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医临床基础范文

中医临床基础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医临床基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医临床基础

第1篇:中医临床基础范文

“证”是机体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反应状态。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已被视为实现中医药规范化,客观化乃至科学化的重要环节。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刘建勋研究员首先提出了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拟临床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其研究团队以冠心病作为切入点,采用多因素、多靶点的方法干预模型动物的生理过程,建立了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小型猪模型,利用模型动物的特点和优势,深入分析疾病证候的现代机制和生物学特征,进行治疗相关病证中药新药的研究与评价。相关研究成果在本刊连续5期相继发表系列研究论文,得到了广泛的反响。以下是中医药学不同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分别表述个人观点:

王庆国(教育部“证候与方剂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证候与方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医疾病病机演化规律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它随着外界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传统中医病机的认识逐渐向微观化方向发展;同时对病机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在微观上、深层次上认识机体生物活动特点,更加准确的揭示病机演化的本质,促进达到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的统一。在《中国中药杂志》2013年第38卷23期发表的“小型猪痰瘀互结证冠心病“痰、毒、瘀”病机演变规律的实验研究”一文中,作者首先采用模拟临床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方法,将高脂饮食与冠状动脉血管内皮损伤二者有机的结合建立中国小型猪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冠心病模型,并进行病机规律的分析以指导临床诊疗。通过对血脂代谢、炎症反应、血液功能动态变化的分析提示,单纯的痰证、瘀证或毒证都不足概括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病机的发展规律。可以认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病机发展规律在于“由痰致毒、致瘀,痰毒瘀三者互结,损伤心脉,气血运行不畅,发为心痛”。扩展了中医胸痹的病机认识。此研究采用现代医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从微观角度分析冠心病病理机制,并结合对中医传统致病因素的认识,提出了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痰-毒-瘀”的病机演变规律,其思路和方法都值得借鉴。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所研究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病理生理及客观检查指标的变化应与临床相关病证密切相关,否则对病机的微观分析将毫无意义和价值。

史大卓(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转化或转换医学(translationalmedicine)是近年来国际医学健康领域出现的一个新的学科,即从实验室到病床(benchtobedside),再从病床到实验室(bedsidetobench),实现“基础-临床”循环往复的研究模式,简称为“B-to-B”。B-to-B模式不仅应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机制研究中,同样也运用于新药研发过程。在转化医学过程中要求基础实验动物模型是有多个方面与临床相关疾病相似的病理改变,相似度越高则由实验室转化临床的效率就越高。因此,对实验动物模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国中药杂志》2014年第39卷第3,4期发表的“痰瘀同治方对痰瘀互结证冠心病小型猪心功能的改善作用”,“痰瘀同治方对痰瘀互结证冠心病小型猪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2篇论文,实验不仅采用临床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方法作为致病因素,并且在模型评价过程中以临床冠心病诊断的方法为中心,通过心肌酶谱、心脏超声、无创血流动力学分析观察实验动物冠心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这不仅为冠心病的临床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载体,同时也使中药新药临床前评价的数据和结论更有临床参考价值,缩小实验研究向临床转化的距离。因此模拟临床的动物实验研究,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方向,特别是在中医药领域。此研究所建立的中国小型猪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冠心病模型也值得推广和广泛应用。

吕爱平(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讲座教授):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医学对疾病诊断和处理的特点。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中医临床实践的深入,如何将疾病证候的变化特征以更客观的现代医学实验室指标来阐述,还需要大量细致的工作。但是在基础实验研究中,通过建立与临床相关疾病证候相似的动物模型,并以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分析证候发展过程中客观实验室指标的改变将有助于证候本质的认识,辨证与辨病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的结合;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基于证候分类的疾病治疗疗效。在《中国中药杂志》2013年第38卷24期发表的“痰瘀同治方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小型猪模型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一文中,实验的设计和思路比较新颖、独特,实验采用模型临床四诊辨证的方法并结合现代医学对中医致病因素的认识,从体重指数、脂质代谢、血液流变学,心功能和心电图改变等对中国小型猪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进行证候评价,并建立证候诊断标准,基本符合中医痰瘀互结证的特点。因此以临床病证特点为参照,根据实验动物病理、生理情况,将临床病证的表现通过适当的转变以应用于动物模型中进行评价,将有助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发展。因此中国小型猪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模型的建立促进此方面的研究,而该模型的建立和发展同时也进一步促进疾病过程中证候变化本质的研究。

孙晓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员):中药复方临床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将来的临床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而病证结合进行中药临床前有效性评价的方式收到了越来越多的接纳。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要求具备现代医学病理学模型和中医证侯学模型两方面的特点。但是由于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目前存在的诸多不足导致中药复方临床前评价多采用西医疾病,或者单纯中医证侯的模式进行。在《中国中药杂志》2014年第39卷2期发表的“痰瘀同治方对小型猪痰瘀互结证冠心病血液流变性及血脂的改善作用”和“痰瘀同治方对小型猪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的影响”2篇论著中,则克服了以上中医模型不足和缺陷,值得推荐。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和冠状动脉血管内壁球囊损伤双因素的刺激方法,建立中国小型猪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模型,用于中药新药的临床前评价。在评价方法中,一方面围绕与中医证候相关的因素如血脂代谢的异常、血液流变学的异常等进行评价。另一方面以冠心病病理过程为中心,评价中药复方干预对心肌缺血过程的影响。通过以上两部分的密切结合,可以全面的分析中药复方的作用特点。同时也与当前中医临床辨证与辨病结合的发展一致,更加密切联系临床。不失为一项高起点、高标准的中药复方临床前评价研究工作。本文来自《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第2篇:中医临床基础范文

关键词:糖尿病足;中医治疗;中医综合治疗

糖尿病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1亿,占世界第一位,其中糖尿病足发病率占6%~20%,占外伤下肢截肢的40%~60%[1]。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均应用中医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观察组应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法效果更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7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40~85岁,平均年龄(62.2±7.8)岁;病程0.3~20年,平均病程(5.2±2.1)年;糖尿病足受损原因分类,2例烫伤,2例胼胝,1例嵌甲,2例割伤,20例摩擦,8例其他;根据糖尿病足溃疡分级,15例Ⅱ级,12例Ⅲ级,8例Ⅳ级;观察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40~85岁,平均年龄(61.5±8.2)岁;病程0.3~20年,平均病程(5.5±2.0)年;糖尿病足受损原因分类,3例烫伤,2例胼胝,2例嵌甲,3例割伤,19例摩擦,8例其他;根据糖尿病足溃疡分级,16例Ⅱ级,11例Ⅲ级,8例Ⅳ级;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根据糖尿病患者证候制定治疗方案,①阴阳两虚证患者临床会表现出尿量多、尿频、面色黑青、脉细弱而舌淡苔薄,可以取黄芪、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各20 g,泽泻、枸杞子、知母各12 g,肉桂15g,甘草10 g以水煎服,服用1剂/d;②脾肾阴虚证患者临床表现出视力模糊、尿量多、尿频及头晕头重、脉弦细等症状,可以取石斛、虎杖、平地木、泽泻、小蓟、麦冬、山药、熟地各20 g,党参、苦参各12 g,苍术、川连各10 g,仙灵脾、杏仁各16 g以水煎服,服用1剂/d;③肝气郁结证患者临床表现出口渴多饮、食量大、便秘、舌唇红脉滑等症状,可以取五味子、柴胡、黄芪、麦冬各15 g,黄柏、半枝莲、黄连、生地各20 g,炙甘草10 g,丹参12 g以水煎服,服用1剂/d;④气阴两虚证患者临床表现出乏力、汗多、口渴、多尿、脉细弱且舌红症状,可以取郁金、大黄、黄芪、当归各15 g,白芍、生地、土茯苓、丹参各20 g,葛根10 g,杜仲5 g以水煎服,服用1剂/d;以上患者中药组方以水煎服后均分成早晚两次服用,以1个月作为1个疗程。同时,对照组与观察组均给予控制血糖、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医外治治疗方案,观察组对糖尿病病足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同时,配合中药熏洗、中药溻渍、中药外敷及针灸疗法等中医外治治疗:①中药熏洗。把药物煎成汤剂,以温热药汤对患处进地熏蒸和淋洗。经药力、热力共同作用下,由皮肤黏膜吸收药物起到通经络、调气血的作用,可以有效预防与治疗糖尿病足。②中药溻渍。以湿敷、淋洗及浸泡等方式处理足溃疡面,起到治疗的效果。中药溻渍法对四肢远端患处疗效较好,可以起到疏导腠理和通理血脉的效果。③中药外敷。把新鲜中草药切碎或捣烂后,敷于患足或穴位上,可以起到通络络,祛腐生肌、止痛解毒的效果,外敷药物也可以选择丹、膏、丸等剂型,能有效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而且抑菌效果理想,能缩短溃疡面愈合时间,不良反应少。④针灸治疗。取患者阳陵泉、足三里及三阴交、丰隆等穴位,可以利于糖尿病足溃疡面的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1.3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相关标准把本次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治疗总有效=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P

2结果

观察组治愈24例占68.57%,显效7例占20%,有效4例占11.43%,无效0例占0%,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18例占51.43%,显效5例占14.29%,有效6例占17.14%,无效6例占17.14%,治疗总有效率82.86%,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糖尿病多发45岁以上中老年人群,男性多于女性,近年来,糖尿病患者发病呈年轻化发展。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等,其中2型糖尿病在糖尿病总数中占到95%,临床主要治方法是药物治疗[3]。本次研究中,所选70例研究对象均符合《糖尿病国际指南》相关标准确诊为糖尿病,有肢体缺血、肢体麻木和疼痛等症状,有间歇性跛行且患肢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出现足部溃疡或坏疽。入选研究对象年龄在40~85岁,糖尿病足溃疡为Ⅱ~Ⅳ级。排除了合并肝肾、内分泌系统等原发性疾病的患者,妊娠哺乳期妇女及精神疾病患者[4]。

糖尿病足始于消渴,因患者体质虚弱,阴阳失调导致血行失常,瘀阻于下肢脉道发生闭塞,导致筋骨皮肉失荣养,生腐脓引起感染,形成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治疗内治同时还要配合外部足部治疗,通过综合治疗方案的应用,才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可见,中医外治法也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具有无创、疗效好等优势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中糖尿病足溃疡在维持患者病情稳定时,配合中医外治法,可以通过中药熏洗、中药溻渍及中药外敷、针灸治疗等方法,起到抗菌、祛腐生肌、控制创面感染、促进溃疡面愈合等作用,还能有效疏通患者经络气血,起到调理阴阳,促进溃疡创面愈合的效果[5]。

总之,糖尿病足患者应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法疗效理想,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并发症,而且患者耐受性较好,易于为患者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符关浩,黎传宝.中医内治联合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9):99-100.

[2]黄平,朱莎,谭永法.荆芥连翘汤足浴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3):37-38.

[3]路春燕.中医外治法治疗153例糖尿病足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2):84-85.

第3篇:中医临床基础范文

[中图分类号] R57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9-049-01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以呕血和黑便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以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出血性糜烂性胃炎、肝硬化食道及(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慢性胃炎、胃癌等疾病引起者为常见,从中医方面讲,呕血与黑便两者均属血证范畴,血由胃系而来,经呕吐而出,血色红或紫暗,常挟有食物残渣,称为呕血,其血来自胃系,从排出体外,大便色黑如柏油称为黑便。自2000年8月以来,我科用自制止血散配合西药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呕血、便血的诊断标准。

1.2 一般资料62例患者均为2000年8月至2007年6月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16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52岁,其中胃十二白指肠溃疡32例,糜烂性出血性胃炎12例,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肪曲张破裂12例,胃癌6例,临床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病性轻度18例,中度9例,重度4例,对照组31例,病性轻度19例,中度9例,重度3例,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程度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现代医学的一般治疗方法,用立止血针、奥美拉唑针、垂体后叶素针、西米替丁针等其它对症治疗、营养支持治疗,必要时输血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加服自制止血散口服,自制止血散组成(大黄、三七、白芨),按1:1:3的量研成细末,每次3克,每日3次,凉开水冲服。

1.4 疗效标准参照涂晋文《中医急症学》1995年12月,附疗效评定标准。

(1)临床治愈:1周内吐血或黑便停止,大便潜血阴性,出血伴随症状有所改善。

(2)显效:1周内呕血或黑便停止,大便转黄,大便潜血呈阳性,出血伴随症状有所改善。

(3)有效:1周内出血减少,大便转黄,大便潜血由强阳性转为阳性,出血伴随症状略有改善。

(4)无效:经治1周,出血不止,大便潜血试验无改变,重度出血,经治24小时无好转,出血伴随症状无改善。

(5)加重:经治1周,出自有增无减,出血伴随症状加重,或出现厥脱证。

2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愈16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1例,加重1例,已有效率93.6%。

对照组:临床治愈11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5例,加重3例,已有效率74.2%。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系临床急病、重病,属中医“血证”范畴。中医认为,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多为胃热雍盛,肝火犯胃等热伤血络,血溢脉外,治疗上清热凉血,活血止血,清代唐容川在《血证论》中认为吐血之冶疗,惟以止血为第一要素,血止之后,其离经而未吐出者,是为瘀血,既与好血不相合,反与好血不相能……必亟为消除,以免后来结患,故以消瘀为第二治法。……唐氏指出治疗的精髓关键于早期的止血,如果出血止不了,那么久之则血随气脱,而致性命垂危,故笔者在临床诊治中,中西医结合,在现代医学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止血散以“止血”,确能提高临床疗效,大黄有泻火凉血,活血祛瘀之功效,白芨有收敛止血之功效,三七有止血、化瘀之功效,诸药合用,共凑清热止血,止血而不留瘀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能缩短凝血时间,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管收缩等多方面的止血作用。三七含止血活性成份,能缩短凝血时间,白芨能缩短凝血时间及抑制纤溶,具有良好的局部止血作用,综上所述,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能明显指高临床疗效,价格低廉,尤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第4篇:中医临床基础范文

教学内容的设计①夯实中医基础,设立学习先行组织者。学生的学习进步,肯定不能脑袋一片空白,基础知识不扎实对新知识的影响是巨大的。所学的中医基础知识要及时回顾。②典型案例分析,学习问题背后的科学。学习基础知识,容易让学生产生迷茫感,感觉所学和具体疾病相互脱节,根本不能紧密结合。那么选择一个合适的案例就显得尤为重要,案例的选择要遵循教学设计原则,要能够反映疾病的主要特点。③归纳知识框架,促进知识迁移。

牢记了基础知识,分析了典型案例,就要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出相关规律,归纳出某个疾病的发生发展、病机和治疗原则等有关知识。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系统化记忆相关疾病知识,还能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

教学方法的设计

划分教学小组教学小组是教学方案实施的基础,为了保证小组整体的学习效果,小组成员的分配也要实现优势互补,使得学生的优势得到最大发挥。教师要学会转变自身角色,要从自身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老师主要负责小组内的学习和相互协作,保证案例完成的有效性。

学习步骤的实施首先,教师要首先指导学生对当次课程相关基础知识进行回顾复习,讲解疾病的发展史和容易混淆的其他疾病。然后教学小组组长要能够带领小组内成员进行分析讨论,发现隐含在学习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学生要能够带着问题去学习,每个小组都要对问题进行总结。这些具体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都是可以解决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逐步引导,提出最适合的解决方案。最后,老师要能够对学生的问题和相关总结进行点评,新的教学方法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老师在这一方面要特别注意,逐步引导很重要,主要能够让学生联系相关知识和学科,实现所学知识的系统化和规模化。

第5篇:中医临床基础范文

关键词:临床技能中心;教学平台建设;临床诊断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116-02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在现今诊断学教学中,医学生不但应该掌握扎实的课本知识,还要尽快熟练地掌握临床技能,并拥有一定的医患沟通能力[1]。现今,九零后医学生已经开始大量进入临床见习及实习阶段,他们比以往的医学生思想更自由、思维更活跃、接受能力更强,以往的课堂讲授、互相练习、床边示教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时,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在不断增强,使得见习阶段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短缺的情况日渐突出[2]。因此,在诊断学教学改革的方法中,探讨如何以临床技能中心为教学实践平台,加强对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培训与临床思维培养,成为目前的一个重点。我校近四年在此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实践,获得了教师和学生的好评,并据此成功申报了校级及省级精品课程。以下就具体改革方案作一阐述。

一、完善临床技能中心的设施建设和教学管理

目前诊断学教学上突出的问题,就是日益增长的医学生与日益紧缺的见习资源之间的矛盾。之前扩招的五年制医学生,以及近些年增加的留学生、八年制医学生、重新开始招生的儿科班学生等也加入见军。同时,在见习过程中,患者由于各方面因素的考虑,特别是发现见习学生比较多的情况下,往往会拒绝配合查体;而患者一些隐秘部位的体检、诊断性穿刺术及危重病人的抢救方法等也确实不适合在真实的医疗环境中实施。因此,建立并完善一个高度拟真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是解决以上矛盾的必然客观要求。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校的临床技能中心不断完善临床技能中心的硬件设施建设。技能中心包括四个楼层,占地约3000m2,拥有阶梯教室、小教室、手术室、消毒室、视听室、模拟人室、更衣室等多种功能的教室,并配备了总监控室,可以随时观察教学效果并实现双向通话。技能中心还配备了各型模拟人,用于临床教学中的心肺听诊、呼吸机设置、心肺复苏、全身护理、分娩教学以及诊断穿刺术等培训。同时,技能中心还配备了大量电脑终端以进行心电图、模拟考试、多站式考试等培训。在技能中心管理方面,对于五年制及七年制学生采用每组6-8名学生配备4名教师进行小组带教的教学方式,带教课一般在课堂教学之后2-3天开展,给学生提供了在实践操作中复习理论知识的机会。技能中心对于八年制的学生则采用更加突出技能训练的管理方式,即上课时由一名主讲教师配备两位助教同时授课,一边讲课一边带教,减少了以往带教老师重复讲解的时间,带教老师也可以更好地掌握主讲老师讲授的课程深浅程度,更有针对性地实施技能培训。

在诊断教研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技能中心还在我校网站上开通了预约课外练习功能,供医学生夜间来技能中心练习;同时安排主治医师或讲师级别的老师轮流在相应夜晚时段坐班指导。由于平时白天学生上各种理论课的时间安排得较多,每个同学在技能中心练习时间相对较短,这种夜间指导的安排获得了广大医学生的一致好评,每晚20名学生的预约名额很快就被学生预定完。

二、不断强化以临床技能训练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以临床技能训练为中心的教学,必须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开设以更多临床模拟设备为基础的教学中,必须将教学重心转移到技能训练上来,才能真正实现集讲授、示教、操作练习、考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医学技能培训,以实现学生准确而熟练地掌握临床技能、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3]。

我校技能中心在重新编写了教学大纲和实习指导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见习课时的方式,切实将教学重心转移到技能训练上来。新版的大纲和实习指导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技能培训和考试,减少了讲授部分,鼓励学生自学部分课本内容,相应增加了见习课时和小组讨论。在教学大纲中的每一个部分均注明此知识点是一般了解还是重点掌握,并自编了各系统实习指导,便于学生自习、预习。在教学要求中,大纲强调教师必须较以往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并适当调整理论课与见习课的比例,由此,讲课与见习比例达到1:1.5。在以小组为形式的见习课中,教师和学生比例在1:6左右。同时,本教研室实施脱产带教制,以减少带教医生由于繁重的日常医疗工作对教学形成的干扰,并在开学前开展带教老师的集中培训和考核,做到老师先过关再带教。为提高教师和学生对于技能训练的重视、提高技能培训效果,教研室还在排课时同步安排课堂教学与见习。这种平行排课的方式,一方面基本杜绝了以往见习早于大课、导致学生毫无准备地来见习的弊端,另一方面也使带教老师得以在练习前不用先花时间讲一遍大课,最终增加了见习的时间,改善了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效果。

三、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教学创新和改革

在技能中心的建设过程中,不仅应该拥有设备先进、环境逼真的教学硬件设施,更应该不断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开展密切结合临床实践的PBL/CBL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以活生生的病例来激发大家练习临床技能和思维方法的积极性,通过小组讨论以巩固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在小组讨论中,教师的示范、提问和总结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并在强调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同时,注重了对学生个性的培训。目前的教学中已经有循环、呼吸、消化系统等多个PBL/CBL教学范本,扩大教学适用范围,以减少对学生“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技术的传授[4]。

2.引入标准化病人(SP)辅助教学。随着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医学生越来越难以在患者身上进行体格检查练习。教研室为此引入标准化病人(SP)辅助教学,增加学生练习机会[5]。目前SP病人的数量较为充足,已经有十余名专职和半专职的标准化病人,并能够在学生的技能训练的问诊、查体等各项操作中扮演消化、呼吸、循环、以及外科急腹症等多种类型疾病。同时,由于SP病人毕竟与真实患者存在差异,教研室还保留了床边教学课时,以实际的病例促进学生技能训练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实际操作中,教研室还通过设计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和反馈,针对学生认为SP病人还存在一些比如存在诱导、不够逼真等缺点,在教学中将这些问题进一步改善。

3.利用网络和电脑系统,充实教学内容。教研室着重建立完善了诊断学网站资源,通过提供教学视频、图片等方法,方便学生随上课随复习;同时还与兄弟院校加强网络交流,互通有无。在实验诊断学方面,使用数码显微互动教学系统及检验信息系统(LIS),辅助实验诊断学的教学;增加实验结果规范化、实验室LIS系统、质控等方面的内容,使未来的临床医生对实验室的数据来源及可靠性有所认识。在网站建设中,教研室增加了实验原理的介绍,做到使学生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为使学生掌握较前沿的医学技术,教研室在网页中还增加了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反之,对于书上记载的一些相对落后的、临床已经不用的方法则简略带过。同时,教研室还积极申请实时影像系统,与医院LIS系统相联接,将检验科的每一个项目的完成过程、每一份镜下图片、每一份报告即时连线都动态展现,这种展示的过程既生动形象,又客观准确,使学生能在网站中对真实的检验图片和报告有更多接触和了解。

四、从考核层面引导师生重视临床技能训练

在日常学习中,医学生往往存在机械记忆的能力较强而动手能力不强的问题,而医学临床技能的考核是很难通过简单的笔试和口试进行的,因此如何引入新的考核方法以客观公正地衡量考生的能力这个问题值得探讨。本教研室为改变学生以记忆理论知识为中心的学习目标,力求建立以评价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为重点的考核管理模式,以调动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积极性。

在考核前的平时训练中,教师保持与学生的密切联系和互动,根据考核要求不断发现和改善学生在临床中存在的问题。如教研室采取的期中师生座谈会,就起到了桥梁纽带的作用,及时发现后进同学、有心理问题的同学,并采取措施加以辅导和督促,为学生最终考核获得较理想的成绩奠定基础。而从另一方面,学生每节课后也给上课老师打分、提意见,对老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这种师生互动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不断改善。

在对学生最终考核成绩的具体操作中,本教研室改变了一张考卷定成绩的传统做法,平时训练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增加到了30%,在训练技能的考核过程中当堂打分,即学即考,学生参与见习的积极性和出勤率因此得以保证。而对于体格检查和四大穿刺等项目的考核,我们也单独给予考试,单独占分数。同时,教研室通过采用多站式考试、以及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医学生临床技能大赛等方法,不断提醒学生重视技能练习。从大多数学生的反响来看,这种综合性的考核方式的确促使学生更加注重视临床技能操作和训练,临床实习的质量也得到相应提高。近两年,学生的平均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不及格率下降了一半左右。

总体而言,通过本教研室的操作和实践的经验,我们认为,在诊断学教学中,本着务实、创新、严格、互动的原则,通过临床技能中心这个教学的平台建设,在不断加强技能训练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和管理、强化师生在临床技能训练教与学中的实践理念、并通过相应教学方法的应用和客观结构化考试方法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教学的水平和效果,以实现诊断学教学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许杰州,李玉光,段明科,等.创建临床基本技能精品课程的构思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1):34-35.

[2]杨宇峰,陈雷.临床技能中心实训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347-348.

[3]朱飞燕,熊梦辉,周增桓,杜庆锋.临床技能训练中心的建设与管理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0,7(7):59-61.

[4]施毕旻.浅谈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内分泌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6):44-45.

第6篇:中医临床基础范文

宠物犬是人类的朋友和侣伴。它体形较小,性情活泼,顽皮好动,好奇心强, 因此在日常活动中经常发生意外伤害。如果犬主和兽医人员处置得当,救治及时,常能使病犬转危为安,很快康复;否则,则会失去施治良机。我们把兽医临床中经常遇到的几种宠物犬意外伤害紧急处置和治疗措施做一归纳,仅供广大养犬爱好者和兽医同仁做为参考。

(一)食道梗阻

犬食道梗阻大多是由于犬吞食过猛、强吞强咽、进食过程中突然受到刺激惊吓以及啃咬异物等造成食道被食团、异物(如骨块、鱼刺、肉块,大块水果)阻塞所致。部位多发生于咽腔之后至胸腔入口之前。患犬食道不完全阻塞,表现为干呕和哽噎动作,摄食缓慢,吞咽小心。

完全阻塞则头颈伸直,拒食流涎,极度不安,搔抓颈部,甚至因阻塞物压迫呼吸道而导致窒息。

1. 临床处置。首先通过问诊大体判定堵塞物的种类和大小 ,然后保定患犬头部,用开口器打开口腔,借助光线检查咽部 ,如果堵塞物是在咽部卡住,在临床处置过程中用长柄钳将堵塞物取出即可。食道中部堵塞通过触诊可以从外部摸到。

确诊深部堵塞部位可用胃管探诊,有条件还可以投入钡剂做X 光检查,以确定堵塞物的大小和阻塞部位。

2. 救治措施。

(1)如果确定阻塞物为干硬食快,可不予处理,待食块自行软化后借助犬的反射动作呕出或咽下。

(2)如果是小球、水果或肉块等比较圆滑而又不太大的异物阻塞上部食道,可 以抓住病犬的两条后腿上提并拍击背部催吐,常可使异物吐出。

(3)如果梗阻部位较深,可尝试插入胃管,在到达患部时(即胃管遇阻力时)外接打气筒向胃管内适度打气(不宜过猛),借助气流的冲压力和食道的膨胀把异物送入胃内,此方常可奏效。

(4)如果异物较大而又带尖、角,并卡住不动甚至造成食道穿孔时,应及时施行食管切开手术(在此恕不赘述)。

(二)眼睛损伤

眼睛损伤多见于京叭、西施犬等眼球较大而突出的犬种。常因宠物犬之间相互打斗撕咬以及外来的暴力因素作用于眼部所致。轻者见于眼角膜或结膜的损伤,重者可造成角膜穿孔甚至眼球脱出于眼框之外。患犬痛苦异常,骚动不安。如处置得当,及时整复,常可使患犬保住眼球并恢复一定视力。

1. 临床处置。首先用生理盐水或3% 硼酸水做眼部冲洗,把眼球及周围组织所粘的被毛及污物彻底冲洗干净,仔细对伤情进行检查,看看有无异物、有无穿孔、瞳孔有无对光反射等,根据损伤程度作出治疗方案。

2. 救治措施。

(1)对眼球损伤较轻的用加入抗生素的生理盐水(可用生理盐水500 ml,青霉素3 000 000 U 配成洗液)再做眼部冲洗,然后涂布红霉素眼膏,视临床需要可给予普鲁卡因青霉素做眼周封闭注射。

(2)如果眼球脱出,可施行眼球整复手术:保定病犬,如有必要可实行全身麻醉,按上法反复冲洗后,由助手用手术钳将上下眼睑提起,术者用湿的灭菌纱布将眼球轻压还纳于眼眶内。眼球上涂布红霉素眼膏。为了防止再次脱出可在上下眼睑结节缝合2 ~ 3 针。用青霉素2 000 00 U,地塞米松2 mg、2%普鲁卡因0.5 ml 混合,在上下眼睑皮下做封闭注射, 1次/ d,连用3 ~ 5 d。用红霉素眼膏从缝合的间隙挤入眼内,1 次/ d。术后犬主可以用硬质塑料壳做一颈围,给病犬配带,以防止病犬对术部的挠抓。

(3)对于损伤严重如视神经撕脱、眼内容物(如玻璃体、晶状体)流出以及眼球脱出过久造成眼组织化脓坏死,没有治愈希望的,应施行眼球摘除手术(在此恕不赘述)。

(三)肢体骨折

犬生性活泼,常因意外车祸、撞、压、摔等引起肢体骨折,一般后肢发生较多。病犬患肢废用,嚎叫不绝,局部肿胀疼痛,骨折部位有明显的可活动性,触之有骨磨擦音。开放性骨折可见骨断端露出体表。

1. 临床处置。首先进行清创止血,根据其步态的观察和触诊,有条件的可通过X 光机检查,正确判定是骨折还是脱臼,以及骨折的部位和性质。

2. 救治措施。对患肢进行整复,并用石膏或夹板给予固定。犬一般骨折预后良好,可在较短时期内自行痊愈,个别会留下程度不同的残疾。开放性骨折除按一般外伤处理外还应注射抗生素进行全身治疗,避免因感染而诱发骨髓炎。

(四)触电

宠物犬大多在居室内饲养,有时因咬嚼电线而触电,这种情况大多来不及送诊。此时主人应首先切断电源,再进行抢救。触电可能引起犬心脏和呼吸的骤停,如果犬已失去知觉,应听诊犬有无心音(犬主没有听诊器可用耳朵贴进犬的胸腔),若有心音,立即采取口对口的人工呼吸。也可采取其他方法:一是抓住它的两后肢,用手拍打,并有节奏地前后摆动,使其复苏;另一种方法是将犬侧卧,用手有节奏地压迫胸部,诱发呼吸。人工呼吸至少应进行半个小时。如果听不到心音,则立即进行心脏挤压按摩,方法是用手对准犬胸廓(即肋骨下缘)朝前部施加一定力量的有节奏推挤,以恢复犬的心跳。兽医人员可以采取盐酸异丙肾上腺素0.1 ~ 0.2 mg用5 号注射针头直接对心肌做1 ~ 2点穿刺注射的方法,有时可收奇效。

以上方法对抢救犬溺水、中毒及外力因素造成的休克或昏迷同样有效。

(五)中毒

常见的犬中毒有农药中毒和食物中毒。犬农药中毒大多是由于吃了毒饵或被农药毒死的鸟、鼠、昆虫等所致。病犬呕吐,口吐白沫,可视黏膜发绀,有机磷农药中毒还可见瞳孔缩小。大多病犬狂躁不安、嚎叫乱钻,出现类似狂犬的神经症状;犬食物中毒则是由于食入腐败变质的食物特别是腐败的鱼、肉类后,由于这些变质的食物中含有较大数量的变形杆菌、葡萄球菌毒素、沙门氏菌肠毒素和肉毒梭菌毒素,还有变形杆菌分解蛋白质而产生的组织胺毒素等。病犬可见呕吐下痢,呼吸困难,体质虚弱,共济失调,后躯麻痹,粪便稀黑,有时可见瞳孔散大,死亡率较高。

1. 临床处置。阻止毒素的进一步吸收,迅速确定毒物种类为临床处置原则。

2. 救治措施。

( 1 )催吐。催吐是将进入胃内毒物排出体外的有效措施,在毒物吃入的短时间内效果最好,可灌服0.2 % ~ 0.5 % 的CuSO4 溶液10 ~ 30 ml。当毒物已食入4 h 以上,大多数毒物已进入肠内,此时不宜再用催吐药物。

(2)洗胃。在不能催吐或催吐后不能见效的情况下可采用洗胃的方法,毒物摄入2 h 内使用效果较好。

洗液可用温盐水、温开水、温肥皂水(但敌百虫中毒不可用碱性洗液)等,插入胃导管,反复冲洗,在洗液中加入适量活性碳,可增强洗胃效果。

(3)灌服蛋清、牛奶,可以中和毒素,保护胃肠黏膜,减缓毒素的进一步吸收和对消化道的腐蚀。而食物中毒则应给予禁食。

第7篇:中医临床基础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一2012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每月定点连续随机抽样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该问卷选取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住院3d以上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每月分别抽样30例调查住院满意度,该时段内共调查720例患者。2011年1月一12月实施“HIS”护理模式服务前(实施前)共调查360例,其中男158例,女202例;年龄18一84岁,平均(45.38±15.25)岁。2012年1月一12月实施“HIS”护理模式服务后(实施后)共调查360例,其中男149例,女211例;年龄19一82岁,平均(44.71±15.67)岁。两组数据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011年1月1日一12月31日调查的360例患者接受常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2012年1月1日一12月31日调查的360例患者接受“HIS”护理服务。

1.2.1 常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胃肠疾病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热情接待、积极完善相关检查,给予胃肠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指导,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疼痛的护理,鼓励多活动、早活动,以及胃管、尿管、引流管等各种管道的护理,饮食、疾病康复健康知识等指导。

1.2.2 "HIS”护理服务“HIS”护理服务较常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在以下7个方面有所改进。

①信念(conviction:坚定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信念。全程覆盖贴心护理,包括患者人院伊始热情接待、加强术前沟通以及责任护士的快速康复围手术期护理并深人至出院后随访工作,开展诸如针对肠造口患者的华西大讲堂、针对慢性感染伤口患者的出院后伤口换药延续服务。

②合作(cooperation:提倡医护一体化合作。“HIS”护理服务模式中强调医疗和护理共同协作,通过改变晨会交班形式、进行医护共同查房、共同制定患者的分级护理。

③关怀(care):注重关怀患者身心需求。患者住院期间或多或少存在焦虑和恐惧心理,对此,我们开展了责任制整体护理,使得患者与负责护士相对固定。

④沟通(communication:永不断线的沟通。科室护士在工作之余积极动手制作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胃肠疾病健康教育卡和健康教育视频等,以加强患者与主管医护人员的沟通;开设具有胃肠外科特色的医护恳谈区,每周举办2一3次由科室年轻医生、护士共同进行的胃肠道疾病专科互动讲座,将健康知识讲解与患者答疑相结合,解决患者住院期间的问题;此外,每间病房还配有沟通本,方便因工作等原因不能参加恳谈会的家属提问,责任护士和病房护士长在1一2个工作日给予回复。

⑤信任(confidence):用真诚的行动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胃肠外科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取得患者信任的业务学习,提升其专业技术能力和护患沟通技巧,以便在患者住院期间取得信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⑥便利(convenience):科学利用资源最大限度的达到医护患三者的便利。开展基于患者舒适的胃肠疾病加速康复外科:不常规安置胃管、术后尽早拔除尿管、术后限制静脉补液量、尽早进食。

⑦满意(contentment:良性循环多方满意。护士们在患者住院体验上根因分析,开展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

1.3 评价方法

比较并分析“HIS”护理服务实施前后两组患者间住院满意度。满意度调查表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质量控制管理院内自测满意度调查表,设有统一指导语,包括14个条口,每个条口的回答结果分为“满意”“较满意”“较不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未涉及)”。各条口单项分数计算公式为:满意度=[(满意条口数+较满意条口数x0.8+较不满意条口数x0.6+不满意条口数x0.4+很不满意条口数x0.2)/总条口数一未涉及条口数)x100%,总满意度为第14条口患者住院期间对于病房护理工作的总体评价。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越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先检查数据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情况,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2011年1月1日一12月31日“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之前共调查360例患者,其总满意度为(83.27±5.71)分;2012年1月1日一12月31日“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之后共调查360例患者,其总满意度为(97.92±6.23。实施后满意度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01,P<0.05。调查表中14个条口的满意度均较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理质量是医院质量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如何提高日常护理工作中的服务质量是提升患者住院体验需要改进的迫切问题,护理人员创新性地提出“HIS”护理服务模式,探索胃肠外科临床护理的重点专科建设之路。

3.1 “HIS”护理服务模式的优势

“HIS”护理服务模式强调坚定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信念,促进护士更积极主动地思考如何解决患者的问题。全程、贴心的护理服务使得患者住院期间更为舒适放松,增加的延续护理内容更是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帮助,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同时“HIS”护理服务模式还强调医疗和护理共同协作。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医疗和护理是密不可分的两个主体,在治疗疾病、维护健康的过程中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HIS”护理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出团队的优势,以先进、精湛的治疗、护理技术服务患者,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降低患者痛苦,同时提升住院体验。针对患者住院期间或多或少存在焦虑和恐惧心理,责任护士不仅对患者的机体进行护理,还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关系和家庭生活状况等进行全面了解,配合患者康复需要,给予最佳护理。护患沟通路径化管理能责任到人,敦促护士主动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护士依据共同遵循的沟通模式,可以不断对教育内容进行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再教育,保证健康教育措施在既定时间内实现并达到预期效果。

在“HIS”护理服务模式实施过程中,患者信任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改善。提高患者信任度能够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达成。此外,新的护理服务模式更加顺应多学科协作发展趋势的发展,加强患者、家属、临床医师、护士、麻醉师等相互合作,利用现有临床手段对围手术期各种常规治疗措施进行改良、优化和组合,可以达到减少或减轻外科手术打击的效果。

3.2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促进患者满意度提高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医疗市场化,患者的角色发生了向医疗服务消费者的转化,在护理服务中应尊重患者的需求,体现医疗服务系统人性化。患者需要护士关心、尊重和理解,需要获取有关自己疾病的相关知识,需要寻求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在身心焦虑时得到安慰等,需要护士提供系统的、全方位的身心照顾。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是影响患者满意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众所周知,满意度可以表达患者对所接受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反映护理质量水平,因而成为现代医院质量管理的金标准。本研究结果显示,“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后患者的满意度高于未开展前满意度,说明在胃肠外科重点专科建设中应用“HIS”护理服务模式不仅可以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还能有效改善患者住院期间感受,提高满意度。

3.3 护理人员参与护理重点专科建设的积极性转变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浪潮赋予了新时代的护理人员更深层次的历史使命,加强自身医德的职业素养,将服务意识渗透到工作中是科室各级护士用实际行动对重点专科建设的最佳支持。这与多项研究中强调的护士参与全过程质量控制,提高护士工作责任心和业务素质,调动全体护士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观点一致。活动开展以来,护士对待工作更加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将科室快速康复流程,伤口治疗、静脉治疗等专科护理范畴的理论与临床实际结合,夯实基础护理,从为患者洗脸、梳头等细微之处着手,耐心细致地维持患者住院期间整洁有尊严的生活;再结合专科知识进行住院流程再造,从减少患者的痛苦,点滴之间着手,缩短了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提高其外科住院期间的舒适度,将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紧密结合,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从而提高住院满意度。

3.4 “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前景展望

第8篇:中医临床基础范文

关键词 胆囊后三角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经大量应用于临床,能够有效的治疗有关胆囊良性病变,并以其恢复快速、微创的特点成为胆囊良性病变外科治疗的首选方法。但是研究表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能产生的并发症明显高于开腹手术,其中以胆管误伤最为常见,LC并发胆管损伤的发生率比开腹手术高0.2%~0.6%[1]。其主要原因包括手术因素、病理因素和解剖因素三个方面。也有研究发现,若经胆囊后三角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以有效的降低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因此,明确胆囊后三角的生理解剖显得尤为重要。现为了进一步明确胆囊后三角的生理解剖及其在LC中的临床意义,进行了本次研究,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于我院肝胆微创外科就诊的经B超或CT诊断拟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6例,年龄分布在22岁~46岁之间,根据胆囊是否存在粘连分为粘连组和非粘连组,具体资料如下:

1.2方法

1.2.1术前准备

患者平卧于手术台上,术前常规给予插尿管导尿,一般情况下行气管内插管,采用气道麻醉方法。

1.2.2手术方法

本次临床试验采用经胆囊前三角和胆囊后三角入路两种手术方法行进行LC手术。

胆囊前三角入路:患者平卧于手术台上,建立气腹,将腹腔镜的操作器械以三孔法置入患者腹腔,将腹压维持在11~14mmHg,首先利用大视野观察腹腔内的环境,观察胆囊有无粘连、肝外胆道走向及轮廓,以及胆囊局部的走形与毗邻,常规分离胆囊,充分暴露胆囊三角和肝门部。然后经胆囊前三角入路,解剖分理出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分别用钛钳夹闭,切除胆囊管,再剥离出胆囊并将其切除。

胆囊后三角入路:前期过程同胆囊前三角入路法,分离出胆囊之后,以胆囊壶腹为标准进行固定,然后经胆囊后三角入路,紧靠壶腹后壁将胆囊浆膜层打开,并对胆囊后三角进行仔细观察、分离和解剖,充分显露出胆囊壶腹和胆囊管轮廓,接着对胆囊管分别进行分离、关闭和切断,最后剥离胆囊[2]。

1.2.3观察手术指标

手术过程中认真观察手术的各项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并发症的产生、胆漏情况、胆管损伤情况以及转为开腹手术的情况等。

1.2.4统计学分析

经所有的收集的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分析方法选用X2检验,P

2结果

2.1胆囊后三角的打开过程及具体解剖结构

先找到胆囊颈部,在其后壁紧贴颈部打开浆膜层,使其清楚的暴露于视野,将胆囊后三角掏空,清晰的显示胆囊管和胆囊颈的轮廓,此时即可清楚的观察到胆囊后三角的组成。胆囊后三角是一个三角形裂隙,其尖端朝前,其左前界为胆总管上段及胆囊管,右前界由胆囊颈部后壁组成,后界为肝右叶脏面。胆囊后三角即为胆囊颈与胆囊管的交界处,其顶部是一个三角形的尖。胆囊后三角的表面被浆膜覆盖,然后与肝结节韧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相连成为一体。其紧贴的浆膜下未见胆囊动脉及其分支。

2.2分别经胆囊前三角和后三角的手术效果评价

2.2.1由结果数据分析可知,胆囊粘连组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大于胆囊非粘连组;在胆囊非粘连组中经胆囊前三角入路和后三角入路在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方面差异不明显;胆囊粘连组中,经后三角入路的手术所需时间和出血量均少于经胆囊前三角入路法。具体见表2.

2.2.2比较两种入路方式的手术过程总转开腹和并发症情况,粘连组有5例转开腹(其中经胆囊前三角4例,占手术的9.30%,经胆囊后三角1例,占手术的2.32%),无粘连组0例;无粘连组的并发症少于粘连组的并发症。两组患者的比较中,经胆囊后三角入路的LC出血量和转开腹情况明显优于经胆囊前三角入路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胆囊后三角是一个三角形的裂隙,通过腹腔镜的观察可知,胆囊后三角可以比胆囊前三角更加明显的显示胆囊三角的结构,并且比胆囊前三角更容易分离,行LC时可以有效的降低胆管损伤的风险[3]。当胆囊发生炎症时,胆囊三角消失,但胆囊后三角仍然清晰可见,改变很小,因其胆囊后三角的组织更松散,所以更易分离,更有利于临床操作。因为人体的胆囊三角区内有胆囊动脉、肝右动脉及副右肝管经过,所以手术使极易损伤周围结构[4],只有清楚的了解胆囊三角的解剖结构,才能有效的降低其手术误伤的风险。

本次研究中,经胆囊后三角入路法进行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其粘连组和无粘连组产生的并发症和转开腹情况均少于经胆囊前三角入路法进行的手术。在粘连组中,经后三角入路法进行的手术,其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少于经胆囊前三角进行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综上所述。经胆囊后三角的LC,其临床效果、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和转开腹情况均优于经前三角入路进行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而且经胆囊后三角入路进行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易掌握,并发症少,安全可行,是治疗胆囊外科疾病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晓强,冯玉泉,黄志强,LC的并发症(附39238例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1):654.

2. 李立波,李君达,蔡秀军,影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修复效果的因素[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3003,18(5):263-265

第9篇:中医临床基础范文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 临床护理带教; 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1-0101-02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称之为PBL教学法,其主要是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把学生作为重要核心,对整个学习情境进行综合设计的完整教学方法。由于PBL教学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该教学方法目前已在国际教育界得到广泛使用[1]。笔者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带教过程中合理运用PBL教学法,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教学成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合性分析2011年9月-2013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心血管内科共收治80名实习护理人员的基本资料,并将所有实习护理人员按年龄随机划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名。其中观察组,均为女性,年龄18~20岁,平均(19.4±3.2)岁;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17~22岁,平均(19.7±3.5)岁。两组实习护理人员的年龄、身高、体重和学习成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带教方法

1.2.1 对照组 实习护理人员采用传统型带教方法,即一对一教学。根据实纲提出的要求,把带教老师授课作为核心,对本科室常见疾病的起因、症状、诊断方法、护理方法和健康宣传教育方法等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同时还要亲自示范和传授护理操作技术。

1.2.2 观察组 实习护理人员采用PBL教学方法。按照实纲提出的要求,由带教老师合理选择本科室多见病例和典型病例,然后依此对教学问题进行针对性设计,如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病理有哪些变化?具体起因有哪些?发病时患者的先兆症状有哪些?特殊性临床症状有哪些?疼痛特征有哪些?常见临床表现有哪些?重要性辅助检查有哪些?基本临床诊断和护理方法有哪些?健康宣传教育方法有哪些?通上述这些问题可以让实习护理人员更加了解和掌握多见病例与典型病例的基础知识。根据带教老师提出的问题,将本组实习护理人员合理划分成8个小组,5人为一组,通过分组形式对问题答案进行理论性分析和研究,接着利用查阅文献和翻阅教材等多种手段展开自主性探究学习活动[2]。如果问题过于复杂,带教老师就要从旁予以正确的指导,促使学生更加深入的讨论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得出有效性解决方案,还可以根据问题答案提出新的问题,让带教老师组织全体学生进行学习与讨论。经过一系列分析、讨论、研究活动后,由小组成员选派一名代表汇报最终结果,也就是对患者的资料、病因、发病过程、健康问题、现有病史、诊断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护理方法、资料方法和健康教育宣传方法等进行详细说明,而其他小组成员也可以适当补充空缺的地方。所有小组总结完毕后,带教老师应根据每个小组的总结内容提出针对性问题,再由各小组代表综合本组答案进行解答,亦或是各小组成员自由解答,以便每个学生都能将自身想法与意见表达出来。除此之外,带教老师还要从旁给予帮助和启发,若学生答案不全面或不正确,带教老师就要及时补充和纠正,并鼓励学生积极提出新的问题进行讨论。最后,由带教老师总结每个小组的阐述过程与讨论结果,以有效归纳和概括所有知识点,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3]。

1.3 教学效果评定方法

所有实习护理人员在实习最后一个星期均展开出科考试活动,主要是对吸氧、输液泵与心电监护等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进行考核。所有考试完成后,带教老师将自制的调查问卷发放给观察组学生填写,以评价带教老师的实际教学效果。自制调查问卷总共发放40份,当场回收40份,总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理论考核成绩与技术考核成绩比较

观察组实习护理人员的理论考核成绩与技术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理论考核成绩与技术考核成绩比较 分

组别 理论考核成绩 技术考核成绩

观察组(n=40) 88.78±2.42 90.61±3.12

对照组(n=40) 77.44±2.83 86.78±2.23

t值 17.50 5.71

P值

2.2 观察组评价PBL教学法

40名观察组实习护理人员对PBL教学法的评价结果,详见表2。

表2 观察组对PBL教学法的评价结果 名

调查内容 是 否 不确定

是否满意PBL教学法 35 1 4

是否加剧了学习压力 38 1 1

是否提高了自学能力 40 0 0

是否提高了学习主动性 38 1 1

是否提高了临床思维能力 34 3 3

是否提高了沟通交流能力 34 1 5

是否更易于掌握理论知识 37 0 3

是否积极推广使用PBL教学法 31 6 3

3 讨论

3.1 PBL教学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PBL教学法主要是以学生为核心展开一系列有效性教学活动,让学习从过去传统的被动模式转变成现代化主动探求模式,进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使之主观能动性的效用可以充分发挥出来。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应将PBL教学法与临床病例相互结合起来,针对病例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全方位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充分了解和掌握理论性知识,还可以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最终达到积极主动学习的目的[4]。

3.2 PBL教学法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根据PBL教学法提出的要求,学生应先对问题进行预设,然后再自行查阅资料和翻阅教材,这样除了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外,还可以提高其获取新知识能力与文献检索能力,让学生利用合理科学的思维来整理和分析自己所学知识,这对于日后临床问题的解决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3 PBL教学法利于推动带教老师学习

由于PBL教学法属于一个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法,所以各带教老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大量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关于伦理、人文和社会等方面的综合性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5]。PBL教学法要求每个老师都能正确分析和解答学生提出的各项问题,因而带教老师一定要对自身知识面进行开拓,并研制出一套合理科学的带教方案,以达到提高带教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施丽娟.健康教育在老年人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663-664.

[2]张向阳.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血管内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6):996-997.

[3]高云,廖金萍,喻花平.“PBL”教学模式在呼吸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4):2228-2230.

[4]阳彦,王叶丽.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9):3034-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