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母语教育论文范文

母语教育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母语教育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母语教育论文

第1篇:母语教育论文范文

我们总是忽略了,帮助他们成长才是最重要的,作为当父母的,请反思一下:你了解孩子拿钱的动机吗?你明白孩子是对钱的心理需要才促成了孩子拿钱的行为吗?人的行为表现受动机支配,特别孩子的自控能力又不够强时,就有可能采取一些不正当的行动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偷拿家里的钱则是孩子选择的自认为最具合理性的可以达到目的的方式。解决孩子拿钱问题,首先应冷静弄清孩子拿钱的心理过程,一般说来,孩子在其中会经历三个心理过程,既“欲—惧—智”三过程。先说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需要,如果没有欲望,拿钱也就没有意义了,孩子拿钱并非对钱本身感兴趣,而是他的某种欲望启动了,孩子的这种欲望正是我们必须把握的,上边说的我班那离家出走的孩子,拿钱也许只为了买些零食。清楚孩子拿钱的目的,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再是惧,孩子惧怕什么?

当孩子根据对父母的认识与理解,认为自己的欲望需要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与接受时,孩子一定惧怕这种需要被父母知道,更别奢望父母能给钱让自己满足了。不敢让父母知道,又无法克制自己的欲望,于是偷便成了孩子认为最可以采取的得到钱的方式了。最后是智,孩子的需要必须由钱来满足,而除了偷再无他法时。孩子便开始设想该怎么偷才能不让父母发现了。如果一次成功,尝到甜头的他们就有可能继续这种行为,所谓“正强化”其作用是促使行为继续下去,孩子的心理需要最终衍变成对钱的欲求。这个时候如果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孩子不仅不会改掉缺点,还可能由此形成对父母的仇恨,这就是所谓的屡教不改的原因之一。

所以,当父母抱怨孩子屡教不改时,请扣心自问,自己的“教”正确吗?我想说,父母对钱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孩子。孩子对金钱的态度一般来自家庭父母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价值观念的变迁,金钱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大人在日常生活中无意间表现出的对金钱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孩子。父母对金钱是任意挥发呢还是分分计较亦或张弛有度?为人父母,一举一动都将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所以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对金钱正确的认识,形成积极的价值观。我还想说,父母的教育方式的合理,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关系到孩子拿钱的行为是得到强化呢还是得到控制改正或者泛化,错误的教育观念得到转变还是恶化,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还是得到合理的延缓或者受到压抑等等。作为父母对孩子偷拿钱的行为,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通过细心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需要,有针对性的冷静处理,教育的目的不但要扭转孩子不正确的拿钱心态,更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格成长环境,从而也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最后还要再说,父母所采取的方式,将影响他们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所以,家庭教育不是口号问题,家庭教育应引起整个社会的普遍重视。国家制定颁布的相关法律文件应落实到位,实施到位,比如要求学校开展家庭教育相关讲座,根据具体情况开办家长学校等,意在提高家长素质,提高教育质量,从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操,思想修养等。其实,我们班级那因偷拿家中钱财而离家出走的孩子,在当今的社会已不是个案,在人民生活水平已得到实在提高的今天,这个问题更不容忽视,而我也将尽我所能,呼吁社会关注孩子,关注农村父母的教育需要!最后我将告诉我身边的父母,面对孩子的错误,如果你没有把握改正,请用爱孩子的心宽容他的错误,请耐心的放下你手中的棍子走进他的心里!孩子是你的爱,请用正确的方法爱他,请用正确的方式教育他,在关注学习成绩的同时,不可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家庭教育无小事,孩子的任何言行,都应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用真爱的心感化之,用平等交流的方式教育之,用国家的法律法规警觉之,这样方可防患于未然,方可教育好孩子且于孩子的成长有利。

作者:金枝 单位:贵州省兴义市乌沙中学

第2篇:母语教育论文范文

在长期从事教育改革项目建设并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过程中,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在立项申报、年度检查、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多个方面对教育改革子项目进行了监督与管理,虽较好地把握了学院教育改革项目建设全局,在项目总体推进和重点项目成果的提升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立项盲目、过程轻视、验收潦草、成果荒废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重“新颖”轻“解题”。在立项过程中,部分申报教师高度重视项目提法新颖,“高洋上”的名字吸引审批者眼球,并过分注重以项目表现本身教学工作业绩及未来教学理念,却忽略教育改革项目的本质是要针对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教学方法、模式等的研究,攻克教学实践中的矛盾和不足,达到教育改革的目的。

2.重“管理”轻“指导”。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学院高度重视子项目的管理,通过多次评审和不断督促等多种方式严格监督项目建设进度,把控项目研究质量,对项目研究建设的顺利实施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院评审有余但指导不足,子项目各自为战但统筹不足,难以形成合力,难以在整体上取得重大突破。

3.重“获奖”轻“实效”。学院在教育改革项目总结验收的过程中,多数时候以、项目获奖作为成果考评的最主要手段,以获奖数量和大小作为衡量项目成果好坏的最主要标准,而忽略了教学改革项目的成效不仅在于通过项目研究和建设的推进以及研究方法的创新获得理论的提升,还应注重项目研究的实效。理论成果需要实践的检验,只有深入推荐项目研究,强化实践探索,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真正有助于提升教学方法且促进学生培养的教育改革项目才是真正的优秀项目。

4.重“结题”轻“推广”。教育改革项目以申报立项为开始,以结题验收为完结的管理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改革项目难以起到真正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目的。教育改革项目的管理必须顺利“申报立项—项目建设—结题验收”,只是教育改革项目的研究过程,“项目试点—问题反馈—推广实施”才是教育教育改革项目深化过程的意识,注重将这两个方面连贯实施的全过程管理才能真正发挥教育改革项目建设的作用。

二、强化教育改革项目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1.强化教育改革项目管理的思考

学院要不断完善教育改革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模式,打破“断点式”、“终结式”项目管理的藩篱,牢牢树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导向,和“真研真改真落实”的原则标准,形成贯通项目立项、项目建设、成果验收和示范推广全过程的动态管理体系;同时,注重明确学院在教育改革项目管理中的参与者、合作者和指导者角色,做到动态把握、及时督导、灵活协调、多元评价等,使项目管理由被动变主动,帮助项目建设完成好且有实效。

2.教育改革项目管理的实践

(1)强化立项管理,实现以“立”引“改”。首先,在课题申报时,在鼓励教师自由组建研究团队申报的同时,结合学校、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发展规划,针对学院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难题和学生反馈的教学意见和建议,导向性课题,鼓励名师牵头、青年教师共同参与的方式联合申报;在个别特别注重实践性的课题上,也可邀请有兴趣、有能力的同学一起加入,以此提升项目建设的针对性。在立项评审上,在注重申报材料审核的同时,更加注重开题制度的落实,在当面听取项目选题背景、研究基础、研究思路和预期成果等相关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做出公平公正的评审,同时评审专家也可现场向申报人提问、交流和指导,在立项之初就充分把握项目研究的科学方向。

(2)落实过程督导,实现以“查”促“改”。教育改革项目建设过程中,重现充分发挥学院监督管理职能,建立教务人员分组联系和教育改革项目中期检查机制,在研究进度、经费执行、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监督考察和提醒,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同时,更加充分发挥学院在教育改革项目上的指导职能,通过中期检查时的专家指导、评价和教育改革项目分组研讨时的相互交流、探讨,促进项目建设的中期反思和调整;及时了解项目研究中的困难,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帮助和资源分享,真正实现对教育改革项目的中期督导与促进。

(3)施行多元验收,实现以“结”实“改”。在教育改革项目结题验收时,首先继续强化结题验收答辩,在全面听取、了解、质疑教育改革项目的建设过程和所得成果后,评判项目成效;其次,逐步推进实际考察,通过课堂教学听讲、基地走访等方式,更加客观、深入地评估项目建设实效;最后,试点学生评价机制,通过在结题验收答辩和实际考察环节加入学生评委和学生调研的环节,真正了解学生对于教育改革项目实施及效果的反馈,明确教学改革项目建设的意义和价值。

(4)注重成果落地,实现以“研”定“改”。对于教育改革项目建设而言,项目研究和建设只是手段,而落实研究内容与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并真正提升教学质量才是其实际意义所在。因此,学院要注重推动教学改革的成果尽快落地,甚至“边建设边落地”,以期通过实际效果的评价调整建设方向,完善建设内容,服务学生培养。同时,注意教育改革项目中优秀成果的示范和推广,通过校内优秀项目展示会、分享会或实地听课等多种方式,在校内形成优秀项目的示范带动效应,影响、激励和带动更多教师提升教学水平。

(5)探索奖励机制,实现以“奖”助“改”。对于完成质量高、成果突出的优秀教育改革项目,学院要在积极配合、支持和帮助他们参与校级、省部级及国家级优秀项目评比;同时,在征求学校意见的基础上,整合学校、学院各方面资源,在学院内构建了优秀教育改革项目奖励与职称评定、业绩奖励、个人发展等方面挂钩的评定机制,形成“重教育改革、促教育改革”的良好氛围,激励全院教师积极参与,认真研究,做出成效。

三、小结

第3篇:母语教育论文范文

和试行学校,关心和指导工作,并叮嘱区教育局要全力以赴抓好这项工作。区教育局早在试

验前就专题研究课改方案的实施,并将它列为区教育局重点工程之一。

一、确定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课改方案的宗旨是加强素质教育。方案中提出素质教育包含的政治思想、科学文化、身体心

理和劳动技能等四方面的内容。但目前,对这四个素质的内容阐释各有不同,这就给课改方

案实施带来困难。为此,我们依据国内外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学校教育、学生的实际,初步确

定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政治思相素质包括政治、思想与道德三方面的内容,在这些内容中道德是核心。中小学加强

道德教育,就是加强品德教育。只有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才能在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

国主义教育中逐步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义务感。

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内容。获得知识,要借助认知能力,而认知能力主要

表现于一个人的智力。所以说,智力偏于认识,它着重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能力一般说偏

于活动,它着重解决会与不会的问题。认知和活动是统一的,所以智力与能力有着密切的联

系。但不管是智力还是能力,其核心均是思维力。因此,要提高中小学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核心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身体心理素质一般认为包括运动技能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内容。身体素质主要是指力量、耐

力、速度、协调平衡和对自然、环境、社会的适应等方面的能力。

心理素质是指有比较完整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能积极调节自己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平衡,能自

觉控制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不管是身体素质教育还是心理素质教育,中

小学基础教育的任务主要是让学生去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将个体发展要求与社

会发展要求统一起来。而在这个“统一”的过程中,顽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是核心问题。

要教育学生从小会劳动、会动手操作,最重要的是要教育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参与劳动。故而

该素质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学生参与劳动的态度,即立足于“愿不愿”,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只强

调“会不会”。

二、落实三个板块课程的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其合力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必修课。必修课是提高学生基础学力的主要阵地,是个性发展的基矗在实施课改方案时,必

须予以充分重视,我们采用:1.钻研新教材,要求教研员、基层教师学习新教材,钻研新

教材。为此,我们狠抓备课,狠抓教材,教研员不仅自己要了解新教材知识点编排的意图、

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重点、难点,还要指导帮助教师把握新教材,提高驾驭新教

材的能力。早在1994年我们就提倡教研员下基层上实践课,至1994年下半年全室教研员无

一例外地均自觉到浦西、复三孝西凌家宅幼儿园上课研究,取得对新教材的第一手材料。目

前上课实践已形成了制度。

2.研究教法,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当前课堂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问题是相当一部

分教师还没有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没有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高度去认识课堂教学,这

就给素质教育设置了障碍。为此,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筛选决定把改革课堂教法的

立足点放在“思维训练”上,重点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研室于

1992年起就开展“如何加强课堂教学思维训练”的课题研究,各学科根据这个总课题,结合

学科的特点选定课题,成立课题组,以点带面开展研究活动。

3.研究考法,我们根据课程标准总目标和年级分目标的要求,反复学习教学评价的方法。我

们大胆尝试了口试(如语文、英语学科)和操作(如理、化、劳技等学科)考试。有些学科

以平时考核为主取消阶段考试。这样做减轻了学生的过重负担,让他们可以学得生动活泼些,

教师也可放手教学,有利于向素质教育转轨。

选修课。开设选修课是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方案的主要特点。按课改方案规定,选修课是

由学生自由选择的、在老师的指导下修习的课程,它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的主要阵地之一。

为了实施课改方案,我们采用:1.组织选修课教师的培训。1995年暑假我区对选修课教师

培训了2次,一次由大同中学教师负责,性备涸穑瑺共培训27门学科,参加的教师多达220

人次。

2.提出分类教学要求。我们根据选修课开设教学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将本区10所完

中分成三类。一类是完全按方案的要求让学生自由选择,设置的科目基本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第二类是基本上按方案的要求开设,学科门类虽然比较少,学生选择的余地也不多,但是还

是从拓宽、加深等方面让学生有发展的余地;第三类是由于搬迁拆房等原因尚未按要求开设

选修课。选修课都是必修课的延伸,但是延伸不是增加一节必修课,而是要针对学生实际,

或补缺,或提高。

区教研室对这三类选修课在调研、听课的基础上报出分类教学要求,并加强分类指导,保证

选修课的因材施教。

3.加强选修课教学管理。年级组负责选修课的学籍管理,教研组负责选修课的教学管理。有

的学校,如大同中学、敬业中学在实践的基础上对选修课学习成绩的评价作了探索性研究,

取得很好的成果。比如大同采用“特长认定”的办法,得到市课程办的认可,并认为这是创

举,也是今后的方向。敬业中学长期坚持开设选修课,每学期将学生成绩记入成绩册,并通

过多种形式展示成果,学生、家长反响很好。

活动课。课改方案把活动课作为一类课程,与必修课、选修课并提,显然不同于过去的第二

课堂。尤其是小学与初中阶段设置该类课程是方案的一大特色。

它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采用:1.提供活动课教材。现在作为正式

课,教材就成为首要问题。而基层教师大多数没时间编写教材。于是我们千方百计多渠道地

提供教材。

2.培训活动课教师。在方案试行中,我们积极创造条件培训活动课教师,培训形式多样:第

一种是由少年宫组织培训;第二种是能者为师,由基层学校教师参与培训;第三种是邀请名

人或有一技之长的艺人参与培训。

三、抓好各级各类师资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我区承担中学劳技、小学《自然常识》和《生活与劳动》三门学科的试验任务,这三门学科

的市级培训也就由我区承担。四年来,我们为全市试验学校培训了数千人次,每次寒暑假培

训参加的人数是其他市级培训无可比拟的。尽管这三门学科教师专职少,兼职多,但参加培

训很少有缺席的。由于教材组与教研员合作协调好,认真负责,每次培训都受到学员的称赞。

我们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自然常识》与《生活与劳动》两门学科的青年备课组既在课改试

验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又使他们在课改中得到了锻炼,他们有的在区、市及全国各类教

学教研评比中获得高奖,有的已被提拔为领导干部,他们都深感青年备课组对自己的培养很

重要。

选修课教师十分缺乏,我们就组织教研员、大同中学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培训。

本区自行培训选修课教师,这在全市属首创。

活动课教师培训的任务也很重,我们就组织教育学院和少年宫、少科站联合办班,也顺利地

解决了本区活动课的师资问题。

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非常重要。这几年我区首先注重区教研员的

素质提高。教研室组织教研员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还组织教研员下基层上课,

参加课改实践,既了解了教学第一线的状况,也取得了对基层教学的指导权。教研员在自身

提高的基础上,带教基层青年教师,组织他们参加教研科研,今年青年教师向市申报教科研

课题的48位,超过历年。我们还利用学科中心组、课题组活动,组织小组成员学习理论。最

近,我们着重学习“思维训练”方面的理论,并扩大影响、带动基层骨干教师学习。

加强素质教育,就必须打破以智育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传统的评价机制。

我们于1994年起,制订并实施适应素质教育的“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依据素质教育的目

第4篇:母语教育论文范文

传统教育方式方法失当。中国传统教育方式的重要执行方法之一是“打”。从出发点来看,打是因为犯了错。从目的性来看,打是为了改变。然而,犯错是人之常情,何况孩子。根据犯错不同的程度选择宽容、提醒、教导可能会有更好效果。“打”的错误性还在于其引导性弱,因为其本身不具有教育性,甚至具有严重误导性,不讲道理只是单纯的暴力会造成子女的反叛心理,敌对父母并走上极端道路而犯罪。“打”还会对子女心理造成严重伤害,奴性心理、自卑心理等的产生跟父母的“棍棒教育方式”有直接关系。

二、女权意识下的责任意识缺失

随着女性解放,女权意识的加强,我国女性地位得到大幅提升。与此同时,由于对权利意识的不正确把握,有相当一部分女性未婚先孕。根据对烟台市200名市民做的问卷调查显示,有高达24%的人认为未婚先孕可以理解,有6%的人认为未婚先孕是正确的。未婚先孕对启蒙教育的危害,一方面表现在,她们没有成为母亲的思想准备,同时背负着家庭和社会舆论的压力。压力之下,很多人做出了不利于自己子女的决定,比如将婴儿卖掉,有的甚至结束自己子女的生命。另一方面,她们也不具备教育子女的能力,她们给不了子女一个充分的生存条件,因而错过了子女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期。另外,女权意识下,女性开始追求良好的教育背景,但同时,不难发现的是,在高学历的教育背景下,现代母亲在育儿教育方面的知识严重不足。从现今教育发展来看,义务教育下女性的教育水平差距不大,并和以往历史时期比相对较高。但调查研究后,却发现学历的差距对做母亲水平的影响并不明显。由于大部分的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并没有受到过如何做母亲的专门教育,在如何养育子女方面又没有经验,她们对子女的教育是实验型教育。这样,子女就成了母亲教育过程中的试验品,母亲教育的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启蒙教育下的母亲教育意识缺失

启蒙教育现状下,母亲教育意识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母亲个体意识缺失。女性在成为母亲后,会有一定的母亲角色意识,这种角色的代入,使其能以母亲的身份来对待自己的子女。但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中国的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根深蒂固,由于个人意识过强,适应不了从子女到母亲这种身份的转换。当身份突然转换的时候,并不能很容易的接受这一生活的改变,而对子女的教育就被对自己的关注度而挤占。另一方面,相关教育机制不完善。我国母亲专业教育问题没有一个比较贴合实际的规章制度进行维护,缺乏最直接相关的政策制度保障。在没有相当实力的外力帮助下的母教组织运行具有较大难度,发展不成熟。以烟台母亲教育中心为例,组织活动内容主要以宣传为主,大多活动也只是停留在母亲和母亲教育的宣传层面上,而对母亲培育子女的实践教育由于各种局限并没有很好的得以实现。其他的类似组织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问题背后是没有政策的支持,没有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没有直接学术研究等多方面因素所共同制约的。其中,国家政策对其投入的有限是最重要的原因。加强相关政策制定,加大投入力度,相关的人才培养,教育结构,企业支持都会有相应的转变。

四、结语

第5篇:母语教育论文范文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材内容滞后

近20年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土木行业的发展,土木施工技术和现代化机械施工突飞猛进,许多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然而众多教材内容与现实施工工艺差距很大,主要由于很多专业教师为了写书而写书,或没有任何工程实践经历,在编制教材过程中很多大型工程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无法引入教材,导致施工教材极其死板。许多教材中普通钢筋砼的冷拉工艺、屋面沥青卷材等已被规范明令淘汰的内容仍存其中;一些新的施工材料和施工工艺却没有写进教材,特别是建设部近年来推广的建筑防水工程新技术、高强度高效钢筋、清水混凝土、新型节能保温工程等在教材中都没有体现。

(二)教学手段单一

现在很多教师依赖计算机来完成教学任务,多媒体课件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3]。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虽然改善了教学效果,但仍表述不清楚施工技术的众多内容。特别是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机械的基本性能和操作要点等,根本无法在课堂上讲解清楚,如塔吊的自动顶升过程的操作要领等,学生很难在课堂上深刻理解。

(三)教学课时少、教学内容多、实践教学安排不合理

教育部和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出了“大土木、宽口径”的要求,许多高校都减少专业课的授课学时。一般高校的专业课程约48学时,而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式的院校要求学生分析每章的施工特点、编写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方案、检测检查施工质量等。这使实际教学安排很难满足教学要求,教师常感到教学压力过大,没有时间对教学内容发散讲解。在土木工程教学计划趋同的同时,绝大多数高校安排了4周的施工实习时间。一个工程项目4周的实习时间太短,可能仅停留在施工分项上,特别是对需要掌握的多层和高层主体结构施工,有时只可能看到二、三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无法了解施工工艺的全过程。安徽省几所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统计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计划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安徽省各高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计划基本趋同,这也正如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何若全所说,“当前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趋同,教学内容没有体现本校特色”[4]。根据学院实际情况把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安排在第7学期,因为学生有暑假的实习经验,上课过程中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对施工理论知识的理解。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的灵魂和统领性文件,教学内容设置是否合理取决于教学计划是否科学合理。针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特点,结合学校师资力量和教师的相关经验,力争在以下几方面做到优化。

1.依托教学团队和施工企业技术人员一起精心编制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规定了课程的相关教学任务,是把握课程重点的必要参考。因此,在制定大纲时既要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又要兼顾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才能培养出应用型强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如讲解现行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参照现在的施工机械修订课程大纲,要紧跟现行的工程建设步伐,体现学院的应用型特色。

2.调整课程学时分配,做好各环节的衔接

现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院校大都一直在压缩课程学时,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对授课团队来讲极具挑战,因此改变原来的“粉笔+黑板”满堂灌的4-0教学方式,借鉴太原理工大学的做法变为周学时3+1的方式,其中3学时主要是教师课堂讲授(当然这离不开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播放视频),另外1学时安排施工技术专题、观看助学图片和施工录像资料、工艺模拟等实践活动。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紧扣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完成基本教学要求,另一方面又可以使课程教学内容和实际工程紧密结合,教学形式更形象生动和丰富多彩,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理安排实践环节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特别是随着施工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出现,学生不到现场了解很难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因此,该课程实习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第2届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讨会显示,大多数高校该课程生产实习安排为4周,一般在第7学期寒假进行。这样的安排时间太短,大多数工地只能进行一道分项工程的施工,学生无法全面了解书本上学到的工艺。在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后,经过学院土木工程教研室的系统研讨总结,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实习环节原计划4周实习计划不变,时间安排在第7学期前4周。具体实践实习时间为:暑假后期4周+国庆1周,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对现场知识的渴求,也较好地完成了相关教学计划,学习效果显著。

(二)增强授课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4]

在地方本科高校中,大多教师没有实践经验,不了解现场场景,授课也讲解不清楚施工细节,如模板支撑、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等工艺细节。因此,对于这样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程,要求教师除了有系统完善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有一定的施工实践经历。笔者认为增强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教师在讲授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之前,必须深入建筑施工企业工地实习锻炼;其二,学院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脱岗学习深造,增加经费支持授课小组教师参加各类教学实践研讨和前沿施工技术等会议,以便及时掌握前沿施工技术,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三)教学手段丰富化

仅依赖多媒体课件教学很难满足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对毕业班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适应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的需要,采取如下的几项教学措施。

1.举办形式多变的专题讲座

在教学中对于实践性很强但又无法实现现场教学的内容,可以请当地专家走进课堂举办讲座,设置专题进行技术交流。现场专家丰富的专业知识、大量实践操作经验和现场管理知识可以为学生和教师“排忧解难”。如可以针对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与降水施工、大型工具式模板施工工艺、清水混凝土剪力墙施工工艺、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和底板浇筑施工工艺等举办专题讲座。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该课程的难点,开拓了视野,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建立了与当地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紧密关系,最大化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从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的就业热情[5]。

2.拍摄现场视频资料

与协作实习单位合作,对于正在施工的具有代表性的分部分项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选派年轻教师和学生自带摄像机、照相机到施工工地现场跟踪拍摄第一手资料,回学校后归类整理、剪辑制作成施工助学图片、简短要点录像片,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制作成嵌入式PPT,这样直接与所讲课程内容衔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可大大提高教学质量[1]。皖西学院在实验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购买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现场摄像、编辑的影音录像和教学视频,这些现场视频工艺流程系统完整,涵盖施工工艺要点,课下可为感兴趣的学生加深体会。

第6篇:母语教育论文范文

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选择参加的民族体育项目有很大不同,男生选择的顺序为武术、太极、跳绳、毽球、木兰、秧歌、风筝、拔河,女生选择的顺序为太极、秧歌、跳绳、木兰、毽球、风筝、武术、拔河。可以发现,男生大多比较喜欢中国传统民族体育中武术、太极等技术技巧比较高的项目,或者是毽球、跳绳等活动量比较大的项目,而木兰、秧歌、风筝均只有不到三成的男生选择;女生选择太极的占92.2%,秧歌占80%,这两项需要身体柔韧性较高,而且或是柔和,或是欢快,受到女生群体的欢迎,跳绳、木兰和毽球每个项目也有六成以上女生选择,这些是技击技术不太强的项目,而风筝、武术和拔河选择的人数略少,说明女生对这类项目的兴趣稍差一些。

2结果与分析

2.1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情况

2.1.1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课程设置情况。按照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的计划,参与调查的全部高校都至少设置了2-3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一年级的基础体育课程中增加太极、武术、跳绳等项目,二年级以上的选修课程中增加了风筝、拔河、木兰、毽球、秧歌等自选项目。另外,有8所高校占67%的比例设置了“民族体育学”这门课程,以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为主,涉及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和起源,近代民族体育的继承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创新与展望等。

2.1.2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实践情况。我国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高校体育教学中展现的是不同民族的民族文化,但目前辽宁省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仍然比较单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尚不能形成一种独特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课程体系。大学生是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主要力量,应该重视对大学生的传统体育文化教育。

2.2分析与讨论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辽宁省大多数高校的民族体育项目都有所开展,但占最大多数的是武术和太极项目,课程设置比较单一,其他项目的课程或是师资队伍缺乏,或是作为选修课程不够重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有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1)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开发滞后,比较狭窄。相比于野外生存、攀岩、跆拳道、拳击、街舞、轮滑等现代体育的极限性、对抗性、娱乐性项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刺激性、对抗性并不明显。许多学校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列入选修课程,教学过程流于表面,多数学校都以武术作为民族体育的主要教学内容,其中一般都包括长拳、太极拳、太极剑等具体项目,比较单一,更多形式多样的健身娱乐的民族体育并未受到重视,也没有引进到高校的体育教学中。

(2)民族传统体育师资比较薄弱,缺乏经验。在高校民族体育的教学中,大部分学校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师都存在着师资严重不足的情况,在调查中发现,除了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体育教师之外,更多的体育教师是武术专业甚至其他专业的教师,经过短期培训或者自我学习转向民族体育教学的。民族体育项目的渊源深远,文化深厚,内容庞杂,如果缺少专业基础和实践经验,许多理论知识和技能方法的传授不能达到最好效果。

(3)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氛围不浓,很难引发学习兴趣。在调查中发现,辽宁省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在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有一定难度,使民族体育在高校缺乏一定的吸引力,民族传统体育氛围不浓厚,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培养人文氛围,才能将民族体育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和养成终身体育习惯。

3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开展的对策与建议

首先,完善高校民族体育教育的理论体系。我国的高校体育教育已经具备比较完善的体系,但要构建中国化的体育教学体系,就要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融入社会学、民族学、文化学等知识理念,以体育学科自身特点为支撑,将体育社会学、体育民族学、体育文化学等理论融入其中,构建层次分明的中国化体育教育理论体系,使民族体育融入高校体育教育中,对民族文化进行广泛传播,包含民族体育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加工改造等,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民族体育文化。

其次,完善高校民族体育教育的技术体系。高校民族体育技术体系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民族体育教育的主体。目前,我国民族众多,民族体育项目广泛流行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是人民娱乐、休闲、健身的重要手段,这些项目也可以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补充,由于种类繁多,高校体育教育中必须选择优秀的民族体育文化和适宜的民族体育项目组成有机的技术体系,促进民族项目的普及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为集体和个人项目,集体项目可以促进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个体项目可以养成学生良好的健身习惯。高校民族体育项目应注重集体和个人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课堂教学,使教育效果最大化。并且注意力量型、速度型、技巧型、智能型四大类民族体育项目的相互穿插,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促使学生掌握一定运动技能。

第7篇:母语教育论文范文

在近几年的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的教材中,我们可以知道其选择的都是一些比较基础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其教材的具体教学结构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数据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网络互联设备、网络操作系统、Internet应用、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新技术介绍,对于教学的内容安排常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其中,存在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把计算机中的重点知识环节网络技术变成了口头的说教表述,这使得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其二是过分的追求专业性的动手能力,将课程的知识讲授忽略,变成了以个人培训为主的实践课程,没有很好的做到实践与理论结合。对于项目化教学来说,它本身是一个行动导向型的学习组织形式,可以让学生们在相对独立的确定自身目标以及具体的计划,然后进行相应的实施,最后对实施的结果进行评价。项目化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选择中心,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的组织课程内容。能够有效的教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达到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对于具体的项目教学是师生们相互共同的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教学工作活动,其特征主要是;学生们在学习时需要自行的负责事物,专心的投入,强调小组性学习,最终的目的是要完成具有实际利用价值的成果,学生们还需要结合自身不同的知识去分析问题。项目化学习在设置具体的项目教学情境时需要结合学生所学的知识,对应的看其能够用在哪些方面,然后针对这些方面再去设置一些项目,这样可以相应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为学生指明知识导向。在每个项目的情境化教学中,其本身特性包含着目标性和探究性以及可操作性等,对于项目的内容必须符合教学逻辑内容。从而确保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技能。

2项目化教学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措施

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项目化实施,是以现实的网络应用为主要的教学培养路线,针对计算机网络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开展相应的实训工作,重点培养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做一体化方式。对于其中的基本理论的学习,我们不去深究其各项内容的基本意义,而是重点的注重其实用价值,让学生们在实际应用中学会具体的使用方法,在教学中,还要相应的做到科学性和先进性相结合,不断追求新的应用性比较强的知识内容,对于具体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可以将课程分成一个相应的大项目,然后在将这个大项目分成对应的若干个小项目,实现课程从宏观到微观上的不断细化讲解。在校园内可以建设相应的网络实践课程,带领学生们针对于网络技术中的某项问题进行对应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们了解网络技术的基本构架,让学生们能够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学会对知识的实践运用。由项目化的教学方法进行课程的标准制定,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所涉及的相关职业的知识,我们具体选取了两个项目,其中包含了几个对应的小项目来构建项目化教学体系。主要背景是企业的网络建设维护,在教学中我们还想应的配备了几个典型的现代网络案例来作为其项目任务的运行载体。项目一是“计算机网络通信基础”,其具体由计算机的网络基本体系结构和计算机通信原理这两个子项目组成的。主要目标是想让学生首先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为其以后学习奠定基础,项目二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管理基础,其中包含了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以及互联网的技术运用三个子项目。主要目的是想让学生了解网络管理功能,以及各项功能的模式和体系,熟练掌握网络安全技术。对于制定和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老师要深刻的体会其标准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认真的学习相关知识,对于课程的标准内涵要做到相应的理解,充分的掌握课程标准的制定技巧以及明确基本框架内容。通过相应的实践在进行不断革新和完善。在项目化的教学中还可以相应的开展纸机结合的考核方式,全面的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的考察方式不仅考查了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了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重视对于学生们计算机学习的目的培养。考核制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还使学生能够享受到自身价值成就的体现,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们能够更加投入到学习中去。在项目化教学下的具体教材编排中,我们需要相应的做到四个方面;①学习知识的实用性,②项目教学的实际性,③教材编排的过程性,④语言表达的形象性。其中对于教材的知识学习,不能简单的从教材教学知识出发,要从知识的实用性方面出发,本着以实用为目的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内容编排。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的项目化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项目的本身必须具有相对较好的完整性和针对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学生们通过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提升学生们的知识技能的同时加强其为来职业发展能力。对于项目化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与其专业技能有效的结合,达到最终能够解决问题的效果。在项目教学中,还应当针对性的加强教学时的语言形象化,抛弃以前那种比较古板的教学表述方法,在保证教学用语科学严谨的前提下,加强教学过程中的色彩性教学,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要避免在教材中出现大量文字性的叙述,将教材的总体设计提上去,加强教材的可读性。

3结束语

第8篇:母语教育论文范文

(一)目标涵盖关系。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坚持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各项工作、各个层面中,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集体体育项目是高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大学校园文化属于社会文化大背景中的亚文化形态,学校组织开展的集体体育项目是体现这种文化的载体和形式之一。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到全面育德的教育理念,就必须实现教育方式的转变,将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特别是在开展集体体育项目活动过程中,避免空洞脱离实际的教育,做到贴近实际,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

(二)载体推动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彻到集体体育项目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内容,集体体育项目是载体。通过开展集体体育项目,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更能彰显其特有的教育功能。一方面,集体体育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每一名学生,在参与集体体育项目过程中,必然会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努力,他们团结协作、和睦相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甘于奉献、服务大局。比如在学校组织的篮球比赛中,学生们为了班级、院系的荣誉,在场上努力拼搏,场下的同学主动担负拉拉队、后勤保障、新闻宣传的任务,集体主义观念在活动中深入人心,强有力地使受众更加全面的认识了集体,并树立了群体意识观念。另一方面,集体体育项目有利于加强学生组织纪律教育,这也是集体主义观念的延伸,其文化价值不仅体现在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层面上,更加表现在对学生的心理与观念的重建中,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组织纪律观念与政治教育观念得到了全面的拓展、延伸与维护。集体体育项目的顺利开展,需要每一名参与的同学遵守组织纪律,服从组织安排,履行自己的责任,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组织纪律性。同时,集体体育项目有利于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学生干部队伍。

(三)互补促进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是目标,集体体育项目是载体。思想政治教育指引集体体育项目的政治方向,集体体育项目本身也是一项思想政治教育工程,必然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众所周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集体体育项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集体体育项目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两者具有互补促进功能。

二、集体体育项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是全面的、广泛的、具体的。集体体育项目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使多种教育功能在体育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地实现,总的来说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培养集体主义情感。集体体育项目,目标性很强,参与人数众多,这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能产生很强的凝聚力。在比赛场上为班级、院系荣誉而赛,如同一个强大的磁场,使得同学们自发的为“战友”呐喊助威、比赛的跌宕起伏牵动着每一名学生的心,队友受伤时的相互关心、比分落后时的相互鼓励、一起“进攻”时的相互配合、胜利后“喜极而泣”的感人场面,正是集体主义的生动表现。在当今世界发展的新形势下,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其核心的素质就是集体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集体体育项目这一有益载体,培养大学生的合作意识、共事意识和团队意识,让每个学生明白个人的发展,如果没有集体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让集体体育项目成为培养大学生讲文明、讲礼貌、尊重他人、团结合作、集体观念、胜不骄败不馁等道德作风的竞赛。

(二)激发意志品质。在集体体育项目中,当同学们凭借着自己的坚强意志和团队协作,获得了比赛的胜利时,赢得的是全体师生的尊重掌声,带动着所有同学在比赛中都始终如一的呐喊助威,直至声嘶力竭。可见,在集体体育项目中,赛场上挑战极限、团结配合的顽强表现总能唤起同学们意志品质的共鸣,弥补了日常课堂中的一种教育缺失,如此一来,集体体育项目与日常课堂教育能互相映照,两者共同成为教育实践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使集体体育项目成为了培养大学生勇敢、顽强、果断、坚毅、自信心、自制力、进取心等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

(三)增强公平竞争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讲,体育的竞争是人类公平竞争的典范。因为赛场上的竞争始终倡导并进行着公平、诚实的竞争,比如:篮球比赛中的循环分组、足球比赛中的场地选择、排球比赛中的“得分轮换”,都是遵照机会均等原则确立。由此可见,体育比赛虽是激烈的竞争,却促进了团结与合作;它虽有胜与负,却鼓励人们在你追我赶中获得进取。这也正是对诚实守信、团结互助、公平竞争原则的完美诠释。那么,通过一次次的活动开展,就会潜移默化的让同学们认识到,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都必须遵守诚实、公平这一基本原则。

(四)缓解心理压力。心理教育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内容中较为重要的教育内容,也是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基石。集体体育项目对青年大学生就具有明显的调适功能,在紧张的大学学习生活中,每个同学在实现自我时都会有缺憾,而这种缺憾靠自身又很难完全消除,通过集体体育活动来进行情感和心理上的宣泄,可以让种种紧张、焦虑、烦躁得到排解和转移。比如:经常进行篮球、排球、足球等集体体育项目的锻炼,促使人与人、队与队之间的人际频繁交往,为发展人际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机会,通过不断的交流和沟通会让其慢慢地改变孤僻的习性,逐步形成良好的交往模式。同时,学生在亲身参加集体体育项目活动的过程中,克服来自各方面困难,经历失败的痛苦,享受胜利的喜悦,在潜移默化中缓解了生活不适应带来的焦虑和紧张学习引起的烦躁情绪,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集体体育项目教育意义的延伸与开拓

第9篇:母语教育论文范文

1.选择项目,确定目标

在中职电子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关键就是设计项目,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教学项目进行规划,确定项目研究目标。在项目选择时,要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依托,以社会实践为导向。另外,也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分析,来确定项目目标。而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教学项目,要对其进行合理分解,或者根据技术要求对其进行阶段划分,科学分配教学人员,合理规划时间,从而更好的对教学效果和进度进行控制。

2.合理规划,项目实施

当教学项目确定完毕,前期准备工作做好了之后,就可以对项目进行实施。项目实施是项目教学法中的主体内容,同时也是进行讨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的关键环节。通常情况下,项目实施主要分为项目导入、子项目实施和项目整合三个层面。首先在项目导入环节,可以通过实物、教学模型以及利用多媒体等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展示,使学生对多人表决器有初步了解,并对多人表决器的作用功效进行介绍,使其成为学生进行研究和制作的驱动力。与此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特点和优势进行小组划分,明确小组任务,教师还要对接下来的项目实施要求进行阐释,保证项目实施顺利进行。其次是子项目实施。在该过程中,可以将多人表决器的每一个电路作为子项目,而且要最大程度的保证每个子项目的实施程序和步骤基本一致。教师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可以精心准备一些与项目实施相关的案例,因此,在项目实施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案例讲解,使学生对多人表决器的知识及相关知识有更多了解。在案例讲解中,适当讲解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案例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多人表决器项目的讨论中来,在实践中提高综合能力。最后是对项目的整合。当每个小组完成了各自的项目任务时,还需要对各个子项目进行有效整合。教师要发挥出积极的导向作用。根据每个小组提供的项目方案,教师要及时进行策略指导,注重强调学生之间小组合作的重要性。教师要对小组学生在项目实际操作中的表现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对学生的操作进行细心指导。

3.认真评价,及时总结

教学项目评价,是对项目设计、项目方案和项目实施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和总结,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但是项目评价更注重对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评价。因此教师在项目设计环节,就要对项目参与状态、电路设计、调试、安装等过程进行项目评价表的设置,当学生在项目操作时,就可以按照项目评价表内容对学生表现情况进行评价。而当学生完成任务时看,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在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中,使学生认清自己的优缺点,争取获得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不断提高的效果。而教师要对学生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力求做到公正客观评价,对于表现好的小组同学或者个人进行肯定和表扬,使其更加充满自信,进而进行更为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而对于在操作过程中存缺陷的学生,要及时进行提醒和纠正,细心讲解,使其能够正确操作。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进行突破创新,拓展思维,不断丰富项目实施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总结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