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文学的手抄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引用故事,诱导阅读
故事人人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学生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令人感动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时,教师戛然收声,然后意味深长地告诉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拿出《一千零一夜》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阅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主动去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二、树立榜样,激发阅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树立班级里读书积累多的同学为榜样,让他们谈谈自己的读书故事和心得,以促进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三、组织比赛,掀起热潮
学生进行阅读,既渴求知识、情感和道德等教育,又渴求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班队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古诗擂台赛”“故事大王擂台赛”“相声”“小品”“童话表演”等。每项活动结束后要予以总结。如每月评出一位故事大王,并授予自制的徽章,让他佩带,为期一月。这样一来,评上的同学想保持,评不上的同学想争取,巩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比赛,在班里掀起读书的热潮,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大量阅读。
四、办“手抄报”,以写促读
手抄报是一种可传阅、可观赏、也可张贴的报纸的另一种形式。在学校,手抄报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和黑板报一样,手抄报也是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工具。同学们通过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巧妙设计、精心编排,制作出了一张张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活泼新颖的特色手工报纸。通过手抄报的形式可以展示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让同学们把自己课外阅读到的精髓表现在报纸上,吸引了其他同学前来观赏。这样的活动也是同学传阅图书的一种形式,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活动中,学生们还尝试着发现、描述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认识到课外阅读的意义,体会到语文无处不在,懂得了学习语文的价值。通过这项活动,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设计、创作能力,还让学生参与到语文的研究中去,培养了学生热爱阅读的意识。
五、搜集名言,鼓舞热情
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数不胜数,它们就像撒落在文学百花园中的颗颗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它们是激发阅读兴趣的催进器,是指导阅读方法的导航灯。
双休日,我都会布置同学们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读书的意义,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每到阅读课,我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时,可谓是妙语连珠。我还引导学生谈认识,如学生甲说:“我从‘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和‘我扑在书上就像饿汉扑在面包上一样’这句话中知道了高尔基之所以成为世界名著《童年》的作者,除了他苦难的经历外,更主要是因为他对书的酷爱。”学生乙说:“臧克家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我想今后我的学习生活中,肯定会结识许多不说话的好朋友,他们时刻提醒我正直做人……”在搜集读书名言的过程中,学生感悟到读书的好处,大大鼓舞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
六、共同欣赏,帮助阅读
许多书籍对小学生没有吸引力,许多学生缺少对读书意识的培养,这并非书籍质量低劣,而在于缺乏作者生活阅历,没有尝到读书乐趣。教师可有意识地选取一些精彩片断进行欣赏,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阅读冲动。
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是数学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提升和综合,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如果将例题探究比作数学教学的“灵魂”,练习则是它的“血液”,而作业就是数学教学的“营养液”。合理的数学作业设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和技能,进而使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形成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的态度,从而全面提高数学教学。新课程改革呼唤生动活泼的课堂,那么也赶快让数学作业去掉往日的“陈规旧习”,换上新装,展现无穷的魅力,还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本文试图结合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启示,针对高段的作业的设计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作业内容“趣”一点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教学实践也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不竭的动力。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附有创意,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
如学习“倍数与因数”单元后,我用这一单元的知识设计一道让学生猜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的作业,猜出后,拨打电话,再告知第二个作业。第一个数:它的因数只有1、2、3、6;第二个数:5的最小倍数;第三个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数;第四个数: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第五个数:7最大的因数;第六个数:最小的合数;第七个数:10以内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第八个数:最小的偶数。学生根据条件,猜出“65127490”这个号码。之后,再设计这样的作业:根据本单元的知识,将自己的生日或电话设计成密码。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让学生互猜生日或电话,通过自己有“挑战性”的问题来“难倒”老师和同学们,这样在无形之中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深化本单元的知识。
二、作业过程“动”一点
大家都知道“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为此在设计作业时,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让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作业,使学生在数学作业中“动起来”。
如“非凡的设计师”:在学完“平移和旋转”,布置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具有个性化的图案,并将作品创作的过程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之后贴在教室的“数学园地”里。再如“神奇的魔术师”:学习“比例尺”后,要求学生为自己家里的客厅制作一个平面图,思考平面图和实际客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你认为这客厅的设计和摆设合理吗?你有什么改进的措施?
这样的作业,是一件件集“数学、美术、创作”于一体的艺术品,不仅引领学生自主、高效、快乐地学习数学,而且使学生那充满着思考和想象的激情如泉水般喷薄欲出,学习数学的潜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开发。
三、作业形式“多”一点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其学习注意不能灵活分配,注意容易转移。在设计作业时,要考虑题型、思维方式和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以保持学生对作业的有意注意,促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注重作业的丰富性和趣味性。除了常规作业外,也可探索运用几种作业形式:
1.数学周记
周记(或日记)是学生直抒胸臆,尽显个性的一方天地,让学生写数学周记,使数学学习更贴近学生的情感空间,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如在一次数学教学后,我班同学在他的反思日记《圆的认识》中写道:今天我们学习了《圆的认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圆心、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和画圆。这些内容是老师让我们自己折呀、画呀、量呀总结出来的,我学得很高兴、很认真,也都能理解。但在练习时,我把直径2厘米的圆画成了半径2厘米的圆,原因不仅是粗心,这由于我当时不是很明确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半径,现在当然明白啦!
在日记里,学生总结了学习内容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交待了知识是如何获取的,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并分析了错误的原因。
2.小型研究报告或小实验报告
有学者指出,中国的学生往往学得多,“悟”得少,长于记忆而短于探索,至于进行课题研究则是连想也不能想的事情。但让小学生经历搜集信息、积极思考,做一些数学小实验,或进行小课题研究,撰写小型研究报告或实验报告的过程,这种体验对学生养成敏锐的数学眼光,科学的思维习惯以及科学的意识在有益处。例如学习了“百分率”知识后,让学生通过调查本地区家庭中拥有电话和电脑的数据,写一份关于本地区电话和电脑的普及率的调查报告来说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又如在学习了物体的体积或容积后,可让学生自己研究如何测算出一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写一份实验报告。
3.数学手抄报
编写数学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了学生搜集信息,运用信息、组织信息的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手抄报的内容十分广泛,可涉有数学故事,数学笑话,数学家秩事,趣味数学,带数学的文学作品、数学与生活等内容。在活动课时,将每位学生设计的数学手抄报全部挂在教室四周,记同学们自由参观,边参观,边评议,评选出“最佳数学小报”、“最佳设计员”、“最佳创意奖”。
四、作业要求“活”一点
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甚至存在很多无用、不真实、不健康的信息,所以学生如何在众多选择中“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教师要考虑的问题。例如:在学生学习了《自然辩证法盖伦》这门哲学性、政治性较强的课程之后,作为指导老师可以在课后适当告知学生如何获取自然辩证法相关信息的平台、网络地址等,适时安排以“自然辩证法”为主题的主题演讲比赛,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有的放矢的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去搜寻相关的资料、信息,通过自己思辨的过程来对搜寻信息进行筛选、处理和再加工,最后以演讲的形式来向其他同学集中展示。以这样的教学形式锻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首先去寻找信息,然后对所寻找的信息进行“去伪存真”的筛选,不仅使学生兴味盎然,而且让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锻炼了信息的搜取和处理能力,做自己兴趣学习的真正主人。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共享,搭建课下作业交流平台
网络是资源交流、共享的平台,最大限度发挥网络的资源共享作用才能让作业的布置和学生的作业质量得到“事半功倍”的提升效果。当我们通过网络平台给学生布置完作业之后,可以购买或者编制“网上作业交流平台”作业系统。这样,教师既可以通过网络对其作业进行批改、展示,提高作业批改、课下工作的效率,又可以满足优秀学生的展示个人学习成果的愿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鞭策激励学习落后的学生“比、学、赶、超”,而且还可以利用网络的便捷、迅速达到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平台中可设置“优秀作业评论栏”等内容,通过让广大学生评改他人的语文作业,提高对课文本身的分析能力,提升对别人优秀成果的鉴赏思辨能力,找出与他人的差距,开拓思维,学习别人作业中的闪光点。最后,作为指导老师可以通过这样的网络信息资源平台,分析和指出对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在QQ群或者BBS论坛上发帖,让学生广泛参与讨论,参与答辩,教师给予集中分析总结给出正确解答。对于个别学生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一对一”的QQ聊天进行私下交流,这种交流方式及时性、针对性强,也相对保密,对待学习落后的学生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3合理布置采集编创作业,培养学生创新创造精神
经典的读书活动总结
20xx年xx月x日,在xx双语实验学校开展的“蓓蕾读书工程”活动,对我们来说,这确实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观摩了四位老师风格不一,各有特色的课,以及听了的关于课外阅读课的报告,我受益匪浅。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他们或浅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高蕾老师教学的思路明晰,李桂花老师幽默的语言,刘淑慧老师课堂中的娓娓道来,以及代尊荣老师的举止大方,都让我学到了很多……。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鼓励学生们多读书,读好书,勤于记读书笔记,注重表达和交流。更重要的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来自于教师课堂教学,阅读方法也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方法指导。我们要求教师在课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句,抓住重点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多读,并指导培养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挑选一些既贴近生活又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段,这些文段或信息要求既是学生想知道的社会内容、热点问题,又文字优美,指导学生阅读,积累自己的资料信息。并在日常教学中根据课本里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广泛的阅读,很多学生因阅读量的迅速增加而产生质的变化,阅读能力得到很大地提高,思想也得到升华。
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
1、开展非富多彩的活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2、古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深受人们喜爱。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怎样去积极营造学生休闲的习作心境呢?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和探索。
一、润物无声——在愉快的氛围中熏陶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充分利用教室的墙角、墙壁、黑板,设立观察台、图书角、剪贴板、新闻台、我的大作、佳作欣赏、手抄报展览等阵地,指导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通过一系列喜闻乐见的活动激发他们表达的兴趣,使他们在浓浓的习作氛围中受到熏陶。
每一个阵地都有专门学生负责组织,其中的内容可以一天一换,也可以一周一换,参加成员本着自愿的原则,可以小组合作,可以全员参与,也可以单枪匹马参加擂台赛。然后组织评出周冠军、月冠军及优秀选手、进步选手、积极分子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样有计划、持之以恒地为学生创设学习、练习写作的氛围,让他们在浓浓的习作氛围中,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观察、阅读、习作能力。
二、闻而悟道——在亲切的阅读中训练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在阅读教学中,灵活利用教材,捕捉机会,搭建读写结合的桥梁,科学训练,让读写结合之花绽放。如教学《游天然动物园》时,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片段:
师:上节课,我们随着作者游览了米库米天然动物园,有幸看到了长颈鹿、基马猴、河马、大象、狮子等动物,听到了许多奇闻,大家感受到了与参观其他动物园迥然不同的乐趣。你们想不想再次体验那快乐无穷的感受呀?
(学生的兴趣被激起)
师:你们的准备工作做好了吗?
(学生纷纷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头饰、“导游证”、动物名片等。教师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复述课文:或像阿里那样当小导游介绍,或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动物,以第一人称作自我介绍,或分角色表演。)
师:同学们,今天大家的表现可真棒!刚才有创意地完成了复述课文的任务,再次感悟到了作者游米库米天然动物园时的乐趣。那么你们能不能学学这一课,写一写你玩过的有趣的地方呢?题目自拟。
……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教师、学生教与学的一个载体,以上的教学片段中充分发挥例子的功能,通过第一教时的初读感知、第二教时的精读感悟后,再指导他们在第三教时有创意地复述课文,使学生的作文学习具有生命的体验和张力。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精心打造的学习氛围,试想:经常身置如此的学生,哪个心火不能被点燃?哪个心花不能怒放?
三、开源拓流——在丰富的生活中体味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应该指导学生做个有心人,积极主动地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习作的素材。
如:一阵雷雨过后,天空中出现了彩虹,有同学大声喊着:“快看,快看,彩虹出来了!”同学们指指点点,兴奋异常。
上课了,我就引导学生交流刚才欣赏彩虹的事。有的学生说:“彩虹是阳光射到空中的水滴造成的,红的排在最外面,然后是橙、黄、绿、青、蓝、紫。”有的学生说:“夏天才会出现彩虹,半圆形的,彩虹要出现在太阳对面的天空中。” 有的学生说:“彩虹也叫‘绛’,‘东绛风,西绛雨,南绛出来卖儿女,北绛出来动刀枪。’这是奶奶告诉我的。”“这儿歌我也会唱,也是奶奶教我的。奶奶还说,她小时候大人不准小孩乱指‘绛’,谁要指‘绛’就会烂手指头。”“哈哈,真是迷信!”……
我趁机引导:“孩子们,你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如果你们将关于雨后彩虹几个字,输入电脑进行搜索,会有更多、更有趣的发现!这就是本周的语文实践作业,下周我们再交流,比一比谁的发现多、谁的作业有创意!”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兴趣更浓了,他们观看了一些彩虹图片,了解了彩虹的成因,阅读了关于彩虹的传说,摘抄了描写彩虹的优美片段、诗句。交流汇报时,有的学生讲自己怎样结合《科学》课学到的知识,制作三棱镜进行“人造彩虹”的,有的学生展示自己画的“美妙的彩虹”,有的学生展示自己摘抄的彩虹的诗句、精彩片段,有的学生讲关于彩虹的传说、故事,有的还以“彩虹”为主题办了手抄报……
这时再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就“水到渠成”了,他们就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出的习作也有真情实感。
四、尊重个性——在激励中享受“成功”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尽管好奇心、求知欲强是小学生的特点,但他们观察、分析、概括事物的能力不强,学习、写作的兴趣、良好的心境需要教师的激发和培养,而且他们的兴趣不稳定,易变,这就更需要教师的细心呵护。
关键词: 学困生 农村中学 教学效果
一、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英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我们这种起点不高的农村往城市过渡的学校,英语学困生大量存在。学困生就是指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曾经有一段时间,学困生被称为“差生”。每一个孩子都寄托着家长甚至是家中几代人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多数家长的心愿。一个孩子上学,就要全家总动员,父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是至亲好友都要积极行动起来。有些家长辞去了工作,专门做起了“陪读”,可怜天下父母心。如果这个孩子成了“差生”甚至是学习、表现都不好的“双差生”,家长该有多失望、多悲伤,这样的打击多么沉重。
现在,很多小学都已经开设了英语课,但是几年下来,对初中英语教学并没有太大的帮助,甚至出现英语厌学更严重的现象。通过调查得知,有些小学英语老师是“半路出家”,并非英语专业,对英语教学工作不甚了解;有些英语老师不是专任教师,还兼着其他课程,对英语教学不重视;英语在小学阶段是“小科”,课时经常因为各种原因被语文、数学等大科抢占,课时得不到保证。小学阶段正是培养爱好的阶段,因为种种原因,不少学生从小学起就对英语不够重视,不感兴趣,或者接受了不正规的教育,掌握了错误的发音和朗读,对初中英语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二、采取多种方法,努力强化英语教学效果
素质教育强调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帮助其树立信心,努力逐步提高英语的学习能力。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别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工具,也鉴别教育的尺度。”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生情感联系的纽带。一个成功的老师,不是让学生怕你,而应该平易近人,具有很强的亲和力,用教师无私的爱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就要充分尊重学生,而不是讽刺挖苦学生。教师的爱心是教育取得成功的最好武器。
2.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我总是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好朋友,经常和他们聊天,谈论他们的生活,询问他们遇到的困难和开心的事,用心亲近他们,使得师生之间没有隔阂。课堂上,我对学困生经常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有开口回答问题或者开口讲英语的机会。在他们回答正确的时候,适时地进行表扬,如:“Good job!”“Well done!”在他们没办法很好地回答的时候,进行启发引导和鼓励,如:“Never mind.”“Try again.”当他们回答完问题后,进行肯定的点评,并用“Thank you!”或“Thanks.”表示感谢。让学困生感到自己也能在课堂上有所表现,消除他们心中的恐惧感和顾虑,不怕在课堂上出错,能够大胆地参与课堂活动。
3.鼓励为主,增强学困生的学习信心。
学困生因自身学习成绩不好,难免会有自卑感,与教师不太亲近。因此,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少责备学生,多鼓励,多表扬,用爱浇灌迟开的花蕾,以真诚的爱唤醒他们沉睡的心,打通情感障碍。学困生并非一无是处,有的书写工整漂亮,也有的发音准确清楚响亮,教师要用锐利的眼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走出自卑的阴影,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引领他们真正走入英语知识的大门,在知识的海洋中痛快的遨游。只有这样,学困生才能敞开心扉,接受教育,争取成功。
4.注重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情境,通过对话、角色扮演、关键词复述、课堂即兴口头作文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工作,一方面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努力避免“哑巴英语”的出现。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What Sweet Music!”的时候,课文中出现Celine Dion,我着力介绍这一女歌手,把她的歌曲My Heart Will Go On带到课堂上播放,并且利用自习课时间,让学生通过班班通观看影片Titanic。优美的音乐和精彩的电影深深地打动并吸引了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还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听英语歌曲、观看英语原声电影也是学习英语的好方法;在教学“country music”的时候,我特意找到经典的美国乡村音乐“Take Me Home,Country Roads”让学生欣赏,学生带着了解更多关于美国乡村音乐的欲望进行课堂学习,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5.组织学生参加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为了让所有学生学有所得,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我在班级开展了一些活动:(1)开展人人参与的英语书写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所有人拿出最好的书写水平,将规定的内容抄写在英语作业纸上。所有的学生,就连学习成绩最差的,只要他认真地写,都有机会在这样的比赛中获奖。(2)英语朗读比赛。事先规定一段较长的课文内容,让学生充分准备,看谁朗读得响亮、准确,语音语调最好。(3)手抄报比赛。结合一定的课文内容或者以节假日为主题,以组为单位,开展手抄报比赛。有些同学负责找材料,书写好的可以负责抄写,美术好的负责画图,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既锻炼个人,又锻炼小组协作能力,增强集体凝聚力。(4)英语演讲比赛。在学校艺术节期间,备课组开展了“My Dream”为主题的英语演讲比赛。班级学生非常踊跃,广泛报名,平时英语较好的十几个同学都报名了。我对他们的演讲稿进行一定的润色后,指导他们一定的演讲技巧,并且让他们多次在全班同学面前试讲,帮助他们克服恐惧感,逐渐地增强他们的信心。
以上这些做法,在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强化英语教学效果上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效。但是要强化并巩固英语的教学效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英语教师用心做,用爱耕耘,持之以恒,并且要善于思考,认真总结,互相学习,加强交流与合作。我想,只要英语教师坚持不懈,英语素质教育的目标就能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王盼盼.我国农村英语教学现状及策略分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7.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有效渗透德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能激励学生思想品德升华的佳句,教学中我适时给学生以点拨,让学生从中感悟,进行思想品德的熏陶。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达了旷达胸襟,深含思德韵味,能给学生以思考与启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流溢出政治抱负,能激励学生感悟,给学生以思考和启迪。这些千古佳句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内涵,我适时引导学生分析、品味,从中受到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感染和熏陶,从而有效进行德育的渗透。
二、在个性化作文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我省作文教育专家汪广仁提倡的“要为文,先做人”是文道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教育学生做真人,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因此批改、评讲作文,我不仅着眼于写作技巧的批改和评讲,更注重通过批改和评讲作文,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人生坐标。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让学生通过自己写作充实自己精神,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在教学中,我根据他们不同时期的思想状况,针对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让他们通过写作进一步去剖析、去了解,端正人生态度,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运用符合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有序渗透德育
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在语文教学中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个性。
语文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学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实效性,其方法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成分。让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去感受德育魅力,明白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故,方法的掌握非常重要。我引导学生探究学法,鼓励学生从德育的角度去置疑问难,竭力挖掘语文学科中的思想品德内涵和源泉,从而整合自身与文本以及作者与文本及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学习文本中所折射出的文本中的人物以及编者、作者的思想品德,从学法上去感受其德育内涵,使学生自然进入一片充满美好的语文氛围和思想品德的“活水圣地”之中,且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使自身的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行和素养自然形成。
四、积极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力渗透德育
从语文活动的目的任务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本身就融入了思想品德内容,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提高可以在健康有益的语文活动中得以实现。在教学中,我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故事比赛、手抄报、演课本剧等。语文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了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的基本性质界定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新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丰富的人文内涵”就包含对生命意识的重视,与对一切生存状态、生存环境、生命价值的思考与教育。作为语文教师,应立足现有的语文课程资源,善于深入挖掘教材文本,积极拓展贴近学生生活、尊重学生感受、能够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语文学习资源,有效利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生命意义,呵护学生的生命之花,让学生的生命之花健康绚烂的开放。
初中时期,是一个人生命中的黄金时期,是人生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初中语文教学担当着教育人、塑造人的伟大使命。初中语文课程与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有着紧密联系,在语文中学量的经典作品,就是走进古今哲贤,用他们健康高尚的心灵世界去影响和规范学生的心理结构,所以语文学科先天的人文精神和生命意识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基本形式。在初中语文课文中,有许多课文与生命密切相关,我们可以把语文教学和生命教育融合起来,使学生和作者达到生命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走进课文中,走进写作中,走进名著中,走进活动中,通过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和思考来珍爱呵护自己的生命。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呢?
在朗读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语文学科是由基本要素——语言组成的文章,绝不是字词句子的简单凑合排列,而是生命意识的符号。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有关生命的美文佳作,如《鹤群》、《石缝间的生命》、《敬畏生命》、《紫罗兰瀑布》等。语文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有意识指导学生对这些文章加强朗读,让这些富有生命意识的语言深深渗入学生的思想灵魂的深处,潜移默化,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生命的绚烂多姿。
在品析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发掘以人为本并且重视生命的作品,凸现生命的意义,进行生命意识渗透,让学生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呵护自己的生命。例如在教学日本作家江口涣的《鹤群》一文时,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对“鹤鷹激战”和“救护伤鹤”两个场面的分析品鉴,让学生明白鹤群为了保住自己的生命而不畏强敌,团结一致,勇敢搏斗的可贵精神,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让学生强烈感受到活着的喜悦,感受到生命可贵,从而形成尊重生命的意识,善待自己的生命,也善待他人的生命。
在作文训练中进行生命教育。作文是学生用来叙写个人经历与所见所闻,抒发真情实感的。作文需要学生与生活的亲密接触,需要观察、关注中的思考,体验中的发现,最终感悟提升自身的品味。每个学期,在作文教学中引入生命问题的话题,精心指导学生写作,通过写作,让学生探究生命的规律、内涵和本质,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自身的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从中领悟生命的伟大,生命的可贵,生命的可敬,生命的价值。例如,可以布置像《面对挫折》、《感悟生命》等题目让学生写作。这样,我们既实现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强化了学生的生命意识,又拓宽了学生的作文题材,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名著学习中进行生命教育。语文教学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关于生命意识与珍爱生命的著作,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逊漂流记》等等。语文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课外名著学习指导时适当地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去体会主人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激情,明白主人公为了生活勇于战胜困难挫折的精神,领略主人公乐观向上,积极追求的风采,从而对学生进行爱生活、爱生命的教育。
在语文活动中进行生命教育。语文活动是新课程语文改革的重要内容和资源,充分地、有计划地开展一些以生命为主题的语文活动,同样可以对学生进行体生命教育。例如我们可以办黑板报或手抄报,举行“感动你的生命故事”演讲比赛,开展“生命的意义”的主题讨论活动或辩论会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认识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一、把握读前阶段:诱发学生的阅读激情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想调动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教师需采取有效策略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与兴趣,唤起学生的阅读动机。
1.以情导学,以情诱趣
在语文学习中,名著阅读对学生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可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名著阅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探究名著。而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时,教师首先要阅读名著,把握文本的内涵,用积极的情感和精练贴切的语言,调动学生阅读热情与兴趣。
如为了让学生课后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教师可以情诱导:在西方,“鲁宾孙”已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成为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那么,鲁滨孙在荒岛上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回英国之后,他又是如何成了一个百万富翁的?这样,可诱导学生主动探究答案,产生阅读动机。
2.善用技巧,诱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多种技巧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其主动阅读。如在阅读教学中,当讲到精彩之处时,教师可卖个关子,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寻找答案。其次,教师还可利用生动形象的插图、精美的名著封面、名著故事简介、引人入胜的故事目录、扣人心弦的故事片段、影视作品与动画、作家生平趣味故事、写作背景等手段,唤起学生的阅读动机,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将学生引入对名著的阅读中。
如在教学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时,教师可巧用插图与人物介绍等方法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可先呈现汤姆・索亚的插图,并用语言导入:今天让我们认识一个小男孩――汤姆・索亚,这位个小男孩贪玩、渴望冒险,不喜欢被约束,他惊心动魄的历险让大人都称羡不已。那么,他实现了什么样的梦想呢?于是学生迫切想知道这个小男孩的历险经历,产生阅读兴趣。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去寻找答案。教师还可延伸拓展,引导学生课后继续阅读:在小说中关于出让刷墙权的描写体现出汤姆有着杰出的领导才能。本不知不觉地成了汤姆的“俘虏”,既替汤姆刷墙,也为了能刷上墙,赔上了自己的苹果。在小说中,汤姆是多种角色的复合体,其身上还有着其他的性格特点,或许有着你的影子,请课后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分析汤姆的性格特征。
二、优化读中阶段:激励学生坚持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热情,更重要是引导学生保持阅读的热情,将阅读由课堂拓展至课外,让学生坚持长期阅读,这就需要教师注意激励与引导。
第一,组织读书会,营造阅读的氛围。在教学的过程中,若想让学生保持阅读兴趣,教师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读书会是有效的实施途径之一。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向同学们推荐名著书目,引导学生一起阅读,让他们相互交流阅读的感受,这样可通过群体行为来诱导学生的个体阅读行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坚持阅读。同时,作为推荐者,教师需要先阅读名著,设置阅读指导区,给学生提供阅读指南。如教师可提前提出几个有探究意义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要求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找出答案,竞争回答。然后,教师记录学生的答题情况,激励学生高质快速地阅读。其次,在读书会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读书展评活动,从而形成阅读的风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读书笔记本,记录优美语句,写作读书感受,定期开展读书展评活动,手抄报与读书笔记评比活动,师生共同评选出“小作家”“阅读之星”等。这样,激励学生坚持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