病诊断、传感器网络及其微协议、玻璃和橡胶等化工流程的智能控制、药物检测、原油评价及环境智能监测等方面进行初级研究和实践。研教融合的课程设置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而且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收到了良好效果。

3.2 以研促教、以教促学的专业教学实施方案

为了将教师丰富的科研经验转换到智能专业的本科教学中,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的智能专业人才,我们同时在教师的队伍建设、授课内容优化方面进行了改革,制定订了以研促教、以教促学、切实可行的专业教学实施方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制订的3个研究方向,将教师队伍划分为3个团队。团队成员根据自己的特长,在本方向的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上各有侧重,即科研队伍与教学队伍有机融合在一个团队中。为避免教学和科研有所脱节的现象,要求以教学为主的教师,必须参与科研的讨论和设计环节,这样既保证其工作重心在教学任务上,又保证其视野的开阔性,能够及时地将前沿知识、创新思维训练等带入课堂。

(2)授课内容优化。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专业授课内容紧跟科研、技术、应用前沿,注重知识的交叉融合。通过凝练科研中的前沿问题和应用问题,选出学生可理解甚至可解决的内容,将这些内容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学队伍融入科研队伍保证了授课内容的前沿性和启发性,在以教学为中心的前提下,在基础知识的讲授和前沿知识的引导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平衡作用。在专业课程内容上,每门课程从科研项目中有针对性地选取5-10个案例,从而在现实应用场景下为理论教学提供现实案例。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也注意观察对研究真正感兴趣的学生,让他们进入课题组,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以研促教、以教促学的教学实施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理论学习和现实应用的紧急结合,找到知识与问题的对应,让专业相关知识得到综合应用,加强了学生对本专业的内涵认识,提升了学生的成就感、自信心和使命感。

3.3 教研相长、协同创新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010年,学院投资200余万元建成了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实验室,与原有的自动化区级实验示范中心的多个实验室一起,共同满足智能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实验需要。然而,随着智能专业的深入建设,我们在实验教学方面,还要紧密结合科学研究成果,利用学科、专业积累的科研实践反哺实验教学,建设教研相长、协同创新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依托科研平台建设,提高本科实验教学条件层次。近年来,学校对重点学科的科研条件建设增加了大量投入,然而,本科实验教学条件与科研条件建设是相辅相成的,科研平台上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在设备论证、申购和采购、使用管理上既要满足科研实际需求,又要兼顾教学需要,以此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和综合利用率,同时提升了本科实验条件层次。例如,2013年利用中地共建资金,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先进控制与智能控制实验室、新能源汽车电子与智能控制实验室,新建了基于视觉的机器人控制实验室,这些实验室的建设充分考虑了对本科生开放,进行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研究的需求。

(2)走校企合作共建之路,拓宽实践环节的渠道。人才培养要符合社会需求,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是具体的,我们利用教师手上大量的横向课题,结合当地产业结构,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研究中心和培训基地的形式,为学生的课程设计、课程实习提供场所,拓宽实践渠道,推动实践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并轨。通过有效地校企合作,学生不仅具备了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在创新能力上也得到较大提升。

(3)成熟的科研项目向实践环节转化。为了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训练,智能专业鼓励教师开发基于科研项目的实践类教学项目。科研项目既具有时效性又具有现实意义,教师从横向和纵向科研项目中选取合适的题材,进行设计,转换成实践类课程,让学生选择、参与或独立解决。来源于实践科研课题的实验教学项目凝聚了教师多年的科研经验和心得,这些取材于学科前沿的实验项目在实验教学中收到良好效果,例如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机器人武术擂台赛、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国家级创新实验项目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4 结语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近5年来的建设实践中,我们坚持科研创新在人才培养中的导向作用,进行研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以科研方向引导课程设置,以科研内容丰富课程内容、以科研平台提高实践环节建设层次,为达到以研促教、以教促学、教研相长、协同创新的建设目标,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应用创新人才培养之路。截止2013年6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共有两届毕业生毕业,首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0%,第2届毕业生除逢全国大学生就业形式最为严峻的2013年,但是第1次就业率就比去年增长了18%。

第7篇:夕阳的容颜范文

【关键词】 慢性肺病; 胎儿炎症反应综合征; 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 足月前胎膜早破; 呼吸窘迫综合征

宫内感染或炎症,被定义为绒毛膜羊膜炎,它与早产儿呼吸系统发育的关系还没有被完全了解。绒毛膜羊膜炎包括宫内感染的临床并发症及相应的组织学变化[1]。最重要的是,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通常无临床表现。病理学家均在其产后根据炎症细胞的母源性或胎源性,炎症性反应程度进行诊断,而不同的位点和不同严重程度的炎症会造成胎儿不同的肺部反应[2~4]。此外,绒毛膜羊膜炎本身易导致膜的破裂。这就解释了为什么PPROM和绒毛膜羊膜炎经常同时发生。

PPROM是指怀孕37周之前膜的自发性破裂,它是已知的引起早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占早产原因的1/3。

本研究中,通过对近期一些伴有或不伴有胎膜早破的低初生重的早产儿分析,我们把绒毛羊膜炎症作为胎儿肺炎与肺成熟的一个潜在的临床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给予当前通用的标准甾类和表面活性剂。

1 材料和方法

我们对少于32周生产的新生儿的胎盘进行了组织学研究,这些婴儿在我院妇产科出生,随后被儿科的新生儿监护病房接收,时间是2001年1月~2008年12月。所有早产儿的胎盘都定期的做了组织病理学诊断,并都有胎盘病理学表现。

胎盘组织学检查包括三张横切片:取自胎儿侧和胎盘侧的脐带,三层膜卷和绒毛膜板的样本。记录组织学研究中的炎症发现,并对炎症最重的区域计数,炎症的严重程度根据红线分级、母源的急性绒毛羊膜炎(分级为:1级,亚真皮炎/真皮炎;2级,绒毛膜羊膜炎;3级,坏死性绒毛膜羊膜炎)的有无和胎儿并发炎症反应情况的有无给以评分,严重程度的评分如下:1中性粒细胞少(30/高倍视野下)。

所有受试的妇女通过体格检验(根据如下资料中的两种:羊水的减少指标,羊齿样变的阳性反应或二者并存的现象)清楚的鉴定羊膜破裂的情况。有如下情况的妇女排除在研究之外:怀孕期>32周,胎儿畸形或宫内死亡。难产和通过子宫收缩松解术生产的妇女不被排除在外。在她们同意的情况下评估了他们子宫颈和阴道的情况。

所有的产妇产前均使用糖皮质激素(12mg/次,肌注,BID)和抗生素。对于抗生素的选择,由主治医师根据情况自己决定,并进行安胎, 如果用药之后48小时内出现子宫收缩,则给胎儿甾类激素。如果出现胎儿宫内窒息、产妇不适或分娩迹象,则进行剖腹产。所有的新生儿交由专人进行评估和照顾。Apgar评分由2名医护人员在产房进行。

这个时期,如果新生儿出现呼吸困难,产后24小时的新生儿病症包括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慢性肺疾病可通过喉面罩给氧或实施气管插管处理。呼吸窘迫综合征由供氧需求、呼吸机参数调整和透视检查的结果而定。慢性肺疾病由出生后36周的供氧量确定。临床资料统计见表1,2。

产妇和早产儿的身体测量及临床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显著性用St检验进行评估。比较有无绒毛羊膜炎及有无胎膜早破之间相对危险度的差别,来寻找由绒毛羊膜炎与胎龄及胎膜早破与胎龄影响产生的可能的连续的等级影响。P

2 结果

在由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确认的早产儿中,68/287(23.6%)伴有绒毛羊膜炎(HCA),同时16/68(23.5%)有肺部炎性反应,74/287 (25.7%)伴有胎膜早破(PPROM)。绒毛羊膜炎与阴道分娩[28 (41.1%):11 (5.0%); P = 0.0001]、低胎龄[26.9 ± 2.4周:29.5 ± 2.4周; P

将胎膜早破的新生儿与非胎膜早破的新生儿在各种选择的统计因素、临床变化以及新生成呼吸器官发育方面进行比较。PPROM与阴道分娩[20 (27.0%):19 (8.9%);P=0.0001]和胎龄[28.2 ± 2.7 weeks:29 ± 2.4 weeks; P=0.006]密切相关。现有的资料也表明,母源的HCA和相应的胎儿炎性反应对于PPROM来说,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早产儿同时患有HCA和PPROM表现出低产龄[26.8±2.3 周:27±2.6 周,P

3 讨论

在自发早产或引产的早产胎盘中,不论膜完整与否,绒毛膜羊膜炎都经常被检测到。我们认为绒毛膜羊膜炎引发一系列的炎症反应,而这些反应导致了早产综合征和胎儿炎症反应综合征。在本试验中,我们发现对于妊娠期

总之,现有的研究表明,HCA是PPROM发生和CLD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对胎儿肺部成熟度没有影响。同样也可以确定,在PPROM存在时,HCA对于RDS的保护或者增加CLD的风险不起作用。

【参考文献】

1 Dammann O, Leviton A, Bartles DB, Dammann C. Lung and braindamage in preterm newborns. Biol Neonate,2004,85:305~313.

2 Watterberg KL, Demers LM, Scott SM, Murphy S. Chorioamnionitisand early lung inflammation in infants in whom bronchopulmonarydysplasia develops. Pediatrics,1996,7:210~215.

3 Schmidt B, Cao L, MackensenHaen S, Kendziorra H, et al. Chorioamnionitis and inflammation of the fetal lung. Am JObstet Gynecol, 2001,184:173~177.

4 Redline RW, WilsonCostello D, Hack M. Placental and other perinatalrisk factors for chronic lung disease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infants. Pediatr Res,2002,52:713~719.

第8篇:夕阳的容颜范文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

作者单位:252000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目前我国部分乡村每年仍有不少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例出现。部分患者于急性中毒恢复后,经过一段时间的 “假愈期”出现迟发性脑病。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机理尚未明了,因此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我科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住院患者。均符合DEACMP的诊断标准[1],均除外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及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符合上述条件入选病例30例,选择患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随访两个月不出现迟发脑病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病情严重度及治疗均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主要观察指标: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患者的进展期、高峰期、恢复期抽血测定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含量。血清sICAM-1测定:DFACMP组分别在进展期、高峰期、恢复期抽空腹血样3 ml,相应时间段同样在对照组取样。均离心血清1 ml保存于-70℃冰箱,集中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sICAM-1含量。

所定的DFACMP组进展期,系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假愈,随后又出现多种神经精神症状的一周内,高峰期指症状达高峰,一般是二周左右,恢复期指症状好转,一般四周左右。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指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内比较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相关关系采用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以P

2 结果

DEACMP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含量较对照组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为止DEACMP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2]。多项研究[3]证实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被激活了的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炎症反应造成迟发性神经元损伤,很有可能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其脑受损部位有白细胞的浸润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存在, 证明了炎症反应参与了 DEACMP的神经细胞损伤过程[4],细胞粘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CAM)介导的细胞粘附被认为是机体免疫应答一系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早期步骤,在此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ICAM-1 可作为白细胞功能相关抗原LFA-1的配基,介导白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促进白细胞移行、渗出,参与炎症反应,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包含ICAM-1细胞表面胞外区的绝大部分,其来源目前认为有两种:一种是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胞外区经蛋白酶水解脱落,另一种可能是粘附分子mRMA的不同剪接形式的不同表达蛋白直接进入血液,成为可溶形式。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测定简单易行,具有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DFACMP组分别在 进展期、高峰期、恢复期血清sICAM-1均高于对照组,而且进展期高于高峰期和恢复期,且高峰期高于恢复期,P

综上所述, DEACMP患者发病后血清sICAM-1浓度升高,提示脑组织存在炎症反应。血清中浓度升高与疾病严重程度有一定联系。因此,理论上抗ICAM-1治疗将会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脑组织损害,为临床采取抗黏附分子治疗DEACMP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参 考 文 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965-966.

[2] Thon SR•Hypeorbaric-Oxygen therapy for acute carbon monoxidepoisoning. N Engl J Med,2002,59(4-5):1105-1106.

第9篇:夕阳的容颜范文

【关键词】COPD;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氧气驱动雾化;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患病率和死亡率高。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一般痰量较多,且黏稠不易咳出,或并存支气管痉挛,严重影响了肺内气体交换。临床上常静脉使用抗感染、平喘(主要是(2受体激动剂及茶碱)、化痰等药物,但平喘、化痰药物用量相对较大,且全身分布,局部浓度低,效果欠佳且副作用较大。鉴于此,我科从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对30例AECOPD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0例均为我院呼吸内科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21例,女9例,年龄55~80岁,平均(67.4±6.3)岁;对照组男23例,女7例,年龄52~81岁,平均(65.7±7.1)岁。两组年龄、性别、体重、吸烟指数、病程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全部病例符合AECOPD的诊断标准[1]。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氧疗、抗生素、茶碱、化痰及营养支持治疗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同时辅以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操作步骤:将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2.5ml+盐酸氨溴索注射液15mg注入氧气驱动的射流雾化器杯内,连接氧气。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然后口含雾化器喷嘴,深慢呼吸,以5~6L/min的氧流量进行雾化,每次总时间15min,每天2次。两组均以入院后连续治疗7日为1个疗程。

1.2.2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分别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咳嗽、咳痰、气喘)、肺部体征(干湿音)、血气指标(PaO2、PaCO2、SO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情况进行0~3分(4级)评分,据此计算出每位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总积分,作为疗效判定的依据。具体评分标准见表1。

1.2.3疗效判定显效:临床症状、体征、血气指标、FEV1%明显改善,总积分减少≥2/3;有效:临床症状、体征、血气指标、血气指标、FEV1%均好转,总积分减少1/3~2/3;无效:临床症状、体征、血气指标、血气指标、FEV1%无明显改善,总积分减少

1.2.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疗效比较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见表1。

3讨论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是以氧气作为驱动和利用高速氧流量造成负压将药液迅速裂砾成微小颗粒,使药液雾化颗粒进入气管深部的一种雾化方法。其优点:①有氧气作为动力可将较小的颗粒吸入气道和较小气道,从而改善局部气管痉挛、消除炎症;②药液经雾化后用药剂量小,起效快;③雾化吸药时同时还进行氧气吸入,可有效改善缺氧症状,达到双重治疗;④雾化颗粒随着吸气动作直接送达呼吸道发病部位,甚至可达下呼吸道深部,局部药物浓度高,直接作用于靶器官上,可迅速有效地扩张支气管,改善肺功能,疗效好,避免了全身给药产生的不良反应;⑤氧气吸入器价格便宜,一人一具,有利于防止院内交叉感染。氧气驱动雾化操作要点如下:①首先,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和雾化吸入宣教,解除病人的顾虑;②在雾化吸入时,教会患者正确的吸入方法,确保大部分药物颗粒吸入下呼吸道;③采取坐位或半卧位、侧卧位(抬高床头30°),并保持雾化罐直立且整个吸入过程无漏气;④氧气湿化瓶中湿化液不宜超过≤1/2,以防湿化瓶中部分蒸馏水被带入连接管和雾化器中,造成药物浓度降低和管道阻力增加,影响气流动力和气雾微粒大小不均匀,延长雾化时间使病人疲劳。⑤根据病情需要及雾量大小调节氧流量,避免加重二氧化碳潴留。⑥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眼睛接触到药液或气雾,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呼吸、SpO2、心率、心律变化及其他不良反应。⑦对于不能适应较长时间雾化者采用间歇吸入法,反复进行直至吸完所需的雾化药液;⑧雾化吸入前、中、后,均应指导病人注有效咳嗽排痰,必要时辅以拍背或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