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意识形态领域剖析材料范文

意识形态领域剖析材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意识形态领域剖析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意识形态领域剖析材料

第1篇:意识形态领域剖析材料范文

子长县矿产资源管理站

(2019年3月)

根据县纪委、组织部关于开好2018年度民主生活会要求,我就支部班子情况向大家汇报一下。子长县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党支部共有党员8人,其中离退休党员2人,在职6人,共设支部书记1名,组织委员1名,宣传委员1名。

一、对照检查查摆存在问题和不足

根据组织要求,通过与单位成员谈话谈心、征求意见,经对照检查,归纳整理,支部班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1.政治上不够成熟,不够敏锐。多数班子成员认为我站工作主要是落实矿山企业管理的业务工作,忽视了对政治理论的系统学习,因此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了解和鉴别,缺乏警觉性。不少班子成员习惯于惯性思维,总认为只要干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安排工作习惯于从分管领域出发,遇到困难总是想先解决自己分管的,完不成任务总是找客观原因。大局意识不强,协作配合不力,影响整体工作推动。

2.班子成员之间思想交流不够。多数人缺乏严肃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奉行“好人主义”,很少深挖细究,对同志的缺点旁敲侧击的多,错误地认为说到别人的痛处,会伤及同事之间的感情,不利于单位的团结。比如,单位同事办事考虑不周,影响了自已的工作,造成彼此心中有芥蒂,如果不及时的进行交流,就影响了同事之间的关系,甚至发生矛盾。

3.党建工作责任落得不实。对单位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我们是基层单位,是办具体业务的,党建是党委和总支的事,我们作为基层单位只要能过的去就行,能应敷检查就行了。对干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抓的不够,特别是对干部的工作纪律,作风建设抓的不严,不能够以谈心沟通的方式及时提醒警示纠正他们在工作、生活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时甚至搞“一团和气”。对个别迟到早退,无故不上班,不请假,办事不主动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形成“鞭打快牛”、“干好干歪一个样”、“干跟不干一个样”,单位没有形成激励约束,积极向上的工作机制。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深入学习、广泛讨论、深刻剖析的基础上,认为存在以上问题的深刻根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学习不够。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有时把学习当作政治任务,平时学习只是满足于看看报纸、浏览网面、读读文件。反思起来,主要还是轻视学习、放松理论武装,做不到主动学习,与工作关系密切的学的多一些,与工作关系不大的学的相对少一些。面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不健康东西的影响,忽视了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不够,理想信念的根扎得不深,没有通过学习解决好理想信念、群众观点、思想方法、精神状态、执政能力等问题,导致对深层次的问题缺乏深入思考。

(二)宗旨意识不牢。对延安精神的重视弘扬不够,接触群众少了,离群众远了。在安排工作、部署任务时,注重上级要求,忽视了问题能否解决、群众是否满意;在干部考核评价、督促指导上,主要看工作任务完成了没有,而不是听取群众的意见、看群众怎么评说。

(三)创新意识不强。大部分班子成员改革创新意识不足,在工作中存在经验主义和惯性思维,不能主动学习新事物、思考新问题、提出新思路。有些同志在工作上有许多新想法,但是缺乏勇气,不能大胆作为,习惯按老一套办事。

(四)责任意识淡薄。在班子成员中存在着求稳怕变、求稳怕险、求稳怕错的思想,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锐气不足,在问题和困难面前缩头缩脑;有的工作满足于现状,创新意识不强,缺少应有的进取精神,滋生了随大流,满足于不违规、不触线、不出事思想。有的在工作上不愿意动脑筋,只求得过且过、未能尽心尽责;有的遇事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以致在不知不觉中拉大差距,在犹豫不决中丧失机遇。久而久之,抓工作的韧劲没有了,恒心消退了,敢于担当、敢闯敢为的责任意识逐渐弱化,造成不做为的现象。

(五)党性修养有所放松。近年来,随着工作生活环境的变化,班子成员放松了对党性修养的要求,放松了对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改造、自我革新能力的重视和提高。在政治理论学习上自觉性不强,思考问题不深,自我反省不够;班子成员间平时相互交流交心不足,民主生活会上自我批评不足,相互批评更少。

(六)纪律执行有所松懈。班子仍然存在纪律管束执行不够到位的情况,没有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对执行政治纪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政治纪律的内容向干部职工宣传教育不够。一些应该执行,能够执行的制度执行得不严格、不彻底。对干部职工思想、纪律、作风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和苗头重视还不够;对身边的一些错误行为,批评和纠正的力度还不很大,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好人主义”和怕得罪人的思想。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针对班子和干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下一阶段,我们将提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强化整改落实,务求我站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成效。

一、建设学习型机关。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班子为目标,坚持每周一定期学习制度,加强对干部政治理论、政策水平及业务技能的培训,准确把握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提高班子成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履职尽责本领。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班子成员要在强化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的同时,结合矿产工作和我县社会发展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专项调研,通过调研活动,把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为民服务。

第2篇:意识形态领域剖析材料范文

近年来,在社会各种思潮冲突融合的新形势下,全国各地的宣传思想工作者积极探讨了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学生记者的作用,通过各种形式的研究,摸索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加强培训”、“健全管理机制”、“健全激励机制”、“为其‘正名’”等,他们的研究经验是对学生记者队伍的有益探索。但研究者却忽略了学生记者队伍最基础的结构整合缺陷,上述研究如果基于不合理的、结构混乱的记者队伍,再多的研究成果也无意义,假如各高校单一、机械的照搬经验,往往会适得其反。因此,通过对天津市8所高校的学生记者队伍进行深入调研,试图从高校学生记者队伍管理现状、创新学生记者队伍整合管理新模式、整合管理运行过程中注意的问题三方面入手,对校院两级学生记者队伍的整合管理进行初探,力求寻找一种科学、合理的整合方式,锻造一支素质过硬的优秀学生记者队伍,使其成为推动校园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关键词:

高校;记者队伍;整合;宣传思想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6009502

在819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高校舆论宣传阵地作为党和国家宣传思想的主要阵地,担负着传承先进文化、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重要使命,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更应当不断创新宣传思想工作方法,建立长效机制,以确保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导权、话语权。

基层一线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之水,扎根群众才能打动人心。对于高校而言,学生记者来源于学生,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想是最有价值的报道素材,只有对各级各类学生记者队伍进行有效整合,下大力气锻造一支能打硬仗的优秀学生记者队伍,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独特的优势,写出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鲜活报道,担负起解读方针政策、引导舆论监督、服务广大师生的重要责任。校院两级学生记者队伍的整合管理已成为高校当前的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新课题。

1 高校学生记者队伍管理现状

根据调研,笔者以天津市8所本科院校的学生记者队伍为样本,做过相关研究,他们校园媒体的学生记者队伍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其中,包括校级宣传媒体的学生记者队伍和院级宣传媒体的学生记者队伍。在组织机构上,各高校校报、校园广播、校园新闻网等的记者队伍由校党委宣传部统一管理;校级各部门如校团委、学工部、研工部等的记者队伍由该部门独立管理;各学院以及院级社团的记者队伍由该学院统一管理。在人员素质上:缺少业务学习培训,新闻敏感性和业务知识储备不强、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在宣传效能上:分布不科学,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独立运作,各自为战,各扫门前雪、分割校园信息现象较为突出;对待重大新闻的统一指挥、统一调度,配合整体作战的力度不够,新闻报道盲目重复现象严重。

这样一支支离破碎的队伍、这种“多家主管”的管理体制已经远远地不能适应现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需要,创新管理模式迫在眉睫。

2 创新学生记者队伍整合管理新模式

笔者建议成立高校新闻中心,由校党委宣传部统一管理。整合现有的各部门、各学院的记者队伍,锻造一支统一管理的、思想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高效精干学生记者队伍。

2.1 整合并非简单合并

所谓整合,是指把支离破碎的个体重新组合到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放大了的整体。而锻造,则是把一个一个有生力量在熔炉中冶炼之后融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全新的事物。我们要锻造的这支队伍就是这样一个性质的队伍。

2.2 变“一家管”为“一盘棋”

经过调研,天津市8所本科院校中5家建立了新闻中心,有的隶属于校党委宣传部,有的则是独立成部门,“一家管”的问题解决了。但大多数都由于都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从根本上忽视学生记者队伍整合的重要性,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面对当前如此多头的学生记者队伍,整合之后如何管理好、协调好成为一个现实问题。为此,主管部门要从队伍的科学管理、合理布局等多方面入手,创新工作机制,不仅要实现各部门、各学院的联动,更要实现校园宣传资源优化配置、新闻信息的无障碍共享,变“一家管”为“一盘棋”。

2.3 “一中心、多站点”建设

所谓“一中心”是指以高校新闻中心为唯一指挥中心,建立统一的学生记者队伍,统一指挥、统一管理、统一调度。负责采集、编辑第一手信息,并将信息按各部门、各学院校园媒体需要提供给相关媒体。

所谓“多站点”是指由统一的学生记者队伍输送部分业务精干的学生记者,在各部门、各学院成立新闻中心分站点。要保证信息覆盖全面、准确,必须细分“责任田”,这就要求新闻中心学生记者队伍在成立之初就必须吸纳囊括各学院在内的学生,由中心培养、锻炼之后再将本学院学生输送到本学院分站点工作。

中心负责采集、编辑一手信息,分站点负责将信息按照各部门、各学院媒体特点进行合理传递,为不同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中心与各站点能够发挥各自的传播特点,并在思想上与中心保持高度一致,在内容上相互互补,不仅有利于高校党委宣传部的统一领导、利于各校园媒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更能够有效避免新闻报道出现同质化现象;分站点记者身为本学院学生,可利用自身优势,广泛听取媒体受众,即本学院学生的反映,建立信息反馈通道,与中心形成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双向传播模式,不仅有利于为高校创造一个畅通的媒体环境,更有利于实现各媒体之间的融合。

3 学生记者队伍整合管理运行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3.1 完善选拔机制是提高队伍活力的关键

如何选拔一支精干、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学生记者队伍,是保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充满活力的关键。首先,可以通过笔试、面试来选拔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对新闻宣传工作有着浓厚兴趣、能吃苦的学生。第二,要考虑记者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大学生在校时间通常只有四年,而一般到大三下学期就要开始着手考研、考公务员、就业等,所以真正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时间很短,有的甚至刚刚承担起记者队伍的主要工作,就要离开岗位,担子很快移交新人。所以最好选择新生入学后就进行纳新工作,新生的可塑性强、容易上手,培养成熟之后的工作时间相对更长。也可选择今后计划从事新闻相关工作的学生,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时间相对能够保证。第三,要为学校新闻中心锻造一支优秀学生记者队伍,应兼顾全校各个专业,才能保证宣传工作畅通无阻,宣传报道无死角。

以天津大学天外天新闻中心为例,它之所以在短时间内能够成为目前天津大学最具影响力的宣传媒体之一、成为学生思想动态收集的有效载体,与其强大的学生记者队伍和科学规范的管理是分不开的。天外天记者队伍分别来自天津大学材料、建筑、管理、建工、信息、文法、计算机、软件、化工、药学院等16个学院的各个专业,不仅能够保证为学生提供最丰富最及时的资讯,同时也为学校的方针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3.2 培养新闻业务能力是基础,避免重使用、轻培养

经过调研,发现当前学生记者队伍不仅种类繁多,培训也形同虚设。由于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工作,致使学生记者的写作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学生记者的培训工作很难做到位。

只有加强对大学生记者队伍的培养,才能使其真正成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占线的生力军,才能使校园媒体成为大学生增长才干、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基地。首先,应加强对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的重大工作部署、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的培训,使其明确新闻宣传必须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第二,应加强对其理论修养的培训,不断巩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使其能用的观点和方法去深入分析当前学生思想政治领域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剖析深层原因;第三,应加强对其新闻业务能力的培训,增强其新闻素养,提高对新闻的敏感性,这样才能及时鲜活的报道校园新动态,弘扬时代精神;第四,应加强对其写作能力的培训。学生记者怀着对新闻工作的热爱加入到学生记者队伍中来,但大都非新闻专业学生,他们通常欠缺应有的新闻基础知识,应交会他们如何撰写、编辑稿件。可以定期举行新闻知识讲座,邀请校外媒体记者或相关专家等为学生记者们举办“新闻理论基础”、“新闻写作技巧”、“新闻采访要点”等专题讲座,帮助他们从理论上提升业务水平。

3.3 健全的激励机制是留住人才的保障

对学生队伍实行严格、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于提高学生记者队伍的工作实效、促进队伍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是必要的。只有形成完整的规章制度,才能有利于学生记者在思想和行动上较好地进行自我约束与规范,才能做到制度严明,恩威并重。首先,应在每季度末或每学期末进行业务考核评比,设立一些有分量的奖项,对工作业绩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其次,在评奖方面应加强与学生所在学院的联系。一般学生的奖助学金、入党的考察等都在院系进行,学生记者的表现很少与其挂钩,在笔者调研的8所院校中,也只有四分之一的高校直接挂钩。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记者的工作热情,新闻中心应建立与院系辅导员的沟通和交流,打通学生记者的评奖、入党通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第三,应为优秀学生记者提供实习平台。为保证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高水平发展,学校应多渠道联系校外媒体建立新闻宣传实习基地,以激励学生记者努力工作的积极性。

总之,校院两级学生记者队伍的高效整合可以改变学生记者队伍良莠不齐、结构混乱的现象,以保障高校学生记者队伍人才可持续发展。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下,只有整合学生记者资源,强健队伍、锻造一直永远年轻的“生力军”,才能更有效地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贾秀丽.高校新闻媒体的整合管理初探[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