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办公室小故事范文

办公室小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办公室小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办公室小故事范文

[关键词]采煤 顶板事故 分析 防控 措施

中图分类号:TD3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2-0020-01

近年来,随着采煤技术的不断提高,理论方法的不断完善和成熟,顶板事故率有所下降,但是危害仍然很巨大,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是不能被忽视的。因此,分析研究顶板事故,特别是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原因,并找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建立、健全一套合理的、有效的顶板管理制度,是今后煤矿安全生产特别重视的问题。

一、影响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主要原因

1.1地质因素影响。地质因素是成煤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是不可改变的。在采煤工作面经常会遇到地质断层等地质构造,有的较大断层中还存在着一些断层泥,而断层泥具有遇水容易软化的特点;顶底板岩体节理发育;顶底板岩层为松软岩层,强度低;这些情况都会对顶板岩层的整体性造成破坏,影响煤矿采煤工作面顶板支护的维护和管理效率,致使顶板容易破碎,不够稳定,对采煤工作面顶板支护造成不利影响。

1.2支护设计施工的影响。支护设计不符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支护强度低;施工时没有按照设计进行支护,顶板出现异常情况时没有及时处理或者应对措施有误;顶板后没有及时地进行支护,日常管理不足,或者没有做到定期检查。如未对单体液压支柱进行定期检查,致使部分支柱未达到相关标准;单体液压支柱存在部分漏液、失效等现象,致使采煤作业出现安全隐患。

1.3采煤技术及方法不当的影响。由于工作人员在采煤过程中,使用一些不当的采煤技术和采煤方法,致使整个煤矿工作面顶板出现严重的漏洞或者意外,从而引起了整个煤矿事故的发生。另外像有些炮眼布置错误、装药量失准等均会产生冒顶事故,致使采煤作业出现安全隐患。开采技术因素是人为因素,也就是说,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控制和改善,这对顶板的控制和管理很有意义。

二、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预防措施

2.1加强矿井地质工作。煤矿企业的勘察人员在确认进行煤矿开采之前应对开采地域的地质及地貌进行深入、仔细的勘测分析,以此帮助对采煤工作面顶板的了解且预防顶板事故的发生,确保采煤人员的安全。遇到一些特殊的地质时,要认真深入进行研究解决方案,妥善解决采煤工作面的地质影响造成的不安全隐患。针对一些构造偏小,但是面积偏大的采煤工作面,要科学、合理的运用方法进行预防和控制,要具体分析周边岩石的变形特点及移动的规律性,对于科学技术措施要积极地完善,来帮助预防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发生。

2.2加强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支护管理工作。对于加强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支护管理工作,必须要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即为“支、护、稳、切、控、实、齐”这七项工作,努力提高工作面的支护质量。采煤工作面必须按照作业规程的规定计算支护,严禁空顶作业,所有支架必须架设牢固;支架必须垂直于顶、底板安设。

2.3对煤矿开采的技术和方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煤矿的开采管理者,应对煤矿开采的技术与方法进行技术的现场修改,以此来减免事故的发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最合适的方法来不断保障煤矿开采的安全,特别是对于煤矿的面顶板管理,采取措施要有科学依据,要行之有效,要根据当地的地质环境来制定。另外,对于煤矿的开采人员要合理的装药、放炮及在放炮地点附近加强采煤工作面顶板的支护,在保障开采进度的同时,保障工作的安全。

2.4严格监督采煤作业现场管理。对整个采煤过程的验收及评估等方面进行严格监督及管理,杜绝使用违规劣质材料,支柱或者支架必须符合《作业规程》的规定,确保采煤作业的整体安全性。同时,使用合格的单体液压支柱,将工作面的支护装备及配置进行提高。对采煤作业人员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加强其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

2.5构建完善的规章制度。管理者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应制定一些规章制度,最大限度减少或杜绝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发生。

2.5.1责任制度。煤矿开采的管理者要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开采人员的身上,使其具有更强的责任心,以减免事故的发生。

2.5.2人员交接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将安全生产工作做到实处,并做好交接班记录,要最大限度地保障交接工作顺利进行。

2.5.3验收和管理制度。对于煤矿开采过程中每一段的工程质量,都要设有专人对其进行验收评估,验收人员要严格、认真、根据实际情况填写验收报表,以此来保障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

2.5.4请销假制度。为了进一步强化采煤队劳动纪律,加强内部管理,鼓励职工鼓足干劲,遵守纪律,保障正常出勤,制定请销假制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确保各项生产任务顺利完成。

2.5.5安全培训制度。为确保安全生产顺利进行,根据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安全培训制度,定期开展形式教育多样的教育活动,让每位职工熟悉本工种的《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等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技术,掌握新设备、新工艺的性能原理、构造、熟练操作会排除故障,实现安全生产。

三、结语

在进行采煤作业时,通过观察分析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发生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大力推进并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科学管理,要从技术上、管理上,制度上、培训上下功夫,真抓实干,认真落实,消除采煤工作中的安全隐患,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是可以控制和减少的。

参考文献

[1] 薛景刚.煤矿加强顶板管理标准化刍议[J].黑龙江科学.2014(04).

[2] 李振江.强化顶板管理 确保安全生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4).

[3] 孔繁华.厚层稳固顶板冒顶的预防及处置[J].科技致富向导.2011(06).

[4] 翟党帅.井下巷道掘进时的顶板管理研究[J].科技资讯.2012(02).

第2篇:办公室小故事范文

彭毓蓉(1968-),女,汉,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中小企业管理。

摘要:自创业板开板以来,截至2013年12月31日,已有122家上市公司推出了股权激励方案。本文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以2011年和2012年实施股权激励的制造业公司为样本,取其2011-2013年的业绩指标对实施当年和下一年的激励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发现,股权激励的效果并不明显。仍需完善创业板的激励体制,促使其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关键词:创业板;股权激励;公司绩效

一、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

我国为了给创新型企业及高科技产业企业等提供融资渠道和成长空间,于2009年10月成立了创业板。这些公司多数从事高科技业务,具有成立时间短,资本规模小的特点,这也就决定了其对人才的依赖相对更大于主板的上市公司。因此许多创业板公司在上市前股改时就已经实施了股权激励。而上市后提高了企业股份的流动性,再加上创业板上市公司中95%是民营企业,更便于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于是大量创业板上市公司相继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草案,这之中大部分都是制造企业。

截止2013年底,创业板已有356家上市公司。其中累计有122家公司先后推出了股权激励方案。撤销或撤回股权激励草案的有10家,剩余有10家未授予未行权,98家股权激励方案已经进入实施阶段,还有4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终止了股权激励方案。从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年份来,公司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2010年有2家,2011年有21家,2012年有42家,2013年有43家。

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中有65家为制造企业,占六成以上。全部所属行业分布见图1。可知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较为集中于制造业与服务业,这些企业具有高科技、高风险、高成长的特点,因此更倾向于用股权激励的方式来长期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其利益与公司利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表1是实施股权激励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所属地域分布。由表可以看出,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占有半壁江山。究其原因,一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在发达省份城市较多,二是股权激励在沿海城市及发达地区也较早引入,受到重视。如今随着创业板的蓬勃发展,股权激励也会推行的愈加广泛。

表1股权激励地域分布

表2是实施股权激励的创业板上市公司采用的模式统计。可以看出占总数61.11%的公司采用了股票期权的股权激励方式,占总数22.22%的公司采用限制性股票的股权激励方式。剩余有16家采用了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相结合的方式,占到了总数的14.81%。还有两家实施的两期股权激励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即神州泰岳(300002)和探路者(300005)均是首期采用股票期权模式,第二期采用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相结合的方式。综合来看,绝大多数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时采用了股票期权模式。这是由于,一:股票期权的股票来源为定向增发,容易实施,且对激励对象来讲风险较小,行权价高于市价时可以放弃行权,不产生损失。二:股票期权对企业现金流和规模要求较小,更符合创业板公司的现状。

2662416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应分析

本文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检验的方法来研究创业板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后是否提高了公司业绩。

2.1样本公司的选择和数据来源

由于截至到2013年底,创业板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中大部分为制造企业,其他各行业分布较为分散。为了保证数据的相关性和一致性,遂将这些数量较小的企业排除,只以制造业为样本,共65家公司。又2010年仅两家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样本较少,不具普遍性,予以剔除。再者2014年的公司年报尚未公布,无法取得数据,不能同2013年开始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做纵向比较,也剔除。剩余36家为样本公司,选择这些公司2011-2013年之间的财务数据来分析股权激励效果。相关数据来自于深交所网站创业板块。

2.3变量选择和对比评价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是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业绩,取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每股收益(EPS)两项作为业绩指标来研究。进行纵向比较分析,探求实施股权激励当年和下年的公司业绩差异。

2011年有10家样本公司实施股权激励。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可得表3、4、5、6。

表4独立样本检验

由表3、4可知,样本公司2011年和2012年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均值分别是0.096700和0.088430,均值之差为0.008270,差值的标准误差为0.0126472,说明样本公司2012年的ROE比2011年的ROE低0.008270。方程方差齐性检验的统计量F=0.987,相应的显著性概率Sig.F=0.334>0.05,不能拒绝原假设,说明前后两年ROE的方差是齐性的。t=0.654,相应的双侧显著性概率Sig.=0.521>0.05,不能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股权激励过程中实施当年和实施后一年的ROE虽然存在差异,但并不显著。

表5组统计量

由表5、6可知,样本公司2011年和2012年的每股收益(EPS)均值分别是0374990和0385620,均值之差为001063,差值的标准误差为00598474,说明样本公司2012年的EPS比2011年的EPS高00598474。方程方差齐性检验的统计量F=2179,相应的显著性概率SigF=0157>005,不能拒绝原假设,说明前后两年EPS的方差是齐性的。t=0178,相应的双侧显著性概率Sig=0861>005,不能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股权激励过程中实施当年和实施后一年的EPS差异也不显著。

2012年有26家样本公司实施股权激励。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可得表7、8、9、10。

表7组统计量

表8独立样本检验

由表7、8可知,2012年实施股权激励的样本公司的2012和2013年净资产收益率(ROE)均值分别是0065281和0084785,均值之差为0019504,标准误差为00208559,即样本公司2013年的ROE比2012年高0019504。F=0166,相应的显著性概率SigF=0685>005,因此没有理由拒绝方差相等,认为方差没有显著性差异。第一行t=0935,相应的双侧显著性概率Sig=0354>005,说明实施股权激励当年和后一年的ROE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9组统计量

表10独立样本检验

由表9、10可知,2012年实施股权激励的样本公司的2012和2013年每股收益(EPS)均值分别是0311100和0403781,均值之差为0092681,标准误差为00883191,即样本公司2013年的EPS比2012年高0092681。F=0351,相应的显著性概率SigF=0556>005,因此没有理由拒绝方差相等,认为方差没有显著性差异。第一行t=-1049,相应的双侧显著性概率Sig=0299>005,说明实施股权激励当年和后一年的EPS没有显著性差异。

三、结论

第3篇:办公室小故事范文

内容摘要:本文从中小板市场出发,详细分析了上市公司制定高分红方案的原因,及其对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并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高分红 中小板 股利政策 股利支付率 融资能力

证监会2008年10月9日公布的《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中,规定上市公司再融资需满足最近三年以现金形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此项鼓励现金分红政策的推出,旨在维护二级市场的稳定,鼓励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减少市场中的投机行为,促进资本市场运行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但从整个市场来看,上市公司股息支付率仍然偏低。随着《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的实施,我国二级市场整体分红比率与投资者的现金分红收益率预期都得到提高,而且该项规定将上市公司再融资与现金分红挂钩,但针对中小企业的股利分配政策的研究还较少。

理论回顾

在John Linter(1956)和Ross(1977)的研究基础上,Miller(1980)正式提出了股利分配的信息传递理论。他认为,公司宣布股利分配能够向市场传递有关公司前景的信息,如果这些信息超出了投资者的预期范围,那么股票价格就会对股利政策做出反映,这种反映可以归因于投资者对未来股利预期的改变,而不一定是由当期股利政策的改变引起。 股利信号传递理论认为在市场中,管理者与投资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管理者占有更多的有关企业前景方面的内部信息。而股利是管理者向外界传递信息的一种手段,管理者会利用股利政策来传递有关公司未来发展状况的信息。一般说来,好公司会支付较高的股利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美国经济学家Gordon(1959)对当时流行的盈利假说、股利假说和盈利与股利假说做了精辟的分析。他认为传统方法缺少理论说明,他提出了一种称为“与股利和盈利相联系的股票价格变动基本理论”,即盈利假说、股利与盈利假说都不能成立。理论和实证分析均支持股利假说,即投资者购买股票是为了获得股利,公司的股利分配方案确实能影响股票价格。Gordon(1962)根据一些假设条件,通过数学分析论证,进一步完善并修正了Williams(1938)创立的股票价值股利贴现模型(DDM),最终提出著名的“在手之鸟”模型。 “在手之鸟”理论(bird-in-the-hand)的核心是认为在投资者眼里,股利收入要比由留存收益带来的资本收益更为可靠,用留存收益再投资带给投资者的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投资风险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一步增大。因此,投资者更喜欢现金股利,而不大喜欢将利润留给公司。公司分配的股利越多,公司的市场价值也就越大。Michael S.Rozeff(1982)将成本应用于股利政策研究。他认为,现金股利会对降低成本做出贡献。支付现金股利有以下三点作用:第一,会给管理者带来压力以确保公司有足够盈利用于支付现金股利;第二,能迫使管理者为投资项目筹集外部资金,这样能够使股东观察到所筹新资金的用途并可能确定新的资金提供者的身份;第三,能够减少管理者浪费在非盈利投资项目上的现金流量的数量。这样,股东从一个高分红股利政策中获益。Rozeff还提供了一个现金股利决策过程模型。在这一模型中,他强调现金股利政策是交易成本和成本平衡的结果,即“最优或理想的股利支付水平是最小化显性的筹集新资本的交易成本与由管理者行为导致投资不确定性产生的隐性成本权衡的结果”。

股利成本理论认为,在不完美的资本市场,限制股利支付可以减少对外融资的交易成本。但通过支付股利,公司有资金需求时必须对外融资,公司的经营与财务将受到监督审核,可以减少管理层出于私利盲目扩张或投资低回报的项目或用于个人享受浪费等不利于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行为。

高分红股利政策原因的探究及分析

(一)非流通股股东套现

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上市公司股权划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类。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长期法定分割导致上市企业在收入分配问题上面临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截至2010年10月底,中小板市场总市值约为30000亿元,其中流通股本的市值只有13000多亿元,所占比例不到50%。由此可见,将近一半的股权仍然处于尚未解禁的状态。这部分非流通股的持股人大多是国有法人,社会法人和发起人。由于不能自由流通,非流通股东无法获得股价上涨的资本利得,为了获取投资收益,其对现金红利的分配需求显得尤为迫切。而通过股东大会投票表决,非流通股东必然会让上市公司提高分红比例,从而分享公司盈利。

从整个中小企业板市场上看,2006年和2007年股利支付率只有10%左右,处于较低水平,2008年和2009年得到一定提高。考虑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以2008年为界将数据分为两组。从表1可以得出,2007年非流通股份所占比例较2006年有所增加,其股利支付率也相应比前一年高;而通过2008年和2009年的数据对比也不难得出这一相同的结论:上市公司非流通股所占比例越高,那么非流通股份持有者就越有可能通过股东大会决议加大公司分红力度来获取投资收益。

(二)为再融资创造条件

《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增发股票需要满足财务状况良好的条件,而此项条件包括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因此,许多达不到条件的上市公司会在增发当年实行高分红的股利政策,从而提高最近三年的累计现金分红。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证监会关于配股政策的调整。根据规定,上市公司近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达到年平均6%以上才有资格配股,因此对于净资产收益率不足6% 的上市公司而言,采取大量发放现金股利的办法能够调低每股净资产, 从而提高净资产收益率。

基于上述两个主要原因,上市公司往往会加大分红力度。而实行高分红的股利政策将对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产生影响,下面就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三)拉升股价

如果上市公司实行高分红的股利分配方案,将会吸引大量投资者,造成买盘激增。而股权持有者通常会持有至股权登记日以获取股利,因此自公布当日起至登记日期间,往往会出现股价迅速上涨的现象。除息除权日过后,股价一般会下跌,但由于管理者通过高现金分红向市场传达了公司发展良好的信息,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的盈利预期也大幅提高,则原持有股权的股东在取得分红后仍会继续持有,市场上甚至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形,所以股价通常会迅速回升,最后维持在较高价位。

从市场上看,2006年和2007年中小企业板市场平均每股分红均低于深交所主板市场。从2008年起,中小板市场每股平均分红超过主板市场(见图1)。

而两个市场平均每股分红的变动也带动了股价的走势。选取最近5年的中小板综指和深圳综指,可以明显看出,2008年底之前,两项指数非常接近,彼此交替上升,但超过的幅度都很小。从2009年起,中小板综指逐渐超过深圳综指,并且差距越来越大(见图2)。2008年的股利政策是2009年公布并实施的,而2008年中小板市场平均每股分红首次超过主板,2009年指数的走势对此就做出了迅速的反映。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高分红股利政策能够促进股价上涨,并增加投资者的信心,从而把股价维持在较高的位置。当股价位于高位时,上市公司公开增发股票,将在稀释相同股本的情况下筹集到更多资金,从而提升公司的融资能力。

(四)促进公司业绩

接着上面的分析,上市公司高派现将提升股价,股价又反应了公司的实力和真实的发展状况,是公司形象的名片。股价的上涨将影响消费者的心理,相当于无声宣传了公司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在市场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和信誉,公司业绩势必快速增长。而营业收入的增加又为企业带来了大量资金,直接提高了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为了证明高分红能够带来公司业绩的增长,选取中小企业板2006-2009各年度每股分红以及每股盈利的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上市公司当年公布的股利方案是对上一会计年度公司盈利的分配,故2006-2009年的股利政策是对2005-2008年公司盈利的分配方案(见表2)。将其与2006-2009年的公司业绩一一对应,经检验便可得出上市公司上一年度的股利政策对本年度的盈利影响,并且避免了因公司业绩提高而增加当年分红的干扰。但由于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不佳,属于异常数据,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剔除2008年的数据。用Excel对两组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得到相关系数r=0.9678,证明股利政策与业绩存在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程度较高。股价攀升能够提升公司业绩,而公司业绩的提升又反过来促进股价进一步上涨,实现良性循环。

结论

(一)股利政策必须适应企业资本结构

根据对高分红股利政策影响的分析,本文认为其有利于公司融资能力的提高。发放现金股利,还有利于价值投资氛围的形成,从而纠正我国股市过度投机的倾向,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但考虑到高分红会使大量现金流出企业,引起资产总额减少,资产负债率提高,长期偿债能力的降低,从而大大增加了公司内部的财务风险。所以上市公司应根据自身资本结构确定合理的分红比例,从而实现股东利益和公司利益的双赢。

(二)股利政策必须适应企业发展周期

由于企业所处的发展周期不同,对资金的需求也有很大差异。通常而言,处于成长期的公司往往对资金需求较大,股利支付率一般偏低;而处于稳定期,并且无扩张计划的公司,则往往通过较高的股利支付率向投资者传递管理者对未来良好的预期。上市公司应根据企业目前所处的发展周期以及对资金的需求来决定股利分配方案。

(三)加强对投资者的风险教育

投资者往往有这样错误的认识, 认为红利越多代表公司业绩越好。其实不然, 尤其是在我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的阶段。一个公司是否有投资价值, 现金分红是一个方面,但还应综合考虑公司的财务状况、发展机遇等各个方面。如果上市公司每股盈利很低,却要进行高比例分红,那么这类公司很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或是为了再融资而分红。投资者应该提高自己的风险意识,进行理性的判断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参考文献:

1.李泽平.中小企业板股利政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财会通讯,2010(8)

2.吴谦.健全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制度的探讨[J].经济研究资料,2005(10)

第4篇:办公室小故事范文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工作坊开班研修心得

丁锦辉

8月19日,桃江县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工作坊开班,我有幸成为小语中的一员,在这次学习中,我感受到与以往培训不一样的很多新鲜的代名词。

这次的坊主正好是桃花江小学特级教师邱小丁,感到非常的幸运,由特级教师丁俊波任课程专家,教师发展中学的封学武校长是管理员,在首轮开班典礼中,三位老师分别做了讲座,邱小丁老师的师德讲座让我感受到不同的人格魅力,她用自己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平凡的岗位上人性的光辉,展示了不一样的教学境界。丁俊波老师解析的三年级教材更是让我们在本次学习中,对新教材,对工作坊有新的认识,也学到了不一样的内涵。

希望通过为期三年的学习时间,用过名师的引导,让我们全体参培的学员都能成为教育一线上的领头羊,我也将在此次学习中增长学识,增进教学,提升水平,展示风采。

第5篇:办公室小故事范文

关键词:中小板上市公司 IPO效应 创业投资持股

一、引言

IPO效应是指上市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IPO)股票后经营业绩存在明显下滑趋势的现象,IPO前后公司业绩明显的大幅波动将严重影响我国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现有研究成果证实,在发达的资本市场中确实存在IPO效应,但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是否同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一样存在IPO效应还有待检验。对中小板市场中重要参与者的创业投资来说,其通过持有股权的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可能引发中小企业业绩变动等问题。因此,有必要选择我国创业投资持股的中小板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其在IPO前后的业绩变动趋势,对改善IPO效应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标选取

有关IPO效应检验的实证研究中,各学者选择的指标不尽相同。首次提出美国资本市场存在IPO效应的Jain.B.A 和 Kini.O两位学者选择的检验指标是总资产净利率与经营现金流量比率。国内学者黄品奇等(2006)在研究中使用了净资产收益率的指标检验了IPO效应的存在;杜传文(2010)等则是使用了相对指标检验了IPO效应的存在性;丁鑫(2004)在研究香港市场IPO效应的存在性时则选用了总资产毛利率和总资产净利润两个指标。虽然指标选取不尽相同,都达到了研究目的,但是指标的选取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净利润率类的指标虽然是财务指标中最重要的,但由于净利润是扣除所得税后的净额,不同行业的所得税率也不尽相同,因此选择净利润作分子并不合理;此外,以净资产作为分母可能会因创业投资持股导致公司股权价值被高估而夸大IPO效应的程度。

因此本文在综合考虑后选择资产息税前收益率(ROA)和经营活动现金资产比率(OCF/A)作为实证指标,一方面资产息税前收益率剔除了所得税的影响,可以有效反映公司的竞争实力和发展能力,另一方面经营活动现金资产比率则考虑了股权价值高估的问题,以使公司获利能力得到更好的反映。

三、实证分析

(一)IPO效应存在性检验

1.数据来源。我国中小板市场创立于2004年,至今已有10余年时间。为使研究结论更加全面有效,考虑以近年创业投资持股的中小板IPO公司为基础选取数据,要求样本所在年份必须满足需要有上市前后各两个完整年度的财务数据,便于比较IPO前后财务业绩变动趋势。因2013年我国暂停IPO的审核,且在2014年上市的公司,其IPO后两年(2015、2016)的数据暂未,在考虑数据可获得性的基础上,将样本界定为2010―2012年间有创业投资持股的中小板IPO公司,研究三年间中小板上市公司IPO前后两年(包括IPO当年,样本数据的时间跨度为2008―2014年)的财务业绩变化趋势。为降低研究误差,将样本中涉及金融地产业和公共事业类的样本剔除,因为这两行业公司使用的核算准则不尽相同,不具可比性。

因此,本文选择2010―2012年间在中小板IPO并存在创业投资持股的173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三年间中小板上市公司IPO前后两年的财务业绩变化趋势。所有数据均来源于清科集团私募股权投资大数据平台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披露的信息,下文不再赘述。

2.样本分析。从IPO年份的角度来看,中小板市场中有创业投资持股的公司有173家,占中小板三年IPO公司总量的47.14%。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可以看出,我国中小板创业投资持股的IPO公司所占比例略低于无创业投资持股的公司,但并不明显,不到6%,说明随着中小板的成熟,有VC持股的公司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并将持续下去。

3.描述性统计。选取样本按确定的指标进行汇总后,运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逐年比较中小板公司IPO前后(IPO-2、IPO-1、IPO、IPO+1、IPO+2)的业绩变化情况,检验是否存在IPO效应。指标的统计汇总情况如表2所示。

4.实证检验。(1)配对t检验。逐年配对样本t检验是将中小板公司IPO前后的样本数据进行相邻各年的比较(IPO-2/IPO-1,IPO-1/IPO,……),可以从每年t值是否呈现显著性变化的角度分析IPO效应的存在性。表3详细展示了逐年配对样本t检验的有VC持股的中小板公司业绩变动趋势。

从表3各年y计指标均值的比较可以发现,ROA指标在IPO前后出现V型趋势,IPO前后各年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自IPO-2年至IPO+2年出现显著下滑,其中从IPO当年至IPO+1年显著性水平较高,下滑形势明显,至IPO+2年出现了小幅上涨。而OCF/A指标在IPO前后出现整体下滑趋势,指标自IPO-2年至IPO+1年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并在几年间显著下滑,IPO+2年虽然呈现下滑态势,但t值并不显著。(2)检验结果分析。①ROA指标在IPO前后出现V型趋势,各年间均值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究其原因,可能由于公司在IPO前的投资行为致总资产的水平不断增长,指标分母扩大,而投资行为并未达到获利周期,分子缩小,导致IPO+1年前的各年指标业绩显著下滑。至IPO+2时,之前的投资开始实现收益,IPO+2年出现小幅回升的态势。②OCF/A指标在IPO前后各年间出现整体下滑,出现L型趋势,除IPO+2年外,各年间均值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指标均值与上一年度的均值差异较小,样本公司在IPO+1年已逐渐适应了资产规模增加和无创业投资扶持的现实,并正为改善自身经营活动而付诸努力。

综上所述,我国创业投资持股的中小板上市公司确实存在IPO效应。

(二)影响因素分析

仍采用上面的两个衡量企业业绩变动的指标在IPO前后两年的变动幅度作为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数据来源取自样本公司招股说明书和年度财务报告。

1.股权集中度。一般认为,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成本之间存在反向变动关系。但在我国中小板IPO公司中往往存在“一股独大”的结构。为了募集资金,大股东往往不顾及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对公司IPO前的业绩进行粉饰,成本此时相应提高,在IPO后出现业绩恶化的风险。为此,本文提出假设:

H1:股权集中度与IPO效应呈正向关系。

2.产权比率。产权比率是负债与权益的比例,反映债权人和股东之间的关系。产权比率的大小,可以反映出公司的举债能力,比率越大,举债能力越强,说明公司在IPO前具备的资本结构和盈利能力获得了银行等机构的认可,经过第三方机构的评价,在IPO后出现IPO效应的可能性较低。为此,本文提出假设:

H2:产权比率与IPO效应呈反向关系。

3.所地域。由于我国区域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创业投资往往选择将投资对象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该地区中小板公司IPO后可能获得较大发展潜力,从而降低IPO效应。为此,本文提出假设:

H3:所处地域区位优势与IPO效应呈反向关系。

4.募资规模。选取这一变量的主要原因:具有创业投资持股的中小板上市公司在IPO筹集的大量资金的使用效率直接影响IPO效应。若筹集资金的规模超过了正常需要的规模,则公司大量资金处于闲置状态,公司会为此付出超额的资金持有成本,直接导致IPO后因资金使用效率不足产生的业绩下降的现象。为使变量更精确地反映情况,本文基于前人研究经验,选用变量时采用相对指标,用IPO募资总额/公司上市当年年初总资产来衡量募资规模。为此,本文提出假设:

H4:募资规模与IPO效应呈正向关系。

根据已选取的解释变量,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如下,运用SPSS 17.0计量分析软件,分别对以ROA和OCF/A两个指标在IPO前后两年的变动幅度为基础的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探究上述解释变量是如何影响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IPO效应的。

ROA=α+β1X1+β2X2+β3X3+β4X4+μ (1)

OCF/A=α+β1X1+β2X2+β3X3+β4X4+μ (2)

模型中,ROA表示IPO前后资产息税前收益率的变动情况,OCF/A表示IPO前后经营活动现金资产比率的变动情况。X1表示IPO当年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X2表示IPO-1年产权比率;X3表示所处地域,华北、华东、华南地区的中小板IPO公司定义为1,其他地区定义为0;X4表示IPO当年募集资金占上年总资产的比。β1、β2、β3、β4为回归系数;α为截距;μ为残差项。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两个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的相关关系基本一致。两个模型的拟合优度R2值分别为0.634和0.531,表明模型可解释的方差占总体的63.4%和53.1%,拟合度较高,总体解释能力较好;从F值和显著性水平可以看出ROA的F统计量为80.181,总体显著性水平为0.001,OCF/A的F统计量为48.563,总体显著性水平为0.002,说明回归模型整体在1%的水平上具有显著性。

从单个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和显著性检验来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募资规模与两模型的被解释变量呈正向变动关系,产权比率和被解释变量呈反向变动关系,这与原假设一致,接受原假设;但所处地域与被解释变量呈反向变动关系,拒绝原假设。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创业股权投资机构林立,其持股的短期行为促使这些地区的中小板IPO公司为满足创业投资机构的需求在业绩报告上做手脚,使IPO后的业绩大不如前,产生IPO效应。另外,客观来说,也可能由于这些地区的中小企业起步较高,难以维持IPO之前的高速增长,产生IPO效应。

四、结论与建议

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创业投资持股的中小板上市公司普遍存在IPO效应,股权集中度、公司所处地域和募资规模三者与创业投资持股的中小板IPO效应之间存在正向显著性影响,产权比率与之存在反向显著性影响。IPO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不成熟,监管机制不健全导致的。因此,本文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从以下两方面提出改善IPO效应的建议。(1)强化公司内部股权制衡关系。保持稍高的股权集中度对我国中小板不成熟这一现状而言具有一定优势,但应当增加股权间的制衡关系,而不是一股独大,缺乏制衡。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案应是适当增加其他性质的股东的持股比例,积极引入创业股权投资这类新兴投资主体。可以考虑适当分散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其他股东可通过回购等方式将分散的部分股权纳入名下,使其持股比例合计达到或超过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这样能够在内部形成股权制衡,起到相互约束的效果,防范大股东持股比例过高导致IPO效应发生风险。(2)落实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政策。应当充分落实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政策,以现阶段国家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积极引导具有潜在投资需求的民间创投机构进入市场,特别是引导中西部非发达省份大力发展创业投资项目,放大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与此同时,对于东部发达地区创业投资持股的中小板上市公司IPO后业绩增长速度放缓的趋势,政府部门也应当加大对科技类创投机构的引导力度,充分发挥供给侧改革的科技要素支持力度。政府还应该对具有投资价值,但投资风险不确定性较高的项目给予资金支持,适当降低对引导基金的收益需求,给予民间创业投资机构一定的风险补偿,以提高其投资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引导创业投资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投资过程中,使有较强发展潜力的公司真正获得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Jain B.A,Kini O.The Post-Issue 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IPO Firms[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4,49(5).

[2]胡丹,冯巧根.信息环境、审计质量与IPO抑价――以A 股市场2009―2011年上市的公司为例[J].会计研究,2013,(2).

[3]李琳子.我国上市公司IPO效应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2016,(14).

[4]黄品奇,蒋力.我国IPO公司财务绩效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11).

[5]杜传文,叶乃杰.中小企业板IPO效应研究――基于创业投资的视角[J].浙江社会科学,2010,(11).

作者简介:

第6篇:办公室小故事范文

[关键词] 中小企业板 投资价值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一、引言

自2004年6月25日深交所推出中小企业板以来,其基本面及市场表现都受到了市场各参与方的极大关注,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重要渠道。但对中小板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定性判断和个股分析上,缺少对整个板块整体态势的宏观把握。笔者首先利用聚类分析对123只股票进行初步聚类,再运用判别分析对初步分类情况进行检验,得到一组判别函数,从而达到量化分析的目的。

二、指标选择与样本处理

上市公司基本面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和扩张能力是支持股价的长期因素,也是判断公司是否具备投资价值的关键层面,故选取反映上述能力的六项财务指标(见表1)。以中小板123家公司为样本,利用其2005年财务报告六项指标进行实证研究。为消除数据量纲差异,先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三、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立足于对股票基本面的量化分析,弥补了定性分析的不足。作为理性的长期投资的参考依据,其目的在于从股票基本特征决定的内在价值中发掘股票真正的投资价值。

首先运用SPSS11.5软件中的层次聚类法的“Q型聚类”对标准化数据进行聚类,聚类方法选择“类间平均链锁法”,测量尺度选用“欧式距离平方”,得出聚类谱系图:123个样本大体聚为四类:第1类:1~23,26,27,29~67,70,71,72,74,75,76,77,79~87,89~105,107~112,114~121,共112个样本;第2类:24,25,73,88,106,122,123共7个样本;第3类:28,共1个样本;第4类:68,78,113,共3个样本。

由于聚类分析仅是初步分类,还需运用判别分析较验。

四、判别分析

1.确定判别分析数据

分别以1,2,3,4代表第1到4类,进行判别分析,定义分组变量取值范围为[1,4],分组标志即为上述分类结果;判别函数自变量取原标准化6个变量,得到判别分析标准数据表,对其应用SPSS11.5进行判别分析。判别方式选择“enter independent together”,即预测变量全部进入判别方程,“function coefficients”选择“fisher’s”,即“费氏线性判别函数系数”。

2.判别分析结果

(1)分类结果

通过判别分析,对聚类结果进行修正,得到最终分类结果:第1类:1~23,26,27,29~40,42~64,66,67,70,71,72,74,75,76,77,79~87,89~105,107~112,114~122,共110个样本;第2类:24,25,41,65,73,88,106,23共9个样本;第3类:28,共1个样本;第4类:68,78,113,共3个样本。

(2)判别函数

本文预测变量为6个,类别数为4,因此取较小者,即判别函数个数为3个(见表2)。

(3)显著性检验

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3,相伴概率都为0.000,表明3个判别函数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

(4)费氏线性判别函数

由费氏线性判别函数系数表得到以下判别函数:

Function1=-0.700a+0.116b+0.365c-0.109d-0.285e-0.084f-1.466

Function2=7.505a-0.540b-1.705c-1.684d+1.623e+1.011f-10.642

Function3=8.617a-2.653b-9.732c+3.182d+10.233e+2.644f-40.409

Function4=2.997a-1.950b-5.722c+7.463d+2.812e-0.483f-15.884

运用费氏判别函数时,只要将各指标标准化值代入上述4个判别函数,将各样本对应的4个函数值进行比较,哪个函数值最大,就属于哪一类。

五、实证总结

1.实证结果分析

在分析各类样本时,采用指标均值,即:

χ1表示第i类样本均值,i取1,2,3,4,j表示第i类某一样本,n表示该类样本个数,计算结果见表5。

由表5分析可知:

第一类属于低收益、低成长性的“绩差股”。六个指标都相对最低,特别是每股现金流很小,与其他3类有明显差异。一般而言,经营性现金流多,表明公司销售渠道畅通,资金周转快,反之反是。由此说明第一类公司经营稳定性差,发展不顺。而较低的主营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说明公司几乎已不具备成长性,几乎无投资价值。

第二类属于高盈利、强扩张力的“绩优蓝筹股”,是基金和机构投资者持有比重较高的品种,但这类公司数目较少。如样本点24的苏宁电器全面均衡发展,在生产管理各方面均表现出较强能力,综合绩效水平也较高。该类股票是投资者的最佳选择。

第三类属于成长性非常快的“潜力股”,但较低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说明其盈利能力相对较弱,但主营收入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都很高,说明该类股票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未来成长性看好。该类股票适合长期投资。

第四类盈利能力良好,股本扩张空间也较大,但在高的主营收入增长率下,净利润增长却很缓慢,说明公司经营成本居高不下,抵消了业务的扩张,给企业的成长带来隐忧。所以投资该类股票要谨慎。

2.应用价值

(1)基于基本面的定量分析,研究整体板块股票的内在价值分布态势。

(2)有利于投资者缩小投资范围,确定投资价值,降低投资风险。

(3)有利于为经营者提供借鉴,如第四类企业应重点关注降低经营成本。

第7篇:办公室小故事范文

想到妈妈的循循诱导,想到爸爸的“铁沙掌”,想到发试卷时,身为数学课代表的我那难堪的样子,我好害怕。

“冯嘉祥,下午到办公室来一下。”一个人影闪了进来,是数学老师。“好的。”我无精打采地答应了一声——一个可怕的念头在我脑海中滋长出来。

下午,我早早地来到办公室。办公室里没有人,我看到我的数学试卷展开在桌子上,我迅速而紧张地翻出我那张试卷,对着标准答案,我鬼使神差地拿出笔……

突然,门被推开了,原来是数学老师的宝贝女儿小灵灵。小灵灵今年才五岁,十分可爱,她甜甜地说:“哥哥,我妈妈马上来。”她顿了顿,又说:“你先给我讲个故事吧!”不等我答应,她已经把一本小人书塞到我手中。

书里讲的是一个小朋友把妈妈最爱的花瓶打碎了,撒谎嫁祸于小猫,后来在妈妈的教育下,承认了错误。说着说着,我感到脸在发烫。这时,小灵灵天真地说:“哥哥,你讲得太好了,那个小朋友承认了错误,还是好孩子。”说完,她一蹦一跳地走了。

第8篇:办公室小故事范文

爱德华亚皮尔顿是一位物理学家,发明了雷达和无线电报,获得过诺贝尔奖。《时代》杂志曾经引用他的一句话:“我认为,一个人想在科学研究上取得成就,热情的态度远比专业知识更重要。”

2、早会励志正能量短句

(1)每一个清晨,记得提醒自己:没有奇迹,只有你努力的轨迹;没有运气,只有你坚持的勇气。每一分收获,都来自你坚持不懈的努力;每一分汗水,都是你成功的积累。只要相信自己,总会遇到惊喜!未来我们的生活,一切全靠自己!

第9篇:办公室小故事范文

在两年的绘画生涯中,我放弃了我唯一的空闲和我的游戏,我曾经哭过,悔过,也曾想过放弃,每当我想到放弃时,我就会看到我曾经成功的作品在我的脑海里掠过和别人收获的累累果实,我不禁忘记了我在这门艺术上放弃的一切,我又专心的投入到绘画里去,在这门艺术里,我也品尝过喜悦。也品尝过痛苦。

有一次,绘画时,因为那时我刚学,又是新插来的,我感到有点自不量力,每当我的作品画好时,引来的不是阵阵称赞,而是一阵阵嘲笑,我不想学了,便旷课去了爸爸的办公室玩电脑,在电脑上认识了“和你手牵手度过难关’’的一位大姐姐,她说她刚学画时有跟我一样的经历,告诉我,人不能总躲在避风的港口,还给我讲了一个小故事,叫《唯一的听众》听后我豁然开朗,感到眼前的无助消失了,黑暗的世界立刻放射出绚丽的光彩,我离开爸爸的办公室,去家里画画。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画技越来越高,以前的一阵阵嘲笑变成了一阵阵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