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热闹的菜市场作文范文

热闹的菜市场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热闹的菜市场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热闹的菜市场作文

第1篇:热闹的菜市场作文范文

菜市场显出一派生机,叫卖声不绝于耳,货物琳琅满目,“鱼,鱼,卖鱼喽!新鲜的鱼!”“好嘞!稍等一下啊!给你拿来!”真热闹。瞧!那青菜绿得那么新鲜,红彤彤的西红柿像一个个灯笼,而鲤鱼直摆尾,像是在和人们问好。那鲫鱼的舌头一伸一缩,像是告诫人们不要吃它呢……

妈妈看中了一位年轻叔叔摆的肉摊子,那里的皮薄,瘦肉多,肥肉少。于是上前问:“小伙子,这肉怎么卖?”“六元一斤。”叔叔笑吟吟地说。“好吧,给我来一斤。”“好呢。”叔叔拿起菜刀对准肉一切,肉就闪了下来,他麻利的拿起肉一称,刚好一斤。这速度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我心里暗暗称赞道。

妈妈又带我去一位卖鲫鱼的大婶的摊位。一条条鲫鱼非常新鲜,嘴巴一伸一缩的躺在摊板上,肉也非常多。妈妈挑了一只比较新鲜的,问道“怎么卖啊?”“七块一斤,要给你来一条吗?”那大婶用温柔的声音说道。”“好的。”她抓起一条鱼往袋子里放,对我们说:“下次再来啊!”我和妈妈点头示意。

第2篇:热闹的菜市场作文范文

一、通过引导模仿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刚开始写作的小学生,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模仿是很重要的。如在学了《拉萨的天空》后,我就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以前看到的热闹的场面,围绕“热闹的菜市场”进行写话训练。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趣,争相介绍自己去过的热闹的菜市场,热闹的幸福中路,热闹的元宵街会等。然后我又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围绕中心句展开具体描写,因为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亲身感受,所以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进行这类仿写小练笔,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自然、感悟自然,亲身体验生活,因为有了这些强烈的生活体验,学生就会有强烈的表达欲望。

二、发挥阅读优势,以读促写

阅读教学与写作要紧密结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名篇佳作中的闪光点,采用对课文的仿写、改写、缩写、抄写、补写等各种形式,培养学生多角度利用课文的能力。读写结合是增强语文教学的传统做法,因为将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即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写作特点等,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获得更多的写作知识,以促进写作。

首先,要利用解题,指导学生审题。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要想写作好作文,必须引导学生弄清题目的意思,分析作者怎样立意、怎样紧扣题目来写的,通过分析解题,得出结论;审题时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让学生学会解题,并从中学习审题的方法。了解写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层次结构、段落关系及开头、结尾的写法和方法的运用等,从中学习表达的技巧。“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让学生在熟读精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习作练习,做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从而不断地提高作文能力。

三、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坚持写日记,记下自己的喜、怒、哀、乐,并坚持做摘抄笔记,遇到好词好句及时摘抄并熟记于心,使他们逐步养成习惯并做到坚持不懈。时间长了学生就积累了大量好词好句,在写作时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教学中,我还巧用“放大镜”,对学生的习作给予热情的鼓励、高度的赞誉。即使只是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精彩、有新意,我也给予肯定、鼓励。在习作批阅中,我采用星级制度,只要学生习作句子写得通顺,想象合理,表达清楚,就在他/她的习作后面加上红五星,只要得到三颗星的同学都有资格让全班学生阅读他们的习作,还可以把好的习作当做范文拿到班上读,同时把好的习作贴到“习作园地”上。看到自己的作文被贴到习作园地上学生会激动不已,心就会被感动、喜悦所充满,自然会信心倍增,写作的欲望也就被大大激发起来。

四、加强写作训练,以“度”促优

作文训练除一般的审题、选材等基础练习外,还应进行一些度”的训练,以提高作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首先是速度训练。有不少小学生的写作速度很慢,主要是由于写作时思想不集中,思维处于抑制状态、缺乏紧迫感和时间观念等造成的,可以通过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写出一定字数的作文来克服惰性,增强紧迫感,从而加快写作速度。

其次是长度训练。有些小学生作文总是写得不具体,专写短文,进行一定的长度训练有助于学生把作文写得具体生动。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能力:把一般短文扩充成较长的文章;充分发挥想象力,给简单的短文添上许多细节使之具体形象。

再次是限度训练。学生作文中离题、偏题、立意不当、详略失当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需要进行限度训练,即限定一定范围,限定主题等。如把古诗改成具体生动的记叙文,通过经常性的练习,可使学生确立中心、围绕中心选材的能力大大加强。还可以根据作文的不同要求,限定大概的字数,使学生的作文篇幅既不太长,也不太短,同时还能避免详略失当的弊病。

第3篇:热闹的菜市场作文范文

老师拿起一个鸡蛋:“现在我们就来试一试!谁愿意来?”同学们纷纷举手,跃跃欲试,大声喊道:“我来!我来!”老师把我们班里力气最小的李雨晴叫了上去,把手里的鸡蛋交给她。我们把目光一起投向李雨晴,只见她手握鸡蛋,咬紧牙关,脸涨得通红,眼睛瞪得大大的,好像要把鸡蛋吃掉似的,她都已经用了吃奶的力气,可那鸡蛋依然像一个战士一样,打也打不倒,捏也捏不碎。过了一会儿,李雨晴捏不动了,放弃了。我想:为什么不让我去呀!她力气太小了!

这时,老师又把我们班的“大力士”顾俊超请上了台。如此魁梧的顾俊超与如此瘦小的李雨晴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我们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只见他也像李雨晴一样,把鸡蛋放在手心里,我们在下面喊着:“捏碎它!捏碎它!”这鸡蛋好像和我们有仇似的。顾俊超用力地咬着下嘴唇,手在微微颤抖,可这鸡蛋还是毫发无损。过了一会儿,顾俊超没有力气了,也放弃了。我想:咦?居然也有大力士捏不碎的东西!真是邪门了!

看到这一幕,我在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这区区小鸡蛋,居然有这么大的力量,平日里妈妈买鸡蛋都是轻拿轻放的,今天这鸡蛋被施魔法了?

第4篇:热闹的菜市场作文范文

关键词:作文教学;创新;学习兴趣

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都会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学生写作兴趣较低;写出的文章大多照搬教师的观念,没有自己的想法;事例重复使用,偏离实际生活等,并且,语文教师只是用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没有关注学生的真实感受。所以,新课改要求:教课内容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贴近,让学生敢于表达,写出自己真正的观点与想法。

一、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不足

1.作文过于模式化

小学生刚开始接触作文,都是从仿写开始,但这也有一个弊端,如果长时间用这种方式教学,教师没有有效地引导,学生就会养成抄袭的习惯,作文就会缺少创新性。

2.作文内容偏离实际生活

小学生因为缺少写作素材和构思,作文中的语句大多都是随意编写的观念,又因为作文教学为室内教学,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口述想象画面,无法走到户外感受真正的生活的场景。

3.作文缺少真实情感

由于上述两点不足,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一直被压制,作文多由文字堆叠而成,表达平铺直叙,没有真实情感。

二、小学作文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1.采用说、读、写相结合的方式教学

作文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即“读”和“说”,理清学生的写作思路,用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念,再写成短文,或是把文章扩写变成剧本,由学生表演。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某个场景或是景物进行命题,像是以《我和妈妈去 》为题,首先,先让学生鉴赏几篇优秀的例文,再让学生回想生活中和妈妈一起出去的场景,然后依次让学生站起来说出自己的故事,接着整理思路、编写提纲,随后扩写成文章。课上,有些学生会说自己与妈妈去菜市场买菜的场景,或是去公园散步时周围发生的人或事等,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不仅让学生描述自己当时的心理活动和身体变化,还可以描写周围出现的人和事,表现出菜市场的热闹和公园的闲适。最后,由教师在旁指导,让学生自由发挥,根据生活中的对话组织语言,编成情景剧,进行表演。

2.开放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要开放课堂教学,以此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营造出教学气氛,让学生走到室外感受真实的生活,不只局限于室内,丰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听取学生的意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另外,还要让学生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引导学生记录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养成写作习惯,并且,还要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比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命题《生活中的小游戏》。小学生正处于一个特别的年龄段,而生活中的小游戏也成为学生每天必须进行的活动之一,像是跳皮筋、踢毽子、丢沙包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回想在课间休息或是体育课上是如何进行这些活动的,让学生逐一描述,并适当描写当时的天气和同学的动作、表情。并且,语文教师也可以用课上10~15分钟的时间,把学生带到户外,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用具,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发用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游戏的乐趣,从而为写作增加灵感,实现室内室外课堂的有效结合。这个作文命题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课堂死板的气氛,用这种方式让学生写作文,更容易表达出真情实感,丰富写作素材。

除了以上两种方式外,教师还需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从成熟的文章中积累优美的语句,熟悉多种文章的结构,像是《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这部作品讲的是主人公蒂皮从小在非洲长大,与很多野生动物做朋友的故事,其文章脉络清晰,没有复杂的文章结构,用简单的语句描写了主人公与动物如何相处,扩大学生的视野;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把学生在平常不易接触到的事物和动物用立体的影像展示出来。比如,有时教师会布置一些以动物为命题的作文,教师可以利用教室内的大屏幕播放大象、猴子等动物日常活动的视频,为学生提供写作灵感,创新教学方式,并及时批阅学生写完的文章,让学生互相鉴赏,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速发现自己写作能力的不足,参照其他学生的文章,不断完善,提高写作水平。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根据新课改提出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外,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适合的写作命题,以此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作文更具真情实感。

参考文献:

第5篇:热闹的菜市场作文范文

一、激发强烈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获得知识的重要的推动力,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写作将会变成一种乐趣。

1、参与游戏,培养习作兴趣。一次在上人物描写的习作指导课上,我把学生每四人分成一组,然后让每一组抽一个题目(这些题目都是他们朝夕相处熟悉不过的同学的漫画像,人物的特点都通过漫画夸张地表达出来),再要求他们先用语言把这些同学的特点表达出来,再要求必须把这些同学的动作、神态和语言都描写出来,但不能写出他们的名字,最后让同学猜出是谁。每个小组可以进行个人构思,集体创作,由组长发言,各组进行抢答,优胜者加十分。一时间,各个小组进行争先恐后的抢答,热闹非凡。各组同学的人物描写生动、形象。在猜谁时,大家都能根据人物的特点回答出所描写的同学的名字。此时此刻,同学们情绪高涨,兴趣盎然。这种寓激发兴趣于游戏活动之中,效果备增。

2、模仿试作,增强写作信心。阅读教学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每篇课文都是学生习作的例文。小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面窄,每次学作都苦于不知怎么写,从何而写。因此,摹仿课文结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进行写作,也是提高习作能力的方法,如教学《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狗》;教《蟋蟀的住宅》仿写《游天柱山》;教《猫》我让学生仿写《狗》;教《蟋蟀的住宅》仿写《我的卧室》其效果颇佳,学生的习作不再发难。

3、作文接力,品尝习作乐趣。我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开展了“作文接力活动”。发给组长一人一本笔记本,每天安排一名习作较好学生写,作文题材,内容不限,但必须写真人真事,写出真情实感。每天早会课利用几分钟进行评赏,写得好给予表扬奖励并转载在板报上。第二天同一小组的另一名同学又接着写下去,如此循环,到半个学期,平时不爱写作文的同学,竟然也参加到这项活动中并得到及时的表扬。这样,学生的闪光点得到赏识,写作的兴趣也被调动起来。

二、充实生活丰富内容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可以说生活有多丰富,作文就有多丰富。

1、从劳动中吸取生活素材。教师应鼓励并让学生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从劳动中吸取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我要求他们每人至少要掌握3种以上的劳动技能,争当家庭小能手,并在班队会上相互交流,评比再引导他们把做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例如:三八妇女节,帮妈妈做上一道香喷喷的菜肴;利用双休日自己洗衣服,下地摘菜,到菜市场买菜等。他们亲自参与生活,感受劳动的苦和乐,既锻炼了自立能力,又丰富了情感,为写作开启了鲜货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2、在组织活动中寻找写作素材。生活无处不飞花,大自然的人文都是我们写作的对象,为了丰富写作内容,教师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自家的小动物,给他们喂食和它们玩耍。组织学生游览无家乡的名胜古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产,在活动和调查访问中,学生全身心的投入,积累感性的材料,丰富写作内容。这样《我家的小猫》、《家乡的芦柑》《家乡的夜景》等一批充满生活情趣的作文就这样在同学们的活动中诞生了。

三、广泛阅读,积累素材

“日积月累,方能成悟”如果说丰富生活,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那么广泛的阅读就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不会写的困难。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知识经验,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掌握写作技巧。

1、鼓励订阅报刊。《素质教育博览》《快乐语文》《读写天地》等小学生课外读物,富有趣味性、科学性、知识性。教师要鼓励学生订阅,同时组织学生到学校图书室或县图书室借阅书籍及时向学生推荐一些浅显易懂,适合学生口味的好书,让他们快活地遨游于书海,在生动曲折的情节和朴实自然的语言中找到乐趣,积累词汇。

第6篇:热闹的菜市场作文范文

1996年年底,乘友人车在京城二环路上行驶,快车飘然如船。友人问:多久未去过上海了?想了想,已整10年。这几年,上海变化可就大了,友人说:“一年一个样儿呢。”“有多大?”“怎么给你说呢?”友人一边开着车一边朝我望了一眼,我觉得那一眼似乎在望动物园里的什么物种,他沉吟了片刻,说道:“这么给你说吧,上海――就是放在美国的任何一个地方,也一点儿不逊色!”

我知道他去年去美国考察了两个多月,说这种话当然还算有根据。但是一个北京人能对上海作出如此评价,还是让我感到了惊奇,因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京沪两大都市的人有猫狗之仇,给我印象是很深的。

实际上,我和上海也不能说没有缘分,从60年代到80年代,我记不清楚去过几次上海了,大约总有七八次吧,或者更多,但我都搅混在一起了。上海联系着我生活中许多难忘的人和事:上海金陵东路住着我姑妈一家人;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过我的诗集《野马群》;上海巨鹿路675号是最早令我怦然心动的文学杂志所在地;上海国际饭店前厅里我曾忐忑不安地去会见过诗人周良沛……第一次去上海,我是一个年仅14岁的少年运动员。深夜抵达,终于在这片黑黝黝的楼群中找到了那座法式公寓,巨大的陌生感笼罩住我,沉睡的都市如同沉默的崇山大岭,但是我终于敲响了一个门,从门深处传来了亲熟的与父母同样的口音,我提在喉咙里的心一下落回在肚里――我有亲人,我不用怕了。

第二次到上海我是个共青团的年轻干部,我记得在南京路一家大商场里,我看中了一件皮猎装,当时标价九十多元,我一月工资75元,犹豫再三,竟没舍得买,使我后悔了好多年。

后来再到上海的时候我成了一个军人,在我的印象里,上海是一个最不适合穿着军装出现在街头的地方。上海本身并不排斥军人,甚至还有一丝对军人的好奇,但是上海浓重的商业文明和市民生活所形成的特殊氛围,却与军人的战争本质格格不入,它使军装显得刺眼,显得过于警醒。

上海的吴侬软语,上海的带着香甜气味的风,还有上海作为一个庞大城市的运转秩序,都让人感到坚固和扎实,仿佛一切从来都是这样,战争似乎和它没有发生过任何关系。实际上当然并非这样,但是上海就是让人不相信能发生战争,因为上海是一座拥有文明力量的城市。

尽管如此,上海在让我产生亲切感的同时,也总是伴随着陌生感和敬畏,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对上海有一种无法深入、无法融人的感觉。由此而生的陌生是反差极大的两种文化背景之间的陌生,敬畏则是对融汇了百年来东西方文明的庞大象征物的敬畏。

坦率地说,我是敬重上海的――这个穷尽我的一生也吃不透的地方,有它自己的风范、气质、语言、方式和典故,它的两百年的历史已经深不可测。特别是它在变化着,变得日渐开阔恢弘,变得去陋习而存真美,现在的上海,仿佛不知不觉间在融汇着中国南北两地的文化,它愈来愈像是一座从中国的土地上拔地而起的伟大都市了。如果说过去的外滩一带还带有浓重的殖民地色彩的话,那么现在却完全是上海人创造的上海。

我说的“现在”,正是1997年4月12日下午,我和新疆《党风》杂志社的美编郭不先生,已经乘坐新疆民航班机降落在上海虹桥机场,去年年底在京城二环路上行车时友人的问话已经实现了,我又一次来到了上海。

这是我90年代以来的第一次到上海,我一边微笑着,一边想着友人的那句话:“就是放在美国的任何一个地方,也一点儿不逊色!”

嗨,上海!我真希望是这样。

早市

上海让我看到的第一幕令我产生兴趣的场景,竟然是这样一条突如其来的、充满了市俗生活情调的、喧腾热闹、速涨速落的早市的河流!

笔者孤陋寡闻,笔者年逾五旬而平生只买过不到5次菜,但是我平生未曾见到过如此活泼而有生趣的菜市场。我本是一个最不喜欢逛商店(尤不喜欢菜市场)的闲懒之人,但是我被襄阳路上的早市征服了。我觉得有这样的早市我愿意天天买菜!我想,如果买菜是这样有趣的事,那谁会嫌烦呢?

那是4月13日早晨7点,我和郭不走出饭店大门,就被眼前这条街上的热闹给震住了,昨天下午还空落着的一条街,早晨不知从哪儿忽然冒出这许多人?

我们先是站在台阶上愣着、欣赏着这条早市的喧闹小河,仿佛两个不会游泳的人站在沙滩上观望海滨游泳场里的热闹。早市的气氛令人陶醉。生活中真正的市井气息是美妙的,它本身就是图卷和乐章。对人生最深人的理解不是归隐山林,也不是逃避到青灯黄卷之下,而是深深地吐纳、呼吸这些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中蕴含的活力。

我们像两个经不住诱惑的人那样,融人人群,下水了。

我们既不买东西也不卖东西,但我们充满兴趣地看别人买东西和卖东西。这样让我们感到新鲜有趣,其乐悠悠,如逍遥游,只有作了生活中最纯粹的旁观者,才能感觉到实际、平凡、琐碎、庸常掩盖下的蓬勃诗意。

这时我瞬间就理解了齐白石笔下所画的萝卜、青菜、辣子、小虾之类的朴素之美,也理解了这位大师的“别有用心”。

早市名目繁多啊,剔鳝鱼的手那么熟练灵巧,活剥蛙皮的手那么毫不容情,只有各种鱼类是“缓期执行”的,它们挤在一盆浅水里,不急不躁。还有各种新鲜蔬菜,真让人想起“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来。

我们走进早市的人流,看各种各样的肉菜鱼虾,问问价,对比一下与新疆菜肉的价格。物类之繁多与新鲜,显然是新疆所不能及;价格似乎也比新疆略便宜一些,可惜我和郭不平常均少关心这些,不能明确差多少。这时才觉出“世事洞明皆学问”的必要了。

我们还看人,看各式各样买东西的上海人,同样别有意趣。一个脚腕手腕都很细的老妪,灰白头发,面容雅致;现在她老了,但是谁知道她当年是干什么的,谁知道她曾经度过了怎样不寻常的生活?还有一个老头,也不很老,在卖鹌鹑的摊旁主动地给我们介绍了几句。他普通话讲得很好,非常普通也非常有教养,从他身上,我们感到上海人一点也不油滑,有一种很正的东西(在这方面,北京和西安就显得比例大一些)。包括我们随意询问市价的时候,摊主们也是有问必答,显得很谦诚,最后他问道:“你们是物价局的吧?”我一听笑了:“随便问问,别怕。”

上海人家庭的餐桌就是靠这些东西来充实的,上海人选择的余地很大,而且烧的饭菜很好吃。不是我在这里拍上海人的马屁,江南菜肴我以为是天下第一,因为十分合我口味。仅从口福的意义上讲,上海人(包括江南各地)就已经令人艳羡之至了。

上穷碧落,下钻江底

这几年来上海的变化人所共见,我感到确实有几处大手笔妙不可言。这几件大手笔都是围绕着一条黄浦江作文章,所谓画龙点睛,也是抓住了主题。一条江底隧道,一座东方明珠,一座南浦大桥。桥横跨,塔高耸,隧道钻底,造成了黄浦江上新上海的风景线。

隧道本也并不稀奇,穿山的,钻地的,都见得多了。但是汽车驶进去的时候,当你想到头顶上正是那条著名的黄浦江在稳稳地流着,而且不仅是它在流,它还托着无数江轮,江轮还载着无数的货物和旅客,这种感觉就是异常惊奇的了。王维见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就可以写诗了,李白见到天边流过来的黄河就惊叹“黄河之水天上来”了,而我们呢,驱车下江底,头上是滔滔黄浦江流,面临如此奇迹,却表现得平静如常,顶多问了一句:“头上是黄浦江吗?”回答更平常:“是的。”

当古人不敢想象的奇迹实现了的时候,我们却丧失了古人的天真想象力。

待到进入建在浦东陆家嘴嘴尖上的东方明珠塔时,电梯升至263米观光层,临空四望,顿时使人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只栖落在塔上的鸟类。鸟瞰,真是鸟瞰而不是人看了,因为东方明珠塔迅速地为你转换了视角,从人的角度顷刻间提拔到了鸟的角度。它让你站在鸟的角度观察人世,看人们如何蠕动如蚁,看汽车如何爬行如虫,看四月江南烟景,江面波光粼粼,四周楼群拔地而起……这时,你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凌空一跃,展翅飞翔,甚至可以拍击着翅膀落在不远处的另一座高层建筑的顶檐上。

当一次鸟真好(哪怕只有几秒钟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和坐飞机不一样。上穷碧落,下钻江底,这可都是20年前不可想象的事情,到了眼前,反而不见人们大惊小怪了。所谓传世之作,古人用诗、用画、用一支毛笔写画万种风情;今人呢?至少可以说拥有了更多的途径和方式。

到了南浦大桥,司机告诉我们,说设计构想出上桥立体公路的,竟是上海的一个中学生。为了节省附设桥的占地面积,向社会广泛征求设计构想,这个中学生采用了螺旋式盘绕的办法,利用了空间,节省了地面。

这件事更加令人感动。一是感动于这种广泛征求创意的胸怀,承担南浦大桥这种建筑的当然是专家了,专家而不自以为是,却能发现一个中学生的聪明,真不愧为真正的专家。二是感动于这个中学生的聪明、智慧、勇气和天真,游戏中就寓有创造,单纯者却未必简单。一个难题被一个孩子解决了,解决难题的孩子是英雄少年,能够采纳少年创意的,是充满进取活力的、有希望的民族!

第7篇:热闹的菜市场作文范文

恐惧和爱是一个人身上最真实迫切的感觉,是身体移动的内在轴心。

沉默而静谧,不被察觉,暗暗潜伏,充满力量。

它们在关键的时候推我们走向自己都不能预料的方向。

对我们这代人来说,我们怕的或许不是上一代人怕的东西。但实际上,两代人的血液里,有一种亲缘紧密相连。作为单独的个体,每一个人从睁开眼睛的那一瞬间就开始面对世界,面对一个大大的、看上去很复杂、环绕在周遭每个角落的客体世界。一个人,面对一个世界,张力由此而生,怕与爱也由此而生。如果说上一代人的恐惧是不知道哪里安定落脚,那么我们这一代人的恐惧就是面对船只井然害怕被塞进已有的航道。他们怕的是看不到终点的旅行,而我们怕的是看得到终点的旅行。两种恐惧都来自主体内部本能的抗争,来自对命运的微弱挣扎,不愿被动地被抛撒,不愿失去个体作为个体的最后的真实。这种同源的恐惧与希冀将我们和上一代人紧紧相连,又彻底推开。他们希望我们在乎的,我们不在乎,他们试图紧紧抓住的,我们试图抛开。

在人类的躯体上,感官记载着本能的演变。我们怕黑怕火,但忘了前因后果。我们怕死,但没见过任何一场屠杀。我们的皮肤刻着祖先的爱,但头脑一片空白。生命的本能代代相传,在不同的时空呈现不同的面貌。感觉遗传而记忆非遗传,在我看来,这是人类演化最神奇的一点。

两重误解

2002年春天,我得到第四届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之后顺利考入大学,很长时间没有写作。

客观地说,我从小就不是一个拥有讲故事天赋的孩子。我从来没有过像萨特那样,在童年的臆想空间中策马平川,仗剑天下。我不善于讲故事给别人听,不会应用语言的奇诡,也不懂得即兴演绎,即便是复述刚听来的小趣事,也往往讲得平铺直叙,兴味索然。

我从小喜欢看书,看很多童话、侦探小说,也看《红楼梦》,但那与其说是对故事感兴趣,倒不如说是对新奇的世界感兴趣。阅读给我带来的不是表达,而是行动的乐趣。我看书很快,充满好奇,领悟力强,遗忘得也迅速无比。

我喜欢在同龄人当中懂得最多的感觉,我懂得世间有很多穷苦善良的人,懂得女孩要温柔善良才有人喜欢。我笃行实践,却很少书写。我的小学作文是中规中矩的好人好事,分数很高,却疲于应付。我不喜欢写日记,不写信,身边时刻环绕着大群小朋友,伴小姐丫环、游击队和强盗团,我们听故事,上演故事,但从不书写。

这些是我十岁以前最真实的生活。我对这段日子一直缺少回忆,像不擅长讲述一样不擅长反思。我停留在事件与情节的表象,缺少根本的理解与见解。我以为那一段时光没有什么特殊事件,因而也就没有什么特殊性。我知道那一段日子是满满的,但却不知道有哪件事可称得上重要。

现在想来,我在大学的不写就是来源于童年的不写。我对写作的理解与误解都埋藏在童年,儿时的思想决定态度。有很多年我都在受内在冲动的驱策,时而激动时而困惑,却很少想到,所有的倾向都有内在的源头。

在我的童年,生活热闹、顺畅且平凡。我的家庭不富也不穷,家教平和宽松,学校竞争不强烈,小伙伴都住在同一个大院,每天吃饭、玩耍、上学、放学。和一些孩子要好,和另外一些孩子耍心眼闹脾气。收到过情书,也给男孩子送过礼物。总之是不缺少任何行动的可能,也就从未获得过倾诉的欲望。

以为书写就是一种倾诉,这是我对书写的误解之一。有很多著名的作家曾描述幼年孤独而封闭的成长,描述内心的无穷幻想和细微的敏感,我知道他们因此而提笔,将写作当作生活与自我的出路。我羡慕他们的情感丰富,但我不是这样。我有什么好倾诉的呢,我不知道,我的生活都是些寻常的事情,而那些寻常没有促使我倾诉。

与此相关的,是对书写的第二重误解。我知道困窘能够催生情怀,便以为所有的情怀都需要从困窘中催生。我在潜意识里把书写和生活里的事件分开,以为书写就是对生活里一些故事的描述,因此我并非不想书写,而是暗自期待自己的生活能够生出些生离死别,以便让我也有描述的机会。我希望自己有动荡坎坷的身世与成长,像故事里的主人公一样,能够含着眼泪回忆感人的背景。我渴望故事,但不是渴望去创作,而是渴望它发生,然后我叹息。我不觉得编造一些不相干的人和事对我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我想要的是经历。这种倾向在我懵懂的童年和迅速变化的大学一直贯穿,让我每每拿起笔又放下,长时间徘徊,我想要写一些虚幻的事出来,但又觉得生活本身还正在展开,让我不能转开目光,心驰神往。

直到很久之后,我才开始明白书写本身的真实性。我终于发现,任何事件的反应与描述都不唯一,确定这种描述――而不是事件本身――才是书写的真正任务。那种认为发生某种状况必然伴生某种情绪的假想,只是来源于对状况和对情绪都了解太少。书写并不依赖于生存状态,因为书写本身就是一种生存状态。

这些是我重新提笔的理由,只是它们来得有些晚,当我大四回到写作中来,距离新概念获奖已经几年过去了。

我参加新概念是为了初中的语文课。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启蒙是极端幸运的事,在遇到启蒙的同时遇到同道中人就更为幸运。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年轻而温柔,带着我们读诗读词,猜字谜,推荐有思想的书,讲评俄罗斯文学。她的字极漂亮,言辞清雅,每周在我们的周记后面写诗一样的评语。我和几个女孩子因此成了至交,我们大量阅读,写长长的文章,为了下一周的好评绞尽脑汁。我们相互传看周记,相互点评,不谈文笔结构,而是彻底做心情的抒发。我们在对方本子上用铅笔写的评述甚至能超过对方的原文,我们不需要商量,也能常常在某一周选择同样的主题。我们不是作者与读者的关系,而是一个言为心声的人与志同道合者的关系,我们不需要额外的读者,虽然周记也会在班内其他同学中流传,但不是为了广泛的读者而写作。我们一心渴求细腻的情绪和卓尔不凡的见识,在充满幻想和柔情的交流中完成文字中的自我型塑。

在我的记忆里,这一段时间是如此重要,以至于我用了很多时间很多的努力希望去恢复那样一种传统。高中我转到了另外的城市,远离了那个词语绚丽喷涌的清泉中央,我拼命地写信,在新的班里做语文课代表,期望能将当时的感觉延续,或者重新建立。但没有成功。从高二开始,我们往来的信件渐渐少了,新的班里也少有人与我呼应。并不是其他人不理会我,而是我心怀恐慌地发现,我和我的伙伴们一同、慢慢地失去了那种由内而外的、热切表达的欲望。

于是我在高三偷偷报名参加了新概念,没有告诉老同学,也没有告诉新同学。我拿了一等奖回来,把透明的奖牌塞进柜子,和从前笔迹稚嫩的周记本塞到一起。这对我来说是个极重要的事件,但我没有延续它的计划。它不意味着一个开始,而意味着结束。高中的最后一年,我不再拿得准写作在我生活中的位置,也不再拥有阅读者,我甚至觉得头脑中回忆里的词语其实并不真实。得奖是让我心安的一个确证。我把奖牌看成是一种见证,一种摸得到的真实,它清透而坚固,在我十七岁的时候向我证明曾经的那个十四岁的女孩不是一种幻想。对我来说这就够了。

初中的日子可以说是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诞生。这也是我这些年对这段时光念念不忘的原因。按照米德和戈夫曼的术语,这段时光标志了我第一次有意识地从小写的me向大写的I过渡,我第一次“发现”有“我”这样事物存在,也是第一次主动地想让自己向某个方向转变,而不是单纯地希望做成别人眼中的完美小孩。对我来说,这种自我诞生的过程是主观记忆的开始,因此非常重要。

但这段时光也留下了很严重的后遗症。我在大学里用了很长时间才大致走了出来。在这段时光里,随着I的登场,几乎不可避免地同时生成了一个新鲜的me,一个新的形象,一套与儿时装扮不同的新鲜的戏服。我重新进入了角色。而由于我太喜欢这段时光,这种新的扮演比儿时的不自觉更难于退却。我知道维持某种姿态并不真实,但却就是不愿放弃那姿态所带有的敏锐和感伤。我的文字开始变得与生活脱节,我关注的事物和态度已经转变了方向,但每每当我落笔,我的笔尖就又不自觉地回到从前那个眼神迷茫的少女。这种分歧让我困惑,让我不能动笔,让我气馁很久,却不知道理由。

实空间与虚空间

2007年夏天,我在一座陌生的城市参加一个暑期学校。上午有报告,下午很自由。我在街头游逛,路过一家租书店,进去转,拎了几本小说和漫画出来。

走出店门,我站在空无一人的燥热的街上,阳光白晃晃地打在头顶,有点睁不开眼睛。四周是一排小饭馆和音像店,路口停着卖西瓜的卡车,有人在打牌,尘土飞扬。我手里拎着袋子,袋子里装着很多年没有碰过的卷着边的漫画和通俗小说。

我在那一刻静住了。我被一种真实的力量震颤,仿佛突然之间打开了一道通向天空的门。我从抖动的空气中看到了时间的彼端,看到小时候,看到一个能代表我整个成长阶段的画面,清楚地飘浮在眼前。我久久地站在街上,凝视着虚空里的图景。我开始明白在大学里让我焦灼的矛盾究竟在什么地方。我看到那幅画面里凝结着我少年时期的全部微妙和全部困扰,我看到小女孩穿过菜市场,手捧花园。

这是一个有关于实空间与虚空间的问题,而不是简简单单的理想与现实。我像包法利夫人一样被阅读所拯救,但也像包法利夫人一样被阅读所累。我甚至比一般孩子都更早地进入过虚拟的时空,在小学五年级就沉浸于阿尔卑斯的草原与小木屋。我像看待侠客一样看待我的同桌,像看待腾云驾雾一样看待我的未来。在现在的目光看来,或许会把这样的虚拟化称作对现实的逃遁,然而如果客观地回到当时那个女孩的坐标,我却必须承认,在她的眼睛里,手心的那座花园就是真实的。她不能够分得清实空间与虚空间的差别,以为虚空间只是自己还没来得及看到的其他地方的实空间,她甚至将虚空间的花朵当作眼镜来看周围的一切,于是她从来没有真正看到过菜市场,尽管身处其中,却一次都没有看到过。

于是,在我成长到矛盾与分裂的现在,我开始明白长辈对少年的不解与不屑。以我现在的视角,我能够看到她的花园只是捧在手里的花园,只对她一个人成立。在从她到我的过程中,实空间和虚空间的大小发生了根本性的倒置:她以为无限巨大能包容身边一切的花园,慢慢变成了现实空间中狭小的一隅,被客观世界逐渐包容起来。

这是一个多么漫长而微妙的过程。我自己都说不清,究竟是到过了哪些地方,经过了哪些事情,才能慢慢在多个世界中转换自如。这过程虽然如此平凡,平凡得每个人都经历过,但却让我经历得无比艰苦。我深知实空间的真实,但也深知虚空间的真实。为此我在提笔的时候曾经久久犹豫,不知道该书写菜市场还是花园。我挣扎了很久才最终决定,我想写能够相通的菜市场和花园。

写作重新成为一种需要

现在回想起初中的写作,我想我开始明白了是什么对我进行了召唤。那是写作的另一冲吸引,除了倾诉与讲述的能力,写作还可以沟通。

我想我是依恋于那个时候有人交流、有人理解的幸福的。即便是过于理想的美化,我也还是觉得能有一群在精神流浪的旅途上相互往来的同伴是我此生最大的幸运。我开始重新回想那个时期的真正意义,我发觉敏锐和伤感都不是那段日子的核心,而聆听才是。我们将自己的思绪以最清晰的方式说给别人,企盼别人能懂,同时也是让自己听自己的声音。我们在听别人的迥异的思路之后仍然保留,或者说更坚持地保留了自己的想法,这本身就是一个与自我交谈的过程。我们在懵懂无措的单纯的青春用这样的方式彼此支持,却在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复杂的长大之后不自觉地放弃。

因此我又开始写作了。在距离获奖四年之后,慢慢地重新提起了笔。这一次我知道我要什么,写作重新成为一种需要。需要是一种力量。就像爱一个人一样,若非全身细胞都情感性的需要对方,那便难以达到那种真挚的让自己幸福的状态。我真正开始需要我的笔,在每一个默默行走的时刻,在每次冲突与打击的时候,在每一处新的风景,我都需要我的笔,需要它带我度过每个难关,需要它将我的生活传递出去,同时吸纳另外千千万万个生活进入我心。我需要交流。

第8篇:热闹的菜市场作文范文

一、激发强烈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获得知识的重要的推动力,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写作将会变成一种乐趣。

1、参与游戏,培养习作兴趣

一次在上人物描写的习作指导课上,我把学生每四人分成一组,然后让每一组抽一个题目(这些题目都是他们朝夕相处熟悉不过的同学的漫画像,人物的特点都通过漫画夸张地表达出来),再要求他们先用语言把这些同学的特点表达出来,再要求必须把这些同学的动作、神态和语言都描写出来,但不能写出他们的名字,最后让同学猜出是谁。每个小组可以进行个人构思,集体创作,由组长发言,各组进行抢答,优胜者加十分。一时间,各个小组进行争先恐后的抢答,热闹非凡。各组同学的人物描写生动、形象。在猜谁时,大家都能根据人物的特点回答出所描写的同学的名字。此时此刻,同学们情绪高涨,兴趣盎然。这种寓激发兴趣于游戏活动之中,效果备增。

2、模仿试作,增强写作信心

阅读教学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每篇课文都是学生习作的例文。小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面窄,每次学作都苦于不知怎么写,从何而写。因此,摹仿课文结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进行写作,也是提高习作能力的方法,如教学《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狗》;教《蟋蟀的住宅》仿写《游天柱山》;教《猫》我让学生仿写《狗》;教《蟋蟀的住宅》仿写《我的卧室》其效果颇佳,学生的习作不再发难。

3、作文接力,品尝习作乐趣

我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开展了“作文接力活动”。发给组长一人一本笔记本,每天安排一名习作较好学生写,作文题材,内容不限,但必须写真人真事,写出真情实感。每天早会课利用几分钟进行评赏,写得好给予表扬奖励并转载在板报上。第二天同一小组的另一名同学又接着写下去,如此循环,到半个学期,平时不爱写作文的同学,竟然也参加到这项活动中并得到及时的表扬。这样,学生的闪光点得到赏识,写作的兴趣也被调动起来。

二、充实生活丰富内容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可以说生活有多丰富,作文就有多丰富。

1、从劳动中吸取生活素材。教师应鼓励并让学生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从劳动中吸取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我要求他们每人至少要掌握3种以上的劳动技能,争当家庭小能手,并在班队会上相互交流,评比再引导他们把做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例如:三八妇女节,帮妈妈做上一道香喷喷的菜肴;利用双休日自己洗衣服,下地摘菜,到菜市场买菜等。他们亲自参与生活,感受劳动的苦和乐,既锻炼了自立能力,又丰富了情感,为写作开启了鲜货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2、在组织活动中寻找写作素材。生活无处不飞花,大自然的人文都是我们写作的对象,为了丰富写作内容,教师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自家的小动物,给他们喂食和它们玩耍。组织学生游览无家乡的名胜古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产,在活动和调查访问中,学生全身心的投入,积累感性的材料,丰富写作内容。这样《我家的小猫》、《家乡的芦柑》《家乡的夜景》等一批充满生活情趣的作文就这样在同学们的活动中诞生了。

三、广泛阅读,积累素材

“日积月累,方能成悟”如果说丰富生活,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那么广泛的阅读就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不会写的困难。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知识经验,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掌握写作技巧。

1、鼓励订阅报刊

《素质教育博览》《快乐语文》《读写天地》等小学生课外读物,富有趣味性、科学性、知识性。教师要鼓励学生订阅,同时组织学生到学校图书室或县图书室借阅书籍及时向学生推荐一些浅显易懂,适合学生口味的好书,让他们快活地遨游于书海,在生动曲折的情节和朴实自然的语言中找到乐趣,积累词汇。

2、鼓励观看影视节目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看一看自己喜欢的影片和少儿电视节目,如《少儿频道》《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达到开阔视野,陶冶心灵,启迪思维的作用。

3、引导进行读书积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所以在指导学生大量的阅读的前提下,鼓励他们认真积累好词好句,优秀的片段,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以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经常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向别人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最受启发的一则故事,最新的一则新闻。学生在阅读中陶冶了情操,拓宽了视野,学会了形象生动有趣的描写。

4、相互评改尝试成功快乐

第9篇:热闹的菜市场作文范文

书桌上的争吵

王芷怡

放学了,同学们都回家了。可教室里不像以往一样静悄悄的,反而是像菜市场一样闹哄哄的。原来是那些斯斯文文的书本吵起来了。

“要说谁才是最重要的书籍,那肯定非我莫属了,如果没有了我,时代就不可能迅速地发展;如果没有我,人类的大脑可能永远停止在原始阶段。正是由于我的存在,人类才越来越聪明,你们可得听我的,我是书籍中的老大。”数学书趾高气扬地说。

站在一旁的语文书听完后,不服气地反驳说:“我才有资格当老大。你们想一想,如果没有我,人类怎么通过文字进行书面交流?如果没有我,现代的人们怎么会知道古代人们的生活?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学习,没有我,一切的一切都将不复存在。所以我才是学科中的王者。”

“No,you are false!I am the most important in all subjects. ”英语书已经不耐烦了,吐出一大串单词,又继续说道:“如果没有我,中国的外交关系从何而来,民族与民族之间就无法融合,国家与国家之间无法交流。所以,我才是学科中的No.1!”

“我才是最重要的!”“谁说的,是我!”……在这三类书籍的带动下,其他的书籍也纷纷嚷嚷起来。

这时一个低沉的声音有力地传入书本的耳朵中:

“哎哎,大家静一静,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你们当中,每一个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大家团结起来,互相帮助,才能给你们的主人提供宝贵的知识,这才是最重要的。”说话的正是书桌。

书籍们争吵的时候,都忘记了书桌,这个整天举着他们的书桌,已经在他们身下辛苦那么多年了。

书籍们听了书桌的话,各个惭愧地低下了头,那脸都像红苹果一样的。最后书籍们听取了书桌的话,整整齐齐地排好了队,等待着主人的挑选。

【升格建议】

在这篇童话作文中,作者的主要问题是“想”与“象”之间缺少了必然的联系,导致想象缺少现实基础,失去生活的本质。这些书籍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争执的?这些书籍各自有怎样的特征?书桌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号召力?这些问题不回答,想象就显示出虚假来。

【升格作文】

书桌上的争吵

王芷怡

那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小主人从学校回来了,高高兴兴地将一张金灿灿的奖状贴在了书房的墙上。原来小主人被评为了“三好学生”。

奖状的下面有一张书桌,上面的每一本书籍都认为自己是最大的功臣,开始只是自言自语,紧接着就开始炫耀了。

“要说奖状中谁的功劳最大,那肯定非我莫属了。如果没有了我这学科的满分,主人就不可能有那么好的成绩。扩大来讲,如果没有我,人类的大脑可能永远停止在原始阶段。正是由于我的存在,人类才越来越聪明,思维越来越灵活。”数学书趾高气扬地说,手中不停地摆弄着阿拉伯数字,1、2、3、4……

站在一旁的语文书正在吟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听了数学书的话,语文书可不干了,高声地反驳道:“我才有资格当老大。你们想一想,如果没有我,主人用什么语言文字去考试作答?退一步来说,如果没有语文,人类就无法进行书面交流;如果没有我,现代的人们怎么会知道古代人们的生活?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才是学科中的王者。试想如果语文没有学好,说不好,写不好,你有再好的发明创造也是白搭。况且小主人在期末考试中,语文学科获得了优秀,在年级都名列第二呢!”

“No,you are false! I am the most important in all subjects.”英语书已经不耐烦了,吐出一大串单词,周围的书籍一下子傻了眼。他见此情景更加洋洋得意了,继续说道:“如果没有我,中国的外交关系从何而来,国与国之间没有办法交往,民族与民族之间就无法交流,无法互补。那地球怎么能够成为一个大村落,所以我才是学科中的No.1!你们也经常可以看到,每天清晨,小主人最先翻阅的图书,就是我。大家都知道,小主人还打定主意,长大了要去美国留学呢!谁敢说英语不重要?!”

“咳咳!你也来凑什么热闹?我们才是真正的知识的传承者。”中国历史书以他特有的厚重嗓音发言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如果不是我们记录下来,你们怎么可能读到那些优美经典的古文呢?尤其是你,近代中华民族的耻辱与英语有着直接的关系呀,我们可不能忘记那些苦难的日子!”

英语书一听,灰溜溜地躲到一边去了!

“我才是最重要的。”“谁说的,是我!”……在这几类书的带动下,其他的书籍也纷纷嚷嚷起来,书房中一片喧哗。

“咚咚咚咚”,敲击书桌的声音持续传来,是书桌上的笔看不下去了,这也是小主人在遇到难题时最常用的办法。

“哎哎,大家静一静,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们当中每一个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也不是自己说了算的,大家不妨这样,等主人回来,看看他最喜欢谁,就可以判断谁最重要呀!”

大家听了笔的话,觉得有道理,就纷纷挺直腰杆,站好队伍。

门开了,主人背着书包走进了书房,书籍们紧张地伸长脖子。只见主人找来编织袋,将书桌上的书籍,塞了进去。

然后,他从书包中拿出一叠新书,摆上了书桌。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