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存贷款基准利率范文

存贷款基准利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存贷款基准利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存贷款基准利率

第1篇:存贷款基准利率范文

从2008年9月16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按照短期多调、长期少调的原则作相应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

从2008年9月25日起,除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暂不下调外,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

400家全球500强企业投资中国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申洪9月6日在第12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新闻会上表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已有480家全球500强企业在华设立企业或投资机构,中国利用外资继续保持良好态势。

据介绍,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5万家,利用外资金额超过8000亿美元。全球500强企业已有480家在华设立企业或投资机构,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1200多家,地区总部近500家。

8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售价环比下降0.1%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显示。8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3%,涨幅比7月低1.7个百分点:价格环比下降0.1%。值得注意的是,6、7月份房价环比下降的城市数分别为13、18个,8月份增至25个。

数据显示,在调查的70个大中城市中,8月份房价环比降幅较大的城市包括:昆明(-3.1%)、广州(-2.6%)、大理(-1.2%)、深圳(-1.1%)和石家庄(-0.7%)。

政府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

根据2008年9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的通知》,从2008年9月16日起,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五年期以下(含五年)由现行的4.77%调整到4.59%,下调0.18个百分点;五年期以上由现行的5.22%调整到5.13%,下调0.09个百分点。

今年我国粮食将增产粮价保持平稳

在第八届绿色食品博览会期间举行的中国粮油市场信息报告会上,国家粮食信息中心副主任杨卫路表示,今年在国际粮价飞涨的情况下,中国粮食有望继续实现增产。总产量将达到5.1亿吨以上,国内粮食价格将基本保持平稳的状况。

杨卫路说,今年以来,在努力克服年初雨雪冰冻等灾害影响的基础上,我国农业生产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早稻产量基本持平,秋粮长势良好。特别是在今年国际市场粮价飞涨的情况下,我国的粮食等农产品供应充足,价格基本稳定。

100亿元山西能源产业基金正式筹建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马德伦在此间召开的“煤炭新产业与资本化高峰论坛”上说,针对煤炭新产业正规融资渠道不宽而民间融资又相当活跃的情况,人民银行提出设立煤炭产业投资基金或者能源产业基金。经国务院批准,目前该基金已经正式筹建,基金规模为100亿元,专门用于支持山西省的煤层气和再生能源产业项目。

马德伦分析说,在煤炭主产区比如山西省,民间融资相当活跃,大量民间资金投入到回采率低、洗选率低、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严重的传统煤炭生产领域,蕴含着较大的风险;然而煤炭新产业的建设发展、科技创新以及科技成果转借等方面则融资无门,面临着资金瓶颈的制约。

国资委:出现重大事故央企负责人下调年薪

近日国资委公布了《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办法》明确指明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从9月1日起,如果在央企负责人考核期内如果出现较大责任事故,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将受到降级处理。这也是国资委首次出台管理办法将央企负责人的业绩考核和薪酬与企业安全生产相挂钩。

该《办法》主要针对的是主业从事煤炭及非煤矿山开采、建筑施工、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交通运输的企业,并要求这些企业设置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独立职能部门。此外还包括主业从事冶金、机械、电子、电力、建材、医药、纺织、仓储、旅游、通信的企业。

第2篇:存贷款基准利率范文

前因

事实上,利率市场化是1978年12月以来,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延续。改革开放的核心是变计划经济为市场经济。而市场利率化的目的就是将经济的血液——“资金”的价格,由计划调节变成市场调节。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国家金融市场化过程中的关键一步,充满风险。拉美国家智利,1974年5月开始放松利率管制,1974年11月取消了所有存款利率的管制,1975年4月取消了所有利率管制,只用一年就完成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结果,智利在1976~1982年经历了由于过快利率市场化而带来的经济阵痛,银行大量破产。最后,中央银行不得不公布指导性利率,宣布第一轮改革暂时废止。

借鉴其他国家利率市场化经验和教训,中国采用了一个相对平缓的改革进程,从启动初期到现在,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历了20年。

5个阶段

在本次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前,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从时间上来划分主要分为5个阶段。

阶段一:政策启动

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最先明确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五”时期深化利率改革的方案》初步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由此起航。

阶段二:债券市场利率改革

1996年6月1日,中国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这意味着银行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短期资金融通活动的利率,可以由拆借双方自主定价。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启动,同时放开了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1998年3月,改革再贴现利率(银行将没有到期的票据卖给央行,得到央行的贷款)及贴现利率生成机制,放开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1998年9月,放开了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金融债券市场化发行利率。1999年9月,成功实现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招标发行。

阶段三:外币利率市场改革

1999年10月,对保险公司大额定期存款实行协议利率,3000万元以上、5年以上的大额定期存款,保险公司可以和商业银行协商利率,这成为保险公司开发较高收益理财产品的重要来源。

2000年9月21日,实行外汇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

2002年1月,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农信社利率浮动幅度;统一中外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逐步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权,简化贷款利率种类,取消了大部分优惠贷款利率,完善了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体系。

2002年3月,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居民的小额外币存款,纳入央行现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管理范围,实现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

2003年4月,放开人民币各项贷款的计息、结息方式,由借贷双方自行商定。

2003年6月,放开境内英镑、瑞士法郎、加拿大元的小额存款利率,同时对美元、日元、欧元、港币的小额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

阶段四:存贷款利率上下限浮动

2004年1月1日,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上限可为基准利率的1.7倍,农村信用社可达2倍;下限为0.9倍。

2004年3月25日,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在再贷款基准利率(再贷款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基础上适时加点。

2004年10月29日,放开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但城乡信用社除外,允许其上限可扩大为基准利率的2.3倍。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仍然为0.9倍。

2004年11月18日,放开小额外币存款2年期的利率档次,由商业银行自行确定并公布。

2005年3月17日,放开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修改和完善人民币存、贷款计息和结息规则,允许金融机构自行确定除活期和定期整存整取存款外的其他存款种类的计息和结息规则。2005年5月,央行宣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远期交易管理规定。

2005年5月16日,债券远期交易正式登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

2005年7月21日,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2005年9月20日,商业银行被允许决定除定期和活期存款外的6种存款的定价权。

阶段五:改革深入

2006年2月,央行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利率互换通常指两笔货币相同、本金相同、期限相同的资金,作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的调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了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的有关事项。

2006年2月9日,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光大银行完成首笔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

2006年8月,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扩大至基准利率的0.85倍。

2006年9月6日,央行决定建立报价制的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简称Shibor。明确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的有关事项;正式开始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2007年1月,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开始正式投入运行。

2008年10月,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扩大至基准利率的0.7倍。

2012年6月7日,央行决定,自2012年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未来

第3篇:存贷款基准利率范文

【关键词】存贷款期限错配 测度 Johansen协整检验

一、引言

如果银行资金来源减少,但是资金运用不减少甚至增加,存款的平均期限比贷款的平均期限短时,就形成存贷款的期限错配。如果贷款总额中的中长期贷款占比多,存款中活期存款的占比多,则中长期贷款依靠短期资金来支撑,存贷款期限错配状况加剧。存贷款期限错配的主要特征是“短存长贷”,其中隐含资产匹配不合理的风险。

2006年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期限错配严重,部分银行的中长期贷款比例超过了监管指标。央行在《2007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强调指出:“银行整体风险状况改善,不过存贷款期限错配较严重。银行期限错配使银行面临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当银根收紧,或者居民获得新的投资机会,或者贷款风险加大产生不良贷款时,期限错配使银行面临流动性风险,可能导致银行亏损、破产等严重后果。

关于银行存贷款期限错配的研究文献不多。徐虹(2005)研究了银行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错配状况及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邓洪(2005)研究了如何通过负债管理,增加长期资金的来源以改善期限错配状况。对银行业的期限错配测度指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鲜见报道。本文构造两个期限错配测度指标,分析了期限错配的变化状况,运用基于无约束VAR模型的Johansen协整检验法分析了银行存贷款期限错配与影响因素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银行存贷款期限错配的测度

虽然银行存款分流是金融发展的大趋势,但银行必须高度重视由此引发的风险。对于银行而言,存贷比高意味着银行信贷资金运用占比多,但是流动性风险随之变大。银行的贷款与存款的比率是银行监管指标之一,我国规定银行的存贷比不能超过70%。从银行存贷款期限错配的内涵及演化方式出发,可以构建如下两个测度指标。

1、总额测度指标

根据存贷比的设定方法,银行存贷款的总额测度指标为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值,以总额的变化衡量期限错配状况。

2、加权测度指标

我国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存款,存款占资金来源的90%以上。存款主要由企业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构成。企业存款的变动较小,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化演示着银行资金来源的变动。中长期贷款在贷款总额中的比例是存贷比监管的补充指标,也是业界非常关注的存贷款期限匹配指标之一。按照居民储蓄存款在存款总额中的比例及中长期贷款余额在总贷款余额中所占的比例,分别对储蓄存款余额和中长期贷款赋权,构建加权测度指标,以体现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化对银行资金来源及中长期贷款额的变化对资金运用的影响。

3、国内银行存贷款期限错配变化状况分析

本文选自2003年1月至2008年3月的月度数据,分析国内银行存贷款期限错配状态,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根据测度指标计算结果,从总体上看,国内银行的期限错配状况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加权测度指标值高于总额测度指标值,二者的变化趋势一致。自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总额测度指标值的变化区间为70.2%-77.5%。自2004年5月错配程度开始下降,至2006年9月,存贷款期限错配总额测度指标值变化区间为67.9%-76.8%。在2006年10月期限错配状况开始上升,变化区间为68.4%-71.2%。

与国内银行存贷款比例监管指标(75%)相比,加权指标反映的银行存贷款比例都远远超出监管值,指标值在78%-84%之间。总额指标值较小,但是,在2007年10月和2008年1月,存贷款总额错配指标接近监管值,分别为70.7%和71.3%,存贷款期限的不匹配风险显性化。

2006年10月,储蓄存款余额首次出现少增。2007年3月与4月的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率为负。因此,从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化来看,银行资金来源减少的趋势加强。自2003年以来,中长期贷款增长率一直大于零,没有负增长情形,2005年的中长期贷款增长率最低,年内增长1.15%,当前中长期贷款额呈上升趋势,截至2007年7月,贷款增长率上升至1.86%,比2005年增加62%。从2006年10月份开始至今,大部分时间内二者的差额为负值,银行依靠原有的存款继续支持中长期贷款,而后续资金来源乏力,总体上银行面临的存贷款的期限错配问题加剧。这一情况在总额测度指标中表现不十分明显,在加权指标中表现的十分突出。

三、银行存贷款期限错配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银行出现存贷款期限错配的原因主要是存款额的减少和贷款额的增加。股市的繁荣及居民住房条件改善的需求使得居民资金运用渠道增多,流向银行的居民储蓄存款减少,银行存款增速减缓。然而银行的资产运用方式仍然不多,我国银行的资金主要用于信贷发放及债券投资等,其中信贷发放占资金运用65%以上,居主导地位。经济的繁荣,企业间接融资比率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银行资金的依赖性高,银行的中长期贷款额不断增加。从制度上,央行、银监会对金融机构的职能创新、业务创新等实行审批制,银行在新产品的开发与推广方面须报其批准才能实施,否则视同违规,银行创新实施难。

1、变量选取

本文以存贷款期限错配总额测度指标为因变量,经过筛选,最后选择国民生长总值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等为解释变量,研究影响银行存贷款期限错配的影响因素。

2、实证分析

如果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具有非平稳的性质,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时,通常要检验变量间是否具有协整关系,如果有,则进一步确认这种长期均衡关系。无约束的VAR模型的Johansen协整检验法是研究非平稳多变量时间序列之间协整关系的方法之一。具体而言,首先通过平稳性检验研究变量的时间序列特性,接下来建立VAR模型,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分析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并找出主要影响因素。

依据这样的过程,运用ADF检验法,根据变量的t检验值与99%置信区间上的临界值相比较,判断变量的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在1%显著性水平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原序列平稳序列,通货膨胀率等变量为一阶差分平稳序列,可以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

通过建立无约束VAR模型,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从不存在任何协整关系、至少存在一个协整关系等多个零假设开始,检验多个变量间的协整关系。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在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接受变量存在至少一个协整关系的原假设。银行存贷款期限错配与国内生长总值增长率等变量存在且只存在一个协整关系。令协整关系式等于vecm,根据标准化的协整系数,写出协整关系式如下:

vecm=llmamis-0.435757?鄢lgdp-0.021612?鄢lcpi-0.0187975?鄢linvestment-0.085780?鄢ldepositrate+0.345151?鄢lloanrate

对vecm进行平稳性检验。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假设,进一步确定了存贷款期限错配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等变量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从协整方程中各变量的系数的正负可以看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及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与银行的存贷款期限错配呈现正相关关系,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与其呈负相关关系。

对存贷款期限错配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存贷款期限错配程度加重0.43%;其次为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贷款基准利率增加1%,对存贷款期限错配程度减轻0.34%;通货膨胀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长率以及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对存贷款期限错配的影响较小,依次为0.022%、0.018%和0.085%。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文中构建了银行存贷款期限错配测度指标,测定结果符合存贷款的变化状况,因此比较准确的测量了国内银行的存贷款期限错配状况。从指标数据特征看,测度指标时间序列具有一阶差分平稳特征,能够用来研究其与各个相关经济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从影响银行存贷款期限错配的主要因素看,经济的繁荣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相对影响比率为0.43%。经济增长速度越快,银行存贷款的期限错配状态越严重。其次为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相对影响比率为0.34%,利率越高,资金的成本越高,因此有助于降低存贷款的期限错配状况。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各项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旺盛。为满足资金需求,银行要拓宽资金来源,如果资金来源与经济增长同步,那么期限错配状况将得到改善。我国目前利率并为完全实现市场化,如果利率实现了市场化,则贷款利率对期限错配的抑制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为解决商业银行的存贷款的期限错配问题,需要从供需两个方面引导金融市场向纵深方向发展,优化期限结构。从增加存款的角度而言,银行要采取积极主动的负债策略,降低负债成本,提高中长期负债的比重。积极参与人民币衍生品市场的建设,规避风险。允许商业银行发行长期负债工具,增加长期资金来源,提高主动负债的能力。从减少贷款的角度而言,一是要积极响应国务院提出的“严格控制中长期贷款”的号召,控制中长期贷款的增长。二是严格贯彻中长期贷款比例管理,要加大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监管压力。三是积极推动中长期贷款证券化试点,有效降低中长期贷款比例。

【参考文献】

[1] 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课题组:解决期限错配问题的可行之路――关于拓宽银行长期资金来源的探讨[J].华北金融,2005(7).

[2] 邓洪: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错位与债务业务创新[J].海南金融,2005(9).

[3]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 袁得磊、赵定淘:国有商业银行脆弱性实证研究(1985-2005)[J].金融论坛,2007(3).

[5] Demirgiic-kunt and Detragiache:The Determinates of Banking Crisis in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R].IMF Staff Paper,1999.

第4篇:存贷款基准利率范文

关键词:利率政策;市场化;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2

一、2012年两次利率政策调整的主要影响

此次利率调整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提出挑战。一是存贷款利率的下降、存款上浮区间和贷款下浮区间的扩大,使存贷款利差缩窄,这不仅影响到商业银行贷款资产的创利能力,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呈上升趋势,也导致银行隐性存款成本呈显性化趋势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形成一定负向影响,给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带来一定的压力和影响。二是一些中小银行,由于在网点设置、结算能力、服务水平等方面较之大银行处于劣势地位,议价能力不强,更倾向于通过上浮利率水平来提高存款规模,付息成本的上升可能会导致其盈利水平的下降。

与此同时,存款利率上限提升导致商业银行通过存款获得可用资金要付出更多的成本,面临存款成本上升的趋势,会驱使更多的商业银行到同业市场寻求资金,进而银行间同业业务的发展可能会出现更加激烈的竞争态势。

存款浮动区间的扩大在给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和议价能力的同时,也促使商业银行在存款定价方面更加精细化。

两次利率调整后,各商业银行均做出反应,对本行的利率政策及时进行调整,可以看到,存款利率并没有全部一浮到顶,而是初步形成了分层有序的定价格局,差异化定价的格局基本实现,在中资商业银行方面主要分为三大阵营:

1.五家国有银行利率水平保持一致。利率水平分为几个档次,一是活期存款、协定存款、通知存款执行现行基准利率。二是一年以内定期存款执行6.8日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约为现行基准利率上浮8%-9%的水平。三是一年以上定期存款中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上浮3.57%,整存整取执行现行基准利率。

2.股份制银行方面,主要有三类利率政策。

(1)与五大国有银行保持一致,如邮政储蓄银行。

(2)活期存款、一年期以内整存整取、协定存款、通知存款执行基准利率1.1倍。一年期以上整存整取存款执行基准利率。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品种做出不同程度的上浮。如民生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广发银行、深发银行等。

(3)各期限档次均执行基准利率1.1倍,如渤海银行在7月6日当天执行央行基准利率,但7月7日起全面上浮至基准利率1.1倍。

3.城商行方面,除北京银行、上海银行一年以上整存整取执行现行基准利率外,盛京银行、威海银行、宁波银行等普遍执行基准利率的1.1倍。此外,天津农商银行、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也都执行基准利率的1.1倍。

特别是部分银行制定出分品种、分客户、分额度的更为精细的定价政策,如部分银行专门对一些派生存款、被动存款做出规定仍执行基准利率,不进行跟随其他存款品种执行上浮利率,再如有些银行根据客户业务额度大小执行不同幅度的上浮水平。体现出各银行已开始精算账、算细账,商业银行利率浮动策略已逐步出现分化。

存款利率没有一概一浮到顶,一方面是由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已较为成熟,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定价能力,广大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通过发行不同层次预期收益率的理财产品以吸引客户;另一方面是因为此次央行放宽10%定价空间的同时伴随着三年多来的首次降息二者共同作用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正负抵消效应,即使有银行出现一浮到顶的终极情况,上调后的利率相比降息之前也变化不大。

同时此次利率调整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大的自主定价空间,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加快完善定价机制建设,提高自主定价能力,并开展差异化竞争,央行虽然调整了利率浮动区间,但是否浮动、浮动幅度,都取决于银行自己的业务开展需要,这不仅增加了银行自主定价的决策空间,与客户议价的范围和能力也大大得到提升。从更长远的影响来看,这次利率浮动区间扩大,特别是存款上限被突破,不仅促进金融机构加快完善定价机制建设,还将迫使商业银行尽快转变经营方式,把过度依靠存贷款利差的盈利模式转变到拓展中间业务等多渠道盈利模式上。推动经营模式从同质化向多元化转型,有利于调动商业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积极性,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水平。

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主要影响

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宽,意味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进一步推动。而利率市场化大力改革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和经营策略将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对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使利率风险进一步提高,利率管理的难度加大。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众多,利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大大提高,利率的期限结构也更复杂,与利率管制下相比,市场利率的波动对于银行经营的影响更大,利率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更难。

另一方面,利率调整有利于商业银行推出新的金融工具、产品和服务,促进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利率市场化的主要意义在于促进金融创新,所有的经济主体都会得到创新带来的好处。利率市场化后,一方面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定价权加大,商业银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定价自,这在客观上为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大大上升,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大,这在客观上对商业银行从事金融创新产生了强大的动力和压力。商业银行只有通过持续有效的金融创新行为才能规避利率风险,为资产提供增值、保值的机会。

第5篇:存贷款基准利率范文

前不久,随着银行存贷款利率的下调,如何理财成为大家关注的重要话题。不过,只要及时调整思路,变换方式,说不定会有不错的收益。不妨看看几个“理财达人”调整思路理财的方法。

“率”比多家,

存款照样赚“高息”

张静有3万元,想存到银行,正赶上银行降息。许多人可能认为,银行储蓄存款就是降息了,如果将等额的钱存同样期限,一定会少拿利息。张静向朋友咨询后明白,这次虽降低了储蓄存款基准利率,但提高了利率上浮幅度。如果某些银行利率上浮到顶,甚至涨了利率,对存款人是好事。她咨询了几家银行后得知,确实有上浮到顶的,她选择了上浮到顶的银行,原本利率3年期上浮到顶4.675%;降低基准利率,提高上浮幅度后,上浮到顶则为4.8%。以张静3万元3年到期为例,还多赚100余元。

专家提醒:如今,银行已经实现储蓄存款利率市场化,我们可根据自身的实际在央行规定的范围内上浮。所以,对于同期限的储蓄存款,一家银行和另外一家银行执行的利率不一定相同。这需要存款人学会“率”比多家,哪家利率高就存在哪家。

贷款省钱,

打一打买房的主意

银行贷款降息,这对赵健而言是一个利好消息。赵健原本有买房的打算,拿出积蓄,再用公积金贷款,就可买到房。但存款是赚利息,贷款是付利息,虽说公积金贷款的利率较低,可他仍觉得负担不起。这次公积金贷款利率下降0.25%,无疑减轻了贷款利息负担。赵健一听贷款降息,便下了买房的决心。赶上一家刚完工的楼盘,在开展买房送面积活动,赵健对楼盘的地理位置比较满意,决定买房。

专家提醒:公积金贷款降息,这对于能够用公积金贷款买房者来说是利好消息。所以,如果你有买房意愿、需求,正是合适时机。公积金贷款利率降了,自己贷款利息负担轻了,而房价是滞涨行情,开发商房不好出手,在通过让利手段销售房子。因此,如果你有买房需求,可以考虑购房。

理财产品,

也是不错的选择

朋友借郑鹏的5万元,是在银行储蓄存款降息后归还他的,原本想拿这笔钱参加储蓄一年期储蓄存款的郑鹏没了心思。可这5万元如何“处理”?通过了解银行的宣传资料,郑鹏找到了合适的投资项目。他准备选择保本保证收益型银行理财产品,因为5万元正够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起点,而他看中的理财产品是发行1年左右,预期收益4.0%左右,他决定以此代替储蓄存款。郑鹏咨询专业人士后,了解其风险较小,如收益正常都可达到预期收益。

专家提醒:银行理财产品起点金额都在5万元(包括5万元)以上,尽管风险相对较小,但无论是保本保证收益型的,还是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的,基本达到银行提供的预期收益。不过,银行理财产品资金流动性差,即在没有到期前,投资者是不能赎回的。所以,如果考虑购买时间长一些的银行理财产品,则要考虑到自己的用钱情况。

第6篇:存贷款基准利率范文

为了解同业存款利率、票据贴现利率和贷款利率定价中参考Shibor的程度,判断Shibor对同业存款、贴现和贷款等银行主要金融产品定价的市场基准性。本文拟通过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上述利率与Shibor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实证。

(一)变量的选取本文分别选取了我国金融机构1个月以内同业存款加权平均利率、贴现加权平均利率和一年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作为我国同业存款利率、贴现利率和贷款利率的代表性指标,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分别选取了1个月期Shibor、3个月期Shibor和一年期Shibor的月度平均报价作为Shibor的代表性指标。期限的选择主要基于金融机构定价时参考相应期限档次Shibor的实际操作考虑,Shibor相关数据由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网(www.Shibor.org)公布的数据整理得到。选取了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各指标的月度数据。考虑到目前我国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在贷款利率定价中尚处于重要的指导地位,本文也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考察,以进行比较分析,指标选取情况见表1。

(二)趋势图分析由每组变量的线性趋势图可以看到,同业存款利率与Shibor走势基本一致,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Shibor对同业存款利率的基准性明显增强,利率走势呈现高度一致性;贴现利率与3个月期Shibor走势基本一致,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两者利率走势呈现高度一致性,但2011年下半年贴现利率出现飙升的现象,主要受资金供求影响;一年期贷款利率与一年期Shibor走势大体相似,但一致性较差,长期均衡关系不明显,一年期贷款利率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走势的一致性强于同一年期Shibor的走势。

(三)单位根检验大多数经济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如果直接将时间序列作回归分析,则可能造成“伪回归”。为避免伪回归,需要对变量进行单位根以及协整性检验,本文利用Dickey和Fuller提出的ADF检验法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目的在于确定序列是否差分平稳。由表2可知,各变量序列单位根检验结果中,ADF统计量的值均大于各检验水平下的临界值,因此不能拒绝有一个单位根的零假设,各变量的时间序列均为非平稳序列。再对各变量序列的一次差分项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OYSHIBOR的一次差分序列ADF统计量的值小于临界值,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其余各序列的一次差分序列ADF统计量的值均小于临界值,从而拒绝有一个单位根的零假设,表明各变量的差分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且各序列均为I(1)。

(四)协整检验如果两个非稳定的时间序列X和Y,它们的线性组合是平稳的,则称变量X与Y是协整的(cointegrated),两变量序列有协整关系存在。协整的经济意义在于变量虽然具有各自的长期波动规律,但如果两变量是协整的,那么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只有当两变量的单整阶数相同时,才可能协整,根据前面的ADF检验,各指标均属于一阶单整序列,所以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协整检验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基于回归残差的E-G两步法协整检验,另一种是基于回归系数的Johansen协整检验,本文采用后一种方法。在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下,若迹统计量(Tracestatistic)的值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则表明原假设不成立,即两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协整检验结果显示,1个月以内同业存款利率与1个月期Shibor存在协整关系,贴现利率与3个月期Shibor存在协整关系,一年期贷款利率与一年期Shibor不存在协整关系,而一年期贷款利率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利用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我国的同业存款利率、贴现利率、贷款利率和Shibor利率进行的协整检验结果表明,经过五年多的培育,Shibor在货币市场利率中的基准性已经确立,我国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和贴现业务已经实现了以Shibor为基准的定价方式,同业存款利率和贴现利率同Shibor走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这种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关系可以通过误差修正模型进行描述。而一年期贷款利率和一年期Shibor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Shibor对贷款利率定价的基准性不明显。实际上,虽然我国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进,但存贷款利率尚未完全放开,贷款利率更多的是参照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而不是Shibor。

(五)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利率形成机制分析误差修正模型(errorcorrectionmodel,ECM)是一种具有特定形式的计量经济模型。其基本思路是,若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即表明这些变量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关系,而这种长期稳定的关系是在短期动态过程的不断调整下得以维持。在两变量存在静态长期均衡关系时,误差修正模型可以通过E-G两步法进行估计,若数据生成过程是动态的,则最好通过构建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DL),得出估计参数,再变换成误差修正模型形式的方法,进行变量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过程的分析。误差项Yt-1-α0-α1Xt-1表示Y上期对均衡值的偏离,β1表示X当期的变化对Y当期变化的影响程度;λ为误差修正系数,表示本期对上期偏离的修正程度。本文主要利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得出误差修正模型,以考察我国主要金融产品利率与shibor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过程,亦即以shibor为基准的利率形成机制。1.以Shibor为基准的同业存款利率形成机制首先构建TYCKLL同MSHIBOR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可以看出,模型的R2=0.979,拟合程度良好,DW值为2.225,不存在自相关问题,除常数项外,各变量的系数都很显著,说明模型设定比较理想。误差修正模型显示,同业存款利率的短期变化来自两部分,第一部分来源于当期1个月期Shibor的变化,1个月期Shibor每提高一个基点,同业存款利率提高0.8927个基点;第二部分来源于对上期偏差的调整,本期对上期偏离的动态调整速度为-0.4294,即上期偏差的42.94%在本期得到纠正;得出1个月以内同业存款利率与1个月期Shibor利率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同业存款利率围绕均衡值波动,但不会偏离均衡值太远,基本在20个基点以内。2012年5月,1个月期Shibor月度平均报价为3.3712%,利用上述误差修正模型预测出当月我国金融机构1个月期同业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22%,与实际值3.17%仅差5个基点。进一步证实同业存款利率已经实现了以Shibor为基准的定价方式。2.以Shibor为基准的贴现利率形成机制考虑到2011年下半年为应对CPI的持续高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适度从紧,使得银行体系流动性和信贷规模紧张,企业贷款难度增大,票据融资需求大幅增加,贴现利率出现攀升,为剔除特殊因素影响,本文仅对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的样本数据估计模型,最后通过预测的方式,判断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4月贴现利率偏离均衡值的程度。模型的R2=0.975,拟合程度很高,DW值为1.924,不存在自相关,各变量的系数都很显著,模型较为理想。由误差修正模型看以看出,贴现利率的短期变化来自两部分,第一部分来源于当期3个月期Shibor的变化,3个月期Shibor每提高一个基点,贴现利率提高1.02个基点;第二部分来源于对上期偏差的调整,本期对上期偏离的动态调整速度为-0.2,即上期偏差的20%在本期得到纠正;得出贴现利率与3个月期Shibor利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贴现利率围绕均衡值波动,但不会偏离均衡值太远。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贴现利率已经实现了以Shibor为基准的定价方式。图7是实际值与利用上述模型做出的拟合值之间的偏差,可以看出,2011年下半年明显超出了正常波动范围,最高达到三个百分点,又于2011年底返回正常波动范围,这也说明,在两变量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时,实际值与均衡值的大幅度偏离不可持续。3.Shibor对贷款利率形成机制的影响分析考虑到贷款利率与Shibor不存在协整关系,本文仅通过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考察贷款利率的动态变化过程和Shibor对其影响的大小,而不作ECM模型变换。4.以贷款基准利率为基准的贷款利率形成机制根据协整检验结果,一年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存在协整关系,即两者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同样构建两变量的ADL(1,1)模型,由于常数项不显著,故将常数项剔除后,再进行估计,得出如下估计结果。由误差修正模型看以看出,一年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的短期变化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来源于当期贷款基准利率的变化,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每提高一个基点,贷款利率提高1.213个基点;另一部分来源于对上期偏差的调整,本期对上期偏离的动态调整速度为-0.5062,即上期偏差的50.62%在本期得到纠正;得出一年贷款利率与贷款基准利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贷款利率围绕均衡值波动,但不会偏离均衡值太远。2012年6月8日,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进一步扩大,但尚有存款利率不得高于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下限不低于基准利率的0.8倍上下限利率管制,虽然各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限已经放开,定价自不断增强,定价能力逐步提升,但由于长期形成的对基准利率的依赖性,商业银行仍将贷款基准利率作为贷款定价的主要参考利率。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贷款定价基本上都是在中央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基础上,根据每笔贷款的具体情况,确定浮动水平,浮动水平根据贷款行业、客户信用、抵押担保方式、金额大小、期限长短、客户贡献度、市场情况等因素确定。

二、结论及建议

第7篇:存贷款基准利率范文

一、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款项。这种货币政策工具在其他国家已经很少使用甚至废除,然而在中国,由于外汇管理制度造成央行无法完全决定基础货币的吐出,使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正在被频繁使用。

(一)优势

直接提供流动性。在经济危机的环境下,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倒闭和“惜贷”,市场普遍会缺乏流动性。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直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且这种注入行为在一段时间内是不可逆的,同时可以有效的缓解市场的流动性不足。

增大货币乘数。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仅可以直接向商业银行注入可用的资金还可以增大货币乘数。同时央行投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是基础货币,加上货币乘数的效应可以成倍的增大货币供给特别是广义货币供给量(M2)。

(二)劣势

不能精确调控货币供给。从央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幅度可以看出,人民银行每次都降低0.5%或其倍数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样每次投放出的货币数量都大体相当即每0.5个百分点的准备金率相当于2000亿的基础货币。这样中央银行就不能够很精确的调控市场的货币供给,而只能是模糊的调控。

不可频繁使用。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频繁的变动势必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管理。同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频繁调整势必会大幅度的影响到货币供给,这样就会给经济造成频繁的震荡,不利于经济的平稳运行。

从上面的优劣就可以看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有着它独特的优势也有相当的劣势,一般的经济学教材都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视作一剂“猛药”,中央银行不可轻易使用。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只要是利大于弊,我们就可以考虑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二、 基准利率

利率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既包括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也包括存贷款基准利率,还包括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等。这里我们讨论的利率仅仅是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在中国这两个利率都没有市场化,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

(一)优势

降低融资成本。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营运资金基本都是借入负债,央行降低利率能够使得整个利率水平都下行,极大的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减少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当处于危机之中而缺乏流动性的时候,同样需要从外界借入资金,低利率的环境能够降低借入资金的成本,使得金融机构不至于倒闭。

增加货币投放。央行降低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够低成本的向中央银行借款,从而增加中央银行的货币投放,增加货币供给。在中国,中央银行降低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宣誓效应”,表明中央银行会随时出手拯救市场,以增加市场的信心。

刺激消费。中央银行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主要目的是刺激居民消费从而拉动国内需求。众所周知,中国的储蓄存款的GDP占比是很大的,在当前的经济危机的环境下,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就是要居民用这些存款来消费,以达到拉动内需的作用。

(二)劣势

流动性陷阱。降低利率固然有很多好处,然而如果货币当局不顾一切的将利率降到极低的水平(如日本),则极有可能出现流动性陷阱的情况,即无论利率再如何降低,货币供给也不能增加。这样货币政策将完全失去作用,所以在降低利率的同时要谨防流动性陷阱的出现。

投资效率低下。我们都知道高利率是对企业的一个筛选,那么低利率则使得无论什么企业都能够以低成本得到银行的贷款,同时这些贷款就会被一些企业投资于低收益的项目或是资本密集型的项目之上,这样就造成投资效率的低下。由于大量的投资于资本密集型行业,使得其不能够很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增加银行坏账率。低利率的环境不能够很好的筛选出好的企业和好的项目,如果银行的贷款审批不严,那么那些不好的企业在以低利率借到款项之后很可能不还,这样就会增加银行的坏账率,使得银行风险增大。

从上面的简单分析可以看出应对经济危机利率是个不错的工具,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各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货币政策也主要集中在了降低利率。

三、 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实现货币供给的精确控制的一种工具。在中国,公开市场业务主要包括人民银行的正回购、逆回购操作和中央银行票据的发行。而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国独创的一种用于应对2004年以来流动性过剩的工具。

(一)优势

精确控制货币供给。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达到精确控制货币供给的目的,央行可以根据市场情况来确定公开市场的货币投放和回笼量,以达到控制货币供给的目的。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每周二和周四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每周二央行进行7天、28天、91天的正回购,每周四央行进行3个月的央行票据发行和适时进行正回购操作。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央行通过减小公开市场业务操作量的方法来投放货币,增加货币供给。

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表达中央银行意图。公开市场业务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以表达中央银行对当前利率的看法,示意中央银行的意图。特别是1年期和3个月期的中央银行票据利率可以直接影响货币市场利率,从而表达出央行对现行利率的看法。像去年几次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前央行都引导央行票据的利率大幅下行。

(二)劣势

调控成本高。当央行进行公开市场的正回购操作和发行央行票据时,中央银行都会对外支付正回购和票据的利息,大量的持续的正回购和发行央票会极大的增加央行的调控成本。

必须持续进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另一个劣势就在于必须持续的进行,如果央行不持续的进行正回购和央票的发行,那么以前发行的央行票据和正回购到期后会释放巨额流动性,将严重冲击本国货币市场和国民经济。所以公开市场业务必须持续进行,使它成为中央银行的一个日常货币政策工具。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公开市场业务有着它天生的优势,能够成为中央银行的日常性货币政策工具,在经济危机的环境下同样可以通过减少公开市场的操作量来投放货币,增加货币供给。

第8篇:存贷款基准利率范文

关键词:基准利率;选择原则;可行性比较

中图分类号:F8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8009)08-0133-02

1 基准利率选择的原则

一般来讲,作为一个性能良好的基准利率,必须符合以下标准:(1)相关性。基准利率的变化引起货币市场利率、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资本市场利率及证券市场收益率的改变,从而影响收入的再分配、工商企业的利润和投资者的收益,进而影响他们的经济行为如储蓄、消费和投资。(2)可测性。一方面,中央银行能够迅速获取这些指标的准确数据;另一方面,这些指标必须有较明确的定义并便于观察、分析和监测。(3)可控性。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各种间接调控手段如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去控制或影响基准利率。(4)灵敏性。基准利率应对货币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保持相当的灵敏度。此外,基准利率的选择还受经济管理体制、市场发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影响。

2 各种货币市场利率做我国基准利率的可行性比较

(1)交易量和交易主体分析。

由于票据市场不发达,再贴现的交易额在我国并不大。为避免商业银行利用较低的再贴现率进行套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中央银行于2001年9月将再贴现率由2.16%提高2.97%,交易额进一步下降。从货币市场交易结构看,回购交易占交易总量比重大大超过了拆借和现券交易所占的比重。回购交易已经成为金融机构调节流动性水平的最主要工具。这为中央银行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培育基准利率创造了条件。

再看各交易主体。只有在中央银行开立了账户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才能成为再贴现业务的对象。与其他三个市场相比,再贴现有交易主体相对单一的特点。由于再贴现利率目前仍是法定利率,其交易规模的大小、条件的松严、成本的高低都主要取决于央行货币政策。所以不能迅速准确反映货币市场资金供求。

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问债券回购市场曾经是商业银行一统天下的局面。1999年的改革将更多金融机构引入这两个市场,改变了交易主体的单一性,促进了市场的发展。人市交易机构多样化的发展,有利于市场形成的利率如实反映资金供求状况,为央行了解货币市场状况。制定货币政策创造了条件。同时央行在这两个市场的操作可以影响到多种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进而影响整个货币市场,使央行货币政策达到预期效果。

从交易量和交易主体的角度对再贴现率、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利率、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利率进行比较后,我们认为后两种利率更适合做利率市场化后的基准利率。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利率由于债券回购市场规模更大而更具优越性。

(2)与其他利率的相关性分析。

如果说央行的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影响市场利率,那么受到影响最直接的应该是再贴现率和转贴现率。而实际上,市场对再贴现率和转贴现率的变化都不敏感。因为,利用再贴现率的调整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动权并不在央行,需要通过商业银行借款来实现,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资金相对宽松,当资金短缺时它们更倾向于通过货币市场弥补缺口,因此再贴现率对整个市场利率的影响有限。

鉴于7天拆借在整个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所占比重最大且仍有上升趋势,以7天拆借利率代表该市场利率。同理,以7天债券回购利率代表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利率。债券现券交易的利率不能直接获得,用占每月交易额前两位的品种的交易利率按交易量的加权平均值为代表。

目前我国的存贷款利率法定,所以货币市场利率变动的影响也难从存贷款利率的变动上反映出来。但同业拆借利率和债券回购利率是市场形成的,它们与存贷款利率的相关性可以反映利率市场化后它们对存贷款利率发生影响的可能情况。由于向同业拆出资金和逆回购是存款的重要用途之一,而拆入资金和回购是贷款尤其是短期贷款的来源之一,可以预见在我国实现了利率市场化之后,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对同业拆借利率和债券回购利率的变动敏感。央行影响货币市场利率的政策可以对存贷款资金市场发生影响。

(3)与货币供应量的相关性分析。

基准利率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能力和机制也是选择基准利率的重要考虑因素。以M2作为代表货币供应量的指标。现券交易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相关性和可解释性很弱。债券回购利率和同业拆借利率与货币供应量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见,利率市场化后央行通过调整这两种利率影响货币供应量有较大可行性。但这种影响是间接的,需要通过引起存贷款利率等的变动,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市场行为才能发挥作用。然而,经验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对扩张性的利率政策缺乏敏感性。可能的原因有:企业微观基础不容乐观导致银行惜贷;商业银行单一的资产结构使其难于对利率变动做出灵活反应;信用道德危机;中小企业游离于贷款对象之外等。

(4)与国民经济的相关性分析。

利率市场化后,基准利率调整引起的存款利率变动理论上还会对居民储蓄行为发生影响。总体看,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对利率变动并不十分敏感。利率市场化后同业拆借利率和债券回购利率可以通过影响贷款利率来影响固定资产投资。但由于我国转型时期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的不对称,影响了利率发挥效力。对利率敏感的民营企业受信贷偏向和融资渠道单一的双重制约,使资金需求与供给的结构严重不对称,导致利率变动在通过金融机构影响企业经济行为的环节上传导不充分。可见,利率市场化后,央行有通过调整货币市场利率影响投资的可能性,要发挥这种影响还需要创造很多客观经济条件包括制度因索的变革。但选择同业拆借利率和债券回购利率之外的利率做基准利率并不能带来更好的效果。

在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里,利率通过引起国际资本流动而影响国际收支。而我国的情况并非如此。在利率市场化之后,随着人民币可兑换的逐步实现和资本账户逐步放开,利率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将快速显现。这对央行选择合适的基准利率、执行有效的利率政策,进而维持有利的国际收支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5)可测性比较。

再贴现业务通过央行进行,所以其可测性很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与债券回购市场的利率也十分容易获得。但现券交易的利率十分难测。债券品种多样,其信用水平、到期期限、名义利息率、利息支付方式等各要素差别很大,每一笔现券交易的利率都需要单独计算。由于复利比单利更能准确反映实际利率,计算利率的工作量进一步加大。即使《中国金融年鉴》上,也没有直接给出现券交易利率的月度数据,而只给出了每月前两位交易品种的交易金额和

加权交易价格,可见现券交易利率的可测性是很低的。利率市场化后,随着我国货币市场和债券发行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债券品种将更加复杂,快速测量现券交易利率将变得更加困难。

(6)可控性比较。

再贴现业务通过中央银行进行,所以央行对再贴现利率是完全可控的。央行可以通过在国债二级市场上买卖不同期限的债券来调整现券交易利率水平和结构。但是,目前我国国债发行主体和目的较为单一,期限结构不尽合理,没有完整的债券期限序列,中期债券居多而短长期国债很少。由于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企业债和金融债的规模很小。因此,可供央行选择的债券品种有限,其期限结构的不完整也将制约央行调整不同期限利率的能力。

对于同业拆借利率和债券回购利率,央行有较多的调控手段,公开市场操作、调整再贴现率和直接控制等政策都可以对其发生影响。由于银行问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回购市场的期限结构比较完整,央行能够在有区别地调整长短期利率方面有所作为。

(7)期限结构分析。

成熟的基准利率通过对整个金融市场发生影响而作用于国民经济。金融市场产品利率期限的多样性要求基准利率拥有较合理的期限结构,进而保证货币当局政策意图的准确传达和经济的正常运行而不致被扭曲。

在债券二级市场上,可交易债券本身的期限结构就不尽合理,且尚无完整的期限结构序列。这增加了分析其利率期限结构的难度。根据姚长辉和梁跃军(1998)、陈雯和陈浪南(2000)的实证研究,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基本上反映了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和经济状况,也反映了货币的时间价值。

我国的同业拆借市场具有比较合理的利率期限结构,该市场利率可以作为基准利率影响整个市场利率的期限结构。从债券回购市场看,由于债券回购流动性风险小,所以长短期利率基本没有差别。如果利率市场化后,央行选择债券回购利率作为基准利率,则在调整利率期限结构上可发挥的余地有限。

3 结论和政策建议

根据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一般选择同业拆借利率作为基准利率,因为它能够灵敏的反映货币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但我国在选择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基准利率时,要从我国实际出发。目前同业拆借利率在这方面相对于债券回购利率并未表现出明显优势。两者要很好地履行基准利率职能,都需要一些客观的经济条件。究竟选择哪一种利率,要视这些条件的发展而定,不宜现在就盲目做决定。

债券回购利率要更好地发挥作用面临以下问题:(1)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参与者还需扩大。如果有金融机构不能进入市场,资金价值将受到约束,利率不能准确反映资金供求;(2)积极做好债券的发行工作。应进一步增加上市国债品种,丰富国债期限结构,为回购交易提供基础,激活债券市场,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执行和传导提供便利。有条件时应允许更多的金融机构直接承销债券;(3)目前,我国的国债回购市场还处于分割状态,银行间国债回购市场、证交所的国债回购市场以及其他场外国债回购市场差别大、关联度小,应逐步统一这些市场,使其利率反映整个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

第9篇:存贷款基准利率范文

可以说,这是人民银行从2008年12月23日以来第一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也是央行第一次调整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这些政策的出台不仅有利于股市的短期趋势,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也表明国内货币政策开始出现周期性转向。那么央行此次下调存贷款利率对房地产市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从市场反应来看,多数人认为,央行下调银行存贷款利率有利于“刚性住房需求”购买者进入市场。因为,利率下调可降低住房购买者的成本。还有,贷款利率下调也有利于缓解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困境,低息环境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如果说央行此举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仅是这些,那么这种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因为,利率与本金相比,其占购房成本的比例是很小的,住房价格下降,才是真的对其购房成本产生影响。

还有,当前的购房者是否能够享受到贷款利率8折优惠,是不确定的。因为,这里所指的贷款利率可下浮到0.8倍,仅是商业银行贷款时的下限,并不是一定要银行按8折来计算贷款利率。从一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报告的数据可以看到,今年一季度,全部贷款中在基准利率以下(不包括基准利率)的贷款比例不足5%,那还是在0.9倍贷款利率下限的情况下。因此,在信贷比较紧张的时候,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利率很难达到8折优惠的水平。这个政策对住房市场的影响不会太大。

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目前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并非是资金链会否断裂。这个问题其实根本就不存在。在当前住房库存量十分巨大的情况下,为何房地产开发商不降价销售?为何住房市场的价格很难快速下行?如果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链有问题,他们的住房早就降价促销了。而央行降息对降低房地产商融资成本的影响根本上可以不计算在内。央行降息让整个融资环境得以改变,房地产开发商更不愿意过早把手中住房销售出去。

央行这次减息对房地产市场影响最大的是会改变市场的预期。央行减息向市场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即不仅政府会力保经济增长在规划的水平上,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政府还可能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

央行降息可以让房地产开发商、地方政府、住房投机炒作者意识到中央政府对住房市场宏观调整政策将会如2008年下半年那样出现逆转,当前的房地产宏观调控难以为继,否则会影响国内GDP的增长。而要保证GDP在一定的水平上增长,政府就得保证住房市场投资增长,就得把当前的房价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在这种预期下,经过两年多的住房市场宏观调整有可能戛然而止,或房地产企业又开始惜盘,不把手中的住房拿出来销售,更莫说是降价销售;地方政府又会不断地出台所谓的“软性托市”政策,让本地的住房价格稳定在他们所需求的水平上;住房投机炒作者更是会随风起浪,逐渐地推高房价;对于住房消费者来说,当看到整个国内房地产宏观调控失败时,他们或是会涌入住房市场抢购房子,或是无能力购买住房再次远离住房市场。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