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设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医院;科普挂图;情感化设计;视觉
在当下人们的需求变更中,人们对医疗体验和健康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打造医院视觉形象的情感化需求,从视觉形象的表象层面拓展到精神层面,无论是对医护人员还是患者都极其重要。医院科普挂图作为医学知识点的重要宣传方式,其传播性的最大特点是视觉上的直观性,科普挂图作为平面设计中宣传海报的一种,在传播知识点的同时也需要注重画面的色彩和风格是否能被患者接受,甚至是否能引起受众的注意,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本文通过对患者情感化的分析,结合我国医院医学科普挂图的现状,论述情感化设计如何在科普挂图中有效的应用,希望为医院在科普挂图中视觉形象方面情感化设计的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探讨,同时希望通过情感化设计使科普知识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来促进患者的治疗和康复的同时提高就医体验,推动医疗环境和医疗体系的发展。
1医院中医学科普挂图情感化设计的重要性
科普必须又科又普,让玄妙深奥的科学变成通俗浅易的知识,才能让人们欣然接受和不知不觉地应用。医学科普挂图的内容不仅只针对患者普及医学文化和医学知识,同时也是针对医务人员普及医学教育和宣传,在各科室走廊中针对患者普及的疾病知识中,大多数挂图要么是全文字形,让内容枯燥不堪,要么是图文并茂型,图片过于真实,给人以恐惧甚至反感。这种以知识传播为主的海报张贴在以功能为主的主导下几乎不会去关注画面给观看者留下的印象。
2情感化表达性特征
本文采用情感化设计,通俗易懂,能够更贴切受众者的情感感受。其中,文中的情感化设计不仅包含医院科普挂图系统的情感化,还包括医疗服务等无形的情感化。情感化在产品领域应用中针对用户设计的研究基础大都基于设计心理学,从心理学研究用户需求、思维、知觉、行动等方面。由此可见,对情感化设计的研究和心理学角度研究有很大关系,心理因素可导致和加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反也可预防和治疗疾病。好的医学科普知识宣传不仅能提高患者治疗疾病的效率,还可以使患者懂得疾病的预防,更有益于患者的身心健康。设计是人的设计,即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以及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设计的主体是人,设计的使用者也是人,因此人是设计的中心和尺度,这种尺度既包括生理尺度,又包括心理尺度,而心理尺度的满足是通过设计人性化得以实现的。[1]医学科普挂图主要通过视觉来传达,视觉既是心理的体验,又是生理的综合体验。在医院这个环境中,视觉部分将是我们最直观的传达到身体和心理的媒介。医学科普挂图在传达知识的功能基础上,加以注重情感化设计,就能使设计在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外,带来轻松和亲切的情感体验。
3情感化设计在医学科普挂图中的应用
基于医院行业的特点,医学科普挂图在传播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时,不应该只注重功能性知识点的传播,还应该考虑到患者的视觉接纳程度。对于医院来说,需要关注的人群首先是病人,其次是探视陪护人员及医护人员。其中,病人又有门诊和住院之分,探视陪护人员虽健康,但也会因亲友患病而产生心理压力。因此,医学科普挂图要充分考虑到环境设施给患者和探视人员及医护人员带来的潜在影响,使用的画面直观度应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注重画面的比例和文字的轻松易懂。3.1色彩符号情感化考究。人类在长期的生活积累中,赋予了色彩情感意义,每种色彩都具有自己的情感特征,对色彩的合理应用有助于引发接收者的情感体验。色彩通过帮助受众识别、理解,从而影响受众的感情。在色彩上,医学科普挂图的设计在色彩上首先应给受众一种亲和感,从而使患者在视觉上得到关注。3.2图像符号情感化考究。图像作为医学科普挂图视觉传达的重要部分,对其传播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谱知识中为了体现真实性,图片都过于真实,而受众难以接受画面的真实性就会抵制过于理性化的传播内容,因此医学科普挂图可以用感性化的绘图方式或以图像符号来传达内容。其次,图片所占的比例也影响着受众的感觉,疾病知识的大部分图像都比较真实和易产生不适感,而当很多图片的比例占据挂图的主要版面时,会加剧受众的不适感。此时,图片形式的传播方式可以结合绘画或漫画形式等易于接受的形式。3.3文字符号情感化考究。医学科普挂图中,文字不仅作为解说更是视觉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医学科普知识的传播载体,其解释说明时应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地传达知识点。在词汇上,尽量考虑患者在情感上的接收能力。作为视觉要素的一部分,字体有它的情感意义和意象。一般,人看到形状尖锐、细长的东西会感到紧张,圆滑的形状则给人以安全感和容易亲近的印象。文字也会产生同样的心理作用,线条粗大和前端浑圆的文字设计易给人容易亲近和柔和可爱的印象,卡通字体和手写字体会更增加亲近感。[2]在应用文字时,对比强烈的颜色会破坏亲近感。在医学科普挂图中,文字在保证识别性的基础上应该结合背景采用与背景亮度差异较小的暖色系,使挂图呈现出柔和亲近的画面感。
4结语
医院之间发展的竞争趋势,大幅度地提高了医院的硬件设施和医疗技术、服务水平,但在当下人们的需求变更中,人们对医疗体验和健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打造医院视觉形象的情感化需求,从视觉形象的表象层面拓展到精神层面,无论是对医护人员还是患者都极其重要。考虑医学科普挂图的情感化,不仅能提高医学知识点的传播效率,提高患者的医谱认识,更能呵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心理。
作者:贺蔓丽 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意向素描的形式美体现在画面的形式结构之间,通过不同点、线、面的穿插营造出不同的形式美感。“绘画作品中由线条和色彩等因素以特定的艺术方法构成的形式或形式的关系,就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①形式美可以激起观者的审美感情,意向素描的形式美可以带给观者在朴素的黑、白、灰色调间不同的意味感受。当以不同的表现形式来完成不同的形象表达时,便可以在形式之下窥见隐藏于其后的本质表达。形式美以一定的绘画因素呈现,节奏、韵律、线条等都是按照一定的审美艺术原则进行的特定呈现,这里的形式美是与素描的内容相契合的。“形式,是指艺术品内部由点、线、面、色等基本元素构成的纯粹的结构关系。内容,则是指艺术所表现的对象及所传达的意义。”②意向素描表达的内容,是与形式相契合的,它既是客观世界的具象内容,又是意向观念下的意向、抽象内容,形式与素描内容的契合可以做出对于素描艺术的全面推进与表达。意向不同于意象,它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下的“意象”,不是意境与意蕴的过分表达,而更多地诉诸于形式因素,是在形式因素的不断推进与演绎下的艺术呈现。在对形式美的探讨中,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但意向素描的形式却是在构成一定的画面美感之后,由审美主体所感受到的意向阐释。正是因为意向素描是对于形式诸因素的研究,故而在对于形式意向的探讨上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与示范,做到在形式意向下的自由表达。通过不断地调整与重构,找到最适宜于画面表达的点、线、面的构成形式,并与内容进行契合,这样才可以为表达某一特定事物打上深刻的烙印。
二、多元性表达与形象思维的开拓
多元性意向素描的表达是教学展开的需要,是艺术创作的需要。这里需在教学之初,对素描的工具材料进行完善,只有材料媒介先行条件的完备才可以为后期的制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材料与观念的契合给作品的完美呈现提供了先决条件,不同的材料媒介运用呈现出不同的形式美感,探索材料媒介的无限表达可以使意向素描呈现出多元的面貌。因此对材料的不断发现、探索有利于多元性的表达。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分追求材料,为技术而技术,又会忽视了艺术的呈现。因为多元性表达是意向素描教学的需要,也是在不断探索中所体现出的面貌,只有这种表达的多元性,才可以促使意向素描的创作具有不同的形式意味与表现主题的多种可能。传统素描工具的单一性限制了意向素描表现力的发挥,限制了表达的自由。在设计素描教学中,需要教师开发出新的媒介材料,为教学的有序展开提供一定的先决条件,而此时综合的材料媒介特质能够给意向素描带来全新的面貌,产生不同的画面美感,甚至可以在摄影、PS等其他媒体手段的借鉴里找到新的视觉介质,通过这种教学的延展,使多元意向素描得以展开。阿恩海姆曾经说过“艺术想象就是为一个旧的内容发现一种新的形式。”设计教学中的多元探索,是为了在旧有的内容之上,给出一种全新的形式,诠释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为意向素描的探索在形而上的框架内给出一个合理的支撑,为形象思维的展开给出一个坚实的理由。只有意向素描多元性的展开才能给学生以启发,进而在对多媒体的运用、掌握、借鉴之后,不断拓展学习者的视觉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形象思维是对旧有内容的不断挖掘之中所产生的新的思维形态,是区别于旧有思维形态的展示。形象思维的培养是长期训练的结果,是对物质媒介不断尝试运用的结果,是在多元艺术面貌启迪下的生发。
三、物象本质追求与创造力的发挥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其他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属于民办教育序列,但又完全不同于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培养定位,即培养方向,具体指培养目标与规格,是人才培养的规划和预期。高等学校要有办学定位,院系和专业要有人才培养定位。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其发展时间很短,经验不足,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首当其冲就是关于独立学院培养定位的问题。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是根据高等院校的组织使命,依据独立学院自身在社会及高等教育系统中所处位置,特别是区别于公办院校而对人才培养层次与类型作出的匹配选择。人才培养定位关系到独立学院的发展方向、速度、模式及其特色,对独立学院的发展规划、发展决策具有基本导向功能,对于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课程计划、教学方式、培养模式以及评价监督机制等具有目标指向作用。民办学院在我国发展历史仅20多年,独立学院则更短,也就10余年。合理的人才培养定位对于独立学院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更是具有重大意义。独立学院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依托母体(校本部)公办院校的软硬资源,量身定做符合社会客观要求和学校自身状况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并根据这个培养目标和规格设置不同的专业和课程,采取不同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首先要着眼于国外和国内教育发展的宏观形势,借鉴国外私立大学发展模式和经验,参照全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公办高校、高职院校和民办院校的实际情况,分析其现状,预测其发展趋势,以掌握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培养定位。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把握以下四方面内容:一是与国外私立大学密切接触,学习他们的办学经验,结合我国特有的国情,为我所用;二是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确定哪种人才是最为紧缺的;三是独立学院本身的办学条件和主要优势,认清独立学院能给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教育,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四是锐意求变,锐意求新,极力避免趋同,以独立学院培养的特色人才去填补人才市场的空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随时变化的,各校的办学条件和优势不尽相同,紧紧抓住社会人才需求和本学院优势的交汇点,这是独立学院的最佳定位。所以,根据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要从内、外部基本规律去进行考察。从内部分析,既要根据独立学院自身的资源状况,又要根据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特点;从外部分析,既要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又要根据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一)国家教育制度与政策层面中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
现阶段,独立学院如何选择人才培养定位固然取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但更多受制于政府的教育制度与政策。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管理主要受政府部门出台的教育制度与政策来规制,因此,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很大程度上也受制于国家制度与政策对于独立学院本身发展定位的指导。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要基于国家与政府层面的需求,这种人才培养定位的指导主要是基于宏观的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类型、人才培养层次,而不是指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等。进行三本教育,应由独立学院根据自身实力和潜力来作出决定。
(二)社会经济发展等市场因素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的影响
独立学院要生存和发展,其人才培养定位必须基于市场的需求。高等学校的定位不是高低层次的定位,而是依据人才培养的职能来定位的。独立学院大多培养的是偏应用型的人才,它的发展与市场有着天然的紧密关系。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时代,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必须基于就业市场和生源市场的双重需求,并反映到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科类、规格、素质、修养和特长等方面。民办高等教育面向市场首先必须获得生源市场,而学生、家长在当前的市场就业环境下必然会顾及今后的就业,所以这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中必须着重考虑的一个面向市场的关系链。而合理的面向市场的人才培养定位能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壮大与特色形成,过于探求不切实际的高层次或者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的人才培养则可能导致学校本身发展的缓慢、停滞,甚至倒退。
(三)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选择必须适应自身的发展特点
独立学院自身的发展定位有着内部环境的制约,在人才培养的目标选择上也同样受制于独立学院自身的实际条件,如自身的资源投入状况、师资队伍、教学设备资源、管理体制、图书资料、科学研究、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等,也即是人、财、物、时间、空间等资源因素的综合状况。这些不同于我国的公办高校,有着独立学院自身的特点。
1、民办高等教育恢复发展才20多年,独立学院本科教育发展时间也就10多年时间,其办学经验、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特色、教学质量等方面与公办高校相比较差距仍然很大。独立学院教育资源的投入与水平的提升是一个持续累积的过程,人才培养更是。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独立学院的发展与水平提升必然要经过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无论是教学、科研、设备仪器等“硬件”资源的建设,还是师资队伍、专业课程等“软件”资源的建设,独立学院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2、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独立学院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聘请母校(校本部)在职教师来独立学院进行管理与教学;二是聘请公办高校的退休教师来授课;三是聘请业界人士前来兼职教学;四是自有师资队伍,这里面大多数是高校刚刚毕业的研究生。从师资队伍结构上分析:一是高学历、高职称的比例偏小,而低学历、低职称的比例偏高;二是师资年龄成两极分化,一边是60岁以上身体状态不好的退休老教师,一边是刚刚毕业没有多少教学经验的青年研究生;三是兼职队伍往往带来师资队伍结构的不稳定性。独立学院在教学与科研梯队的形成上存在很多的困难,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等往往需要学校进一步引进和加快培养。
3、生源特征上分析,独立学院的学生是本科第三批次生源,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公办高校的生源相比偏低,这些学生很大程度上不适应从事“高、精、尖”的科学研究工作,而更适应于从事能够发挥其特长的知识与技术相结合的应用方面工作。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因材施教,这是人才培养定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4、独立学院的自身特点。由于独立学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比公办高校更适应市场变化,更能够有效利用社会上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并优化组合,扬长避短,走特色发展之路,有所为,有所不为。为此,独立学院应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贴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紧跟市场需求,办出特点,并在课程建设、学科建设、学校发展等方面真正形成人才培养特色,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和核心竞争优势,拓展品牌和特色的社会效应。综上所述,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必须适应独立学院的基本特点,适应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在定位过程中应认真分析自身的发展历程、学校资源、师资队伍结构特征、生源状况以及自身的特点等情况,以便对人才培养目标做出科学、合理的定位。
二、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
教育部早在2003年颁布的《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创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专业。”艺术设计是一门偏重于造型艺术,强调审美意识、创新能力、品味格调、素质涵养的应用型专业,其教学内容和社会实践结合非常密切。
(一)、艺术设计专业特点
1、学生高考成绩相对不高,文化素质相对较差。当前,受高考升学压力的影响而使高中阶段的教育带有了明显急功近利的性质,许多学生与家长都认为学习美术是升学的捷径,高中老师也鼓动文化课成绩不好的同学“半道出家”,纷纷报考艺术设计类专业;加之近些年高校急剧扩招,造成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在校生文化基础薄,美术基础也不扎实。
2、实践性强。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等都是以实践为主的,能迅速服务于市场经济的专业门类。从课程看,书籍设计、海报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等均是讲究实操性的课程门类。无论哪个层次的高等教育单位,都无法回避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特征。
3、培养过程相对复杂。艺术设计专业学习具有学习资料的具象性;其知识更新速度快、前瞻性强;专业活动具有创造性;专业创作与社会经济联系密切等特点。
4、广阔的就业空间和良好的就业前景。艺术设计专业涵盖平面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环境设计、服装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等门类,它服务于人类衣食住行,美化衣食住行,提高人类生活品质。
(二)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特点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高等学校与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民间资本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性质介于公办院校与民办院校之间。一方面,筹办独立学院的门槛比民办院校高;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办学资源和经验与公办院校还有很大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下,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必然有其鲜明的特点。
1、专业的实践性和独立学院的应用人才培养定位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艺术设计是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艺术门类,设计的目的是服务于市场经济,设计的过程离不开实践环节,设计的效果由客户和消费者检验。国家和教育部对于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置专业,主要为地方和区域社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开了艺术设计专业,原因正是该专业内在的实践性质可以很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有契合了国家和教育部的要求。
2、与其他院校相比:美术学院的艺术设计专业办学目标定位以本校长期积聚的美术基础为依托,强调个性化教育特色;师范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办学目标定位以其人文教育的优良环境为依托,强调素质教育特色;综合性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办学目标定位以综合性学科为依托,强调跨学科交叉型人才教育特色;而理工院校特别是地方工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办学目标定位则以其强势的理工背景为依托,强调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教育特色。独立学院的艺术设计专业应强调其应用性的同时,也要注重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独立学院学生特点
独立学院学生的自身有其优缺点,其优点恰巧是艺术设计专业需要的素质基础和能力基础。我们应扬长避短,多鼓励,加强引导。
1、重视专业创作,忽视文化学习。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理论学习习惯不好,偏科现象严重,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较差,对公共课和理论课缺乏兴趣;但对创作实践有浓厚的热情,创新能力较强。尽管学生绘画基础并不比其他层次高校差别太多,但其较差的文化素质和学习习惯给独立学院的教学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学生不适应灌输式的教育,喜欢老师的鼓励和积极引导。文化成绩不高,导致学生缺乏自信心,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内外采用讲授、演示、调查与分析等各种综合手段进行教学,以鼓励为主要方式,减轻学生压力,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学习。
3、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有丰富的想象力。独立学院学生家庭条件相对较好,从小所受的教育和影响相对良好,体现在学生身上是:思维活跃,见识广,想法比较多,对社会各方面的认识也相对较深,人际交往和动手能力强。
三、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基本要求+特色”
培养具有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专业创作技能,能独立完成设计调研、设计策划、设计制作、设计管理,会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且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创新型、应用型、有特色的高级专门人才。这是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应有的的基本定位,但具体内容因学院而异。
(一)、母体和资源优势对人才培养特色的影响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要求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品行、精神,掌握艺术设计理论知识、设计方法和专业技能的,强化动手实践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能够从事设计策划、创意、实施、制作、工程、管理、经营等工作的,适应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需要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培养要求面向电视台、报社、设计公司、文化传播机构等单位,培养具有宽广的人文社科理论基础,掌握艺术理论、设计原理、设计表达和实践技能,精通设计软件,能够从事艺术设计的策划、实施、制作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级专门人才。郑州轻工业学院伊斯顿美术学院通过多门主干课程的教学,与俄罗斯及西亚开展国际合作,采用交互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掌握艺术设计的专业知识,培养能够从事相应设计门类的高级专门人才。从这几个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不难看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创新与实践能力都是各个学校的基本要求,但其特色各不相同。独立学院依托母体和资源优势,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特色进行了强调: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注重艺术素养和道德品行的培养,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侧重艺术设计专业与传媒产业的构建,郑州轻工业学院伊斯顿美术学院强调区位的国际合作办学。艺术设计专业放在不同特色的独立学院,其背景就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形成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鲜明特色。
(二)、课程体系与内容上的定位特色
独立学院可以按照“基本要求+特色”模式,塑造课程特色,巩固特定的办学优势,形成自身强项,树立与众不同的品牌形象。独立学院需要对艺术设计专业培养计划、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规划、精心设计。特色可从专业方向设置、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动脑筋。专业培养计划及课程结构体系的革新最终须落实到具有创新意识并符合设计发展规律的特色课程上。目前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真正有技术含量的、应用性强的课程不多。如平面设计课程,在课堂上反复强调字体、版式、色彩、图片的唯美表现,而对广告理论、投放媒体、消费调查、受众心理、广告效果反馈等重要内容提及甚少,完全可以根据应用性人才市场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增加“谈判技巧”、“比稿技术”等对学生有直接帮助的课程和内容。传统的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课程也要进行重新设计整合。以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为例做具体分析。该校该专业将课程分为A、B、C类。A类为公共基础课程,包含政治、英语、计算机、体育等。B类为专业核心课程,包含设计原理、设计方法、设计过程、创新思维以及主要设计门类课程。C类再细分为C1、C2、C3三种,其中C1为专业系统课程,如素描、色彩、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支撑C1的专业基础课程,有很强的系统性;C2为专业拓展课程,如中国书画、雕塑、摄影等能起到拓展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相关课程;C3为公共选修课程,由学生在全校范围内结合自己爱好和特别需求任选,如语言表达艺术、经典影视赏析、导演艺术基础等。除此以外,该校还将寒暑假设置成小学期,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在假期完成专业考察、见习和实习,密切与业界的联系,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应用性。
(三)、创新是永恒的追求
1综合各门课程设计,提高学生对设计的全面认识。综合课程设计就是室内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和家居设计课程设计结合,完成同一课题的设计,要求学生认真分析课题中对室内设计风格的确定,从色彩、灯光、家具布置一直到整体环境要有一个全盘的考量。即从室内设计原理课程设计阶段就要将家居设计课程设计的内容考虑进去,以家居设计为对象,统一题旨,分阶段实施。综合课程设计是结合室内设计原理和家居设计课程的讲授分为两个学期进行,设计的整体思想贯穿于两个学期。在室内设计原理课程设计阶段,主要完成室内家居的空间层次,风格的确定、色彩运用及灯光、家具的布置;在家居课程设计阶段,完成空间的整体框架,结合原理课程基础上的内容进行完善及后期处理。这样的综合课程设计既可以作为实际工程项目和科研项目来做,也当作实际应用的锻炼。让学生对课程设计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
2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培养及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课程设计的题目有较为广泛的进行选择的范围。在课程设计之前,教师可以去市场进行调研,根据最新的调研结果进行题目的筛选,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的题目范围独立或是成组的进行课程设计并完成选题计划。教师应该积极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及积极性,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让其大胆的进行设计,发挥其潜能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的能力。
3合理运用软件技术,使之成为高效率的工具。计算机的应用的能力成为学生设计的所需工具,从大一学生就开始接触各种设计软件,CAD、3D等,如何可以高效的使用计算机软件并完成设计作品,这就要求学生掌握软件的使用工具及使用技巧,发挥其最大的绘图效果。这样可以提高绘图质量、缩短设计周期。
4合理安排课程设计时间。家居设计课程设计是室内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课程的目标就是开展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并在专业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家居设计课程设计的时间为2周,时间短,任务重,学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好的设计作品,所以在课程的安排上尽量加大实践的课程量,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展现其设计能力,完成好的设计作品。
5完善考核方法。课程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单独考核计分,成绩可以划分为四部分。一是课程设计前对课题的准备,市场调研等情况进行提问,让学生在做课题的时候是有备而来,在进行设计时是胸有成竹;二是在课程设计中的表现,主要就是对课程设计的规则及实践操作的规范是否遵守,进行考核;三是课程设计报告,报告书写是否合理,准确,数据是否详实,分析是否准确等;四是课程设计答辩成绩,学生在结束设计后,进行PPT的制作、演讲,进行答辩,教师根据其表述内容进行提问,给予成绩。
1.1毕业设计选题不当目前来看,在毕业设计的选题过程中,学生对该如何选题把握不够,并且存在一定的跟风意识,盲目并缺乏主见,不从自己擅长的项目入手或者不善于挑战自己最弱的项目,往往跟随大流,从根本上说,其实也是对毕业设计不重视的一种体现。这些跟风意识又造成在后续的内容确定中对风格把握的不确定性。
1.2缺乏实地(市场)调研及收集资料综合多年的毕业设计指导情况来说,缺乏实地(市场)调研是目前毕业设计环节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学生所提供的实地调研资料很多都只有零星的几张现场照片,无细节,无分析,甚至缺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内容。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对网络的依赖性过大,书籍资料不查阅。所以,在后续的设计中,对内容及设计的理解偏差颇大,以致经常会有无法进一步深入设计的情况出现。
1.3设计内容或风格的不确定选题确定后,对设计内容及风格的不确定又耗去了较长的时间。通常常见的情况包括:对自己所选风格的认知程度不够,一知半解,左右为难。通俗地讲,就是以好看不好看来判断一个项目的风格设计。设计的内容大多是以常规的必需的来进行,极度缺乏创新意识。
1.4设计过程及设计草图表现不够一个项目的设计是需要反复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设计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草图表现,其实它就是一个从无到有,优化完善的一个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容易出现的问题有:照搬照抄,依样画葫芦。正是因为前面几个问题的累积,造成了学生理论知识无法支撑项目的实际内容,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最后呈现的设计效果往往也是不尽人意的。
1.5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存在缺陷从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来讲,大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每个环节缺少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有很多不明确的因素,前期设计任务下达的不明确,中期与学生缺乏沟通与交流,后期对毕业设计质量的把关不严等等。
2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思路
2.1正确引导,提出重视专业及教师对毕业设计的严肃态度决定了学生是否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首先,本专业应该制定严肃的考核制度,由指导教师对学生每个阶段的毕业汇报进行考核打分。再者,指导教师要做到严格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组织学生进行每一阶段的指导。
2.2以市场为导向,设定选题范围,先做后选所谓先做后选,是指在设定了选题范围后,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命题,做出预案设计,再由指导教师根据预先分配的大体范围挑选学生。这样的改变带来的一个好处是,令学生具有竞争意识,增强学习的积极能动性。
2.3重视市场(实地)调研强调市场(实地)调研的重要性及其步骤,要求学生做好采集,记录,摄像,摄影,采访等一系列调研工作,提前做好调研计划。在与指导教师沟通时,要形成一定的电子资料结合口述完成汇报。
2.4增加教学成本投入,完善专业用书的采购及电子书库的建设图书杂志,专业期刊,电子书籍及网络课程等对学生的知识量的填充都起到较大的作用。硬件配置在专业建设中已属标准配置,在互联网发达的年代,电子书籍的购买应用也非常方便快捷,只需要适当的管理,就能为专业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查阅,运用先进的理念来完善专业建设也不乏是一个好的想法。
2.5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优化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环节一般时间跨度较长,但应该适当控制这个时间跨度。历时较长,往往指导教师及学生都觉得疲惫生厌;历时较短,又不足以完成整个项目设计,所呈现的效果也不尽人意。因由专业组织研讨调整确定毕业设计的合理用时,确保毕业设计顺利进行。成立毕业设计领导督查小组,对毕业设计过程进行定时定期的检查,规范毕业设计前中后三个时期的进度安排,明确指导教师及学生各自的责任。在毕业答辩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毕业答辩总结、示范、交流的作用,严肃答辩会场的气氛,在答辩教师小组中加入企业兼职教师,并进行组别与组别,指导教师与指导教师之间的交错调整,从而杜绝学生松懈的态度及能轻松过关的想法。
(一)有效课前准备,激发学生兴趣
一是布置学生的任务(包括学生的预习)
在课前,要提前对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任务。比如《鲜花与星星》教学中,老师在前一节课下课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叫同学们收集知道的花的名字,知道的星星的名字,还有知道的颜色。此时,同学们便会十分好奇,在课后会比赛着进行这些任务。当然老师可以有一些鼓励的言语,比如“比比同学们谁知道的花的名字最多,谁知道的星星的名字最多”。新课标里面明确的要求便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简单的有意义的事情,最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这种做法值得大家效仿。
二是教师做好充分课前准备
老师应该做好课堂的准备,在低年级的学生的课堂中,老师的准备工作更倾向于收集图片或者有趣的事物。以《鲜花与星星》的教学为例,老师提前做了的准备,准备了纸质的,可以在同学们中传看的图片资料,有星星,鲜花,其次,准备了视频资料,也是围绕鲜花与星星的,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充分地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集中精力。
(二)有效教学课堂,引导快乐学习
教学实践环节,这个环节十分重要,因为一切的准备都在这个实践中得以实现,如果实践得不好,便一切都是白费。第一课时的教学主要注重感性的,直观的教学。所以需要老师自己有自己的特色。在《鲜花与星星》的教学中:
1、课始激起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应重视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特别是第一课时。儿童刚刚接触新的课文,对课文还没有多少了解,甚至是没有了解,如果我们能在这个时候链接合适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无疑可以事半功倍,取得实效。教学资源无处不在,它隐藏在课题里,它隐身于文本中……只要我们善于巧妙地链接教学资源,为我所用,就可以激发儿童学习课文的兴趣,让儿童在愉悦积极的状态中走进文本,拉开课文学习的序幕。在《会走路的树》教学中,在本节课的一开始,徐老师就设置了一个“回音壁”的语文小游戏,让大家听老师说一句话,看谁能完整地重复。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来了。都竖起了小耳朵仔细地听。老师说了两遍“一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鸟语花香。”一下子就引领学生进入了美丽如童话般的课文情境中。同时这个游戏也培养了孩子学会倾听,善于倾听。“会听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正是由于这个小游戏的渗透,整节课的效率提高了不少。
2、有效初读文本
在预习了的基础之上,再让学生朗诵课文的时候就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学生在读的同时也在动脑筋,开发学生的大脑,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课中落实字词教学
对于生字的识习,不应该死板,老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在随文识字时编造一个可爱的故事或者用生字的形状的特点来使学生快速记得。比如在《鲜花与星星》的生字练习中,老师道“朵:上面像一个花骨朵,下面的木像根树枝,横要写长托住花骨朵,并且写在横中线上,竖写在竖中线上。颗:左右结构,左边一个果,右边是我们要认识的一个新的偏旁页字旁。”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快速地记住生字,而且印象深刻。
4、课尾巧设探究疑点
课堂教学的结束是整个课堂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兴趣的发展、教学目标的完成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精心设计课尾,充分利用课尾的教学活动,再次激发学生思维的。如在《鲜花与星星》的课尾设计上,老师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再结合该堂课学习的鲜花和星星来画出一幅初夏夜晚鲜花和星星共存的美丽图画,由此来加深学生对该堂课的印象。
5、课后落实字词教学
在课后,要求每位学生做好听写本课字词的准备,对于课文中教学的生字词要求人人过关,这样才真正达到了有效课堂教学的目的。
根据广告大赛的基本项目的内容、要求以及评价标准,并参照广告业的职业标准,按照系统化的工作过程重新对课程体系进行构造,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进;按照职业活动的相关内容、程序、规范并结合具体实际项目进行实践教学,从而达到充分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目的。新型教学计划应该以广告大赛的基本特征以及大赛的主题趋势作为主要研究线索,由专家、学者组成指导队伍集中解读和探究竞赛项目,注重研讨教学计划、教学安排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等。学生应按照不同的参赛内容进行合理性分组,教师也按照其专长进行调配,由三到四人组成创意组,对大赛要求的参赛项目进行广告创意及创新设计。分组时应充分考虑到男女生自身个性以及能力特长等相关因素,以此确定担任创意总监、文案、制作等不同岗位的最佳人选。创设参赛的真实情境,需经过院系的内部动员以及宣讲等活动来提升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及自信感,积极提高学生在“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中的主观能动性。广告创意组按照参赛项目的设计要求,带领小组成员进行市场的前期调查,形成一套完整的调查报告。与此同时还需要通过网络等多种媒介对同种类型的广告进行大量收集,以避免发生创意雷同和撞车以及以各种形式的间接抄袭等问题,同时还可以为创意开辟一条自己独有的设计思路,从中提炼出该创意的关键点,并围绕关键点大胆进行展开式发散性创意。在教师的陪同指导下,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开拓独有的拓展性思维,从而逐渐形成优秀的创意。各创意组运用PPT的形式进行创意性阐释,将其他组作为客户提出指导意见并进行完善和修改。各创意组轮流展示,相互讨论后进行创意修改及调整,并将修改后创意形成草图,配上广告语一起展现出来。
二、广告设计中“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的实施要点
(一)制定广告大赛的相应人才的培养方法
院校根据用人单位的相应岗位需求,结合各种参赛项目的要求,开设与广告大赛相匹配的课程,将两证作为评优选好、报送的重要条件,两证包括:参赛所获证书以及技能证书。在促进与用人企业的对接时,要将院校和企业的要求以及相关规范保持同步性和一致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企业实际所需要掌握技能内容以及标准引入,将竞赛内容及标准逐渐加入到人才的培养体系中,将大赛技术标准、工艺要求、行业动态等专业信息和市场信息贯穿在日常学习中,充分地将人才的培养方法与市场行业的刚性需求相结合。
(二)以点带线与以线带面相结合的传帮带模式
通过组建创意小组给予其成员一个职业化的身份,每个优秀的创意组长就可作为一个“点”,从而带动整组的“线”。而以不同专长为主的小组成员就可作为一条优秀的“线”,大量的“线”结合在一起就可带动一个“面”。“线”的数量越多,“面”的辐射面越大,因而,教学的效果也就越佳。
(三)设立专业化的模拟竞赛机制
对于竞赛项目及比赛时间等大量不确定因素,应该建立模拟型竞赛机制,以此应对常规教学与比赛活动之间的时间冲突等情况。教学团队共同讨论并吸纳行业内最前沿的工艺要求、创新思维以及操作规范,尽可能选择极具代表性的项目来设立广告竞赛的题目。同时,将竞赛项目分为商业性和公益性两种:商业性竞赛项目注重与本地企业间的彼此联系,按照当地市场以及岗位的相关要求设置参赛的项目。公益性广告类项目涵盖面极广,普通赛事都经常开设公益类广告项目,一旦专业性竞赛来临时,学生就可运用模拟竞赛时的项目作品去参加大赛。此类性质的模拟竞赛可操作性也相对较高。
(四)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与相关机制
在平面广告的设计课程教学中,“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下的各种考核及评价均建立在过程中评价与结果评价的基础上。在学生的各阶段学习过程中,学生各阶段不同的表现和在课程结课后学生所上交的作业,以及呈现出的设计成果。对此,我们都要给予多角度的专业性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不断的评价和反馈结果来优化其广告教学活动,使其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状态。
(五)以比赛成绩与学分或职业资格证书进行替换
把参赛所得奖项与广告业职业资格证书进行紧密性挂钩,只有在大赛中获得一定奖项,该学生才可获得相关广告课程的学分,同时也可以采用替代广告从业资格证的方式,把大赛取得的成绩作为学校推荐学生就业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校内建立起补充型竞争机制,首先可在校内开展评定竞赛,经过大家一致推举后,推选出优秀作品去参加广告大赛并给予其在校内嘉奖一次,与此同时,在校内进行学生优秀作品展览活动,以此提升学生参赛兴趣以及激发低年级学生踊跃效仿参赛的热情,营造出一个相互竞争、相互学习的良好的氛围。
三、“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在第四届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以及南京青奥会专题竞赛中,以北海艺术设计学院为例,该校分别组织10、11两个年级平面设计班的学生进行参赛,最终获得8项全国性奖项,其中包括2个全国二等奖、1个全国三等奖、5个全国优秀奖、5个省级一等奖、7个省级二等奖、3个省级三等奖。通过改校的实践调研,证明在“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参与性极高,教师的教学目的性更加明确,教学的实效性更加强烈。学生在讨论、探索、质疑中提高了自主思考、相互学习和创新实践的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有效地提高了自学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构建了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结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旦遇到问题可以自主进行解决,如一人之力无法解决,学生会积极寻求教师协助,有效的将传统教学中的被动因素转变为积极的主动因素。
四、结语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理实一体化;教学
高等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环境背景下,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来说,要想满足企业对一线专业人员的需求,学校必须革新教育理念,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与时代接轨,把学生培养成时代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才能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显然,就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这一课题展开论析,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
(一)研究对象。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100名学生作为实验和研究对象,其中男生78名,女生22名,各进行为期四轮的教学,轮次一个授课班,教学时数为8学时。(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高校、高职院校开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期刊、文献等相关资料,为本研究提供充足的理论基础依据。2.问卷调查法: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100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问卷98份,回收率98%,有效问卷90份,有效率91.8%。其中,男生70名,女生20名。通过对实验对象授课前、授课后的问卷调查,取得了学生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的期望、学习认知和学习建议等实验的第一手材料,对分析研究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意义、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3.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关分析。(三)结果与分析。经过四轮教学后,调查结果表明:93.1%的学生认为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有较强的实用性;95.4%的学生对该教学模式有参与兴趣;97.2%的学生赞成开设理实一体化教学;91.6%的学生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获得成就感,认为自己表现出色。
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策略
(一)丰富教学理论,夯实一体化教学基础。虽然说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核心是实践,但是在推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想做到与时代接轨,就必须丰富教学的指导性理论,为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当然,教师在研究指导性理论的过程中要理性、系统地进行。教师必须实现思想上的转变,在正确把握教学改革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对原有的教学思想进行一次全面、深刻的思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探索新的教学思想,丰富自己的教学理论,从而使这些教学理论能够更好地实现与一体化教育理念的融合,指导教学活动的实施。此外,教师在丰富教学思想和理念的过程中,还要积极寻找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发展规律,提高自己的逻辑分析能力,使课堂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促进他们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二)调整教学内容,切实增强教学成效。教学内容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支撑,同时也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条件之一。但是,就当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内容来看,它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内容与时代脱轨、编排固定化、知识资源有限等。针对教学内容所存在的不足,教师要勇于自我创新,打破教材的束缚,创新性地去运用教材,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创新和整合。具体来说,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重点在于机械传动,常用机构,通用机械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加工工艺、材料选择、使用维护等。教师应重点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设计方法以及技术标准来查找、确定所需要的参数,以解决工程设计的实际问题,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三)采用模块教学,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模块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活动,其以具体的项目为中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参与其中,最后能有效达到发展学生实践性能力的目的。就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特点来说,实施模块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为此,学校应打破章节的限制,把几门相近的课程融合,将培养目标相关的内容集合到一个模块中,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培养目标明确化。例如,在学习传动这一个模块章节时,就可以融入电动机的选择,并在《学生工作任务书》中要求学生在学习完传动模块后,计算带式输送机减速器需要的输入功率,确定电机转速,根据功率和电机转速选择电动机,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总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社会对综合型技术人才需求的不断提升,实现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育的改革,加快理实一体化教学已是必然。为此,学校应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按照学校需要的核心素质培养要求,积极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综合素质人才。
作者:张成 赵鹏 单位:河北秦皇岛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艺术设计;绘画基础;教学;评价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美术高考热”不断升温,每年报考艺术类院校的考生日趋增加,艺术设计学科逐渐成为热门的学科,全国各大专科院校也纷纷增设艺术设计专业,如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但对于报考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和已经进入高等艺术院校的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不能简单地把设计专业等同于绘画专业,尤其是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绘画基础教学方面,不能轻易认为用绘画造型可以替代艺术设计中的造型基础,从而忽略艺术设计造型基础的独特个性。艺术设计中的绘画基础教学定位的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我们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素描、色彩,是所有学习美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绘画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把他们作为基础绘画教育课程,有我国多年艺术教育的历史原因。长期以来,素描、色彩课程一直被认为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但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很难把基础绘画课和设计专业结合在一起,只注重绘画写生和技法的训练,而忽视艺术设计的专业性,牵制了学生设计思维的发展。在过去,我们的艺术教育强调基础,强调绘画功底,在这种情形下着实培养了一批批写实功夫和艺术表现力过硬的画家,以至于这些画家至今还陶醉于花费数月表现一个比真的还真实的手工绘画作品的满足感受中。现在的书店里,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素描、色彩书籍被命名为“正规画法、正规范画”的字语,难道除了他们的画法外,其他人的绘画风格都是旁门左道吗?何谓“正规”,艺无止境,但凡形成一定的范式或风格,即是走到了终点,接下来就是必然要打破他,超越他,这样艺术才能进步,我们才能创新。如今是一个数字技术、多媒体影像可以轻松去复制作品,可设计艺术却不能去反复、去拷贝,因为设计追求的是原创性和创新性;现在我们的创新设计、原创设计和国际上一些优秀的设计相比显得有些滞后,看看近年来一些产品造型专业的萎缩状况,一些大型的优秀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都来自于国外的设计师即可而知。我们的一些设计师的创造力相对就显得有些苍白,这是不是过分强调基础忽视创造力培养的结果,是不是所谓“正规”的绘画基础教育造成的?这就需要每个从事设计艺术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重新定位我们的“绘画基础”和功底的了。
过去,我们传统的素描、色彩绘画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物体的造型、色彩搭配、明暗调子、质感、体积、透视关系等方面的要求,这在传统绘画教学中能体现出其合理的教学目的性,因为那毕竟是在培养画家;但在现在的设计教学中假如还过分强调虚实、强调素描明暗调子,而忽略艺术设计教学目标的目的性,忽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花上过多时间去进行追求光影的虚实和物象的体积、质感的表现时,会不会觉有些得太奢侈,会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呢?既然我们培养的是设计人才,而不是画家、艺术家,那么他的必要性又有多少呢?一味的对着物象去表现、再现,对着石膏像磨来磨去,会使我们学生失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更谈不上创造、创新了。所以把传统的绘画基础课放在课下,把能培养学生快速造型的设计素描、设计速写、设计色彩放在教学首位,不失为一种目的明确的基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