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教师寄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切实上好健康教育课。
1、学校教导处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做到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课表、有考核,确保开课率达到100%,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2、认真进行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要在各学科中有意识渗透健康教育知识,确保100%的学生健康教育。
3、按照《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认真做好健康教育评价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力争各项指标达标。
4、积极组织健康教育任课教师认真学习钻研教材,制定好教学计划,进行教研活动,及时总结交流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1、学校大队部是健康教育宣传的主阵地,要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宣讲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利用红领巾板报办好健康教育专栏。
2、利用校园宣传栏开展专题卫生教育,宣传卫生和健康知识。
3、进行健康知识竞赛和健康实际操作能力竞赛。
4、利用主题班队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康行为习惯教育。
三、加强对健康教育工作的督导。
1、教导处要加强健康教育计划制定、备课、教研活动、考核等方面的检查,并计入量化考核和奖惩。
2、总务处督导、检查教工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3、大队部要利用校园宣传阵地搞好健康教育宣传、传染病预防常识教育,确保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不低于80%。
四、做好学生的身体健康监测和疾病预防工作。
1、本学期积极配合上级做好学生体质监测工作。
2、按照“六病”防治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学生近视眼、龋齿、寄生虫、营养不良、贫血、脊椎弯曲等常见疾病和麻疹、腮腺炎等传染性疾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
3、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对学生严密关注,认真执行信息报告制度。
口语交际是人类活动最普遍、最重要的方式之一。这种活动方式与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密不可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口语交际能力在社会交往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口语交际培养,逐步提高学生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口语交际教学与智力开发
口语交际在改革开放,经济占领市场的大背景下日趋重要,在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的成功人士,无不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他们都是从小学开始,又从社会大课堂中实践,才成为佼佼者。我们教师是社会奠基工程的工程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就是培养社会栋梁的引路人。我们把孩子引入知识的海洋,用心血把他们推向人生的辉煌,我们必须走出第一步,必须走好第一步!这就是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又与智力开发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现代教育对小学口语交际能力培养非常重视,在教材中安排了许多训练内容,来达到口语交际与智力开发的目的。
例如,一年级的“春天在哪里?”二年级的“我们的成绩”,三年级的“小小新闻会”,四年级的“推荐一本好书”,五年级的“怎样过‘六一’”,六年级的“我们的理想”……这些口语交际内容,每个年级都有。通过这些训练内容,促进学生动脑筋想问题并进行交流,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
三、怎样进行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努力实施。现在介绍几种口语交际教学方法,以引导开发学生智力,展现他们的才华,释放他们的风采。
(1)看图想象式口语交际。例如,二年级教材中的“打电话”,让学生在桌子上画一部电话,这样就可以同老师、同学、父母、朋友打电话了。
(2)模仿式口语交际。例如,三年级的“小小新闻会”。可以模仿电视主持人进行新闻会,还可以模仿国际社团组织新闻发言人,召开国际新闻会,模仿动物世界召开新闻会……
(3)给定环境提要求口语交际。例如,一年级的“春天在哪里?”让同学们走出课堂去寻找春天,加上平时看到的,集中春天的所有美景尽情找。还可以举行续讲故事比赛等。
(4)开展活动进行口语交际。例如,六年级的“我的理想”,充分让他们畅谈自己的理想,为什么要有这个理想?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理想?还有怎样过“六一”、举行辩论赛等。
他,充满激情,治学严谨、为人师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协作精神,是一位从乡村走来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他,就是西城小学书记、中学高级教师____。一位立足乡村教育二十余载,在三尺讲台、半亩方塘里书写了二十多个春秋的小语教师。一位出类拔萃,成果辉煌的乡村教师代表——
____市中小学特级教师
____市优秀教师
____市特级教师献课先进个人
____市骨干教师
____名师
____市十佳班主任
____市小学语文赛课获____市一等奖
……
先后荣获全国、省市、区县级各种奖励100多次,编写国标本教参、发表文章40余篇(或本),用观摩课、示范课、专题讲座、单独或合作指导等形式培训教师近20000人次,辅导学生在参加镇级以上组织的各种学生竞赛中有100多人次获奖,多篇学生作品在各级刊物上发表。
唤醒自我,弹奏乡村情怀的小调
1988年,那个夏末秋初的下午,天空湛蓝湛蓝的,清澈悠远。18岁的____老师挑着简单的行囊,沿着弯曲的乡间小道,崎岖的山间小路,经过3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缓慢而艰难地来到了条件艰苦的乡村小学——____小学。
到达目的地之时,人虽已疲惫至极,全身骨头像散了架似的。但想到终于能养活自己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感油然而生。此时,学校前面山峰上那一轮孤独的夕阳,正静静地燃烧着。血色黄昏中,一群归雁下面,一片片错落有致的田块,三两个、七八个庄稼汉子正在抢收稻谷,“梆梆梆”的打谷声隐隐约约。好宁静啊!这就是他工作的第一驿站!
白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功课,玩老鹰捉小鸡,算是留住了所谓的“喧嚣”;夜晚,万籁俱寂,一支烟,一杯茶,一张过时的报纸陪伴他;春暖花开之时,和孩子们春游、爬山、斗鸡;冬天来了,和孩子们一起躲在墙角里挤“油渣儿”,嘻嘻哈哈在操场上堆雪人、打雪仗。
天冷了,热情好客的乡亲请去喝两杯老白干暖暖身子;杀年猪了,淳朴憨厚的家长请去吃一顿丰盛的刨猪汤;天寒地冻时仍到学生家中去家访,和他们一起吃红苕饭、喝包谷酒,烤青杠碳火、看黑白电视……
从农村走出来再回到更加艰苦落后的农村,袁老师也犹豫、彷徨、迷茫、失落,渐渐地人也松懈,激情不再,游戏乡野,垂青田园,河边垂钓,寄情山水,用时光消遣人生,消耗自我……
然而,特级教师蒋家彬的一次送教下乡活动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那是90年的阳春三月,蒋老师用一张小手绢作为唯一的教具、玩具,与四年级的乡下孩子一起玩手绢、绢,整节课教师教得轻松,孩子们学得愉快,在和谐、融洽,充满童真童趣的愉悦氛围中,在谈笑间,师生合作完成了一次非常精彩、十分完美的习作课。随后,蒋老师的专题座《特级教师的成长之路》都深深地震撼着他的心灵。他猛然发现,原来课可以上得这么生动、这么有趣!原来乡村孩子可以这么纯真、这么可爱!原来乡村的田园可以充满这么多的睿智,这么多的情趣!原来特级教师就是这么走过来,这么炼成的!他似乎有所悟,自己为啥不可在这乡间田园有所作为呢?
于是,乡村生活让他洗去浮华,面对现实;让他更加顽强与坚毅;让他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不敢苟且;让他又开始了新的教育之旅……
熔铸师魂,奏响乡村师爱的旋律
在乡村小学,袁老师既要当班主任,又要当辅导员,他捧着一颗爱心,无私洒向孩子,以自己的品行为学生做榜样,乐于当好“娃娃头”,甘为班集体灵魂的塑造者和领路人。谁有困难他总是热情相助;谁生病住院,他总是带头看望;谁思想有了疙瘩,他总是耐心引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情的流露,情感的沟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家长着想。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家庭的经济条件普遍都较差,那时几乎每个学期开学,班里都有几名家庭相对更为困难的学生交不上学费,他当时的工资只有八十几元,每学期头两个月的工资几乎都替他们交了学费,一共交了多少,他自己也说不清了,但他爱人曾说过这样一件事,教了四五年书的老公,结婚时存折本上只有3.18元,也因为没有积蓄,他们没能请客吃饭,更不说举行什么仪式了,扯张结婚证、两床被子抱在一起就算结婚啦!学生周存华父亲早亡,母亲年事已高,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为了让周存华好好上学,袁老师为他送钱送物,无私相助,帮助其完成学业。
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村家长有的思想观念仍很落后,认为女孩子无需读书。有一次,一位女生崔长莲缀学,他沿着崎岖的山路,在泥泞的羊肠小路上一步一滑地走了二十余里去家访,了解到孩子是因为家庭困难,母亲又只认“我没读书不也照样活了四十多岁?”这个死理。他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挤出钱来,给崔长莲交上学费,并用自己真诚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家长。她母亲表示:有你袁老师,我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送毕业。____报曾在“名师风采”栏目以《师德标兵》为题介绍了他的优秀事迹。
在班队工作中,他开辟的“校园热点”、“道德竞跑 日记接力”、“新闻快餐”等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他为学生开展的“金秋十月话家乡”、“小小艺术节”、“辩论赛”、 “家庭小报”、“书香伴我成长”、“一歌一享一提醒儿”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展示自我、张扬个性提供了宽广的舞台。他一贯坚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他认为细节是一种无声的示范,对小学生来说,“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像弯腰捡起一张纸屑、主动回答学生问题、整理好自己的办公桌等,都是“道德教育”的教材,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你丢掉的是垃圾,我捡起的是品质”成为他和学生的共识和自觉行动。他创造的班主任工作“‘严、情、公、勤’四字经”;他在班队工作中奉行的——“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他宣扬的“爱学生要有爱的能力”……取得很好的效果并得以在教师中推广。如,在____区新教师上岗培训、____区班主任区级集中系统培训中得到广泛推广。为此,他被____市人民政府评为“____市十佳班主任”。
发掘智慧,书写乡村教育的乐章
特级教师蒋家彬的成功犹如一盏明灯,点亮了____这位乡村教师的成长之路。他以自己执着的追求、超人的毅力努力地提高自己。为了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这门艺术,他长期坚持 自学与进修。在自修专科、函授本科毕业后,还积极参加研究生的学习,时时处处注意抓住时间、抓住各种机会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他一边加强普通话、三笔字、简笔画等一般基本功的训练;一边深入地与教材、编者对话,认真设计课堂教学,及时总结教学中的得失。在此基础上,他在微薄的工资里,挤出一部分订阅教学杂志。如《小学语文教师》、《教师之友》等。他每次“赶场”都挤时间去逛书店,购买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有一次,为购买三本自己梦寐以求的教育专著——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卢梭的《爱弥儿》、E阿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他把自己的午饭钱和回家的车费都用完了,只好饿着肚子,步行二十余里走回学校……
功夫不负有心人,其貌不扬、先天不足的袁老师却在乡镇的各种比赛中屡屡夺魁。99年的金秋,不曾相识的苏小勇校长主动相邀,把他优选进了白沙双槐树小学,这可是该校多年来破天荒的呀!
到了双槐树小学,学校让袁老师参加____市小学语文电教优质课竞赛。他带着感恩之心接受了这个任务,可咋办呢?不会电脑呀!看着电脑的键盘,他也不敢轻意去按那些“钮儿”,因为担心把它按坏了,自己那点工资又赔不起噫!犯难之余,他还是硬着头皮向微机老师请教,像“跟班”似的跟着学……真心地付出必有收获,在____市的比赛中他获得了第一名,并将代表____市参加____市的比赛。他的任务似乎完成了,可以向厚爱他的校长、学校交差了。可苏校长的一番话让他愣住了:“兄弟,这可是省级的比赛哟!好好干!”是呀!省级的比赛,这可是袁老师原来想都不敢想的事呀!于是,他为了把字写好,翻出了字帖,把要书写的字一个一个的练,为了写快,别人休息不在校的星期天,自己悄悄地来到教室里,快速地写完后,又跑到教室后面去远观,研究怎样写才更美,如此反复地练习。为了让自己“平凡”的体态有些“光彩”,他对着镜子练习自己的动作和手势,怎样才大方得体……坚持不懈地磨练终于有了收益,这位乡村教师居然在____市的小语赛课中又出乎意料地获得了____市一等奖。
于是,这位“乡村明星教师”被____教委先后邀请到涪陵、大足、奉节、忠县等片区上____市级的观摩课,介绍教学经验等,受到各级专家、领导和教师们的高度评价,观摩学习教师上万人次。他执教的《秋娃娃》获得了全国小语会常务理事周光弦的高度赞扬,她说:“他在全国听了这么多课,男教师上低年级的语文课,像袁老师上得这么好,这么富有男性魅力,实属罕见。”____教科院的小语专家乔华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创设的适合乡村教育的随文识字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各级专家的认可,并得以推广。2004年,他指导易娟老师运用这个教学模式教学就获得了____市总决赛的第一名。
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小语“常态教学”“平实新课堂”要做到——“平中有味、简中融智、真中生情、实中见效”的思想,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浅谈平实的小语新课堂》荣获国家级一等奖,《也谈平实的小语新课堂》发表在《今日教育》上。近几年,他运用自己课堂教学的理论指导青年教师教研、教改课获得成功就有100余次,说课、赛课获奖:镇、片区一等奖70多人次,____市、____区一、二、三等奖30多人次。他所任学科的教学成绩非常出色。每期开学,校长的办公室真是门庭若市呀!家长总是想方设法,托人找关系来读他那班。
享受课改,谱写乡村教改的华章
在2002年的课改浪潮中,他是一个弄潮儿。作为一线乡村教师,他率先走入了西师教材,在西师教材未通过教育部审订通过以前,就多次参加西师教材的讨论;为教材能在教育部审订通过,他受西师委托,曾制定并组织教师问卷调查200余份,进行抽样分析,写出《西部的创造 播种西部未来的希望》等材料,在教材审订时,一同送到了教育部;审订通过后,仍然是西师小语教材讨论、编写的骨干力量,参与了小学语文1—6年级(西师版)课标教材讨论和部分编写工作。曾先后参加了小学语文(西师版)教材《教师用书》一、三、七、九册的编写,是一、三册的编委之一;每学期都为西师提供了各年级教材的修改意见;参加了小学语文(西师版)教材自读课本《语文新阅读》课文的搜集、整理、讨论,是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的选编者之一;参加了小学语文(西师版)练习册(《小学语文同步练习》)的编写,是一、七册的编委之一;参加了小学语文(西师版)第七册《寒假乐园》的编写。为此,曾被评为____市课改实验“先进个人”;《微笑为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妙用媒体,提质增效》、《妙哉!作文接力》、《浅议动态的、开放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也谈平实的小语新课堂》、《浅谈农村村小的口语交际教学》等教学论文、文章也先后在《师资建设》、《电教世界》、《小学语文教学》、《中国教育资讯报》、《中国教师周刊》、《少年先锋报》、《今日教育》、《现代小学德育课程研究》、《新课程研究与实践》等省市或全国性的刊物上发表……
作为一名乡村的科研型教师,他先后参与了或主研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西部地区农村村小实施课程改革研究”,中国教育学会“十五”重点课题“‘小学德育课程实效性研究’一级子课题‘小学德育课开放型教学研究’” ,____市“双百工程”重点科研课题“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农村小学生素质”、“学科教学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育研究”、 “小学思品实施素质教育课内外结合的研究”、“适应新课程体系的教师角色定位研究”,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生主动学习教学模式研究” 、“远教资源应用的教学过程研究”……有的实验已结题,有的还在研究之中。其中,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研究”获国家级一等奖,“农村村小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题获得____市科研成果二等奖,已结题的还获____区优秀教育科研成果等级奖10余次。《捕捉教材信息 拓宽教学视野》、《教师角色的转变》、《秋娃娃》、《浅谈小学语文的常态教学》、《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等科研论文、 教案、课堂实录、课件获国家级、省、市级一、二、三等奖50多次,先后5次被评为实验先进个人或先进教师或科研名师……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能力
如何上好体育课,是我们体育教师不断探索的永恒主题,工作中结合教学实践和工作经验,把几点尝试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情感
一定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情感的产生具有很大的作用,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有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就能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如,在“前滚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课的,“同学们,你们平时怎样看天空呀?”孩子们一听,这有什么稀奇的,都仰头望着天空。这时我马上说:“今天我们看天的方式有点特别,怎样看天呢?我们要从胯下看,谁能双手着垫翻过去,并能看到天,谁就是这节课的英雄。”听了我的讲述,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前滚翻的兴趣,满足了他们的学习愿望。
二、开发体育资源,游戏提升兴趣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贴近学生生活,开发体育资源并运用游戏教学是最有效的手段。在体育课堂上,游戏才是孩子们的乐园,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体育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只要多用游戏的手段来让学生参与,就会使课堂变得生动有味,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生龙活虎。如在教学中,我利用数张废旧报纸将其团紧,在外面缠上胶带,做成如足球大小的纸球,则可以当作“小足球”在教学时使用,由于纸足球轻便且有韧性,孩子们踢得兴高采烈、趣味十足。
三、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体育课的第一参与者,所以,体育教学活动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而开展,教学中为了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合作能力,满足全班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教学中,选取的各种活动与游戏尽量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运动方法,然后根据选择情况让他们自由结合成小组,自主选出小组长,课上由小组长带领组员完成学习内容。各小组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的活动规则和游戏方法。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又发挥了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课上学生变得积极、主动、阳光、快乐,整个学习过程一片生机盎然。总结时,教师根据活动情况对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肯定成绩以激励为主,并对下一次学习活动提出要求和改进意见,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活化了学习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多种技能。
1.教学设计是教学研究的基本载体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教师最重要的研究就是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即研究一节课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基本载体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而问题的解决是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特别是要在特定的情境中,着力解决具体科目的教学难题。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规划阶段要考虑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什么?即教学内容,教师需要明白这些知识是否值得教和学,何时呈现信息,教材说明了什么,学生是否愿意学。二是怎么教?即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三是教谁?关注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四是教得如何?即对学生进行评价〔1〕。因此,教学设计的完成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学科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实践知识以及教育研究知识去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是大学生大学阶段学业的总结,又是他们走进未来工作的开始。
2.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成长的断裂
有学者对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进行了研究,发现小学教师更多的是凭借经验设计教学过程,依赖于教学参考资料、现成的教案,设计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2〕。多数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是在职后形成的。从教1-5年的青年教师,开始教学时往往认为自己在师范教育中没有获得任何有助于教学的知识,放弃了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想法,转向实践学习,特别是向身边教得好的老教师学习;一般从教5年之后,教师才发现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在分析学生、确定教学策略等方面的重要性,才开始重新学习相关理论知识〔3〕。由此可见,职前教育并没有使师范专业学生形成初步的教学设计能力,致使他们毕业以后仍然不会运用教育专业知识分析教育情境与学生需求、确定教育教学方案。这些教师只有经过实践摸索,才能意识到理论的重要性。可以看出,教师的职前教育与教师的职后成长是断裂的。
二、小学教育专业毕业教学设计的实施
1.毕业教学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毕业教学设计是实习教师在规定课程计划和标准的指导下,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以某种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对某一学科一个单元或一个课题的内容,制定具体的课堂教学方案、试行方案、评价试行结果、修改方案、再次实施与评价反思、形成最终文稿的过程。毕业教学设计的过程要经历分析、规划、行动、观察、评价和调整的循环过程,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编制、评估方案工具设计、制定教学策略、开发和选择教学资源、课堂观察和课后学习效果测评、教学反思和教学方案的修改等环节。教学内容分析和学习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教学内容分析是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分析所教教科书内容的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方面的结构体系及其核心,确定学点及重点。教科书分析要把所教内容放在单元中进行分析,注意所教内容与单元内其他教学内容的关系以及教学内容所在单元与其他单元的关系。学习者分析是对所教班级学生状态的分析,包括班级学生的性别、年龄、家庭背景、认知、情感、学业成就水平等基本特征;学生的学习动机、喜欢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将要学习内容的学习起点、学习需求、学习困难等方面。学习者分析要运用各种教育研究方法充分了解所教班级全体与个体的学习特征,要注意所教班级与其他班级以及同年龄孩子的差异。教材分析与学习者分析要相互联系,既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与应用性,又要注意分析学生学习教学内容时的重点与难点。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基于对学生需求的评估,即学生要达到的理想状态与现实状态的差距。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策略的制定与教学资源的开发、应用都取决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既包括整体的教学思想、教学思路,也包括具体的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所利用的教学媒体。评估方案工具的设计包括课前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诊断评价方案和工具,课堂上对学生倾听、互动、目标达成的形成性评价方案和观察工具,课后对学生学习目标达成的总结性方案与测评工具。评估方案工具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决定着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课堂观察、课后学习效果的测评都离不开评估工作,课后的教学反思是基于评估结果,对教学目标、教学思想、教学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资源等全面反思,然后修改教学方案,在新的班级再次实施、评价、反思。毕业教学设计与日常教学设计相比,它重视前提分析、课堂观察、课后反思,将设计、行动、反思、再行动融为一体。前期分析重视知识的结构与联系、学生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体现了结构性与研究性。
2.毕业教学设计的步骤与保障
毕业教学设计的完成主要经历以下一些步骤:联系实习学校、确认教学年级与内容、准备开题报告与开题、结合实习展开教学设计、整理设计资料形成文稿、修改文稿准备答辩、答辩与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天津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实习从第七学期第5周开始,第1周召开实习准备会,大学的指导教师、实习学校的领导与指导教师都要参加。学生与实习学校领导、教师协商决定实习学生执教年级,准备做教学设计的学生要与小学指导教师确定教学设计的内容,同时开始准备毕业教学设计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初步分析所教年级的教材结构体系;大致了解实习学校及所教班级的情况,编制分析学生的方案与工具;查阅所教内容已有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确定设计的主要思想及基本思路;明确设计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确定教学设计的技术路线与步骤;初步制定课堂观察、课后教学效果测评方案与工具。学生开始实习后,按照开题报告设计方案,深入细致地完成教学设计的诸项内容。实习结束后,学生整理教学设计资料,撰写毕业教学设计文本。毕业教学设计文本格式主要包括:标题、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目录、正文、页下注释、文后参考文献、附录。标题一般采用“XX年级XX内容教学设计”,也可以加副标题,副标题可以强调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采用的主要设计思想等。正文的撰写主要按照教学设计的流程,依次陈述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附录主要包括调查问卷、课堂观察表、课后测试题、两次课堂实录等。学生毕业设计顺利、有质量地完成需要以下条件:一是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大学教师与小学教师形成良好的合作,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教学设计。二是学生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各项工作。毕业教学设计与实习结合紧密,没有充分的分析,就没有科学的教育规划;没有实践对规划的检验,就没有进一步的修改调整;没有课堂观察和课后检测,也无法进行评价与反思。三是要成立研究小组,研究小组不仅包括大学与小学的指导教师,还有同在一个实习学校的实习学生。
三、小学教育专业毕业教学设计的实施效果
1.融通课程学习、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提高了学生学习、实践与研究的质量
毕业教学设计是学生运用大学课程获得的学科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研究知识围绕实践进行的教育规划、教育反思等活动,它改变了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学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相互割裂的现状,实现了课程学习、教学实践、教学研究的融通。例如,要做一个古诗的教学设计,就需要大学古代文学课程中学习过的诗歌知识,学科教学论学习过的古诗教学知识,儿童的想象能力、记忆能力等心理学知识,还需要运用教育研究方法了解儿童对古诗的兴趣。为了完成好教学设计,学生必须查询相关知识,在查阅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既可以巩固他们学过的知识,也使他们增强了学习的意愿。这样的教育实习不再只是简单地观摩、实践,而是增加了主动的分析、规划与反思,提高了学生参与实习的自觉性。学生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相结合,让他们感到研究具体化、可操作性强。毕业教学设计由两个过程组成:一是实际的分析、规划、反思、调整的设计过程,这一过程充满了探索与研究性;二是以文字材料的形式记录设计过程。它不只是单纯的论文写作,而是将论文写作与人的研究能力结合起来,与人的科研兴趣结合起来,变被动式的写作教育为主动性的写作实践,变拼凑式及堆砌式的写作形式为科学合理的探索和研究思想的逻辑性表达〔4〕。
2.丰富了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有利于学生就业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教师实践知识的形成是教师借助于教育理论,对自身实践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富有个性的对教育实践的见解。本科生在完成毕业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对小学教材有了更多、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对小学生也有了不同于书本层面的见解,形成了个性化的教材知识、儿童知识,在学习环境的设计、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还形成了教师情境知识、策略性知识、自我知识和批判反思知识。教师在实践中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的就是自己的实践性知识〔6〕。因此,有了在毕业教学设计中获得的诸多实践性知识,学生更容易找到工作,并迅速适应工作岗位。
一、重视计算意识的培养
计算意识是指遇到问题能够自觉地从数和数量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并自觉、主动地选择合理、简洁的计算方法和技巧去解决问题的一种基本数学方法和数学意识。
1.重视口算训练,培养口算意识
口算具有方便、快速、灵活的优点,是数字运算和代数运算的基础。在口算训练时,首先要抓好基本口算训练,让学生熟悉凑十法,对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能脱口而出,对表内乘法口诀也能脱口而出、烂熟于心。其次要培养良好的口算习惯和口算兴趣。
2.加强估算训练,培养估算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提出明确的要求:“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当前,估算在计算中占重要位置,估算能力强的学生,他的计算能力也相应较强,特别有时是不需要精确计算的,大约估算就行。
教师要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使其掌握估算方法。
如“数豆子”,在这一教学中,开始时先让同桌学生玩豆子,其中一人抓一把豆子,两人猜一猜有多少粒,看谁猜得最接近。接着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交流数的方法。再让学生猜一杯豆子有多少粒?让学生自由地猜,猜的结果可能反差比较大,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想方法估计。让学生交流估计的方法:有的学生先数一数一把豆子有多少粒,然后估计一杯有多少把,再算出有多少粒;有的会先数出20粒,放在一个小盒子里,再看一杯有多少盒,再确定一杯有多少粒;有的学生一粒一粒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具体地感知概数,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进行交流,也体会别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3.渗透优化思想,培养简算意识
简算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思想、一种意识,意识不是一天或几天可以教会的,它需要不断地积累。简便意识的培养不仅是简便计算这一部分内容的任务,它同时还需要在应用题教学中,让学生探讨解法的最优化;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简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随时随地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呢?”“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思路呢?”逐渐由教师的提示变为学生自发的思维方式。
二、关注对计算算理的理解
计算的算理是说明计算过程的依据和合理性,理解算理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之一。不懂算理,仅靠机械训练也能计算,但是,不利于对计算的延续。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算理的理解教学,引导学生据“理”而“算”,促进学生计算技能的提高。在教学20×3时,要让学生明白:20是2个十,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所以在计算20×3时,只要先算2×3=6,再在6的后面添一个0,就是20×3=60,这对学生以后学习整百、整千数的乘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又如教学“分数除法”时,教师必须首先明确,这是在学生学会“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关键是根据分数的意义,把分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来计算。
三、凸显计算法则的教学
教师在教学数学的任何内容时,都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维活动的习惯。如果说计算的算理是说明计算的依据和合理性,那么,计算法则是说明计算过程中的规则和逻辑顺序。计算法则的掌握水平程度直接影响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因此,法则教学与算理理解同等重要、相辅相成。
1.统一计算方法
在现在的教学中,“算法的多样化”很“时髦”。很多教师在公开课的教学中,常常会把算法多样化刻意放大。看似课堂很热闹,学生思维很活跃,但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算法多样化,只能作为一个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环节,到最后算法一定要统一。
2.总结计算法则
如数学教材中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在教学46÷2时,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用竖式计算,知道“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结合学生的回答,老师及时板书: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这样学生就能触类旁通,顺利地解决“想想做做”中像“65÷3”和“57÷2”这样有余数的计算题。
四、提倡精讲巧练,讲练结合
精讲巧练、讲练结合是我国多年来数学教学成功经验的总结,它是实现数学有效教学的途径之一。把精讲与巧练结合起来,讲一个知识点,练一个知识点,特别是计算课教学,更是必不可少。
1.精讲,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精讲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讲重点、讲难点、讲疑点”,有效地控制速度和时间。(1)讲重点。关键看课标,找准训练的重点。(2)实现课堂的两个“有效控制”。控制时间:即把握好上课每个环节及其时间分配。控制速度:具体做法就是要把准教学的快节奏与慢镜头,做到张弛有度,动静结合。
2.巧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巧练是指要“练准、练巧、练好”。练习设计应有三种层次的“巧练”题:(1)巩固练习题。(2)深化练习题。(3)综合练习题。教师要做到:一是充分利用教材后面的练习题,充分挖掘习题智力因素,发展智能,培养素质;二是设计的习题要体现层次性、针对性、启发性和多样性,注意面向大多数学生,又富有“弹性”,使好生吃得饱,差生能保底。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应重视及时反馈和调节。
1、权威专家、优秀教师的讲座
邀请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以及相关学科的优秀教师进行讲座的方式较适合于专业理论、专题以及教学经验的系统介绍。“他们(教师)需要和学生面对面,以讲座或个别交流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创造性思想。”邀请的专家学者可以给学员带来大量的热点与重点话题、丰富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邀请的教师是教育理论的优秀践行者,给学员带来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课堂讲座,要努力做到有的放矢,狠抓重点、猛攻难点、深析疑点、穷追热点、精缩要点。在课堂上增加专家学者与学员的沟通交流,形成开放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活跃教师和学员的思维,提高学习积极性,师生间平等真诚的对话交流有助于生成新的意义。专家教师们的热情讲解以及学员精力集中的学习,有利于解决现实具体的教学问题,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
教师根据学员、学习目的、任务的不同,选择真实的、典型的、具有创新性的案例,既要有优秀的教学实践,也要包括违背教育原理或心理学规律而导致不良结果的案例。案例中蕴含着典型的师生行为以及情感态度,通过这些客观生动的教学事例、学员积极地参与讨论,使学员明了教学理论,找出解决教学问题的途径,并从中总结实际的教学经验,学会教学评价与反思,形成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性地运用教学理论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某一专题选择案例,进行深度的研究,解决学习中的难点。也可以设计综合案例,对其中所涉及到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通过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多层面地解读、分析思考,与教师以及同伴交流、分享,使学员思维发散、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深入地归纳总结,使培训教师整体地感受教学理论,获得全面的知识。课堂上的案例教学使理论知识具体化、情境化,便于学员理解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3、问题式研讨
课堂上问题研讨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员自主探究的意识、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研讨的问题要精挑细选,具有启发性、创新性,要包含教学难点问题、教育热点话题等方面。这些与学员紧密相连的问题才会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自觉主动地学习。
关键词:学生视角 音乐教学
音乐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个人素养,而且还会使人的精神得到放松,有益于身心健康,欣赏音乐的过程也是净化心灵的过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更不能忽视音乐本身给学生带来情操上的陶冶和精神上的愉悦。全面发展的教学总目标,要求我们对于音乐教学不能再静默,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教学理念也渗透到了每个教师的内心。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教师该采取怎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贯彻素质教育呢?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创设音乐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欣赏音乐的过程,就是和音乐作品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在音乐教学上,激发起学生的这种共鸣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通过怎样的教学手段,才能实现这样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觉得可以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创设恰当的情境来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常说,兴趣是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没有兴趣就谈不到成功,显然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热爱,就显得尤其重要。
比如在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我爱我的家乡》一课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祖国大好河山和自己生活周围美丽景色的视频来引起学生对于祖国、家乡景色的专注,进而产生热爱之情。基于这样的情感之下,教学《我爱我的家乡》一课,学生就会迅速地进入情境之中。在情境中学习课程内容,学生更容易体验到音乐所表达出来的美感,然后再让学生用多种演唱形式进行练唱,轻松实现教学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以审美为教学核心,不仅可以让小学生的文化视野得到开拓,也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构建和谐课堂,尊重学生创新意识
音乐带给人的创造力往往是无穷的,音乐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创作,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不仅仅能够使他们与音乐产生共鸣,而且学生也会对音乐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基础条件,在音乐欣赏中,教师应该确立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与之心通,与之一起徜徉在音乐的世界中。
例如在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七色光之歌》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上课之初便可以营造出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师运用精妙的课堂导入语,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同学们,你们都见过彩虹么?那么彩虹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学生会说它像桥,有很多的颜色等等。教师可以在学生的描述中,展示彩虹的图片,在热烈、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唱《七色光之歌》。教师还可以通过身体律动的形式,引领学生的情感体会,也可以采取让学生即兴表演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在这样的个体的创作活动中,学生们敞开心扉,不断地进步,逐渐实现精神的融合和音乐意境上的美好感悟。随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比赛,看哪一组唱得更好。教师和学生共同推选出学生评委,和自己一起构成评委组,对比赛进行评价,这样师生都在快乐而又积极的课堂中,收获到属于自己的音乐感受。
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从情感上带给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在欣赏音乐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用心体会音乐的美和所表达出的情感。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改变了传统的“要我学”,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引领中,学生不知不觉地过渡到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从而实现高效的音乐课堂。
三、提倡兼收并蓄,实现德育教学目标
音乐有着一定的包容性,不管是古典音乐、外国音乐,还是民间音乐亦或是街头的流行音乐都是音乐作品,都有着各自的可取之处。很多的作品都可以对小学生的思想品格的养成,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虽然流行音乐没有古典音乐那样内容含蓄,没有外国音乐那样气势磅礴,没有民间音乐那样历史悠久,但是它却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非常近。流行音乐具有通俗易懂、曲调简单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小学生都具有追逐流行音乐的心理。既然如此,我们教师完全可以顺应他们的心理要求,对于流行音乐中的精华部分采取接纳态度,这也是实现音乐课的德育教学目标的一个途径,使学生成为一个健康品格的人。
例如在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教学中,可以培养学习浓厚的爱国情感。而在流行音乐中,也同样有这样的歌曲值得我们去借鉴,例如周杰伦的《发如雪》中将前世柜、尘埃是非、铜镜等古典意象融合在音乐中,带给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赞叹和对中国元素音乐的超凡欣赏力。还有就是《我最闪亮》这首歌曲中的歌词“灯光和花火一起闪亮,也亮不过我的梦想”、“被淋湿的翅膀才拥有穿越过那暴风雨的力量”等等,对于小学生坚持不懈精神品质的养成,有着积极的意义,这些都是流行音乐中值得教师去推崇、欣赏的音乐。
关键词:高校;教师;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12-0038-02
绩效评价是对工作表现和工作结果做出评判,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是促进组织发展和组织成员自我提升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手段。高校教师作为高校教学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其教学绩效无论是对高校还是对教师自身都具有无法取代的意义。然而正是对这种绩效观的片面理解导致只强调组织绩效、教师发展而忽略教学行为中最重要的受体――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造成了如今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结果只作为晋升、薪酬、职称评定的依据,而使高校严重偏离了“教书育人”的本来含义。本文试图从受体――学生出发,找到科学衡量高校教师教学绩效的方法,形成合理的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从根源上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发挥高校的教学功能[1]。
一、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基本理论
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是对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效果的判断,从学生角度出发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目标评价模式(泰勒)、CIPP评价模式(斯塔弗尔比姆)、增值评价等。
(一)泰勒目标评价模式
1930年以来,教育评价的奠基人泰勒提出了教育史上较为完成的、自成体系的教育评价理论,即来自科学管理理论分支的目标理论。泰勒认为,可以用学生行为的成就来表示教育目标,也就是说,通过对学生成就的界定,以此为依据判断教育活动的效果,并根据信息的反馈来控制目标的达成。但是泰勒模式过于用“目标”说明一切,或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忽视过程进步属于结果型评价,且注重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二)斯塔弗尔比姆的CIPP模式
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学家斯塔弗尔比姆提出了CIPP模式,它是一种着重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的课堂教学评价理论,可以分为四个不同阶段:背景、输入、过程和成果,其中背景评价分析教师要达到教学目标所需的各种资源、条件,输入评价是对教师教学所需的各种资源、条件、备选方案的评价,过程评价是对教师教学过程中各种表现的评价,成果评价是对教师教学效果所达既定目标程度的评价。这种评价方法糅合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是对教师教学全过程的评价,评价者可以根据时间、进度的不同灵活选择评价阶段。但是这种评价方式是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依据,缺乏价值判断[2]。
(三)增值评价
增值评价是来自西方的关于效能评价理论的发展和延续,国内文献将增值评价用于判断高校效能、成绩增值、教师评价等,其关注重点各不相同。国内外对于增值评价的界定也有多重判断,如认为增值评价是学校教育对于学生成长和发展所施加的影响,是学生增加的价值所在;认为增值评价是学生入学前与受教育之后的增值幅度;也有认为增值的内容不仅应包含学生的认知,还应包含学生实践技能的增加。
基于对增值评价界定的区别,相关研究也出现较大不同,有将增值评价用于学校效能分析的,通过统计研判,将学生学业作为学校效能高低的基本要素;有将学生增值评价作为教师评价的,认为可以对学生入学前后教育成绩的增幅作为教师教学效果的评定标准;也有将以上两种方式综合之后展开研究的,认为增值评价法可以作为学校和教师教育效果的判定方法。
本研究则通过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的增值情况来判断高校教师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影响,学生增值评价分为两个不同阶段:第一步应获取学生受教育之前的知识、能力、素质水平与程度,获得输入数据;第二步开展效果评判,得出输出值,两者之差就是其增值幅度。教师教学活动必然对学生成长和发展产生影响,但是影响范围、影响效果、影响程度等肯定不尽相同,而学生增值评价就是要通过对差值的计算来进行量化判断,进而对高校教师教学绩效做出客观判断,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服务。
二、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现状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目前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高校对于教师教学绩效的判断往往采用外适性评价手段,对所有学生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从国家、高校的培养目标出发衡量学生的发展,这种外适性的评价方法带来的缺点:一是忽视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和自主性,二是忽视受教育人群的心理感知状态。个体的心理感知是一个长期的、稳定的内化过程,一旦教师的教学行为被受教育者感知并认可,就会逐步转化为其个性品质。外适性评价方法过于强调知识的讲授,对于受教育者仅仅看作教学对象而已;而个适性评价则较为关注受教育者的个人心理状况、学习动机、需求层次以及环境的变化造成的影响,这种评价方式能更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活动的计划,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个适性教学方法更持久,影响力更明显、更突出。了解受教育者的个体需求、差异等,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更容易为受教育者所接受,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综上所述,在对高校教师进行教学绩效评价时既要关注教师对学生的外适性教学又要强调教师对学生的个适性教学,优秀的教学方法应该将外适性教学与个适性教学完美糅合起来,做到既符合国家的培养目标、劳动力市场需求又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基于学生增值的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优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